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二十个问题
“双重预防机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双重预防机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建筑企业构建“双重预防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健全完善“双重预防机制”,加强教育培训,事故案例解剖等方面提出了对策,有利于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安全生产。
关键词: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前言:双重预防机制是指以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两种手段相结合的生产安全事故预防工作机制[1-2]。
建筑行业随着新的技术不断演变发展,对安全生产的需求愿景也越发强烈,而构建并持续运行“双重预防机制”,有利于企业安全风险的管控和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对于事故的预防以及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多方面对建筑企业“双重预防机制”构建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有利于企业完善“双重预防机制”及生产安全事故预防。
1“双重预防机制”构建中存在的问题建筑企业“双重预防机制”体系的构建主要是从“安全风险的管控”和“隐患的排查治理”两方面进行,安全风险的管控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前提条件,通过风险的分级管控,可以从源头上消除、降低甚至控制风险,从而根据风险的级别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查找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的失效、缺陷或者不足,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降低或者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避免事故发生的后果严重性。
1.1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存在的问题(1)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教育培训方面存在缺失:建筑施工企业中从业人员分布比较广泛,人员的受教育程度和素质差异较大,而许多企业在进行安全风险源的辨识和评估等工作前期,对风险分级管控的辨识方法和评价方法方面的知识了解和掌握不充分,对各个工种的人员教育培训不充分,不同工种人员的对风险管控理解程度也有差异,导致风险评估过程中对风险的认知程度相差较多,风险的评估结果科学性和准确性可能会受到影响。
(2)危险源辨识不充分、评估不准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方法较多,但是缺乏统一的标准规范,不同方法的评价结果差异可能较大;而且作业过程中生产系统、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作业活动等都较为复杂,对整个系统的作业流程、设备设施的运行原理、作业环境及作业活动等认识不清楚、不全面的现象时常存在;参与风险辨识的人员过度依赖自己的经验进行评估,不采取科学的方法,并且评估过程风险取值没有科学依据,最终导致结果的准确性较低。
安全生产管理的双重预防机制

安全生产管理的双重预防机制嘿,朋友们!今天咱来唠唠安全生产管理的双重预防机制呀!这可真是个超级重要的事儿呢,就好比咱每天出门得看天气预报一样重要。
咱先说说啥是双重预防机制哈。
简单来讲,就是两道防线,一道是风险分级管控,另一道是隐患排查治理。
这就像是给咱的安全生产上了两道保险,你说重要不重要?风险分级管控呢,就是要提前把可能出现的危险给找出来,给它们分个级。
就好比咱整理房间,把大物件、小物件都分分类,知道哪些东西重要,哪些不太重要。
这样一来,咱就能重点关照那些危险级别高的风险啦,是不是很有道理?你想想看,如果都不知道哪里有危险,那不就跟闭着眼睛过马路一样吓人嘛!再来说说隐患排查治理。
这就像是咱家里定期做大扫除,把那些藏起来的灰尘、垃圾都给清理掉。
生产过程中也会有各种小毛病、小问题,要是不及时发现和处理,说不定哪天就变成大麻烦啦!就好像一个小伤口,你不处理,最后感染了可就糟糕啦!所以得经常去排查,把那些隐患都揪出来,然后赶紧治理好。
那有人可能会问啦,这双重预防机制有啥难的呀,不就是做点事儿嘛。
嘿,你可别小瞧了它!这就跟盖房子一样,一砖一瓦都得放对地方,都得用心去做。
你得认真去识别风险,不能马虎;排查隐患的时候也得细心,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小细节。
比如说,在一个工厂里,工人操作机器要是不规范,这就是个风险吧。
如果不及时发现和纠正,说不定哪天就出事故啦。
再比如,一些设备用久了,可能会有一些小毛病,这就是隐患呀。
要是不及时修,说不定哪天就罢工啦,那可就耽误事儿咯!咱再打个比方,双重预防机制就像是给咱的安全生产坐了一把牢固的椅子。
风险分级管控是椅背,让咱靠着稳稳的;隐患排查治理是椅腿,让咱能稳稳地坐在上面。
要是缺了哪一块,这椅子可就不稳当啦,说不定啥时候就翻了呢!所以呀,大家可千万不能小瞧这双重预防机制,这可是关系到咱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大事儿呀!咱得认真对待,用心去做。
每次进行生产活动的时候,都要想想,风险找全了没?隐患排查了没?只有这样,咱才能真正做到安全生产,才能让咱的工作和生活都平平安安的。
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的内容

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的内容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是指在安全生产过程中,通过建立和完善各种预防措施,既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又预防已发生事故的蔓延和扩大,以保障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该机制由预防措施和应急措施两部分构成。
首先,预防措施包括三个方面:1.技术预防:通过技术手段和设备,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比如,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减少了人为操作和人为纰漏导致的危险和事故。
2.管理预防: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
比如,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责任人和相应的职责,并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3.教育预防:通过安全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员工对安全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比如,定期组织安全教育培训活动,增强员工对安全操作规程和事故预防知识的了解,传播安全生产的理念和要求,使其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
其次,应急措施也是双重预防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事故发生时,及时有效的应急措施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伤害和损失,恢复生产秩序。
应急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应急预案:建立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明确事故发生时的应急程序和责任人,确保能够及时、迅速地响应并处理事故。
同时,预案应根据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进行分类制定,具体到不同的部门和岗位,以确保应对各种事故的能力。
2.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员工的应急响应能力。
通过模拟真实事故场景,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强化团队协作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应急装备和设施:配备必要的应急装备和设施,如消防设备、急救设备等,以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展开应急救援和处理工作。
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的实施,能够有效保障企业和员工的安全,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通过科学的预防措施和有效的应急措施的结合,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
权威解读20个问答搞懂双重预防机制!

