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d01a7a0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e1.png)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词的类型特点。
2、了解《如梦令》和《声声慢》两首词的词意、词曲和艺术价值。
3、能够朗读和背诵《如梦令》和《声声慢》两首词。
二、教学内容:1、导入:通过学生唱词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词创作是源于她的身世和心理.2、任务:了解《如梦令》和《声声慢》两首词的词意、词曲和艺术价值。
3、活动1:小组讨论,每组介绍一首词的词意、词曲、艺术价值。
4、整体讲解:教师就词的类型特点及其艺术价值作整体讲解,同时对比分析两首词的异同,引导学生思考并加深对李清照词的理解。
5、活动2:通过背诵和演唱《如梦令》和《声声慢》两首词的方式,增强学生对两首词的了解和感受。
同时,通过临场评论的方式,增加两首词的欣赏程度。
6、总结:让学生自由讨论,表达对两首词的喜爱及感悟,并从中探讨中国文化的共同价值。
三、教学重点: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词的类型特点2、理解《如梦令》和《声声慢》两首词的词意、词曲和艺术价值。
3、背诵和演唱《如梦令》和《声声慢》两首词四、教学方法:1、活动性、情感性和体验性的教学方法。
2、合作、探究和启发式教学法。
3、听课及现场评论式教学法。
五、教学手段:PPT、录音机、黑板、水彩笔等六、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让学生唱词《如梦令》2、任务明确了解《如梦令》和《声声慢》两首词的词意、词曲和艺术价值。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了解一首词的词意、词曲和艺术价值,并进行汇报讨论,引导学生充分理解。
4、齐堂讲解教师就文章的类型特点及其艺术价值作整体讲解,加深对李清照词的理解。
同时对比分析两首词的异同,引导学生思考并加深对李清照词的认识。
5、背诵和演唱教师带领学生背诵和演唱《如梦令》和《声声慢》两首词,同时让学生从词曲和艺术价值等方面进行深入讨论。
高一语文李清照词两首优秀教案
![高一语文李清照词两首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50cdb9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c4.png)
【 - 高中作文】【篇一】高一语文李清照词两首优秀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李清照词两首》教案2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中语文《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学习目标】1、通过鉴赏本词,让学生初步归纳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提高诗词的鉴赏能力。
2、通过品味情真意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让学生体会词作中哀婉凄清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寂寞孤凄、及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3、通过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词作,来体会词作表达的感情,能够当堂成诵。
4、通过学习,能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朗读,以声传情,把握李清照婉约词风格之美.2.品味情真意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理解词中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课前预习】一.走近李清照.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著名婉约派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很有学问,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
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
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李清照的词自成一家,被称为" 易安体 ",词作有《漱玉词》。
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分裂之乱,在南渡前后,她的词风变化很大。
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于轻快活泼的画面中见作者开朗欢乐的心情和轻松悠闲的生活;中期婚后生活到南渡以前,与丈夫经常是分居两地,她的很多词中表现的是一种相思之愁,对丈夫的思念,如《醉花阴》;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趋于含蓄深沉。
《菩萨蛮》、《念奴娇》、《声声慢》等词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国破家亡之愁。
二.写作背景: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至仰天山罗汉洞观月,流连忘返;李清照独居青州归来堂,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三、整体感知思考一下,上片和下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用四字短语把它概括出来?上片:秋凉情景下片: 重九感怀【课堂探究】1、上片中有个词眼,请找出、并赏析。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3d4a1d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b5.png)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李清照词两首》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能结合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品读赏析,体会诗歌语言美,学习本词寓情于景,层层渲染的写作手法二、过程和方法先知其人,再品其诗。
先整体感知,再细细品味,通过炼字炼句和意象分析法,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掌握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词人不同生活状态下呈现出的不同诗风,感诗人所感。
体会古诗词的语言魅力,增强诗词鉴赏能力【教学重点】把握作者情感,理解这首词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炼字炼句及意象分析法,品味诗词的语言,体会其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教学方法】诵读品悟法引导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醉花阴》一、导入新课郭沫若先生有一副对联是这样写的“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写的是谁,李是婉约词杰出代表,今天我们来学习李易安的《李清照词两首》。
二、介绍李清照其人其词1.前期的李清照李清照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师从苏轼,是著名经史学家;母亲王氏出身名门,也知书善文。
李清照从小接受良好的文化教养,工书,能文,精通音律。
18岁嫁给门当户对的太学生赵明诚为妻,婚后的生活相当美满,二人志趣相投,能在一起读书,品诗论文,收集和鉴赏古籍、器物和金石刻等。
赵明诚有一段时间出外游学、出仕为官,李清照便常常以诗词排遣寂寞,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2.后期的李清照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北宋灭亡,从此,李清照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
