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的世俗化与人类文明的未来_张钦

合集下载

2019年江苏省溧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_历史(选修)有答案名师版

2019年江苏省溧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_历史(选修)有答案名师版

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调研历史试卷(选修)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

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

这表明了儒者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2.《史记》记载:“秦王发图,图穷匕首见……(荆轲)乃引其匕首以掷秦王,不中,中铜柱。

”山东嘉祥武氏祠的汉代画像石《荆轲刺秦王》(下图)再现了这一场景。

《史记》记载和这块画像石在 ( ) A.描绘上是一致的B.形式上是一致的C.风格上是一致的D.主题上是一致的3.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

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

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

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4.学者赵翼说:“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皆有儒者气象,亦一时风会不同也。

”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选官制度发生改变 B.主流思想发生变化C.民间向学之风兴起 D.西汉君主重用儒者5.西晋傅咸说:“夫其何物,厥美可珍。

廉方有则,体洁性贞。

含章蕴藻,实好斯文。

取彼之弊,以为此新。

”与此相关的发明是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6.《二程文集》“以富贵为贤者不欲,却反人情。

人无利,直生不得,安得无利?”该观点A.肯定人正当利益的诉求 B.阐述先理后物的哲学观点C.倡导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D.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要求7.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

由此可见,李贽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8.《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

纽约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联合国总部举行

纽约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联合国总部举行

纽约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联合国总部举行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先生倡议发起,以孔子诞生地山东曲阜尼山命名,以弘扬中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为目的,以联合国宣导的开展世界不同文明对话为主题,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等精神,旨在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不同文化交流,建设和谐世界。

第一届、第二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分别于2022年9月和2022年5月在尼山举行,我会张继禹副会长均出席。

纽约·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由中华能源基金委员会承办,主题为“超越国度,不同信仰,共同价值:儒家与基督教文明对话”,旨在为儒家文明与基督教文明之间提供一次重要的沟通机会,增进两大文明的交流和了解。

10日上午,论坛于联合国总部2号会议厅隆重开幕,联合国副秘书长吴红波为论坛致书面开幕辞,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刘长乐、天主教华盛顿总教区荣休大主教西奥多·麦卡里克枢机、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学诚及来自中美宗教哲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出席了大会,中华能源基金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香港特别行政区民政事务局原局长何志平博士主持了开幕式。

即使是在这个世界文化最多元的地方,这些国际宗教和文化领袖的聚集也颇为令人瞩目与好奇,就像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副团长王民在大会闭幕晚宴上所讲的:“这么多来自不同宗教的领袖,他们着装有异、信仰不同,就像一个来自南极、一个来自北极,这个话要怎么对呢?”这应该不是他一的担忧。

可是与会者在论坛上的交流告诉大家,这种担忧其实是不必要的!以基督宗教为代表的西方文明与以儒家为代表的融合道、释两家的东方文明之间的这种高端对话表明,不同文化在差异中是可以和谐共存的,并且文明间的沟通和理解更有助于消弭冲突、歧视和战争,而这种路径就是许嘉璐先生在大会主旨演讲中所倡导的:反思源头,构建人类伦理。

即用彻底的历史主义剖析不同信仰的元点,发现人类的共同期盼,探寻人类精神的共同价值,而这就是解决问题的开始。

世界宗教的多元化与普世整合_张欲晓

世界宗教的多元化与普世整合_张欲晓

6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后,西方宗教领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多元景象。

广义而言,多元化指现代社会的日常知识体系、意义理念体系和价值评估体系的非一统化。

这就是说,在现代社会里,无论是神圣的宗教权力,还是世俗的政治权力,都不能强制性地规定每个或全体社会成员的知识内容、生命意义和价值取向,也不能以一套既定的知识——意义——价值体系垄断性地控制社会精神领域和个体日常生活。

就宗教而言,多元化表现为超验知识个体化、认信抉择私人化、教派结构自由化、教会组织社团化和信仰模式多样化。

全球背景下的宗教多元化涉及的问题主要有世界各大宗教传统的共性与特性、不同文化传统中的宗教多元论思想资源、宗教多元化的学理阐释与论证等。

与宗教多元化现象并立的重大事态,是寻求宗教普世整合、建构全球伦理秩序的动向。

一、多元化的交响乐章当代世界的宗教多元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某种宗教自身的多元分化,二是诸种宗教之间的多元并立。

无论是宗教自身的多元分化,还是宗教之间的多元并立,其共同的历史背景是人类社会的世俗演化和结构分化,其深层的现实基础是现代社会总体制的合理化和各领域的自主化。

现代社会的世俗演化与结构分化对宗教多元化局面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从宗教的自身状况看,纯粹的宗教知识依然有效,但不再在全社会范围内拥有优先地位和法权效力。

以往由宗教信仰所统摄的知识系统逐渐分解,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排除了教义体系的支配,确立起各自的独立自主性。

比如,天文学和物理学依据观测、实验担负宇宙知识的系统阐释,伦理学和法学分别为道德和政治领域的相关问题提供学理支撑,哲学和历史学等人文科学成为说明人类自身存在的主要思路框架。

同时,教会机构仍可办学,但不再是全面控制保存、传授和创造知识的教育系统,大批世俗性教育机构成为承办公共教育的主导力量,其教学以实证科学科目和理性思维训练为基本内容,以培养适合世俗社会需要的各类专职人员为主要目标。

在以往社会中,个体必须依赖建制宗教获取神性意义,认信过程受到家庭、社团等因素的有力干预,认信结果不仅涉及信仰身份之取得,还包括个体生活被全盘纳入统一信仰体系。

妙用智慧 书写人生

妙用智慧  书写人生

妙用智慧书写人生作者:孙智钦来源:《时代青年·视点》2015年第01期人生本身就是一部书,只是每个人的书写方式不同而已。

作为人民公仆的达官贵人,有的因私欲膨胀,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利,巧取豪夺,最终成为人民的罪人;有的人同样为一己私利,或丧失诚信,或不择手段,最终成为法律的牺牲品。

本文的主人翁张小变和多数母亲、妻子一样,是一位普通、低调的农村妇女。

她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也不在乎鲜花和掌声,更不注重穿着打扮。

她用传统的生活方式,在家相夫教子,在外助人为乐,用独特的智慧书写着自己的人生,且无怨无悔,其乐无穷。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圣山崇拜体系中,因为嵩山位居天地之中,是五岳之尊,且处于中华文明的核心地带,于是,成为闻名于世的佛、道、儒三教荟萃之地,三教文化在嵩山,乃至在中原,哺育了数以万计的教派爱好者,他(她)们为传承三教文化默默无闻地奉献着,张小变便是道教传承者的代表之一。

改变命运义无反顾出生于70年代初的张小变,由于我们的国家还不强盛,民族还不富裕,尤其生活在农村,和大多数村民一样,不能摆脱一间屋子一张床的郡迫局面。

张小变从小便立下改变命运的鸿鹄之志,结婚不久就和爱人耿秀同谈了自己的想法,爱人的回答是:“咱是小户人家,经不起折腾,只能本本分分过日子,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

”一盆冷水泼灭了在张小变胸中燃烧多年的火焰。

张小变不甘寂寞,东挪西凑,在村口开了一家小餐馆,一开始,生意还算火爆,也挣点小钱。

随着女儿的出生,餐馆的收入很难满足家庭的正常需要,女儿一天天长大,孩子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又成为张小变的一块心病,于是,她决定盖房。

盖房容易,钱从何来?张小变考虑到从信用社贷款。

一系列手续办完后,老张只得到区区3万元贷款,距盖房还相差很远。

为了满足心愿,张小变再次向亲朋好友借钱,好在她说到做到,为人诚信,不到半年时间,张小变便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家。

接下来应该是安居乐业,但张小变仍然乐不起来,靠餐馆的收入偿还外债,简直是杯水车薪,再加上老公无休止的唠叨、抱怨,生活已把这位普通的农村妇女逼到风口浪尖上。

“被同一种语言分开的两个国家”——写在《英美文化读本》丛书出版之际

“被同一种语言分开的两个国家”——写在《英美文化读本》丛书出版之际

“被同一种语言分开的两个国家”——写在《英美文化读本》
丛书出版之际
张世钦
【期刊名称】《《基础教育课程》》
【年(卷),期】2010(000)010
【摘要】在中国,许多人觉得英美文化非常接近,毕竟美国文化脱胎于英国文化,而且两国人民用着同一种语言,但是本套书却告诉读者英美两国“是被同一种语言分开的两个国家”(twocountriesdividedbyacommonlanguage)。

【总页数】1页(P76-76)
【作者】张世钦
【作者单位】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基础教育出版分社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
【相关文献】
1.两个人的爱情和一个民族的文化根基——写在十二木卡姆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之际 [J], 潘黎明
2.为“家在苏州”的人们讲述精彩的“苏州故事”-写在《苏州文化读本》出版之
际 [J], 徐静
3.盛世收藏的全景写照——写在《2009古董拍卖年鉴》丛书出版之际 [J], 李坚
4.推进科普宣传助力脱贫攻坚——写在《普及科学知识构建和谐社会》丛书出版之
际 [J], 郑小新
5.记者与新闻——写在“新闻与写作”丛书出版之际 [J], 蒋剑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外来宗教文化相关书籍

中国外来宗教文化相关书籍

中国外来宗教文化相关书籍
中国外来宗教文化的相关书籍有很多,这里为您推荐一些代表性的作品:《西北穆斯林社会问题研究》:本书主要研究中国的伊斯兰教以及回族社会,探讨了西北地区穆斯林社会的多种问题。

