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述的角度 人称 腔调 速度

合集下载

叙述角度

叙述角度

叙述视角也称叙述聚焦,是指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

同样的事件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就可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在不同的人看来也会有不同的意义。

以下是我能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叙述角度,以供大家参考!叙述角度小说的叙事角度决定了故事的讲述方式和进程。

常见的叙事角度包括:第三人称全知叙事、第三人称限制叙事、第三人称客观叙事、意识流、第二人称叙事、主要人物第一人称叙事、次要人物第一人称叙事,以及上述叙事方式的组合体。

谁在讲故事对于读者非常重要,因为叙事的角度限制了我们对于小说事件的认知和理解。

第三人称总给我们一种真实客观的幻觉,而第一人称则让我们对叙事者产生身份认同。

维多利亚时期的传统小说多喜欢第三人称全知叙事,而现代小说则热衷于交织不同的叙事声音。

采用第一人称限制叙事的好处是它只提供有效的真相。

叙事者的盲点和迷惑制约着我们对于故事的了解,也制造了悬念吸引我们继续阅读和探索。

我们甚至最终也无法获知一个客观的东西,而这种探索的过程和与真相角逐的张力正是小说给与我们的乐趣。

如果换成无所不知的上帝视角,这一切乐趣就消解了。

部小说中往往不止一位叙述者,而他们无一例外都是作者虚构的声音。

如何让不同的叙事者发出不同的声音,是留给作者的难题。

不同的性别、种族、身份地位和年龄段的叙事者要被设计出不同的词汇、语法、节奏和叙事的内容,很考验作者的能力。

而正是多重叙事声音的互动制造出小说内部的张力和阅读过程中的乐趣。

叙述角度所谓视角就是叙述者:这个故事尤谁来讲述。

这是任何一篇小说都无法回避的问题,不论是几百字的微型小说还是几十万字的长篇小说。

基本上常用的叙述角度无非就是“我” “你”“他”,即第一人称叙述,第二人称叙述,第三人称叙述。

最常见的大概就是第三人称叙述,但是如果细心就会发现同样是第三人称叙述也是不一样的。

一,第三人称叙述①第三人称全知叙述第三人称叙事也可以称为上帝视角,虽然这个叙述者不是故事中的任何一个角色,但是故事中所有的人物和事件对它来讲都没有秘密,它什么都知道,不管是密室里的杀人案还是你脑子里琢磨的坏主意②第三人称限制叙述。

叙述的角度-人称--腔调--速度

叙述的角度-人称--腔调--速度

《情人》的叙述人决定了小说要 以一个“过来人”回忆往事的面目出 现。这个人饱经沧桑,站在俯瞰人生 的高度,其视角是俯视的,审视少女 时代的稚嫩经历时,就有了更自信的 把握和权衡。
选取这样的视角,决定了这篇小 说是一种“过去完成时”的叙事,读 者和叙述人都知道事情的结局,只是 在一起回顾已经发生和已经经历过了 的事情。
?有限的全知视角为了克服不同叙述人称各自的缺点现代小说家摸索出了一种更巧妙的笔法比如在使三用第人称叙述时并不采用全知视角而是故意采用有限视角叙述者只对某个人物无所不知而对其他人物却并不了解如桥边的老人中尽管一开始也运用第三人称叙述者却对一切装作不知这个旁观者与读者差不多等待着小说中人物的下一步
话题: 小说的叙述
• 版本一《我受骗了》:

一天,我偷来一块肉,停在一棵树上正要美餐一
顿,这时,树下走过来一只狐狸。我马上警惕起来。
因为我知道狐狸向来很狡猾,他老是骗人。看样子他 今天又没安好心。我不理他,开始吃肉了。狐狸看见 我在吃肉,馋得直流口水,急得在树底下直打转。看 我把你馋死!我故意把吃肉的声音弄得很响。忽然,
③第二人称叙述视角。
• 运用第二人称写作,一般不能称为真正 的第二人称小说。严格地说来,第二人 称叙述,算不上一种叙述角度。它不是 讲述者,而是被讲述者,是小说中的一 个人物。它和第三人称的情况差不多, 叙述者也在局外,但与第三人称略有不 同: 它与人物有着密切对话的关系。
• 用第三人称叙述的小说,聪明的小 说家并不全采用全知视角,而是在 全知视角中插入小说中某一人物的 有限视角,就是小说中从某一人物 角度看人看事。这样,我们看到, 小说的叙述视角,并不等同于人称, 有时,人称不变,但人物视角却变 化了。
• “我”作为小说次要角色的例子如鲁迅的《孔乙 己》,“我”是一个小学徒,在小说中只是非常 次要的角色,而主角则是孔乙己。小说通过小学 徒“我”的眼光看孔乙己和其他人物的表演,从 而展现世态的炎凉,孔乙己命运的可悲。安排一 个“我”做目击者,这就比用第三人称更为真实 地揭示人物性格遭际命运。

