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将相和优秀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将相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将相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将相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小学语文《将相和》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1. 知识背景: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古代诗词,对于古代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2. 学习兴趣:学生对于古代文化和古代诗词可能有一定的兴趣,但可能缺乏对于古代政治制度的了解。

3. 学习能力: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好,能够理解较复杂的文本,但可能对于古代政治制度的概念和背景知识了解较少。

二、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将相和》是一首古代诗词,描写了古代将相的生活和心情。

通过这首诗词,可以了解古代政治制度和官员的职责。

2.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将相和》,使学生了解古代政治制度和官员的职责,培养学生对于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设计1. 导入:通过展示古代官员的服饰和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猜测这些人是谁,他们的职责是什么。

2. 学习诗词:学生跟读诗词,理解诗词的意思。

教师解释诗词中的生僻词汇和句子结构,帮助学生理解。

3. 分析诗词: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艺术特点。

4. 学习背景知识:教师讲解古代政治制度和官员的职责,帮助学生了解诗词中提到的将相是指什么。

5.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将相的生活和心情,让学生想象自己如果成为将相,会有怎样的体验和感受。

6. 拓展学习:教师组织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古代政治制度和官员的职责,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7. 总结反思: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诗词对于我们的意义和启示。

四、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古代政治制度和官员的职责,对于古代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

2. 学生反馈:学生对于古代政治制度和官员的职责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古代文化和诗词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3. 教学改进:可以增加一些互动和趣味性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可以增加一些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对于古代文化有更全面的了解。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说课稿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理解三个小故事的原因和结果。

2.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将相不和的原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请同学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几个小故事,分别是什么故事?(教师借机板书)二、交代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出示幻灯片)三、学习课文第一大段。

1.齐读第1自然段,同时要求学生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2.接着请同学们默读第一大段。

同时想一想: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又如何呢?3.再默读这一大段。

同时思考:(1)秦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和氏璧,赵王为什么非常着急?(2)正在为难的时候,有人说有个蔺相如勇敢、机智,也许能解决这个难题,请同学们想一想:蔺相如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这对表现人物品质有什么作用?(3)面对这个难题,蔺相如是怎么说的?理屈你如何理解?读一读蔺相如说的话,体会一下他的性格有什么特点?(4)轻声读第八自然段,想一想,蔺相如是如何与秦王展开斗争做到完璧归赵的?①蔺相如看到秦王无诚意拿城换璧,他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表现了他什么品质?②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

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

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请大家找找比理直气壮更勇敢的词。

这儿为什么用撞而不用磕、碰?③蔺相如是真的要捧着宝玉撞柱子吗?他要求举行典礼的目的是什么?④面对蔺相如,秦王为什么处处表现的很被动呢?⑤归纳:秦王爱宝,绝口不提给城;相如假说有瑕,把玉要回。

秦王怕玉碎,假意答应让城。

相如一面要求典礼,一面暗中派人把宝送回。

最后,秦王不得不放蔺相如回国。

(5)这场斗争的结果怎样呢?让同学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完璧归赵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6)复述完璧归赵(提示:复述不是背诵,同学们可以根据故事梗概进行。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06《将相和》教案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06《将相和》教案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06《将相和》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将相和》这篇课文讲述的故事情节及主题。

2.理解《将相和》中贵族和平民之间的矛盾冲突。

3.学习《将相和》中古代人民的思想观念。

4.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分析《将相和》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及故事背景。

三、教学难点1.理解并表达《将相和》中涉及的人物内心矛盾和情感变化。

2.分析《将相和》中的主题和寓意。

四、教学准备1.《将相和》课文教材2.录音设备3.教学PPT展示4.课堂材料准备:角色扮演服装、绘本、复印件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课堂导入•播放背景音乐,营造氛围。

•引导学生讨论贵族和平民之间的关系。

2. 学习课文•先让学生通读一遍课文,然后分组讨论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第二课时1. 分析课文•分组展示学生对故事的分析和理解。