《伊斯兰教与中国回族穆斯林社会》:该书深入分析了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以及与中国回族穆斯林社会的互动关系。

《伊斯兰教与中国穆斯林社会的现代化》:本书从主编的角度出发,研究伊斯兰教在中国穆斯林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人文宗教引论》:李四龙先生的这本书从中国宗教在世界范围内的定位、本质、与官方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西方宗教文化》:赵林所著的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基督教思想史,是对西方宗教文化感兴趣的读者的好选择。

《华夏诸神表》:由李提摩太编译,这是一本关于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研究作品,涵盖了丰富的宗教文化内容。

《胡汉中国与外来文明》:本书是宗教卷,收录了多篇论文,围绕北朝隋唐时期的宗教图景进行考察,特别是对“唐三夷教与外来信仰”主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这些书籍不仅涵盖了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还包括了对中国宗教整体定位、宗教与社会关系等多方面的研究。

宗教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宗教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宗教论文题目一、最新宗教论文选题参考1、20世纪西方宗教人类学文选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宗教关系——学习同志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3、社会主义与宗教的历史新篇4、在校大学生的宗教文化知识状况值得关注5、公共文化供给的宗教信仰挤出效应检验——基于河南农村调查数据6、我国区域宗教文化景观及其旅游开发7、信仰·宗教·哲学·终极关怀8、宗教是什么?——宗教的本质、基本要素及其逻辑结构9、"民俗宗教"与国家的宗教政策10、全球化与当代宗教11、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与思考——西北民族学院大学生宗教信仰调查12、当前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思考13、风险、社会保障与农村宗教信仰14、宗教在美国社会中的地位15、对大学生宗教暧昧现象的透视16、世界各民族历史上的宗教17、风险、社会保障与农村宗教信仰18、研究中国宗教的社会学范式杨庆堃眼中的中国社会宗教19、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研究回顾与展望20、中国宗教旅游项目开发经营现状研究二、宗教论文题目大全1、英语政治演说辞的宗教色彩2、民族宗教与社会和谐3、宗教化的法律仪式——证人宣誓本源意义初探4、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调查与思考——基于浙江省几所在杭高校的调查分析5、宗教人类学导论6、当代新儒家对儒学宗教性问题的反思7、论法的品质——兼谈宗教、道德与法律的关系8、当前我国的宗教问题——关于宗教五性的再探讨9、论公民宗教10、宗教与文学11、民间信仰——中国最重要的宗教传统12、中国古代小说与宗教13、试论宗教与地理学14、论托马斯·哈代的宗教思想15、关于宗教本质问题的思考16、中国宗教的百年回顾与前瞻17、究竟怎样认识宗教的本质18、张承志的文学和宗教19、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宗教的作用20、“法律信仰”:一个被过度误解的神话——重读《伯尔曼法律与宗教》三、热门宗教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美国政府外交决策中的宗教因素2、宗教在当前美国政治与外交中的影响3、论苏曼殊、许地山小说的宗教色彩4、图腾崇拜与宗教信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精神力量5、社会转型与宗教皈依:以基督教徒为对象的考察6、高校学生宗教信仰问题与思想政治教育7、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的调查研究——以民族大学学生为主要对象的报告8、美国宗教团体的社会资本9、财团法人财产所有权和宗教财产归属问题初探10、在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及对策分析11、论宗教旅游资源的特征及开发原则12、西藏宗教艺术13、南岳衡山宗教文化旅游内涵及其开发策略14、民族、宗教和文化:东亚发展与合作中的重要因素15、新疆宗教演变史16、宗教冲突是影响南亚安全的重要因素17、宁夏回族聚居区城市回族穆斯林民俗宗教活动中养生健身行为的研究18、论新时期高校青年学生科学宗教观教育19、宗教与妇女的心理需求20、大学生宗教观现状分析及良性变化对策——基于河北省五所高校的抽样调查四、关于宗教毕业论文题目1、中国宗教的三色市场2、新时期大学生信仰宗教的调查分析3、论宗教旅游的生态化趋向4、翻译──社会文化环境的产物──评《翻译:宗教、意识形态、政治》5、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6、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及德育对策研究7、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调查——以安徽合肥高校大学生为例8、论宗教旅游的生态化趋向9、我国区域宗教文化景观及其旅游开发10、宗教对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双重作用11、宗教与西方文化的兴起12、进一步发展我国现代宗教文化旅游事业13、现代宗教是理性选择的吗质疑宗教的理性选择研究范式14、宗教与科学15、从以天论德看儒家道德的宗教作用16、宗教信仰与宗教道德——兼论学校德育的相关问题17、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解析18、委婉语与宗教19、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宗教极端主义与国际恐怖主义辨析20、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研究综述五、比较好写的宗教论文题目1、宗教的本质2、宗教是一种社会文化形式3、美国高等教育捐赠的动因考察——宗教与文化的视角4、北京妙峰山的进香之旅:宗教组织与圣地5、从人类学视野看宗教仪式的社会功能6、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J]7、宗教信仰与族群边界--以保安族为例8、关于宗教认同的调查与分析9、宗教在当代社会的蜕变10、宗教与生态关怀11、当前农村宗教盛行的原因12、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调查与对策研究13、北京妙峰山的进香之旅:宗教组织与圣地14、从《红字》中的《圣经》原型看霍桑的宗教观15、河南农村宗教活动对基层政权的影响及对策研究16、国际政治中的“宗教因素”17、论宗教的世俗化及其问题18、格雷厄姆·格林长篇小说“宗教”主题初探19、认知方式与情绪唤醒对大学生从事宗教信仰决策的影响20、美国宗教及其对政治的影响。

从恋歌神圣化看儒家和基督教文化精神的分途和会通

从恋歌神圣化看儒家和基督教文化精神的分途和会通

从恋歌神圣化看儒家和基督教文化精神的分途和会通
张立新
【期刊名称】《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年(卷),期】1995(000)003
【摘要】经学思想和文学思想、美学思想的混和纠结,是汉代和西方中世纪学术上的共同特征,而民间恋歌的神圣化又是中西方古典文学接受史上的共同现象。

所谓神圣化,就是汉代的儒者和中世纪的教父们从功利主义的目的出发,依据各自的美学观念,运用寓意解读的方法,把诗歌中所描绘的感性世界抽象化为理念的世界,赋予民间恋歌以种种有关政治的或宗教的崇高意义,从而把它们
【总页数】8页(P1-7,26)
【作者】张立新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97
【相关文献】
1.从近代教案看基督教与儒家思想的冲突 [J], 温钦虎
2.从儒家与基督教的区别及其对经济的影响看和谐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特点 [J], 陆耀明
3.从人性论看基督教与儒家文化的可会通性 [J], 张彬
4.从莎剧《威尼斯商人》看基督教义与儒家思想之异同 [J], 罗文进
5.从莎剧《威尼斯商人》看基督教义与儒家思想之异同 [J], 罗文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敦煌研究院第二批博士后出站答辩会在敦煌院部举行

敦煌研究院第二批博士后出站答辩会在敦煌院部举行

从传播学视角考察了敦煌变文作为一种特殊的文 学样式在文学传播史上具有的独特意义,并由此 探讨了变文的传播所反映的文化意义。

邹清泉将 藏经洞约1173件《维摩诘经》写卷看作一个整体,通过中古敦煌《维摩诘经》的翻译、书写、流传勺庋 藏情况来考察该经的传播史。

这是利用传播学的 范式考察敦煌佛教典籍的流布情况。

把原有的研究范式扩大到新的领域,可以说 是另一种形式的研究范式转变。

如语言学界自新 世纪以来将书仪(张小艳《敦煌书仪语言研究》)、社会经济文书(黑维强《敦煌、吐鲁番社会经济文 献词汇研究》)、法律文书(王启涛《中古及近代法 制文书语言研究——以敦煌文书为中心》)、宗教典籍(于淑健《敦煌佛典语词和俗字研究——以敦 煌古逸和疑伪经为中心》、叶贵良《敦煌道经词语 考释》)和契约(陈晓强《敦煌契约文书语言研究》)等扩充为语言文字研究的材料,对语言学来说这 是扩大语料范II,对书仪等领域而言,就是采用了 新的范式对其进行研究。

总起来看,敦煌学界在利用新范式和开拓新 视角方面的成果还不够多,与其他学科相比存在 明显的差距,应该进一步加强。

原文刊发于《光明日报》2020年8月17日理论版,其刊发时因版面有限,有所删改敦煌研究院第二批博士后出站答辩会在敦煌院部举行2020年11月9日,敦煌研究院第二批博士后出站人员答辩会在敦煌院部举行。

首场答辩由程嘉静博士进行。

答辩评审专家为兰州大学教授魏迎春、甘肃省博物馆研究馆员李永 平、敦煌研究院研究馆员赵声良、敦煌研究院研究馆员张先堂、敦煌研究院研究馆员张元林,合作导师兰 州大学教授郑炳林、敦煌研究院研究馆员杨富学列席参加。

程嘉静博士于2016年11月进入敦煌研究院 博士后工作站,在站期间累计发表《辽朝东北亚丝路及其贸易考实》等论文7篇,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汉族士人与辽代社会研究”等课题项S 4项,并协助导师完成《丝路五道全史》等两部学术专著的编辑 出版等工作程嘉静博士的答辩报告《辽朝的两部经略及其影响》,经专家评议一致通过。