小说叙事艺术完整版

小说叙事艺术完整版
“异己者” ) 由 “我” 来讲故事的特点?若换成鲁镇的其他人不好吗?
我”是一个返乡的青年,对祥林嫂有更多关注的兴趣, 如果是鲁四老爷,则不屑于关注这样的小人物。 2.我是受到新思潮影响的新派人物,对祥林嫂有一定同情, 才会有灵魂有无的关键性对话。如果是柳妈的叙述,则无 法达到这个高度。 3.我回答的模梭两可也加速了祥林嫂的死亡,突出了小资产加 阶级知识分子的懦弱,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
了一层。
第一板块:小说的叙述技巧
——谁来讲故事
* 二、第三人称叙事
* (-) 第三人称全知叙事:视野开阔、便
于全面地展示,不 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
便 于揭示 人物的 内心。
* 第三人称不受叙述者的见闻和感觉的约束,
相对自由。它可以深入人物内心,将人物
的心理活动告诉读者;还可以展示不同人 物在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事情。
故事是谁讲的一一叙述视角
《林黛玉进贾府》:
--林黛玉的限知视角
身份:第一次来到贾府的贾母的外孙女 由林黛玉的视角讲故事的特点?若换成其他人呢?
1.借黛玉第一次来到外祖母家,读者得以首次正面 领略贾府的威仪和尊责。若是贾府中人,观察不会
如此细致。
2.围绕众人与黛玉的初次相见,直接展现贾府中主 要人物的性格特征。若是冷子兴的演说,叙述则隔
(情节) 叙述的手法
叙述的顺序
•叙述的节奏
叙述的频率 情
: 常见、特殊
•特殊的表现手法
第一板块:小说的叙述技巧
——谁来讲故事
* 一、故事是谁讲的?换一个人来讲行不行?
* 事人称(一、二、三人称)
* 叙事的身份(儿童、伙计、知识分子等) * 叙事视角(全知、有限制)
第一板块:小说的叙述技巧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叙事技巧(视角、人称、腔调、语言风格)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叙事技巧(视角、人称、腔调、语言风格)课件


突出特点是打破小说
章和塑造人物形象。它可以打破时空界限,进行立体交叉式描写,具有较大的浓缩性 和凝聚力。概括起来可以说,唯主观、反理性是它总的特点。代表作如《追忆似水年
华》(普鲁斯特)。
荒诞派小说(写意 小说)
小说运用夸张变形,甚至是荒谬、怪诞的内容表达思想,是表现的艺术。它突破生活 常态,违逆现实逻辑,取得了艺术表现更大的自由,又称“写意小说”,典型之作如 选入教材的《变形记》(卡夫卡)。
真题链接
ZHENTILIANJIE
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句子①中“你会捉摸到”的那种“历史感”,也正是“我”当年的经验和感悟。 B.句子②语义上与上段文字紧密相连,但单独成段,语气和表达的感情就更强烈。 C.句子③中的“飘”,是年轻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因脱离了父辈压制而感到飘然自在。 D.句子④表达出的不确定,与前文多处“你会”“你得”表现出的笃定形成了张力。
角度,尝试分析和评价不同作家的
创作风格。
风格特征
FENGGETEZHENG
风格类型
典型特征及示例
不以情节取胜,抒情性强,语言优美,重视民俗风情的描写,注意营造氛围,不太执
散文化小说
着于作品激烈的矛盾冲突和戏剧性,叙述上具有散文的自由性特点,有散文化的味道 。如选入教材的《百合花》《边城》等。沈从文、汪曾祺的小说就是这类小说的代表
紧不慢地走。双桨“吱呀吱呀”的,古人说是“欸乃”,也对。怎么说怎么像。
真题链接
ZHENTILIANJIE
(6)板桥就在太阳落下去的地方。你沿着大埂走,右边是漕河,它连接着巢湖和长江。 河滩如没被淹,一定有放牛的。你走过窑场就不远了。可以问问人,谁都愿意回答你,也 许还会领你走一段,把咄咄逼人的狗子赶开。走到你的腿有点酸了,那就差不多到了。

高中语文小说的叙事艺术知识框架及应用参考

高中语文小说的叙事艺术知识框架及应用参考

高中语文小说的叙事艺术知识框架及应用参考小说作为高中语文试卷的一大考题,需要对小说的叙事艺术作必要的介绍和掌握。

小说试题不仅仅掌握情节、人物、主题、环境四大方面的知识点,还要对小说的结构知识进行梳理掌握。

一、小说的叙事艺术知识框架二、小说叙事艺术知识应用参考1.【问题】作为一篇“另类”的小说,本文在叙述上有什么特点?【观摩答案】①文体新颖,“旧瓶装新酒”,采用小学生命题作文式的幼稚文体,将小学生黄博浩的日常,以碎片方式展示出来。

后面加上评语,让读者玩味。

以最“蹩脚”的写作方式取得最佳叙事效果。

②全文采用第一人称视角。

以“我”为写作对象和叙述主体,通过平凡的小人物视角,少年内心的天真澄明也与成人世界的暗淡复杂形成了对照,更加耐人寻味。

③用儿童口吻叙事,小说幽默生动,充满童趣。

爱用成语,为练写作刻意增添文采造成的褒贬错位,造成似是而非的幽默效果。

2.【问题】请简要分析本文在叙述方面的艺术特色。

(4分)【观摩答案】①在叙述的视角上,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有限视角叙事,通篇贯穿“我”的意识流动和内心独白。

②在叙述腔调上,以“讲述”为主,夹杂着叙述者的情感和判断。

③在叙述的速度上,有简约的概括叙述,也有丰盈的详细描写,叙述张弛有度,快慢相间,使得小说引人入胜。

(每写出一点给2分,共4分。

若从叙述的其他角度作答,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3.【问题】请简要分析本文的叙述视角及其作用【观摩答案】本文采用了智能机器人这一有限视角叙事。

