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排序算法的平均性能比较(实验报告)
算法实验报告结果分析
一、实验背景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算法作为计算机科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验证和评估不同算法的性能,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算法实验,通过对比分析实验结果,以期为后续算法研究和优化提供参考。
二、实验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三种常见的算法:快速排序、归并排序和插入排序,分别对随机生成的数据集进行排序操作。
实验数据集的大小分为10000、20000、30000、40000和50000五个级别,以验证算法在不同数据量下的性能表现。
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Python编程语言实现三种算法,并记录每种算法的运行时间。
同时,为了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对每种算法进行了多次运行,并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三、实验结果1. 快速排序快速排序是一种高效的排序算法,其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nlogn)。
从实验结果来看,快速排序在所有数据量级别下均表现出较好的性能。
在数据量较小的10000和20000级别,快速排序的运行时间分别为0.05秒和0.1秒;而在数据量较大的40000和50000级别,运行时间分别为0.8秒和1.2秒。
总体来看,快速排序在各个数据量级别下的运行时间均保持在较低水平。
2. 归并排序归并排序是一种稳定的排序算法,其时间复杂度也为O(nlogn)。
实验结果显示,归并排序在数据量较小的10000和20000级别下的运行时间分别为0.15秒和0.25秒,而在数据量较大的40000和50000级别,运行时间分别为1.5秒和2.5秒。
与快速排序相比,归并排序在数据量较小的情况下性能稍逊一筹,但在数据量较大时,其运行时间仍然保持在较低水平。
3. 插入排序插入排序是一种简单易实现的排序算法,但其时间复杂度为O(n^2)。
实验结果显示,插入排序在数据量较小的10000和20000级别下的运行时间分别为0.3秒和0.6秒,而在数据量较大的40000和50000级别,运行时间分别为8秒和15秒。
可以看出,随着数据量的增加,插入排序的性能明显下降。
排序程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排序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排序方法。
2. 掌握几种常见的排序算法(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快速排序等)的实现过程。
3. 分析不同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4. 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排序算法。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编程语言:Python3.83. 开发工具:PyCharm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实现了以下排序算法:1. 冒泡排序2. 选择排序3. 插入排序4. 快速排序以下是对每种排序算法的具体实现和性能分析。
### 1. 冒泡排序算法原理: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
它重复地遍历待排序的数列,一次比较两个元素,如果它们的顺序错误就把它们交换过来。
遍历数列的工作是重复地进行直到没有再需要交换,也就是说该数列已经排序完成。
代码实现:```pythondef bubble_sort(arr):n = len(arr)for i in range(n):for j in range(0, n-i-1):if arr[j] > arr[j+1]:arr[j], arr[j+1] = arr[j+1], arr[j]return arr```性能分析: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2),空间复杂度为O(1)。
### 2. 选择排序算法原理:选择排序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
它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在未排序序列中找到最小(大)元素,存放到排序序列的起始位置,然后,再从剩余未排序元素中继续寻找最小(大)元素,然后放到已排序序列的末尾。
以此类推,直到所有元素均排序完毕。
代码实现:```pythondef selection_sort(arr):n = len(arr)for i in range(n):min_idx = ifor j in range(i+1, n):if arr[min_idx] > arr[j]:min_idx = jarr[i], arr[min_idx] = arr[min_idx], arr[i]return arr```性能分析:选择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2),空间复杂度为O(1)。
各种排序算法的总结和比较
各种排序算法的总结和比较1 快速排序(QuickSort )快速排序是一个就地排序,分而治之,大规模递归的算法。
从本质上来说,它是归并排序的就地版本。
快速排序可以由下面四步组成。
(1 )如果不多于1 个数据,直接返回。
(2 )一般选择序列最左边的值作为支点数据。
(3 )将序列分成2 部分,一部分都大于支点数据,另外一部分都小于支点数据。
(4 )对两边利用递归排序数列。
快速排序比大部分排序算法都要快。
尽管我们可以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写出比快速排序快的算法,但是就通常情况而言,没有比它更快的了。
快速排序是递归的,对于内存非常有限的机器来说,它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2 归并排序(MergeSort )归并排序先分解要排序的序列,从1 分成2 ,2 分成4 ,依次分解,当分解到只有1 个一组的时候,就可以排序这些分组,然后依次合并回原来的序列中,这样就可以排序所有数据。
合并排序比堆排序稍微快一点,但是需要比堆排序多一倍的内存空间,因为它需要一个额外的数组。
3 堆排序( HeapSort )堆排序适合于数据量非常大的场合(百万数据)。
堆排序不需要大量的递归或者多维的暂存数组。
这对于数据量非常巨大的序列是合适的。
比如超过数百万条记录,因为快速排序,归并排序都使用递归来设计算法,在数据量非常大的时候,可能会发生堆栈溢出错误。
堆排序会将所有的数据建成一个堆,最大的数据在堆顶,然后将堆顶数据和序列的最后一个数据交换。
接下来再次重建堆,交换数据,依次下去,就可以排序所有的数据。
4 Shell 排序( ShellSort )Shell 排序通过将数据分成不同的组,先对每一组进行排序,然后再对所有的元素进行一次插入排序,以减少数据交换和移动的次数。
平均效率是O(nlogn) 。
其中分组的合理性会对算法产生重要的影响。
现在多用D.E.Knuth 的分组方法。
Shell 排序比冒泡排序快5 倍,比插入排序大致快2 倍。
Shell 排序比起QuickSort ,MergeSort ,HeapSort 慢很多。
排序实验报告_排序综合实验报告材料
班级
2*10^7
10 电信 1 班
10^8
操作系统
10^5
Microsoft Windows 7 旗舰版 (64 位/Service Pck 1)
正序
xxxxxxxxxxxxx
逆序
编译软件
直接插入
Visul C++ 6.0
(带监视哨〕
emil
C
609803959.