权威解读:20个问答搞懂双重预防机制!2016年4月28日,国务院安委办印发了《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同年10月9日,又印发了《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
为方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双重预防机制的核心思想和主要内容,本报特邀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研究中心、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和北京安瑞祺国际风险管理公司的有关专家,归纳了有关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20个问题。
1、为什么要提出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答:近年来发生的重特大事故暴露出当前安全生产领域“认不清、想不到”的问题突出。
针对这种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对易发生重特大事故的行业领域,要将安全风险逐一建档入账,采取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把新情况和想不到的问题都想到。
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就是针对安全生产领域“认不清、想不到”的突出问题,强调安全生产的关口前移,从隐患排查治理前移到安全风险管控。
要强化风险意识,分析事故发生的全链条,抓住关键环节采取预防措施,防范安全风险管控不到位变成事故隐患、隐患未及时被发现和治理演变成事故。
2、双重预防机制的基本工作思路是什么?答:通俗说,双重预防机制就是构筑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两道防火墙。
第一道是管风险,以安全风险辨识和管控为基础,从源头上系统辨识风险、分级管控风险,努力把各类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杜绝和减少事故隐患;第二道是治隐患,以隐患排查和治理为手段,认真排查风险管控过程中出现的缺失、漏洞和风险控制失效环节,坚决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发生之前。
可以说,安全风险管控到位就不会形成事故隐患,隐患一经发现及时治理就不可能酿成事故,要通过双重预防的工作机制,切实把每一类风险都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把每一个隐患都治理在形成之初,把每一起事故都消灭在萌芽状态。
3、双重预防机制如何在遏制重特大事故方面发挥作用?答:双重预防机制着眼于安全风险的有效管控,紧盯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是一个常态化运行的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可以有效提升安全生产整体预控能力,夯实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工作基础。
双重预防机制推行常见问题和改进建议

双重预防机制推行常见问题和改进建议“双体系”建设指的是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企业在推行“双体系”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存在问题1、只关注静态的风险,忽视了动态的作业风险。
在做危险源辨识时,许多企业辨识的都是设备或岗位的静态危险,对动态的作业活动、尤其是非常规作业风险关注得较少,甚至没有去做辨识。
例如:2019年4月15日,山东省某制药公司冻干车地下室,在管道改造过程中,因电焊火花引燃低温传热介质,产生烟雾,致使现场作业的10名工作人员窒息死亡。
这样的高风险区域进行高风险作业活动一旦风险辨识不足、没有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后果就非常严重。
2、只关注职业安全方面的风险,忽视或辨识不出工艺安全的风险。
多数企业都比较关注人身伤害方面的风险,而对工艺危害、工艺过程、系统功能方面关注不足,有些企业也会关注,但缺少工艺安全风险辨识的工具和方法,企业里掌握和运用预先危险分析法—故障假设/检查表(WhatIf/Checklists)—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的这些工艺安全风险分析工具的人员较少或没有。
这也是许多过了安全标准化和通过“双体系”验收的企业依然会出大事故(火灾、爆炸)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3、过多依赖安全中介机构,自身参与不足。
大多数的企业推行“双体系”都请安全中介机构来做辅导,但这些中介机构并不一定非常熟悉企业的生产运营特点和工艺流程,从而导致风险辨识的结果和生产实际现场不吻合的情况出现。
企业自身对“双体系”的作用认识不足,辅导过程中以中介机构为主导,最后“双体系”建设就变成了“一大堆资料”,而现场运营还是靠以前的做法。
4、企业只有风险管控机制,没有安全文化机制、没有领导力做驱动力。
风险管控的有效运行是需要卓越的安全文化来推动的,是需要管理层的领导力、影响力和企业的安全价值观来驱动员工参与“双体系”工作、参与生产安全的。
而大多数的企业一方面没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来激励员工参与安全管理,另一方面没有领导力来引导员工参与。
生产安全管理的双重预防机制

生产安全管理的双重预防机制
生产安全管理的双重预防机制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既注重事前预防,又强化事后控制。
这种机制可以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同时也能最大程度地降低事故发生后的损害和影响。
1. 事前预防:事前预防是通过制定和执行一系列安全管理制度和规范,以确保生产环节的安全。
这包括:
- 安全培训和教育: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安全问题的认识和意识,并掌握必要的安全技能和知识。
- 风险评估和管理: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防范事故的发生。
- 安全设备和工艺措施:选择合适的安全设备和采用科学的工艺措施,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可控。
- 审查和监督: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的安全隐患和问题。
2. 事后控制:事后控制是指在事故发生后的处理和控制措施。
这包括:
- 及时响应和处置:一旦发生事故,要立即采取行动,快速响应,并进行适当的事故处置,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和蔓延。
- 事故调查和分析:对事故进行调查和分析,查明事故原因和责任,并提出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 教训总结和经验分享:将事故教训进行总结和分享,增加对安全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
- 管理完善和控制提升:通过分析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改进管理措施,不断提高生产安全管理的水平和效果。
通过这种双重预防机制,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安全事故的风险,并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
生产企业需要注重加强生产安全管理,做到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提高安全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二十个问题

