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领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原则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原则
一、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
坚持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所谓直译,就是按照原文逐字逐句地对译,将原文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使原文的每一个字在译文中都有着落,译文中的每一个词语在原文中都有根据,竭力保留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力求表达方式与原文保持一致。
例如原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译文:谢太傅在寒冷的下雪天进行家庭聚会。
所谓意译,就是按照原文的大意来进行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根据原文的句子特点灵活处理。
例如原句: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季氏将伐颛臾》)
译文:季氏将要对颛臾发动战争。
文言文翻译要求尽量直译,在直译无法进行或不能准确地传达原意的时候,可以采用意译。需要意译的地方往往涉及典故、特殊说法、习惯用法、修辞格等,如果按字面意思翻译,今人可能不理解其内在含义,因此,要换成今人能懂的方式去表达。
二、文言文翻译方法
1.留(原文保留):各类专用名词和各领域中的习惯用语,如:人名、地名、物名、官名、爵名、国名、朝代名、书名、谥号、庙号、年号、职称、器具、度量衡单位等要保留。
【例1】“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一句中,“左将军”为官职名,“王凝之”是人名,可直接保留。
译为: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2.换(古今词代替):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
【例2】尊君在不?(尊君——你父亲;不通“否”)
译为:你的父亲在吗?
3.补(成分补充):文言文省略某一词语(如介词“于”等)或成分
(主语、谓语、宾语、兼语)的现象很常见,翻译时要根据语境补出。补出成分翻译时用括号括起来。
文言文翻译的5种基本方法
翻译的基础要领之阳早格格创做
有五种,即:留、补、换、改、删.
1、留.文止句子中的人名、天名、官职名、年号名、器物名等正在翻译时给予死存,照抄不译.
例①:赵惠文王五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与阳晋,拜为上卿,以怯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句中划线的分别是帝王记年、古天名战古官职名,翻译时皆可死存不译.
2、补.即补出句中简略身分或者某些需要的词汇句,使意义更准确完备,句子更逆畅.补充部分要加小括号.
例②:旦日,客从中去,与坐道……(《邹忌讽齐王纳谏》)
句中“与”前简略主语“邹忌”,“与”后简略宾语“客”,翻译时皆应补出.
例③: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游褒禅山记》)
那句话应译成:距离华山洞百余步(的场合),有(一齐)石碑倒(正在)路旁.
3、换.一是用新颖的单音词汇去换古代的单音词汇;二是对付共一真物或者止为,昔人战今人有分歧的指称,翻译时应用新颖的指称去替换古代的指称.
例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道》)
戴面部分应译成:传授原理、熏陶教业、阐明疑惑(问题).
例⑤:邹忌建八尺有余……往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
句中的“建”当前道“少”,那里指身下;“服”新颖道“脱戴”.那圆里例子很多.比圆,昔人道“书籍”,当前道“疑”;昔人道“目"”,当前道“眼睛”;昔人道“尾”,当前道“头”;昔人道“食”,当前道“吃”等等.皆要译为新颖的指称.
4、改.改变一些特殊文止句式的语序,把它改成新颖汉语的惯例语序.主要有下列几种:
(1)宾语前置句.
