第7章-《世界经济史》-马工程学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件(第7章)
第二节 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的变化
一、单人业主制
二、合伙制 三、公司制 —— 法人所有制
1、无限公司与有限公司
2、两合公司与股份两合公司 3、股份公司
第三节 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
一、公共部门和国家所有制的产生 二、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 财政政策 三、政府对微观经济的调控 1、产业政策 (如农业支持政策) 2、对垄断厂商的管制 货币政策
第三次并购浪潮
发生在20世纪50至60年代。它以混合并购为最大的特 点。通过这次跨部门和跨行业的混合并购,美国出现了 一批多元经营的大型企业。这次并购浪潮终结于70年代 的石油危机。
第四次并购浪潮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持续到80年代末,以1985年为 高潮。它有以下的特点:金融杠杆的大量使用;分解式 交易为许多综合型大公司采用;敌意收购的比例较高。 美国从1990年起开始经济衰退,轰轰烈烈的第四次并购 浪潮也就进入低谷。
第二次并购浪潮 发生于29世纪20年代。以1929年为高潮的纵向并购 浪潮的最大特点是相当规模的纵向并购的出现。虽然横 向并购任然为主流,但是纵向并购风行一时,这次并购 主要发生在汽车制造业、石油工业、冶金工业及食品加 工业,它加强了第一次并购浪潮的集中,也加强了企业 之间的竞争程度。1929年爆发的美国经济危机导致该次 并购浪潮的终结。
五、富裕中贫困 世界范围内的贫困悬殊
《区域经济学》马工程 ppt课件
发展; 用公平公正的方法维护区域的可持续性;统筹区域内外推进更高层面的可持续 发展 ;提高生态效率以推进绿色发展。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
• 一、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 二、 区域经济联系与生态环境联系的矛盾与协调
必须建立起区域生态-经济合作机制:建立生态补偿制度;签订有关生态受益区-生态功 能区责权利的长期合约;建立有关生态环境的市场化交易制度;构建生态一体化利益 协调机制。
• 三、 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贫困治理的矛盾与协调
在具有生态联系的同一区域内,发达地区应当主动地承担起这些责任:①通过转移支付, 分担享受生态利益的成本,承担维护生态环境功能的责任;②更多地承担区域的生态 环境治理 责任;③通过长期的协作,促使欠发达地区不进行损害区域生态环 境的经济 活动。
• 二、可持续发展从认识到行动
《寂静的春天》、《增长的极限》、《我们共同的未来》、《21世纪议程》、《联合国气 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
• 三、可持续发展在区域经济中的内涵
(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公平性、共同性、永续性、需求性。 (二)区域经济中涉及的生态环境问题有三类:区域生态环境维 护的经济学问题、区域生
第8章-《世界经济史》-马工程word版本
1840年6月5日,第一次定海之战 英军舰攻击清军的帆船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第一次鸦片战争”词条
3.2 传统自然经济的解体
•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 外国资本对自然经济的逐步分解:第一 阶段是纺与织的分离,第二阶段是耕与 织的分离,即农业与手工业的分离
• 西方工业制成品的大规模倾销给中国的 传统手工业带来了巨大的危机:棉纺、 钢铁等纷纷衰落
• 特例:生丝和制茶等传统手工业部门出 现繁荣,但基本上为洋商及其买办所操 控,且混为外国市场的依附
2.1 奴隶贸易与殖民化
奴隶贸易的历史
奴隶贸易的高额利润:资本主义原 始积累的重要组成部分
给非洲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人口 锐减;经济发展遭到破坏;造成了 非洲人的心理创伤,导致各民族、 部族和国家之间的纷争,至今仍是 阻碍非洲国家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 的一个重要原因。
粗体字略译: “待售 一货轮 九十四个 上等、健康 黑人”
1.3 近代殖民工业的建立
18世纪末开始,东印度公司为印度 引进西方技术
1851年,孟买第一家近代棉纺企业 筹建标志着印度近代工业的真正起 步
印度较早的近代产业:铁路、采矿 业和原料初加工业
1880-1938年印度工业增长水平均 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1909年的印度铁路版图
世界经济史第七章 商业革命
第二节 商业革命的出现
