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试讲教案

合集下载

记念刘和珍君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记念刘和珍君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教学设计共3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教学设计1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教学设计

刘和珍,是中国现代音乐教育事业中重要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是第一位去欧洲留学从事音乐教育的中国人,也是第一个将欧美音乐教育理论应用于中国的音乐教育家。他将自己在欧美音乐界的所闻所见所知,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中国音乐教育同行和学生,开启了中国现代音乐教育的大门。今天我们要记念这位音乐界的前辈,来设计一份教案共同学习他的卓越教育思想和实践,并尝试从中汲取灵感和力量,推动我们自己在音乐教育中的创新和进步。

1. 教育思想梳理

刘和珍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能力,而他的艺术鉴赏能力的始终点,始终是对音乐中“情感”因素的理解和把握。他认为音乐的本质就是情感,而音乐教育的使命就是使学生在掌握音乐技巧的同时,发展自己的感性认知和审美素养,培育出具有独特音乐感受和表现能力的音乐人才。在实践中,刘和珍注重学生的启发和自主性,他反对死板的教学和僵化的编排,鼓励学生自由创意和自我表达,在保证音乐表现的基本要求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想象力,实现音乐教学的多元化和个性化。

2. 教学课题选择

鉴于音乐教育中情感元素的重要性,我们选择刘和珍曾经教授的一首钢琴练习曲进行教学,即Schumann的《命运》练习曲。这首曲子表现了人生的多种情感,从悲痛到振奋再到坚定,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情感转折的过程。我们希望学生通过学习这首曲子,盼望着达到以下的三个目标:

第一个目标是:认识乐曲情感元素。带着学生走进这首曲子

的音乐情感中,了解这首曲子要表达的生命意义,重点突出其中的情陷、振奋和坚定三种情感的表现。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6则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6则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6则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一):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潜力:

(1)关键词句含义的理解。

(2)理清文章思路。

二、过程与方法:

(1)透过阅读文本,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潜力。

(2)透过合作交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潜力。

(3)透过“关键句”来理清思路,明确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文意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刘和珍生平及死难经过,学习其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设计意图】

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其实是对“三·一八”惨案的述评。文章第一、二节是说写作的缘起,侧重于探求本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好处。作者的笔触涉及到三类人:反动势力、爱国青年和处在中间状态的所谓的“庸人”。他愤怒地控诉段政府虐杀爱国青年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人无耻的流言,无比沉痛地悼念刘和珍等遇害青年,奉献他的悲哀和尊敬。一方面告诫爱国青年要注意斗争的方式,另一方面颂扬“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的勇毅,激励人们

“更奋然前行”。高度表现了一代伟大作者爱憎分明的态度和深邃独到的思想,能够激发我们青年的爱国热情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将着重点放在理解词句、把握文意、挖掘主题上,对于文章的思路则简略带过或忽略不讲。新教材,新要求,教师务必做到旧课文新教法,将教学重点放到理清思路上。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品味文中一些富含深意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悲愤之情。

2、理清思路,把握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

教学难点:

文章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和写作本文的好处。

教学课时:3课时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简编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简编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简编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刘和珍的生平和事迹,感受其崇高的品质和伟大的精神。

2. 通过学习刘和珍的事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

3. 引导学生学习刘和珍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提高学生的意志力。

4. 培养学生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刘和珍的生平和主要事迹。

2. 刘和珍的精神品质和价值观念。

3. 文章的表达技巧和语言特点。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刘和珍的事迹背后的深刻含义。

2. 体会作者对刘和珍的深情缅怀和对烈士的崇敬之情。

3. 学会如何表达对英烈的怀念和敬意。

四、教学准备:

1. 教师事先阅读刘和珍的事迹相关资料,了解其背景和意义。

2. 准备PPT或黑板,用于展示刘和珍的事迹和图片。

3. 准备相关文学作品,如诗歌、文章等,用于引导学生表达情感。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刘和珍的事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文章,理解刘和珍的事迹和作者的情感表达。教师提问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内容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刘和珍的事迹,引导学生了解其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4. 情感表达:学生分组讨论,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对刘和珍的敬意和怀念之情。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用语言表达情感。

