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d46ad2f50e2524de4187e48.png)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单元学习目标1.理解小说的主题和人物多样的精神世界,认识小说折射出的社会人生图景。
2.体会作者对小说中塑造人物的态度和所表达的情感。
3.通过推敲鉴赏与反复诵读,概括出不同作家、不同作品的语言特色。
4.能运用品味、感悟等方法欣赏作品的艺术特色。
5.学会根据交际目的,运用书信体恰当得体地表达思想,交流感情。
单元教学设想本单元的主题是在小说阅读的实践中,学会“品味、感悟、欣赏”的读书方法。
所选的四篇小说都是传统名篇,作品在烛照现实丑恶的同时,更表现出作者悲悯博大的情怀,蕴涵着永不磨灭的人文精神的光辉。
因此教学本单元课文,我有以下一些基本设想:1.本单元应着眼于使学生掌握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知道读小说应读什么,该怎么读。
2.教学可从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出发,让学生在反复的阅读实践中读出作品的味道。
3.教眼要设在“理解、鉴赏”之上,让学生多从整体上进行感知和感悟,尽量避免零敲碎打的问题教学。
4.每篇小说都要注重对作品思想内涵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可各有侧重,《故乡》可侧重人物形象的品读,《我的叔叔于勒》可侧重情节的赏析,《在烈日和暴雨下》可侧重环境描写的赏读,《多收了三五斗》可侧重对通过对话描写塑造人物群像的学习。
5.本单元的教学应特别重视综合学习与探究,注意引导学生挖掘蕴涵在本单元小说中的一些有趣的话题,确立专题进行比较阅读和探究,使学生学会开掘阅读的深度,避免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快餐式阅读。
6.在单元学习的最后,可引导学生与文学家展开对话,使学生在读出社会,读出人生的基础上读出自己。
单元课时安排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故乡》3课时《我的叔叔于勒》2课时《在烈日和暴雨下》2课时《多收了三五斗》1课时综合学习与探究3课时诵读欣赏1课时名著推荐与阅读2课时单元整体学习学习目标1.通过自由阅读,整体感知本单元内容,了解小说的特点及基本欣赏方法。
2.确立自己本单元的研究专题。
课堂学习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入同学们喜欢读小说吗?在你读过的小说中,有没有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或情节,请简要谈谈。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教学教案-初三语文教案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教学教案-初三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5e3a6b0a8114431b80dd89c.png)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教学教案-初三语文教案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常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分校孔建单元纵横学习目标本单元的一组小说写的都是特定社会背景下的悲惨人生。
学习本单元要明确以下几点目标:1、认识小说的作用:读小说就是读社会,读人生,读自己,既是一种艺术享受,又可得到对社会、自然、人生的感悟;2、了解并把握小说的三要素,即人物、情节、环境;3、通过朗读,品味细节描写,提高欣赏小说的能力;4、阅读小说,懂得结合自己的知识体验,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再创造力;5、学习本单元,通过欣赏小说的环境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利用感受、分析、对比、推论等手段,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形式,从而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1、学习小说安排故事情节的线索和构思的巧妙;2、学习环境、语言、动作、表情等描写,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3、理解运用对比突出主题思想的写法;4、体会特定社会背景下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和悲惨遭遇。
学法初探学习本单元要在尊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欲望。
小说重在“品”,可以先理清故事情节,然后以人物为中心,分析小说是如何通过各种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的。
当然,人物的生活必然有他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此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应和小说的人物、情节发展结合起来。
课时安排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故乡》3课时《我的叔叔于勒》2课时《在烈日和暴雨下》2课时《多收了三五斗》1课时综合学习与探究3课时诵读欣赏1课时名著推荐与阅读1课时单元学习与文学大师亲密接触——单元整体学习目标锁定1、整体感知本单元内容,激发学习兴趣;2、确立自己本单元的单元研究活动专题。
沙场点兵1、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收集小说的相关知识;2、翻看本单元课文,选出你最感兴趣的地方。
课堂在线一、大师登场——导入语(屏幕上依次投射鲁迅、莫泊桑、老舍等文学大师的图片,逐一提问:这是……,学生齐答)他们洞悉社会,他们记载历史,他们感悟生活,他们体味人生,他们——让我们踏着历史的足迹,背着写有“思考”的行囊,在时代的冲击波中书写人生。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6《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6《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afc5c2376baf1ffd4fad58.png)
《我的叔叔于勒》
1 / 9
3 / 9
教师小结:
十年思盼,天涯咫尺,同胞好似摇钱树;
一朝相逢,咫尺天涯,骨肉恰如陌路人。
横批:(主旨)(金钱至上、唯利是图、血淡于水、利、有钱有情)
(3)归纳主题
这篇小说揭示了怎样的主题思想?
