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责任险需求研究综述(一)
项目研究开发内容及目标
第一章项目主要研究、开发内容
1.1数据库建立(软件选择,数据库表单确定,数据库查询)
1.2风险评估方法定量化研究(概率风险评估方法,危险指数法,火灾动力学)
1.3保险费率合理厘定(保险费率的影响因素:占用性质,建筑结构,消防管理水平,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历史数据等,保险业务统计方法:数理统计,贝叶斯方法和随机模拟方法,短期聚合风险模型,信度理论C=(1-Z)M+ZT),风险事件树R=(1-Z)Rf+ZRb,层次分析法(概率风险矩阵),
1.4 财产损失和保费科学计算
第二章申请项目的依据和意义
(说明国家产业技术政策,国内外相关领域技术发展水平和趋势)
2.1 国家产业技术政策:近年来,我国责任保险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社会上日益引起广泛关注,但受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影响,其规模和作用不能满足高速发展的国民经济和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的需要。2004年至2007年责任保险保费收入实现从33亿元增长至67亿元,责任险业务规模一年一个台阶,增长速度均超过当年财产保险业平均增长速度,年均增长20%,保持了持续健康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然而,我国责任保险总量不大,2007年,占整个财产险业务的比重仅为
3.35%(不含机动车辆强制责任险)。与全球责任保险业务占财产险业务总量的平均比重15%以上的水平相比,一方面表明我国责任保险发展明显滞后,责任保险市场结构亟待调整;另一方面也说明责任保险市场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整个责任保险市场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2.1.1国家法律法规
《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23号)
保险市场效率理论研究综述(1)
保险市场效率理论研究综述(1)
[摘要]效率即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保险效率是判断保险业、保险市场发展水平和保险机构绩效与竞争能力的重要指标。国外对保险效率研究的主要内容为:规模效率和范围效率;保险公司组织形式与效率;保险市场结构与效率;对保险产业效率的研究;偿付能力与效率之间的关系,以及保险分销系统、保险监管、保险创新、保险人所有权结构等因素与效率的关系。对保险机构产出的度量方法主要有价值增加法和金融中介法。对保险业效率的分析较多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自由分布方法、随机前沿方法。对保险市场效率的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为客观评价保险市场效率、促进保险机构提高效率和监管机构完善监管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指导。[关键词] 保险效率;规模效率;公司组织形式;市场结构;产业效率;偿付能力效率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金融业效率也是近些年来备受关注的重点问题。保险业作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社会管理功能和金融功能日益突出。在国外,效率已成为判断保险业、保险市场发展水平和保险机构绩效与竞争能力的重要指标,对效率的理论研究日益深入。但从现有文献看,国内对保险市场效率问题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和深入,缺乏对我国保险业宏观效率和微观效率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远不能适应我国保险市场发展的需要。本文试图通过对国外文献比较系统的梳理,重点介绍国外保险市场效率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以借鉴吸收国外相对成熟的研究成果,为推进我国保险市场效率问题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一、保险市场效率的含义国外有关保险市场效率研究的文献,大都没有明确的定义和系统的研究框架,也几乎没有区分保险市场效率、保险业效率和保险机构效率等概念。尤其近些年的研究基本上是对保险业和保险机构效率的研究,一是从保险公司特定的业务流程和结构出发,重点研究保险机构的微观效率;二是选取一定数量的保险公司样本,以此作为保险业的行业效率。保险机构作为保险市场的核心主体,可以说其效率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保险市场的效率。因此,保险机构效率能够大致反映保险市场的效率。效率从本质上来讲,就是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许多学者主要沿用Farrel(1957)对效率的定义来
国内外风险投资研究发展综述
研究篇
第一章国内外风险投资研究发展综述本章首先综述了国内外风险投资研究的发展概况。根据若干途径检索了2003年国内外风险投资的期刊文献约4000篇,经过较全面的梳理工作,筛选出40余篇重要文献,对其进行详细介绍。具体结构分为国外重要期刊文献和国内重要期刊文献两个层面。国外文献的介绍又分为理论研究文献简介和实务专题综述两类,理论研究文献主要介绍了有关风险投资中的契约与激励机制、风险投资的评估与决策、风险企业家的行为研究、风险资本的作用等方向的重要文献;实务专题综述主要介绍了目前国外风险投资行业的流行观点以及关注热点,如行业走势探讨及其反思、业绩评价方法的改进、信息披露与监管、公司治理等。国内文献的介绍是从研究领域的角度进行划分,分为风险投资的组织形式、风险投资过程与契约安排、风险投资决策与评价方法、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和我国风险投资发展模式与支持体系等。本部分详细介绍了9篇外文文献和31篇中文文献。最后,在本章的附录中列出了百余篇2003年风险投资研究文献的目录以及国内外主要的风险投资类期刊的名目,方便有兴趣的读者查阅。