(1分)作用:①增添小说情节的现场感和真实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1分)②便于直接表现智能机器人非凡的观察力、思考力等,更能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机器人的智能化和先进性;(2分)③利于读者反思人类自身的种种表现,从而表现小说主题。

(2分)(意对即可,酌情给分)4.【问题】文章为什么不完全按时间顺序来叙述?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观摩答案】文章先交代邹习祥的志愿军狙击手的战斗英雄身份,接着叙述他的战后的普通人生活,再叙述他的战斗事迹。

统编必修下册第六单元叙述分析

统编必修下册第六单元叙述分析

统编必修下册第六单元叙述分析一、叙述角度1.谁来说小说是要有一个讲述人的。

故事由谁来讲,它的视角和口吻是不一样的。

2.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叙述角度有“全知视角(上帝视角)”和“有限视角(凡人视角)”两种。

全知视角大多见于传统小说,叙述者如上帝一般俯瞰人间,对所发生的故事、各个人物都了如指掌,有时还跳到前台对人物评头论足。

全知视角不受时空和人物的限制,方便读者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

如莫泊桑的《项链》。

有限视角的特点是叙述讲究遮蔽作者意图,故意隐藏一些环节,留给读者自己去推理、判断与评价。

完全依赖于人物的眼睛来看小说里的世界,完全靠叙述者带领读者走进情节的各个环节,让读者参与其中,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力。

全知视角与有限视角无优劣之分,选择怎样的视角完全依照小说的具体需要。

二、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我”(真实):有限视角(真实亲切,便于抒情)(拉近作品和读者的距离)2.第三人称“他”(自由):有限视角或全知视角(深入内心,同时呈现不同时空不同人物)3.第二人称“你”(倾情):非叙述视角(倾注叙述者对“你”的情感)(拉近叙述者和人物的距离)三、叙述腔调叙述腔调,是指叙述人流露出的感*彩、年龄、性别、身份等个性特征。

叙述者无论是站在前台还是幕后,都会或多或少地带着作者的影子和烙印。

作家的腔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有些小说里,有时作家可以将自己惯用的腔调隐藏起来,换成人物的口吻来说话。

你要是真想听我讲,你想要知道的第一件事可能是我在什么地方出生,我倒的童年是怎样度过我父母在生我之前干些什么,以及诸如此类的大卫・科波菲尔式废话,可我老实告诉你,我无意告诉你这一切。

首先,这类事情叫我膩烦;其次,我要是细谈我父母的个人私事,他们准会大发牌气。

对于这类事情,他们最容易生气,特别是我父亲。

他们为人倒是挺不错——我并不想说他们的坏话——可他们的确很容易生气。

再说,我也不是要告诉*的我整个自传。

我想告诉你的只是我在去年圣诞节前所过的那段荒唐生活,后来我的身体整个儿垮了,不得不离家到这儿来休养一阵。

2022届高考专题复习:叙述 知识点

2022届高考专题复习:叙述 知识点

小说的叙述艺术叙述是小说创作最基本的表达技巧之一,是指作者用陈述性的语言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进行说明、介绍和交代的一种方式。

叙述的基本功能在于叙事,小说情节的推进和人物性格的发展,很大程度上都是靠叙述实现的。

在某种意义上说,小说的叙述技巧,即是小说的叙事技巧。

1.叙述顺序叙述顺序可分为多种类型,比较常见的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

(1)顺叙顺叙,也叫正叙,小说情节基本上是按照时间发展的先后顺序依次叙述的。

优点:①能将事件交代清楚,条理清晰②充分的展现人物的性格;缺点:平铺直叙,缺乏吸引力。

(2)倒叙倒叙不按时间先后的顺叙来叙述事件,而是在小说的开头就对某些发生较晚近的故事情节或结局先作交代,然后再回过头来叙述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和发展过程。

优点:①凸显小说的主题。

②避免单调的平铺直叙,使小说显得章法灵活。

③最能引起读者兴趣的内容放在小说的开头,制造一定的悬念。

(3)插叙所谓插叙,就是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一段与人物或情节相关的内容(譬如人物的介绍、事件的背景或原因)的一种叙述方式优点:①使读者更多地了解故事情节。

②对小说人物或情节做必要的注释。

注意:插叙是为了适应内容的需要,插叙的分量不能超过中心事件,不可喧宾夺主。

运用插叙,有助于展开主要事件,丰富文章内容,刻画人物形象,使叙述曲折有致,结构富于变化。

(4)补叙所谓补叙,是指为了使叙述更加丰富,更富有表现力,在小说中心事件的叙述过程中,适当地对所叙述的内容作一些补充的一种叙述方式。

运用补叙,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5)平叙平叙,即平行叙述,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

平叙多用于篇幅较长的小说,如章回体小说。

平叙常见的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对于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分开叙述,先叙一件事,然后在叙另一件事;另一种是对要叙述的各种事交替着进行叙述,按照情节发展的需要轮番叙述,使读者对叙述的两件事同时都关注。

第四讲 分析叙事特征(二)叙述顺序、腔调与节奏-2024年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全国通用)

第四讲 分析叙事特征(二)叙述顺序、腔调与节奏-2024年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全国通用)

