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的临床应用》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临床用血管理ppt课件

临床用血管理ppt课件

8
4.病史敬阅/敬悉 患者主因贫血原因待查/发热待查/膝关节置换术后2年收入院(相 当于主诉部分的描述,不一定照抄,可以节略)。入院时检查 (或最近检查,例如9月24日查血常规、血栓五项,结果提示), HB xxg/L, PLT xxx,APTT xx秒,PT xx秒, INR1.2, MA值, EPL 40%(这里罗列的主要是和输血相关的检查,血常规、血栓 N项、TEG检查、SONOCLOT等,重要的阴性指标阳性指标都 需要)。查体:病人体位、重度贫血貌、皮肤、巩膜有无黄染、 全身有无出血点、尿液清亮淡黄色(这些指标都可能和输血有关, 比如贫血导致面色苍白、半坐卧位,溶血性输血反应调查可能就 涉及巩膜颜色、尿液颜色等,但这些不一定都列,根据病情取 舍)。既往XXX(对诊断和治疗有帮助的既往史也最好提出)。
9
考虑:1.XXX(诊断或疑似诊断) 2.YYY 3.ZZZ 建议: 1.如需要,罗列需要继续完善的检查。 2.治疗方案意见(比如红细胞输注,成分名,剂量;比如行 TPE治疗,置换量、置换液、置换频率等;如为术前备血患者, 一般会给出同意术前备血方案,如不同意,应给出你的建议; 如果缺乏关键诊断指标,可以提出待某某检查后,确定治疗方 案;如果患者术前有指标明显异常需要纠正,需给出纠正意见, 比如贫血,建议纠正到10克以上再安排手术等) 3.注意事项。(比如患者输血的保温问题、大量输血时血液加 温等) 4.我科愿随诊。(属于套话) 会诊医生:王某某 年月日

临床合理用血 ppt课件

临床合理用血  ppt课件

各类血液制品的临床应用 四、库存全血
全血保存期:主要是指红细胞而言,是指 保存期末的血输到体内24小时后红细胞存 活率达到70%以上,并没有考虑血小板、白 细胞等其它成分 保存条件和保存效果。
保存条件: 2℃-6℃ 有效期:35天
各类血液制品的临床应用
• 红细胞(2℃பைடு நூலகம்6℃)
• 血小板(22℃-24℃震荡)
各类血液成分的输注要点
血浆的输注要点:ABO同型输注,不需要交叉配血 1、输注前需要37℃水浴溶化,溶化后24h之内输 注完毕。 2、输注时使用输血器进行输注。 3、输注原则:先慢后快原则,输注速度控制在 10ml/min以内,在输注过程中注意观察有无过 敏反应的发生。 4、输血同时给地塞米松或氟米松5mg? 5、未输注的血浆可以在冰箱中暂存。 过敏反应最为常见,荨麻疹的发生率可达1%-3%
各类血液制品的临床应用
4、血小板临床应用 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引起出血的患 者: (1)骨髓造血异常; ( 2)大量输血造成血小板稀释性减少; (3)DIC感染等造成血小板消耗增多
各类血液制品的临床应用
血小板数量严重减少有可能发生出血的 患者: (1)血小板计数小于10×109/L; (2)血小板计数小于20×109/L,并伴有血小 板消耗或破坏的情况。如:感染、发热、 DIC、脾肿大等; (3)血小板计数小于50×109/L,需进行创伤 性检查或手术时。

