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版--“文言文概括分析题”强化练习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学案:第二单元 核心素养提升 Word版含解析

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学案:第二单元 核心素养提升 Word版含解析

核心素养提升

文言文概括分析

概括分析题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高考往往采用客观选择题(4选1)的形式,全国卷的题干术语往往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且往往从人物、时间、地点、词义、关系、依据与结论等角度进行设误,回避简单的翻译错误,以曲解文意为主要设误点,难度略有增加。

因为选项命制的特点是采用“概括+分析”的形式,常常是先对人物某一方面(性格或事迹)做简明扼要的归纳,分析是对概括的陈述、解释,多以事例为主。设误可能在“概括”部分,也可能在“分析”部分。选项“分析”部分文字较多,信息量较大,往往是文中多处文句的综合,因此应将“分析”部分切片,层层比对,便于化整为零,逐一攻破。

课文回扣·规律总结

一、梳理角度:筛选文中信息

由于文言文通常言简而意丰,所以文章中所涉及的内容还是比较多的,信息量也较大,那么对于特定的指向性问题,如何在全文中筛选出所需要的信息就尤为重要。

课文范例:《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写了有人突然看见小孩将要掉进井里的事情,其主要的目的是论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人要有“四端”,进而论述“四端”对为人处世、治理天下的重要性。所以主要信息应该就是文中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和关于“四

端”作用的句子。

二、梳理角度:归纳概括综合

(1)概括形象特点。可分为人物形象特点和事物形象特点。

(2)概括情感态度。情感态度是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和推理,它是文言文整体阅读中的重点、难点。文言文中作者情感态度的表述常常借助文言虚词来表达,如“耳、耶、焉、岂、其、哉、为、乎、矣”等语气词,或批判或赞赏或置疑,考生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用心揣摩。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强化练习【88】(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强化练习【88】(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强化练习【88】(

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1.物破自有时(9分)

韩魏公知北都①,有中外亲②献玉盏一只,云耕者入冢而得,表里无纤瑕可指,盖绝宝也!公以百金答之,尤为宝爱。乃开燕③,召漕使显官,特设一桌,覆以恿衣,致玉盏其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坐客。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将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物破亦自有时。”谓吏将曰:“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公之量,宽大厚重如此。

【注释】①知北都:在北都做知州。②中外亲:中表亲。③开燕:开设宴席。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3分)

(1)云耕者入冢而得()(2)乃开燕()(3)玉盏俱碎()

【小题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你)不是故意的,有什么罪呢?B.不是这个原因,(你)有什么罪呢?

C.(你)不是故意的,何必怪罪你呢?D.不是这个原因,何必怪罪呢?

【小题3】“吏将伏地待罪”的原因是。(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答案】

【小题1】(3分)(1)说(2)于是,就(3)都

【小题2】(3分)A

【小题3】(3分)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历史事件类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要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023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文概括分析考点(真题回顾+优化练习+答案解析)

2023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文概括分析考点(真题回顾+优化练习+答案解析)

2023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文概括分析考点

(真题回顾+优化练习+答案解析)

一、考点解析

概括分析题是近些年高考文言文板块必考题型,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题目要求往往是“选是”或“选非”。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的概括、转述和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命题者有意识地设置错误干扰,让考生进行判断。而比对法是解答这类题较好的方法之一。

二、解题技巧

1.仔细比对,找异同。

比对法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仔细比对:关键词句、增减内容、人物、时间、地点、关系等。

2.比对方法。

①比对选项中在“谁在何时何地说何做何”与原文是否一致。

②检查选项中对人物的分析、文本的道理阐述等有无夸大、歪曲、偷换概念。

③理清人物与事件的关系以及事件产生的原因、结果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

三、常见设错误点

四、概括分析题解题“两步骤”

【真题回顾】

【真题回顾1】

(2022年全国乙卷)文言文阅读

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犹赤子乎!饥者则食之,寒者则衣之,将之养之,育之长之,唯恐其不至于大也。

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美哉乎河山之固也,此魏国之宝也。”吴起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而右彭蠡,德义不修,而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而右太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而汤放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船中之人尽敌国也。”武侯曰:“善”。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

之鸟;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刈厥敌,靡使有余,何如?”王曰:“不可。”太公出,邵公入,王曰:“为之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推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今君爱老而恩无不逮,治国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景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

重难点05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概括(解析版)-2023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浙江专用)

重难点05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概括(解析版)-2023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浙江专用)

重难点05文言文内容理解与概括(解析版)(建议用时:30分钟)从考点上看,命题重在考察文言文主题思想的把握、情感的体验、作者情感、全文的领悟概括能力等。

满分技巧

因为中考文言文阅读材料均选于课外,所以除扎扎实实教好学好教材中的文言文外,学生还要多涉猎课外材料,多读多练。课外拓展是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必由之路。