明确:
1、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系”的主题思想。
2、这是一篇伦理小说,揭示了生活中某一类人物极端势利的嘴脸。
势利,作为人类普遍的劣习和商品社会必然会衍生的生活现象,是超越时代、地域的,“菲利普”永远不会绝迹。
小说是一面“生活的镜子”,可以借来透视当代某些人的丑陋的灵魂,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鉴别力和道德水准
四、析人物,品主旨:
投影:找出文中描写菲利普夫妇的句子,分析菲利普夫妇的形象特点。
学生交流,
小组展示与发言——班级点评
教师小结:
丈夫:自私、冷酷、虚伪、贪婪、懦弱
妻子:吝啬、尖刻、有心计
五、读后感悟:
用一句话说一说,读了这篇小说你最想说什么?(建议围绕主旨)
六、布置作业小组合作
细读文本,找出相关称呼。
展示活动二:
称呼变化
变化原因
主旨探究
主题的开放性讨论
4 / 9
初三语文课时设计活页纸
5 / 9
7 / 9
9 / 9。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eb7576b84ae45c3a358c13.png)
实验初中课时设计活页纸
课前准备及预习要求
1
2
实验初中课时设计活页纸
实验初中课时设计活页纸
课前准备及预习要求
1
2
实验初中课时设计活页纸
实验初中课时设计活页纸
课前准备及预习要求
1
2
实验初中课时设计活页纸
实验初中课时设计活页纸
课前准备及预习要求
1
2、按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把文章分为四部分,并写出小标题;
实验初中课时设计活页纸
实验初中课时设计活页纸
课前准备及预习要求
1
2
实验初中课时设计活页纸
实验初中课时设计活页纸
课前准备及预习要求
1
2
实验初中课时设计活页纸
实验初中课时设计活页纸
课前准备及预习要求
1
2
实验初中课时设计活页纸
课前准备及预习要求
1
2
实验初中课时设计活页纸
实验初中课时设计活页纸
课前准备及预习要求
1
2
实验初中课时设计活页纸
实验初中课时设计活页纸
课前准备及预习要求
1
2
实验初中课时设计活页纸
实验初中课时设计活页纸
课前准备及预习要求
1
2
实验初中课时设计活页纸。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教学设计范文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教学设计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9ec37f2f524ccbff021844d.png)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教学设计范文学习目标本单元的一组小说写的都是特定社会背景下的悲惨人生,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学习本单元要明确以下几点目标:1、认识小说的作用:读小说就是读社会,读人生,读自己,既是一种艺术享受,又可得到对社会、自然、人生的感悟;2、了解并把握小说的三要素,即人物、情节、环境;3、通过朗读,品味细节描写,提高欣赏小说的能力;4、阅读小说,懂得结合自己的知识体验,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再创造力;5、学习本单元,通过欣赏小说的环境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利用感受、分析、对比、推论等手段,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形式,从而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1、学习小说安排故事情节的线索和构思的巧妙;2、学习环境、语言、动作、表情等描写,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3、理解运用对比突出主题思想的写法;4、体会特定社会背景下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和悲惨遭遇。
学法初探学习本单元要在尊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欲望。
小说重在“品”,可以先理清故事情节,然后以人物为中心,分析小说是如何通过各种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的。
当然,人物的生活必然有他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此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应和小说的人物、情节发展结合起来。
课时安排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故乡》3课时《我的叔叔于勒》2课时《在烈日和暴雨下》2课时《多收了三五斗》1课时综合学习与探究3课时诵读欣赏1课时名著推荐与阅读1课时单元学习与文学大师亲密接触——单元整体学习目标锁定1、整体感知本单元内容,激发学习兴趣;2、确立自己本单元的单元研究活动专题,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沙场点兵1、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收集小说的相关知识;2、翻看本单元课文,选出你最感兴趣的地方。
课堂在线一、大师登场——导入语(屏幕上依次投射鲁迅、莫泊桑、老舍等文学大师的图片,逐一提问:这是……,学生齐答)他们洞悉社会,他们记载历史,他们感悟生活,他们体味人生,他们——让我们踏着历史的足迹,背着写有“思考”的行囊,在时代的冲击波中书写人生。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28f38e21eb91a37f0115c5e.png)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2教学设计单元纵横学习目标单元一组小说是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写的悲剧人生要学习本单元,应该明确以下目标:1,理解小说的作用:阅读小说就是阅读社会,阅读生活,阅读自己,这不仅是一种艺术享受,也是一种对社会、自然、生活的洞察。
