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城市结构复原的GIS分析与应用_以北宋东京城为例
北宋东京城
北宋东京城
北宋东京城,城池甚大,有三道城墙,当年的全城规划比较整齐。在大街上出现商店。这个城当金人与宋战争时,金人打到东京,宋朝皇帝徽宗南迁至临安。东京城被金人都打平了,只余下祐国寺塔、繁塔。明代也就在这个基础上重建的城镇。
北宋东京城是宋代的都城,又名汴梁城。其位置在今之河南开封,即是今日之开封城,它是在北宋东京城内城位置建设起来的。当年在宋、金战争之时,金人将北宋的东京城,几乎打平了,除祐国寺塔、繁塔之外,全部为明代重建起来的。北宋东京城的规模有多大?全城的城墙、城门、护城河、城内大街小巷、河道、桥梁、寺院、佛塔、祠庙、皇宫、住宅、园林……全部是什么样?什么名称?
全城规模—全城是一座矩形城。它是由宫城、内城、外城三重城相套,非常整齐。宫城即皇城,南北长九百米,东西宽二百米。至于宫城的布局完全可以另外做出平面复原图。第二道城,为内城,即是旧城,也就是明清时代开封城的位置。南北长2900米,东西宽为2600米。第三道城为外城,也即是新城,南北长5800米、东西宽4800米。每个城在城墙外,都有护龙河,即是护城河。
道路分析—全城道路十字相交,道路宽度分为主要道路,南北方向十八条;东西方向有十一条;主干道三条,即是中心街。即从南薰门内到宣德门,经过南薰门里大街、御街、过龙津桥,进入朱雀门(又日明德门、尉氏门,也就是内城的正南门。进入朱雀门那一段叫做天
街,再进入为州桥(又名天汉桥,是汁河上的桥),进入朱雀门即到达宣德门(宫城的南门),这一条大街四十米宽。次干道为南北方向的大街,两城门间直通的.只有两条,东城的从宣化门直通陈桥门;西城的从载楼门直达安肃门,其它各条大街都不直通,而且也没有城门可通。东西方向直通的大街也有两条:在南城者,从新郑门直通新宋门;北城的由固子门直通东北水门,这几条大街宽度均为二十五米。三类大街即是一般的大街,每条都不能贯通全城,从文献查出的,又能找到位置的,详见复原图。其它小街小巷,大部分查不到位置。除此之外,全城城区有大的五条斜街。全城街坊尺度,大体相仿,每坊为500x500米。河流系统—北宋东京城有一大的特点,全城有四大河流进入城中,我们先民对城池环境估计在一千四百年前,就已注意到这个问题了。这是我国古代城池规划上的一个开创,从那时直到今天引水入城已不断出现。
学术丨北宋汴京金明池平面布局复原分析与研究
学术丨北宋汴京金明池平面布局复原分析与研究
金明池是著名的北宋皇家园林。北宋京城汴京(今开封)园林种类众多,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院园林等。其中,皇家园林因规模较大而与其他园林明显不同,且大多位于城墙之外。皇家园林分为大内御苑和行宫御苑两种,行宫御苑在城内外均有分布。金明池即为城外御苑,是当时著名的“东京四苑”之一。这座御苑位于汴京外城西南城门顺天门(新郑门)外干道以北,与琼林苑遥遥相对。“金明池”是一个大池塘,占据了该园林大部分用地,北宋时用作龙舟赛表演,宋人称之为“水嬉”。
宋代文献《东京梦华录》对金明池园林有比较详细的记述,宋画《金明池争标图》则展示了金明池的大概布局。前人学者也曾对金明池园林的建筑与规划进行了多方面研究。如汪菊渊在《中国古代园林史》中引用大量古代文献里对金明池的描述来展示金明池的空间布局并介绍园内曾经举行的活动。在《中国古代建筑史· 第三卷》中,作者郭黛姮更详细地讨论了金明池园林的历史,并根据《东京梦华录》绘制了金明池园林的平面布局复原示意图。刘涤宇在《历代〈清明上河图〉——城市与建筑》一书中依靠文献与宋画资料并结合考古勘察信息,对金明池园林的布局与单体建筑进行了详尽分析,得出了重要的结论。
本文在继承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更为详细地分析了金明池园林的规划布局,对部分争议性问题进行补充说明,并对宋代画家用于描绘园林空间的若干艺术技巧做出推测。
最初,在金明池园林旧址曾建造过一个用于水上军事演习的池塘,这即是此园林布局与宫殿布局近似且不同于一般园林的原因。该训练池建于周世宗显德四年(957)。周世宗仿照西汉武帝在长安城西部用来训练舰队的昆明池水库,下令建造了这一池塘。五代是一个分散且内战不断的时代,建立这样的训练场对周氏军队尤为必要。直到 10世纪末,池塘仍保留着军事用途,皇帝也在此亲自参与军事演习。
北宋都城东京的城市布局特点
北宋都城东京的城市布局特点
北宋都城东京的城市布局特点
东京,古称为南宋都城,位于中国洛阳新城,是宋代重要的宫殿都城,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古城之一。东京的��市布局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东京市的布局具有完整的宫廷格局,采用朝代传统的水泗打造,包括紫禁真宗宫、长日季宫、阖闾重殿、万里阁、宁玉殿等。它们呈梯形排列,由靠着宋河和金河构成辅助,之间的太湖大地中枢纽间比东林宫和西林宫之间的遥相呼应,必是九重宫殿的精彩缩影。
