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2-波谱分析简介
高中波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波学知识点总结
一、波的基本概念
1. 波的定义:波是一种能够在介质中传播的能量、动量和信息的形式。波的传播是指波源
发出的波在介质中传递能量和动量的过程。
2. 波的分类:根据波的传播方式和振动方向,波分为机械波和电磁波两种。
3. 机械波:是波源振动引起媒质分子振动,媒质分子振动引起更远处分子振动,以此类推
形成波动传播的一种现象。机械波需靠介质进行传播,而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4. 电磁波:是由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波动现象,它是一种横波,能够在真空
中传播。
5. 波的性质:包括振幅、波长、频率和波速等。
6. 波的振动方向和传播方向:沿波的传播方向,垂直于波的振动方向。
二、机械波
1. 机械波的传播方式:横波(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纵波(振动方向与波的传
播方向平行)。
2. 波的传播过程:波源振动引起媒质分子振动,振动的能量传递到周围的介质分子,形成
波动传播。
3. 波的传播速度:波速=频率×波长。
4. 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波的干涉是指两个波相遇并叠加形成新波的现象,波的衍射是指
波在遇到障碍物或孔径时产生弯曲和扩散的现象。
5. 波的折射: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发生波速和波长的改变。
6. 声波:是由压缩和密度变化引起的波动,是一种机械波。声波的传播速度受媒质的影响。
7. 理想弹性绳上的波:弹簧振子的周期性振动引起弹性绳上的波动,波的速度与绳的线密
度和张力有关。
三、电磁波
1. 电磁波的特点:由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横波,能在真空中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2. 光波:是一种特殊的电磁波,能够引起人眼的视觉感觉。
波谱分析知识点
波谱分析(spectra analysis)
波谱分析的内涵与外延:
定义:利用特定的仪器,测试化合物的多种特征波谱图,通过分析推断化合物的分子结构。
特定的仪器:紫外,红外,核磁,质谱,(X-射线,圆二色谱等)
特征波谱图: 四大谱;X-射线单晶衍射,圆二色谱等
化合物:一般为纯的有机化合物
分子结构:分子中原子的连接顺序、位置;构象,空间结构
仪器分析(定量),波谱分析(定性)
综合性、交叉科学(化学、物理、数学、自动化、计算机)
作用:波谱解析理论原理是物理学,主要应用于化学领域(天然产物化学和中药化学、有机化学、药物化学等),在药物、化工,石油,食品及其它工业部门有着广泛的应用;分析的主要对象是有机化合物。
第一章紫外光谱(ultraviolet spectra,UV)
一、电磁波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1、波粒二象性光的三要素:波长(λ),速度(c),频率 (v)
电磁波的波动性电磁波的粒子性
光速 c:c=3.0×10^10 cm/s波长λ :电磁波相邻波峰间的距离。用nm,μm,cm,m 等表示频率v:v=c/ λ,用 Hz 表示。
光子具有能量,其能量大小由下式决定:
E = hν =hc/λ (式中E为光子的能量,h为普朗克常数,其值为6.624× 10-34j.s )
2、分子的能量组成(能级图)
E 分子= E平+ E转+ E振+E电子
能量大小: E转< E振< E电子
X-射线衍
射
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
微波吸收
谱
核磁共振谱
内层电子
能级跃迁
外层电子分子振动与转动分子转动
电子
自旋
核自旋
X-射线
远紫外
近紫外
第04讲元素分析→质谱法→波谱分析(学生版)-高二化学精品讲义(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第04讲 元素分析→质谱法→波谱分析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1.知道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等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在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测定中的应用。
2.通过测定有机化合物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的般方法,能确定有机化合物分子式,并能根据特征结构和现代物理技术确定物质结构。
1.通过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等现代仪器测定和探析有机物的分子组成、结构,揭示有机物结构的异同;能认识仪器分析对确定物质微观结构的作用。(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2.从官能团的鉴别,构建不同有机物的结构模型,结合官能团的性质,推理出各类有机物的特性。(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知识点01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步骤