他们一家被迫南迁避难,两年后即1129年赵明诚在赴官途中染病身亡,留下李清照孤苦伶仃一个人。
这期间她不但承受着政治上的压力,而且大量书画、研墨被盗,孤独一身,各地漂泊,境况极其凄惨,尝尽了丧夫之痛、流离之苦和亡国之恨。
3.李清照前后期词的不同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最新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最新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李清照词两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5e8ce601f69e31433294f4.png)
最新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诗词丰富深刻的意蕴,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欣赏古代诗词的能力(2) 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词的思想内容,感受诗词的意境,赏析诗词的艺术特色(3) 了解李清照前后期的不同风格(4) 了解婉约派的特点教学重点:(1)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诗词丰富深刻的意蕴,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欣赏古代诗词的能力(2)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词的思想内容,感受诗词的意境,赏析诗词的艺术特色教学过程:渲染气氛,激趣导入:(播放二泉映月)同学们,老师现在给大家提供一组评语,请大家个个根据评语判断我们评价的对象是中国古代哪位文化名人资料链接-----她有忧时伤世的赤子精魂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她是旷古绝今的词坛奇女知道她是谁吗?没错!她正是“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她是沧海愁人,她有万古愁心,然而要解读她的一腔愁绪,却又是“怎一个愁字了得”,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李清照的两首代表词作《醉花阴》和〈〈声声慢〉〉,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用心去感受她的万古愁心。
走近作者,了解身世资源共享:学生就自己搜集的关于李清照的资料进行交流,注意关注李清照的生平遭遇倾情诵读,整体感知引导: 李清照的一生是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生,她以词代声,向世人诉说她的悲剧愁情,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聆听她的倾诉诵读要求:连续两遍,第一遍要读通读顺,注意读出感情,第二遍要结合课下注释边读边理解词的意思,并将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读后大家共同解决感悟词意,把握感情,自主探究引导: 联系作者生平遭遇思考---两首词中“愁”的含义是否相同?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作者的这种愁绪?两首词中“愁”的程度有何不同呢?提示: 学生可选两首词中的任何一首谈谈自己的感悟,既可以从整体谈,也可选自己喜欢的某一个句子谈,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和引导教师小结并板书:《醉花阴》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主要抒发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之愁,但那只是生离之愁、暂时之愁、个人之愁,而从〈〈声声慢〉〉中我们看到的李清照的“愁”,不再是从前词人所常写的所谓“闲愁”,这个“愁”是由乡关之思、身世之苦,失去亲人的悲哀和理想破灭后的失望所交织而成的,是死别之愁、永恒之愁,因此,这“愁”字表现得更加凄厉沉痛。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70f47e192e45361066f5b1.png)
《醉花阴》:昼、兽、透;后、袖、瘦
《声声慢》:戚、息、急、识、积、摘、黑、滴、得
4、集体朗读课文,巩固字音,进一步体会这两首词的内容和意境。
四、赏析探究《醉花阴》
1、学生研读《醉花阴》的上阕,合作探究,思考下列问题,将看法写在笔记上。
上片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女主人的主观感受是怎样透露出来的?
开头先从天气落笔。“薄雾浓云愁永昼”,既是景语又是情语,渲染气氛,带出了感情。“愁”字乃词眼。天空阴沉沉的,布满浓云,地上罩着浓雾,女词人只好待在屋里,但她一整天心事重重,心中笼罩着愁云,望着那冒着细细青烟的兽型铜香炉在出神。
“佳节又重阳”三句继续写女主人对天气的感受。又是个重阳佳节,却没有好天气。睡到半夜,凉气渗进纱帐,袭上枕头,冻醒了女主人。“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写得很含蓄,既是对天气的感受,也是心情的流露,闺房中缺少夫妻团聚时的温馨感。古人在重阳节有登高望远、饮酒赏菊的习俗,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里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现在女词人独居闺中,无人陪她赏菊饮酒,这个重阳节过得太孤寂了。
李清照十八岁时与二十一岁的太学生、后来成为著名金石学家的赵明诚结为伉俪。赵明诚亦为官宦之子,其父赵挺之时为吏部侍郎。李清照结婚第二年,即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朝廷发生新旧两派斗争,公公赵挺之因攀附当权者蔡京而官至宰相,父亲李格非因曾受苏轼赏识,被列入旧党而罢官,李清照对公公呈诗表达不满。二十四岁时,公公病逝,赵氏一家受到蔡京集团中某些人的中伤弹劾,明诚兄弟落职入狱。经此变故后,李清照随丈夫返回家乡青州(今山东益都县),度过了十余年“屏居乡里”的平静生活,夫妇二人购买收集大量金石书画,藏满十余间房屋。三十八岁那年,赵明诚结束十年书斋生活,被朝廷起用为莱州知州,李清照曾随夫居住莱州,二人时聚时散。
(教学案)第三单元 15、李清照词二首 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 (1) Word版含解析教案
![(教学案)第三单元 15、李清照词二首 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 (1) Word版含解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123ece96c175f0e7dd137a3.png)
教学目标
1.新授李清照词二首?鹧鸪天·桂花??永遇乐〔落日熔金〕?。
2.复习李清照词三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声声慢〔寻寻觅觅〕?。
3.了解李清照其人、其词。
4.归纳李清照词的创作之路。
5.归纳李清照词的主要内容和常用表达技巧。
6.熟读并背诵这五首词。
2.其中,第15课?李清照词二首?。我们可以新授这两首词:?鹧鸪天·桂花??永遇乐〔落日熔金〕?。另外,高二学生以前学过李清照作品有三首,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复习一下:?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声声慢〔寻寻觅觅〕?。
3.李清照是跨越北宋、南宋的女词人,人生起伏曲折,其作品在宋词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我们可以借此时机,通过新学两首、复习三首李清照词,疏理一下李清照大致的人生之路,疏理一下李清照的艺术创作之路。
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读懂全诗,整体把握;让学生的鉴赏能力得到提升——明确方法,标准答题。
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步骤
教法:教师活动
学法: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时
1新授?鹧鸪天·桂花?