首先可将教材中各篇文言文出处的作品整理好,以《初中生文言文阅读书目》的形式印发给学生,然后分学期安排阅读,如《论语》《山海经》《世说新语》《聊斋志异》《资治通鉴》《虞初新志》等等。

其次是利用好全省各地、全国各地历年中考卷中的文言文阅读材料。这些材料都是经过命题者精挑细选的,而且又配有高质量的原创试题,最适合阅读、训练。

再次是关注测试卷中各种文言材料的出处,由点到面,由一篇到整本地推荐阅读。

限时检测一、课外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上谓侍臣日:“朕思养人之道,未得其要,公等为朕陈之!''来济对日:“昔齐桓公出游,见老而饥寒者,命赐之食,老人日:'愿赐一国之饥者。'赐之衣,日:'愿赐一国之寒者。'公日:'寡人之康府①,安居以周一国之饥寒?‘老人日:'君不夺农时,则国人皆有馀②食矣;不夺蚕要,则国人皆有馀衣矣!'故人君之养人,在省其征役而已。今山东役丁,岁别数万,役之则人大劳,取唐③则人大费。臣愿陛下量公家所须外,馀悉免之。''上从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十六》)(注)□廉(lin)府:縻,米仓;府,储藏财物的地方。口馀:余。□取

庸:雇佣工。

来济为皇上陈述的“养人之道”是什么?

专题07 题型突破篇之文言文概括分析题-2023年高考语文知识点过关

专题07  题型突破篇之文言文概括分析题-2023年高考语文知识点过关

自己不愿意的事。
第3讲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
1 专项对点练
B.彪之坚持己见,不肯接受人犯。殷浩将谢毅交付廷尉候 审,他以此非廷尉职责为由,虽有皇上命令,依然据理拒收,时人 将他比作张释之。
C.彪之讲究实效,维护朝廷秩序。永和末年流行传染病,他 见各类官员借口家中有人患病,不愿到任办公,指出这样做的危 害,朝政因此恢复。
第3讲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
1 专项对点练
【参考译文】 曹真去世后,宣帝(司马懿)接替曹真任职,就推举鲁芝参与骠骑 军事,后(鲁芝)调任天水太守。天水郡与蜀地相邻,多次被蜀军侵扰 掠夺,人口不断减少,盗贼到处都是,鲁芝竭力镇守防卫,重新创 建城邑和街市,几年时间,以前的景象全都恢复了。后又调任他为 广平太守。
廷尉候审,/②他以 与原文“彪之以球为狱主,身无王爵,非廷尉所料,不肯受,
此非廷尉职责为由, 与州相反复。穆帝发诏令受之。彪之又上疏执据”对照,表述
虽有皇上命令,依然 正确。
据理拒收,/③时人 ③“时人将他比作张释之”与原文“时人比之张释之”对照,
将他比作张释之。 表述正确。
第3讲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
足计,自当任之于时。至于超迁,是所不愿。’”
对照,表述正确。
第3讲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
1 专项对点练
选项切片
分层比对
B.彪之坚持己见, ①“殷浩将谢毅交付廷尉候审”与原文“扬州刺史殷浩遣从事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概括分析题+课件57张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概括分析题+课件57张
信任”范围扩大。根据原文可知,通过引经据典、援用圣贤来成就自己,争 取民众信任的是“好事而穿凿者”,而非“世人”。
(2023·山东威海5月三模) (烛过)对曰:“昔吾先君献公即位五年,兼国十九,用此士也。惠公即位二 年,淫色暴慢,身好玉女,秦人袭我,逛去端七十,用此士也。文公即位二 年,顾之以勇,故三年而士尽果敢;城濮之战,五败荆人.卫取曹,拔石社,定 天子之位,成尊名于天下,用此士也。亦有君不能耳,士何势之有?”
(2023·云南曲靖一中4月冲刺押题) 是岁,张永、沈攸之进兵逼彭城,军于下磕,分遣羽林监王穆之将卒五千守 辎重于武原。魏尉元至彭城,薛安都出迎。元遣李璨与安都先入城,收其 管籥,别遣孔伯恭以精甲二千安抚内外,然后入。其夜,张永攻南门,不克 而退。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宋明帝北伐》) 选项:魏将尉元在张永等人到达彭城前进入彭城,然后收走城内各府的管籥, 再派二千士兵安抚彭城内外,布兵防守。 • 【解析】时间顺序颠倒。根据原文,应是魏将尉元派人先入城”收其
中辍。然不自言贫,人亦不尽知公贫。公非自信其心者耶?予
虽为之执鞭,所忻(xīn)慕焉。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汤显祖与邹迪光相约三月份到江南一带游玩,但没准备好粮食,因而
作罢。 ➢ “而不能办三月粮”意思是不能准备三个月的粮食。
【2018年高考新课标Ⅰ卷】
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 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 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 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焉。