第一节国外风险投资研究发展综述
一、国外风险投资研究发展概况
国外对风险投资的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后才较为发展。国外风险投资研究的主线是围绕风险投资的微观领域展开的,即风险投资运作机制。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风险投资家的作用、风险投资的资本来源与组织构架、风险投资评估与决策行为、风险投资的契约安排、风险投资企业的管理和监控、风险投资的退出路径与收益分配等等。
公司董事会特征与财务风险关系研究文献综述
姜涛 ( 鸡文百度文库学院’ 宝
摘要: 董事 会 是 公 司治 理 的核 心 , 董事 会 治 理 有 效 能够 提 高 公 司 的 业 绩 ,
第 三 , 事 会 规模 与 公 司财 务 风 险 之 间 的相 关性 不 明显 。 2 0 董 00
治 理 无 效会 给 公 司 带 来风 险。 了弄 清 楚 具 有什 么样 特 征 的 董事 会 能 够 降低 年 ,学 者 A b t 等 人 以 1 9 — 9 9年 间 8 为 b ot 9 1 19 3家财 务 报 告 中含 有 虚 公 司 财 务风 险 的这 一 问题 , 章 从 董 事 会特 征 角 度 人 手 整理 国 内外 相 关 文 献 假 陈 述 的 公司 为财 务错 报 公 司样 本 , 文 进行 配 对 研 究 , 结果 并 未 发现 其 综 述 。 发现 董 事 会 的 规模 、 构 、 为 、 励 措 施 等 四 个特 征 与 公 司 财 务 风 险 结 行 激
系。
的 同 时有 效 地 降低 公 司 的 财务 风 险 ” 。 先来 看 独 立 董事 比例 与 财务 风 险 之 间 的 关系 。理 论 研 究 的 汇总 董 事 会 在 公 司 中 是 一 个 重 要 的决 策和 监 督 机 构 , 公 司 治 理 的 结果 较 为统一 。F ma与 J n e ̄ g 3 ̄ 是 a e s r1 8 }为代 表 的学 者 提 出 , 事 会 ( 董 内部核 心。它起到的作用 , 就好 比一把双刃剑 , 发挥得好 , 以给公 首 先 必须 设 置 外部 董 事 , 能 全部 都 由内 部董 事 担任 。 立董 事 较 少 可 不 独 司 带 来 好 的 绩 效 挥 的 不 好 , 以 给公 司 带 来 风 险。 查 阅 文 献 资 发 可 的 受到 企 业控 股 股 东 和 管理 层 的 约 束 , 因此 能够 起 到 较好 的监 督 作 料 , 现 现 有关 董 事 会 和 公 司 财 务 风 险 之 间 关 系 研 究 的 文 献 资 料 很 用 , 发 防止 公 司 内 部人 相 互 勾 结侵 吞 公 司财 产 的 行 为发 生 。 a sn e B yi r g 少 , 是在 相 关 研 究 问 题理 论 成 果 中间 接 反 应 。 为 了今 后 进 ~ 步 研 & H s i o (9 0也 持相 同 的观 点 。 只 o k s n1 9 ) s 。 究董事会特征 与公司财务风险之间 的关系 , 整理 国内外文献资料如 实证 研 究 结 论 有两 个 。 ‘
风险管理理论沿袭和最新研究趋势综述
张琴陈柳钦
(南开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天津,300071)(天津社会科学院,天津,300191)
【内容提要】本文从风险的涵义和分类的分析入手,介绍了传统风险管理向整体化风险管理过渡的历史演变过程;其次从人们的安全性需求、风险成本和公司相关权益方要求的角度论述了开展全面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其中着重介绍了风险的各种成本以及如何通过对风险交易成本的控制来提升公司价值;文章的的三部分也是本文的重点是对风险管理的最新研究趋势——全面风险管理相关内容的介绍,不仅对国内外的全面风险管理经典著作进行了评述,还对目前理论界和企业界比较认可、应用比较多的COSO和GARP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和新的整合型避险工具做了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风险管理;全面风险管理;资产型避险工具;负债型避险工具;股权型避险工具
美国著名金融学家彼得·伯恩斯坦在其金融学巨著《与天对弈:关于风险的精彩故事》中认为,风险管理的极端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它甚至“超越了人类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制度方面取得的进步”①。然而,在我国的风险管理实践中却出现了对风险管理各方面概念的理解不清,对风险管理的作用的怀疑,甚至认为风险管理相关费用的支出是对企业资源的浪费,与企业价值增长目标相矛盾的现象。基于对风险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和增强人们对风险管理相关问题的理解,本文从风险的涵义入手,从传统风险管理到新型的全面风险管理,对风险管理理论及其演进过程进行了一次梳理。
一、从传统风险管理到整体化风险管理
1、对风险的认知。目前对风险的概念和分类,无论在业界还是理论界、国内还是国外,都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关于风险的定义,比较常见的定义涉及到不确定性、概率、损失、波动性、危险等含义。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解释:⑴风险是结果的不确定性。一种观点认为风险等同于结果的不确定性②。不确定性是指人们对事物的未来状态不能确切知道或掌握,也就是说人们总是对事物未来的发展与变化缺乏信息与控制力。根据能否事前估计事件的最终结果又将不确定性分为可衡量的不确定性和不可衡量的不确定性。从不确定性角度出发,事物的结果可能是坏的,也有可能是好的,即潜在损失与盈利机会并存。美国经济学家奈特在其名著《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一书中认为:风险是可以测定的不确定性。美国的阿瑟·威廉姆斯等在《风险管理与保险》一书中,把风险定义为:“在给定的情况下和特定的时间内,那些可能发生的结果间的差异。