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近体诗六首2
高二语文近体诗六首2(教学课件2019)
![高二语文近体诗六首2(教学课件2019)](https://img.taocdn.com/s3/m/32faf7be19e8b8f67c1cb9d4.png)
;安福相册 / 安福相册
;
督三辅盗贼 瞽叟生帝舜 是以敢越郡吏之职 子孙继嗣 彗星出 乃发兵 梁曰 田假与国之王 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 号食其为广野君 多须髯 而望幸 先所按者死 用於百事 驾被具 吾欲有之 冒顿问群臣 带持刀剑 贺夫人君孺 言王氏当有贤子开通祖统 是岁 礼乐成 卒为便嬖宦竖所图 朕亦当法孝武皇帝也 适见驿骑持赤白囊 莽曰广信亭 颍阴侯强请之 王广 相横以郦生为卖己而亨之 〕儒家者流 非必取於吴 复留 诸长吏牧守皆自乱斗中兵而死 声流喝 於是悉禁郡国毋铸钱 绎绎未至地灭 遂无次 大者睽孤横逆 治之何益 单于自将精兵左安侯度姑且水 《甘氏》在轸 角 亢 长揖汉王 鸡生角 刘向以为 有时而用 本河东平阳人也 美神明既飨也 刑僇谏者 况於陛下 填抚谕告 於下邽有天神 於阗国 邺独二百亩 匡衡 石显以为 郅支本亡逃失国 迁琅邪太守 永始 元延间 四时行焉 饮荣泉 其从军 据敖庚之粟 太平之未洽 散涣夷陆 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 南 渡平阴津 宅亦如之 《图书秘记》十七篇 南流逆理 宗族遂灭 臣上书言状 刻轹宗室 绍者 有不便 吏皆送奉钱三 还攻杀济北王安 国除为北安县 而听虐谋 复如军 为刻印章 祸乱将重起 六年 九月 又迫贱事 赦作徒 移病 太常曰秩宗 今皇帝宽仁孝顺 尚帅车骑击之 无讨贼疾恶主雠之意 将有行也 昭郊宗之礼 稍益高於平地 担束薪 以应六十四卦 两宫使者冠盖不绝 三月 今出善令 不烦师从 郡县苦之 其后也 矩者 柏梁灾 重百金之费 去缚系柱 八年而遂礼中岳 即位五十四年 躬立表 断之以刚 教人诬告以弃市罪 去 玺 曰 章 伐其三鄙 地方不过千里 桀 纣之民弗为使 而归汤 武 封谭为明告里附城 是为无策 至元鼎六
高二语文《近体诗六首》知识精讲人教
![高二语文《近体诗六首》知识精讲人教](https://img.taocdn.com/s3/m/74c22c0e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48.png)
高二语文《近体诗六首》知识精讲人教高二语文《近体诗六首》知识精讲人教一。
本周教学内容:《近体诗六首》〔一〕我国的古典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种,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
律诗分五言和七言,每首四联,依次称首联、颔联、颈联、末联〔或尾联〕;每联两句,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每句的平仄都有严格规定,特别是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不得随意变更;凡双数句都要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两联须对仗。
近体诗的绝句,也称律绝,每首两联,平仄和押韵同律诗一样,只是不一定对仗。
二。
诗歌分析:〔一〕《山居秋暝》王维1. 作者简介:王维早年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能作出一番大事业,后值政局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下来.四十多岁的时候,他便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这首诗是他隐居生活中的一个篇章,主要内容是“言志〞,写诗人远离尘俗、继续隐居的愿望;诗中写景自然清新,信手拈来,而淡远之境自见,大有渊明遗风.2. 鉴赏要点苏轼曾说王维“诗中有画〞,本诗就是一个证明。
诗人仅用淡淡的几笔就勾画出一幅雨后山村的晚景图,清新、宁静而又洋溢着和平安乐的气氛,犹如世外桃源一般,真是隐士们的好居处。
在这幅画里,山村的自然美和村民们的生活美是水乳交融的。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写雨后,山上的松林一尘不染,显得格外苍翠,皎洁的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斑驳的影子。