促血小板生成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解读PPT课件

促血小板生成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解读PPT课件

报告范围与目的
报告范围
本共识涵盖了促血小板生成药物的分 类、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及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内容。
报告目的
通过解读本共识,帮助临床医师更好 地了解和应用促血小板生成药物,提 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02
促血小板生成药物概述
药物定义与分类
促血小板生成药物定义
随着对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未来有望开发出更加高效、安全的促血小板生 成药物,满足临床不断增长的需求。
精准医疗将推动个体化治疗方案的进一步优化
借助基因测序、生物标志物检测等精准医疗手段,未来可更准确地识别患者的个体差异, 为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有力支持。
加强多学科协作,提高诊疗水平
血小板减少症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应加强血液科、风湿免疫科、妇产科等相关科室之间的 协作与交流,共同提高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医疗服务。
03
促血小板生成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原则
用药指征与禁忌
用药指征
适用于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值且存在 出血风险的患者,如ITP(特发性血 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再生障碍性 贫血患者等。
禁忌
对促血小板生成药物过敏的患者禁用 ;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慎 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药物选择
促进患者康复

血小板GPIIbIIIa受体拮抗剂临床应用新视点PPT教案

血小板GPIIbIIIa受体拮抗剂临床应用新视点PPT教案

2099 1265 2141
483 1603
225 2792
401 300 1036 1046
89 107 2064 15,651
RR 0.79 Z=-2.27 2P=0.023
0.01
0.1
Karvouni E, et al. J Am Coll Cardiol. 2003;41:26-32. Favors Treatment
10
Kong D, et al. Am J Cardiol. 2003; 92:651-655.
10
Biblioteka Baidu
Intravenous GP IIb/IIIa Receptor
Antagonists Reduce Mortality after PCI
Study
Year
N Risk Ratio and 95% CI
Design
Placebo
Abciximab
European and 1 US Center
• 30-Day Ischemic and Bleeding Events • 12
ISAR-REACT low-risk PCI-- 30 days outcome
10%
p=NS
p=NS
p=NS
Placebo Abciximab
2011 ACCF/AHA/SCAI Guideline for Percutaneous Coronary

血小板聚集功能测定及临床意义PPT课件

血小板聚集功能测定及临床意义PPT课件

血小板聚集诱导剂
ADP、花生四烯酸、胶元蛋白、凝血酶、瑞斯 西丁素、肾上腺素(单独或联合应用)等: 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对阿斯
匹林最为敏感; 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对氯吡格雷最为敏感;
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氯吡格雷重复给药(剂量为50~100 mg), d2即出现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4~
阿昔单抗,GPⅡb/IIIa复合物在血小板活化 后形成黏附分子受体,是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 成的“最后共同通路”。
血小板聚集性增高
常见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肌 梗死、心绞痛、缺血性中风及外周血管病 等,还有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和肾脏病等。
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
光学法:特定条件下,在富含血小板血浆中加 入诱导剂,血小板被活化而发生聚集,导致透 光度增加。它是血小板聚集功能试验的“金 标准”,能较为客观地反映血小板对各种诱 导剂的反应性,因而也是抗血小板治疗及监 测其抵抗的最常用的实验指标。
氯吡格雷抵抗与基因多态性
二磷酸腺苷(ADP)受体P2Y12基因的多态性; 细胞色素P450(CYP450)系统基因的多态
性:包括CYP3A4和CYP2C19。
氯吡格雷抵抗的实验室诊断
使用5umol/L的ADP作激动剂,基线值与 使用
氯吡格雷后最大血小板聚集率的差值<10% 定义为氯吡格雷抵抗。
血小板聚集功能测定及临床意 义

血小板PPT课件

血小板PPT课件

瀑布
不管三七二十一, 外源途径要牢记。 剩下内源就容易, 大约八九不离十。
3.实验室检查
实验项目
筛选试验
一期止血缺陷:
1. 出血时间 2. 血小板计数
二期止血缺陷:
1.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2. 凝血酶原时间
纤溶亢进
1. 优球蛋白溶解试验 2.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3. D二聚体检测
确认试验 按临床不同需要选择 不同的试验,按“优 化”原则进行组合:
3.1.2血小板检测(platelet count)
3.2实验室检查原理与应用
二期止血 secondary hemostasis 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检测 activated partialthromboplastin time 2.凝血酶原时间检测 Prothrombin time 3.纤维蛋白原测定 Determination of fibrinogen 4.抗凝血酶III检测 Antithrombin III detection
1.5血栓性疾病的诊断
临床表现 疼痛
肿胀
脏器损伤
1.6影像诊断
2.凝血机制
凝血机制:瀑布学说
分为三个阶段,两个途径 (endogenous、Exogenous)
第一阶段:凝血酶原酶(prothrombinase)形成
第二阶段:凝血酶(thrombin)形成