【即学即练1】有机物的天然提取和人工合成往往得到的是混合物,假设给你一种这样的有机混合物让你研究,一般要采取的几个步骤是( )。
A .分离、提纯→确定化学式→确定实验式→确定结构式
B .分离、提纯→确定实验式→确定化学式→确定结构式
C .分离、提纯→确定结构式→确定实验式→确定化学式
D .确定化学式→确定实验式→确定结构式→分离、提纯
知识点02 有机物实验式(最简式)的确定——元素分析
1.实验式:有机化合物分子内各元素原子的最简整数比,也称为_______。 2.李比希定量分析一般过程
【即学即练2】某有机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分子数之比为2∶1,则该物质可能是:①CH 4;②C 2H 4;③C 2H 5OH ;④CH 3OH ( )。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④
知识点03 研究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物理方法
波谱解析知识点总结
波谱解析知识点总结
一、波谱解析的基本原理
1. 光谱学基础知识
光谱学涉及到物质对光的吸收、发射、散射等现象,它是物质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常见的光谱包括紫外光谱、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等。每种光谱方法都有其独特的应用领域和分析特点。
2. 原子光谱
原子光谱是指研究原子吸收、发射光谱的一门学科,主要包括原子吸收光谱和原子发射光谱。原子光谱可以用于分析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含量,它是分析化学中的重要手段。
3. 分子光谱
分子光谱是指研究分子在光的作用下吸收、发射、散射等现象的一门学科,主要包括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等。分子光谱可以用于研究分子的结构和性质,对于有机化合物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4. 核磁共振波谱
核磁共振波谱是指研究核磁共振现象的一门学科,它可以用于研究原子核的磁共振现象,得到有关物质结构和性质的信息。核磁共振波谱在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波谱解析的仪器和设备
1. 分光光度计
分光光度计是用于测量物质吸收、发射光谱的仪器,它可以测量紫外、可见、红外等波段的光谱,是分析化学中常用的仪器之一。
2. 核磁共振仪
核磁共振仪是用于测量核磁共振波谱的仪器,它可以测量氢、碳等核的共振信号,得到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信息。
3. 质谱仪
质谱仪是用于测量物质离子的质量和荷质比的仪器,它可以得到物质的分子量、结构等信息,是很多化学分析的重要手段。
4. 激光拉曼光谱仪
激光拉曼光谱仪是用于测量拉曼光谱的专用仪器,它可以用激光光源激发样品,得到与分
子振动信息有关的拉曼光谱。
三、波谱解析的应用领域
基于OBE的《波谱分析》案例式教学模式探讨
第34卷第6期2020年11月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J o u r n a l o fL a n z h o uU n i v e r s i t y o
fA r t s a n dS c i e n c e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V o l .34N o .6
N o v .2020
收稿日期:2020G07G05
作者简介:董泓汝(1985G),女,甘肃兰州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有机合成.E Gm a i l :1000467@l u a s .e d u .c n .
㊀㊀文章编号:2095G6991(2020)06G0116G04
基于O B E 的«
波谱分析»案例式教学模式探讨董泓汝
(兰州文理学院化工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波谱分析»是应用化学本科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特点是内容繁多,理论抽象,数据枯燥,但是实用性非常强.基于波谱分析课程的学习特点,将O B E 教学模式应用于这门课程的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在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改革探索.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波谱分析;O B E 教学模式;模块化;案例式中图分类号:G 420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
0㊀引言
«波谱分析»是应用化学本科专业所开设的一
门专业选修课,是与专业课«有机化学»配套的一门非常重要的拓展课程.有机波谱技术已经发展为探究有机化合物及测定其结构可靠㊁有效的手段.随着这些技术的普及,波谱解析成为化学㊁化工㊁制药㊁环保㊁测试等领域科学工作者必须掌握的一种技术.在课程体系中,本课程主要介绍紫外
