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修身之道对大学生道德素质培养的启示[1]

合集下载

孔子德育思想及其对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

孔子德育思想及其对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

孔子德育思想及其对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的德育思想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传统道德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面临着许多挑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孔子德育思想中寻找启示。

孔子的德育思想强调以“仁”为核心,尊重人的尊严和人格,培养人的人文素养。

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应注重人文关怀,重视人的自由、群体意识和责任感,倡导尊重个体多样性、包容差异性、培养关怀社会的意识,使他们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价值观。

孔子认为,人的修养和个人行为是具有可塑性和可教育性的,要求人们要对自己的人格进行培养和改造。

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同样是一个不断改造自己的过程,需要通过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熏陶和督促。

因此,大学应该加强道德教育,注重知识、技能、品德、人文素养的培养,塑造出具有高度文化素养和高度道德品质的人才。

孔子的德育思想还提出了“诚信”、“廉洁”的要求,认为这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当代社会,诚信、廉洁已成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点,必须注重扩大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形成诚信、廉洁的品质,使他们成为社会和国家的栋梁之才。

孔子重视以学为本,提出了“礼仪之邦”的口号。

他认为,学习是一种吸取精神养分的过程,是一个知行合一的过程。

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教育者需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道德,什么是美,什么是善,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从实践中感受道德的重要性,从而形成对生活、对他人、对社会的尊重和关怀。

孔子的德育思想强调实践与实际,认为道德教育要紧密结合实践活动,实践是检验思想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具有较高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能够独立思考和论述社会问题的高素质人才,这需要大学生们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地思考和实践。

总之,孔子德育思想对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教育者应该深入研究孔子德育思想,融入到道德教育的实践中,为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坚实的道德支撑。

孔子德育思想及其对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

孔子德育思想及其对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

孔子德育思想及其对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孔子是中国哲学史上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提出和倡导的德育思想对于中国古代的教育以及现代社会的道德建设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所以深入研究孔子的德育思想,加强对于其思想内涵的挖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对待当下的教育问题和推动我国社会的全面发展。

孔子提出的德育思想的核心在于“仁”,即爱心、善良、同情之心。

他认为只有具备了“仁”的素养和品质,人们才能够具备真正的高尚道德品格,才能坚守真理、相互尊重、和睦相处,从而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

在孔子的教育中,重视的不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逐渐塑造人的道德品质和个人素质。

他认为人的道德素质是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和平天下而实现的,这一思想对于当下的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

为了实现高校大学生整体性的素质提高,我们需要注重他们日常生活中的道德情操和道德思考,在教育过程中适当地倡导仁爱之心,并且加强德育课程的开展。

一方面,作为高校大学生,他们拥有丰富的知识背景,具有比较高的智力水平,同时也需要注重他们合理的审美情趣和生命情趣的培养。

在推行德育教育的时候,我们应该注重这些学生的人性化的培养,注重他们的道德自律和人生规划,引导他们能够以自己的人生目标为纲,不断拓展自己的人生价值。

另一方面,对于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开展,我们还需要注意教育内容的多元化和个性化。

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这个群体中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标准。

所以我们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应当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和特长,让他们在自己的领域内展现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发挥自己的个性。

通过这种方式来增加学生在道德教育中的自主性和互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增强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总体来说,孔子的德育思想在历史的长河中衍生并茁壮成长,不断为人类的道德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做出着无尽的贡献。

对于当下的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来说,我们也可以借鉴孔子的思想,从而提高人们的道德品质,推动中国社会和谐进步的步伐。

孔子“修身”思想对德育的现代启示

孔子“修身”思想对德育的现代启示
中写 道 : “ 名 利 迷 住 了心 窍 的人 ,理 性 是 无 法 加 以 被 约 束 的 ,于是 他 一 头 栽 进 那 不 可 抗 拒 的欲 念 召 唤 他 去 的地 方 ;他 的 职 业 已经 不 再 是 由他 自己选 择 ,而 是 由
偶 然 机 会 和假 象 去决 定 了 。 ”所 以人 应 以 理性 作 出正 确
知 者 ”,进 而 能够 以积 极 的 人 生态 度 去 理 性 看待 客观 世 界 ,坚 持 目标 ,深化 情 感 。
三 、 意
传 统 优 秀 文 化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现 代 文 化 与 其 有 着 一
脉 相 承 的深 刻 渊 源 , 因此 , 以孔 子 思 想 阐 释 现 代 德 育 理 念 ,是 通 俗 化 、精 细 化 认 知 的有 效 途 径 之 一 。在 现 代 德 育 中 , “ ” 的 首 要 内容 为 我 国 当今 主 导 思 想 意 知 识 ,如 马 克 思 主义 相 关 理论 等 , 以古 释 今 就 表 现 在 以 孔 子 关 于 “ ” 的文 本 论 述 为 基 础 ,一 方 面 ,深 层 挖 仁 掘 其 思 想 内涵 ,另一 方 面 ,与 我 国 当代 社 会 主 义 主 导
食 ,一 瓢 饮 ,在 陋巷 。人 不堪 其 忧 , 回也 不 改 其 乐 。 ”


( 论 语 ・ 也》 这 是 孔 子 倡 导 的 人 生 态 度 ,即 对 所 追 《 雍 )
求 的 目标 与 事 业 要 始 终 充 满 热 爱 、饱 含 热 情 。 其 中虽 存 在 过 于 忽视 物 质 的 唯 心 因素 ,但 以现 代 思 维 思 考 这
展 与转 化 。