24.874
10^4
100.158
2*10^4
中选出键值最小的记录,与无序区第一个记录 R 交换;新的无序区为 R 到
各种排序试验结果:
R[n],从中再选出键值最小的记录,与无序区第一个记录 R 交换;类似, CPU
第 i 趟排序时 R 到 R[i-1]是有序区,无序区为 R[i]到 R[n],从中选出键
(英特尔)Intel(R) Core(TM) i5 CPU M 480 2.67GHz
〔1〕二路并归排序:开始时,将排序表 R 到 R[n]看成 n 个长度为 1
录,顺序放在已排好序的子序列的后面〔或最前〕,直到全部记录排序完 的有序子表,把这些子表两两并归,便得到 n/2 个有序的子表〔当 n 为奇
毕。
数时,并归后仍是有一个长度为 1 的子表〕;然后,再把这 n/2 个有序的
〔1〕直接选择排序:首先,全部记录组成初始无序区 R 到 R[n],从 子表两两并归,如此反复,直到最终得到一个程度为 n 的有序表为止。
指导老师: 胡圣荣
序与排序要求相反时就交换两者的位置,直到没有反序的记录为止。
日期: 20XX.12.15~20XX.1.5
〔1〕冒泡排序:设想排序表 R 到 R[n]垂直放置,将每个记录 R[i]看
查找排序实验报告
查找排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理解和比较不同的查找和排序算法在性能和效率方面的差异。
通过实际编程实现和测试,掌握常见查找排序算法的原理和应用场景,为今后在实际编程中能够选择合适的算法解决问题提供实践经验。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编程语言为 Python,开发环境为 PyCharm。
计算机配置为:处理器_____,内存_____,操作系统_____。
三、实验内容1、查找算法顺序查找二分查找2、排序算法冒泡排序插入排序选择排序快速排序四、算法原理1、顺序查找顺序查找是一种最简单的查找算法。
它从数组的一端开始,依次比较每个元素,直到找到目标元素或者遍历完整个数组。
其时间复杂度为 O(n),在最坏情况下需要遍历整个数组。
2、二分查找二分查找适用于已排序的数组。
它通过不断将数组中间的元素与目标元素进行比较,将查找范围缩小为原来的一半,直到找到目标元素或者确定目标元素不存在。
其时间复杂度为 O(log n),效率较高。
3、冒泡排序冒泡排序通过反复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并交换它们的位置,将最大的元素逐步“浮”到数组的末尾。
每次遍历都能确定一个最大的元素,经过 n-1 次遍历完成排序。
其时间复杂度为 O(n^2)。
4、插入排序插入排序将数组分为已排序和未排序两部分,每次从未排序部分取出一个元素,插入到已排序部分的合适位置。
其时间复杂度在最坏情况下为 O(n^2),但在接近有序的情况下性能较好。
5、选择排序选择排序每次从待排序数组中选择最小的元素,与当前位置的元素交换。
经过 n-1 次选择完成排序。
其时间复杂度为 O(n^2)。
6、快速排序快速排序采用分治的思想,选择一个基准元素,将数组分为小于基准和大于基准两部分,然后对这两部分分别递归排序。
其平均时间复杂度为 O(n log n),在大多数情况下性能优异。
五、实验步骤1、算法实现使用Python 语言实现上述六种查找排序算法,并分别封装成函数,以便后续调用和测试。
算法分析及复杂性理论实验报告基本排序
深圳大学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算法设计与分析实验名称:多种排序算法的算法实现及性能比较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报告人:张健哲学号: 2013150372 班级: 3 同组人:无指导教师:李炎然实验时间: 2015/3/25——2015/4/8 实验报告提交时间: 2015/4/8教务处制一.实验目的1.掌握选择排序、冒泡排序、合并排序、快速排序、插入排序算法原理2.掌握不同排序算法时间效率的经验分析方法,验证理论分析与经验分析的一致性。
二.实验步骤与结果实验总体思路:利用switch结构来选择实验所要用的排序算法,每一种排序都用相同的计算运行时间的代码,不同的算法就在算法实现部分进行改动(如下代码1至5所示)。
不断的改变数据规模,每一个规模在实验时,用循环进行多次实验并作为样本记录消耗的时间。
最后输出在不同排序算法下,不同的数据规模的20次实验样本和平均用时(如下图1至5所示)。
各排序算法的实现及实验结果:(注1:以下代码全部为伪代码,具体代码实现请参照程序中的代码)(注2:图中显示的时间单位均为毫秒,图中“排序所花时间”一项为平均消耗时间,平均消耗时间结果以20组样本计算平均值后取整得到(并非四舍五入)。
)1、选择排序代码1:for i=0 to n-2min=ifor j= i+1 to n-1if ele[min]>ele[j] min=jswap(ele[i],ele[min]) //交换图1、选择排序在不同数据规模下排序所消耗的时间2、冒泡排序代码2:for i= 0 to n-1for j=0 to n-1-iif a[j]>a[j+1]swap(a[j],a[j+1]) //交换图2、冒泡排序在不同数据规模下排序所消耗的时间3、合并排序代码3:Merge(ele[1...n],left,right)middle=(left+right)/2if right>1eft+1Merge(ele,left,middle)Merge(ele,middle+1,right)l←left r←right i←leftwhile l<=middle&&r<=right //两组分别一一比较,数据小的放入ele if ele[l]<=ele[r]t[i++]←ele[l++]elset[i++]←ele[r++]while l>middle&&r<=r //只剩一组还有剩余的时,将剩下的按顺序放入ele[i++]=s[r++]while l<=middle && r>rightele[i++]=s[l++];图3、合并排序在不同数据规模下排序所消耗的时间4、快速排序代码4:quick(ele[0...n-1],left,right)if l<rl←left r←right x←ele[l];while l<rwhile l<r && x<=ele[r] //找到一个比x小的数之后交换到前面的部分r--if l<rele[l]←ele[r] l++while l<r && x>ele[l] //与上面相反ll++if l<rele[r]←ele[l] r--ele[l]←x;quick(ele,left,l-1) // 递归调用quick(ele,l+1,right)图4、快速排序在不同数据规模下排序所消耗的时间5、插入排序代码5:for i=1→n-1if ele[i]<ele[i-1] temp=ele[i]for j= i-1 to 0 && ele[j]>tempele[j+1]←ele[j]ele[j+1]←temp图5、插入排序在不同数据规模下排序所消耗的时间三.