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古诗《惠崇春江晚景二首》赏析
苏轼古诗《惠崇春江晚景⼆⾸》赏析苏轼古诗《惠崇春江晚景⼆⾸》赏析 【作品介绍】 《惠崇春江晚景⼆⾸》是北宋⽂学家苏轼题惠崇的《春江晚景》所创作的组诗。
第⼀⾸诗题“鸭戏图”,再现了原画中的江南仲春景⾊,⼜融⼊诗⼈合理的想象,与原画相得益彰。
第⼆⾸诗题“飞雁图”,对⼤雁北飞融⼊⼈的感情,侧⾯表现了江南春美。
【原⽂】 惠崇春江晚景⼆⾸ 其⼀ ⽵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⑵,正是河豚欲上时⑶。
其⼆ 两两归鸿欲破群⑷,依依还似北归⼈⑸。
遥知朔漠多风雪⑹,更待江南半⽉春⑺。
【注释】 ⑴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能诗能画。
《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幅是鸭戏图,⼀幅是飞雁图。
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
诸多注本,有⽤“晓景”、有⽤“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晚景”。
这两诗是作者元丰⼋年春天在靖江欲南返时江边情景的写照。
⑵蒌蒿:草名,有青蒿、⽩蒿等种。
《诗经》“呦呦⿅鸣,⾷野之蒿。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
⑶河豚:鱼的⼀种,学名“鲀”,⾁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些内河。
每年春天逆江⽽上,在淡⽔中产卵。
上:指逆江⽽上。
⑷归鸿:归雁。
破群:离开飞⾏队伍。
⑸依依:不舍之貌。
《楚辞》“恋恋兮依依。
”归⼈:回家的⼈。
刘长卿诗“柴门闻⽝吠,风雪夜归⼈”。
⑹朔漠:北⽅沙漠之地。
杜甫诗:“⼀去紫台连朔漠。
” ⑺更待:再等;再过。
【⽩话译⽂】 其⼀ ⽵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在⽔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河豚此时正要逆流⽽上,从⼤海回游到江河⾥来了。
⼤雁北飞,就像要回到北⽅家乡的⼈那样,但是由于依恋,差⼀点掉了队。
还没有飞到北⽅时,就已经知道北⽅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的春光时节吧。
【创作背景】 《惠崇春江晚景⼆⾸》是苏轼于神宗元丰⼋年(108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为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两幅所写的题画诗。
古诗惠崇春江晚景·两两归鸿欲破群翻译赏析
古诗惠崇春江晚景·两两归鸿欲破群翻译赏析《惠崇春江晚景·两两归鸿欲破群》作者为宋朝诗人苏轼。
其古诗全文如下: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前言】《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北宋文学家苏轼题惠崇的《春江晚景》所创作的组诗。
第二首诗题“飞雁图”,对大雁北飞融入人的感情,侧面表现了江南春美。
【注释】⑷归鸿:归雁。
破群:离开飞行队伍。
⑸依依:不舍之貌。
《楚辞》“恋恋兮依依。
”归人:回家的人。
刘长卿诗“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⑹朔漠:北方沙漠之地。
杜甫诗:“一去紫台连朔漠。
”⑺更待:再等;再过。
【翻译】大雁北飞,就像要回到北方家乡的人那样,但是由于依恋,差一点掉了队。
还没有飞到北方时,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赏析】许多选本只看中第一首,因而第二首已鲜为人知,实际上,第二首也写得很好。
第一句大体写惠崇所绘的“飞雁图”,大雁北飞,有几只雁依依不舍,差点掉了队。
并且在,把这几只雁比作了“北归人”,是非常形象的,这就画活了景象。
诗到了第三、四句,就更进一步给大雁以人的情感。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诗人的想象力是丰富的。
大雁恋恋不舍是因为南方比北方温暖,所以诗人就写下了大雁认为北方很冷,而且远远地就知道了沙漠风多雪多;这还不止,最后一句诗人进一步写大雁希望在江南多呆几日。