( )孔 子 之 “ ” 一 情

儒家修身之学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

儒家修身之学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

第18卷第2期 广东培正学院论丛V918 NO.2 2018 年 6 月THE JOURNAL OF GUANGDONG PEIZHENG COLLEGE Jun.2018儒家修身之学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许锦民(广东培正学院人文系,广东广州510830&摘要:儒家思想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修身之学。

《大学》《论语》都包含了丰富的修身内容。

儒家修身之学对于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具有多方面的重要启示。

根据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 况,开展道德教育首先要对大学生开展正心教育,培养大学生的道德之本;其次要对大学生加强仁 爱教育,使学生将仁爱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再有要加强修身教育,使大学生身心达到最完善 的道德境界。

关键词:儒家修身之学;大学生道德;正心教育;仁爱教育;修身教育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O-L0150272 (2018) 02 -0066 -06一、儒家修身之学的主要内容及德育价值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在总 结了千百年来人类发展历程的精华的基础上形 成的,儒家文化是高度伦理性文化。

孔子的伟 大之处,正在于他发现了道德对人类群体发展 的重要作用。

为了人类群体的良好延续,他用 毕生之力宣扬道德伦理,提倡理想人格,提出 修身之道,创立修身之学。

提出通过修身来提 高自身的道德,以便服务于社会,为治理国家 贡献力量,实现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儒家的思想学说提出通过修身而实现道德 完善的理论和方法,塑造完美的理想人格,儒 家修身之学建构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儒家经典 《大学》提出的包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高度概括 了修身的起点、过程、目的、意义,提出了修 身、正心的主张,指出修身的途径。

儒家另一 部经典《论语》全面展现了孔子的“仁学”思想。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最高体现,是儒家最高的道德追求。

儒 家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 境界。

《论语》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启示

《论语》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启示

《论语》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启示【关键词】《论语》;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论语》作为孔子最具有代表性的经典著作,数千年来对中华民族的精神起着重要引领作用,纵观他的思想和言论,他更多关注的是如何培养美好的人格、倡导美善的行为、追求理想的人生、恪守人生的准则、达至人生的理想境界等方面的问题。

《论语》中的许多言论都是围绕如何做一个有德之人展开的。

他的这些思想,对于当今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健康成长依然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和现实意义。

一、立志向善求仁,心怀天下苍生孔子积极倡导学生立志做有德之人。

孔子对他的学生讲:“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论语·里仁》)意思是立志于仁,一个人就不会轻易做坏事了。

“志”是心之所向,指明了人生的目标和方向;“仁”作为孔子学说中最核心的概念,“仁者爱人”是其思想的直接体现。

立志行仁,积极向善,才能最终成为一个有德之人。

关于志向大小问题,在孔子和弟子的一次谈话中得以体现,子路说:“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蔽之而无憾。

”颜渊说:“愿无伐善,无施劳。

”孔子说:“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公冶长》)子路对朋友慷慨大方,希望有福同享,重视友情但目光略显狭窄。

颜渊希望自己能够做到不夸耀长处,不表白功劳,境界比子路有所提升,但比起孔子来还是有很大差距。

因为孔子已经达到忘我的境界,他立志高远,心系苍生。

希望普天之下老人能安享晚年,朋友能互相信任托付,孩子能得到普遍关爱。

当代大学生要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修齐治国平天下的人格发展观,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应该注重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因为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人格发展完善和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

大学生要以国家民族的命运为己任,而不以个人的荣华富贵为人生的理想。

只有个人的志向同国家的命运相结合,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能成就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

二、好学乐学实践,知行统一求进孔子非常强调通过学习和实践来锤炼自己的品德。

孔子修身之道对大学生道德素质培养的启示

孔子修身之道对大学生道德素质培养的启示

代 又一代 有 理想 、 道德 、 文化 、 有 有 有纪 律 的社 会
第 一次 对道 德修 养 问题 作 出 了理论 上 的阐释 。他根
据 自己长 期 的教 学 和育人 实 践 . 总结 出一套 切 实有
主义 公 民。” 纲 要 的提 出 , … 为公 民道 德 建设 指 明 了
正确 的方 向和 目标 , 学 生作 为特 定 社会 群体 的公 大
孔子修身之道对大 学生道德素质培养 的启示
陈晓雷 1 , 鲁 敏 2 , 郑建强
(,. 13西南大学, 重庆 北碚 40 1; . 0 7 5 2河北大学 , 河北 保定 0 10 ) 7 0 2
摘要: 通过对孔子修身之道主要 内容的诠释 , 重新发掘孔子伦理道德修养论的精华, 并结合
现 实环境的新特点, 对正处在社会转型、 会观念多元化 、 社 各种社会思潮错 综复杂时期的当代大 学生思想道德认识上存在的偏差加以客观分析, 而使 当代 大学生在道德知识的认知 、 从 道德行 为的规范以及道德实践的实施等各方面能够得到更大的启迪。 关键词: 孔子; 修身; 大学生; 道德素质; 培养; 启示
使 自己的 思想 道 德 品质得 到提高 和 完善 , 为 一个 成
提 出“ 而不 思则 罔 , 而不学 则 殆 。 [s‘ 明 , 学 思 ”1. 2 视思 】 听 思聪 , 貌 , 忿 见
得 思义 。” 3 以及“ 学 而笃 志 , [m 2 博 切问 而近思 。 仁在
系 到能否 实现 中华 民族 的伟大 复必 。面对 目前 高校
大学 生 “ 德滑 坡 ” 道 的现象 . 何加 强 当代 大 学生 思 如
理论基础。这些修身之道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学、 思 与践行 . 好 慎 好 学 是 修身 的前 提 和 基 础 , 者 说 , 身必 始 或 修 于好 学 。《 语 》开 篇 即 日 :学 而 时 习之 ,不亦 乐 论 “ 乎 ?” 孔 子 一生 好 学 。学 而不 厌 , [’ 2 3 “ 诲人 不倦 ” 、 r

