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环境质量评价资料讲解

合集下载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资料讲解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资料讲解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涉及评价因子、评价标准和评价模式。

评价因子数量与项目类型取决于监测的目的和现实的经济和技术条件。

评价标准常采用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区域土壤背景值或部门(专业)土壤质量标准。

评价模式常用污染指数法或者与其有关的评价方法。

8.1污染指数、超标率(倍数)评价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一般以单项污染指数为主,指数小污染轻,指数大污染则重。

当区域内土壤环境质量作为一个整体与外区域进行比较或与历史资料进行比较时除用单项污染指数外,还常用综合污染指数。

土壤由于地区背景差异较大,用土壤污染累积指数更能反映土壤的人为污染程度。

土壤污染物分担率可评价确定土壤的主要污染项目,污染物分担率由大到小排序,污染物主次也同此序。

除此之外,土壤污染超标倍数、样本超标率等统计量也能反映土壤的环境状况。

污染指数和超标率等计算公式如下:土壤单项污染指数=土壤污染物实测值/土壤污染物质量标准土壤污染累积指数=土壤污染物实测值/污染物背景值土壤污染物分担率(% = (土壤某项污染指数/各项污染指数之和)X 100% 土壤污染超标倍数=(土壤某污染物实测值-某污染物质量标准)/某污染物质量标准土壤污染样本超标率(%= (土壤样本超标总数/监测样本总数)X 100% 8.2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内梅罗污染指数(PN= {[ ( Pl均2) + (Pl最大2] /2} 1/2式中Pl均和Pl最大分别是平均单项污染指数和最大单项污染指数。

内梅罗指数反映了各污染物对土壤的作用,同时突出了高浓度污染物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可按内梅罗污染指数,划定污染等级。

内梅罗指数土壤污染评价标准见表8-1 o表8・1 土壤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标准等级内梅罗污染指数污染等级I PNC 0.7 清洁(安全)尚清洁(警戒限)轻度n 0.7 V PNC 1.0 污染中度污染川 1.0 V PNC 2.0 重污染IV 2.0 V PNC 3.0IV PN> 3.0 X)95%置信度的范围(x±2s)来评价8.3背景值及标准偏差评价用区域土壤环境背景值(若土壤某元素监测值Xl Vx-2s,则该元素缺乏或属于低背景土壤。

05-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05-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0级
Ci土 Pi 1 X ai 土
污染物的土壤累积起始值
1、应采用的控制土壤污染源的措施 2、防止和控制土壤侵蚀的对策 3、方案选址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基础
一、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原则和程序 (一)概念
在研究土壤环境质量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按 一定的原则、标准和方法,对土壤污染程度或土 壤对人类健康适宜程度进行评定。 对土壤环境质量的高低和优劣作出定性或定 量评判。 分类:现状 影响
(USLE)
用于:面蚀、片蚀和细沟侵蚀
三、土壤环境容量
土壤在环境质量标准的约束下所能容纳污 染物的最大数量,称为土壤环境容量。 Q=(C0-B)×2250 2250—每公顷土地的表土计算重量。t/hm2。
第五节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目的意义:
建设项目的土壤环境影响评价从预防性环境保护目的出发,
依据特征与土壤环境条件 通过监测了解情况 识别各种污染和破坏因素对土壤产生的影响 预测影响的范围、程度及变化趋势 提出避免、消除和减轻土壤侵蚀与污染对策
土壤污染:项目类型、污染物性质、 污染源的特点、排放强度、污染途径 土壤类型、特性等 土壤退化破坏:人为、自然 土壤沙化、盐渍化、沼泽化、土壤侵蚀 农业生产、工矿、交通及其它事业生产
5.2 土壤环境影响识别
(一)土壤环境影响识别类型 2 影响方式 直接、间接 3 影响性质 可逆、不可逆、积累、协同 4 按污染成因 水体、大气、农业、生物、固废
二 SEQ现状评价——污染评价
5.3.2.1 土壤环境污染现状评价
评价因子的选择 (1)有机毒物 (2)重金属及其他无机毒物 (3)土壤中pH、全氮量、硝态氮量及全磷量等 (4)有害微生物 (5)放射性元素
评价标准的选择
1、以区域土壤环境背景值作为标准