宗教世俗化发展问题研究

宗教世俗化发展问题研究
重 庆科技 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1年第3 00 期
J ra o C o g i n e i f c n e ad T c nl y Sc lS i cs E i n N . 2 1 o n l f h n q g U i r t o S i c n eh o g (o i c n e d i ) u n v sy e o a e t o o3 0 0
综 观 宗教 世俗 化 的历 史进 程 , 大致 可 以划 分 为 4 个 大 的历史 性 阶段 。
第 一个 重要 阶段 , 由原 始 时展 问题 研 究
车 运 景
摘 要 : 述 了 宗教 世 俗 化 的 历 史进 程 及 发 展 趋 势 。 神 权 和 人 权 的 关 系 、 权 和 政 权 的 关 系 以及 “ 性 ” 神 道 ” “ 性 ” 论 从 神 神 “ 与 人 “ 道 ” 关 系方 面 , 析 了 宗教 世 俗 化 的 特 征 。 人 的 分 阐述 了 宗教 世 俗 化 对 人 们 的 生 活 观 念 、 活方 式 和 社 会 发展 以及 宗教 发 生

逆 向于 自身 意 义上 的变 化 , 就是 说宗 教本 身 出现 了 也
衰 退 的 趋 势 。 宗 教 世 俗 化 本 质 上 是 神 性 与 人 性 的 矛

关 于 宗 教 世 俗 化 的 涵 义
盾 , 神 的精神 与人 的精 神 的矛盾 。历 史上 宗教 的基 是 本 信 念是 压 抑 人性 、 高扬 神 性 , 统 宗 教 的发 展 是一 传 个 不 断的 “ 附魅 ” 程 而近代 以来 宗教 的发 展 . 过 则是
lr” 原 意 表示 一 段 漫 长 的 时 间跨 度 , u . e 又表 示 魔 鬼 撒 旦统 治下 的此 世 , 来 演变 成欧 洲基 督教 文化 背 景 下 后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论坛举行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论坛举行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论坛举行由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主办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论坛”,5月29日至30日在北京举行。

来自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局、中央党校、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河南社科学院、西北民族大学等单位的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60多人出席会议。

此次论坛是对近年来学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成果的阶段性总结。

在大会致辞中说,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对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理解与运用,不能采取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方法,必须在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中,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精髓和科学方法加以真正的理解和正确的运用,要以科学、创新、符合时代要求和结合中国国情的思考来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并用以指导研究今天的国内外重大宗教课题。

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党委书记曹中建研究员主持开幕式。

他指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和政府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的指导思想,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就如何看待宗教、宗教观研究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如何指导研究中国的宗教等课题,值得深入探讨。

会上,专家学者们围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形成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的现状、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中国宗教、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文本文献研究、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国外的研究与发展等课题,进行了多层面的深入研讨。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侯惠勤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进行了深入阐述;浙江工商学院陈荣富总结了马克思恩格斯宗教思想发展的四个阶段和两次飞跃;西北民族大学马福元对列宁关于伊斯兰教的论述进行了梳理;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所长金泽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当代发展;中央党校龚学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冯今源等对新世纪我国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的新进展及其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评析;北京大学张志刚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方法论意义进行了再诠释;中国人民大学何虎生探讨了推进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课题;河南省社科院牛苏林等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本角度探究了马克思与宗教关系课题。

心学异化与宗教世俗化的文学反映——中晚明小说中的另类僧尼形象论析

心学异化与宗教世俗化的文学反映——中晚明小说中的另类僧尼形象论析

的流 弊 。 以 中 晚 明 时期 小 说 中 的 另类 僧 尼 形 象 来 说 明 , 将 人 性 等 同 于 佛 性 , 扬 “ 心 即佛 ” 以 人 心 来 代 替 世 俗 社 会 的 道 德 规 若 宣 我 ,
则 , 终 必 将 导 致 心学 的异 化 和 瓦解 。 最
关 键 词 : 学 异 化 ; 教 世 俗 化 ; 晚 明小 说 ; 类 僧 尼 心 宗 中 另
10 4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 会科 学版) 社
投 稿 网址 ht :/ b jtS U c tp/ x gx. W .n
21 0 1年 8月
户人 家做 中做保 , 多是 用得 他着 的 , 明是个 没 头 到 分 发 的牙行 。 。 可 见佛 门僧人 完全 成 了市井 中介 。 ” 。 相 比这 些贪 财好 利 的僧尼 而言 , 更有 甚者 , 他们 不 仅谋 人钱 财 , 还夺 人性命 , 佛 门“ 把 五戒 ” 全部 抛 到 脑后 , 一心 只为 谋 财 害命 。赴京 赶 考 的几 个 书 生借 宿 宝华 禅寺 , 石“ 行李 十分 华丽 , 随人役 、 悟 见 跟 个个 鲜 衣 大帽 。眉头 一蹙 , 计上 心来 , 暗地欢 喜道 :这 暗 ‘
中 图分 类号 :2 7 4 I0 . 1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2—5 7 ( 0 1 0 17 3 9 2 1 ) 8—0 3 0 1 9— 4
“ 教 自汉 代 传 人 中 国 , 及 明 清 , 尼 形 象 佛 迄 僧 几 经 流 变 。初 人 中 土 的佛 教 被 视 为 神 鬼 方 术 的 附
世 俗 万 相
( ) 一 市侩僧 尼 翻开 中晚 明市 井 风 情 长卷 , 些 贪 财好 利 的僧 那 尼 形象 比比 皆是 。王学左 派所 宣扬 的“ 利 好货 ” 好 的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_年总目录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_年总目录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总第249期‘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总目录文明书写与文明互鉴㊃重写文明史重写文明史曹顺庆,刘诗诗1-5重写世界文明史/世界文学史:由编撰‘文学:世界史“引发的思考[比利时]西奥㊃德汉1-18英美 世界文明史 编撰述评杨㊀清1-24重写文明史:为何重写,如何重写?(笔谈)顾明栋,陈晓明,张㊀法,金惠敏,刘洪涛,李思屈3-40重写文明史:为何重写,如何重写?(笔谈续)㊀㊀美 大卫㊃达姆罗什, 美 托马斯㊃比比, 印度 伊普希塔㊃茜达,王斌华5-5学术传承㊁文明互鉴与话语构建 曹顺庆中文研究生人才培养的理念创新与实践张帅东6-180马克思主义经典与阐释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时代意蕴与实践取向刘红凛2-5试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主动李海青2-13‘资本论“的历史哲学意蕴付文军2-21关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自主理论体系的思考乔晓楠3-109在 最好 与 最坏 的状态之间 从近代政治哲学视野出发考察马克思的社会批判李兆勇3-121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自然法权基础吴宏政4-5马克思历史哲学的叙事前提 评洛维特‘世界历史与救赎历史“对马克思的神学解读刘㊀田4-14中国式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高质量推进现代化产业强国建设魏际刚3-65金融推进共同富裕的基本逻辑与实践路径田㊀轩,丁㊀娜3-72新发展阶段我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㊁实践路径与政策转型任保平3-81超越国家汲取能力:国际数字税实践的政治经济分析方鹿敏,孟天广5-32中国制造业企业沿价值链创新模式研究:测度㊁演化特征与驱动机制吕㊀越,张昊天5-43治理内部化:基层区划撤并的效能及其限度王敬尧,丁㊀亮5-64乡村振兴过程中规模性返贫的风险测度 基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脆弱农户家庭收入冲击的考察㊀文㊀宏,辛㊀强6-21结构嵌合与关系重塑:数字技术何以有效赋能城市基层治理 以S市Z街镇 一网统管 为例㊀顾丽梅,宋晔琴6-31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农村共同富裕:重要性㊁障碍及实现路径文丰安6-42哲学㊁宗教学㊁艺术学研究道与学 孟子圣道传承论及其现代意义李景林1-34论自由与正义 孔子自由观及其正义论基础黄玉顺1-40本体之寂 与 本然之寂 中日比较哲学视域下的 寂 论戴森宇1-50庄子的 神化 唐宋诏封庄子真人㊁真君的道教史意义刘㊀平2-57中国科举制度与道教 以梓潼梦为中心的考察张泽洪2-63金元全真教政治认同的历史考察宋学立2-71客体化意向之综合充实的现象学特征李朝东3-129西塞罗 人民 共和 思想的哲学考察及其意义研究李蜀人3-140偏斜㊁自发性与偶然性:自由意志的自然主义解释李永毅3-149被埋没的理学字义精妙之作:程若庸‘增广字训“新探许家星4-51何以说张载思想 以易为宗 ?刘学智4-62891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总目录2023年第6期作为神图的戏画 四川省泸定县岚安乡将军庙戏楼哪吒壁画探赜何光涛4-70相信此世 在与克尔凯郭尔的对话之中重释德勒兹的 否定主义 姜宇辉5-135现代性的自我确证:黑格尔 市民社会 理论之奥义詹世友5-146 意义 的建构 儒家乌托邦的特点及其在传统中国的政治功能张星久6-11从概念到观念的转换 对陈少明 做中国哲学 的思考曾海军6-71慕梵而尊礼:隋唐时期汉传佛教僧众的丧葬制度王大伟6-82历史学研究天主教修会传教中心在西属美洲殖民地开拓中的作用韩㊀琦1-58地方自治中的统一诉求 北洋时期四川 省自治运动 研究车人杰1-70美国撤离部分驻韩美军决策研究(1969 1971)邓㊀峰2-82自我限定的同盟困境:美日多维度防卫合作与日本的战略选择宋宁而2-93在传统与革新之间:麦克法兰史学思想及其影响金德宁2-104 啯匪 和 会匪 :哥老会起源的新思考王㊀笛3-5文化传播㊁萨满教 底层 与早期中国文化格局 童恩正 边地半月形文化传播带 再思赵德云3-28失语者与替罪羊:南宋 公吏世界 隐含的悖论廖㊀寅4-84由役及吏:两宋 公人 疏论董春林4-96 王令传递与西周王权邹家兴4-169法权会议期间美国的法界认知与对华外交杨天宏,何㊀玉5-106 19世纪英国在南太平洋领事裁判权的生成㊁论争与困境 以斐济为中心(1859 1871)徐桑奕5-124三星堆遗址发现年代新考霍㊀巍,谌海霞6-5第一次朝核危机的历史考察 基于美国新近解密档案的实证分析李㊀丽6-123川汉铁路宜昌工程与四川保路风潮徐㊀跃,高㊀龙6-136文学与文献学研究清閟阁雅集的品格与倪瓒的诗学观左东岭1-83金陵㊃秣陵㊃孝陵:地名入诗及其近古衍化蒲柏林,莫砺锋1-92北宋石刻题名的常与变 兼论石刻题名的唐宋转型罗昌繁1-101带了镣铐的进军 : 且介亭杂文 的生成与艺术特征张洁宇2-30作为方法的史料 重读鲁迅‘小说旧闻钞“鲍国华2-38会稽乃报仇雪耻之乡 ‘女吊“的复仇精神与目连戏的反叛特质刘㊀云2-46作为现代性建构手段的现代文学早期英译 以‘天下月刊“的‘雷雨“译介为例刘月悦2-177俄罗斯人的民族认同 以俄罗斯文学的呈现及俄罗斯学者的阐释为检视点刘亚丁3-158释家别集的编纂㊁刊刻与流播述论李舜臣3-170论 六笙诗 与古‘诗“文本熊良智,肖娇娇3-182日本因素影响的正负效应与中国新诗的主体超越罗振亚4-23作为生产者的写手 论网络文学生产的基本法则与深层动因赵㊀勇4-33森鸥外文学中的近代化书写 ‘半日“‘修建中“论林㊀敏4-43清末 革命道德 讨论与鲁迅思想的发生梁㊀仪4-180朱光潜的当代美学研究的转向李世涛5-169制度矩范与个体情怀:作为文学空间的宋代词垣许浩然5-179谁来继承英格兰? :‘霍华德庄园“中的记忆冲突与传承王㊀欣6-9220世纪中国美学史书写的范式与反思胡友峰6-99论保罗㊃利科的行动阐释学张㊀进,蒲㊀睿6-111传播学研究设计的符号美学赵毅衡2-116数据主义 滥觞下的新技术人文:智能时代算法传播的价值转型蒋晓丽,钟棣冰2-125意义世界 范畴与交界面的符号哲学阐释胡易容5-159991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总第249期政治学研究互鉴与对话: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思考张贤明,张力伟1-147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生态文明与政治文明建设的制度化结合冯㊀刚,武传鹏1-156 抽签式选举:中国古代各民族的实践模式及其理论价值何俊志3-91 包容性选举及其在当代中国的探索陈周旺3-99 价值遮蔽与彰显:红色文化的当代传承何洪兵4-161 势成骑虎:现代国家施政的双曲线任剑涛6-49 后领土后地缘时代的来临 基于财富生产方式与战争形态的变迁邓曦泽6-61 法学研究论法律预期能力的立法预设谢㊀晖1-113 立法表达的司法面向及其反向要求周㊀赟1-128 立法方法论的理论反思与实践性重构张婷婷1-138 ‘唐律疏议“中的 法 考辨刘晓林2-134 清末立宪运动中的两院制问题聂㊀鑫,高一宁2-143 理性㊁传统与自然权利 埃德蒙㊃柏克的保守主义人权理论及其影响薄振峰2-155 比较法理学视野中的韩非法理学 以富勒‘法律的道德性“为参照喻㊀中4-111 偶在的正义 系统选择视角下的 同案同判 陈洪杰4-125 论我国刑法语境下过失共同犯罪成立的解释路径 以单一正犯体系为出发点王㊀珏4-137 合同分类与合同效力:总分结构中类型规范之意义初探韩世远5-75 无权处分一般规则之 回归 以‘合同编通则解释“(征求意见稿)第20条为中心易㊀军5-85 论作为独立违约责任形式的减价规则 内在逻辑与制度构造张金海5-94 数字经济时代的刑事安全风险及其刑法防控体系姜㊀涛6-147 数字经济时代平台秩序的刑法保护限度冀㊀洋6-161 行为解构与危险溯源: 网络暴力 的刑事治理付玉明,刘昕帅6-170 经济与管理学研究宪法财政学:中国现代财税制度基础地位与国家社会福利责任承担主体角色刘继同1-164 中国人才管理研究的热点与趋势分析(1979 2022)汪㊀梦,赵曙明1-173 从组织到行动:行政改革的社会建构转向史㊀军,夏志强2-165 服务型社会组织愿景与绩效的多重因果逻辑关联研究 基于全国百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申报㊀单位的分析张㊀欢4-147 002。

