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第二十七回读后感
西游记第二十七回读后感
![西游记第二十七回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5a373ba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c9.png)
西游记第二十七回读后感《西游记》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它以其丰富的想象力、深刻的寓意和精湛的文字艺术,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第二十七回《大闹天宫》是《西游记》中的经典之作,通过对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人性、社会和宇宙的深刻思考,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一回中,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情节展现了他的英勇和机智。
他不畏强权,敢于挑战天庭的权威,为自己和师傅取经的使命而奋斗。
他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打败了天庭的众多神将,展现了他的英雄气概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在这个过程中,孙悟空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正义、勇敢无畏的精神风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时,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情节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黑暗。
在天宫中,孙悟空遭遇了许多阻挠和陷害,这些都是来自于人性的自私和社会的不公。
在这个过程中,作者通过孙悟空的遭遇,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黑暗面,让人深思人生的意义和社会的现实。
此外,这一回中还展现了作者对宇宙的宏大想象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情节,不仅是一场生死搏斗,更是一场对宇宙和人生意义的深刻探索。
在这个过程中,作者通过对孙悟空的描写,展现了对宇宙和人生的宏大想象和深刻思考,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伟大和宇宙的神秘。
总的来说,《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大闹天宫》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和丰富想象力的文学作品,通过对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人性、社会和宇宙的深刻思考,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部作品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更是一部具有永恒价值的文学经典。
通过阅读《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大闹天宫》,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更可以从中获得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让我们受益匪浅。
西游记第27回读后感
![西游记第27回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37d7d4c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fd.png)
西游记第27回读后感《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作品。
第27回是《西游记》中的一个重要章节,讲述了孙悟空和他的师傅唐僧等人在取经途中遇到了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
在这一回中,孙悟空和他的伙伴们经历了种种磨难,但最终他们都顽强地克服了困难,取得了胜利。
这一回的故事情节扣人心弦,充满了惊险刺激和感人至深的情感,让人读后感慨万千。
在第27回中,孙悟空和他的师傅唐僧等人在前往取经的路上遇到了许多魔障和妖魔的阻挠,他们不仅要应对各种险阻,还要面对自己内心的恐惧和犹豫。
在这些挑战中,孙悟空展现了他的勇敢和智慧,帮助师傅和伙伴们克服了重重困难。
而唐僧则展现出了他的坚定和慈悲,带领大家一起度过了危机。
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和角色之间的关系处理都非常精彩,让人印象深刻。
在这一回中,作者通过一系列的事件和对话,展现了人性的善良和坚韧。
孙悟空和他的伙伴们虽然面对重重困难,但他们从未放弃过,始终坚持着前行。
而唐僧则在面对诱惑和危险时,始终保持着慈悲和宽容,不忘初心,坚持自己的信仰和使命。
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和角色之间的关系处理都非常精彩,让人印象深刻。
在第27回中,作者还通过一些细节和描写,展现了中国古代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传统。
