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管理共29页
人员密集安全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人员密集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商场、影院、剧院、体育馆、学校、医院、旅游景点、娱乐场所、公共汽车站、火车站、机场、地铁等。
第三条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管理应当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强化安全责任,落实安全措施。
第二章安全责任第四条人员密集场所的业主或者管理者(以下简称“场所管理者”)是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场所的安全工作全面负责。
第五条场所管理者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和应急救援设备。
第六条人员密集场所的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教育和培训,熟悉安全操作规程,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第七条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人员密集场所安全工作的监督检查,督促场所管理者落实安全责任,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第三章安全管理内容第八条人员密集场所应当符合以下基本安全要求:(一)建筑结构安全:建筑结构应满足承载要求,无安全隐患。
(二)消防安全:场所内应设置消防设施,确保消防通道畅通,消防设备完好有效。
(三)电气安全:电气线路应符合国家标准,无裸露电线、插座等安全隐患。
(四)疏散通道:疏散通道应保持畅通,疏散指示标志清晰可见。
(五)人员密度:场所内的人员密度应符合国家标准,避免发生拥挤、踩踏等事故。
(六)食品安全:场所内提供食品的,应确保食品安全,防止食物中毒。
(七)公共卫生:场所内应保持环境卫生,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第九条人员密集场所应当采取以下安全管理措施:(一)制定应急预案:场所管理者应制定应急预案,明确事故报告、应急响应、救援处置等程序。
(二)定期安全检查:场所管理者应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三)安全培训:场所管理者应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管理共31页PPT
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管理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一、总则1 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应以防止火灾发生,减少火灾危害,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为目标,通过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预防和控制火灾的能力。
2 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应遵守消防法律、法规、规章(以下统称“消防法律法规”),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履行消防安全职责,保障消防安全。
3 人员密集场所应结合本场所的特点建立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体系和机制,自行开展或委托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定期开展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检测、消防安全评估,并宜采用先进的消防技术、产品和方法,保证建筑具备消防安全条件。
4 人员密集场所应逐级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各级、各岗位消防安全职责,确定相应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员。
5 实行承包、租赁或者委托经营、管理时,人员密集场所的产权方应提供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建筑物、场所;当事人在订立相关租赁或承包合同时,应依照有关规定明确各方的消防安全责任。
6 消防车通道(市政道路除外)、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涉及公共消防安全的疏散设施和其他建筑消防设施,应由人员密集场所产权方或者委托统一管理单位管理。
承包、承租或者受委托经营、管理者,应在其使用、管理范围内履行消防安全职责。
7 对于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产权者和使用者的人员密集场所,除依法履行自身消防管理职责外,对消防车通道、涉及公共消防安全的疏散设施和其他建筑消防设施应明确统一管理的责任者,并应符合《多产权建筑消防安全管理》XF/T 1245的规定。
二、消防组织1 人员密集场所可根据需要设置消防安全主管部门负责管理本场所的日常消防安全工作。
2 人员密集场所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实际需要建立专职消防队。
3 人员密集场所应根据需要建立志愿消防队,志愿消防队员的数量不应少于本场所从业人员数量的30%。
志愿消防队白天和夜间的值班人数应能保证扑救初起火灾的需要。
4 属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人员密集场所,应依托志愿消防队建立微型消防站。
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管理制度
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管理制度为了加强和规范我校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提高师生的逃生自救能力,根据《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及有关消防技术标准,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规定。
一、本规定所称的人员密集场所是指校园区域内的下列场所:教学楼、学生公寓、图书馆、计算机室、餐厅、幼儿园。
二、人员密集场所应当遵守有关消防法律、法规、规章,国家消防技术标准和有关消防安全疏散的规定,保障消防安全疏散畅通。
三、学校职能部门以及各单位消防责任人负责消防安全疏散的监督检查工作。
组织师生定期和不定期举行消防安全疏散及火灾逃生知识宣传教育培训。
四、教学楼等人员密集场所要明确消防安全疏散管理的职责,其单位负责人为消防安全疏散管理的责任人。
五、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疏散设施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疏散走道应双向疏散,走道净宽不应小于1.2m,地面应保持平直,不应设置影响人员疏散的障碍物;每个厅室的疏散出口不应少于2个;2、疏散门应采用平开门,不应采用移门、卷帘门及旋转门;3、距疏散出口1.4m范围内不应设置台阶及影响师生正常疏散的障碍物。