讲练:指导学生一读作者李清照,二读课文?鹧鸪天·桂花?上片,三读课文?鹧鸪天·桂花?下片。
朗读、思考、自主学习:①词的上片写了什么,用意是什么?②词的下片写了什么,用意是什么?
知人论世,读懂?鹧鸪天·桂花?,标准答题。
第
1
课
时
2新授?永遇乐〔落日熔金〕?
讲练:一读课文?永遇乐〔落日熔金〕?上片。二读课文?永遇乐〔落日熔金〕?下片。
朗读、思考、自主学习:①词的上片写了什么,用意是什么?②词的下片写了什么,用意是什么?
声声慢李清照教案5篇
![声声慢李清照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5a05f01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b0.png)
声声慢李清照教案声声慢李清照教案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声声慢李清照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声声慢李清照教案1一、学习目标:1、知人论世,结合词人生平及词作背景理解作品。
2、了解词作中各意象的特定属性。
3、体会词人作品中的别样“愁”情。
二、学习重难点:1、理解词中表达出的“愁”。
2、背诵全诗。
三、读书指导:写作背景:《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写于李清照晚年。
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
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
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
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
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四、自主学习任务:1、结合课下注释,疏通诗意。
2、背诵全诗。
3、思考:那些景物触动了词人的愁思?明确:(投影)淡酒、风、雁、黄花、梧桐、细雨孤寂落寞悲凉愁苦五、合作探究:(一)赏析上阕1、”首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为全词奠定了怎样的感情基调?反复品读,体会本句的表达效果。
2、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传达出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旧时相识”的雁触动了词人怎样的情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思?(二)赏析下阙1、“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一句描绘出词人怎样的生活状态?2、“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大胆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诗意的语言还原此句描绘的情景。
3、有人认为,李清照后期词作中的愁绪,只是抒写了她作为一个落难贵妇人的个人哀愁,是低沉的、消极的,对此你是如何看的?声声慢李清照教案2《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人。
《李清照词》教案《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四篇
![《李清照词》教案《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fde79fe1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58.png)
《李清照词》教案《李清照词两首》教案四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那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们为大家收集的《李清照词两首》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李清照的生平和文学创作。
过程与方法:分析《鹧鸪天·桂花》以议论入词的写作特点;赏析《永遇乐》中对比的写作手法和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在《鹧鸪天·桂花》中所表现出的超尘脱俗的美学观点和对桂花由衷地赞美和崇敬之情;感悟作者在《永遇乐》中所表达的盛衰之概和身世之悲。
教学重点:赏析《永遇乐》中对比的写作手法和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教学难点:分析《鹧鸪天·桂花》以议论入词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朗读、背诵、鉴赏、引导、讨论。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型:基本阅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鹧鸪天·桂花【导入语】播放李清照的词作歌曲《一剪梅》视频,询问学生,这首歌曲的作词者是谁(李清照),现在我们来学习李清照的另一首词《鹧鸪天·桂花》。
【作者介绍】李清照(1084-1155),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人。
天资卓越,不到十一岁,她的诗文已被父辈晁补之等人所称赞。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母王氏也工文章。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
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李清照与丈夫都喜好读书。
他们节衣缩食,省下钱来买书。
他们起书库,造书橱,收藏之富,冠绝一时。
于是买书、藏书、校书,几乎成了书痴。
李清照结婚之初,北宋已濒临危亡的边缘。
钦宗靖康元年,即李清照42岁时,金兵攻下汴京,徽钦二帝被俘后,朝廷南迁,北宋灭亡,赵明诚时在山东做官。
第二年即李清照43岁时,金兵攻陷山东,夫妇南逃到建康(南京)。
从山东流亡到建康,赵明诚被任命为建康知府,在一次城中叛乱中,赵明诚缒城逃跑,使得李清照对其心灰意冷,并于第二年逃亡江西途中,行至乌江时写下有名的《夏日绝句》,赞项羽讽明诚,赵明诚自感羞愧,心情郁郁,加上沿途风霜劳顿,使赵明诚病倒了。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ba64622b14e852459fb576f.png)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这是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揣摩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2、了解个人的生活遭遇和创作的密切关系,体味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
3、理解并积累古典诗词中常见意象。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体味《醉花阴》和《声声慢》的不同“愁”情。
难点:理解并积累词中的常见意象,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教法设想】鉴赏、比较、分析通过比较阅读,将知识系统化;通过“知人论世”的分析,将理解深入化。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有这样一个人,她是一个独创一格的女人,她既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英雄豪气,也有“一种想思,两处闲愁”的万种柔情,她就是被人称为“乱世中的美神”的“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她的两首词,走进她的内心世界,感受她的“万古愁心”。