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二十个问题1、为什么要提出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答: 近年来发生的重特大事故暴露出当前安全生产领域“认不清、想不到"的问题突出。
针对这种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对易发生重特大事故的行业领域,要将安全风险逐一建档入账,采取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把新情况和想不到的问题都想到。
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就是针对安全生产领域“认不清、想不到”的突出问题,强调安全生产的关口前移,从隐患排查治理前移到安全风险管控。
要强化风险意识,分析事故发生的全链条,抓住关键环节采取预防措施,防范安全风险管控不到位变成事故隐患、隐患未及时被发现和治理演变成事故。
2、双重预防机制的基本工作思路是什么?答: 通俗说,双重预防机制就是构筑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两道防火墙. 第一道是管风险,以安全风险辨识和管控为基础,从源头上系统辨识风险、分级管控风险,努力把各类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杜绝和减少事故隐患;第二道是治隐患,以隐患排查和治理为手段,认真排查风险管控过程中出现的缺失、漏洞和风险控制失效环节,坚决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发生之前。
可以说,安全风险管控到位就不会形成事故隐患,隐患一经发现及时治理就不可能酿成事故,要通过双重预防的工作机制,切实把每一类风险都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把每一个隐患都治理在形成之初,把每一起事故都消灭在萌芽状态.3、双重预防机制如何在遏制重特大事故方面发挥作用?答:双重预防机制着眼于安全风险的有效管控,紧盯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是一个常态化运行的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可以有效提升安全生产整体预控能力,夯实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工作基础。
基于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机理,从重大危险源、人员暴露和管理的薄弱环节入手,按照问题导向,坚持重大风险重点管控;针对重特大事故的形成过程,按照目标导向,坚持重大隐患限期治理,有针对性地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4、构建双重预防机制要把握哪几个原则?答:一要坚持风险优先原则. 以风险管控为主线,把全面辨识评估风险和严格管控风险作为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切实解决“认不清、想不到”的突出问题. 二要坚持系统性原则。
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的内容

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的内容
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采取措施既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又做好防范处理的机制。
首先,完善安全预防措施。
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定期组织安全知识培训和演习,增强员工对安全事故风险的认识。
此外,企业应建立和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和作业规程,制定安全操作标准,确保员工的安全操作。
企业还应定期检查和维修设备设施,确保其安全可靠,并制定应急预案,做好设备故障、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其次,严格安全监管和检查。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检查,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发现和纠正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要采取强制措施,责令其立即整改,直到问题完全解决。
政府还应建立安全监测网络,实时监测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指标,对存在问题的企业进行警示和干预。
此外,政府还应加大对重点行业和危险化学品企业的监管力度,加强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和安全生产许可管理,确保这些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得到有效监管。
最后,强化事故应急响应和处理措施。
企业应制定健全事故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预案,明确各级各岗位的责任和任务,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应急救援和处理。
在事故发生后,企业应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组织人员进行事故现场救援和伤员救治,同时控制事故扩散和防止二次事故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综上所述,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是在生产过程中预防事故发生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检查,确保安全措施的有效执行,同时在事故发生后迅速响应和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保障员工和社会大众的安全。
双重预防机制问答

11 企业安全风险分布图有几类?
一类是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将生产设 施、作业场所等区域存在的不同等级风险,标示在总平面布 置图或地理坐标图中。 一类是作业(行业)安全风险比较图。企业中的部分作业活 动、生产工序和关键任务以及各地的不同行业(领域),采 取柱状图、曲线图或饼状图等,将企业不同的作业(工序) 或各地区不同的行业(领域)的风险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标 示出来,突出工作重心。
隐患排查治理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强化与深入,通过隐患 排查治理工作,查找风险管控措施的失效、缺陷或不足,采 取措施予以整改,同时,分析、验证各类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评估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进而完善风险分级管控措施。
04
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闭环工作机制 要重点做好哪几件事?
一建立自查、自改、自报事故隐患的信息管理系统。 二要建立健全事故隐患闭环工作机制,实现隐患排查、登 记、评估、治理、报告、销账等持续改进的闭环管理。 三要从排查发现隐患、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验 证整改效果等环节实现有效闭合管理。 四要建立完善事故隐患登记报告制、事故隐患整改公示制、 重大事故隐患督办制等工作制度,使隐患从发现到整改完 毕都处在监督管理下,使排查治理工作成为一个“闭合线 路”。
10
企业开展安全风险评估管控 常见的问题有哪些?
• 一些企业往往将风险辨识评估任务直接分配到某个或几 个部门,由部门的几名员工各自辨识本部门存在的风险, 没有体现全员参与,没有做到全覆盖。 • 一些企业在风险辨识评估过程中,选取的辨识范围过于 狭窄,没有覆盖全流程、全区域。 • 一些企业因风险辨识不深入,导致制定的风险管控措施 没有针对性,工作职责得不到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难以发挥作用。
构发生变化时要开展;而隐患排查则要求全时段、全天候开展,
基于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1. 双重预防机制脱离企业安全管理基础
建设行业实施细则》、《山东省双重预防机制建
安全管理学科是一门综合交叉学科,不同的
设信息系统》、《双重预防体系验收评定标准》、
管理方针、管理办法都将以不同的形式直接影响
《山东省双重预防体系执法检查指南(试行)》
管理效果。现阶段我国的安全管理工作正处在由
安全管理
基于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滨州盟威戴卡轮毂有限公司 曹汝森
摘要 : 双重预防机制是遏制重大事故发生、推动企业自主安全管理风险关口前移的重大安全举措。
文章就企业在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归纳整理,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为其他企
业更好地建设双重预防机制提供借鉴。
关键词:双重预防机制 对策措施 体系融合 安全管理
部位、场所、设备设施的风险辨识中,经常出现
一家培训机构的专家在分析分级辨识中很难达成
辨识错误、漏项或没有抓住重点等问题;三是风
一致;企业对已经建立了安全标准化体系、职业
险点的管理措施设置不合理。有些企业在建立双
-3-
表1 山东省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与运行情况执法检查表(部分)
检查类
别
检查项
目
层认识不清楚。如企业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对双重
和岗位工作内容,明确各层级各岗位的安全生产
预防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认识不清,对双
职责,通过教育培训、管理、绩效考核等方式,
重预防机制的预期不理想。甚至有的企业受迫于
建立起的“金字塔”式的管理体系。
外部压力在迷茫的情况下,不知道双重预防机制
多数企业认为双重预防机制是政府主导行
所示。
双重预防机制必须弄清的38个经典问题,厘清思路便不难!