道家的人生智慧

道家的人生智慧

识人之道

一.远使之而观其忠 二.近使之而观其敬 三.烦使之而观其能 四.卒然问焉而观其知 五.急与之期而观其信 六.委之以财而观其仁 七.告之以危而观其节 八.醉之以酒而观其侧 九.杂之以处而观其色
——《素书》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 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 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不贵 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27 章)。
圣人时常怀着帮助他人的心,因而世上就不会有无 用之人;有爱惜物的心,就不会有无用之物。善人是 不善人的表率;不善人是善人成长的反面教材(不善 人是使善人成为善人的条件,同时,没有不善人就不 会衬出善人。)。如果不知道尊重表率,不爱惜资财, 即使被称为智者,也还是个大糊涂。 因为世界上并没有绝对的完人,知人,并不是拿着 显微镜去审察人家就能达成任务的,而“知人者”才 是关键。把适当的人放在适当的位置,社会才会和谐。
我们有权利、也有义务来智慧地选择我们自己的正 当岗位和立场。如果我们选对了,它的效果就是给予 我们成功和荣誉。如果我们的选择错误,就会带来失 败,甚至于有灭顶之殃。 小至选择居家的房屋,床位,坐位,这些起码的周 围环境,都能对我们的身心造成极大影响;中至选择 合适的学科和职业,大至对国家民族的忠奸,都不能 有一点马虎。
约翰· 戴维森· 洛克菲勒 John Davison Rockefeller (1839–1937)





20世纪第一个亿万富翁,在他漫长的 一生中,人们对他毁誉参半。他极为沉默 寡言、神秘莫测,一生都在各种不同角色 和层层神话的掩饰下度过。 三大评价: 1、“洛克菲勒有条不紊到极点,留心细 节,不差分毫。如果有一分钱该给我们, 他必取来。如果少给客户一分钱,他也要 客户拿走。" 2、“洛克菲勒比卡内基对竞争者更为仁 慈,他会合理的补偿与他正当竞争失败的 对手。” 3、“洛克菲勒的财富跟和他同时代的巨 富们相比,是最不肮脏的。”

