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新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导学案(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古代诗歌四首)
《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对比阅读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对比阅读
教学目标:
1.感受课文中丰富多彩的景物之美,激发对大自然、对人生的热爱。
2.通过朗读深入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
3.揣摩课文语言,提供鉴赏能力,初步体会文学语言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对人生的热爱之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课程:
一、导入:复习回顾
“春、冬天、雨”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景物,可以说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但是
同样的景物,在不同人的眼中、笔下所表现出来的情思却各不相同。朱自清的《春》写的不
是某一特定地方的春景,而是作为季节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则是赞美济南冬天
的风貌。刘湛秋的《四季的雨》则不限一时一地,而是描绘大自然四季里多姿多彩的雨的形
象。
所写之景围绕“景”写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情手法语言特点《春》春
《济南的冬天》冬天
《雨的四季》雨
1.写景要抓特点
2.写景要有顺序
3.写景要有方法
序号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得分
1 找出所写之景物准确找出所选之景物,
得一分
2 归纳内容归纳内容,对一点得一
分
3 分析情感能准确说出情感,对一点得一分;能结合内容分析情感,得两分
4 情与景之间的关系能总结物与景得关系,一点得一分;能联系内容总结物与景得关系,
得三分
二、品味语言
1.美读相应篇目中的相应语句,在朗读中用你的声音表现出景物的美感。(停顿、重音)重音,是对一句话中需要强调的词语加以重读,以引起听者的注意,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这一圈的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停连,指朗读语流的停顿和连接。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古代诗歌四首》
拟人,将人才有的情态赋予了小草,写出 小草的柔嫩,不经意间已经长出来了。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 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拟人,将人才有的动作赋予了树,写出了 花繁盛的特点,以及竞相开放、生机勃勃, 互不相容,争春的动态,表达了作者的喜 爱之情。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săn 松散 散
sàn 分散
hé 和平
hè 应和 和 huó 和面
2019/5/13
huò hú
和药 和牌
bó 薄礼 薄 bò 薄荷
báo 薄饼
薄冰
yūn 晕头转
晕
向
yùn 日晕
zhăng 水涨起来了 涨
zhàng 他涨红了脸
词语释义
•卖弄:炫耀,夸耀。 •应和:对一种言行表示应和、附和。 •抖擞:精神振奋、饱满。 •逼眼:引人注目,醒目。
朗读课文
生字词
•嗡 wēng
朗润 lǎng rùn
•酝酿 yùn niàng
卖弄 mài nò百度文库g
•喉咙 hóu lóng
应和 yìng hè
•嘹亮 liáo liàng
烘托 hōng tuō
•静默 jìng mò
风筝 fēng zhēng
•抖擞 dǒu sǒu
健壮 jiàn zhuàng
最新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雨的四季》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雨的四季》是人教2011版(2016年起始)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自读课文。课文以“雨的四季”为题,展现雨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中的不同形象和特点,写四季的雨景和人的感受,表达了作者热爱雨、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本学段,新课标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本文的作者刘湛秋是名诗人,他的语言极富美感与激情,可以进一步强化朗读教学。文章内容浅显,可以引导学生在归结本单元《春》《济南的冬天》两篇美文的学习方法的基础上,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还要继续培养学生圈点勾画批注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诗化的语言的魅力,产生写作欲望,并且能够体会到大自然之美,从而产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七年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根据文章内容、思想感情来朗读课文”的能力。但是囿于环境的压力,他们朗读的兴趣逐渐减弱。课堂上教师要努力营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朗读的兴趣。同时还要结合文意,指导学生圈画出关键性词
语,深入体会其表达
效果,再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让“读”贯穿全课,以“读”代“教”、用“读”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素养。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强化朗读,感知文意,概括四季的“雨”的特点;
