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与实践
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研究与实践一、概括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应运而生。
本文旨在通过对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研究与实践,探讨如何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包括校企合作的深度不足、课程体系与企业需求脱节、教师队伍建设滞后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改革措施,如加强校企合作的顶层设计、构建校企共建课程体系、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等。
同时本文还探讨了校企协同育人的有效途径,如开展产教融合项目、实施实习实训教学改革、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等。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与案例分析,验证了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有效性,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
1. 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背景和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焦点。
在我国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其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研究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推动产教融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
在这个背景下,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应运而生,成为推动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
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校企合作,可以使高职院校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有利于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有助于高职院校与企业、科研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的社会声誉。
通过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升高职院校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其关键在于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
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是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一种具体实践方式。
订单班是指学校和企业根据企业的需求共同制定培养计划,按照企业的需求、特点和要求联合培养学生的一种教育模式。
下面将结合实际案例对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实践与思考。
一、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包括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协调、培养计划的制定、学生的培养和企业导师的配备等环节。
学校和企业之间需要进行充分的合作协调。
这一过程包括确定合作的目标和需求,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制定合作协议等。
为了能够更好地对接企业需求,学校可以邀请企业代表参与课程设置、教学评估、学生实习等重要环节,以确保培养出的学生具有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能力。
双方根据企业需求共同制定培养计划。
学校可以根据企业的专业需求和技能要求,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确定实习、实训及项目研究等教学环节,以确保学生在培养过程中能够获得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知识、技能及能力。
企业也可以提供实际案例、问题,参与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确保培养计划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学生在订单班模式下进行培养。
学生在校期间需要根据培养计划的要求进行学习和实践,同时参与企业实习、项目实训等活动,以确保学生在校期间能够获得与企业需求匹配的实际能力与技能,为毕业后顺利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为了更好地实施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企业也需要配备专门的企业导师。
企业导师可以与学校老师共同指导学生的学习与实践,为学生提供更为贴近实际的指导与建议。
企业导师还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与实践情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职业规划指导,使学生在毕业后更快地融入企业,并成为企业中的中坚力量。
以上即是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一般实践方式,通过学校与企业的积极合作,共同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校企合作互兼互聘人才交流的探索与实践
校企合作互兼互聘人才交流的探索与实践【摘要】校企合作是当前人才培养领域的热门话题,本文主要探讨了校企合作互兼互聘人才交流的探索与实践。
在我们介绍了校企合作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在我们分析了校企合作的现状,探讨了互兼互聘人才的优势,介绍了人才交流的方式和途径,以及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一些探索与实践案例。
在我们展望了校企合作的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展望。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能够为促进校企合作、推动人才交流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校企合作,互兼互聘,人才交流,合作案例,问题分析,发展趋势,建议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校企合作是近年来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个话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校企合作已经成为培养人才、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校企合作的背景可追溯至古代,但在当今社会,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和人才需求的多样化,校企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就业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
校企合作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实习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企业也能通过校企合作获得更多的人才资源,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校企合作已经成为教育界和企业界广泛关注和积极推动的一个重要领域。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探讨校企合作互兼互聘人才交流的探索与实践,旨在深入研究校企合作的现状和问题,分析互兼互聘人才的优势和人才交流的方式,以及探索和实践校企合作的案例。
通过对校企合作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作用和意义,为未来校企合作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建议。
1.2 研究意义校企合作互兼互聘人才交流是当前教育和企业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人才的培养和流动变得尤为重要。
校企合作能够促进学校和企业资源的共享,提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企业提供更加具有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的员工。
研究校企合作互兼互聘人才交流的意义在于促进教育和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升级,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人才支持。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报告许昌工商管理学校二O一四年十二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报告《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是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重点课题。