《学术交流》2020年总目录

《学术交流》2020年总目录

‘学术交流“2020年总目录(括号内数字,圆点前为期数,圆点后为页码)㊃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栏㊃论新时代执政党自我革命的路径选择与机制安排㊀ 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为视角钱锦宇(1㊃005)当代中国社会结构治理㊀ 犯罪防控的治本之举张小虎(1㊃015)国家治理微观受众偏好制度性转换安亚卓(1㊃024)㊃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栏㊃ 中国之治 的绿色现代化图景余敏江(12㊃005)以人民为中心的行政执法:核心理念㊁影响因素与实践模式申来津,白森文(12㊃014)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一种非常态国家治理模式㊀ 疫情防控指挥部的运作机制及其完善路径王立峰,李洪川(12㊃022)㊃学讲话㊁谋振兴专栏㊃城乡融合赋能新时代东北振兴的政治经济学分析韩喜平,金光旭(11㊃005)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刘世佳,魏亚飞(11㊃012)文旅融合背景下黑龙江旅游特色小镇建设路径郭晓勋,李㊀响(11㊃019)㊃本刊特稿㊃波兰尼:意识突现结构中的综合意会实在张一兵(1㊃030)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㊀ 司马迁及其‘史记“综论刘跃进(7㊃005)㊃中东欧思想文化研究㊃阿格妮丝㊃赫勒的社会伦理学[美]克利福德㊃G.克里斯蒂安斯㊀刘欣宇㊀译(1㊃041)阿格妮丝㊃赫勒对现代性的反思与批判梁㊀秋(1㊃055)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方法论创新和理论建树胡雪萍(1㊃065)齐格蒙特㊃鲍曼关于大屠杀的伦理批判韩振江(2㊃007)文明之恶与人性之恶㊀ 鲍曼与伯恩斯坦大屠杀探源思想比较张㊀彤(2㊃014)文化危机表征:莫拉夫斯基的后现代主义批判彭成广(3㊃005)阿格妮丝㊃赫勒的 政治伦理 内涵解析王思楠(3㊃015)俄罗斯现代化与文化[俄]B.M.梅茹耶夫㊀丁海丽㊀译(4㊃005)瓦季姆㊃梅茹耶夫的文化思想[俄]А.С.扎佩索茨基㊀А.П.马尔科夫㊀杜宇鹏㊀译(4㊃014)异化的世界与人的远景㊀ 列斐伏尔和沙夫㊁彼得洛维奇的异化理论比较潘禹非(4㊃022)俄罗斯是否有自己的 文明代码 ,它可能包括哪些内容?[俄]Б.В.梅茹耶夫㊀原㊀泉㊀译(5㊃005)人的存在方式与社会主义的进路选择㊀ 论马尔科维奇的革命观及其对社会主义改革的启发许㊀鹏(5㊃012)㊃哲学研究㊃市民社会决定国家:马克思与哈贝马斯两种实践性批判刘㊀健,丁立群(1㊃075)作为公共政治现象的宽恕㊀ 对阿伦特宽恕观的探究与质疑孙晓静(1㊃085)论空间政治哲学的出场逻辑㊀ 以城市街道的公共性研究为例耿芳兵(1㊃094)马克思唯物史观中的 时代 概念马拥军(2㊃022) 批判的互联网 和 互联网的批判㊀ 互联网哲学思想对现代性的批判与超越侯宪利(2㊃030)警惕 市场社会 对人价值观的异化㊀ 桑德尔基于社群主义对市场的伦理审视与重塑陈肖东,王国豫(2㊃042)原创观念及其矛盾的哲学考察张文喜(3㊃026)论冯契中国哲学史书写的特色柴文华,张灵馨(3㊃036)李退溪 天人合一 观念探析㊀ 以‘圣学十图“为中心李英粉(3㊃043)为平等而辩㊀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念面临的挑战及其回应李义天,杨㊀磊(4㊃031)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研究若干关切问题武卉昕(4㊃041)万物一体视域下的人工智能朱㊀承(5㊃021)论米德对黑格尔 自反性 内涵的阐释与批判冯月季(5㊃030)㊃881㊃梁启超公德观及其对当代道德建设的启示阴㊀玥(5㊃039)论生产范式中的理论困境与出路㊀ 对马尔库什生产范式批判的反思孔德生,谢宇格(6㊃005)实践派的文化理论及其对中国文化现代化建设的启示刘欣然(6㊃015)子张威仪修养对早期儒家政治哲学的推进石㊀超(6㊃023)没有心灵就没有意义㊀ 反心理主义错在何处朱志方(7㊃023)直言与生命美学:福柯晚年的犬儒主义研究李乾坤(7㊃030)罗尔斯 重叠共识 理念及其价值内蕴探微杨㊀威,谢㊀丹(8㊃005)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及其当代价值赵冰心(8㊃016)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㊀ 唯物史观的生态哲学意蕴康渝生,赵金凤(9㊃005)资本逻辑批判与走向希望的乌托邦㊀ 安德烈㊃高兹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总体探析冯旺舟(9㊃013)马克思对思辨形而上学的批判㊀ 兼论马克思与费尔巴哈的思想关系郭艳君,李作清(10㊃005)佩里㊃安德森理论的解读路径与研究空间乔茂林(10㊃013)俄罗斯学者视野中的儒学伊丽娜(10㊃021)论儒家的敬天信仰谢小萌,李㊀博(11㊃029)从 予岂好辩 看孟子哲学的阐释方式张继军(11㊃038)论牟宗三对金岳霖‘逻辑“的批判与超越姜㊀丰,樊志辉(11㊃048)早年恩格斯共产主义观的演进张海雷(12㊃035)从城市中的问题到问题中的城市㊀ 恩格斯城市批判思想及其当代意义张一方,刘怀玉(12㊃045)空间正义的价值诉求及实现路径孙全胜(12㊃055)㊃政治学研究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哲学阐释朱雪微(2㊃054)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成逻辑与实践探赜程运麒(2㊃061)公共领导者的责任伦理及其建构路径宋㊀烨,李㊀绵(3㊃051)历史方位是完善和定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新时代坐标祝福恩,张㊀滨(4㊃049)疫情挑战下对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索杜红艳(4㊃055)从 抗疫 视角看中国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张㊀梅(4㊃062)政治效能感㊁社会公平感对政治信任的影响㊀ 基于全国调查数据的中介效应分析麻宝斌,于丽春(7㊃041)健康政治:现代国家建构中的疾病治理㊀ 理解现代国家建构的新维度支继超(7㊃054)疫情防控中的国家治理特色及其启示薛明珠(7㊃063)乡村权威再造:基层政治的一个经验解释周庆智(8㊃025) 央-地政府信任 一致性与公民参与的关系郑建君(8㊃035)抗疫斗争中新时代中国精神的发展逻辑赵丽媛,翟继军(8㊃046)文化进步主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 和逻辑㊀ 兼论马克思主义对文化进化论与文化相对论的超越齐㊀勇(9㊃026)论弘扬齐家传统的三重根据宋天阳(9㊃036)㊃法学研究㊃人工智能体犯罪主体资格证伪㊀ 以刑事责任之实现为视角骆㊀多,林星成(1㊃104)智能司法的潜在风险及其应对策略帅奕男(1㊃113)中国隐私权司法保护的实证分析与未来发展翟羽艳(1㊃123)论犯罪人失信惩戒措施的适用界限梅传强,严㊀磊(2㊃071)论自然人姓名权的行政克减王春梅(2㊃084)显失公平制度在和解合同中适用问题探析原永朋(2㊃095)认罪认罚从宽的二审程序:废除㊁限制不如简化谢小剑,李尧君(3㊃060)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有效辩护:从缘起到嵌入钱㊀春(3㊃072)认罪认罚从宽案件中量刑建议实践的问题与优化杨㊀勇(3㊃086)互联网金融信息偏在的生成机理与制度克服刘艳平(3㊃096)智能时代的刑法立法㊀ 人类中心主义与现实功利主义的取舍孙道萃(4㊃069)创制性立法的判定标准及方法探讨㊀ 兼论地方立法的分类曹瀚予(4㊃081)论质权人对出质人转让权利质物的同意权李㊀莉(4㊃093)㊃981㊃收缩型城市的土地问题及其法律解决甄子昊,周梦懿(4㊃106)习惯法视角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的组织和运行规范㊀ 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指挥部为对象高其才,张㊀华(5㊃047)网格化简约治理㊀ 基于湘北L县农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实践的考察陈寒非(5㊃061)乡村应急治理中的疫情防控村规民约池建华(5㊃077)论解释性规则的法治化㊀ 以药品监管为例证宋华琳,牛佳蕊(5㊃091)元规制和自我规制视域下的共治型药品安全规制模式研究乔大丽(5㊃103)论死者人格财产利益保护的请求权基础及其内在限度赵轩毅(6㊃035)论死者肖像的法律保护李云滨(6㊃049)回归契约本位㊀ 对仲裁时效的体系化构建李㊀龙,向东春(6㊃059)第三人撤销仲裁裁决制度研究朴顺善,张哲浩(6㊃075) 互联网+ 背景下保留 兜底条款 的必要性分析㊀ 以非法经营罪为视角滕嘉远(6㊃089)论人工智能法学研究的当下困境李俊丰(7㊃071)人工智能体刑事诉讼被追诉人地位审思程㊀龙(7㊃079)论人工智能侵权责任主体的识别机制陈和芳(7㊃094)智能司法的结构性困境与体系性定位张健一(7㊃103)论污染环境罪犯罪主体司法认定的困境与出路㊀ 基于东北三省209个案例的实证分析谢登科(8㊃056)我国强制医疗隔离制度的理论基础㊁现存问题与解决对策王㊀桢(8㊃064)疫情防控中强制隔离措施的理解与适用李凌云,陈㊀杰(8㊃074)一罪与数罪的区分维度:累进犯模型之提倡卢有学,卢钇熹(9㊃046)论数罪刑罚执行中减刑制度的优化房㊀丽(9㊃061)论新兴权利的国家保护义务魏文松(9㊃073)民间财富传承的制度变迁:从继承到寿险和信托梅㊀傲,戴宇倩(10㊃029)家庭赡养法律关系主体角色的重塑丁㊀亮(10㊃042)妨害监察行为刑法规制的困境及其疏解㊀ 基于‘监察法“与‘刑法“衔接的视角李阳阳(10㊃054)监察留置要件规范化研究孔祥承(10㊃065)环境治理中行政服务的理念预设与机制面向余德厚(10㊃077)从美国购买价金担保制度看我国浮动抵押效力的合理限制刘㊀晶(10㊃085)论精神控制或情绪勒索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㊀ 以中日比较为基本路径王冠玺,张㊀慧(11㊃057)刑事案件侦破过程中的事实假定及其偏差克服㊀ 基于刑事错案的分析唐丰鹤(11㊃072)法律公布是立法程序还是独立制度?