实验分析选择排序:图6、由图1数据整合而成的折线图为了更清晰的看到排序的数据规模与排序所需时间之间的影响,我将实验的数据规模进行了一些调整,得到的平均数据依旧是以20组数据样本取平均数算得(如下表1、图7所示):(由于图片占空间大且表达不直白,我将所得数据做成表格分析,下同)表1、选择排序在不同数据规模下排序所消耗的时间图7、由表1数据整合而成的折线图图形上:形状基本符合n2(二次增长)数据上:我们发现当数据规模增大两倍时:当数据规模增大两倍时:10000→20000: 158*22=632≈634 10000→30000:158*32=1422≈142420000→40000: 634*22=2536≈2541其他倍数也可得到类似的结果。
算法分析与设计实验报告合并排序快速排序
算法分析与设计实验报告:合并排序与快速排序一、引言算法是计算机科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合并排序和快速排序是两种经典而常用的排序算法。
本文将对这两种排序算法进行分析和设计实验,通过对比它们的性能和效率,以期得出最优算法。
二、合并排序合并排序是一种分治算法,它将原始数组不断分解为更小的数组,直到最后细分为单个元素。
然后,再将这些单个元素两两合并,形成一个有序数组。
合并排序的核心操作是合并两个有序的数组。
1. 算法步骤(1)将原始数组分解为更小的子数组,直到每个子数组只有一个元素;(2)两两合并相邻的子数组,同时进行排序,生成新的有序数组;(3)重复步骤(2),直到生成最终的有序数组。
2. 算法性能合并排序的最优时间复杂度为O(nlogn),其中n为待排序数组的长度。
无论最好情况还是最坏情况,合并排序的复杂度都相同。
合并排序需要额外的存储空间来存储临时数组,所以空间复杂度为O(n)。
三、快速排序快速排序也是一种分治算法,它将原始数组根据一个主元(pivot)分成两个子数组,一个子数组的元素都小于主元,另一个子数组的元素都大于主元。
然后,递归地对这两个子数组进行排序,最后得到有序数组。
快速排序的核心操作是划分。
1. 算法步骤(1)选择一个主元(pivot),可以是随机选择或者固定选择第一个元素;(2)将原始数组根据主元划分为两个子数组,一个子数组的元素都小于主元,另一个子数组的元素都大于主元;(3)递归地对这两个子数组进行快速排序;(4)重复步骤(2)和(3),直到每个子数组只有一个元素,即得到最终的有序数组。
2. 算法性能快速排序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nlogn),其中n为待排序数组的长度。
最坏情况下,当每次选择的主元都是最小或最大元素时,时间复杂度为O(n^2)。
快速排序是原地排序,不需要额外的存储空间,所以空间复杂度为O(1)。
四、实验设计为了验证合并排序和快速排序的性能和效率,我们设计以下实验:1. 实验目的:比较合并排序和快速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各种查找算法的性能比较测试(顺序查找、二分查找)
算法设计与分析各种查找算法的性能测试目录摘要 (2)第一章:简介(Introduction) (3)1.1 算法背景 (3)第二章:算法定义(Algorithm Specification) (4)2.1 数据结构 (4)2.2顺序查找法的伪代码 (4)2.3 二分查找(递归)法的伪代码 (5)2.4 二分查找(非递归)法的伪代码 (6)第三章:测试结果(Testing Results) (8)3.1 测试案例表 (8)3.2 散点图 (9)第四章:分析和讨论 (11)4.1 顺序查找 (11)4.1.1 基本原理 (11)4.2.2 时间复杂度分析 (11)4.2.3优缺点 (11)4.2.4该进的方法 (12)4.2 二分查找(递归与非递归) (12)4.2.1 基本原理 (12)4.2.2 时间复杂度分析 (13)4.2.3优缺点 (13)4.2.4 改进的方法 (13)附录:源代码(基于C语言的) (15)摘要在计算机许多应用领域中,查找操作都是十分重要的研究技术。
查找效率的好坏直接影响应用软件的性能,而查找算法又分静态查找和动态查找。
我们设置待查找表的元素为整数,用不同的测试数据做测试比较,长度取固定的三种,对象由随机数生成,无需人工干预来选择或者输入数据。
比较的指标为关键字的查找次数。
经过比较可以看到,当规模不断增加时,各种算法之间的差别是很大的。
这三种查找方法中,顺序查找是一次从序列开始从头到尾逐个检查,是最简单的查找方法,但比较次数最多,虽说二分查找的效率比顺序查找高,但二分查找只适用于有序表,且限于顺序存储结构。
关键字:顺序查找、二分查找(递归与非递归)第一章:简介(Introduction)1.1 算法背景查找问题就是在给定的集合(或者是多重集,它允许多个元素具有相同的值)中找寻一个给定的值,我们称之为查找键。
对于查找问题来说,没有一种算法在任何情况下是都是最优的。
有些算法速度比其他算法快,但是需要较多的存储空间;有些算法速度非常快,但仅适用于有序数组。
数据结构(C语言版)实验报告 (内部排序算法比较)
《数据结构与算法》实验报告一、需求分析问题描述:在教科书中,各种内部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分析结果只给出了算法执行时间的阶,或大概执行时间。
试通过随机数据比较各算法的关键字比较次数和关键字移动次数,以取得直观感受。
基本要求:(l)对以下6种常用的内部排序算法进行比较:起泡排序、直接插入排序、简单选择排序、快速排序、希尔排序、堆排序。
(2)待排序表的表长不小于100000;其中的数据要用伪随机数程序产生;至少要用5组不同的输入数据作比较;比较的指标为有关键字参加的比较次数和关键字的移动次数(关键字交换计为3次移动)。
(3)最后要对结果作简单分析,包括对各组数据得出结果波动大小的解释。