孔子德育思想及其对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

孔子德育思想及其对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

孔子德育思想及其对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1. 引言1.1 了解孔子及其对德育思想的重要性孔子,名丘也,字仲尼,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被誉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伟人。

他的德育思想被奉为经典,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孔子的德育思想强调个人修养和礼仪仪表的重要性,主张以仁爱之心待人、以孝道敬老、以忠诚守信。

他认为,德者,本也;德行篆也;德修华也;德谟洁也。

孔子提倡“修己以教人”,强调个体修身养德的重要性,认为德行是影响社会稳定和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石。

他主张“中庸之道”,提倡“克己复礼”,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了解孔子及其对德育思想的重要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借鉴古代智慧,引导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

通过深入研究孔子的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人生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的重要性,从而推动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2 认识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现状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现状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在道德观念、行为习惯、人生观念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挑战。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利益观念的泛滥,一些大学生出现了功利化、唯利是图的思想,缺乏公德心和社会责任感。

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导致信息传播更加便捷和快速,一些学生容易受到网络负面影响,出现道德观念模糊、言行不一致的现象。

家庭教育不同程度上存在问题,有些学生缺乏基本的家庭道德熏陶,导致道德品质较为低下。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现状存在多方面的挑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解决。

2. 正文2.1 传统孔子德育思想的核心理念孔子德育思想的核心理念主要包括仁、义、礼、智四个方面。

首先是仁,孔子认为仁是人之本性,是待人以诚、宽容、仁爱之心,是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道德准则。

其次是义,义指的是做人要讲究正义和良心,要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并且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

孔子道德教育对于当今大学思想教育的启发

孔子道德教育对于当今大学思想教育的启发

孔子道德教育对于当今大学思想教育的启发孔子,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的道德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思想强调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道德伦理和人文精神,对于当今大学思想教育也有着启发意义。

在当今社会,大学思想教育尤为重要,因为它关系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涉及到传承和创新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孔子道德教育对当今大学思想教育的启发。

孔子的道德教育强调“修身”,提倡“仁、义、礼、智”等伦理品质。

这与当今大学思想教育有着直接的联系。

在当今社会,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专业技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道德品质的培养。

大学思想教育应该立足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他们具备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孔子的道德教育强调“仁爱”和“仁义”,这与大学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责任感有着直接的关系。

大学思想教育应该借鉴孔子的道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他们成为具有仁爱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孔子的道德教育强调“齐家”,提倡家庭伦理和家庭和睦。

这对当今大学思想教育也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在当今社会,家庭伦理和家庭和睦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大学思想教育需要关注的问题。

大学思想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使他们具备维护家庭伦理和家庭和睦的能力。

孔子的道德教育倡导“孝悌”,注重家庭和睦和亲情关系,大学思想教育也应该借鉴孔子的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使他们成为具有家庭和睦意识的人才。

孔子道德教育对当今大学思想教育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大学思想教育应该借鉴孔子的道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家庭观念、政治觉悟和国际责任感,使他们成为具有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的人才。

希望通过大学思想教育的努力,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仁爱、家庭和睦、善治、博爱和国际化精神的人才,为建设和谐社会和实现民族复兴做出积极的贡献。

孔子德育思想及其对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

孔子德育思想及其对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

孔子德育思想及其对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他的德育思想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的道德教育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围绕孔子德育思想及其对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进行探讨。

我们来看看孔子的德育思想。

孔子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认为一个人首先要修养自己的品德,然后才能成就家庭和社会。

在孔子看来,德育是教育的核心,德育应该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培养,更要注重其品德和道德素养的培养。

孔子提出了许多关于德育的原则和方法,比如“敬天爱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

这些原则和方法,对于塑造学生的良好品德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我们来分析一下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的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信息化的进程,高校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遭遇到了挑战。

一些大学生可能追求物质享受,忽视道德修养;一些大学生可能沉迷于网络游戏和虚拟世界,对现实生活缺乏责任感和担当;一些大学生可能放纵自己,缺乏自律和自控能力。

这些问题给高校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挑战之中也蕴藏着机遇。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的道德教育,需要以时代为背景,紧跟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需求,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我们可以从孔子的德育思想中获取一些启示,来应对这些挑战。

要重视德育的地位,把德育作为教育的核心,贯穿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过程中。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素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更要关注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要倡导仁爱和宽容的精神,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

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让他们懂得做一个合格的公民,有责任、有担当。

要注重品德榜样的力量,身教重于言教。

教师和学校要成为学生道德修养的引导者和示范者,要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和职业操守,用自己的言行和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的品德成长。

