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文化—— 人类学的理论篇

合集下载

地理科学导论第三章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共55张PPT)

地理科学导论第三章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共55张PPT)
(一)地理环境决定论
亨廷顿(1876—1947)是美国地理学家,曾任美国生态学会会长(1919)、美国地 理学会会长(1923)和美国优生学会会长(1934—1938)。 亨廷顿是环境决定论的主要代表,一生研究气候与文明的关系。主要著作 有:《亚洲的脉搏》(1907)、《文明与气候》(1924)、《种族的特征》(1924)、 《动态地理学》(1932)、《经济地理学》(1940)、《文明的主要动力》(1945)等。
活化自然过程、增大地理系统生产力以及增大人们有效利用地球空间能 量条件的系数的措施系统。人与自然共同创造的基础,是利用自然界所 固有的趋势和自然界的整体(而非局部)状况,并使之最优化。它应当 排除引起危机的各种联系的产生和形成。”
人类面对自然系统存在着几种不同的对策:一是引发危机倾向; 二是硬性改造;三是原封不动地保护;四是人与自然共同创造,
狭义的环境容量是专指在人类健康与自然生态不致受损 害的前提下,某一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第三章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 人地关系理论
三、第三思潮:发展与环境关系论
(四)人与自然共同创造思想
前苏联地理学家B.B.索恰瓦提出“人与自然共同创造”的思想。 他认为:“所谓共同创造,是指人们所实现的旨在发展潜在自然力、
例如预测栽培方法时,可以有很多选择,如尽量取得最大经济利益的风险选择,至少要有最起码的 收获的保守选择,注意保持地力的环境保护观点的选择等等。对全体土地经营者来说,这些意图各占多大

文化人类学10大理论观点

文化人类学10大理论观点

文化人类学10大理论观点

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和文化现象的学科,其中文化人类

学着重研究各种人类文化的特点、形成和变化。以下是文化人类学

中的10个重要理论观点:

1. 文化相对主义:文化相对主义认为文化是一种相对于特定社

会和历史背景的现象,不同文化具有自身独特的价值和观念体系。

2. 文化演化论:文化演化论认为文化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

化和发展的,通过适应环境和社会变化来推动社会进步。

3. 社会构造主义:社会构造主义认为文化是通过社会互动和交

流构建起来的,人们通过共享语言、符号和价值观念来建立意义和

理解。

4. 文化决定论:文化决定论认为文化是决定人类行为和社会结

构的主要因素,文化规范和信念塑造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5. 身份政治:身份政治强调个体和群体的身份认同对于社会关系和权力结构的影响,文化通过身份认同来塑造社会的不平等和权力分配。

6. 性别研究:性别研究关注性别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性别差异对于社会角色和权力关系的影响。

7. 文化认同:文化认同研究个体与特定文化群体之间的关系,探讨文化认同对于人们的行为、观念和自我认同的影响。

8. 结构主义:结构主义关注文化中的符号系统和结构,认为文化是通过符号的对立和相互关系构建起来的。

9. 文化生态学:文化生态学研究文化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文化如何适应和塑造人与环境的互动。

10. 文化认知:文化认知研究文化对于个体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模式的影响,探讨文化对于人们的知觉、思考和理解的影响。

以上是文化人类学中的10大理论观点,它们帮助我们理解文化的复杂性以及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形成和变化。

人类学概况-第二版官方PPT 第十二章 濡化、社会化与涵化

人类学概况-第二版官方PPT 第十二章  濡化、社会化与涵化

成绩不良的原因。它所阐述的一个重要观点是,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与其他
文化相比,少数民族文化并不是落后或缺失,而是不同。 奥格布的文化中断理论主要是基于他对少数民族群体的人类学研究而得出的。也就是说,
对那些辍学学生而言,学业的失败并不是一种对现实的消极反映,而是积极保护本土文化的
另一种方式。换句话说,学业的失败是一种心照不宣的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
而出现文化交流的中断现象。在对一个同质社会的濡化研究中,文化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在长
时内获得了文化的期待与责任,文化中断则意味着文化期待和角色需求学习的非连续性。异 质社会中的文化中断主要指文化间交流活动遇到障碍或中止。
一、文化中断
(二)文化中断理论
文化中断理论由美国人类学家奥格布提出,用来解释那些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学业
【本章要点】
现代社会的文化中断和文化适应的问题还反映在文化输入与文化输出的过程中。文化输
入是指对异文化的吸纳,文化输出则是指对文化的传播过程所发生的文化涵化的过程与结果,
和文化当事人的主动与被动性相关,亦同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实力、战略、组织与谋划、教 育、创造等相联系。而文化相对性、创造性和多样性原则是寻求现代世界文化适应与发展的
自我
个体认同 文化输入 文化输出 全球化
第一节
人性与人格
一、人性及其研究
从古至今,人类始终充满对自身人性研究的兴趣。至少近500年的欧洲学者 (含人

