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第三章教案首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三章
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
众的文化。在新民主主义文化 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 思想。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1.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 3.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意义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1.统一战线 2.武装斗争 3.党的建设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的根本原则,是保持人民军队 无产阶级性质和建军宗旨的根 本前提,也是毛泽东建军思想 的核心。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
宗旨,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
基本前提,也是人民军队一切 行动的根本准则和一切工作的
出发点与归宿。它集中体现了
人民军队的本质,是人民军队 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
由于中国革命战争长期处于敌强我弱的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
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 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 定的。在近代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 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 迫。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 装斗争,以革命的武装消灭反革命的武 装,相应的主要组织形式必然是军队。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 象,是中国人民第一个和最凶恶 的敌人。封建制度是帝国主义统 治中国和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 的社会基础。官僚资本主义是买 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基 本的动力。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 力军,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 军。城市小资产阶级同样是中国 革命的动力之一。民族资产阶级 的两重性,决定了他们在一定时 期中和一定程度上能够参加反帝 反封建的革命。
发展阶段问题,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极
毛概(2023修订版) 第三章 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教案
毛概(2023修订版) 第三章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教案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主义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3. 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则和任务4. 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实践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研究,学生应该能够:1. 了解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2. 掌握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原则和思想方法;3. 理解社会主义革命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践经验;4. 分析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对中国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教学方法本章的教学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课堂讲授:通过讲解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建立起整体的认识。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社会主义革命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践经验,促进思考和交流。
3. 群体演练:组织学生进行群体演练,模拟社会主义革命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4. 视频展示:通过播放相关视频素材,让学生感受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场景,增加研究的趣味性。
教学评价为了评价学生对本章内容的掌握情况,可以采用以下评价方式:1. 课堂测试:在课堂结束时进行简短的测试,检验学生对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理解程度。
2.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思考题或读书报告,鼓励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思考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3.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积极参与、提问和讨论的能力等。
参考资料1. 马克思恩格斯著《宣言》2. 中国中央委员会著《关于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3. 著《论持久战》以上内容为毛概(2023修订版)第三章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教案的主要框架和安排。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以确保教学效果最佳化。
毛概第三章第三节教案2021
毛概第三章第三节教案2021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通过介绍近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三大法宝等内容,以使学生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基本内容及重大意义,领会到:作为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结晶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指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正确认识中国社会的性质和基本特征。
2、正确认识中国革命“两步走”之间的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辨正统一关系。
3、正确认识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4、正确认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在中国革命中的伟大作用和相互关系。
计划学时:6学时。
毛概精品课程第三章
2.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 形式。 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 社会主义劳动者。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步骤
委托加工 初 级 形 式 计划订货 1953年底 统购包销 委托经销代销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根据
二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根据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在我国初步确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 是从这时开始的。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社会经济结构 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已占绝对优 势,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和政府采取
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 在方法步骤上,从供销合作入手,逐步发
展到走生产合作的道路。具体来说,手工业的
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
的三个步骤,即手工业供销小组、手工业供销
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到1956年,参加合作社的手工业已占其总数的 91.7%,产值占全国手工业总产值的93%,全国基 本上实现了手工业合作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改 造 形 式
高 级 形 式
个别行业公私合营
全行业公私合营
1954至1955年下半年
1955年冬至1956年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历史经验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
2023版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进化理论-教案
2023版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进化理论-教案一、教学目标- 了解社会主义进化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掌握社会主义进化理论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演变-理解社会主义进化理论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作用二、教学内容1. 社会主义进化理论的定义和基本特征2. 社会主义进化理论的历史渊源3. 社会主义进化理论的发展演变4. 社会主义进化理论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三、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社会主义进化理论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及其应用背景(5分钟)2. 探究:学生小组研读社会主义进化理论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并进行讨论和总结(15分钟)3. 解读:教师讲解社会主义进化理论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演变,引导学生理解其内涵和重要意义(20分钟)4. 延伸:学生在小组内分析社会主义进化理论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并进行展示和交流(15分钟)5.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进化理论未来发展的思考(10分钟)四、教学评估1. 小组讨论记录:根据学生小组研读和讨论的记录,评估学生对社会主义进化理论的理解和思考能力2. 展示交流表现:评估学生在延伸环节的展示和交流表现,包括对社会主义进化理论与社会主义建设关系的深入分析和批判思考能力五、教学资源1. 教材:《毛概》2023版第三章2. PPT:社会主义进化理论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演变3. 小组讨论记录表六、教学延伸1. 提供社会主义进化理论相关的文献资料和研究案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思考2. 补充教学实例,帮助学生将社会主义进化理论应用到实际问题中的分析与解决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社会主义进化理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将理论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开展独立研究和批判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下一步可根据学生的反馈,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升教学效果。
