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修身之道对大学生道德素质培养的启示[1]
孔子的德治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启示
孔子的德治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启示
作者:刘磊李思杰谢荣秀
来源:《学园》2013年第28期
【摘要】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孔子的德治思想深植于华夏文明的土壤中,其本土性和可用性非常强,具有先天性优点。这种德治思想对社会主义和谐高校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从孔子的德治思想出发,分析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存状况,以寻求孔子的德治思想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孔子德治思想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8-0016-02
一孔子德治思想概述
孔子是中国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孔子的德治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源远流长,对中国的思想道德文化建设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孔子的德治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德治国的理论源头。与法治相对,孔子的德治思想采用道德教化的方式将社会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内化为国民自身意识,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素养,在孔子的德治理论体系中,以“仁”为其核心内容,即爱人,其出发点都是要求本着爱人的思想精神实行或接受统治。孔子的德治思想以“礼”为外在形成。认为仁爱的精神最终要通过礼体现出来。孔子在《论语·子路》中提到“必也正名乎!”,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孔子德治思想致力要达到的和谐社会状态。人们行事的准则应当是“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而所谓的“克己复礼”就是儒家认为实现德治的最好方式,就是要求人们自觉地追求道德完善,创建和谐有序的人际环境。最后,孔子认为“礼乐教化”是保障德治顺利实施的必要手段。
论儒家修身之道的现实意义
儒家修身之道的现实意义
摘要:修身即修养身心,修身是儒家学说的核心组成部分。儒家文化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个人的道德修养则是必要的前提和基础。儒家文化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经过几千年的丰富和发展,形成了很多具有普世功能的思想。因此,儒家所提倡的一些关于个人发展的内容,对现代人品德修养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儒家修身之道现实意义
儒家所讲求的道德理想是追求至善至美的独立人格。儒家学说作为一种道德哲学,其主要目标是在探究怎样通过砥砺自我而成为“至善”的“圣人”。儒家的最高道德理想是“至善”,即达到德才完美的最高境界,如同宋代儒学家张载所说:“为天地立心,为民生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一理想完美地体现在古代中国的传统教育之中。自从孔子首创私学以来,儒家道德理想教育在各式各样的私塾、学院之中一直薪火相传,不绝如缕。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如何在复杂的社会形势下完成对个人独立完美人格的培养,是一项急需解决的任务。而儒家树立的完美道德理想则在这方面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
儒家的修身理论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一直起着道德教育和社会教化的作用,中国道德传统的形成与儒家的修身理论关系密切。儒家的一些修身理念,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都是关于儒家如何实现自身道德修养的至理名言,并成为为人处事的规范。中华民族的一些传统美德,譬如尊老爱幼、诚实守信、舍生取义、自强不息等,都和儒家对修身理论的提倡息息相关。修身,在儒家看来,是人成为“圣人”的起点,也是维护社会和谐,提高个人自身能力培养,维持家庭和睦乃至实现治国安邦之才的根本。在儒家的文献中,修身理念经常被人提及。其中的最为人所熟知的《大学》所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中庸》亦云:“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除去一些具有历史性的表述,儒家的修身理论对如今的人们,尤其是当今大学生的个人道德修养的养成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概括而言,青年人道德修养的养成大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刻苦耐劳的学习精神、锲而不舍的实践精神和爱人助人的合作奉献精神。