其次,东京的精致的建筑布局,让人流连忘返。城内宫殿建筑站立,有著各种不同的园林建筑,令大街繁华尽显,让整个城市显得十分亮丽,并使它的美貌永恒不衰。同时,城内有田畝、草泽、飞泉、柳市、护城河、小道等一应俱全,配合它们,将非常精美的地形图景塑成一幅图画。
此外,东京中心是金华寺和紫禁真宗宫,往西北方是仰观塔,往西南则有狮子山。太湖与东京接壤,将宋城和外界隔绝,表现了都城几千年来聚拢人们、划界保护自己的历史形象。
总的来说,东京的城市布局特点,集中表现老宋王宫、九重宫殿、众多宫殿庙观、精致的建筑布局、多形象的园林及狮子山等,使宋都的斗转星移与古建筑的宏伟气势描绘出一幅层次、空间、变化丰富的宫廷文化景观。
西建03-13年真题中国城市建设史考题
03年中国城市建设史考题
一、填空题。(55/1’)
1.城最初的定义是进行防御的实体,在中国古代“城”有不同的称谓,如《左传》记载: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无曰( )。
2.我国的城郭之制起源于()代关于“城”的记载()。早期的“城”与“郭”关系比较随意,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城在郭内,如江苏武进淹城、()2)城附之于郭之一角(城郭并置),如:燕下都、()、();3)城郭分设,如:( ).
3.乌尔城建于公元前2000-2100年,城中建有起着天体崇拜作用的(),其同时是城市的公共中心,体现了人性与神性的结合。
4.被誉为“城市规划之父”的()在希波战争后将棋盘式道路网的规划结构加以理论阐述,并在最先在()城的重建工作中加以应用。
5.公元前1世纪由奥尔梅克人建设的()城的中心由一组举行宗教仪式的纪念性建筑物构成,分布在一条2km长的大道两侧,主要的建筑物在()、月神庙。()等。
6.印度中世纪的莫沃尔王朝在首都阿格拉建造了杰出的建筑物(),被称作“印度的珍珠”。
7.日本战国时期,为了战争的需要,封建领主们建造了大量的供瞭望及防御的建筑()。
8.北魏洛阳城的规划建设有()主持:隋大兴城和东都洛阳城的规划建设由()主持;元大都的规划建设由刘秉忠主持。
9.中国古代都城建设特别重视中轴线的建设,城市布局多以中轴线绝对布局,明清北京城以一条长达7.5km的中轴线构筑了帝都风貌,这条中轴线由南至北的重要节点有:永定门、()、大明门、()、()、午门、太和门、()、()、()、乾清门、()、()、()、坤宁门、()、()、景山、地安门、()、()。
北宋东京汴梁的城市特征
北宋东京汴梁的城市特征
引言
北宋东京汴梁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都城之一,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市境内。作为北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汴梁城具有独特的城市特征。本文将从城市规划、建筑风格、街道布局等多个方面来探讨北宋东京汴梁的城市特征。
城市规划
汴梁城的规划十分严谨,城市的形状呈长方形,东西宽,南北较长。城内有皇城、内城和外城三个区域,各自设有城门。皇城是皇帝的行宫所在,是城市的核心区域。内城是贵族、官僚和富商居住的地方,也是商业和文化交流的中心。外城则是普通百姓的居住区域。
建筑风格
汴梁城的建筑风格以木结构为主,大量使用悬山、斗拱、飞檐等传统建筑装饰方式,形式庄重而美观。城内有许多宫殿、祠堂、庙宇等建筑,其中最著名的是大相国寺、大观楼等。这些建筑不仅是宗教信仰的场所,也是文化活动和社交交流的重要场所。
街道布局
汴梁城的街道布局规划十分有序,主要道路分为东西和南北两条大街道,贯穿整个城市。两条大街道在城内划分出多个街区,每个街区都有自己的名称和功能。城内的小巷道路密布,连接了各个街区,方便市民的出行和交流。
农业和手工业
汴梁城周边的农田发达,以水稻种植为主,城市的粮食供应主要依靠自产。此外,汴梁城还发展了盛行的手工业,特别是绘画、陶瓷和丝织品等行业,这些手工业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支柱。
商业活动
汴梁城是北宋时期的商业中心,各类商品交易繁荣兴盛。城内设有许多市场和商业街,商人们经营着丰富多样的商品,包括丝绸、药材、珠宝等。市民和外地商人纷纷来汴梁城购买商品,使得商业活动成为城市的一大亮点。
文化繁荣
宋代里坊制瓦解对城市格局与建筑的影响 ——以北宋东京城为例
宋代里坊制瓦解对城市格局与建筑的影响——以北宋东京城
为例
郑璐阳
【摘要】随着人口激增、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与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等客观因素,宋代在城市格局与建筑方面涌现了诸多重大的突破与创新.文章以北宋东京城为例,以
里坊制的崩溃、街巷制的形成为重点,分析北宋在城市格局与建筑等方面的新变化,
以及在背后推动这些变化产生的社会动因.