•引导学生讨论《将相和》中涉及的人物矛盾和冲突。

2. 朗读练习•学生分角色朗读,提高朗读能力。

3. 小组表演•让学生分组进行《将相和》的情景再现表演。

第三课时1. 主题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将相和》中的主题和寓意。

2. 总结课程•回顾《将相和》的故事情节,引出寓意。

六、教学评估1.课堂讨论表现。

2.小组表演的表现。

3.朗读能力的提高情况。

七、拓展延伸1.让学生分析现实生活中贵族和平民的关系。

2.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创作相关小故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将相和》这篇文言文课文的内容,还能够通过角色扮演和表演等形式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希望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思想内涵以及历史背景。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学设计第1篇】引导语:《将相和》这篇课文通过三个相对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故事,以战国时期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秦强赵弱),以蔺相如的活动为主钱,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失和到和好的过程,文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因果关系错综复杂。

教材分析:“和氏璧”可谓国宝,是世所罕见的珍贵文物,由此,本课在教学时,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培养学生保护文物的意识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品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领悟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但因课文内容年代久远,内在联系复杂,教学前可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初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人物的情况,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

教学中抓住“将”、“相”之间是怎样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理解三个故事的因果和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由于诸多原因,学生接触文物机会几乎没有,对保护文物的意识也较淡薄。

加强文物保护意识的教育,是本课渗秀法制教育的重点。

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璧、廉、颇、缶”4个生字;会写“赵、璧、骗、撞、怯、廉、颇、辞、诸、削”10个生字;2、掌握“赵国、完璧归赵、撞碎、胆怯、廉颇、推辞、削弱”等词语。

(二)过程与方法1.给课文分段,并给每段加上一个合适的小标题。

2.通过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蔺相如对敌不畏、机智勇敢,对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高尚品质;学习廉颇知错就改、勇于改过的精神;学习他们两个的爱国精神。

2、教学中渗透《中华人民花和国文物保护法》,培养学生保护文物的意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一)本课的重点是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故事主要人物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品质。

(二)本文的难点是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教法:情境教学、以读助讲、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用具:《将相和》有关资料及相关课件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璧、廉、颇、缶”4个生字;会写“赵、璧、骗、撞、怯、廉、颇、辞、诸、削”10个生字;掌握“完璧归赵、撞碎、胆怯、削弱”等词语。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读通、读熟课文,理清文脉。

3.理解课文内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人物的个性特点,从人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激情引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的'这一课的课题,虽然只有三个字,却包含了两个人物,一个故事。

你能看出是哪两个人物,是什么故事吗?那个“将”是谁?“相”又是谁?“和”在故事中是什么意思?二、自读自悟,了解故事内容完成以下自学要求: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就课文中内容给每个故事各加一个小标题,说说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三、质疑问难,理解课文内容1.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遇到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做好记号,准备跟同学讨论。

2.学生提问,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1)有关知识的问题和一些新词的理解,引导学生查工具书来解决。

(2)有关文章内容理解方面的问题,指点学生联系上下文反复思考,反复讨论交流。

教师可抓住以下类似的问题展开讨论,结合理解课文内容:①秦王为什么没有得到和氏璧?抓住“慷慨激昂”“理直气壮”等词语体会蔺相如的勇敢、机智。

②渑池之会上,秦王为什么会为赵王击缶?抓住“不动声色”及蔺相如的话体会蔺相如的机智和勇敢,抓住文中写廉颇将军驻守边境的句子体会其对秦王的威慑力,从而明白赵王获胜的原因是因为文有蔺相如、武有廉颇。

③将相为什么会不“和”?又为什么“和”了?在讨论交流的同时,随机选择有关句段朗读,以加深理解、体会。

四、评价人物,深入理解课文内容1.文中讲到了赵王、秦王、蔺相如、廉颇等几个人物,下面我们来开个“人物评价会”。

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从课文中举出事例来说一说,评价时要抓住课文中的叙述、描写,同时加入自己的看法。

2.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圈画标记,做好准备。

五、拓展练习出示挂图“负荆请罪”,观察想象:廉颇到蔺相如府负荆请罪,会怎么说,怎么做?蔺相如又会如何做和说呢?1.自己练习说一说。

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将相和》教案

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将相和》教案

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将相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课文《将相和》的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掌握生字词:“将相”、“和”、“相逢”。