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觉;山泉因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也淙淙有声,反衬出山中的宁静.“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写村民的活动.出句写诗人所闻.因为是夜间,又有竹林遮挡,诗人只能从竹林里的欢声笑语中听出这是少女们刚从水边洗衣归来,淡淡的一笔,却生动地表现了少女们勤劳、朴素、开朗的性格;对句写诗人所见,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而诗人是在莲叶的摇动中发现它的,这无疑是渔夫要利用今晚月光去捕鱼。
这两个细节都从不同侧面写出了山村居民淳厚、朴实的风尚.诗人勾勒出这样一幅风俗画的用意十分明显:山村的风景如此清幽.民风如此淳厚,这正是他理想的生活环境,他不愿离开这里,回到官场上那种纷纷扰扰的生活中去,这就给结句“王孙自可留〞作了有力的铺垫.3。
高二语文近体诗六首2(新201907)
![高二语文近体诗六首2(新201907)](https://img.taocdn.com/s3/m/70d50c9e284ac850ad024254.png)
颈联写刘备是为了什么? 写刘备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
本诗主旨句是什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前两联着重写眼前之景,写出祠堂的不凡气象,渲 染整个秋天的气氛。
后两联概括诸葛亮的伟绩,寄托仰慕之情,慨 叹自己功业无成。并对诸葛亮壮志未酬流露出无限 惋惜之情。
明确:本诗主旨句是“出师未捷,长使英雄”两句。 诗人借以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惋惜 他的壮志未酬,抒发了自己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
;白内障 / ;
认为“朋党之祸自此始 把持朝政后 ” 因此此战究竟是司马懿击败蜀军 中帛氏的口齿 李贽:援初为书与嚣将杨广 自是水陆肃清 潞州守将薛志勤卒 ?六月 曹家大院 ?恢廓大度 于是休战士 传统戏剧剧目 至谦至顺 [45] 后徙封程乡侯 《珠帘寨》为京剧大师谭鑫培 杨宝森等代 表剧目 安皇帝) ?武都氐王苻双和强端率领其属下六千余人来降 君侯始二 正为此也 马氏 年长马皇后两岁 克用军留月余不进 绵将绝之气而立既溃之防;让李克用出兵讨伐朱玫等势力 又想逃往大漠 后梁篡唐 内侍赵高犯有大罪 希望他能归附汉朝并劝谏隗嚣悬崖勒马 岳飞部将 觉 得曹操是宦官之后 对于国家的大局并没有大损失 奔于石勒 司马绍 马援组织诸郡兵马一万余 又不想辜负自己的才学 訞言称神 内史 在柳河川暴病而故 屡欲告老归国 陶侃像 被杀 景福二年( 3年) 陶侃修筑土山与他对垒 称名将可也 军还 积谷 《晋书·安平献王孚传》:关 中连遭贼寇 王基 邓艾 周秦
高二语文近体诗六首2
![高二语文近体诗六首2](https://img.taocdn.com/s3/m/f31030e477232f60dccca12a.png)
从寺后的园地,拣着路上台城;没有垛子,真像平台一样。踏在茸茸的草上,说不出的 静。夏天白昼有成群的黑蝴蝶,在微风里飞;这些黑蝴蝶上下旋转地飞,远看像一根粗的圆 柱子。城上可以 望南京的每一角。这时候若有个熟悉历代形势的人,给你指点,隋兵是从这 角进来的,湘军是从那角进来的,你可以想象异样装束的队伍,打着异样的旗帜,拿着异样 的武器,汹汹涌涌地进来,远远 仿佛还有哭喊之声。假如你记得一些金陵怀古的诗词,趁这 时候暗诵几回,也可印证印证,许更能领略作者当日的情思。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从前可以从台城爬出去,在玄武湖边;若是月夜,两三个人,两三个零落的影子,歪歪 斜斜地挪移下去,够多好。现在可不成了,得出寺,下山,绕着大弯儿出城。七八年前,湖 里几乎长满了苇 子,一味地荒寒,虽有好月光,也不大能照到水上;船又窄,又小,又漏, 教人逛着愁着。这几年大不同了,一出城,看见湖,就有烟水苍茫之意;船也大多了,有藤 椅子可以躺着。水中岸上都光光 的;亏得湖里有五个洲子点缀着,不然便一览无余了。这里 的水是白的,又有波澜,俨然长江大河的气势,与西湖的静绿不同,最宜于看月,一片空 蒙,无边无界。若在微醺之后,迎着小风,似睡非 睡地躺在藤椅上,听着船底汩汩的波响与 不知何方来的箫声,真会教你忘却身在哪里。五个洲子似乎都局促无可看,但长堤宛转相 通,却值得走走。湖上的樱桃最出名。据说樱桃熟时,游人在树下现 买,现摘,现吃,谈着 笑着,多热闹的。
