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钟山记2精品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统编版新教材石钟山记公开课课件2

统编版新教材石钟山记公开课课件2

确,直切主题,略写风景。扣石而有声。
◎《石钟山记》:认识事物的
真相,必须“目见耳闻”,切 忌主观臆断。
◎《辨石钟山记》:聊刊前谬。
宋代说理之风大盛,以记游为议论,在叙述中说明事理, 形成了山水游记散文新风格。
特殊句式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定语后置)
古之不余欺也
(宾语前置)
规律: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思考:本文是一篇考辨性的游记。作者此游的目的是考辨 石钟山的得名,他认为石钟山的得名原因是什么?
◆ 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 ◆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 坎鏜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 概括起来,“风水相击,如歌钟作乐”是石钟山得名的原因。
阅读课文第一段,理解字词
以为下临深潭:
认为
以为下临深潭
面对
微风鼓浪:
振动
人常疑之:
一直,时间副词
钟磬:(磬,qìng,古乐器名,曲尺状平面体,上有空,系在架上巧计
发声。用玉或石头制成。 )
始访其遗踪: 桴止响腾: 余音徐歇: 余音徐歇:
探寻 传扬 慢慢
消失
研读第二段
1.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舟:名作状 适:到,往
殆:大概
终:总、终究 考:敲
盖叹郦元之简
实:事情能够的真相
盖:表原因、目的
3.厘清史实,把握作者亲身实践以理服人的论辩技巧,积累一点名言警句。
为何而游?
读后印象: 3.
舟:名作状 适:到,往 学习目标: 1.强化重点字词、词类活用以及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江西省湖口县鄱阳湖东岸,有南北二山,南边的叫上钟山,北边叫下钟山。

【优质课件】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0课石钟山记2优秀课件.ppt

【优质课件】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0课石钟山记2优秀课件.ppt

《游褒禅山记》 先记游,后议论
《石钟山记》 议论——记游——议论
记游 记叙为主
记叙描写相结合
景物描 特点
运用多种修辞,状形、
概括叙写,简要明白。摹声、绘态,生动形象。
议论 深入阐释,充分论说 不加阐释
相同点:通过记游来说理,叙议结合。
游因——质疑 游历——解疑
梳理与归纳
郦说——人常疑之
李说——余尤疑之
返回
写作背景
•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 台诗案”被捕下狱,出狱后,被贬为黄 州团练副使。元丰七年(1084)四月, 苏轼又被调任汝州团练副使。其长子苏 迈将赴任德兴尉,苏轼从水路绕道江西, 送苏迈到湖口。六月到达,父子同游石 钟山,为此文。
返回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 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 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 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 北音清越,枹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 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 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夜游见闻 肯定命名
大石侧立 栖鹘惊飞 鹳鹤怪叫 水声轰鸣
游感——总评:不可臆断有无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怎样看待作者的观点?
下节内容预告
• 一、检查背诵《石钟山记》 • 二、新授:《荷塘月色》本文思路源自疑---探---叹返回
郦道元、李渤对石钟山得名由来 各有什么说法?作者是如何质疑
A.作者交代了探访石钟山的时间、同行者、 方式和具体过程。
B.文中的三次“笑”情景不同,含义也各 不同。
C.作者生动地描写了月夜石钟山阴森森的 景象,表现了登山的艰难。

