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寄书》
4《寄书》(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4《寄书》(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能够读懂《寄书》这篇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并且能够简单描述课文中所讲述的故事;2.能够认识和掌握数字0-1000,能够从0-1000中任意抽取三个数字,能够将这三个数字从小到大进行排列;3.能够通过看图完成简单的数学加减运算,并进行口算练习;4.能够掌握用数字线表示数的方法,能够根据数字线上的数字确定所表示的数值大小。
教学重点1.通过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领会寄友之间的重要性;2.认识和掌握数字0-1000;3.进行简单的数学加减运算,并进行口算练习;4.掌握用数字线表示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1.能够从0-1000中任意抽取三个数字,能够将这三个数字从小到大进行排列;2.掌握用数字线表示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幅邮局的图片,让学生们谈论一下邮局的作用,了解邮局可以干什么事情。
然后教师向学生们介绍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寄书》,简单描述故事情节。
练习1:《寄书》课文的阅读(10分钟)教师要求学生们朗读课文《寄书》,然后对于课文中的不熟悉的词语更行讲解,并帮助学生们理解故事情节。
练习2:数字的认识(20分钟)1.教师出示一张卡片上面标有数字,并让学生们依次说出这些数字;2.教室里的学生们抽取一张数字卡,然后依次念出数字,要求读数口音标准、清晰;3.教师介绍数字0-1000的实际意义及使用方法。
练习3:数字大小的比较与三个数的大小排序(25分钟)1.教师出示三个数字,让孩子们确定这三个数的大小顺序,引导孩子们归纳规律,总结出排序的方法。
2.让学生们尝试组合三个数字进行排序,教师可以设计游戏,在游戏中完成排序的练习。
练习4:数字线表示法(20分钟)数字线的参考点,用数字1开始,标在短横线的左侧,每个长横线分成10个等份,每个等份用数字表示,连续的数字几何模型,并注明百、十、个位。
在数字线上,教师会不停地出示一个数字,要求学生充分理解数字线表示法,根据数字线上的数字,确定所表示的数值大小,并进行口算练习。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8单元 寄书 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8单元寄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邮局”和“快递公司”这两个概念,并能正确使用它们;2.能够用正确的方式填写并寄出一封信;3.能够用物品模拟寄快递的过程,并理解快递公司的服务流程;4.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在理解邮费计算原理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理解和正确使用“邮局”和“快递公司”这两个概念;2.掌握填写邮件格式的基本要素;3.理解、模拟和认知快递服务的流程;4.熟悉邮费计算原理,并能简单应用。
三、教学难点1.熟悉邮局与快递公司的服务内容及标准;2.理解邮费计算原理及自然数的加减法运算;3.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让他们自己进行邮件的拟写。
四、教学方法1.讲授、观察、引导、实验法;2.“小组合作学习”与“自学”相结合。
第一步:引入新知识•让学生看一些邮政工作人员快速、准确、有条不紊地核对、分类、装箱等现场操作;•通过问答,让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邮局、快递公司的基本功能、作用及密切关系;•让学生看一篇寄快递的亲笔体验文章,同时引导他们回忆和谈论自己寄快递的经历。
第二步:介绍并讲解邮件地址要素与填写方法在板书上绘制并教授学生信封、包裹地址填写格式,要求学生掌握篇幅、标题、收件人、地址、邮编等写邮寄物的要素和规范方式。
第三步:邮寄实践模拟•让学生分组并轮流扮演寄送者或快递员的角色;•以小组合作方式,模拟邮寄包裹的整个过程;•通过此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部门、环节的协调与配合,体验物流服务的便捷性。
第四步:课堂小实验准备一些封装好的邮票和一些装好邮物的信封、包裹,在每个邮件上标明不同重量和发往地,让孩子自己去进行称重并计算邮费,培养他们计算脑筋的灵活度。
第五步:小组写作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写作训练,每组想出一些具备亲情、友情、爱情等情感成分的主题,然后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主题进行亲自拟写、布局,并学习使用不同的符号和简单的标点符号。
通过对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8单元寄书北师大版的设计与实施,我们可以看出教学设计贯穿了“引导、模拟、实践、体验和写作”五个环节。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寄书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寄书教案模块名称:寄书教材版本: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寄书”的概念和原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友爱精神和帮助他人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和运用“寄书”的概念和原理。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帮助他人寄送书籍。
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黑板、粉笔、实物书籍。
2. 材料准备:教学课件、绘本故事、寄书的实例(如真实故事或图片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 引入邮政和邮寄概念:向学生介绍邮政的概念,以及邮局寄送信件和包裹的情景。
2. 导入问题:问学生是否知道如何寄送书籍,并为什么要寄送书籍。
Step 2:学习和讨论(15分钟)1. 通过教师讲解和课件展示,向学生介绍寄送书籍的概念和方法。
2. 利用教材中的绘本故事或真实故事,让学生理解寄送书籍的重要性以及其中的价值。
3. 引导学生分析书籍寄送的好处和意义,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4. 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言,分享他们寄送书籍的经验或故事。
Step 3:操作实践(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2-3人。
2. 要求学生共同完成以下操作实践任务:a. 角色分工:每个小组中的学生扮演寄件人和收件人的角色。
b. 选定书籍:要求学生选择一本适当的书籍,准备寄送。
c. 填写信封:学生拿到信封并填写必要的信息,如收件人地址、邮编等。