二、走近作者,知人论世1、简介作者(学生读课文题注)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南宋著名词人。
词集有《漱玉词》。
2、我们在初中阶段曾经学过她的什么作品?(复习)(读或背)《如梦令》和《武陵春》。
3、介绍李清照人生遭遇和前后不同风格上面这两首词在内容和风格上有什么不同?(一首相对轻松、活泼,一首相对愁绪满怀,比较沉重。
)这是为什么?这与李清照的人生经历有密切关系。
出生于官宦人家的李清照,早期生活优裕,过着无忧无虑的少女生活;结婚后与嫁给赵明诚,与丈夫情投意合,相亲相爱,但也开始有丈夫在外做官、自己独守空家的孤独和寂寞;北宋灭亡后,李清照夫妇仓皇南渡流落江南,公元1129年,赵明诚在建康病故,她后来受过骗,坐过牢,没有子嗣,只身经历了国破家亡的痛苦,晚景凄凉。
李清照的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两期。
南渡前:内容——闺怨离愁,词风——清丽柔媚;南渡后:内容——怀旧悼亡,词风——凄婉哀怨三、学习新课,感受经典。
(一)学习《醉花阴》1、初读感知。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新部编本)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新部编本)](https://img.taocdn.com/s3/m/82910eab2af90242a995e523.png)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课题李清照词两首课时第一节(总节)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词作成就。
反复诵读感受词的内容和押韵特点。
2. 诵读两首词,赏析理解《醉花阴》的内容。
重、难点【重点】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词作成就。
反复诵读两首词。
【难点】赏析《醉花阴》用天气景物渲染气氛的技巧。
教学方法简介—反复诵读—探究赏析教学过程(知识线索及师生互动交流)教学札记一、导入新课中国文学史上女性作家寥若晨星,在为数不多的女作家中最杰出的一位应该是两宋之交的李清照。
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李清照的两首词作,了解她的才华与心灵。
二、了解作者的生平和词作成就温故知新:同学们在小学和初中曾经学过李清照的哪些诗歌?学生回答。
《夏日绝句》《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
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山东济南)人。
宋朝著名女词人。
李清照出生在官宦、书香之家。
父亲李格非是北宋著名学者,著有《洛阳名园记》,官至礼部员外郎、京东路提点刑狱。
其母王氏亦出生官宦之家,善文工词。
李清照早年随父住在汴京、洛阳,优越的物质环境,浓郁的文学氛围,使李清照度过了幸福而又丰富的少女时代。
敏感的心灵,优异的文学天赋,使她具备了过人的文学才华。
她工书能文,兼通音律,王灼《碧鸡漫志》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李清照十八岁时与二十一岁的太学生、后来成为著名金石学家的赵明诚结为伉俪。
赵明诚亦为官宦之子,其父赵挺之时为吏部侍郎。
李清照结婚第二年,即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朝廷发生新旧两派斗争,公公赵挺之因攀附当权者蔡京而官至宰相,父亲李格非因曾受苏轼赏识,被列入旧党而罢官,李清照对公公呈诗表达不满。
二十四岁时,公公病逝,赵氏一家受到蔡京集团中某些人的中伤弹劾,明诚兄弟落职入狱。
李清照词两首优秀教案
![李清照词两首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dbc857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2c.png)
李清照词两首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及创作背景。
2.领悟《如梦令》和《声声慢》两首词的意境和情感。
3.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分析《如梦令》和《声声慢》两首词的意境和情感。
2.学习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理解李清照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领悟李清照词中所表现的人生哲理。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如梦令》(一)导入1.介绍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如梦令》的创作背景。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如梦令》,感知词的意境和情感。
2.学生分享阅读感受,教师点评。
(三)课堂讲解1.讲解《如梦令》的意境和情感。
2.分析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如梦令》的意境和情感。
2.各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五)课堂小结2.强调《如梦令》的艺术特色。
第二课时:《声声慢》(一)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声声慢》的创作背景。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声声慢》,感知词的意境和情感。
2.学生分享阅读感受,教师点评。
(三)课堂讲解1.讲解《声声慢》的意境和情感。
2.分析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声声慢》的意境和情感。
2.各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五)课堂小结2.强调《声声慢》的艺术特色。
第三课时:比较阅读(一)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两首词的异同。
(二)课堂讲解1.讲解两首词的意境和情感异同。
2.分析两首词的艺术特色。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两首词的异同。
2.各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2.强调两首词的艺术价值和人生哲理。
五、作业布置1.背诵《如梦令》和《声声慢》。
2.写一篇关于李清照词的鉴赏文章。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2.学生对李清照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3.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通过本教案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李清照的词,领悟其意境和情感,提高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李清照词两首》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李清照词两首》](https://img.taocdn.com/s3/m/36df0ed1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76.png)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李清照词两首》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感受李清照的诗词风格和情感表达方式。
2.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醉花阴》和《声声慢》两首词的艺术特色。