双重预防机制必须弄清的38个经典问题,厘清思路便不难!01正确认识双重预防机制与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关系双重预防机制包含两项具体工作: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目前,所有危险化学品企业都在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而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就是其中的两个重要要素。
所以,双重预防机制是包含于安全生产标准化中的,是安全生产标准化中两个要素的更加细化、科学化的要求,并非一项全新的工作,二者所包含的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是一致的。
在辽宁等省市有关双重预防机制的文件中,对于双重预防机制与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关系给出了相对客观的描述:“双重预防机制是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切不可抛开安全生产标准化而“另起炉灶”再另外建设一个双重预防机制,也不存在双重预防机制与安全生产标准化融合的说法,双重预防机制更不可能替代安全生产标准化。
02正确认识风险与隐患的关系1.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的关系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呢?二者是并列的吗?是相互递进的吗?其实都不是,二者是相互包容的关系:隐患排查治理包含于风险分级管控。
风险分级管控的主要工作有: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管控,其中核心工作是危险源辨识。
那危险源辨识都辨识些什么呢?一是辨识风险点有什么危险物质和能量;二是辨识危险物质和能量现有哪些管控措施、管控措施是否完好,即是否存在隐患。
对存在的隐患进行治理、确保管控措施有效,把风险管控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这就是风险管控。
2.风险与隐患的关系风险与隐患也不是相对独立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的动态关系。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导则》(应急〔2019〕78号)中对隐患的定义是:“对安全风险所采取的管控措施存在缺陷或缺失时就形成事故隐患”,即风险点的管控措施缺失或出现了缺陷,则形成了隐患,风险度相应会提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事故的严重程度分值均会升高)。
如果隐患不能及时得以治理,则很可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隐患得以治理,则风险度会随之降低。
双重预防体系提问

1、什么是双重预防体系答:双重预防体系是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2、什么是危险源:答: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3、什么是危险源辨识答: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分布和特性的过程; 4、什么是风险答: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风险 = 可能性×严重性;5、风险评价: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6、风险分级: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7、风险分级管控: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8、风险控制措施:企业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针对该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采取风险控制措施的优先顺序:工程技术工程控制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9、风险点: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如:化产储罐区、液氧储罐、脱苯塔、电捕、合成塔、转化炉、煤气鼓风机房、压缩厂房、危化品装卸作业、动火作业、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等; 10、什么情形可以确定为重大风险答:以下情形应确定为重大风险:——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发生过死亡、重伤、职业病、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根据GB18218评估为重大危险源的储存场所;——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0人以上的;——运行装置界区内涉及抢修作业等作业现场10人机以上的;——经风险评价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11、危险源辨识的方法有哪些答:危险源辨识的方法主要有安全检查表法设备设施、工作危害分析法作业活动和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分析法复杂的化工工艺等;12、确定风险控制措施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确定风险控制措施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可行性;2安全性;3可靠性;4重点突出人的因素人员的素质、能力是否胜任等;13、建立实施双重预防体系,核心是树立安全风险意识,关键是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目的是通过精准、有效管控风险,切断隐患产生和转化成事故的源头,从根本上防范事故,实现关口前移、预防为主,落实企业岗位全链条安全生产责任制;15、建设双重预防体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1树立风险意识,2落实主体责任,3坚持系统治理,4确保有效运行;16、双重预防体系运行五同时是什么答:双重预防体系运行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应做到同部署、同运行、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17、评判和考核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重要标准有哪些答:评判和考核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重要标准有:是否全员参与、是否有效运行、是否持续改进提升、是否有效减少事故隐患遏制事故发生;18、什么情况下应直接确定为1级风险点答:对具有爆炸、火灾、坍塌、中毒等危险场所、施工现场和生产装置,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的生产装置和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罐区等可能造成重特大事故的风险点,以及职业病危害严重、可能造成职业病的作业岗位;19、对风险点管控的原则是什么答:对排查确定的风险点,以约束人的行为、保持设备设施的完好、确保作业环境人身安全与健康为原则;20、从哪几个方面制定风险管控措施答: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程标准要求,从工程技术、设施装备、个体防护、职业健康、应急救援、现场管理、培训教育等方面编制科学严谨、操作性强的管控措施,对风险点实施有效管控;21、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的内容有哪些:答: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的内容包括风险点名称、类别、等级、管控措施、管控层级、责任单位、责任人等;22、在确定控制措施时应按照1消除;2替代;3工程控制措施;4标志、警告和或管理控制措施;5个体防护装备;23、风险点划分的原则是什么答:1、对装置风险点的划分,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可按照生产装置、储存罐区、装卸站台、作业场所等功能分区进行;2、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应当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对于系统或大型机组开、停车,检维修,动火、受限空间等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进行重点考虑;24、危险源辨识包括哪些范围答:危险源辨识的范围应包括:1规划、设计、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2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7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9气候、地质与环境影响等;25、设备设施类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包括哪些答:设备设施类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包括:报警、联锁、安全阀、液位、温度、压力等工艺设备本身带有的控制措施和消防、检查、检验等常规的管理措施;26、作业活动类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包括哪些答:作业活动类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包括:制度完备性、管理流程合理性、作业环境可控性、作业对象完好状态及作业人员素质等方面; 27、如何确定风险等级答:企业应依据风险判定准则确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判定应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从高到低分为1、2、3、4、5或A、B、C、D、E五级;1级或A级风险最高,5级或E及风险最低;29、什么是事故隐患答:企业违反安全生产、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或导致事故后果扩大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38、我公司内哪些现象应列为重大事故隐患答:根据化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和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的规定,我公司存在以下情形应属重大事故隐患:1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依法经考核合格;2特种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3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生产装置、储存设施外部安全防护距离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4涉及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的装置未实现自动化控制,系统未实现紧急停车功能;装备的自动化停车系统、紧急停车系统未投入使用;5地区架空电力线路穿越生产区且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6涉及可燃和有毒有害气体泄漏的场所未按国家标准设置检测报警装置及通风设施,或设置数量、能力低于标准要求的1/2;7化工生产装置未按国家标准要求设置双重电源供电,自动化控制系统未设置不间断电源;8安全阀、爆破片等安全附件未正常投用;9未建立与岗位相匹配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或者未制定实施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10未制定操作规程和工艺控制指标;11未安装国家标准制定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等特种作业管理制度,或者制度未有效执行;12未按照国家标准分区分类储存危险化学品,超量、超品种储存危险化学品,相互禁配物质混放混存;13爆炸危险场所未按国家标准安装使用防爆电气设备电机、灯具、开关等,或防爆等级类别、级别、组别及线路敷设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要求,且未采取通风、隔离等临时防范措施;39、风险评价方法有哪些化工企业宜选择风险矩阵分析法LS、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等方法,针对辨识的危险源潜在的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并填写工作危害分析评价记录和安全检查表分析评价记录;42、借助风险矩阵法LS进行安全风险等级判定准则R值及控制措施是什么。
双重预防机制问答

