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评A
(完整版)人教版怀集中学高二生物必修3第四章种群和群落测试题
怀集中学高二生物必修3第四章种群和群落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30分)1.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内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牛是一个种群②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③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④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年龄组成、性别比例⑤决定种群密度大小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A.①③⑤B.②④C.②④⑤D.③⑤2.下图分别表示A、B两国人口的女性年龄组成图(设性别比例=1.0)。
横轴示年龄,纵轴示各年龄段女性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下列叙述能反映人口数量变化规律的是()A.图中涂成黑色的部分表示幼年个体,预计A国的人口增长率一定更快B.设A国人口平均年增长率为a,人口基数为x,则y年后的人口总数为x+ayC.若B国的平均寿命增加,出生率不变,则在和平年代,人口增长率将会增加D.若A国实施晚婚政策,但每个育龄妇女出生人口数不变,则出生率也不变3.下面是在生物学研究过程中常用的调查方法,其中错误的是()A.用样方法调查某植物的密度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人口的密度C.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D.显微计数板实际上就是微型的样方,常用于调查微生物的数量4.农业科技人员在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随机选定某区域,第一次放置了100只老鼠笼,捕获68只鼠,标记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在相同位置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54只鼠,其中标记的鼠有12只,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区域中鼠的种群密度较大,约为306只,必须积极防治B.这种调查方法称为样方法C.草原上鼠与牛、羊等是竞争关系,鼠害会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D.如果在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草原大火,统计结果是不准确的型增长的正确说法是5.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
下列有关种群“S”( )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B.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C.“S”6.对某地区新引入的一种鸟的种群增长速率[增长速率=(出生率-死亡率)/时间]1~7年的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评
本章知识结构本章测试1.下列关于种群的不正确叙述是( )A.种群具有一定的时空性B.种群密度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C.种群是物种进化的单位D.种群密度由自然因素决定,与人为因素无关解析:此题考查种群的基本概念,人为因素已经对自然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所以种群密度肯定会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答案:D2.下列实例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A.一片草地上的蝗虫包括全部的成虫和幼虫B.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C.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藓、真菌、昆虫、蜗牛等D.一块水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虾及其他生物解析:考查群落的概念,群落的范畴包括此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但不包括非生命的物质和能量。
答案:D3.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
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少,引起该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种群出生率下降B.雌性个体也减少C.种群性别比例失调D.雌虫生殖能力下降解析:破坏种群内的雌雄性别比例会影响该种群的正常繁殖,最终使该种群的种群密度减少。
答案:A4.有一个自然村落南北各有一个池塘,这两个池塘中生活着( )A.一个鲫鱼种群B.两个鲫鱼种群C.一个甲鱼群落D.两个甲鱼群落解析:一个池塘即为一定的区域,所以两个池塘中不可能生活着一个鲫鱼种群或一个甲鱼种群。
群落的范畴包括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其名称前不能以具体的物种名称来形容。
答案:B5.某一生物种群中,幼年的个体非常少,成年和老年个体较多,此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及其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可能是( )A.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B.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C.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D.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解析:年龄组成可预测一个种群密度的变化类型,成年和老年多于幼年个体,会使种群出生率低于死亡率,而成为衰退型。
答案:B6.冬虫夏草是一味名贵中药。
虫草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时,被虫草属真菌侵入体内,菌丝逐渐充满虫体而变为菌核,使虫体内部组织破坏,仅残留外皮,夏季菌核萌发,由幼虫口或头部长出具柄的子座,似直立的小草。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种群和群落》本章测评
本章测评1.下列可以作为种群密度的是()A.一个池塘中各种鱼的总数B.全世界的人口数量C.一片森林中的人口数量D.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思路解析:种群密度是种群特征,它必须是同种生物在一定空间的个体数量。
A、C、D所述生物不一定是同种生物。
人是分类学中的同一个物种。
答案:B2.在下面图4-19的四个种群年龄分布类型中,哪一类型种群灭绝的可能性最大()图4-19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年龄组成的三个类型所具有的特点。
增长型:种群中繁殖前期个体多,繁殖后期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的密度越来越大;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组中的个体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定时间内会保持稳定;衰退型:种群中繁殖前期的个体较少,而繁殖后期的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
所以答案选D。
答案:D3.在一个玻璃容器内,装入一定量的符合小球藻生活的营养液,接种少量的小球藻,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小球藻的个体数量,绘制成曲线,如图4-20所示。
图4-21中能正确表示小球藻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图4-20图4-21思路解析:根据小球藻个体数量变化曲线可知,小球藻个体数量增长一段时间后数量不再增加,其种群增长率为0,并且种群增长率并不是直线下降,所以答案选D。