【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
【年(卷),期】2018(000)007
【总页数】2页(P80-81)
【关键词】北宋;城市格局;建筑;里坊制
【作者】郑璐阳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前言
宋代奢侈成风,为减少建造过程中的贪污浪费,李诫总结前人经验与知识,编纂经典《营造法式》,主要对官式建筑进行了较为严格的约束。但宋代并没有止步不前,在城市格局与市井建筑等方面均表现出了强烈的反制精神,产生了重大创新与突破。其中以里坊制的瓦解与街巷制的形成对后世影响最为深刻。下面以北宋东京城为例
对其进行研究。
1 里坊制瓦解的影响
中国古代城市中居住区城“闾里”,里是一个封闭的居住单位,闾是里的门。自周(或更早)至唐代一直实行这种严格的管理[1]。唐长安全城呈规整的棋盘式布局,城内里坊整齐严密,专门设有市,市与坊分离,坊门定时开闭。唐代达到了千年封闭里坊制的顶点。
宋代以来,由于人口膨胀和人口结构的变化,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带来商业的空前繁荣,封闭的里坊制成为阻碍商品经济发展的沉重枷锁。后唐时期市民对里坊制的反抗已初见端倪,宋代时期经过市民阶层与政府之间的反复对抗,里坊制逐步走向土崩瓦解。宋东京是由一个州治扩建而来,随着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进行扩建,具有明显的旧城改建的特色[2]:虽然道路一般呈方格网,但由于受旧
指出北宋东京平面图体现出的商业发展的新特点
指出北宋东京平面图体现出的商业发展的新特点
北宋东京(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商业繁荣,经济发达。从北宋东京的平面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商业发展新特点:
1. 规划严谨,商业区域明确:北宋东京城区分为内城和外城两部分,内城是皇宫和官员居住的地方,而外城则是商业区域。商业区域规模很大,而且划分得很清晰,由内圈、中央区和外围三个部分组成。内圈主要是居民和小商贩,中央区则是大型商业机构和市场,外围则是工匠、农民和营商。这种明确的划分体现了城市商业分工日益细化、机制逐渐完善的新特点。
2. 商业设施完善:北宋东京的商业区域内设有数量众多的市场、街市、集市、商铺等商业设施,令商业活动的组织管理和日常运转变得更为便利、高效,这也是当时城市商业技术和管理水平显著提高的表现。
3. 创新商业方式和手段:北宋东京的商业活动不仅仅是传统的买卖,更多的是新兴的和创新的商业形式和手段。例如,东京城内规模宏大的信用银号,不仅负责货币兑换和储蓄,还提供融资和信贷服务。此外,东京城还有专门收购粮食的公共仓库,为粮商提供稳定的市场和交易环境。
这些新特点表明,北宋东京的商业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商业活动不仅仅是简单的交换商品,而是融合了更多的经济功能和创新性的商业手段,这也反映出当时中国商业技术和商业管理水平的进步和成熟。
古代城市结构复原的GIS分析与应用_以北宋东京城为例
第9卷第5期2007年10月
地球信息科学
GEO-INFORMATIONSCIENCE
Vol.9,No.5Oct.,2007
收稿日期:2006-05-15;修回日期:2006-12-03.