人类学对环境与自然资源管理的视角

人类学对环境与自然资源管理的视角

人类学对环境与自然资源管理的视角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和社会行为的学科,它可以为我们理解

环境与自然资源管理提供独特的视角。通过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

分析,我们可以深入探究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社会群体的行为模式以

及其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与管理。本文将从人类学的角度出发,探讨环

境与自然资源管理的相关议题。

一、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人类与环境一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人类社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

对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和态度也不同。人类学家通过对历史文

化的考古学研究和现代社会的田野调查,发现了不同文化群体对环境

的不同认知和利用方式。例如,狩猎采集社会更注重环境的可持续利用,而农耕社会更倾向于进行土地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二、文化多样性对环境管理的影响

人类学研究的核心之一是文化多样性。不同的文化群体拥有独特的

世界观、价值观和环境伦理观念,这些都会对环境管理产生重要影响。人类学家通过对不同文化社群的研究,可以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提供有益的思考。例如,某些原住民族群体对环境具有深刻的认知和

敬畏之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三、人类行为对自然资源的影响

人类的行为对自然资源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也是环境与自然资源管理中的重要议题。人类学家通过对人类社会群体行为模式的观察和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和影响机制。例如,在发展中国家,人们的过度放牧和乱砍滥伐行为导致了土壤退化和森林资源的枯竭,而在发达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对空气质量和水资源产生了巨大影响。

四、社区参与与可持续发展

人类学与文化人类学

人类学与文化人类学

文化进化论
总结词
认为文化发展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 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过程。
VS
详细描述
文化进化论认为文化发展有一个线性的进 化过程,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 它认为某些文化特征和现象是由于历史和 环境的影响而逐渐发展和演变的。文化进 化论在人类学中有着深远的影响,但也有 其局限性和缺陷。
文化生态学理论
人类学的研究领域
01
02
03
04
生物人类学
研究人类的生物性,包括人类 的起源、演化、体质特征和遗
传学等。
社会文化人类学
研究人类的社会和文化性,包 括社会组织、文化传承、宗教
信仰、语言文字等方面。
应用人类学
将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 实际问题,如种族歧视、文化
冲突、全球化等。
考古人类学
通过考古发掘和研究,揭示人 类的历史和文明。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关注文化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强调文化适应环境的能力和过程。
文化生态学理论关注文化与环境之间的相互 作用和相互影响,强调文化如何适应环境的 变化和发展。它研究不同文化在特定环境中 的生存和发展情况,以及文化如何影响和塑 造其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
文化相对主义理论
总结词
认为不同文化之间没有优劣之分,强调尊重 和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和特点。
社会问题研究与解决

第三讲文化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及流派课件

第三讲文化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及流派课件

泰勒的贡献:提出文化的两大理解原则
两大原则:
第一,在文明中有如此广泛的共同性,使得在很 大程度上能够拿一些相同的原因来解释相同的现 象。世界各地文化的一致性,主要是两个因素决 定的,一个是人的本性的普遍相似性,另一个是 生活环境的普遍相似性。 第二,文化的各种不同阶段,可以认为是发展或 进化的不同阶段。而其中的每一阶段都是前一阶 段的产物,并对将来的历史进程起着相当大的作 用。
古典进化论学派产生的背景

一、人类学知识的增长和研究组织的 建立 二、殖民贸易的促进 三、进化论思想的催生
古典进化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泰勒
爱德华•伯内特•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1832-1917),英国文化人类学的奠基 人、古典进化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他的专著 《原始文化》(1871),透彻和系统地阐述了其 基本思想,以大量的人类学资料为依据的经典进 化论的思想。 泰勒的三阶段进化论: 1、蒙昧:用石器,吃野生食物 2、野蛮:有农业,用金属 3、文明:发明文字,且文明包括幸福的进 步和某些道德品质的提高。
二、文化人类学的概念
何谓文化? 文化包括了人类通过后天的学习掌握 的各种思想和技巧,以及用这种思想和技 巧创造出来的物质文明。 泰勒的定义:文化或文明,是作为一 个社会的成员所获得的知识、信仰、艺术、 法律、道德、习俗及其他能力与习惯的综 合体。