d. 封装书籍:学生自行将书籍放入信封,并进行封口处理。
e. 模拟寄送:教师提供一个模拟邮局,学生按照操作程序将信封交给教师。
Step 4:总结和评价(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寄送书籍的操作过程和要点。
2. 对学生的操作过程进行评价,鼓励并肯定学生的合作和努力。
扩展活动:1. 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或学校的公益活动,整理并寄送旧书给贫困地区的学生。
2. 邀请邮政工作者或邮政局的工作人员来校,为学生讲解邮政知识和相关实践。
三年级下数学教案-寄书-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数学教案寄书北师大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三年级下数学教案《寄书》。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77页到第78页的内容,这部分主要讲述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难点是如何正确地进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我准备了PPT和计算器等教具。
五、教学过程我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小明的妈妈寄出了一本书,这本书重2千克,每千克邮费是8元,请问寄这本书需要多少邮费?然后,我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这个问题,学生们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共同得出答案。
讲解完例题后,我会安排一些随堂练习,让学生们通过计算器进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小明的妈妈又寄出了一本书,这本书重3千克,每千克邮费是8元,请问寄这本书需要多少邮费?2. 有25本笔记本,每本笔记本的价格是4元,请问买这些笔记本需要多少钱?答案:1. 寄这本书需要24元邮费。
2. 买这些笔记本需要100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同时我也会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题目,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三年级下数学教案《寄书》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一、重点细节1.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学生们需要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小明的妈妈寄书的情景,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联系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3.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学生们可以互相学习和交流,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PPT展示和例题讲解:通过PPT的直观展示和例题的讲解,学生们能够更清晰地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寄书》教案-2021-2022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在学生拼组图形时,教师应鼓励他们描述观察到的规律,如“我发现两个相同大小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
此外,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现出积极的参与态度,但在引导讨论的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问题的深入思考仍有待提高。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多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发现学生们在图形拼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无从下手的情况。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观察和发现图形之间的关系方面还不够熟练。因此,我打算在后续的教学中,增加一些观察和分析图形的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寄书》教案-2021-2022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1.教学重点
(1)掌握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基本特征。
(2)学会利用基本图形进行拼组,并能描述拼组后的图形。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举例:
-在讲解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基本特征时,教师要强调每个图形的边数、角度、对称性等核心知识点。
四、教学流程
《寄书》教案-2021-2022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寄书》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周围的图形?”比如,我们的书本、桌子、窗户等都是什么形状的呢?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图形世界的奥秘。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四课时《 寄书 》说课稿附板书含反思和课堂练习及答案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对课堂学习容易疲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 力有限,表达能力有限。这各阶段的学生可能还不会科学地表述出来。 学习的时候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
三、说教学目标
1、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用小数加减法计算可以解决简单问题。 2、能正确处理小数加减计算过程中需要进位或退位的算法问题。 3、体验只需估算就能解决的此类题型的特征。培养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 景进行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 4.会笔算小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提高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5.在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 知识的迁移能力。 6.积极主动地参加数学学习活动,感受自主学习的乐趣。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知道吗?xx小学的小红同学参加了手拉手结对子活动, 星期天她到邮局给她的好朋友寄去了两包书,邮递员告诉了她每包书需 要多少邮费,可小红不知道一共需要付多少钱,你们能帮帮她吗? 投影出示情景图。