波谱解析知识点总结
波谱解析知识点总结
波谱解析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技术,用于确定不同化学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以下是一些波谱解析的知识点总结:
## 红外光谱学
-红外光谱是一种分析技术,用于确定化合物中的功能性基团和化学键类型。
-红外光谱图谱中峰的位置和强度可以提供有关样品的信息,例如它的结构和杂质。
-峰的位置是由化学键的振动频率决定的,峰的强度则取决于化学键的极性和吸收系数。
## 质谱学
-质谱学是一种分析技术,用于确定化合物的分子量和组成。
-质谱图谱中,峰的位置和强度可以提供有关样品的信息,例如它的分子量、化合物的结构和分子离子的分布。
-峰的位置是由分子离子质量-电荷比决定的,峰的强度则取决于分子离子的相对丰度。
## 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是一种分析技术,可以确定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和组成。-核磁共振图谱中峰的位置和强度可以提供有关样品的信息,例如它的结构、分子间的相对位置和化学环境。
-峰的位置是由核自旋能级决定的,峰的强度则取决于核自旋数和相对丰度。
以上是波谱解析的一些基本知识点总结。不同的波谱技术可以提供不同的信息,使用合适的技术对样品进行分析可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波谱考试知识点
1.不同物质的λmax有时可能相同,但εmax不一定相同;
2.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其分子中外层价电子跃迁的结果(三种):σ电子、π电子、n电子
外层电子吸收紫外或可见辐射后,就从基态向激发态(反键轨道)跃迁。主要有四种跃迁所需能量ΔΕ大小顺序为:
n→π*< π→π*< n→σ*< σ→σ*
3.σ→σ*跃迁
所需能量最大,σ电子只有吸收远紫外光的能量才能发生跃迁。饱和烷烃的分子吸收光谱出现在远紫外区(吸收波长λ<200nm,只能被真空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到)。如甲烷的λ为125nm,乙烷λmax为135nm。
n→σ*跃迁
所需能量较大。吸收波长为150~250nm,大部分在远紫外区,近紫外区仍不易观察到。含非键电子的饱和烃衍生物(含N、O、S和卤素等杂原子)均呈现n →σ*跃迁。如一氯甲烷、甲醇、三甲基胺n →σ*跃迁的λ分别为173nm、183nm 和227nm。
π→π*跃迁
所需能量较小,吸收波长处于远紫外区的近紫外端或近紫外区,摩尔吸光系数εmax一般在104L·mol-1·cm-1以上,属于强吸收。不饱和烃、共轭烯烃和芳香烃类均可发生该类跃迁。如:乙烯π→π*跃迁的λ为162 nm,εmax为: 1×104 L·mol-1·cm-1。
n →π*跃迁
需能量最低,吸收波长λ>200nm。这类跃迁在跃迁选律上属于禁阻跃迁,摩尔吸光系数一般为10~100L·mol-1 ·cm-1,吸收谱带强度较弱。分子中孤对电子和π键同时存在时发生n →π*跃迁。丙酮n →π*跃迁的λ为275nm εmax为22 L·mol-1·cm -1(溶剂环己烷)。
有机化学波谱分析知识要点
波谱分析
第一章紫外光谱
1、为什么紫外光谱可以用于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紫外光谱可以提供:谱峰的位置(波长)、谱峰的强度、谱峰的形状。反映了有机分子
中发色团的特征,可以提供物质的结构信息。2、紫外-可见区内(波长范围为100-800 nm )的吸收光谱。
3、Lamber-Beer 定律
适用于单色光
吸光度:
A= lg(I 0/I) = lc
透光度:-lgT = bc
A :吸光度;l :光在溶液中经过的距离;:摩尔吸光系数,为浓度在1mol/L 的溶液中
在1 cm 的吸收池中,在一定波长下测得的吸光度;c :浓度。4、有机物分子中含有
π键的不饱和基团称为生色团;
有一些含有n 电子的基团(如—OH 、—OR 、—NH 2、—NHR 、—X 等),它们本身没
有生色功能(不能吸收λ>200 nm 的光),但当它们与生色团相连时,就会发生
n —π共轭作用,增强生色团的生色能力(吸收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且吸收强度增加)
,这样的基团称
为助色团。
5、λmax 向长波方向移动称为红移,向短波方向移动称为蓝移(或紫移)。
吸收强度即摩尔吸光系数增大或减小的现象分别称为增色效应或减色效应。
6、电子跃迁的类型:
1. σ→σ*跃迁:饱和烃(甲烷,乙烷);E 很高,λ<150 nm (远紫外区)。
2. n →σ*跃迁:含杂原子饱和基团(-OH ,-NH 2)
;E 较大,λ150~250 nm (真空紫外区)。3. π→π*跃迁:不饱和基团(-C=C-,-C=O );E 较小,λ~ 200 nm ,体系共轭,E 更小,λ
电泳知识点总结
电泳知识点总结
一、电泳的原理
电泳是利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受到电场力的作用而运动的原理进行物质分离的技术。电泳技术最基本的核心原理是利用生物分子(如DNA、RNA、蛋白质等)在电场中的电荷性质和电场力的作用而运动的原理进行物质分离。当生物分子处于电场中时,带电粒子将受到电场力的作用,移动速度与带电粒子的电荷量和电场强度成正比,与溶液的粘度成反比。