专题14 文言文阅读之内容理解与概括-2023年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

专题14 文言文阅读之内容理解与概括-2023年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

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

专题14文言文阅读之内容理解与概括

★[考点概述]

理解课文内容,包括句意、段意和篇意,能根据要求对重要内容做出自己的评价。对经典内容要能像阅读现代美文一样进行欣赏,对重点内容有自己个性化、多元化的理解与感悟。阅读过程中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切忌架空分析。

归纳概括要点就是从关键词语、关键语句人手,把握文章或段落的中心,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找到答案所在的区域,用自己的语言把内容要点归纳出来,分点解答,并带回文中检验,不要漏答。

★[常见错误]

1.曲解词义

所谓“曲解词义”,就是当命题人在对原文有关内容进行分析和概括时,不结合文段的前后语境,对某些文言词语的含义故意地加以曲解,从而导致了错误的分析和概括。

2.对象错位

文言文阅读的选文为人物传记类的叙事文章,文段常常涉及到一组人物和事件。命题人正是抓住了选文的这一特点,将有些人物与事件故意地进行错位搭配,巧妙地设计出移花接木的错误选项。

3.时序倒置

人物传记类文章一般通过几件事情来刻画某个人物,而这几件事情在文段中是有时间上的先后顺序的。命题人有时故意地倒置事情的时序,从而造成了叙述的混乱。

4.事件杂糅

所谓“事件杂糅”,就是命题人将文段叙述的几件事情或事情的细节进行有意识的杂糅混编,让考生难以分辨正误。

5.无中生有

所谓“无中生有”,就是命题人故意编造一些文段中没有的事实,强加到人物的身上,以此来干扰考生的思维。

6.表述失度

对事件的叙述有详略之分,对原因的分析有主次之分,对行事的描述有缓急之分,对人物的评价有轻重之分。命题人在设计错误选项时常常故意颠倒其详略、主次、缓急和轻重,这就犯了表述失度的错误。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

(2)原文:亓诗教复劾正春(指传主翁正春)科 场徇私,正春疏辩,益求去。帝虽慰留,然自是 不安其位。寻改吏部,掌詹事府,以侍养归。
选项:翁正春遭人弹劾,辞官自辩。在处理韩 敬科场事件中遭人弹劾而请求去职,皇帝虽然安 慰留任他,却不想让他再担任官职。
答案 “皇帝虽然安慰留任他,却不想让他再 担任官职”错,原文“帝虽慰留,然自是不安其 位”是“皇帝虽然安慰挽留了他,他却从此不安 心自己的职位”的意思;且从后文中的“寻改吏 部,掌詹事府”可知,皇帝并没有“不想让他再 担任官职”,无中生有。
天眷初年,高桢为同签会宁牧。等到金熙宗到达燕京,高桢兼同知留 守,封为戴国公,改任同知燕京留守。魏王完颜道济出兵守卫中京,任 高桢做同判,不久改任行台平章政事,任西京留守,封为任国公。这时 ,奚、霤地军队百姓都向南迁移,谋克别术趁机聚集众人为盗。皇帝海 陵王对此很担忧,就任高桢做中京留守,命令他乘驿马赴任,并限定他 平定盗贼的期限。盗贼平定后,高桢被封为河内郡王。海陵王到达中京 ,高桢在夜间戒备森严。皇帝的贴身侍卫冯僧的家奴李街喜等人都得到 海陵王的宠爱,他们曾经在夜里饮酒冒犯禁令,高桢把他们打得要死, 因此权贵们都感到很震惊恐惧。高桢升为太子太保,行御史大夫,封为 莒王。高桢被策授为司空,进封代王,仍为太子太保、行御史大夫。
桢久在台(御史台) ,弹劾无所避,每进 对,必以区别流品(官级),进善退恶为言, 当路者忌之。(主语?)荐张忠辅、马讽为中 丞,二人皆险诐深刻(句式?),欲令(之) 以事中桢。正隆例封冀国公,桢因固辞曰: “臣为众小所嫉,恐不能免,尚可受封爵耶?” 海陵知其忠直,慰而遣之。及疾革,书空独语 曰:“某事未决,某事未奏,死有余恨。”薨, 年六十九。海陵悼惜之,遣使致奠,赙赠加等。