如果肯定只有一个结果发生,则差异为零,风险为零;如果有多种可能结果,则有风险,且差异越大,风险越大。”我国保险界对风险的定义也大都和不确定性联系在一起。如李秀芳在《中国寿险业资产负债管理研究》中认为:风险是预期收入的不确定性;风险可以定义为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的条件下某事件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之间的偏差,偏差越大则风险越大。卓志编著的《保险经营风险防范机制研究》和魏华林等编著的《保险学》也给出了类似定义。(2)风险是指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或概率)。因为风险是一种不确定的状态,风险与可能性(或概率)(Probability)有着必然的联系。风险是以一定的发生概率存在的各种结果的可能性,具有一定的可度量性,风险导致的各种结果出现的概率总是在0~1之间波动,概率越接近于0,表明发生的可能性越小,
我国寿险产品结构研究 (1)
国外研究综述
关于寿险产品结构的研究国外相关文献并不是很多,主要还是关于寿险产品的发展历程,市场结构的变化以及这两者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Zelizer(1979)从内部和外部方面分析了寿险需求的影响因素。其中内部影响因素包括了公司的产品开发设计理念、寿险企业的营销渠道、公司的规模以及经营管理水平等;
外部影响因素包括了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民众对保险的认识水平和态度,寿险市场的发展程度,监管机构的监管力度以及政府相关政策的导向。
学者Chang,D Han在其研究中指出,通货膨胀率和短期利率等经济因素对寿险产品结构有一定的影响,高通胀率和高利率会使得消费者为防止货币贬值的风险而选择理财类的产品,寿险公司的传统寿险产品在该经济环境下竞争力也下降,寿险产品结构可能失衡。
Harold D.skipper博士(2009)在亚太风险与保险学会年会上,具体谈及了因为金融经济环境发生变化从而对于寿险产品结构变化产生的影响,并分析了寿险产品结构变化的新趋势应是回归保险保障,这将有利于寿险业以及保险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寿险产品结构随着一国的经济环境以及保险业的发展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寿险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寿险产品结构调整应符合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行业的发展状况。
自恢复保险业务以来,保险行业规模迅速规发展,人寿保险作为人身保险的一种,是保险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实现了惊人的发展。保费收入在短短35年的时间里实现了近千万倍增长;寿险产品也从最初只有保障功能的传统产品,出
现了投资连结保险、分红保险和万能保险等具有储蓄和投资功能的创新型保险产品,我国的寿险产品日渐丰富。但是近些年以来,许多寿险公司为了吸引客户,快速增加保费收入,大力推崇周期短回报率高的理财产品,在消费者对保险认知还不足的情况下,这样的经营理念使得寿险产品偏离保障,传统的保障型产品得不到很好的发展,不符合寿险业发展阶段的特性,我国寿险产品结构失衡1,急需调整回归风险保障。
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综述共3篇
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综述共3篇
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综述1
近年来,随着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日益普及和社会关注度的增加,在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方面涌现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和研究成果。本文旨在对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我们更好地了解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和对企业的影响提供参考。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企业社会责任(CSR)是指企业在所涉及的经济、环境和社会
等领域的行为和决策,对其所影响的利益相关者负有责任和义务。其内涵包括社会责任、环境责任和经济责任三个方面。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顾及消费者、供应商、员工、社区和民众、政府等社会利益相关方的合法权益;环境责任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对自然环境负有保护和改善的责任;经济责任是指企业要遵守市场规则,追求经济效益,创造利润并为股东提供合理回报等。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
1. 经济影响
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的经济绩效具有积极的影响。通过诚实守信、合规经营、建立品牌形象等方式,可以提高企业公信力和市场竞争力,获得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客户信任。此外,企业社
会责任也可以促进企业打造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有效降低生产经营成本。
2. 社会影响
企业社会责任对社会公众、员工、消费者等利益相关方有积极的影响。依据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企业需要为利益相关方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产品、提供持续的职业成长机会、协助社会解决重大问题等。企业社会责任具有示范作用,可以倡导更多企业积极关注社会责任,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3. 环境影响