2、揣摩品味诗化的语言,进一步提高鉴赏能力。
3、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表现景物
特点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朗读——回顾——品味——运用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案2
《济南的冬天》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文学常识,明确文中重点字词的字音,释义;
2.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3.综合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作者的情感;
4.学会运用作者的写作技巧,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说学情
初一新生形象思维能力强,对于写景类的散文比较喜欢。另外,他们在前一课学了朱自清先生的《春》,对于写景类文章的阅读已经掌握了一些方法,对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也有所了解,因此,学生学习本文的难度可能不大,只是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好主导作用,就能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情感和体验,就能使学生更好的将情感融入生活,融入写作。
三、说教材
《济南的冬天》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是一篇典型的、优美的写景散文。作者写作的思路清晰,运用的手法多样,表现的情感突出,语言清新、自然,描写生动形象。因此,教师一定要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扮演好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
四、教学方法设计
主要将采用朗读法。
好的文章应以朗读为主。尤其是写景、抒情的散文,朗读需要很高的技巧,教师应先范读,让学生模仿,再品读、想读、比读、写读,在朗读中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作品,更深入地受到作者情感的熏陶。
五、教学过程(按照教学步骤和相应的活动序列进行描述,要注意说明各教学活动中所需的具体资源及环境)
第一课时
1、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春》,体味了春天的美丽、可爱,今天,让我们走进老舍先生的文章,来领略一下济南冬天的动人景致。
2、检查预习、自学情况,提问:(多媒体展示)
《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群文阅读 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一、选文解析
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刘湛秋的《雨的四季》三篇选文来自部编版七上第一单元,均为描写自然景物的现当代散文名作,内容健康高尚,风格清新优美。《春》是传统经典课文,历来占据初中语文教材的显要位置。它写得像童话一样优美,又像诗一样有意境。《济南的冬天》也是经典课文,展示了济南冬天富有特征的山水景物;与《春》不同的是,它的抒情性更强,读者很容易感受到一个热情、爽朗的作家的情怀。《雨的四季》是新课文,情感、意境和言辞俱美,适合学生接受、品赏。作者是诗人,此文写得像诗一样优美,其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现象更加丰富。
二、教学目标
1.想象领略画面之美,培养审美想象能力。(重点)
2.品读欣赏语言之美,培养审美鉴赏能力。(难点)
3.朗读体会声韵之美,培养审美朗读能力。
4.学会运用语言描绘景色,激发热爱生活的审美情感。
三、教学内容:
任务一、想象领略画面之美
任务二、品读体会语言之美
任务三、朗读感受声韵之美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为迎接学校读书月活动,701班组织开展散文诵读比赛,相关筹备活动请你一起参与。为了参加诵读活动,同学们准备选取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作为朗读脚本。春风拂柳花满园,秋雨清凉
硕果香,冬阳晴暖山水秀,四季美景永流长。三篇美文,各美其美。
任务一、想象领略画面之美
子任务1:初读课文,阅读三篇文章,完成以下思维导图。
子任务2:在三位作者笔下,每一个季节就像一幅画。请再读课文,找出你最喜欢的一个画面片段,读一读,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
【精选】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古代诗歌》《写作》优秀教案
1 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体会本文从不同侧面描绘的春景之美,找出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并加以欣赏。
过程与方法
反复朗读,理清文章的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和春的热爱之情。
【重难点】
重点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排比、比喻、拟人等语句的表达作用。
难点
1.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写法。
【教学方法】
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课前准备】
1.朱自清的画像。
2.江南春季的图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写下了不朽的篇章,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又绿江南岸”……刚才说的都是古人对“春”的描绘,现在我们就来看看今人是如何称颂“春天”的。请打开课本,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春》(板书课题)。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