数据测试:二.概要设计1.程序所需的抽象数据类型的定义:typedef int BOOL; //说明BOOL是int的别名typedef struct StudentData { int num; //存放关键字}Data; typedef struct LinkList { int Length; //数组长度Data Record[MAXSIZE]; //用数组存放所有的随机数} LinkList int RandArray[MAXSIZE]; //定义长度为MAXSIZE的随机数组void RandomNum() //随机生成函数void InitLinkList(LinkList* L) //初始化链表BOOL LT(int i, int j,int* CmpNum) //比较i和j 的大小void Display(LinkList* L) //显示输出函数void ShellSort(LinkList* L, int dlta[], int t,int* CmpNum, int* ChgNum) //希尔排序void QuickSort (LinkList* L, int* CmpNum, int* ChgNum) //快速排序void HeapSort (LinkList* L, int* CmpNum, int* ChgNum) //堆排序void BubbleSort(LinkList* L, int* CmpNum, int* ChgNum) //冒泡排序void SelSort(LinkList* L, int* CmpNum, int* ChgNum) //选择排序void Compare(LinkList* L,int* CmpNum, int* ChgNum) //比较所有排序2 .各程序模块之间的层次(调用)关系:二、详细设计typedef int BOOL; //定义标识符关键字BOOL别名为int typedef struct StudentData //记录数据类型{int num; //定义关键字类型}Data; //排序的记录数据类型定义typedef struct LinkList //记录线性表{int Length; //定义表长Data Record[MAXSIZE]; //表长记录最大值}LinkList; //排序的记录线性表类型定义int RandArray[MAXSIZE]; //定义随机数组类型及最大值/******************随机生成函数********************/void RandomNum(){int i; srand((int)time(NULL)); //用伪随机数程序产生伪随机数for(i=0; i小于MAXSIZE; i++) RandArray[i]<=(int)rand(); 返回;}/*****************初始化链表**********************/void InitLinkList(LinkList* L) //初始化链表{int i;memset(L,0,sizeof(LinkList));RandomNum();for(i=0; i小于<MAXSIZE; i++)L->Record[i].num<=RandArray[i]; L->Length<=i;}BOOL LT(int i, int j,int* CmpNum){(*CmpNum)++; 若i<j) 则返回TRUE; 否则返回FALSE;}void Display(LinkList* L){FILE* f; //定义一个文件指针f int i;若打开文件的指令不为空则//通过文件指针f打开文件为条件判断{ //是否应该打开文件输出“can't open file”;exit(0); }for (i=0; i小于L->Length; i++)fprintf(f,"%d\n",L->Record[i].num);通过文件指针f关闭文件;三、调试分析1.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经验体会:在本次程序的编写和调试过程中,我曾多次修改代码,并根据调试显示的界面一次次调整代码。
排序算法比较系统实验报告
排序算法比较系统一.项目计划书1.项目的选题意义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排序成为了计算机程序设计中的一种重要操作。
它在计算机图形、计算机辅助设计、机器人、模式识别及统计学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在实际应用当中比如数据统计等方面都会用到。
而且对一组数据进行排序也方便了后面对数据查找的操作。
要知道在一个有序数组中查找和在一个随机无序数组中的查找的时间复杂度和系统消耗是有天壤之别的。
它的的功能是将一个数据元素(或记录)的任意序列,重新排列成一个关键字有序的序列。
由于排序法很多,但就其全面性能而言,很难提出一种被认为是最好的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适合在不同的的环境下使用。
一般情况下,采用不同的排序算法效率会不一样。
因此,在不同的环境下选择相对效率最高的排序算法,能够有效加快工程实施的进度。
为了方便大家了解不同排序算法的时间效率,特建立一种排序算法比较系统,实现比较不同排序算法效率的目的。
2.项目的主要内容和目标排序算法比较系统主要实现的下列十种功能:一.简单选择排序;二.折半插入排序;三.直接插入排序;四.冒泡排序;五.希尔排序;六.快速排序;七.归并排序;八.堆排序;九.清屏;十.退出系统;3.项目的技术基础、特点及实施的条件该项目可用C语言实现,适于在单机环境下运行。
小组成员均已学习过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算法等课程,具有一定的开发能力。
4.项目人员分工所有人都参与了项目的选题、设计、实现及测试工作,项目负责人归纳整理小组成员讨论成果,并确定最终方案。
在实践阶段,按照功能模块具体分工如下:项目组负责人:李齐,构建模型、设计算法、设计界面、实现功能二、四、五、六、七、十项目组成员:刘运皇,初始化数据、实现功能一、三、八、九二.设计方案1.算法思想的选择与设计此项目来源于实际问题。
通常,在排序的过程中需进行下列两种基本操作:(1)比较两个关键字的大小;(2)将记录从一个位置移动至另一个位置。
排序算法设计实验报告总结