六、教学方法:

1. 案例教学:通过刘和珍的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其精神品质和价值观念。

2. 情感教学: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刘和珍的深情缅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

3.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3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3

《记念刘和珍君》精品教案

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

1.1 教学目标

了解作者鲁迅及其作品《记念刘和珍君》的背景。分析并欣赏鲁迅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

深入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社会背景。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考能力。

1.2 教学内容

鲁迅生平简介及其文学地位。

《记念刘和珍君》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作品中的社会背景及其对现代的启示。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

2.1 教学重点

鲁迅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作品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及其对现代的意义。

2.2 教学难点

鲁迅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的理解和应用。

对作品中的社会背景的深入理解和思考。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

3.1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鲁迅生平、作品背景、人物形象等。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作品中的主题和社会背景。

案例分析法:分析作品中的具体描写和表达技巧。

3.2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使用PPT、视频等辅助教学。

文学作品阅读:让学生阅读原著,深入理解作品。

第四章:教学安排与步骤

4.1 教学安排

课时:本章共计2课时。

教学顺序:先讲解鲁迅生平及其文学地位,分析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4.2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 讲解鲁迅生平及其文学地位。

2. 介绍《记念刘和珍君》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第二课时:

1. 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2. 讨论作品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及其对现代的启示。

第五章:教学评估与作业

5.1 教学评估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分析和思考能力。

作文写作:布置相关作文题目,评估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理解课文《记念刘和珍君》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态度;(2)能够分析刘和珍的生平事迹及其在我国现代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对现实生活中的类似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分析刘和珍的精神品质;

(3)学会倾听、表达、讨论和交流,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刘和珍的英勇事迹及其在我国现代史上的重要意义;

(2)培养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

1. 课文中刘和珍的生平事迹及其在我国现代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 课文中所体现的作者的观点和情感态度;

3. 刘和珍的精神品质及其现实意义。

三、教学难点

1. 准确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

2. 深入分析刘和珍的生平事迹及其在我国现代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 联系现实生活,对课文中的观点进行思考和分析。

四、教学准备

1. 教材:《记念刘和珍君》;

2. 参考资料:关于刘和珍的生平事迹、我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简要介绍刘和珍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问:你们对刘和珍有什么了解?她在我国现代史上有什么重要地位?

2. 自主学习

(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感受作者的观点和情感态度;(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小组内合作探讨,解决问题。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设计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设计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设计

第一章:课程导入

1.1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本文的背景和作者情况。引导学生关注刘和珍的事迹和品质。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学习兴趣。

1.2 教学内容

介绍鲁迅及其作品《记念刘和珍君》。简述刘和珍的生平和牺牲经过。

强调刘和珍的勇敢和无私精神。

1.3 教学活动

播放相关背景音乐或视频,营造氛围。教师简要介绍鲁迅及其作品。

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刘和珍的事迹。学生分享对刘和珍精神的感受。

第二章:词语解释

2.1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

2.2 教学内容

解释文中出现的生僻词语。

分析关键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2.3 教学活动

学生查找并解释生僻词语。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词语的作用。

学生分享对词语理解的心得。

第三章:文本分析

3.1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结构和内容。

引导学生分析文本的表达技巧。

3.2 教学内容

分析文本的结构,如开头、结尾、过渡等。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3 教学活动

学生分小组讨论文本结构。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学生分享对文本分析的见解。

第四章:情感态度

4.1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刘和珍的精神品质。

培养学生对刘和珍精神的认同和尊重。

4.2 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关注刘和珍的无私和勇敢精神。

分析刘和珍的精神品质对学生的启示。

4.3 教学活动

学生分享对刘和珍精神的看法。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刘和珍精神对自身的意义。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刘和珍精神的认同和尊重。

5.1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思考和表达。

5.2 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刘和珍精神应用到生活中。

纪念刘和珍君教案

纪念刘和珍君教案

纪念刘和珍君教案

纪念刘和珍君教案一

教学目的(1)理清思路,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2)根据思路,探索语句的含义和作用。

(3)了解刘和珍烈士的生平及死难经过,认识反动政

府的残忍以及反动文人的下流无耻;牢记“三一八”惨案的教训,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勤奋学习。