4.在良好的生活环境下,“小球藻分裂繁殖中的细胞数量”“鸡产蛋数量”(每天一枚)和“竹子自然生长的高度”,这三种现象与时间的关系依次可表示成图4-22哪条曲线()图4-22A.乙、甲、丁B.甲、丙、乙C.丙、甲、乙D.丁、乙、丙思路解析:在良好的环境条件下,小球藻通过分裂繁殖,其细胞数量呈几何级数增加,表现为“J”型曲线(丙);鸡每天产一枚蛋,随着时间的增加,产蛋的数量增多,应为甲曲线;竹子生长有一个高峰期,达到一定高度后,生长变慢,符合乙曲线图。
答案:C5.冬虫夏草是一种名贵中药。
虫草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时,被虫草属真菌侵入体内,菌丝逐渐充满虫体而变为菌核,使虫体内部组织被破坏,仅残留外皮,夏季菌核萌发,由幼虫口或头部长出具柄的子座,因而似真的小草。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测试卷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1.下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
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B. 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 b到c变化过程中,其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增加D.比较曲线Y与曲线X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速率2.如图是某一动物物种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中的增长曲线呈“S”型,d点对应的是K值B.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点是cC.图中种群数量的增长在迁入第2年后明显加快D.图中第8年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3.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围湖造田活动对群落演替有影响B.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C.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D.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4.下列因素中一般不会对种群密度产生较大影响的是()A.年龄组成B.出生率和死亡率C.部分雌性羊死亡D.部分雄性海豚死亡5.如图为鱼塘中鱼的数量增长曲线,为了使鱼塘的总产量达到最大值,应该做到适时捕捞。
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超过T4时捕捞,使剩余量保持在KB.超过T3时捕捞,使剩余量保持在KC.超过T2时捕捞,使剩余量保持在K/2D.超过T1时捕捞,使剩余量保持在K/46.据预测,我国人口数量在2050年将达到最高值,作出这一预测的依据是()A.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B.现有人口数量密度C.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D.人口性别比例7.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B.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D.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8.对某动物种群数量是否增长起到主要决定作用及预测该动物种群数量发展趋势的因素分别是()A.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B.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C.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9.生物群落甲、乙、丙含有数字1到8表示的8个物种,每个物种的种群密度不同,下表给出了这些物种的种群密度(个/m2),请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单元测试含解析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 水生群落的垂直结构与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布有关B. 某河流沿河岸到河床有不同的植物配置,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C. 生物群落类型与气候、地形和其他环境条件存在一定的关联D.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根本区别在于所经历的时间长短不同2.某校生物科技小组常在晚上用黑光灯诱捕农业害虫,这种灯光诱捕昆虫的方法是利用了昆虫的()A. 遗传性B. 适应性C. 应激性D. 向光性3.树林里多数鸟类在树冠筑巢、栖息,啄木鸟生活在树干中,环颈雉则在灌木层和地面活动,这种现象反映了()A. 种群的密度B. 适应的普遍性C. 群落的垂直结构D. 群落的水平结构4.若一个种群中某一性状出现的频率增加,这很可能是()A. 这个性状对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B. 该群体中具有此性状的纯合子多C. 这个性状的出现是由环境变化引起的D. 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为隐性5.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②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③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④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年龄组成、性别比例⑤种群密度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出生率和死亡率A. ①③⑤B. ②④C. ②④⑤D. ③⑤6.如图表示某地云杉林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该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B. 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主要与气候、土壤等条件有关,与人类活动无关C.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构成不断地发生着改变,④→⑤过程中,云杉逐渐成为优势种D. 在⑤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7.下列哪些情况不会导致种群的密度越来越小()A. 种群处于稳定期B. 种群内雄性趋于不育C. 种群死亡率超过出生率D. 种群迁出率超过迁入率8.在种群的下列特征中,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是()A. 种群密度B. 年龄结构C. 性别比例D. 出生率和死亡率9.图甲、图乙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如不考虑其他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未来个体数量的发展趋势是()A. 衰退型和增长型B. 增长型和衰退型C. 稳定型和衰退型D. 增长型和稳定型10.某水库已经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下列关于其中的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库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表现为随机分布的空间特征B.水库中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C.利用大网眼的渔网进行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结果比实际种群密度偏大D.不同水层分布的动物不同,与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有关11.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 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在发生更替C. 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D.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与自然演替的方向、速度基本相同12.森林中的鸟类有垂直分层现象。