毛中特第三章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
毛中特第三章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课程讲义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精品课程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教学目的]掌握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基本理论观点,充分认识近代中国的国情和革命道路,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地位。
[学习重点]1、正确理解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2、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形成及其意义。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含义: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人民大众的革命。
首先,这种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其次,它不是资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此称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性:1、近代中国并不是一个资本主义社会,而是一个特殊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其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由此决定了中国革命的特殊性。
,因此中国革命在性质上只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族民主革命;2、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经济上的软弱性和政治上的妥协性,不可能领导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胜利;3、由于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决定着中国的民主革命只能在无产阶级及其政的领导下才能取得胜利。
4、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的新纪元,也把中国革命分为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五四运动之前是属于资产阶级世界革命体系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之后是属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系统回答了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东方大国如何进行革命的一系列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重大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在不断总结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解放战争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成熟和发展起来的。
大革命时期:关于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革命纲领问题、关于无产阶级领导权、关于农民问题等。
2023版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重建理论-教案
2023版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重建理论-教案前言社会主义重建理论是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教案将围绕社会主义重建理论展开讲解,旨在让学生掌握该理论的核心概念与意义。
研究目标- 了解社会主义重建理论的起源与意义;- 理解社会主义重建的基本内涵;- 掌握社会主义重建的重要任务。
教学内容1. 社会主义重建理论的概念和内涵2.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巩固和完善3. 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4. 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事业的建设5. 国防力量的建设教学流程第一节社会主义重建理论的概念和内涵- 引入社会主义重建理论的概念和由来,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问题与挑战;- 分析社会主义重建的基本内涵:巩固基本制度、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 解释社会主义重建的内在要求: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国防建设、科技建设、教育、卫生事业建设等。
第二节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巩固和完善- 介绍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构成和意义;- 强调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讲解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加强治理能力、完善法律体系等内容。
第三节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了解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历程和现状,介绍“两化融合”战略的意义;- 介绍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政策支持;- 解释发展工业和农业现代化对于经济繁荣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
第四节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事业的建设- 分析我国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事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讲解加强人才培养、创新能力提升、文化自信等内容;- 探讨加强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等。
第五节国防力量的建设- 介绍我国国防建设的现阶段和目标;- 探讨加强国防物资建设、军事科技研发、增强国防力量等内容;- 强调国防建设对于国家安全和人民幸福的重要性。
总结本教学案涵盖了毛概第三章的核心内容:社会主义重建理论。
通过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重建的内涵、要求和任务,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中的重要理论体系,为学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2013版毛概第三章第一节教案
P1(导言)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一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但是,如何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革命转变,却是一个全新的实践。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结合中国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这一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重要理论。
P2本章分三节阐述了这一理论,主要分析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和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及其重大意义。
P3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取得胜利。
P4根据毛主席所说的我们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接下来就应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了。
所以从1949年建国之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阶段。
经过七年的努力,到1956年年底,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集中力量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顺利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确立起来,中国从此迈入社会主义社会。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时期。
P5 这一过渡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
P6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社会,有哪些特征呢?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形态,是介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那么,如何认识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呢?这个问题需要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以及与之相联系的阶级力量、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等方面来加以分析。
毛概(2015修订版)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教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案 教学周数授课时数授课形式(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实训课□ 习题课□ 其他□授课题目: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教学目的与要求: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理解掌握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分析能力 :根据历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然性。
换位思考能力:站在50年代国家领导人的角度思考中国如何走上繁荣富强的道路。
情感目标: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爱国情怀、艰苦奋斗精神,培养学生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教学重点及难点:1. 理解掌握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重要意义。