排序算法设计实验报告总结1. 引言排序算法是计算机科学中最基础的算法之一,它的作用是将一组数据按照特定的顺序进行排列。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对一些数据进行排序,比如学生成绩的排名、图书按照标题首字母进行排序等等。
因此,了解不同的排序算法的性能特点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排序算法对于解决实际问题非常重要。
本次实验旨在设计和实现几种经典的排序算法,并对其进行比较和总结。
2. 实验方法本次实验设计了四种排序算法,分别为冒泡排序、插入排序、选择排序和快速排序。
实验采用Python语言进行实现,并通过编写测试函数对算法进行验证。
测试函数会生成一定数量的随机数,并对这些随机数进行排序,统计算法的执行时间和比较次数,最后将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
3. 测试结果及分析3.1 冒泡排序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且常用的排序算法,其基本思想是从待排序的数据中依次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如果它们的顺序不符合要求,则交换它们的位置。
经过多轮的比较和交换,最小值会逐渐冒泡到前面。
测试结果显示,冒泡排序在排序1000个随机数时,平均执行时间为0.981秒,比较次数为499500次。
从执行时间和比较次数来看,冒泡排序的性能较差,对于大规模数据的排序不适用。
3.2 插入排序插入排序是一种简单但有效的排序算法,其基本思想是将一个待排序的元素插入到已排序的子数组中的正确位置。
通过不断将元素插入到正确的位置,最终得到排序好的数组。
测试结果显示,插入排序在排序1000个随机数时,平均执行时间为0.892秒,比较次数为249500次。
插入排序的性能较好,因为其内层循环的比较次数与待排序数组的有序程度相关,对于近乎有序的数组排序效果更好。
3.3 选择排序选择排序是一种简单但低效的排序算法,其基本思想是在待排序的数组中选择最小的元素,将其放到已排序数组的末尾。
通过多次选择和交换操作,最终得到排序好的数组。
测试结果显示,选择排序在排序1000个随机数时,平均执行时间为4.512秒,比较次数为499500次。
排序算法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八种排序算法实验报告一、实验内容编写关于八种排序算法的C语言程序,要求包含直接插入排序、希尔排序、简单项选择择排序、堆排序、冒泡排序、快速排序、归并排序和基数排序。
二、实验步骤各种内部排序算法的比较:1.八种排序算法的复杂度分析〔时间与空间〕。
2.八种排序算法的C语言编程实现。
3.八种排序算法的比较,包括比较次数、移动次数。
三、稳定性,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分析比较时间复杂度函数的情况:时间复杂度函数O(n)的增长情况所以对n较大的排序记录。
一般的选择都是时间复杂度为O(nlog2n)的排序方法。
时间复杂度来说:(1)平方阶(O(n2))排序各类简单排序:直接插入、直接选择和冒泡排序;(2)线性对数阶(O(nlog2n))排序快速排序、堆排序和归并排序;(3)O(n1+§))排序,§是介于0和1之间的常数。
希尔排序(4)线性阶(O(n))排序基数排序,此外还有桶、箱排序。
说明:当原表有序或基本有序时,直接插入排序和冒泡排序将大大减少比较次数和移动记录的次数,时间复杂度可降至O〔n〕;而快速排序则相反,当原表基本有序时,将蜕化为冒泡排序,时间复杂度提高为O〔n2〕;原表是否有序,对简单项选择择排序、堆排序、归并排序和基数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影响不大。
稳定性:排序算法的稳定性:假设待排序的序列中,存在多个具有相同关键字的记录,经过排序,这些记录的相对次序保持不变,则称该算法是稳定的;假设经排序后,记录的相对次序发生了改变,则称该算法是不稳定的。
稳定性的好处:排序算法如果是稳定的,那么从一个键上排序,然后再从另一个键上排序,第一个键排序的结果可以为第二个键排序所用。
基数排序就是这样,先按低位排序,逐次按高位排序,低位相同的元素其顺序再高位也相同时是不会改变的。
另外,如果排序算法稳定,可以防止多余的比较;稳定的排序算法:冒泡排序、插入排序、归并排序和基数排序不是稳定的排序算法:选择排序、快速排序、希尔排序、堆排序四、设计细节排序有内部排序和外部排序,内部排序是数据记录在内存中进行排序,而外部排序是因排序的数据很大,一次不能容纳全部的排序记录,在排序过程中需要访问外存。
各种内排序算法的实现及性能比较
}
i=last;
}
}
template<class T>
void QSort(T A[],int left,int right)
{
int i,j;
if(left<right)
{
i=left;
j=right+1;
do
{
do{i++;}while(A[i]<A[left]);
do{j--;}while(A[j]>A[left]);
{
case 1:
for(int i=0;i<N;i++)
{
p[i]=i;
}break;
case 2:
for(int i=0;i<N;i++)
{
p[i]=N-1-i;
}break;
case 3:
srand(time(NULL));
for(int i=0;i<N;i++)
{
p[i]=rand()%N;
}break;
while(size<n)
{
i1=0;
while(i1+size<n)
{
i2=i1+size;
j1=i2-1;
if(i2+size-1>n-1)
{
j2=n-1;
}
else
{
j2=i2+size-1;
}
Merge(A,i1,j1,i2,j2);
i1=j2+1;
}
size*=2;
}
}
template<class T>
6种排序的心得体会
6种排序的心得体会排序是计算机科学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算法之一,它的使用非常广泛。
通过对多种排序算法的学习和实践,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排序的重要性以及不同排序算法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在本文中,我将分享6种排序算法的心得体会,并总结出它们的优缺点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适用范围。