3.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对《醉花阴》和《声声慢》两首词进行深入解读,理解其意境和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李清照词中的情感表达,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赏析其他诗词。
三、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通过播放《醉花阴》和《声声慢》的配乐朗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点讲解:(1)对《醉花阴》和《声声慢》进行词句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基本含义。
(2)从写作手法和意境的角度,对两首词进行深入分析。
例如,《醉花阴》中如何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表达作者的情感状态;《声声慢》中如何运用叠词来表现作者的心情。
(3)介绍李清照的诗词风格和她在宋代词坛的地位。
3.知识点应用:(1)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探讨李清照诗词中的情感表达方式和艺术特色。
(2)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尝试赏析李清照的其他经典作品,如《如梦令》、《渔家傲》等。
(3)通过写作练习,让学生仿写一首以表达自己情感为主题的诗词,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解、小组讨论、写作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全面了解李清照的诗词风格和情感表达方式。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李清照的生平事迹、诗词作品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同时,配以优美的音乐和朗诵,增强学生的感受力。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李清照诗词的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方式。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给予提示和帮助。
2.作业布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仿写一首以表达自己情感为主题的诗词。
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准备在下次课堂上进行交流和评析。
3.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课堂练习和作业进行综合评价。
李清照词教学设计一等奖6篇
![李清照词教学设计一等奖6篇](https://img.taocdn.com/s3/m/0072325e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d6.png)
第1篇李清照词教学设计一等奖【设计理念】1.以新课标要求为依托。
新课标提出鉴赏古典诗词的要从如下方面进行:在了解作品相关背景的基础上分析和理解作品,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独到的思考;了解诗词的表现手法,体会其艺术表现力;培养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在诗歌的鉴赏中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2.以有效课堂为原则。
有效的教学设计是有效课堂的重要保障,本着有效课堂的原则,进行一切设计。
【文本与学情】文本:此词是清照后期词的代表作,是词人熔铸亡国之恨、丧夫之痛、流离之苦、怀乡之思、寡居之凄写成的。
因词人生活的变化,词的风格已由前期的清新明快发展为哀婉凄凉、忧愤深沉。
而作者这种深沉的情感一方面是借助直接抒情的字句,另一方面通过具有特定属性的意象营造富于深蕴的意境,加之创造性的连用叠词等来渲染和传达的。
学情:1.作为高二学生,虽了解一定的诗词鉴赏技巧,但在实践中往往不能运用这些技巧,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
2.与长于用典的辛词相比,清照词擅用口语、铺叙日常生活,这更容易被学生理解、接受,清词备受学生喜爱,学生鉴赏的积极性会很高。
【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并掌握叠词的效果及作用。
2、捕捉词中具有特定属性的意象,并结合意象特点、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感知词中凄凉意境,深入体味词人“愁”的深刻内涵。
3、掌握基本的诗词鉴赏技巧,并熟练运用这些技巧分析其他诗作,提高诗词鉴赏水平。
设计目的:明确学习任务,做到有的放矢。
【重点难点】1、品味意象丰富内涵、感知意境、深入体会词人别样“愁”情。
2、运用诗词鉴赏基本技巧准确把握古典诗词中作者的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感悟法自主鉴赏与合作探究相结合设计目的:诵读是诗歌教学的重要手段,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要引导学生学会读书,学会读诗。
自主方能突显个性解读,合作弥补个性之不足。
【教学流程】一、导入设计:(多媒体出示李清照画像及其词园对联,请同学猜是谁?)词采秀千秋,看风雅流传,才情自古无男女;生年交两宋,究悲欢转换,命运从来系国家。
高二下册《李清照词两首》语文教案3篇
![高二下册《李清照词两首》语文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1db240c69dc5022aaea00d8.png)
高二下册《李清照词两首》语文教案3篇Chinese teaching plan of Li Qingzhao's two poems高二下册《李清照词两首》语文教案3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高二下册《李清照词两首》语文教案2、篇章2:高二下册《李清照词两首》语文教案3、篇章3:高二下册《李清照词两首》语文教案篇章1:高二下册《李清照词两首》语文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品味叠词的作用。
2、解读词的意象,把握景与情的关系,整体感受词的意境美。
3、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体会其后期的愁情。
(二)过程与方法1、熟读背诵全词。
2、理解词中的意象,体会其情感,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词的意境美,体味词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1、背诵全词2、品味叠词的作用。
3、解读词的意象,整体感受词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准确理解李清照后期作品中所体现的“愁”之内涵。
教学方法:导读法、比较法教学时数:两教时教学过程第一教时教学要点:学习《醉花阴》教学内容及步骤:一、作者简介: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李清照自幼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其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
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