《血小板计数法》课件

《血小板计数法》课件

科学研究
在生物学和医学研究中,血小板 计数可用于研究动物模型的生理 和病理状态。
疫苗研发
疫苗研发过程中,需要监测接种 动物体内的血小板计数,以确保 实验结果准确可靠。
其他领域的应用实例
体育运动
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可能会面临各 种运动损伤,通过血小板计数可以评 估其凝血状态,预防过度训练或意外 伤害导致的出血风险。
保自身安全。
PART 03
血小板计数法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方法
描述性统计分析
对血小板计数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包括计算平均值 、中位数、标准差等统计指标,以了解数据的基本特征和 分布情况。
回归分析
利用回归分析探究血小板计数的影响因素,如年龄、性别 、疾病类型等,以建立预测模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 依据。
相关性分析
通过相关性分析探究血小板计数与其他指标之间的关系, 如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等,以揭示数据之间的关联性。
聚类分析
通过聚类分析将血小板计数数据按照相似性进行分类,以 发现数据中的群组和模式,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
数据分析步骤
数据清洗
在数据分析前,需要对血小板计数数据进行清洗,去除异常值、缺失 值和重复值,以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
要求。
稀释与搅拌
将稀释液加入血小板计数板中 ,用移液管将血液样本加入计 数板,轻轻搅拌使样本与稀释 液混合均匀。

血小板聚集的测定PPT课件

血小板聚集的测定PPT课件

2017.8.23
34


二00七年七月二十日
2017.8.23
35
THANK YOU
SUCCESS
2019/5/27
• 加300 μl蒸馏水于测试杯中,逐各检查测试孔光路,比色结果为0.171~0.178为正常
2017.8.23
20
3.测试步骤:
(1)加PPP 250 μl于测试杯中,放预热孔中预热备用。 (2)加PRP 2250 μl于另一测试杯中(杯内预先放入搅拌珠一粒),放预热孔中预热备用。 (3)用微量进样器吸取25μl AA、ADP聚集剂备用。 (4)将盛有PPP血浆的测试杯插测试孔中。 (5)按键,测试孔对应绿灯亮,表明已调好基准点。 (6)将PPP测试杯取出,将PRP测试杯插到底,将预先吸好试剂的微量进样器沿管角插 到底,迅速注入试剂,即刻按“TEST”键,仪器自动完成测试 (7) 完毕后显示屏显示当时的血小板聚集率。
• 快速,经济,操作简单,高度敏感的特性,应用广泛。
2017.8.23
16
血小板聚集-诱导剂
• 二磷酸腺苷(ADP) • 胶原(COLL) • 花生四烯酸(AA) • 瑞斯托霉素(RIS) • 肾上腺素(Ad)
2017.8.23
17
测定血小板聚集的方法
2017.8.23
18
THANK YOU

促血小板生成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促血小板生成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机制
TPO受体激动剂通过模拟内源性TPO的作用,激活巨核细胞上的TPO受体,促进血小板生成。TPO类似物则通过 与内源性TPO竞争性地结合巨核细胞上的TPO受体,发挥相似的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范围
适应症
促血小板生成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再生障碍性贫血( A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等。
临床应用建议
在使用促血小板生成药物时,如患者同时需要使用抗血小板 药物,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药物特性,权衡利弊后 决定是否同时使用,并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和出血倾 向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来自百度文库
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相互作用机制
促血小板生成药物可能与其他药物产生相互作用,如非甾体抗炎药、抗生素等。这些药 物可能会影响促血小板生成药物的代谢、排泄或药效发挥,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
禁忌症
对促血小板生成药物过敏的患者禁用;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慎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或慎用。
用药注意事项
在使用促血小板生成药物前,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药物过敏史等相关信息;用药期间应密切监测患 者的血小板计数和出血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于长期使用的患者,应注意定期评估药物的疗效和 安全性。
对于长期使用促血小板生成药物的患 者,应进行定期随访和评估,及时发 现并处理潜在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再谈抗血小板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问题ppt课件

