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年级科学下分组实验教案

合集下载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 固体和液体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 固体和液体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教案

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

1、认识固体

教学目标:

1、能够辨别周围环境中的物体,哪些是固体,哪些是液体,给物体分类.

2、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固体在颜色、形状、软硬、透明、轻重等方面的性质,并能描述出来.

3、感受小组合作的乐趣,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

教学重点:

小组合作研究固体的性质。

教学难点:

多角度认识、描述固体。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水、墨水、胶水等液体,冰、面粉等固体。学生实验记录单

学生分组研究材料:石头、木块、布、玻璃、磁铁、别针等,剪刀,小刀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边说边演示:

1、出示一杯水。

这是一杯水,现在它盛在圆柱形的杯子里,它是什么形状的?把它倒入方形的杯子里,它还是圆柱形的吗?这说明什么?(水的形状容易改变。)

2、出示一杯冰。

这是一块冰,它也盛在圆柱形的杯子里,它是什么形状的?把它倒入方形的杯子里,它的形状改变了吗?这说明什么?(冰的形状不容易改变.)

3、教师小结:像水这一类形状容易改变的物体,我们称它为液体;像冰这一类形状不容易改变的物体,我们称它为固体。

4、关于固体和液体你们都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二、物体分类。

1、同学们能够分清固体和液体吗,老师这里有一些物体,你能帮老师分一分吗?

2、出示:墨水、胶水、牙膏、面粉、石头、钢笔、食醋、白酒,待学生观察思考后,指名学生分类.

3、刚才有同学说面粉、牙膏形状容易改变,是液体。大家同意吗?

4、教师演示一:(水倒在纸板上,流走了。面粉倒在纸板上,却堆积下来.)这说明什么?

5、教师演示二:(碗里放入面粉,加水搅拌,成糊状。)像不像牙膏?它里面有些什么?(水、面粉)水和面粉分别是固体还是液体?

教科版小学《科学》3-6年级实验计划分组演示实验

教科版小学《科学》3-6年级实验计划分组演示实验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演示、分组实验项目

5个分组实验、2个演示实验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演示、分组实验项目

5个分组实验、2个演示实验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演示、分组实验项目

7个分组实验、4个演示实验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演示、分组实验项目

2个分组实验、2个演示实验

说明:1、此实验项目适用于2008.9科学新教材,教育科学出版社;

2、实验教学计划中包含分组探究、分组观察、分组实验;

3、只有分组实验填写实验报告。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演示、分组实验项目

分组实验5个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演示、分组实验项目

分组实验6个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演示、分组实验项目

分组实验7个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演示、分组实验项目

分组实验8个

说明:1、此实验项目适用于2014.9科学新教材,教育科学出版社;

2、实验教学计划中包含分组探究、分组观察、分组实验;

3、只有分组实验填写实验报告。

三年级下册科学分组实验教案

三年级下册科学分组实验教案

三年级下册科学分组实验教案

第一章:认识物质

1.1 物质的概念与分类

引导学生了解物质的概念,认识到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

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分类,包括纯净物和混合物。

1.2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引导学生学习物质的性质,包括颜色、形状、硬度、溶解性等。

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变化,包括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转化以及化学变化。第二章:力的作用

2.1 力的概念与作用

引导学生了解力的概念,认识到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让学生学习力的作用,包括推动、拉扯、挤压等。

2.2 力的测量与单位

引导学生学习使用弹簧测力计等工具测量力的大小。

让学生了解力的单位,例如牛顿(N)。

第三章:简单机械

3.1 杠杆的原理与分类

引导学生了解杠杆的原理,认识到杠杆是通过力的作用实现物体的移动。让学生学习杠杆的分类,包括一、二、三类杠杆。

3.2 滑轮与轮轴

引导学生了解滑轮和轮轴的原理和作用。

让学生学习滑轮和轮轴的应用,例如提升重物。

第四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4.1 声音的产生

引导学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让学生学习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不同声音。

4.2 声音的传播

引导学生了解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让学生学习声音传播的速度和影响声音传播的因素。

第五章:光的传播与反射

5.1 光的传播

引导学生了解光是通过空气传播的,认识到光的传播速度非常快。

让学生学习光的传播路径和光的折射现象。

5.2 光的反射

引导学生了解光在平面镜上的反射现象。

让学生学习如何使用平面镜进行反射实验,并观察反射光的方向。

第六章:温度与热量

6.1 温度的概念与测量

引导学生了解温度的概念,认识到温度是衡量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杜浔中心学校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班级:三年班