孔子仁学思想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将孔子仁学思想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研究目的和方法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孔子仁学思想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的应用,分析其可行性和有效性,为高校思想政治 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个案研究法等 多种方法进行研究。其中,文献资料法主要通过查阅 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孔子仁学思想和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的相关理论和实践;问卷调查法主要针对大学 生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孔子仁学思想的认识和看法 ;个案研究法主要选取一些大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分 析他们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到孔子仁学思想 的影响和变化。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提 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忠恕之道,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忠恕之道的内涵
孔子提倡的忠恕之道,即“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强调推己及人、
关爱他人的道德准则。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忠恕之道的实践,让学生学会 关心他人、关注社会,培养对他人
孔子仁学思想提倡启发式教育、讨论 式教育等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引导大 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提高思想 政治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01
孔子仁学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具有积极作用。
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当今德育的意义
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当今德育的意义
文/易薇
摘要:孔子创造了许多著名的教学方法,对中国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认真研究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有助于我们在现代意义上更科学地认识传统伦理思想的精神实质,对改进当前学校德育工作,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主要介绍孔子的教育思想,其次分析了孔子教育思想与现代德育的潜在、深层次的关系,并总结了孔子教育思想对当今德育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孔子教育思想、德育、精神内涵
孔子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学家,是世界文化史上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他是中国历史上开创私人办学的教育家,他在长期的教育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提出了众多宝贵的教育思想,在德育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不仅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对后世历代德育、理想人格的发展及个体的完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认真研究孔子德育思想的基本内容及方法,探索他的教育思想对现代德育理论发展的借鉴与启示,对教育科学地继承与创新,有重大的意义。
一、德育的地位及其现代意义
孔子十分重视德育的作用,把德育摆在育人的首位,知识教育放在第二位,他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言,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第一》)他认为德育主导着整个社会的兴衰,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得以治理的根本,是培养圣贤君子的重要手段,在教育工作中居于首要地位。这对于德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有重要指导意义。
启示与意义:确立道德教育的首要地位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下,德育的地位尤为重要。在个人与国家、集体的关系上,强调个人以国家、集体为重,把国家、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在个人与他人关系上,应当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和睦相处。在现代社会,由于社会的进步和形形色色的思想冲击,人们对物质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在各个领域出现了人心失范、社会失衡、道德沦陷的情况,甚至出现严重的道德危机,德育的重要性就越来越凸显出来。特别是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有关德育缺失的现象,针对此类问题,我们应当深刻反省,关于德育为首的论断,已有千年之久,然视今日之学堂,不得不令人涕泪交加,惆怅不已。在学校教育当中,若是真正能做到德育为首,那孔子的德育思想,当首推之,加强学生的身心道德修养,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切实地贯彻到当前新课标的改革过程中来,从而真正落实德育为首。因此,我们必须把道德教育放在教育的首位,从孔子的道德教育中寻找支持和动力,加强对学生的传统伦理和现代道德教育,加强社会主义集体价值观和“八荣八耻”荣辱观教育,使学校真正成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基地,教育人们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构建和谐社会。