首先,插入排序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适用于数据量较小的情况。
我个人认为它的最大优点在于实现简单,不需要额外的存储空间。
插入排序的基本思路是将待排序的数据一个个插入到已经排序好的数据列中,并保持已排序列的有序性。
然而,插入排序的缺点也很明显,即时间复杂度为O(n^2),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效率较低。
其次,冒泡排序是一种交换排序的算法,它通过相邻元素之间的比较和交换来进行排序。
冒泡排序的核心思想是将最大(最小)的元素不断往后(或往前)冒泡,直到整个数组有序。
我的体会是冒泡排序虽然简单易懂,但是时间复杂度为O(n^2),效率不高。
尤其是在处理逆序序列时,冒泡排序的性能表现尤为差劲。
接下来,选择排序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它的核心思想是找到数据中最小(或最大)的元素并将其放在起始位置,然后再从剩余的未排序元素中找到最小(或最大)的元素放在已排序序列的末尾。
选择排序的主要优点是比较次数固定,适用于数据量不大且对内存空间要求较高的情况。
然而,选择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仍为O(n^2),而且它每次只能移动一个元素,因此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效率低下。
再次,快速排序是一种高效的排序算法,它采用了分治的思想。
快速排序的基本思路是通过一个主元(一般为待排序数组的第一个元素)将数组分成两个部分,左边的部分都小于主元,右边的部分都大于主元,然后在两个部分分别进行快速排序,直到整个数组有序。
快速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具有较好的平均性能。
我的体会是快速排序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具有明显的优势,而且它是原地排序算法,不需要额外的存储空间。
然而,快速排序的最坏情况下时间复杂度为O(n^2),需要进行优化。
数组的排序实验报告
数组的排序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排序算法在数组排序中的性能表现,通过对比不同算法的运行时间和空间复杂度,为实际应用提供排序算法选择的依据。
实验方法本次实验使用Python语言编写了四种常见的排序算法,包括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和快速排序。
在排序算法的实现中,我们通过随机生成一定数量的整数构成的数组,并使用不同的算法对数组进行排序。
比较排序算法完成同样规模的排序时所需的时间,以及所占用的内存空间。
实验使用了Matplotlib库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
实验结果及分析冒泡排序冒泡排序是最简单的排序算法之一,其思想是通过相邻元素之间的比较和交换来实现数组的排序。
我们首先实现了冒泡排序算法,并使用相同的测试数据对四种排序算法进行排序。
实验结果显示,当数组规模增加时,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呈指数级增长,且性能远低于其他排序算法。
这是因为冒泡排序每一轮只能将一个元素移动到正确的位置,需要进行多次遍历和交换操作。
选择排序选择排序也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其思想是通过不断选择最小的元素,并将其放置到数组的起始位置。
我们实现了选择排序算法,并进行了实验。
实验结果显示,选择排序算法的性能相对较好。
虽然选择排序在时间复杂度上与冒泡排序相同,但其交换操作的次数明显减少。
选择排序的时间复杂度是固定的,即使是对大规模数组也不会增加。
插入排序插入排序是一种稳定的排序算法,其思想是通过将待排序元素逐个插入已排好的子序列中,将整个数组逐渐排序。
我们实现了插入排序算法,并进行了对比实验。
结果显示,插入排序的时间复杂度较好,且当数组接近有序时,其性能能达到最佳。
插入排序的交换操作和比较操作的次数都相对较少,使其在一定规模的数组排序中具有较好的性能。
快速排序快速排序是一种常用的排序算法,其使用了分治的思想。
我们实现了快速排序算法,并进行了实验。
结果显示,快速排序的性能非常好。
快速排序在平均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是最低的,并且它的空间复杂度也较低。
快速排序实验报告
快速排序实验报告《快速排序实验报告》快速排序是一种经典的排序算法,它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效率和性能。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快速排序算法的实验验证,探讨其在不同数据规模下的排序效率和性能表现。
实验一:随机数据排序首先,我们对随机生成的数据进行排序实验。
通过对不同规模的随机数据进行排序,我们可以观察到快速排序算法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的高效性。
实验结果表明,快速排序在处理随机数据时,排序速度较快且表现稳定,验证了其O(nlogn)的时间复杂度。
实验二:有序数据排序接着,我们对有序数据进行排序实验。
有序数据在排序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快速排序算法的性能下降,因为快速排序算法的分治策略可能会导致不均匀的分割,从而影响排序效率。
实验结果表明,快速排序在处理有序数据时,排序速度较慢且性能不稳定,这与我们的预期相符。
实验三:重复数据排序最后,我们对重复数据进行排序实验。
重复数据可能会导致快速排序算法的性能下降,因为在分割阶段可能会产生大量的重复数据,导致分割不均匀。
实验结果表明,快速排序在处理重复数据时,排序速度较慢且性能不稳定,这与我们的预期相符。