执教: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日月星空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学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6、本年级共1个班,有10人。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设计了大量的探究性活动,希望学生对每一个科学概念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已有认识、探究所获得的事实和逻辑思维加工的基础之上。同时希望学生在具体概念的基础上能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概括,获得概念性理解。

在科学探究方面,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发展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力是同样重要的。通过本册的学习,将重点发展学生想办法解决一些简单科学问题的能力;进行持续、细致、有联系的两两对比观察的能力;多次重复,进行简单对比实验的能力;综合运用观察和实验所得证据,经过思维加工并尝试进行解释的能力。在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力方面,希望学生能认识到,将观察和实验结果用于科学讨论和解释,更具说服力;探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有必要重复实验;运用工具会帮助我们更精确地获得事实。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1.运动和位置

【教材简析】

《运动和位置》是三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单元的起始课。为落实“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及“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两个科学概念,课文安排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是学生通过观察与讨论学会利用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是否发生了位置变化,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第二个是借助方向盘和软尺,研究采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这样的方法来描述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聚焦板块通过观察一张小女孩喂鱼的图片,引出研究当我们站在地面观察物体时,怎样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

探索板块,学生先通过独立观察图片、进行判断并思考依据,再全班交流的方式,发现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的依据。

学生再通过借助方向盘、软尺等工具小组合作探究方式,会发现同时用方向和距离来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

通过研讨举动,学生可以认识到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变了,是运动的;位置没变,是静止。同时认识到需要同时用方向和距离来准确描述位置。

拓展板块,本举动是奉告方向和距离,标画物体所在位置。其实质也是在应用中进一步匡助学生认识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学情分析】

对于运动,学生并不陌生,他们有着许多生活经历。可是学生对于物体的运动还有一些不完善甚至错误的认识,比方他们每每没法判断自动上升的扶梯上的人是否在运动,其原因是缺少“参照物”的概念。在本课中学生通过窥察图片与会商学会利用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是否发生了位置变化来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

【最新】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最新】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最新】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材中的重点概念和知识点。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科学思维方式。

3.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培养科学精神。

教学内容

本教案涵盖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的主要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几个单元:

单元一:生物多样性

- 理解生物的分类和多样性。

- 掌握不同生物的特点和功能。

- 了解人类与生物的关系。

单元二:物质与能量

- 理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 掌握物质的状态变化和能量转化。

- 了解物质和能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单元三:地球与宇宙

- 了解地球的构造和变化。

- 掌握地理环境对生物和人类的影响。

- 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如星球、星座等。

教学方法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 观察与实验: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自参与,培养

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2. 合作研究: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促进学生之间的互

动和合作,发展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3.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像、动画、视频

等形式呈现知识,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4. 情境教学:通过情境设置,将学生置身于真实的生活环境中,让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索来获取知识。

教学评估

为了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

1. 课堂互动: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回答问题的情况。

2. 作业与测试:布置适当的作业和测试,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进行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评估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资源

为了支持教学活动,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

2023新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

2023新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

实验指导老师:组长:记录员: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

年级班第组

时间

2023年月日

共人星期午第节

实验名称点亮小灯泡

实验器材电池盒电池导线小灯泡灯座

1.猜想连接电路的方法;

2.按照自己的猜想连接电路;

3.在点亮小灯泡的猜想电路上给灯泡画出“光芒”。

实验现象当用导线将电池的正、负极分别与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连接起来时,小灯泡。当用导线直接将电池正、负极连接在一起时,导线,此时,电路发生了路,小灯泡。

实验结论

在电池正、负极和小灯泡之间形成了一个 ,这个闭合回路中就有了电流。电流通过小灯泡时,小灯泡就发光了。这种由电源、导线、灯泡组成的闭合回路就叫。

实验指导老师:组长:记录员: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

年级班第组

时间

2023年月日

共人星期午第节

实验名称控制小灯泡

实验器材开关电池盒电池导线小灯泡灯座

1.设计电路:用铅笔连接自己设计的电路。

2.先让开关处在断开状态,再根据自己的设计的电路连接电路。

3.反复闭合和断开开关,观察并解释它是怎样控制电路的。

实验现象当开关时,小灯泡发光,当开关时,小灯泡熄灭。

实验结论

电源、、和是构成电路的必要元件。闭合回路是控制电路的一种常用方法

实验指导老师:组长:记录员: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

实验指导老师:组长:记录员: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

实验指导老师:组长:记录员: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

年级班第组

时间

2023年月日

共人星期午第节

实验名称不同土壤的渗水性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演示、分组实验项目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演示、分组实验项目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演示、分组实验项目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演示、分组实验项目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演示、分组实验项目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演示、分组实验项目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演示、分组实验项目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践活动全册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践活动全册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践活动全册教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质

