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和核对程序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四篇)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一、住院患者必须建立床头卡。
二、对于治疗、护理不能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有效核对的患者(如手
术、昏迷、神志不清、危重、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患者和无法正确语言表达且无家属陪伴的住院患者等),必须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载体。
三、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有床头卡核对、双向式核对(开放式询问核
对)、腕带核对、病历牌(卡)核对等。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并至少同时使用____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依据)。
四、转送、接收患者,必须认真识别患者身份。
五、转床、转科时,必须及时更新腕带信息,并做到二人核对,确
保患者身份识别信息与腕带信息一致。
六、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的患者识
别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七、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
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八、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项目包括:病区、
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九、患者使用腕带舒适,松紧度适宜,皮肤完整无破损。
十、加强对患者腕带使用情况的检查,各科护理质量监控组每月进
行督导并有记录。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腕带管理规定
一、为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营造一个安全的医
疗环境,患者在住院期间需要佩戴身份识别腕带。
二、身份识别腕带信息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性别、入院日期、
科室等。
三、病房护士接待患者时,为患者佩戴腕带,一般戴于患者右手腕
部。
四、医护人员充分告知患者佩戴腕带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保证腕
患者身份查对制度与程序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与程序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护士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2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
2.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既除核对床头卡以外还要求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3.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如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新生儿
及不同语种或语言交流障碍、无名、儿童、镇静期间的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除了核对床头卡以外,必须核对腕带,识别患者的身份.
4.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定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5.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沟通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
6. 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新生儿科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
7.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8.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9."腕带"原则上佩带在病人"左手".患者识别制度,患者使用腕带松紧适度,皮肤完整无破损
10、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登记制度.
10、在检验、放射、CT、MRI、超声、放射治疗、高压氧等直接与患者当面接触的科室都应进行识别患者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核对程序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核对程序
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在进行各项治疗、护理活动中,应同时使用床头卡、治疗卡、腕带等方法确认患者身份;对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即要求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二、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三、对住院患者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识别标识:普通病人使用绿色腕带,病危、病重、一级护理、手术病人使用红色腕带,新生儿使用粉红色腕带。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认真核对患者腕带信息,准确确认患者的身份。
四、腕带识别信息填好后必须经两名护理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五、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六、患者使用腕带舒适,松紧度适宜,皮肤完整无破损;护士在给病人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加强对患者腕带使用情况的检查。
七、护士在采集标本、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诊疗活动时,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识别的方法,不得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核对时应让患者或其近亲属陈述患者姓名。
八、在手术病人转运交接中有识别患者身份的具体措施
如:手术病人进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对患者使用“腕带”标识,写清病人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血型,手术室护士核对后方可接入手术间。