从立项开始,我们认真做好开题工作,整个实验过程中边研究、边修改、边发展。
通过一年多的探索与研究,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资源互用。
在市教育局业务主导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课题实验进展顺利,对校企合作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课题研究基本按原计划要求按时完成,现将课题研究工作的主要情况与研究结果报告如下:一、课题的提出1、“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要牢牢把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
即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办学与就业市场实现零距离对接,这就决定了中职学校和企业必须共同努力培养人才,才能适应企业需求。
一般来讲,中国中职教育校企合作开始于二十世纪80年代,经过30年的实践与探索,我国中职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在校企合作的形式和模式上也有一些突破和创新。
但是,和世界上发达国家德国、日本、美国等国相比,我国开展校企合作的时间短、经验不足,和世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
企业、学校、政府在如何发挥主体地位作用和各自的优势上还存在着许多困境和困惑。
2、国家对中职教育空前重视,中职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
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02 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2011 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提出“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3、目前关于这个课题的研究虽然比较多,但主要集中在高校领域,而针对中职校企合作的研究较少。
河南省中职学校在这方面的课题研究落后于其他省份。
4、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已进入了“规模到质量”的瓶颈阶段,如何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加大改革力度、加强校企合作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已经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在介绍了该人才培养模式背景和研究意义。
在分别从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概述、实践案例分析、关键成功因素探讨、问题与挑战、建议与展望等方面展开讨论。
结论部分总结了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对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可以促进校企合作,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实现良性互动。
也为未来该模式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案例分析、成功因素、问题、挑战、建议、展望、重要性、发展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过去,学校教育和企业培训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界限,学校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企业培训员工则更注重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
而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的出现,打破了这种界限,使学校和企业能够共同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
通过校企合作,学生能够获得更加全面和实际的培训,更好地适应未来就业的需求。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将成为未来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
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和合作,能够更好地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优秀人才,为社会和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1.2 研究意义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可以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强学术研究和技术创新。
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项目、技术交流等活动,学校可以吸纳企业的实践经验和前沿技术,推动学术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提升学校的学术水平和科研实力。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还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教师可以了解企业的最新需求和趋势,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推动教师专业成长和能力提升。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促进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推动学校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基于产业学院的应用型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基于产业学院的应用型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现代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不断提升,传统的理论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基于产业学院的应用型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成为一种重要的改革方向。
背景介绍部分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才市场对于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传统的大学课程往往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性,难以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基于产业学院的校企合作模式应运而生,旨在培养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要求发生了巨大变化。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
基于产业学院的校企合作模式将学校、企业和社会资源有效整合,实现了人才培养的全方位发展。
现有校企合作模式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校企对接不够紧密、实践环节不足等。
对基于产业学院的应用型高校校企合作模式进行改革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文研究,可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供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基于产业学院的应用型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通过对现有校企合作模式进行分析,设计更适合产业学院的校企合作模式,并结合实践案例进行深入探讨。
我们将对改革后的效果进行评估,探讨关键成功因素,以便为该模式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
通过本研究,我们旨在为应用型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推动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培养更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促进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发展,推动高等教育与产业转型升级的紧密结合。
1.3 研究意义产业学院作为应用型高校中重要的教学模式之一,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通过对现有校企合作模式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目前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进一步改革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基于产业学院的校企合作模式设计,可以有效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实现高校、企业和学生的共赢。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群为例