第5章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第5章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3评价范围
• —般地说,土壤影响评价范围比拟建项目占地面 积为大,应考虑的因素是: • 1项目建设期可能破坏原有的植被和地貌的范围; • 2可能受项目排放的废水污染的区域; • 3项目排放到大气中的气态和颗粒态有毒污染物 沉降而受较重污染的区域; • 4项目排放的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性废物堆放 和填埋场周围的土地。
• 2006年7月,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 全面展开,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国家投入了10 亿元专项资金,耗时3年半时间,调查范围覆 盖除台湾省和港澳地区以外的所有省、市、自 治区的全部陆地。
此次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重点开展5方面的工作:
• 开展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调查与评价。在全国范围内系统开展土壤环境现 状调查,通过分析土壤中重金属、农药残留、有机污染物等项目的含量及土 壤理化性质,结合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类型,开展基于土壤环境风险的土壤 环境质量评价。 • 开展全国土壤背景点环境质量调查与对比分析。
• (3)调查评价区内现有土壤污染源排污情况。 • (4)描述土壤环境现状、包括现有的土壤侵蚀和污 染状况并作图表示。 • (5)根据污染物进入土壤的种类、数量、方式、区 域环境特点、土壤理化特性、净化能力以及污染 物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累积规律,分析 污染物累积趋势,预测土壤环境质量的变化和发 展。
• 还应调查评价区植物和污染源状况。植物监测 调查,主要是观察研究自然植物和作物等在评 价区内不同土壤环境条件下,各生育期的生长 状况及产量、质量变化。污染源调查,主要是 调查现有的各种人为破坏植被和地貌造成土壤 侵蚀的活动。包括工业、农业污染源和污水灌 溉情况。
3评价因子的确定 一般是根据监测调查掌握的土壤中现有污染 物和拟建项目将要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按毒 性大小与排放量多少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比法 进行筛选。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92020/1/10
(二)评价内容 1.收集和分析拟建项目工程分析的成果以及与土壤
侵蚀和污染有关的地表水、地下水、大气和生 物等专题评价的相关资料。 2.调查、监测项目所在地区土壤环境资料。 3.调查、监测评价区内现有土壤污染源排污情况。 4.描述土壤环境现状。 5.根据进入土壤的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方式、区 域环境特点、土壤理化特性、净化能力以及污 染物在土壤环境中迁移、转化和累积规律,分 析污染物累积趋势,预测土壤环境质量的变化 和发展。
22020/1/10
三、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将其分为三类 :
I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自然保护区、集中式生 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 土壤,土质应基本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 果园、牧场等土壤,土质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 不造成污染、危害;
❖ 2.“4d”法检验 ❖ 一组4个以上的实测值,其中一个偏离平均
值较远,视为可疑值。该值不参加平均值计算 ,由另3个监测值求出平均值,该值与此平均值 的差值大于4倍的平均偏差时,则该值弃去不用 。
❖ 3.上下层比较 ❖ 某物质在表土中的含量与底土中含量的比值
大于1时,认为此样品已受污染,应予剔除。 ❖ 4.相关分析法 ❖ 选定一种没有污染的元素为参比元素,求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分为两大类:土壤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和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依据评价重点内容的不同,又可细分 为:土壤污染评价、土壤资源评价、土壤 生态评价、土壤综合评价。
52020/1/10
(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原则 1、整体性原则 2、相关性原则 3、主导性原则 4、动态性原则 5、随机性原则

土壤环境评价知识讲稿

土壤环境评价知识讲稿

企业土壤环境保护责任与实践
企业环保责任
企业是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企业 有责任采取措施防止土壤污染,并积极参与 土壤修复工作。
企业实践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例
一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绿色生产,成功地 减少了土壤污染,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实践经
验。
个人在土壤环境保护中的角色与责任
要点一
个人环保意识
要点二
个人实践建议
每个人都应该树立土壤环境保护意识,了解土壤污染的危 害,并采取行动减少对土壤环境的负面影响。
了解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识别土壤环境问题。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与内容
土壤环境影响预测
预测项目实施后对土壤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
土壤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
提出有效的土壤环境保护措施和对策。
土壤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与技术
数学模型法
利用数学模型预测土壤环境质量的变 化趋势。
物理模型法
通过建立物理模型来模拟土壤环境的 变化。
土壤环境保护措施 制定严格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制度,防止不合理开发利用。
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控制污染物排放。
土壤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
• 推广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 用。
土壤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
01
土壤环境对策
02
03
04
建立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定期 开展监测和评估。
加强土壤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土壤污染物的来源与影响
土壤污染物的来源
主要包括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城市生活垃圾和废水等。这些污染物通过污水 灌溉、废气排放、固体废弃物堆放等方式进入土壤,对土壤造成污染。
土壤污染物的影响
土壤污染会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破坏土壤的生态平衡,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 育。同时,一些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等污染物还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类 健康造成危害。

第五章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第五章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第五章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土壤是地球表面具有肥力、生长植物的疏松层。

对于人类和陆生生物而言,土壤是岩石圈中最重要的部分。

与地球直径相比地表土壤的厚度仅为十几厘米,相比之下微乎其微,但正是这薄薄的一层土壤,才使得地球上有了广袤的森林、农田和草原,人类得以从中获取宝贵的生产和生活资源,拥有肥沃的土壤及与之相适宜的气候,对一个国家来说是一笔珍贵的财富。

土壤即是生产食物的场所,同时也是大量污染物的接纳场所。

如从工厂排放出的烟雾、化肥、杀虫剂及其他一些污染物质进入土壤后造成土壤污染,并在循环过程中造成水、大气和生物体的污染。

土壤污染严重污染地下水、影响农产品安全、国际贸易、危及人类健康日本痛痛病事件1955年至1972年发生在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的公害事件。

