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学与地层学ppt
古生物地层学第三章原生生物界
副隔壁
在具有蜂巢层的一 些高级蜓类中,房室顶 部的蜂巢层局部地向下 延伸,犹如隔壁,故称 副隔壁。副隔壁的延伸 方向有二,即与中轴相 平行方向延伸的轴向副 隔壁和与中轴相垂直方 向延伸的旋向副隔壁。 副隔壁长的为一级副隔 壁,短的为二级副隔壁。
第三章 第一节 原生动物门
蜓壳的切面
第三章 第一节 原生动物门
第三章 第一节 原生动物门
二、有孔虫的生态
绝大部分生活在盐度正常 的浅海区,少数可生活在半咸 水环境,极少数属种可在淡水 中生存。
生活方式以底栖移动为主, 少数营浮游生活。
蜓类生活在温暖、清澈、 盐度正常的浅海环境。在海水 浑浊度高、透光性弱、还原环 境的半封闭海域,通常不利于 蜓类的生存。
蜂巢层:位于致密层之下,为一较厚的蜂巢状壳层, 内有许多垂直于旋壁分布棱柱状细管,在纵切面呈假纤维状。
旋壁类型
一层式:仅由单一的原 始层组成;
二层式:由致密层和透 明层组成;
三层式:由致密层和内、 外疏松层组成,或由致密层、 蜂巢层和内疏松层组成;
四层式:由致密层、透 明层和内、外疏松层组成。
第三章 第一节 原生动物门
第三章 第一节 原生动物门
旋壁构造由简单到复杂;隔壁褶皱增强,但也有不 少进化种类的隔壁为平直的;
旋脊由发育变为细小以至消失,另一些蜓则演变成 拟旋脊;
通道单一演变为复通道或列孔。
古生物地质学课件 第二篇地球早期史及前寒武地史
(1)距今46亿年至38亿年左右的天文演化阶段; (2)距今38亿年至5.43亿年的前寒武纪时期; (3)距今5.43亿年至现在的显生宙时期。 前寒武纪时期,通过陆核、原地台和地台不同阶段 形成古板块.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二、前寒武地质时代的划分
543
新太古代 中太古代 古太古代 始太古代
新太古代 2800 中太古代 3200 古太古代 3600 始太古代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第四篇 地史学各论
第一章 中国古大陆的形成及前寒武纪地史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地球形成是在46亿年前。
地球上现知最古老的地质记录(格陵兰西
部、南极恩比地、南非林波波等地的变质岩原
岩年龄)形成于38亿年以前或稍早。
前寒武纪,时间46-5.43亿年,可划分太 古宙和元古宙。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南非巴伯顿绿岩带燧石(20亿年)中发现微古植物 与叠层石。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一、微古植物
菌、藻类、植物微孢子及残体的总称。 太古宙原始单细胞菌、藻类植物化石; 元古宙藻类繁盛。
二、叠层石
太古宙和元古宙发育与蓝藻生命活动有关的生物沉积 体——叠层石。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原核生物(35亿年)→真核生物(20亿年) 。菌、藻、叠层石及微古植物。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新太古界分布面积增大,在五台-太行地区; 岩石以片麻岩为主夹有角闪岩,大理岩等,普遍混 合岩化;原岩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碳酸盐岩类。 太古宙末期阜平运动,地层褶皱变质,伴随岩 浆侵入,扩大基底范围,构成原始大陆型地壳。
16第五章第三节晚古年代_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1.华北板块石炭系古地理
华北板块自奥陶纪晚期开始,一直处于隆起
遭受缓慢剥蚀状态。早石炭世除大别山北麓出现