圆 野产教融合袁校企合作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 方案
猿 野产教融合袁校企合作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 成效
本成果解决专业设置调整与产业发展尧 教学与生 产尧 校园与产业园及科研与技术之间的产教融合问 题遥 通过产教融合的创新和实践袁 解决上述问题的方 法是院
渊员冤服务区域医药产业袁推进专业与医药产业的融 合遥 九洲药学院紧紧跟随盐城尧连云港尧泰州的医药产 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形势袁 及时建立对接产业的专业建 设制度的动态调整机制袁 重点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药 品生产技术专业群遥 组织实施野特色专业+实训基地冶
建设专项工程袁 重点建设药品生产技术尧 药物分析技 术尧 药品经营与管理等三个产教深度融合尧 办学特色 鲜明尧 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训条件建设相匹配的骨干培 育专业袁 增强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群服务于本地医药产 业发展的水平遥
渊圆冤改革办学模式袁推进教学与生产的融合遥 九洲 药学院以江苏天宇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尧 浙江九洲药业 有限公司尧 扬子江药业集团等医药企业为依托袁 充分 发挥行业中主流企业优势袁 让行业优质企业参与办 学袁 把前沿医药发展的技术要点尧 最新的市场信息融 入到专业教学中袁 实施行业企业先进标准袁 实现专业 教学与企业生产相融合袁 培养出适应医药产业发展需 要的高端技能型技术人才遥
渊源冤搭建研究平台袁推进科研与技术的融合遥 要充 分发挥高职院校在高水平的专业人才方面优势袁 特别 是专业教师要以企业技术革新项目的需求为主要研究 方向袁开展与企业联合进行技术创新尧新产品开发尧科 研立项攻关尧课题研究尧重大项目推进等方面合作袁九 洲药学院与产教融合企业开展了以技术开发尧 技术咨 询尧技术服务尧技术转让为重点的校企联合攻关遥 近三 年 来 袁 瞻 性 课 题 3 项 袁 省 级 教 改 课 题 5 项 袁 省 333 人 才 培 养 对 象 2 名 袁 科 研 资 金 到 帐 150 万 元 遥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
(1)加强校内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2)引进企业优秀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参与课程教学和实践指导。
(3)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4.质量评价与监控
(1)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定期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2)加强过程监控,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五、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成立校企合作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校企合作工作。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
第1篇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
一、背景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才需求日益多样化,企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满足企业人才需求,深化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方案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
二、目标定位
1.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一定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目标定位
1.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增强毕业生对企业的适应能力。
3.促进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我校人才培养的社会认可度。
三、合作模式
1.校企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等。
2.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岗位,选派企业导师,参与学生培养过程。
1.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率。
2.提升我校人才培养的社会认可度。
3.促进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实现校企合作共赢。
展望未来,我校将继续深化校企合作,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率。
3.促进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我校人才培养的社会认可度。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综述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综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当前教育界热门的话题之一,也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就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概念、意义及实践案例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读者带来一定的启发和收获。
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概念产教融合是指由产业界、教育界和政府部门共同合作,根据产业发展的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并在教育过程中将实际工作与学习相结合的一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则是高校与企业之间建立起合作关系,共同培养人才,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发展的合作模式。
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意义1. 适应产业发展需求。
通过与产业界的合作,将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相结合,培养出更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促进产业发展。
2.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校企合作可以提供更丰富的实践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 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校企合作可以促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加速科技创新的转化和应用,推动产业发展。
4. 增加学校与企业的互动。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与企业之间可以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推动知识的交流与共享。
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实践案例1. 清华大学与腾讯合作开设人工智能课程。
清华大学与腾讯共同开设了人工智能课程,由腾讯的研发人员担任讲师,将实际的项目经验带入教学课程中,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况。
2. 上海交通大学与阿里巴巴合作开设电商课程。
上海交通大学与阿里巴巴合作开设了电商课程,将阿里巴巴的电商平台、营销策略等实际案例引入教学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商行业的发展趋势。
3. 北京理工大学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合作开展航天科技研究。
北京理工大学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开展了多项航天科技研究项目,通过校企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促进航天科技的发展。
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挑战与对策1. 教师队伍素质需提升。
需要教师具备产业背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适应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实践教学。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机制的研究与实践产教融合是指产业界和教育界的紧密结合与深度合作,通过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将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相结合,致力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本文将从产教融合的意义、校企合作育人机制的构建、实践案例等方面进行研究与探讨。