资助项目:河南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基金(2004 ̄2009年度)、国家科技部中国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工程项目
(2004DKA20180-02-08)资助。
作者简介:王一帆(1981-),男,河南新蔡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历史GIS。E-mail:wyfky@yahoo.com.cn
古代城市结构复原的GIS分析与应用
———以北宋东京城为例王一帆1,2,孔云峰1,3,马海涛3
(1中澳地理信息分析与应用研究中心,开封4750041;2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上海200433;
3河南大学环境规划学院,开封,475004)
摘要:空间综合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GIS正成为一种新的历史学研究工具。本文以北宋东京为例,讨论了运用GIS进行古代城市结构复原可行性。基于开封市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献研究成果,运用地图学方法、GPS、GIS技术,探讨了古代城市空间结构复原的基本思路、方法和操作步骤。东京城GIS的初步实现表明:以现有考古发现和文献研究资料为基础,在GIS环境中重现古代城市空间,可以整合历史学研究成果,不仅实现历史研究成果的共享,而且为历史学研究提供一个新方法。关键词:GIS;东京城;城市空间结构
1引言
古代城市在发展与演变过程中,留下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1],是人类文明的主要载体之一。历史研究中,不少学者利用史料和考古发现,以文字和地图等方式描述历史城市场景,分析历史问题。古城复原需要使用大量证据材料,在图纸上反复地进行定位、测量与空间推理。受传统地图工艺的限制,相关成果的进一步讨论和应用具有很大局限性,制约着相关研究的进展。
北宋东京汴梁的城市特征
北宋东京汴梁的城市特征
一、引言
北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东京汴梁作为当时的国都,城
市特征十分鲜明。本文将从城市规划、建筑风格、交通运输、商业贸
易等方面探讨北宋东京汴梁的城市特征。
二、城市规划
1. 市区布局
北宋东京汴梁市区呈南北长条形,南起太庙,北至开封府衙门,东西
宽约七里。市区内分为内城和外城两部分。内城面积约2.8平方公里,外城面积约9.3平方公里。
2. 城墙建设
汴梁城墙采用了“三重墙、两重河”的设计,即在外围设置两道护城
河和三道护城墙。这种设计使得汴梁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坚固的城市
之一。
3. 街巷布局
汴梁街巷纵横交错,形成了密集的网状结构。主要街道有大街、小街、胡同等。
三、建筑风格
1. 宫殿建筑
北宋宫殿建筑风格以“黄琉璃瓦、碧纱帐幕、白玉栏杆”为主要特色。宫殿建筑群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皇城,另一部分是内城。
2. 寺庙建筑
北宋寺庙建筑风格以“重檐歇山顶、斗拱交错”为主要特色。寺庙建
筑群包括大雄宝殿、藏经楼等。
3. 民居建筑
北宋民居建筑多采用木质结构,以“四合院”为主要形式。其中,达
官显贵的住宅多采用青砖黛瓦的装饰。
四、交通运输
1. 河道交通
汴河是北宋东京汴梁的重要水路,连接了南方和北方的运输。汴河两
岸有众多码头和船坞。
2. 马车运输
马车在北宋时代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交通工具。汴梁市区设有马市
和马道,供市民购买和使用马匹。
3. 步行交通
步行是北宋时代最主要的出行方式之一。街巷纵横交错,市民可以通
过步行快速到达目的地。
五、商业贸易
1. 市场贸易
北宋时期,汴梁市区内有众多市场,如大观、绮陌、钱塘、西市等。
唐宋都城规制转型探究以唐长安、洛阳与北宋东京为例
唐宋都城规制转型探究以唐长安、洛阳与北宋东京
为例
一、本文概述
本文旨在深入探究唐宋都城规制的转型过程,通过对比分析唐长安、洛阳与北宋东京三个具有代表性的都城,揭示其背后的历史演变与社会发展。我们将首先概述这三个都城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为后续详细分析提供基础。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详细探讨唐长安、洛阳与北宋东京在都城规划、建筑布局、城市功能等方面的转型特点,以及这些转型如何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变革。我们将总结这些转型对后世城市规划与发展的启示和影响,以期对当今城市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唐宋都城规制的转型过程及其在中国