例⑥:硕鼠硕鼠,无食尔黍.三岁贯女,莫尔肯瞅.(诗经·硕鼠)
文言文翻译基本步骤
文言文翻译基本步骤
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瑰宝之一,阅读和理解文言文是中学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但很多
学生在翻译文言文时常遇到词句意义不明、结构复杂等问题,下面是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步骤,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步:概括原文大意
在开始翻译之前,首先要读懂原文的大意。可以先通读一遍整篇文章,了解大致内容
和结构。然后针对每个段落逐一分析,理解段落主题和意图,把握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明
确作者的写作意愿和表达方式。只有对原文大意充分理解之后,才能更准确地把握词句的
涵义。
第二步:分析词句结构
文言文的语言结构比较复杂,需要针对每个句子逐一分析。根据语法知识和语言表达
习惯,找出句子的主谓宾等要素,梳理句子结构,明确句子的逻辑关系。对一些特殊的句
式和用法,如并列、排比、虚词等需要特别注意。在分析句子结构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上
下文的语境和文化背景,把握句子所蕴含的含义。
第三步:翻译语句要素
翻译文言文最重要的是把握词句的涵义。在概括原文大意和分析句子结构的基础上,
针对每个要素进行逐一翻译。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先翻译核心词汇和重要的修饰词,然后
再进行整体翻译。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注重选词和词序,使用恰当的词汇和词语搭配,保
持原文的句式和语气,尽量避免造成意义的偏差。
第四步:审查翻译结果
翻译完成后,需要进行审查,保证翻译的逻辑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首先可以对翻译
的语言表达进行简单的修改和调整,检查是否有语言错误、未达到原文意思、歧义等问题。然后进行整个篇章的审读,检查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严密、是否符合原文的意思。最后,可以请教专业人士或老师进行审阅,帮助进行全面的校对和优化。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为加深理解课文内容,可要求学生课下翻译全文。文言文的翻译要遵循以下原则:1.通读全文,理解主旨,照顾前后,确凿译句;2.直译为主,意译为辅;3.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就具体操作而言,可参照如下方法:
1.保留:凡古今义相同的词和专用名词都可保留。
如“陈康肃公善射”中的“陈康肃公”在翻译时就可以保留下来。
2.增补:文言文成分省略的地方翻译时要增补出来。
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第二个“曰”前省略了“贫者”一词,翻译时要补充上。
3.省略:无实在意义的虚词,要省略不译。
如:“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第一个“之”字无实在意义,不译。
4.替换:通假字换成被通假字,单音词换成双音词,古今异义词也要替换。
如:“满坐沉寂,无敢哗者”中的“坐”应译为“座”,“无”译为双音词“没有”,“哗”译为双音词“喧哗”。
5.调整: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要进行语序的调整。
如:“贫者语于富者曰”,“于富者”属介宾短语,按现代汉语的习惯应放在谓语“语”前,“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
6.变通:直译难以确凿表意时,可以意译。
1/ 1
文言文翻译方法技巧归纳整理
文言文翻译方法技巧归纳整理
一、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意译: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本句的意思就是“我反而自讨没趣。”(《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中的“而”是连词,可不译,整句意思是“子猷与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一词是“妻子、儿女”的意思;(2)补出省略
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语时了不悲”,翻译为:(子猷)说话时候完全不悲伤。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闻消息”,“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意思是“为什么”。
文言文的翻译要领和基本方法
文言文的翻译要领和基本方法
文言文翻译方法和技巧有:1、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理解;2、翻译最基本的方
法是将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3、增强文言功底,培养文言语感。而培养语感的最好方
法是多读,学习文言文就要以读为核心,即诵读、理解、背诵。诵读、理解、背诵,诵读
是核心、是关键、是文言文学习的立足点。
1、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理解。
必须译作不好一个句子,同样必须遵守“词不距句,句不距篇”的原则。必须把文言
语句放在上下文中来认知,放在具体内容的语言环境中来推敲。认定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字多义的实词到底就是哪个义项,文言句式就是如何采用的,怎样精确断句,意译
如何展开,这些都必须充分利用上下文。离开了一定的语言环境,句子往往很难精确认知,也就很难能够译者不好。有些学生不著重斟酌上下文,两眼只盯着建议译者的句子本身,
结果就是“欲速则不达”,译者中发生偏差甚至错误,这就是没语境意识导致的。
2、翻译最基本的方法是将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
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最小区别是,古汉语以单音节词居多,即为一个字就是一个词;
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居多,即为由两个字形成一个词。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在多
数情况下就是把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认知并掌控了这一方法,许多译者题搞出来就
不难了。
3、增强文言功底,培养文言语感。
这就是搞好译者题乃至搞好所有文言文题目最显然的一点。文言文写作理解能力的构