比如在孙悟空和他的伙伴们行走的路上,他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善良的村民和和善的神仙,这些人物形象都充满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韵味。
而一些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的元素也贯穿在整个故事中,让读者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总的来说,《西游记》第27回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它不仅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文学技巧,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观念。
通过阅读这一回,读者不仅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还可以从中汲取到一些宝贵的人生智慧。
因此,我非常推荐大家阅读《西游记》第27回,相信它一定会给你带来很多启发和感悟。
西游记第二十七回读后感大全5篇
![西游记第二十七回读后感大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7c669b5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15.png)
西游记第二十七回读后感大全5篇西游记第二十七回读后感精选篇1“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我带着耳机,轻声哼唱。
一串串动人的旋律将曾经已经被我遗忘很久的记忆逐渐唤醒……“爸爸,我想学骑自行车!”我摆弄着新自行车央求爸爸。
“好吧,去空地上练习吧。
”爸爸同意了。
来到空地上,我刚想自己试着骑的时候,爸爸忙上前阻拦:“不行,你连什么技巧都不会,不能盲目地去骑。
”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爸爸先在后边扶我,我只管把握方向和蹬脚踏板。
爸爸看见我骑得稳极了,猛得放了手,我一下子歪了,失去了平衡力,往左边倾斜过去。
“救……”“命”字还没喊出口,我已经重重地摔倒在了坚硬的大地上,头疼欲裂。
“爸爸,你刚才为什么松开了手?”我埋怨道。
“我想让你经历一些磨难,因为经历过困难,才会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并在困难中学会自己找感觉。
”爸爸满脸严肃。
“太难,不学了!”我嘀咕着。
“你这便是消极、退缩的表现,你没有毅力,怎么可能学会骑自行车?”爸爸的一番话唤起了我的初心,我在这儿干什么?不就是为了学会骑自行车吗?我为什么要退缩?我太懦弱了!此刻,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西游记》中的情景,师徒四人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才取回真经。
从这本书中,我感悟到了很多很多,正所谓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旅途中,他们坚持不懈,收获经验,互相汲取力量,这才是最珍贵的。
我扪心自问,他们能克服种种困难,难道我就不行吗?这一次,我是不会退缩的!我要坚持!我不会向放弃屈服!我目光坚定,勇敢地爬了起来,又上了自行车,心中默默地念:我决不放弃!我摔了一次又一次,但我并没有低头,一句句鼓励的话语在我耳边回响,让我信心百倍。
“成功了!”在黄昏时刻,伴随着太阳落山,我成功了!从那以后,我始终坚信——坚持的力量无穷大!西游记第二十七回读后感精选篇2今日我也读了《西游记》这本书,西游记不只有书,还被人们拍沉了电视剧,写成了小说,还制作成动画片了,受到了老人和小孩还有年轻人的喜爱。
西游记第27回读后感【5篇】
![西游记第27回读后感【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9759a77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93.png)
西游记第27回读后感【5篇】西游记第27回读后感篇1《西游记》是一部长篇章回体神魔小说,它记载了唐僧师徒一起去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师徒四人中,最忠厚的是沙僧,他为人忠厚老实,一心随师父去西天取经,他的决心实在让我赞叹不已。
猪八戒,大家都知道,他有三大恶习:好吃、好色、好睡,而且他非常贪婪,并且做事没有决心,一遇到困难就想退缩,他想取真经时,还求佛祖让他下凡来玩呢!孙悟空最大的优点是非常勇敢,他从不向困难低头,一直勇往直前,一路帮师傅降妖除魔,师傅被妖怪抓走了,他或者靠自己、或者寻求外援,总之想方设法营救师傅。
他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意志是我学习的好榜样。
唐僧有时会很固执,但他最大的优点是非常善良,虽然有时会显得有些懦弱,但柔弱的外表下,却有一颗坚持目标、永不懈怠的心。
凭借着这种坚忍不拔的精神,取得了真经。
《西游记》让我领悟到:想做成一件伟大的事情,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挫折和困难,因此我们要学着勇敢,要有一颗执着的心,不断努力奋斗,只有这样最终才能取得成功。
西游记第27回读后感篇2《三打白骨精》选自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第27回,这个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了,这个故事也是我最喜欢的故事之一。