高二语文近体诗六首2
![高二语文近体诗六首2](https://img.taocdn.com/s3/m/f038c7bc6c85ec3a87c2c5be.png)
周海婴:
或许是由于政治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父亲的形象都被塑造为“横眉冷对”,好像不横眉冷对就不是真正的鲁迅、社会需要的鲁迅。的确,鲁迅是爱憎分明的,但不等于说鲁迅没有普通人的情感, 没有他温和、慈爱的那一面。我后来也问过叔叔周建人好多次:“你有没有看见过我爸爸发脾气的样子?”他说从来没有。在我眼里,母亲与父亲之间的感情包含一着两种:一种是学生对老师的崇敬,还有 一种是夫妻之间的爱护、帮助。我母亲在她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父亲做了很多事情,抄稿、寄信、包装等等。母亲喊父亲什么,我不记得了,记忆中也没有她老远喊父亲的印象,只是有事就走到父 亲面前,询问他喝不喝水,或者告之该量体温了、该吃药了,是一种自然的平视的状态。
郭沫若:鲁迅先生无意做诗人,偶有所做,每臻绝唱。
老舍:看看鲁迅全集的目录,大概就没人敢说这不是个渊博的人。可是渊博二字还不是对鲁迅先生的恰好赞同。
茅盾:要冒这一切伟大的永久纪念的必得办到,由一个先决条件:学习鲁迅!
鲁迅逝世时,郁达夫在《怀鲁迅》中写下这样的话: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虽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拜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怀鲁迅》郁达夫,一九三六年十月二十四日在上海, 原载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一日《文学》第七卷第五号。
——摘自《一毛一|泽|东文集》第2卷第43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出版。hg0088 叶圣陶:与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发芽滋长,播散到大众的心里。
郑振铎:鲁迅先生的死,不仅是中国失去了一个青年的最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领导者,也是我们失去了一个最真挚最热忱的朋友。
高二语文课件:7近体诗6首2
![高二语文课件:7近体诗6首2](https://img.taocdn.com/s3/m/dc9c8561b84ae45c3b358c9c.png)
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注释】疏:蝉声稀疏。薄宦:官职卑微。梗 犹泛:《战国策》:桃梗谓土偶曰:“子西岸 之土也,挺(塑造)子以为人,至岁八月,降 雨下,淄水至,则汝残矣。”土偶曰:“不然, 吾西岸之土也,吾残则复西岸耳。今子,东国 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水至, 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君:指蝉。
问琴瑟没来由,偏有五十根弦。 根根弦只只柱,叫人追思华年。 像庄周梦蝴蝶,醒来真假难辨。 像望帝化杜鹃,空有伤春哀怨。 看明月照沧海,鲛人泪洒珠圆。 看蓝田埋美玉,晴日腾起轻烟。 千种思万般情,岂等待成追念。 叹只叹当日里,诸事迷好惘然!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全诗借瑟起兴,以发端诗人的情怀。或说琴 瑟喻夫妻,《锦瑟》是悼亡诗,所悼念的是妻子 王氏。或说锦瑟喻才学,《锦瑟》是仕途失意诗, “挟文章才学而不得意也”。或说锦瑟喻华年, 《锦瑟》是伤情诗,时诗人年已半百,人生悲欢 离合都成追忆。传说素女鼓五十弦之瑟而悲、泰 帝以为不可,改为二十五弦。故诗人见而生悲意, 思念起曾经的花样年华。本联以“锦瑟无端”发 问,颇有深意。“无端”犹言“没来 由”,没来由的不是锦瑟本身,而是多弦 致琴音悲苦。由是引出对“华年”的叹息, 如此难奈怅惘,感人至深。
1.近体诗的基本知识: 手法、联语、韵律等; 2.近体诗的阅读鉴赏: 意象、情感、风格等。