生物必修三第4章单元检测
生物必修三第4章单元检测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1节种群的特征目标引领种群概念: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概念:指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种群密度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样方法(估算植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标志重捕法(估算动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出生率和概念:指种群由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量。
意义: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死亡率种迁入率和概念:指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种群意义: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因素。
群迁出率概念: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数其类型可大致分为三种:量特征年龄组成意义: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性别比例:种群的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种群空间特征: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的位置状态或布达标训练1.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A.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苗、小鱼和大鱼 B.校园内的所有乔木 C.棉田中由幼蚜、有翅蚜和无翅成熟蚜组成的全部棉蚜 D.一座山上的大型黑蚂蚁和小型黄蚂蚁2.下列各项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A.一平方公里内的人口数量 B.一池塘内各种鱼的总数 C.一片森林里的全部生物 D.稳定新生物的个体数 3.影响蝗虫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不包括()A.季节的变化B.土壤中的含水量C.食虫鸟的数量D.植物的种类和数量4.进行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时,宜采用的做法是()A.选取多种植物为调查对象 C.对某种植物的调查常采用标记重捕法B.必须要逐一计数某个种群的个体总数 D.样方内各年龄段的植物均需统计5.用样方法调查某生物的种群密度的时,取样最关键是()A.样方大小 B.随机取样 C.五点取样 D.等距取样 6.在对某种土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46只,第二次捕获25只中,其中1有标志兔12只,则该种群的总数为()A.25B.46C.96D.127..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A.明显增加B.明显减少C.先减后增D.相对稳定 8.假如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很大,那么,这一种群最可能A.属于增长型B.种群密度越来越大C.刚迁入到新环境,天敌少D.不足以作出判断9.按一对夫妇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的人口翻一番大约需20~40年,美国需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
本章过关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种群的正确叙述是()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②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③在种群内常因争夺食物而发生竞争④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⑤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⑥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⑦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A.①③⑤⑥B.②③⑤⑥⑦C.②⑤⑥⑦D.②④⑤⑥⑦2.下列生物群体属于生物群落的是()A.一片森林中的各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B.一个池塘中的各种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C.一片草地上的各种杂草等植物和兔、鼠、昆虫等动物以及各种磨菇等大型真菌D.一座山上的各种植物、动物、菌类等全部生物3.如果一个种群的密度越来越小,下列选项不可能与之有关的是()A.种群处于衰退期B.种群内雄性趋于不育C.种群死亡率超过出生率D.群落结构太复杂4.下图能反映三个种群的密度变化趋势的是()A.甲>乙>丙B.乙>甲>丙C.丙<乙>甲D.甲>乙<丙5.种群的指数增长是有条件的,条件之一是( )A.在该环境中只有一个种群B.该种群对环境的适应比其他种群优越得多C.环境资源是无限的D.环境资源是有限的6.下图中曲线Ⅱ表示的是牛被引入某孤岛后的种群数量变化。
如果当初被引入的是羊,则羊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为()A.ⅠB.ⅢC.ⅣD.Ⅴ7.农业科技人员在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随机选定某区域,第一次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68只鼠,标记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在相同位置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54只鼠,其中标记的鼠有12只,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区域中鼠的种群密度较大,约为306只,必须积极防治B.这种调查方法称为样方法C.草原上鼠与牛、羊等是竞争关系,鼠害会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D.如果在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草原大火,统计结果是不准确的8.合理密植、除草、除虫均可以增加作物的产量,这些措施依次影响了农田生物之间的( )A.种间关系、种内关系、种间关系B.种间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C.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D.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内关系9.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A.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B.种群中的全部个体的基因组成了这个种群的基因库C.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定时间内会明显变大D.种群增长率在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的各阶段是不同的10.下图表示的是一种鹰在一个群落中的情况,那么B可能代表的是()A.该种鹰的天敌种群B.与鹰有互利共生关系的一个种群C.群落中生产者数量变化的情况D.被鹰捕食的一个种群11.某同学在对一块面积为5 000 m2的野生草坪进行野外调查时,选取了5个样方,每个样方4 m2,发现5个样方中某种草药的株数依次为12、15、14、17、12。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单元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5题,共50分)1.我国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以期望改善人口的年龄组成。