“三打白骨精”这段故事主要讲的是:唐僧师徒西行取经路上,唐僧遣悟空去化斋饭,妖怪白骨精却在这时候趁机化作一位美丽的村姑拿着斋饭说是特地来请唐僧用斋的,正在这时,悟空回来了,识别那个女子是妖精后,便一棒打过去,妖怪虽然被打跑,悟空却因此触怒了师傅。
妖怪走后不久,又化身成一个老婆婆,故技重施,结果又被悟空打死,第三次,妖怪化作一个老头,还假装来寻找家人,而他的“家人”就是悟空刚打死的人,然而这次依然被悟空识破并打死了妖怪。
唐僧是个一心向佛修善之人,但他的善心却被妖精所利用。
在妖精的迷惑下,唐僧不能分辨真伪,这接二连三的“杀人事件”使得唐僧也忍无可忍,再加上猪八戒在一旁火上加油,唐僧坚决撵他走。
悟空万般无奈之下,只好给师傅磕了头,飞回花果山了。
《西游记》读后感 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内容简介
![《西游记》读后感 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内容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e87eae4ebe23482fb4da4cbf.png)
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作者:吴承恩注释:黄肃秋校订:李洪甫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时间:1955年2月此版为2014年12月第38次印刷三藏师徒天明准备收拾前行,却被镇元仙人强留,一连五六日食仙食,服仙丹,不说其它三个徒弟,仅唐僧已感到脱胎换骨般神清气爽。
他取经心切与众徒一道别过镇元仙人后上路了。
不久见一座高山,峰岩重叠,甚是危险,虫蛇走兽时隐时没,另人生畏。
好在有三位徒弟跟随,也是有惊无险。
这时唐僧腹饥,让悟空化斋。
行者跳上云端远眺,见山间有一片鲜桃,准备取来与众人分享。
这山中有一妖精,见唐僧在此,非常高兴:“一口唐僧肉,长帮长生”,于是设计抓唐僧。
阴风一转幻化成一眉清目秀的年青女子,提着一篮食物从西向东走径直来到唐僧身边,八戒、沙僧、唐僧三人不识妖精以为路遇好人与之交谈起来,妖精想引诱众人食用她带来的东西,正想动口之时,悟空从天而降,二话未说,一棒打死了这个女子。
这妖精不是一般之辈,早已在孙悟空打来之时使了“解尸法”逃之夭夭了,留了一假尸体在地上。
唐僧不明就理,在八戒的唆嘴下念起紧箍咒,还要将悟空赶走。
悟空一再恳求,才得以留下。
妖精心生暗恨,阴云一转变成一个八旬老妇人来寻女儿,悟空火眼金睛一下就识破了妖精的来意,举棒就一下,老妇人应声倒地,一命呜呼,其实妖精早已逃脱。
唐僧见又死一人,更是生气,要分行李赶他走。
悟空说如若去了头上的紧箍便走,唐僧无奈又留他一次。
这次妖精化成一个老头上山来寻妻女,悟空这次早有防备,一棒将妖精打死,妖精化为白骨,唐僧对悟空的话半信半疑,但经不住八戒一旁扇风点火,悟空终于被逐,临行前嘱咐沙师弟一路保护师父,便三步一回头的走了。
感想:可惜孙悟空一心为主,侠肝义胆,却抵不过猪八戒的几句谗言。
所以提醒我们很多时候遇到事情,不能只看眼前的情况,也不能听信一面之词,而是要多方面调查、多方面了解情况,才不会做另自己后悔的决定。
2015年12月20日记录。
西游记第二十七回读后感
![西游记第二十七回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202d595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e1.png)
西游记第二十七回读后感《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深受读者喜爱。
第二十七回是《西游记》中的一个重要章节,讲述了孙悟空与牛魔王的一场激烈的对决。
在这一回中,我们可以看到孙悟空的机智和勇敢,也能感受到牛魔王的强大和狂傲。
通过这场对决,作者给我们展示了正义与邪恶的斗争,以及勇气与智慧的重要性。
这一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深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在这一回中,我们可以看到孙悟空的机智和勇敢。
孙悟空是孙悟空是唐僧的得力助手,他机智勇敢,能够化解危机,保护师父。
在这一回中,孙悟空与牛魔王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对决,孙悟空不仅展现出了高超的武艺,还运用智谋化解了牛魔王的狂暴,最终战胜了牛魔王。
这表现了孙悟空的勇敢和智慧,让人深受感动。
他不仅具有超凡的武艺,还拥有睿智的头脑,他的机智和勇敢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让我们明白了正义的力量是无穷的。
同时,我们也能感受到牛魔王的强大和狂傲。
牛魔王是一个强大的妖王,他身体强壮,武艺高强,自信心十足。
在这一回中,他与孙悟空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对决,他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和不屈的意志。
然而,他的狂傲和自大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
这让我们明白了,虽然实力很重要,但过于自信和自大会让人失去理智,最终导致失败。
牛魔王的强大和狂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明白了谦逊和谨慎的重要性。
通过这场对决,作者给我们展示了正义与邪恶的斗争,以及勇气与智慧的重要性。
在这一回中,孙悟空代表了正义和勇气,他不畏强敌,不惧困难,坚持追求真理和正义。