教学重点:理清总体思路和局部思路,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关键文句的理解。

教学设想:着生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在此基础上,理解关键文句,

进而把握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听写字词[来源:学科网]

检查词语含义

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1导入:在我国文学,闪烁着一颗璀璨的巨星,他领着我们回过《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看了《社戏》,了解了《一件小事》。今天,我们再随着他重温“三一八”惨案的历史,一起《记念刘和珍君》(板书)。这位巨星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鲁迅先生(板书)。

设计二:忘不掉那南斯拉夫大大使馆被炸的硝烟;忘不掉那打着“民主”旗号的美国的卑劣行径和无耻谰言;更忘不掉我们的三位记者不幸以身殉职。同学们,假如你是他们的同事或亲朋好友,要为这三位烈士写一篇纪念性的文章,你将如何安排文章的整体思路呢?这节课我们就看看鲁迅先生为了“记念刘和珍君”是如何布局全文思路的。

2、展示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背景资料

“三一八”惨案是继“五”惨案后,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对中国人民的又一次_,它的直接导火线是1926年3月12日的大沽口事件。

帝国主义国家悍然侵犯中国主权的强盗行径,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愤慨。在党的领导下,一场声势浩大的_运动展开了。3月17日下午,部分学校、团体代表到政务院_,执政府卫队竟用_刺伤代表多人,广大群众更加愤怒。3月18日上午10时,李大钊作了演说,正午12时,两千多群众高唱《国民革命歌》,高呼“_帝国主义”“_段祺瑞”“驱逐帝国主义公使出境”“取消不平等条约”等口号,进行_。女师大学生会主席刘和珍欣然前往,并担任指挥;女师大进步学生杨德群等沿途散发传单,群情激昂。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一、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记念刘和珍君》全文。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鲁迅的写作风格和语言特点。

1.2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演讲和写作等方式,提高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能够理解刘和珍的精神品质,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学生能够通过文学作品,感受作者对烈士的敬仰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二、教学内容

2.1 课文简介

介绍鲁迅和他的作品《记念刘和珍君》。

简述刘和珍的生平事迹和牺牲背景。

2.2 课文分析

分析《记念刘和珍君》的结构和主题。

分析鲁迅的写作风格和语言特点。

2.3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欣赏鲁迅的写作风格。

难点:深入分析课文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3.1 课堂导入

通过展示刘和珍的图片和相关背景资料,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和情感。

3.2 课堂讲解

讲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分析鲁迅的写作风格和语言特点,如讽刺、对比等。

3.3 课堂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四、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背诵课文。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刘和珍精神品质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是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教学活动

6.1 小组合作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段落进行深入分析。

6.2 角色扮演

学生选择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记念刘和珍君》试讲稿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记念刘和珍君》试讲稿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记念刘和珍君》试讲稿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试讲的篇目是《记念刘和珍君》,现在开始我的试讲。

一、导入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历史是公正的,只为一己私利而活着的人,会被历史的大浪冲走;“淘尽黄沙始见金”,那些活着是为了别人更好地活着的人,将在人民心中永生。年仅22岁的刘和珍,在“三一八”惨案中牺牲了,而她的名字,连同她的高尚精神,永远刻在了人民心中。今天让我们来学习鲁迅先生为她写的一篇文章《纪念刘和珍君》。

二、分析“笑容”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把文中描写刘和珍笑容的词句用波浪线画出来。

文中一共几次描写到刘和珍的笑容?四次

那分别在文中的什么位置?第一次和第二次都在第三部分第二段;第三次在第四部分第一段;第四次在第四部分第三段。

看来大家都很准确地找到了,同学们,一向惜墨如金的鲁迅先生居然四次用几近雷同的笔法写到刘和珍的微笑,他的用意是什么呢?下面同学们小组合作探究,通过反复诵读,揣摩语言,把握鲁迅笔下的刘和珍形象。

好,就讨论到这,谁愿意和我们分享一下你们的讨论成果?