二、贸易路线的转移
新航路开辟后,特别是1501年葡萄牙人把第一 批香料运到安特卫普之后,完全依赖优越地理位 置进行转运贸易的意大利诸城邦受到了挑战。 自从地中海贸易衰落以后,首先是安特卫普成 为各路商人的汇集点。16世纪时中欧的铁金属贸 易,尤其是银和铜的贸易已经十分发达。久负盛 名的富格尔家族控制着中欧的金属和地中海商品 之间的过境贸易。
一、13-14世纪欧洲商业的发展
对于13-14世纪欧洲得自商业增长的收益有多 大,定量计算十分困难,但是毫无疑问,商 业组织和金融市场都获得较大的发展,提高 市场效率所必需的知识已经为世人所了解, 留待发展的就是扩大贸易规模。
二、地理大发现的动机和条件
促使探险家取得巨大收获的动机有三个方面:
一 二 三
第二节 商业革命的出现
一、商业利润和市场开拓
跨洋贸易的利润率比欧洲内部贸易要高。 造成高额利润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距离遥远和 不确定性很多,这些商业活动全都属于高风险活 动,因此获得高回报是正常的;另一方面,是由 垄断造成的。
第二节 商业革命的出现
一、商业利润和市场开拓
虽然存在超额利润的贸易在整个贸易中所占的 份额很小,但是其经济影响不容低估。
一、商业利润和市场开拓
对利润的追求使商业活动有别于满足基本需求 的互通有无的简单交换,对利润的追求成为商业 活动的原动力。 在14-15世纪和17-18世纪由于交通和通信方面 的落后,同一种商品在不同地方差价很大。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重点教材讲课文档
第一节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 理解宏观经济的均衡是理解宏观经济短期波 动和长期增长的必要前提。
• 而理解宏观经济短期波动和长期增长状态又 是理解必要的宏观经济政策不可缺少的前提 。
• 所以,了解宏观经济既要从总供求均衡的角 度去看待国民收入状况,也要分别考察总需 求对短期经济波动的作用,以及总供给对长 期经济增长的作用。
第(四一)节市场均经衡济国条民件收下均入衡的国决民定收入的决定原理
:总供给和总需求均衡时决定的国民收入即均衡国 民收入 事前的均衡国民收入是意愿的(或计划的)和未 实现的。 事后的均衡国民收入是已经实现的。
第十五页,共112页。
第一节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二、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 关于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原理
(3)社会上没有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 (4)只考虑短期;
第二十二页,共112页。
第一节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 在上述条件下,均衡国民收入关键就取决于 总需求水平。因而,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 国民收入的决定原理可以表示为公式:
•
Y=C+I
• 这个公式既可以表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原 理,也可以表明期望(计划)取得的均衡国 民收入的条件。
• 他们强调“萨伊定律”在长期内的有效性。
第十九页,共112页。
第三一、节凯恩斯均主衡义关国于民均收衡国入民的收入决决定定的基本原理:
世界经济7
(一)增量改革的形成
对国有企业放权让利的改革
1 3
改革重心的转移
2
国有企业改革陷入困境 从计划内国有部门到计划外非国有部门的改革
(二)增量改革措施
农村改革优先 发展非国有企业 对外开放 建立改革试验区 实行双轨制
1
农村改革优先
改革措施 允许包产到户,家庭承包制 允许包产到户,
改革的效果
百度文库
农业产量和产业结构提高 农民收入提高 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发展
THE END
谢谢
(三)增量改革评价
形成示范效应和 国企改革的竞争压力
减少改革阻力 积蓄改革力量 缩短改革进程
积极 作用 消极 后果
体制摩擦
存量改革延后的不利影响, 存量改革延后的不利影响,国有企业效率低下
积极 作用
限制增量部分的进一步发展 消极 政府调控能力下降, 后果 政府调控能力下降,对市场轨控制不力 不平等竞争 严重的腐败寻租现象
管辖权重新向中央集中
推出经济稳定措施: 推出经济稳定措施: 关、停、并、转
5
改革评价
保持计划体系内的分权, 保持计划体系内的分权,无法克服制度性缺陷
地区之间的竞争缝隙中中国的市场力量初步发展
二、增量改革:1978-1993 增量改革:1978-