4、疏散走道的地面、顶棚及隔墙等不应采用可燃材料装修,严禁采用燃烧后产生剧毒气体的材料进行装饰或装修。
5、疏散门、疏散楼梯间内应安装应急照明灯,且距地面高度1m以下的墙面上,指示标志间距应科学合理;6、人员密集场所应设置明显警示、禁止、提示标志,不得张贴宣传画或覆盖装饰物,并设置禁止遮挡标识和使用提示标识;7、消防安全疏散示意图应采用不易损坏材料制作,其颜色应明显区别于背景颜色。
六、人员密集场所的阻燃制品(阻燃建筑制品、阻燃织物、阻燃塑料七、人员密集场所单位消防责任人,应加强消防安全疏散管理,切实做好以下工作:1、确保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畅通,严禁占用、堵塞疏散通道和楼梯间。
人员密集场所在使用其间疏散出口、安全出口不应上锁;2、落实消防安全疏散设施维护保养制度,确保其完整可用;3、定期开展消防安全疏散知识的培训教育,内容包括消防安全疏散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消防安全疏散设施性能、使用方法,应急疏散和自救逃生的知识和引导疏散技能等;4、建立和完善的人员应急疏散预案,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消防安全疏散演练,5、按照周、月、季三级检查制度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并及时整改存在问题;并作好安检记录,存档备查。
人员密集场所管理制度
人员密集场所管理制度一、概述人员密集场所管理制度是为了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维护社会秩序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各类人员密集场所,如商场、体育场馆、剧院、会议中心等,旨在确保人员流动的有序性和安全性。
二、场所入口管理1. 入口设置:人员密集场所应设置专门的入口,确保人员进出的通道明确,避免拥堵和混乱的情况发生。
2. 凭证核验:进入场所的人员应进行凭证核验,凭证包括身份证、门票、工作证等,以便确认身份、控制人数和管理人员流动。
3. 安全检查:通过安全检查通道时,应仔细检查人员的随身携带物品,禁止携带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入内,以确保场所的整体安全。
三、人员管控1. 人员流动控制:人员密集场所管理应合理控制人员的流动,避免拥堵和踩踏事故的发生。
可以采用定时疏导、限流措施等方式,确保人员有序出入。
2. 沟通指引:场所内应设置明确的指示牌和导向标志,方便人员了解场所布局和紧急出口位置,从而避免迷路或发生意外。
3. 紧急疏散:人员密集场所应制定完善的紧急疏散预案,明确疏散路线和集合点,为突发事件提供安全保障。
四、设施设备管理1. 物品存放:为避免人员携带大量物品进入场所,应设置物品寄存处,提供便利的储物服务,避免物品造成场所安全隐患。
2. 装备维护:场所内的设施设备应定期检修和维护,避免出现损坏影响人员安全的情况,并且保证紧急设备(如灭火器、应急照明等)处于正常状态。
3. 应急设施:场所内应配备适量的应急设施,如灭火器、急救箱等,以应对突发事件时的紧急情况。
五、安全宣传教育1. 员工培训:人员密集场所的员工应接受必要的安全培训,了解紧急疏散预案、安全设施的使用方法等,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安全宣传:场所内应设置安全宣传栏或播放安全宣传视频,加强观众和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醒他们注意自己的安全和他人的安全。
六、监督与检查1. 监控系统:人员密集场所应安装监控系统,以便实时监测场所内的安全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管理制度
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管理制度一、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制度旨在保障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确保员工和访客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制度适用于全部人员密集场所,包括但不限于企业办公楼、商场、餐厅、娱乐场所等。
二、管理标准1. 安全设施建设1.1 人员密集场所应依照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建立完善的安全设施,包括消防设备、紧急疏散通道、监控系统等。
1.2 安全设施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性。
2. 安全培训和演练2.1 人员密集场所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包括消防学问、安全逃命演练等。
培训内容应由专业人员进行教授,培训记录应妥当保存。
2.2 定期组织紧急疏散演练,检验安全疏散通道和紧急集结点的有效性,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本领。
3. 安全管理责任制度3.1 人员密集场所应设立安全管理部门或委派专人负责安全管理工作,订立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3.2 安全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关安全管理本领,负责安全事故的防备、处理和调查等工作。
3.3 安全管理人员应与相关政府部门和应急救援机构保持良好的联系与合作。
4. 应急救援准备工作4.1 人员密集场所应订立应急预案和救援处置方案,并定期修订和演练,确保应急处置措施的有效性。
4.2 配备充足数量的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并指定专人负责存放、维护和补充。
4.3 清楚划定各职员的应急职责和任务,做好应急救援人员的培训和配备。
5. 安全巡查和检查5.1 定期进行安全巡查,发觉安全隐患适时处理。
巡查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消防设备、电气设备、通风设施、疏散通道等。
5.2 依据规定,将安全巡查和检查的情况记录在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表格中,并妥当保留。
三、考核标准1. 安全设施建设考核1.1 安全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情况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规和标准。
1.2 安全设施的有效性是否经过定期检测和确认,是否存在故障和缺陷。
2. 安全培训和演练考核2.1 员工是否定期参加安全培训,培训内容是否达到预定目标。
安全教育培训课件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管理
维护社会稳定
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管理对于维护社会稳定 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避免因安全事故引 发的社会动荡。
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管理现状与挑战
现状