朱自清的创作以散文与诗歌为主,其中又以散文成就最高,其散文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有诗集《雪朝》(与人合著),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
【整体感知】
部编七语上《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古代诗歌四首》
( zhǎnɡ)涨水
涨 (zhànɡ)头昏脑涨
( hè )应和 ( báo )薄烟
薄 ( bó )单薄 ( hé )和平
和
( hú )和牌 ( huó )和面 ( huò )和稀泥
( bò )薄荷
◆词语集注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朗润:明亮滋润。
赶趟儿:本文是时间赶得上,文中是指众多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2.请结合具体语句谈谈本文是如何生动形象地描绘景物的。
结构梳理
盼春(开篇点题,总领下文) 春草图(报春) 春花图(争春) 春风图(唱春) 春雨图(润春) 迎春图(迎春) 娃娃(新) 姑娘(美) 比喻、拟人 青年(力) 生机 活力 希望
春
绘春
赞春
艺术特色
1.结构严谨,层次井然中见跌宕变化。 作品根据揭示主题和抒情的需要,一共描绘了五幅春天的 画面。画面之间连接自然、紧凑,并以前四幅画面作为第五幅 画面的铺垫、烘托,从而开拓意境,揭示题旨。文章层次清晰, 脉络分明,而又富有变化。
课后作业
模仿本文立体写景的手法,以“冬日雪景”为情景,口头
描述片段,尽可能地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在作者笔下,春天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有感情地朗读 课文,看看课文描绘了哪些春日图景。你最喜欢哪一幅画面? 说说你的理由。 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教案设计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雨的四季》中的基本意思和情感
•了解了解古诗《钱》和《劝学》的唐诗词背景
•学习本课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能力目标
•学会通过朗读和分析,深入理解文本涵义和表现手法
•学会使用阅读策略,快速提取信息和判断文本中的生词
•能够阅读诗歌,感悟语言之美
3.情感目标
•学会欣赏诗歌的优美,培养情感表达能力
•了解雨所表达的相关情感,学会感悟生活中的美好
二、教学重点
•学生阅读《雨的四季》
•学生对古诗《钱》的理解和欣赏
•学生对古诗《劝学》的理解和欣赏
三、教学难点
•学生从课文中体会雨水所带来的各种情感和意义
•学生理解古诗的背景和元素,理解诗的表达方式
四、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和讨论
•学生自主阅读和思考
•个别学生呈现分享
五、教学步骤
1.导入(5分钟)
教师播放《钱》的古诗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来猜测古诗的意思和背景,并与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
2. 学生阅读材料(15分钟)
给学生阅读《雨的四季》, 有意或有偿征集论文及教案,发现需要说明的重点
即时解决问题,防止学生理解不准确,深化了解。
3. 学生分享(10分钟)
让学生根据个人理解和感悟,分享《雨的四季》对自己的启示和影响。
4. 学生阅读《劝学》(10分钟)
让学生阅读《劝学》,并根据古诗的背景和表达方式,理解古诗的表达和意义。
5. 学生分享(10分钟)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劝学》的理解和感悟。
6. 知识点解释(5分钟)
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和解释本课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7. 作业(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朗读《雨的四季》,写下自己的感悟,同时预习下一堂
七年级上册语文1-4课导学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
1.《春》第一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优美语句、修辞方法并了解作者,理清文章思路。
2.学习诵读方法,声情并茂,以读求知,以读悟情。
【学习重难点】
清理文章思路;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
【自主学习】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原名自华,号秋实,字________,原籍浙江绍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朱自清的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代表作有《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________》、《________》等。
2.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酝酿
..()黄晕.()披着蓑.()涨.起来()
宛.转()应和.()戴着笠.()抖擞.()
【设问导读】
春天是美丽的,当我们带着对美好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动出充满对生命热爱的美妙无比的浪花,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春》,了解感知作者是怎样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并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的。
1.听一听:听老师范读课文,在听的时候圈点勾画生字词。
2.读一读:有感情地朗读,读得热情洋溢,有滋有味,有情有境。
3.记一记:每学习一篇课文,我们首先都要积累一些新词。在听读中,你圈点勾画了哪些生字词?你为什么觉得它们重要?