【2021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题点3概括分析题

【2021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题点3概括分析题
此外,还有偷换概念、已然当未然(或未然当已然)、答非所问、正话反说等。
解题方略
解答内容分析概括选择题,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一是明确题目的设误角度。本题的设误角度一般有:张冠李戴、时空错 乱、曲解文意、逻辑混乱(强加因果)、无中生有。 二是按照“读(读文知意)—览(浏览选项)—锁(锁定信息源)—比(仔细比较 选项和信息源,寻找选项中的硬伤)—选(选择符合题意的选项)”的方式解题。 这五个步骤中“比”是关键。那么,比什么呢?一比“时间—地点—人物—事 件”之间的对照关系,以防张冠李戴、时空错乱;二比句间关系,以防逻辑 混乱(强加因果);三比作者观点和文意,以防无中生有、曲解文意。
(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分析误区所在。 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
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 梁怀王太傅。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 【选项C】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 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
(选自《张耒集》,标点有改动) 【选项B】作者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评价司马迁和韩愈因触犯君主,遭遇灾祸,一生理想郁结于心, 而文风典雅,如同庙堂礼器。
【分析】B项,“如同庙堂礼器”是形容韩愈的文风的,司马迁的文章是“奇迈慷慨”“时有感激而不 泄”,并非韩愈的典雅。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公文类》强化练习【3】(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公文类》强化练习【3】(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公文类》强化练习【3】

(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班级: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1.〔8分〕

〔重耳〕及楚,楚子飨①之,曰:“公子假设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②?”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涉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

何以报我?”对曰:“假设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注释】①飨:用酒食款待。②不谷:古时君王的自称。

【小题1】解释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重耳〕及楚 ( ) 〔2〕楚子飨之( )

〔3〕假设以君之灵〔〕〔4〕其辟君三舍〔〕

【小题2】翻译句子。〔2分〕

曰:“虽然,何以报我?”

【小题3】从上述故事,你可以获得为人处世的启示是什么?〔2分〕

【答案】

【小题1】〔1〕到〔2〕他,指代重耳〔3〕凭借〔4〕通“避”,退避

【小题1】说:“即使这样,拿什么回报我呢?”

【小题1】做人要有远大的志向,要懂得知恩图报,要信守承诺。〔只要说出一点即可〕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历史事件类

【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除了根据词语的具体的语境,有时还要注意到一些词语的特殊用法,比方“辟”为通假字,我们在理解时就应注意。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抓住“虽、然、以”等重点字,有时还要注

意语序以及省略的成份。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重耳”的具体描写来理解本文给我们的启示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六大对比角度 高考考点分析、真题解析、读文方法、模拟训练(含答案)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六大对比角度 高考考点分析、真题解析、读文方法、模拟训练(含答案)

文言文翻译之概括分析题的六大比对角度

高考考点分析、真题解析、读文方法、模拟训练(含答案)

(一)比对添加内容,识别无中生有

“添加”就是通过无中生有的方式,在选项中故意添加一些貌似合理的内容“制造”出错误选项来。辨析时应将原材料中未涉及的内容与原文仔细比对,从而识破“无中生有”(或于文无据)的陷阱。

【例1】(2017·高考全国卷Ⅱ)阅读相关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原文信息:其年,迁憙平原太守。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选项:C.赵憙制止祸患,大力推崇义行。他担任平原太守时,诛杀盗贼首领,但对待余党却能区别处理,只是将他们迁往异地,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

[自我比对]

答案: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意的把握和概括。C项,“但对待余党却能区别处理,只是将他们迁往异地,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有误。原文说的是“余党当坐者数千人”“乃悉移置颍川、陈留”,并没有说“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选项无中生有。

【参考译文】

这一年,赵憙升迁为平原太守。当时平原有许多盗贼,赵憙与各郡一起声讨追捕,斩杀他们的头领,余党应判罪的有几千人。赵憙上书说:“惩罚坏人应只限于他本人,可将这些人全部安置到京城附近的郡中。”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于是将这些人都转移安置在颍川、陈留。于是提拔荐举有义行的人,诛杀铲除奸恶的人。后来青州出现蝗灾,蝗虫进入平原地界就死去,连年丰收,百姓歌颂。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精选强化练习试题【77】(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精选强化练习试题【77】(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精选强化练习试题【77】(含答案考点及

解析)

【77】

(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 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I、现代文阅读生命的林子(10分)有一个僧人,可能就是唐玄奘吧,他剃发的时候,在法门寺修行。法门寺是个香火鼎盛、香客络绎的名寺,每天晨钟暮鼓,香客如流。玄奘想静下心神,潜心修行,但法门寺法事应酬太繁,自己虽青灯黄卷苦苦习经多年,但谈经论道起来,自己远不如寺里的许多僧人。有人劝玄奘说:“法门寺是个名满天下的名寺,水深龙多,纳集了天下的许多名僧,你若想在僧侣中出人头地,不如到一些偏僻的小寺中阅经读卷,这样,你的才华便会很快光芒迸露了。”玄奘自忖许久,觉得这话很对,便决意辞别师父,离开这喧喧嚷嚷高僧济济的法门寺,寻一个偏僻冷落的深山小寺去。于是玄奘就打点了经卷、包裹,去向方丈辞行。方丈明白玄奘的意图后,问玄奘:“烛火和太阳哪个更亮些?”玄奘说当然是太阳了。方丈说:“你愿做烛火还是太阳呢?”玄奘认真思忖了好久,郑重地回答说:“我愿做太阳!”于是方丈微微一笑说:“我们到寺后的林子去走走吧。'‘法门寺