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李清照十八岁嫁了太学生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高的文化修养。
《声声慢》李清照教案(通用11篇)
![《声声慢》李清照教案(通用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0b044c6d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1f.png)
《声声慢》李清照教案《声声慢》李清照教案(通用11篇)导语:讲课前准备教案能够更好的把握授课节奏,也能使教师更加游刃有余,以下是由小编为您整理的《声声慢》的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声声慢》李清照教案篇1一代词人有旧居,半生漂泊憾何如。
冷清今日成轰烈,传诵千古是著书。
——李清照《声声慢》教学设计【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李清照前期的代表作,如《如梦令》、《一剪梅》等,也接触过其它抒写“愁绪”的作品,可以让学生展开联想,进行比较,更好地体会李清照词的妙处。
【教材分析】本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代表作,被后人誉为“千古绝唱”。
在这首词中,作者的情绪虽然比较低沉,但却显示了她过人的艺术才华。
词围绕“愁”展开,运用各种各样的手法来加强愁绪的渲染。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李清照后期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体会其前后期作品的不同风格。
2、技能目标学习李清照是如何写愁的,学会抓住诗歌意象去品味诗歌情感。
3、情感目标体会李清照夫亡家破、饱经忧患和乱离的哀愁,感悟李清照坚韧、孤高的灵魂。
【教学重难点】1、深入研读诗歌,抓住意象,体验愁情,渗透对学生诗歌诵读的指导。
2、让学生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显性层面,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感悟词作愁的深刻意蕴和李清照孤高的灵魂。
【教学方法】诵读品悟法、情感体验法、探究学习法、对比阅读法【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课前预习熟读《声声慢》这首词,力求能背诵,回顾李清照的生平事迹和所学的其前期的作品。
二、课前五分钟播放安雯演唱的《月满西楼》MTV(这首歌化用了李清照前期的词作——《一剪梅》)至上课,意在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诗情画意气氛,让生更易融入到词的意境当中。
(幻灯片1)三、课文导入——李清照前期代表作《如梦令》和《点绛唇》(引领学生回忆朗读,配有短小欢快的音乐)(幻灯片2和幻灯片3) 从《如梦令》和《点绛唇》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见到一个什么样的清照呢?明确:开朗活泼快乐是的,因为少女时代的清照是快乐幸福的,所以她写出了清新明快的词作。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3e2718551810a6f4248626.png)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篇一:《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课标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掌握意象的一般内涵。
2、过程与方法〔1〕结合注释,疏通词的大意。
〔2〕有感情地诵读,在品读中体会和品味词的意境。
〔3〕结合李清照的生平,把握词的主旨。
3、情感与价值观〔1〕通过词句品读和场景再现,体味词人的情感。
〔2〕了解作品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1〕理解、掌握词中意象的深刻内涵。
〔2〕熟读成诵,在阅读中品味古典诗词的美感和词作中抒发的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同学们,音乐好听吗?感觉怎样?有谁愿意说一说这首曲子吗?明确:这首曲子叫《二泉映月》,是我国著名的民乐,瞎子阿炳用他如泣如诉的二胡声演绎了人世间的悲凉。
静静地听,人们莫不为之动容,这是用音乐表达悲愁的经典。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用文字表达愁苦的经典。
二、知人论世李清照,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是宋代婉约词派的代表之一。
她出身名门世家,父亲李格非师从苏轼,是著名的经史学家,母亲王氏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李清照从小就耳濡目染,聪明伶俐,善于音律,能诗会词。
18岁嫁给门当户对的太学士赵明诚为妻,两人情趣相投。
赵明诚热衷于金石的研究,李清照还与其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夫妻感情笃厚,家庭幸福美满。
公元1125年,金入侵宋朝。
两年后,北宋灭亡。
从此,李清照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她一家被迫南迁避难。
两年后,其夫赵明诚在赴官上任的途中不幸染病身亡,留下李清照孤苦伶仃一个人。
此后生活一直不如意,遭受了一连串的打击〔国破、家亡、夫死、半生收藏的金石丧失殆尽等〕。
她的作品也分为前后期,前期多写闺中生活的情趣和大自然风光,风格清新明丽;后期多反映战乱痛苦的生活,风格沉郁凄怆。
三、整体感知提问:《声声慢》和《醉花阴》,哪一篇的情感更能打动你?哪一篇是她后期的作品?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明确:《声声慢》是她后期的作品,从“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守着窗儿,单独怎生得黑”“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等句子都可以看出来。
《李清照经典两首》教案
![《李清照经典两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9782e3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c3.png)
《李清照经典两首》教案李清照经典两首教案
目标
本教案旨在向学生介绍和分析李清照的两首经典作品,帮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创作背景、诗歌风格和主题,并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
1. 作品导读:介绍李清照的生平背景、文学成就和影响。
2. 《如梦令》分析:分析诗歌的词牌、韵律和意境,学生可以通过欣赏和朗读来感受诗歌的艺术之美。
3. 《声声慢》分析:围绕诗歌的意象、修辞手法和主题展开分析,学生将学会理解和解读古代诗词。
4. 创作与改编:鼓励学生以李清照的作品为蓝本,创作自己的诗歌或歌曲。
教学步骤
1. 提供背景知识:向学生介绍李清照的生平简介、代表作品和影响,激发学生对她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导读《如梦令》:阅读诗歌,并解释词牌、韵律和意境,帮助学生理解并欣赏这首诗的美。
3. 分析《声声慢》:逐行解读诗句,讲解其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主题,引导学生参与分析和讨论。
4. 学生朗读和欣赏:让学生朗读并欣赏这两首诗,培养学生的感知和感悟能力。
5. 创作与改编:鼓励学生以李清照的作品为创作素材,创作自己的诗歌或歌曲,分享并互相欣赏。
教学评价
1. 课堂参与:观察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2. 作品展示:评价学生创作的诗歌或歌曲,重点关注表达能力和对李清照作品的理解。