1955年,在神通川流域河岸出现了一种怪病,症状初始是腰、背、手、脚等各关节疼痛,随后遍及全身,有针刺般痛感,数年后骨骼严重畸形,骨脆易折,甚至轻微活动或咳嗽,都能引起多发性病理骨折,最后衰弱疼痛而死。

经调查分析,痛痛病是河岸的锌、铅冶炼厂等排放的含镉废水污染了水体,使稻米含镉。

而当地居民长期饮用受镉污染的河水,以及食用含镉稻米,致使镉在体内蓄积而中毒致病。

日本水俣病事件氯乙烯和醋酸乙烯在制造过程中要使用含汞(Hg)的催化剂,这使排放的废水含有大量的汞。

当汞在水中被水生物食用后,会转化成甲基汞。

水俣湾由于常年的工业废水排放而被严重污染了,水俣湾里的鱼虾类也由此被污染了。

这些被污染的鱼虾通过食物链又进入了动物和人类的体内。

甲基汞通过鱼虾进入人体,被肠胃吸收,侵害脑部和身体其他部分。

进入脑部的甲基汞会使脑萎缩,侵害神经细胞,破坏掌握身体平衡的小脑和知觉系统。

我国土壤污染日趋严重,耕地、城市土壤、矿区土壤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而且土壤的污染源呈多样化的特点。

有资料显示,农药和有机物污染、放射性污染、病原菌污染及其他类型的土壤污染所导致的经济损失难以估量;全国每年仅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的粮食达1000多万吨,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每年也多达1200万吨,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人民币。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二、评价标准
• 根据土壤评价的目的和要求来确定评价标准。 由于土壤受外界干扰的因素很多,不能划定统一 的评价标准.可结合实际选用如下的各类标准。 • (1)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l5618—1995) 为基本标准,该标推未规定者按下列标准。
• (2)以区域土壤背景值为评价标准。区域土壤背 景值是指一定区域内,远离工矿、城镇和道路, 无明显工业“三废”污染的土壤中有毒物质的平 均含量。 • (3)以区域性土壤自然含量为评价标准。区域性土 壤自然含量,是指在清水灌区内,采用与污水灌 区的自然条件、耕作栽培措施大致相同、同一类 型的土壤中污染物的平均含量评价包括土壤环境质 量现状调查、参数选择、评价标准确定、 选取土壤质量指数、土壤质量分级和土 壤环境质量评价等。通过评价,掌握土 壤环境质量的现状及污染物的空间分布。
• 一、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 土壤调查包括从资料调查和现场实测。资料调查主要是 从有关管理、研究和行业信息中心以及图书馆和情报所 收集材料,内容包括: • 1自然环境特征,如气象、地貌、水文和植被等资料; • 2土壤及其特性,包括成土母质(成土母岩和成土母质类 型);土壤类型、组成、特性; • 3土地利用状况,包括城镇、工矿、交通用地面积等; • 4水土侵蚀类型、面积及分布和侵蚀模数等; • 5土壤元素背景值资料; • 6当地植物种类、分布及生长情况。
• (4)以土壤对照点含量为评价标准。土壤对 照点含量是针对末污染地区内自然条件、 土壤类型和利用方式大致相同的土壤作对 照点的污染物含量作为对照点含量。 • (5)以土壤和作物中污染物质积累的相关 数量作为评价标准;以作物积累污染物而 遭受不同污染程度时土壤中相应污染物的 含量,作为标准评价土壤质量等级。
土壤有如下特点
• ①土壤环境是一个开放系统, • 土壤和水、大气、生物等环境要素之间以及土壤内部系 统之间都不断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这是土壤环境 发展、并随外界条件发生改变而演变的主要原因。土壤 具有吸水和储备各种物质的能力。 • ②土壤具有生产植物产品的功能。这些植物产品的数量 和质量主要由土壤环境质量来决定。而土壤环境通过植 物影响人们的生活与身体健康。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一、引言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是为了了解土壤环境的健康状况,为土壤保护和土壤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土壤环境的重要性入手,探讨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和应用。

二、土壤环境的重要性土壤是自然界不可再生的资源之一,对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土壤的恶化和污染将直接危害人类健康和环境质量。

因此,评价土壤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三、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原则1.科学性原则:评价标准应基于科学研究成果,充分考虑土壤形成和发展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

2.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标准应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便于测量和应用。

3.针对性原则:评价标准应针对不同土壤类型和用途进行制定,因地制宜,具有区域差异性。

4.综合性原则:评价标准应综合考虑土壤污染元素的毒害效应和累积作用,综合评估土壤环境质量。

四、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土壤环境质量需要综合考虑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土壤重金属含量等多方面的指标。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1.土壤理化性质指标:包括土壤质地、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等。

2.土壤养分指标:包括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全磷、全钾等。

3.土壤微生物指标:包括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等。

4.土壤重金属指标:包括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如铅、镉、汞等。

五、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的应用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的应用旨在评估土壤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控制土壤污染问题,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1.农业用地管理:评价标准可用于划定农业用地等级,指导合理施肥和农业生产管理,提高农产品质量。