2,理解和把握小说的三个要素,即人物、情节和环境;3.通过朗读和细读来提高欣赏小说的能力;4,阅读小说,懂得如何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结合起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5,学习本单元,通过欣赏小说的环境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
,并通过感觉、分析、比较、推理等手段。
,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形式,从而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
重点和难点1,学习小说情节安排的线索和巧妙构思;2,学习环境、语言、动作、表达等的描述。
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3,理解并运用对比突出写作主题;4,体验特定社会背景下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和悲惨经历学习方法初探学习本单元应在尊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欲望小说重在“质”,即首先阐明故事的情节,然后着眼于人物来分析小说是如何通过各种描写来刻画人物特征的。
当然,人物的生活必须有他特定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所以对小说环境描写的分析应该与小说人物和情节的发展相结合。
在课时,安排单元学习《谷香》、《叔叔余乐》、《烈日下与暴雨》、《三五十更》进行综合学习和探索。
推荐阅读和鉴赏名著,并在1班、3班、2班、1班、3班、1班、1班、1班、与文学大师亲密接触-单元整体学习目标锁定1,整体感知单元内容,激发学习兴趣;2.为本单元建立单元研究活动的主题1,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收集小说相关知识;2.通读本单元的课文,选择你最感兴趣的地方网上课堂1,上台的大师——引路人(鲁迅、莫泊桑、老舍等文学大师的照片一张一张地放映在屏幕上,问:是这样吗??学生回答)他们了解社会,他们记录历史,他们感受生活,他们欣赏生活,他们——让我们跟随历史的脚步,带着“思考”的行李,在时代的冲击波中书写生活今天,我们将和文学大师一起走进新的单元。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教案全册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6a48a3fc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a6.png)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教案全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指出课文所描绘的自然景物的特征以及这些自然景物给人的启迪。
2、整体把握课文的文脉,研究作者调动各种感觉器官观察自然景物、感受美好自然的方法。
3、知晓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研究和运用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4、通过吟哦讽诵,品味作者笔下鲜活、灵动的文字,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涌动的热爱大自然的激情。
5、通过单元综合研究与探究,文笔精华的阅读,专题内容的了解,养成比较、分析、归纳、拓宽、迁移等思考性的阅读惯、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
6、学会在作者生动的描绘中寻找生活的美,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生活的美。
一、鼎湖山听泉研究目标:1.能指出课文所描绘的自然景物的特征以及这些自然景物给人的启迪。
2.整体把握课文的文脉,研究作者变更各种感觉器官观察自然景物、感受美好自然的办法。
3.知晓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研究和运用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4.通过吟哦讽诵,品味作者笔下鲜活、灵动的文字,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涌动的热爱大自然的激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鼎湖山位于广东肇庆市东北部,传说XXX曾在此铸鼎,故名鼎湖山。
与当地另一风景区——星湖(七星岩)齐名。
该山为岭南的名山,幅员广阔,景胜颇多,以天湖、瀑布、古木、名刹著称。
二.整体感知,理清作者行踪读游记就如同和作者一起游览,一起分享旅游的感受,下面让我们打开书本和XXX一起走进鼎湖山。
而游记类散文一般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请找出作者游览鼎湖山的行踪:近黄昏赶到鼎湖山——循声入山见到山泉——到半山看见满眼浓碧——暮色中达半山的庆云寺——晚饭后绕寺前庭院安步——入夜借宿寺旁客房听泉三.深入探究文章中心这是一篇纪行,(教师板书)请大家看看题目,齐读一下标题。
你以为读这个标题时,哪一个字的字音应该读重一些?单纯从题目上来看,“听”字支配“泉”字。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57ee4fe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d0.png)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背景本教学设计是为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初恋情节”的教学而编写的。
在本单元中,学生将学习初恋对于青少年心理成长的影响以及如何自我保护。
通过此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认识到自己身为青年的特殊性,进一步认识自己,坚定自己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教学目标1.了解初恋对于青少年的心理成长的影响;2.分析初恋的特点及其代价;3.意识到爱情与成长的关系;4.告诫学生自我保护,注意自我安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点1.了解初恋对于青少年的心理成长的影响;2.分析初恋的特点及其代价。
