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单元1章、2章探索生命的奥秘PPT课件

合集下载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素养课件 第1单元 探索生命的奥秘 第二章 探索生命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素养课件 第1单元 探索生命的奥秘 第二章 探索生命

准焦螺旋,负责升降; 物镜两个,转换器装; 还有目镜,倍数相乘; 多个光圈,遮光器; 镜筒下降,防止碎伤; 偏哪移哪,显示倒像; 左看右睁,不要闭上。
显微镜光线的调整: 当显微镜视野变暗时,应先观察周围是否有人或物挡住了光线,然后 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调整:①使用凹面镜;②调整大光圈;③将显微 镜移置光亮处重新调光或增加照明。
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是对焦用的,不是放大用的。用于调整目镜和物 镜之间的距离,以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来看清图像。就如同照相机要对焦 一样,对到焦点上才能看清物体。粗准焦螺旋调整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调 整的幅度小。
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在功能上有区别,粗准焦螺旋是 大幅度移动镜筒的结构,它用来寻找物像;细准焦螺旋是小 幅度移动镜筒的结构,它用来调整物像的清晰程度。
西安市第八中学学生陈重光在平常的生活中细心观察,有了一个不简单 的发现。她的发现曾获全国科技成果大奖。陈重光家里为饲养小鸟而 养着黄粉虫,一天,她发现铺在虫盒底部的泡沫塑料上有细小的噬咬痕 迹,“是黄粉虫在吃塑料吗?”于是,她大胆地作出推测:“黄粉虫能够吃 塑料。”然后她开始了实验,她将黄粉虫分为甲、乙两组,分别为两组 虫子设计了“食谱”:甲组喂麦麸和菜叶,乙组在适当减少麦麸和菜叶 的同时,逐渐增加泡沫塑料餐盒片。经过几天的喂养,她不但发现了虫 子确实在吃塑料餐盒,而且通过称量证明:虫子体重在增加。
学科素养课件
苏教版·生物 七年级上
第二章 探索生命
第一节 探索生命的器具
显微镜的发明,使人看到了许多以前从未看到过的生物,如细菌、病 毒等,也使人看到了生物的许多微小的结构,如线粒体的结构,从而对 生物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仪 器之一,在医学、工农业生产中显微镜也有着重要用途,例如在医学 诊断上,可对人血液中的红细胞进行计数等。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第二节 探索生命的方法-课件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第二节 探索生命的方法-课件
所有的实验都有变量(如纱布的有无、时间、温度等), 这样就出了一组对照实验,而且一般来说,一组对照实 验只设一个变量。
二、讲授新课
得出结论:分析现象、处理数据,得出结论。
腐烂的肉是不 会产生蛆的
蛆的产生可能 与苍蝇有关
二、讲授新课
探究记录
活动:蛆是从哪儿来的
(1)探究问题: (2)作出假设:
做出假设有什么要求? (3)实验:
三、课堂反馈
3.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这一实验过程中,实验变量是( D) A.土壤的湿度 B.温度 C.土壤的湿度和光照 D.光照 4.在风疹流行季节,学生甲因提前接种过麻疹疫苗而没有患病,学生乙(患过麻 疹)也没有患病,学生丙(没有患过麻疹,没有接种疫苗)患麻疹,对比分析可 以得出:( D ) A.学生甲和乙构成一个对照组 B.学生甲和丙构成一个对照组 C.学生乙和丙构成一个对照组 D.学生甲、乙、丙相互对照构成两个对照组
(一)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蛆是从哪里来的?
二、讲授新课 提出问题:“蛆是从哪儿来的”?
生活和生产中有很多令人迷惑不解的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进行科学探究的第一步。
苍蝇


二、讲授新课
假设:假设是对问题的一种可能的解释。
蛆可能是由腐烂 的肉产生的
蛆可能是由苍蝇 产生的
二、讲授新课
假设:是对问题的一种可能的解释,不是事实,所 以可能与事实相违背,如果与事实违背,应 以事实为准。
假设:是在一定的背景知识下作出的,不是胡思乱想。
二、讲授新课
为什么腐烂的肉会 产生蛆呢?
二、讲授新课
他想:如果把肉与 外界隔离,腐烂的 肉也能产生蛆?
二、讲授新课
盖一块纱布

