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职官志》总序

合集下载

甘肃省定西市2021版高三上学期文科综合历史建标考试试卷(II)卷

甘肃省定西市2021版高三上学期文科综合历史建标考试试卷(II)卷

甘肃省定西市2021版高三上学期文科综合历史建标考试试卷(I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

1. (2分)(2020·柯桥模拟) 王国维先生认为:“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日“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二曰庙数之制,三曰同姓不婚之制。”结合所学,下列选项对王国维先生观点解读最合理的是()

A . 西周政治文化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B . 西周宗族关系开始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C . 西周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D . 西周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

2. (2分) (2020高三下·马鞍山月考) 下表为据《汉书•食货志》简编而成的《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情况表》。该表信息主要反映出西汉()

A . 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

B . 耕织结合的经营方式

C . 生活成本的居高不下

D . 小农经济的根基脆弱

3. (2分)(2020·北京模拟) 《宋史·职官志》记载:“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人,朝廷不顾,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这说明北宋

A . 分散中枢机构权力以加强皇权

B . 三司使掌财权,是当朝宰相

C . 把地方财政大权全部收归中央

D . 强化财政管理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4. (2分)(2020·五莲模拟) 王夫之认为:“未有马矢而无射道,未有车马而无御道……未有子而无父道,未有弟而无兄道,道之可有而且无者多矣。故无其器则无其道,诚然之言也”。这一观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材与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全册】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材与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全册】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P3问题与思考:想一想:科举制与前朝选官制度有什么重大不同?

参考答案:科举考试选拔官吏的依据不再是家族名望,而是考试成绩,选拔官吏的权利也从地方集中到中央。

2、P4材料研读:《旧唐书.李密列传》中写隋末的社会状况是:“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

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社会状况?

参考答案:原因:隋炀帝征发大批劳动力营建东都洛阳,开通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还多次巡游、三次东征,这一系列的徭役和兵役耗费人力、财力无数,影响正常生产活动,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导致了这种状况的出现。

3、P5想一想:科举制的确立对当时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科举制度打破了门第的限制,给一般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做官参政的机会;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4、P5隋炀帝死后,被葬在扬州西北的雷塘,唐朝诗人罗隐在《炀帝陵》一诗中写:“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议一议,隋炀帝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隋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呢?

参考答案: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最后在农民起义中被部下在江都杀死。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是隋朝速亡的主要原因。

5、P5中国古代桥梁建筑技术高超。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请查阅资料,并对照右图,分析赵州桥的特点。

参考答案:赵州桥结构科学,坚固耐用,防洪省料,造型美观,在中国甚至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医学史论文大学语文与医古文论文】唐太医署与宋太医局功能的传承演变略考

【医学史论文大学语文与医古文论文】唐太医署与宋太医局功能的传承演变略考

唐太医署与宋太医局功能的传承演变略考

导言

有关中国唐太医署、宋太医局的研究已多,但散见于医学通史、医政史、医学教育史等论著中,检阅不便。本文试图在现有研究基础上,作出整理,单独对比分析唐代太医署与宋代太医局之间的传承与演变,方便参考。

传承与改进

1专注医学教育,不再兼有医政功能。

唐代太医署隶属于太常寺,由行政、医疗教育这两部分人员组成。唐代太医署主要作为医学教育机构存在,也兼有医疗和医政管理功能,但其医疗功能并不明显,宫中医疗基本由尚药局负责,“凡医药,不过尚药奉御。”1,而太医署发挥着掌管公共卫生的职能“(太医署)岁给药以除民疾。”2

宋朝太医局专主医学教育,医政管理方面则专设翰林医官院。

2医学分科更加细致合理。

唐代太医署将医、药分开授业。而宋朝太医局专主医学教育,不再设药学。关于医学分科的对比:

1唐代医学分科

1新唐书,志第三十五,选举志下,中华书局,P1174

2新唐书,志第三十八,百官三,中华书局,P1244

唐代医学教育确立了医、针、按摩、咒禁四科的教学体制。各科均设博士统管本科教学,医、针两科还设助教辅助教学。四科均设师、工,“医师、医正、医工疗病,书其全之多少为考课。”1,掌管医疗实习工作。