2.土壤污染整治:评价标准可用于确定污染土壤集中整治区域,制定污染土壤治理方法和措施。

3.土壤健康评估:评价标准可用于监测土壤健康状况,提供科学依据为土壤保护和恢复。

六、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的发展趋势随着土壤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评价标准的不断完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的发展趋势主要呈现以下几个方面:1.细化指标体系:不断增加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指标,并研究其相互关系和综合评价方法。

评价讲义第五章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评价讲义第五章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2 Pi < 3, 中污染级; Pi 3,重污染级。
多因子综合评价
A、等权综合指数:
n
P
1
n
Pi i
1
B、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
P
avr ci si maxci si 2
2
2
C、加权综合污染指数:
P
W P
i 1 i i
n
D、 均方根综合污染指数:
P
土壤盐碱化预测
• 用钠吸附比(SAR)来划分灌溉水质等级:
• 当土壤溶液的电导率(ES)为10mS/m时,
– ①SAR值在0~10之间为低钠水,可用于灌溉各种土壤而不发生盐 碱化; – ②SAR值在10~18之间为中钠水,对具有高阳离子交换量的细质土 壤会造成盐碱化; – ③SAR值在18~26之间为高钠水,对大多数土壤都可产生有害的交 换性钠,造成碱化; – ④SAR值在26~30之间为极高钠水,一般不适用于灌溉。
400
300 500 200 1.0
滴滴娣 ≤
0.05
0.50
1.0
四、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方法 单因子评价
分别计算各项污染物的污染指数,然后进行分 级评价。 A、以实测值与评价标准值相比计算土壤污染指 数:
ci P i si
Pi 1,未受污染; Pi > 1,已受污染,P越大,污染越严重。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 mg/kg (GB15618-1995)
级别 土壤pH值 项目 镉 ≤ 汞 ≤ 0.20 0.15 0.30 0.30 0.60 0.50 1.0 1.0 1.5 一级 自然背景 <6.5 二级 6.5~7.5 >7.5 三级 >6.5
砷 水田 ≤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工业工程建设项目的土壤环境影响识别
工业废气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工业废气中的污染物,通过降水、扩散和重力作用降落至地面,渗
透进入土壤,进而污染土壤环境。
工业废水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经过处理或未处理)工业废水,用于灌溉农田或排入河流、湖泊后再
作为农业灌溉用水,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使土壤受到污染。
工业废水处理产生的活性污泥排入土壤,污泥与土壤的相互作用,会使 土壤的性质及元素分布和分配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周围的
质得到改善;土壤不易受侵蚀,土地平展,易于机械化耕作,
干旱的危险少;减少水饱和土壤的面积,减轻内涝的危险。 不利影响:排水强度过高,会加快地表径流,河道洪峰提前
出现,会增加泛滥的危险;土壤的质量下降;次生盐渍化;
交通工程建设项目的土壤环境影响识别
占用土地(永久性影响); 建设期间,土地大量裸露,土壤极易受到侵蚀; 使用期间:机动车排放的废气为大气酸沉降准备了物质基础,酸沉降将导致土 壤的酸化。
水土流失,从而引发土壤退化和破坏;
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的发生, 加速了土壤的退化和破坏。
农业工程建设项目的土壤环境影响识别
农业机械化工程建设项目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农田失去植被保护,水蚀、风蚀的几率增强; 土壤被压实,妨碍植物根系与大气中氧和CO2的交换,根系向 下生长的阻力增加;土壤的渗透能力下降,形成的径流较大, 加速了土壤的侵蚀。 农业排灌工程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良好的土壤排水系统可缓解土壤的盐渍化,使土壤的物理性
评价范围
①项目建设可能破坏原有的植被和地貌范围; ②可能受项目排放的废水污染的区域; ③项目排放到大气中的气态和颗粒态有毒污染物由于干或湿 沉降作用而受较重污染的区域; ④项目排放的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性废物堆放和填埋场周 围的土地。 包括:大气环境质量评价范围、地面水及其灌区的范围,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土壤是地球上最为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人类生产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是衡量土壤污染程度和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的主要手段之一、不同的评价方法在评价指标的选择、数据采集和处理等方面存在差异,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1.土壤地球化学评价方法:土壤地球化学评价是通过对土壤中元素的含量及其空间分布进行分析,来评估土壤环境质量。

该方法以元素的地球化学背景值为参照,确定元素的超标浓度,从而评价土壤的污染状况。

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重金属元素、有机污染物等,常见的评价方法包括富集系数法、污染指数法等。

2.土壤微生物评价方法: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土壤质量和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分析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多样性和活性等指标,可以评价土壤的生物活性和健康程度。

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微生物群落结构、呼吸活性、酶活性等。

评价方法包括磷酸盐络合物酶活性法、碳酸酺酶活性法等。

3.土壤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土壤生态风险评价是评价土壤中有害物质对生物体的危害程度和脆弱性的方法。