电泳的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根据生物分子(如DNA、RNA、蛋白质等)在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的作用而运动的速度不同而进行分离的原理。常见的电泳分离包括凝胶电泳、毛细管电泳、等温点电泳等。
二、电泳的分类
根据所使用的分离介质的不同,电泳可以分为凝胶电泳和毛细管电泳等不同类型。
1. 凝胶电泳
凝胶电泳是指在凝胶(如琼脂糖凝胶、聚丙烯酰胺凝胶等)中进行电泳分离的技术。凝胶电泳通常用于对DNA、RNA、蛋白质等大分子生物分子进行分离和检测,其分辨率高、操作简便等特点。
凝胶电泳根据凝胶的性质和用途,可以分为琼脂糖凝胶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琼脂糖-聚丙烯酰胺双杂交凝胶电泳等多种类型。
2. 毛细管电泳
毛细管电泳是指利用毛细管进行电泳分离的技术。毛细管电泳通常用于对小分子药物、多肽、核酸等进行分离和检测,具有分辨率高、分析速度快、用样品量少等优点。
毛细管电泳根据毛细管的类型和使用的分析方法,可以分为毛细管凝胶电泳、毛细管等温点电泳、毛细管毛细管电泳、毛细管毛细管电泳等多种类型。
三、电泳的应用
电泳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生物化学、医学、食品安全等领域,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分离和检测技术。电泳技术的主要应用包括: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教案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学会使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等波谱进行分析。
3. 能够解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spectra.
二、教学内容
1. 红外光谱(IR)
基本原理
谱图解析
功能团振动频率与结构的关系
2. 核磁共振谱(NMR)
基本原理
谱图解析
化学位移、耦合常数与结构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讲解基本原理、概念和谱图解析方法。
2. 示例分析:分析具体化合物的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质谱。
3. 练习:学生自行分析给定的谱图,得出结构结论。
四、教学准备
1. 教学PPT:包含基本原理、概念、谱图解析方法和示例。
2. 谱图数据:用于示例分析和学生练习。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介绍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的重要性。
2. 红外光谱(IR)
讲解基本原理和谱图解析方法。
分析示例谱图,引导学生理解谱图与结构的关系。
3. 核磁共振谱(NMR)
讲解基本原理和谱图解析方法。
分析示例谱图,引导学生理解谱图与结构的关系。
4. 练习:学生分析给定的谱图,得出结构结论。
教学反思:
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反馈和练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难度,以便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六、质谱(MS)
1. 基本原理
介绍质谱仪的工作原理和质谱图的获取。
解释质谱图中的峰代表分子离子、碎片离子等。
2. 谱图解析
讲解质谱图的解析方法,包括分子离子峰的确定、碎片离子的识别等。
引导学生理解质谱图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七、紫外光谱(UV)
波谱1-3重点总结
第一章紫外光谱UV
一、需掌握的内容
1、掌握UV谱原理、特征、常用术语以及影响UV谱中最大吸入波长(λmax)的相关因素。
2、掌握利用Lambert-Beers定律进行有关计算及推测不饱和化合物λmax峰位的经验规则。
3、有机四大谱: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
二、名词解释
光谱选律:原子和分子与电磁波相互作用,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要服从一定的规律,这些规律叫光谱选律。
助色团: 有n电子的基团,如:-OH,-OR,-NHR,-SR,-SH,-Cl,-Br,-I.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强度增强。
红移(Red shift):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强度增强,增色作用(效应)。
蓝移(Blue shift) :短波方向移动,减色作用(效应)。
末端吸收:在仪器极限处(190 nm)测出的吸收为末端吸收。
*R带(基团型), 由n→π*引起, 强度较弱(ε﹤100). λmax 319nm
*K带(共轭型), 由π→π*引起,强吸收(ε﹥10000). λmax 210nm ~250nm
*B带(苯型谱带),由苯环π→π*引起, λmax 230nm ~270nm,中心256nm处。
*E带(乙烯型),苯由苯环中的乙烯或共轭乙烯键π→π*引起, E1带在184 nm, E2带在204 nm处.