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唐长安城规制分析
唐长安城,作为唐代的都城,其城市规制既继承了前代城市的布局特点,又体现了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需求。在唐长安城的规划中,可以看到对空间布局、功能分区、道路交通、城市防御等多方面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在空间布局上,唐长安城采用了严格的南北中轴线对称布局,将城市分为东西对称的两部分。城市中心为皇宫,皇宫前为南北向的朱雀大街,将城市分为东西两半。这种布局形式不仅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也便于城市的管理和规划。
在功能分区上,唐长安城将居住区、商业区、手工业区、宗教区等不同功能的区域进行了明确的划分。居住区主要集中在城市的南部和北部,商业区和手工业区则分布在城市的中心地带,而宗教区则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这种分区规划使得城市的功能更加明确,也有利于城市的管理和发展。
在道路交通上,唐长安城建立了完善的道路网络。以朱雀大街为主轴,东西两侧设有若干条南北向的街道,形成了棋盘式的道路布局。这种布局形式不仅便于城市的交通,也有利于城市的防御。
北宋东京城复原研究
北宋东京城复原研究
张驭寰
北宋东京城是北宋的都城,又名汴梁城。其位置在今之河南开封,即是今日之开封城,它是在北宋东京城内城为基础建设起来的。当年北宋、金战争之时,金人将北宋的东京城,几乎打平了,除佑国寺塔、繁塔之外,全部为明代重建起来的。北宋东京城的规模有多大?全城的城墙、城门、护城河、城内大街小巷、河道、桥梁、寺院、祠庙、皇宫、住宅、园林……全部是什么?什么名称?经笔者十数年间研究,又数次赴开封考察,查阅文献,将全城的面貌进行全面复原研究。绘成一幅北宋当年全城的平面图。在文革时期已遗失,近年笔者又重新分析、重新研究、又重新绘制成图。以解决北宋都城的空白点。
全城规模:全城是一座矩型城,它是由宫城、内城、外城三重城相套,非常整齐。第一道城即是宫城也是皇城,南北长900m,东西宽720m。合6里,同时也是根据街坊推测出来的,另外参照百岁寓翁:《枫窗小牍》记载,周围5里,宫城尺度也是相差不多。至于宫城的布局完全可以另外做出平面复原图。宫城并建有角楼。第二道城,为内城,即是旧城,也就是明清时代开封城的位置。对于全城尺度之确定,这是最主要的根据。它是明代沿北宋内城的位置建造的。1989年10月8日笔者率研究生李明在开封,从早8时到开封城南门开始对明清城墙步侧,到晚8时,对开封城整整走过一圈,用步测结果开封城南北长2900m,东西宽2400m,合21里。这与《东京梦华录》所记:“旧京城方圆约20里,也是相差不多”。第三道城即是外城也叫新城。是根据实地调查的几个点,有遗迹之地点,来确定的。同时据《东京梦华录》载:“外城方圆40余里。”调查结果,计算出外城为43里,这与记载相差不多。外城有马面,每百步设马面战棚。
古代城市结构复原的GIS分析与应用——以北宋东京城为例
第 9卷 第 5期
20 0 7年 1 0月
地 球 信 息 科 学
GE I ORMA I N C E O— NF T O S I NCE
Vo . 。No5 1 9 .
Oct . ,20 07
古代城市结构 复原 的 GI S分析 与应用
究 成 果 的 共 享 . 且 为 历 史学 研究 提 供 一 个 新 方 法 。 而
关 键 词 : I : 京 城 ; 市 空 间 结 构 GS东 城
1 引 言
古 代城 市在 发展 与 演变 过 程 中 . 留下 了丰 富的 物 质 财 富 和精 神 财 富 _ 是 人类 文 明 的主 要 载 体 之 l 】 .
— —Biblioteka Baidu
以北 宋 东 京 城 为 例
王一帆 1 孔云峰 1 马海涛 , 2 , 3
( 1中澳 地 理信 息分 析 与 应 用 研 究 中心 , 封 4 5 0 1 2复旦 大学 历 史 地 理 研 究 中心 , 海 2 0 3 开 704 ; 上 043 3河 南 大 学 环境 规划 学 院 , 封 ,7 0 4 开 450 )
摘 要 : 间综 合 研 究 方法 在社 会 科 学 研 究 中越 来 越 受 到 重 视 , I 成 为 一 种 新 的 历史 学 研 究 工 具 。本 文 以北 宋 东 空 G S正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北宋东京布局研究
图中显示出一条电信号值小于加的带状区域,应为城墙夯十,其宽度实测为15—20米·与机械钻机勘探的结果相吻合。电信值40之线弯弯曲曲,表明了城墙的残破之状。并且,城墙内(东)侧的电信值从40,经50到70,呈阶梯形增加;而城墙外(两)侧的电信值过渡则为40、lOO、120等,反差较大。这可能与当时城墙坡内缓外陡有关。