一、产教融合的意义产教融合的形成与发展,对于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产教融合能够有效解决高校培养方向与就业需求不匹配的问题,通过与企业紧密合作,使教育培养与职业发展紧密衔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产教融合有助于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使高校科研成果能够更好地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二、校企合作育人机制的构建校企合作育人机制的构建是实现产教融合的关键。
要建立起校企合作的良好机制和平台,打破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壁垒,促进交流与合作。
要明确学校和企业在合作中的角色和责任,建立起双方互补互利的合作机制。
需要建立起有效的信息共享和人才培养机制,使学校能够及时了解产业发展需求,企业能够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
要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测与评估,形成相应的激励机制,推动校企合作育人机制的有效运行。
三、实践案例1.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与当地制造业企业合作,共同开展“校企合作教育基地”项目。
学院与企业签订合作意向书,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实习实训等活动,使学生能够真实地接触企业实践,提高就业竞争力。
2. 上海交通大学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学校成立创新创业学院,与阿里巴巴集团共同设立了创新创业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培训与实践机会,培养创新能力与创业精神。
校企合作是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是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是一种利用学校和企业资源共同培养人才的模式。
它通过学
校与企业的密切合作,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丰富
的学习经验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校企合作的模式已经在国内外取得了广
泛的成功,被认为是一种可以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效果的重要途径。
首先,校企合作可以提供实践机会。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注重理论知
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实践操作的重要性。
而校企合作则可以将学生直接置
于实际工作的环境中,让他们真实地了解行业运作和工作内容。
学生们能
够亲身参与企业项目,与专业人士进行合作,通过实际操作提升自己的实
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知识得到实际应用,提高就业技能。
最后,校企合作可以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和优化。
传统的教学方法注
重的是教师的单向传授,学生被动接受。
而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中,学生需
要通过实践来主动探索和学习,这要求教师采用更加灵活的教学方法,如
项目学习、案例研究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学校
和企业的合作还可以促使双方共同思考和探索如何更好地进行教学和培养
人才,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校企合作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和认可。
通过学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该模式可以提供学生实践机会,促进专业与
企业需求的对接,提供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空间,同时也促进教学方法的
创新和优化。
这种合作模式将学校和企业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使人才培
养更加贴近社会需求,使学生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的需求,并助力社会经
济发展。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改革。
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校探索了“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进行实践与思考,针对这一新模式的特点、优势、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深入探讨。
一、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校企合作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它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 与企业需求对接: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是根据企业的需求,由高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确保所培养的人才能够符合企业的需求。
2. 实践能力强: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在实习和项目实践中能够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提高就业竞争力。
3. 双向选择: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会由企业负责选拔学生,学生也能够在实习期间对企业进行双向选择,最终双方都能够达到共赢的目的。
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相比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诸多优势:3. 加强校企合作: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促进高校和企业间的合作,形成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
4. 提高学校声誉:通过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学校能够更好地与企业对接,提高学校的声誉和影响力。
虽然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诸多优势,但是在实践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1. 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企业需求,这对高校教师和管理人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订单班与传统班级要求不同,在管理和实施上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资源。
3. 合作企业的选择和管理也是一个难点,需要学校有一支专门的团队与企业进行沟通和协调。
四、未来发展方向为了更好地推进“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应该有以下几点未来发展方向: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水平的教师团队,能够更好地与企业对接,制定符合企业需求的课程和培养计划。
2. 拓展合作企业:发掘更多的潜在合作企业,扩大合作范围,提高订单班的影响力。
校企合作背景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校企合作背景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文/何继盛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构建由校企共同参与的办学模式,不断推进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为汽车行业培养更多优秀的技术技能人才,本文深入分析了高职教育校企育人的现状,并以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构建的“1+1+N”校企合作模式为例,介绍了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校企合作的一些具体做法和经验,以期为同类型高职院校制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借鉴与参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产教融合成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顶层设计之一,许多职业院校从多个维度进行了各种尝试与实践,并在制度文件、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职业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尤其是《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等文件的发布,确定了职教发展要以质量为先,并要不断深化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的深度融合办学。