教学难点1.意识到爱情与成长的关系;2.告诫学生自我保护,注意自我安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方法本次教学将采取讲授、讨论和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
讲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将采用串讲和讲授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初恋对于青少年的心理成长的影响,分析初恋的特点及其代价,引导学生探究爱情与成长的关系,告诫学生自我保护等。
讨论本次教学将采用学生主导的讨论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初恋对于青少年的心理成长的影响,分析初恋的特点及其代价,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愉悦学习。
小组合作本次教学中,将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共同完成项目任务。
并在小组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引导学生回忆并分享自己的初恋经历,从而引出本次教学的主题。
第二步:热身通过对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进行阅读,引导学生思考初恋对于青少年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第三步:知识介绍通过大量的阅读和观察,和让学生回忆、分享自己的青春经历和爱情观,讲解初恋对于青少年的心理成长影响、初恋的特点及其代价等。
第四步: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初恋对于青少年的影响,重点讨论初恋的代价,并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引导,共同完成小组任务。
第五步:展示与分享让每个小组代表分享自己小组的讨论成果,并引导学生在展示中相互学习和互相分享。
第六步:总结整理学生的讨论成果,总结初恋对于青少年的影响和初恋的代价,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自我保护,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二课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二课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60cc406ed630b1c58eeb516.png)
第二课《我的叔叔于勒》一、教学目标:1、理清小说的情节线索;2、学习小说中对比和绘形写神的刻画人物方法;3、探究小说的主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1、把握曲折的情节,体会深刻的主题。
(第一课时)2、学习通过人物语言、行动、神态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的性格。
(第二课时)三、教学工具多媒体四、教学过程1.前提测试1、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最主要的是什么?人物、情节、环境。
人物是小说的灵魂。
2、小说的情节由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构成。
3、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述、神态描述和心理描写。
(莫泊桑作品)每一篇都是一出小小的喜剧,一出小但完整的戏剧,打开一扇令人顿觉醒豁的生活窗口,读他的作品,读他笔下的人物,可以是哭或是笑,但永远是发人深思的。
——左拉2.作者介绍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有“短篇小说巨匠”的美称。
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摹写人情世态,充分显示出他的社会风俗画家的才能。
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人物语言和故事结尾都有独到之处。
代表作有《羊脂球》《漂亮朋友》《米隆老爹》《项链》等。
3.积累字词4.梳理情节十九世纪法国西部的哈佛尔海岛(时间、地点),有一户人家,哥哥叫菲利普,是个小职员,一家五口,生活拮据。
弟弟叫于勒,原是个浪荡子(人物)。
他把自己的财产挥霍光了,又花了哥哥的一大笔钱,终于被送往美洲去冒险。
后来,于勒来信说他在外面发了财,愿意偿还哥哥的损失,还要回家同哥哥一起过日子。
这个消息使菲利普一家大为感动(事件起因)。
曾经是全家的“恐怖”的于勒如今变成了全家的希望。
的来信被看成是“福音书”,菲利普夫妇有机会就拿信出来看。
他们称于勒是“正直的”“有良心的”“有办法的”“好人”。
每逢星期天,一家人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去盼望于勒归来,并且拟定了上千种花钱的计划,连许久嫁不出去的二姑娘也因此找到了对象。
二姑娘结婚以后,全家前往哲尔赛岛快活而骄傲的旅行(情节发展)。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教案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78a6bb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23.png)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教案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教案学习目标:1.能说出《诗经》的基本常识,感受其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
2.能说出两首诗表达的美好情感,当堂背诵两首诗。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学习1.查阅《诗经》的相关资料,了解与之有关的文学常识。
2.熟读两首诗,对照注释理解大意,在有疑问之处作记号。
课堂学习一、导入:(背景音乐《在水一方》)爱情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之一,也是文学作品的一大主题。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广为后人引用,“在水一方”被琼瑶作为书名,后又写成歌,而它们都出自于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今天我们就来领略一下这熏陶了不计其数的文人的儒家经典。