你来说,第一次描写,是鲁迅先生对刘和珍的第一印象,是相对想象中的刘和珍而言的。

想象中的刘和珍是什么样的?桀骜、锋利的。

鲁迅先生为什么会这样想象呢?这段文字中写到了几个事件?对,两个事件。一个是开除事件,一个是强拖出校事件。这两个事件都是反抗校长。一个学生胆敢反抗广有羽翼的反动校长,可以看出她的勇敢。面对反动势力时,她是勇敢的;而面对师长时她的微笑,又说明她是善良的,勇敢、善良这就是鲁迅先生对刘和珍形象的感性初认识。(板书勇敢善良)

纪念刘和珍君教案

纪念刘和珍君教案

纪念刘和珍君教案

教案名称:纪念刘和珍君

教学目标:

1. 了解并弘扬刘和珍君的先进思想和高尚品格。

2. 培养学生爱国、勤奋、乐于助人的品质。

3. 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内容:

1. 刘和珍君的生平事迹介绍。

2. 刘和珍君的先进思想和高尚品格。

3. 刘和珍君对社会的贡献和影响。

教学步骤: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刘和珍君的图片或视频片段,唤起学生对刘和珍君的认知,并引发学生对纪念刘和珍君的兴趣。

2. 介绍刘和珍君的生平事迹(15分钟)

通过简要的生平事迹介绍,让学生对刘和珍君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 探讨刘和珍君的先进思想和高尚品格(20分钟)

分组或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刘和珍君的先进思想和高尚品格,并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4. 分析刘和珍君对社会的贡献和影响(15分钟)

结合课堂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分析刘和珍君对社会的贡献和影响,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认识刘和珍君的价值。

5. 总结(5分钟)

强调刘和珍君的先进思想和高尚品格对我们的启示和影响,鼓励学生自觉践行刘和珍君的精神,做一个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

6. 作业(5分钟)

布置作业:请学生选择一位身边的人物,撰写一篇关于他们的先进思想和高尚品格的作文。

教学评估:

1. 课堂讨论时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学生针对刘和珍君的思想和品格表达的观点和见解的质量。

3. 学生完成作业的完成情况和质量。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理解课文《记念刘和珍君》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对类似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勇于担当、敢于牺牲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课文《记念刘和珍君》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3. 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对类似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爱国情怀。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3. 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对类似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

1. 导入新课

(1)简要介绍刘和珍君的生平和事迹。

(2)引导学生关注刘和珍君的精神品质。

2. 自主学习

(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回答课文中的问题,讨论刘和珍君的精神品质。

3. 课堂讲解

(1)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2)分析课文中的观点,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4. 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观点和情感。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写作练习

(1)以刘和珍君为素材,写一篇作文。

(2)互相评改,提高写作能力。

6. 课堂小结

五、课后作业

1. 熟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记念刘和珍君》精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理解并背诵《记念刘和珍君》全文。

(2)了解本文的作者背景、创作背景及文学价值。

(3)分析并掌握本文的主要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作者对刘和珍的深厚感情,理解作者悼念友人的心情。(2)培养学生的同情心、感恩心和爱心,珍惜友谊。

(3)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培养高雅的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 理解并背诵《记念刘和珍君》全文。

2. 分析并掌握本文的主要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1. 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

2. 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简介作者鲁迅及本文的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

(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要求学生做好笔记,标记出生字词和不懂的地方。

3. 合作探讨:

(1)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2)分享学习心得,探讨课文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4. 课堂讲解:

(1)讲解课文中的难点知识点。

(2)分析课文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5. 情感教育:

(1)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刘和珍的深厚感情。

(2)培养学生的同情心、感恩心和爱心。

6. 课堂小结:

四、课后作业:

1. 背诵课文《记念刘和珍君》。

2.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语文教案-《记念刘和珍君》优秀语文教案5篇

语文教案-《记念刘和珍君》优秀语文教案5篇

《记念刘和珍君》优秀语文教案5篇

本文题为《记念刘和珍君》,但是笔之所及并非限于刘和珍一人,通读全文,看看作者的笔触涉及到哪几类人?对每一类人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下面是小编

为大家整理的《记念刘和珍君》优秀语文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记念刘和珍君》优秀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寥落、桀骜、屠戮、喋血、洗涤、浸渍、菲薄、租赁、殒身不恤、长歌当哭”等词语的含义。