通过对土壤中有害物质的浓度、种类、生物毒性等指标进行分析,可以评估土壤的生态风险程度。

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潜在生态风险指数、风险背景值等,评价方法包括风险系数法、环境风险指数法等。

4.土壤质量评价方法:土壤质量评价是评价土壤作为农田、园林等利用的基础能力和适宜程度的方法。

通过对土壤理化性质、肥力状况、水分保持能力等指标的分析,可以评价土壤的质量和适宜性。

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土壤渗透性、有机质含量、PH值等,评价方法包括等级评价法、综合评价法等。

综上所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包括土壤地球化学评价、土壤微生物评价、土壤生态风险评价和土壤质量评价等多种方法。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结合多种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为环境保护和土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一、引言土壤是人类生存和农业发展的基础,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土壤环境质量的评价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确保土壤的可持续利用和人民的生活环境的健康,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就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探讨。

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的意义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有助于评估土壤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壤保护与治理措施,维护土壤的生态功能,保护人类健康,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1. 土壤理化性质指标土壤的理化性质直接反映了土壤的物质组成和结构状态,包括土壤质地、颜色、有机质含量、pH、离子交换能力等指标。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测定可以了解土壤的肥力、透水性、保水性等情况。

2. 土壤污染物指标土壤污染物是评价土壤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包括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农药残留等。

不同污染物对土壤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程度不同,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限量标准,以保障土壤环境的安全。

3. 土壤生物学指标土壤生物学指标是评价土壤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土壤动物和土壤酶活性等指标的测定,可以了解土壤的生物多样性和生物活力,为土壤质量的评价提供重要参考。

四、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和应用1.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制定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需要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的临界值或限量标准。

标准应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并应根据不同土壤类型和用途,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和临界值。

2.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的应用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的应用需要遵循科学、公正、透明、规范的原则,评价结果应得到公众的广泛认可和参与。

评价结果可以作为土壤管理、土壤保护和土壤治理的参考,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和规划提供依据。

五、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的挑战和展望当前,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仍面临一些挑战,如评价指标选择、评价方法标准化、监测网络建设等方面。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一、引言土壤是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农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土壤环境质量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因此,评价土壤环境质量并采取相应措施保护土壤资源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二、土壤采样与分析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第一步是进行土壤采样与分析。

采样时应根据具体评价目的和研究区域的特点确定采样点位和采样深度。

常用的土壤采样方法有固定面积采样法、网格采样法和随机采样法等。

采样后,需进行土壤样品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性质等多个指标的分析,如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pH值、养分含量、重金属含量等。

三、土壤环境质量指标的确定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关键是确定合适的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应既能反映土壤环境质量的整体状况,又能揭示出具体污染源的影响。

常用的土壤环境质量指标包括土壤有机质含量、pH值、土壤养分含量、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土壤重金属含量等。

可以根据评价目的和研究对象的不同,选择适当的指标进行评价。

四、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1.单因子评价法单因子评价法是根据某一指标的标准,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

常用的单因子评价法有质量评价法、污染指数法和富集系数法等。

质量评价法是将土壤环境质量分为优、良、中、差和劣五个等级,根据指标的测定值判断土壤环境质量的等级。

污染指数法是通过计算不同指标的污染指数,综合评价土壤环境质量。

富集系数法是通过比较土壤中某种污染物的含量与天然背景值的比值,判断土壤环境质量的优劣。

2.综合评价法综合评价法是将多个指标综合考虑,通过建立评价模型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常用的综合评价方法有主成分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等。

主成分分析法是通过降维处理,提取主成分来代表原始指标,从而实现综合评价。

灰色关联分析法是将各指标的数据序列进行关联分析,计算出各指标之间的关联度,从而评价土壤环境质量。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资料讲解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资料讲解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涉及评价因子、评价标准和评价模式。

评价因子数量与项目 类型取决于监测的目的和现实的经济和技术条件。

评价标准常采用国家土壤环 境质量标准、区域土壤背景值或部门(专业)土壤质量标准。

评价模式常用污 染指数法或者与其有关的评价方法。

8.1污染指数、超标率(倍数)评价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一般以单项污染指数为主,指数小污染轻,指数大污 染则重。

当区域内土壤环境质量作为一个整体与外区域进行比较或与历史资料 进行比较时除用单项污染指数外,还常用综合污染指数。

土壤由于地区背景差 异较大,用土壤污染累积指数更能反映土壤的人为污染程度。

土壤污染物分担 率可评价确定土壤的主要污染项目,污染物分担率由大到小排序,污染物主次 也同此序。

除此之外,土壤污染超标倍数、样本超标率等统计量也能反映土壤 的环境状况。

污染指数和超标率等计算公式如下: 土壤单项污染指数=土壤污染物实测值/土壤污染物质量标准 土壤污染累积指数=土壤污染物实测值/污染物背景值 土壤污染物分担率(% = (土壤某项污染指数/各项污染指数之和)X 100% 土壤污染超标倍数=(土壤某污染物实测值-某污染物质量标准)/某污染物质 量标准 土壤污染样本超标率(% = (土壤样本超标总数/监测样本总数)X 100%8.2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内梅罗污染指数(PN = {[( PI 均2 ) + (PI 最大2] /2 } 1/2 式中PI 均和PI 最大分别是平均单项污染指数和最大单项污染指数。