再谈抗血小板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问题ppt课件
P=0.037
胃窦 胃体 胃底
胃窦 胃体 胃底
第1天
第7天
阿司匹林肠溶片
阿司匹林平片
平均胃粘膜损伤评分( ± SD)
纳入404例近3年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1次/d)≥3个月、年龄>65岁的老年患者,按服用药物不同分为拜耳公司阿司匹林肠溶片组232例和普通阿司匹林肠溶片组172例。结果显示,拜耳公司阿司匹林肠溶片对老年人上消化道影响明显低于普通阿司匹林肠溶片。
Gut. 2006;55:1731– 8.
UGIB*的调整后相对危险比
非ASA的 NSAIDs
氯吡格雷
100mg/dASA
5.3
2.8
2.7
*UGIB:上消化道出血
小剂量阿司匹林导致的消化道并发症 临床症状一般较轻
不良反应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常见
上下胃肠道不适,如消化不良、胃肠道和腹部疼痛
腹泻、腹痛和消化不良
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推荐长期使用阿司匹林75-100mg/d优于无抗血小板治疗(1A)
2012ACCP9
CHEST 2012; 141(2)(Suppl):e601S–e636S
L.CN.MKT.GM.08.2015.3779
阿司匹林肠溶片较普通阿司匹林 显著降低胃部损害
阿司匹林肠溶片简短处方信息
目录

《血小板临床应用》PPT课件

《血小板临床应用》PPT课件

❖ 2、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
使用血细胞分离机在全封闭的条件下自动
将符合要求的献血者血液中的血小板分离并去
除白细胞后悬浮于一定量血浆内的单采成分血

精选ppt课件
18
❖ 3、浓缩血小板(whole blood-derived platelets; WBDPs)
❖ 两种类型:离心后手工分和离心后机器分
精选ppt课件
血小板临床应用
精选ppt课件
1
一、认识血小板
图1 血细胞
精选ppt课件
2
图2 血小板起源
精选ppt课件
3
图3 巨核细胞各阶段示意图
精选ppt课件
4
图4 骨髓片中产板型巨核细胞
精选ppt课件
5
图5 电镜下的血细胞
精选ppt课件
6
图6 电镜下的血小板(激活的血小板)
精选ppt课件
7
循环血中正常状态的血小板呈两面微凹、椭 圆形或圆盘形,叫做循环型血小板。人的血小板 平均直径约2~4微米,厚0.5~1.5微米,平均体 积7立方微米。血小板虽无细胞核,但有细胞器, 此外,内部还有散在分布的颗粒成分。
精选ppt课件
20
②白膜层(buffy coat;BC)法
收集血小板,通过对全血重离心后分离出 BC,再将BC轻离心分离出上层血浆
❖ 4、混合浓缩血小板