(二)、探究新知 师:在计算之前,同学们先估一估大约需要多少元,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会说: • 我觉得1.6元是1元多,12.8元是12元多,这样一定比13元多。 • 应该比13元多一些,因为我们在估算的时候把1.6元和12.8元都看小了,实 际结果应该大一些。 • 1.6元不到2元,12.8元不到13元,所以最多不会超过15元。 师:算一算妙想到底一共要付多少元。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把你的计算方法跟大家说一说。
生1:我们可以先计算整“元”的钱数,1元+12元=13元;再计算“角”的钱数,6 角+8角=14角=1元4角;所以一共是13元+1元4角=14元4角=14.4元。 生2:因为1.6元=16角,12.8元=128角,这样就转化成了整数加法的计算(如下所 示):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寄书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寄书教案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寄书教学目标:1. 理解寄书问题中的集合关系,能够正确运用集合操作。
2. 能够运用分析图形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学到的内容,复习集合的概念和集合的运算。
2. 提问:如果有5个红苹果和4个绿苹果,那么这9个苹果的集合应该是什么?二、引入新知(10分钟)1. 给学生出示一些寄书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集合关系。
2. 提问:如果只寄出A和B两本书,那么寄出的书的集合应该是什么?如何表示?3. 引导学生理解交集的概念,运用集合操作符号表示出寄出的书的集合。
三、讲解知识点(10分钟)1. 讲解集合的交集运算,使用交集符号表示。
2. 讲解集合的差运算,使用差符号表示。
四、示例练习(15分钟)1. 给学生出示一些寄书问题的例子,让学生通过集合运算解答问题。
2. 引导学生分析图形,找出解题的关键信息。
五、让学生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在练习册上完成相关练习题,加深对集合运算的理解。
2.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练习,及时纠正错误。
六、总结和扩展(5分钟)1. 提问:怎样表示两个集合的交集?怎样表示两个集合的差?2. 总结集合的交集和差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3. 提问:你还能找到其他的应用场景可以使用集合的交集和差吗?七、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课后习题,要求认真完成。
2. 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实践,丰富自己的数学思维。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寄书问题中的集合关系展开,通过分析图形,让学生运用集合操作符号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经常观察、提问、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集合运算的方法。
同时,可以加入一些拓展问题,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4《寄书》(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4《寄书》(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我今天要为大家讲授的是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第四单元《寄书》这一节课。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第三章第四节《寄书》。
我们将通过实际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运用这个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个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希望他们能够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个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个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将这个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计算器、纸张和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情景引入,比如“小华买书”,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重要性。
2. 讲解例题:然后,我会讲解一些例题,通过步骤分解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 随堂练习: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学生一些随堂练习,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巩固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问题。
我会通过步骤分解的方式,将计算方法清晰地展示给学生。
七、作业设计作业设计主要包括一些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题目,以及一些实际应用问题。
我会尽量让学生在作业中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有哪些地方做得好,有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学习资源,让他们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这就是我对于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第四单元《寄书》的教学计划。
我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个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4寄书|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4寄书|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章节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第八章第四节《寄书》。