针(1)1 1 10 20 20 52

(2) 1 1 10 20 20 52

按(1)1 — 4 16 15 36

摩(2)1 — 4 56 15 76

咒(1)1 — 2 8 10 21

禁(2)1 — 2 8 10 21

合(1)4 2 36 144 85 271

计(2)4 2 36 184 85 311

宋代文官寄禄官制度

宋代文官寄禄官制度
结合不同时期文官官衔,用实证予以阐释,为研究宋代文臣寄禄官制度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宋代;本官阶;寄禄官;寄禄官分“左”“右”
中图分类号:
K244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
3969/
.
s
sn.
1005
6378.
2019.
06.
001
ji
文章编号:
1005
6378(
2019)
06
0001
12
宋代官制繁杂多变,令人眼 花 缭 乱。如 北 宋 时,吏 部 尚 书、给 事 中、左 右 谏 议 大 夫、秘 书 监 等 等 职 事
解宋代职官制度的读者、学者有所帮助。
一、
本官阶
北宋前期,“正以职事官为官名,如吏部尚书,至于职官、令录,皆虚名也,而不得实莅其事,以知、判官
为职事,如判尚书都省至 于 权 知 某 州 县,皆 实 职 也,而 不 关 所 带 之 官”。无 职 事 之 京、朝 官,归 本 班 守 “本
官”[1]卷 七《散 阶 勋 官 寄 禄 功 臣 检 校 试 衔》,第80-82页 。此“本官”,即本官阶,略称“官”。
元丰改制时,并没有能改正过来。直到徽宗朝政和间,方改选人七阶本官阶为承直郎至迪功郎七阶,作为
选人寄禄阶。至此,全部完成了北宋文官选人、京 官、朝 官 寄 禄 官 制 度 的 改 革,结 束 了 宋 代 文 官 职 事 官 无

《宋史·职官志》官品制度补正

《宋史·职官志》官品制度补正

作者: 李宝柱

出版物刊名: 中国史研究

页码: 76-86页

主题词: 《宋史》;职官;制度;官品;官制;宋代

摘要:宋代官制体系是非常庞大繁复的,史籍中记载这一制度最集中的莫过于《宋史·职官志》,不论是研究宋代官制本身,还是借助官制去分析其他问题,都不能不有赖于它.但《宋史》一书既属仓促修成,修史之人于宋朝官制又不甚明晰,故其中纰谬疏舛之处,视他史为独多,而《职官志》的谬误为尤甚.故治宋史者,每每致叹于此志之难读。

初中历史部编版:七下历史第6课《北宋的政治》

初中历史部编版:七下历史第6课《北宋的政治》

部编版:七下历史第6课《北宋的政治》

【课标要求】

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学习目标】

①了解赵匡胤建立北宋、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等基本史实,了解赵匡胤实施集权措施的背景条件,具体的措施,这些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历史结果。

②通过对赵匡胤为什么要实施集权的原因,和具体的措施的分析,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抓住重点的学习能力。

③认识到赵匡胤的举措带来的问题——他的集权措施有失偏颇,导致宋朝的积贫积弱,从而我们做的任何事情,要辩证地、长远的看问题的结论。认识到在封建时代,君主的权利是在不断加强的,任何封建统治者都跳不出这个历史的铁律。

【学习重点】

赵匡胤改革的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后果

左右滑动查看教材图片

【教材学习】

一、新课导入—武林高手赵匡胤

武林高手赵匡胤

太祖长拳源于赵匡胤祖训练士卒的遗法真传,综合士卒在战场上真拼实杀的格斗经验编制成三十二势长拳。赵匡胤对中国武术的另一大贡献就是以他命名,其首创的,伴随他打遍天下,开山立国的“太祖盘龙棍”。

知识点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的建立

北宋建立概况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他的部下拥立他当皇帝。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2、分裂割据局面的结束

北宋形势图

(1)背景:宋朝建立时,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已出现统一的局势。

(2)方针: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

(3)结果: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注意:北宋没有实现全国的统一,主要是结束中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北宋的政治》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北宋的政治》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本课是第二单元的第一课,北宋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走向完善的一个重要时期。经过北宋一系列政治制度的改革,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武将专权,军阀割据和地方豪强割据等顽疾被革除,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建立起文官制度,促进了社会安定,有利于国家统一。同时,重文轻武政策的实施还促进了宋代文化的繁荣,但是这些新的措施也带来了官僚机构臃肿,财政负担沉重,军队战斗力弱等社会弊端。