较厚的近海和海陆交互相含煤碎屑堆积,以及辽 东地区可能接受沉积外,主体部分仍然是一个近 于准平原的低地。到晚石炭世本区开始缓慢沉降 ,普遍接受海陆交互相沉积。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2.华北-柴达木板块大陆边缘石炭纪地史特征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华南地区自早泥盆世开始,海侵逐渐由滇、 桂向外扩展,尤其在向北东方向最为明显,早泥 盆世后期海侵可达湘南一带。中晚泥盆世海侵更 加广泛,可达黔中、湘中和赣西一带。早泥盆世 后期广西地区开始出现台地(象州型)和台间海 槽(南丹型)沉积的分异,这种分异一直持续到 晚泥盆世并扩展到湘黔地区。川鄂浅海区中泥盆 世也开始海侵,晚泥盆世可能与南北海域相连。 下扬子区以近海河湖相沉积为主,其中夹海相层, 可能与北侧的海槽沟通。
晚古生代的海生无脊椎动物与早古生代相比 ,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早古生代繁盛的笔石几乎 完全绝灭,三叶虫也大量减少,而珊瑚、腕足、 蜓类和菊石大量繁盛并占据了重要位置,它们在 生物地层学研究中起着显要作用。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晚古生代生物演化中的一个重大事件,是 二叠纪末海生生物出现大规模的群集灭绝。有 人统计,二叠纪末绝灭的生物科数占60% (T.Schopf,1974),种数减少了96%,被认为 是显生宙以来最大的灾变。绝灭的主要生物是 蜓类、四射珊瑚、床板珊瑚、三叶虫、笔石、 长身贝等。有些生物数量骤减,如具铰合构造 的腕足类及海百合等。 古生代末期的绝灭事件导致生物界面貌的 重大变革。
古生物与地层学
古生物与地层学
古生物学和地层学是研究地球历史和生物演化的两个学科。地层
学是研究地球各层岩石的性质、年代和构成,通过对岩层的分析和比较,可以了解地球发展的历程,从而推断古生物的演化和分布。而古
生物学主要从化石角度研究生物的特征、种类和分布,以此为基础重
建生物演化史和生态环境。两者紧密结合,是研究地球演化和生命演
化的重要手段。
地层学家通过对不同层次的岩石进行研究,发现地球历史上有过
多个时期的生物大灭绝和进化分化。古生物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
可以分辨不同期的生物类型和进化程度,重建生物演化史和地球环境
的变迁。例如,寒武纪是地球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标志着生命
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海洋到陆地的过渡,同时也是生物多样性迅速
扩张的时期。地层学家在不同地方发现的寒武纪岩层中,存在大量的
化石,这些化石包括了多种原始的多细胞动物,以及一些已经灭绝的
群体。通过对这些化石的详细研究,古生物学家可以确定它们的分类、特征、分布和演化,进而了解古生态环境和生物进化的历史。
总之,地层学和古生物学是密不可分的两个领域,它们的研究成
果对我们了解地球演化和生命演化的历程具有重要意义。
古生物地层学
第一章,生物界及其进化
1.名词解释:间断平衡论.物种.趋同.趋异.特化
2.用例子说明什么叫生物重演律
3.7地质历史时期最大的生物绝灭事件发生在什么时期?什么叫绝灭?
第二章,古生物学基础
1.什么是化石,化石的保存类型有哪几种?
2.化石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3.石化作用过程可以分为哪几种形式?
4.解释:双名法,sp,cf,aff,sp,nov
第三章,原生生物界
1.蜓繁盛于时期的环境中,是该时期的标准化石。
2..蜓的演化趋势及演化的阶段性。
3.蜓的旋壁分层类型及旋壁分层的组合类型。
4.标明图中蜓的轴切面上的各构造名称。(b)P32
第四章,植物界
1.层叠石是一类特殊的层纹状生物沉积构造,它是和的共同产物。
2.简述植物演化的阶段性。
3.蕨类植物分为哪几个门?各门的一般特性如何?
4.原蕨类植物门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它在植物进化史上有何重要意义?
5.裸子植物分为哪几个门?主要门的一般特点如何?
6.名词解释:二岐分支,单轴式分支,合轴式分支,叶序,脉序,小羽片,间小羽片,间羽片,鳞木的叶座
第五章,动物界
1.四射珊瑚的地史分布时期为;
2.横板珊瑚的连接构造主要有,,和。
3.四射珊瑚隔壁包括,,和三种类型
4.对比横板珊瑚与四射珊瑚的形态,结构差异
5.简述古代珊瑚的生态环境
6.四射珊瑚的鳞板和泡沫板有何区别
7.四射珊瑚的骨骼组合类型有几种?