1978年 邓小平奠定了中国改革的思想基础, 1978年,邓小平奠定了中国改革的思想基础,主 导了改革的节奏;出访日本,使松下幸之助、 导了改革的节奏;出访日本,使松下幸之助、日 本企业第一批进入中国;出访新加坡, 本企业第一批进入中国;出访新加坡,学习怎么 利用外资;提出“让一部分城市先富起来” 利用外资;提出“让一部分城市先富起来” 。同 中国停止对越南、阿尔及利亚援助, 年,中国停止对越南、阿尔及利亚援助,签署中 日和平友好条约、中美建交联合公报,一疏一近, 日和平友好条约、中美建交联合公报,一疏一近, 意味着中国在摆脱意识形态的纠缠, 意味着中国在摆脱意识形态的纠缠,以经济发展 为主轴,悄悄向发达国家靠拢的发展主导型战略。 为主轴,悄悄向发达国家靠拢的发展主导型战略。
《发展经济学》马工程课件0绪论ppt
02
演变过程
从20世纪40年代的现代化理论 到依附理论,再到80年代的新 自由主义,发展经济学的理论
不断演变。
03
主要流派
包括结构主义、新古典主义、 激进主义等,各流派在经济发
展政策上存在分歧。
4
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03
研究对象
研究任务
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主要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经济发展 、经济转轨等问题。
钱纳里的工业化阶段理论
根据人均收入水平将工业化进程分为初级产品生产、工业化初期、 工业化中期和工业化后期四个阶段。
库兹涅茨的经济增长阶段论
将经济增长分为前工业社会、工业化和后工业化三个阶段。
13
经济发展战略理论
01 02
平衡增长战略
主张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同时进行大规模投资,使国民经济各部门按同 一比率或不同比率全面得到发展,以此来彻底摆脱贫穷落后面貌,实现 工业化或经济发展。
加。
2024/1/26
人口快速增长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速度往往较 快,导致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进 一步加剧了失业问题。
教育水平低下
由于教育资源匮乏和教育水平低下 ,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往往缺乏必 要的技能和知识,难以满足现代经 济的需求。
9
资源短缺与环境恶化
自然资源短缺
第7章 《世界经济史》 马工程ppt课件
第七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第一节 工业化和社会生产方式的革命
• 1.1 经济增长的新含义 • 1.2 工厂制度的建立 • 1.3 生活水平与生活观念的改变
1.1 经济增长的新含义
工业革命之前的“马尔萨斯式增长” 工业革命以后,人均收入的持续增
长成为了世界经济史中十分显著的 现象 在过去的200年里,实现了工业化 的国家人均实际收入增长了10倍到 15倍
• 具体见Feinstein(1998),Allen(2001),Clark(2005)等。
1.2 工厂制度的建立
手工工场:从分料到户制到集中 的手工工场制
阿克莱特——“工厂制度之父”
蒸汽机的使用突破了工厂设立地 点的限制
工厂制度以其强大的竞争力,逐 步取代了手工作坊,使社会生产 方式彻底变革:工厂内部,劳动 分工和专业化发展;工厂管理向 科学化过渡;销售部门在产量扩 大的情形下,越来越重要。
• 概念的发展和变迁:“中间阶层”与“中产阶级” • 18世纪后中产阶级发展壮大的原因: ①工业化推动了包括贸易、金融、保险、科技、文化教育在内的第三
产业的扩大。 ②海外贸易发展,商人人数和财富增加了。 ③出现了很多科研机构、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机构等。 ④很多国家向行政管理型国家转变,国家职能扩大,政府机构扩充。 • 中场阶级逐渐发展出自己的意识形态
西方政治史课件05 马工程版
西方政治史课件05 马工程版
一、马工程简介
马工程(Marshall Plan),又称为“马歇尔计划”或“马歇尔
援助”,是指美国在二战后向欧洲国家提供经济援助的一项重
大计划。该计划由美国国务卿乔治·马歇尔于1947年在哈佛
大学演讲时提出,并于次年正式开始实施。马工程被视为美国外交政策中的一项里程碑,不仅为战后的欧洲国家提供了巨额援助,也推动了战后西方政治格局的重建。
二、背景与动因
1.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经济困境。当时的欧洲国家面临着高失业率、恶性通货膨胀、基础设施严重破损等问题。尤其是战后几年内,冬天严寒导致农作物歉收,粮食短缺成为普遍问题,人们生活困苦。
2. 美国的考虑
美国在二战后迅速崛起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国家,政府
意识到如果欧洲国家的经济问题得不到解决,可能会导致共产
主义的蔓延,进一步削弱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因此,美国政府决定采取措施帮助欧洲国家恢复经济,以保持美国的全球影响力。
三、马工程的实施与效果
1. 实施过程
马歇尔计划于1948年正式开始实施,持续了4年。美国通过提供资金、技术和物资等形式对欧洲国家进行援助。援助的范围包括重建基础设施、提供粮食和燃料、促进贸易等,旨在帮助欧洲国家恢复经济,重建社会秩序。