教学目标:

1.了解赵匡胤建立北宋、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等基本史实,了解赵匡胤实施中央集权措施的背景条件、具体的措施以及这些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历史结果。

2.通过对赵匡胤为什么要实施集权的原因和具体的措施的分析,提高总结归纳、抓住重点的学习能力。

3.认识到赵匡胤的举措带来的问题——他的集权措施有失偏颇,导致宋朝的积贫积弱,从而使我们认识到做任何事情,都要辩证地、长远的看问题的结论。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重文轻武政策的表现与影响。

【教学难点】

赵匡胤集权措施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材料

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个封建王朝,它最多时拥有120多万的大军,但却以打了不少的败

仗而出名,它拥有一大批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治国良才,如包拯、王安石、欧阳修,但在历史上却以腐败而著称;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富庶的国家,却给人留下贫弱的印象。

展示图片:《唐末到北宋演变图》

教师:通过材料描述,我们知道这说的是宋朝。那么,为什么北宋有如此数量庞大的军队,如此发达的文化,却被称为“贫弱”呢?北宋是如何建立的?它将如何巩固自身的统治呢?下面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一起来学习第6课—《北宋的政治》。

《宋史·职官志》北宋前期选人寄禄官阶考正

《宋史·职官志》北宋前期选人寄禄官阶考正
2 7 7
二十 四 史修訂研究


《 宋 史 ? 職官 志 》 北宋 前 期選 人 寄禄官 階考 正
龔 延 明
提要: 《 宋 史

職官
志 》 九《 元 豐
寄禄 格》
所載“舊


選人七

,職官

稱訛 誤嚴



須 訂正。
值點
校本《
宋史》
修訂
工程運行之
際 ,
筆者






於修訂
工作
有所裨
書 兵 部員 外 郎王 君墓誌 銘》
, 《 范 仲 淹 全 集》 上 册 , 鳳 凰 出 版 社 , 2004 年 , 第
wk.baidu.com3 35
頁 。
《 宋史

職官
志 》


前期
選人

禄官
階考

2 7 9
州 級 軍 判 官—永康 軍 , 同 下 州 。 永 康 軍 判 官 劉 隨? 。&
州 級監判官—利豊 監 。



爲二個 選人 階官名 呢 ?

然其

有 必



對 宋史 選 舉志 比《

北宋建立及其制度创设(精)

北宋建立及其制度创设(精)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
收其精兵——内重外轻
全国精锐部队悉集于禁军,禁军的布置采取 。 “强干弱枝”、“守内虚外”策略,20余万禁军之 中,京师附近驻扎10余万,地方分驻10余万。
收其精兵——以文制武

枢密使


枢密副使
殿前都指挥使司
三 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 衙
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
文臣 武将
作用: 1、为宋朝选拔了大量的文官人才 2、有利于教育的普及和知识的传播
文官体制的影响
宋真宗时,文武百官9700人,宋仁宗时增至 17000人,宋英宗时增至24000人,这还不包括正官 之外等候差遣空缺的候补官僚,如果把他们也统计 在内,那么数量将猛增数倍。
——《国史概要》樊树志
“一位未缺,十人竞逐,纡朱满路,袭紫成林”。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一、宋朝的建立
赵匡胤
千秋疑案陈桥驿, 一著黄袍遂罢兵。
——清·赵翼
陈桥驿遗址 (位于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陈桥镇)
黄袍不是寻常物, 谁信军中偶得之。
——明 ·敖英
979年灭 960年建立
965年灭
963年灭
975年灭
963年灭
978年 献土
971年灭
978年 献土
979 年灭北 汉,结束了 五代十国的 分裂局面。
文官体制的影响

2022中考通关——《宋代经济的发展》

2022中考通关——《宋代经济的发展》

中考通关——《宋代经济的发展》

【内容标准(2022版)】

(1)通过了解宋金之战、南宋偏安和南方地区的经济繁荣,知道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城市和商业发展、科技创新、文学艺术成就和对外交流,认识宋元时期繁荣的经济、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一、选择题