后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松林。方丈将玄奘带到不远处的一个山头上,这座山头上树木稀疏,只有一些灌木和零星的三两棵松树,方丈指着其中最高大的一棵说:“这棵树是这里最大最高的,可它能做什么呢?"玄奘围着树看了看,这棵松树乱枝纵横,树干又短又扭曲,玄奘说:“它只能做煮粥的薪柴。”方丈又信步带玄奘到那一片郁郁葱葱密密匝匝的的林子中去,林子遮天蔽日,棵棵松树秀硕、挺拔。方丈问玄奘说:“为什么这里的松树每一棵都这么修长、挺直呢?”玄奘说:“都是为了争着承接天上的阳光吧。”方丈郑重地说:“这些树就像芸芸众生啊,它们长在一起,就是一个群体,为了一缕的阳光,为了一滴的雨露,它们都奋力向上生长,于是棵棵可能成为栋梁。而那远离群体零零星星的三两棵,一团团的阳光是它们的,许许多多的雨露是它们的,在灌木中它们鹤立鸡群,没有树和它们竞争,所以,它们就成了薪柴啊。”玄奘听了,便明白了。玄奘惭愧地说:“法门寺就是这一片莽莽苍苍的大林子,而山野小寺就是那棵远离树木的树了。方丈我不会再离开法门寺了!”在法门寺这片森林里,玄奘苦心潜修,后来,终于成为一代名僧,他的枝叶,不仅伸过云层,伸进了天空,而且,承接了西天辉煌的佛光。是的,一个成才的人是不能远离社会这个群休的,就像一棵大树,不能远离森林。

2021高考语文一轮专练:29 文言文简答题:梳理归纳内容要点准确概括分析 Word版解析版

2021高考语文一轮专练:29 文言文简答题:梳理归纳内容要点准确概括分析 Word版解析版

文言文简答题:梳理归纳内容要点,准确概括分析

(时间:20分钟分值:15分)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3分)

国之将兴,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报,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故兵部侍郎晋国王公①,显于汉、周之际,历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盖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已而其子魏国文正公②,相真宗皇帝于景德、祥符之间,朝廷清明天下无事之时,享其福禄荣名者十有八年。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而晋公修德于身,责报于天,取必于数十年之后,如持左契,交手相付,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

……

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录之。铭曰:

呜呼休哉!魏公之业,与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既相真宗,四方砥平。归视其家,槐阴满庭。吾侪小人,朝不及夕。相时射利,皇恤厥德?庶几侥幸,不种而获。不有君子,其何能国?王城之东,晋公所庐。郁郁三槐,惟德之符。呜呼休哉!

(节选自《三槐堂铭》) 【注】①晋国王公:下文称晋公,王祜。②魏国文正公:指王旦,封魏国公,谥文正。

“三槐”与王家人有着怎样的关联?请简要概括。

[答案]①晋公亲手种了三棵槐树;②魏国公的功业,和槐树一起萌生;③魏国公辅佐真宗,天下安宁,回到家看到槐树掩映庭院;④郁郁葱葱的三棵槐树象征着王家的仁德。

【参考译文】

国家将要兴盛,必然会有世代积德的大臣,他们大量行善施德却没有得到善报,但此后他们的子孙却能够与遵守祖宗法度的太平盛世的君主共同享受天下之福。已故兵部侍郎晋国公王祜,在后汉后周期间就已名声显扬,先后侍奉过太祖、太宗两朝,能文能武,忠孝品德高尚,天下人都希望他能出任宰相,但是他最终由于性情正直而不为当世所容。他曾经亲手在庭院种了三棵槐树,说:“我的子孙将来一定有做三公的。”后来他的儿子魏国文正公果然在宋真宗景德、祥符年间当了宰相。那时正值朝廷政治清明,天下太平无事,于是享受了荣华富贵十八年。今天把东西存在别人家中,第二天去取,有可能取到,也有可能取不到。而晋公自身修养德行,希望能从上天那里得到回报。几十年后他得到了上天的回报,就像手持契约,亲手交付一样。我因此知道天理一定能彰显。

【专题训练】文言文概括分析题(重点高中适用)

【专题训练】文言文概括分析题(重点高中适用)