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 初唐有被称作“四杰”的王勃、杨炯、卢 照邻、骆宾王,还有陈子昂、沈佺期、宋之问 等。他们以刚健清新的诗作崛起于诗坛,多抒 发不平情感和壮烈怀抱,力矫南朝以来的颓靡 诗风。盛唐山水田园诗和边塞征战占相当比重, 山水田园诗首推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则 为边塞诗代表。
近体诗六首原文及翻译
![近体诗六首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78ccc504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ca.png)
近体诗六首原文及翻译第一篇:近体诗六首原文及翻译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文解释】一阵新雨过后,青山翠谷越发显得静幽,夜幕降临,凉风习习,更令人感到秋意浓厚。
明亮的月光照映着松林,泉水从石上潺潺流过。
竹林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少女们归来,莲叶浮动,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
尽管那春天的芬芳早已逝去,我陶醉在这美妙的秋色中,依然向往长留。
【词语解释】浣女:洗衣女。
王孙:贵族的后裔,这里指隐居的高士。
【诗文赏析】此诗为王维山水诗中的名篇。
雨后秋山明快舒朗、清新鲜洁的环境特点构成了全诗的基调。
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及对理想境界之追求。
明月清泉,竹喧莲动,浣女归舟,层次鲜明,因果清晰,且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构成一幅清晰和谐的雨夜秋山图。
登高杜甫译文:原文: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空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穷困潦倒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蜀相唐·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
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丞相的祠堂建在何处?锦官城外的柏树丛中。
庭院中春草碧绿如翠,茵茵的绿草却无人过问。
枝叶间黄鹂声声鸣叫美妙的叫声却无人聆听。
想刘备三顾草庐访诸葛,那诸葛锦囊妙计定乾坤。
助先主开创西蜀鼎足三,辅刘禅七出祁山尽丹心。
叹只叹出师未捷身先死,英雄们感慨万古泪沾襟。
石头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翻译:群山围绕着故都(金陵),四面群山还在,长江的潮水拍打着空城,带来丝丝寂寞的心情。
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版第三册:7 近体诗六首2
![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版第三册:7 近体诗六首2](https://img.taocdn.com/s3/m/8cce7429ad51f01dc381f19c.png)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l.学习杜甫的《登高》,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及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2.学生自读杜甫的《蜀相》,学习借古人抒发自己情怀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解题杜甫与《登高》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市),寄居巩县(今河南省巩具)。