1.(2022·福建省·8)图7到图8所示内容的变化反映了()

A.土地兼并空前严重 B.财政收入得到提高

C.经济重心不断南移 D.人口总量逐渐增加2.(2022·北京市·7)下侧是《唐宋发行铜币数目统计表》和《北宋纸币铜版拓片》。材料体现出宋代()

A.商业活动时间、空间不再受限 B.外贸所得在财政中占重要地位C.商业贸易繁荣的程度超过唐代 D.都市出现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3.(2022·广西桂林·21)据记载,桂林在“南宋绍兴年间,每年上交给政府的军装布多达一万七千八百多匹。”这一记载有助于我们了解末代桂林的()A.纺织业 B.造船业

C.冶铁业 D.制瓷业

4.(2022·广西桂林·22)在元朝,它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发展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这种艺术是()

A.诗 B.词

C.杂剧 D.小说

5.(2022·海南省·3)下图文物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商标广告。它主要反映了宋朝()

A.广告业务兴盛 B.商业空前发达

C.白兔商标十分流行 D.功夫细针畅销全国6.(2022·黑龙江大庆·8)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是在()

A.魏晋南北朝时期 B.唐朝中期

C.南宋时期 D.元朝时期

2020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版

2020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版

2020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word版

2020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记载:“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

人”。下图①②③④对应的诸侯国中,属

于姬姓的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文献典籍汗牛充栋。某

古典文献中有“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

变”“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等记载。该文

献是

A.《论语》

B.《墨子》

C.《老子》

D.《韩非子》

3.汉代董仲舒说:“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天子受命于

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这集中体现的思想是

A.“知行合一”

B.“君权神授”

C.“三纲五常”

D.“格物致知”

4.唐代瓷器生产有“南青北白”之说,即南方主要生产青瓷,北方主要生产白瓷。下列唐代瓷窑,以青

瓷享誉天下的是

A.大邑窑

B.越窑

C.长沙铜官窑

D.邢窑

5.《宋史·职官志》载:“宋承唐制,抑又甚焉。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

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这不能反映

A.唐宋两朝中央都曾设置政事堂

B.宋代君主专制较唐代有所强化

C.宋代政事堂与枢密院分掌大权

D.唐宋中央都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6.研读右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该《农书》成书于

A.唐代

B.宋代

茶马古道与茶文化传播

茶马古道与茶文化传播

茶马古道与茶文化传播

在茶叶历史上,茶叶文化由内地向边疆各族的传播,主要是由于两个特定的茶政内容而发生的,这就是"榷茶"和"茶马互市"(也称茶马交易)。

"榷茶"的意思,就是茶叶专卖,这是一项政府对茶叶买卖的专控制度。"榷茶",最早起于唐代。到了宋初,由于国用欠丰,极需增加茶税收入,其次,也为革除唐朝以来茶叶自由经营收取税制的积弊,便开始逐步推出了榷茶制度和边茶的茶马互市两项重要的国策。

⑴茶马交易

茶马交易,最初见于唐代。但未成定制。就是在宋朝初年,内地向边疆少数民族购买马匹,主要还是用铜钱。但是这些地区的牧民则将卖马的铜钱渐渐用来铸造兵器。因此,宋朝政府从国家安全和货币尊严考虑,在太平兴国八年,正式禁止以铜钱买马,改用布帛、茶叶、药材等来进行物物交换,为了使边贸有序进行,还专门设立了茶马司,茶马司的职责是"掌榷茶之利,以佐邦用;凡市马于四夷,率以茶易之。"《宋史·职官志》)

在茶马互市的政策确立之后,宋朝于今晋、陕、甘、川等地广开马市大量换取吐蕃、回纥、党项等族的优良马匹,用以保卫边疆。到南宋时,茶马互市的机构,相对固定为四川五场、甘肃三场八个地方。四川五场主要用来与西南少数民族交易,甘肃三场均用来与西北少数民族交易。元朝不缺马匹,因而边茶主要以银两和土货交易。到了明代初年,茶马互市再度恢复,一直沿用到清代中期,才渐渐废止。