目前,我国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管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安全监管力 度也在不断加强。
挑战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安全意识不强、管理不到位、设施设备老化等,需要进一步加强 管理和监督。
案例四:工厂危险源识别与控制培训
总结词
加强员工安全意识
VS
详细描述
工厂开展危险源识别与控制培训,向员工 普及危险源知识,教授危险源的识别、评 估和控制方法,提高员工对危险源的警觉 性和应对能力。
案例五:社区安全规章制度宣传活动
总结词
普及安全知识
详细描述
社区组织安全规章制度宣传活动,通过宣传 栏、海报、宣传册等形式向居民普及安全知 识,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员工 需求,制定合理的培训计 划,包括培训内容、时间 、地点等。
设计培训方案
针对不同岗位和工种,设 计相应的培训课程和教材 ,确保培训内容的针对性 和实用性。
培训师资力量建设
选拔优秀师资
从企业内部或外部选拔具 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安全知 识的优秀师资。
培训师资素质
定期对师资进行安全知识 和教学能力的培训,提高 师资素质和教学水平。
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向员工介绍火灾的危害、预防措施 及应急处理方法,包括灭火器的使用、火灾报警及疏散逃生 的基本技能,并通过模拟演练等形式提高员工的实际操作能 力。
紧急疏散与逃生教育
总结词
传授紧急疏散与逃生的知识和技巧,确保员工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序地撤离现场 。
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管理制度
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管理制度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for crowded places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管理制度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为了加强和规范我校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提高师生的逃生自救能力,根据《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及有关消防技术标准,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规定。
一、本规定所称的人员密集场所是指校园区域内的下列场所:教学楼、学生公寓、图书馆、计算机室、餐厅、幼儿园。
二、人员密集场所应当遵守有关消防法律、法规、规章,国家消防技术标准和有关消防安全疏散的规定,保障消防安全疏散畅通。
三、学校职能部门以及各单位消防责任人负责消防安全疏散的监督检查工作。
组织师生定期和不定期举行消防安全疏散及火灾逃生知识宣传教育培训。
四、教学楼等人员密集场所要明确消防安全疏散管理的职责,其单位负责人为消防安全疏散管理的责任人。
五、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疏散设施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疏散走道应双向疏散,走道净宽不应小于1.2m,地面应保持平直,不应设置影响人员疏散的障碍物;每个厅室的疏散出口不应少于2个;2、疏散门应采用平开门,不应采用移门、卷帘门及旋转门;3、距疏散出口1.4m范围内不应设置台阶及影响师生正常疏散的障碍物。
4、疏散走道的地面、顶棚及隔墙等不应采用可燃材料装修,严禁采用燃烧后产生剧毒气体的材料进行装饰或装修。
5、疏散门、疏散楼梯间内应安装应急照明灯,且距地面高度1m以下的墙面上,指示标志间距应科学合理;6、人员密集场所应设置明显警示、禁止、提示标志,不得张贴宣传画或覆盖装饰物,并设置禁止遮挡标识和使用提示标识;7、消防安全疏散示意图应采用不易损坏材料制作,其颜色应明显区别于背景颜色。
六、人员密集场所的阻燃制品(阻燃建筑制品、阻燃织物、阻燃塑料七、人员密集场所单位消防责任人,应加强消防安全疏散管理,切实做好以下工作:1、确保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畅通,严禁占用、堵塞疏散通道和楼梯间。
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管理规定
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管理规定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管理规定管理达标活动的通知各消防支(大)队、消防监督处(科),防火部一处、二处:为进一步推动“三基”工作的深入开展,规范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提高人员密集场所预防和控制火灾的能力,防止火灾发生,减少火灾危害,保证人身和财产安全。
依据有关消防法律法规和公安部《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GA645-2015 )的有关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达标活动,为此,制定了《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标准》。
请认真贯彻落实。
一、人员密集场所范围是指人员聚集的室内场所。
如:商场、市场、超市等商店,宾馆、饭店等旅馆,歌舞厅、影剧院(礼堂)、休闲健身、洗浴、演艺等公共娱乐场所,餐饮场所,体育场馆,公共展览馆、博物馆的展览厅,金融证券交易场所,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敬老院(老年公寓)、托儿所、幼儿园,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和集体宿舍,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客运车站、码头、民用机场的候车、候船、候机厅(楼),人员密集的生产加工车间、员工集体宿舍等。
二、各单位要认真研究,制定开展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达标活动的方案,全力排查人员密集场所火灾隐患,消除治灾因素,严防群死群伤。
要采取具体措施,将《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标准》迅速传达到每个人员密集场所,并督促其对照工作要求开展火灾隐患自查自改工作,在场所内部全面开展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达标活动。
同时,依靠政府,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全力推进《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标准》的贯彻落实。
三、广泛宣传《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标准》,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体,强化消防宣传教育培训,推动人员密集场所单位落实各项消防安全管理措施,切实提高人员密集场所预防和控制火灾的能力。