抗血小板药物的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ppt课件

抗血小板药物的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ppt课件

西洛他唑
抑制作用 促进作用
GPIIb/IIIa受 体拮抗剂
诱导血小板聚集 引起血管收缩 释放ADP,5-羟色胺等
纤维蛋白原
二次聚集
21
(一)抑制血小板花生四烯酸代谢药
• 1.环氧酶抑制剂:阿司匹林
• 2.TXA2合成酶抑制剂:苯酸咪唑 • 3.TXA2受体拮抗剂:利多格雷
22
1.环氧酶抑制剂
• 阿司匹林(Aspirin,ASA)
有利于阿司匹林
Antithrombotic Trialists’ Collaboration. BMJ 2002;324:71-86
1.5
有利于对照组
2.0
26
增加ASA剂量不能进一步减少 CVD事件发生率反而增加出血的危险
阿司匹林剂量 500-1500 mg 160-325 mg 75-150 mg <75 mg Any aspirin
应证的临床试验。
34
三、特异性抑制ADP活化的药物
• 噻氯匹啶 • 氯吡格雷
35
氯吡格雷 (Clopidogral,Plavix,波力维)
• 氯吡格雷为第2代噻吡啶类化合物,自身无药理活 性,少量经肝脏CYP4503A4转化为活性代谢 物,后者非竞争性不可逆阻断ADP与血小板P2 Y12受体结合而抑制血小板功能
• • 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活性比噻氯匹啶高

血小板病理生理PPT课件

血小板病理生理PPT课件

血小板内的收缩蛋白在钙离子的作用下发 生收缩,使血凝块回缩并封闭血管破口。
血小板在止血中的作用
黏附作用
聚集作用
血小板通过其表面的糖蛋白与血管内膜下 的胶原纤维黏附,形成止血栓。
激活的血小板通过其表面的糖蛋白与纤维 蛋白原结合,形成血小板聚集体,加强止 血效果。
释放作用
收缩作用
激活的血小板释放其内容物,包括多种生 物活性物质,如ADP、5-HT、血小板第4 因子等,进一步促进止血和血栓形成。
脾脏和肝脏中被清除。
血小板在止血中的作用
黏附作用
聚集作用
血小板通过其表面的糖蛋白与血管内膜下 的胶原纤维黏附,形成止血栓。
激活的血小板通过其表面的糖蛋白与纤维 蛋白原结合,形成血小板聚集体,加强止 血效果。
释放作用
收缩作用
激活的血小板释放其内容物,包括多种生 物活性物质,如ADP、5-HT、血小板第4 因子等,进一步促进止血和血栓形成。
血小板相关疾病与治疗
04
对于异常结果的处理,需结合患 者病史、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 果综合判断,避免误诊和漏诊。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血小板基本结构与功能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重要成分,具有黏附、聚集、释放等功能,参 与止血和血栓形成过程。
血小板病理生理变化
在病理状态下,血小板数量或功能异常可导致出血或血栓形成,如 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增多症等。

抗血小板药物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ppt课件

抗血小板药物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ppt课件

2011年中国脑血管病防治专家组共识-卒中二级预防
除少数情况需要抗凝治疗,大多数情况均建 议抗血小板治疗预防卒中/TIA 再发 。 (Ⅰ级推荐,A 级证据)
抗血小板药物以单药治疗为主,氯吡格雷 (75mg/d)、阿司匹林(50-325mg/d)都 可作为首选。
(Ⅰ级推荐,A 级证据)
精选最新版ppt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年2月第43卷第2期21
抗血小板药物使用率(%)
中国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比例低, 只有18.6%。因此,重视/并积极 推进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工作的 规范化成为当务之急!
中国
n=3070,有冠心病或脑卒中病史的受试者,前瞻性城乡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抗血小 板药物的使用情况优于南亚、非洲等地,但与北美、欧洲、南美、中东还有一定的差距。
(n=34)
0
胃肠出血 因胃肠出血住院 胃肠溃疡 颅内出血
*Aspirin-intolerant and aspirin-sensitive patients were excluded from CAPRIE. Plavix Package Insert. Data on file, Sanofi Pharmaceuticals, Inc.
Inflammatory factors
factor V factor XI PAI-1
platelet factor 4 CD 154 (CD 40 ligand) 精P选D最G新F版ppt