应急设施建设
应急演练
建设必要的应急设施,如消防设施、应急通 道等,以提高应急救援效率。
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救援队伍的实 战能力和员工的应急意识。
04
双重预防机制的应用与案例
双重预防机制在某企业的应用
建立双重预防机制的背景
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事故风险和安全隐患逐渐显现,为了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生产安全,该企业 决定引入双重预防机制。
建立双重预防机制的 意义
某工业园区是区域内重要的经济增长 点和就业基地,为了确保园区的可持 续发展和周边环境的安全,引入双重 预防机制成为必要。
双重预防机制的实施
该工业园区结合自身的产业结构和发 展特点,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风 险评估和隐患排查工作,并建立了相 应的风险分类和分级管理制度。
应用效果
2018年,双重预防机制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 法》正式立法,标志着双重预防机制已经从企业经验上升 到国家法律层面,成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要求和重 要保障。
双重预防机制的意义与作用
双重预防机制的意义在于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心从事后处理转移到事前预防,通 过排查和消除事故隐患,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
双重预防机制的核心是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通过系统 化、科学化、信息化、制度化的手段,实现预防为主、防控 结合、全员参与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
双重预防机制的起源与发展
双重预防机制起源于中国中铁安全生产工作实践,是中铁 总公司针对安全生产工作特点,总结多年来经验形成的独 具特色的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和方式。
可操作性原则
可持续性原则
双重预防机制的实施需要具有可操作性,能 够落地实施并取得预期的效果。
双重预防机制知识答题

双重预防机制知识答题一、简述题:1、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2、危险(有害)因素: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有时也为危险源。
3、风险点:是指伴随风险的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过程,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4、风险评估:是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在内的全过程。
5、风险信息:是指包括危险源名称、类型、所在位置、当前状态以及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
6、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7、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8、重大风险:是指具有发生事故的极大可能性或发生事故后产生严重后果,或者二者的结合的风险。
9、风险分级管控:是指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10、隐患信息:是指包括隐患名称、位置、状态描述、可能导致后果及其严重程度、治理目标、治理措施、职责划分、治理期限等信息的总称。
二、填空题:11、风险有两个主要特性,即可能性和严重性。
12、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
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
13、风险 =可能性×严重性。
14、危险有害因素可分为四类:“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
15、风险点有时亦称为风险源。
排查风险点是风险管控的基础。
16、风险与危险(有害)因素之间既有联系又有本质区别。
危险(有害)因素是风险的载体,风险是危险(有害)因素的属性。
双重预防机制问答