李克杰(11㊃085)限制公开出庭作证制度的体系化展开林海伟(11㊃096)论第三方资助国际投资仲裁及其规制刘敬东,李青原(12㊃068)民事法律援助中的政府责任㊀ 中美比较的视角刘㊀勇(12㊃079)地方性法规立法的理念更新与路径选择㊀ 以科学立法原则为指引樊㊀安,樊文苑(12㊃091)㊃经济学管理学研究㊃龙头企业参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利益联结模式及风险防范林宣佐,陈㊀希(1㊃131)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密码范玉刚(1㊃140)产业专业化㊁多样化集聚对生态效率的影响机理及运用赵㊀峰,王玲俐(2㊃106)我国传统产业实施跨境零售商业模式探讨郦㊀瞻,沈春玲(2㊃122) 一带一路 倡议下中俄跨境电商发展面临的风险及路径选择许永继(2㊃132)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品牌形象培育机制周朝霞(3㊃108)论品牌价值提升策略㊀ 以黄金叶品牌为例郭国峰,曹春玲(3㊃117)旅游演艺产品品牌开发与推广刘可祎,马㊀丁(3㊃128)论民营企业家的体面劳动黄云明(4㊃118)卡尔㊃波兰尼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张海成,隽鸿飞(4㊃125)中国特色农村普惠金融的创新思维董㊀竹,吴㊀健(4㊃135)基于预期视角的货币政策传导信心渠道研究张义伟,施建淮(4㊃145)中国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究竟是抑制还是促进了外资进入?李㊀伟(5㊃112)斯托雷平农业改革中国家对农民的援助政策尚明霞(5㊃125)基于共享经济的康养旅游产业生态圈构建李㊀莉,陈雪钧(6㊃100)替代国方法之变迁模式吕㊀航(6㊃108)知识产权管理视域下中外专利资助政策比较徐㊀亮,徐㊀磊(6㊃120)㊃091㊃规范㊁高效㊁便民㊀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改革的三大目标杨书文,李国豪(6㊃130)基于生态产品价值理论的 两山 转化机制研究王㊀茹(7㊃112)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拉美战略支点国家的选择陈朋亲,张㊀潇(7㊃121)市场化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㊀ 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段艳平(7㊃136)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中国出口市场的开拓张双才,刘松林(8㊃086)后疫情时代 一带一路 合作发展研究周㊀晶(8㊃096)东北振兴与俄罗斯远东开发协同发展的评价研究陆㊀曼,焦方义(8㊃105)基于演化经济地理学模型的乡村旅游合作社发展分析章志平,何㊀勤(8㊃116)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宋翠玲,乔桂明(8㊃126)主权信用评级对经济危机的预警性不强问题探析詹㊀健(9㊃083)论人力资本集聚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刘㊀娜,邵㊀全(9㊃094)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微观影响因素分析赵明霏,冯㊀婧(9㊃102)房地产战略结构调整与长效管理调控机制张国卿,陈秋声(9㊃112)健康产业融入中医药文化的战略构想牛素珍,杨英法(10㊃096)以农地金融盘活农村土地资产丰㊀华(10㊃105)智能化时代城市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王永明(10㊃114)5G技术与我国制造业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提升苗蕴慧,姚㊀爽(10㊃124)乡村相对贫困治理的长效机制探索罗贵榕,刘俊显(11㊃108)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统计分析冯㊀超(11㊃116)区际产业转移的承接机制分析㊀ 基于动力系统视角赵博宇(11㊃125)生命共同体理念下流域生态产品市场化路径探索徐瑞蓉(12㊃102)企业价值管理变革:创值单元理论的讨论与展望葛玉洁(12㊃111)论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经济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兀㊀婷(12㊃120) 智能+ 滑雪旅游发展的环境与路径李松梅,杜㊀唯(12㊃130)㊃社会学研究㊃重大疫情防控中的社会心理疏导研究㊀ 兼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完善张世贵,李朝波(2㊃142)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研究王平达,高㊀鹏(2㊃150)新时代社会组织治理:面临的问题与路径选择贾志科,罗志华(3㊃134)女性社会组织参与国家治理:作用发挥和策略优化马英华,谢立敏(3㊃144)不同养老保险制度模式比较及借鉴金双华,杨㊀艺(5㊃134)感动:心理学阐释及其作为社会情感治理策略艾㊀娟(5㊃146)社会政策的工具性作用:欧美福利国家的双维度改革标向马欣员,钟若愚(6㊃142)网络经济诚信危机与治理潘㊀宁,王㊀磊(6㊃153)乡村秩序重构:实现乡村振兴的策略选择沈费伟(7㊃146)论乡土文化的规范功能及乡土社会法治的实现张翠梅,杨㊀阳(7㊃157)西北农村互助养老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祁㊀玲,杨夏丽(8㊃137)医疗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途径任童欣,杜宴林(8㊃153)社区居家养老环境的智能化设计策略与挑战马源鸿,邹广天(9㊃121)城市社区危机治理现代化的路径石枚鑫(9㊃131)我国养老产业集群发展应对人口老龄化策略何宏莲,李晓东(10㊃133)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孙晓黎(10㊃141)不确定性常态化趋势下的确定性社会治理㊀ 基于共同体理念与合力论视角的疫情防控思考辛玉玲(10㊃150)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缴费标准的合理性㊀ 基于个人养老需求视角刘㊀冰,刘玲辉(11㊃134)医养结合视角下社区养老服务对策汪连新,黄秀莲(11㊃143)治理现代化与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江世鑫(11㊃153)以协商方式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探讨关振国,吴丹玉(12㊃138)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参与基层社区疫情防控探讨杨峥威,孙㊀莹(12㊃146)㊃文学语言学研究㊃论上官婉儿的诗学地位㊃191㊃㊀ 从两‘唐书“载其神秘出生的差异切入林宗毛,曹㊀旭(1㊃154)论两宋理学家 玩物从容 审美理想及其诗歌呈现问题王培友(1㊃163)新见民国论文‘西游记演变“与‘西游记“早期研究㊀热点述略彭利芝,陈㊀黎(1㊃172)论‘文选“在陶诗经典化中的作用㊀ 以异文㊁注释㊁选篇为中心苏悟森(2㊃161)论张孝祥对苏轼词的接受和推重张美丽(2㊃171)论关汉卿‘单刀会“杂剧的政治伦理观及其历史成因李亦辉(2㊃179)敬胤‘世说注“及相关问题考论范子烨(3㊃154)论王安石诗学思想的适用原则及其美学特征李㊀唐,董天时(3㊃166)思子亭诗文征集活动与清初 根柢六经 的古文宗尚于金苗(3㊃175)东北解放区戏剧创作导论宋喜坤(4㊃155)边疆风景与时代话语㊀ 碧野在新疆的深入生活与散文创作胡新华,姜萌萌(4㊃168)创作思维㊃心灵叙事㊃探索自我㊀ 论毕淑敏文学创作中的三个重要问题吴丽芳(4㊃178)龙崇拜㊁祈雨术及明清御灾叙事的文化复制与修正刘卫英,曹㊀磊(5㊃156)建构与瓦解:戴维㊃洛奇小说中的二元对立与统一张㊀扬(5㊃164)颠覆与融合:汤亭亭‘女勇士“创作管窥谢小童,张艳威(5㊃173)古代戏曲格律发凡薛瑞兆(6㊃162)诗味创作的心理学机制杨㊀晖,李媛媛(6㊃174)论古典诗歌意象的语用功能佟秋华(6㊃183)论实证思维对现代白话及新文学观念的建构陈爱中(7㊃166)现代汉诗视野的新诗语言问题刍议㊀ 现代中国汉语新诗发生史考索傅修海(7㊃173)叙事性与九十年代诗歌的形式问题张德明(7㊃183)新出李益佚文‘李府君玄堂志“考索李秀敏(8㊃163)王忬与严嵩交恶相关史实辨析及其文学效应周慧敏(8㊃173)启蒙视阈下的话剧 林冲戏 刘㊀恒(8㊃182)‘三国演义“东吴君臣关系新论㊀ 以张昭与孙氏兄弟关系为中心关四平(9㊃139)模仿与创新:‘青史演义“与‘三国志通俗演义“㊀军师形象之比较孙㊀琳(9㊃152)从‘邗上题襟集“到题襟馆:曾燠幕府的文事活动㊀及其影响高政锐(9㊃160)宋代入蜀文人的文学书写:汉文明意识㊁地方色彩㊀和地理修辞李㊀熙(10㊃162)‘陶集发微“的特点与学术价值于东新(10㊃173)后现代视野下科技理性对主体的倾覆㊀ 以‘时震“和‘最后一幕“为例王玉华(10㊃183)甲骨卜辞天人思维叙事透视李㊀巍(11㊃163)审美观念与艺术精神的互融㊀ 以中古时期为中心的考察李秋喜(11㊃171)从‘小二黑结婚“看赵树理小说的革命叙事与民族特色杨丽华(11㊃181)论后羿神话背后的历史真相付希亮(12㊃155)请谥制度演变对行状文体的影响杨向奎,张㊀蒙(12㊃171)从赵熙峨眉诗看其隐逸思想的形成及流变辛㊀馨(12㊃178)㊃新闻传播学研究㊃媒介融合背景下移动阅读的发展思路黄也平,齐永光(5㊃181)㊃历史学研究㊃伪满时期日本对中国东北酿酒工业的掠夺孙㊀瑜(9㊃173)满铁社员会与日本对华侵略吴㊀玲(9㊃181)㊃著作评介㊃普罗米修斯式的隐喻㊁戏剧本体论与人类解放㊀ 评维塞尔‘普罗米修斯的束缚 马克思科学思想的神话结构“龚小聪(1㊃185)花妍叶美㊀马骏鞍鲜㊀ 评梁归智新式评校本‘西游记“竺洪波(1㊃186)心灵与自然的共情㊀ 评米哈伊尔㊃米哈伊洛维奇㊃普里什文‘大自然的日历“彭贤则,夏㊀懿(2㊃190)现代性批判与后现代意识㊀ 评阿格妮丝㊃赫勒的‘现代性能够幸存吗?“张艳丽(3㊃188)‘概念转喻:方法㊁理论与描写问题“评介张艳密(3㊃189)小说社会学批评的实践之作㊀ 评‘清代才学小说考论“郑红翠(4㊃189)史料详赡㊀图文并茂㊀ 评高玉海‘中国古典小说在俄罗斯的翻译和研究“王㊀立(9㊃190)㊃291㊃。