因此,高职院校需要持续深化产教融合,让人才更符合市场需求,让职业教育与行业进步、产业转型、区域发展同频共振、同向同行。
一、高职教育校企育人的现状推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高职院校全面提升育人质量的有效途径,但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大部分高职院校中,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形式比较单一,多元主体办学机制还不够健全。
在这种情况下,产教双方权责利界定不到位,产教融合深度不够。
(一)参与主体动机各异(1)企业。
企业的参与动机表现为储备人才、推广品牌、塑造企业形象、获得科研成果等。
然而,企业在参与校企育人的过程中面临着缺乏政策依据、所获取的利益与投入的成本不成正比、短期投资回报率低等潜在风险;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处于辅助性地位,参与协同育人的话语权普遍不足。
同时,教育的公益性与企业的逐利性也存在天然的矛盾。
(2)学校。
学校的参与动机主要体现在:为了满足社会对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克服传统办学模式过分依赖政府投入的弊端,形成资源互补,提高育人质量;提高教师的实践性教学水平;等等。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与此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也逐渐受到重视。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职院校与企业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共同参与人才培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更好地适应企业的需求,更快速地融入职场。
本文试图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析,探讨其优势、挑战及发展方向。
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1. 实战能力的提升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将企业的真实岗位需求引入到课堂中,将学生培养成真正适应企业需求的人才。
学生通过实习、实训等形式在企业中参与实际工作,提前接触和适应企业工作环境,培养了学生的实战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2. 就业竞争力的提升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企业实际工作,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适应了企业的工作节奏,使得学生毕业之后更能够适应就业市场,提高了就业竞争力。
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挑战1. 模式推行难度大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行需要高校和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需要解决师资配合、教学资源共享等方面的问题。
学校和企业都需要做出一定的调整和改变,这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项挑战。
2. 招聘条件限制企业在招聘时对从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提出的招聘条件相对会更高,这对学生来说是一定的挑战,也需要学校在教学上进行一定的调整和改进,以适应企业的需求。
3. 企业资源限制对于一些规模较小、资金相对匮乏的高职院校来说,如何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让学生获得更多、更好的实践机会也是一定的挑战,需要逐步解决和克服。
三、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方向1. 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促进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通过校企的深度合作,共同培养更多适合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2. 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增加学生在企业的实际实习时间,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与实践分析
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与实践分析高校校企合作在促进学校教育和企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培养具备实践能力的人才;企业也能从中获得创新的动力和人才支持。
本文将就高校校企合作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分析,以期为今后的校企合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1. 高校校企合作的意义高校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在教育、科研等方面的深度合作。
此合作有助于加快知识与技术的转移,促进科技成果的产值化,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同时,这种合作也有助于企业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开辟新的市场。
2. 高校校企合作模式及其特点2.1 产学研一体化模式产学研一体化模式是一种高校校企合作的重要方式。
在这种模式下,学校、企业和科研院所通过相互协调、紧密配合来完成一项或多项共同研发任务。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紧密结合教育和科研,并且能够有效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2.2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与企业共同组织教育培训项目,通过实习、就业等方式,培养出适应企业需求的人才。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培养目标明确、贴近实际需求,并且能够提供实践机会,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3 创新创业孵化模式创新创业孵化是高校校企合作中的一种模式。
学校与企业可以共同设立孵化基地或创新创业中心,为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创业支持和资源支持。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创新创业的机会,推动了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
3. 高校校企合作实践案例3.1 A大学与B公司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案例A大学与B公司共同开展了一项关于新材料应用的产学研一体化合作项目。
在项目中,A大学的教师们通过与B公司技术团队的紧密协作,成功开发出一系列具有市场潜力的新材料,并成功将其投入市场使用。
此案例充分体现了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3.2 C大学与D公司联合培养模式案例C大学与D公司共同开展了一个联合培养项目,旨在培养IT行业急需的人才。
该项目由C大学相关专业老师和D公司工程师共同设计,并将课程设置与实际需求紧密结合。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一、背景和目标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一种将高校教育和企业实际需求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更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并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本人才培养方案旨在建立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专业技能培训,以适应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二、合作模式1.产学合作项目: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展产学合作项目,学生参与项目实践,结合理论和实践,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帮助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3.企业导师制度:学校与企业合作,邀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学生的导师,指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并指导他们在实习期间获得更多实践经验。
三、培养内容和方式1.实践能力培养:学校将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实践课程开设,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熟悉和掌握实际工作中所需的技能。
2.项目实践: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项目实践,学生参与项目的需求分析、规划和实施,培养他们的专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实习实训: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学生将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并解决实际问题。