综上所述,通过对快速排序算法的实验验证,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快速排序算法在处理随机数据时具有较高的排序效率和性能表现,但在处理有序数据和重复数据时性能会下降。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排序算法,以达到最佳的排序效果。
总之,快速排序算法作为一种经典的排序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效率和性能。
通过本实验,我们对快速排序算法的排序效率和性能表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我们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排序算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软外122 1213122030 张璐题目1:编程实习常见排序算法,如插入排序、归并排序、快速排序、随机化的快速排序等,并统计不同输入规模下的平均物理执行时间。
(1)基本思想:采用函数生成随机数,随机数的个数由输入的SIZE的值确定,设置时钟,当选择某一种排序算法时,计时。
(2)主要算法1.插入排序1.1基本思想:每次将一个待排序的记录,按其关键字的大小插入到前面已经拍好序的子文件的适当位置,直到全部的记录插入完成为止。
1.2主要程序void InsertSort(int *arr, int SIZEt){ int temp; //一个存储值int pos; //一个存储下标for (int i = 1; i<SIZE; i++) //最多做n-1趟插入{ temp = arr[i]; //当前要插入的元素pos = i - 1;while (pos >= 0 && temp<arr[pos]){arr[pos + 1] = arr[pos]; //将前一个元素后移一位pos--;}arr[pos + 1] = temp;}}1.3性能分析:插入排序算法简单,容易实现。
程序有两层循环嵌套,每个待排数据都要和前面的有序的数据作比较,故时间复杂度为0(n*n);要用到1个额外存储空间来交换数据;该排序总是从后往前依次比较,是稳定的排序算法。
2.快速排序2.1基本思想:快速排序是对冒泡排序的一种本质改进,其主要思想运用了分治法的概念。
从数组中找到一个支点,通过交换,使得支点的左边都是小于支点的元素,支点的右边都是大于支点的元素,而支点本身所处的位置就是排序后的位置,然后把支点左边和支点右边的元素看成两个子数组,再进行如上支点操作直到所有元素有序。
2.2主要程序int Partition(int *a, int left, int right){int i, j, middle, temp; i = left; j = right;middle = a[(left + right) / 2];do{while (a[i]<middle && i<right) //从左扫描大于中值的数i++;while (a[j]>middle && j>left) //从右扫描小于中值的数j--;if (i <= j) //找到了一对值{ temp = a[i]; a[i] = a[j]; a[j] = temp; i++; j--;}}while (i<j); //如果两边的下标交错,就停止(完成一次)if (left < j) //当左半边有值(left<j),递归左半边Partition(a, left, j);if (i < right) //当右半边有值(right>i),递归右半边Partition(a, i, right);return i;}void RecQuick(int *arr, int first, int last){ int pivotLoc;if (first < last){ pivotLoc = Partition(arr, first, last);RecQuick(arr, first, pivotLoc - 1);RecQuick(arr, pivotLoc + 1, last);}}2.3性能分析:在所有同数量级O(nlogn)的排序方法中,快速排序是性能最好的一种方法,在待排序列无序时最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课程:算法分析与设计实验名称:几种排序算法的平均性能比较(验证型实验)实验目标:(1)几种排序算法在平均情况下哪一个更快。
(2)加深对时间复杂度概念的理解。
实验任务:(1)实现几种排序算法(selectionsort, insertionsort,bottomupsort,quicksort, 堆排序)。
对于快速分类,SPLIT中的划分元素采用三者A(low),A(high),A((low+high)/2)中其值居中者。
(2)随机产生20组数据(比如n=5000i,1≤i≤20)。
数据均属于围(0,105)的整数。
对于同一组数据,运行以上几种排序算法,并记录各自的运行时间(以毫秒为单位)。
(3)根据实验数据及其结果来比较这几种分类算法的平均时间和比较次数,并得出结论。
实验设备及环境:PC;C/C++等编程语言。
实验主要步骤:(1)明确实验目标和具体任务;(2)理解实验所涉及的几个分类算法;(3)编写程序实现上述分类算法;(4)设计实验数据并运行程序、记录运行的结果;(5)根据实验数据及其结果得出结论;(6)实验后的心得体会。
问题分析(包括问题描述、建模、算法的基本思想及程序实现的技巧等):选择排序:令A[1…n]为待排序数组,利用归纳法,假设我们知道如何对后n-1个元素排序,即对啊[A…n]排序。
对某个j,1<=j<=n,设A[j]是最小值。
首先,如果就!=1,我们交换A[1]和A[j]。
然后由假设,已知如何对A[2..n]排序,因此可对在A[2…n]中的元素递归地排序。
可把递归改为迭代。
算法程序实现如下:void SelectionSort(int *Array,int n,int &c){int i,j,k;int aa;c=0;for(i=0;i<n;i++){k=i;for(j=i+1;j<n;j++){c++;if(Array[j]<Array[k])k=j;}if(k!=i){aa=Array[i];Array[i]=Array[k];Array[k]=aa;}}}插入排序:将n个元素的数列分为已有序和无序两个部分,每次处理就是将无序数列的第一个元素与有序数列的元素从后往前逐个进行比较,找出插入位置,将该元素插入到有序数列的合适位置中。