而牛魔王则代表了邪恶和狂傲,他自负强大,不顾一切地追求自己的利益。
通过这场对决,我们看到了正义与邪恶的斗争,也明白了勇气与智慧的重要性。
只有正义和勇气,才能战胜邪恶和困难,只有智慧和谨慎,才能赢得胜利和成功。
这一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深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总的来说,《西游记》第二十七回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勇气的作品,通过孙悟空与牛魔王的对决,作者给我们展示了正义与邪恶的斗争,以及勇气与智慧的重要性。
西游记第二十七回读后感
![西游记第二十七回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f20503d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cf.png)
西游记第二十七回读后感
西游记第二十七回是一部中国古典小说,也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
这一回主要讲述了孙悟空和牛魔王的一场激战,以及唐僧一行人在取经路上所遇到的种种困难和考验。
在这一回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孙悟空的聪明和勇敢。
在与牛魔王的激战中,孙悟空展现出了非凡的武艺和智慧,他不仅能够运用七十二变化化身各种形态,还能够使出金箍棒的威力,与牛魔王一较高下。
这让我对孙悟空这个角色更加敬佩和喜爱。
另外,唐僧一行人在取经路上所遇到的种种困难也让我深有感触。
他们不仅要面对妖魔鬼怪的袭击,还要忍受饥饿和疲惫,但他们始终坚定地向着取经的目标前进。
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他们的坚韧和毅力,也让我对他们的信念和勇气充满了敬佩之情。
此外,这一回中还出现了许多有趣的情节和人物。
比如,猪八戒和沙僧的搞笑形象,以及他们与妖魔的斗智斗勇,让我忍俊不禁。
还有,牛魔王的妻子铁扇公主的出场,她的美丽和聪明让我对她的形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的来说,西游记第二十七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阅读这一回,我不仅感受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也对其中的人物和情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相信,这部作品将会继续激励着人们,传承下去。
西游记第二十七回的读后感
![西游记第二十七回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b249078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fa.png)
西游记第二十七回的读后感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华夏文化瑰宝。
第二十七回作为其中的一章,展现了作者施展了卓越的想象力和才华。
在读完这一回后,我对故事情节的发展以及其中蕴含的道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第二十七回的故事主要讲述孙悟空因赴盘丝洞救唐僧而大战百万天兵天将,经过巧妙策略最终取得了胜利,并将所掳获的妖精送回盘丝洞。
这一回的故事情节紧凑,充满戏剧性和惊险刺激感。
通过对孙悟空的逐一战胜,我们可以感受到他聪明机智、勇敢无畏的一面。
同时,这一回还揭示了人心的复杂性,以及对身份和地位的追求造成的种种困难。
读完第二十七回,我深思熟虑,得出了以下几点感悟:首先,孙悟空的智慧与勇气令人钦佩。
在这一回中,孙悟空面对星宿二仙、天兵天将和盘丝洞妖精的挑战和考验,他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与身手绝技,通过变化和策略成功地解决了问题。
他的智慧和勇气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明白了面对挑战和困难时,我们不能气馁,而是要保持冷静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以智慧和勇气战胜困难。
其次,第二十七回还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
明星宿二仙为保护妖精巧舌如簧,语言方便,让人不知所云。
而盘丝洞妖精表面上温顺可人,实际上心机深重,让孙悟空多方周折才得以解脱。
这些人物塑造显示了人性中的善恶与复杂性,教育了读者要善于辨别人性的不同面貌,并坚守自己的原则。
最后,西游记第二十七回也让我思考到了身份与地位的追求。
孙悟空在这一回中为了拯救唐僧和正义而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虽然只是一只猴子,但他却拥有超人的智慧和能力,能够挑战强大的敌人。
这让我想到,一个人的价值和能力并不取决于出身和地位,而是取决于他的努力和毅力。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自己的能力,并为追求真正的价值而努力奋斗。
通过阅读西游记第二十七回,我受益匪浅。
无论是对智慧与勇气的敬佩、对人性的反思,还是对价值观与努力的思考,都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所传达的思想和哲理。
总之,西游记第二十七回是一篇令人惊叹的篇章,它带给了我很多的思考和启发。
西游记二十三回到二十七回的读后感5篇