4.想一想:《春》中描写了春天的哪几种代表性的事物?文章依次描写了哪几幅图画?请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
【巩固练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迷藏.()宝藏.() A zàng B cáng
七年级语文《雨的四季》教案(12篇)
七年级语文《雨的四季》教案(12篇)
七年级语文《雨的四季》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积存丰富的词语和生动的句子,有感情并精确的朗读课文。
2、体会笔下四季雨的不同特点,体会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3、把握文章“总—分—总”的构造,学习比方、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在写景散文中的运用。
4、感受自然万物的美妙,感悟自然与生命的喜爱。
【教学重难点】
体会笔下四季雨的不同特点,体会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总——分——总”的构造,学习比方、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在写景散文中的运用。
【教学设想】
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是画面美,教学中在整体把握文章的根底上,调动学生共同分析文章的画面美,并领悟抓住特征写景时用笔之细腻,同时领悟、体会外露的情感。
【教学方法】自读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展现)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僧志南《绝句》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周紫芝《鹧鸪天》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李攀龙《广阳山道中》
雨在古代诗人笔下,已经被写得如此之美,在当代诗人眼里,它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观赏当代的“抒情诗之王”刘湛秋先生的`散文——《雨的四季》。
二、字词预习检查
(以小组为单位争论预习的字词,弄清字词读音、字形以及含义。组内练写,相互检查。)
注①读准字音。
静谧( mì) 莅临( lì) 吝啬( lìn )( sè)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歌咏自然
1.理解、积累本单元新学的词语。
2.引导学生品赏精彩生动的文学语言,培养审美想象、审美感情和审美意识。
3.学习多角度探究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培养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1.诵读品味,融入文本意境,领会思想内容、艺术境界。
2.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和理解课文,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
1.在阅读中,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和思考人生的哲理。
2.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操。
本单元以反映自然世界的内容为主题。所选诗文,有古代诗歌也有现代散文,都是文情并茂的精彩篇章,内容健康向上,风格清新优美。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抓住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情辞兼美的写景散文。文章从山、水两方面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思路清晰,安排有序。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整体感知,鉴赏文章色彩和谐的意境美。
《雨的四季》分别描写了春、夏、秋、冬四季雨的特点:春雨美丽而娇媚;夏雨热烈而粗犷;秋雨端庄而沉静;冬雨自然而平静。表现出了雨的趣味、雨的性格、雨的情义,把雨表现得可感可触、亲切可爱。文章用诗化的语言,增强了形象感,体现了作者对雨的爱恋和对生活的热爱。
《古代诗歌四首》中,《观沧海》一诗,曹操借助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次北固山下》描写了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的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天净沙·秋思》描绘了一幅苍茫萧瑟的夕照秋景图,表达了游子长期漂泊异乡的凄苦、惆怅之情。
《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群文阅读 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春》《济南的冬天》等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春》朱自清
《济南的冬天》老舍
《雨的四季》刘湛秋
设计意图
本组“群文阅读”是针对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三篇现代文进行的整合,这三篇文章语言优美,大量运用修辞方法,生动形象,让学生读之神往,但自己却无法通过运用修辞描绘出像课文中一样的美景。这时,给学生上一堂巧用修辞绘美景,应了学生的迫切需要。
教学目标
1、品关键语句,体会修辞的运用。
2、掌握通过综合运用修辞方法来绘美景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
1.多种方式阅读文本,通过品关键语句,体会修辞的运用。
2.掌握通过综合运用修辞方法来绘美景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大自然在孕育了我们人类的同时,也创造了美丽的世间万物,我们要用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欣赏大自然的馈赠。多媒体播放春夏秋冬四季美景图,让学生在美丽图片的欣赏中,回忆起生活中的美景,由衷的热爱大自然美景。
导入新课:自然是人类之友,我们也常常为许多作家笔下描绘大自然的美景而陶醉——其景致描写之形象,之逼真,之活灵活现,令人赞不绝口。如何才能作好景物描写的文章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巧用修辞绘美景。
大屏幕显示:教学重点、难点
二
读中思
跳读文本,找出这三篇文章中运用修辞方法描
写景色的语句。
明确:
例1:《春》朱自清“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例2:《春》朱自清“‘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例3:《春》朱自清“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新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导学案(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古代诗歌四首)
1.春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 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生动描写景物的写法。
3. 领略课文朴实清新、准确生动的语言特色。
【学习重难点】
1.反复朗读,感受形象,体会情感。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生动描写景物的写法。
【学法指导】
1.诵读教学法。本文是篇美文,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有很强的节奏感,在声情并茂的读中创设欣赏氛围,让学生在美的意境中得到熏陶。
2.点拨法。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比如选用语言实例赏析,体会关键词语的妙处和所抒发的情感,教师在疑难处给予指导点拨。
第一课时
【自学互助】
1.教材助读
(1)作者介绍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这时还写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文。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本文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毛泽东高度评价朱自清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2)背景资料
1932年8月,朱自清漫游欧洲归来,不久便与陈竹隐女士结为夫妻,同年9月出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3年4月又喜得贵子,心境愉悦,所以《春》这篇文章体现出了他乐观向上的情绪。
(3)散文知识链接
①定义:散文,是和小说、戏剧、诗歌相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②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分为三种:叙事散文、(写景)抒情散文、议论(说理)散文。
③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形散神聚)。所谓“形散”是指不受时空的约束,驰骋想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所谓“神不散”是指用明确的立意统领全篇,放得开,收得拢。
2.自学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
酝酿()抖擞()抚摸()
蓑衣()斗笠()
鸟巢()眨眼()撑伞()
发酵()朗rùn()
liáo亮()hōng托()wǎn转()
应和()喉咙()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欣欣然:朗润:
抖擞:卖弄:
赶趟儿:舒活:
呼朋引伴:宛转:
烘托:酝酿:
花枝招展:一年之计在于春:
(3)填空。
朱自清,原名,字,号,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学者、。作品有诗集《》,诗文集《》,散文集《》《》,代表作有,等。
(4)本文可以分为“ ”—“绘春”—“ ”三个部分。作者在“绘春”部分抓住了春天了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来描绘了五幅图画分别是:春图、春图、春图、春图、迎春图。
(5)课文表达了作者对春天怎样的情感?
3. 朗读指导
本文的感情基调是充满喜悦和希望。朗读时基本语调应该轻柔、缓慢、自然,并以情带声,随课文思想内容与作者感情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采用范读、指名读、分组分段、齐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反复朗读,感受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深入到作品的情境中去,细心品味,入情入境。
4.我的疑惑
【展示互导】
(请教师根据学生学情,结合“自学互助”环节,确定展示的内容和方式。)
第二课时
【质疑互究】
1.预设问题
(1)文章开头为何极写盼春的迫切?结尾赞春运用了哪三个比喻?有何作用?
(2)赏析五幅图
①作者是抓住春草什么特征来描绘春草图的?
②作者描绘春花图,抓住了春花的什么特点?
③作者是如何运用感觉器官来形象地描绘春风的?
④春雨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绘春雨图的?
(3)探究音乐美
①找出文中的叠词,说说运用叠词的作用。
②找出文中的排比句,说说运用排比的作用。
2.生成问题
【检测互评】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绝版的暮春
①又是一年三月三。兰亭的上空澄澈得如同小儿的眼神,修竹在温润的地气里拔节,有风吹过,春日最有风韵的那个部分就是由竹林中的绿意释放的。
②已经一千六百多年过去了,大多琐屑的日子被人淡忘,只是这一天,人们照例要汇聚兰亭,纪念书圣,弘扬书道,效晋时士人流觞曲水,吟诗作赋。我们正努力地复原着当时的仪式,贴近那一场盛会。而今,利用这种仪式,文人们是否能够抵达那个烟水遥遥的深处呢?
③公元353年暮春之初,王羲之在《兰亭序》中很欣喜地写道:“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四十多人行走在山间林木道中,士林中很有影响的谢安来了,高僧释支遁来了,王羲之带了几个儿子一起出动,最小的是献之,此时九岁。四十余人其乐陶陶地相拥着,披一身茂林修竹中倾泻下来的温暖阳光。流觞到处,诗思敏捷者脱口而出。谢安、王羲之、孙绰等二十余人很快成诗,博得一片好评;卞迪、丘髦等十余人一时难以即席吟诵,罚酒三巨觥。年少的王献之参与这样的成人活动,一时不知所措,也只好喝了罚酒。一切都是自如的,随意的,唯有这样,雅集才充满了无拘无束的气氛。
④谢安也参加了兰亭雅集,和一个普通文人一样,成四言五言诗各一首。在雅集中,丝毫不见他有与人不同之处。从文人角度看,谢安的影响要胜过雅集中的每一个人。从职务上看,谢安历任了桓温司马、吏部尚书,东晋孝武帝时甚至位居宰相。这样的人在兰亭雅集中,与大家平等,无人着意提起,也无专文渲染。这正是晋文人的自由精神、自由文风。难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