• (2)小说中回忆与现实交织,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 请简要分析。
• ①既能写出奶奶一家人为革命所作的贡献,又体现出 干爹对奶奶一家的愧疚和崇敬之情,使小说的主题意蕴 更加丰富、深刻。
• ②回忆与现实交织,调节了叙事节奏,使情节更加饱 满。
• ③可以从不同角度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内心情 感,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叙述顺序、叙述人称、叙述视角、叙述方式。如果题干已给 出具体的叙述特征,这一步可省略。
• 第二步:具体分析叙述效果。分析叙述效果,一是结合文 本对叙述特征(或手法)的内容具体分析,二是明确这种特 征(或手法)的具体效果,重在后者。
• 第三步:分条列项,规范作答。组织答案时,要将每个角 度的作用单列一条,这样答案要点更明晰。
又是奶奶站出来说话。奶奶说,大侄子,让他去吧,大娘有脚有手, 还养活不了自个儿?等革命胜利了,你跟你兄弟一起回来,大娘给你熏 野猪肉吃。
干爹跪在奶奶面前,喊了奶奶一声娘,起身,抹着眼泪快步离去。 我爹跟在干爹身后。 我爹还是个孩子,干爹怕他出意外,把他带在身边,让他当干爹的 警卫员。说是警卫员,其实是干爹在保护他,但到底还是出事了。干爹 的部队遭遇敌人袭击,埋伏在路旁的敌人,突然从灌木丛中蹿出来,枪 口对准干爹,情急之中,我爹飞身挡在干爹身前。 我爹就这样牺牲在长征路上。干爹别无选择,只能就近掩埋我爹。 干爹摘下了我爹脖子上的那只长命锁,他原本打算把它交给奶奶;见到 奶奶,他又不忍心提及我爹的死,就把它留在自己的行军箱里。
• ①用第一人称,显得真实、自然、亲切。 • ②通过孩子的视角,呈现天真有趣、温暖美好的一面。 • ③按照时间顺序自然展开,叙述散文化,节奏舒缓。 • ④注重场景的细节描绘,细腻、生动、传神。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任务。

小说之叙述特色赏析

小说之叙述特色赏析

小说之叙述特色赏析叙述特色:1、叙述视角、人称、速度2、对话形式:叙事集中3、语言:简洁含蓄(句式、修饰语)4、腔调:冷静客观5、话题引出故事6、历史、现实7、情景描写、叙述(诗意美)例一海明威《印第安营寨》简要概括这篇小说的叙述特色。

(1)小说以对话形式推动叙述,在对话中展开情节,刻画人物。

(2)叙述语简洁含蓄,电报式的短句,少用修饰语,句子凝练而意味深长。

(3)叙述语调冷静客观,作者在不动声色的叙述中,避免作者主观情感和倾向的渗入,使小说具有冷峻意味。

例二叶紫《古渡头》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6分)①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②以“钱”为话题,引入渡夫的故事,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多用对话形式,以渡夫之口自述他的经历,使叙事更加集中;④情景描写与渡夫讲述相结合,赋予渡夫的故事哀而不伤的诗意美。

例三《赵一曼》1、小说中说赵一曼“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①文人的气质:喜欢丁香花,情趣不俗;时常深情,甜蜜地回忆战斗生活,文雅浪漫;用大义与真情感化青年,智慧过人;②军人的冷峻:遭严剂拷打而不屈服,意志坚定;笑对即将到来的死亡,从容淡定;充满母爱又不忘大义,理智沉稳。

2、.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①既能表现当代人对赵一曼女士的尊敬之情,又能表现赵一曼精神的当下意义,使主题内蕴更深刻;②可以拉开时间距离,更加全面地认识英雄,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③灵活使用文献档案,与小说叙述相互印证,使艺术描写更真实。

例四《六指猴》1、小说中那块活泼有趣的玉蟠螭在情节安排与人物塑造方面有何作用,请分别作简要分析。

(4分)情节方面,玉蟠螭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人物塑造方面,突出了人物形象,使人物个性更鲜明。

侯六为盗玉蟠螭业为东家赶车,结尾又为东家盗回玉蟠螭,玉蟠螭贯穿了全文,突出了侯六侠义的性格;东家以玉蟠螭为宝,但关键时刻却用玉蟠螭救回了侯六,表现出东家善良仁义的品格;讽刺了吴知府贪赃枉法的丑恶嘴脸。

小说“叙述角度”“叙述人称”浅析

小说“叙述角度”“叙述人称”浅析

小说“叙述角度”“叙述人称”浅析摘要:叙述角度主要是说故事由谁来讲,解决的是“谁”站在什么“位置”来讲故事的问题。

叙述角度可分为“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

传统小说比较喜欢用全知视角来讲述故事。

它要求叙述者对小说所有的信息,比如线索、发展、结果,人物的心理、过去、未来等都一清二楚。

小说发展到现代,越来越多的小说家喜欢用有限视角写小说。

叙述人称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

采用第一人称来叙事,能让叙述者介入故事,甚至能将其变成故事中的人物。

这样,有助于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直观的感受表达出来,给人以真实的感觉。

其不足是受到了限制,超出了“我”的感知范围的内容便不清楚,给读者留下了猜度的空间。

采用第三人称叙事的文章,叙事者游离于故事之外,以旁观者的身份来讲述故事,知道的比较多,但与读者有一定的隔阂,感情上不再亲切。

关键词:小说叙述角度区分人称中图分类号:G6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8)12-198-01写好记叙文,要注意的方方面面固然很多,但容易被人们忽视的一个很重要的注意点就是如何优化记叙文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记叙文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选得好,不仅切题简洁明快,利于展示选材的广度和深度,而且能很好地展示所刻画的人物性格特征,于无声中使文章的情感得以更好的表达。