九、在采血、给药或输血等操作前,必须严格执行患者身份识别查对制度,应至少使用两种身份识别方法(床头卡、手腕带、双向核对)。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三篇)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
病人在院期间应被正确识别身份,包括门、急诊病人和住院病人。
1、住院病人均应佩戴腕带作为身份识别标识。
2、腕带佩戴规范
目的:
(1)病人流动过程中能被正确识别(如加床、转床、手术、外出检查等);
(2)有过敏史者有醒目标记,随时提醒,方便核对;
(3)意识模糊或不清者能被正确识别;
(4)确保母婴的唯一性,防止相互混淆;
(5)医生查房时准确快速地确认病人、读取病人信息。
①手术病人(包括微创手术)、危重病人以及过敏性体质病人务必佩带腕带,作为病人识别标志。
②腕带填入的识别信息务必经两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有损坏,及时更新,同样需要经两人核对。
③按操作规范给病人佩带腕带,垫1-2指按紧搭扣,松紧适宜,防止扭曲、勒伤。病人出院时去除腕带(在医院死亡病人需经家属确认尸体后才去除)
④执行各项治疗、护理操作时均需核对腕带。
附:国际病人安全目标管理规程
(一)目的
保证医院相关运作流程和政策贴合国际病安全目标的要求,透过有效的监控措施,保证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得到执行,以确保病人安全,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二)标准
1、正确识别病人:要使用至少两套病人识别码
(1)当给病人用药、输血或输血制品、抽血标本或采集其他临床检验标本、给病人进行其他任何治疗或操作时,至少要有两套病人识别码。
(2)住院病人使用住院号(性别或年龄)和病人姓名作为病人的识别码,在病人入院时记录在腕带上;急诊抢救室的病人使用病人的姓名(对于身份不明的昏迷病人,由接诊的医护人员临时命名)和门诊号作为病人的标识码,在病人进行抢救室时记录在手腕带上;门诊病人使用病人姓名、就诊卡号作为病人的识别码,出生日期、住址、电话号码能够作为病人识别的补充信息,当使用识别码有困难时可选取这些补充信息,询问病人后再与这些信息进行核对。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在核对病人的识别码时,询问病人“请问你叫什么名字?“让病人回答,然后将病人的回答与手中信息进行核对。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
后续源自文库诊
患者出示病历或医保卡等 身份证明,挂号员核对身 份信息,进行登记。
身份信息核实
挂号员与患者进行沟通, 核对身份信息,确保无误 。
身份标识种类
纸质标识
包括病历、住院证、检查 申请单等纸质文件上的患 者姓名、性别、年龄等信 息。
电子标识
包括电子病历、HIS系统 中的患者信息等电子文档 中的身份标识。
医院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和 药剂部门要认真执行病人身份 识别制度,确保病人身份信息 准确无误。
医院信息管理部门负责提供技 术支持,确保病人身份信息的 唯一性和准确性。
实施步骤与方法
病人入院时,接诊医生或护士应 当核对病人的身份证或其他有效 证件,并记录姓名、性别、出生
日期、住址等基本信息。
每次诊疗活动前,医生或护士应 当核对病人的身份信息,确保与 初诊信息一致。如有疑问,应重
定义与概念
病人身份识别是指医护人员通过询问、核对、查验等方式, 确认病人身份的过程。
病人身份识别制度是指医院为了确保病人身份的准确性和一 致性,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
02
病人身份识别制度
身份确认流程
01
02
03
首次就诊
患者出示身份证或其他有 效证件,填写病历资料, 挂号员根据患者提供的身 份信息进行登记。
05
病人身份识别制度与程序 的改进建议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4篇)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
患者身份确认制度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护士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等各类诊疗活动时,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____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床头牌、手腕带、双向核对)。
2.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既除核对床头卡以外还要求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3.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如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及不同语种或语言交流障碍、无名、儿童、镇静期间的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除了核对床头卡以外,必须核对腕带,识别患者的身份。
4.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定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5.对意识不清、语言沟通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
6.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
7.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8.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9."腕带"原则上佩带在病人"右手",患者使用腕带松紧适度,皮肤完整无破损。10.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登记制度。
11.在检验、放射、CT、MRI、超声、内镜、放射治疗等直接与患者当面接触的科室都应进行识别患者。
诊疗活动时患者身份确认的制度、方法和核对程序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护士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者输血及发放特殊饮食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 2 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
2.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既除核对床头卡、腕识带以外还要求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3.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如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新生儿及不同语种或者语言交流障碍、无名、儿童、镇静期间的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识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除了核对床头卡以外,必须核对腕带,识别患者的身份。