四、加大执法力度。
凡是国家规定必须设置自动消防设施的,必须要保证完整好用;凡是人员密集场所建筑消防设施损坏、不能正常使用的,必须依法责令停产停业;凡是在厂房、仓库及餐饮、娱乐场所容留人员住宿的,一律将留宿人员迁出;凡是疏散通道、安全出口达不到消防安全要求的,一律予以查封;凡是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及公共区域的外窗设置铁栅栏影响人员疏散的,一律拆除;凡是未按要求设置消防设施、器材及疏散指示标志、火灾事故照明,经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的,一律责令停产停业;凡未依法办理建审、验收或开业前的消防安全检查手续的,一律在奥运会前补办,对存在现实火灾危险性、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群死群伤和重大财产损失的,一律停止使用;凡是对严重违反消防法律法规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坚决依法处罚,决不姑息。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
5.5 部门消防安全负责人的职责
5.5.1 组织实施本部门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5.5.2 根据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开展岗位消防安全教育与培训,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消防安全措施。
5.5.3 按照规定实施消防安全巡查和定期检查,确保管辖范围的消防设施完好有效。
5.3.5 组织召开消防安全例会,组织开展防火检查,督促整改火灾隐患,及时处理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
5.3.6 根据有关消防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的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微型消防站),并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和装备。
5.3.7 针对本场所的实际情况,组织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实施演练。
5.4 消防安全管理人的职责
3.8 重大火灾隐患 major fire potential
违反消防法律法规、不符合消防技术标准,可能导致火灾发生或火灾危害增大,并由此可能造成重大、特别重大火灾事故或严重社会影响的各类潜在不安全因素。
4.总则
4.1 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应以防止火灾发生,减少火灾危害,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为目标,通过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预防和控制火灾的能力。
5.8 保安人员的职责
5.8.1 按照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进行防火巡查,并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应及时向主管人员报告。
5.8.2 发现火情,应及时报火警并报告主管人员,实施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协助灭火救援。
5.8.3 劝阻和制止违反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的行为。
5.9 电气焊工、易燃易爆危险品管理及操作人员的职责
5.1.3 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应经过消防安全培训。进行电焊、气焊等具有火灾危险作业的人员和自动消防设施的值班操作人员,应经过消防职业培训,掌握消防基本知识、防火、灭火基本技能、自动消防设施的基本维护与操作知识,遵守操作规程,持证上岗。
人员密集场所安全制度
人员密集场所安全制度1. 背景人员密集场所(如商场、剧院、体育馆等)是大量人员聚集的场所,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人员的安全和保障场所的正常运营,制定人员密集场所安全制度是必要的。
2. 目的本安全制度的目的是确保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包括预防火灾、事故和紧急情况,并合理组织人员疏散、救援和应急响应。
3. 重要内容3.1 火灾防控措施- 安装和定期检查消防设备,包括灭火器、消火栓等。
- 制定有效的火灾预防措施,如禁止吸烟、限制明火使用等。
- 定期进行火灾逃生演练,提高人员的火灾应急意识。
3.2 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 设立足够数量的安全出口,并保持畅通。
- 标示清晰的疏散通道,并确保无障碍。
- 定期检查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的状况,确保功能完好。
3.3 安全监控和报警系统- 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定期检查和维护。
- 配备报警系统,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及时发现和响应。
3.4 人员培训和应急演练- 提供员工必要的安全培训,包括火灾逃生、急救等。
-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以确保员工熟悉应对紧急情况的步骤和流程。
3.5 安全责任和管理机构- 指定专人负责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管理工作。
- 建立健全的安全责任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义务。
4. 维护与更新本安全制度应定期进行评估和更新,以适应人员密集场所的实际情况和变化。
5. 风险评估和改进措施对人员密集场所进行定期的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采取改进措施以降低事故风险。
6. 效果评估和监督建立有效的效果评估和监督机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考核,以确保安全制度的有效实施和持续改进。
---以上是人员密集场所安全制度的基本内容,它将有助于保障人员的安全和场所的正常运营。
为了更好地实施本制度,应加强培训、定期演练和监督,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进。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规定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规定根据《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办法》和相关法律法规,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规定的主要内容如下:1.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责任制度:明确人员密集场所的法定代表人(单位负责人)应当负责场所的消防安全工作,并设立专门的消防安全管理机构,明确各级责任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2. 消防设施和器材的配置要求:人员密集场所应当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和器材,包括灭火器、消防水源、疏散通道、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
