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象心理旋转实验报告
表象的心理旋转的实验报告
表象的心理旋转的实验报告
专业:应用心理学年
级:
09 应用心理学姓名:郑卫荣学号:SY0910148
专业:应用心理学年
级:
09 应用心理学姓名:覃敬腾学号:SY0910142
专业:应用心理学年
级:
09 应用心理学姓名:孙骥学号:SY0910157
摘要:本次实验采用计算机及实验心理学虚拟实验系统,测验了一名视觉正常的男性被试表象旋转所用的反应时。实验目的:重复Cooper等人的实验,研究不同角度正反字母“R'的
心理旋转反应时。通过反应时减数法则,验证表象心理旋转的存在;熟悉和掌握减法反应时测量技术在信息加工研究中的应用。结果发现:说明刺激偏离正位的度数越大,所需要的心理旋转越多,用时就越多;结果很好地验证了心理旋转的经典实验结果,也证实了表象旋转的存在。
关键词:反应时减数法心理旋转
表象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直观表征。20世纪70 年代以来,关于表象的研究迅速发展,其中表象的心理旋转就是表象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70 年初库柏和谢波娜(Cooper & Shepard1973)用减法反应时实验证明了心理旋转的存在。Cooper等人用不同倾斜角度的正
和反(镜像)的字母,如非对称性字母或数字R、J、2、5 等来研究表象的旋转。实验表明:
当图片(字母)旋转180°时,无论正反,反应时最长,而当图片(字母)旋转0°时,反
应最短。这说明样本偏离正位度数越大,所需的心理旋转越多,时间也就越长,人们在进行表象加工时可能存在一种心理旋转范式。
1 方法
1.1 被试
本实验的被试为广西某本科大学09 应用心理学系学生一名,20 岁,男,视觉正常。
心理旋转实验报告
心里旋转实验报告
摘要:本实验为了验证库帕和谢帕德的实验,即心理旋转实验。被试为贵州师范大学2013级应用心理学的2名学生,按照减数法原理以反应时作为认知加工的指标验证心里旋转的存在,了解心理旋转的内在规律。实验中测试卡片12张,每张卡片上有正或反的R一个,其中字母的倾斜角度有6种。本实验采用的实验设计为多因素重复实验设计。实验结果证明在每个人的头脑里,都存在心理旋转过程;当样本为正常状态时,即旋转的角度为0度或360度,不论正反,判断所需的时间都较少;当样本从0度开始不断增大旋转角度反应时随之增加,到180度时反应时最长;随着样本的旋转度数的进一步增大,反应时反而逐渐减少。
关键词:心理旋转减数法旋转角度反应时
1引言
表象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直观表征。上世纪七十年代,关于表象的研究迅速发展,其中表象的心理旋转就是表象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库帕(Cooper)和谢帕德(Shepard)用减法反应时实验证明了“心理旋转”的存在。他们对非对称性字母或数字为实验材料,根据“正”、“反”以及不同的倾斜度,构成了12种情况。由于“R”字在垂直或水平方向均是不对称的,所以正反也是不相同的。所以以R字母所做的实验结果发现,当样本为垂直的正位时,即旋转的角度为0°或360°,不管是正常的或镜像的,判定所需时间较少,而当样本作了不同角度的旋转,反应时随之增加,当样本旋转了180°时,反应时为最长,随着样本的旋转度数的进一步增大,反应时反而逐渐减少.以180°为界,曲线的两侧时对称的。这说明样本偏离正位度数越大,所需的心理旋转越多,时间也就越长,人们在进行表象加工时可能存在一种心理旋转范式。
Cooper的表象心理旋转实验
Cooper 的表象心理旋转实验
实验目的
1.通过重复cooper等人的实验,研究不同角度正反字母R的心理旋转反应时,证实表象心理旋转的存在.
2.熟悉和掌握反应时测量技术在信息加工研究中的应用.
实验方法
一.被试
全班同学,4人一组.
二.实验仪器与实验材料
1.实验仪器:计算机,表象心理旋转实验程序.
2.实验材料:cooper等人的不同角度的正反R图片.