这种拟人手法的运用,使惠崇的绘画由“定格”转变成了“录像”,使大雁北飞的情景充满着人的情感,是颇有新意的。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赏析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赏析苏轼《惠崇春江晚景》赏析导语:《惠崇春江晓景》,题画诗,是苏轼1085年(元丰八年)于汴京所作,原诗共两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苏轼《惠崇春江晚景》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惠崇春江晚景作者: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lóu hāo)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释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春江晚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
蒌蒿:一种生长在洼地的多年生草本,花淡黄色,茎高四、五尺,刚生时柔嫩香脆,可以吃。
(字典解释: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可入药)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指的是鱼逆江而上。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了,而这恰是河豚从大海回归,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
赏析惠崇是个和尚,宋代画家。
此诗是苏轼题在惠崇所画的《春江晚景》上的。
惠崇原画已失,此诗有的版本题作《春江晚景》,现已无从考证。
画以鲜明的形象,使人有具体的视觉感受,但它只能表现一个特定的画面,有一定的局限性。
而一首好诗,虽无可视的图像,却能用形象的语言,吸引读者进入一个通过作者独特构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弥补某些画面所不能表现的东西。
这首题画诗既保留了画面的'形象美,也发挥了诗的长处。
作者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原画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
在根据画面进行描写的同时,苏轼又有新的构思,从而使得画中的优美形象更富有诗的感情和引人入胜的意境。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此时河豚正是上市的好时节,可以在市场上销售了。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古诗赏析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古诗赏析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古诗赏析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
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古诗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惠崇春江晚景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诗歌翻译:竹林外的桃花刚刚绽放了两三枝,江水变暖了,是鸭子最先感受春天的气息。
蒌蒿已满地,而芦苇刚长出嫩芽,这正是河豚要沿潮水而上之时。
赏析:这是一首著名的题画诗。
作者因为懂画、会画,所以他能紧紧抓住惠崇这幅《春江晚景》的画题画意,仅用桃花初放、江暖鸭嬉、芦芽短嫩等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早春江景的`优美画境。
尤其令人叫绝的是“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一句,他把画家没法画出来的水温冷暖,描绘得如此富有情趣、美妙传神!此外,他的高妙还表现在幽默的想象上,他能看到画外,以画上并没有的“河豚欲上”,来点染初春的气息,深化画中的意境。
如果说惠崇的画是“画中有诗”的话,那么这首诗便是“诗中有画”了。
难怪它能作为一首人人喜爱的名诗而传诵至今!这首诗写的是苏轼在花开时节与友人赏花时的所见。
首句写白天的海棠,“泛崇光”指海棠的高洁美丽。
第二句写夜间的海棠,作者创造了一个散发着香味、空空蒙蒙的、带着几分迷幻的境界。
略显幽寂,与海棠自甘寂寞的性格相合。
后两句用典故,深夜作者恐怕花睡去,不仅是把花比作人,也是把人比作花,为花着想,十分感人,表明了作者是一个性情中人。
作者要烧红烛陪伴、呵护海棠,另一方面创造了一种气氛,让海棠振作精神,不致睡去。
后两句极赋浪漫色彩。
宋释惠洪《冷斋夜话》认为此诗“造语之工”“尽古今之变”。
《春江晚景》画家介绍:惠崇(965—1017)北宋僧人、画家、诗人。
建阳(今属福建建阳县)人,一作淮南人。
他擅长画鹅、雁、鹭鸶,尤工小景,善为寒汀远渚、潇洒虚旷之象。
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16张PPT)
huì chónɡ
sū shì
sònɡ
lóu hāo
tún
lú yá
竹林 桃花 春江鸭 蒌蒿 卢芽
地面景
江上景
岸边景
思考:除了以上画面上的图片,诗中还写了什么?