2.提高理解句子含义以及表达作用的能力。

3.训练并培养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朗读法。通过播放录音,教师范读使学生掌握语句的抑扬顿挫,体味文章的感情基调;学生通过齐读、默读、速读整体感知课文.在阅读中加深理解。

2.讨论法。结合具体文段,给学生设置若干个思考题,指导学生利用文章背景材料、课文下面的注释发表自己的看法,进一步体会鲁迅先生的写作意图。

3.学会采用勾画、摘录关键词语的方法,抓住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理清全文思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凶残卑劣,学习爱国青年的革命精神。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

2.学习文章记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表达技巧,重点体味作者的思想情感。

3.品析文章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训练并培养学生自行理清文章思路的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学

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的硝烟我们仍依稀可见,美国的卑劣行径和无耻侧言将永难

磨灭,不幸以身殉职的三位记者我们将没齿难忘。同学们,假如你是他们的同事或亲朋好友,要为这三位烈士写一篇纪念性的文章,你将如何安排文章的整体思路呢?这节课我们学习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看看先生是如何安排思路的,我们定将受益匪浅。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

教案名称:《记念刘和珍君》精品教案

学科领域:语文

年级:高中

课时:2课时

作者:X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理解并背诵《记念刘和珍君》一文;

(2)掌握文中常用的词汇、成语及句子结构;

(3)了解刘和珍的生平和事迹,理解作者对刘和珍的敬仰之情。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作者对刘和珍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2)学习刘和珍敢于担当、英勇无畏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

(1)文本内容的理解与背诵;

(2)文中关键词语、成语的理解与应用;

(3)刘和珍生平和事迹的了解。

2. 教学难点:

(1)文中某些长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2)作者情感的表达和体会;

(3)如何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简要介绍刘和珍的生平和事迹;

(2)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对刘和珍的敬仰之情。

2. 自主学习:

(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本内容;

(2)要求学生圈点批注,标记出文中关键词语、成语及句子;(3)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

3. 合作探讨:

(1)分组讨论,深入解读文本;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

(1)让学生谈谈对刘和珍的印象,以及作者对刘和珍的情感表达;(2)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3)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课文内容理解:把握《记念刘和珍君》全文的主旨,理解作者对刘和珍的追忆、赞颂以及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
举例:分析文中“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等句子,理解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
(2)文学鉴赏:学习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作品风格,分析课文中的艺术手法,如讽刺、对比等。
举例:对比文中“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与当时社会的虚伪、懦弱,体会鲁迅先生的讽刺手法。
(3)词汇与句子学习: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名句,并能在实际情境中运用。
举例:学习“记念”、“惨案”等词汇,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并学会运用到写作中。
2.教学难点
(1)鲁迅作品的语言特点:理解鲁迅先生独特的文学语言风格,如句式的长短交错、词语的精炼等。
举例:分析“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等句子,理解其句式特点和表达效果。
(2)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敢于对现实进行批判。
举例:引导学生思考鲁迅先生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看待现实问题。
(3)文化传承与理解:深入挖掘课文中的文化内涵,理解鲁迅作品在民族精神传承中的作用。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鲁迅的文学手法和课文中的名句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记念刘和珍君试讲教案

记念刘和珍君试讲教案

记念刘和珍君试讲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记念刘和珍君》试讲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下午好,我是XX号选手,我今天试讲的课程是《记念刘和珍君》,现在开始正式上课!

上课,同学们好!

一、导入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人被誉为“民族魂”。他时刻以深沉的情怀、睿智的目光关注着我们民族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在他逝世之时,举国哀悼,举世震惊。一友人送对联以示悼念:

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这位呐喊者便是鲁迅。今天我们来学习《记念刘和珍君》,看一看鲁迅是怎样为革命、为正义、为青年呐喊的。

二、知识积累

1.谁能介绍一下鲁迅?

明确: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他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杂文和诗歌,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

2.写作背景明确:注释1

三、信息筛选

1.自读课文,注意文中字词读音和释义。

2.本文是一篇纪念性文章,纪念的中心人物是刘和珍。那么课文的七节中哪些小节集中写纪念刘和珍君

明确:三、四、五节。纪念内容(板书)

3.那么第一、二节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交代写作缘起。纪念目的(板书)

4.六、七节又起什么作用?