三.实验设计与程序
1.实验设计:
(1).本实验采用2*2的两因素实验设计,两个因素分别为正反R和性别(男/女).其中性别为被试间因素,正反R为被试内因素.
(2).此外,在正反R中有分别包括6个角度:即0.60.120.180.240.300度,所以从上面的2*2的实验结果中,还可以分别引伸出来正反R不同角度的因素(正反R分别为6个角度),在结果分析中可以对正反R不同角度的反应时的差异进行详细分析.
2.实验材料:本实验所用实验材料为不同角度的正反R的图片,实验中R的呈现分为正R和反R,正R和反R均为6个角度,总共有12种不同角度和方向的R,呈现方式为随机呈现,每种角度呈现6次,每个被试总共做72次实验.
3.实验程序:
(1).实验材料的制作:进入”表象心理旋转实验程序”主菜单.选择”实验材料制作”菜单中的”制作实验材料向导”.便回出现实验材料制作向导,具体制作程序如下:
A.按”下一步”定义最小旋转角度,本实验为60度.
B.单击”浏览图形文件”按钮,选择”G.JPG”图片文件,定义每人角度图片的个数为6个.
C.单击”下一步”,选择”完成”按钮,计算机会自动生成定义的不同角度的图片.由于图片是即时生成的,所以,生成不同角度图片大约需要3-5分钟.
表象实验报告
摘要: 本次实验测量了八名被试表象旋转所用反应时,通过重复Cooper 等人的实验,研究不同角度正反字母“R”的心理旋转反应时,应用反应时减数法则,验证表象心理旋转的存在,熟悉和掌握减法反应时测量技术在信息加工研究中的应用。结果发现:说明刺激偏离正位的度数越大,所需要的心理旋转越多,用时就越多;结果很好地验证了心理旋转的经典实验结果,也证实了表象旋转的存在。
引言:
研究背景: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关于表象的研究迅速发展,其中表象的心理旋转就是表象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70年初库柏和谢波娜(Cooper & Shepard 1973)用减法反应时实验证明了心理旋转的存在。
研究问题: 表象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直观表征。Cooper等人用不同倾斜角度的正和反(镜像)的字母,如非对称性字母或数字R、J、2、5等来研究表象的旋转。实验表明:当图片(字母)旋转180°时,无论正反,反应时最长,而当图片(字母)旋转0°时,反应最短。这说明样本偏离正位度数越大,所需的心理旋转越多,时间也就越长,人们在进行表象加工时可能存在一种心理旋转范式。
研究意义:心理旋转是一种想象自己或客体旋转的空间表征转换能力。对于心理旋转能力及其性质的研究不仅在理解人类空间认知行为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整个流程:
仪器和材料
1.仪器: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
2.材料:不同角度的正R和反R(镜像)图片,共有0°、60°、120°、180°、240°、300°正反共12种不同角度和方向的R。
表象心理旋转实验报告.doc
表象心理旋转实验报告
心理旋转实验报告1
心理旋转实验报告
摘要该实验采用不同方向和角度的R字符,研究了4名大学生在不同的方向和旋转角度下判断字符正像或镜像的反应时,结果表明(1)心理旋转是存在的,且基本支持Cooper和Shepard研究的结果, (2) 不同被试完成任务时采用了不同的策略,有些被试在反应的时候极可能不是完全的心理旋转。
关键词:心理旋转表象命题表征
1 引言
Cooper和Shepard (1973)用不同倾斜角度的正的和反的字母、数码,对心理旋转作了进一步研究。以R字母所做的实验结果发现,当样本为垂直的正位时,即旋转的角度为0°或360°,不管是正常的或镜像的,判定所需时间较少,而当样本作了不同角度的旋转,反应时随之增加,当样本旋转了180°时,反应时为最长,随着样本的旋转度数的进一步增大,反应时反而逐渐减少.以180°为界,曲线的两侧时对称的。
Shepard等关于心理旋转的研究着眼于表象的表征和加工,它有力地支持将表象看作一种独立的心理表征的观点。但命题表征说认为它同样可以解释心理旋转的实验结果。
本研究旨在验证Cooper和Shepard实验。
2 实验
2.1 被试
被试为应用心理专业的本科生4人。
2.2 材料和仪器
2.2.1 JGean Sig
Squares df Square F .