【专题训练】⽂⾔⽂概括分析题(重点⾼中适⽤)

专题五⽂⾔⽂概括分析题(重点⾼中适⽤作业)

⼀、对点练(每⼩题3分)

1.⽐对下⾯的原⽂与选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

原⽂:慈寿皇太后上尊号,诏告天下。(彭)时欲推恩,(李)贤谓⼀年不宜再赦。时⽈:“⾮赦也,宜⾏优⽼典。朝⾂⽗母七⼗与诰敕,百姓⼋⼗给冠带,是‘⽼吾⽼以及⼈之⽼’也。”贤称善,即奏⾏之。门达构贤,帝惑之,⽈:“去贤,⾏专⽤时矣。”或传其语,时矍然⽈:“李公有经济才,何可去?”因⼒直之。且⽈:“贤去,时不得独留。”语闻,帝意乃解。五年得疾在告,逾三⽉,帝趣赴阁视事,免朝参。疏⾔:“光禄寺采办,各城门抽分,掊克不堪。⽽献珍珠宝⽯者,倍估增直,渔竭帑藏。乞⾰其弊,以惠⼩民。”帝优诏褒纳。畿辅、⼭东、河南旱,请免夏税盐钞,及太仆寺赔课马。京师⽶贵,请发仓储五⼗万⽯平粜。并从之。

选项:彭时关⼼百姓,体恤民⽣。他向皇上建议实⾏优待⽼⼈的制度,并提出了减免税收、⾰除弊端等⼀系列施惠百姓的措施。

⽐对:

参考答案:张冠李戴。“他向皇上建议实⾏优待⽼⼈的制度”分析错误,⽂意是,彭时想建议皇上实⾏这种制度,却遭到李贤的反对,两⼈⼀番争议后,李贤觉得可以实⾏,就上奏建议实⾏优待⽼⼈的制度。

参考译⽂:

慈寿皇太后加尊号,下诏布告天下。彭时想请皇上实施⼤赦,李贤说⼀年之内不宜两次⼤赦。彭时说:“不是要⼤赦,应该推⾏优待⽼⼈的制度。朝廷⼤⾂的⽗母,七⼗岁以上的应给予诰敕,百姓⼋⼗岁以上的给予冠带,这才是‘⽼吾⽼以及⼈之⽼’。”李贤很赞赏(他的想法),⽴即上奏建议实⾏。门达陷害李贤,皇上为此困惑,说:“罢免李贤,将专门任⽤彭时。”有⼈传出这句话,彭时惊

专题11 文言文阅读:概括分析(解析版)-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强化+考向分析+新题解析

专题11 文言文阅读:概括分析(解析版)-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强化+考向分析+新题解析

专题11 文言文阅读:概括分析

一、考纲解析

概括分析是在对文意理解的基础上,对所叙述的事件或所主张的观点归纳概括,理解分析。近年来,高考试卷均把对文意总体把握的考查作为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头戏。概括分析题往往将“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与“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并考查。

二、考向分析

概括分析四流程

第一步,整体把握

从宏观上对全文有整体的了解和认识,要注意人物的语言、事迹和性格,事件的来龙去脉。

第二步,定比对区间

分析综合题通常按照文本内容的先后顺序设置四个选项。应依次回归文本,锁定比对区间。

第三步,定比对角度

将选项内容与锁定的比对区间相互比较,从七大设误角度进行比对,找出似是而非之处,作出相应判断。

第四步,查对正误

再次回读原文,查对原文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对较难理解的地方,要有借题解文意识,最后确定答案。

掌握概括分析题的7大比对角度

内容分析概括题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进行的翻译、转述和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命

题者有意识地设置错误干扰,让考生进行判断。而比对法则是对付它的较好的方法。在具体解答此类题时,可从以下七个角度着手。

1.张冠李戴

高考文言文所选的材料大都是记叙性的,除全文记叙的中心人物,还会写到另一些人物。这类命题陷阱往往将“彼”强接在“此”上,张冠李戴。辨析时应抓住“是谁,在何时、何地,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等信息,尤其要看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一致。

2.时间错位

命题者故意将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颠倒、搞错。分析时应特别注意选项中的时间词语,并与原文比对,理清人物在何时做了某事,识破“时间错误”的陷阱。

高考一轮复习语文新课改省份专用练习:第四模块+专题一+“文言文概括分析题”配套检测+Word版含解析.doc

高考一轮复习语文新课改省份专用练习:第四模块+专题一+“文言文概括分析题”配套检测+Word版含解析.doc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配套检测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

杨幺为寇。岳飞所部皆西北人,不习水战。飞曰:“兵何常,顾用之何如耳!”先遣使招谕之。贼党黄佐曰:“岳节使号令如山,若与之敌,万无生理,不如往降,必善遇我。”遂降。飞单骑按其部,拊佐背曰:“子知逆顺者,果能立功,封侯岂足道!欲复遣子至湖