⑵茶入吐蕃

茶入吐蕃的最早记载是在唐代。唐代对吐蕃影响汉族政权的因素一直非常重视,因为与吐蕃的关系如何,直接影响到丝绸之路的正常贸易,包括长安到西域的路线,及由四川到云南直至境外的路线和区域。因为这些路线和区域都在吐蕃的控制和影响之下。

宋朝官职列表

宋朝官职列表

宋朝官职等级

宋朝官职

正一品:

【职官】:太师、太傅、太保、左/右丞相、少师,少傅,少保

【爵】:王

从一品:

【职官】:枢密使、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

【武散官】:骠骑大将军

【爵】:嗣王、郡王、国公

正二品:

【职官】: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太尉

【文散官】:特进

【武散官】:辅国大将军、镇国大将军

【爵】:开国郡公

【勋】:上柱国

从二品:

【职官】:签书枢密院事、观文殿大学士、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御史大夫、六部尚书、左右金吾卫/左右卫上将军、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州牧、殿前都指挥使、节度使

【爵】:开国县公

【勋】:柱国

正三品:

【职官】:观文殿学士、翰林/资政/保和殿大学士、翰林学士承旨、翰林学士、资政/保和/端明殿学士、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学士、枢密直学士、左右散骑常侍、权六曹尚书

【文散官】:金紫光禄大夫

【武散官】: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

【勋】:上护军

从三品:

【职官】: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直学士、御史中丞、开封尹、尚书列曹侍郎、诸卫上将军、太子宾客/詹事

【文散官】:银青光禄大夫

【武散官】:云麾将军、归德将军

【爵】:开国侯

【勋】:护军

正四品:

【职官】: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宗正卿、秘书监、诸卫大将军、殿前副都指挥使、承宣使

【文散官】:正奉大夫、中奉大夫

【武散官】:忠武将军、壮武将军

【爵】:开国伯

【勋】:上轻车都尉

从四品:

【职官】:保和殿/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侍制、左右谏议大夫、权六曹侍郎、国子祭酒、少府/将作监、诸卫将军

《宋史·卷一百一十四-卷一百一十七》

《宋史·卷一百一十四-卷一百一十七》

《宋史·卷一百一十四-卷一百一十七》

《宋史·卷一百一十四》

◎职官一

○三师三公宰执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

昔武王克商,史臣纪其成功,有曰:"列爵惟五,分土惟三,建官惟贤,位事惟能。"后世曰爵,曰官,曰职,分而任之,其原盖始乎此。然周初之制,已不可考。周公作六典,自天官冢宰而下,小大高下,各帅其属以任其事,未闻建官而不任以事,位事而不命以官者;至于列爵分土,此封建诸侯之制也,亦未闻以爵以土,如后世虚称以备恩数者也。秦、汉及魏、晋、南北朝,官制沿革不常,不可殚举。后周复《周礼》六典官称,而参用秦、汉。隋文帝废《周礼》之制,惟用近代之法。唐承隋制,至天授中,始有试官之格,又有员外之置,寻为检校、试、摄、判、知之名。其初立法之意未尝不善,盖欲以名器事功甄别能否,又使不肖者绝年劳序迁之觊觎。而世戚勋旧之家,宠之以禄,而不责以猷为。其居位任事者,不限资格,使得自竭其所长,以为治效。且黜陟进退之际,权归于上,而有司若不得预。殊不知名实混殽,品秩贸乱之弊,亦起于是矣。

宋承唐制,抑又甚焉。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筦库,悉隶三司。中书省但掌册文、覆奏、考帐;门下省主乘舆八宝,朝会板位,流外考较,诸司附奏挟名而已。台、省、寺、监,官无定员,无专职,悉皆出入分涖庶务。故三省、六曹、二十四司,类以他官主判,虽有正官,非别敕不治本司事,事之所寄,十亡二三。故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不预朝政,侍郎、给事不领省职,谏议无言责,起居不记注;中书常阙舍人,门下罕除堂侍,司谏、正言非特旨供职亦不任谏诤。至于仆射、尚书、丞、郎、员外,居其官不知其职者,十常八九。其官人受授之别,则有官、有职、有差遣。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其次又有阶、有勋、有爵。故仕人以登台阁、升禁从

《志-卷一百二十四》(宋史)简介及原文全文

《志-卷一百二十四》(宋史)简介及原文全文

《宋史》志·卷一百二十四

关于宋史

《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宋史》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宋史》全书有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共计496卷,约500万字,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