Betann,1895)最先把用来短时呈现视觉刺激的仪器叫做速示器。心理学的创始人冯特曾指出,一个良好的速示器应具备许多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
(1)时间很短,能避免眼动;(2)呈现前被试应能明确刺激呈现的位置,并能控制呈现前的照明条件;(3)全部刺激物应尽可能全部同时呈现,以满足许多心理学研究所要求的高精度高速呈现视觉刺激的需要。该仪器用途较广,可通过高速呈现来测定图形、汉字、英文字、数字、广告的辨认阈限;测定注意范围;还可用于学习和记忆等多种实验。但是,使用速示器进行的实验具有一个弱点,即由于有视觉后象的存在,常常无法判定被试到底是对刺激反应,还是对后象(记忆痕迹)反应
实验报告 表象的心理旋转
实验报告表象的心理旋转
实验报告:表象的心理旋转
摘要:本实验旨在探究人们对表象的心理旋转,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揭
示人们在面对不同表象时的心理变化。实验结果显示,人们对不同表象的心理
旋转存在显著差异,这一现象可能受到个体认知和情感因素的影响。
引言
表象是人们对外部事物的认知和理解,它们在人们的心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不同的表象可能会引发人们心理上的不同反应,这种心理旋转的现象尚
未得到充分的研究。因此,本实验旨在探究人们对表象的心理旋转,以期揭示
人们在面对不同表象时的心理变化。
方法
本实验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邀请了100名受试者参与。实验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受试者需要观看一系列不同表象的图片,并记录下自己的心理
感受;第二阶段,受试者需要填写一份问卷,回答关于表象的心理旋转的问题。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受试者对不同表象的心理旋转存在显著差异。在面对积极的表
象时,受试者的心理状态普遍更为积极和愉悦;而在面对消极的表象时,受试
者的心理状态则更为消极和沮丧。此外,个体的认知和情感因素也对表象的心
理旋转产生了影响。
讨论
本实验结果表明,人们对不同表象的心理旋转存在显著差异,这一现象可能受
到个体认知和情感因素的影响。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究这些因素对表象的
心理旋转的影响,并寻找更有效的干预措施,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不同表象带来的心理变化。
结论
通过本实验的观察和数据分析,我们揭示了人们对不同表象的心理旋转存在显著差异的现象。这一发现对于理解人们的心理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并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希望本实验的结果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表象的心理旋转
表象的心理旋转
表象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直观表征。20世纪70年代以来,关于表象的研究迅速发展,其中表象的心理旋转就是表象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70年初库柏和谢波娜(Cooper & Shepard 1973)用减法反应时实验证明了心理旋转的存在。Cooper等人用不同倾斜角度的正和反(镜像)的字母,如非对称性字母或数字R、J、2、5等来研究表象的旋转。实验表明:当图片(字母)旋转180°时,无论正反,反应时最长,而当图片(字母)旋转0°时,反应最短。这说明样本偏离正位度数越大,所需的心理旋转越多,时间也就越长,人们在进行表象加工时可能存在一种心理旋转范式。
一、目的
1.重复Cooper等人的实验,研究不同角度正反字母“R”的心理旋转反应时。
2.通过反应时减数法则,验证表象心理旋转的存在。
3.熟悉和掌握减法反应时测量技术在信息加工研究中的应用。
二、仪器和材料
1.仪器:PsyTech-EP2009型心理实验台。
2.材料:不同角度的正R和反R(镜像)图片,共有0°、60°、120°、180°、 240°、300°正反共12种不同角度方向的R。
三、方法