浅谈孔子仁爱思想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启示
浅谈孔子仁爱思想对大学生思想
道德教育的启示
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是儒家伦理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道德教育的优秀文化资源,对后世影响深远。今天,我们学习孔子德育思想的精髓,实现现代德育与传统文化资源的对接,对于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新时期大学生道德素质,加强高校思想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浅谈孔子仁爱思想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启示 1
(一)以“仁”为内核,礼乐结合的德育内容
孔子德育思想的内容集中体现在“仁、义、礼、孝、忠、信”六个方面。他提出以“仁”为最高道德准则,以“礼”为道德规范,凡符合“礼”的道德行为,都必须以“仁”的道德准则作为指导。因此,“仁”“礼”思想成为其道德教育中最核心、最根本和最主要的内容。
孔子关于“仁”的解释众多。归纳起来,可包含以下几个层面:“仁”的基本内涵,“为仁”的方法、途径以及“为仁”的成就等。关于“仁”的基本内涵,孔子认为,“仁”是一种真情实感的流露,并强调亲子之爱是最真实的情感,这里面渗透着孔子力图使人类的血缘因素融汇于社会关系之中的道德构想,也是孔子以人类血缘之爱的品行修养重构社会道德秩序思想的体现。但真情实感、血缘之爱、孝悌之德等只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也只是倡导“为仁”的思想前提,要想真正达到“仁”的境界,还必须学会“忠恕之道”。“忠”是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恕”是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忠恕之道本身就强调关爱、理解、尊重和包容他人。另外,经过“礼”与“乐”外在道德规范的塑造,人才能在道德修养上达到“仁”的境界。孔子认为,礼乐结合的道德教育是实现“仁”的境界的最主要途径。
《论语》里的思政课
《论语》里的思政课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包含了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其中,孔子的思政理念和政治实践对于现代思政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引言
《论语》是儒家学说的经典之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该书以对话的形式,阐述了孔子的思政观念、道德伦理和政治实践。在新时代背景下,深入研究《论语》中的思政课,对于我们弘扬传统文化、培育道德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思政课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公民意识和国家观念。论语中的思政理念与现代思政教育目标相契合,为我国思政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
二、论语中的思政理念
1.仁爱思想:仁是论语的核心观念,意为关爱他人、同情共情。孔子认为,仁是人类道德行为的最高境界,具有仁爱之心的人,能够和谐相处、共同进步。
2.礼义之道:孔子强调礼义制度的重要性,认为礼是社会秩序的基石,遵循礼义之道,有助于维护社会和谐。
3.忠诚敬慎:孔子主张忠诚、敬业、敬慎为官员的品质要求。忠诚是指对国家、民族的忠诚;敬业是指全力以赴地为国家、民族作出贡献;敬慎是指对自己的行为严格要求,始终保持敬畏之心。
4.中庸之道:孔子主张遵循中庸之道,强调个人和社会生活中的适度、和
谐。中庸之道既是个人修养的要求,也是国家治理的原则。
三、论语中的政治实践
1.君臣关系:孔子主张君臣之间应以道义相待,互相尊重、合作共赢。臣子应对国家忠诚,君主应对臣子关爱、信任。
2.治国理政:孔子提倡用道德感化人民,以德治国。主张政治家要有仁爱之心、忠诚敬慎的品质,以民为本,为民谋福祉。
3.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孔子主张从个人修养开始,逐步推及家庭、国家、天下。只有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
孔子修身之道对大学生道德素质培养的启示
陈晓雷 。 鲁
敏 . 建强 郑
孔 子 修 身之 道 对 大 学 生道 德 素 质培 养 的启 示
思 考 、 养 , 而使 “ ” 修 从 仁 的思想 真 正 内化 为 自身 的 思想 。可见 , 只有 学思 结合 , 们 的道德 认识 才 能 由 人 感 性 上 升 到理 性 , 由他 律 上 升到 自律 , 才 能 成 为 人 品德高 尚的人 。学 思 结合 的修 身之 道 , 一定 程 度 在 上 为人 们在 社会 实 践 中辨 别是 非 、 伪从 善 提供 了 去 强 有力 的认 识 工具 。践行 , 指人 们通 过 自己 的行 是 动将 道 德理 论见 之 于道 德 实践 的过 程 。 是在 学 和 思
系 到能否 实现 中华 民族 的伟大 复必 。面对 目前 高校
大学 生 “ 德滑 坡 ” 道 的现象 . 何加 强 当代 大 学生 思 如
理论基础。这些修身之道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学、 思 与践行 . 好 慎 好 学 是 修身 的前 提 和 基 础 , 者 说 , 身必 始 或 修 于好 学 。《 语 》开 篇 即 日 :学 而 时 习之 ,不亦 乐 论 “ 乎 ?” 孔 子 一生 好 学 。学 而不 厌 , [’ 2 3 “ 诲人 不倦 ” 、 r
使 自己的 思想 道 德 品质得 到提高 和 完善 , 为 一个 成
提 出“ 而不 思则 罔 , 而不学 则 殆 。 [s‘ 明 , 学 思 ”1. 2 视思 】 听 思聪 , 貌思恭 , 言思忠 , 事思 敬 , 疑思 问 , 思难 , 忿 见