血小板聚集率检测及临床意义ppt课件

血小板聚集率检测及临床意义ppt课件

➢ 变形:血小板形态变化,白色血栓形成
➢ 释放:释放血小板内容物,诱导强化
血小板聚集
精品课件
血小板聚集原理
Ⅱb
Ⅲa
诱导剂受体
纤维蛋白原受 体(Ⅱb/Ⅲa)
诱导剂 (ADP或AA)
血小板血栓
血小板变形
FiB
精品课件
血小板聚集原理
➢ 血小板的聚集是由各种诱导剂与血小板膜受体 之间的相互作用而诱发的
➢ 这种相互作用通过膜的传递而激活血小板,使其 膜表面另一个糖蛋白IIb/IIIa受体活化
3.增加血小板cAMP药物 前列环素及其衍生物、前列腺素E、潘生丁等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临床意义
➢血小板聚集率增高:见于糖尿病、急性心肌梗 死、静脉血栓形成、高β脂蛋白血症、抗体-抗 原复合物反应、人工瓣膜、口服避孕药、高脂饮 食或吸烟等。
➢血小板聚集率降低:可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 血小板综合征、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肝硬化 、尿毒症、细菌性心内膜炎、抗血小板抗体及服 用血小板抑制药物等。
➢ 监测:以ADP作为诱导剂,以最大聚集率降至正常 的20% ~30%为宜。
➢ 血小板ADP受体有P2Y12和P2Y1两个位点 氯吡格雷可以抑制P2Y12,而P2Y1可以和ADP结合
精品课件
氯毗格雷抵抗
与阿司匹林抵抗类似,用于描述氯毗格雷治疗 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或血小板对氯毗格雷低 反应或无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小板减少; * 严重创伤病人增多,大量输血可导致血小板稀
释性减少。
一、概述
(五)用量不断增加的原因 3.血小板预防性输注增多 * AABB调查,超过70%的血小板为预防性输注,
不足30%为治疗性输注。; * 预防性血小板输注可有效防止病人发生自发性
出血,特别是颅内出血和内脏大出血。
二、预防性血小板输注
血小板的临床应用
大同市中心血站 孙建友
血小板的临床应用
一、概述 二、预防性血小板输注 三、治疗性血小板输注 四、常见疾病的血小板输注 五、疗效标准 六、血小板无效输注 七、血小板输注不良反应
一、概述
(一) 历史回顾 1. 1910年Duke首先尝试为一位出血病人输
注新鲜全血提升血小板数以达止血目的; 2. 50年代开始有人从全血中分离出血小板,
导致真正需要血小板输注挽救生命时无效; 2. 经常预防性血小板输注容易传播血源性疾病; 3. 费用高,某些病人难以承受; 4. 预防性血小板输注应权衡利弊,严格掌握输注
指征,不可滥用。
三、治疗性血小板输注
(一) 血小板生成减少所致的出血 这是主要适应证,见于各种原因引
(四)机器单采血小板的优点 6. 限制了不必要的外来(供者)抗原的接触范围,
无效输注出现迟,发生率低; 7. 选用适当的分离管道,血小板可保存5天,便
于急诊பைடு நூலகம்应用; 8. 提高了血小板输注的疗效(质量有保证,止血
效果好); 9. 只需1个供者,便于开展血小板配型。
一、概述
(五)用量不断增加的原因 1. 临床医生已不再相信输新鲜血能提升血小板 * 血小板需要22℃振荡条件下保存,而全血是在
临界值;
二、预防性血小板输注
(四) 输注标准 4. 具体操作时应依病人的情况而定: * 长期慢性血小板低下者(如慢性再障),无出
血表现无须预防性输注; * 有些情况,如急性白血病、全身抗凝治疗或正
在化疗中、血小板计数较低,虽无出血表现, 但必须输注。 * 若有血小板消耗或破坏增加的因素,输注标准 适当放宽,病情稳定则标准从严。
一、概述
(四)机器单采血小板的优点 1. 容易达到所规定的血小板治疗剂量; 2. 只需1个供者就够1个治疗剂量,甚至2个治疗
剂量; 3. 白细胞混入少,降低了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4. 红细胞混入少,只需ABO同型输注,不必作交