这项政策是通过下列哪项来改善我国的年龄组成( ) A.出生率 B.死亡率 C.迁入率 D.迁出率2.下列生物群体中属于种群的是( )A.一个湖泊中全部的鱼 B.一间屋中全部的蟑螂C.一片草地上全部正开花的蒲公英 D.卧龙自然保护区中的全部大熊猫3.如图为种群特征的概念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c表示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种群密度完全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C.若种群的增长为“S”型曲线,则在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的年龄组成一直是增长型D.除了图中所示特征外,种群还具有空间特征4.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是N t=N0λtB.器械捕杀和药物捕杀是控制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根本措施C.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和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可采用样方法D.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可改变害虫种群的性别比例使种群密度下降5.某植被严重破坏的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三个植物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只有在灌木阶段存在明显的分层现象B.物种①由盛到衰主要受环境中光照条件的影响C.图中b→c阶段,物种②比物种①更能耐受弱光环境D.整个过程就是一个群落的次生演替过程6.从裸岩到森林的演替过程中会发生的是( )A.有机物越丰富,土壤的透气性越差B.灌木容易得到阳光而取代草本植物C.地衣使土壤中有机物减少D.微生物随有机物增加而减少7.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年龄组成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B.达到K值后种群的增长速率不可能为负值C.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稳定不利D.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往往是植食性动物8.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不断地发生着改变B.只有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才会出现群落演替C.一般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反映的是一种次生演替现象9.如图所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鱼类种群数量的增长不受自身种群密度的制约B.气候条件的改变不会影响种群的环境容纳量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时进行D.渔业捕捞后剩余量需控制在c点以保持最高的增长速率10.金花茶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之一,属于双子叶植物,被誉为“植物界大熊猫”“茶族皇后”。
2017-2018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第4章种群和群落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2017-2018⼈教版⽣物必修三第4章种群和群落单元练习题含答案2017-2018 ⼈教版⽣物必修三第4章种群和群落单元练习题1. 下列关于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的数量每年以⼀定的倍数增长,可⽤数学模型N t=N0λt表⽰B.K值会随着环境因素的变化⽽发⽣变化C.各阶段的增长速率不同,随着时间的增加越来越⼤D.环境条件是资源和空间充裕、⽓候适宜、没有敌害等2. 下图表⽰的是四个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所占的⽐例,其中种群密度可能会越来越⼩的是( )3. 下列关于出⽣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率为10%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雌⼀雄,⽣殖期个体的雌雄⽐越接近1∶1,则出⽣率越⾼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率会更⾼D.若⽐较三种年龄组成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率最⾼4. 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构成不断发⽣着改变B.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总数开始是逐渐增多⽽后趋于稳定C.初⽣演替和次⽣演替的主要区别是演替的起始条件不同D. 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5. 在渔业⽣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眼⼤⼩以保护鱼苗,这将会使捕捞种群的年龄组成为( )A.增长型B.稳定型C.衰退型D.⽆法判断6. 下图是⽣态位关系图,其中完全符合竞争是不对等的,⼄的⽣态位空间有较⼤⽐例被共占的⼀组是( )7. 在两块条件相同的退化林地上进⾏森林⼈⼯恢复和⾃然恢复的研究,20年后两块林地的⽣物多样性均有不同程度提⾼,其中⼈⼯种植马尾松的⼈⼯恢复林植物种数为137种,⽆⼈⼯种植的⾃然恢复林植物种数为226种。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可采⽤样⽅法调查林地上植物的种群密度B.森林恢复提⾼了⽣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C.⼈⼯恢复林⽐⾃然恢复林的植物丰富度低D.⾃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初⽣演替8. 关于群落的结构与演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可看作⼈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典型实例B.“野⽕烧不尽,春风吹⼜⽣”应属次⽣演替的实例C.群落中各种群间不存在地理隔离,因⽽能进⾏基因交流D.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可为动物创造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物条件,从⽽为动物种群分层分布提供了条件9. ⽤标志重捕法对动物进⾏野外调查,下列假设条件不符合要求的是( )A.被标记的动物在种群中完全混合B.被⼈捕捉的概率相等,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关C.被标记的动物物种有明显的群聚现象D.动物在⾏为上不受标记的影响,标记物不脱落10. 为了减少⼀种昆⾍对农作物的危害,⼈们引⼊了专门捕⾷这种昆⾍的蜘蛛。
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种群和群落章末过关检测(带答案)
章末过关检测(四)A卷知识点1种群的特征1.下列有关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B.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C.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而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D.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答案 C解析根据调查的对象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以及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标志重捕法常用于动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使用范围是活动能力强和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如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等。