企业社会责任对环境的影响也非常重要。企业需要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节能减排、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碳排放等,促进绿色经济发展。此外,企业还需要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
项目风险管理理论综述
题目: 项目风险管理理论综述
姓名杨婷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
学号105961
指导教师王长峰
项目风险管理理论综述
[摘要]本文通过从项目风险管理理论的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未来发展趋势等几个方面
来详细介绍项目风险管理理论.通过这些介绍为更深入了解项目风险管理理论打下基础,为
现实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项目风险;理论;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经济的空前全球化,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即体现美好又充满风险的未来。一方面,人们期望凭借知识和科技的力量来摆脱自然规律的束缚;另一方面,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又不断地制造风险,使得前者难以达到。这可以说是人类社会自身发展所面临的一个两难境地。正因为如此,风险成为当今世界一个非常普遍的名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中,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工程项目投资建设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因素、风险丛生的过程。特别是对一些大型、特大型项目,若投资决策失误或风险预防不利,将会给项目相关各方带来灾难性的损失。无论是业主、承包商还是金融机构,都非常重视加强对风险的认识,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计划。
目前风险管理在工程建设领域已经逐渐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然而,该领域内无论在风险基本概念的认识和界定、还是风险分析技术和手段的建立、以及风险管理概念和体系的完善等方面还远远未达到成熟的水平。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管加快,新建工程项目数量迅猛增加,规模日趋庞大,导致投资增加,建设周期加长,实施失控的危害日趋严重。因此,开展项目管理中风险管理的研究和探索,对于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使项目能够得以保质保量地如期完成,达到预期地项目目标就显得十分重要。特别在我国这样的处于经济转型期的国际,这项研究会对经济建设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能够促进市场经济运作机制的较快成熟。
供应链风险管理研究进展的综述与分析
另外, 企业的战略和战术决策决 定了它能在多大程度 上 减 轻或 者 加 重 企业 风 险 事 件 的 影 响。例 如 N ewman ( 1989) , W aters-Fuller ( 1995) , Coleman ( 1998) , A ichlmay r ( 2001) 都 认为, 虽 然准 时生 产制 ( Just-in-T im e) 和单 独外
题, 但关注的是某个特定的领域, 如外包或采购等。另外, Z ang er( 1997) 研 究了供 应链 网络中 小企 业和 大企业 各自 面临的 不同 机会 和风 险, Akkermans 等 ( 1999) 研究 了供 应链中与共同目标和信息共享不足相关的问题, 但这些还 算不上系 统地研究 供应链网 络风险 的文献。鉴 于 SCRM 研究 在网络 领域的 研究 缺位, Hallikas 等( 2002, 2004) 研 究了网络环境下的风险分析和评估, 以及供应商网络风险 管理过程, 文章关 注的焦点 是网络协 作产生何 种风险, 以 及如何在网络协作中进行风险管理。
企业投资效率研究综述
企业投资效率研究综述
一、本文概述
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投资效率问题逐渐成为了学术界和企业界关注的焦点。企业投资效率的高低不仅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也是衡量企业经营状况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因此,对企业投资效率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企业投资行为的内在规律,也有助于为企业提高投资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企业投资效率的相关研究,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分析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因素、评估方法以及优化策略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以期为企业提高投资效率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启示。文章首先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定义和内涵进行界定,明确研究范围和目标;接着从投资环境、企业内部因素、投资者行为等多个维度出发,探讨影响企业投资效率的关键因素;然后,对企业投资效率评估方法进行总结和评价,为企业进行投资效率评估提供方法论支持;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提出优化企业投资效率的策略建议,以期为企业提高投资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期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企业投资效率研究框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