3. 书面作业:布置相应的作业,例如写一篇关于李清照的小论文或做一份与她相关的研究报告。
参考资料
- 《李清照全集》
- 《李清照研究》
- 互联网资源:李清照的诗歌赏析和相关研究文章。
李清照两首教学设计(通用7篇)
![李清照两首教学设计(通用7篇)](https://img.taocdn.com/s3/m/8619ca3f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46.png)
李清照教学设计李清照两首教学设计(通用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李清照两首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李清照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课标的要求,我制定以下目标:(1)通过诵读准确把握该词的情感;(2)了解并把握李清照的创作分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诵读和赏析把握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并理解李清照创作分期和创作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同学们,我们先看一句台词:“皇上,您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PPT展示),当然也有人进行过恶搞。
(PPT展示:皇上,您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容嬷嬷吗)实际上,大明湖畔确实出现过一些美女和才女,这里有一幅对联为证: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彩有后主遗风。
这就是郭沫若题李清照故居漱玉堂的对联,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走进李清照,学习《李清照词两首》。
二、板块教学,整体感知1. 读一读。
向学生提出四维诵读要求。
读得准确读出节奏读出关键(愁:一个“愁”字开篇,反应的是作者浓浓的愁思,使全词都笼罩在凄迷、哀怨的氛围当中。
思考:李清照因何而愁?凉。
表面上:重阳节,天气转凉。
玉枕纱橱,难于风寒。
深层面:独居家中,没有家庭的温馨,内心感到孤独、凄凉。
)引申问题:本词写作的季节?时间?重阳节。
本应于家人团聚,而此时赵明诚在山东做官,李清照在青州老家居住,李清照清寂无聊,写了这首词给赵明诚,以寄相思。
“永昼”“半夜”“黄昏后”。
巧妙抓住了这几个时间的推移,来写自己在家中生活的空虚,无聊,来表达自己对丈夫那种夜以继日的相思之情。
读出感觉2. 品一品。
品读“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黄色的菊花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这样的比喻比较恰当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作者离开丈夫而孤独、愁闷的生活和内心情感。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优秀5篇)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523dfa5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31.png)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优秀5篇)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
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有“千古一才女”之称。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如下是小编为大伙儿收集整理的《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优秀5篇)。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派风格。
二、能力培养目标1.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2.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三、德育渗透目标在词的艺术境界中陶冶美好的感情。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2.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二、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1155?),宋代女词人。
自号易安居士。
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
父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京东路提点刑狱。
出自韩琦门下,又曾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学识渊博,尤用意于经学,在齐、鲁一带颇负盛名。
后因列于元祐D籍而被罢官。
平生著述较多,现仅存《洛阳名园记》一卷。
母王氏,是状元王拱辰孙女(《宋史·李格非传》),一说为汉国公王准孙女(庄绰《鸡肋编》),也知书善文。
李清照的文集在当时就曾刻印行世。
《直斋书录解题》载《漱玉集》1卷,“别本”分5卷。
黄异《花庵词选》称有《漱玉词》3卷。
《宋史·艺文志》载有《易安居士文集》7卷、《易安词》6卷。
都久已不传。
现存的诗文及词集是后人所辑。
四印斋本有《漱玉词》1卷,李文椅编的《漱玉集》5卷,辑录的作品较多。
但其中所收词多有赝品。
近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中的《漱玉词》收有60首。
今人孔凡礼《全宋词补遗》中有新发现的李清照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札记
一、导入新课
中国文学史上女性作家寥若晨星,在为数不多的女作家中最杰出的一位应该是两宋之交的李清照。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李清照的两首词作,了解她的才华与心灵。
二、了解作者的生平和词作成就
温故知新:同学们在小学和初中曾经学过李清照的哪些诗歌?
学生回答。《夏日绝句》《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
整个上阕,从户外到室内,从环境到心情,从“永昼”的无聊和“半夜”的寒冷,写自己的孤单寂寞,含蓄地抒发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她极力渲染白天、黑夜的时间都是那样难以打发,以委婉地表达思念之殷切。
课堂练习:学生朗读背诵全词,试着默写。
课题
李清照词两首
课时
第二节(总 节)
教学目标
1.诵读赏析《醉花阴》,体会词中含蓄的思念之情。
课题
李清照词两首
课时
第一节(总 节)
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词作成就。反复诵读感受词的内容和押韵特点。
2.诵读两首词,赏析理解《醉花阴》的内容。
重、难点
【重点】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词作成就。反复诵读两首词。
【难点】赏析《醉花阴》用天气景物渲染气氛的技巧。
教学方法
简介—反复诵读—探究赏析
教学过程(知识线索及师生互动交流)
3、学生根据提示有感情地诵读两遍,标出每首词的押韵字。
《醉花阴》:昼、兽、透;后、袖、瘦
《声声慢》:戚、息、急、识、积、摘、黑、滴、得
4、集体朗读课文,巩固字音,进一步体会这两首词的内容和意境。
四、赏析探究《醉花阴》
1、学生研读《醉花阴》的上阕,合作探究,思考下列问题,将看法写在笔记上。
上片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女主人的主观感受是怎样透露出来的?