样方法常用于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但也可用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蚜虫、跳蝻、昆虫卵等。
2.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
A.给海龟安装示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B.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C.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达乌尔黄鼠的丰(富)度答案 D解析达乌尔黄鼠是一个种群,用标志重捕法可调查该种群的密度;采用给海龟安装示踪器、给大雁佩戴标志环的方法,可对其移动路线进行调查;样方法研究的对象为相对固定的生物,如固着在岩礁上的贝类。
3.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做的分析,错误的是()。
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D.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①②答案 D解析解题时,要抓住图示中①②决定种群密度这一信息。
由于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性别比例,可以推知种群特征的概念图中的①②③④分别是指死亡率、出生率、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
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率和迁出率。
知识点2种群数量的变化4.下图所示为自然环境中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D处波动可能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B.“涸泽而渔”会使鱼的数量下降至B以下,使生态系统发展停滞甚至崩溃C.灭鼠时如果仅杀死一半的老鼠,可能效果适得其反D.C处种群个体数量不再上升的原因与环境容纳量无关答案 D解析A项正确:D处波动是出生率和死亡率波动造成的。
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章末综合测评新人教版必修3
第4章种群和群落章末综合测评(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图为生态系统结构的关系图,a代表的成分是(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不能确定【解析】由题图可知:a的能量和物质来自b,并可传给c,所以a是消费者、b是生产者、c是分解者。
【答案】 B2.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交错连结成食物网的原因是多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占有不同的营养级B.该图中只体现生态系统的两种成分,未体现的成分是非生物环境和分解者C.从理论上分析,维持一个生态系统存在的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分只有生产者——绿色植物D.该食物网由7条食物链组成,鹰为最高营养级【解析】食物网形成的原因是同一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占据不同营养级;该食物网中未体现出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这两种成分;从理论上分析,维持一个生态系统存在的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此食物网由7条食物链交替形成,鹰分别占有三、四、五、六这四个营养级。
【答案】 C3.在某水生生态系统中,分布有水鸟、藻类、芦苇等动植物,某水鸟具有秋季迁移的习性。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水生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随季节而发生变化B.减少芦苇和藻类后,输入该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维持不变C.藻类和芦苇等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该水生生态系统动植物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产生含氮化合物【解析】一般春夏季水生生物种类较多,冬季较少,水生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随季节而发生变化,A正确;芦苇和藻类属于生产者,减少芦苇和藻类后,输入该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减少,B错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量,C正确;该水生生态系统动植物残体中含有蛋白质等含N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产生含氮化合物,D正确。
【答案】 B4.图a、b分别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示意图。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 第4章种群和群落复习与测试 测试(教师版) Word版含答案
必修3第4章种群和群落复习(测)(满分60分,40分钟完成)班级姓名总分一、单选题(30分,每题3分)1.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B.出生率、死亡率是影响种群数量的直接原因C.迁入率、迁出率是影响种群数量的直接原因D.年龄组成是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答案】A【解析】解: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错误;B、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直接影响种群的数量,B正确;C、迁入率、迁出率会直接影响种群数量,C正确;D、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D正确.2.在对某种野兔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2hm2(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记25只野兔,第二次捕获40只野兔,其中有标记的野兔10只,则该野兔种群的种群密度大约为()A.125只/hm2 B.100只/hm2 C.75只/hm2 D.50只/hm2【答案】D【解析】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第一次捕获并标记25只野兔,第二次捕获40只野兔,其中有标记的野兔10只;根据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即N:25=40:10,N=100只.由于调查范围为2hm2(公顷),因此该野兔种群的种群密度大约为50只/hm2.3.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A.