内梅罗指数反映了各污染物对土壤的作用,同时突出了高浓度污染物对土壤环 境质量的影响,可按内梅罗污染指数,划定污染等级。

内梅罗指数土壤污染评若土壤某元素监测值xI V x -2s ,则该元素缺乏或属于低背景土壤。

若土壤某元素监测值在x ± 2s ,则该元素含量正常。

若土壤某元素监测值xI >x + 2s ,则土壤已受该元素污染,或属于高背景土壤。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第二节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及评价
一.现状调查 包括布点、采样、监测
(1)布点:空间分布上均匀并有一定的密度 (2)采样:对角线、梅花形、棋盘式、蛇形,
多点采样,均匀混合;通常只需采集20cm 左右耕层土和耕层以下20~40cm土样 (3)监测:主要考虑污染土壤成土因素,一般 把主要污染物和由成土因素决定的异常元素 列为监测项目。
(3)调查、监测评价区内现有土壤污染源排放情况 。
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等级划分和内容
(二)评价内容 (4)描述土壤环境现状,包括现有的土壤侵蚀和污
染状况,可采用环境质量指数法加以归纳,并作图 表示
(5)描述土壤中进入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方式、 区域环境特点、土壤理化性质、净化能力以及污染 物在土壤环境中迁移、转化和累积规律,分析污染 物累积趋势,预测土壤环境质量的变化和发展。
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等级划分和内容
(二)评价内容 一般,一级评价项目的内容包括以上各个方
面,三级评价可利用现有资料和参照类比项 目从简,二级评价的工作内容类似评价项目 ,但工作深度可视情况适当减少。
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等级划分和内容
(三)评价范围 一般说,土壤环境质量评价范围比拟建项目
占地面积大。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范围一般应包括大气环境
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标准值的污染物项目 少,给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工作带来了困难。
对其他污染指标多选用不同含义的土壤背景值作为 评价标准。
第二节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二、评价方法 1、 单因子指数
P≤1,未受污染; P>1,已受污染。
2.分级污染指数
(1)土壤积累起始值(Xa)
(2)作物污染物含量显著增加相对应的土壤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土壤是地球表面的重要自然资源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是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科学评价和监测的依据,对于保护土壤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期加深对这一重要领域的认识。

首先,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包括多个方面的指标,如土壤污染物的种类和含量、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等。

其中,土壤污染物的种类和含量是评价土壤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见的土壤污染物包括重金属、有机物、放射性物质等,它们对土壤的污染程度和环境风险具有重要影响。

另外,土壤理化性质是评价土壤环境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包括土壤的质地、结构、酸碱度、有机质含量等。

这些指标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土壤的肥力、透水性和保肥性,从而影响土壤的生态功能和农业生产。

其次,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的建立是基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和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的研究成果,它需要考虑到土壤的功能需求和环境容量,结合土壤资源的实际情况和土壤环境保护的要求。

在评价标准的制定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土壤的地域特点、土壤类型、土壤用途等因素,确保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同时,评价标准的建立还需要考虑到土壤环境质量的动态变化和不确定性,采用合理的监测技术和评价方法,及时更新和完善评价标准。

最后,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的实施需要依托于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和土壤环境管理体系,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土壤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土壤污染和退化问题。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土壤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的宣传和执行,促进土壤环境质量的改善和保护。

总之,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是保护土壤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

我们应加强对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的研究和实施,不断完善和提高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促进土壤环境质量的改善和保护,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涉及评价因子、评价标准和评价模式。

评价因子数量与项目类型取决于监测的目的和现实的经济和技术条件。

评价标准常采用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区域土壤背景值或部门(专业)土壤质量标准。

评价模式常用污染指数法或者与其有关的评价方法。

8.1污染指数、超标率(倍数)评价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一般以单项污染指数为主,指数小污染轻,指数大污染则重。

当区域内土壤环境质量作为一个整体与外区域进行比较或与历史资料进行比较时除用单项污染指数外,还常用综合污染指数。

土壤由于地区背景差异较大,用土壤污染累积指数更能反映土壤的人为污染程度。

土壤污染物分担率可评价确定土壤的主要污染项目,污染物分担率由大到小排序,污染物主次也同此序。

除此之外,土壤污染超标倍数、样本超标率等统计量也能反映土壤的环境状况。

污染指数和超标率等计算公式如下:土壤单项污染指数=土壤污染物实测值/土壤污染物质量标准土壤污染累积指数=土壤污染物实测值/污染物背景值土壤污染物分担率(%)=(土壤某项污染指数/各项污染指数之和)×100%土壤污染超标倍数=(土壤某污染物实测值-某污染物质量标准)/某污染物质量标准土壤污染样本超标率(%)=(土壤样本超标总数/监测样本总数)×100%8.2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内梅罗污染指数(PN)= {[(PI均2)+ (PI最大2]/2}1/2式中PI均和PI最大分别是平均单项污染指数和最大单项污染指数。