二、《诗经》知多少学生交流查阅的相关资料,整理成百字以内的简介。
学生发言,补充。
教师总结相关文学常识。
(如:《五经》、“六义”)三、四读《关雎》一读:读通诗句学生自由朗读一遍。
请一位学生朗读全诗,再由其他学生纠正字音、停顿上的错误。
齐读全诗。
二读:读懂诗意对照注释再读诗句,在小组中提出不理解的词句并进行讨论,小组推选代表发言,交流讨论结果和不能解决的问题。
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这首诗的理解。
教师在其间做好启发、指导工作,纠正学生错误,肯定学生言之有理的个性化理解。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全诗。
三读:体会情感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诗句,注意诗句的重音、节奏。
小组推荐的代表参加朗读比赛,学生评委评论是否读出感情,应该读出怎样的感情,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感情。
教师在其间作好必要的提点。
在古乐的.配合中优胜者领读一段,其余的段落由全体学生齐读。
四读:品味诗韵讨论:这首诗的魅力在哪里?可从内容、写作多方面分析。
学生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
背诵全诗。
三、自读《蒹葭》依照四读《关雎》的方法(读通诗句-读懂诗意-体会情感-品味诗韵)自读《蒹葭》。
四、背诵两首诗个别背诵、小组背诵、齐背相结合。
课后作业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
1.在《关雎》《蒹葭》中任选一首自选一个角度写一段文学评论。
第二单元整体说明(苏教九年级上)-教学教案-初三语文教案
![第二单元整体说明(苏教九年级上)-教学教案-初三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7bc802fbceb19e8b9f6ba11.png)
第二单元整体说明(苏教九年级上)-教学教案-初三语文教案第二单元单元整体说明、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仍然是“学会读书”,在小说阅读的实践中,“品味”、“感悟”、“欣赏”通过学习读小说学会读书。
教学中利用小说的天然吸引力,想方设法调动阅读兴趣,让学生充分自读,获得初步的体验,然后通过课堂的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反复品味小说的语言,展开联想,感受人物形象,获得审美共鸣。
教学中带领学生以本单元精选的素材,尝试从小说的主题、情感、语言等方面进行初步的综合探究,并与写作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根据学习心得把探究思考的结果总结出来,与人交流。
本单元四篇小说都是传统名篇,它们给我们展示了旧时代社会人生的真实画面。
作品在烛照现实丑恶的同时,更表现出作者悲悯博大的情怀,蕴含着永不磨灭的人文精神的光辉。
教材在全新理念的指导下,从视角到构思,从手法到语言,从人物到主题,为我们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内容。
围绕综合探究题展开探究实践,初步形成读小说的方法意识。
初步学会品味语言、感悟形象、评价主题,并与自己的人生经验联系起来欣赏小说。
单元口语交际渗透在每篇课文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强化,引导学生把它作为自觉的追求,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单元整体目标1.理解小说的主题和,人物多样的精神世界,认识小说折射出的社会人生图景。
2.体会作者对小说中塑造的人物的态度和所表达的情感。
3.品赏不同作家,不同作品的语言特色。
4.学习品味、感悟、欣赏作品的方法。
5.学会根据交际目的,运用书信体恰当得体地表达思想,交流感情。
孥单元重难点一览重点难点、1.梳理小说隋节,理清故事线索。
2.揣摩小说的语言特色,背诵积累优美语句。
3.欣赏小说中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理解人物形象。
4.体会写景描写的作用。
1.体会小说精妙的艺术构思。
2.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3.感受人物悲苦的生存环境,体会其悲惨命运。
4.理解小说的主题,认识小说所反映的时代。
◇单兀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对于小说来说并不陌生,虽然在以前的课文中没有系统地学习,但他们在课外或其他地方或多或少地接触过一些。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案 苏教版(2021-2022学年)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案 苏教版(2021-2022学年)](https://img.taocdn.com/s3/m/4630e8c4192e45361066f5fb.png)
我的叔叔于勒【学习目标】1。
学习通过人物的情态、语言、动作来展现人物心理、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感悟起伏曲折的情节所表现的深刻主题..2。
探究体会莫泊桑小说精妙的艺术构思,感受他的匠心独运.【学习重点、难点】对文章主旨的探究与领悟.【学法指导】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从整体上感知全文,逐步达到对课文内容理解掌握。
其次品味课文,根据本课教材特点,在分析人物性格时,要抓住字里行间所隐含的矛盾和对立,通过反复朗读、对比品析,增强学生思维的思辨性。
接着通过对文中“我”的人物形象作用的分析以及对文章结尾的续写,深入感受莫泊桑小说精妙的艺术构思。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导学1.字音互填,并在横线上补充你认为重要的字词和读音。
拮据( )( )阔绰()煞白( ) 诧异()栈桥()牡蛎( )( ) lán lǚ()( )糟蹋( ) 别墅()栖身( )2.速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每部分用一个动词将小说的情节补充完整。