1.双击桌面“心仪心理实验平台”图标,弹出登录窗口。对首次登录者请先注册用户;对已做过实验者用已有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双击“电脑实验”,打开 PsyTech-EP2009型心理实验台主界面。选中左侧实验列表中的“表象的心理旋转”,右边呈现实验说明。单击“进入实验”弹出“指导语”窗口。实验者可进行参数设置(或使用默认值)、练习等,也可以单击“开始实验”按钮直接进行实验。
表象的心理旋转实验报告
表象的心理旋转
1引言
表象是类似于知觉的信息表征。七十年代以来,关于表象的研究迅速发展,其中重要的一项是表象旋转的研究。
Cooper等人1973年用不同倾斜角度的正的和反的(即镜像)字母来研究表象的旋转。实验要求被试在看到呈现的字母后,不管其具体方位和倾斜角度如何,尽快判断该字符是正的还是反的,并按键作出反应。如果反应错误,该次实验在以后还会重复,直至反应正确。
Cooper的实验表明:旋转180°时,反应时最长(无论正反),而0°和360°时,反应时最短。说明样本偏离正位的度数越大,所需的心理旋转越多,用时也就越多。
2 方法
2.1 被试
本实验的被试为某大学本科学生一名,20岁,男生,矫正视力正常。
编号:201104021219 性别:男年龄:20
姓名:刘一玉学历:出生日期:1992-10-20
所属:职业:测试日期:2013-06-14 10:38:07
2.2 实验仪器与实验材料
实验仪器:计算机, PsyKey心理教学系统大学版
实验材料:不同角度的正反字母R
2.3 程序
用字母R来重复Cooper的表象旋转实验。有不同方位的正和反的R字母共12种,随机呈现给被试,每种呈现6次,共72次实验。
主试指导被试认真阅读指示语,说明反应方式:使用一号反应盒,绿键为正,红键为反。强调要在尽量正确的前提下,尽快反应。
3 结果
表1 不同角度下正反R平均反应时(ms)和平均正确率(%)
4 讨论
实验结果基本验证了库柏和谢帕德的心理旋转实验确实存在,表象经过旋转的角度越大所需要的反应时就越长,判断正“R”的平均反应时应比反“R”的平均反应时低。但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实验数据正确率都是100%,所以可能会对结果产生一定影响。实验室环境比较嘈杂,所得结果可能不准确。样本较少,可能会产生误差。
心里旋转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表象的心理旋转
姓名:
1 实验目的
重复Cooper等人的R字符表象旋转实验,了解表象旋转的特点。
2、实验仪器和方法
PsyKey心里教学系统大学版
用字母R来重复Cooper的表象旋转实验。有不同方位的正和反的R字母共12种,随机呈现给被试,每种呈现6次,共72次实验。
3、实验程序
用字母R来重复Cooper的表象旋转实验。有不同方位的正和反的R字母共12种,随机呈现给被试,每种呈现6次,共72次实验。
主试指导被试认真阅读指示语,说明反应方式:绿键为正,红键为反。强调要在尽量正确的前提下,尽快反应。
4 实验结果
=====结果图片=====
=====结果分数=====
----------------------------------------------------------------
0度 60度 120度 180度 240度 300度
----------------------------------------------------------------
正R反应时(ms) 434 516 766 954 522 461
正确率(%)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反R反应时(ms) 587 631 861 1358 827 648
正确率(%) 100.00 100.00 100.00 83.33 83.33 100.00
----------------------------------------------------------------
实验报告
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
表
象
心
理
旋
转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11级心理一班
110715011117
刘玉霞
表象心理旋转实验报告
摘要该实验主要利用Pskey心理教学系统,通过17名心理学生被试判断不同角度“R”的正反向的反应时,采用双因素的重复测量的实验设计来验证表象心理旋转现象的存在。实验结果基本支持了cooper和Shepard的研究结果,表象心理旋转确实在。
关键词:表象心理旋转反应时
引言