示。我们也希望借此机会推动对企业投资效率问题的深入研究,为企业提高投资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企业投资效率的概念及理论基础
企业投资效率是一个综合性的经济指标,反映了企业在资本运用方面的效果和效益。其核心内涵在于企业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通过科学的投资决策和管理,实现资本的最大化增值。一个企业的投资效率高低,不仅关乎其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更对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增长具有重要影响。
国外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综述
国外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综述
2011年11月22日17:04 来源:《金融发展研究》2011年第2期作者: 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118
王东(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
摘要:风险管理在五十年的发展中实现了从多领域分散研究向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的演进,本文对传统风险管理理论、金融风险管理理论、内部控制理论和企业风险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进行了综述,并对后危机时代的风险管理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企业风险管理
Abstract:Risk management transited fromdisperse study of multiple fields tointegrated framework of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in last fifty years. Thispaper summarizesthe major viewsabout traditional risk management theory,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theory,internal control theory and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theory,and review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risk ma nagement after thesubprime crisis。
KeyWords:risk management,internal control,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商业三者险的需求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Oo 5 .o 6
0 0 1 .2 1
—。1 O 0
-4 3 1. 4
(o 0 1, . 0 4 - . 1 10 19 )
(o 34 , 0 2 i) - . 40 一 .o o
伤 亡 、财产损 失在责 任 限额 内予 以赔偿
姐
项代商业
M D R B SN S O E N U IE S
品 。 而 随 着 年 龄 的 增 加 , 受 教 育 程 度 越 高 , 范 风 险 的 意 识 更 强 , 于 风 险 的 预 防 对 期更加敏锐 ,可能会有 更高 的保 险需求 。 2 0 年 7 ,交强险正式出 台, 车险市 06 月 使 场 刮起 丫一阵飓 风 ,三者 险市场 需求 因 此 发 生 了 较 大 地 改 变 , 因 为 交 强 险 在 一 定程 度 上 相 当 于 三 者 险 的 “ 代 品 ” ( 替 由 过 去 的 选 择 自 由 购 买 三 者 险 变 为 :现 在 的 必 须 购 买 交 强 险 之 后 自 由 购 买 三 者 险 ) f t 道 , 市 场 中 出现 替 代 品 时 , 。我 r h 当 i 对 于 原 消 费 品 的 需 求 将 会 有 一 部 分 转 移 至 替 代 品 。 交 强 险 由政 府 强 制 保 证 实 施 的特 性 将在 一 程 度 上放 大 这 种 影响 , 定 那么商业三 者险的需求 将会降低 。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5000字》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目录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
1 国外研究现状 (1)
2 国内研究现状 (3)
参考文献 (6)
1 国外研究现状
长期以来,国外学者一直在探索财务风险这个概念。财务风险一词来源于风险管理理论,诞生于20世纪初,此后数年间得到广泛普及。
(1)关于财务风险的研究
Birgham(2019)认为财务风险可能是企业到期不能偿还债务,无法合理的使用财务杠杆,所以导致自身的每股收益出现变动,所以才会出现的危机[1]。
James C(2018)认为财务风险不仅仅是现实的危机,还包含着公司到期也无法偿还的潜在问题。如果有这样的潜在风险,不仅会阻碍企业的发展,还会给企业的财务状况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2]。