3. 火灾风险评估和火灾防控措施:人员密集场所应当进行火灾风险评估,评估结果作为制定和实施火灾防控措施的依据。
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火灾的发生和扩散,包括设置防火分隔间、疏散指示标志、灭火器材等。
4. 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培训和演练:人员密集场所应当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消防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定期组织消防演练,检验消防组织的应急能力。
5. 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检查和评估:人员密集场所应当按照规定定期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定期进行消防安全评估,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6. 人员密集场所火灾事故的报告和调查:任何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火灾事故时,应当立即向消防部门报告,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调查,查明事故原因,并采取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7. 违反消防安全规定的处罚和追责:对违反消防安全规定的人员密集场所,可以给予罚款、责令停业整顿等行政处罚,并追究法律责任。
以上是对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规定的主要内容的概括,具体的规定及要求可能因地区和场所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详细内容请参考《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办法》及当地相关法律法规。
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知识
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知识一、预防火灾1. 增强防火意识:在人员密集场所,预防火灾非常重要。
每个人都应该时刻保持警惕,增强防火意识,积极参与火灾预防工作。
2. 安装火灾报警器:在人员密集场所,安装火灾报警器是必不可少的。
火灾报警器能及时发现火灾,为人员撤离提供宝贵时间。
3. 提高火灾逃生能力:火灾发生时,人员应保持冷静,迅速找到逃生通道,并按照预先制定的逃生计划有序撤离。
4. 遵守禁烟规定:禁止在人员密集场所吸烟,因为烟火是引发火灾的常见原因之一。
二、防止交通事故1. 规范交通秩序:在人员密集场所,交通秩序非常重要。
人员应该遵守交通规则,不乱穿马路,不随意横穿道路。
2. 设置交通导向标志:合理设置交通导向标志,为人员提供明确的指示,帮助他们正确行走或驾驶。
3. 维护交通设施:及时维护交通设施,包括交通信号灯、指示牌等,确保其正常运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4. 定期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定期组织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人员的交通安全意识和素质。
三、抵御恐怖袭击1. 建立安保体系:人员密集场所应建立完善的安保体系,包括安保巡逻、安检设备和安全培训等。
2. 增强安全意识:人员应该时刻保持警惕,增强安全意识,发现可疑人员或行为时及时报警。
3. 加强监控系统:安装高清监控摄像头,建立监控系统,并加强对监控画面的监视,及时发现可疑情况。
4. 开展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人员的应对能力,增强应急处置的效率。
四、防止人员拥堵1. 合理规划人员流动:在人员密集场所,应合理规划人员的流动路线,避免出现人群拥堵。
2. 增设通道和出口:根据人员数量和疏散需求,增设通道和出口,确保人员能够顺利疏散。
3. 加强人员引导:采取合理措施,加强人员引导,维持人员的有序流动。
4. 定期检查和维护:定期检查通道和出口的情况,及时清理障碍物,保证通道畅通。
五、防止骚扰和侵害1. 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人员应该自觉增强自我保护能力,避免在人员密集场所暴露贵重物品。
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管理
如何界定人员密集场所的人数:
室内空间达到每1平方米1人;室外空间达到 每0.75平方米1人;
(二)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管理
《消防法》、《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 火规范》和公安部《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 定》、公安部《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公安部《关于人员 密集场所加强消防安全管理的通告》、公安部第73号令《消防监督 检查规定》及《广东省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规定》等 法规里都有对“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管理要求。
(7) 人员密集场所用电防火安全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 采购电气、电热设备应符合有关安全标准的要求; ② 电气线路敷设、电气设备安装和维修应由具备职业资格的电工操作; ③ 不得随意乱接电线,擅自增加用电设备; ④ 电器设备周围应与可燃物保持0.5m以上的间距; ⑤ 商店、餐饮场所、公共娱乐场所营业结束时,应切断营业场所的非 必要电源。
人员密集场所建筑物防火门、疏散走道应符合下列要求:
⑥ 通向营业厅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 ⑦ 营业厅内的主要疏散走道应直通安全出口。 ⑧ 商店(市场)主要疏散走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3.0m,其他疏散 走道净宽度不应小于2.0m;当一层的营业厅建筑面积小于500m2时, 主要疏散走道的净宽度可为2.0m,其他疏散走道净宽度可为1.5m。
人员密集场所其它安全管理要求:
(3) 建筑面积大于3000米2的超市应在收银台两侧(建筑面积小于 3000米2的超市可在收银台一侧)设置宽度不小于1.5米的无障碍疏散 通道,且应保证两个通道的间距不大于25米。