能力目标1.能够通过阅读理解故事情节,进行简单的故事梗概归纳。

2.能够独立完成课文中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2.培养学生对历史故事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解课文《将相和》的内容。

2.掌握生字词:将相、和、相逢的含义。

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和含义。

2.分析主要人物的特点和行为。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谈论两个人相遇时的情景,引入将相和这个词语。

二、学习新课1.听课文朗读,感受故事情节。

2.导入生字词:将相、和、相逢,讲解词语含义。

3.分组讨论,在小组内整理出课文的主要情节。

三、课文解析1.逐段解读课文,分析文中人物性格、台词及故事情节。

2.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深入理解故事内涵。

四、课文扩展1.学生自主构思并书写一个“将相和”故事,培养学生创造力。

2.探讨“将相和”这一主题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五、课堂复习开展课文相关的问答活动,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记忆和理解。

四、板书设计生字词拼音释义将相jiāng xiàng古代将领、相国和hé结合、团结、融洽相逢xiāng féng相遇、碰见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将相和》这篇课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增加了对历史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课文中的古代史知识掌握程度较低,下一步可以适当增加相关历史知识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同时,需要引导学生在课文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思考,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造力。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设计,希望对教学实践有所帮助。

6《将相和》一等奖创新教案

6《将相和》一等奖创新教案

6《将相和》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将相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理解课文《将相和》的内容,掌握文章的主要信息。

b. 掌握生词:将相、仰先生、眉梢、洪亮、阵阵、威风凛凛、与众不同。

c. 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及人物形象。

2. 能力目标:a.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b.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自尊、自信心,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b.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a.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掌握生词的意义。

b. 通过阅读,感悟人物形象和中心思想。

2. 教学难点:a. 归纳总结文中的人物形象和中心思想。

b.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思考和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3分钟)a.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互动。

先向学生提问:“你们听说过‘将相和’这个成语吗?”让学生尝试回答。

b. 引导学生思考成语的含义,概括成语的出处,以及“将相和”在文章中的涵义。

2. 新授(10分钟)a. 教师朗读课文《将相和》,学生跟读课文。

b. 对生词进行解释,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义,创建生词表。

并进行单词拼读和复习。

c. 教师讲解课文的背景知识和情节,明确课文的中心思想和主题。

3. 互动(15分钟)李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学习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将相和》。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将军和一位博学多才的相国之间的故事。

相国历经千辛万苦最终和将军和睦相处,大家是否好奇这个故事的结局呢?小明:老师,我想知道相国是如何和将军和好的。

李老师:非常好的问题,小明。

我们现在就一起来揭晓这个故事的结局。

首先,请小红同学来朗读一下这篇课文。

小红:好的,老师。

(开始朗读)李老师:小红读得非常好。

同学们,在小红的读后感中,她提到了相国多才多艺,机智过人,对于这个词“多才多艺”,我们有听说过类似的成语吗?小华:老师,我听说过“博学多才”,是不是指一个人很聪明,什么都会?李老师:非常好,小华。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优秀教案(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

认识到对敌人要敢于斗争;对自己人要以国家、大局为重,团结一致。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学会生字新词。

4、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自述课文。

教学重难点:在故事中品析人物的思想品质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是难点。

教学用具:鹏博士课件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介绍作者和历史背景。

2、《将相和》中的“将”指谁?“相”又指谁?“和”是什么意思?二、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课件:1、读准字音。

“和氏璧”“推荐”“渑池之会”“胆怯”“侮辱”"击缶”2、朗读课文并分段,给每段加小标题。

3、指名朗读课文。

三、熟读课文同桌互相讲述课文。

四、布置作业1、结合课后“思考练习”2、自学本文生字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听写生字词二、整体入手,直奔难点。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将相和》。

2、指出廉颇是怎么说的?并读一读这些句子。

3、蔺相如是不是靠一张嘴爬到了廉颇的头上。

三、读议第一段1、默读一段理出故事的情节(起因、经过、结果)2、从这些句子看出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蔺相如是怎样完璧归赵?3、蔺相如立下了什么大功?(维护赵国利益、是有功之臣)4、指出名复述这个故事。