4.在实施任何介入或者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者家属) 沟通,作为最后确定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5.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沟通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
6. 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新生儿科使用腕识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
7.填入腕识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8.腕识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9."腕识带"原则上佩带在病人"左手".患者识别制度,患者使用腕识带松紧适度,皮肤完整无破损
10、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登记制度。
11
并有记录。
安全工作是学校的重要工作,是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常、有序进行的重要环节,必须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为搞好我镇学校的安全工作,作到点点有人管,事事有人抓,责任明确,目标落实,特制定学校安全工作组织保障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核对程序
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 份。在进行各项治疗、护理活动中,应同 时使用床头卡、治疗卡、腕带等方法确认 患者身份;对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 向核对法即要求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 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二、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 病房、手术室、监护室、产房之间流程) 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五、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 无误。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 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六、患者使用腕带舒适,松紧度适宜,皮 肤完整无破损;护士在给病人使用“腕带” 标识时,实行双核对;加强对患者腕带使 用情况的检查。
七、护士在抽血、给药或输血时,必须严 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二种 患者识别的方法,不得仅以床号作为识别 的依据。
三、对住院患者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识 别标识:普通病人使用绿色腕带,病危、 病重、一级护理、手术病人使用红色腕带, 新生儿使用粉红色腕带。在进行各项诊疗 操作前认真核对患者腕带信息,准确确认 患者的身份。
四、腕带识别信息填好后必须经两名护理 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 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十、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 实施者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陈述 患者姓名,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 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八、在手术病人转运交接中有识别患者身 份的具体措施如:手术病人进手术室前, 由病房护士对患者使用“腕带”标识,写 清病人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 血型,手术室护士核对后方可接入手术间。
患者身份确认制度方法和核对程序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核对程序
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在进行各项治疗、护理活动中,应同时使用床头卡、治疗卡、腕带等方法确认患者身份;对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即要求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二、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门诊、病房、手术室、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三、对住院患者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识别标识: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认真核对患者腕带信息,准确确认患者的身份。
四、腕带识别信息填好后必须经两名护理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五、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六、患者使用腕带舒适,松紧度适宜,皮肤完整无破损;护士在给病人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加强对患者腕带使用情况的检查。
七、护士在抽血、给药或输液时,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二种患者识别的方法,不得仅以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
八、在手术病人转运交接中有识别患者身份的具体措施如:手术病人进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对患者使用“腕带”标识,写清病人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血型,手术室护士核对后方可接入手术间。
九、在采血、给药或输血等操作前,必须严格执行患者身份识别查对制度,应至少使用两种身份识别方法(床头卡、手腕带、双向核对)。
十、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陈述患者姓名,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协和医院护理部
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和核对程序
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和核对程序
一、新入院患者身份识别
(一)方法和核对程序
1. 患者持住院证及相关手续入科;
2. 确认患者身份:
1)能有效沟通的患者:接诊护士查看住院证信息,与患者反向核对其姓名、出生日期、住院号等相关信息(至少同时使用两种以上识别方式),确认患者身份。
2)不能有效沟通的患者:接诊护士查看住院证,与患者陪同人员反核患者姓名、出生日期等相关信息,必要时查看有效身份证件,协助确认患者身份。