在此,笔者结合几篇著名的记叙文,和大家谈谈如何做到记叙文叙述角度优化和叙述人称的选择。

一、找准叙述角度,领略不同情趣古人望山,见高低起伏,变化万端,于是就有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感叹。

同样的,小说也有不同的“观察”角度。

一部《红楼梦》,繁杂的人物和宏大的场景都是借一块“石头”之口来讲述的。

曹雪芹选用全知视角来架构全文,能很好地带领读者到大观园中去浏览奢华的生活万象,探知复杂微妙的情感,感受百味杂陈的人生。

从贵族小姐到婆子丫环,数百之众,大观园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再加上从混沌初开的木石前盟,到贾府由盛至衰的时空横跨,任谁都无法拥有全部的感知和对全程的见证。

高考小说叙述特点

高考小说叙述特点

高考小说叙述特点叙述特点题答题方法一、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增强小说的真实性和亲切感,拉近作品和读者的距离;便于抒发感情;便于作心理描写。

但在叙述上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

【有限视角】2、第二人称:直接对话,真切自然;直面对象,便于抒情,让读者与作者进行心灵沟通;若对象为物,则具有拟人化作用。

3、第三人称:以旁观者身份来讲述故事,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叙述相对自由。

【全知视角】二、叙述视角1、儿童视角(常考)2、动物视角3、女性视角、学生视角等(根据年龄、身份、性别、职业、经历、性格等)三、叙述顺序1、顺叙。

按照时间(空间)的先后顺序来写。

特点: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2、倒叙。

不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

倒叙并不是由“尾”至“头”的整个的逆叙,而是局部的“倒插”。

特点:制造悬念,引人入胜;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3、插叙。

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根据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而插入另外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的叙述。

叙述完插入的事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插叙内容不影响主要事件的表达,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

插叙的内容是基本事件之外的,去掉它,不影响故事的完整性。

4.补叙,也叫追叙,在行文中用两三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做一些补充的交代,补充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使事件的整个过程更加清晰完整。

特点:对上文的内容做补充交代,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若无补叙,就会影响故事的完整性。

5.平叙,就是平行叙述,即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

通常是先叙一件,再叙一件,常称为“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因此又叫作分叙。

特点:条理清楚,便于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四、情节安排(构思)技巧传统小说中,多以情节为中心。

浅谈记叙文中叙述的技巧

浅谈记叙文中叙述的技巧

浅谈记叙文中叙述的技巧记叙文是以叙述事件、事物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文体,在叙述过程中借助于一系列的技巧来增强文章的叙述力和吸引力。

下面将从角度、节奏、语言运用和结构四个方面进行浅谈。

首先,角度是记叙文中叙述的重要技巧之一、角度决定了叙述者与事件、事物之间的关系,可以是第一人称的亲身经历,也可以是第三人称的旁观者。

不同的角度能够产生不同的叙述效果。

例如,第一人称的角度可以使叙述更加真实和直接,更加贴近读者的感受;而第三人称的角度则可以更客观地描绘事物的全貌和底细。

其次,节奏是记叙文中叙述的另一重要技巧。

好的节奏能够增强叙述的力度和吸引力,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节奏可以通过句子长度和句式结构的变化来体现,比如长句和短句的交替、并列句和独立主格句的运用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插叙、跳跃和回环等手法来调节节奏,使叙述更富有层次感。

第三,语言运用是记叙文中叙述的重要技巧之一、恰当的语言运用可以让叙述更加生动、形象、具体。

例如,通过使用形象、感官的描写,使读者更容易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使用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让叙述更富有感染力和张力;通过使用口语化的语言,使叙述更贴近日常交流和读者的口味。

同时,注意使用适当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能够使叙述更加丰富多样,提升文章的艺术性。

最后,结构是记叙文中叙述的关键技巧之一、良好的结构能够使叙述更加有条理、清晰、流畅。

在记叙文中,常见的结构形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通过明确的结构框架,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叙述的脉络和逻辑关系。

此外,还可以通过设置开头、过渡和结尾等部分,使叙述更具有引人入胜的效果,增加文章的质感。

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小说复习之理解叙事知识

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小说复习之理解叙事知识

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小说复习之理解叙事知识【复习任务】1.掌握小说叙事方面的知识,重点是叙事人称、视角与叙事方式。

2.学会分析小说叙事的特点,并能够掌握答题要点。

【前备知识——叙事三组】01叙事人称与叙事视角1.叙事人称常见的叙事人称有三种:(1)第一人称:①便于作者抒发自己或人物的思想感情;②使读者感到真实、亲切、自然。

(2)第二人称:①营造一种亲切的氛围,把所要表现的事物更亲切地表现出来;②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

(3)第三人称:①以局外人的视点进行叙述,作者往往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把他们的经历或事件的发展变化呈现在读者面前;②使所叙人物或事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的生活面更为广阔。

所有人称的变化都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不同人称的出现会丰富文章的叙事手段,有助于作者思想情感的表达。