四、读议第二段1、默读第二段理出故事情节。

2、渑池会上秦王怎么侮辱赵王?蔺相如怎么对付?用的是什么办法?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3、蔺相如为了赵国的利益连自己的命也不要了,多么勇敢啊!请同学们齐读。

4、渑池会上的斗争赵国占了上风,功劳应属于谁?为什么?(提示:这份功劳也有廉颇的一份,不是他在边境上做好准备,秦王也不会这样轻易放回他)5、这个与第一个故事有什么联系?6、复述故事。

五、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知道蔺相如完璧归赵立了大功,赵王封他为上大夫;在渑池会上,他又立了大功,又封他为上,职位比廉颇高。

部编版小学语文《将相和》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将相和》教学设计

《将相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人物语言,了解人物性格特点,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顾全大局以及廉颇知错就改的品质。

2、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3、学习人物顾全大局、讲团结的优秀品质。

二、重难点通过分析人物语言,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法四、课时安排第二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1、老师讲述课文背景导入。

2、学生齐读课题。

3、回顾已学内容,给课文中的三个故事加上小标题。

4、老师谈话过渡。

(二)概括人物形象1、出示自读要求:你认为廉颇和蔺相如各是怎样的人?试着用四字词语给廉颇和蔺相如一个公正的评价。

(每人不少于两个,写在课题旁边)2、学生发言、交流。

3、请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最合适的两个词来形容蔺相如和廉颇,老师相机指导。

(三)品读人物语言,感悟人物形象1、出示自读要求:默读课文,把蔺相如说的话用“—”划记,廉颇说的话用“﹏”划记,再从中选择最能体现人物个性的句子,设身处地,反复练读,让听者如临其境。

2、分析廉颇的语言: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3、重点引导学生分析廉颇语言中的“不服气”和“!”,体会廉颇的心情。

4、解析蔺相如的语言,从语言中体会蔺相如的智勇无双。

(1)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

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

不然,您杀了我也没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2)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

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5、老师谈话过渡。

(四)发挥想象,拓展延伸1、过渡:通过对语言的分析,我们知道了蔺相如顾全大局、智勇双全,但是廉颇的形象不是通过品味语言得出来的,我们是通过事件负荆请罪得出来的,那么廉颇来到蔺府,他到底说了什么?2、小练笔,学生写一写廉颇对蔺相如说的话。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将相和》教案设计16张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将相和》教案设计16张

课文通过对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 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经过;赞扬 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 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政治远 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赞颂了 他们的爱国思想。
家和万事兴,国家也是同样, 一个国家既要有骁勇善战的武将, 又要有能言善变的文官,大家团结 一致,国家才能兴旺发达。
我廉颇攻无不破,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 (居功自傲)
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 (很不服气)
到我头上去了。
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准备报复)
• 合作交流
• (1)蔺相如是如何设法避开廉颇,不跟廉颇 见面的?
• (2)蔺相如的手下是怎样看待他的避让态度 的?
• (3)蔺相如是怎样向手下人说明避让原因的? • (4) 最后廉颇又是怎么做的呢?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 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 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 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 “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 我就跟您拼了!”
蔺相如用生命捍卫国家尊严——大勇
• 他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作好了准备, 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
这句话暗示了在渑池之会中廉颇也是功不可没的。来自将师相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6课
6. 将相和
这是一个流传了千百年的动人故 事,是我国历史上光彩不灭的佳话。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6 将相和》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6 将相和》教学设计

6 将相和一、教学目标1.认识“璧、臣”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强、划、削”,会写“召、臣”等12个字,练习连词成句读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

3.结合具体事例说出对廉颇、蔺相如的印象。

二、教学过程(一)回顾方法,导入课文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滨海新区大港实验小学的蒋子悦老师。

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搭石》这篇课文,知道了想提高阅读速度,就要在读的时候,集中注意力,遇到不懂的词语不要停下来,不要回读,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六课《将相和》这篇文章,继续学习如何提高阅读速度。

《将相和》就是根据汉代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相关内容改写而成。

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司马迁。

司马迁,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二)学习生字学习课文之前,老师先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相信你一定能准确地读好这些词语,跟着老师一起来读:“大臣、强逼、允诺、划归、得罪、廉颇、抵御、推辞、侮辱、擅长、上卿、削弱、战袍、和氏璧、蔺相如”。