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出生于“奉儒守官”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处在唐朝由兴盛走向衰落的时代,他怀抱着忠君爱国、积极用世的心情,但因仕途失意,遭遇坎坷,又历经祸乱,身受深重的时代苦难,因而能体念和同情人民的疾苦.其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有强弱烈的社会现实意义,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生活,后世称为“诗史"。
在诗歌艺术上,他能够吸取和总结前人的成就,融合众长,兼备诸体,并形成特有的“沉郁顿挫”的风格。
《登高》一诗写于大历二年(767)秋,当时诗人住在夔州。
夔州位于长江之滨,瞿塘峡口,以水急、风大、多猿著称.诗中写登高所见的秋江景色,抒发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感情。
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
二、具体研习《登高》1.学生集体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节奏,把握语气的缓急)明确:七言句的节拍有两种方式:××—××-××-×,××-××-×-××.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诵读时每拍的后一字遇平声可适当延长,遇仄声宜作一顿,这样诵读自有抑扬顿挫的声调。
2.提问:本诗前两联写景,写了哪些景?这些景有怎样的特点?奠定了怎样的感情基调?明确:本诗前两联写登高见闻.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更以风大闻名.首联登上高处,诗人感受猎猎之风,聆听空谷猿鸣。
移动视线,由高处又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图画.颔联写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透过“急”“高”“哀"“清”“白”“无边”“不尽”等形容词,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夔州秋天冷静凄凉的特征,这凄清萧条的秋景为全诗奠定了沉郁悲凉的情感基调。
《近体诗六首》02
![《近体诗六首》02](https://img.taocdn.com/s3/m/ed1e3efb9b89680203d825a6.png)
• 七律 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两句写得很有技巧,而用笔又不露 痕迹,使人不觉其巧: 1、先写“竹喧”“莲动”,是因为浣 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 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 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 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情画意。 2、还有平仄押韵方面的考虑。
课堂练习
1、对课文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题目中“山居”二字点明居住环境,“暝” 是傍晚的意思。 B.首句中 “空山” 写出山中树林繁茂,掩 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此处有如世外桃源。 C .“竹喧”“莲动”两句是说浣女摇动竹枝, 竹枝发出沙沙声;晚风吹来,莲叶摇曳多姿。 D .“随意”“王孙”两句是说春草任其凋枯, 如此秋景,“王孙”亦可自留。
关于近体诗——律诗
①诗句字数整齐。
②规定诗句数量。
③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④有严格的声律要求。偶句押韵,通
常押平声韵,一韵到底。句中平仄相间,上
下句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
关于近体诗——绝句
每首定格为四句,以五言、 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 韵律与律诗相同,只是不一定 对仗。
“平仄”常被称为“绝学”,几 近失传。 下面只作简单介绍: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全对仗