标志重捕法调查褐家鼠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四边上的菌体【答案】C【解析】解:A、根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可知,若部分灰喜鹊身上的标志物脱落,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实验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大,A错误;B、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若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会导致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偏大,B错误;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在分布较稀疏地区取样会偏小,C正确;D、正常统计时,血球计数板的框格边上的菌体要计算两条相邻的两边,所以统计方格内和在四边上的菌体,则实验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大,D错误.4.图表示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为保护鱼类资源,捕捞的最佳时机应选择在d点B.K值是环境容纳量,一般不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C.若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防治应在c点之后D.若图表示大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则e点后增长速率为0【答案】D【解析】为保护鱼类资源,捕捞的最佳时机应是增长速率最快的点,捕捞应在c点,故A错误。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能力测试 第04章种群和群落含答案
第04章种群和群落能力测试A卷(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1.下面的实例中,不能构成群落的是A.亚马逊河谷的热带雨林 B.大兴安岭的红松林C.无菌培养基污染后长出的共生菌落D.无菌培养基上接种后长出的大肠杆菌菌落2.生态学家以年龄为横坐标,以存活数量的对数值为纵坐标,绘制出种群的存活曲线。
某野生鱼类和人类的存活曲线分别属于A.Ⅰ和Ⅱ B.Ⅱ和Ⅲ C.Ⅰ和Ⅲ D.Ⅲ和Ⅰ3.下图的曲线分别表示有关生物学过程,对其曲线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A.甲图中,A点只有呼吸作用,D点只有光合作用B.在乙图B点时,害虫种群中抗药个体所占百分比小于在A点时害虫种群中抗药个体所占的百分比C.生产上常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除去单子叶农作物中的双子叶杂草,丙图中曲线①表示单子叶植物D.丁图中动物甲比动物乙高等4.某海岛上生活着一种昆虫,经调查翅的长度和个体数的关系如下图中甲曲线(纵坐标为个体数量,横坐标为翅的长度),后来该小岛上经常刮大风,若干年后再进行调查,你认为最能代表此时情况的曲线是A.乙 B.丙 C.丁 D.戊5.下图表示的是鹞鹰对不同的鸽群进行攻击时的成功概率,并以此表示鸽群的功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单独的鸽子被抓住的概率比在鸽群中的鸽子小②鹞鹰攻击较大群体的鸽群时不大容易成功③鹞鹰只攻击单独的鸽子④攻击成功的比例与鸽群的数量成反比。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对于一只生活在田野的蝗虫来说,它的环境是指A.田野中的植物和蛇、蛙等动物 B.阳光、空气、水分、温度、土壤等非生物C.除蝗虫外的其他生物和非生物 D.除这只蝗虫外的其他蝗虫、其他生物和非生物7.下列实例中属于种内斗争的是A.培养液中生活着两种草履虫 B.人工密植的乔木树林长得细高,利于夺光C.噬菌体侵入细菌体内 D.鲈鱼的成鱼以鲈鱼的幼鱼为食8.下图为生活在同一培养缸中的两个群体M和N的种群密度变化曲线。
对曲线的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M以N为食 B.N以M为食C.M与N无捕食关系 D.M和N的数量改变相同9.科学家在一池塘里将两种鱼分别单独和混合饲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出四类食物在它们胃内所占的比例如下表:饲养方式植丛中的动物底栖动物浮游动物其他单养0.42 0.12 0.01 0.45 鱼种1混养0.05 0.35 0.05 0.55单养0.43 0.23 0.01 0.33 鱼种2混养0.40 0.12 0.04 0.44①单养时两种鱼多出没在植丛中②单养时鱼种2多出没在池底③混养时两种鱼多出没在池底④混养时鱼种1多出没在池底,鱼种2多出没在植丛中⑤混合放养有利于对资源和空间的利用A.①④⑤ B.①③⑤C.②④⑤ D.①③⑤10.生态学家对某地区两个生物种群(Ⅰ和Ⅱ)的存活率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3 稳态与环境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第4章种群和群落单元测验
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第4章质量评估(90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不属于对种群特征描述的是( )A.蒲公英杂乱无章地分布在操场上B.某市男性公民与女性公民的比例为1∶1.5C.某池塘生活了约150种生物D.深圳市近三年入户的人口约为31万人,约占总人口的5%2.农业科技人员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在1公顷范围内随机选定某区域,第一次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68只鼠,标记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在相同位置又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54只鼠,其中标记鼠有12只。
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草原上鼠与牛、羊是竞争关系,鼠害会严重影响畜牧业的发展B.这种调查的方法称为样方法C.该区域中鼠的种群密度较大,约为306只/公顷,必须积极防治D.如果在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草原大火,则统计结果是不准确的3.如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B.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数D.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酵母菌的数量变化可用曲线Y 表示4.如图所示为自然环境中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a到b点种群增长速率减小,c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B.为了可持续发展,最好将池塘中的鱼捕捞到b点C.cd段波动的直接原因是迁入和迁出、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D.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来源于种群的年龄组成5.(2012·武汉高二检测)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如图表示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0~a年,种群数量增加,其年龄组成是增长型B.a~b年,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C.b~c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J”型增长D.c~d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S”型增长6.(2012·徐州高二检测)资源的合理使用是使产量最大化的同时,又不影响资源的持久利用。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种群和群落复习与测试+练习(教师版)+Word版含答案