三、知识点总结
1.电磁波具有能量,且其能量与频率成正比。
2.原子或分子也具有能量,而且是量子化的, E总=E移+E转+E振+E电子; 分子吸收合适的电磁波后, 分子会由低能级(态)跃迁到高能级, 产生吸收光谱。
波谱分析知识点
. 波谱分析(spectra analysis)
波谱分析的内涵与外延:
定义:利用特定的仪器,测试化合物的多种特征波谱图,通过分析推断化合物的分子结构。
特定的仪器:紫外,红外,核磁,质谱,(X-射线,圆二色谱等)
特征波谱图: 四大谱;X-射线单晶衍射,圆二色谱等
化合物:一般为纯的有机化合物
分子结构:分子中原子的连接顺序、位置;构象,空间结构
仪器分析(定量),波谱分析(定性)
综合性、交叉科学(化学、物理、数学、自动化、计算机)
作用:波谱解析理论原理是物理学,主要应用于化学领域(天然产物化学和中药化学、有机化学、药物化学等),在药物、化工,石油,食品及其它工业部门有着广泛的应用;分析的主要对象是有机化合物。
第一章紫外光谱(ultraviolet spectra,UV)
一、电磁波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1、波粒二象性光的三要素:波长(λ),速度(c),频率 (v)
电磁波的波动性电磁波的粒子性
光速 c:c=3.0×10^10 cm/s 波长λ:电磁波相邻波峰间的距离。用 nm,μm,cm,m 等表示频率v:v=c/ λ,用 Hz 表示。
光子具有能量,其能量大小由下式决定:
E = hν= hc/λ (式中E为光子的能量,h为普朗克常数,其值为6.624×10-34j.s )
2、分子的能量组成(能级图)
E 分子= E平+ E转+ E振+E电子
能量大小: E转< E振< E电子
紫外光谱
远紫外(4~200nm):又叫真空紫外区
近紫外(200~400nm):又叫石英紫外区,最为常用。
电子跃迁类型的影响
(云大)波谱分析—紫外
2.1.1 电磁波谱
光是由可见光和不可见光组成的。从经典理论来看,光是 一种电磁波,光波之所以被称为电磁波,是因为光波可以用一 个振荡电场和磁场来描述。 电磁辐射是高速通过空间传播的光子流,具有波动性和微 粒性。Planck量子理论认为,辐射能的发射或吸收是不连续的, 而是量子化的。光子的能量(E)与及频率(ν)及波长(λ)之 间的关系为:
2.1.2 紫外光谱的形成(示意图)(自学)
分子吸收能量激发价电子或外层电子的跃迁而产生的电子 光谱。 远紫外(10-200nm)→近紫外(200-400nm)→可见光区 ( 400-800nm )
* *
E
*
* *
n * n *
*
n
200
300
AcO
(3)同环共轭双烯基本值 253 5个烷基取代 +5×5 3个环外双键 +5×3 延长一个双键 +30×2 计算值 353 nm(355 nm)
2.3.2 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 (1) α,β—不饱和醛、酮
β β
α
δ δ
γ
β
α
C C C O
C C C C C O
计算举例 (1)六元环α、β-不饱和酮 基本值 215 2个β取代 12×2 1个环外双键 5 计算值 244nm (251nm) (2)六元环α、β-不饱和酮 基本值 215 1个烷基α取代 10 2个烷基β取代 12×2 2个环外双键 5×2 计算值 259nm(258nm)
《仪器分析》知识点整理
《仪器分析》知识点整理
一、仪器分类
1.按测量原理分类:光学仪器、电子仪器、热力学仪器等;
2.按测量对象分类:物理性质测量仪器、化学性质测量仪器、生物性质测量仪器等;
3.按测量方法分类:分光法仪器、电化学法仪器、色谱法仪器等。
二、分析方法
1.光谱法:包括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原子吸收光谱等,用于物质的结构分析和定量测定;
2.色谱法:包括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用于物质分离和定性定量分析;
3.电化学法:包括电位滴定法、电解析法等,用于物质的电化学性质测定;
4.波谱法:包括质谱、核磁共振等,用于物质的分子结构和成分的测定;
5.色度法:用于物质颜色的测定。
三、仪器操作与调试
1.仪器的安装:包括设备摆放、电源接线和设备连接等操作;
2.仪器的调零:如光谱仪进行零点调整,使其读数归零,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3.分析曲线的绘制:通过构建标准曲线来进行定量分析,提高测量精度;
4.仪器的正确使用:如熟练掌握仪器的各个功能键和参数设定方法,避免误操作;
5.仪器的维护与保养:包括定期清洁、维修和更换零部件,延长仪器寿命。
四、仪器的应用领域
1.化学分析:如水质分析、土壤分析、食品质量检测、药物分析等;