三种人称常常交叉使用,单纯使用一种叙述方法的文章比较少见。

使用第一人称时往往穿插第三人称的转述,以扩大时空领域。

使用第三人称的,常有人物的独白、对话等,以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2.叙事视角叙事视角,也叫叙事聚焦,是一部作品或一个文本看世界的特殊眼光和角度,可分为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两类。

(1)全知视角,又叫外视角或零聚焦,是从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立场进行的叙述。

全知视角往往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这种视角切入的优点是自由灵活,叙述人不受时空的限制,纵横捭阖,运用自如,人物和事件可以自由表现;并能让读者对人物和事件有一个全面而具体的了解,最大限度地展示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

传统的叙事作品多采用这种叙述方式,比如《水浒传》中这么写,“李逵想……”“宋江想……”,叙述者可以随意进入任何一个人物的心灵深处挖掘隐私,袒露心声。

但由于过多的叙事自由,叙述者对作品中的人物及命运、对所有事件可完全控制、任意摆布,削弱了小说的真实感,剥夺了阅读者探索、解释作品的大部分权利,因而受到许多现代小说批评家的非难。

(2)限知视角,又叫内视角,顾名思义,把视角限制在某个人物身上,叙述者只借助某个人物的感觉和意识,从他的视觉、听觉及感受的角度去传达一切。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知识点总结之叙述视角、叙述人称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知识点总结之叙述视角、叙述人称

叙述视角、叙述人称知识清单【知识体系建构】小说叙事艺术一、人称和视角(第一二三人称、全知视角、有限视角、特殊视角)二、叙述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三、情节安排技巧(悬念、抑扬、伏笔、照应、对比、衬托、铺垫、线索、突转等)四、某一篇章独特的叙事技巧(历史/回忆与现实的交织、场景集中、某种描写特别突出如心理描写或侧面描写或对话,由……切入、蒙太奇等)五、基于文体特征的艺术特色(散文化、诗化、故事与新编等)一.叙述角度也称叙述视角,决定了叙述者以何种身份、何种角度来讲述故事。

(1)全知视角(上帝视角、全知叙述者、零视角)叙述者无所不知,可以不出现,也可以使用第三人称。

效果是叙述全面、灵活。

叙述者拥有全知全能的禀赋,不但通晓事件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而且可以来往于故事的任何空间;可以进入任何人物的内心,洞悉一切不管是人物自己已意识到还是没有意识到的内心活动。

同时,叙述者总是把他自己插进读者和故事之间,把他对事件、人物、背景的感触、分析和议论自由地介入到作品中。

这样,作者完全是通过叙述者的叙述把故事传达给读者的。

(2)有限视角(角色叙述者、限知视角)第一人称、第三人称中的傻子视角、儿童视角等。

小说的叙述者以角色的形式参与到小说中去,比如故事中的某个人物,他始终是作品中事件的参与者或见证人,他只是在讲述自己所知道的,他的叙述视野被限制在人物自己的感官世界——他作为观察者所能发现、感受到的东西。

(3)儿童视角儿童视角要求小说借助于儿童的眼光或口吻来讲述故事,故事的呈现过程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的特征。

之所以要用儿童视角,是因为儿童视角有着许多成人视角无法达到的优越。

总结概括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儿童纯洁的心灵和简单的阅历使得叙事内容更加客观真实;②儿童贫乏的词汇和特有的语句使得叙事语言更加平易亲切;③儿童丰富的想象和无知的状态使得叙事效果更加“陌生化”;④儿童的好奇心推动情节的发展;⑤儿童视听下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饱满;⑥用儿童天真善良的天性对比成人世界的丑恶,审视人性,凸显主题,直扣人心。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小说叙事特点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小说叙事特点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小说叙事特点知识点总结一、叙述角度叙述角度又可称为叙事视角,它是小说叙述的立足点。

叙述角度中,首先要考虑的是叙述人的问题,即故事由谁来讲。

它包含了如下问题:谁来讲?为什么是他来讲?他是谁(年龄、身份、性别、职业、经历、性格等)?和小说以及小说中的人物是什么关系?他对故事或故事中的人物持何种态度?因为叙述人的年龄、性别、身份、职业、地位等决定了叙述的腔调、口吻、语言,等等。

比如,孩童视角和老人视角就是不同的,孩子涉世未深,老人沧桑世故,对于世界和人生,前者仰视,后者俯视。

叙述角度还包括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

全知视角中,叙述人对整个故事都了如指掌。

有限视角中,叙述人所知受自身的视、听、想限制,读者需要动脑筋才能理解故事。

一般来说,传统小说比较喜欢采用全知视角,而现代小说中有限视角运用得多一些,当然也不乏两者结合或相互转换的情况。

比如《最后的常春藤叶》,全文主体部分采用的是全知视角,而结尾处则采用了有限视角,让苏艾来交代事情的原委,从而达到“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

叙述视角的转换还可以起到深化主题的重要作用,可以增加作品的艺术含量。

比如《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运用了转换叙述视角的方法,用人物之间的相互观察来刻画人物的外貌特征。

贾母及贾府中的重要人物是通过林黛玉的眼睛和心理感受来写的,而黛玉的外貌和风度则通过王熙凤、贾宝玉和众人的眼睛来观察。

这样,每个人物的肖像就都具备一定的客观特征,又熔铸着叙述主体的感情烙印,成为主客观统一的有机整体,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