另外,从对外城西墙基的解剖来看,夯土主要分为红褐色和灰黄色两种。夯层分明,层厚为8—12厘米,夯层之间均垫一层粘土。据《金史-赤盏合喜传》记载:“父老所传周世宗筑京城,取虎牢关土为之,坚密如铁,受炮所击唯凹而已。”但从解剖所见的夯土土质来看,主要应为当地之土,至多是羼和少许的外地十,以增加夯土的硬度(开封土质多沙)。冈为虎牢关位于今河南荥阳境内,距开封尚有二百里之遥,若是整个宋外城全用此土,在当时的运输条件下几乎是难以想象的。
在城墙底部,还清理出一条砖砌下
水槽(图一三)。据原发掘报告称:“下
水槽现残留两段,上段残高0.6、下段现
高1.2、宽皆0.4米。下段较上段稍偏东,
义偏北0.1米,可能是为减缓水的卜.冲
力有意设置的。”这种城下水槽为城内积
水外排城濠的通道,应不在少数。宋廷
曾F诏疏通城墙F水道,如真宗大中祥
符元年(1008年)止月十四日,勾当八
作司谢德权言:“京城女墙圯缺,水道雍
塞,望籍兵完葺,修东京外城计六十二
万六十二T”,上言得到宋廷许可。。
4、来城城门形制图一三宋外城两墙下水榴遗址(自《开封考古发现与研究》图版13)
宋外城,辟城门12座。据《东京梦华录》卷1《东都外城》记载.外城南墒三门,中口南薰门.东口陈州门(宣化门),西日戴楼门(安上门);东墙二门,南日新宋门(朝阳门),北曰新曹门(含辉门);北墙四门,白东至西日陈桥(长景)、新封丘(永泰)、新酸枣(通天)、卫州(安肃);西墙三门,自南至北日瓶郑(顺天)、万胜(开远)、固子(金耀)。。
gis技术在古建筑修复中的应用
gis技术在古建筑修复中的应用GI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已经成为在古建筑修复方面的重要工具。GIS技术允许古建筑修复者从多种数据源中获取重要数据,包括遥感影像、地图、GPS数据和图形图像类型。古建筑修复者可以使用GIS技术对数据进行精细分析,以更深入地了解古建筑结构,并根据此数据来制定合理的修复策略。此外,GIS技术还可以用于在古建筑修复配置过程中的模拟,以反映不同措施和材料在其中的作用。GIS技术有助于准确定位和校准古建筑结构,确保古建筑的完整保持,从而更好地应对来自环境、文化和技术方面的挑战。
简谈北宋东京街巷的空间特性
简谈北宋东京街巷的空间特性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唐宋之际,中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北宋的城市布局完成了由封闭式里坊制向开放式街巷制的转变,街巷在城市结构中的地位更为重要,街巷成为最具活力的城市空间。街巷中的社会生活更为丰富,成为最能反映东京特色的城市景观。在《清明上河图》中,张择端很敏锐地把街巷置于非常醒目的位置,可以说是把握住了北宋东京城的精髓。作为城市空间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街巷的重要性自不待言。
近年来,城市公共空间也是史学研究中方兴未艾的热点问题,学术界对北宋东京街巷的结构形态做过细致的梳理。遗憾的是,以往的研究对于北宋东京街巷所呈现出的空间特性仍缺乏深入的论述。本文拟从社会史的视野考察不同阶层和群体在街巷的各种活动,旨在探讨北宋东京的街巷空间所呈现出的时代特征与公共属性。
一、北宋街巷的时代特征
( 一) 地标性
开国之初,北宋朝廷原本是打算继续以坊名来作
为开封的城市地标。宋太宗至道元年( 995) ,“诏参知政事张洎,改撰京城内外坊名八十余。由是分定布列,始有雍洛之制云”。但是,东京开封是由地方州城扩建改建而成,所以不像唐长安那样有一个统一整齐的规划布局。而且,随着坊墙的倒塌,唐长安那种封闭式的界标明确的坊里结构已经淹没于纵横交错的街巷之中,时人对里坊的概念开始变得漠然,而更多的是以街巷的名称来标示地理位置。
据统计,《东京梦华录》一书中共出现“街”字达139 次,“巷”字达69 次,而“坊”字则只有55次。而这55 次“坊”字所搭配的词汇或者是“教坊”“茶坊”“内酒坊”“驼坊”,或者是“街坊”“坊巷”“坊市”,等等,竟然没有一次是至道元年所撰的八十余“坊名”。相比之下,《东京梦华录》中有明确名称的街和巷,均分别多达30 多条。这些街巷承载着城市地标定位的重要功能,街巷两侧分布着各种建筑和机构。
宋朝京城—北宋东京城、南宋临安城(转含平面图)
宋朝京城—北宋东京城、南宋临安城(转含平面图)
北宋开封城
北宋开封城也就是今天的开封城及其附近郊区所在地,分内外三重,即外城、里城和宫城。
外城是利用后周都城外城加以展筑,由原来的周长四十八里二百三十三步展至五十里一百六十五步。按正方形计算,面积27.37平方千米。南三门,北四门,西三门,东二门,共计12个城门。南墙正中为南薰门,与里城正南门朱雀门,宫城正南门宣德门构成全城的中轴线,称御街。御街宽约二百步,折合280米(一步为1.4米),两边为御廊,中心安朱漆杈子两行,中心御道,行人皆在杈子之外。杈子里有砖石甃砌御沟水两道,尽植莲荷,近岸桃李梨杏,“杂花相间,春夏之间,望之如绣”。这条御街设置的很宽,从宣德门到朱雀门里的州桥(汴河桥)之北的一段御街,实际上是宫廷前南北向的广场,扩大了宫城前的视野,以显示宫城的高大雄伟。而中央官署也多布设在这段御街的两侧。大相国寺就位于它的东侧,即州桥的东北方向。北宋外城亦名国城,城壕曰护龙河。