孔子德育思想及其对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

孔子德育思想及其对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

孔子德育思想及其对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也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他提出了丰富而深邃的德育思想,对于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孔子强调以“仁”为核心的人格修养。

他认为,一个人应该先培养自身的德行,提高人格素质。

在新时代的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中,我们也应该注重个体的人格培养,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懂得如何与他人友善相处,秉持公正、勇敢、诚实等美德。

孔子主张实践与知识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他认为,只有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培养出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对于现代高校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我们应该注重实践教育,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去感知、理解和践行道德规范,培养他们的实际能力和动手能力。

孔子强调家庭和社会的互动作用。

他认为,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受到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家庭和社会应该共同合作,共同育人。

在新时代的大学生道德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家庭和社会的互动,加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衔接,形成合力,共同培养大学生的道德品质。

孔子还提出了“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

他强调教育应该是师生相互学习的过程。

在新时代的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中,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道德教育中来,让他们在教育过程中不仅仅是被教育的对象,更要成为主体参与者,从中获得成长与发展。

孔子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他认为,个人的修身以及家庭、国家和世界的和谐是相互关联的。

在新时代的大学生道德教育中,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家国情怀,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行为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激发他们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积极性。

孔子的德育思想对于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修养,强调知行合一的实践教育,加强家庭和社会的互动作用,实施“教学相长”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只有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我们才能培养出品德优秀、有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大学生。

儒家君子人格对新时代大学生道德人格培育的启示

儒家君子人格对新时代大学生道德人格培育的启示

儒家君子人格对新时代大学生道德人格培育的启示(一)完善知识体系“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可以教化的是居于中间的可以学而知之的人。

格物“,格”意为到达“,物”意为事,格物即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当代大学生要具备格物致知的精神,格物致知即穷究世间万物之理法从而形成理性的认识。

不管是专业知识的学习,还是做人处事之道,都要吸收直接或间接的经验。

(二)塑造健康的心理素质儒家倡导的内心修养过程是正心诚意,正心是心要端正而不存邪念,诚意是心意真诚而不自欺。

人心受到恐惧、忧患、忿激的情绪影响会不得其正,所以当代大学生在遇到来自家庭、学业以及其他压力时,要以内心的修养来排解不良情绪,“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具有理想的健全人格的人,其内心必定是心胸开阔,气定神闲的。

(三)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孟子主张性善论,人生来就有“不忍人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朱熹以“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来说明人的都的修养的实现。

每个人都是生而向善的,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可能存在“气质之性,”所以要修养内心,以克服“气质之性”带来的不善的思想和行为。

(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儒家学说的主要任务是引导人们服从封建统治,使人们的行为符合传统礼法,在价值选择上,孔子以符合周礼为标准,董仲舒服务于大一统的集权思想,宋明理学和心学也都奉行封建道德。

当代大学生学历高,掌握了大量的科学知识,如果没有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对于整个社会和国家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我们应提高审美鉴别能力,改变单纯物质化的审美标准,注重人格素质的完善。

(五)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儒家提倡“入世”思想,鼓励人们积极地在社会和国家治理中发挥自己的价值。

当代大学生应具备心怀天下的理想信念,达则兼济天下,无论身处怎样的环境,都要保持浩然正气,在实践中追求自我修养提升,完善自身的人格,最后达到治国而后平天下的理想信念。

孔子君子人格思想对大学生道德人格塑造的启示

孔子君子人格思想对大学生道德人格塑造的启示

孔子君子人格思想对大学生道德人
格塑造的启示
孔子的君子人格思想对大学生道德人格塑造具有重要的启示:
1、尊重“仁”的价值观。

孔子强调要“仁而不佞”,即要把仁义心理作为行为的准则,而不能装作仁义,只能真诚地去做好事情。

大学生应当学会尊重仁义,在实践中不断追求“仁”的道德标准,并将之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以此来维护仁义,增加自己道德人格的高度。

2、注重“礼”的社会风俗。

孔子认为“礼”是一种社会风俗,是表明尊重他人的行为准则。

大学生应该学会尊重他人,坚持礼貌,在日常交往中注重礼节,把他人的尊重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以此来提升自己的道德人格。

3、注重“义”的品行准则。

孔子认为义是一种道德准则,是一种表明尊重他人的行为准则。

大学生应当学会尊重他人,在日常交往中注重义,把他人的尊重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以此来提升自己道德人格的高度。

孔孟的人格修养观对当代大学生品格培养的借鉴

孔孟的人格修养观对当代大学生品格培养的借鉴

孔孟的人格修养观对当代大学生品格培养的借

孔孟之学被誉为“诸子百家”当首.他们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深似海洋的精神胸襟,为历史硬质的经典例证,受到世人的普遍称赞。

他们的学问及其品行无时不影响着人们,他们的人格修养,也是经过数个世纪仍然受到很多人的借鉴,其影响力仍将延续下去。

孔孟思想教育品格培养,强调立身处世平衡,谨守格局,有礼貌有教养,坚持道德伦理,有责任有度过,始终把让人民有安静,使社会顺利生存的责任放在心头。

孔孟的人格修养是他们教育观念的核心,也是他们以身作则的展示,学者不仅以德服人,而且以德服己,坚持“严以内,宽以外”的境界,从古到今深受人的喜爱。

孔孟的人格修养,对当代大学生品格培养具有重要的借鉴
要求大学生以圆融有礼、朴实恪守诚信、正直廉洁自律、宽容智慧忠孝爱国,加强文化涵养,提升科学素养,提高道德水准,磨练自身品格,以把握时代,担当未来,为社会、国家、民族尽有所作。