明确;揭示这次事件的教训和意义。纪念意义(板书)

5.请同学们给每一个小部分,拟一个标题

明确:①写作缘起,纪念死者。②唤醒庸人,牢记血债。③刘和珍概况。④刘和珍遇害。⑤刘和珍遇害经过。⑥“三·一八惨案”教训。⑦惨案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念刘和珍君》试讲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下午好,我是XX号选手,我今天试讲的课程是《记念刘和珍君》,现在开始正式上课!

上课,同学们好!

一、导入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人被誉为“民族魂”。他时刻以深沉的情怀、睿智的目光关注着我们民族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在他逝世之时,举国哀悼,举世震惊。一友人送对联以示悼念:

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这位呐喊者便是鲁迅。今天我们来学习《记念刘和珍君》,看一看鲁迅是怎样为革命、为正义、为青年呐喊的。

二、知识积累

1.谁能介绍一下鲁迅?

明确: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他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杂文和诗歌,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

2.写作背景明确:注释1

三、信息筛选

1.自读课文,注意文中字词读音和释义。

2.本文是一篇纪念性文章,纪念的中心人物是刘和珍。那么课文的七节中哪些小节集中写纪念刘和珍君?

明确:三、四、五节。纪念内容(板书)

3.那么第一、二节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交代写作缘起。纪念目的(板书)

4.六、七节又起什么作用?

明确;揭示这次事件的教训和意义。纪念意义(板书)

5.请同学们给每一个小部分,拟一个标题

明确:①写作缘起,纪念死者。②唤醒庸人,牢记血债。③刘和珍概况。

④刘和珍遇害。⑤刘和珍遇害经过。⑥“三·一八惨案”教训。⑦惨案的意义。

教师总结:全文思路的起点是本文的写作缘起,即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然后记述刘和珍的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在叙事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议论“三·一八”惨案的教训和意义。三者交错,始终统一于“记念”这一中心,这就是本文的总体思路。

四、合作探究

(一)试讲第一部分,阅读课文第一、二节:

问题设计:

1.请同学们与同桌讨论,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并从一、二部分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明确:①纪念死去的青年②写给段祺瑞政府和走狗文人(嘲讽、痛恨)

③写给快要忘却这件事情的国民(唤醒)

2.《记念刘和珍君》中,作者两次写“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又接着写“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样几乎完全相同的语句接连出现了三次。三次“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中的“必要”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也”针对什么而言?“正”又怎么理解?

明确:第一次“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是出现在程君“正告”“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和“我”回忆了刘和珍在“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往事之后。对这样一位热情地渴求革命真理的青年,对这样一位与作者有着师生之谊、读编之情的人,当然有必要写文章来加以记念。这就预示了文章的内容之一悲痛的悼念。感情的基调显而易见是悲痛。“也”字针对程君的请求而言,说明写作此文,不仅仅因程君的请求,更主要的是出自“我”本身的意愿。

第二次“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紧接在“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之后出现。“这样的世上”是“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的“似人非人的世界”,是既有“猛

士”又多“庸人”的世界,是“造化”易于使人“暂得偷生”的世界。为了促醒“庸人”,使不知“何时是一个尽头”的世界早日到它的“尽头”,这就正有写“一点东西”来揭露暴行,揭露“流言”的必要。这就预示了文章的内容之二──愤怒的揭露。感情的基调是愤怒。“也”字既针对文章内容之一,也针对反动文人的文章而言。

第三次“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紧接在“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之后出现。惨案才过去两个星期,而“忘却的救主”则快要降临了。烈士的鲜血就这样白流了吗?敌人欠下的血债就不讨还了吗?因此有必要写“一点东西”提醒人们,也提醒自己,不要忘记烈土的鲜血,要总结教训、意义,“更奋然而前行”。“正”是恰到时候的意思。

五、小结

全文思路的起点是本文的缘由,即为什么写这篇文章,然后记述了纪念的内容和纪念的意义,下节课咱们继续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