《探索生命的奥秘》课件

《探索生命的奥秘》课件

生命的基础:遗传物质DNA
1 DNA的发现和结构
揭示DNA的发现历程以及DNA的结构和组成。
2 DNA的复制和转录
解释DNA复制和转录的过程以及其在遗传信息传递中的重要性。
生命的表现形式:基因和遗传
1
基因的定义和功能
探索基因的本质和功能,以及其在生命
遗传的基本规律
2
中的作用。
揭示遗传现象背后的基本规律,如孟德 尔定律和遗传变异。
生命的多样性:生物分类1 生物分类的历史源自回顾生物分类学的历史发展和重要里程碑。
2 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原则
介绍生物分类学的基本方法和原则,如形态 学和系统发育学。
生命的适应和进化
1
进化论的基本原理
探讨进化论的核心内容和基本原理,如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
2
进化的证据和步骤
揭示进化论的证据,包括化石记录和生物地理学,以及进化的基本步骤。
《探索生命的奥秘》PPT 课件
探索生命的奥秘:从生命的定义和特点、起源和发展,到细胞的组成和结构、 功能和分类;从遗传物质DNA的复制和转录,到基因的定义和功能,遗传的 基本规律;从生物分类的历史、方法和原则,到进化论的基本原理和证据; 再到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生命伦理的基本原则和问题。一次关于生命的 探索之旅。
探索生命的奥秘:简介
1 生命的定义和特点
从哲学和科学角度定义生命,并探讨生命的 普遍特征。
2 生命的起源和发展
揭示生命诞生的奥秘,以及生命的进化和演 化过程。
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细胞的组成和结构
探索细胞的基本组成元素和结构,以及细胞内 各个部分的功能。
细胞的功能和分类
了解细胞的功能多样性,以及细胞根据形态和 功能的分类。

七年级上册 1探索生命的奥秘精品课件 苏教版

七年级上册 1探索生命的奥秘精品课件 苏教版
阳光、水分充足,空气湿度大,使得气候温暖湿润, 适于橘的生长;而淮北则不具备这样的自然条件。这 说明生物的生长受环境的影响,生物生活在一定的环 境中。
·江苏教育版
第1课时 │归类示例
► 类型三 考查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例4 椋鸟喜食枸杞的果实,椋鸟对枸杞是
A.有害的
B.有益的
C.无害无益
D.有益有害
C ()
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解析] A中描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B中说明的是生物 食物链关系,D描写的是人类的社会现象。只有C中描述了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江苏教育版
第2课时 │ 探索生命的器具与方法
第2课时 探索生命的器具与方法
生物的生活需要从外界获得 物质和能量
生物能繁殖后代并具有遗传的现象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生物具有 适应和影响 环境的现象
[点拨] 生物的共同特征是区别生物和非生物的依据。
[注意] 除了常见的植物和动物外,细菌和病毒也是生物。
·江苏教育版
第1课时 │ 考点整合
考点2 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1)非生物因素:__阳__光____、__水__分____、温度、空气、 土壤等。如: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蛇在冬天因气温 下降会冬眠等。
第1课时 │ 周围的生物世界
第1课时 周围的生物世界
·江苏教育版
第1课时 │ 考点整合
考点整合
考点1 认识生物
认 识 生 物
生物与 非生物 的区别
生物:有生命现象的物体
非生物:没有生命现象的物体
生物 的共 同特 征
生物有一定的结构,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 细胞 构成的