里城即今开封城的前身,明代包砌青砖以后才形成今天的开封城。“周回二十里一百五十五步。唐建中初,节度使少勉筑,皇朝曰阙城。”面积4.49平方千米,南北各三门,东两各二门,共计10门,南面正中为朱雀门。里城仍保留原来城壕,并经广济河与外城城壕相通。宋徽宗时,在里城东北隅仿杭州凤凰山修筑人工山,名万岁山,后改名艮岳,周回十余里,主要是用太湖奇形怪状之石堆积而成。因山在国之艮,故名,穷极巧妙,“四方花竹奇石悉聚于斯”。
宫城亦名皇城、大内,周回五里,位于里城北部中央,接近正方形,面积仅0.26平方千米。宫城六门,南三门,正中为宣德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北为拱宸门。其正殿为大庆殿,位于宣德门之里,也正好压在全城的中轴线上。“殿九间,挟各五间,东西廊各六十间,有龙墀、沙墀”,修建得非常壮丽。而且规模很大,“殿庭广阔,可容数万人”。宫城大致可分为三区,宣德门至宣佑门之间以大庆殿为主可称前区,即正至朝会、册尊号、飨明堂恭谢天地的场所。宣佑门至迎阳门为中区,以崇政、垂拱殿为主,是皇帝住宿和处理朝政的地方。迎阳门以北为后苑,即后区,以崇圣殿、太清楼为主,是皇帝游宴的地方,殿台亭阁林立,与金水河、五丈河渠等交相辉映,景色绮丽。迎阳门“俗号苑东门,召近臣入苑由此门”。此门即宣和门,亦称开曜门,《宋史·地理志》称为宁阳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卷第5期2007年10月
地球信息科学
GEO-INFORMATIONSCIENCE
Vol.9,No.5Oct.,2007
收稿日期:2006-05-15;修回日期:2006-12-03.
资助项目:河南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基金(2004 ̄2009年度)、国家科技部中国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工程项目
(2004DKA20180-02-08)资助。
作者简介:王一帆(1981-),男,河南新蔡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历史GIS。E-mail:wyfky@yahoo.com.cn
古代城市结构复原的GIS分析与应用
———以北宋东京城为例王一帆1,2,孔云峰1,3,马海涛3
(1中澳地理信息分析与应用研究中心,开封4750041;2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上海200433;
3河南大学环境规划学院,开封,475004)
摘要:空间综合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GIS正成为一种新的历史学研究工具。本文以北宋东京为例,讨论了运用GIS进行古代城市结构复原可行性。基于开封市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献研究成果,运用地图学方法、GPS、GIS技术,探讨了古代城市空间结构复原的基本思路、方法和操作步骤。东京城GIS的初步实现表明:以现有考古发现和文献研究资料为基础,在GIS环境中重现古代城市空间,可以整合历史学研究成果,不仅实现历史研究成果的共享,而且为历史学研究提供一个新方法。关键词:GIS;东京城;城市空间结构
1引言
古代城市在发展与演变过程中,留下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1],是人类文明的主要载体之一。历史研究中,不少学者利用史料和考古发现,以文字和地图等方式描述历史城市场景,分析历史问题。古城复原需要使用大量证据材料,在图纸上反复地进行定位、测量与空间推理。受传统地图工艺的限制,相关成果的进一步讨论和应用具有很大局限性,制约着相关研究的进展。
将GIS应用到古代城市复原中具有许多独特优势:(1)能够方便地在进行距离的精确测量;(2)允许随时添加新的证据,动态更新数据库,自动完成地图的重绘;(3)采用分层的方式管理空间数据,灵活地解决了复原中多种学说的管理和表达问题;(4)以位置为联系,GIS实现了复原城市结构与相关研究材料的统一管理;(5)GIS能基于属性数据,方便地制作专题图,为历史学家研究城市结构演变规律、保护古城遗迹、合理规划古城建设提供了新的手段;(6)扩展了3D显示、漫游和历史演变过程的模拟。总之,在GIS环境中进行古城复原更为简便高效。
基于开封市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献研究成果,运用GIS和GPS技术,探讨了古代城市空间结构复原的基本思路、具体方法和操作步骤。
2古城结构复原的因果分析
古代城市结构包括城市规模形态、街道布局、职能组织的配置关系存在着地域差异,反映当时社会制度、经济文化需求,由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共同塑造形成[1]。现代城市面貌形成是一个逐渐的过程,复原各个时期城市结构有助于城市起源、职能、形态的理解。有关当时城市空间结构的记录,多分散在古籍、古代地图和考古发现中,只有具备一定知识背景的专家学者通过文献梳理,才能还原出当时的城市历史原貌。以往,已有不少学者将这种还原的结果使用地图和文字的方式予以表达,如刘敦远的春秋齐国故城复原①、侯仁之主编的北京历史地图集[3]、曲英杰的先秦都城复原研究[4,5]、《中国国家历史地图集》城市图集[6]等。GIS、遥感、GPS和网络技术的深入应用,使得古代城市复原已不再是难