必修3第4章种群和群落复习(练)1.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导害虫的雄性个体,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少,该种群密度下降是因为()A.雄性个体数量的减少使雌虫产卵能力下降B.成年个体大量迁出幼年个体数比例下降C.受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影响雌性个体也减少D.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使种群的出生率下降【答案】D【解析】解:昆虫的交配求偶就是通过性信息素的传递来实现的.所谓性信息素是指雌虫分泌到体外以引诱雄虫前去交配的微量化学物质.根据这一原理,利用高新技术,人工合成信息素即性引诱剂,制成对同种异性个体有较大吸引力的诱芯,结合诱捕器(水盆式、粘胶式)配套使用.在田间释放后,形成“假姑娘”(性引诱剂)引来“真小伙”(田间的雄虫),从而使得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大幅度降低产卵量和孵化率(出生率),达到防治害虫目的.2.在对某地的麻雀种群进行调查时,第一次捕获了50只,将这些麻雀腿上套好标志环并放掉,数日后又捕获麻雀40只,其中有标志环的为5只.则该地的麻雀大约有()A.2 000 只 B.400 只 C.200 只 D.500 只【答案】B【解析】解:根据题干分析,麻雀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采用的是标记重捕法;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即N:50=40:5,解得N=400只.3.某学生进行探究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
甲图是某天显微镜镜检结果,乙图是7天内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图所示血细胞计数板内酵母菌数目清晰,需加水稀释B.乙图中第4-7天酵母菌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相同条件下再次实验,酵母菌种群数量的K值基本不变D.酵母菌自身代谢产物如CO2也会影响实验数据的统计【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图中酵母菌数量较多,不方便计数,可以对样液进行适当稀释后再计数,A正确。
乙图中4-7天酵母菌数量处于相对稳定,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大致相等的,B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群和群落》(基础过关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50分)1.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和数量变化趋势B.出生率越高,种群数量增长越快C.年龄组成能够用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D.利用性引诱剂来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对种群的密度影响不大解析: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反映其数量变化趋势;种群数量的增长不只与出生率有关,还与死亡率有关;年龄组成是种群的特征之一,根据各年龄段个体所占的比例,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利用性引诱剂来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可以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使该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
答案:C2.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 )A.竞争B.共生C.寄生D.捕食答案:A3.下列关于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可用数学模型N t=N0λt表示值会随着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C.各阶段的增长速率不同,随着时间的增加越来越大D.环境条件是资源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答案:B4.下列叙述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 )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解析: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
种群的空间分布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
B项为种群密度,不属于空间特征。
答案:B5.下列研究问题属于种群水平的是( )A.梧桐山的鸢每年新增的个体数B.深圳红树林的范围和边界大小C.鼎湖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D.根瘤菌和豆科植物之间的关系解析:种群水平的研究问题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而B、C、D三项都属于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
答案:A6.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完成了A、B、C三组实验。
定期对不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分别绘制出酵母菌细胞数目变化曲线依次为a、b、c,如下图所示。
下列关于此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在一段时间内B组酵母菌种群呈“S”型增长B.在原来的实验条件下继续培养,A组的K值将与B组相同组酵母菌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可能是营养物质的大量消耗、代谢废物的积累等D.三组的初始营养供给可能不同,C组初始供给的营养不足解析:根据曲线的走势分析,在开始的一段时间内B组酵母菌种群呈“S”型增长;由图可知,A组的K值小于B组,在原来的实验条件下继续培养,A组酵母菌数量将进一步减少;C组酵母菌数量没有增加反而减少,可能是培养液中营养物质不足。
答案:B年,美国人谈鱼色变,因为“亚洲鲤鱼”在美境内泛滥成灾,在某些河流已占鱼类总数的90%。
为了解美境内“亚洲鲤鱼”的数量特征而进行调查活动,调查指标不包括( ) A.亚洲鲤鱼的种群密度 B.亚洲鲤鱼的年龄组成C.亚洲鲤鱼的产卵量D.亚洲鲤鱼的性别解析:性别是个体特征而不是种群的特征。
答案:D8.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构成不断发生着改变B.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C.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演替的起始条件不同D.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总数开始是逐渐增多而后趋于稳定解析: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般情况下,物种种类越多,成分越复杂,越趋于稳定;群落演替是群落朝着一定方向连续变化的过程,它是群落内部与外界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答案:B9.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下列有关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合理的是( )A.样方法只适用于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不适用于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B.样方法中位于样方的边缘或顶角的个体均要计数C.标志重捕法可以在上次捕获、标记并释放后随即进行重捕D.标记物的脱落会使调查结果比实际值偏大解析:样方法常用于调查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活动能力弱的蚜虫和跳蝻等的种群密度也可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样方法计数时只统计样方内部和相邻两边及其顶角个体数量。
标志重捕法中,动物在上次捕获、标记并释放后需要过一段时间,等其重新混合均匀后再进行重捕,这样才能使标记和未标记的个体被捕获的概率相等,根据计算公式个体总数N/初次捕获标记个体数M=再次捕获个体数n/重捕的标记个体数m,标记物的脱落(即m值偏小)会使调查结果比实际值偏大。
答案:D10.在潮间带常见的滨螺是捕食者,它能够吃掉很多藻类,尤其喜食小型绿藻(如浒苔)。