第三节,腕足动物门
1.腕足类的肉茎主要用于。a.运动b.生殖c.开闭壳d.固着
2.依据腕足类腹匙形台的形态和结构差异可分为哪四种类型。
3.长身贝类的繁盛时代为。石燕贝类的繁盛时代为。
古生物学及其地层学
古生物学及其地层学
地层叠覆律:
未经变动的地层,年代老的必在下,年代较新的叠覆于上
化石层序律:
不同的岩层中生物化石各不相同,根据相同化石对比地层,证明同属于同一个时代
标准化石:
指那些演化快,地理分布广泛,数量丰富,特征明显,易于识别的化石(最能反映这个时代的生物特征的化石)
指相化石:
能够指示生物生活环境特征的标志化石。
地层:
地质历史上某一时代形成的层状岩石(具有一定层位的一层或一组岩石或者土壤)岩石地层单位主要有宇、界、系、统、阶等,对应的年代地层单位有宙、代、纪、世、期等。
年代地层单位代表的是地质年代(时代),岩石地层单位是某个地质年代所形成的岩石(或地层)。一个是地层,地个是时代,二都是相互对应的。
相对比律(瓦尔特定律):
只有那些目前可以观测到是彼此毗连的相和地区(相邻沉积相在纵向上的依次变化与横向上的依次变化是一致的)
层理:
指岩层中物质的成分、颗粒大小、形状和颜色在垂直方向发生改变时产生的纹理。(沉积岩层内部的成层性特征)
沉积环境:
沉积物(岩)形成时具有特定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条件的区域
沉积相:
具有一定岩性、结构、构造特征和古生物标志的沉积物组合。表征了当时的沉积环境。
笔石:
笔石是一类已灭绝的海洋群体生物,通常隶属于半索动物门,存在于中寒武世—早石炭世。
笔石的骨骼为笔石虫体分泌的几丁质经炭化后留下一层炭质薄膜,笔石常呈碳质薄膜保存,很像用笔在岩石上书写的痕迹,笔石一名因此得来。
化石主要产于灰岩或其夹层的薄页岩中,绝少见于砂岩中,代表浅海相动物。笔石群最初由一个胎胞按顺序分出若干个胞管,胞管相连形成笔石枝。
古生物地层学讲义
古生物地层学讲义
第一篇古生物学基础
第一章古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第一节古生物学的内容及其研究对象
一、古生物的内容
(一)古生物学及其分科::1、古生物学研究地史时期生物界的科学。它研究的不仅是
古生物本身,还包括了各地史时期地层中所保存的一切与生物活动有关的资料。如遗体、
遗迹(痕迹、遗物),甚至于旧石器时代猿人的石器。
2、分科:和古动物学和古并无脊椎动物学、和古脊椎动物学
古植物学化石藻类学(低等古植物)、高等古植物学、孢子花粉学(又可列入微体古生
物学)古生物学微体古生物学:介形虫,牙形刺等
NVIDIA体古生物学:NVIDIA浮游动物,化石致密结构小,大在10um(微米)以下。
1um=1/1000mm古生态学、痕迹化石学、古生物矿物
严格地讲,古今生物之间很难以一个时间界线截然分开,但为了研究方便,一般以最
新的地质时代全新世的开始(距今约1万年),作为古今生物界的分界。(二)学习古生物的
目的与意义
1目的:古生物学就是自学地球科学的基础课,它肩负B3J94PA生物学和地质学服务
的双重任务。
学习古生物学的目的在于:(1)阐明各类古生物形态及构造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活方式;(2)了解古生物的地史分布、地理分布,进而总结其进化规律;(3)结合岩性及其它特
性研究,推断地质时期古地理、古气候
2、意义:(1)确认地层的地质时代;(2)研究和古地理、古气候;(3)为普查勘查和地
质勘探服务;(4)为积极探索生命的起源提供更多实际资料和论据(5)为研究生物进化、物
种绝种等自然界发展规律提供更多科学依据。
二、古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化石fossil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是地质学中重要的分支,两门科学它们紧密结合,共同探索过去的地质学,揭示古地理及古气候,并也开展深入研究。
1. 什么是古生物学?
古生物学是指研究过去古生物进化演化及其相关研究。主要研究我们需要了解哪些古生物,它们是如何形成、行为的,它们的历史发展如何。此外,古生物学还涉及介于生物学、地质学及化学学之间的交叉材料,以便检验研究有关演化、生物环境变化等的假设,更有助于解释许多重要的生物地球现象。
2. 什么是地层学?
地层学是一门以地质层序的构造和分布及其一般原理为研究对象的地质学科目。主要研究地层构造、地质历史、层序沉积地层、沉积相及气候变迁等。在古生物学与地层学这两门科学联系紧密的基础上,将动物和植物化石等古生物地层资料视为地质层序的重要标志。
3.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产生了哪些重要研究内容?