李清照一生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作品多写少女情怀、夫妇离别及安闲生活。南渡是其人生转折点。四十四岁经历亡国,四十六岁经历丧夫,国破家亡的灾难给她以沉重的精神打击,作品风格突变,题材扩大,多写感时伤乱、悼亡忆旧。她擅长诗词文书画,以词的成就最大。她工于造语,善于创意出奇,善用白描塑造鲜明的形象。清朝李调元在《雨村词话》中说李清照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开头先从天气落笔。“薄雾浓云愁永昼”,既是景语又是情语,渲染气氛,带出了感情。“愁”字乃词眼。天空阴沉沉的,布满浓云,地上罩着浓雾,女词人只好待在屋里,但她一整天心事重重,心中笼罩着愁云,望着那冒着细细青烟的兽型铜香炉在出神。
“佳节又重阳”三句继续写女主人对天气的感受。又是个重阳佳节,却没有好天气。睡到半夜,凉气渗进纱帐,袭上枕头,冻醒了女主人。“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写得很含蓄,既是对天气的感受,也是心情的流露,闺房中缺少夫妻团聚时的温馨感。古人在重阳节有登高望远、饮酒赏菊的习俗,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里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现在女词人独居闺中,无人陪她赏菊饮酒,这个重阳节过得太孤寂了。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闰十一月金兵攻陷京城开封,靖康二年(1127)二月金人废徽、钦二帝,北宋灭亡。三月,徽、钦二帝和三千多皇室及大臣被金人押往金国。五月,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继位,改元建炎,是为高宗,南宋建立。靖康二年,赵明诚母病殁金陵,明诚南下奔丧。建炎元年八月,赵明诚出任江宁府知州。不久,李清照携书十五车往江宁,留在故乡青州的大量金石书画珍品毁于战火。建炎三年(1129)八月,丈夫赵明诚病逝江宁,终年四十九岁,李清照四十六岁。这对相知相伴二十八年的夫妇分处阴阳两个世界了。此时,金国大将金兀术率兵追击高宗,形势危急。李清照独自草草料理丈夫丧事,即追随高宗南逃,部分金石书画送往洪州赵明诚妹夫处,自己投奔正在杭州做官的弟弟李迒。十一月,金兀术攻破洪州,李清照寄存的金石书画全部丧失。此后,李清照继续追随高宗皇帝行踪,奔波于越州、明州、台州等地,过着逃难生活。直到高宗绍兴二年(1132)南宋定都于杭州,李清照才结束四年的奔波,定居于京城临安,过着孤寂、冷清的孀居生活。绍兴二十一年(1151),六十七岁的李清照病逝于绍兴。
2、学生发言、交流,教师点评、归纳。
“醉花阴”词牌北宋人所创。该词牌为双调,五十二字,上、下片各三仄韵。
《醉花阴》是一首闺怨词,写于李清照前半生。丈夫游宦在外,李清照形单影只,居室寂静,再不闻评诗论文、查书赌茶、鉴赏碑刻的欢声笑语。词抒发独处闺中的女词人重阳佳节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词的上阕写女词人重阳节的孤独寂寞之感。
三、反复诵读,整体感受
1、学生听录这两首词分别为李清照前后两个时期的作品,反映着她不同时期的生活与心态,具有不同的韵味、格调。《醉花阴》写于前期,其中有愁,但属于夫妻离别之愁,要读出伤感,但没有悲怆。《声声慢》作于晚年,充满深厚的悲伤,要读得缓慢、低沉,表现出凄凉、孤寂之情。
李清照十八岁时与二十一岁的太学生、后来成为著名金石学家的赵明诚结为伉俪。赵明诚亦为官宦之子,其父赵挺之时为吏部侍郎。李清照结婚第二年,即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朝廷发生新旧两派斗争,公公赵挺之因攀附当权者蔡京而官至宰相,父亲李格非因曾受苏轼赏识,被列入旧党而罢官,李清照对公公呈诗表达不满。二十四岁时,公公病逝,赵氏一家受到蔡京集团中某些人的中伤弹劾,明诚兄弟落职入狱。经此变故后,李清照随丈夫返回家乡青州(今山东益都县),度过了十余年“屏居乡里”的平静生活,夫妇二人购买收集大量金石书画,藏满十余间房屋。三十八岁那年,赵明诚结束十年书斋生活,被朝廷起用为莱州知州,李清照曾随夫居住莱州,二人时聚时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