法国著名学者Sevim(2016)第一次给企业管理的概念增加了风险管理的思想。即企业的早期风险管理理论。财务风险管理主要是在经营活动中可能发生各种风险,而我们要做的是对这些风险如何进行事前测量和预防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Liu L (2018)认为企业风险管理并不是为了降低财务风险而浮于形式,而是需要采用一些有效的经济技术措施,而且要有相应的实践价值和实践意义才行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Yu Cao(2017)提到内部控制时进行了如下阐述:即为了转移财务风险,减少风险的发生,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有必要建立一个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James A Ohlson(2017)认为,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当前的债务资金大于企业本身所拥有的库存现金,即偿债能力差。所以企业各环节都需要对相应的风险进行预测,而财务风险则是企业风险预测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健康保险发展研究文献综述2400字】
健康保险发展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从分析健康保险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角度:健康保险促进社会发展,学者宋艳霞(2020)认为中国健康保险发展成效显著,市场需求加快释放,社会发展进程加速,慢病人群不断增加,中产阶级崛起,医疗技术进步,医疗健康保障支出出现快速增长[1]。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健康保险难以满足人们的保障需求,学者陈辉(2020)认为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加快,医保的基础保障能力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多元化的保障需求,近年来重大疾病日益受到群体关注[2]。健康保险的时效性较慢,学者Tam Lisa等人(2021)认为健康保险的购买率上升不会立即提高群众健康素养,但之后,群众会加大对健康保障方面的投入[3]。学者Prinja Shankar(2021)认为贫困地区健康保险发展缓慢主要存在医疗保障力度小、宣传不到位、疾控防范能力弱等问题[4]。商业健康保险也是问题重重,学者冯丹龙(2021)认为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仍处在初期发展阶段,存在社会实际参与度较低,地域发展不平均,产品形式相对有限,保障内容仍需进一步规范引导[5]。
深入剖析健康保险问题发现,有如下几个原因:经济水平影响社保的购买力,学者Wei Wenjia等人(2020)认为多方面的原因影响群众健康保险的投保率,其中经济水平的高低尤为重要,群众的经济水平也应在健康保险政策实施的考虑范围[6]。资源匮乏影响健康脱贫,学者范仓海(2021)等人认为疾病和贫困是相互影响的,疾病通过财力、人力和社会资本传递导致贫困,而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落后、医疗资源紧缺以及贫困文化根深蒂固,使贫困群体面临着更大的健康风险,形成疾病-贫困-疾病的恶性循环[7]。也从中发现健康保险的重要性:学者Ho Hien Thi等人(2020)认为个人健康保险可以促进预防性保健的使用,从而减少随后昂贵的费用,一开始健康保险的保障可以减少后续患病的开支,有效解决群众因患病导致的经济困难[8]。学者Marmor Theodore R等人(2018)认为商业健康保险精准识别,精准保障,高赔付比等特点可以有效补充社会健康保险的不足,减轻贫困人口的就医负担[9]。学者范红丽(2019)认为商业健康保险能够提高居民的医疗服务可及性,促进居民健康生活[10]。学者Bryan Dowd等人(2019)认为商业健康保险能有效解决贫困人口健康风险致贫问题,保险的金融属性也能提高贫困人口参与生产的积极性[11]。
《商业银行合规风险体系建设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4100字》
商业银行合规风险体系建设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目录
商业银行合规风险体系建设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
1国外文献综述 (1)
1.1合规风险管理相关文件 (1)
1.2合规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1)
1.3合规风险识别、评估分析方法的研究 (2)
1.4合规管理案例的对比研究。 (2)
1.5合规文化的建设 (2)
2国内文献综述 (3)
2.1对合规风险管理监管政策进行解读 (3)
2.2.合规管理方法的研究 (3)
2.3对合规管理的定量分析研究 (3)
2.4对合规文化的研究 (4)
2.5合规管理与案件防控的研究 (4)
3文献评述 (4)
1国外文献综述
本文国外文献综述分为两部分进行阐述和写作,分别是关于合规风险体系的文献综述与关于合规风险管理方法的研究。
1.1合规风险管理相关文件
在诸多有关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相关文件中,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于2005年发布的<The Compliance Function in Banks>(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2005)具有相对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1。在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的这份文件中,编写者对于合规风险管理的原则框架给出了十分清晰和明确的定义,并且文件中强调了一套同时具备完整性和有效性的政策和程序体系对于任何一家国际银行或者金融机构的意义。除此以外,该文件中还给出了关于“合规”的概念,这不仅有助于商业银行遵守法律和监管的要求,同时也大大外延了合规风险管理的范畴,即拓展到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等领域。