内梅罗指数反映了各污染物对土壤的作用,同时突出了高浓度污染物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可按内梅罗污染指数,划定污染等级。

内梅罗指数土壤污染评价标准见表8-1。

表8-1 土壤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标准等级内梅罗污染指数污染等级ⅠPN≤0.7清洁(安全)Ⅱ 0.7<PN≤1.0尚清洁(警戒限)Ⅲ 1.0<PN≤2.0轻度污染Ⅳ 2.0<PN≤3.0中度污染Ⅳ PN>3.0 重污染8.3背景值及标准偏差评价用区域土壤环境背景值(x)95%置信度的范围(x±2s)来评价:若土壤某元素监测值xI<x-2s,则该元素缺乏或属于低背景土壤。

若土壤某元素监测值在x±2s,则该元素含量正常。

若土壤某元素监测值xI>x+2s,则土壤已受该元素污染,或属于高背景土壤。

8.4综合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CPI)包含了土壤元素背景值、土壤元素标准(附录B)尺度因素和价态效应综合影响。

其表达式:式中CPI为综合污染指数,X、Y分别为测量值超过标准值和背景值的数目,RPE为相对污染当量,DDMB为元素测定浓度偏离背景值的程度,DDSB为土壤标准偏离背景值的程度,Z为用作标准元素的数目。

主要有下列计算过程:(1)计算相对污染当量(RPE)式中N是测定元素的数目,Ci 是测定元素i的浓度, Cis是测定元素i的土壤标准值,n为测定元素i的氧化数。

对于变价元素,应考虑价态与毒性的关系,在不同价态共存并同时用于评价时,应在计算中注意高低毒性价态的相互转换,以体现由价态不同所构成的风险差异性。

(2)计算元素测定浓度偏离背景值的程度(DDMB)式中CiB是元素i的背景值,其余符号同上。

(3)计算土壤标准偏离背景值的程度(DDSB)式中,Z为用于评价元素的个数,其余符号的意义同上。

(4)综合污染指数计算(CPI)(5)评价用CPI评价土壤环境质量指标体系见表12—2。

表12-2 综合污染指数(CPI)评价表X Y CPI 评价0 0 0 背景状态0 ≥1 0<CPI<1 未污染状态,数值大小表示偏离背景值相对程度≥1≥1≥1污染状态,数值越大表示污染程度相对越严重(6)污染表征式中,X是超过土壤标准的元素数目,a、 b、 c等是超标污染元素的名称,N 是测定元素的数目,CPI为综合污染指数。

9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所产生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资料具有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

质量控制涉及监测的全部过程。

9.1采样、制样质量控制9.2 实验室质量控制9.2.1 精密度控制9.2.1.1测定率每批样品每个项目分析时均须做20%平行样品;当5个样品以下时,平行样不少于1个。

9.2.1.2 测定方式由分析者自行编入的明码平行样,或由质控员在采样现场或实验室编入的密码平行样。

9.2.1.3合格要求平行双样测定结果的误差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者为合格。

允许误差范围见表13-1。

对未列出允许误差的方法,当样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较好时,参考表13-2的规定。

当平8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涉及评价因子、评价标准和评价模式。

评价因子数量与项目类型取决于监测的目的和现实的经济和技术条件。

评价标准常采用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区域土壤背景值或部门(专业)土壤质量标准。

评价模式常用污染指数法或者与其有关的评价方法。

8.1污染指数、超标率(倍数)评价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一般以单项污染指数为主,指数小污染轻,指数大污染则重。

当区域内土壤环境质量作为一个整体与外区域进行比较或与历史资料进行比较时除用单项污染指数外,还常用综合污染指数。

土壤由于地区背景差异较大,用土壤污染累积指数更能反映土壤的人为污染程度。

土壤污染物分担率可评价确定土壤的主要污染项目,污染物分担率由大到小排序,污染物主次也同此序。

除此之外,土壤污染超标倍数、样本超标率等统计量也能反映土壤的环境状况。

污染指数和超标率等计算公式如下:土壤单项污染指数=土壤污染物实测值/土壤污染物质量标准土壤污染累积指数=土壤污染物实测值/污染物背景值土壤污染物分担率(%)=(土壤某项污染指数/各项污染指数之和)×100%土壤污染超标倍数=(土壤某污染物实测值-某污染物质量标准)/某污染物质量标准土壤污染样本超标率(%)=(土壤样本超标总数/监测样本总数)×100%8.2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内梅罗污染指数(PN)= {[(PI均2)+ (PI最大2]/2}1/2式中PI均和PI最大分别是平均单项污染指数和最大单项污染指数。