孔子教育哲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探讨
孔子教育哲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探讨
【摘要】
本文探讨了孔子教育哲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在引言部分介绍了
孔子教育哲学思想的重要性。接着从孔子对教育的重视和理念、教育
目标和方法、道德教育观念等方面展开论述。探讨了孔子教育思想与
当代教育实践的联系,以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结合当代社会的需求,分析了孔子教育哲学思想的当代价值,强调了继承和发扬孔子教育哲
学思想的重要性。最后进行总结与展望,展示了孔子教育哲学思想对
当代教育的启示和指导作用。通过本文的探讨,读者可以更加深入了
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并思考如何将其运用到当代教育实践中。
【关键词】
孔子、教育哲学、思想、当代价值、重视、理念、目标、方法、
道德教育、观念、联系、实践、启示、继承、发扬、重要性、总结、
展望
1. 引言
1.1 孔子教育哲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探讨的重要性
孔子教育哲学思想作为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对于
当代教育领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孔子提倡“敬事父母”的家庭伦理,强调人的修养和修身,倡导“仁者爱人”,主张以仁为本,以礼
为行,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以及社会秩序的稳定。这些思想在当今社会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启示。
孔子的教育哲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修养,并注重个体的全面发展。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为有德之人,有才之人,有能力的人,强调德育、智育、体育的统一。在当今社会,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孔子的教育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他们的思想与当代教育实践结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教育模式,有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深入研究和探讨孔子教育哲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当代教育的方向,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孔子仁爱思想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启示
大学生是构建未来社会的主要动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未来社会的和谐面貌。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从小刻苦学习,立志献身事业、报效祖国,面对当前社会的发展有强烈的危机感和责任感。但少数大学思想道德观念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脱离了常轨,发生了错位。通过对孔子仁爱思想研究,促进“仁爱思想”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培育大学生的仁爱品质,让他们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身体力行,做到高素质人才知行合一。
一、孔子仁爱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爱亲,孔子从家庭血缘亲情中直接引出仁爱思想人一出生就处在家庭父母兄弟关系中,父母对子女宽厚的慈爱,子女对父母浓浓的敬爱,兄弟、姐妹、平辈之间的互敬互爱,在亲人间互相关爱中,萌生亲情爱。家庭中的亲爱,是人最早形成的爱心,离开了家庭血缘的亲情之爱,仁者爱人就成为无根之谈;爱众,仁爱始于爱亲,爱亲就要孝悌,对父母孝敬对兄长尊敬。打破血缘关系将孝悌推及社会就是泛爱众,爱广大民众。对此,孔子基本的方法就是忠恕:忠,主要是真心诚意待人,一视同仁。恕就是宽恕待人容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他人的尊重、宽容。忠恕之道是仁爱思想的具体化,体现着换位思考的道理,正是通过这种忠恕之道,把仁爱思想从爱亲推广到泛爱众。在孔子看来,除
了做到忠恕,还要做到恭宽信敏惠,在两者结合的基础上才可以做到博施于民而济众,才是仁爱;爱万物。在孔子看来,应将爱人推及关爱一切生命,鸟兽昆虫也是值得关爱的。对于人,珍惜和关爱人的生命。对万物,也要仁厚宽待。孔子看到了自然界一切生命的内在价值,人与自然界的各物种都有其内在价值的,两者间有着和谐共处、不可分割的生命联系。
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摘要: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可能性是孔子对道德教育的哲学体认。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仁人君子”的道德教化目标,“仁者爱人”的道德范畴体系和“为仁由已”的道德修养方法。孔子道德教育学说的现代启示主要有三:一是现代道德教育要成为现代教育的重中之重;二是现代道德教育要充分尊重人的道德需要;三是现代道德教育需要更加突显道德规范和道德品质的价值。
关键词:孔子道德教育思想;内容;启示