文化与社会人类学引论

文化与社会人类学引论

文化与社会人类学引论

文化与社会人类学引论是指对研究文化与社会的一种理论和方法,它旨在通过描述、分析和解释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的文化和社会问题。人类学家通常使用采访、观察、标记记录和历史文献来研究文化和社会行为。采访者往往会询问有关文化起源、历史信仰、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性别角色的问题,并寻求回答这些问题的洞察力。文化和社会人类学家也研究特定社会环境中行为模式的变化,以便解释为什么特定的行为模式出现或消失。最后,人类学家会分析他们的数据,并尝试确定文化和社会行为模式的影响因素。

文化与社会人类学引论的目的是探索某一特定文化或社会如何影响其成员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如何影响文化或社会,以及这些影响如何影响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人类学家可能会试图确定特定文化或社会的某些特征是如何影响特定行为的,以及行为是如何影响文化或社会的发展的。此外,人类学家还可以比较不同文化或社会之间的行为模式,以及这些行为模式如何影响文化或社会的发展。

影视人类学片与纪录片的异同

影视人类学片与纪录片的异同

影视人类学片与纪录片的异同

作者:吴鸿蕊

来源:《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9年第12期

【摘要】影视人类学片与纪录片在很多地方都有相似处,但二者也有本质上的区别。本文选取了影视人类学片的经典之作《阳光宝贝》与作家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两部影片为例,从拍摄角度、题材选择等方面分析影视人类学片与纪录片的异同。

【关键词】影视人类学;纪录片

1. 概念界定

1.1 影视人类学片

影视人类学这一术语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它的英文名称是"Visual Anthropology"。此术语于1985年由当时的国际影视人类学委员会主席,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的埃森·巴列克西教授(Asen Balikci)介绍到中国来。1988年,于晓刚等在《云南社会科学》发表《影视人类学的历史、现状及其理论框架》,影视人类学这一术语正式出现在中国的刊物上。

“影视人类学是以影像与影视手段表现人类学原理,记录、展示和诠释一个族群的文化或尝试建立比较文化的学问。” 影视人类学的载体是照片、电影胶片、录像磁带、数字照相(录像)机、电脑构成的多媒体表现系统。影视人类学的作品一般称为人类学片。人类学片的定义为:“人类学片是在人类学理论指导下,综合运用人类学研究的科学方法和影视学的表现手段,对人类文化进行观察和研究,所取得成果的形象化表述。”所以说,影视人类学片是人类学工作者,在人类学理论指导下,进行人类学研究时(如田野调查时),用镜头记录下的研究过程。

影视人类学片的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拍摄的角度为纯客观角度,这个特征也决定了影视人类学片的科学性及严谨性。人类学是从生物和文化的角度对人类进行全面研究的学科群。其中文化人类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的行为、信仰、习惯和社会组织的科学。影视人类学片作为其研究的产物之一,是研究对象的真实再现,声与画的结合使影视人类学片具有很强的纪实性和说服力。

现代人类学研究中的理论和方法

现代人类学研究中的理论和方法

现代人类学研究中的理论和方法人类学作为一门学科,被定义为研究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学问。

它主要探究人类行为、文化、社会组织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问题,涵盖面广、内容深、维度多。在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出现了

很多新理论和方法,它们极大地推动了人类学的发展。本文主要

讨论现代人类学研究中的理论和方法。

一、文化相对主义

文化相对主义是人类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理论,它认为不同文

化背景下的社会行为和文化模式没有优劣之分,这种不同具有相

对性。文化相对主义的核心思想是“理解而非评价”,即在进行文

化研究时,不应该对文化进行价值判断,而应该理解、尊重和体

验文化。这种思想为人类学的学科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二、参与观察法

参与观察法是人类学研究中的一种研究方法,它强调研究者与

被研究者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这种方法要求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

尽可能地融入被研究者的社会生活,以获得更多、更真实的信息。通过参与观察法,人类学研究者可以深入了解被研究者的文化、

信仰和社会组织等方面,从而得到更加准确、全面的研究结果。

三、文化生态学

文化生态学是近年来人类学研究中的一种新兴理论,它探究人类行为和文化模式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强调环境与文化之间的互动。文化生态学认为,人类文化和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自然环境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这种理论对人类的宏观观察和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四、跨文化比较