《生命的奥秘》课件

《生命的奥秘》课件
科学家们不断研究和探索,揭示了生命的各个方面,但还有许多未知的谜团等待我们去 解开。
2 知识与科技的进步推动生命研究的不断深入
随着知识和科技的进步,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研究生命的奥秘,为人类的未来带来积极的 影响。
参考文献
1 论文
2 书籍
3 报告
李明,张红,王小亮, 《生命的精彩研究》, 《科学杂志》,2021年。
基因的定义和功能
基因是DNA的一部分,包含了 特定的遗传信息,决定了个体 的性状和特征。
遗传与进化
1 遗传的基本原理
遗传是基因在后代之间传递的过程,基于遗传物质的变异和遗传规律。
2 进化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进化是物种逐渐从原始形态发展和改变的过程,基于自然选择和突变的影响。
3 进化的证据和模式
化石记录、同源性和生态位分化等证据证明了进化的存在,并揭示了不同的进化模式。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
人类的起源
人类起源于非洲,并通过迁移和适应不同环境的方式,逐渐扩散到全球各地。
2
人类的文化与进化
人类的文化是进化的重要因素,它有助于人类适应环境变化,改善生存条件。
3
人类的未来
人类将继续面临各种挑战,但通过知识和科技的进步,我们可以开启更加美好的 未来。
结论
1 生命的奥秘不断解开
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每个部分都担负着特定的功能。
2
细胞器的作用
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协同工作,维持细胞的正常运作。
DNA与基因
DNA的结构
DNA由磷酸、糖分子和四种碱 基(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 啶和鸟嘌呤)组成,形成双螺 旋结构。
DNA的复制、重组、修复

【初中生物】探索生命的奥秘PPT课件

【初中生物】探索生命的奥秘PPT课件



变量
得出结论
分析现象、处理数据,得出结 论。
探究
背景知识:蚯蚓生活在潮湿、疏 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它的 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湿润 并且有许多粗糙的刚毛。蚯蚓依 靠肌肉和刚毛运动。
2. 尝试探究
(1)探究问题: 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
(2)作出假设: 蚯蚓在硬纸板(玻璃)上爬得快。 (3)实验: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搜集实验证据。 (4)得出结论:分析证据,各抒己见,得出结论。
沙 漠
热 带 雨 林
温 度
生物对温度有一定的适应范围。
蛇从洞中爬出来晒太阳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通常都和其生存的环境 相适应 植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呢?
动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呢?
蚯蚓的钻穴和取食等活
动可以使土壤变得更加
疏松和肥沃,有“活犁 耙”和“天然肥料加工 厂”的美称。
2.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这属于 ( )
A.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环境对生物的制约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环境对生物的适应
2、我们在养花的过程中,常常将其放在阳光下,并给 它浇水、施肥、松土,天气冷了,我们还要把花放在屋 里,而且一般一个花盘只栽一株植物,这体现了生物生 存所需的基本条件,与上述顺序相对应,分别是①营养 物质 ②空气 ③阳光 ④适宜的温度 ⑤一定的生存空间 ⑥水 A、①③②⑤⑥④ B、③⑥①②④⑤ C、④⑤③⑥①② D、③⑥④⑤②①
2、显微镜的成像原理与规律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X 物镜的放大倍数。 放大倍数越高,视野范围越小,看到的物像结构越清晰;放 大倍数越低,视野范围越大,看到的物像越小。 (2)视野中物像与标本中物体是倒立关系。移动玻片时,玻 片移动方向与视野中物像移动方向相反。 (3)观察标本时,应该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白亮的视野后,将 标本移动到视野中央,向上或向下转动粗准焦螺旋,找到物 像, 再转动细准焦螺旋,可将物像调得更清晰。 (4)显微镜观察材料应该是薄而透明的

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 探索生命的奥秘》第一章第一节 我们周围的生物课件

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 探索生命的奥秘》第一章第一节 我们周围的生物课件
•种瓜得瓜
生殖·遗传和变异
•瓜与瓜之间也存在着差异
生长在同一株植株上的西瓜
5、生物体对外界的刺激能够作出一定的反应
应激性
含羞草受到刺激会合拢叶片
躲避敌害的绵羊
6、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
------生物体能适应环境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
------生物体能影响环境
课后巩固:
4、自然界中的生物包括( )
① 植物
② 动物
③ 细菌
④ 真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⑤ 病毒
⑥ 太阳
A、❶❷❸
B、❸❹
C、❹❺❻
D、❶❷❸❹❺
Thank You
2019/10/12
一、认识周围的生物
{自然界
有生命的物体 ------生物
无生命的物体 ------非生物
多种多样 的生物是 人类赖以 生存和发 展的基础
一、 认识周围的生物
地球上的 动物 约
150多万