道德教育是道德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道德教育的演变几乎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并行。著名伦理学家罗国杰先生认为,道德教育是指“生活于现实各种社会关系中的有道德知识和道德经验的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准则和要求,对其他人有组织有计划地施加系统影响的一种活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认真研究道德教育思想的鼻祖——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发掘其合理成分,剔除其糟粕因素,阐释其深刻内涵,有助于我们在现代意义上更加科学地认识传统伦理思想的精神实质,对于改进当前的道德教育工作,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孔子对道德教育的哲学体认
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孔子之所以把道德教育放在教育的中心,放在培养人的首要地位,这是基于他对道德教育重要性、可能性的宏观思考和哲学把握。
1关于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据统计,作为其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著述,《论语》共记述了孔子言行465条,其中涉及道德教育的就有380多条。他说:“朝闻道,夕死可也。”(《论语·里仁》,以下只属篇名),就是要学生用毕生的精力去追求“真理”,追求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他认为,弘扬德性,无论是对个人、对社会,还是对国家,都是极为重要的。首先,道德教育有利于个人完善。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作为一个人,不讲仁德,还谈什么礼仪和音乐呢?又说:“仁者安仁。”(《里仁》)、“仁者寿。”(《雍也》),即有仁德的人心情舒畅、有仁德的人长寿。他主张以德行为本、学文为次,要求学生“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把信仰政治理想、执守道德修养、遵循仁爱学说置于学习文化技艺之前,告诫学生:“不学礼,无以立。”,(《季氏》)其次,道德教育有利于社会进步。孔子说:“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里仁》)一个人的生活环境要有仁德才好。如果挑选不行仁道的地方居住,那怎么会有进步呢?又说:“德不孤,必有邻。”(《里仁》)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独,一定会有人与他为伴。再次,道德教育有利于国家发展。孔子认为,道德教育直接为国家服务的表现就是实行德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就是说,用道德来教育引导人们,用礼教来约束他们,这样他们不但知廉耻,而且心甘情愿归服。正所谓“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
211051161_儒家修身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研究
73
研究与探讨
DISCOVERY
摘要:儒家思想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千年的发展流传至今,其内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修身思想更是内涵丰富,意义深远。时至今日,仍然具备重要的教育价值。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积极挖掘儒家修身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积极借鉴。关键词:儒家;修身思想;思想政治教育
儒家修身思想含有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教育价值资源。通过深入挖掘儒家修身思想的当代价值,使其融入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实现儒家修身思想的现代性转化,对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以及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儒家修身思想的主要内容
修身思想有着高尚的道德品质要求、具体化的行为规范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在儒家思想里,修身所要做的功课,包括立
志、慎独、养心、自省、改过,反求诸己”[1]。
下面对儒家修身思想中的主要内容进行具体的阐释。
(一)克己复礼的自律意识
克己复礼是一种自律的优秀品质,强调内在的自我约束意识。即没有外在的监视,也能按照礼节的要求行事,对自己进行严格的约束,抑制自己的贪婪和欲望,使自身的行为始终与道德规范相一致。《论语·公冶长》中曾提出“无欲则刚”,指人只有抑制住自身的欲望,才能够达到大义凛然的境界,当今社会充满诱惑,导致
有些人误入歧途,迷失本心。因此克制错误的欲望,不断提高个人的自我修养,提高自律意识,对于个人的成长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荀子认为,一味地约束人心之欲并不能使国家安定,关键在于人们真正所认同的东西是否与礼法相一致,因此,荀子提出要以礼相待,而不是单一地约束自己的欲望,这就是荀子比孟子更加成熟的地方。
儒家德育思想对大学生德育培养的启示
3. 结论
3.1 儒家思想ຫໍສະໝຸດ Baidu大学生德育的重要性
儒家思想对大学生德育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儒家思想倡导的仁爱之道能够培养学生对他人的关爱和彼此之间的友善互助,从而促进和谐的人际关系。弘扬孝道精神可以让大学生懂得尊敬和孝顺父母,从而培养孝心和家国情怀。尊重师长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价值观,大学生应该学会尊敬老师和长辈,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社会关系。注重修身养性可以帮助大学生培养自律和修养,提升道德修养和品德素养。追求道德完善是儒家思想的最高境界,大学生应该不断追求道德境界的提升,不断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弘扬孝道精神是大学生德育培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尊敬长辈、关爱家庭的优秀品质。通过这种教育方式,将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推动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向更加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2.3 尊重师长