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与上市公司绩效
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与上市公司绩效
作者:凌士显于岳梅
来源:《金融发展研究》2018年第04期
摘要:基于沪深上市公司2009—2015年的数据,借助多元回归和中介效应检验方法,考察董事高管责任险、两类代理成本及公司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董事高管责任险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董事高管责任险在公司治理中发挥激励效应和外部监督职能,能够显著降低上市公司第一和第二代理成本;通过对两类代理成本的显著降低,董事高管责任险对公司绩效产生正的中介效应。
关键词:董事高管责任险;公司绩效;代理成本;中介效应
中图分类号:F84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265(2018)04-0025-09
DOI:10.19647/ki.37-1462/f.2018.04.006
一、引言
随着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上市公司董事高管群体可能面临的诉讼责任风险日益增大,为了转移董事高管可能面临的责任风险,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以下简称D&O)应运而生。截至目前,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上市公司D&O的购买率均已达到了90%以上。我国自2002年首次引入董事高管责任险以来,随着《公司法》、《证券法》相关规定中董事高管群体责任的不断加大及利益相关者群体维权意识的高涨,D&O在我国也逐步得到了重视。
董事高管责任险不仅是上市公司董事高管职业风险的一种风险管理机制,也被认为是一个外部治理机制,但是其公司治理职能并未得到学术界的一致认可。如同责任保险的产生一样,D&O一经产生就引起了热烈的争论,支持方认为D&O具有激励效应和外部监督职能,能够完善公司治理,而反对方则指出D&O将诱发机会主义行为。因为D&O引入我国时间短、普及面窄,国内关于其治理职能的研究较为薄弱。董事高管责任险在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中是否发挥治理职能,发挥什么样的治理职能以及治理职能的作用路径等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关于D&O与公司绩效的关系,我国仅有少数学者展开了研究,且这些研究均直接考察了D&O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即通过D&O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反向推断董事高管责任险是否能够对公司绩效产生影响,而将D&O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置入一个“黑箱”之中,忽视了对D&O发挥治理职能路径的研究。本文以代理成本为切入点,考察D&O对公司绩效的中介效应,对加强上市公司董事高管责任风险管理、深入认识D&O的治理职能、充实公司治理机制和完善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董事责任险需求研究综述(一)
摘要:典型的董事责任险通常包括个人保障部分与公司保障部分。个人的保险需求可以用风险厌恶来解释,而公司的保险需求则一直是经济学和公司金融理论的一大难题。最早,Mayers 与Smith(1982)提出了公司购买保险的七大动机,经过后人的补充与引申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有关董事责任险需求的命题。20世纪90年代之后,研究者对这些理论及其蕴涵的命题进行了实证检验,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董事责任保险;保险经济学;保险需求;公司治理
董事责任险(全称应为“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责任险”,本文简称“董事责任险”)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责任险,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被上市公司普遍地采用,美国某些行业的投保率甚至达到100%,因此,对这一广泛应用的险种进行研究,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董事责任险承保的是董事责任诉讼风险,而超过半数的董事责任诉讼是由股东发起的,是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矛盾与冲突的反映,从这个意义上说,董事责任险承保的实际上就是公司治理风险;另一方面,有关董事责任险需求的许多假说,如薪酬说、监督说等同时也是公司治理研究的重要课题,有关董事责任险需求的研究必然大大推进公司治理理论的发展。此外,董事责任险的买卖双方都是具有相当专业知识的机构,企业要决定买不买以及买多少,而保险公司会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收取相应的保费。企业的决策是建立在明确具体的风险管理战略基础上,从而符合理性人的解释,还是纯粹出于惯性,从而更符合行为金融的解释?董事责任险为我们检验这些经济学理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一、基本理论及相关命题
传统上,人们将公司购买保险的动机归为风险厌恶。风险厌恶用于解释董事责任险的个人需求部分是有足够说服力的——董事和高管人员面临的最大风险就是股东诉讼的风险,而股东诉讼往往可能使董事面临巨额的赔偿,使其个人财富处于极大的不确定性之中。这样,风险厌恶的人要么不愿出任董事和高管,要么就采取过于保守的管理策略,以减少出错的机会,而这对于企业来讲都是十分不利的。因此,为了吸引管理人才,并激励其开拓创新,企业就会为任职的董事提供某种形式的保护,购买董事责任险就是其中之一。