2. 效果评价
马工程在短时间内带来了显著的经济复苏和社会稳定。欧洲国家的工业产出得到快速恢复,农业生产也逐渐恢复正常。失业率大幅下降,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同时,马工程也为欧洲国家的战后重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马工程也引发了一些争议。有人认为,美国通过马工程向欧洲国家提供援助,其目的是为了在欧洲建立一个对付苏联的盟友,并巩固美国的全球霸权地位。此外,一些人还批评马工程过于美国中心主义,没有充分考虑到欧洲国家的具体需求。
第6章 《世界经济史》 马工程
1871年威廉一世加冕德意志帝国国王
俾斯麦整顿经济,扫除了资本主义大工 业前进的道路
1881年的俾斯麦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俾斯麦”词条
3.2 工业基础的初步奠定
19世纪30年代起步:纺织业初步 发展,但并未建立起自己的机器 制造业
19世纪后半叶开始产业革命发展 异常迅猛。
5、教育:社会个人办学/扩大 大学自主权
5.2 日本的工业革命
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
① 废藩置县:整顿财政、统一货 币。为国内经济统一和国内统 一市场的形成奠定基础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汤姆叔叔的小屋”词条
拓展:
奴隶制与美国南部经济增长
1860年,南部人均制造业产值不及美国中部滨大西洋诸州 的1/5,仅为新英格兰的1/8。 从人均收入的增长情况来看,南部是美国经济发展最成功 的地区之一。 福格尔和恩格尔曼在1974年出版的《苦难的时代》一书中 以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得出如下估计结果:在对南北部在 年龄和性别构成以及职业结构上的差异做出调整后,发现 南部使用的劳动力仅相当于北部的93%;在考虑了土地质量 差异后,发现南部使用的土地仅为北部的51%;南部使用的 资本仅为北部的53%;并且在对南北部在产品质量上的差异 做出调整后,发现南部生产出的产品价值比北部多3%。结 果,福格尔和恩格尔曼估计南部农业在效率上高出北部农 业41%。也就是说,如果南部的要素禀赋与北部相同,则南 部产量比北部产量要多41%。
第7章-《世界经济史》-马工程学习资料
4.2 资本主义生产过剩危机
工业革命之后出现的危机是普遍的生产过 剩危机
1825发生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历史上 第一次普遍的周期性生产过剩危机
1857年经济危机在资本主义历史上是第一 次具有世界性特点的普遍生产过剩危机
1873年危机是自由竞争时代爆发最严重的 一次危机
1929-1933危机则是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历史最长、破坏性最大的一次危机
市政设施并不总能满足需求
19世纪的伦敦街头
城市病及其治理:以住房问题为例
恩格斯根据1840年英国威斯敏斯特两个教区的统计数字说明, 当时5366个工人家庭中四分之三只有一个房间,男女老幼 挤在一起。
19世纪9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完成时,伦敦五分之一以上的 人口居住条件是一间屋住2个人以上。1891年每间房屋的人 数已经下降到5.68人,“过分拥挤”的人口比例下降到 10.9%。1911年,英国实现工业革命几乎半个世纪的时候, 2个人同住一间房的比例仍相当可观,一般在10%~30%。
4.3 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
经济周期的衡量指标:GDP、实际收入、就业、消费、投资 、经常项目、央行信贷水平、利率、流通中的货币量、小麦 价格、税单、结婚登记量和出生率等
一国的经济周期通常会通过产业关联度、汇率、利率、金融 恐慌等影响其他国家。1914年以前,英、法、德三国的周期 经常同步,北欧4个经济体整体水平也比较高。
世界经济史马工程教材 农业革命的影响
世界经济史马工程教材农业革命的影响
1、对出租的无形资产进行摊销时,其摊销的价值应计入()。[单选题] *
A.管理费用
B.其他业务成本(正确答案)
C.营业外支出
D.销售费用
2、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的()。[单选题] *
A.资产
B.非流动性资产
C.货币性资产
D.非货币性资产(正确答案)
3、企业的下列固定资产中,不计提折旧的是()。[单选题] *
A.闲置的房屋
B.租入的设备
C.临时出租的设备
D.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设备(正确答案)
4、某企业2018年6月期初固定资产原值10 500万元。6月增加了一项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为750万元;同时6月减少了固定资产原值150万元;则6月份该企业应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原值为( )万元。[单选题] *