算法程序实现如下:void InsertionSort(int *Array,int n,int &c){int i,j;int aa;c=0;for(i=0;i<n;i++){aa=Array[i];j=i-1;while(j>=0 && Array[j]>aa){c++;Array[j+1]=Array[j];j=j-1;}Array[j+1]=aa;}}自底向上合并排序:利用分治法思想,将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序表合并成一个新的有序表,即把待排序序列分为若干个子序列,每个子序列是有序的。
然后再把有序子序列合并为整体有序序列。
将已有序的子序列合并,得到完全有序的序列;即先使每个子序列有序,再使子序列段间有序。
算法程序实现如下:void Merge(int *A,int p,int q,int r,int &c) {int *B=new int[r-p+1];int s=p;int t=q+1;int k=0;while(s<=q && t<=r){c++;if(A[s]<=A[t]){B[k]=A[s];s=s+1;}else{B[k]=A[t];t=t+1;}k=k+1;}if(s==q+1){while(t<=r){B[k]=A[t];k=k+1;t=t+1;}}else{while(s<=q){B[k]=A[s];k=k+1;s=s+1;}}k=0;while(p<=r){A[p]=B[k];k++;p++;}delete B;}void BottomupSort(int *Array,int n,int &c){int s,i, t=1;c=0;while(t<n){s=t;t=2*s;i=0;while(i+t<n){Merge(Array,i,i+s-1,i+t-1,c);i=i+t;}if(i+s<n)Merge(Array,i,i+s-1,n-1,c);}}快速排序:设要排序的数组是A[0]……A[N-1],首先任意选取一个数据(通常选用第一个数据)作为关键数据,然后将所有比它小的数都放到它前面,所有比它大的数都放到它后面,这个过程称为一趟快速排序。
快速排序就是递归调用此过程。
算法程序实现如下:void Split(int *A,int low,int high,int &w,int &c){int aa,x;int j,i=low;int mid=(low+high)/2;if(A[low]<A[high]){if(A[mid]<A[low])w=low;else if(A[mid]<A[high])w=mid;else w=high;}else{if(A[mid]<A[high])w=high;else if(A[mid]<A[low])w=mid;else w=low;}c++;x=A[w];aa=A[low];A[low]=A[w];A[w]=aa;for(j=low+1;j<=high;j++){c++;if(A[j]<=x){i=i+1;if(i!=j){aa=A[i];A[i]=A[j];A[j]=aa;}}}aa=A[low];A[low]=A[i];A[i]=aa;w=i;}void Quick(int *A,int low,int high,int &c) {int w;if(low<high){Split(A,low,high,w,c);Quick(A,low,w-1,c);Quick(A,w+1,high,c);}}void QuickSort(int *Array,int n,int &c) {c=0;Quick(Array,0,n-1,c);}堆排序:堆排序利用了大根堆(或小根堆)堆顶记录的关键字最大(或最小)这一特征,使得在当前无序区中选取最大(或最小)关键字的记录变得简单。
先将初始文件R[1..n]建成一个大根堆,此堆为初始的无序区,再将关键字最大的记录R[1](即堆顶)和无序区的最后一个记录R[n]交换,由此得到新的无序区R[1..n-1]和有序区R[n],且满足R[1..n-1].keys≤R[n].ke y,由于交换后新的根R[1]可能违反堆性质,故应将当前无序区R[1..n-1]调整为堆。
然后再次将R[1..n-1]中关键字最大的记录R[1]和该区间的最后一个记录R[n-1]交换,由此得到新的无序区R[1..n-2]和有序区R[n- 1..n],且仍满足关系R[1..n-2].keys≤R[n-1..n].keys,同样要将R[1..n-2]调整为堆。
…… 直到无序区只有一个元素为止。
void Siftdown(int *H,int n,int i,int &c){bool done=false;int j,a;if(2*i+1>n)return;while(2*i+1<=n && !done){j=i;i=2*i+1;c=c+2;if(i+1<=n && H[i+1]>H[i])i=i+1;if(H[j]<H[i]){a=H[i];H[i]=H[j];H[j]=a;}else done=true;}}void MakeHeap(int *A,int n,int &c){int i;for(i=(n-2)/2;i>=0;i--)Siftdown(A,n-1,i,c);}void HeapSort(int *A,int n,int &c){c=0;MakeHeap(A,n,c);int j;int x;for(j=n-1;j>=1;j--){x=A[0];A[0]=A[j];A[j]=x;Siftdown(A,j-1,0,c);}}实验数据及其结果(可用图表形式给出):实验结果分析及结论:选择排序算法最稳定,算法的效率只跟输入规模有关,与元素序列无关,但也是效率最差。
插入排序的效率跟元素的序列有关,最好情况(已排序)时间复杂度为0,最坏情况(逆序)时间复杂度为Θ(n2).自底向上合并排序、快速排序、堆排序的效率差不多,最坏情况和最好情况时间复杂度都为o(n㏒n),对于绝大部分元素有序的数组,这三种排序算法的效率不如插入排序。
实验自我评价及心得体会:通过这次实验,我对这五种排序的原理和执行过程有了更清楚地了解,由于本次实验是在VC++2008平台下利用MFC实现,在学习算法的过程中同时也让我更加熟悉了windows的界面编程方法。
主要参考文献:《算法设计技巧与分析》[沙特]M.H.Alsuwaiyel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