孔子德育思想及其对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

孔子德育思想及其对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

孔子德育思想及其对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孔子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其德育思想贯穿于儒家文化之中,被视为中国古代德育思想的代表。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孔子的德育思想仍然对现代社会和新时代大学生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和启示。

首先,孔子强调个人道德修养。

他认为,个人应该注重自身的修养和自我管理,如守约、节制、自律等。

这种德育思想对新时代大学生道德建设提供了启示,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个人素质,让他们明白自律、自救和自强的重要性。

其次,孔子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家庭是一个人品格的重要基石,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尊重和照顾。

这种德育思想对新时代大学生道德建设同样提供了启示,学校和家庭应该联合起来,共同承担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任务,让学生明白家庭是他们最重要的精神支撑。

第三,孔子注重诚信、忠诚和大公无私的精神。

他认为,真正的仁者应该遵守诚信,讲求忠诚,以及尊重大公无私的价值观。

这种德育思想对新时代大学生道德建设同样提供了启示,要求学生在行为上具有真正的诚信、忠诚和大公无私的精神,让他们明白道德行为和精神是一切社会事业发展的基础。

最后,孔子提出了“中庸之道”的思想。

他认为,中庸之道是一个高尚的道德标准,表现为平衡和谐的态度。

这种德育思想对新时代大学生道德建设同样提供了启示,要求学生在实践中表现出稳重、平衡、和谐的态度,远离极端行为,避免一切形式的极端行为和思维。

总之,孔子德育思想不仅对中国古代有重要影响,也对新时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启示,启示人们应该从个人、家庭、社会、国家等多个角度,来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品格修养,让他们具备真正意义上的道德素质和自微天人之达,领袖新时代的新姿态。

孔子德育思想及其对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

孔子德育思想及其对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

孔子德育思想及其对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道德楷模,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的德育思想,不仅对古代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对今天的道德教育具有启示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道德教育在高校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何培养大学生健全的道德品质,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和实践道德规范,成为了新时代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

孔子的德育思想不仅对古代人有启示意义,也对当代高校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文将从孔子的德育思想出发,探讨其对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

孔子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强调了身、家、国、天下的关系。

在孔子看来,一个人首先要修己造德,使自己道德上完备,然后才能辅以良好的家庭教育,进而引导社会治理,最终达到天下太平的目的。

这一思想包含了孔子的德育思想,其核心观点是培养个体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人生观。

孔子的德育思想着眼于个体的修养。

在《论语》中,孔子提出了“吾日三省吾身”、“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内省不疚,夫何莫於人”等精辟的句子,强调了一个人应该反复自省,认清自己的过失,追求道德上的完美。

这种强调自我反省、追求道德完善的精神态度,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提出了重要启示。

当前,大学生面临各种诱惑和挑战,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培养学生自觉反省的习惯,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而寻求道德上的完善和提升。

只有通过不断地自我反省,才能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使其成为品德高尚、心地善良的人。

孔子的德育思想着眼于家庭教育。

孔子认为,家庭是人一生中最早的教育场所,家庭的教育对个人的道德品质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孔子看来,父母应该是孝敬的对象,儿女应该孝敬父母,这种家庭观念和伦理道德观念,对于当代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启示意义是明显的。

今天,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现代化进程,家庭教育的功能和作用也受到了挑战。

我们应该通过开展家庭教育研究,提升家长教育水平,引导家长正确履行家庭教育的职责和义务,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孔子德育思想及其对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

孔子德育思想及其对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

孔子德育思想及其对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大思想家、教育家、伦理学家,他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强调德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提出了“仁、义、礼、智”四德,并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思想。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亟待深刻反思和完善,借鉴孔子的德育思想对大学生进行更加全面的德育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孔子德育思想的核心理念1. 仁爱之心孔子主张“仁”,即以人为本,强调人际关系和人伦道德。

他认为,人们能够一起生活和谐相处,不仅需要遵守礼仪、行为规范,更需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关爱他人,尊重他人,谦逊和善待他人。

而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也应该引导他们注重他人感受,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友爱之情,让他们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2. 义利之辩孔子强调“义”的重要性,他认为,在社会关系中要做到“义利”并重,即不但要维护自己的权益,更要考虑他人的权益。

在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中,也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权益与责任,让他们认识到维护个人权益和社会公益的平衡,摒弃一切为了个人利益而忽视他人利益的行为,真正做到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尊重他人权益,注重公益事业的发展。

3. 礼乐之道孔子提出,社会需要“礼”来维系秩序,需要“乐”来陶冶情操。

他强调,要尊崇礼乐,培养人的修养和品德,以礼仪来规范人的言行,以音乐来陶冶人的情操。

在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中,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仪表和修养,让他们具备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同时注重音乐和文化教育,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使他们具备更广阔的胸怀和高尚的情操。

4. 智慧之行孔子认为,“智”是人们认识、思考和实践的基础。

他主张人们要注重理性思考,善用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引导他们注重知识的积累和实践的经验,让他们学会用智慧来面对困难和问题,走出一条正确的人生道路。