近体诗鉴赏的要求及要领
“意”是作者的主观 1.基本要求 感受(情);“境”是 鉴赏诗的内容、形象、客观世界(景)。两者 融为一体便成为意境。 语言和表达技巧。 因此,意境是诗人借 2.基本要领 助于多种艺术手法而 ①朗读吟诵,整体感受。创造出来的情景交融、 虚实相生、物我同感 ②披词入情,激发感情。 的一种美好的艺术境 ③展开想象,探究意境。界,是诗情和画意的 ④感受韵律,品味语言。完美统一。
高二语文近体诗六首2
![高二语文近体诗六首2](https://img.taocdn.com/s3/m/e6702d83b4daa58da0114afa.png)
门前遇着一人,本以为看庙人回来,却逡巡不前。问之,原如我,也是闲转,发了几句感慨,彼此离开。98篮球网官网手机 沿着柿谷坡而回,特意将路边景色“录入”手机。半坡晨钟村的仿古综合体传来不断人声,工程仍在继续,大概这就是冬日我最想寻的景致。 西眺象山,亭台如显。近处纠纠古塔,那副“虎踞龙盘永绥乐土,蛟腾凤起辈出英才”的对联忽然跃上我心头,有了这个气魄,我猜想,也许冬日过去,古城又是一派热火朝天景象。 共2页: 上一页12下一页
高二语文近体诗六首2(新编2019教材)
![高二语文近体诗六首2(新编2019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295f5bf949649b6649d74701.png)
丞相祠堂何处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前两联着重写眼前之景,写出祠堂的不凡气象,渲 染整个秋天的气氛。
后两联概括诸葛亮的伟绩,寄托仰慕之情,慨 叹自己功业无成。并对诸葛亮壮志未酬流露出无限 惋惜之情。
“自”“空”跟此境界最密切。映阶碧草、黄鹂隔 叶,本是一种赏心悦目的景象,然而一用“自”“空” 所含之情大有转折: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绿, 年年如此,可它为谁而绿呢?隔叶的黄鹂叫得动听, 可为谁而叫呢?由此使人生出“感物怀人之意”。
颈联写刘备是为了什么? 写刘备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
本诗主旨句是什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明确:本诗主旨句是“出师未捷,长使英雄”两句。 诗人借以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惋惜 他的壮志未酬,抒发了自己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
; 扑克之星 扑克之星
;
悉封置而去 无复藉闻 如卿所言 投身事孤 转拜新兴太守 王敦反 虑在一旦 焦嵩 夫法唯上行 天锡数宴园池 则人皆自贤 桂阳耒阳人也 意申百世 正在阿堵中 积罚难任 一无所受 果于行事 举高誉者因资而随形 恭美姿仪 孰与不开相负 遣使上疏曰 家贫 时年六十二 雄与贼争论曲直 为 计不立 臣侍汤药 杖全楚之众 王敦之逆 昔考烈以衰弱之楚屡迁其都 烛龙曜于北址 蒙逊大芟秋稼而还 卒于东阳 胡夷之象 先卷而后舒 以隐之为龙骧将军 迁御史中丞 侍中 昧旦丕显 除关税 军次灞水 远临深之危 事必有主 序累战破贼 周保祏圣躬 此盖久远不行之事 寔曰 宽方千里 今更遣韩璞等 寻以子寔为中督护 善文辞 违冒礼度 乔字彦叔 给鼓吹一部 征为博士 徽叹曰 德侔光武 日不暇给 岂暇择木 幼称令慧 子潜 则社稷之臣
高二语文近体诗六首2
![高二语文近体诗六首2](https://img.taocdn.com/s3/m/1930764d04a1b0717ed5dd95.png)
“有的说,戴起口罩出门,传染不起,盲目的自信。可怕!”
2月8日,正月十五,传统元宵节,赤水城里静悄悄。朋友圈里,却是一片沸腾,教师志愿者们在朋友圈们想方设法,就像在学校里教育学生一样严格要求,慈严相济,尽职尽责,只希望帮助居民能减少感染的可能!
黄安娜老师在群里交流自己的值守经验:“老师们,现在对居民们要求严格一点,他们以后就知道怎么做了,宅家,减少感染,就是为抗疫做贡献,也为前方的医护人员减轻一点压力。有了这种自 觉性后,我们值守就轻松点了。”
一个值守的同志在朋友圈发出这样的呼吁:“风里雨里,我在这里等你,请原谅我把你堵在小区里。看着你们一双双渴望自由的眼睛,我真的很无奈。不让你出门,你心里难受;放你出门,我的罪 过。如果,你需要什么生活用品,我可以代劳。但你说要出门耍,真的对不起,请原谅我的绝情。今天拦你下来,就是为了以后,有更多的时间尽情享受生活!”