12《 石钟山记 》课件(共2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

12《 石钟山记 》课件(共2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

石钟山记
探讨重点
本文是如何得出“事须目见耳闻,不可臆断有无”的呢?
本文是如何得出“事须目见耳闻,不可臆断有无”的呢?
本文是如何得出“事须目见耳闻,不可臆断有无”的呢?
本文是如何得出“事须目见耳闻,不可臆断有无”的呢?
本文是如何得出“事须目见耳闻,不可臆断有无”的呢?
本文是如何得出“事须目见耳闻,不可臆断有无”的呢?
小结
关注文章的选材和剪裁的意图; 揣摩作者对文中不同材料内容的情感倾向; 通过关联词、语气词等把握句子之间的关系; 调动生活经验与文化积累……
作业
1.作者夜游石钟山,也如普通游记一般写了环境、景物,但从构思 的角度来看,却另有深意。对此进行分析。 2.《石钟山记》素来以行文曲折富于变化而为人称道。结合第一段 的内容,对此进行赏析。 3.联系初中学过的《小石潭记》和高中学过的《登泰山记》,依照 下面的表格,从多方面将这三篇文章进行比较。除了表格中提供的 比较项,你还能想到的比较项有什么?请补全表格。
本文是如何得出“事须目见耳闻,不可臆断有无”的呢?
本文是如何得出“事须目见耳闻,不可臆断有无”的呢?
本文是如何得出“事须目见耳闻,不可臆断有无”的呢?
余固笑而不信也徐而察之来自因笑谓迈曰结论
本文表面上以游踪(何以要游——游时如何——游有 何思)为线,实际上是以“生疑——解疑——明疑”为脉 ,探究石钟山命名的缘由,体现了“事须目见耳闻,不可 臆断其有无”的求实精神。

高中语文第二册 苏轼《石钟山记》PPT课件

高中语文第二册 苏轼《石钟山记》PPT课件
5
景点,但多为清代重建。
2020年10月2日
石 钟 山 记
苏 轼
6
2020年10月2日
7
因事说理的游记
<——— ———›
事 —— 怀疑前人说法而夜游石钟山
{依 目 据的
探察其得名由来。
理 —— 事不目见耳闻,
不可而臆断其有无。
2020年10月2日
8
质疑 —— 察疑 —— 释疑
对象 态度
理由
{质 郦说
得双石于潭上 石之铿然有声者
状语(介宾结构)后置句 定语后置句
2020年10月2日
10
{ 察
时间

元丰三年
人物 苏轼
工具 小舟
六月丁丑日夜 苏迈
作者心理变化过程:
笑 — 心动 — 笑
重点描写对象:
人声
营造阴森可怖的气氛,和下文的
{ 栖鹘磔磔声
}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
声 若老人咳且笑声 之下,故莫能知“相呼应。
汇报人:XXX 汇报日期:20XX年10月10日
15

李说
疑之 今••••••而况石乎! 尤疑之 石••••••何哉?
思考:从苏轼对前人说法的两次质疑,我们可以 从他身上学到什么精神?
不迷信古人,不盲目从众,坚持独立思考的精神。
2020年10月2日
9
通假字:
重点字、词、句
函胡 =含糊
活用的字词: 微风鼓浪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鼓 鸣
而此独以钟名

特殊句式:
4
侧景 夜景 正 景 2020年10月2日
石钟山地势险要,陡峭峥嵘,因控扼 长江及鄱阳湖,居高临下,进可攻, 退可守,号称"江湖锁钥",自古即为 军事要塞,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登临 山上,既可远眺庐山烟云,又可近睹 江湖清浊。如在月色之夜,可谓"湖光 影玉壁,长天一月空"。自古以来,文 人雅士络绎不绝来此山赏景。如唐代 李勃,宋代苏拭、陆游,元代文天祥, 明代朱元璋,清代曾国藩等。郭沫若 留诗《登湖口石钟山》于此。石钟山 从唐代起就有建筑,经历代兴废,现 仍存怀苏亭、半山亭、绀园、船厅、 江天一览亭、钟石、极慈禅林、听涛 眺雨轩、芸芍斋、石钟洞、同根树等