在这些生字中,有三个多音字,火眼金睛的你发现了吗?对,就是“强”“划”“削”这三个字。

“强”有三个读音,作“硬要、迫使”讲的时候读“qiǎng”,“强迫”,课文里的词语“强逼”是强迫威逼的意思。

这个字还有另外两个读音,“jiàng”“倔强”,“qiáng”“强大”。

“划”在表示“分开”或“打算”的意思时读“huà”,课文里“划归”一词是分开的意思,所以读“huà”。

另外一个读音“huá”,可以组词“划船”。

“削”作“减少”“减弱”讲时,读“xuē”,还有一个读音“xi āo ”,可以组词“削皮”。

(三)阅读课文,提高速度1.游戏练习,提高速度。

认读完生字,咱们做一个小游戏。

《将相和》优秀教学设计

《将相和》优秀教学设计

《将相和》优秀教学设计《将相和》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学习通过人物言行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3.学会简要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1.学习通过人物言行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学会复述故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解题1.介绍时代背景(略)2.抓题眼“和”,理解题意(略)。

二、学生默读课文,自学要求:(1)查字典学习字词,解词要联系上文;(2)了解文章主要内容;(3)给文章分段;(4)拟定三个故事的小标题。

三、检查自学情况(1)注意:廉颇蔺相如胆怯抵御上卿(2)组词秦璧击协渑泰璧缶胁淹(3)解词:完璧归赵无价之宝理直气壮攻无不克负荆请罪同心协力(4)指名读课文:课文写了哪三个小故事,并说明这三个小故事的起止段落。

(5)概括三个故事的大意。

(6)给三个故事拟小标题。

四、熟读课文五、质疑问难第二课时一、从整体入手,启发提问,直奔重点、难点,激发学生读书兴趣1.板书课题后提问: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教师提问:廉颇、蔺相如为什么不和?廉颇是怎么说的?从课文中找出廉颇说的这段话,读一读。

3.继续提问:廉颇说,蔺相如就靠一张嘴,爬到他的头上去了,他说的对不对?不对,靠什么(引导学生读议第一段。

提示三个故事的联系)?二、学习第一段,幻灯提示本段重点内容,通过重点部分人物言行的读议,了解人物品质1.默读第一段。

思考题:蔺相如在完璧归赵中是怎样立功的。

阅读要求:抓住蔺相如的言行,认真理解蔺相如是怎样一个人,即他具有怎样的品质。

(学生默读、勾画、思考;教师板书:言行→品质)2.幻灯出示图片——课文中第一幅插图。

学生看图后,教师提问:画面上表现的是这一段中哪一小节的内容?然后指名读这一节。

(第八自然节)3.结合这一小节描写蔺相如言行的语言说一说蔺相如是怎样一个人。

学生读议中,教师适时做如下点拨:①蔺相如理直气壮地面对秦王,他的理在哪里?②蔺相如说着,举起和氏璧说是要往柱子上撞。

在他要撞却没撞的瞬间,他可能想些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机智勇敢”4.教师小结:蔺相如是怎样做到完璧归赵的呢?他利用秦王说的以城换璧的话,随机应变,揭穿秦王的骗局,又抓住秦王爱璧的心理,机智勇敢地与秦王斗争,争取主动,赢得时间,做到完璧归赵,为赵国立了大功。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并且了解本课当中的生僻字词,包括着“臣、相、诸位、和氏璧以及完璧归赵”等等。

(2)能够完整流利的畅读课文,感悟课文表达的情感思想。

(3)阅读课文,并且将课文当中的三个故事内在联系进行掌握,了解课文当中各个人物的情感和蕴含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能够深刻感悟课文中对于人物语言、动作以及心理的描写,对于人物形象能够深刻把握。

(2)了解蔺相如和廉颇之间的恩怨以及如何化解恩怨,对于这个过程和原因进行深刻掌握。

三、教学过程(1)观看微课视频,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师在上课之前根据教学内容来提前制作微课视频,视频的主要内容如下:在古代将和相代表着武力和政治,一个是用武器保卫国家、一个是用智慧捍卫主权,两个职位都对于国家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而在战国时期,就有一个国家的将和相出现了矛盾,他们的国家将会走向什么样的结局?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所学的故事便是一个跟古代将和相有关的故事,在这个故事当中,两个代表着国家最高权力的人产生了矛盾,在面对着外敌的侵扰和内部的纷争,最后这个国家会走向什么样的结局呢?这两个人最终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呢?让我们来一起探究吧!教师板书:“将相和”。