跨文化比较是人类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比较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探究人类文化发展的规律和趋势。跨文化比较要求研究者有广泛的学科基础和综合能力,能够处理大量、复杂的研究数据。通过跨文化比较,人类学研究者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文化的共性和特殊性,为建设和发展人类学学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环境与文化—— 人类学的理论篇共27页

环境与文化—— 人类学的理论篇共27页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7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环境与文化—— 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的理论篇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

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

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

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

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社会、语言、传统和习俗等方面的学科。作为一门学科,人类学具有独特的本质和理论基础。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

一、人类学的理论

人类学的理论主要来自于文化演变论和文化相对论。文化演变论认为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演变和变化,而文化相对论则认为文化是从个人和社会背景中出现,并在特定的人群结构和环境中演化。文化相对论还指出,文化是每个人独特的经验,并且由于每个人的背景和经历不同,文化也有着本质上的相对性。

除了这些理论之外,人类学还使用了不同的方法来研究文化和社会现象。其中包括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文化人类学方法、物质文化和民族志学方法,以及比较方法和历史与文化分析方法。

二、人类学的方法

1.田野调查方法:人类学家通过生活在特定社会和文化环境中的

人的直接经历和观察,从而研究不同文化和社会现象。

2.文化人类学方法:这种方法关注的是文化内在的一些成分,如

信仰、价值观、符号系统和群体机制等,这反映了一个社区的文化身份。

3.物质文化和民族志学方法:这种方法研究的是不同社区和文化

群体如何理解和使用事物,包括语言、工艺品、建筑、娱乐和食品等。它们反映出人们如何适应他们的社会和文化环境。

4.比较方法:这种方法是将不同文化和社会现象进行比较研究。

比较方法让人们能够看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并从中理解和评估其

他文化。

5.历史和文化分析方法:这种方法研究的是文化和历史的发展和

变化,并且试图在不同时间和历史背景下理解文化现象。

总结

人类学是一门深入研究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学科,这门学科依靠特

人类学知识:人类生态学及其相关内容

人类学知识:人类生态学及其相关内容

人类学知识:人类生态学及其相关内容

2020年全球气温刷新纪录,极端天气频繁,森林火灾、暴雨洪涝等灾害频发。人类社会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及对气候变化的贡献越来越严重。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已经超过了单一学科的研究视野,涉及科学、政策和社会的各个层面。人类学生态学就是其中一门涵盖面广、跨学科的研究学科。本文将探讨人类学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

一、人类学生态学的定义和功能

人类学生态学就是一种比较新的学科,它研究人类文化相对于其周围生态系统的互动作用。其目标是为了消解生态学和人类学之间的分裂。对于人类学家来说,生态问题是常常引发人们关注的,尤其是在当今环境问题严重时期。人类学生态学的定义是“探究人类文化与环境相互关系的跨学科研究”。

其主要功能有:

1、研究社会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人类学生态学主要研究人类社会与其周围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它关注这种关系的形成、演化和发展过程,了解这种关系存在的基础、局限和持续性等问题。

2、揭示人类文化对环境的影响

人类学生态学也研究人类的文化和行为如何对环境产生影响,比如砍伐森林、污染水源、农业开发等。这种影响是不可逆的,会长期地影响到环境的生态系统和各种生物群落的演化过程。

3、拓宽人们的生态理念

人类学生态学也有着拓宽人们的生态理念的功能,试图超越传统的理论边界,并在环境保护的实践中,使人的、社会的和自然的生态恢复到一种平衡状态。换句话说,它试图构建一种更加合理、平衡的社会和自然环境关系。

二、人类学生态学主要理论及方法

1、人类学生态学理论:文化生态学

文化生态学是人类学生态学的主要理论基础。它主要研究人类文化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环境的适应性。文化生态学的核心概念是"文化适

《文化生态学》课件

《文化生态学》课件

发展
在20世纪中叶,随着环境问题和全球化的加剧,文化生态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者进行研究。
起源
文化生态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美国人类学研究,当时的人类学家开始关注文化与环境的关系。
现状
如今,文化生态学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旅游、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概念
理解文化多样性
文化生态学有助于我们理解不同文化如何适应不同的环境,从而产生独特的文化特征和多样性。
保护生态环境
通过研究文化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同时促进文化传承和发展。
可持续发展
文化生态学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帮助我们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传统工艺传承
文化生态学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包括口头传统、节庆活动、民间艺术等,确保这些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05
CHAPTER
文化生态学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文化多样性正面临着消失的威胁,如何保护和传承不同文化的特色和精髓成为文化生态学的重要挑战。
总结词
全面、系统地分析问题
系统分析法是一种全面、系统地分析问题的研究方法,它将研究对象视为一个整体,并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在文化生态学中,系统分析法被用于研究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以及如何通过优化系统结构来实现文化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人类生态学:人类对环境的文化适应01