4.导师指导:学校与企业合作,邀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学生的导师,指导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企业的需求。
四、评价和支持机制1.评价机制:学校将建立学生实践成果评价机制,通过实践表现、项目报告和企业评价来全面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作态度。
2.支持机制:学校将为参与校企合作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奖励和资助政策,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实践活动。
五、预期效果通过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1.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通过更多的实践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需求,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2.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根据企业需求,调整和完善教学计划,培养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
4.提升学生自身素质:通过实践活动和企业导师的指导,学生将获得更多实际工作经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摘要:人才培养模式是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建设内容之一。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财会金融学院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其探索过程、探索成果值得高等职业学校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校企联动;岗位调研;工学结合课题:本文是云南省高教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高职教育科研2018年度立项课题《高职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下深化教学产教融合路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展过程中,笔者学校财会金融学院会计专业坚持主动适应本区域经济与行业企业发展的需要,紧密对接北京、上海、广州等相关产业、行业、中小企业,始终坚持走校企合作之路,积极探索多元化校企合作形式。
为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推进专业改革和发展,近年来,会计专业结合自身专业特点,通过与云南商祺财务咨询有限公司(协会)、长顺商务代理(云南)有限公司(协会)、昆明瑞千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协会)、云南瑞宸财务咨询有限公司(协会)、昆明昌鼎财务管理有限公司(协会)、北京用友、深圳金蝶、东莞百正税务师事务所、昆明南方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协会、企业合作,逐步探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
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堂课程学习内容与工厂的职业标准相结合,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做一体”把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技术知识通过螺旋式的实践项目逐步渗透到工作岗位中,“工学交替”以课堂教学内容和工作岗位实习交替退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产教结合”以真实的项目融合教学过程,促使教师教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学生真正学到真本领。
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笔者所在学校会计专业围绕生产、管理的一线需求,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不断完善校企合作的运行、管理机制、优化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设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教学环境。
学校校企合作的模式与效果
学校校企合作的模式与效果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模式在当今社会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这种合作关系为学校提供了向学生提供更实践性的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同时也对企业来说,可以有更好的培养人才的方式和途径。
本文将探讨学校校企合作的不同模式及其效果。
1. 实习项目合作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实习项目合作是最常见的合作模式之一。
通过这种模式,学生可以在企业中获得真实工作经验,并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实习项目培养自己所需的人才,了解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潜力。
实习项目合作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学生通过实习项目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并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企业则可以通过实习项目选拔到适合自己需求的人才,并在实习期间对他们进行培训和指导。
2. 项目合作学校与企业之间的项目合作模式也非常常见。
这种合作模式通常涉及到双方共同开发项目或解决特定问题。
通过这样的合作,学生可以在真实的项目中学习,并与企业专业人员进行合作,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项目合作的效果是双赢的。
学生可以通过参与项目合作积累实践经验,提升综合能力,并且在项目中获得企业专业人士的指导和评价。
对于企业来说,项目合作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可以发现和选拔到优秀的人才。
3. 职业导师合作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职业导师合作模式提供了一种指导和辅导学生的方式。
通过与企业专业人士合作,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职业指导,并与企业专业人员进行交流,了解行业动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职业导师合作的效果是学生受益匪浅。
学生可以从职业导师那里获取实际工作经验和职业规划指导,为自己的未来做好准备。
对于企业来说,职业导师合作可以帮助他们培养和留住更多的人才,提高内部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
4. 科研合作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科研合作模式也十分重要。
这种合作模式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开展科研项目,共同探索解决方案,并共享研究成果。
这种合作使学校能够更快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持续创新和发展的机会。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做法与成效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做法与成效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是一种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与融合,共同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的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变迁,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
因此,通过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人才培养的创新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已经开始尝试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并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效。
一方面,这种模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适应实际工作环境,提高了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另一方面,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校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需求,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效。