一、认识周围的生物
地球上的 植物 约
50多万

讨论P4
写出常见生物的名称
规则:
1. 前后两桌4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 时间为5~8分钟
1、生物体有一定的结构 2、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 3、生物体在生长的过程中必须从外界不断地获得物质 和能量并把体内的废物等排出体外 4、生物体能通过产生自己的后代使物种得以延续,并 把他们的特征遗传给后代 5、生物体对外界的刺激能够作出一定的反应 6、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1、生物体有一定的结构
3
本课小结
1.认识周围的生物 2.生物的生命现象 (1)生物具有一定的结构 (2)生物体都能够由小长大 (3)生物不断从外界获取物质和能量,并排出废物。 (4)生物具有繁殖现象,具有遗传和变异特性。 (5)生物体对外界刺激能够作出一定的反应 (6)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优品课件之第1单元 第1章 探索生命的奥秘

优品课件之第1单元 第1章 探索生命的奥秘

第1单元第1章探索生命的奥秘第1单元第1章探索生命的奥秘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举例说出光、水、温度等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2、举例说出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3、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及设计实验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保护生态平衡的情感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举例说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难点: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三、教学准备:1、自制课件。

2、学生课前采集鼠妇,在采集过程中观察鼠妇的生活环境。

3、FLASH:(1)环境因素对鼠妇生存的影响;(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4、视频文件:(1)水对动的生活的影响;(2)草原大迁徙;(3)秋海棠适应阴暗的环境;(4)蚯蚓;(5)地星对环境的适应;(6)保护色;(7)螳螂的拟态;(8)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引言]:有我们生活的周围有许许多多的生物,它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生态因素定义。

探究实验: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们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叫生态因素,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生态因素的有关内容。

[提问]:同学们按照要求利用课余时间捕捉到了一些鼠妇,能告诉大家,你是在什么样的地方找到鼠妇的?鼠妇适应什么样的环境?[讲述]:刚才同学们汇报了发现鼠妇的有趣经历,那么鼠妇到底适应什么样的环境呢?让我们共同来进行一个探究。

[讲解]:探究是我们进行生物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有一定的步骤:提出问题: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是什么?[讨论]:请同学们相互讨论一下,作出你的假设。

兴趣很浓,问题激发起学生回答的热情,纷纷举手述说自己捕捉鼠妇的经历与经验。

提到潮湿、土壤、阴暗、花坛里、石头下等。

相互讨论归纳出影响鼠妇生活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和温度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验证假设2的装置[提问]:有了实验装置,怎样做才更容易成功?[设计数据记录表]:附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生物学是研究

的科学。
2.人类的 和 都离不开生物。
3.当今世界面临着一些重大问题:
如、、
、、 和
一些疾病也严重威胁着我们人类的健康。这
些问题的解决都有离不开 的发展。
4.
院士是知名的水稻育种专家,被世界称
பைடு நூலகம்为“杂交水稻之父”。
第二章 探索生命 第一节 探索生命的器具
1.取送显微镜时,要一手握
,一手握

2.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体实际放大倍数是:
X

3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
(倒像或正像)。
4.物像不在视野中央时,要移到中央,做法是:

5.临时装片制作的一般步骤:

6.用显微镜观察的材料必须是
的。
7.在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

以免物镜碰坏玻片标本。
8.若在显微镜下出现一个污点:
第一节 我们周围的生物
1.自然界里有生命的物体叫做

2.生物包括


等。
3.除
外,生物都是由 构成的。
4.生物体都能够
。如小树长成大树。
5.生物体生长过程中,必须不断从外界获得 和 。 并把体内产生的 排出体外。
6.生物体能够通过 产生自己的后代。
并且具有