河豚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点明早春时节
给小鸭子赋予了人的情感。
诗意:
青翠欲滴的竹林外,开放着三两枝红艳艳的桃花,鸭子在春天的江水中嬉戏,感受到江水已经变暖。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一种野生的植物,茎可食。
惠 崇 春 江 晚 景 苏轼
《惠崇春江晚景》
是苏轼为北宋名僧惠崇和尚的画作《春江晚景》所作的题画诗。这是其中题戏鸭图的诗。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惠 崇 芦 芽 短
huì
chónɡ
lú
yá
duǎn
实惠恩惠
崇高崇山峻岭
葫芦芦苇
发芽嫩芽
短小 长短
河豚
hé tún
河豚又叫气鼓鱼,当遇到外敌时,它的腹腔就迅速膨胀,使整个身体呈球状浮上水面,同时皮肤上的小刺竖起,借以自卫。河豚味美,但内脏有剧毒,不能随意乱吃。
虚实结合
实
虚
你从中体会到了诗人苏轼的什么心情?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春江晚景译文及注释
惠崇春江晚景译文及注释惠崇是清代文学大家,也是中国四大著名画家之一,他的诗文作品描绘了自然风景,如《惠崇春江晚景》,深受读者和观众的喜爱。
“惠崇春江晚景”是惠崇在西湖旅游时贴近自然、拍摄风景的作品,它以极具感染力和抒情性的文字,描绘了春江晚景微妙的景象,与湖面上清晰可见的夕阳融为一体,可以说是一篇宏观而又细致的春江晚景描写。
下面是该诗的译文和注释:“回望春江晚景,日落湖边金山舞。
洞天山上云雾横,渔歌声里秋潭深。
满目春光空湖游,夕色洞庭待客稀。
轻烟清风随碧浪,碧玉行舟绕湖畔。
”注释:回望:过回望表达出作者对于过去的深刻思念。
春江:作者描绘的是一条春季的江河,春江不仅指流域本身,还暗指春江上漂流的美好景色。
晚景:日落时的景色,由于是春江晚景,作者把晚景与春江结合,更加凸显出春江的美。
日落湖边金山舞:山指的是夕阳,湖边金山舞指夕阳在湖面上舞动,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洞天山上云雾横:天山指的是湖边的山脉,云雾横指天空中绵绵缭绕的云雾,使景色更加美丽。
渔歌声里秋潭深:歌指的是远处湖面上传来的渔夫们唱歌的声音,秋潭深指远处湖面中有深深的秋水。
满目春光空湖游:目春光指的是湖面上洒满的春光,空湖游指作者可以自由的在湖面上漫步,感受春江的美景。
夕色洞庭待客稀:色指的是湖面上满是夕阳的晚景,洞庭指的是洞庭湖,代表了作者静静眺望湖中夕阳的宁静心态。
轻烟清风随碧浪,碧玉行舟绕湖畔:两句描述了作者游船行驶时所看到的景象,碧浪指的是湖面上的波光,碧玉行舟指的是游船在湖面上航行,绕湖畔指的是游船绕着湖的畔边行驶,美不可方物。
总结:《惠崇春江晚景》是惠崇一篇以春江晚景为题材的诗文作品,他用诗词抒发出自己在湖边旅游感受到的春江晚景美景,其中融入了日落金山舞、洞天山上云雾横、渔歌声里秋潭深、夕色洞庭待客稀、轻烟清风随碧浪等等,极具感染力和抒情性,使人仿佛置身于自然美景之中。
春江晚景古诗原文及翻译
春江晚景古诗原文及翻译古诗,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是一个特别的文化,从古传承至今,已经有了无数年的历史。
给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的宝贵知识,尤其是在语文学习中,更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春江晚景古诗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参考阅读!【原文】惠崇春江晚景二首⑴其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⑵,正是河豚欲上时⑶。
其二两两归鸿欲破群⑷,依依还似北归人⑸。
遥知朔漠多风雪⑹,更待江南半月春⑺。
【注释】⑴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
《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
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
这两诗是作者元丰八年春天在靖江欲南返时江边情景的写照。
⑵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⑶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指逆江而上。
⑷归鸿:归雁。
破群:离开飞行队伍。
⑸依依:不舍之貌。
《楚辞》“恋恋兮依依。
”归人:回家的人。
刘长卿诗“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⑹朔漠:北方沙漠之地。
杜甫诗:“一去紫台连朔漠。
”⑺更待:再等;再过。
【翻译】其一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们在水中游戏,鸭子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其二大雁北飞,就好像要回到北方家乡的人那样,但是却由于依恋,差一点掉了队。
还没有飞到北方时,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扩展阅读:苏轼的个人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惠崇春江晚景
惠崇春江晚景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苏轼1085年(元丰八年)于汴京所作。
原诗共两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
惠崇是宋朝著名的画家、僧人,即欧阳修所谓“九僧”之一。
他能诗善画,特别是画鹅、雁、鹭鸶、小景尤为拿手。
《春江晚景》是他的名作。
苏轼根据画意,妙笔生花,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早春二月景象。
《惠崇《春江晓景》》[宋] 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释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春江晓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
春江水暖鸭先知:春天迎来,寒冰消融,水温一升高,群鸭好像就最早感觉到了春天的信息,急不及待地到江水中嬉戏玩耍了。
蒌蒿:一种生长在洼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茎高四、五尺,刚生时柔嫩香脆,可以吃。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指上市,就是在市场上销售。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这些可都是烹调河豚的好佐料,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面来了。