卷一百二十四原文

◎职官十一(奉禄制上)

○奉禄匹帛职钱禄粟傔人衣粮厨料薪炭诸物

奉录(自宰臣而下至岳渎庙令,凡四十一等。)

宰相,枢密使,月三百千。(春、冬服各绫二十匹,绢三十匹,冬绵百两。)枢密使带使相,侍中枢密使,(春、冬衣同宰相。)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已上及带宣徽使,并前两府除节度使及节度使移镇,枢密使、副、知院带节度使,四百千。

参知政事,枢密副使,知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及宣微使不带节度使,或检校太保签书枢密院事,三司使,二百千。(春、冬各绫十匹,春绢十匹,冬二十匹,绵五十两。自宰相而下,春各加罗一匹。检校太保签书者,春、冬绢二十匹,绵五十两。)节度观察留后知枢密院事及充枢密副使、同知枢密院事,并带宣徽使签书枢密院事,三百千,(绫、绢、罗、绵同参知政事。)

观文殿大学士,(料钱、衣赐随本官。)资政殿大学士,(料钱、衣赐随本官。)翰林学士承旨、学士,龙图、天章阁直学士,知制诰,龙图、天章阁学士,(绫各五匹,绢十七匹,自承旨而下加罗一匹,绵五十两。已上奉随本官,衣赐如本官例,大即依本官例,小即依逐等。)三师,三公,百二十千绢三十匹。(东宫三师,仆射,九十千。绫各五匹,绢二十匹。)东宫三少,御史大夫,尚书,六十千。门下、中书侍郎,太常、宗正卿,左、右丞,诸行侍郎,御史中丞,五十五千。(春、冬各绫五匹,绢十七匹,惟中丞绫七匹,绢二十匹。权御史中丞者给本官奉。)太子宾客,四十五千。(绫、绢同中丞。)左、右散骑常侍,六十千。给事中,中书舍人,大卿、监,国子祭酒,太子詹事,四十五千。谏议。四十千。(春、冬绫各三匹,绢十五匹。旧志:太常宗正卿、左右丞、侍郎充翰林承旨及侍读、侍讲,各绫七匹,绢二十匹;中书舍人若充翰林学士,绫五匹,绢十七匹;他官充龙图阁学士、枢密直学士,并淮此。龙图阁学士知制诰,同谏议之数。)权三司使,并权发遣使公事,(料钱、衣赐并同本官。)副使,五十千。(春绫二匹,冬绫五匹,春、冬绢各十五匹。自三师以下,春各加罗一匹,冬绵五十两,权者同。判官并权及发遣,以至子司主判,河渠勾当公事,同管勾河渠公事,料钱、衣赐并同本官数。)

2021-2022高中语文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讲练:第32课 泷冈阡表

2021-2022高中语文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讲练:第32课 泷冈阡表

第32课泷冈阡

1.赠封

依据《宋史·职官志》关于“赠官”的规定,子孙显贵,其已亡故的父祖可以有赠封赐爵的荣耀,所追封的世数(自一代至三代)和所赠官阶凹凸均视子孙的官位而定。本文是一篇碑文,文章首段的“待”,就是指待自己显贵,光宗耀祖,然后上阡表,以告慰于先灵的意思。

2.为官清廉“七贤图”

欧阳修之父欧阳观为官不但勤政敬业,而且格外清廉,待人豁达大度,宠爱匡贫济困,又热忱好客,经常不顾家庭困难,备酒置菜,款待四方来宾。判官、推官的俸禄原来不多,他又往往不让手头有多余的钱财。他常说:“不要让钱财拖累我们。”在绵州任职三年,同僚们争相选购蜀地特产,欧阳观却什么也没有购置,全部俸禄用于养家待客。任满离开四川时,他只购买了一匹蜀绢,请人画成六幅“七贤图”。这是三年蜀地为官的唯一纪念物品。

阡,墓道。阡表,即墓表、墓碑,是一种记叙死者事迹并表扬其功德的传记性文体。

欧阳修在其父下葬六十年后所写的《泷冈阡表》,是细心创制的一篇力作。全文平易质朴,情真意切,如话家常,一扫华靡文辞、谀墓之气,使之成为碑墓文进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代表作品,与韩愈的《祭十二郎文》、袁枚的《祭妹文》一起被称为“千古至文”。