课件2:第12课 石钟山记

课件2:第12课 石钟山记

比较异同
《石钟山记》的记游部分动用了多种表达方式,从整体来说 是记叙,但其中又有不少描写,既以叙事过程的波澜起伏取胜, 又以景物描写的生动形象取胜,叙事描写交相烘托。
《游褒禅山记》的记游部分扼要地交待游山的经过,概括地叙 写景物,以记叙的简要明白取胜。
比较异同
《石钟山记》缘事寓理,将记叙、议论与描写、抒情熔于一炉, 率性而至,毫无雕琢痕迹,行文简洁而又随笔挥洒,轻快自如, 写得颇有情致。
课文讲解
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 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窽坎镗鞳之声,与向 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译文:小船绕到两山之间,将要进入港口,有一块大石头挡在水 流的中心,(上面大约)能坐一百来人,中间是空的,而且有许 多窟窿,把风浪吞进去又吐出来,发出窽坎镗鞳的声音,同先前 的噌吰声音相互应和,好像音乐演奏一样。
始:才
聆:仔细听
访:寻访
函胡:通“含糊”
得:找到
徐:慢
扣:敲打
得……潭上:介后句
而:连词表承接
译文:到了唐朝李渤才开始寻访它的遗留下来的踪迹,在水潭边上
找到两块山石,敲一敲,听听它们的声音,南边的那块山石声音重
浊而模糊,北边的那块山石声音清脆而响亮,鼓槌停止了(敲击),
声音(还在继续)传播,余音慢慢消失。
比较异同
《石钟山记》第一段是质疑,属议论部分;第二段是解疑,属记叙 部分;第三段是结论,属议论部分,全文为“议论—记叙—议论” 的三段式线性结构。
《游褒禅山记》主体分为记游和议论部分,前面记游山,后面发议 论,它的记叙和议论是上下相对、两相配合的二合结构。
比较异同
《石钟山记》通过质疑、释疑得 出事理,事理极其简明,仅为 一句话,不加阐释,也无须阐释。 《游褒禅山记》借记游内容为喻,对事理作逻辑严密的深入阐 释,充分论说,有更多的说理成分、更强的论说文特点。

石钟山记PPT(优秀课件)58 人教版31页PPT

石钟山记PPT(优秀课件)58 人教版31页PPT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版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石钟山记PPT(优秀课件)64 人教版共32页文档

石钟山记PPT(优秀课件)64 人教版共32页文档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石钟山记P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石钟山记PPT(优秀课件)

石钟山记PPT(优秀课件)

判断句:
所在皆是也
或曰此鹳鹤也 则山下皆石穴罅 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此世所以不传也
比较异同
课文 项目
结构
《游褒禅山记》
先记游,后议论
《石钟山记》
议论—记游—议论
记游 扼要概括
叙事描写交相烘托
议论 深入阐释,充分 不加阐释
论说
苏东坡的不足
苏东坡自己能够实地考察是好事,值得我们学习, 可是,他不该自以为是,理更不该嘲笑别人。事实上, 石钟山的得名还与它的形状有关,历来就有两派观点, 即“主声派”和“主形派”,而后者认为枯水季节山 下有洞,可以容纳数百人,深不可尽,都是事实,山 如覆钟,所以,这也是得名的原因。
本文通过记游来说明道理, 叙议结合,前后呼应,事、理浑然 一体,是两文的相同之处。它们与 一般游记不同,不重山川风物的描 绘,而重在因事说理,它们也不同 于一般议论文的写法,而是通过记 游来说明事理。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主任丽塔·科尔韦尔说,上述科 学家都被鼓励以不同于常人的思维方式去思维。她 说:“一个重要因素,是鼓励创新精神和向各种假 设提出挑战。”
实事求是,反对臆断,重视考察
研习、思考
在作者看来,世人为什么不能准 确知道石钟山得名的由来?
所 郦 元 ——言之不详
以 不
士大夫
——不肯夜泊绝壁下
传 渔工水师 ——知而不能言
品味、探讨
2.由课文题注可知,其实苏轼关于石 钟山得名由来的看法也是错误的,那 么怎样理解本文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本文的意义就在于:告诉我们,对待 任何事物,都应该“耳闻目见”,实 事求是,切忌主观臆断。
第一段:提出石钟山得 名由来的两种说法,以 及对这两种说法的怀疑。
研习、思考