二、叙述人称人称是区分叙述人在叙述时是站在局内还是局外的依据。

采用第一人称时,叙述者同时也是故事里的人物,采取的是有限视角;使用第三人称时,叙述者并非故事里的人物,其采用的視角可以是有限的也可以是无限的;使用第二人称“你”,则是叙述者“我”对着故事里的“你”进行倾诉、交谈。

关于使用三种人称各自的好处,《外国小说欣赏》中有详细分析,此处不再赘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作者一般是根据审美的需要和预先设定的 阅读效果来选择人称的。
叙述人称
第一人称——“我”——有限视角 特点:“我”既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又是其中
的参与者、 见证者、亲历者。 好处:真实亲切,拉近小说与读者的距离,便
于抒情。 不足: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受到一
定的限制,是“有限的讲述”。 注意:“我”并不等于作者。 举例:比如《桥边的老人》中,“我”就无法
• 这段描写中,作者的叙述视角并没有改变,还是第三人 称,但小说中的人物叙述视角却发生变化,鲁志深大闹 野猪林,完全是两个公人眼中看出:先写自己水火棍被 物隔去,再写一条禅杖飞到。再写出现个胖大和尚,最 后写公人眼中胖和尚的装束,这样写法,避免了小说写 作上的单一呆板,人物感受也更为真切。小说中人物叙 述视角的变化,往往被忽视,故要稍加留心,细细品味。
• 这就更具有真实感。好像不仅作者就是“我”, 连读者也变成了小说中的“我”。所以第一人称 的好处是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作者与读者的 距离缩小了。
• 欣赏第一人称时要注意,第一人称叙述中,“我” 不是作者。而有人一看到“我”,就以为是作者 本人,这是错误的,“我”与小说中人其他任何 一个角色一样,只是小说中的一个角色,没有特 殊性,“我”可以是主角,也可以是配角。
• 版本一《我受骗了》:

一天,我偷来一块肉,停在一棵树上正要美餐一
顿,这时,树下走过来一只狐狸。我马上警惕起来。
因为我知道狐狸向来很狡猾,他老是骗人。看样子他
今天又没安好心。我不理他,开始吃肉了。狐狸看见
我在吃肉,馋得直流口水,急得在树底下直打转。看
我把你馋死!我故意把吃肉的声音弄得很响。忽然,
• 这种叙述视角,小说的叙述者不但了解小说里 全部细节的发展,而且了解小说中所有人物的 心理动态,就连两个人之间的悄悄话,叙述者 也知道;连第二个人都无法知道的人物内心最 隐秘的想法,叙述者也了如指掌。这是一种全 知视角。它的最大优点是比第一人称和第二人 称在叙事方面都更方便,无所不知,全知全能; 不足之处,是导致作者与读者之间的隔,作者 总把读者排斥在外。不像第一、二人称那样, 好像作者在与读者交谈似的。
过据说你的歌声更美,不知是不是这样?”说完这话,
半天没有听到树上的回答,我想,这只乌鸦,可能识破
了我的计谋。听得树上吃肉的声音,我心急如火,心想
还不快想办法,肉就被她吃光了。我又生一计,假装要
走的样子,边走边说:“没想到我今天碰到一个哑巴,
原来你根本就不会唱歌。”我偷眼瞧瞧乌鸦,看见她终
于急了,只听“哇”的一声,那块肉掉了下来。我赶紧
叙事角度(2)——有限视角
• 往往用第一人称来叙事。依靠人物的眼 睛来看小说中的世界。 好处: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让读者去 推理、评判。
在有限的视角中,又有两种情况:
• (1)叙述者和人物知道得一样多 • (2)叙述者知道的比人物少
二.叙述的人称
①“我”与“他”
②“你”
• 第二人称很特殊,严格说来,它算不上一 种叙述角度。它不是讲述者,而是被讲述 者,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它和第三人称 的情况差不多,叙事者也在局外,但与第 三人称又略有不同:它与人物有着一种密 切的对话关系。
好处:能充分激发读者的阅读能动性,主动 参与,全心投入,更能体验到阅读的魅力,将读 者变为小说的第二作者。
叙事角度(1)——全知视角
• 往往用第三人称来叙事。叙事人相当于上 帝,他对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心理、命运了如 指掌,甚至走到前台对人物评应论足。 好处:①作者便于掌控人物、情节;
• ②作者便于评判人物,使作者的倾向鲜明地展 示在读者面前。
2.“上帝俯瞰”和“凡人目光”
• “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
叙述角度
上帝俯瞰——全知视角 特点:小说的叙事人就是作者,全知全能,
无所 不在,绝对控制,什么都为读者安排妥当 了。
好处:容量丰富,讲述自由,阅读时信息清 楚了然,不必让读者劳神费心,苦思冥想。 凡人目光——有限视角
特点:小说的叙事人不再是全知全能的上 帝——作者,而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讲究含蓄, 讲究隐藏、留白。
平生最怕的就是被人看扁,我今天可不能让一只狐狸
给小看了。于是,我不顾一切地张开嘴巴,这样一来,
肉掉下去了。狐狸叼起肉,一溜烟跑了。我气得哇哇
大叫,真后悔自己太爱慕虚荣,一顿到嘴的美味就这
样没了。
• 版本二《今天的运气真不错》:

我已经好几天没有吃一顿饱饭了,这年头,弄点
吃的可真不容易。我饥肠辘辘地在一棵树下走来走去,
《情人》的叙述人决定了小说要 以一个“过来人”回忆往事的面目出 现。这个人饱经沧桑,站在俯瞰人生 的高度,其视角是俯视的,审视少女 时代的稚嫩经历时,就有了更自信的 把握和权衡。
选取这样的视角,决定了这篇小 说是一种“过去完成时”的叙事,读 者和叙述人都知道事情的结局,只是 在一起回顾已经发生和已经经历过了 的事情。
纪实等。 (6)表现手法:诗体、书信体、章回体、意识流。
• 描写手法: 按内容:语言、动作、肖像神态、心理、 细 节、 环境 (景物)。 按技巧:工笔、白描、侧面、正面。
• 环境:自然与人文(社会)。 • 情节模式:
完整模式: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
一般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③第二人称叙述视角。
• 运用第二人称写作,一般不能称为真正 的第二人称小说。严格地说来,第二人 称叙述,算不上一种叙述角度。它不是 讲述者,而是被讲述者,是小说中的一 个人物。它和第三人称的情况差不多, 叙述者也在局外,但与第三人称略有不 同: 它与人物有着密切对话的关系。
• 用第三人称叙述的小说,聪明的小 说家并不全采用全知视角,而是在 全知视角中插入小说中某一人物的 有限视角,就是小说中从某一人物 角度看人看事。这样,我们看到, 小说的叙述视角,并不等同于人称, 有时,人称不变,但人物视角却变 化了。
饿得头发晕。这时,我听到头顶上有响声,我抬头一看,
原来飞来了一只乌鸦,嘴里还衔着一大块肉呢!她停在
树上。一大块肉,足足有三两重。好,美味来了!我心
里一喜。可是我心里又一急,怎么样才能把肉从树上骗
下来呢?我脑子飞快地转动,好,想起来了,不是听说
乌鸦爱慕虚荣吗?我就从这里下手。我清了清嗓子,抬
头对乌鸦说:“尊敬的乌鸦小姐,你今天可真漂亮,不
• “我”作为小说次要角色的例子如鲁迅的《孔乙 己》,“我”是一个小学徒,在小说中只是非常 次要的角色,而主角则是孔乙己。小说通过小学 徒“我”的眼光看孔乙己和其他人物的表演,从 而展现世态的炎凉,孔乙己命运的可悲。安排一 个“我”做目击者,这就比用第三人称更为真实 地揭示人物性格遭际命运。
②第三人称叙述视角。
得知老人 此时此地内心的想法,所以就无 从描写他的心理活动了。
叙述人称
第三人称——“他”——全知或有限视角 特点:叙述人只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并非故事情
节中的的参与者、见证者、亲历者,叙述人站在 故事我外部,以旁观者的身份讲述故事,视角或 有限也可无限。 好处:叙述自由,超越时空,无所不知。 不足:叙述缺乏亲切感,使小说与读者之间产生距 离。 举例:比如《项链》……[见下页]
今天我没有上课。也就是说 我去学校了,但只是请班主任允许 我回家。我把我爸爸的信也交给了 他,信中称“家里有事”,请老师 准我的假。他问,家里到底有什么 事?我告诉他说,他们招我爸爸去 服劳役了,于是他不再追问下去了。
(《无命运的人生》,上海译 文出版社2003年版。许衍艺译)
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 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 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 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年轻,人人都 说你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 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 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 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小说的创作 与 阅读流程
生活题材
作者
提炼加工
品味鉴赏
读者
小说
一.叙述的角度
1.谁来说; 2“上帝俯瞰”和“凡人目光”。
二.叙述的人称
1.“我”与“他”; 2.“你”。
三.叙述的腔调
1.腔调的背后; 2“讲述”与“显示”。
四.叙述的速度
一.叙述的角度
1.谁来说
小说一开始,就要给自己找一个 叙述的身份和位置,这就是叙事角度。 它也可称为视角,是一个小说叙述的 立足点。它决定了叙述者以何种身份、 何种角度来讲述故事。
话说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便 劈下来。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 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的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 起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 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 时。”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裰、 跨一口戒刀,提禅杖,抡起来打两个公人。
话题: 小说的叙述
关于小说
• 1.四大文学体裁:小说、散文、诗歌、剧本。 • 2.概念: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情节和环
境的描写来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主题的叙事性 文学体裁。 • 3.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 4.分类: (1)按篇幅:长、中、短、微。 (2)按创作原则: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3)按时代:古代小说、现代小说、当代小说。 (4)按国家:中国小说、外国小说。 (5)按题材:言情、武侠、科幻、魔幻、侦探、历史、
“叙述人对玛蒂尔德的生活情况无所不知,又俨然一个冷 静的上帝俯瞰着玛蒂尔德的人生悲剧”。
有限的全知视角
为了克服不同叙述人称各自的缺点,现代 小说家摸索出了一种更巧妙的笔法,比如在使 用第三人称叙述时,并不采用全知视角,而是 故意采用有限视角——叙述者只对某个人物无 所不知,而对其他人物却并不了解,如《桥边 的老人》中,尽管一开始也运用第三人称,叙 述者却对一切装作不知,这个旁观者与读者差 不多,等待着小说中人物的“下一步”。一言 以蔽之:两种叙述人称可以巧妙地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