A.1 1100
B.10 650
C.10 500(正确答案)
D.10 350
5、某企业自创一项专利,并经过有关部门审核注册获得其专利权。该项专利权的研究开发费为15万元,其中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8万元;发生的注册登记费2万元,律师费1万元。该项专利权的入账价值为()。[单选题] *
A.15万元
B.21万元
C.11万元(正确答案)
D.18万元
6、.(年浙江省第三次联考)下列项目中不需要进行会计核算的是()[单选题] *
A签订销售合同(正确答案)
B宣告发放现金股利
C提现备发工资
D结转本年亏损
7、2018年3月,A 公司提出一项新专利技术的设想,经研究,认为研制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于2018年4月开始研制。2019年3月研制成功,取得了专利权。研究阶段共发生支出500万元,开发阶段发生相关支出1 000万元,其中包含满足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支出为800万元。企业该项专利权的入账价值为( ) 万元。[单选题] *
第8章 《世界经济史》 马工程
贾姆希德吉·努塞尔万吉·塔塔, 印度现代工业先驱,被誉为“印度工业之父”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塔塔集团“词 条
第二节 非洲殖民地经济
2.1 奴隶贸易与殖民化 2.2 殖民地经济的形成 2.3 殖民地的工业发展
2.1 奴隶贸易与殖民化
《贩卖奴隶》,奥古斯特·弗朗西斯·比亚尔,1840年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大西洋奴隶贸易“词条
中日甲午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 资本输出:开办银行,投资工 业企业
1840年6月5日,第一次定海之战 英军舰攻击清军的帆船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第一次鸦片战争”词 条
3.2 传统自然经济的解体
•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 外国资本对自然经济的逐步分解:第一 阶段是纺与织的分离,第二阶段是耕与 织的分离,即农业与手工业的分离
种植园经济
4.2 大庄园制经济及其特点
大庄园制的遗产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 ① 首先,作为经济单位,大庄园直接为世界市场生产单一的农业原料,它的生产建
立在开发大片富饶、肥沃的土地和对黑人奴隶进行残酷剥削的基础之上,生产是 低效率的。 ② 其次,作为社会单位,大庄园内部是一个微型的等级社会。大庄园具有一个独立 社会所通有的附属物;大庄园主拥有绝对权威,庄园内部不仅是一种上下隶属关 系,而且是一种亲族式的伦理关系。 ③ 再次,作为行政单位,大庄园是地方政治权力的中心。 大庄园主凭借自己的权 势,控制周围地区的小庄园和市镇,有的大庄园甚至拥有私人武装和监狱。 ④ 最后,种族歧视。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重点教材-第7章
• 在市场中,家庭提供要素并需求产品,企业提供 产品并需求要素,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二者的 相互作用最终推动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实现均衡。
第一节 一般均衡
1. 市场的需求方面
• 从市场的需求方面看,包括产品市场的需求和要 素市场的需求。如果把产品和要素不加区别地完 全都看成商品,那么,整个经济便有n种商品(r 种产品,n-r种要素),n个商品价格。这样,这n 种商品的需求函数便可以更为简洁地表述为n个商 品价格的函数:
..., P ..., P Q1d Q1d ( P 1, r; P r 1 , n) ...... ..., P ..., P Qrd Qrd ( P 1, r; P r 1 , n)
马工程区域经济学全套PPT课件
1、区域概念及其类型
来自百度文库1.区域概念
区域是根据区内经济活动的某些同质性特征以及经济活动的相互作 用强度来划分的某一片地区。
2.区域类型
连续空间 离散空间
同质区域 功能区域
区域可以划分为连续空间和离散空间,离散空间又可以划分为同质区 和功能区。
第一节 主要内容