2023-11-06CATALOGUE 目录•什么是双重预防机制?•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内容•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方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难点与对策•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案例分析01什么是双重预防机制?•双重预防机制是指建立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通过双重预防的工作机制,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双重预防机制的意义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双重预防机制的建立需要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进行全面梳理和优化,有助于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双重预防机制要求企业建立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体系,有助于强化企业主体责任。
遏制重特大事故双重预防机制强调对重大风险进行全面管控和排查治理,有助于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双重预防机制的基本原则双重预防机制要求对重大风险进行全面辨识,并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隐患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风险辨识与隐患排查相结合双重预防机制要求对重大风险进行全面管控,同时突出重点领域和环节,确保不留死角。
突出重点与全面覆盖相结合双重预防机制要求对重大风险进行动态评估和监测,及时更新风险信息和管控措施,确保风险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动态评估与及时更新相结合双重预防机制要求企业建立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体系,同时鼓励全员参与,共同推进双重预防机制建设。
强化责任与全员参与相结合02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内容对生产、经营等过程中的危险源进行全面梳理,确定风险点。
确定风险点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每个风险点进行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辨识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其可能造成的伤害程度及发生的可能性。
风险评估风险辨识与评估风险分级与管控风险分级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将危险源划分为不同等级,如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等。
制定管控措施针对不同等级的危险源,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如24小时监控、定期检查等。
管控责任人明确各级危险源的管控责任人,确保管控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定期对风险点进行隐患排查,发现潜在的危险源和事故隐患。
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

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安全生产是企业的头等大事,是保障企业员工和财产安全的基础,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为了确保安全生产,采取双重预防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一是技术预防。
技术预防是指通过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和技术,建立完善的生产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安全生产过程中的风险能够被有效控制和消除。
首先要建立科学的安全生产标准和规范,对不同岗位的员工进行正确的操作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其次,要对各项生产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其始终处于良好工作状态,减少发生故障和事故的可能性。
同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控制,及时发现和处理生产中的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
通过这些技术手段的运用,可以有效地减少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危险因素,降低生产事故的发生率。
二是管理预防。
管理预防是指通过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和制度,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组织、协调和监管,确保安全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首先要明确责任,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每个岗位的安全责任和义务,确保每个员工对于安全的敬畏和发自内心的安全意识。
其次,要加强安全培训和宣传,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安全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员工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要建立安全巡查和监管机制,对生产现场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以起到警示作用。
此外,要加强事故应急管理,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和救援措施,提高应急处置能力,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
综上所述,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是确保企业安全生产的关键。
通过技术和管理的双管齐下,可以从源头上消除和控制安全风险,最大程度地保护员工和企业财产安全。
企业应积极倡导全员参与安全生产,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真正将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实现企业安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双重预防机制经典36问

双重预防机制经典36问新形势下应急管理、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消防管理及双重预防等相关知识1.何为“双重预防机制”和“三位一体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机制和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合称为“双重预防机制”。
安全质量达标(80%)、全风险分级管控(10%)和隐患排查治理(10%)合称为“三位一体”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
2.“双重预防机制”是如何提出来的?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127次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指出:“对易发重特大事故的行业领域采取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推动安全生产关口前移”。
2016年1月,国务院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明确要求,要在高危行业领域推行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6年12月9日印发的《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安委办2016年4月28日印发的《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国务院安委办2016年10月9日印发的《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17年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晋政发〔2017〕1号)、《山西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晋安办〔2016〕113号)、《山西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推进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构建工作的通知》(晋安办发〔2017〕42号)等文件中均对企业“构建双重预防机制”提出了明确要求。
3.为什么要提出构建“双重预防机制”?近年来发生的重特大事故暴露出当前安全生产领域“认不清、想不到”的问题突出。
针对这种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对易发生重特大事故的行业领域,要将安全风险逐一建档入账,采取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把新情况和想不到的问题都想到。
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就是针对安全生产领域“认不清、想不到”的突出问题,强调安全生产的关口前移,从隐患排查治理前移到安全风险管控。
双重预防机制疑问

2016年4月28日,国务院安委办印发了《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同年10月9日,又印发了《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
为方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双重预防机制的核心思想和主要内容,本报特邀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研究中心、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和北京安瑞祺国际风险管理公司的有关专家,归纳了有关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20个问题。
1、为什么要提出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答:近年来发生的重特大事故暴露出当前安全生产领域“认不清、想不到”的问题突出。
针对这种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对易发生重特大事故的行业领域,要将安全风险逐一建档入账,采取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把新情况和想不到的问题都想到。
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就是针对安全生产领域“认不清、想不到”的突出问题,强调安全生产的关口前移,从隐患排查治理前移到安全风险管控。
要强化风险意识,分析事故发生的全链条,抓住关键环节采取预防措施,防范安全风险管控不到位变成事故隐患、隐患未及时被发现和治理演变成事故。
2、双重预防机制的基本工作思路是什么?答:通俗说,双重预防机制就是构筑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两道防火墙。
第一道是管风险,以安全风险辨识和管控为基础,从源头上系统辨识风险、分级管控风险,努力把各类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杜绝和减少事故隐患;第二道是治隐患,以隐患排查和治理为手段,认真排查风险管控过程中出现的缺失、漏洞和风险控制失效环节,坚决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发生之前。
可以说,安全风险管控到位就不会形成事故隐患,隐患一经发现及时治理就不可能酿成事故,要通过双重预防的工作机制,切实把每一类风险都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把每一个隐患都治理在形成之初,把每一起事故都消灭在萌芽状态。
3、双重预防机制如何在遏制重特大事故方面发挥作用?答:双重预防机制着眼于安全风险的有效管控,紧盯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是一个常态化运行的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可以有效提升安全生产整体预控能力,夯实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工作基础。
详细解读安全双重预防机制