中,视其可乘者擒之,可劝者招之,如何?”佐感泣,誓以死报。时张浚以都督

..军事至潭。

参政

..席益与浚语,疑飞玩寇,浚曰:“岳侯忠孝人也。兵有深机,何可易言?”益惭而止。

黄佐袭周伦寨,杀伦,擒其统制

..。飞袖小图示浚。浚欲待来年议之,

..陈贵等。会召浚还防秋

飞曰:“王四厢以王师攻水寇,则难。飞以水寇攻水寇,则易。水战,我短彼长,以所短攻所长,所以难。若因敌将用敌兵夺其手足之助离其腹心之托使孤立而后以王师乘之八日之内当俘诸酋。”浚许之。飞遂如鼎州。黄佐招杨钦来降,飞喜曰:“杨钦骁悍,既降,贼腹心溃矣!”表授钦武义大夫,礼遇甚厚,乃复遣归湖中。两日,钦说全琮、刘锐等降。飞诡骂曰:“贼不尽降,何来也?”杖之,复令入湖。是夜掩敌营,降其众数万。幺负固不服,方浮舟湖中,以轮激水,其行如飞;旁置撞竿,官舟迎之,辄碎。飞伐君山木为巨筏,塞诸港汊,又以腐木乱草,浮上流而下。择水浅处,遣善骂者挑之,且行且骂。贼怒来追,则草壅积,舟轮碍不行。飞亟遣兵击之,贼奔港中,为筏所拒。官军乘筏,张牛革以蔽矢石,举巨木撞其舟,尽坏。幺投水中,牛皋擒斩。飞入贼垒,余酋惊曰:“何神也!”俱降。飞亲行诸寨慰抚之,纵老弱归籍,少壮为军,果八日而贼平。浚叹曰:“岳侯神算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复习专项训练

一、“概括分析题”对点达标练

(一)比对人物,看是否误解形象或张冠李戴

1.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看选项分析概括有无“张冠李戴或颠倒事实”的错误。

原文:危稹,字逢吉,抚州临川人,淳熙十四年举进士。时洪迈得稹文,为之赏激。调南康军教授。转运使杨万里按部,骤见叹奖,偕游庐山,相与酬倡。调广东帐司,未上,服父丧,免,调临安府教授。倪思荐之,且语人曰:“吾得此一士,可以报国矣。”丁母忧,免,干办京西安抚司公事。入为武学谕,改太学录。

选项:危稹文采高妙,受到高官赞叹。危稹有很高的文学才华,洪迈看到他的文章时十分赞赏,杨万里也对他夸赞不已,倪思认为危稹这样的儒学之士将来一定能够报效国家。

比对:

参考答案:张冠李戴。“倪思认为危稹这样的儒学之士将来一定能够报效国家”错,倪思的意思是能够得到危稹这样的人,自己就可以报效国家了。

参考译文:

危稹,字逢吉,抚州临川人。淳熙十四年(1187)中举为进士。当时洪迈得到危稹的文章,为之赞赏激动不已。调至南康军担任教授。转运使杨万里到南康军巡视,与他相见聚会,对他夸奖、叹服不已,同他一起游览庐山,互相酬唱应对。调至广南东路担任帐司,没有到任,因为父亲去世免去职务,调至临安府担任教授。倪思推荐他,又对别人说:“我得到这样的一个儒学之士,可以报效国家了。”危稹因服母丧而免职,(不久,)又主管办京西安抚司公事。入朝为武学谕,改任太学录。

(二)比对时间地点,看有无时序颠倒或空间错位

2.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看选项分析概括有无时序颠倒或空间错位的错误。

(1)原文:高睿幼孤,聪慧夙成,特为神武所爱,养于宫中。睿读《孝经》,至“资于事父”,辄流涕嘘欷。十岁丧母,神武亲送至领军府。为发哀,举声殒绝,三日水浆不入口。居丧长斋,骨立,杖而后起。神武崩,哭泣呕血。

选项:高睿自幼教人抚养,为人十分孝顺。读《孝经》思念父亲泪流满面,母亲病逝数次哭晕,为神武帝守孝期间长斋念佛,以致骨瘦如柴。

比对:

参考答案:从时序颠倒角度设误,“长斋念佛,以致骨瘦如柴”指的是为母亲守孝期间的事。

参考译文:

高睿从小丧父,聪慧早熟,特别受到北齐神武帝的钟爱,将他抚养在后宫中。高睿阅读《孝经》,每当读到“帮助并侍奉父亲”时,就会流泪感慨。高睿十岁时母亲去世,神武帝亲自把他送到领军府,高睿为此而深哀痛绝,三天不吃不喝。高睿在居丧期间长期吃素,骨瘦如柴,用拐杖支撑才能起身。神武帝去世后,高睿哭得吐血。