连续空间 一般指地理学意义上的连续的实体空间。在这种空间中,主要根据具 体事物之间的实际距离和运输成本来描述空间属性。区域经济学在这种连续 空间中所要解释的是价格和成本随空间的变化规律,以及这种变化对厂商区 位选择和厂商市场规模的影响,研究这些经济规律的理论就是区位论。 离散空间 离散空间是具有一定边界且又互不重叠的均质空间,这些空间单元可以 组成更大范围的空间单位,这些空间单元就是我们常说的区域。区域经济学 在这种空间中主要研究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离散空间又可以划分为同质区域 和功能区域。 同质区域 同质区域是指那些在一种或几种属性方面具有同质性特征的地区组合在 一起的区域。最典型的同质区域是主体功能区。在同质区域中,区域经济学 主要解释区域内生的经济增长问题,研究在地区层面上经济是如何增长的, 决定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为什么存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等 ,称它为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第二节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1、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区域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空间分布与协调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 策的科学。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涉及经济活动空间布局、区域 经济活动协调以及区域决策。
第7章-《世界经济史》-马工程PPT参考课件
工业革命后,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成为世界经济中十分显著的现象
• 10世纪前后伊斯兰世界的繁荣与中国宋朝的经济繁荣等并未导 致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在工业革命出现 之前的世界上任一地区(局部地区,比如中国明清时期的长三 角地区,以及公元10世纪前后的伊斯兰世界以及地中海贸易时 期的意大利沿海城市等)的经济繁荣并未导致人均收入的持续 增长。这些地区新出现的经济繁荣通常伴随着稍后人口的巨大 增长,从人均收入持续增长的角度来看,最终未能突破马尔萨 斯陷阱。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的正 向关系
工业革命的技术创新导致的劳动生产 率提升是城市化的决定性因素,谷物 进口、交通改善也对城市发展有积极 作用。
1801年曼彻斯特地图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Manchester“词条
12
2.2 城市病及其初步治理
城市病:
① 地价上涨,住房奇缺;
② 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
在过去的200年里,实现了工业化 的国家人均实际收入增长了10倍 到15倍
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马尔萨斯”词条
3
1.1 经济增长的新含义
4
马尔萨斯陷阱
• 马尔萨斯陷阱:人口增长是按照几何级数增长的,而生存资料仅仅是按 照算术级数增长的,多增加的人口总是要以某种方式被消灭掉,人口不 能超出相应的农业发展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 农村生产的初级产品收入弹 性比较低,工业品则具有较 高的收入弹性。
③ 由于农业对收入增长缺乏弹 性,对农产品相对需求下降 。再加上农业部门劳动生产 率上升,农村就业下降,人 口不断向城市涌入。
浇有蛋黄酱和番茄酱的英式炸鱼薯条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炸鱼薯条“词条
第二节 城市化与社会生活方式的变革
2.1 工业化与城市化 2.2 “城市病”及其初步治理 2.3 城市与农村的矛盾
2.1 工业化和城市化
19世纪和20世纪城市人口快速增长, 城市化速度加快的地区正好是工业革 命爆发的地区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的正 向关系
② 广大劳动者在工业革命初期付出 了生活水平下降的代价,直到工 业革命后期才部分享受到了工业 革命的成果
③ 在结构上看,地域性收入差距扩 大,工业化给城市和工业区带来 的财富大于给农村带来的财富
恩格斯1845年3月完成第一部重要著作《英国 工人阶级状况》,关注到了英国产早期产业工 人的遭遇。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恩格斯“词条
• 具体见Feinstein(1998),Allen(2001),Clark(2005)等。
1.2 工厂制度的建立
手工工场:从分料到户制到集中的 手工工场制
阿克莱特——“工厂制度之父”
蒸汽机的使用突破了工厂设立地点 的限制
工厂制度以其强大的竞争力,逐步 取代了手工作坊,使社会生产方式 彻底变革:工厂内部,劳动分工和 专业化发展;工厂管理向科学化过 渡;销售部门在产量扩大的情形下 ,越来越重要。
1800年英国纺织厂
以简单分工协作
为基础的手工工场
城市行会手工业 及手工作坊
集中的手工工厂 使用机器
工厂制度形成