成和提升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以上就是指的方法和技巧说到底都还是“末技”;其实,显
然的技巧还是源自功底,源自内力。
为了增强文言功底和文言阅读的内力,考生需注意以下几点:
文言文翻译应遵循的几个要领
文言文翻译应遵循的几个要领
文言文翻译是学生学习文言文,领会文言意思的重要步骤,也是学生积累文言知识不可或缺的途径。在语文考试中,文言翻译是较常用的题型,因为它带有综合*,除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外,还考查学生对现代文的表达能力。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中,总有不少学生对文言文的翻译存在一些问题,翻译时或文不达意;或不准确;或不完整等。
在文言文翻译中,我们应遵循的原则是“信”、“达”、“雅”。“信”就是译文要忠实于原文,不可随意增减;“达”就是译文要通顺,“雅”就是译文要力求流畅,有文采。具体地说,就是应该遵循以下几个要领:
一是直译。
直译就是对所要翻译的文言文、段、句进行逐字、逐词地对应翻译,做到字字落实,不能遗漏。这个方法是我们翻译文言文最常用、最主要的方法,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必须遵循这一方法。
二是意译。
意译就是根据文言文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的好处是通顺、流畅、好懂。但不是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在直译无法更好地翻译出来时,一般就采取意译,但要牢记一点,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三是茬翻译中,还应该注意保留、删去、补充和调整。保留,就是对文言文中的国号、年号、帝号、人名、地名、官职名称、器物名称均可保留不翻译。删去,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夫战,勇气也”中的“夫”和“也”翻译时可删去。又如:“死生,昼夜事也”中的“生”与“也”字翻译时都可以删去。补充,就是增补。文言单音词一般要增补为双音词,省略的成份也要补充出来。
比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翻译时应这样翻译:“第一次擂鼓,士气振作,第二次(擂鼓),士气就衰弱了,第三次《(擂鼓),
翻译文言文有三个基本原则
翻译文言文有三个基本原则:信、达、雅。所谓信,就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不误解、不遗漏、不增译;所谓达,就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无语病,符合汉代汉语的语法和用语习惯,做到字通句畅;所谓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力求体现原文的语言特色,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
文言文翻译常用的十种方法:
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地名、人名、物名、职称、器皿等,可照录不翻译。比如: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将军和都尉都是官名,照录不翻译。
删:删去不需要翻译的词。比如《曹刿论战》“夫战,勇气也。”这里的“夫”为发语词,翻译时应该删去。《狼》:“肉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这里的“之”起补足音节的作用,没有实意,应该删去。
补:翻译时应补出省略的成分。比如《两小儿辩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翻译时在“如盘盂”前补出形容词性谓语“小”。
换:翻译时应把古词换成现代词。如《观潮》:“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校阅水军。”这里的“岁”应换成“年”。
调:翻译时,有些句子(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等)的词序需要调整。如《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可以调整为“汝之不惠甚矣”的形式。
选: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比较常见,因此选用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已经成为文言文翻译的难点。如《出师表》:“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这里的“顾”是一个多义词,有多种解释:回头看、看、探问、拜访、顾惜、顾念、考虑,在本句中用“拜访”最为恰当。
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和通假字。如《核舟记》:“石青糁之。”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与技巧文言文翻译作为一门语言翻译技巧,主要是研究从文言文转化为现代汉语的整个过程。它是语言和文化的桥梁,也是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的不可缺少的工具。但是,由于文言文的复杂性,许多学生在翻译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因此,本文从基本方法和技巧两个方面详细介绍文言文翻译的艺术。
基本方法
1.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征
首先,我们需要充分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征,而不仅是照字面翻译。文言文是由音韵、语法和词汇三部分组成的,人们通过特殊的标点符号和词语的运用来表示意思。因此,在翻译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加关注这些重要的元素,以确保最终的翻译结果更加精准和准确。
2.揣摩作者的情感和意图
在翻译文言文的时候,我们还需要揣摩作者的情感和意图,以
更加贴切地表达他们的思想和观点。因为文言文作为一种古代语言,其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有很大的差异,而这些差异也反映了
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和思想观念。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对古代文
化和历史背景的了解,获得更多关于作品的信息,以便更好地理
解作者的情感和意图。
技巧
1.词性分析
在文言文的翻译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词性分析技巧,以确保
翻译的准确性。这项技巧可以将文言文的句子分解为基本的成分,例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等,并且根据上下文来分析每