表象(Mental Image)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陈录生,2008)。心理学研究感官、大脑及有关神经组织的功能,及其与外部事物的相互作用,直接涉及外部事物达于大脑形成表象的过程(袁红章,1995)。在认知心里学中,表象不仅指信息加工的成果,也指信息加工的过程,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表征形式,具有鲜明的形象性,是保存知识的一种形式(陈录生)。心理旋转(mental rotation,又称心智旋转)是一种想象自我或客体旋转的空间表征动力转换能力,也是一种评定空间智能的重要标尺。对于心理旋转能力及其性质的研究不仅在理解人类空间认知行为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20世纪70年代库柏(Cooper)和谢帕德(Shepard)做了心理旋转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被试在辨别图形时,需要将头脑中贮存的图形表象进行放置,随着增加,反应时也随着延长,二者之间呈线性关系。心理旋转具有其神经机制,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如:正电子发射层析照相术、功能磁共振成像术和脑电技术等,发现顶叶、枕仆卜和额叶在心理旋转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王鹏,游旭群,刘永芳,2005)。该实验结果说明,人们在进行表象加工时,似乎是存在一种心理旋转的范式。
表象的心理旋转实验报告
字符类型对反应时和正确率的影响
——以表象的心理旋转实验为例
张甜甜
摘要:为了考察字符类型对反应时和正确率的影响,以自己为被试,采用PsyKey教学系统对不同字符类型下的反应时和正确率进行实验,字符类型呈现正R时的反应时小于呈现反R时的反应时;当字符旋转180度时,反应时最长;字符类型为0度时,反应时最短;结果证明差异显著。
关键词:字符类型、反应时、心理旋转
1 引言(前言)
表象是类似于知觉的信息特征。七十年代以来,关于表象的研究迅速发展,其中的一项是表象旋转的研究。心理旋转是一种想象自己或客体旋转的空间表征转换能力。对心理旋转能力及其性质的研究不仅在理解人类空间认知行为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对于心理旋转参考框架的研究开始于20 世纪70 年代库柏和谢帕德的心理旋转的表象旋转假说,假说提出心理旋转的内部过程是同外界物理旋转极其类似的表象旋转过程,被试在判断一个倾斜的刺激时,总是先在头脑中形成这个刺激物的表象,再把表象旋转到直立位置进行判断,然而内部参考框架不能转成与即将出现的字母一致的方向。有研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被试接受正像镜像任务和字母数字判断两个任务。在正像镜像任务中,让被试判断屏幕上出现的字母或数字是正像还是镜像,而在字母数字判断任务中,让被试判断屏幕上出现的刺激是字母还是数字。在正像镜像判断任务中出现了反应时随着旋转角度的增加而增加的心理旋转效应,但在字母数字判断任务中,被试的反应时并不随着刺激旋转角度的增加而增加。
本研究有两个目的:(1)旨在研究自变量字符类型和因变量反应时和正确率的关系。(2)使学生学会写实验报告。
表象的心理旋转
实验报告
(实验心理学实验)
实验名称表象的心理旋转姓名
学号
院系
专业应用心理学
表象的心理旋转
摘要实验研究了正R和反R的心理旋转随旋转角度变化的规律,及正R和反R的反应时的差异和反应时的性别差异。被试为华东师范大学本科生20名。实验给被试呈现旋转角度分别为0°、60°、120°、180°、240°、300°的正R和反R字母,当刺激出现时,要求被试判断刺激为正R还是反R。结果显示:刺激偏离正位的度数越大,用时越多。关键词表象心理旋转反应时
1 引言
表象(Mental Image)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直观表征,是真实物体的类似物,是真实物体的抽象化再现.美国心理学家巴格斯基认为,
人将视觉和语言信息转化为表象储存在记忆中,表现是信息编码的基本形式。人可以对表象进行操作,这种操作类似于对具体事物的操作。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关于表象的研究迅速发展,其中心理旋转就是表象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心理旋转(Mental Rotation)指单凭心理运作,而不靠实际操作,将所知觉的对象予以旋转,从而获得正确知觉经验的心理历程。心理旋转是一种想象自我或客体旋转的空间表征动力转换能力,也是一种评定空间智能的重要标尺。
对心理旋转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Cooper和Shepard用减数法反应时实验证明了心理旋转的存在.得到了字母倾斜程度越大,反应时越长的结论。后来的一系列研究都验证了这一假设.