这一节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重量单位的概念,学会使用千克和克来衡量物体的重量,并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千克和克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能够运用千克和克来衡量物体的重量,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千克和克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重量单位的图片、换算表格等。
2. 实物:包括书籍、水果等不同重量的物品。
3. 称重工具:电子秤或者杆秤。
4. 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应用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先拿出一本书,问学生们:“你们知道这本书有多重吗?”然后我会用称重工具称一下这本书,让学生们亲身体验重量单位的概念。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知识点后,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答。
例如,选择题:“一台电脑的重量是2____,一杯水的重量是0.2____。
”填空题:“1千克等于____克,1克等于____千克。
”4. 例题讲解:接着,我会出一道应用题,例如:“小明有10本书,平均每本书的重量是200克,请问小明一共有多少克的书?”我会带领学生们一起解答这道题,让学生们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5. 小组讨论:然后,我会让学生们分成小组,讨论一些有关重量单位的问题,例如:“如果你有1千克的书,你认为它会有多厚?它的重量又会有多重?”每个小组讨论后,我会邀请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重量单位千克(kg)克(g)1千克 = 1000克1克 = 0.001千克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选择题:一台电脑的重量是2____,一杯水的重量是0.2____。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寄书-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寄书北师大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中的《寄书》一节。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会学习第三章《面积》的第五节《寄书》。
这部分的内容主要包括:面积的概念,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通过实际问题来应用面积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面积的基本概念,学会使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将面积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难点是如何将面积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面积的概念,我准备了一些实际的物品,如书本、桌子等,以及一些图示和计算工具。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些实际的物品来引入面积的概念,让学生们感受到面积的存在。
然后,我会讲解面积的计算方法,并通过一些例题来让学生们进行实践操作。
我会通过一些实际问题来让学生们应用所学的面积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面积的概念2. 面积的计算方法3. 面积的应用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小明有一本书,长20厘米,宽15厘米,请问这本书的面积是多少?答案:这本书的面积是300平方厘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我认为需要重点关注的。
对于教学内容的介绍,我强调了实际物品的引入和面积知识的应用,这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
在教学目标和难点的设定上,我特别提到了面积知识的实际应用,这是因为在数学教育中,我们不仅希望学生能够掌握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教学过程中,我详细规划了每个环节,从实际物品的引入到面积计算方法的讲解,再到例题的演练,每一步都是围绕着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我特别注重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学习,因为这样能够使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面积的意义,并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是我教学中另一个重要的方面。
通过清晰的板书,我能够帮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关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上,同时也便于他们在课后复习和回顾。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寄书》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寄书》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了解邮局的基本功能和寄信的基本流程;•认识面值为分的邮票,能够简单计算邮费;•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寄出真实的信件。
2. 教学重点•认识面值为分的邮票;•能够简单计算邮费;•实际操作寄出真实的信件。
3. 教学难点•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寄出真实的信件。
4.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讨论、探究式学习。
5.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主题:•你们知道什么是邮局吗?有谁去过邮局?•你们知道邮局的作用是什么吗?有什么时候需要去邮局?通过讨论引出今天的主题:我们今天要学习如何寄信。
(2)呈现首先介绍邮局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展示邮局的基本构造和工作流程。
然后介绍邮票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认识面值为分的邮票,并解释其含义。