3.准确、完整填写腕带信息,双人核对无误后佩戴,佩戴时应与患者或家属确认患者身份。无名氏患者,护士根据绿色通道虚拟卡填写腕带信息(无名氏、绿色通道编号、性别)。
4.腕带字迹不清楚或转科、转床等情况时,应及时更新腕带信息,同病历信息相符,与另一名护士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佩戴。
(二)流程图
新入院患者身份识别流程
二、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诊疗活动过程
中患者身份识别
(一)方法和核对程序
1. 护理人员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诊疗活动之前,必须认真核对和识别患者身份,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2.检查、治疗、护理操作前,根据患者的沟通能力,正确实施反向核查: 1)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反向询问患者姓名,由患者自行说出自己姓名,同时,护士认真核对标本瓶、药品、血制品、食物等标签上或处置单上患者姓名,确保准确无误。
2)不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如无陪同人员则以腕带识别患者身份。
有效识别患者身份的程序
有效识别患者身份的程序
方式一:当患者意识清,在病床上操作时:患者自报姓名,与床头牌、操作物核对。
方式二:当患者意识不清,在病床上操作时:看腕带,与床头牌、操作物核对。
方式三:患者意识清,不在病床操作时:患者自报姓名,与腕带、操作物核对。
方式四:患者意识不清,不在病床操作时,让患者家属报患者姓名,与腕带、操作物核对。
操作物包括:操作时患者的药物及治疗单、抽血单、检验单、检查单、手术通知单等。
护理部
2010.3
诊疗活动时患者身份确认的制度方法和核对程序
诊疗活动时患者身份确认的制度方法和核对程序
在医疗机构进行诊疗活动时,患者身份确认的制度方法和核对程序是
非常重要的,可以避免患者的身份混淆,确保医疗服务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下面将针对身份确认的制度方法和核对程序进行详细讨论。
一、身份确认的制度方法:
2.制定患者身份识别卡:医疗机构可以制定特定的患者身份识别卡,
要求患者携带并在就诊时进行核对。这种方法可以有效识别患者身份,减
少患者身份混淆的可能性。
4.身份确认规定与培训:医疗机构可以制定明确的身份确认规定,并
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培训,确保他们能够正确执行身份确认的制度方法。
同时,医疗机构还可要求医务人员在进行身份确认时进行签名或记录,以
便后续追溯。
二、身份核对程序:
2.医疗记录核对:医疗机构可以要求医务人员在患者的医疗记录上进
行身份核对。在每次就诊时,医生可以重复询问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
等信息,并在病历、体检报告等医疗记录上进行记录,以确保患者身份的
准确性。
3.患者确认签名:医务人员可以要求患者在到诊或出院时进行身份确
认的签名。这样可以将患者与医疗活动进行有效绑定,并作为医疗服务的
一个重要凭证。
4.系统验证确认:在医疗机构建立了电子系统的情况下,匮患者携带
身份识别卡,医务人员可以将卡片插入系统进行自动验证,确保患者身份
的准确性。
总之,在诊疗活动中,患者身份的确认是保障医疗服务的重要环节。
医疗机构可以通过预约确认、患者身份识别卡、系统登记确认等制度方法,配合到诊核对、医疗记录核对、患者确认签名、系统验证确认等核对程序,确保患者身份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这些制度方法和核对程序的实施,不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3篇)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一、住院患者必须建立床头卡。
二、对于治疗、护理不能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有效核对的患者(如手
术、昏迷、神志不清、危重、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患者和无法正确语言表达且无家属陪伴的住院患者等),必须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载体。
三、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有床头卡核对、双向式核对(开放式询问核
对)、腕带核对、病历牌(卡)核对等。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并至少同时使用____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依据)。
四、转送、接收患者,必须认真识别患者身份。
五、转床、转科时,必须及时更新腕带信息,并做到二人核对,确
保患者身份识别信息与腕带信息一致。
六、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的患者识
别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七、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
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八、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项目包括:病区、
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九、患者使用腕带舒适,松紧度适宜,皮肤完整无破损。
十、加强对患者腕带使用情况的检查,各科护理质量监控组每月进
行督导并有记录。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腕带管理规定
一、为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营造一个安全的医
疗环境,患者在住院期间需要佩戴身份识别腕带。
二、身份识别腕带信息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性别、入院日期、
科室等。
三、病房护士接待患者时,为患者佩戴腕带,一般戴于患者右手腕
部。
四、医护人员充分告知患者佩戴腕带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保证腕
重点环节患者身份识别的方法和流程
重点环节患者身份识别的方法和流程
重点环节:患者身份识别的方法和流程
在医院中,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身份识别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各科室之间以及转科患者的身份识别及核对程序:
1.患者由急诊科收入病房,急诊科人员和病房值班护士需
要按照《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规定,共同确认患者身份并双签名于“送病人登记本”中。
2.患者出入病房和ICU之间,病房护士和ICU护士需要
按照《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规定,共同确认患者身份并双签名于“转科交接登记本”上。
3.患者出产房进入病房,妇产科需要双人共同确认患者身
份并双签名于护理记录中。
4.患者转科时,必须及时更新床头卡、病历牌(卡)、住院病人一览卡等信息,并由转出科、转入科护士在“转科交接登记本”上签字,认真做好识别和交接记录。
5.病房与手术室间相互转接患者:
手术前一天,病房主班护士需要确认患者身份并戴上“腕带”。主管医生需要进行手术部位标记。
手术患者核对:依据手术通知单和患者病历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左、右)等。
接患者之前,手术室护士与病房护士需要查对,还必须与清醒的患者交谈查对,进行“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的确认。
进入手术间之后,严格按手术安全核查表的要求核对,并及时规范填写相关内容,入病案保存。
手术后,手术室护士与病区护士需要做好病情、药品及物品的交接,填写手术室与病房患者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6.对于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身份无法识别患者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在交接时,除使用“腕带”对患者进行识别交接外,如有陪同人员,还必须由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或确认患者身份。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病人登记:病人在就诊前需在医院前台或自助登记机进行登记,提供个人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等),以及就诊目的和受伤或疾病描述等信息。
2. 病历建档:医院通过系统为每位病人建立电子病历档案,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就诊
日期、诊断结果、医疗服务记录、用药记录等相关信息。病人可获得病历号或门诊号
作为身份识别标识。
3. 病人身份验证:在接待处或诊室,医院工作人员会要求病人出示身份证件,以确保
提供的信息与登记时的一致。可以使用身份证、医保卡等进行验证。
4. 病人标识:为了确保医院内部工作的顺利进行,医院会派发病人标识,如病区腕带、住院号等。病人需佩戴标识,以确保医务人员能够正确识别病人身份,提供适当的治
疗和护理。
5. 保密措施:医院会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病人的个人隐私和医疗信息安全,对病人信
息严格保密,仅在合法授权的情况下提供给相关医务人员。
6. 信息共享:医院可能与其他医疗机构、药店、保险公司等建立联网系统,实现病例
和电子处方的信息共享,便于多个机构之间的治疗协作和医疗费用结算。
总体而言,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旨在确保与病人相关的医疗服务能够准确提供,并保障病人的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
篇一: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
1.在标本采集、给药、输液、手术等各类诊疗活动时,必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要同时查对患者姓名和住院号,不得仅以房间号、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
2.全院各病房、重症监护室的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力量的重症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必需使用“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别病人的一种手段。
3.急诊、病房、手术室、等病人的转运交接必需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识。
4.在手术患者转运交接中除查对患者姓名和住院号,同时须有识别患者身份的纸质“腕带”标识。在手术患者进手术室前,由所在科室护士对患者使用纸质“腕带”标识,写明患者身份信息;进入手术室后,手术室护士接收时进行严格查对、记录、签名。
5.急诊科对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力量的重症患者,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病人的一种手段,在与病房与手术室之间转科时,须填写《患者转科交接本》,交接时严格进行查对和签名。
6. 产房与病房、与ICU转运产妇、新生儿时,应实行两种以上
方法识别身份,新生儿佩戴医院统一印制的“腕带”,写明住院号、床号、性别;产房与接收科室人员进行床旁交接、核对并双签名。
7.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终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8.患者入院后,护士按操作规程赐予佩戴“腕带”,腕带填入信息精确无误,实行双人核对,佩戴部位皮肤完整,无擦伤、手部血运良好。
9.“腕带”上应标明患者的科室、姓名、床号、住院号、性别、诊断等,要求内容清楚,项目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患者身份识别方法与核对程序
一、新入院患者身份识别
(一)方法与核对程序
1、患者持住院证及相关手续入科;
2、确认患者身份:
1)能有效沟通得患者:接诊护士查瞧住院证信息,与患者反向核对其姓名、出生日期、住院号等相关信息(至少同时使用两种以上识别方式),确认患者身份。
2)不能有效沟通得患者:接诊护士查瞧住院证,与患者陪同人员反核患者姓名、出生日期等相关信息,必要时查瞧有效身份证件,协助确认患者身份。
3、准确、完整填写腕带信息,双人核对无误后佩戴,佩戴时应与患者或家属确认患者身份。无名氏患者,护士根据绿色通道虚拟卡填写腕带信息(无名氏、绿色通道编号、性别)。
4、腕带字迹不清楚或转科、转床等情况时,应及时更新腕带信息,同病历信息相符,与另一名护士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佩戴。
(二)流程图
新入院患者身份识别流程
二、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诊疗活动过程
中患者身份识别
(一)方法与核对程序
1、护理人员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诊疗活动之前,必须认真核对与识别患者身份,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对正确得患者实施正确得操作。
2、检查、治疗、护理操作前,根据患者得沟通能力,正确实施反向核查: 1)能有效沟通得患者:反向询问患者姓名,由患者自行说出自己姓名,同时,护
士认真核对标本瓶、药品、血制品、食物等标签上或处置单上患者姓名,确保准确无误。
2)不能有效沟通得患者: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得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如无陪同人员则以腕
带识别患者身份。
3、将标签上或处置单上患者得信息与患者腕带信息进行核对,至少同时采用两种以上得识别方式核对,确保信息准确,如核对患者姓名、出生日期或住院号。严禁以患者得床号或房间号作为识别方式,亦不得采用条码扫描等信息识别技术作为唯一识别方法。
4、核对无误后,正确实施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诊疗活动,操作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与消毒隔离制度。
(二)流程图
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诊疗活动过程中
患者身份识别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