《石钟山记》ppt课件

《石钟山记》ppt课件

疏通文意
余(恐不也中吞鞳作周庄。知。流吐(焉景子方ch心t徐其舟,,。王之ēàn动因而浅回可有之歌)g)欲察 深 至 坐 窾 无 钟之 笑吰还之 , 两 百 ( 射 也声 谓(,k, 微 山 人 ( 。, 迈uh而则yǎ与曰波间,古óìnn大山向)入,空之:)g)声下焉之也将中人“坎如发皆,不噌;汝入而(钟于石涵余吰窾港多k识ǎ鼓水穴澹欺者坎口窍之n)不上罅澎也相镗,,乎镗绝(湃,!应鞳有与?(。而”噌x,者大风噌it舟如,à为石水吰ā)人n乐魏此者当相g,大),➢➢➢➢➢➢➢➢➢➢
记叙、描写和抒情有机结合的艺术特色。 4. 理解富于哲理的思考,学习作者的质疑和求实精神。
解题
中国千古奇音第一山——石钟山
石钟山,在今江西湖口鄱阳湖东岸。石钟 山海拔61.8米,相对高度40米左右,面积0.2 平方千米。石钟山,实际上不是一座山,而是 两座山,都由石灰岩构成,下部均有洞穴,形 如覆钟,面临深潭。两山分据南北,相隔不到 1000米。南面一座濒临鄱阳湖,称上钟山;北 面一座濒临长江,称下钟山,两山合称“双钟 山”。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_子__瞻___,号东__坡__居__士__、 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 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宋仁宗嘉祐年间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 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 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 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
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 ➢ 固:当然,仍然
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 ➢
森然:阴森、恐怖的样子 搏:抓、扑
而山上栖鹘(hú),闻人声亦惊起,磔 ➢ 磔磔:鸟鸣声
磔(zhé)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 ➢ 咳且笑于山谷中:状语后置句

《石钟山记》课件(共42张PPT)

《石钟山记》课件(共42张PPT)
苏轼一生遭受政治磨难。入朝任职后,因不同意王安石推 行新法,出任杭州通判,后改为知密州、徐州、湖州。宋神宗 元丰二年(1079),御史李定等弹劾他作诗讽刺新法,以“谤 讪朝廷”罪被捕下狱,这就是北宋有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 幸而未死,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元丰三年(1080)到黄州。元丰七年(1084)被调赴汝州, 这年六月,苏轼由黄州团练副使调任汝州团练副使时,顺便送 他长子苏迈到饶州德兴县任县尉,途径湖口,游览了石钟山, 写了这篇文章。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chēnɡhónɡ 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
方:正 心动:内心惊恐 噌吰:形容钟鼓的声音 钟鼓:名作动,敲钟击鼓 绝:停止 舟人:船夫
译文:我正内心惊恐想要回去(的时候),却(听到) 巨大的声音从水面上传来,声音洪亮像敲钟击鼓一样连 续不停,船夫非常害怕。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xià,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
涵澹澎湃而为此也。 徐:慢慢地 察:细看,观察 之:代发声处
则:同乃,原来是 罅:裂缝 焉:兼词“于此”
涵澹澎湃:涵澹:水波动荡。澎湃:波浪相激。
为:形成
石钟山简介
石钟山位于现在的江西省湖口县鄱阳湖东岸。这座 山包括两部分,县城南的叫上钟山,县城北的叫下钟山。 两山相距不到一公里,海拔都只有70米上下。《石钟山 志》将两山合称为“双钟山”,又叫“双石”。在地质 构造上,双钟山属石质小山。两山外貌上尖下圆,状如 伏钟。两山相比,下钟山比较奇峭,又临大江,号称 “江湖锁钥”,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使:派
而:连词,表修饰
扣:同叩,敲击,敲打 独:单独,独自
硿硿焉:硿硿地响
绝:陡峭
固:仍旧,还是
译文:寺院里的和尚叫一个小孩拿着斧头,在杂乱的石 头中间选择其中一两处敲击它,硿硿地响,我仍旧笑笑, 并不相信。到了晚上,月光明亮,(我)独自和苏迈乘 着小船,划到陡峭的山崖下面。