(3)探究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模拟操作,体验如何选择邮票和如何贴邮票。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讲解不同种类的信件需要贴多少张邮票。
然后,让学生通过讨论问题的形式探究如何计算邮费。
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加减法计算出不同地区邮费的差异。
最后,让学生亲自实际操作寄出信件,并通过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并加以解决。
(4)复习在教学的最后,教师可口背单词、唱歌等形式进行复习巩固。
6. 教学评价通过对学生在探究实践环节中的表现、操作、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价,并通过学生提交的邮寄成功率和邮费准确率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7. 后续活动学生可继续开展邮局的相关探索和实践活动,如参观邮局、体验邮局工作等。
并通过对自己所在社区邮局的调查了解邮局的服务内容及工作流程。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寄书》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寄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寄书》主要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表内乘法。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通过解决寄书的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对乘法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不能很好地将乘法运用其中。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自主探索乘法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表内乘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表内乘法。
2.难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乘法运用到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分组合作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练习本、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快递员送快递的情景,引导学生关注快递员如何快速准确地分发快递。
让学生思考:快递员是如何做到快速准确地分发快递的呢?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观察图片,并提出问题:邮递员小王要给5个班的学生寄书,每个班有30名学生,一共需要寄多少本书?引导学生用加法计算,然后引入乘法的概念,解释乘法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如:一个水果摊上有苹果、香蕉和橙子,苹果每斤3元,香蕉每斤2元,橙子每斤4元,如果小明买了2斤苹果、3斤香蕉和4斤橙子,他需要支付多少钱?学生分组汇报,教师点评并指导。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教师巡视辅导,及时发现问题,个别指导。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寄书 (课件)
15.6元-6元= 9.6元
元角
15.6 - 6.0
√
√
9.6
生活好帮手。
1.奇思想买一袋果冻和一桶薯片,他带10元钱够吗? 2.妙想有5元钱,可以买哪两种不同的食物?
一共要花多少元?应找回多少元? ※3.笑笑用10元买一袋瓜子,应找回多少元?
生活好帮手。
1.奇思想买一袋果冻和一桶薯片,他带10元钱够吗? 答:不够,因为6+4=10(元),实际肯定比10元
我来算一算。
10.5元-3.6元=
21.8元+14.5元=
15.6元-6元=
我来算一算。
10.5元-3.6元= 6.9元
21.8元+14.5元= 25.0元
√
√
15.6元-6元= 9.6元
元角
15.6 - . 60
9.6
×
我来算一算。
10.5元-3.6元= 6.9元
21.8元+14.5元= 25.0元
元角
·0
· ·
答: 应找回0.6元。
寄书
妙想一共要付多少元?
妙想付了15元,应找回多少元?
寄书
妙想一共要付多少元? 1.6+12.8=14.4(元)
元角
1 .6
+ 1 21 . 8 14 4
妙想付了15元,应找回多少元? 15-14.4= 0.6(元)
元角
15 0 - 14.4
06
答:妙想一共要付14.4元钱。 答:应找回0.6元钱。
多。
生活好帮手。
2.妙想有5元钱,可以买哪两种不同的食物? 一共要花多少元?应找回多少元?
生活好帮手。
※ 3.笑笑用10元买一袋瓜子,应找回多少元? 10-8.54=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寄书》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寄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寄书》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会如何通过简单的数学运算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一个寄书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和一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巩固加减法的运算规则,还能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但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还不够强。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需要被激发,以便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和一位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两位数和一位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2.教学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寄书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和一位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4.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寄书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邮费。