写作背景惠崇是个和尚,宋代画家。
这首诗是苏轼题在惠崇所画的《春江晓景》上的。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这些可都是烹调河豚的好佐料,而此时河豚正是上市的好时节,可以在市场上销售了。
赏析一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后人往往只引这一首,忘了后面还有四句: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这是一首题画诗,惠崇的《春江晓景图》没有流传下来,不过从苏轼的诗中,我们可以想个大概:一片竹林,三两枝桃花,一条江,几只鸭子,河岸上满是蒌蒿,芦芽刚刚破土,天上还有两两归鸿。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惠崇春江晚景苏轼宋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注释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
《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
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
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指逆江而上。
创作背景《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苏轼于公元1085年(神宗元丰八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为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两幅所写的题画诗。
一说此诗作于江阴。
本首诗是其第一首。
赏析这首诗题“鸭戏图”,再现了原画中的江南仲春景色,又融入诗人合理的想象,与原画相得益彰。
“竹外桃花三两枝”,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
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
这虽然只是简单一句,却透出很多信息。
首先,它显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细密,就无法见到桃花了。
其次,它表明季节,点出了一个“早”字。
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已经透露出来。
“春江水暖鸭先知”,视觉由远及近,即从江岸到江面。
江上春水荡漾,好动的鸭子在江水中嬉戏游玩。
“鸭先知”侧面说明春江水还略带寒意,因而别的动物都还没有敏感到春天的来临,这就与首句中的桃花“三两枝”相呼应,表明早春时节。
这句诗化用了唐人诗句:孟郊“何物最先知?虚虚草争出”,杜牧(一作许浑)“蒲根水暖雁初下,梅径香寒蜂未知”(《初春舟次》)。
苏轼学古而不泥,前人诗句的造意,加上自己观察的积累,熔炼成这一佳句。
“鸭知水暖”这种诉之于感觉和想象的事物,画面是难以传达的,诗人却通过设身处地的体会,在诗中表达出来。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是家喻户晓的诗句,出自于诗人苏轼的诗作《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全文赏析,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朝代:宋代作者: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大雁北飞,就像要回到北方家乡的人那样,但是由于依恋,差一点掉了队。
还没有飞到北方时,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注释⑴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
《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
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
这两诗是作者元丰八年春天在靖江欲南返时江边情景的写照。
⑵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⑶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指逆江而上。
⑷归鸿:归雁。
破群:离开飞行队伍。
⑸依依:不舍之貌。
《楚辞》“恋恋兮依依。
”归人:回家的人。
刘长卿诗“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⑹朔漠:北方沙漠之地。
杜甫诗:“一去紫台连朔漠。
”⑺更待:再等;再过。
【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惠崇的《春江晚景图》没有流传下来,不过从苏轼的'诗中,我们可以想个大概:一片竹林,三两枝桃花,一条江,几只鸭子,河岸上满是蒌蒿,芦芽刚刚破土,天上还有两两归鸿。
河豚是看不到的,是馋嘴的苏轼在想:河豚该上来了,用蒌蒿和芦芽一炖,比东坡肉鲜多了。
惠崇为宋初“九诗僧”之一,跟苏轼不是一个时代的人。
古诗惠崇春江晚景翻译赏析
古诗惠崇春江晚景翻译赏析《惠崇春江晚景》作者是宋朝文学家苏轼。
其古诗全文如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前言】《惠崇春江晚景》,是一首题画诗,是苏轼1085年(元丰八年)于汴京所作。
原诗共两首。
惠崇是宋朝著名的画家、僧人,即欧阳修所谓“九僧”之一。
他能诗善画,特别是画鹅、雁、鹭鸶、小景尤为拿手。
《春江晚景》是他的名作。
苏轼根据画意,妙笔生花,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早春二月景象。
【注释】(1)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
《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
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
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
这两诗是作者元丰八年春天在靖江欲南返时江边情景的写照。
(2)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3)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4)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5)上:指逆江而上。