然而,风险厌恶却无法很好地解释董事责任险的公司需求部分。因为公司本身就是一种风险转移机制,在公司这样的企业组织形式下,风险是由股东依据其股份多少来分摊的,而股东又可以通过资产多元化来规避这部分非系统风险。另外,从投资——收益的角度来看,由于保费加成的存在,董事责任险的保费往往超过预期理赔成本,因而,作为一项投资,董事责任险的净现值为负。这就使得董事责任险公司需求部分的存在显得让人难以理解。
对公司保险需求的经典解释来自Mayers与Smith(1982),他们从MM定理出发,提出了公司购买保险的七大动机:
第一,保险公司是最佳的风险承担者。交易成本的存在决定了公司的风险具体由哪一方来承担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是不同的。由于人力资本具有不可分割性,公司管理者和员工要求的风险补偿往往较高,而股东和债权人尽管可以利用资本市场来规避风险,但受资本存量制约,其风险承担能力有限。保险公司是专门从事风险管理的,在风险评估和防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能够降低风险管理的成本,从而提升公司的价值。
第二,保险可以降低期望破产成本。公司破产时要发生各种直接或间接的费用,将主要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企业破产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因而,只要预期破产成本减少的现值超过保费加成的现值,企业就有动力购买保险。
第三,保险公司可以提供有效的理赔服务。由于规模经济和专业化的结果,保险公司在处理索赔方面享有比较优势。对于因财产损失和责任诉讼引起的索赔,保险公司将利用其遍布全国的服务网点进行处理,公司的理赔部门还会对相关处理决定进行复核。尤其是在责任诉讼的情形下,保险公司将聘请经验丰富的当地律师,代表企业进行抗辩。
第四,保险公司可以发挥外部监督者的功能。根据代理理论,公司各个相关方都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其决策都以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为准则。由于缔约成本的存在,人们无法事先签订一个面面俱到的契约,总有一些事项是合同中没有约定的,于是就产生了监督的需要。而保险公司便可以充当监督者的角色,而且,相对于其他监督机制,如外部顾问等,保险公司会更加尽责。
第五,保险可以约束管理者的投资决策。由于股东和债权人利益上的分歧,企业有可能投资于某些净现值为负或拒绝某些净现值为正的项目,债权价值会因此而减少,股权价值却增加。意识到这种财富转移的可能性,债权人就会在购买债券时压低报价。为了降低融资成本,企业不得不在债务合同中承诺对企业的投资决策进行自我约束,而购买某些保险便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第六,保险可以减少期望税赋。税法某些条款的规定使得当公司的税率是累进制时,相对于自保来说购买保险会降低企业的期望税赋。
第七,保险可以降低监管成本。某些行业的产品定价是受到管制的。为了确定一个合理的价格,监管方必须对损失的分布进行估计。而保险公司在损失估算方面是专家,他们通过测算损失发生的概率与损失的期望值来确定风险的大小,并在此基础上加成,从而确定具体的保费。为了提高效率,监管者就倾向于由保险公司负责损失估算。另外,由于保费加成随着产品价格转移给了客户,企业也有购买保险的动力。
在后来的研究中,Mayers与Smith(1987)对保险在约束企业投资决策方面的功能进一步做出了论述:意外损失使得某些资产的价值取决于未来的追加投资,因而具有买入期权的特征——如果损失不发生,资产的价值与未来的投资决策无关,而一旦损失发生,其价值就要看公司是否会追加投资以重置该项资产。另一方面,在企业的资本结构中存在债务的情况下,追加投资的收益将主要用来偿还债务,从而使得股东的境况有可能比没有追加投资时还要差。这样,即便净现值为正,企业也不愿追加投资。投资不足将导致债权人可能无法足额收回借款。因此,债券发行时,债权人就会把投资不足的风险考虑进去,并反映在其报价中,投资不足产生的成本最后还是由股东承担。为了获得低成本的资金,企业就会千方百计使债权人打消疑虑,例如,在债务合同中规定限制分红,留存一定的资金用于偿还债务或进行投资。为某些资产购买保险也是债务合同中经常采用的措施。此外,他们还对最优保额进行了研究,认为避免投资不足没有必要足额投保,最优保额的临界点由资产结构中债务的金额与损失净额来决定,债务金额和损失净额越大,保额就应该定得越高。
在Mayers与Smith(1982)的保险监督功能基础上,Holderness(1990)将董事责任险需求与公司治理联系起来。他认为,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董事责任险可以从不同方面起到监督管理层的作用:首先,保险公司在决定承保之前,要对被保险人进行彻底的了解;其次,当董事责任诉讼发生,企业根据保单索赔时,保险公司要对引起纠纷的董事行为进行全面的调查;此外,董事责任险还有利于其他监督机制的发挥——董事责任险的存在,使企业更有可能招募到胜任的独立董事,增强了董事会的独立性,从而更有效地维护股东利益。这样,Holdemess(1990)就做出论断:公司购买董事责任险是为了实现对管理层的监督。他根据1979年Wyatt的董事责任险报告对这个论断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有权与管理权越是分离从而代理问题越是严重的公司越是倾向于购买董事责任险。
Romano(1991)对公司购买董事责任险的动机有不同于前人的看法。她认为,公司购买董事责任险的目的是避免董事决策失误给股东造成的损失。通常,补偿管理者因为董事责任诉讼所遭受的损失是公司的法定义务(CorporateIndemnifieationPlans-CIPs),公司还可以通过修改章程对董事的责任加以限制(LimitedLiabilityProvisions-LLPs)。这样,在CIPs法定LLPs普遍采用的情况下,董事的利益已经得到有效保护,公司没有必要再购买董事责任险。董事决策失误的最大受害者是股东,董事责任险的最大受益者也是股东,因而股东最有动力购买董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