孔子德育思想及其对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

孔子德育思想及其对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

孔子德育思想及其对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化名人。

孔子的德育思想对中国及世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在古代,而且在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中,仍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孔子的德育思想孔子在《论语》、《孟子》等文献中阐述了许多关于德育的思想,其中最核心的概念是仁、义、礼、智。

孔子强调“仁”,认为仁是治天下之本,而学问是其次的。

他认为人们应该做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朋友之道,不可不知也”。

这就是说,对于他来说,个人的修养与道德素养是很重要的。

他认为,只有“仁”才能感化民众,才能引起他人对美好的向往,也才能引起对社会秩序的尊重,这种尊重是基于对个人的尊重的。

仁的定义虽多变,但本质而论,表明人类对个人生命的尊重。

人类社会中,任何一个人都具有尊严,都是有自我意识和表述诉求的。

智慧与才华,如果同仁素相辅相成,那将是德育教育的完美结合体。

孔子的“义”观则是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他认为,人应该守礼教,合乎礼教的举止应该通过社会性实践来呈现出来。

孔子对义的重视,表明了尊敬、包容、责任与公义之间的重要关系。

义讲求在社会上做人,要承担责任,要讲道德,要做到言行一致。

他的观点也是对当代社会流行的弱势者支持学科和理论的需求的回纥。

孔子认为,“礼”是一种实践,而不单纯是一种仪式。

他主张要以具体的仪式用于具体的情节。

可以见出孔子对社会深刻的洞察力、高度弄清社会作风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力。

孔子最根本的目的是,认为社会风气与人际关系的和谐极为重要。

“礼”的价值在于修身养性,不仅表述外在的尊重,更关乎内在的修养。

孔子对“礼”观念的提出并不是单纯再现了门第观念的社会特征,更是体现了当时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与道义关系和人际关系上的新阐释。

在孔子的思想中,“智”即指人倡尊子心,及全力为仁。

人类综合性的发展和全面性的良性循环,似乎都表现在孔子的智德教育理论中。

孔子德育思想及其对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

孔子德育思想及其对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

孔子德育思想及其对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摘要】孔子德育思想在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孔子德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包括仁爱之道、孝道美德以及自我修养和人格塑造。

接着分析了这些思想在高校道德教育中的应用,强调了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的重要性。

倡导仁爱之道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和谐相处,弘扬孝道美德可以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而自我修养和人格塑造则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

结尾强调了传承和弘扬孔子德育思想的重要性,以及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指出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

【关键词】孔子德育思想,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仁爱之道,孝道美德,自我修养,人格塑造,传承,弘扬,思想道德素养。

1. 引言1.1 孔子德育思想的重要性孔子德育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广泛的价值。

孔子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提出了许多关于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的理念,被誉为“至圣先师”。

他强调仁爱、孝道、忠恕等价值观,倡导“为政以德”,注重个人修养和品德修养,强调人的性情善良,主张君子之道。

孔子德育思想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孔子的道德理念具有普世性和永恒性,对于人类社会的道德建设和文明进步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孔子注重个人修养和品德塑造,提倡“修己以敬”,强调内心的清静和道德的自觉,有利于个体的心灵建设和人格的健全发展。

孔子德育思想对于培养人才和选拔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提高道德素质和修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文明进步。

传承和弘扬孔子德育思想具有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

1.2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现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当前,我国高校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道德问题,包括学术不端、虚荣心强、道德观念淡薄等现象。

一些学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为了获得好成绩或者名利而不择手段,缺乏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自我约束能力。

孔子道德教育对于当今大学思想教育的启发

孔子道德教育对于当今大学思想教育的启发

孔子道德教育对于当今大学思想教育的启发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化名人,他的道德教育理念对当今大学思想教育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

在当今世界,大学思想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而孔子的道德教育理念在这方面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孔子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理念对大学思想教育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

孔子认为,一个人首先要修养自己的品德和修养,然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再者才能治理好国家,最终实现天下太平。

这种思想与当今大学思想教育的目标非常契合,即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有用之才,能够担当社会责任和建设国家的重任。

孔子的教育思想强调“三纲五常”,即君臣之道、父子之道、夫妇之道、长幼之道、朋友之道五种常道。

这种道德规范要求了人们在不同角色和不同关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对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亲和力有着深远的启发作用。

现代社会注重个人价值的提升与实现,但同时也需要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以及社会责任感,孔子的这种规范即为大学思想教育提供了很好的道德指引。

孔子的教育思想还强调“以德教人”,即通过道德的引导和榜样的力量来影响人。

他认为,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成为他人的楷模和表率。

这与当今大学思想教育强调的“育人为本”理念密切相关,大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人才的培养,更是要求通过榜样的力量来影响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人生价值取向。

孔子还提倡“为政以德”,即通过德行来治理政权。

这种思想对当今大学思想教育提出了重要的挑战,即培养优秀的政治领袖和社会精英。

现代社会对于政治领袖和社会精英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具备良好的政治道德和公共服务精神,而这正是孔子提倡的“为政以德”的内涵所在。

孔子的教育思想还强调“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久”,即强调心灵的宁静和安定。

这种思想对当今大学思想教育提出了对内在修养和精神追求的要求。

孔子德育思想及其对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

孔子德育思想及其对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

孔子德育思想及其对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孔子(551BC-479BC)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哲学家,他的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德育思想强调道德修养,提倡以“仁”为核心,秉持“中庸”之道,强调人的修养和自我完善。