首先,学生的就业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通过实习和实践,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适应实际工作环境,提高了他们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其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
通过参与企业的科研项目和技术创新,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同时,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也促进了两者的互利共赢,加强了产学研合作,推动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然而,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学校与企业的合作需要进行长期的投入和持续的推进,需要建立完善的合作机制和管理体系。
另一方面,学校与企业的利益关系和合作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和规范,以确保双方的合作能够真正达到互利共赢的效果。
同时,学生和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也需要不断提高和培养,以适应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9-6825(2012)28-0260-02校企合作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收稿日期:2012-07-30★:黑龙江科技学院教改项目“毕业设计和就业一体化模式研究与实践”;黑龙江科技学院教改项目“基于卓越计划土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作者简介:王涛(1978-),男,副教授王涛孟丽岩(黑龙江科技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7)摘要:根据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的要求,进一步探索学校和企业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分别阐述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形式、实施的方法及其对提高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作用,指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将学校理论教育与企业实际需求相结合,能够强化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工程实践能力中图分类号:TU-05文献标识码:A0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已逐渐认识到高等工科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如何进一步提高高等工科教育质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年教育部在天津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大会,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共同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根据自身行业和企业深度参与,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以及强化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特点,提出了采取“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所谓“3+1”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四年制本科生在经过三年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在第四年的专业知识学习的过程中,结合用人企业的需求,针对性地制定教学内容和培养方案,培养出企业迫切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或者在第四学年直接进入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以工程技术与实践能力为主、专业理论为辅的实践训练,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就称为“3+1”人才培养模式。
“3+1”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实行校企合作的办学机制,才能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高,即把学校理论的教育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学校与企业之间搭建一座桥梁。
1校企合作式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是指在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密集的知识结构、领先的技术水平和先进设备仪器的基础上,按照企业建设、发展对人才知识结构及能力素质的要求,学校和企业共同确立人才培养方案,由经遴选的校企师资队伍共同完成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涉及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改革,也符合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校企合作的模式开辟企业第二课堂,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课程体系、实践环节,建立产学结合的新教学模式,构建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同步进行的新体系,可有效地解决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面在人才培养上的矛盾。
学校在人才培养上有效解决培养方案与产业脱节、滞后、针对性不强问题;解决缺乏工程实践的基础训练,克服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不足的弊端,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专业自豪感和责任感;高校教师也可以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同时可以发挥自身优势为企业解决存在的科学技术问题,共同研发和技术攻关,以实现产、学、研相结合。
企业参与高校的人才培养过程,可以不仅解决了高校实践性教学所需的硬件、软件、师资、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订制式”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得到所需的工程技术人才。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培养”的途径为企业培养和输送人才,常见的培养模式有“学校引进企业”模式、校企互动模式和“订单式”合作培养模式等。
2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2.1有利于整合校、企资源,优势互补高等院校与企业通过项目合作,一方面,企业可提供人力、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财档案工作者提出了一个责任性的问题,这些应用为建筑行业企业数字档案和企业知识管理平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了接纳电子文件的挑战,应认真探索研究电子文件的优点,这就是我们档案工作者应尽的职责,档案信息化工作必须为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为了迎接电子文件的挑战,应认真研究电子文件的优点,及时总结出电子文件管理的原则,从而使真实历史记录在电子时代得以继续长久,这也正是我们全体档案工作者应尽的职责。
How to establish archiv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SHAO Rui-qing(Shanxi Research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Science ,Taiyuan 030001,China )Abstract :In light of archiv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tatus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e paper explores how to improve and normalize archiv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and points out some suggestions ,such as strengthening business learning ,continuously impro-ving business level ,establishing archive management system ,and carefully exploring merits of electric records ,so as to completely and correctly reserve historical records and look up them conveniently.Key words :construction industry ,archive ,information management·062·第38卷第28期2012年10月山西建筑SHANXIARCHITECTUREVol.38No.28Oct.2012力、物力支持,为高校的工程实践教学做出贡献;另一方面,高校利用自身的理论教学优势为社会及合作企业培养和输送特色应用型人才。