内梅罗指数反映了各污染物对土壤的作用,同时突出了高浓度污染物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可按内梅罗污染指数,划定污染等级。

内梅罗指数土壤污染评价标准见表8-1。

表8-1 土壤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标准等级内梅罗污染指数污染等级ⅠPN≤0.7清洁(安全)Ⅱ 0.7<PN≤1.0尚清洁(警戒限)Ⅲ 1.0<PN≤2.0轻度污染Ⅳ 2.0<PN≤3.0中度污染Ⅳ PN>3.0 重污染8.3背景值及标准偏差评价用区域土壤环境背景值(x)95%置信度的范围(x±2s)来评价:若土壤某元素监测值xI<x-2s,则该元素缺乏或属于低背景土壤。

若土壤某元素监测值在x±2s,则该元素含量正常。

若土壤某元素监测值xI>x+2s,则土壤已受该元素污染,或属于高背景土壤。

8.4综合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CPI)包含了土壤元素背景值、土壤元素标准(附录B)尺度因素和价态效应综合影响。

其表达式:式中CPI为综合污染指数,X、Y分别为测量值超过标准值和背景值的数目,RPE为相对污染当量,DDMB为元素测定浓度偏离背景值的程度,DDSB为土壤标准偏离背景值的程度,Z为用作标准元素的数目。

主要有下列计算过程:(1)计算相对污染当量(RPE)式中N是测定元素的数目,Ci 是测定元素i的浓度, Cis是测定元素i的土壤标准值,n为测定元素i的氧化数。

对于变价元素,应考虑价态与毒性的关系,在不同价态共存并同时用于评价时,应在计算中注意高低毒性价态的相互转换,以体现由价态不同所构成的风险差异性。

(2)计算元素测定浓度偏离背景值的程度(DDMB)式中CiB是元素i的背景值,其余符号同上。

(3)计算土壤标准偏离背景值的程度(DDSB)式中,Z为用于评价元素的个数,其余符号的意义同上。

(4)综合污染指数计算(CPI)(5)评价用CPI评价土壤环境质量指标体系见表12—2。

表12-2 综合污染指数(CPI)评价表X Y CPI 评价0 0 0 背景状态0 ≥1 0<CPI<1 未污染状态,数值大小表示偏离背景值相对程度≥1≥1≥1污染状态,数值越大表示污染程度相对越严重(6)污染表征式中,X是超过土壤标准的元素数目,a、 b、 c等是超标污染元素的名称,N 是测定元素的数目,CPI为综合污染指数。

9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所产生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资料具有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

质量控制涉及监测的全部过程。

9.1采样、制样质量控制9.2 实验室质量控制9.2.1 精密度控制9.2.1.1测定率每批样品每个项目分析时均须做20%平行样品;当5个样品以下时,平行样不少于1个。

9.2.1.2 测定方式由分析者自行编入的明码平行样,或由质控员在采样现场或实验室编入的密码平行样。

9.2.1.3合格要求平行双样测定结果的误差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者为合格。

允许误差范围见表13-1。

对未列出允许误差的方法,当样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较好时,参考表13-2的规定。

当平行双样测定合格率低于95%时,除对当批样品重新测定外再增加样品数10%~20%的平行样,直至平行双样测定合格率大于95%。

9.2.2 准确度控制9.2.2.1使用标准物质或质控样品例行分析中,每批要带测质控平行双样,在测定的精密度合格的前提下,质控样测定值必须落在质控样保证值(在95%的置信水平)范围之内,否则本批结果无效,需重新分析测定。

9.2.2.2加标回收率的测定当选测的项目无标准物质或质控样品时,可用加标回收实验来检查测定准确度。

加标率:在一批试样中,随机抽取10%~20%试样进行加标回收测定。

样品数不足10个时,适当增加加标比率。

每批同类型试样中,加标试样不应小于1个。

加标量:加标量视被测组分含量而定,含量高的加入被测组分含量的0.5~1.0倍,含量低的加2~3倍,但加标后被测组分的总量不得超出方法的测定上限。

加标浓度宜高,体积应小,不应超过原试样体积的1%,否则需进行体积校正。

合格要求:加标回收率应在加标回收率允许范围之内。

加标回收率允许范围见表9-2。

当加标回收合格率小于70%时,对不合格者重新进行回收率的测定,并另增加10%~20%的试样作加标回收率测定,直至总合格率大于或等于70%以上。

9.2.3 质量控制图必测项目应作准确度质控图,用质控样的保证值X与标准偏差S,在95%的置信水平,以X作为中心线、X±2S作为上下警告线、X±3S作为上下控制线的基本数据,绘制准确度质控图,用于分析质量的自控。

每批所带质控样的测定值落在中心附近、上下警告线之内,则表示分析正常,此批样品测定结果可靠;如果测定值落在上下控制线之外,表示分析失控,测定结果不可信,检查原因,纠正后重新测定;如果测定值落在上下警告线和上下控制线之间,虽分析结果可接受,但有失控倾向,应予以注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