事,著名的有伦敦城GIS②,纽约城‘数字地图’[7]
,洛
杉矶和城市历史知识问题网站③[8],日本东京GIS[9],
地球信息科学2007年
虚拟上海④等。近十几年来,国内不少学者设想并尝试将3S和网络技术应用到历史城市研究中,其中李晓聪探讨了在古城研究中引入遥感技术⑤,王均、陈刚分别论证了历史城市研究中运用GIS技术的可行性,并对其效果做出设想[10,11]。故此,虽然有学者认为GIS在历史城市研究中存在不足[12,13],但历史城市是真实存在过的空间实体,能够通过考古发现确定其遗址位置,准确地恢复历史城市的空间结构,再现历史城市的地理环境。
3基于GIS的东京城空间结构分析
3.1宋代东京城特点
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内部一个巨大变革时期,具有深厚丰富的文化内涵,都城东京是变革过程的一个舞台中心[15]。其城市设计与布局在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至今仍影响着开封城市结构。但历史上黄河屡次泛滥将东京城深埋于现在开封城的脚下。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北宋东京城文物遗址会被考古发掘。另外,许多文学作品、戏曲、史料文献都与北宋东京城相关[16]。
虽然历史年代久远,开封至今仍保存有明清的城墙、宋代的铁塔繁塔;经考古发现,不仅古今道路间存在重叠关系,整个古今城市之间也形成了“城摞城”的现象。许多现在的景点如龙亭、相国寺等大致都是位于在北宋东京城古代地物位置上。开封古今地名之间存在继承关系,如御街、曹门等;不少地名本身可以表达出当时的空间关系,如胭脂河街因经过此地的北宋汴河颜色呈胭脂色而得名沿用至今,土城、土街名称都是东京外城废弃后形成的。这些特点都利于城市结构的复原研究。
3.2东京城市空间结构GIS分析
根据东京城的特点,作者制定了“先点后线,先准确后推测,先已知后未知”的总体复原策略,即先恢复点位置,由多点的位置确定线的位置;先恢复能够根据考古和文献研究准确定位的地物,根据文
献和已准确定位的地物来推测其他地物位置;先恢复遗存下来能够直接确定位置的地物,根据这些地物去推测未知地物的位置。这些原则的应用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复原地物位置的准确。复原的具体步骤:(1)整理现有北宋东京城相关历史文献与考古资料:如刘春迎的《北宋东京城》、周宝珠的《宋代东京研究》等,它们都是研究北宋东京城复原的主要资料之一。(2)制作开封城市现状电子地图。利用
ArcViewGIS软件整理开封市城区大比例尺地图数
据,作为工作底图并提供坐标参照。首先,对于复原中需要参考定位但底图中没有的现状地物,使用
GPS实地测量其准确位置,然后将有关地物添加到地图中。(3)利用现存的历史遗迹确定城市框架(城
墙、主干道路、主要建筑)。开封城市的城址和中轴线从宋代到现今一直都保持不变[19],现存城墙、龙亭公园等遗迹都是在北宋时期地物基础上修缮建立,一些地方的名称也是由北宋时期沿用至今。因此我们参照现存的这些历史遗迹,结合文献资料,确定了城墙、主干道路和主要建筑。如以明清城墙、龙亭公园为基础复原北宋东京的内城和皇城;依据城市中轴线御街至中山路复原了北宋的御街;分别以现今朱雀苑、金明池遗址公园和相国寺的位置复原了内城朱雀门、金明池、相国寺桥,等等。(4)利用历史文献与考古发现进行复原。经过黄河的多次淹没,北宋东京城已被淹没在地下数米深处,大部分地物的复原还要依靠历史文献与考古发现。通过近些年来的考古发现成果,我们可以准确复原外城墙、三重城垣的部分城门、部分水门、汴河、蔡河的大部分、部分桥梁。为了保证古城形状和位置复原的准确性,采用前述‘先点后线’的原则。即根据东京城考古发现、文献研究中,尽可能多的先绘出已精确定位的点,然后参考文献中描述的形状,将这些点连接成线构成地物。如城墙、河流、街道等的复原。
也有不少地物不能直接从文献中获得其准确位置,需要进行合理的位置推测。可以把北宋东京城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城门和道路,桥梁、水门和水系之间存在着相互对应与联系,比如城门一定在
①转引自复旦大学禹贡网站《
历史地理》总目录,http://yugong.fudan.edu.cn②参见大英历史地理信息系统网站,http://www.port.ac.uk/research/gbhgis/③参考http://cwis.usc.edu/dept/LAS/history/historylab/LAPUHK/Text/Essay.htm④参考http://ieas.berkeley.edu/events/2006.02.28.html
⑤转引自北大古代史研究中心http://www.pku.edu.cn/academic/zggds/002/002.htm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