![西游记二十三回到二十七回的读后感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2443efb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fe.png)
西游记二十三回到二十七回的读后感5篇西游记二十三回到二十七回的读后感篇1星期六早上,迎着明媚的阳光我在细细品读起《西游记》这本书,读完后,我深受启发。
《西游记》主要讲了孙悟空出世、大闹天空、终于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又描述了释迦造经,观音访僧,魏斩龙,以及玄装出世等故事。
后来,主要写孙悟空等人保唐僧西天取经,一路降妖除魔,走过十万八千里,前后十四年,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回真金的经过。
唐僧师徒取经过程历经种种磨难,但他们没有丝毫退缩。
他们坚韧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使我佩服的五体投地。
这本书中有一种精神让我感悟最深:唐僧师徒历经的八十一个磨难让我联想到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
是的,我们在生活中干一件事为什么不能像他们一样坚持到底呢?但在一件事情当中我们一定要坚持到底、锲而不舍像小水滴一样,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暑假里的一天,我和妈妈回外婆,正巧外婆要下地播种,我心血来潮硬要跟外婆一起去。
“啦啦啦,下地了,啦啦啦啦。
”我哼着自编小曲儿兴高采烈地到田地里。
到了田地里,外婆就熟练地干起活来儿来,我也不输给外婆,先卷起裤脚一脚踩进田地里,拿起一把种子随意的撒,可我没干几分钟便没了起初的高兴劲了,觉得干农活是那么梢燥乏味。
就在我闷闷不乐时,一个扑空踩进了一个窟窿里,摔了一屁股泥,我气冲冲地走出田地。
外婆就说:“呵,你以为农活这么容易干呀,你以为粮食这么容易种出来的呀。
”我准备放弃起身离开时,一种精神漂过我脑海:唐僧师徒历经了八十一种磨难让我联想到了他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
外婆那么大年纪都坚持干得了农活,我才十几岁就干不了?人家唐僧师徒不照样坚持了长达十四年的西天取经,我也照样坚持下去,我也要征服农活,我再一次下田。
这本书教我们学会干一件事坚持不懈,不畏艰险!我们应该向唐僧师徒学习。
西游记二十三回到二十七回的读后感篇2“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这两句诗为我们写出了一斗天地,横扫一切邪恶势力的孙悟空的形象.提起孙悟空,就不能不提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
西游记第二十七章读后感孙悟空与牛魔王的大战
![西游记第二十七章读后感孙悟空与牛魔王的大战](https://img.taocdn.com/s3/m/61fecc5b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69.png)
西游记第二十七章读后感孙悟空与牛魔王的
大战
《西游记》第二十七章读后感:孙悟空与牛魔王的大战
孙悟空与牛魔王的大战是《西游记》中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情节。
这场战斗中,孙悟空和牛魔王的实力不分高下,两人你来我往、惊心动魄的交锋令人热血沸腾,同时也展现出了孙悟空勇猛无比的个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在这场大战中,孙悟空最为出彩的地方是他的聪明才智。
面对牛魔王的强劲攻势,他先是运用金箍棒的特殊功能,缩小棒身硬闯入牛魔王口中,然后在牛魔王重拳出击之际,顺势跳进牛魔王嘴里,将金箍棒猛力往喉咙深处一挺,将牛魔王制住。
这样的绝妙操作令人叹为观止,彰显出孙悟空脑筋灵活、足智多谋的一面。
此外,孙悟空在这场大战中还表现出了不屈不挠的精神。
战斗中,牛魔王屡次用各种武器攻击孙悟空,但他始终不屈不挠,咬着牙坚持下去,最终也成功地将牛魔王打败。
这份不服输的精神,也正是孙悟空一路走来能够战胜各种妖魔鬼怪的重要原因。
这场大战还表现出了孙悟空与牛魔王之间的心理斗争。
牛魔王在一开始时还将孙悟空夸赞为“厉害的英雄”,但后来却变本加厉地攻击起孙悟空来。
孙悟空则用自己的智慧,成功地出其不意、将其制服。
这段情节揭示出人与人之间的心理游戏,同时也展现出孙悟空高超的智慧和过人的心理素质。
总之,《西游记》第二十七章孙悟空与牛魔王的大战,不仅令人陶醉于充满幻想的仙侠世界,更揭示出孙悟空作为一个英雄的独特个性和值得赞赏的精神面貌。
这场大战虽然只是小说情节,但其中蕴含的精神内涵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三打白骨精读后感15篇
![三打白骨精读后感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f22ad03941ea76e59fa04d3.png)
三打白骨精读后感15篇三打白骨精读后感1今天我读到《西游记》的第二十七回,篇名叫《三打白骨精》。
读完了,让我觉得心里很憋屈和恼火。
故事讲的是唐僧师徒四人达到宛子山的时候,一只妖怪分别变成村姑、老婆婆和老翁来诱骗唐僧,被孙悟空打死,孙悟空被误认为滥杀无辜被师傅赶走的故事。
我认为发生这样的事情,出了妖怪的狡诈外,唐僧,孙悟空包括猪八戒他们都不可推卸的责任,为什么呢?第一、孙悟空做事鲁莽冲动,他护师心切,在看出来妖怪的真面目时,没有及时有效的与师父或者师弟们沟通直接把妖怪打死了。
我想如果很好地沟通后加以提防,凭借孙悟空的本领,妖怪肯定不会伤害到唐僧分毫;第二、唐僧肉眼凡胎,怎么能看出妖怪的真面目呢?他应该选择相信徒弟的话,因为之前有过没有听信悟空的话而被抓走的经历;第三、猪八戒他们在孙悟空打死妖怪受师父责罚后,不但不调解,反而落井下石,没有团队精神。