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所卓新平研究员畅谈宗教与文明

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所卓新平研究员畅谈宗教与文明

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所卓新平研究员畅谈宗教与文明*导读:6月16日下午,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在玉泉路园区……6月16日下午,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在玉泉路园区礼堂举办第115场主题报告会,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所卓新平研究员做题为世界宗教与世界文明的演讲。

论坛中,卓新平研究员从世界宗教信仰人口数目、我国宗教信仰人口数目谈起,从世界文明的角度来看宗教,并详细分析学者们对宗教发展的理论和看法,为同学们展现宗教从产生到发展的图景。

谈到世界宗教基本概况,卓新平认为,我们以前谈宗教主要从政治、社会、意识形态等角度,在今天全球化发展的层面已经远远不够了,所以我想调整一下视角,从世界文明的视角来分析,希望能够越来越多得到共识。

当今世界人口约60亿,各种宗教信徒约50亿。

当前中国人口约13亿,各种宗教信徒约1亿,有人说,世界上不信仰宗教的人都到中国来了。

卓新平笑称,这说明中国不信仰宗教是绝大多数。

但对于我国有宗教信仰的确切人数目前还没有定论,华东师大的一个信仰调研,得出的结论是中国有3亿人信仰宗教。

大洋彼岸的美国组织了一个关于中国宗教信仰人数的调研,委托我们一个民间企业,有7千多份采样,结论是中国今天宗教信徒大约是3亿多人,所以这两个数据对我们的1亿之说提出了挑战。

各种宗教中,信仰基督教的人数最多,约为22亿,占世界总人口的34%。

伊斯兰教则次之;此外,虽然印度教人数比佛教多,但由于影响不如佛教广,因此佛教是世界上第三大宗教。

在中国有五大宗教,分别是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还有一些其他形态的宗教。

在世界范围内,很多学者都对宗教的起源和发展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理论,卓新平选取了几位有代表性的学术权威的观点给同学们进行了分析。

他告诉同学们,根据德国哲学家雅思贝斯的理论,人类历史经历了四个重大时期:第一时期为史前时代,是原始宗教产生和发展的时期;第二时期为世界四大文明时代,包括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和中国;第三时期为轴心时代,是指世界性大宗教得以创立,人类哲学繁荣发展的时期;第四时期则始于中世纪欧洲工业革命至今。

四川天主教第一届中国化神学思想研讨会在蓉召开

四川天主教第一届中国化神学思想研讨会在蓉召开

中国化神学思想研讨会在蓉召开9月24日,四川天主教第一届中国化神学思想父、四川大学历史学博士刘瑞云教授、安阳师范学 研讨会在四川天主教神哲学院召开。

西南三省一市院刘志庆教授、成都理工大学张琴老师、四川大学 教会负责人,教内外专家、学者,学院师生共计80余历史学博士陈建明教授、乐山市作家协会徐杉主 人参加了会议。

四川省委统战部、省民族宗教委相席、西华大学建筑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曹伦教授开幕式由神哲学院院长陈功鳌主教主持。

副院筑融入神学思想等作了交流发言。

长童恒久神父致开幕词,省“两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会场学习氛围浓厚。

与会人员纷纷表示,听到王怀茂致辞。

省民族宗教委天基处曹阳处长,中国很多专家学者的新思想新理论,耳目一新,很受启 天主教“一会一团”副主席、四川省天主教爱国会主发。

本次研讨会开得非常成功,将有力地推进我省 席雷世银主教分别作了讲话。

曹阳处长就坚持中国天主教中国化神学思想建设,必将对西南天主教坚 化方向提出了几点希望:1、要把握方向、深化认识;持中国化方向的发展起重要的历史意义。

2、夯实基础、固本培元;3、紧盯关键、找准路径;4、文化自信、源远流长。

研讨会整个流程进展顺利,分为主题发言和交流讨论两个部分。

主题发言由岳国清神父主持。

安阳师范学院刘志庆教授作《巴黎外方传教会在四川传教史》;四川天主教神哲学院教师王域作《从“和”的文化视角探索天主教中国化的方法与关领导应邀出席。

等,围绕中国天主教神学研究、神学本地化、礼仪建途径》;国家一级作家、宗教文化学者徐杉作《文明交流讨论由雷世银主教主持,教界和学界25人齐聚一堂,畅所欲言,建言献策。

四川大学经济学博士沈倩岭教授、重庆交通大学宗教学博士唐代虎副教授、罗马宗座圣十字架大学信理神学博士丁杨神之光——天主教传播对中国西南文明进程的影响》;四川天主教神哲学院教师黄益亮神父作《从耶稣会会士对洗礼圣事名词和教理的翻译探其本地化精神》。

30 2019年第5期。

本书系由卓新平教授主编的的《宗教与思想》丛书之一.该丛书的.#..

本书系由卓新平教授主编的的《宗教与思想》丛书之一.该丛书的.#..

Category 9 – Christianity and Culture15.《论基督之大与小:1900~1950年华人知识分子眼中的基督教》[奥地利]雷立柏(Leopold Leeb)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11月版 198千字雷立柏,生于1967年。

1985年入ST Gabriel大学学习哲学、宗教学。

1988-91年在中国台湾学习汉语。

1996年进入北京大学哲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在汤一介、陈来先生指导下完成论文《张衡,科学与宗教》。

99年或博士学位。

曾发表过《李约瑟、宗教与科学》等论文。

本书系由卓新平教授主编的的《宗教与思想》丛书之一。

该丛书的介绍请参《记忆与光照》概要。

作者以基督的大与小分别指对基督教的正面、积极的评价和片面、否定的评价。

本书旨在讨论二十世纪上半期即1900年至1950年期间华人知识分子对基督教的认识。

作者试图澄清的问题是这一时期华人知识分子认识基督教的“大”还是“小”,他们如何理解基督教与现代化、现代科学和社会的关系,他们如何理解基督教和中国传统宗教和文化的关系,他们的中国文化背景如何影响了他们对基督教的认识,他们对基督教、西欧思想史、宗教史的了解是否全面准确等等。

作者首先讨论了十九世纪末一些华人知识分子如谭嗣同、王韬等对基督教的认识,接着分析了20世纪上半期三种知识分子对基督教的讨论和评价:对基督教有某种好感但不明显地站在基督教立场的学者,如周作人、冯友兰、梁漱溟等人;倾向于新教的学者,如朱友渔、赵紫宸、谢扶雅等;倾向于天主教的学者,如马相伯、苏雪林等人。

最后作者对华人知识分子对基督教的认识进行了评价,他认为1900年至1950年之间华人知识分子逐渐认识到基督教的“大”,对基督教的重要性、基督教对中国社会与文化可能具有的意义有了更全面深刻的理解。

作者是一个生长于基督教文化的西方人,对中国文化和哲学也有较深入的研究,他对中国知识分子认识评价基督教的审视有其独特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科学研究2001年第1期宗教的世俗化与人类文明的未来张钦1摘要2宗教与文明是共生的,宗教的演进史在人类的文明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20世纪的宗教世俗化趋势对人类文明带有正面的影响。

宗教世俗化趋势的重要意义,即宗教的世俗化对人类文明的未来有着重大的影响力。

1关键词2宗教;世俗化;人类文明1中图分类号2B911文献标识码2A1文章编号21000-4769(2001)01-0066-03宗教,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化现象之一,她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悠长而深巨的刻痕,并化为人类的社会意识,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

人类文明发展至今,宗教的历史一直伴随着她,如果说宗教是文明的产床,那么,宗教之关怀文明,正如母亲之关爱她的孩子。

这位母亲并非完美无缺,但无论哪一种人类文明,都无不让人感受到这位母亲的气息。

即使我们已进入21世纪,人类在科学的殿堂徜佯已久,但据统计,现在全球人口中仍有半数以上的人们虔信着不同种类的宗教。

因此,如果人们不知道宗教为何物,要相互地认识、理解与和平共处那将是十分困难的。

现在由于科技的进步,对自然的征服,为人类带来了福利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难以估价的损失,曾致力于挽救亚马逊雨林的前任巴西环境部长说:/现代工业文明是一种疯狂的宗教,我们正在铲除、毒害、摧毁地球上的一切生命系统。

我们正在透支我们的子孙无法偿付的支票,,我们的作为,好象我们就是地球上的最后一代。

如果我们不从心理、心灵、见解上做)番彻底的改变,地球将像金星一般地变成焦炭而死亡。

0112科学当然不是宗教,但科学主义就须思量:工业文明是历史的一段,但决不是文明的全部。

我们肯定不是地球上的最后一代,我们这一代的死亡更不代表人类文明的终结。

众所周知,任何伟大的宗教传统,如基督教、佛教及伊斯兰教等,都明晰地向人们表达了个体的死亡并非终点,一代人的死亡也只是文明及精神进步的阶梯,我们何能如此狂妄地挥动科技的利剑斩断我们自己的未来及我们子孙的金色前程?三百年前,当科学的辉光照耀宗教的黑暗之域,人类的确在探索外在世界的手段上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因此创造了惊人的成就。