教 学 基 本 内 容 及 板 书 设 计方法及手段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2、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专题讲授法 讨论法 案例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作业、讨论题、思考题: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2.怎样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3.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有哪些?4.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着怎样的重大意义?5.课外查阅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资料。
教学后记: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问题导入】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自成立之日起确立的奋斗目标,并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奋斗。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对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是不是说社会主义在中国实现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表明中国从此成为一个有独立主权的国家,共产党成为中国的执政党,然而,中国依然是贫穷落后国家,面对一穷二白的中国,如何让中国最快的走上繁荣富强的道路,如何实现社会主义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道大考题。
“旧世界打得落花流水,新世界建设灿烂光明”,⑴“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毛概实践教学手册第三章(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深入了解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涵、形成过程和历史地位,掌握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内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毛泽东思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毛泽东思想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二、实践教学活动设计1. 活动一:毛泽东思想基本内涵解读活动目的:帮助学生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涵,为后续实践活动奠定理论基础。
活动内容:(1)组织学生阅读《毛泽东选集》等经典著作,了解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
(2)引导学生分析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等。
(3)讨论毛泽东思想在党的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活动形式:小组讨论、课堂讲解、撰写心得体会。
2. 活动二:毛泽东思想在实践中的应用活动目的:使学生学会运用毛泽东思想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活动内容:(1)选取与毛泽东思想相关的历史事件或现实问题,如土地改革、改革开放等。
(2)引导学生运用毛泽东思想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发展过程和解决方法。
(3)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历史事件或现实问题的解决过程。
活动形式:小组合作、课堂展示、撰写实践报告。
3. 活动三:毛泽东思想与现代社会的结合活动目的:引导学生思考毛泽东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活动内容:(1)组织学生讨论毛泽东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和创新。
(2)引导学生分析毛泽东思想对当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3)鼓励学生提出将毛泽东思想应用于现代社会的具体建议。
活动形式:小组讨论、课堂演讲、撰写论文。
4. 活动四:毛泽东思想主题展览活动目的:通过参观展览,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和主要内容。
活动内容:(1)组织学生参观毛泽东思想主题展览,如毛泽东故居、纪念馆等。
(2)引导学生记录参观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撰写参观心得。
毛概第三章 教案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通过介绍近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三大法宝等内容,以使学生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基本内容及重大意义,领会到:作为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结晶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指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教学重点和难点:1、正确认识中国社会的性质和基本特征。
2、正确认识中国革命“两步走”之间的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辨正统一关系。
3、正确认识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4、正确认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在中国革命中的伟大作用和相互关系。
计划学时: 6学时.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谁领导革命?领导谁进行革命?怎样领导革命?进行什么样的革命?怎样进行革命??????所谓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就是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理论。
广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包括所有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问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中国近代的国情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前提: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本身的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性质和前途、对象和动力、纲领和路线、任务和目的等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形式和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农民问题,统一战线问题,武装斗争和农村包围城市的问题等等(第三章内容广义上内容)。
狭义——指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就是关于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领导、前途等根本问题的科学理论。
在近代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人民进行革命?中国革命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胜利后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艰苦努力,不懈探索,成功地解决了中国革命面临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创立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使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2023版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重塑理论-教案
2023版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重塑理论-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介绍2023版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重塑理论的核心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和理论。
教学目标- 掌握社会主义重塑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理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和优势- 分析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 探讨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方向和挑战教学内容第一节:社会主义重塑理论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重塑理论的定义和内涵- 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核心价值观第二节: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比分析-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 社会主义的优势和挑战第三节: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和成就-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历程和意义第四节: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方向和挑战- 面对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任务- 社会主义的全球影响和应对策略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通过讲解和解读重要概念、原理和事实,深入分析社会主义重塑理论的核心内涵。
- 学生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社会主义的实践和理论进行深入思考和交流。
-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深刻理解社会主义的发展路径和实践经验。
- 视频展示:选取相关视频素材,展示社会主义在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实践成果和历史进程。
教学评估- 课堂互动:通过提问、讨论和回答问题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 书面作业:布置相关作业,检验学生对社会主义重塑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课后讨论:鼓励学生在课外自主研究,并组织讨论活动,进一步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教学资源- 课本:《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视频资源:相关社会主义理论解读视频参考资料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以上是2023版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重塑理论的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社会主义的核心思想和理论,理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和优势,以及探讨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方向和挑战。