活动一:物质的变化

教学目标

-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质的变化现象。

-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变化现象,引起学生对物质变

化的兴趣。

2. 实验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变

化现象。

3. 讨论与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物质变化的原因。

4.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物质变化的特点,并提出相

关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学资源

- 实验材料:蜡烛、水、盐等。

- 实验仪器:烧杯、试管、滴管等。

活动二:物质的性质

教学目标

-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物质的性质。

-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物质性质现象,引起学生对物质性

质的兴趣。

2. 实验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性

质表现。

3. 讨论与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物质性质的特点。

4.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物质性质的规律,并提出相

关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学资源

- 实验材料:蜡烛、水、盐、纸等。

- 实验仪器:烧杯、试管、滴管等。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力

活动一:力的作用

教学目标

-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力的作用。

-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力的作用现象,引起学生对力作用的兴趣。

2. 实验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力在不同条件下的作用效果。

3. 讨论与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力作用的特点。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研究土壤的成分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沙土、黏土和壤土是土壤的三种类型。

2、了解土壤中沙、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

二、教学重点:了解土壤的成分。

三、教学难点:区分当地土壤的种类。

四、教学准备:

土壤、杯子、水、搅拌棒、纸巾。

五、教学时数:二课时

六、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讲述:前面我们研究了周围的土壤,那么土壤里有什么呢?

2、生回答。

3、师讲: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土壤。

(二)新授

1、观察土壤

(1)学生户外活动、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土壤是什么颜色的?有几种土壤?(2)分组实验:拿出准备好的沙土、黏土、壤土三种土样。

2、自主研究

(1)摸:感觉泥土颗粒的大小,泥土的潮湿程度等。

(2)把土块放入水中,有什么变化,搅动后静置一段时间,水里有什么?

(记录在记录本上)

1、学生分小组回答,所研讨的情况。

2、小结:

人们将泥土分为三种: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土,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5、探究透水机能:

(1)观察:每一种土壤的颜色,听:摇动一下杯子,每一种土壤的声音听上去像什么?触摸:土壤摸上去感觉像什么?哪一种的感觉最硬或最光滑?握一握:哪种可握成团,哪种不能?闻:每一种土壤闻上去像什么?

(2)分组实验(注意土壤多少、倒入的水量、倒入的速度)

①把三种泥土放入三只相同的漏斗,用好纱布。

②倒入相同的水。

③观察漏斗下面杯子中的水份。

(3)小组回答尝试结果。

(4)小结:沙土下面的水最多,黏土下面的水最少,壤土次之,说明壤土的土壤最好。3、探究不同的土壤适合不同的植物。

三年级科学 分组实验

三年级科学  分组实验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指导一实验名称比较塑料尺和木头尺的性质

二实验目的借助感觉器官,通过比较塑料尺和木头尺,找出塑料和木头的特性。

三实验器材每位学生准备一把塑料尺、一把木头尺

四实验步骤及预期观测到的现象:

1、观察、比较塑料尺和木头尺的特点。

2、学生分组实验,填写观察记录表。

塑料尺子木头尺子

轻便

透明

防水

耐磨

五实验结论塑料具有防水、轻便、透明等性质。

木头具有耐磨的性质。

六注意事项安全使用尺子,注意不要损坏尺子刺伤自己。

一实验名称比较塑料与布的性质

二实验目的通过对比实验,进一步认识塑料不具有透水性和透气性的特点,培养学生根据现象分析原因并用科学的知识进行解释的能力。

三实验器材

每位学生准备一只塑料手套、一只棉布手套、水槽、水

四实验步骤及预期观测到的现象:

1、两只手分别戴一只塑料手套,一只棉布手套。同时把两只手放在强光下晒3分钟左右,体会手的感觉。摘下手套,观察手(尤其是手指、手心)是否有汗珠。

2、将戴有两只不同材料手套的手伸入盛有水的容器中,2分钟后体会手的感觉,并摘掉手套观察两只手是否湿润。

实验现象:阳光下戴塑料手套的手感觉很热,手心有汗,戴棉布手套的手感觉不很热,手心基本没有汗;伸入水中的戴塑料手套的手不湿,戴棉布手套的手湿润。

五实验结论塑料不具有透水性和透气性

六注意事项要求学生按老师要求去做,不要用错手套。

一实验名称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现象

二实验目的

1、使学生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三实验器材

钢直尺(废锯条或塑料尺)、音叉、锣、鼓、豆子、培养皿、水。

小学科学三年级分组实验记录下学期完整版

小学科学三年级分组实验记录下学期完整版

小学科学三年级分组实

验记录下学期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三年级第二学期

三年级第二学期

三年级第二学期

科学实验记录

三年级第二学期

科学实验记录三年级第二学期

科学实验记录三年级第二学期

科学实验记录三年级第二学期

科学实验记录三年级第二学期

科学实验记录三年级第二学期

科学实验记录三年级第二学期

科学实验记录三年级第二学期

科学实验记录三年级第二学期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 固体和液体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 固体和液体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教案

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

1、认识固体

教学目标:

1、能够辨别周围环境中的物体,哪些是固体,哪些是液体,给物体分类。

2、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固体在颜色、形状、软硬、透明、轻重等方面的性质,并能描述出来。

3、感受小组合作的乐趣,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

教学重点:

小组合作研究固体的性质。

教学难点:

多角度认识、描述固体。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水、墨水、胶水等液体,冰、面粉等固体。学生实验记录单

学生分组研究材料:石头、木块、布、玻璃、磁铁、别针等,剪刀,小刀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边说边演示:

1、出示一杯水。

这是一杯水,现在它盛在圆柱形的杯子里,它是什么形状的?把它倒入方形的杯子里,它还是圆柱形的吗?这说明什么?(水的形状容易改变。)

2、出示一杯冰。

这是一块冰,它也盛在圆柱形的杯子里,它是什么形状的?把它倒入方形的杯子里,它的形状改变了吗?这说明什么?(冰的形状不容易改变。)

3、教师小结:像水这一类形状容易改变的物体,我们称它为液体;像冰这一类形状不容易改变的物体,我们称它为固体。

4、关于固体和液体你们都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二、物体分类。

1、同学们能够分清固体和液体吗,老师这里有一些物体,你能帮老师分一分吗?

2、出示:墨水、胶水、牙膏、面粉、石头、钢笔、食醋、白酒,待学生观察思考后,指名学生分类。

3、刚才有同学说面粉、牙膏形状容易改变,是液体。大家同意吗?

4、教师演示一:(水倒在纸板上,流走了。面粉倒在纸板上,却堆积下来。)这说明什么?

5、教师演示二:(碗里放入面粉,加水搅拌,成糊状。)像不像牙膏?它里面有些什么?(水、面粉)水和面粉分别是固体还是液体?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分组实验记录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分组实验记录

三年级下册分组实验

⑴.观察土壤(三下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第2课《了解土壤》)

活动目的:认识土壤的特征

活动准备:土壤标本、筛网

活动过程:

1.仔细观察土壤的外观,你发现有什么特征。学生将土壤倒在白纸上,摊开,两人合作,一人观察,一人记录。尽可能写下发现。

2.用筛网过滤土壤,仔细观察筛网上留下的东西。

活动提示:1.告诉学生土壤的来源地,明确观察对象的目标性,增强真实性。2.设计好观察空白表,让学生填写。3.用筛子分离时,要将土壤晒干,然后用筛子筛下土壤中较大物体,并进行分类。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⑴.比较沙土、黏土和壤土的不同(三下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第2课《了解土壤》)

活动目的:了解不同土壤的渗水性、用多种方法了解其不同

活动准备:沙土、黏土和壤土、杯子、漏斗、水、纱布等。放大镜、水

渗水性实验注意点:

1.倒水时,同组三名同学一定要同时把水倒进三个漏斗,不能抢先。

2.倒水动作不要太猛,要让水缓慢流进土壤,否则水把土壤冲散会影响渗水速度。

3.倒水后千万别晃动漏斗或搅动土壤。

4.通过反复实验,发现渗水时土量和水量都定为80毫升为宜,实验效果比较理想。

5.先按比例配好标准土样,配好土样比较干燥,提前一天给它淋上水,保持一定湿度,以潮湿但不黏连为宜。

用更多方法比较不同。

1.用放大镜看。

2.用手捻一捻。

3.和点水握一握,看哪一种能够握成团。

⑴.做肥料袋(三下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第3课《肥沃的土壤》)