(2)阅读课文内容,完整掌握故事情节师: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就开始自己阅读课文,在阅读的过程当中遇到不懂得生僻字词可以举手示意,或者是与同桌进行轻声讨论,不能够打扰到其他的同学。

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课文,教师围绕着班级观察学生的阅读情况,在学生遇到难处时进行及时解答,帮助学生尽快掌握课文内容和故事情节,扫清生僻字词。

师:同学们,想必大家都已经能够对于课文内容有一个简单的理解了,接下来我们便开始进行一个简单的测验,我会在屏幕上随机展示出课文中的生僻字词,我也会随机选人来进行回答。

之后,教师便可以根据提前制作好的课件来进行生僻字词展示,通过小小测验来加深学生对于课文中生僻字词读音以及含义的理解,为之后的教学做好铺垫。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06《将相和》集体备课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06《将相和》集体备课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06《将相和》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诗歌《将相和》的意境和主题。

2.能够背诵诗歌《将相和》。

3.能够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将相和》。

4.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理解《将相和》。

5.能够通过《将相和》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诗歌《将相和》的主题和意境。

2.背诵诗歌《将相和》。

难点1.发现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韵律特点。

2.运用修辞手法理解诗歌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1.课本《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

2.备课教案。

3.录音机或电子设备。

4.诗歌《将相和》的课件或图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播放一段相关的音频或视频,或者用一幅描绘《将相和》内容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教学主体(30分钟)1.讲解《将相和》的背景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分析《将相和》的词语和句子,让学生发现其中的修辞手法和韵律特点。

3.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读《将相和》。

4.学生跟读、朗读《将相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3. 拓展(10分钟)老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语编写一个类似的诗歌,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4. 巩固(10分钟)让学生自由朗读《将相和》,并进行互评,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感。

五、课堂总结(5分钟)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继续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探索和了解。

六、作业布置1.背诵《将相和》。

2.回家后用自己的话语重新讲述《将相和》的故事。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了多种方式让学生全面理解《将相和》的主题和语言特点,通过听、说、读、写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挖掘《将相和》中的文化内涵,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以上是针对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06《将相和》集体备课教案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够对教师的备课和教学有所帮助。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6将相和》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6将相和》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6将相和》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6将相和》的基本内容。

2.帮助学生掌握《6将相和》的作文技巧,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激发学生对历史故事的兴趣,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6将相和》的内容,理解诗句的含义,掌握作文写作技巧。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文本中理解诗句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1.《6将相和》课文原文及注释2.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资料3.板书内容准备4.课堂活动设计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6将相和》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对课文的探究欲望。

2.学习课文:带领学生朗读《6将相和》,讲解课文的含义,解释生僻词语和古代典故。

3.课文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写作背景和用意。

4.作文训练:通过分组讨论或小组合作,让学生展开思维,自行撰写关于《6将相和》的作文。

5.展示作文:学生互相交流展示作文,老师进行点评指导,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6.课堂讨论:带领学生展开针对《6将相和》的讨论,促进学生深入思考。

五、总结与反思通过今天的课堂教学,学生对《6将相和》的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写作能力得到了提升。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对古代诗文理解能力有待提高,作文表达能力需要加强等。

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更多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上是本次《6将相和》教案的全部内容,希未能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8课《将相和》教案范文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8课《将相和》教案范文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8课《将相和》教案范文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8课《将相和》优秀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从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对敌不畏强暴、机灵英勇和对友胸怀宽广、忍辱推让的好品质,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根底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从三个小故事中任选一个演一演。

教学重点:理解三个故事的缘由和结果。

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二、检查预习:三、讲读课文的第一局部:1.默读第一局部。

(出示“完璧归赵”挂图。

)2.思索争论:(1)“完璧归赵”这个故事的前因、后果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蔺相如是怎样一个人?(2)给这一局部加小标题。