2.聚合物材料:如塑料、合成树脂等材料的成分分析和性能表征;
3.环境监测:包括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的分析与监测;
4.制药工业:用于药物质量控制和药物成分分析等;
5.生命科学:如生物材料分析、基因测序、蛋白质组学研究等。
五、仪器的发展趋势
1.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2.微纳技术和生物芯片技术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1-1.7 1.7-0.5 分子振动能级 0.5-0.02 210-2-410-4 410-4-410-7 410-7-410-10 分子转动能级 分子转动,电 子自旋 电子自旋、核自旋
讨论:
1(1)转动能级间的能量差ΔΕr:0.005~0.050eV,跃 迁产生吸收光谱位于远红外区。远红外光谱或分子转动光谱 ; 1(2)振动能级的能量差ΔΕv约为:0.05~1eV,跃迁 产生的吸收光谱位于红外区,红外光谱或分子振动光谱;
由图可见,在每一个电子能级上有许多间距较小 的振动能级,在每一个振动能级上又有许多间距更小 的转动能级。由于这个原因,处在同一电子能级的分 子,可能因振动能量不同而处于不同的能级上。同理, 处于同一电子能级和同一振动能级上的分子,由于转 动能量不同而处于不同的能级上。
用电磁波照射有机分子时,分子便会吸收那 些与分子内的能级差相当的电磁波,引起分子振 动、转动或电子运动能级跃迁,即分子可选择性 地吸收电磁波使分子内能提高。用仪器记录分子 对不同波长的电磁波的吸收情况,就可得到吸收 光谱。
一、吸收光谱的产生: 物质与电磁辐射相互作用时,能够引起分子内 部某种运动能级的变动,从而吸收某种波长的电磁 辐射,将此电磁辐射信号强度对波长或波数记录下 来就得到所谓的光谱,用于物质结构的分析,称为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 吸收光谱的产生可表示为: 有机分子 + 电磁辐射
选择性吸收 仪器记录
光谱
二、电磁辐射的基本性质与分类 电磁辐射或叫电磁波具有波、粒二向性: 波动性:可用波长()、频率(v)和波数(v)来描述。
400 nm 800 nm 2.5mm 25 mm 波长 能量
10cm 长 低
电磁波谱 c
波谱区名称* 射线 X射线 远紫外光 近紫外光 波长范围** 10-4-10-2 nm 10-2-10nm 10-200nm 200-400nm 波数 /cm-1 1011-109 1010-106 106-5104 5104-2.5104 频率范围 MHz 31015-31013 31013-31010 31010-1.5109 1.5109-7.5108 光子能量*** eV 1.2107-1.2105 1.2106-1.2102 125-6 6-3.1 原子及分子的 价电子或成键 电子能级 跃迁能级类型 核内部能级 内层电子能级
分子中的这三种运动状态都对应有一定的能 级。即在分子中存在着电子能级、振动能级和转 动能级。其中电子能级的间距最大(每个能级间 的能量差叫能级差),振动能级次之,转动能级 的间距最小。 如果用E电子, E振以及 E转表示各能级差, 则:
E电子> E振> E转
能级跃迁
E转 ‹ E振 ‹ E电 电子能级间跃迁的 同时,总伴随有振动和 转动能级间的跃迁。即 电子光谱中总包含有振 动能级和转动能级间跃 迁产生的若干谱线而呈 现宽谱带。
第一章 绪论
《有机波谱分析》主要是以光学理论为基 础,以物质与光相互作用为条件,建立物质分子结 构与电磁辐射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进行物质分子 几何异构、立体异构、构象异构和分子结构分析及 鉴定的方法。该法主要包括: 紫外吸收光谱法(UV)
Ultraviolet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红外吸收光谱法(IR) 吸收光谱 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核磁共振波谱法(NMR)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metry 质谱分析法(MS) Mass spectrometry