"尊重师长"是儒家德育思想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体现了对于长辈的尊敬和敬畏之情。在大学生德育培养中,尊重师长的意义和价值不可忽视。
注重修身养性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通过修身养性,大学生可以培养自我控制能力和自律性,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和情绪,保持良好的品行和作风,在学习和生活中展现出更好的自我管理能力。
浅谈孔子的中庸之道与大学生人格养成
孔子的中庸之道对大学生人格养成的影响
孔子追求中庸的理想人格。中庸人格具有执两用中、和而不同、权变时中的特点。我们大学生正处于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孔子的中庸思想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培养与完善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其中蕴含的折中主义和调和主义在孔子的阐述下有特殊的用意,对我们有重要启示。
什么是孔子的中庸之道?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这段话来自《中庸》,是对“中庸之道”的经典描述。所谓“中”是指“喜怒哀乐之未发”,内心平正无偏无易。所谓“和”是指喜怒哀乐已发,但能合乎法度。“中”是天下的根本状态,“和”是天下最终的归宿,达到“中和”是一切运动变化的根本目的,天地各得其所,万物顺利成长。但构成“和”的各种不同因素必须保持一定的量和度。所以“和”与“中”是一回事,可用“中”的标准去把握“和”,用“和”的精神去理解“中”。中庸之道实质是预防冲突之道、化解矛盾之道、维持凝聚之道、实现平衡之道。把中庸这种执中、防偏、追求公正的人文思想方法扩展到个人的人格发展,便有了中庸的修身之道。
中庸之道如何修身?孔子是一个处世大师,他不如颜回仁德,但可以教他通权达变;他不及子贡有辩才,但可以教他收敛锋芒;他不如子路勇敢,但可以教他畏惧。孔子在教导他人“中庸”思想时,同样,也要求自己的言行合乎“中庸之道”的标准,“师也过,商也不及” ,是他评价人物的中庸;“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是他审美的中庸;“敬鬼神而远之” ,是他对待鬼神的中庸;“周而不比” 、“和而不同” ,是他交友之道的中庸。孔子避免了弟子们的短处,又以自己的长处教育他们,可见,孔夫子之所以胜于他人,就在于他善于利用“中庸之道”。
《论语》中孔子的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的启示
论语中孔子的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的启示一、引言
•简介《论语》及其作者孔子
•建立研究孔子教育思想的背景和重要性
二、孔子的教育思想概述
•强调仁爱和人际关系
•倡导自律和修身养性
•强调实践与经验结合
•注重学习和知识的追求
三、孔子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的对比分析
1.仁爱与人际关系:
•学校环境的建设和提倡友善互助关系
•校园暴力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
2.自律与修身养性:
•如何培养学生自觉遵守规则和纪律的意识
•教授道德素质培养以应对挑战
3.实践与经验结合:
•案例学习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
•学校实践活动及社会实习的推广
4.学习与知识追求:
•兴趣导向学习与多元教育方式
•科技创新与现代知识学习方法
四、结论
•总结孔子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和意义
•提出如何将孔子的教育思想融入到现代教育实践中的建议五、参考文献
•列举所引用的相关文献及资料来源
孔子“孝道”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
孔子“孝道”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摘要】
孔子“孝道”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启示、家国情怀、道德修养、社会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五个方面探讨了孔子“孝道”思想对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通过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促进大学
生的道德修养,强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
力等方面,孔子“孝道”思想能够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提
升其综合素质和社会影响力。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
与创新,使大学生在塑造良好思想品质的也更好地面对未来社会的挑战。
【关键词】
关键词:孔子,孝道,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家国情怀,道德
修养,社会责任感,自我管理能力,传统文化,创新。
1. 引言
1.1 孔子“孝道”思想介绍
孔子是古代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被尊称为“至
圣先师”。他提倡崇尚孝道,认为孝道是立身之本、治国之道。孔子