叉配血试验; 5. 所需供者数少,减少了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危险
性;
一、概述
一、概述
(二)存在问题 5. 血小板消耗增加的机制和其他一些问题
尚未明了; 6. 机采血小板推广应用不力,用量上升缓
慢; 7. 对手工法与机采法制备的血小板“单位”
的概念还模糊不清。
一、概述
(三)发展趋势
1. 机采单个供者血小板应用为主; 2. 去除血小板中的白细胞; 3. 清除血小板表面抗原; 4. 紫外线照射灭活抗原以预防同种免疫; 5. 特制血小板制剂的应用; 6. 建立血小板分型供者库; 7. 血小板代用品的开发。
二、预防性血小板输注
(二) 输注效果 1. 有人将血小板病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预防性
输注和不输注,结果不输注组的出血频率远高 于输注者; 2. 还有人对血小板<25×109/L的病人作预防性输 注,并与未输注的病人对比,发现输注者出血 机率显著降低; 3. 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的临床价值已获公认。
二、预防性血小板输注
血小板的制备完全自动化,质量有了保 证,用量已占细胞成分的第二位。
一、概述
(二)存在问题 1. 临床应用指征缺乏具体标准,特别是预
防性输注尚无公认的临界值;; 2. 疗效判断尚无统一标准; 3. 有些血小板输注达不到预期效果,即无
效输注尚无良好对策; 4. 血小板制品还没有简便易行的长期保存
方法;
(三) 输注标准 1. 血小板数与出血之间的关系尚无公认的临值; 2. 血小板低到什么程度才需要预防性输注,迄今
并无公认的标准; 3. AABB对医疗机构调查显示: * 60%医疗机构以血小板计数<20×109/L作为预
防性输注的临界值 * 20%以血小板计数<10×109/L为预防性输注的
临界值 * 20%以血小板计数>20×109/L为预防性输注的
4℃静置保存, 超过12小时血小板的功能大部 分丧失; * 刚采出来的“热血”中血小板浓度低,达不到 有效治疗剂量; * 血站采出的血液要经仔细检测,12小时之内的 全血难以办到,也不安全; * 未经检测的“热血”更不安全。
一、概述
(五)用量不断增加的原因 2.血小板减少引起出血病人增多 * 大手术,特别是心脏外科手术增多; * 器官移植,特别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广泛开展; * 恶性肿瘤病人增多,强烈化、放疗后容易引起
二、预防性血小板输注
(四) 输注标准 5. 目前普遍认为:
* 慢性疾病且病情较稳定,血小板<20×109/L,无明显出血不输; * 血小板<20×109/L,伴有发热或有潜在出血部位(如眼底出血)
要输; * 血小板<5×109/L,要紧急输注(很容易发生颅内出血); * 作腹部手术(如剖腹产、阑尾切除等)或侵入性检查(如腰穿、
胃镜检查和活检、留置管插入、支气管活检、肝活检,经皮肤的 导管植入,肝穿刺等)应将血小板提升到50×109 /L (骨髓穿刺 例外); * 关键部位的手术(如脑、内眼、某些泌尿外科手术)应将血小板 提升至100×109/L。
二、预防性血小板输注
(五) 值得注意的问题 1. 经常预防性血小板输注很容易产生同种免疫,
但治疗效果不理想; 3. 60年代初,全血轻离心制成富含血小板
血浆,直接输给病人;
一、概述
(一) 历史回顾 4. 60年代末应用塑料联袋分离获得血小板
制品,血小板输注逐渐增多; 5. 70年代血细胞分离机的问世,使血小板
的制备变得简便易行,用量不断上升; 6. 近年来,随着血细胞分离机的不断改进,
(一) 输注指征 1. 血小板减少病人出血的危险性:
早在1962年就发现血小板计数愈低,出血的 危险性愈大; 2. 血小板计数<20X109/L时,出血的危险性显著 增加; 3. 血小板<5X109时,易致颅内出血,甚至是血小 板减少病人的首发表现; 4. 血小板减少伴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加的因素存 在,发生出血的危险性更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