2016年4月28日,国务院安委办印发了《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同年10月9日,又印发了《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
为方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双重预防机制的核心思想和主要内容,本刊归纳了有关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20个问题,以飨读者。
1、为什么要提出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答:近年来发生的重特大事故暴露出当前安全生产领域“认不清、想不到”的问题突出。
针对这种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对易发生重特大事故的行业领域,要将安全风险逐一建档入账,采取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把新情况和想不到的问题都想到。
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就是针对安全生产领域“认不清、想不到”的突出问题,强调安全生产的关口前移,从隐患排查治理前移到安全风险管控。
要强化风险意识,分析事故发生的全链条,抓住关键环节采取预防措施,防范安全风险管控不到位变成事故隐患、隐患未及时被发现和治理演变成事故。
2、双重预防机制的基本工作思路是什么?答:通俗说,双重预防机制就是构筑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两道防火墙。
第一道是管风险,以安全风险辨识和管控为基础,从源头上系统辨识风险、分级管控风险,努力把各类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杜绝和减少事故隐患;第二道是治隐患,以隐患排查和治理为手段,认真排查风险管控过程中出现的缺失、漏洞和风险控制失效环节,坚决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发生之前。
可以说,安全风险管控到位就不会形成事故隐患,隐患一经发现及时治理就不可能酿成事故,要通过双重预防的工作机制,切实把每一类风险都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把每一个隐患都治理在形成之初,把每一起事故都消灭在萌芽状态。
3、双重预防机制如何在遏制重特大事故方面发挥作用?答:双重预防机制着眼于安全风险的有效管控,紧盯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是一个常态化运行的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可以有效提升安全生产整体预控能力,夯实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工作基础。
基于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机理,从重大危险源、人员暴露和管理的薄弱环节入手,按照问题导向,坚持重大风险重点管控;针对重特大事故的形成过程,按照目标导向,坚持重大隐患限期治理,有针对性地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二十个问题1、为什么要提出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答:近年来发生的重特大事故暴露出当前安全生产领域“认不清、想不到”的问题突出。
针对这种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对易发生重特大事故的行业领域,要将安全风险逐一建档入账,采取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把新情况和想不到的问题都想到。
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就是针对安全生产领域“认不清、想不到”的突出问题,强调安全生产的关口前移,从隐患排查治理前移到安全风险管控。
要强化风险意识,分析事故发生的全链条,抓住关键环节采取预防措施,防范安全风险管控不到位变成事故隐患、隐患未及时被发现和治理演变成事故。
2、双重预防机制的基本工作思路是什么?答:通俗说,双重预防机制就是构筑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两道防火墙。
第一道是管风险,以安全风险辨识和管控为基础,从源头上系统辨识风险、分级管控风险,努力把各类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杜绝和减少事故隐患;第二道是治隐患,以隐患排查和治理为手段,认真排查风险管控过程中出现的缺失、漏洞和风险控制失效环节,坚决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发生之前。
可以说,安全风险管控到位就不会形成事故隐患,隐患一经发现及时治理就不可能酿成事故,要通过双重预防的工作机制,切实把每一类风险都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把每一个隐患都治理在形成之初,把每一起事故都消灭在萌芽状态。
3、双重预防机制如何在遏制重特大事故方面发挥作用?答:双重预防机制着眼于安全风险的有效管控,紧盯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是一个常态化运行的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可以有效提升安全生产整体预控能力,夯实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工作基础。
基于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机理,从重大危险源、人员暴露和管理的薄弱环节入手,按照问题导向,坚持重大风险重点管控;针对重特大事故的形成过程,按照目标导向,坚持重大隐患限期治理,有针对性地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4、构建双重预防机制要把握哪几个原则?答:一要坚持风险优先原则。
以风险管控为主线,把全面辨识评估风险和严格管控风险作为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切实解决“认不清、想不到”的突出问题。
二要坚持系统性原则。
从人、机、环、管四个方面,从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两道防线,从企业生产经营全流程、生命周期全过程开展工作,努力把风险管控挺在隐患之前、把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之前。
三要坚持全员参与原则。
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各项工作责任分解落实到企业的各层级领导、各业务部门和每个具体工作岗位,确保责任明确。
四要坚持持续改进原则。
持续进行风险分级管控与更新完善,持续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实现双重预防机制不断深入、深化,促使机制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5、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目标是什么?答: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就是要在全社会形成有效管控风险、排查治理隐患、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思想共识,推动建立企业安全风险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治,政府领导有力、部门监管有效、企业责任落实、社会参与有序的工作格局,促使企业形成常态化运行的工作机制,政府及相关部门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切实提升安全生产整体预控能力,夯实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坚实基础。
6、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分级管控是什么关系?答: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隐患排查治理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强化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从源头上消除、降低或控制相关风险,进而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
隐患排查治理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强化与深入,通过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查找风险管控措施的失效、缺陷或不足,采取措施予以整改,同时,分析、验证各类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评估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进而完善风险分级管控措施,减少或杜绝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共同构建起预防事故发生的双重机制,构成两道保护屏障,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7、完善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闭环工作机制要重点做好哪几件事?答:一要完善企业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建立自查、自改、自报事故隐患的信息管理系统。