人类生态学:人类对环境的文化适应01

山西人能吃醋,傣族人也爱吃酸

这些地区,特别是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水土中含 有大量的钙。通过饮食,易造成人体结石 多吃酸性食物有利于减少结石等疾病
小麦面积大 草场广布,畜牧业发达。 面包和乳肉类食品成为欧 洲人的主要食物。 易消化热量又大的食物, 利于抵抗高纬度寒冷气候


4、饮食与环境

爱斯基摩人的传统食物

爱斯基摩人的主要传统食物来源是海豹、海象、驯 鹿和鱼等动物。饮食特点是高蛋白、高脂肪和低糖 类,有利于抵抗寒冷气候。
饮食文化是与地理环 境有着密切关系的

是人类应对不同环境 条件而采取的一种生 态适应手段
5
欧洲的饮食与环境

中国的酸、辣饮食与环境
欧洲的地形以平原为主, 气候特点是温带海洋性气 候和地中海气候。
29
房屋以杆栏式房屋为主
湿热环境的建筑

高山环境的建筑

云南南部的傣族竹楼:结构为干栏式,分上下两层,上层 住人,下层无墙壁,只有支撑房屋的木柱子,养畜,堆杂 物。屋顶为歇山式,坡陡,利于泄水。
在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地区,许多地方建筑

由石块和粘土砌成 墙体较厚 窗户小,窗户外小内大,能够有效抵御寒冷和 大风的袭击。

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因子没有成为象限制动植物的分布 那样的限制因子。

人类文明与生态环境PPT课件

人类文明与生态环境PPT课件
• 在自然地理学上,通常把这些构成自然环境总体 的因素,分别划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 圈和岩石圈等五个自然圈。
8
• 社会环境是指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 为不断提高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通过长 期有计划、有目的的发展,逐步创造和建 立起来的人工环境,如城市、农村、工矿 区等。
• 社会环境的发展和演替,受自然规律、经 济规律以及社会规律的支配和制约,其质 量是人类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 标志之一。
接性。 • 首先,没有适当的地理环境就不可能有人类的生
成乃至生命的产生。不难理解,正是这种适当的 地理环境为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提供了决定 性的前提。 • 其次,地理环境对既存社会兴衰的影响也具有不 可移易性和直接性。如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 域相对繁荣程度的易位。
13
• 再次,地理环境作为社会的外部因素对生产力的结 构和布局、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素质的影响同样具有 不可移易性和绝对性。
• 法国人类学家C.列维—斯特劳斯从行为规范和模 式的角度给文化下定义 ,他在1951年出版的《社 会组织要素》一书中指出,如果认为社会是由一 群具有特定生活方式的人组成的,那么文化就是 生活方式。
5
•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A.L.克罗伯和K.科拉 克洪在1952年发表的《文化:一个概念定义 的考评》中,分析考察了100多种文化定义, 然后他们对文化下了一个综合定义:

文化人类学八大理论学派简说

文化人类学八大理论学派简说

二、结构功能主义学派
结构功能主义学派是功能主义学派的分支之一,它强调仪式的内在结构和它是 如何与社会的其他方面相互的。该学派认为,仪式是通过其内在的结构和元素 来传达社会意义和价值的。结构功能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人类学家 马塞尔·毛斯。
三、文化相对主义学派
文化相对主义学派是人类学中的另一个主要理论学派,它强调仪式的文化相对 性和多样性。该学派认为,仪式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只 有相对的价值。文化相对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人类学家弗朗茨·博 亚斯和人类学的女性主义学派。
八、后现代主义人类学
后现代主义人类学主要文化现象的描述、阐释和分类,强调对于文化现象的百度文库 解和解释的多重性和相对性。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人类学家皮埃 尔·布尔迪厄,他认为对于文化现象的理解和解释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 社会、历史、政治等多种因素。后现代主义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对文化现 象进行多元的解释和分析,探究其背后的多重因素的作用和影响。
七、新进化论
新进化论是在文化进化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强调文化的多样性和变迁性。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人类学家莱斯利·怀特,他认为文化的进化是一 个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其中包括环境、社会结构、人口规模等多种因 素。新进化论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对多种因素的综合分析来探究文化进化的 过程和机制。
文化功能主义强调文化的功能性,认为文化是解决人类生活中问题的方式。该 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他认为文化现象应该从其 功能的角度来理解,即文化是如何满足人类的需求和解决人类生活中的问题的。 文化功能主义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参与观察和深入访谈来了解文化的实际运 作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பைடு நூலகம்键词:
生态学(ecology)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环境包括非生物和生物的因素,前者指光照、温度、水、盐 分等理化因素,后者指同种和异种的有机体。同种生物有机 体间的相互作用构成种内关系,异种间的相互作用构成种间 关系。ecology一词来源于希腊语,eco表示住所或栖息地, logos表示学问。按字面解释,生态学的含义是:在生物居住 的地方来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的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的全部关系 。生物学把研究对象划分为基因—细胞—器官—个体—种群 —群落—生态系统等大小不同的组织水平或层次,生态学通 常按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四个水平来研究生物与环 境的相互关系,基本上属宏观生物学范畴。现代生态学有向 微观和宏观两个方向发展的趋势。本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 人类面临着环境、资源、人口和全球性变化等关系到自身生 存的一系列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又与生态学紧密相关, 因此,生态学便成为世人瞩目的科学。
二、生态人类学的产生:环境可能主义、文化生 态学 及文化唯物主义:
他认为马克思的表述要修正一下: 客位 etic 行为的生产方式和 人口再生产方式 ,通过决定客位行为的家庭经济和政治经 济 ,进 而决定作为思想的上层建筑。他说‚可以把这一原 则称为基础结构决定论的原则‛。 哈里斯 的文化唯物主 义避免了斯图尔德将文化特征划分为文化核和余留物 即次 级特征、二级特征 所引起的理论和方法上的困难。但是 , 哈里斯还是滑向环境决定论陷 阱:他认为 ,在与环境有关的 物质条件的范围内 ,所有的文化特征都具有生态意义。哈 里斯的 最大贡献是系统地提出了对以后整个人类学界产生 深远影响的主位 (emic ) 和客位(etic)研究方法 , 前者是 指旁观者使用对参与者富有意义的、适合于参与者的概念 和分类 ,后者是指旁观者使用 对旁观者富有意义的、适合 于旁观者的概念和分类。主位方法的特点是提高本地人中 提供信 息者的地位,将他的描述和分析作为最终的判断;客 位方法的特点是提高旁观者的地位 ,将他 在描述和分析中 使用的范畴与概念作为最终的判断。
文化与环境的关系 理论篇
云南财经大学 社会与经济行为研究中心
李文睿
三种理论
一、环境决定论 二、可能论 三、生态学的观点

一、环境决定论(环境决定论认为环境因素决 定 人类 的社会特征和文化特征)
西方思想史上的环境决定论 早期:希波克拉底( Hippocrates)的体液理论 体液理论认为人有四种体液:黄胆汁、黑胆汁、 痰和血液 ,分别代表 火、土、水和血。四种体 液在身体中相对比例的不同造成个体在体格和 人格上的差异。而体液 的相对比例又取决于 气候条件。简而言之,在希波克拉底的体液理 论中隐含的环境决定论思 想是:气候决定体液 的相对比例 ,进而决定人的体格和人格。