2.新课导入:介绍两位数和一位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3.课堂讲解: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和一位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4.课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
5.总结提升: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两位数和一位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两位数和一位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可以通过列出例题和答案,让学生一目了然地了解运算方法。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课堂表现、练习成绩和课后作业三个方面进行。
4《寄书》(说课稿)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4《寄书》(说课稿)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材分析1.1 教材基本情况本课程是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的第4课,题目为《寄书》。
1.2 教材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图形的简单移动、调换操作及其特点。
通过这些操作,让学生理解移动与不变的概念,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1.3 教学目标1.了解图形移动的基本概念;2.掌握调换图形的特点和方法;3.发展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设计2.1 教学内容及方法1.教学内容: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课《寄书》;2.教学方法:板书、讲解、练习。
2.2 师生活动设计2.2.1 导入环节教师出示4张卡片,每张卡片上有不同的图形,要求学生用最简单的方法将卡片上的图形移到指定位置,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操作运用能力。
2.2.2 讲解环节1.引导学生观察屏幕上的图形,并与手中的图形进行比较;2.向学生展示移动的基本概念,即改变物体的位置,但形状、大小等属性不变;3.认识调换的特点和方法,即把图形放在不同的位置,但保证它们与原来的位置相对应;4.通过让学生亲手操作和实践,使其更好地理解移动与调换这些操作;5.引导学生思考,找到重复性的规律,并总结规律,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操作。
2.2.3 练习环节1.让学生在本单元课本上进行练习,巩固移动和调换这两个操作的基本概念;2.分发一些练习册并让学生完成练习。
2.3 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设置合理,丰富教学内容;2.教学方法运用到位,寓教于乐;3.学生参与度高,观察和思考能力较强,大部分学生乐于操作;4.有些学生难以理解抽象的概念,需要更加具体的帮助。
三、板书设计第4课寄书1. 图形移动的基本概念2. 图形的调换特点和方法3. 规律寻找四、作业设计给学生布置两道题目:1.请画出一个矩形,并在图纸旁边写出其坐标,然后按照以下要求进行移动:向右移动2个单位,向下移动3个单位。
请问,移动后这个矩形的坐标是什么?2.在以下正方形中找到每一个正方形的重复性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寄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用小数加减计算可以解决的简单问题,并能正确处理小数加减计算过程中需要进位或退位的算法问题。
2、体验只需估算就能正确解决的那些问题的特征,培养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
教学难点:
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播放课件:笑笑到书店买了两本书。
一本《童话故事》3.4元,一本〈数学世界〉16.5元。
笑笑一共花了多少钱?
学生独立解答,师巡视。
汇报计算结果,师小结。
师:刚才同学们用学到的知识帮笑笑解决了一个问题,真棒!她要把这两本书寄给同学们阅读,以表示感谢。
你们感到高兴吗?
生:高兴。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师播放课件:笑笑到邮局寄书。
其中《童话故事》需要邮费1.6元,《数学世界》,需要邮费12.4元。
她一共需要多少元?
(1)师:你能列出算式吗?
生独立列出算式。
师:你是怎样列的?
生1:1.6+12.4=
生2:12.4+1.6=
(2)师:一共需要多少元邮费,你能估算一下吗?所需邮费一定不会多于多少元?也一定不会少于多少元?小组讨论一下。
小组讨论问题。
汇报交流估算结果,解释估算过程,师小结。
(3)师:你能试着自己解答1.6+12.4吗?试试看。
做完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学生独立选择算法计算,师巡视指导。
小组交流算法。
(4)汇报交流结果。
师:你是怎样计算1.6+12.4的?
生1:1.6元=16角,12.4元=124角,16角+124角=140角,也就是14元。
生2:1元+12元=13元,6角+4角=1元,1.6元+12.4元=14元。
生3:可以用竖式计算。
1.6
+ 12.4
14.0
……
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好的方法,那你比较一下计算与前面估算的差距,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比较,小组交流。
师:在进行竖式计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小组内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师小结:要注意小数点对齐,哪一位相加满十,即向前一位进一。
2、师出示课件:这两本书的邮费相差多少元?
师:你能试着解答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解答。
小组交流算法。
汇报计算结果,师小结:哪一位不够减,要向前一位借一。
3、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看一看,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有一个什么共同点?生回答。
师:你能给我们学习的内容起个名字吗?
师揭示课题,板书:小数的加减法(进位或退位)
三、巩固练习,应用新知
1、森林医生。
11.5 28.6 1 0
+ 2.7 + 2.7 - 3.2
13.2 31.3 7.8
2、用竖式计算。
1.8+4.5 6.1-3.8 20-3.6
3、超市购物。
师播放课件:小明跟妈妈到超市购物。
一条饼干3.8元,一包瓜子2.5元,一盒薯片4. 6元,一包虾条0.8元。
(1)一包饼干和一包瓜子一共多少元?
(2)一盒薯片比一包虾条贵多少元?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四、评价小结,全面发展
师:这一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认为你的表现怎样?
师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