最大限度的利用社会资源,合理配置,促进产学研相互转化,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2.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素质在当今经济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客观要求应用型人才必须具备应有的职业能力,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应用型人才提供了便利条件。
企业参加策划、生产、管理等过程,在实践中使学生巩固了在校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并且通过学习技能,丰富了阅历。
2.3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实践教学是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由企业具有丰富经验的工程师讲授和指导学生实践,鼓励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动手操作,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有利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4有利于培养社会适用型人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就业竞争力,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标准的“无缝”对接。
目前,多数企业在招聘录用人才时,都希望录用具有实践工作经验、适应期短、上手快的人才。
实行校企合作式培养模式,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可以有效的缓解大学生就业矛盾的问题。
3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总体方案自2010年“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的模式就被提出,但目前的校企合作只是停留在表面层次的校企合作,并没达到深入的校企融合的合作程度,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合作的企业无经费保障、劳动准入制度执行难到位、缺乏合作办学的内在动力;其次学校对教学计划和教学体系有主要的制定权,这就导致教学与实际岗位需求有较大距离,另外学校的教育改革措施和教学体制也都一定程度限制了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发展。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分为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个培养阶段,具体实施方案见图1。
从图1中可以看出校内学习是基础,企业锻炼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1)校内培养阶段。
校内学习阶段的培养标准、培养要求、培养模式、培养计划应根据学校的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来制定,在教学方式上多采用研究性探究与引导式,实行个性化培养,因材施教。
在教学方法上尽可能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及时发现问题、独立思考研究分析问题以致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毕业设计任务的下达时间提前,三年级课程结束即可安排,或者将梁板结构设计、框架结构设计、砌体课程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等多个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相结合,完成完整的工程设计,实现带项目学习。
从学生培养模式上看可采用导师制培养模式,每位导师指导一定数量的学生,人数不宜超过5人,否则必会影响培养学生的质量,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课程和研究方向,逐步进入导师的科研工作,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图1校企合作的实施方案和技术路线学生实践激励机制实践教学环节的安全保障体系学生实践技能考核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课程体系理论教学体系(校内完成)实践教学体系(企业内完成)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企业定︶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校企共建)各教学环节运行机制校企教学质量评价校企共建实习基地校企实践教师队伍建设及管理机制校企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校企合作——订制式培养协议签订工程实践能力强和适应期短的特色应用型人才2)企业学习阶段。
安排累计至少1年的时间在企业学习和做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
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的培养目标和培养体系由学校和企业导师共同制定,此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组织协调与管理能力,因此学生应侧重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和先进企业文化,尽量细化到每一周的学习安排。
4结语实践表明,高等院校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既体现了高校的办学特色,又适应了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对提高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并顺利的适应工作岗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一种值得继续探索和研究的办学之路。
参考文献:[1]秦仁杰,刘朝晖.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试验班课程设置体系要求[J ].中国电力教育,2011(25):117-119.[2]张智钧.试析高等学校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2):139-141.[3]夏松,覃爱民.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看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改革趋势[J ].科技信息,2011(15):145-146.[4]阮建凑,陈颖.基于卓越土木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研究[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7):166-168.[5]张厚先.地方本科院校卓越土建工程师培养标准的若干问题[J ].高等建筑教育,2011(6):15-18.On study and practice of talent training model with university and enterprise cooperation ★WANG TaoMENG Li-yan(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rbin 150027,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applied talent training idea in “Excellent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Training Plan ”by Educa-tion Ministry ,the paper explores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l with the university and enterprise cooperation ,illustrates the contents ,the form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l with the university and 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its role in improving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capacity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points out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l with the university and enterprise cooperation will combine the theoretic edu-cation of universities and the factual demands of enterprises ,and improve the engineering capacity and innovative ability of students.Key words :cooperation of university and enterprise ,talent training model ,engineering practice capacity·162·第38卷第28期2012年10月王涛等:校企合作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