(4)商场主疏散通道宽度不小于2.4米;辅助通道宽度不小于1.5米。 (5)人员密集场所餐饮业建筑面积大于1000米2,应设置火灾自动报 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防栓系统、火灾事故广播等消防设施。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规定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规定为加强和规范全省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有效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依据国家有关消防法规,制定本规定.本规定合用于宾馆、饭店等旅馆,餐饮场所,商场、市场、超市等商店,体育场馆,公共展览馆、博物馆的展览厅,金融证券交易场所,公共娱乐场所,医院,老年人建造、托儿所、幼儿园,寄宿制学校,公共图书馆,客运车站,码头,民用机场,人员密集的生产加工企业、员工集体宿舍等人员密集场所.人员密集场所的行政主管部门应认真履行消防工作的法定职责,督促、指导人员密集场所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积极施行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
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应遵守消防法规,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履行消防安全职责,制定消防安全制度、操作规程,提高自防自救能力,保障消防安全。
人员密集场所应落实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职责,确定各级、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人员密集场所行政主管部门职责:(一)落实省人民政府和上级有关消防安全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每年对所主管的单位开展检查考核;(二)落实专人负责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每季度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催促整改火灾隐患;(三)每季度分析本部门和本行业消防安全工作情况 ,协调和解决消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四)积极施行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五)消防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人员密集场所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是消防安全责任人,全面负责该场所的消防安全工作.消防安全责任人应确定一位消防安全管理人,并向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责任人职责:(一)贯彻执行消防法规,保障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符合规定,掌握本单位的消防安全情况;(二)统筹安排经营、管理等活动中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批准实施年度消防工作计划,每半年向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工作情况;(三)为消防安全管理提供必要的经费和组织保障;(四)确定逐级消防安全责任,批准实施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五)组织防火检查,催促整改火灾隐患,及时处理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六)根据消防法规的规定建立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或者义务消防队,并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和装备;(七)针对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组织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实施演练。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范》
ICS13.220。
01C 80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DB 37/ T 653-2012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范2012—02-10发布2012—03—01实施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
1-2009给出的规则对DB37/T 653—2006《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范》进行修订。
本标准由山东省公安消防总队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公安消防总队.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亓延军、张元祥、焦培文、张少见、王林静、闫宏、陈亮、秦璇。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人员密集场所(包括“九小场所”、多产权多家单位合用同一建筑物)消防安全组织制度、消防设施和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的基本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范围内人员密集场所实施消防安全管理以及上级主管部门和监督部门对其进行检查指导。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5201 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GB 25506 消防控制室通用技术要求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14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A 654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DB37/T 1645 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及验收标准3 术语和定义GB 25201、GB 25506、GB 50016、GB 50045、GB 50140、GA 654、DB37/T 1645中确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单位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扑救初起火灾能力、组织疏散逃生能力和消防宣传教育能力。
3.2“九小场所”省人民政府公安机关规定的建筑面积较小、或者容纳人数较少的餐饮、购物、住宿、歌舞娱乐、休闲健身、医疗、教学、生产加工、易燃易爆危险品销售储存及其他规模较小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