有研究发现,不同年龄段被试的心理旋转能力存在明显差异,无论
是对图形方位匹配判断的准确性还是完成判断任务的速度,中青年组被试的成绩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被试.这说明心理旋转能力可能与神经过程的灵活性有关。有研究者比较了青年和中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旋转信息加工,发现青年和中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旋转的信息加工机制均受损,也说明心理旋转与神经过程有关. 个体心理旋转能力与智力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
心里旋转实验报告
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心理系
《认知心理学》教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表象心里旋转
实验时间:2012年12月6日
姓名
班级:
学号:
表象的心理旋转
摘要:该试验采用了不同方向和角度的R字符,研究了10名大学生在不同的方向和旋转角度下判断字符正像或镜像的反应时,结果表明:心里旋转是存在的,支持库柏和谢波娜(Cooper & Shepard 1973)的研究结果。不同被试完成任务时采用了不同的策略,有些被试在反应的时候极可能不是完全的心理旋转。
关键词:心里旋转、表象、正像、镜像
1 引言
表象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直观表征。20世纪70年代以来,关于表象的研究迅速发展,其中表象的心理旋转就是表象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70年初库柏和谢波娜(Cooper & Shepard 1973)用减法反应时实验证明了心理旋转的存在。库柏和谢波娜(Cooper & Shepard 1973)用不同倾斜角度的正的和反的字母,数码,对心里旋转作了进一步研究以R字母所做的实验结果发现,当样本为垂直的正位时,即旋转的角度为0度或360度,不管是正常的正像还是镜像,判定所需要的时间较少,而当样本做了不同角度的旋转,反应时随之增加,当样本旋转了180度时,反应时间最长,随着样本的旋转度数的进一步增加,反应时反而逐渐减少,以180度为界,曲线的两侧是对称的。
本实验旨在验证Cooper & Shepard的实验。
2 实验程序
2.1、实验目的:1.重复Cooper等人的实验,研究不同角度正反字母“R”的心理旋转反应时。
2.通过反应时减数法则,验证表象心理旋转的存在。
实验报告 表象的心理旋转
实验报告表象的心理旋转
实验报告:表象的心理旋转
引言:
人类的大脑是一个复杂而神奇的器官,它能够感知、理解和解释世界。然而,我们对于大脑的运作机制还了解得不够深入。本实验旨在探索人类心理中的一种现象——表象的心理旋转,即我们对于物体在空间中旋转的感知和认知。
实验设计:
本实验采用了一种经典的心理学实验设计——旋转立方体实验。实验参与者被要求观察一系列立方体的图片,并判断它们是否相同。实验过程中,图片会以不同角度进行旋转,参与者需要根据旋转后的图片判断是否与初始图片相同。实验过程:
实验开始前,参与者被告知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实验室环境被控制在相对安静和无干扰的状态下,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每位参与者在实验开始前都进行了短暂的训练,以熟悉实验的要求和操作。训练过程中,参与者被要求观察一系列旋转立方体的图片,并进行判断。熟悉了实验流程后,参与者开始正式实验。
在正式实验中,参与者需要观察一系列旋转立方体的图片,并判断它们是否与初始图片相同。实验中,图片的旋转角度和速度是随机的,以避免参与者对于旋转规律的预判。
实验结果:
经过统计和分析,我们发现参与者在判断旋转立方体是否相同时存在一种心理旋转的倾向。具体来说,当立方体的旋转角度小于90度时,参与者的判断准确
率较高;而当旋转角度超过90度时,参与者的判断准确率明显下降。这表明参与者在感知和认知旋转立方体时,存在一种心理上的旋转过程。
讨论与解释:
为什么人类会在感知和认知旋转立方体时出现心理旋转的倾向呢?这可能与我们的大脑结构和认知机制有关。研究表明,人类大脑中的视觉系统对于物体的旋转和变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当立方体的旋转角度超过90度时,我们的大脑可能无法准确地跟随和理解物体的旋转过程,从而影响了我们的判断准确率。此外,心理旋转的倾向还可能与我们的经验和学习有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物体往往是静止的,而不会频繁地旋转。因此,我们的大脑可能更擅长处理静态物体,而对于旋转物体的感知和认知能力相对较弱。
表象的心理旋转实验报告
表象的心理旋转实验报告实验时间2013年10月
摘要:该实验主要利用PsyKey心理教学系统,通过35名心理学生被试判断不同角度“R”的正反向的反应时,来验证表象心理旋转现象的存在。实验结果基本支持了cooper和shepard 的研究结果,表象心理旋转确实存在。
关键词:心理旋转反应时
引言:表象是指大脑对客观事物的直观表征。心理旋转(mental rotation,又称心智旋转)是一种想象自我或客体旋转的空间表征动力转换能力,也是一种评定空间智能的重要标尺。20世纪70年代库柏和谢帕德做了心理旋转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被试在辨别图形时,需要将头脑中贮存的图形表象进行放置,随着增加,反应时也随着延长,二者之间呈线性关系。心理旋转具有其神经机制,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如:正电子发射层析照相术、功能磁共振成像术和脑电技术等,发现顶叶、枕叶和额叶在心理旋转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王鹏,游旭群,刘永芳,2005)
实验目的:验证表象心理旋转的存在
实验方法:
1 被试实验被试共35名,均为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平均年龄19岁,其中男5人,女30人,各项生理指标正常。
2 实验设备多媒体计算机、PsyKey心理教学系统
3 实验步骤:实验被试采取随机分组方式
1.前期准备: a 让被试按要求打开PsyKey心理教学系统软件,并输入个人信息。
b 让被试端坐在计算机前,双手持手键,左右手的大拇指分别放在Q键和P 键上。
2.正式实验: a 被试按要求仔细阅读屏幕软件上的指导语,“请判断屏幕上字母是正R,还是反R,如果是正R就用左手食指按Q键,如果是反R就用右手食指按P键,每次判断要求准确而迅速。”\
心理旋转实验报告
心理旋转实验报告
1.引言
Cooper用不同倾斜角度的正的和反的字母、数码,对心理旋转作了进一步研究。以R字母所做的实验结果发现,当样本为垂直的正位时,即旋转的角度为0°或360°,不管是正常的或镜像的,判定所需时间较少,而当样本作了不同角度的旋转,反应时随之增加,当样本旋转了180°时,反应时为最长,随着样本的旋转度数的进一步增大,反应时反而逐渐减少.以180°为界,曲线的两侧时对称的。
关于心理旋转的研究着眼于表象的表征和加工,它有力地支持将表象看作一种独立的心理表征的观点。但命题表征说认为它同样可以解释心理旋转的实验结果。本研究旨在验证Cooper实验。
2.方法
2.1被试
本实验的被试为11心理班全体学生。
2.2仪器
实验电脑一台,手键一个。
2.3程序
(1)用字母R来重复Cooper的表象旋转实验,有不同方位的正和反的R字母共12种,随机呈现给被试,每种呈现6次,共72次实验。
(2)主试指导被试认真阅读指示语,说明反应方式:绿键为正,红键为反。强调要在尽量正确的前提下,尽快反应。
3.结果
0度 60度 120度 180度 240度 300度
正R 反应时(ms) 2022 1483 1258 3529 1590 902 正确率(%)100.00 100.00 100.00 16.67 100.00 100.00
反R 反应时(ms)1071 790 1518 1717 940 1334 正确率(%)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4.讨论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旋转的角度为0°或300°,不管是正常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象心理旋转实验报告
摘要本次实验主要是验证库珀和谢帕德的实验研究结果。通过将“ R'的显像方向、“R'的旋转度数设计成2x 6十二个水平。采用“ R'的不同显像方向和旋转度数来研究心理旋转的不同角度对反应时的影响。结果发现:心理旋转过程确实存在且旋转角度与反应是长短成正比;不同被试反应是存在个体差异;判断正确率与反应时相关。
关键词:表象心理旋转
1前言