【翻译】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赏析一】竹外桃花三两枝,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
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
这虽然只是简单一句,却透出很多信息。
首先,它显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细密,就无法见到桃花了。
其次,它表明季节,点出了一个“早”字。
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已经透露出来。
春江水暖鸭先知。
江春水中,鸭儿在嬉戏;江水回暖的讯息,它们首先感知到了。
鸭知水暖,光凭画是体现不出来的,诗却表达出来了。
其实岂是鸭子先知水暖?一切水族之物,皆知冷暖。
诗人这样写是为切合画上风物,实际上也是表达他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和礼赞。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苏轼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苏轼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又叫《惠崇春江晓景》),为元丰八年(1085)苏轼在逗留江阴期间,为惠崇所绘的鸭戏图而作的题画诗。
原诗共两首。
惠崇是宋朝著名的画家、僧人,即欧阳修所谓“九僧”之一。
他能诗善画,特别是画鹅、雁、鹭鸶、小景尤为拿手。
《春江晚景》是他的名作。
苏轼根据画意,妙笔生花,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早春二月景象。
作品原文: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其二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作品注释:(1)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2)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3)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江阴素有“拼死吃河豚”的典故。
(4)上:指逆江而上。
(5)归鸿:归雁。
(6)破群:离开飞行队伍。
(7)依依:不舍之貌。
《楚词》“恋恋兮依依。
”(8)归人:回家的人。
刘长卿诗“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9)朔漠:北方沙漠之地。
杜甫诗:“一去紫台连朔漠。
”作品译文:其一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其二大雁北飞,就像要回到北方家乡的人那样,但是由于依恋,差一点掉了队。
还没有飞到北方时,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创作背景:惠崇春江晚景是元丰八年(1085)苏轼在逗留江阴期间,为惠崇所绘的鸭戏图而作的题画诗。
苏轼的题画诗内容丰富,取材广泛,遍及人物、山水、鸟兽、花卉、木石及宗教故事等众多方面。
这些作品鲜明地体现了苏轼雄健豪放、清新明快的艺术风格,显示了苏轼灵活自如地驾驭诗画艺术规律的高超才能。
【古诗专项训练】《惠崇春江晚景》苏轼
【古诗专项训练】《惠崇春江晚景》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宋] 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竹林外的桃花开了几枝,春天江水变暖,鸭子最先知道。
蒌蒿已经长了满地,芦笋刚刚生出嫩芽,这正是河豚逆江而上的季节。
●诗画合一,互为补充这是一首题画诗。
“惠崇”,是北宋一位著名的僧人,擅长写诗和绘画,跟苏轼苏是好朋,“春江晚景”,指的就是惠崇的画。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写的是画中的内容。
有地面上的竹林和竹林外盛开的桃花,有江面上嬉戏的鸭子,还有水边的茂盛的蒌蒿和芦苇。
题画诗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要跟画互相补充,“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其中的“暖”和“知”就是图画无法表现的东西。
由桃花盛开,植物茂盛,联想到春天气温回升江水变暖;又从鸭子在水中嬉戏的画面联想到这些可爱的小动物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变化,所以迫不及待地下水玩耍。
他这么一联想,整首诗就变得活泼起来,连鸭子都变聪明了,画中的景色也显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正是河豚欲上时”,这一句是苏轼根据生活经验和他的吃货属性写出的,生活经验告诉他,桃花开了,江水暖了,植物茂盛起来了,这正是河豚快要逆江而上的预兆;吃货属性告诉他,蒌蒿长高了,芦芽冒尖儿了,这都是炖鱼的好佐料,看这天气,离吃河豚的时候也不远啦。
虽然惠崇画的“春江晚景”图已经失传了,但是我们依然能够通过苏轼的诗,感受到画中的美好景色。
●思维导图记忆法1. 惠崇春江晚景_______,_______。
蒌萵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小题1】1. 请把诗句补充完整。
【小题2】1. 这首诗是①代诗人②所写。
【小题3】1. 把诗中描绘的画面补充完整。
绿色的①掩映着几枝粉红的②。
江上春水荡漾,一群③在欢快地嬉戏,它们最先感知到春天的江水已经变④。
岸边长满初生的⑤和刚刚发出嫩芽的⑥。
这正是⑦将要逆流而上产卵的季节。
【小题4】1. 这首诗一首①诗,诗题“鸭戏图”,再现了原画中的江南②景色,又融入诗人合理的想象,与原画相得益彰。
小学古诗《惠崇春江晚景》注释及译文
惠崇春江晚景
宋代: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注释
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
《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
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
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指逆江而上。
惠崇春江晚景解析(附注释+译文)