随着时代的变迁,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而孔子的德育思想能够为我们提供宝贵的启示。

本文将从孔子德育思想和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现状出发,探讨孔子德育思想对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

一、孔子德育思想孔子德育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主要包括仁、义、礼、智四大要素。

“仁”是孔子德育思想的核心概念,被认为是儒家伦理道德的根本。

孔子认为,人应该以仁为本,尊重他人,关爱他人,以实现人际和谐。

孔子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反映了仁的道德原则。

“义”则是指做正确的事情、尽到应尽的义务,是仁的外在表现。

孔子认为,人应该有道德情感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

孔子还强调“礼”,即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认为应该遵循社会规范,以维护社会秩序。

“智”则是指追求知识和智慧,孔子认为,通过学习知识和智慧可以实现人的自我完善。

孔子的德育思想是一种以修身为本的道德教育思想,主张通过道德修养来实现人的自我完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乃至世界的道德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现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的道德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新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道德观念更加多元化和开放化,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道德问题和挑战。

学术诚信、网络道德、人际关系、社会责任等问题成为了新时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点。

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传统的道德教育内容和形式滞后于时代的发展,很难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导致教育效果不佳;部分学校在道德教育上投入不足,师资力量匮乏,导致教育资源失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修身之道对大学生道德素质培养的启示陈晓雷1,鲁敏2,郑建强1(1,3.西南大学,重庆北碚400715;2.河北大学,河北保定071002)摘要:通过对孔子修身之道主要内容的诠释,重新发掘孔子伦理道德修养论的精华,并结合现实环境的新特点,对正处在社会转型、社会观念多元化、各种社会思潮错综复杂时期的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认识上存在的偏差加以客观分析,从而使当代大学生在道德知识的认知、道德行为的规范以及道德实践的实施等各方面能够得到更大的启迪。

关键词:孔子;修身;大学生;道德素质;培养;启示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863(2006)04-0094-04收稿日期:2006-06-27作者简介:陈晓雷(1972-),男,河北邢台人,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1]纲要的提出,为公民道德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和目标,大学生作为特定社会群体的公民,他们的道德取向是一个社会道德的风向标。

大学生道德状况如何,将会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成功,关系到能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面对目前高校大学生“道德滑坡”的现象,如何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迫在眉睫的社会问题。

本文拟从儒家创始人孔子的修身之道来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一、孔子修身之道的主要内容诠释何谓“修身”?《说文解字》中指出:“修者,饰也”,引申有“整治、学习”等;“身”,本意指“躯干”,引申为“自身”、“亲自”,也指自我的品德、行为和才能等。

顾名思义,“修身”,就是指通过自身的努力,使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得到提高和完善,成为一个素质优良、精神高尚、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

众所周知,“修身”是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

首先他从“为仁由己”这一道德修养理念出发,第一次对道德修养问题作出了理论上的阐释。

他根据自己长期的教学和育人实践,总结出一套切实有效的合乎规律的修身方法,为儒家的道德修养观甚至为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思想都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这些修身之道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好学、慎思与践行好学是修身的前提和基础,或者说,修身必始于好学。

《论语》开篇即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2]1孔子一生好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2]66、“发愤忘食,乐以忘忧”,[2]71以至“笃信好学,死守善道”,[2]82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们达到“仁”这种最高境界,从而树立起行“仁”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同时,孔子认为学和思要结合起来,二者不能偏废,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18“视思明,听思聪,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2]177以及“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200这些紧密联系自身的思想、行为进行第8卷第4期2006年12月沈阳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ofShenyangCollegeofEducationVol.8No.4Dec.200694--思考、修养,从而使“仁”的思想真正内化为自身的思想。

可见,只有学思结合,人们的道德认识才能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由他律上升到自律,人才能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学思结合的修身之道,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辨别是非、去伪从善提供了强有力的认识工具。

践行,是指人们通过自己的行动将道德理论见之于道德实践的过程,是在学和思的基础上将正确的道德认识施之于行为的过程。

孔子非常重视行,认为是修身之关键,“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2]41、“先行其言而后从之”[2]17、“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2]155,从而使一个有道德的人,不仅思想意识上符合道德准则,而且要把这种意识化为行动,躬行践履,做一个身体力行的“躬行君子”。

2.克己、自省与改过孔子认为克己、自省是完善人格,达到道德至高境界的途径。

在道德修身方法上他特别强调“克己”,即用社会道德准则约束自己。

正如其所言:“克己复礼为仁。

”[2]123即一个人只要克制自己的举止言谈都合乎“礼”的约束,那么就达到“仁”的标准了。

同时,他还把克己的办法具体化为4个条目,即“四勿”之教———“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在既定的标准下规范了人们的行为。

孔子特别强调行仁的自觉性,因此重自省,即内省、反省。

他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

”[2]39“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他的学生曾参也提出了“吾日三省吾身”[2]3的主张,即每日每时都要对自己的思想和言行进行反省,不断地检查和督促自我,使自己能够自觉上进。

改过是人们“自省”后所产生的自觉“迁善”行动,“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2]72孔子认为人难免存在缺点和过失,及时改正错误,人们也会敬仰他,“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2]203可见,这些善于纠错、勇于改过的态度,也是衡量人的道德修养水平的标志之一。