(1)探索古生物行为,比如推测古生物的迁徙模式、繁殖方式,以及
分布规律;
(2)古时期的环境演变,比如古气候、海洋沉积,以及大气组成成份等;
(3)生物进化史,比如古生物发展的历史、识别物种发育树、发展出
许多不同物种,以及古生物灭绝过程;
(4)古地貌恢复,比如重建古代河流、山脉形态及地表土壤,在古生
物的分布及繁殖上的影响等;
(5)古今比较,比如今日的景观发展趋势,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变化
趋势等。
从上所述可见,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的结合为探索地球古历史提供了重
要的依据,联合运用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过去、现在和未来,
使我们能够预测与改善现代及未来地球环境变化趋势,针对地球命运
我们而来的挑战及威胁制定相关策略,以确保人类文明得以繁荣发展。
3古生物、地层
古生物、地层
第一节 古生物学简介
第二节 地层划分、对比及地质年代表 第三节 地壳发展简史
第一节 古生物简介
主要内容:
一、古生物及古生物学
二、化石形成的条件和保存类型
三、古生物学的应用
一、古生物及古生物学
(一)古生物与化石 1. 古生物 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统称为古生物。古今生
物的时间界线一般以全新世(一万年左右)为界。 2. 化石 是指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生物的遗体、
生命活动的遗迹、以及生物成因的残留有机物分子。 因此,化石必须具有一定的生物特征、必须保存在地
史时期形成的岩层中。
(二)古生物学
古生物学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界及其发展 的科学。其研究内容包括二个方面: 1. 生物学方面:研究生物体形态、结构、构造、 分类、个体发育和系统发生、生物演变、环境适应、 生物的生理和生物化学等。
2.地质学方面:研究古生物的地质时间含义、古 生物兴衰与迁移、古生物地理及古生物与能源、矿产 的关系等。
二、化石形成的条件及保存类型
(一)化石形成的条件 从五个方面分析:
1. 生物条件:具硬体、能抵抗各种破坏作用、易保存。 而软体易腐烂,但特殊情况下可保存:如琥珀昆虫、 冻土猛犸象化石。
2. 环境条件:在高能水动力条件、水体PH值小于7.8、 氧化环境、动物吞食等条件下化石不易保存;还原条 件下易保存。
03古生物 地层 地史
第三节 地壳演化与地史
晚古生代矿产:
由于岩浆活动而形成的内生金属矿产, 沉积矿产,与古风化壳有关的沉积矿产如铁、
铝和耐火黏土,能源矿产包括煤、石油、天 然气。 晚古生代是地史上第一个重要的聚煤期。华 北地区太原组、山西组及其相当层位是极重 要的含煤地层,华南的聚煤期则主要是晚二 叠世的龙潭组。 准葛尔盆地二叠系是找油的目的层之一,川 中地区二叠系中产大量天然气。
第三节 地壳演化与地史
(二) 中生代
1、三叠纪(250~205Ma) 2、侏罗纪(205~137 Ma) 3、白垩纪(137 ~65Ma) 4、相应的中生界包括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
第三节 地壳演化与地史
中生代我国古地理、古气候有了新的演变,早、中三叠 世仍继承了古生代以来的以秦岭海槽为界的“南海北陆”特征, 受中、晚三叠世期间印支运动的影响,中三叠世晚期华南地区 明显海退(拉丁期大海退);侏罗纪、白垩纪则以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一线为界,东西两侧古地理特征明显不同。东 部地区,侏罗纪、白垩纪曾多次发生强烈褶皱和岩浆活动。这 个时期的地壳运动在华北燕山地区表现明显,所以称为燕山运 动。由于强烈地壳运动,发生褶皱和断裂使东亚地区形成了北 北东向特殊的构造格局(新华夏系),并造成大陆边缘一系列断 陷盆地和火山岩一深成岩带。我国东部的盆地群自西向东明显 地分成三列,即鄂尔多斯一四川盆地、松辽一华北一江汉盆地、 鄂霍次克海—日本海一南海盆地。地壳活动强度自西向东逐渐 加强。盆地中成为煤、石油和油页岩生成的良好场所,火山和 岩浆活动形成了重要的内生矿床。西部地区以大型稳定盆地与 山脉间列为特征,主要包括川滇盆地、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 地、柴达木盆地、河西走廊盆地等。