12.《石钟山记》课件 (共27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

12.《石钟山记》课件 (共27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

贰 游历——解疑
第二段记叙实地考察石钟山,得以 探明其名由来的经过。
贰 游历——解疑 第二段文意疏通(1)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 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kōng)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 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 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hú),闻人声亦惊起,磔磔 (zhé)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始:才
访:访寻
遗踪:旧址,陈迹。这里指所在地
得:找到
而:连词表承接
函胡:通“含糊”
清越:清脆悠扬
桴:fú,鼓槌 腾:传播
韵:声音
徐歇:慢慢消失
得:找到
之:代“石钟山命名的真正原因”
然:但是
尤:更加
而:却
名:命名
壹 游因——质疑
石钟山的名字到底是如何得来的呢?第一段写了几种说法?作者的态度如何呢?
郦 道
心动:内心惊恐 绝:停止 则:同“乃”,就是,原来是 罅:裂缝 涵澹澎湃:波浪激荡 为:形成 中流:水流中央
噌吰:钟声洪亮 之:代发声之处
焉:于此
此:代这种声音 当:挡
空中:中间是空的 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窾坎:击物声 向:从前,先前 作:兴起,翻译为演奏 识:通“志”,记住,知道 之:代下文典故
心动:内心惊恐 绝:停止 则:同“乃”,就是,原来是 罅:裂缝 涵澹澎湃:波浪激荡 为:形成 中流:水流中央
噌吰:钟声洪亮 之:代发声之处
焉:于此
此:代这种声音 当:挡
空中:中间是空的 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窾坎:击物声 向:从前,先前 作:兴起,翻译为演奏 识:通“志”,记住,知道 之:代下文典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达均课件系列
广东省中青年高中语文教师阅读教学竞赛总决赛 课堂教学课件
《石钟山记》第一课时
2001.12.1 广东肇庆
2020/12/6
1
2020/12/6
2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所阐发的人生哲理, 学习作者反对臆断、重视考察的精 神。
2.积累文言常用词语,了解文 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3.背诵全文。
2020/12/6
3
本课时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理解课文所阐发 的人生哲理。
2.熟读、背诵一、三自然段。
2020/12/6
4
正音:
蠡(lǐ) 郦(Lì) 桴(fú)
铿(kēnɡ) 莫(mù) 栖鹘(qīhú)
磔磔(zhézhé) 噌吰(chēnɡhónɡ)
罅(xià)
窾坎(kuǎnkǎn)
镗鞳(tānɡtà)识(zhì) 无射(wúyì)
2020/12/6
10
研究性作业:
课题:七星岩得名的由来
要求: 结合实地考察与有关资 料进行研究探讨,将你的研究所得 写成一篇文章。字数不限。
2020/12/6
11
感谢你的阅览
Thank you for reading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皆为可修改式文档,下载后,可根据读者的需求 作修改、删除以及打印,感谢各位小主的阅览和下载
日期:
演讲者:蒝味的薇笑巨蟹
2020/12/6
5
自读、研讨
1.文中哪句话表达了本文的中 心思想?
2.作者写作本文的意 图是什么?
2020/12/6
6
研习、思考 1.在作者看来,世人为什么不能准
确知道石钟山得名的由来?
2.作者对以上做法各持什么态度?
郦 元 ——言之不详 (叹)

以 士大夫 ——不肯夜泊绝壁下
不 传
(惜) 渔工水师 ——知而不能言
陋者(李渤)——考击以求 (笑)
2020/12/6
பைடு நூலகம்
7
研习、思考
得名 由来
作者 态度
作者 依据
郦 道 下临深潭,微风鼓浪, 人 常 元 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疑 之
今以钟磬置水中, 虽大风浪不能鸣 也,而况石乎!
李 得双石于潭上,扣而
聆之,南声函胡,北

音清越,桴止响腾, 余韵徐歇。
余尤 疑之
石之铿然有声者, 所在皆是也,而 此独以钟名,何 哉?
2020/12/6
8
课文结构
游因——质疑
郦说 ——人常疑之 李说 ——余尤疑之
记 游历——解疑
看法 ——因声命名 方法 ——实地考察
事不目见耳闻, 游感——结论: 而臆断其有无,
可乎?
2020/12/6
9
品味、探讨
1.作者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探究, 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对此你有什么感 想?
2.由课文题注可知,其实苏轼关 于石钟山得名由来的看法也是错误的, 那么怎样理解本文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