所有说人人都有责任。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呢?对于父母、长辈,我们要保持尊敬,就像《弟子规》里面说的那样“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在困难面前,我们要有团队精神,要学会沟通,沟通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作为领导或长辈,要悉心听取晚辈或下属的建议,不能固执,因为你不可能永远都正确,要保持谦虚。
三打白骨精读后感2《西游记》相信大家都喜欢看,我也不例外。
最近我看了其中的一个小故事《三打白骨精》,颇有感悟。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唐僧师徒四人在前往西天取经的路上,遇到想吃唐僧肉的白骨精。
妖怪三次变化去加害唐僧。
第一次变作一个小姑娘,第二次变作一个老太婆,第三次变作一个老公公。
结果三次都没得逞,给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识破。
但是唐僧认为孙悟空伤及无辜,把他赶回花果山。
后来唐僧被抓,孙悟空得知后立马赶回来打败妖精,救回师傅。
我很佩服孙悟空,他有火眼金睛,能分辨人妖,能把妖怪变化的人物打倒。
他明辨是非,不被妖怪的变化多端所蒙蔽,每次都能识破。
师傅被抓走了他仍然克服各种困难,赶回去救师傅,遵守当初他在五指山下答应菩萨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承诺。
西游记原著第二十七回读后感
![西游记原著第二十七回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9e57764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d6.png)
西游记原著第二十七回读后感
这一回里,出现了经典的“尸魔三戏唐三藏”,也就是那狡猾的白骨精登场啦。
这白骨精可真是个演技派啊,变来变去的,一会儿是个花容月貌的小女子,提着斋饭就来迷惑唐僧师徒。
你说这唐僧也是,肉眼凡胎的,看着人家娇滴滴的,就信了个十足十。
孙悟空那火眼金睛可是一眼就看穿了,一棒子就打过去,结果把唐僧给惹毛了。
我就想啊,孙悟空得多委屈。
他一心想保护唐僧,却被师傅误解,还念那紧箍咒,疼得老孙满地打滚。
那场面就像一个努力干活、一心为家的人,结果被当家的误会,还狠狠揍了一顿,太冤啦。
而且唐僧还说什么“出家人慈悲为怀”,他是慈悲了,可他不知道那是妖怪啊,这慈悲用错了地方,差点把自己的小命都给搭进去。
再看猪八戒,这家伙在这一回里可没少煽风点火。
他就惦记着那点吃的,看孙悟空把女子打死了,斋饭没了,就开始在唐僧耳边嘀咕,说孙悟空的坏话。
这猪八戒真是个“猪队友”啊,只想着自己的肚子,一点都不考虑实际情况。
白骨精呢,她虽然狡猾,但也确实很有耐心,一次不成又来第二次、第三次。
她就像那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坏人,老是在你身边使坏。
不过她最后还是被孙悟空彻底打死了,也算是恶有恶报吧。
西游记第27回读后感
![西游记第27回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7835d113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61.png)
西游记第27回读后感《西游记》第27回读后感。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其中的第27回是整部小说中的重要篇章之一,讲述了孙悟空和牛魔王的一场激烈的斗法。
这一回中,作者吴承恩以其精湛的笔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将这场斗法描绘得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
在这一回中,孙悟空和牛魔王两位角色的形象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孙悟空作为主角,勇猛无畏,机智过人,他的种种英勇事迹令人赞叹不已。
而牛魔王则是一位威武雄壮的魔王,他的力大无穷,威风凛凛,与孙悟空的对决更是激烈异常。
作者通过对这两位角色的塑造,展现了他们各自的个性和魅力,使读者对他们的形象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斗法的过程中,孙悟空和牛魔王展现出了各自的武艺和智慧。
孙悟空凭借着他的七十二变和筋斗云,化身为各种形态,巧妙地躲避了牛魔王的攻击。
而牛魔王则以其惊人的力量和狂暴的攻击手段,让孙悟空几乎步步为营。
两位角色之间的较量,既展现了他们的个人魅力,也展现了作者对武术的深刻理解和对智慧的赞美。
此外,这一回还展现了孙悟空与牛魔王之间的情感纠葛。
在斗法的过程中,孙悟空和牛魔王之间的对话和互动,透露出了他们之间的一些情感。
虽然他们是敌对的关系,但在斗法的过程中,也不乏对对方的尊重和欣赏。
这种情感的交流,使得这场斗法更加生动和有趣,也为整个故事增添了一丝温情。
通过对《西游记》第27回的阅读,我不仅感受到了作者对武术和智慧的赞美,也领略到了他对人性和情感的深刻理解。
这一回中的斗法场景,不仅让我对孙悟空和牛魔王的形象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整部小说的情节和主题有了更加清晰的把握。
《西游记》第27回,是一篇充满魅力和智慧的篇章,它让我对这部经典名著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欣赏。
总之,《西游记》第27回是一篇充满魅力和智慧的篇章,通过对孙悟空和牛魔王的斗法,展现了作者对武术和智慧的深刻理解,也展现了他对人性和情感的深刻理解。