惠崇春江晚景【宋代】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释】①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
《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
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
②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③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④上:指逆江而上。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创作背景】《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苏轼于公元1085年(神宗元丰八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为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两幅所写的题画诗。
一说此诗作于江阴。
本首诗是其第一首。
【作品赏析】这首诗是苏轼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写的一首题画诗。
一首好的题画诗,既要点明崮面,使人如见其画,又要跳出画面,使人画外见意,从而既再现了画境,又扩展和深化了画境。
惠崇是能诗善画的僧人,郭若虚《图画见闻志》称其"工画鹅、雁、鹭鹚,尤工小景,善为寒汀远绪,萧洒虚旷之象"。
这首诗所题的惠崇画,是一幅以早春景物为背景的春江鸭戏图。
诗的前三句写了六样景物∶竹子和竹外开放的桃花、江水和水上浮游的鸭子、布满地面的萎蒿和新出嫩芽的芦苇。
这些应当都是画中所有。
分别来看,第一句写的是地面景;第二句写的是江上景;第三句写的是岸边景。
从这三句诗,大致可以想见这幅画的取景和布局。
欣赏一幅画,如果只局限在目所能见的范围之内,那么,画笔所描摹、面面所展示的只是景物的色彩、形态、位置、数量、体积。
就惠崇的这幅画而言,只画出了桃花之盛开、春江之溶漾、桃枝之在竹外鸭群之在水上、蒸蒿之密,芦芽之短,这是画家在自然界所能见到的,也是欣赏画的人在画幅上所能见到的。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翻译赏析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翻译赏析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翻译赏析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翻译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翻译赏析1《惠崇春江晚景》作者是宋朝文学家苏轼。
其古诗全文如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前言】《惠崇春江晚景》,是一首题画诗,是苏轼1085年(元丰八年)于汴京所作。
原诗共两首。
惠崇是宋朝著名的画家、僧人,即欧阳修所谓“九僧”之一。
他能诗善画,特别是画鹅、雁、鹭鸶、小景尤为拿手。
《春江晚景》是他的名作。
苏轼根据画意,妙笔生花,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早春二月景象。
【注释】(1)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
《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
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
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
这两诗是作者元丰八年春天在靖江欲南返时江边情景的写照。
(2)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3)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4)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5)上:指逆江而上。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赏析一】竹外桃花三两枝,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
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
这虽然只是简单一句,却透出很多信息。
首先,它显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细密,就无法见到桃花了。
其次,它表明季节,点出了一个“早”字。
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已经透露出来。
惠崇春江晚景_诗词赏析_宋_苏轼
赏析
鸭之所以能“先知春江水暖”是因为它们长年
生活在水中,只要江水不结冰,它总要跳下去凫水 嬉戏。因此,首先知道春江水温变化的自然就是这 些与水有着密切关系的鸭子。这就说明:凡事都要 亲历其境,才会有真实的感受。这句诗不仅反映了 诗人对自然的入微观察,还凝聚了诗人对生活的哲 理思索。鸭下水而知春江暖,可与“一叶落而知天 下秋”相媲美,具有见微知著、举一反三的道理。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北宋文学家、书
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 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 人,祖籍河北栾城,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 家,历史治水名人。卒于常州。追谥文忠。博学多才,善文, 工诗词,书画俱佳。其文汪洋恣肆,豪迈奔放,与韩愈并称 “韩潮苏海”,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 新雄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其词“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题材丰富,意境开阔,突 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来“词为艳科”的传统樊篱,以诗为词, 开创豪放清旷一派,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
赏析
画面虽未描写河豚的动向,但诗人却从蒌蒿丛生、