盼于勒→()于勒→( )于勒→( )于勒3.完成下列表格:贫富二、课堂助学1.导入2.整体感知(1)检查落实预习导学第1、2两题。
师:首先让我们解决本课的字词,齐读。
师:全文一共49小节,按照小说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划分文章层次,如何划分呢?明确: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2)复述故事情节师:读完小说后,文中有哪些情节或画面让你印象深刻呢?请你读一读,说一说.师: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前提下,请你回忆并说说哪些情节或画面让你印象深刻呢?3.合作探究品读文章语言,分析体会其深刻的含义.师:文章很多内容看似合乎情理、顺其自然,但实际却充斥着矛盾与对立,让我们一起来触礁这些文字,来个零距离的“碰撞”吧。
投影出示:(1)于勒的“台前幕后”师:于勒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他当初行为不正,糟蹋钱在穷人家,这是最大的罪恶……在生活困难的人家,一个人要是逼得父母动老本,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了于勒叔叔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两年后又接到第二封信,信上说:“亲爱的菲利普,我给你写这封信,免得你担心我的健康我身体很好,买卖也好明天我就动身到南美去做长期旅行,也许要好几年不给你写信如果真不给你写信,你也不必担心我发了财就会回哈佛尔的我希望为期不远,那时我们就可以一起快活地过日子了”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
2015秋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2015秋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d24a1f27f1922791688e86e.png)
2015秋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单元纵横
学习目标
本单元的一组小说写的都是特定社会背景下的悲惨
人生。
学习本单元要明确以下几点目标:
1、认识小说的作用:读小说就是读社会,读人生,读自己,既是一种艺术享受,又可得到对社会、自然、人生的感悟;
2、了解并把握小说的三要素,即人物、情节、环境;
3、通过朗读,品味细节描写,提高欣赏小说的能力;
4、阅读小说,懂得结合自己的知识体验,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再创造力;
5、学习本单元,通过欣赏小说的环境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利用感受、分析、对比、推论等手段,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形式,从而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1、学习小说安排故事情节的线索和构思的巧妙;
2、学习环境、语言、动作、表情等描写,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理解运用对比突出主题思想的写法;
4、体会特定社会背景下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和悲惨遭遇。
学法初探
学习本单元要在尊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欲望。
小说重在“品”,可以先理清故事情节,然后以人物为中心,分析小说是如何通过各种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的。
当然,人物的生活必然有他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此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应和小说的人物、情节发展结合起来。
课时安排。
九年级语文学科上第二单元教学设计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学科上第二单元教学设计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57dac56f242336c1eb95e7e.png)
苏教版语文学科九年级上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感悟·品味·欣赏本单元的主题是“学会读书”,应该把对小说的“品味”、“感悟”、“欣赏”作为主线,抓住每篇小说的个性,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自主学习,尤其要精选富有审美含金量的语言素材,让学生通过对语言的品味感悟,实实在在感受小说的人物形象,理解主题,从而强化学生的审美感受、情感体验。
围绕学会读小说,首先,应该利用小说的天然吸引力,设法调动阅读兴趣,让学生充分自读,获得阅读初感,形成课堂学习的期待;其次,通过课堂的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反复品味小说的语言,展开联想,感受人物形象,获得审美共鸣;再次,通过比较思考,形成对人物、主题、小说的初步评价,认识小说中的社会人生图景;最后,带领学生以本单元精选的素材,尝试从小说的主题、情感、语言等方面进行初步的综合探究,并与写作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根据交际目的,运用书信体形式,把探究思考的结果总结出来,与人交流。
由于各篇文章自身的特点,所以每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都应有所侧重:《故乡》侧重于对文章人物刻画的方法及人物形象本身具有的感染力的学习。
《我的叔叔于勒》侧重于对文章布局谋篇的体会,这与莫泊桑的写作特色一致。
《在烈日和暴雨下》重在品味小说运用环境描写表现人物与主题。
《多收了三五斗》重在学习文章刻画人物群像的写法。
《综合学习与探究》则在更高的一个层次把握小说这一体裁与品味、感悟、欣赏的学习方法。
1. 能借助图书馆、网络等多种途径搜集资料,筛选信息,了解本单元作品的创作背景、作家生平、代表作、作品风格。
2. 采用多种阅读方式反复阅读课文,理解小说的主题和人物形象,认识小说折射出的社会人生百态。