古生物学与生物地层学
古生物学与生物地层学
古生物学与生物地层学是研究地球历史上生物演化与地层沉积关系
的重要学科。通过对古生物化石和地层记录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地
球上生命的起源、进化和灭绝过程。本文将介绍古生物学与生物地层
学的定义、研究方法、学科交叉以及对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古生物学与生物地层学的定义
古生物学是研究地球上早期生命形式、生物演化过程和生命起源的
学科,主要利用古生物化石作为重要研究对象。古生物学家通过分析
化石的形态、结构和组成,可以推断出古地理环境、气候变化、物种
演化以及生态系统演化的情况。
生物地层学是研究地壳中化石分布与地层沉积关系的学科。通过对
地层内含化石的研究,可以确定地层的时代、序列和相对年代顺序,
从而揭示地球演化的历程和生物演化的规律。
二、古生物学与生物地层学的研究方法
1. 野外调查和采集:古生物学家和地层学家常常进行野外调查,寻
找含有化石的地层,并进行采集。这些采集到的化石样本将成为后续
研究的重要数据。
2. 化石鉴定和描述:研究人员需要对采集到的化石进行鉴定和描述。通过比较和分类,确定化石的物种、属、科的归属,为后续研究提供
基础。
3. 化石研究与分析技术:古生物学家利用显微镜、扫描电镜等工具
对化石进行研究与分析,揭示化石的结构特征、化学成分以及与环境
的关系。
4. 地层剖面分析:地层学家通过勘探钻探和地质剖面观测,研究地
层的沉积特点、成因及变化规律,并与含有化石的地层进行对比,确
定地层的时代和相对年代顺序。
三、古生物学与生物地层学的学科交叉
古生物学与生物地层学紧密相关,两个学科之间相互支持、相互补充。古生物化石是生物地层学中重要的年代标志和化石组合的代表,
古生物地层学
古生物地层学
名词解释:
大爆发:在生命进化史上可以发现阶段性的出现种或种以上分类单位的生物类群快速大辐射现象,即生物进化大爆发象。
大灭绝:大灭绝又称为集群灭绝,它与生物大爆发现象相对应。即在相对较短的地质时间内,在一个地理大区凡未出现大规模的生物灭绝,往往涉及一些高级分类单元,如科,目,纲级别上的灭绝。
叠层石:微生物席,是原核生物(主要是蓝藻及其他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所引起周期性的矿物沉积和胶结作用所形成的综合产物。
澄江生物群:
化石:保存在岩层中的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的遗体和遗迹。
假化石:在形态上与某些化石十分相似但与生物或生物生命活动无关的假化石。
化石保存类型: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迹化石化学化石
实体化石:古生物的遗体全部或部分保存下来形成的化石。
模铸化石:古生物遗体在围岩中留下的痕迹和复铸物。
(印痕化石:生物遗体陷落在细粒的碎屑物或化学沉积物中,在沉积物中留下印痕(或是没有硬体的生物或植物叶片在岩层面上留下的痕迹)印模化石:生物硬体在围岩上印压的模,有外模和内模两种。外模是生物硬体的外表印在围岩上的模,它反映原来生物硬体外表形态及结构;内模指壳体内表面特征留下的模,它反映硬体内部的构造。
内外模所表现的纹饰和构造凹凸情况与原物正好相反。模核化石铸型化石。)
遗迹化石:保存在岩层中的生物的活动痕迹和遗物叫遗迹化石。
化学化石:又叫分子化石,地质时期埋藏的生物遗体有的虽然遭到破坏没有保存下来,遗体分解后的有机分子的化学分子结构从岩层中鉴别分离出来证明过去生物的存在。
化石保存条件:生物类别遗体堆积环境埋藏条件时间因素成岩作用的条件。
古生物地层学
古生物地层学
1、古生物学:是研究地质时期的生物界及其发展的科学,其研究范围包括各地史时期地层中保存的生物遗体和遗迹,以及一切与生命活动有关的地质记录。
2、古生物研究的内容:1、找出各类生物的发展和演化规律2、指导地层的划分和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