一、环境决定论(认为环境因素决 定 人类的社 会特征和文化特征)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环境决定论思想则已 涉及社会和文化层面。他们认为气候通过决 定个人的人格与智力 ,进而决定该社会的政 府形式和宗教类型。亚里士多德认为温和的 气候产生希腊的民主政 府 ,炎热的气候产生 专制政府,寒冷的气候无法产生任何真正的 政府形式。 到 18 世纪 ,孟德斯 鸠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的思想运用于宗教研究 ,得到如下结论:炎热 的气候产生消极的宗教 ,例如印度的佛教;寒 冷的气候产生压抑个人自由与活力的宗教。
二、生态人类学的产生:环境可能主义、文化生 态学 及文化唯物主义:
文化生态学: 斯图尔德于 1955 年开创的文化生 态学复活了人类学家对环境决定论的热情。他 的主要 观点是具体 (specific )的环境模塑着特 定( particular )的文化特征。他暗示文化特征 有两种类型:由环境因素决定的文化特征和其 余留物 (remainder)。前者实际上就是文化核 (cultural core ) ,它由社会的经济部门组成,与 生计活动密切相关;后者又称次级特征或二级 特征 ,它包括社会结 构的许多方面及仪式行为。
二、生态人类学的产生:环境可能主义、文化生态学 及文化唯 物主义:
文化生态学的缺陷与贡献:首先 ,斯图尔德的文化生态学方法不能支持他的 理论观点。第一 ,选择程序不能充分地去除假相关的可能 性;第二 ,即使在 统计学上显著的相关也并不必然是因果联系;第三 ,即使显著的相关与因果 关系被显示出来,那也并不意味因果关系是唯一和必然的。其次 ,文化核只 包括技术 ,而不包括 艺术和意识形态,但实际上 ,后两者也与环境相互作用。 再者 ,在斯图尔德的视野中 ,环境没有包括其他生物体 ,例如疾病微生物 , 也不包括其他的人类群体。最后 ,斯图尔德的文化生态学排除了生物学研 究 ,从而没有研究文化和生物学的相互作用。 尽管文化生态学有很多缺点 ,但是它认识到环境和文化不是分离的领域 ,它们 相互定义对方;两者处于辩证的相互作用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 ,尽管生态 人类学作为术语最早由拉柏波特提出 ,但实际上斯图尔德是生态人类学的 真正开创者 ,这就是他的文化生态学又常被称为生态人类学的主要原因。 斯图尔德的另 一个贡献是在研究方法上 ,‚即使斯图尔德的文化生态学有 很多缺陷,但其详细地研究地域集 团的生产方式和生息环境的方法论,却成 了以后生态人类学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
生态系统(Ecosystem) — 一个生态系统是指环境及构成它一部 分的生命有机体之间的结构性及功能性的相互关系。因为生 态系统较为复杂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考察。莫兰关于 亚马逊河流域土壤的研究是微观生态系统分析的范例。 生态系统研究 /模式(Ecosystem Approach/Model) — 这一 概念是一些生态人类学者关注物质条件构成(非生命体)的 研究。主张把物质环境作为基本前提探讨种群的演变及适应 问题。生态系统研究模式在生态人类学领域起到了核心作用. 环境决定论(Environmental Determinism) — 指某个因素会 造成决定性影响。文化和自然有紧密关联的想象是环境决定 论的前提基础,因为文化是对特定环境的适应,环境决定人 类的社会文化形式。
三、生态人类学的发展:生态系统途径及民族生 态学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文化生态、环境决定论在人类学领域 不再受到推崇。生态人类学者间形成了新的学派,包括:生 态系统范例研究、人种学、历史生态学以及相应的研究,提 供了关于风俗习惯以及适应制度的解释。生态人类学者相信 人类并非要适应其生活环境的总体,只能认为是选择适应构 成栖息地的某些形貌及要素。进一步讲,每个人类群体在文 化方面都有各自的适应制度,特别是技艺。 诸如生态人类学这样的领域与现在整个人类生存环境状况息息 相关。人类学知识对指导人类关于如何建构生命的可持续发 展之路有潜在的意义。人类学,当他把视点放在环境问题上 时,即论证了保存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意义。生物多样性对所 有种群的环境适应及生存是不可或缺的。文化多样性对人类 而言起到同样作用,因为它是我们适应环境的重要机制。
二、生态人类学的产生:环境可能主义、文化生 态学 及文化唯物主义: 文化唯物主义:哈里斯文化唯物主义的主要 观点是:所有的文化特征 包括技术、居住 模式、宗教信仰与仪 式 都是人类对自然环 境适应的结果。他认为 ,马克思的观点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 个社会生 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不是人们的意 识决定人们的社会存在 ,相反 ,是人们的社 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是文化唯物主义 的核心。
三、生态人类学的发展:生态系统途径及民族生 态学
在六七十年代 ,生态人类学逐渐产生生态系统途径和民族生态学 两种研究路径。生态人类学采用了生物学中的生态系统概念 形成了生态系统途径 ,即在生物圈的某些被划定界限的部分内 ,全部生命物质与非生命物质通过物质交换结合在一起。也就 是说 ,在物质交换系统中,人类、其他的生命体及非生命物质 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生态系统途径的贡献是:第一 ,它强调人与环境相互影响;第二 ,在 研究方法上 ,它要求人类学家测量和比较不同食物的饮食价值 、不同的耕作方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各种类型的人类活动 所消耗的能量、家畜的粪便对环境的影响等;第三 ,它关注人 口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从而促进一门新的分支学科 ———人 口生态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环境决定论(认为环境因素决 定 人类的社 会特征和文化特征)
到20 世纪中期 ,仍然有人 继续研究气候与宗教的关 系 ,例如地理学家亨廷顿(Ellsworth Huntington )通过 研究 ,他得到与孟 德斯鸠相类似的观点:由于温和 的气候有助于智力思考,所以最高级的宗教形式只 在气候温和的地区产生。 以体液理论为基础的环境决定论在19 世纪末和20 世 纪早期逐渐衰落 ,但环境决定论仍 然贯穿于生态人 类学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在实质意义上 ,环境可能 主义、文化生态学、文化唯 物主义及生态系统途 径仍然是不同表现形式的环境决定论。
二、生态人类学的产生:环境可能主义、文化生 态学 及文化唯物主义:

环境可能主义的缺陷:他们都 认为在文化和 自然之间存在着总体性的相关 ,并且文化只能 被文化而不能被自然所解释。他们提出的 ‚文化区‛概念实际上可以说是环境决定论 和极端传播论进行折中的产物。与环境决定 论相 比,环境可能主义也不是一个更令人满意 的解释性框架 ,因为它仍然无法解释人们的经 济策略与政治策略的细节、人们的信仰与意 识形态的内容、人们的婚姻优先性 及仪式表 演。
二、生态人类学的产生:环境可能主义、文化生态学 及文化唯物主义

马文哈里斯文化唯物主义著名案例:以印度反对吃 牛肉禁忌的研究为例具体说明以上两种研究方法 和他的文化唯物主义:从客位方法 人类学家所处 的西方文化认知框架 来看 ,这种禁忌是非理性的, 牛肉一直是西方人的主要食物之一;从主位方法 当地人的思维方式 来看 ,这种禁忌是理性的 ,因为 在印度,牛有其他事物无法替代的用途 ———提 供牛奶、耕地、运输及可作为燃 料、肥料及地面 覆盖物的粪便 ,这样禁吃牛肉实际上是维护着一 个社区的存在与发展。主位方 法与客位方法使人 类学家既考虑到了世界文化的普遍性 ,又关注到 了世界文化的多元性与差异性。但文化唯物主义 的这种方法依然只能揭示为什么存在,却不能揭 示为什么产生,依然是单一的因果解释。
二、生态人类学的产生:环境可能主义、文化生 态学 及文化唯物主义: 文化生态学方法:首先 ,应该区分出在使用环境 资源时 运用的技术;其次 ,应分析在使用技术 时采用的行为模式;最后 ,应该弄清这些行为 模式影响其 他文化特征的程度。斯图尔德提 出的以上理论和方法意图在于反对环境决定 论。但是 ,具有 讽刺意味的是 ,这样恰恰支 持和加强了环境决定论 ,因为在实际研究中 很难将文化特征作以上区分。例如他对肖肖 尼人的研究得到的就是彻头彻尾的环境决定 论观点:文化和自然环境虽然是相互作用的 , 但自然环境却起着最终的决定作用。
二、生态人类学的产生:环境可能主义、文 化生态学 及文化唯物主义:
生态人类学产生和发展主要是在美国。历史特殊 论学派是人类学产生的大背景 ,斯图尔德是生态人 类学的开创者 ,哈里斯对生态人类学的产生 和发 展也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环境可能主义:20 世纪二三十年代 ,博厄斯所开创 的历史特殊论学派在文化与环境的关系问题上持 环境 可能主义立场。环境可能主义在本质上是 一种较弱的环境决定论 ,它认为环境不是积极地 模 塑人类文化,而只是在文化的发展方向和水平 上作一些限制 ,它只是指令事物的可 能性。换而 言之,环境不是严格地 限制文化发展。
二、生态人类学的产生:环境可能主义、文化 生态学 及文化唯物主义: 环境可能主义:例如博厄斯认为文化特征和 文化 模式的起源一般发现于历史传统而非环境之中 。但是博厄斯并非完全忽略环境对文化的 影响 ,他认为:环境虽然与文化特征的起源无关 ,但它 限制和修改现存的文化。进而言之 ,环境可以解 释一些文化特征为什么不发生 ,而不能解释一些 文化特征为什么发生。‚环境对人的习俗和信 仰有重大影响 ,但这种影响充其量只是有助于决 定习俗和信仰的特殊形式。然而 ,这些形式却主 要建立在文化条件的基础上 ,而这些条件本身却 是历史原因造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