3. 能指出文章对人物的描写方法并概括说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及作者对小说中塑造人物的态度和所表达的情感。
4. 能运用品味、感悟等方法欣赏、体会作品的艺术特色,在情感、写作上有所收获。
5. 在反复的诵读、比较阅读中概括出不同作家、不同作品的语言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常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分校孔建单元纵横学习目标本单元的一组小说写的都是特定社会背景下的悲惨人生。
学习本单元要明确以下几点目标:1、认识小说的作用:读小说就是读社会,读人生,读自己,既是一种艺术享受,又可得到对社会、自然、人生的感悟;2、了解并把握小说的三要素,即人物、情节、环境;3、通过朗读,品味细节描写,提高欣赏小说的能力;4、阅读小说,懂得结合自己的知识体验,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再创造力;5、学习本单元,通过欣赏小说的环境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利用感受、分析、对比、推论等手段,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形式,从而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1、学习小说安排故事情节的线索和构思的巧妙;2、学习环境、语言、动作、表情等描写,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3、理解运用对比突出主题思想的写法;4、体会特定社会背景下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和悲惨遭遇。
学法初探学习本单元要在尊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欲望。
小说重在“品”,可以先理清故事情节,然后以人物为中心,分析小说是如何通过各种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的。
当然,人物的生活必然有他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此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应和小说的人物、情节发展结合起来。
课时安排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故乡》3课时《我的叔叔于勒》2课时《在烈日和暴雨下》2课时《多收了三五斗》1课时综合学习与探究3课时诵读欣赏1课时名著推荐与阅读1课时单元学习与文学大师亲密接触——单元整体学习目标锁定1、整体感知本单元内容,激发学习兴趣;2、确立自己本单元的单元研究活动专题。
沙场点兵1、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收集小说的相关知识;2、翻看本单元课文,选出你最感兴趣的地方。
课堂在线一、大师登场——导入语(屏幕上依次投射鲁迅、莫泊桑、老舍等文学大师的图片,逐一提问:这是……,学生齐答)他们洞悉社会,他们记载历史,他们感悟生活,他们体味人生,他们——让我们踏着历史的足迹,背着写有“思考”的行囊,在时代的冲击波中书写人生。
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新单元,一起走进文学大师,相信这个单元的学习一定会带给每位同学对人生、对社会的感悟,从而提升自己的精神和品格。
二、初次见面——了解单元大概内容走进这一单元,最吸引你的视线的是什么呢?(学生自由交谈,教师认真倾听,注意从学生的兴趣点切入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语文知识与能力、思想情感等方面有新的收获。
)三、谈天说地——共提单元学习任务。
学生了解单元内容后,自己提单元的学习任务、目标,教师组织、引导、补充。
四、出谋划策——探讨单元学习方法、确定单元活动专题1、学生提出自己认为可行的学习方法,交流、讨论;2、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本单元的内容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理解,确定一个专题内容作为本单元的探究问题,并和自己有相同兴趣的同学组建专题研究小组。
单元学习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撰写小论文,优秀作品编辑成册。
3、开展一次“我读小说——”的主题交流活动,与作品产生共鸣。
五、茶余饭后——师生自我反思、评价。
(侧重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知识及能力的提高、本堂课的表现等方面)智能储备学习后,你一定有许多心得、体会,甚至一种渴望,不妨阅读他们的其他作品,与同学一起谈谈对大师及其作品的认识。
文本经纬第5课故乡目标锁定1、学习以“我”的见闻及对故乡的感情变化为线索安排情节的方法;2、理解运用对比手法和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突出小说主题的写法;3、品味小说语言,理解有深层含义的语句;4、了解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感受“我”的思想感情,把握小说主题。
沙场点兵1、搜集有关故乡的诗词名句(组长选择精彩的句子,用大字书写,课前张贴在教室墙上);搜集鲁迅及本文背景资料;2、以文中“我”的口吻,有感情地向你的邻居朋友讲述“故乡”的故事。
课堂在线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课前我们搜集了有关故乡的诗词名句,请各组说说看,要是能说出其中的“情”那更好。
(学生活动)(音乐《故乡的云》响起,以渲染气氛)是的,“故乡”这个极具魅力的字眼,自古以来,多少迁客骚人吟诵过她,多少海外游子思念过她,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文学大师鲁迅的故乡,一起感受一下这其中的“情”。
二、整体感知,真情讲述[情景] 播放《故乡》音频,准备真情讲述(屏幕出现央视“讲述”栏目背景,营造氛围)。
[活动] 1、听录音,准备讲述;2、小组内讲述,选出小组代表;3、班级讲述,师生互相点评。
三、精读课文,关注命运[情景] 小说主要塑造了三个典型形象,请运用“读描写—析形象—揭根源”这一读小说人物的一般方法,分析文中人物形象。
[活动] 全班同学按照下面三个研究课题,选相同课题的每4——5人一个小组,依以上方法进行研究。