3、为生物进化理论提供最基本的事实依据。
3、古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从沉积地层中发掘出来的化石
4、化石形成条件:1)生物本身的条件2)生物死后的环境条件3)埋藏条件4)时间条件5)成岩石化条件
5、全新世以前的生物是古生物,全新世以后的称为现生生物
6、化石的分类(按规模):假化石、大化石、微化石、超微化石
7、显生宙的生物演化:1、小壳动物群的出现和分异2、澄江动物群3、寒武纪生物大爆发4、动物体分化重大事件5、动植物从水生到
陆生发展6、生物的绝灭与复苏
8、灭绝:生物种系的终止、不留下后代
9、生物复苏:大灭绝后的生物群,通过生物的自组织作用及对新环境的不断适应,逐步回到正常发展水平
10、同源器官:起源相同、构造和部位相似而形态、机能不同的器官(如手、肢、鳍卜
11、同功器官:生物的形态、功能相似而起源不同的器官(如鸟和昆虫的翅膀卜
12、进化的不可逆性:已演变的生物类型不可能回复祖型;已灭亡的类型不可能重新出现。意义:地层划分对比的理论依据。
13、器官相关律:意义:阐明生物进化,变异过程;推断化石生物的身体结构,生态习性
14、适应: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由于自然选择的结果生物在形态结构及生理机能上,与其生存环境取得良好协调一致
15、生物进化的三个层次:小进化:生物在居群内部的演变,是生物进化的起始阶段;成种作用:是物种分化、增加的过程;大进化:涉及种以上的分类群的进化问题16、生物进化的基本动力是:生物变异和生物遗传
古生物与地层
(二) 地质年代表(1)
宙 代 纪
震旦纪 Z Nh Jx Cc Ht
世
晚震旦世 早震旦世
年龄 Ma
543 680
构造运 动
植物
动物
元 古 宙 PT
新元古代 Pt3
南华纪 蓟县纪 长城纪 滹沱纪
青白口纪 Qb
中元古代 Pt2 古元古代 Pt1
800
1000 1400 1800
吕梁运动
藻类
2300
2500 五台运动 2800 3200
谱系带:是含有代表一个演化谱系中某一特定片 断的化石标本的地层体。它可以是某一分类单 位在一个谱系中的总延限,也可以只是该分类 单位在其后裔分类单位出现以前的那段延限。 组合带:指其所含的化石或其中的某一类化石, 由三个以上分类单位整体上构成一个共生的地 层体。从某整体来看,构成一个自然的组合, 并以此区别于相邻地层内的生物组合。 富集带:某一类分类单位最繁盛的一段地层。它 不包括前期出现数量不多时的地层,也不包括 后期逐渐稀少时的地层。 上述五种类型并非是相互包容或从属的关系。
1. 标准化石法 演化迅速、地质历程短、地理分布
广泛、数量丰富、易于鉴定的化石称为标准化石。
2. 生物组合法
集带等)。
综合分析地层中化石总体面貌特征
及其在地层中的变化规律(组合带、延限带、富
(三)地层间接触关系分析法
古生物及地层
个区域,地质年代单位是连续的,而年代地层单位可
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间断的。
• 绝对地质年代(同位素地质年龄)是利用天然放射 性元素衰变规律所测出矿物或岩石中形成的实际年 龄,用“百万年”(Ma)表示。
• 2、地质年代表
• 地质年代表是综合地层划分、对比和生 物演化阶段,结合同位素年龄和构造运 动资料编制的综合表(祥见教材)。
•
在使用地质年代名称时,要与对应的年代地层单位
名称相符合。界、系、统地层单位,一般划分为下、
中、上三部分或下、上两部分,而对应的地质年代单
位则为早、中、晚三部分或早、晚两部分。如古生代
形成的地层称古生界,二叠纪形成的地层称二叠系,
早寒武世的地层称下寒武统,中寒武世形成的地层称
中寒武统,晚寒武世形成的地层称上寒武统等。在一
• 珊瑚纲是重要的代表化石,四射珊瑚, 始于O2、盛于D和C、绝灭于P末。
• 3、腕足动物门
• 腕足动物是具腕和两瓣外壳的海生动 物。腕足动物的两壳不等大,较大的一 个叫腹壳,较小的一个叫背壳,但每壳 两侧对称。壳的后端具有供肉茎伸出的 洞孔,可使肉茎附着或掘穴于海底。其 肌肉系统调整肉茎的伸缩和壳瓣的启 闭。腕足动物营固着生活,固着方式多 样,大多分布于温暖的浅海。
第二节 地层的一般知识
• 一、一般概念和原理 • 地层——是指具有一定层位的一层或一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