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用地复垦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编制依据

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

2《防洪标准》(GB50201-94);

3《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3-2001);

4《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1995年7月);

5《大西公司关于进一步加强临时用地复垦工作的通知》大西铁工管涵【2010】162号

二、编制目的

本工程为新建铁路,地处平原地区,目前处于基建准备时期,应对工程建设时期对土地破坏的类型,以及各类土地的破坏围和破坏程度进行预测;努力把工程施工队环境的不利影响减少至最低程度,确保铁路沿线地表水和地下水质不受污染,植被有效保护;工程完工后及时恢复土地生产能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土地收益,恢复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等。

三、工程概况

3.1 工程简介

大西客专3标段萧河特大桥工程,第三项目经理部施工起迄里程:DK304+040- DK312+000约7.96公里。位于晋中市区、小店区境,是全线工程中的控制性工程。工程规模大、工期紧、施工技术要求高。跨越太长高速等3座连续梁是晋中萧河特大桥工程的施工重点。

3.2 地质水文

根据新建铁路《至客运专线线路详细纵断面图》,晋中萧河特大

桥主要地质:表覆第四系全新统洪积层粉质黏土、粉土、中砂、粉砂。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有硫酸盐侵蚀,环境作用等级为H2.5~10米饱和砂土,12~20米粉土为地震液化层。

沿线河流分属海河及黄河水系,其中滹沱河流域属海河水系,汾河及其支流属黄河水系。河流水流量受季节影响变化大,河流均具有典型的雨洪特征,流量、水位与降水量成正比,动态极不稳定。第四系孔隙水主要分布晋中盆地,地下水埋深为0.2~5.5米。

3.3气候

原平至段:原平所处恒山以南,恒山以北为中温带亚干旱区,以南为暖温带亚湿润区,表现为显著的大陆型气候。春季干旱多风,蒸发量大;夏季盛行东南风,降水主要集中在7~9三个月;秋季降水减少,气温骤减;冬季雨雪稀少。气温的分布与变化受地理纬度、太阳辐射和地形等条件的综合影响,呈由盆地向山区递减的规律。

年平均气温10 ℃,极端最高温度37.4℃,极端最低气温-22.78 ℃,年平均降雨量431.2mm,年平均蒸发量1702.1mm,最大风速22m/s,最大积雪厚度16cm,最大季节冻土深度77cm。

四、工程区土地利用状况

4.1、土地利用概述

大西客运专线沿线的土地类型主要是旱耕地,林地。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尤为重要。

潇河特大桥(K304+040- DK312+000)占用土地331.1亩。征地用途分类如下:

4.2、土地利用原则

1、本线用地按新征用地设计,线路尽量利用地形、地貌与周围环境协调,减少高填深挖,对于基坑开挖,尽量少占耕地、少拆迁,尽可能保护好沿线土壤、植被和水源。

2、复垦后的土地以恢复原有用途为原则,但应结合当地条件将复垦后的土地用于农、林牧等用途。

3、荒山、荒坡、河滩一般不进行复垦。对有种草、种树绿化等条件的可进行复垦设计,改善或基本上使土地恢复到用前的植被和生态情况,以保持水土稳定和生态环境。

五、生产建设过程中土地破坏及破坏预测

5.1 土地破坏成因

在新建铁路过程中将导致对土地破坏形式的不同,从总体而言新建铁路对土地的破坏主要表现为挖损和压占等方面。

挖损主要指基坑的开挖和回填,破坏了土壤结构,彻底改变了土壤养分的厨师条件,而且增加了水土流失及养分流失的机会,复垦难度较大。

碾压主要指征地外设置的拌合站和钢筋加工场临时施工场地及施工便道压占土地。因固体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物理化学性质复杂,从而将会对占压的土地造成严重的破坏。

5.2 土地破坏类型

根据建设期间的情况,土地破坏主要分布在拌合站和钢筋加工场等临时场地和大临施工便道。

1、拌合站和钢筋加工场

拌合站和钢筋加工场占地类型为耕地,由于对放材料和汽车运输,需对场地进行碾压硬化,对土壤结构造成破坏。

2、施工便道

在桥梁两侧征地界外,沿线左侧修筑5.5宽,下铺60cm的建筑垃圾,上铺15cm泥结碎石的路基施工便道,全线共修筑施工便道7.96公里,破坏总面积为77.6亩,占地类型为耕地和林地,以耕地占用居多。路基区对表土的植被造成完全破坏。

5.3 减少土地破坏对策

1、合理规划,严禁滥采乱挖,采易弃难的不合理现象。

2、对已经破坏的土地,可从生态环境优化、区域经济开发、产业结构调整等多方面考虑,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措施,边建设边复垦恢复生态环境。

六、土地破坏预防及复垦措施

6.1 预防控制措施

预防控制措施执行“统一规划、源头控制、防复结合”的原则。

本工程所有基坑开挖的方式和工艺要求均基本一致,因此工程建设用地便于统一管理与预防控制。在施工过程中,依据水土保持方案采取各种防护措施,如表层土剥离防护、临时堆土采取临时防护措施以减少水土流失,在施工结束后立即对破坏的土地进行整治,恢复原

利用功能。这些预防管理措施,对于减少工程建设造成的土地破坏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的预防控制措施有:

(1)施工便道选线和大型临时设施场地选址尽量少占或绕避林地、耕地,保护原有植被。对合同规定的施工界限外的植物、树木等尽力维护,严禁超围砍伐;

(2)施工期间对施工人员加强保护自然环境的教育,严禁随意砍伐,限制施工人员和车辆的活动围;

(3)施工区严格控制施工便道围,保证在划定的边界围,进而减少施工过程中的临时占地,减少土地的扰动破坏;

(4)施工机械应维护良好、防止机械进入附近农田,防止渗油进入土壤从而污染土壤,施工车辆不得越界行驶,以免碾坏植被、庄家、乡村道路等;

(5)钻孔过程中会有大量的泥浆水排放,为防止污染水源,破坏环境,钻孔过程中的泥浆水先集中在沉淀池沉淀,符合要求排放,严禁乱流乱淌;

(6)基坑开挖应按放坡尺寸控制好,需防护的及时防护,承台完工后及时回填,避免开挖时土层坍塌,造成不必要的水土流失。

6.2 复垦措施

1、弃土场的设置

弃土场选址依据设计文件规划或与地方有关部门协商,结合当地土地利用规划。一般选择在坡度较缓、易形成坡度开发山坡荒地处,避开大面积汇水地带的滞留谷地。弃土前必须先将地表熟土集中存放,砌片石挡渣墙,墙身设泄水孔,渣地预埋透水管道,必须先挡后弃,工程结束后对弃土场进行平整,地面必须做必要的防护,将存放的熟土回填弃土场顶部,植草复垦。

2、土地整治

①、耕地恢复:在工程施工完毕后,工程占地需复垦为耕地的,复垦后覆土厚度达到40cm以上,地面平整,排灌便利,符合种植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