(在机器大工业基础上)
农村家庭手工业
包买商、分料到户制
分工 深化
技术 创新
管理 冲动
1.3 生活水平与生活观念的改变
收入方面:
① 总量上看,1750年到1850年,英 国人均国民收入提高很快,但劳 动力所得份额却相对下降,人均 食品消费指数停滞
市政设施并不总能满足需求
19世纪的伦敦街头
城市病及其治理:以住房问题为例
恩格斯根据1840年英国威斯敏斯特两个教区的统计数字说明, 当时5366个工人家庭中四分之三只有一个房间,男女老幼 挤在一起。
19世纪9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完成时,伦敦五分之一以上的 人口居住条件是一间屋住2个人以上。1891年每间房屋的人 数已经下降到5.68人,“过分拥挤”的人口比例下降到 10.9%。1911年,英国实现工业革命几乎半个世纪的时候, 2个人同住一间房的比例仍相当可观,一般在10%~30%。
第二篇 近代世界经济的形成
第七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第一节 工业化和社会生产方式的革命
• 1.1 经济增长的新含义 • 1.2 工厂制度的建立 • 1.3 生活水平与生活观念的改变
1.1 经济增长的新含义
工业革命之前的“马尔萨斯式增 长”
工业革命以后,人均收入的持续 增长成为了世界经济史中十分显 著的现象
工业革命的技术创新导致的劳动生产 率提升是城市化的决定性因素,谷物 进口、交通改善也对城市发展有积极 作用。
1801年曼彻斯特地图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Manchester“词条
2.2 城市病及其初步治理
城市病:
① 地价上涨,住房奇缺;
② 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
③ 大部分城市没有排水系统, 卫生条件恶化导致瘟疫流行
1.3 生活水平与生活观念的改变
支出方面:
① 工业化时期,穷人将收入的大 部分用于食物支出,富人则能 够把大部分收入用于个人服务 、教育、娱乐、奢侈品和旅游 等消费。
② 随着工业化的深入,英国恩格 尔系数普遍降低,食物的影响 也提高了。
③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住房条件 得到改善和提高。
生活观念出现了重大改变:人 成为了机器的附庸
“模范住宅”运动。这个运动由建筑商乔治·皮鲍迪和悉 尼·沃特娄发起。由于在伦敦中心不可能人人自己有一幢 房屋,因而,他们开始建造一种成排的杂院房屋。这种房屋 以较低的租金出租给低收入者。他们的成功引起人们的效 仿,在伦敦工人区建造了一排排的这种模范房屋。
2.3 城市与农wenku.baidu.com的矛盾
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二元经济 问题。
1855年时事插画描绘科学家麦可·法拉第捏著鼻向泰晤士之 父递上一张白卡纸,让祂亲身了解泰晤士河水质,戏虐他 投稿泰晤士报呼吁市民要正视泰晤士河的恶劣卫生问题。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伦敦大恶臭”词条
2.2 城市病及其初步治理
初步治理: ① “模范住宅”运动; ② 整治城市排水系统 ③ 提倡个人卫生保健运动 ④ 革新医疗手段
• 西欧人口的增长速度到了十七和十八世纪,才以较快的速度增长。美国 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在《现代经济增长》一书中,将1750年到1950 年的人口增长与1000-1750年每两个世纪的人口增长进行比较,指出: 1000-1650年,每两个世纪人口平均增长略高于20%,不足1750-1950年 人口增长的十分之一,即使在1750年前的两个世纪(1550-1750年)中, 人口总增长也仅为60%左右 。
• 因此,人类既有巨大的人口,又有人口增长的高速度,只是近来的事情。
工业革命后,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成为世界经济中十分显著的现象
• 10世纪前后伊斯兰世界的繁荣与中国宋朝的经济繁荣等并未导 致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在工业革命出现 之前的世界上任一地区(局部地区,比如中国明清时期的长三 角地区,以及公元10世纪前后的伊斯兰世界以及地中海贸易时 期的意大利沿海城市等)的经济繁荣并未导致人均收入的持续 增长。这些地区新出现的经济繁荣通常伴随着稍后人口的巨大 增长,从人均收入持续增长的角度来看,最终未能突破马尔萨 斯陷阱。
在过去的200年里,实现了工业化 的国家人均实际收入增长了10倍 到15倍
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马尔萨斯”词条
1.1 经济增长的新含义
马尔萨斯陷阱
• 马尔萨斯陷阱:人口增长是按照几何级数增长的,而生存资料仅仅是按 照算术级数增长的,多增加的人口总是要以某种方式被消灭掉,人口不 能超出相应的农业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