二要建立健全事故隐患闭环工作机制,实现隐患排查、登记、评估、治理、报告、销账等持续改进的闭环管理。
三要从排查发现隐患、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验证整改效果等环节实现有效闭合管理。
四要建立完善事故隐患登记报告制、事故隐患整改公示制、重大事故隐患督办制等工作制度,使隐患从发现到整改完毕都处在监督管理下,使排查治理工作成为一个“闭合线路”。
对查出的隐患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对重大事故隐患严格落实“分级负责、领导督办、跟踪问效、治理销号”制度。
8、很多企业都建立了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一些企业还有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是不是还要另起炉灶再搞一套双重预防机制?答:无论是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还是企业建立的其他风险管理体系,其本质核心都是围绕风险的管理系统。
双重预防机制的核心也是基于风险管理的思想和要求,但它强调的是方法论,没有设计一套形式化的文件,企业现有的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或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本身就是控制风险、预防事故的有效管理方法,它们就是双重预防机制的一部分。
双重预防机制以问题为导向,抓住了风险管控这个核心;以目标为导向,强化了隐患排查治理。
这与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以往部署的工作是一脉相承的,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因此,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不是另起炉灶、另搞一套。
各地、各企业要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全面辨识风险,夯实标准化工作基础;通过风险分级管控,消除或减少隐患;通过强化隐患排查治理,降低事故发生风险;通过标准化体系规范运行,促进双重预防机制有效实施。
9、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是一回事吗?答:安全风险来源于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危险源或各种危险有害因素,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的组合,而事故隐患是风险管控失效后形成的缺陷或漏洞,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安全风险具有客观存在性和可认知性,要强调固有风险,采取管控措施降低风险;事故隐患主要来源于风险管控的薄弱环节,要强调过程管理,通过全面排查发现隐患,通过及时治理消除隐患。
但两者也有关联,事故隐患来源于安全风险的管控失效或弱化,安全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就会不出现或少出现隐患。
10、风险辨识与隐患排查是同一项工作吗?答:风险辨识与隐患排查的工作主体都要求全员参与,工作对象都要涵盖人、机、环、管各个方面,但风险辨识侧重于认知固有风险,而隐患排查侧重于各项措施生命周期过程管理。
风险辨识要定期开展,在工艺技术、设备设施以及组织管理机构发生变化时要开展;而隐患排查则要求全时段、全天候开展,随时发现技术措施、管理措施的漏洞和薄弱环节。
11、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怎么分级?答:《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和《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等文件要求将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在电子地图上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规定》,事故隐患划分为重大事故隐患和一般事故隐患。
12、安全风险辨识要注意什么问题?答:企业安全风险辨识要突出全员参与的原则,辨识要覆盖所有的工艺流程、设备设施和作业场所,全面剖析各生产系统,并通过隐患排查治理持续改进辨识工作。
辨识时要充分考虑分析“三种时态”和“三种状态”下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危害出现的条件和可能发生的事故或故障模型。
城市安全风险辨识要针对城市风险特性,紧紧围绕遏制重特大事故,突出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高度关注城市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重点依托网格化的城市管理系统,从点、线、面三条主线全面分析识别城市安全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
13、当前我国城市安全风险有什么特征?答:一是城市行业众多,构成了城市安全风险类型的复杂多样。
城市作为一个集约人口、集约经济、集约科学文化的空间地域系统,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密集多样,生产系统及工艺流程日趋复杂,城市中的危险化学品事故风险、工商贸企业事故风险、建筑施工事故风险、火灾事故风险和交通运输事故风险等交织并存,呈现出城市风险类型的多样性、突发性、关联性、连锁性和耦合性等特点。
二是城市空间上的密集发展加大了事故灾难的后果严重程度。
城市土地资源紧缺,为充分提高产值,城市人口、企业和生命线工程等事故承灾体高度集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得城市更加脆弱,事故灾难的链式效应增强,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大大增加,加大了事故应急救援的难度。
三是城市的快速发展诱发了事故灾难频发。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迅速推进,早期的一些人员密集场所、高层建筑等因安全设施陈旧、防火设计标准较低,存在着较多的火灾事故隐患。
一些旧工业区等场所的部分建筑布局不合理、新建居住区及商业区逐渐与高危企业毗邻,“城围石化”、“石化围城”现象严重,城市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安全生产矛盾正在集中显现,城市安全风险管控和应急管理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
14、安全风险评估可采用什么方法?答:风险评估是在风险辨识的基础上,通过确定事故发生的条件、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而确定风险大小和等级的过程。
风险评估方法很多,总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定量的,如事故后果模拟分析方法和定量风险评价QRA等;另一类为定性的,如安全检查表法和预先危险性分析法等。
开展风险评估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用的风险评估方法,尽量将风险定量化,也可以选用几种评估方法对同一评估对象进行评估,互相补充、互为验证,以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安全风险评估要紧紧扭住遏制重特大事故这个“牛鼻子”,高度关注风险覆盖人群,将防范重大人员伤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予以分析评估。
15、企业开展安全风险评估管控中常见的问题有哪些?答:一些企业往往将风险辨识评估任务直接分配到某个或几个部门,由部门的几名员工各自辨识本部门存在的风险,然后将风险辨识结果进行简单汇总形成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没有体现全员参与,没有做到全覆盖。
一些企业在风险辨识评估过程中,选取的辨识范围过于狭窄,没有覆盖全流程、全区域。
有的片面理解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就是预防和控制人身伤害事故,而对设备事故、自然灾害引发的事故等其他事故类型的风险辨识评估不充分、不全面,甚至没有开展风险辨识评估。
一些企业因风险辨识不深入,导致制定的风险管控措施没有针对性,工作职责得不到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难以发挥作用。
16、安全风险分布图有几类,怎么绘制?答:至少应包括三类:一类是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将生产设施、作业场所等区域存在的不同等级风险,使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在总平面布置图或地理坐标图中,实施风险分级管控。
一类是作业(行业)安全风险比较图。
企业中的部分作业活动、生产工序和关键任务以及各地的不同行业(领域),由于其风险等级难以在平面布置图中标示,要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采取柱状图、曲线图或饼状图等,将企业不同的作业(工序)或各地区不同的行业(领域)的风险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标示出来,突出工作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