右图为藻类种数与滨螺密度的关系,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各种藻类存在竞争关系B.滨螺密度越大,藻类种类数越多C.若没有滨螺,藻类多样性会降低D.滨螺在中等密度时,藻类多样性程度最高答案:B11.在两块条件相同的退化林地上进行森林人工恢复和自然恢复的研究,20年后两块林地的生物多样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人工种植的马尾松人工恢复林植物种数为137种,无人工种植的自然恢复林植物种数为226种。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林地上植物的种群密度B.森林恢复提高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C.人工恢复林比自然恢复林的植物丰富度低D.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初生演替答案:D12.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A.标志重捕法调查褐家鼠种群密度时标记物脱落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上的菌体解析:标记物脱落导致标志重捕法得到的数值比实际值偏大;如果以患者家系为对象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结果一定偏大;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数值偏小;D项为正常计数。
答案:C13.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右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解析:从图中看出,a种群的增长符合“S”型曲线,其增长到一定阶段,受空间、生活资源及种群本身密度制约,将不再增长。
b种群和a种群的关系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应为从弱到强,再到弱的动态变化。
答案:C14.群落中的不同种群间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关系,这些种间关系可用不同的曲线表示出来。
有关下面三种曲线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鹰与鼠的种间关系可用图①表示,其中曲线a表示鹰种群的数量变化噬菌体与细菌的种间关系可用图①表示,二者分开对其中一方有利C.大豆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可用图②表示,二者分开彼此有利D.在同一个牧场的牛和羊的关系可用图③表示,曲线a代表占优势者解析:鹰与鼠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关系,可用图①表示,捕食曲线的显著特点是两条曲线拧成“麻花”状,后出现峰值的是捕食者,即曲线b代表鹰的种群数量的变化,A项错误。
T2噬菌体与细菌的种间关系为寄生,上述三图均不能表示该种关系,B项错误。
大豆与根瘤菌为互利共生关系,二者的种群数量变化基本同步,因此可用图②表示,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之间相互依存,彼此有利,二者分开,彼此有害,C项错误。
牛和羊都是食草动物,二者间为竞争关系,可用图③表示;从图中可看出曲线a代表的物种在竞争中获胜,D项正确。
答案:D15.为除去有害于农作物的某种害虫而引入蜘蛛后,对两个种群进行调查,得出如下图所示的结果。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a期间,若对害虫施杀虫剂,蜘蛛的数量将增加得更快B.在b期间,蜘蛛数量减少的原因是蜘蛛的食物不足期间的平衡状态与a期间和b期间中发生的两个种群的相互作用没有关系D.图中所示的蜘蛛和害虫的关系是竞争解析:在a期间施用杀虫剂后害虫大量死亡,蜘蛛的食物不足,另外农药往往对蜘蛛也有毒害作用,所以蜘蛛的数量将会减少。
c期间的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是捕食关系的相对稳定产生的。
答案:B16.右图表示某种鱼迁入另一新的生态系统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t0~t2时,种群数量呈“J”型曲线增长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N/2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D.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解析:题图为“S”型曲线的增长速率曲线,t0和t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t1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t1~t2时,该鱼的种群增长速率下降,但种群的数量仍逐渐上升;t1时种群的数量为t2时的一半。
答案:B17.下图表示的是四个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密度可能会越来越小的是( )解析:种群年龄组成有三类,图A表示衰退型,图B表示增长型,图D表示稳定型,图C表示不够典型的增长型。
其中衰退型年龄组成的种群密度将越来越小。
答案:A18.在种群变化中,若增长率为0,说明以下哪种情况会出现?( )A.种群增加,并出现激烈的食物和栖息地竞争B.种群增加,寄生和捕食的情况增加C.种群会因为有毒废物的沉积而减少D.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答案:D19.下图表示将绵羊引入某个岛屿后的数量变化情况,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A.绵羊种群的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就保持恒定不变B.绵羊数量达到K/2时,增长率最大C.种群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D.绵羊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解析:种群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当种群的数量达到K值后,即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绵羊数量达到K/2时,绵羊增长速率最大;绵羊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答案:C20.下列有关实验试剂或实验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和胰岛素均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B.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不需再设置对照组C.研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不需要空白对照D.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宜采用标志重捕法答案:B21.某种群的年龄组成如图甲所示,增长曲线如图乙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t2时期的种群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B.图甲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t2时期的种群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C.图甲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t1时期的种群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D.图甲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t1时期的种群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解析:从图甲可知,幼年个体多于老年个体,所以其年龄组成为增长型,而图乙中t1时期种群的增长速率>0,t1后种群数量继续增大,所以从年龄组成上来看也属于增长型;而t2时期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所以其年龄组成应为稳定型。
答案:C22.豚草是原产于北美的一种植物,某课外小组对某地区的一片闲散地的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