心理旋转是一种想象自己或客体旋转的空间表征转换能力。对于心理旋转能力及其性质的研究不仅在理解人类空间认知行为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大量实验都证明了表象有可能作为一种保留和操纵外界信息的代码存在。因为表象能够表征不断变化的信息,能够保存有关空间关系的信息,所以能够承受各种以它为载体的心理操作。
本次实验旨在验证库珀和谢帕德的实验。研究心理旋转的重要变量就是反应时,通过对被试反应时的测量我们可以借鉴减数法的研究思想判定心理旋转的存
在。本实验假设心理旋转的角度对反应时有影响,倾斜反180°时,反应时最长。而0°( 360 °)时,应时最短。同时对象旋转的度数越多,心理反应的时间就越多;在刺激呈现时,人类会自动的按照认知的规律,以尽可能小的能量消耗,获得我们所需的结果。
心理旋转实验证明了表象是物体抽象的类似物的再现。在没有刺激呈现的情况下,头脑中会对视觉信息和空间信息进行加工。表象是真实物体的类似物,它
是以观念的形式存在于头脑中的,具有直观性。大脑对表象的加工操作类似于对真实物体进行知觉是的信息加工。事实上,心理旋转是真实的物理旋转的一种类似物,只不过表象是这种实物旋转在头脑中的复现而已,并且复现是不受任何感
觉通道的束缚。
本试验脑机制的解释是:通过使用脑功能核磁共振研究发现与心理旋转密切相关的主要是顶叶与额叶区域。此外表象的心理旋转也会受其它的一些因素如性别、年龄、问题解决策略以及图形的复杂程度等的影响。对表象的心理旋转进行研究具有相当大的价值。
2方法
2. 1 被试
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0902班心理系大三学生,身体健康。
2. 2 仪器和材料
若干对不同方位的平面或立体图形,一边是标准刺激一边是比较刺激。标准刺激为一个标准的二维图形与这个图形的镜像;比较刺激为标准刺激以某种轴线、不同角度旋转出的图象。旋转角度分为6种,0°、60°、120°、180°、240 °、
300°。本试验选用图形为“ R'和”(反“ R')。
2. 3 实验程序
2.3.1 本试验重复库珀的表象旋转实验,又不同的正和反的“R'字母共12种,
随即呈现给被试,每种呈现3次,共36次。
232 实验前主视对被试朗读指导语,并开始实验程序。结束后抄录计算机实
验结果。
3. 实验结果
表1.不同水平结合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当旋转的角度为0度时,不论正“ R'还是反“ R”判定所需的时间最少;而不论正“ R'还是反“ R”做了不同角度的旋转,反应时随之而增加,当旋转角度达到180度时,所需反应时达到最高值,随后当旋转度数的继续增大,反应是反而减少。
表二:主体间效应的检验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 R'的旋转度数主效应(p=0.002<0.05 )显者,即旋转 度数不同,反应时不同;同时“ R ”的方向主效应(p=0.017<0.05 )显著,即“R 的方向不同时,反应时不同。
将每组实验中相同角度刺激的实验数据分别进行处理, 求出每种刺激的平均 值,将结果绘制成曲线图,如下:
4. 讨论 4.1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旋转的角度为0°或300。,无论正“R'还是反“R', 判定所需时间都较少,而当字母“R'作了不同角度的旋转,反应时随之增加,当字 母“ R'旋转了 180°时,反应时为最长,随着字母“ R'的旋转度数的进一步增大, 反应时反而逐渐减少。因此,实验结果支持心理旋转存在的事实。 4.2 正“R ”旋转所需要的时间要比反“ R'旋转所需要的时间短 4.3 根据反应时的估算均值图中可以看出当旋转角度为 180°时,反应时达到 高峰,两边依此递减,即反应时曲线在字母“ R'方位转动180度的两侧是对称 的。这表明表象旋转既可以是沿顺时针方向的, 也可以是沿逆时针反方向的。具 体的情况是:当字母“ R ”旋转的角度小于180度时,表象旋转是沿逆时针方向 的;而当字母R 旋转的度数大于180度时,表象的旋转方向则是沿顺时针方向的。 通过这种策略,旋转角度为60度和300度的两个字母以及旋转角度为120度和 240度的两个字母所需要的反应时几乎一致,从某种程度上节省了反应时。实验 结果表明,人进行心里旋转是需要采用一定策略的。
5. 结论
反应旧的帖餘边麻均値
R 的方向
—疋
—反
实验结果与库珀的实验研究是一致的,即证明了连续的心理旋转确实存在,并且顺时针的心理旋转与逆时针的心理旋转没有差异, 旋转遵循最短加工路径
6 参考文献
郭秀艳著.实验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