芦苇吐芽推测而知“河豚欲上”,从而画出海豚在 春江水发时沿江上行的形象,用想象得出的虚境补 充了实境。苏轼就是通过这样的笔墨,把无声的、 静止的画面,转化为有声的、活动的诗境。在苏轼 眼里,这幅画已经不再是画框之内平面的、静止的 纸上图景,而是以内在的深邃体会和精微的细腻观 察给人以生态感。前者如画,后者逼真,两者混同, 不知何者为画境,何者为真景。诗人的艺术联想拓 宽了绘画所表现的视觉之外的天地,使诗情、画意 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赏析:初春生机与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赏析:初春生机与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古诗《惠崇春江晚景》是北宋文学家苏轼为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画作所题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不仅生动地描绘了初春江边的景色,还蕴含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作品原文第一首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第二首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译文及注释译文第一首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译文第二首北飞的大雁就像那向北归去的人一般,依依不舍,差一点掉队离群。
远隔千里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度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注释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
《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
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
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指逆江而上。
归鸿:归雁。
破群:离开飞行队伍。
依依:不舍之貌。
归人:回家的人。
朔漠:北方沙漠之地。
杜甫诗:“一去紫台连朔漠。
”更待:再等;再过。
创作背景《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苏轼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为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两幅所写的题画诗。
一说此诗作于江阴。
作品赏析第一首首句:“竹外桃花三两枝”这句诗通过“竹”与“桃花”的对比,描绘出早春时节竹林稀疏、桃花初放的景象。
桃花在竹外摇曳,红绿掩映,春意盎然,既显示出竹林的稀疏,又点出了早春的“早”字。
这句诗虽简单,却透露出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
次句:“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将视线从江岸转到江面,描绘了鸭子在水中嬉戏的情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这句诗中,其中哪几个字点明了时间,是哪个时间?
“鸭先知”点明了早春,同时也用拟人的方式写出鸭子在欢快传达春的 消息。
3.“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句诗写了哪些动植物?
河豚
蒌蒿Biblioteka 芦苇4.惠崇画的这幅《春江晚景》图没有河豚,但作者却说”正是河豚欲 上时“,为什么呢? “正是河豚欲上时”,是苏轼见画中景而生情联想到的。画中有竹、 桃、鸭、蒌蒿、芦芽,虽不见河豚的影子,只怕是这江水中河豚正 肥。
正是河豚欲上时。(想象)
河豚是一种淡水生兽类,与海豚相对,是哺乳动物。在这里河豚 指的是河鲀,是一种鱼类,有毒,因捕获出水时会发出类似猪叫的 声音而得名“河豚”。
河鲀有洄游的生活习性,每年由外海游至江河水域产卵,当年出 生的幼鱼在江河或湖泊中生活,到翌年春才回到海里,在海里长大 至性成熟后再进入江河产卵。“河豚欲上”是指河鲀洄游至江河之 中。
5.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能大概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吗?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 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这些可 都是烹调河豚的好佐料,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 到江河里来了。
6.结合想象,说说这首诗分别写了怎样的景象?
这首题图诗,着意刻画了一派初春的景象。 诗人先从身边写起: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 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色彩鲜明,向人们报告 春的信息。接着,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 季的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由近到远) 然后,诗人由江中写到江岸,更细致地观察描写初春景象:由于得到了 春江水的滋润,满地的蒌蒿长出新枝了,芦芽儿吐尖了;这一切无不显示了 春天的活力,惹人怜爱。诗人进而联想到,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时节,引 人更广阔地遐想……全诗洋溢着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由现实到想 象)
四、课后拓展 7.你能不能根据苏轼写的这首《惠崇春江晚景》,画出你心中的春 江晚景图呢?有兴趣的同学快来画画这样的手抄报吧!
谢谢聆听
语文老师的桌面上放着两张打印图片(如上),同学们你们能猜出 这都跟哪个诗人有关吗?
蒿 崇
惠崇春江晚景①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④/满地/芦芽②短, 正是/河豚③/欲上时。
注释: ④蒌蒿:芦蒿,一 种喜湿耐阴的草本 植物,多生于低海 拔地区的河湖岸边
与沼泽地带。
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交代了哪些地点? 分别有哪些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