强调孝道的重要性,认为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
孔子提倡的孝道主要体现在对父母的尊敬和孝顺上。他认为,作
为子女应该尽心尽力地孝敬父母,维护家庭和睦,传承家族的美德和
传统。孔子认为,孝道不仅是个人道德修养的体现,也是社会和谐稳
定的基础。只有尊敬父母、孝顺长辈,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家庭关系和
社会关系。
孔子的孝道思想对我们今天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启
示意义。通过了解和学习孔子的孝道思想,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
的道德观念,培养孝顺父母、尊敬长辈的情感和责任感,从而更好地
孔子“修身”思想对德育的现代启示
其 力 ; 事 君 , 能 致 其 身 ; 与 朋 友 交 , 言 而 有 信 。” 展,提高思想品德水平,最终实现德育目的 。“修身”
(《论 语·学 而》) “ 君 事 臣 以 礼 , 臣 事 君 以 忠 ” (《论 作 为 实 现 德 育 的 一 种 手 段 , 其 方 法 的 有 效 性 可 以 成 为
念指导制定规则,以规则体现传达信念,使人们在遵
注释:
守制度的同时形成对主导思想的坚定信念。因此,针
[1] 叶智辉.论儒家道德主体性意识与当代高校德育体
对 我 国 当 代 德 育 的 重 要 目 标 —— — 共 产 主 义 信 念 的 树 立,探寻现实载体,首先要在共产主义信念指导下 强化、细化、合理化生活中的具体规章制度,只有 那些与人们的生活紧密关联,和人们的行为选择密切 相关,特别值得相信和恪守的认定和态度,才会在人
而 思 想 品 德 的 形 成 最 终 归结为知情意信行五要素的发 而 慎 于 言 , 就 有 道 而 正 焉 ” (《论 语·学 而》。 “ 一 墠
展与转化。
食 , 一 瓢 饮 , 在 陋 巷 。 人 不 堪 其 忧 , 回 也 不 改 其 乐 。”
一、知
(《论 语·雍 也》) 这 是 孔 子 倡 导 的 人 生 态 度 , 即 对 所 追
渗透于生活,深化于心灵。
的地方;他的职业已经不再是由他自己选择,而是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修身之道对大学生道德素质培养的启示
陈晓雷1,鲁
敏2,郑建强1
(1,3.西南大学,重庆北碚
400715;2.河北大学,河北保定
071002)
摘要:通过对孔子修身之道主要内容的诠释,重新发掘孔子伦理道德修养论的精华,并结合
现实环境的新特点,对正处在社会转型、社会观念多元化、各种社会思潮错综复杂时期的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认识上存在的偏差加以客观分析,从而使当代大学生在道德知识的认知、道德行为的规范以及道德实践的实施等各方面能够得到更大的启迪。
关键词:孔子;修身;大学生;道德素质;培养;启示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863(2006)04-0094-04
收稿日期:2006-06-27
作者简介:陈晓雷(1972-),男,河北邢台人,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
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
主义公民。”[1]
纲要的提出,为公民道德建设指明了
正确的方向和目标,大学生作为特定社会群体的公民,他们的道德取向是一个社会道德的风向标。大学生道德状况如何,将会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成功,关系到能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面对目前高校大学生“道德滑坡”的现象,如何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迫在眉睫的社会问题。本文拟从儒家创始人孔子的修身之道来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一、孔子修身之道的主要内容诠释
何谓“修身”?《说文解字》中指出:“修者,饰也”
,引申有“整治、学习”等;“身”,本意指“躯干”,引申为“自身”、“亲自”,也指自我的品德、行为和才能等。顾名思义,“修身”,就是指通过自身的努力,使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得到提高和完善,成为一个
素质优良、精神高尚、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
众所周知,“修身”是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首先他从“为仁由己”这一道德修养理念出发,第一次对道德修养问题作出了理论上的阐释。他根据自己长期的教学和育人实践,总结出一套切实有效的合乎规律的修身方法,为儒家的道德修养观甚至为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思想都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这些修身之道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好学、
慎思与践行好学是修身的前提和基础,或者说,修身必始于好学。《论语》开篇即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2]1孔子一生好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2]66
、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2]71以至“笃信好学,死守善道”
,[2]82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们达到“仁”这种最高境界,从而树立起行“仁”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孔子认为学和思要结合起来,二者不能偏废,
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18“视思明,
听思聪,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