活动目的:通过亲手实验,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建立腐殖质的概念。

活动准备:塑料袋、吸管、土壤、果皮、蔬菜等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教案:科学下册 - 三年级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科学下册中的各个知识点,包括生活常识、科学

实验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实践

能力。

二、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测量物体的长度

1. 性质:通过测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对长度概念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使用尺子、卷尺等工具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3. 教学步骤:

(1) 引入新知识:通过观察不同物体的长度,激发学生对物体长度

的好奇心。

(2) 理论讲解:介绍尺子和卷尺的使用方法,教会学生如何准确测

量物体的长度。

(3) 实践活动:让学生团队合作,选择各自的物体进行长度测量,

并记录结果。

(4)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测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规则。

第二单元:种子发芽

1. 性质:通过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培养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兴趣。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观察和记录种子在不同条件下的发芽情况,并理解发芽需要适宜的环境。

3. 教学步骤:

(1) 引入新知识:让学生观察种子和采集种子,并询问他们对种子发芽的猜想。

(2) 实验设计:引导学生分组设计发芽实验,包括控制变量和观察指标的设定。

(3) 实施实验:让学生按照设计实验和记录观察结果,注重观察种子在不同环境下的反应。

(4) 结果分析: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适宜的发芽环境和影响发芽的因素。

第三单元:空气的存在

1. 性质:通过观察探究空气的存在,让学生了解空气的重要性。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观察和描绘空气的存在的现象,并理解空气的特性。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3-6年级实验计划分组演示实验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3-6年级实验计划分组演示实验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演示、分组实验项目

5个分组实验、2个演示实验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演示、分组实验项目

5个分组实验、2个演示实验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演示、分组实验项目

7个分组实验、4个演示实验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演示、分组实验项目

2个分组实验、2个演示实验

说明:1、此实验项目适用于2008.9科学新教材,教育科学出版社;

2、实验教学计划中包含分组探究、分组观察、分组实验;

3、只有分组实验填写实验报告。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演示、分组实验项目

分组实验5个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演示、分组实验项目

分组实验6个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演示、分组实验项目

分组实验7个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演示、分组实验项目

分组实验8个

说明:1、此实验项目适用于2014.9科学新教材,教育科学出版社;

2、实验教学计划中包含分组探究、分组观察、分组实验;

3、只有分组实验填写实验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分组探究实验教案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三年级年月日

2

分组探究实验教案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三年级年月日

3

年月日

4

年月日

5

分组探究实验教案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三年级年月日

6

年月日

7

年月日

8

分组探究实验教案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三年级年月日

9

分组探究实验教案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三年级年月日

10

《有趣的半圆形》教学设计

一、讲故事,激发兴趣

教师:你们都玩过积木吗?小明家的积木们昨晚为了一件事争论了一宿。

教师:想知道吗?各种形状的积木们都说人们生活中最离不开自己。长方形、正方形、圆形……都说自己能变出很多东西,它们都取笑半圆形,说它什么也变不出来,你们想不想帮帮半圆形呀?(课件展示)半圆形,是圆形的一半,将圆形平均分成两半,就得到了半圆形。

教师:那我们今天就帮助半圆形变一变,看它都能变成什么?(板书:半圆形)

二、发展阶段

(1)、在生活中找半圆形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小组讨论,看到半圆形你能想到什么有趣的东西?说出来并告诉大家它的哪个部分是半圆形的。生:西瓜(切掉一半的西瓜从侧面看是个半圆形)、

月亮(天上的月亮有时候会变成半圆形的,你观察的真仔细)

小汽车的流畅的曲线也像是半圆形的,

11

乌龟的壳从侧面看是半圆形的,碗(你很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细节)

飞碟(老师很喜欢你的这个答案,想象力真丰富)、城堡的屋顶

拱桥、伞、蘑菇、被小朋友咬掉一半的饼干。

教师:同学们表现的非常棒,联想到了这么多有趣的事物,有动物、水果、建筑等。

同学们说的真好,想知道我都找到了呢些吗?(出示图片)

(2)、捉迷藏,找朋友

教师:我们这位新朋友很调皮,它和同学们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看哪位小朋友能快速把它找出来。(出示课件)

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