1、闰土命运变化研究:小英雄——木偶人2、杨二嫂命运变化研究:豆腐西施——细脚伶仃的圆规3、“我”的命运变化研究:好奇的少爷——辛苦展转地生活[引导] 阅读分析小说,要以人物为中心。
怎样读人物?方法就是:读描写—析形象—揭根源。
四、回味课堂,布置要求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与体会呢?(学生活动)如果下节课我们举行一次文学人物沙龙活动,你打算如何参与活动,如何表现自己呢?课后你能为闰土、杨二嫂和“我”分别写一段评语吗?第二课时一、人物形象大家评[情景] 《故乡》一文写了三个人物形象,闰土、杨二嫂和“我”,你眼中的这三人是怎样的形象呢?这节课我们首先举行一次文学人物沙龙活动,大家可以自由畅谈,但理由要充分。
[活动] 学生思考、交流、评价[引导] 研究人物,我们不仅要品读人物的言行举止、外貌神情,还要注意人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这样能够进一步剖析人物的精神世界。
二、人物关系专题研究[情景] 而人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既有纵向的,也包括横向的,本文中这横向的就是指人物关系的发展变化,请根据以下四个专题,结合自己的兴趣,每4——5人一个小组,要求结合具体情节,说出变化概况并探究变化的内涵。
1、杨二嫂与闰土:絮絮不止的杨二嫂——只是摇头的闰土;顺手牵羊、嫁祸栽赃的杨二嫂——实实在在的闰土2、“我”与闰土:迅哥儿——老爷;无话不谈——我也说不出话;无穷无尽的希奇、新鲜的事——默默地吸烟、谈些闲天3、“我”与杨二嫂:无话可说的交谈4、水生和宏儿:松松爽爽——痴痴的想[活动] 学生按小组交流、讨论、探究,教师巡回指导[引导] 人物自身形象变了,变得令人心酸;人物间关系变了,变得冷酷无情。
这都是谁惹的祸呢?(学生说)我们的下一代——水生和宏儿,几十年过后会变得怎样呢?三、设下悬念结束本课[情景] 水生和宏儿,几十年过后会变得怎样呢?课后请你尝试着写一篇小小说,内容是假如20年后水生和宏儿再相会。
第三课时一、宏儿水生再相会[情景] 水生和宏儿,几十年过后会变得怎样呢?同学们的想像一定比我更丰富,一定更有创意,谁来试试看。
[活动] 朗读小小说,倾听、评价[引导] 有些同学的小小说延续了“我”与闰土的故事,多数同学描绘了未来二人美好的生活和新型的二人关系。
那作者希望中的下一代的关系是怎样的呢?二、希望无所谓有无[情景] 请同学们研读最后“离故乡”部分,联系全文谈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呢?[活动] 先各自理解,再小组交流,然后小组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三、结束语空怀“希望”而不去奋斗,希望就不能成其为“希望”;“希望”渺茫,但只要为了“希望”而不懈的追求,希望就能变为现实。
(响起《在希望的田野上》,联系学生实际结束)智能储备1、联系全文看,在“我”的心中有三幅关于故乡的图画,你能用简要的语言分别描绘这三幅图画的内容吗?2、小说的主题有三种理解:①“隔膜说”认为“《故乡》的中心思想是悲哀那人与人之间的不了解、隔膜,造成这种不了解的原因是历史遗传的阶级观念。
”(茅盾)②“农民问题说”认为“小说通过闰土这个普通农民半生的悲苦遭遇,概括了19世纪末年到五四时期农民所受的深重苦难,深刻地反映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严家炎)③“批判辛亥革命说”认为“作者满怀深情地写了闰土的种种不幸,正是要揭示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揭示当时社会的弊端,从而启发人们去深思、去探索,去走希望的路。
”(人教社1987年版《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书》)。
对此你的看法如何呢?第6课我的叔叔于勒目标锁定1、理解通过语言、行动、神情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2、体会巧妙的构思,把握曲折的情节;3、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
沙场点兵1、通过网络等搜集有关莫泊桑的资料及有关金钱的名言警句;2、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并初步熟悉课文。
课堂在线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屏幕上打出下面的小故事,创设导入情景。
)老师:“你吸烟吗?”学生A:“不吸。
”“那吃根薯条吧。
”老师递过薯条。
学生A自然地伸出两个指头……老师:“不吸?回家把家长叫来!”……老师:“吸烟吗?”学生B:“不吸。
”“那吃根薯条吧。
”学生B小心地接过薯条,心中暗暗感激学生A。
老师:“不沾点番茄酱吗?”学生B一不留神将酱沾多了,便开始往碗里弹……老师:“不吸?烟灰弹得很熟练嘛,把家长叫来!”……老师:“吸烟吗?”学生C:“不……吸……”学生C吃完薯条已是汗流浃背。
学生C:“谢谢……老师……没事我先回去了。
”老师:“你不给同学带根吃吗?”学生C:“谢谢老师。
”说着把薯条放在耳朵上……老师:“知道我该说什么了吧,还不去叫家长?”……老师:“吸烟吗?”学生D:“不吸。
”(总算把薯条安心放在口袋里……)学生D转身想走,老师突然喊:“校长来了!”只见学生D慌忙把薯条从口袋里拿出来,放到地上使劲地踩……老师为什么这么肯定地让学生回去叫家长呢?[活动] 学生思考、交流[引导] 语言、神情、动作等是人心灵的外在表现,在小说中,研究人的语言、神情、动作等往往能透视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能正确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本节课,我们一起走进文学大师,一起解读《我的叔叔于勒》里的人物形象。
二、通读课文,解读“变”[情景] 读过课文的同学,总有一个感觉,那就是菲利普夫妇真会变呀,那么,他们是怎样变的,“变”与“不变”的根本是什么呢?阅读全文后填写下面空格:身世变化:不变的本质:态度变化:[活动] 1、阅读、思考、填表; 2、小组交流、修改,推选代表准备班级讨论;3、实物投影,全班交流、修改。
[引导] 菲利普夫妇态度的变化,正是他们内心变化的反映,而内心反映正是围绕于勒经济变化展开的,其中不变的是金钱。
那么,菲利普夫妇内心的变化,我们怎么看出来的呢?三、研读重点,剖析“心”[情景] 语言、动作、神态往往是人物内心的外在表现,透过语言、动作和神态我们往往能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内心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