3.重义与轻利义指道义,更多指公利即国计民生的大利;利指利益,特别指私利,即一己之物质小利。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39显然表明君子和小人的分水岭是追求“义”还是“利”。

孔子把淡求荣利看作是品德高尚的具体体现。

他说:“三年学,不至(通假“志”)于谷(指做官俸禄),不易得也。

”[2]82在义利度的把握上,孔子主张重义轻利、以义为上。

“君子以义为质”[2]166,即君子要把义作为根本。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2]196即君子做官不是为荣宗耀祖获取利禄,而是为了践行“义”。

在义利的取舍上,他反对不正当地求利,并当义利不能兼顾时要舍利取义。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

”[2]163孔子所强调的“以义制利”的观点,有其轻功利的道德决定论的倾向,这对当今人们重功利、轻道义的思想有很好的鞭挞作用。

4.诚信、孝悌与友仁诚信、孝悌与友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诚信,就是诚实守信而不欺骗。

它是与人交往的最根本之道。

正如孔子所言:“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2]162可见,诚信作为人的最基本品质,是引导个人修养、人格进步和培养高尚道德的重要前提。

“孝”指善事父母,即子女对父母的爱敬之心;“悌”指善事兄长,即弟对兄的爱敬之心。

孔子所提倡的“孝悌”是行仁的根本。

尤其指出孝顺父母不仅仅只是表面上奉养老人,更重要的是有发自内心的爱敬之情,“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2]14孔子重视交友,乐于交友。

《论语》开篇即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1孔子在如何对待朋友上强调:“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忠告而善道之”[2]132,这就是说,对待朋友不仅要诚实守信,而且还要真心实意。

这种待友之道值得当今社会人们大力提倡。

总之,通过对以上这些方法的阐释可以看出,孔子的修身之道都是以人自身的主观努力为出发点的,体现着人的自觉性、自律性和自强性,强调着人的内因,这对于剥削阶级欺骗和麻痹劳动人民、维护其政治统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今日我们可以赋予这些方法以新的含义和内容,用以引导每一个公民,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使其能够用正确的思想不断地进行自我检查、自我反省、自我更新,这样,我们整个社会的道德素养水平才会达到一个崭新的历史高度。

二、在当代大学生中大力提倡孔子修身之道的必要性首先,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导致大学生道德认知产生背离和偏差。

当前处于社会的转型时期,各种观念、思想错综复杂,特别是对于部分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的大学生而言,他们认为孔子修身之道只是对古人的道德要求,是封建思想的糟粕,“已经过时”,应该把它全部抛弃。

这主要是由于受到西方思潮带来的巨大负面影响,使他们容易以自我为中陈晓雷,鲁敏,郑建强孔子修身之道对大学生道德素质培养的启示95--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心,导致对社会道德认识绝对化;同时由于受到社会各种利益的诱惑,对个人道德行为缺乏慎思和判断,会盲目地学习和模仿当今社会思潮中一些不健康的东西,表现出道德行为较差,道德鉴别能力较弱的状况。

其次,当前大学生思想上对孔子的修身之道,特别是对其外在道德规范与内在道德修养之间的辩证关系的认识存在巨大的误区。

在各种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趋于完善的今天,大学生认为对于自己行为的约束来自社会,认为自己的行为对错与否完全可以由社会的条条框框来衡量,认为社会的各种制度是自己行动的指南,而这种认识割裂外在道德规范与内在道德修养的辩证关系。

毋庸质疑,外在的、社会的道德规范是约束人们行动的因素之一,但它仅仅作为一个外在的重要条件,不能成为个人道德思想行为高低的决定性因素。

一个道德品质优秀的人,即使没有道德规范的约束,也会自觉地反省自己,用自我的道德要求及社会道德标准来约束自己;相反,一个伦理道德丧失的人,即使有法律的约束,也会在自己不正确的道德理念下,走向犯罪的深渊。

可见,大学生在思想认识上过分地强调用外在制度来规范个人的行为是有很大偏颇的。

外在的道德规范与内在的道德修养二者是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

因此,我们对大学生在注重外在道德规范约束的同时,更应该着重培养大学生个人的、自我的道德修养,提高个人道德的认知。

三、孔子修身之道对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培养的启示作为中国传统道德的精华,孔子修身之道给后人带来的借鉴和启迪是多方面的。

特别是在今天社会转型、社会观念多元化、社会条件错综复杂的情况下,重新发掘孔子伦理道德修养论的精华,并结合现实环境的新特点,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现代思想道德教育,这对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3]第一,注重“内化”,加强大学生的道德知识的认知,构建健康向上的现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体系。

孔子的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仁德之君子,培养的手段是修身养性、道德素养的内化。

他提倡向“圣人”、“圣哲”们学习并内化成自己的道德情操,从而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他所强调的这些做人的道德标准和修养方法,特别是在社会观念多元、社会环境复杂多变的今天,尤其要发扬光大。

当今,伴随着物质发展,对物和利的过度追求,使道德教育沾染上强烈的功利性色彩。

一些大学生对明星、大款盲目崇拜和模仿,使他们个人道德品质的提高受到了较大的阻碍。

因此,应在大学生当中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并运用当前道德新风尚中涌现的感人事迹来教育和感化他们,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受到高尚道德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的升华。

同时结合当前大力倡导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道德新观念,建造起现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