这一回中的情节和主题,不仅让我对整部小说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中国古典文学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西游记三打白骨精读后感15篇
![西游记三打白骨精读后感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1c2f3df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6b.png)
西游记三打白骨精读后感15篇西游记三打白骨精读后感1选自古典名著《西游记》的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这篇故事。
这篇故事透过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故事,体现出了孙悟空做事的坚决、果断和机智勇敢的精神品质,也让我感受到了孙悟空斩妖除魔坚定不移的决心,从而更为突出了孙悟空的优秀品质。
“白骨精”是邪恶的代表,“孙悟空”是正义的化身。
纵使白骨精有千变万化,也逃但是孙悟空的`火眼金睛。
故事告诉我们:邪恶的事物总是蒙着一层虚伪的面具,我们务必善于识破它,否则就会使自我上当受骗。
应对白骨精的阴毒狡诈以及师父的责怪、惩罚和驱逐,悟空没有叫屈喊冤,也没有负气离开。
有的只是斩妖除魔的决心和对师父的忠诚。
这是多么令人感动的真诚啊!生活中,我们也就应真诚地对待自我的父母、亲人和朋友。
在他们需要帮忙的时候,应伸出援助之手去帮忙他们,把“爱之链”的故事好好地延续下去,让世人多感受几份温暖!对于邪恶的人,我们也就应给她伸出一个援助之手。
也许,她会被我们的行为所感动,从而彻底醒悟,从头做人。
虽然她的人生上半场已经输了,但还有下半场,还能够赢回来。
西游记三打白骨精读后感2每当我看到《西游记》三打白骨精这一回时,会情不自禁的想起孙悟空为保护唐僧但是却被误会的情景,不禁为孙悟空报不平。
心里就想,如果我要是有孙悟空那么厉害的`法术就好了,不仅可以回到从前,而且还可以送给唐僧一双火眼金睛,这样他就能识别妖怪,就不会冤枉孙悟空了。
可是我没有这种能力,所以也只能闭着眼想想得了......当我睁开眼睛,我惊奇的发现我站在一片大森林中间,旁边有一条小路。
这场景怎么那么像西游记中的啊?我轻轻一跃,竟让飞上了树梢,啊!我竟然拥有超能力了!我开心的不得了。
突然一个人从旁边飞过,我仔细一看,竟然是白骨精。
于是我跟在她后面,发现她变成了一个小姑娘,站在路中间,和西游记中的一样,只见唐僧师徒缓缓而来,白骨精则迎上前去,这是要加害唐僧师徒啊。
西游记第二十七回读后感
![西游记第二十七回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cc00b2d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61.png)
西游记第二十七回读后感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它以其丰富的想象力、深刻的寓意和丰富的文学价值而著称于世。
第二十七回是其中的重要篇章之一,它描写了孙悟空和牛魔王的一场生死较量,展现了孙悟空的勇敢和智慧,同时也展现了牛魔王的残暴和野心。
读完这一回,我深受启发,对于勇气、智慧以及对抗邪恶的决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这一回中,孙悟空和牛魔王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孙悟空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成功地化解了牛魔王的种种阴谋,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场战斗不仅展现了孙悟空的英勇无畏,更展现了他的智慧和聪明才智。
他不但能够在战斗中灵活运用策略,巧妙地化解对手的攻击,还能够在关键时刻想出破解对手的办法,可谓是智勇双全。
这让我深受鼓舞,明白了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勇气和智慧同样重要,只有二者兼备,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另一方面,牛魔王的残暴和野心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一回中,牛魔王不仅对待自己的手下残忍无情,更是对待其他生灵毫不留情。
他的野心让他不惜一切代价去追求自己的目标,甚至不惜牺牲他人的生命。
这种残暴和野心让我深感震惊,也让我更加
坚定了对抗邪恶的决心。
在这个世界上,邪恶永远都是存在的,我们必须勇敢地去对抗它,用我们的勇气和智慧去化解它的阴谋,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通过阅读《西游记》第二十七回,我不仅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深刻寓意,更是对于勇气、智慧以及对抗邪恶的决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更是一部富有哲理和智慧的著作,它让我们在阅读中获得了更多的启发和感悟。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读一读这部作品,从中汲取勇气和智慧,让自己变得更加坚强和勇敢。
西游记第二十七回读后感
![西游记第二十七回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4c19f20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9e.png)