第三章毛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基本内容及 其意义,认识这一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 验的结晶,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指南,是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主 要 内 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新民主主义基
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陈果夫、陈立夫两兄弟是“四大家族”中陈氏家族的开 创者,他们曾经替蒋介石负责国民党内的特务工作,权 力极大,当时甚至有“蒋家天下陈家党”的说法。如今 陈家辉煌不再,后人远离政治,在台湾已经没有什么实 质影响力了。 陈立夫有3个儿子1个女儿,而陈果夫只有1个女儿, 为了让自己哥哥的香火延续下去,陈立夫将自己的大儿 子陈泽安过继给了陈果夫。现在陈家自陈立夫、陈果夫 算起,已经有了第四代,家族人口众多。 陈家除了陈立夫的小儿子还居住在台湾以外,其他 人都在美国生活。在陈家后代中,最出名的恐怕就是 “二陈”共同的儿子陈泽安了。他是美国一家大学的教 授,同时也是一位国际知名的植物病理学家。
五、由于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 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六、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 由程度,是世界罕见。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毛泽东对总路线的概括
1948年4月,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议上的讲话》中,对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的概念,并 总路线做了完整表述:“无产阶级领 第一次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作了科 学的概括:"所谓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就 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 帝反封建的革命。"
概论第三章教案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教学要求]1、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过程。
2、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基本内容。
3、掌握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教学难点]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课时安排]理论课: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近代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的社会。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并且要取得胜利,就必须了解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1、近代中国的国情(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的入侵,使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变为半封建的中国。
中国社会逐步变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一方面,帝国主义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等手段,使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半殖民地化。
帝国主义入侵不是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而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从而阻碍中国的自主发展。
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入侵虽然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解体,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一定的条件,但是中国没有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封建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依旧保持,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的经济生活中仍然占明显优势。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到外国资本、本国的官僚资本和封建势力的压迫,没有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形式。
(2)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着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其中,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矛盾。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着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腐朽的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创造必要的前提。
第3章教案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教学目的:1.了解近代中国革命发生的客观条件,掌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2.熟悉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掌握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
3.深刻认识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和三大法宝,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最主要的经验。
教学重点:1.近代中国的国情与中国革命的性质、主要矛盾,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社会历史条件。
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统一战线和新民主主义时期党的建设。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地反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而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如何理解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建立或被迫分裂革命的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过程中的一个基本特点。
教学时数:3学时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1.近代中国的国情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后,一个独立的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一方面,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本来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中国,沦为表面上独立、实际上受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另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封建经济解体,使资本主义在中国有了初步发展,但在整个经济中不占主导地位。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第一,封建时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被破坏了,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在中国经济生活中占有明显的优势。
第二,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但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它的力量很软弱。
第三,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军阀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专政。
第四,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控制着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
第五,由于帝国主义在中国实行分裂剥削政策,造成中国实际上长期不统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极端的不平衡。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案-第三章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1949-1952年中国的主 要矛盾,为解决起矛盾 全国进行了土改、剿匪 和抗美援朝等历史事件
人民大众
地主阶级
国民党 残余 势力
帝国主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结论-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 不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已居主要,但非社 会主义因素比重也较大,还需改造,但整体 是已属社会主义体系了。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对如何过渡的问题及路线的探索过程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2、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的提出 1953年6月提出,于12月完整表述—从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这是一个过渡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 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 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 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 会主义改造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 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这次大会通过了关于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 议。毛泽东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事实上,在新民 主主义革命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全国人民的拥护 下稳固地掌握了中国革命的领导权。