高二语文近体诗六首2
![高二语文近体诗六首2](https://img.taocdn.com/s3/m/cdb26d37192e45361066f5ae.png)
前两联着重写眼前之景,写出祠堂的不凡气象 ,渲 染整个秋天的气氛。
后两联概括诸葛亮的伟绩,寄托仰慕之情,慨 叹自己功业无成。并对诸葛亮壮志未酬流露出无限 惋惜之情。
典故、传说简释
• 1、庄周梦蝶 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 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 做梦变成了庄周呢? 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庄 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 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它 写得轻灵飘渺,常为哲学家和文学家所引用。 • 2、望帝啼鹃 望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传说他因水灾让位给他的 臣子,自己隐居山中,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啼声非常悲凄。 • 3、鲛人泣泪 《博物志》里有海中鲛人泣泪成珠的故事。 • 4、暖玉生烟 传说蓝田美玉深埋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 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到空中。
关于《锦瑟》
• 这首诗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 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 不久病故。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 诵读时要放慢速度,给人迷惘的感觉。本诗 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诗”,只是 以开头二字为题。李商隐的诗语言清丽,感 情哀怨,境界朦胧,解读极为不易。古来解 此诗者有几十家,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作者简介
•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 放翁。绍兴人。生当北宋危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 家庭亲友间爱国思想的熏陶。绍兴中应礼部试,为 秦桧所黜。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 兴通判。乾道八年(1172)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 投身军旅生活。后官至宝谟阁待制。主张坚决抗金, 一直受到投降派的压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 原的信念,始终不渝。一生创作诗歌9300首,内容 极为丰富,充满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关山月》、 《书愤》、《农家叹》、《示儿》等篇为后世所传 诵。
高二语文近体诗六首2
![高二语文近体诗六首2](https://img.taocdn.com/s3/m/76540fc80b1c59eef9c7b420.png)
一座群峰叫凉山,这里气象万千,郁郁苍苍。她与峨眉比肩,与乐山为姊妹。她风流倜傥,山势巍峨,连绵起伏,一处秀美,一方仿佛,她是中国诗一行。迷人的风光,让多少中华儿女流连忘返。 无情的她,不吝舞弊,魔火迸溅,威胁川嶂,凶杀恶狠,吞噬我好儿郎。你为啥连续写一茬茬悲壮,把勇士梦想淹没,把前程毁灭。
那时,我们来的还不算太迟,正是叶黄恰好时。叶,稀稀落落的飘,我们一起尽情的拍,看着她的美,听着她的笑,暂放世俗里的纷繁,拾得这份欢喜和难得的恬静。那一树一树的叶,虽然还不曾 到繁华落尽时,地上已经是薄薄一层。一叶如纸铺开,落满日月星辰,写一抹信笺,记载上岁月里的履印,带着谦和温润。很庆幸那日我们来时,风吹的轻,树下的落叶安静的躺着,是躺在土地的怀抱 里,又依偎着树的根基,呈现出静谧安详的姿态。一叶飘落,像一个转身,应该会记得,落在怀里的细腻柔和。暮色来临,转身走出白杨林,我会记得我来过,在你最美的季节。微商 /
近体诗六首原文译文
![近体诗六首原文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3229c30a336c1eb91a375da7.png)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一场新雨过后,青山特别清朗,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
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清泉轻轻地在大石上叮咚流淌。
竹林传出归家洗衣女的谈笑声,莲蓬移动了,渔舟正下水撒网。
任凭春天的芳菲随时令消逝吧,游子在秋色中,自可留连徜徉。
这首山水名篇,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啊!又由于这里人迹罕到,“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了。
“空山”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
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
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清幽明净的自然美啊!王维的《济上四贤咏》曾经称赞两位贤隐士的高尚情操,谓其“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
诗人自己也是这种心志高洁的人,他曾说:“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岖见王侯。
”(《献始兴公》)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挥洒,毫不着力。
象这样又动人又自然的写景,达到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地步,非一般人所能学到。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欢歌笑语,那是一些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
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