西游记第二十七回读后感在第二十七回中,孙悟空和他的伙伴们继续他们的旅程,他们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作者在这一回中描绘了一个被恶龙统治的山脉,孙悟空和他的伙伴们不得不与恶龙展开一场激烈的战斗。
这一战役中的紧张和刺激让我屏住了呼吸,同时也赞叹于孙悟空无敌的力量和智慧。
孙悟空的聪明才智和战斗技巧使他成为了我们心中的英雄。
除了战斗场景外,作者还在这一回中描绘了孙悟空和他的伙伴们在前进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他们不仅遇到了严寒和饥饿,还遭遇了恶劣的天气和其他危险。
这让我意识到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坚持并相信自己的能力,最终我们都能克服困难。
这一回还给读者展示了人性的弱点和错误。
在战斗与冒险的过程中,孙悟空和他的伙伴们偶尔会犯错误,有时会表现出自私和贪婪的一面。
例如,当他们发现一座充满宝藏的山洞时,他们之间发生了争吵和争斗,希望能够独自占有这些财富。
这一场景让我反思人类的弱点和缺点,我们常常被物质财富和个人利益所驱使,忽视了团队合作和友谊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这一回还呈现了一系列的道德故事和寓言。
通过这些故事,读者可以学习到一些重要的道德和价值观,如坚持正义、尊重他人和珍惜友谊等。
这不仅是孙悟空和他的伙伴们的成长历程,也是每个读者在阅读这本书时所经历的。
总的来说,西游记第二十七回是一本令人难以忘怀的读物。
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和人性的揭示,作者成功地展现了他的想象力和才华。
这一回中呈现的冒险与困难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挑战,而孙悟空和他的伙伴们的故事则给了我们勇气和希望。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寓言小说,更是一本启示录,提醒我们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团结一致,克服困难。
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每个人,因为它不仅能带给我们乐趣和娱乐,还能让我们从中获得智慧和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抄:
却说常言有云:山高必有怪,岭峻却生精。
果然这山上有一个妖精,孙大圣去时,惊动那怪。
好妖精,停下阴风,在那山凹里,摇身一变,变做个月貌花容的女儿,说不尽那眉清目秀,齿白唇红,左手提着一个青砂罐儿,右手提着一个绿磁瓶儿,从西向东,径奔唐僧。
圣僧歇马在山岩,忽见裙钗女近前。
翠袖轻摇笼玉笋,湘裙斜拽显金莲。
他是个妖精,要来骗你哩。
”三藏道:“你这猴头,当时倒也有些眼力,今日如何乱道!这女菩萨有此善心,将这饭要斋我等,你怎么说他是个妖精?”……
却说那妖精,脱命升空。
原来行者那一棒不曾打杀妖精,妖精出神去了。
他在那云端里,咬牙切齿,暗恨行者道:“几年只闻得讲他手段,今日果然话不虚传。
那唐僧已此不认得我,将要吃饭。
若低头闻一闻儿,我就一把捞住,却不是我的人了?
却说那妖精,原来行者第二棍也不曾打杀他。
那怪物在半空中,夸奖不尽道:“好个猴王,着然有眼!我那般变了去,他也还认得我。
这些和尚,他去得快,若过此山,西下四十里,就不伏我所管了。
若是被别处妖魔捞了去,好道就笑破他人口,使碎自家心,我还下去戏他一戏。
”……“我是个好和尚,不题你这歹人的名字,你回去罢。
”那大圣见长老三番两复,不肯转意回心,没奈何才去。
你看他:噙泪叩头辞长老,含悲留意嘱沙僧。
一头拭迸坡前草,两脚蹬翻地上藤。
上天下地如轮转,跨海飞山第一能。
顷刻之间不见影,霎时疾返旧途程。
这个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看出了妖怪的狡猾阴险,看出了悟空的勇敢和保护师傅的忠心,看到了八戒的贪嘴……每个人物都描写的淋漓尽致!
这个故事主要描写了孙悟空三次识破白骨精的诡计,而唐僧他竟然说孙悟空乱杀人,野性十足,嗜杀成性,留着是个祸害,就念紧箍咒,把孙悟空赶走了。
直到唐僧被白骨精抓到了老巢里,听白骨精说他被她骗了才恍然大悟,后悔当初把孙悟空赶回家去。
然后沙僧回花果山找孙悟空救师父,悟空和沙僧来到白骨精家门口,进去打死了白骨精,救出了师父。
唐僧说,悟空啊,为师错了,可毕竟我不知道他是妖怪啊。
读了这个故事,我得到了很大的启发,不要被别人的外表所蒙蔽,关键是要看内心是怎样的!其实,从故事中的这些人物身上我看到了现代人所具备很多人性和社会性。
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任何事,不要像唐僧、猪八戒一样,不动脑筋,不仔细观察,人妖不分,这样就容易上当,我们要向孙悟空学习,认真思考,仔细观察,分清好人和坏人,像孙悟空拥有一双“火眼金睛”。
同时,我也感觉到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团结一致才能战胜妖怪。
一旦自己内部不团结,妖怪就会趁虚而入。
这正是唐僧被抓走的主要原因。
在生活中,我们不要被表面现象、虚情假意、伪善的一面蒙骗。
有些人表面是虚伪的,内心是阴暗的,利用各种卑鄙手段,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我们要分清是非,分清好坏,团结起来,才能战胜任何邪恶。
由此引申到一个民族,若想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那么我们就要团结起来,我们的民族才能强大、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