(2)原文:(孙长卿)通判河南府。秋,大雨,军营坏,或言某众将叛,洛中哗然。长卿驰谕之曰:“天雨败屋庐,未能葺,汝辈岂有欲叛意,得无有乘此动吾军者邪?”推首恶一人诛之,留宿其所,众遂定。知和州,民诉人杀弟,长卿察所言无理,问其资,曰:“上等也。”“家几人?”曰:“惟此弟尔。”曰:“然则汝杀弟也。”鞫之,服,郡人神明之。

选项:孙长卿临危不乱,又善于断案。担任河南府通判期间,孙长卿果断制止了一场兵变,并审理了一桩命案,最终将黑心哥哥捉拿归案,他因此而名响一方。

比对:

参考答案:从空间错位的角度设题。审理案件是在担任和州知州时,非任“河南府通判”时。

参考译文:

(孙长卿)担任河南府通判。秋天,下大雨,军营房屋被毁坏,有人说某些士兵要叛乱,洛阳城中一片哗然。孙长卿赶去晓谕他们说:“下雨毁坏房屋,还没有来得及修葺,你们怎么就有想反叛的意思,恐怕是有人想趁机动摇我们的军心吧?”(孙长卿)将一个首恶分子正法,并且当夜留宿在军营中,众人的心才安定下来。任和州知州(时),有个平民上诉说别人杀了他弟弟,孙长卿考虑这个人所讲的不合情理,问他家产情况,回答说:“家产属上等。”问:“家中几人?”回答说:“仅有这个弟弟而已。”孙长卿说:“那么是你杀了弟弟。”经审问,此人服了罪,郡中的人把孙长卿视若神明。

(三)比对关键词语,看有无曲解文意或归纳不全

3.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看选项分析概括有无曲解文意或归纳不全之

处。

原文:后所生长乐公主,太宗特所钟爱,及将出降,敕所司资送倍于长公主。魏征谏曰:“昔汉明帝时,将封皇子,帝曰:‘朕子安得同于先帝子乎!’然谓长主者,良以尊于公主也,情虽有差,义无等别。若令公主之礼有过长主,理恐不可,愿陛下思之。”太宗以其言退而告后,后叹曰:“尝闻陛下重魏征,殊未知其故。今闻其谏,实乃能以义制主之情,可谓正直社稷之臣矣。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纳之则俗宁,杜之则政乱,诚愿陛下详之,则天下幸甚。”后因请遣中使赍帛五百匹,诣征宅以赐之。

选项:长孙皇后为人大度,赞赏爱护正直的大臣。魏征建议减少皇后女儿的嫁妆,皇后不仅不生气,还私下派遣使者赏赐给魏征财物,表彰他的正直。

比对:

参考答案:曲解文意。“还私下派遣使者赏赐给魏征财物”表述不正确,原文为“后因请遣中使赍帛五百匹,诣征宅以赐之。”皇后请示过皇帝,才派人送礼物给魏征,并不是“私下派遣”。

参考译文:

皇后所生的长乐公主是太宗特别喜爱的,到公主将要出嫁时,太宗下令有关部门置办的财物嫁妆比长公主(太宗妹妹)的嫁妆翻倍。魏征进谏说:“昔日汉明帝时,将要封赏皇子,汉明帝说:‘我的儿子怎能和先帝的儿子一样呢!’(自己的儿子应少一些)称为长公主,确实是因为长公主比公主尊荣,感情虽有差别远近,但义理上不能有差别。如果让公主的嫁妆超过长公主,恐怕不合礼制,希望陛下(慎重)考虑这件事。”太宗退朝后把魏征的话告诉皇后,皇后感叹说:“曾经听闻陛下看重魏征,一点也不知道其中的缘故。现在听了他的劝谏,实在是个能通过义限制主上的私情的大臣,他可以称得上是正直社稷之臣。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如果皇帝采纳忠言,那么世间百姓就会安宁;如果皇帝拒绝忠言,那么国家政事就会变得紊乱。衷心希望陛下好好思考这句话,那么对于整个天下来讲,都是一件很幸运的事儿。”皇后因此请求派遣中使带帛五百匹,送到魏征家来赏赐给他。

(四)比对添加或删减内容,看是否无中生有或以偏概全

4.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看选项分析概括有无“无中生有或以偏概全”的错误。

原文:初,为济阴主簿时,令与簿分掌县印。令畜嬖妾,与其室争宠,令弗能禁。嬖欲陷其主,窃取其印藏之,封识如故,以授仲宣。翌日署事,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