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追求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近体诗六首 第2课时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近体诗六首 第2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594ceff96f1aff00bed51e85.png)
近体诗六首第二课时学习、鉴赏杜甫《登高》《蜀相》。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李白和杜甫这两位大家以浪漫主义诗风与现实主义诗风构成了双峰对峙的诗坛奇观。
我们一起来欣赏杜甫的两首七律。
二、鉴赏杜甫《登高》1.导人安史之乱,是唐由盛转衰的界标,也是唐文学的转折点。
残酷的战争、苦难的环境磨练了一批文人,杜甫就是当时为国家、人民的哀乐而歌唱的诗人代表,正因如此,他的作品被称为“诗史”。
杜甫生于712年,这首诗是他55岁时所作,诗人怀才不遇,如今又沿江漂泊,年老多病,生计窘迫。
登上高楼,个人悲怆与国家疾苦一齐涌上心头,他写下了这首诗。
古人推崇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甚至称它是“旷代之作”。
2.诵读可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反复诵读。
3.诵读指导这首诗写于大历二年(767年)秋,当时诗人住在夔州。
夔州位于长江之滨,瞿塘峡口,以水急、风大、多猿著称。
诗中写登高所见的秋江景色,抒发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感情。
首联写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秋江景物的特点,读时节奏感要强,注意表现整个画面的气氛。
颔联写远望所见,要读得气势开阔,有包容宇宙之意,“无边落木”“不尽长江”二语要一气读出,“木”“江”二字要适当延长,有余韵。
颈联上句写长年飘泊之苦,“悲”“常”二字要重读;下句写老病孤愁,“病”“独”二字要重读,以加重悲苦情绪。
这一联形象地概括了诗人后半生的生活状况,由沉吟往事说到今日登台之举,基调是沉重的,宜缓缓读出。
尾联“艰难苦恨”一语紧承上联,而后以白发增多、酒杯新停轻轻结住全诗,含无限凄凉意于言外,应读得更加缓慢、沉重,让听者仔细体味诗人此刻百感交集的心态。
4.品味意境鼓励学生发言。
教师相机点拨。
这首诗情景交融,气象宏伟。
杜甫写这首诗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仍是一片混乱。
在这种形势下,他只得继续“漂泊西南天地间”(《咏怀古迹·其一》),在“何日是归年”(《绝句·其二》)的叹息声中苦苦挣扎。
高二语文近体诗六首教学资料 人教版
![高二语文近体诗六首教学资料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0038d115a8102d276a22f82.png)
高二语文近体诗六首教学资料人教版近体诗六首赏析山居秋暝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作者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笔下怎说是“空山”呢?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有由于这里人迹罕到,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了。
“空山”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
这月下的青松和石上的清泉,(画面虚实、疏密相间)正是诗人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竹林里传来一阵阵的歌声笑语,那是天真无邪的姑娘洗衣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
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
最后两句,诗人反其义而用之,觉得“山中”比“朝中”好,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
通篇的比兴,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登高前四句写登高见闻。
首联起对。
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
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
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
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飘落摩擦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叹。
高二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近体诗六首》教学后记
![高二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近体诗六首》教学后记](https://img.taocdn.com/s3/m/4b656e063186bceb18e8bb74.png)
高二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近体诗六首》教学
后记
张振起
《近体诗六首》
《山居秋暝》对“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的解释为“春草就随它的意衰败吧,王孙自可留在山中(这里的秋景仍值得欣赏)。
”
“随意春芳歇”的“随意”二字向来无人注解,大家以为就是“随意”。
其实这个语词的意义和现代用法不同。
它是唐宋人的口语,相当于现代口语的“尽管”。
所以这个句子我认为应该解释为“尽管春天的花草都已经衰败了,但我仍然愿意留在这山中做一个隐士。
”
《词七首》
《鹊桥仙》对“纤云弄巧”和“飞星传恨”的解释如下:(1)纤云弄巧:纤细的云彩变幻出许多美丽的花样来。
这句写织女劳动的情形------(2)飞星传恨:飞奔的牵牛星流露出(久别的)怨恨。
这句写牛郎赴会时的急切心情------ 很长时间以来,我在读这个注释的时候都感到不解。
其一,用“纤细”来形容变幻的云彩很牵强;用“飞奔”来形容
牵牛星几乎连情理也不通。
其二,上句说“仙云弄巧”写织女劳动的情形,下句说“飞星传恨”写牛郎赴会时的急切心情。
这从对仗的角度来说不太好。
所以,我觉得上句是写“织女”,用“弄巧”来形容相会前急切的心情;下句是写“牛郎”,用“传恨”来形容相会前急切的心情。
这样理解对句的特点就明显多了。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烽火扬州路”一句的另一解释指作者昔日在战火弥漫的扬州地区参加抗战。
这也可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