宗教中的愚昧说教被彻底清除,不过人类的宗教精神自此也风雨飘摇。

物质财富的积累,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刺激了人类贪婪的本性,物质文明的进步并不必然导致人们精神文明的进步。

面对现代文明,我们却更加颤栗:核子炸弹的威胁,人口的急速膨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能源的枯竭,地球物种的减少,,我们进退维谷,如还不猛醒自己的思想和言行,我们势必会断送我们自己及人类已创造出的辉煌文明。

20世纪的传统宗教,可谓旧貌换新颜,而一些新兴的宗教,更显出她们对时代的适应性。

当1作者简介2张钦,四川大学哲学与艺术学院副教授,博士,四川成都610064。

##66然,亦有一些不美的,甚或是邪教的杂音屡现于世,但从整体上各宗教都在不断完善以适应时代;同时,宗教在20世纪正面临一个巨大的变化,即宗教的处境化趋势,又称为世俗化趋势。

美国5宗教百科全书6对宗教世俗化是这样界定的:世俗化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宗教的意识、活动和机构,逐渐地失去了对社会的重要性。

这表明宗教在社会系统的操作中变成了一种边缘现象,社会运动变得理性化,而脱离了宗教机构的控制。

122它道出了部分的真理。

的确,人类文明进入20世纪,科技的发展使宗教的一些神说变成了真正的神话,不再成为人们观察世界、解释世界的主要工具,但在人们实际的生活中,宗教却远没有成为/边缘0。

传统宗教在20世纪的衰退是显见的,但在这种衰退中又迅速地以新的形式掘起的趋势,亦是显见的。

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19世纪信教人数的比率一直在快速上升,整个20世纪出现了惊人的稳定0132,/尽管信教情况在某些指标上出现了下滑,但社会学家还是认为美国最现代化也是信教人数最多的国家0142。

不难看出,宗教与物质文明并非想象的那样冲突得厉害,宗教与科学也并非想象的那样水火不容。

宗教在20世纪的处境化,一方面表现了传统教理教义的大面积失落;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在新形势下传统教理教义的改变和宗教本身惊人的适应力。

宗教在20世纪所承受的衰落是暂时的,/它通过改变自己的位置和功能重新组织了其在现实社会中的力量。

这是两方面的:宗教一方面变得私人化了,由于个人在不同的、世界观相互矛盾的机构中不断变化角色,它必然建立起自己对世界的解释。

这就可能包括某些个人化的宗教。

,,另一方面,宗教世界一般化了,它在伪装的形式下遍及世俗世界以表现自己0152。

也许更进一步地,它在此时代的表现形式根本就不再是伪装,而是完全现行化了的宗教的新形式。

纵观历史,宗教从原始时代的服务于人到中世纪的人完全匍匐于上帝的伟力之下,到20世纪重新返回人间,再度以关怀人自身作为鹄的,它作了一次凤凰自焚似的涅般木。

宗教在现代的处境化变革,至为充分地体现出她服务于人间的是最后本质;人创造出神,不仅是基于超越性的需要,更深层地,是因为神可以造福于人。

从某种意义上讲,宗教的处境化将更能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第一,宗教的处境化使人们摆脱了旧有的教理教义之束缚,用一种更具有时代特色的科学眼光和哲学来看待宗教自身在新时代的地位与作用,使迷信与盲从的因素大为减少,改善了人们对宗教的疏远;第二,宗教的处境化使宗教自身的构成人员质量提高,整体信教人数虽可能有所下降,但质的方面上得到了补偿,同时利于恢复人们对宗教的信心;第三,它更为强劲地发挥了宗教在人类精神领域的历来就具有的巨大的道德教化作用,使人们在物欲横流、道心衰微的现状中,感受到宗教那无可替代的殊胜优势;第四,无可否认的是,人们虽然已创造出了灿烂的物质文明,但人们依然生活在一个冷漠的、甚或残酷的非人性的社会里;虽然理性化、科层化、制度化带来了效率和效益,但人也被这疯狂的机械运作弄得疯狂,并倍感冷落与孤独。

生活像一把双刃的剑,城市文明让人住进了高楼大厦,也锁住了他们自由的心灵,表面的繁华并不代表人已生活在真正的美好世界里,社会的压力及黑暗面一直都是人类心灵的苦难之源。

孤独、焦虑、无意义感、渺小感成为时代的文明病。

而宗教,却能在人们的这块心灵空间中,提供源源不绝的温暖之流,抚慰他们的心灵伤痛,并提供超越性的终极关怀,让人重获生而为人的尊严感和意义感,使宗教在当代人的生活中愈来愈不容忽视,/宗教观念对社会事务的影响愈来愈深,介入更多的世俗事物之中,关注世人的现世幸福0162。

诚如所言,而且更为重要地,宗教还提供生死的意义与终极关怀,当代藏传佛教的一位杰出上师索甲仁波切有这样)段颇具深意的话:/有时候我会想,在已开发世界中,那些最富裕、最强盛的国家,就像佛经上所描述的天界。

天神的生活穷奢极侈,享尽欢乐,从来没有想到过生命的精神层面。

一切都很顺利,直到死亡逼近,出现不可逆料的腐坏现象。

那时候,天神的娇妻美妾再也不敢接近他们,只是远远地把花丢过来,偶尔祈求他们能够再转世为天神。

不论他们怎么回忆过去的快乐幸福,都不能免于他们受苦;所有的作为只是火上添油而已。

因此,临终的天神都是在痛苦中孤单地死去。

天神的命运,让我想起今天我们对待老人、病人和临终者的方式。

我们的社会只迷恋年轻、性##67和权力,却逃避老年和病衰。

当老年人完成他们一生的工作而不再有用时,我们加以遗弃,这不是很可怕的事吗?我们把他们丢进老人院,让他们孤独无依的死去,这不是很令人困惑的事吗?0172索甲仁波切以佛的大悲心写出5西藏生死书6,向人间开示佛解脱人类生死苦痛的大法门,其发心是何等的仁善而深切。

他的思想几可以代表西藏佛教之关怀世事人生的最高宣示:佛不在西天的佛国,而就在你的周围,在你的心中。

其实,不仅是佛教,其他的有巨大影响的宗教无一不提供这生死之门的终极关怀,这种关怀乃是宗教走进世俗世界的不二法门。

当然,从另一方面来看,宗教的处境化虽然使各宗教更加具有适应性,但宗教间的壁垒并没有因之被完全打破,宗教宽容亦只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且因宗教信仰之不同而引起的地区性冲突亦时有发生,有的甚至跨国跨洲:/90年代中期,在穆斯林和非穆斯林之间发生的28次断层线冲突中,有19次发生在穆斯林与基督教之间;与东正教徒的冲突为11次,与非洲及东南亚国家的西方基督教徒之间的冲突为7次。

0182信仰的不同所导致的不同文明间冲突,从古至今,就没有间断过,而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冲突更是由来已久,远的有十字军的百年东征,近的有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

这些反映出即使人类文明和科技的发展已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人与人之间,却仍不时会因人类的某些偏狭与信仰的膨胀而彼此敌视、憎恨,甚而残酷地相互仇杀。

宗教之间的相互宽容虽早就出现了,但程度远远不够,尤其是现代已有核子武器的时代,人们就更要小心地彼此相处。

90年代中期以来,中东地区仍是世界不安定因素的重要策源,东欧亦不太平,就其实质,则都与民族间的宗教信仰干系颇大。

而且现在独联体中的俄罗斯欲将东正教定为国教,引起世界及独联体内部国家的强烈关注,我们决不可掉以轻心地认为这只是纯信仰的问题,它无疑会渗透进社会的各个层面中,产生人们难以估计的影响。

它是否会成为冷战结束后人类彼此冲突的又一强力动因,还有待时日,但它的影响无疑将是深远的。

它预示人类彼此的信仰宽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宗教的处境化在这方面的作用,亦应被有意识地引导到彼此宽容这个大趋势上来,方能给人类现代的和平与未来带来希望。

纵观20世纪宗教处境化的大趋势,它对人类当代文明及未来的影响虽比不上中世纪那样深广,但它依然是人类文明中最具影响的力量之一是无疑的。

在今后的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宗教仍将伴随着人类文明前行的历程,只要有人类,只要人类还有未知的事物,只要人类还有生死的困惑,宗教的存在就有充分的基础。

而人类文明的一个特殊组成,即是宗教文明,它代表着一种特定的信仰体系,一个特殊的社会集团,一种特别的生活方式。

有史以来,直到今天,人类都还不曾放弃过它,虽有间断或损益,但它是如此地强劲有力和富有生机,它已融进人类文明的滚滚长河,化成了它的一部分。

宗教在20世纪的世俗化变革极鲜明地展示出它仍将伴着人类文明的脚步稳健地存在于21世纪,为人类的未来添砖加瓦。

1参考文献2112172索甲仁波切.西藏生死书1M2.呼和浩特: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8.8,9.122132142参见陈麟书.宗教观的历史#理论#现实1M2.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470,483,483.152奥利威尔#柴钱伦.世俗化范式:一种规范1J2.对宗教的科学研究,1991,(12).162世界宗教总览1M2.北京:东方出版社,1993.125.1821美2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1M2.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234.(责任编辑:子方) ##6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