四、应用与发展 波谱解析作为一门较新学科,近年来得到快速的发展,但早 在19世纪50年代。人们就开始应用目视比色法,不久Beer发现了 以其名字命名的Beer定律。19世纪末就已经开始了IR和UV-Vis测 定,进入20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仪器性能改进,实验方 法革新特别是计算机的应用,使波谱法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波 谱法种类越来越多,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核磁共振、质谱、X射 线衍射法等的应用为化合物结构解析、组成及含量分析带来的革 命性的变化。例如吗啡从鸦片中提出来到最后确定其结构大约用 了150年的时间。若使用现代的波谱分析手段可能几天,甚至几小 时即可完成。
v
c
cv
式中: ν 为频率,单位为 Hz 10 c 为光速,其量值 = 3 × 10 cm.s-1 λ 为波长 (cm), 也用nm作单位(1nm=10-7 cm) _ v 1cm长度中波的数目,单位cm-1
微粒性:可用光量子的能量来描述:
E hv
hc
式中: E 为光量子能量,单位为 J h 为Planck 常数,其量值为 6.63 × 10-34 J s-1
1(3)电子能级的能量差ΔΕe较大1~20eV。 电子跃迁产生的吸收光谱在紫外—可见光区, 紫外—可见光谱或分子的电子光谱
波谱的产生是物质内部的运动在外部的一种表 现的形式,并且不同类型的光谱反应了物质内部不 同的运动状态。因此可通过光谱峰位、形状确定分 子结构。
波谱解析法由于其快速、灵敏、准确、重现性 好等特点,在有机结构分析和鉴定研究中起着 重要的作用,已成为结构分析和鉴定常用的分析工 具和重要的分析方法,是化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 基本技能,波谱解析理论和技术已成为重要的专 业基础课程之一。
E2 (激发态)
E
光谱仪
E E1(基态)
A
当用光照射分子时,分子就要选择性的吸收某些 波长(频率)的光而由较低的能级E1跃迁到较高能级 E2上,所吸收的光的能量就等于两能级的能量之差: E = E1 - E2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M + 热 M + 荧光或磷光
M + h 基态 E1
M* 激发态
(△E)
E2 :
E = E2 - E1 = h 量子化 ;选择性吸收
电子的跃迁吸收光的波长主要在真空紫外到可 见光区,对应形成的吸收光谱,称为电子光谱或紫 外-可见吸收光谱。 分子的振动能级差一般需吸收红外光才能产生 跃迁。故分子振动产生的吸收光谱又称红外光谱。
X-射线
200nm
紫外及可见光
400nm 800nm
红外光
2.5mm 25mm
无线电波
600MHz 60MHz
微波、 电视波
200-800nm:引起电子运动能级跃迁,
得到紫外及可见光谱; 2.5-25μm:引起分子振、转能级跃 迁,得到红外光谱; 60-600MHz:核在外加磁场中取向能 级跃迁,得到核磁共振谱。
按波长不同电磁波可以分成: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三、分子运动能级
分子运动:平动、振动、转动、核外电子运动等
量子化的(能量变化不连续)
E电子> E振> E转
§物质分子内部四种运动形式: 1.平动 2.振动 3.转动 4.价电子运动 §分子具有四种不同能级:平动能级、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 、电子能级。 §四种能级都是量子化的,且各自具有相应的能量。 §分子的内能:平动能量E平、振动能量E振 、转动能量E转、 电子能量E电。 即E= E平 + E振 + E转 + E电 平动能量E平只与温度有关,对 分子光谱的意义不大,可以不 考虑
可见光 近红外光 中红外光 远红外光 微波 射频
400-750nm 0.75-2.5mm 2.5-50mm 50-1000mm 0.1-100cm 1-1000m
2.5104-1.3104 1.3104-4103 4000-200 200-10 10-0.01 10-2-10-5
7.5108-4.0108 4.0108-1.2108 1.2108-6.0106 6.0106-105 105-102 102-0.1
γ射线→ X 射线→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微波→无线电波
外层电子跃迁 分子振,转能级跃迁 核自旋能级跃迁
电磁辐射(电磁波)按照波长或频率大小有序排列成谱,叫做电磁波谱 。
紫外-可见光谱
γ射线 X射线 紫外光 可见光
红外光谱 红外光谱
近 中红外 远 微波 1mm
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
射频
0.01 nm 10 nm 短 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