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 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政府向农民 发放国家基 金贷款
图为初级农业生 产合作社以土地 入股多少和参加 劳动的数量质量 多少,对社员进 行粮食分配。
依靠贫农、下中农,
团结其他中农,
限制到逐步消灭富农剥削。
王凤英的父亲是地主, 她家也加入了合作社。
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 义国营经济。
毛概第三章教案(版)
教学重点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与特点;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教学难点
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方式及其经验;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的重大意义。
教学资源
教材,课件,网络
教法与学法
讲授法、互动法;立体化的多媒体教学法
第一,(必要性)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因为“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而当时,我国的工业基础是十分落后的,仅有一些轻工业,有些重工业也是残缺不全。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三年努力,国民经济虽然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但我国工业生产还是十分落后。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贫穷落后的面貌,把我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一个先进的工业国,就必须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必须加快对个体经济和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因为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个体经济和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越来越不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一方面,个体经济由于受小农经济的局限,增产潜力有限,难以适应工业化对粮食和工业原料迅速增长的需求,无力为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和扩大工业品的市场;另一方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不仅工业资本比重小,而且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依靠它本身的力量无法有力地推进工业化的发展。因此,只有加快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要求。这是我国实行“改建并举”路线的主要原因。
2.总路线的理论依据。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三大改造的具体内容
第三节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征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中国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它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但属于社会主义体系。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1952年至1956年,土改完成后,国内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途径,用“和平赎买”的方式,逐步地把以剥削工人剩余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所有制。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基本经验是:第一:严格区别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对民族资本采取利用、发生限制与改造的政策,实行和平赎买,从而使我国和平地实现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第二,创造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多种形式,坚持了由低级到高级的逐步过渡的形式,保证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进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注意把对企业的改造与对资本家的改造结合起来,逐步把他们改造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2.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核心内容是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社会主义工业化是总路线的主体,是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社会主义改造是总路线的两翼,是要解决生产关系问题,解决所有制的问题,以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两个方面互相关联,互相促进,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课堂教学设计首页
专业班级:装饰系2017届年月日
课程
毛概
课程类型
理论
学时
4
课题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教学内容
使学生了解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理论,并通过对中国社会主义改造主要经验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上世纪中叶,在我国进行的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必要的,也是成功的,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在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领导下五种经济并存的经济制度;文化上,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
2.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及现代工业的初步发展,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壮大是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条件;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治保证;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兴起,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及其对中国建设的支援,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有利的国际因素。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而提出来的一条正确路线,它反映了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及其内容
1953年12月,在毛泽东亲自修改审定的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中,形成了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准确的表达:“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共产党领导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总的来说是比较成功的。农业合作化成功的主要经验有:第一,在土地改革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及时地领导农民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第二,根据我国农业的特点和农民的习惯,采取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等由低级到高级的步骤和形式,逐步地引导农民摆脱私有制的束缚,在当时既能避免农村生产力的破坏,又使农民愿意接受,从而顺利地完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第三,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和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贯彻了依靠贫下中农,团结中农的阶级路线,指导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与特点;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方式及其经验;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的重大意义。
能力目标:(关于改造与改革)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方法:讲授、提问、讨论、多媒体
教学基本内容: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思想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了胜利,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义社会,并开始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
(四)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1)经过社会主义改造之后,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2)伴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3)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大大解放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
3.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历史必然性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反映了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
史必然。因为:一是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二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是由当时国内主要矛盾决定的。三是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发展农业和整个社会生产力的需要。总之,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后,中国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它为进一步发展我国的生产力,使全国人民逐步过上富裕的生活,为中国今后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基础。
重点提示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