(完璧归赵)3.指导朗读第一局部。

其次课时一、朗读课文第一局部,回忆这局部的主要内容。

二、讲读课文其次局部:1.指名读其次局部。

2.思索、争论:(1)“渑池相见”的前因、后果是什么?从“渑池相见”可以看出蔺相如是怎样的个人?(2)给其次局部加小标题。

(渑池相见)3.指导朗读其次局部。

三、讲读课文第三局部:1.指名读第三局部。

2.思索、争论:(1)第一、二局部和第三局部有什么联系?(2)第三局部主要内容是什么?3.指导给第三局部加小标题。

(负荆请罪)4.思索、争论:(1)蔺相如对廉颇的高傲无礼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从中可以看出蔺相如是怎样的一个人?(2)廉颇为什么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从中可以看出廉颇是怎样的一个人?5.指导朗读第三局部。

要读出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胸怀宽广的品质。

第三课时一、指名朗读全文。

二、复习总结:1.三个故事的小标题各是什么?2.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3.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和下面的三个故事有什么联系?三、指导朗读全文。

四、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词:1.指导书写生字需要留意的地方:2.指名说说“理亏”“能耐”示弱”“绝口不提”“完壁归赵”等同语的意思。

部编版小学语文《将相和》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将相和》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将相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大局和大将军廉颇顾全大局、知错认错等优秀品质。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主要通过默读分析、讨论、交流解决。

弄清故事之间的联系。

主要是在反复朗读课文、分清每个故事的前因后果的基础上,分析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突破难点。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有关的背景资料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筑基1.出示课题。

理解:“和”,就是和好。

2.质疑激趣。

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将”和“相”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他们为什么和好?3.读写生字二、初读感知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简单介绍历史背景。

3.快速浏览全文,把“将”、“相”的名字用___画下来。

同时用四字词语概括一下每个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

)三、理清层次:这三件事情分别用了哪几个自然段来叙述的?四、深入研读:1.找出这三个小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在书中作批注)2.汇报自学情况。

3.初步理解三个故事间的因果关系。

4.出示学习提示:(1)学习任务:一边读一边感悟,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

(2)学习建议:建议大家先划出重点句子或重点词揣摩人物特点,并感情朗读,然后采用摆事实或讲道理的方法,来说服廉颇。

(3)友情提醒:你可以直接从蔺相如的语言、动作来体会蔺相如的特点;也可以从赵王和秦王的表现跟蔺相如作对比,从而体会蔺相如的特点。

5.学生自主研读课文6.交流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1、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谁能用四字词语概括一下课文所说的几个故事吗?(学生边说老师边板书: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故事里的将相分别是谁呢(学生答“将是廉颇,相是蔺相如)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课文中的主要词语(幻灯片):和氏璧蔺相如理直气壮完璧归赵渑池廉颇鼓瑟击缶拒绝上卿负荆请罪同心协力2、利用所读词语,复述文中的一个小故事,说说其中的因果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将相和优秀教学设计
一、课文内容分析
本文是根据汉代司马迁的《史记》中《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历史故事。

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三个小故事按照时间发展顺序叙写,故事间既相对独立,又有紧密联系。

前两个故事中蔺相如屡次立功,职位超过了老将廉颇,廉颇很不服气,才有了第三个故事。

人物的性格在语言、动作描写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本课主要学习“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以提高阅读速度。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自学能力和快速阅读力,通过初读感知,能够理解故事的意思,结合课后习题能够理清课文的结构。

通过文中的语言、动作等描写能够初步体会人物性格,但是要通过人物的言行深刻地、多维度理解人物的个性和品质尚有一定难度。

三、教学目标
1.认识“璧、臣”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强、划、削”的读音,会写“召、臣”等12个生字,会写“无价之宝、召集”等15个词语。

2.能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能够连词成句地快速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三个故事。

2.教学难点: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个性特点。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背景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改编自西汉司马迁的著作《史记》,《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先生对它的评价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通过人物传记的形式刻画了许许多多鲜活的人物。

2.齐读课题。

“将”指的是谁?(廉颇)“相”呢?(蔺相如),一个是赵国的武将,一个是赵国的文将。

“和”是什么意思?(预设:和好、团结)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史记》的文学价值和写作特点,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