的特征。
7.生物体能够对
做出一定的反应。
8.生物体都能 一定的环境,也能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C.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D.生物与环境可以相互影响
根据显微镜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1)显微镜中与物像放大直接有关的结 构有[ ]___和[ ]____。可以用 来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有[ ]___和 [ ]____。 (2) [ ]___转动时,可使镜筒在很 小范围内升降。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1)上文(甲)应属于科学探究方法的哪一步。答

(2)当实验结果不符合假设时,说明假设是

(3)步骤 采用的是科学探究活动中常用的对照实验。
(4)科学探究的方法很多,下列方法中①观察②调查③收集和分
析资料④实验,属于科学探究方法的是:

学习总结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A.衣藻 B.酵母菌 C.狂犬病病毒 D.大肠杆菌
2.“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该诗句描述的生命现象是( )
A.能够由小长大
B.生活需要营养
C.能够繁殖后代
D.能够适应环境
3. 观察草履虫的生命活动实验,体现了生物具有( )
A.遗传和变异现象 B.生长发育的特性
C.应激性
D.新陈代谢现象
4. 下列哪项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 )
A.细胞数量变多,视野变暗 B.细胞数量变多,视野变亮
C.细胞数量变少,视野变暗 D.细胞数量变少,视野变亮
5.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上方,要使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装
片移动的方向应该是


A.右下方
B.右上方 C.左上方 D.左下方
(1)现有甲、乙两台显微镜(甲:目镜10×,物镜40×;乙:目 镜5×,物镜10×),若要在视野中看到较多的细胞,应选择 ____________显微镜。
转动目镜,污点动,则污点在
上;
移动玻片标本,污点动,则污点在
上;
转动目镜、移动标本,污点都不动,则在
上。
第二节 探索生命的方法
1.科学探究通常包括 , , , 和 、 等方面。
2. 是验证假设的基本途径。
3.科学探究常常需要进行
实验。
4.在对照实验中,除了
不同外,其他因素都相同。
拓展练习
1. 下列生物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 )
(3)当调节[ ]____使镜筒下降时, 眼睛一定要看着[ ]___,以免碰到玻片。 (4)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b”字母,用低倍镜观察,在
视野内所见的图像是“___”;如果图像位于视野左上方, 需将标本向____移动,图像才能移到视野正中央。
拓展练习
1.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时,目镜上有“5×”字样。物镜上标有“45×”字样。
(2)小枫在显微镜视野中找到一个细胞(如图),如要把它移到 视野中央,应将载物台上的装片往____移动。
(3)若观察到的物像较模糊,但视野亮度正常,要使物 像更加清晰,可略微转动显微镜的________________。
拓展练习
6.海鲜馆有一道菜“西施舌(一种软体动物)炒九层塔(一种香料 植物)”媒体报道九层塔含有黄樟素。(甲)小明认为微量黄樟 素会导致癌症;(乙)于是,准备了两组老鼠,一组长期喂含有 微量黄樟素的食物,另一组喂正常食物;(丙)一年后,两组老 鼠都没患癌症。
观察到的物体的实际放大倍数是(
)
A.5倍
B.45倍 C.50倍 D.225倍
2.把刻有“p”的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时,视野中所看到的应当是( )
A.q
B.p
C.d
D.b
3.如图是制作临时装片时的几个步骤,它们的先后顺序应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④②①③ D.③④②①
4.当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的变化是( )
C.生物依赖环境 D.生物适应环境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的是( )
A.病毒 B.飞机 C.草履虫
D.鱼
8.宋代诗人苏轼在《惠崇春江晚景》中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描述的是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影响了 鸭的生活( )
A.光
B.温度
C.水
D.空气
9.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都 体现了( )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环境中直接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

,它又分为


2.非生物因素有: 、 、 、 、 等。
3.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

4.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首先,生物的生存 ,
因此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必须 ;
同时,生物的生存也能
;生物和环境
之间


第三节 我们身边的生物学
A.森林保持水土
B.旗形树的树冠像旗帜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蚯蚓疏松土壤
5.俗语说“鱼儿离不开水”。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 )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改变环境
D.生物依赖环境
拓展练习
6.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蚯蚓的排出物还能增加 土壤肥力。这说明
A.环境影响生物
B.生物影响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