得思义。”[2]177以及“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2]200这些紧密联系自身的思想、行为进行
第8卷第4期2006年12月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ofShenyangCollegeofEducationVol.8No.4Dec.2006
94--
思考、修养,从而使“仁”的思想真正内化为自身的思想。可见,只有学思结合,人们的道德认识才能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由他律上升到自律,人才能成为品德高尚的人。学思结合的修身之道,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辨别是非、去伪从善提供了强有力的认识工具。践行,是指人们通过自己的行动将道德理论见之于道德实践的过程,是在学和思的基础上将正确的道德认识施之于行为的过程。孔子非常重视行,认为是修身之关键,“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2]41、“先行其言而后从之”[2]17、“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2]155,从而使一个有道德的人,不仅思想意识上符合道德准则,而且要把这种意识化为行动,躬行践履,做一个身体力行的“躬行君子”。
2.克己、自省与改过
孔子认为克己、自省是完善人格,达到道德至高境界的途径。在道德修身方法上他特别强调“克己”,即用社会道德准则约束自己。正如其所言:“克己复礼为仁。”[2]123即一个人只要克制自己的举止言谈都合乎“礼”的约束,那么就达到“仁”的标准了。同时,他还把克己的办法具体化为4个条目,即“四勿”之教——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在既定的标准下规范了人们的行为。孔子特别强调行仁的自觉性,因此重自省,即内省、反省。他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2]39“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他的学生曾参也提出了“吾日三省吾身”[2]3的主张,即每日每时都要对自己的思想和言行进行反省,不断地检查和督促自我,使自己能够自觉上进。改过是人们“自省”后所产生的自觉“迁善”行动,“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2]72孔子认为人难免存在缺点和过失,及时改正错误,人们也会敬仰他,“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2]203可见,这些善于纠错、勇于改过的态度,也是衡量人的道德修养水平的标志之一。
3.重义与轻利
义指道义,更多指公利即国计民生的大利;利指利益,特别指私利,即一己之物质小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2]39显然表明君子和小人的分水岭是追求“义”还是“利”。孔子把淡求荣利看作是品德高尚的具体体现。他说:“三年学,不至(通假“志”)于谷(指做官俸禄),不易得也。”[2]82在义利度的把握上,孔子主张重义轻利、以义为上。“君子以义为质”[2]166,即君子要把义作为根本。“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2]196即君子做官不是为荣宗耀祖获取利禄,而是为了践行“义”。在义利的取舍上,他反对不正当地求利,并当义利不能兼顾时要舍利取义。“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2]163孔子所强调的“以义制利”的观点,有其轻功利的道德决定论的倾向,这对当今人们重功利、轻道义的思想有很好的鞭挞作用。
4.诚信、孝悌与友仁
诚信、孝悌与友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就是诚实守信而不欺骗。它是与人交往的最根本之道。正如孔子所言:“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2]162可见,诚信作为人的最基本品质,是引导个人修养、人格进步和培养高尚道德的重要前提。“孝”指善事父母,即子女对父母的爱敬之心;“悌”指善事兄长,即弟对兄的爱敬之心。孔子所提倡的“孝悌”是行仁的根本。尤其指出孝顺父母不仅仅只是表面上奉养老人,更重要的是有发自内心的爱敬之情,“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2]14孔子重视交友,乐于交友。《论语》开篇即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1孔子在如何对待朋友上强调:“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忠告而善道之”[2]132,这就是说,对待朋友不仅要诚实守信,而且还要真心实意。这种待友之道值得当今社会人们大力提倡。
总之,通过对以上这些方法的阐释可以看出,孔子的修身之道都是以人自身的主观努力为出发点的,体现着人的自觉性、自律性和自强性,强调着人的内因,这对于剥削阶级欺骗和麻痹劳动人民、维护其政治统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今日我们可以赋予这些方法以新的含义和内容,用以引导每一个公民,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使其能够用正确的思想不断地进行自我检查、自我反省、自我更新,这样,我们整个社会的道德素养水平才会达到一个崭新的历史高度。
二、在当代大学生中大力提倡孔子修身之道的必要性
首先,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导致大学生道德认知产生背离和偏差。当前处于社会的转型时期,各种观念、思想错综复杂,特别是对于部分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的大学生而言,他们认为孔子修身之道只是对古人的道德要求,是封建思想的糟粕,“已经过时”,应该把它全部抛弃。这主要是由于受到西方思潮带来的巨大负面影响,使他们容易以自我为中
陈晓雷,鲁敏,郑建强孔子修身之道对大学生道德素质培养的启示
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