通过理解课题,为课文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快速默读,概况故事
1.上节课,我们学会了运用“不回读”的方法来增加阅读速度,通过阅读“课前提示”,你是否知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快速阅读方法?(预设:连词成句地读)。

没错,我们先来看看课后第二题,你一眼看到了多少内容?原来,“连词成句地读”就是一眼扫过去,要尽可能多地看到词语或者句子,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

2.快速阅读,记录时间。

3.交流阅读方法。

学生结合自身实际,通过交流阅读本课过程中运用的方法以及阅读效果、阅读感受,体会阅读方法的运用。

【设计意图】结合课后题,先让孩子热身,体会如何扩大视域。

在阅读中运用方法,读后分享方法和感受。

4.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和氏璧强逼允诺划归抵御
侮辱擅长上卿削弱战袍
多音字“强、划、削”组词。

指导书写“臣、献、拒”。

(三)整体感知,概况故事内容
1.课文围绕“将相和”讲了几个小故事?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

(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

2.用简洁的语言,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大意。

在概括故事内容时,要注意不说人物对话的提示语、形容词等,将对话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3.说一说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

(预设:前两个故事中蔺相如屡次立功,职位超过了老将廉颇,廉颇很不服气,于是有了第三个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概括故事内容,理清故事发展的脉络和故事情节之间的关系,为体会人物形象做准备。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在当时,秦国是最强大的国家,一心想要统一六国,所以不断向其他国家进攻。

本文故事发生在秦国全力进攻楚国之时,不能集中更多的兵力对付赵国,主要是用威胁的手段来占赵国的便宜。

可是在“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这两个故事里,秦国占到便宜了吗?(预设:没有,在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设计意图】回忆课文内容,对“廉颇”、“蔺相如”形成初步印象。

(二)细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蔺相如
1.默读课文,划出文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从中体会人物形象。

2.交流讨论人物形象——蔺相如。

语言:“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完好无缺地送回来。

”——深谋远虑、机智过人。

语言:“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机智。

语言:“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

”——勇敢无畏。

语言:“您如果有诚意,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

”——有勇有谋,把选择权留给秦王。

语言:“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

”——将生死置之度外。

语言:“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顾全大局。

动作: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勇敢无畏。

【设计意图】通过相互交流、补充,学生从人物的语言、动作中体会人物的性格和品质。

3.除了语言和动作,文中还有很多表现人物说话语气、态度的语句,从中体会人物形象。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充分思考、谨慎行事。

“他怒发冲冠”——态度坚决。

在与手下的对话中,称“廉颇”为“廉将军”——谦卑有礼。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细节,从多角度理解人物形象特点。

3.分角色扮演。

同学一人扮演蔺相如、一人扮演秦王,将“完璧归赵”“渑池会面”中蔺相如与秦王之间的对话、动作表演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演绎,深入体会蔺相如的机智勇敢。

(三)体会人物形象——廉颇
1.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廉颇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廉颇带着军队送他们到边境上,作好了抵御秦军的准备。

”——勇敢,保卫国家
“秦王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作好了准备,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

”——让敌人不敢侵犯。

这一句话也呼应了下文的“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

”廉颇是战国时期四大名将之一,果然名不虚传!”
“我廉颇立下了那么多战功,他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要是我碰见他,一定要让他下不了台。

”——不服气、冲动。

曾立下赫赫战功的廉颇,对连续越级升职的蔺相如很不服气。

从说话的口气“我廉颇”、“他蔺相如”中看出廉颇的居功自傲,与蔺相如口中的“廉将军”形成鲜明对比。

“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请罪。

”——勇于改过,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廉颇从不服气到负荆请罪,做出巨大改变。

【设计意图】通过言语细节、与蔺相如的对比、前后行为的变化体会廉颇勇于改过、顾全大局的人物形象。

(四)小结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既掌握了快速阅读的方法,也学会通过理解人物的言行,对人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理解了人物特点,我们也就真正明白了为什么能将相和。

六、板书设计
6.将相和
蔺相如廉颇
机智勇敢勇于改过
顾全大局顾全大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