由于欧阳修的父亲故世时,作者年方四岁,难以知悉亡父的行状,这不能不给他带来撰述上的困难。本文最大的特点之一,即是作者实行避实就虚、以虚求实、以虚衬实的方法,在文章中奇妙地穿插了其母太夫人的言语,以她口为己口,从背面和侧面落笔行文。一方面以此为依据,追念表彰其亡父的仁心惠政;另一方面,在表其父阡的同时,也借以颂扬其母德母节,使一位贤妻良母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凸现在读者眼前。父因母显,母受父成。文章构思超群的地方,即在于一碑双表,二水分流;明暗交叉,互衬互托。而其舒徐有致、简易平实的文风,其谦恭和平、实事求是的态度,更使一切浮华失实的谀墓文字黯然失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史·职官志》总序

昔武王克商,史臣紀其成功,有曰:「列爵惟五,分土惟三,建官惟賢,位事惟能。」後世曰爵,曰官,曰職,分而任之,其原蓋始乎此。然周初之制,已不可考。周公作六典,自天官冢宰而下,小大高下,各帥其屬以任其事,未聞建官而不任以事,位事而不命以官者;至於列爵分土,此封建諸侯之制也,亦未聞以爵以土,如後世虛稱以備恩數者也。秦、漢及魏、晉、南北朝,官制沿革不常,不可殫舉。後周復周禮六典官稱,而參用秦、漢。隋文帝廢周禮之制,惟用近代之法。唐承隋制,至天授中,始有試官之格,又有員外之置,尋為檢校、試、-3768-攝、判、知之名。其初立法之意,未嘗不善。蓋欲以名器事功甄別能否,又使不肖者絕年勞序遷之覬覦。而世戚勳舊之家,寵之以祿,而不責以猷為。其居位任事者,不限資格,使得自竭其所長,以為治效。且黜陟進退之際,權歸於上,而有司若不得預。殊不知名實混殽,品秩貿亂之弊,亦起於是矣。

宋承唐制,抑又甚焉。三師、三公不常置,宰相不專任三省長官,尚書、門下並列于外,又別置中書禁中,是為政事堂,與樞密對掌大政。天下財賦,內庭諸司,中外筦庫,悉隸三司。中書省但掌冊文、覆奏、考帳;門下省主乘輿八寶,朝會板位,流外考較,諸司附奏挾名而已。臺、省、寺、監,官無定員,無專職,悉皆出入分涖庶務。故三省、六曹、二十四司,類以他官主判,雖有正官,非別敕不治本司事,事之所寄,十亡二三。故中書令、侍中、尚書令不預朝政,侍郎、給事不領省職,諫議無言責,起居不記注;中書常闕舍人,門下罕除常侍,司諫、正言非特旨供職亦不任諫諍。至於僕射、尚書、丞、郎、員外,居其官不知其職者,十常八九。其官人受授之別,則有官、有職、有差遣。官以寓祿秩、敍位著,職以待文學之選,而別為差遣以治內外之事。其次又有階、有勳、有爵。故仕人以登臺閣、升禁從為顯宦,而不以官之遲速為榮滯;以差遣要劇為貴途,而不以階、勳、爵邑有無為輕重。時人語曰:「寧登瀛,不為卿;寧抱槧,不為監。」虛名不足以砥礪天下若此。外官,則懲五代藩-3769-鎮專恣,頗用文臣知州,復設通判以貳之。階官未行之先,州縣守令,多帶中朝職事官外補;階官既行之後,或帶或否,視是為優劣。

大凡一品以下,謂之「文武官」;未常參者,謂之「京官」;樞密、宣徽、三司使副、學士、諸司而下,謂之「內職」;殿前都校以下,謂之「軍職」。外官則

有親民、釐務二等,而監軍、巡警亦比親民。此其概也。故自真宗、仁宗以來,議者多以正名為請。咸平中,楊億首言:「文昌會府,有名無實,宜復其舊。」既而言者相繼,乞復二十四司之制。至和中,吳育亦言:「尚書省天下之大有司,而廢為閑所,當漸復之。」然朝論異同,未遑釐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