个词汇的含义。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意图
和情感,并且翻译更加准确和流畅。
2.意象翻译
文言文作品通常富于象征性和修辞性,而这些特征也是翻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为了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意图,我们可以采用意象翻译技巧,即通过描述特定的场景或图像来传达某种情感或含义。这种技巧可以使翻译更加生动和有力,并且更好地再现原始作品的情感和意境。
文言文翻译要领
文言文翻译要领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具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和丰富的
文化内涵。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的翻译对于理
解和传承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和表
达方式与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异,因此在进行文言文翻译时需要一些特
别的注意事项和技巧。本文将介绍文言文翻译的要领,帮助读者更好
地理解和应用文言文。
一、理解句子结构
在进行文言文翻译时,首先要理解文言文句子的结构。文言文的句
子结构通常比较复杂,包括主谓宾结构、主谓状结构、主谓补结构等,需要仔细分析每个成分的含义和关系。同时,文言文的句子经常使用
省略和倒装等修辞手法,需要根据上下文和语境来补充和推断其中的
内容。
例如,文章中的“颇有辱扬,予奉丞相书曰”一句,翻译为现代汉语可
以是“我受到了侮辱,于是给丞相写了一封信”。通过理解并分析句子
结构,可以更好地翻译出文言文的含义。
二、把握词义和词序
文言文的词义和词序与现代汉语有所差异,需要注意其中的特殊含
义和用法。在进行翻译时,可以通过查阅专业的文言文词典和语法书籍,了解词语的真实含义和用法。同时,要注意文言文中词序的灵活
性和特殊性,根据上下文和语境来调整词语的顺序,使翻译更加准确和通顺。
例如,文言文中的“干戈寥寥”一词,字面意义是“武器稀少”,但实际上表示的是战争频繁、兵器纷乱的意思。在翻译时,可以根据上下文和语境将其翻译为“战火连绵”,更能准确传达文言文的意思。
三、保留古风和文化内涵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语言形式,具有浓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在进行翻译时,应尽量保持其古韵和特色,避免过度借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同时,要注重理解文言文背后的文化和思想,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以充分展示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文言文的翻译方法技巧
文言文的翻译方法技巧
篇一:文言文的翻译方法技巧
文言文翻译是一种性练习,它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运用,又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翻译的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翻译时的标准是做到信、达、雅。
翻译的方法,大致可总结为对、换、留、删、补、调六个字。
(1)、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如:
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 ││││ │ │ ││ │
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的'北门的钥匙
(2)、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如上句中的:使─让;其─他们的;管─钥匙。
(3)、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等,均不必翻译,原样保留。上例中的人、我、北门就是这样。
(4)、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某些虚词。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其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落实,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如:句首的状语词,在句中表顺接的一些连词,起补足音节或停顿,只起结构作用的助词,均可略去不译。
(5)、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
(6)、调,就是调整语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在翻译时就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否则就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
篇二:文言文的翻译方法技巧
1、保留法:
关于文言文的翻译五大技巧
关于文言文的翻译五大技巧
翻译文言文,首先要理解原文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改用现代汉语表述。
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信,即要准确,尽量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达,即要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不生搬硬套,没有语病;雅,即要优美,争取做到遣词用语生动传神,富有韵味。翻译时一般以直译为主,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用意译。具体方法可概括为五个字:留、调、换、补、删。
一.留
对古代专有名词和古今词义相同的普通名词,不必翻译。
例1. 光绪十六年春闰二月甲子,余游巴黎蜡人馆。《观巴黎油画记》
[译文]光绪十六年闰二月二十四日,我游览了巴黎蜡人馆。
例2. 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过秦论》
[译文]深远的谋略,行军用兵的本事,不及过去的那些将领。
二.调
调整语序,如使动式、意动式、为动式、特殊动宾关系、互文见义、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使之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例3. 吾终当有以活汝。《中山狼传》
[译文]我终究应当想办法让你活下去。
例4.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
[译文]这些都是忠贞、贤良、能为节操而死的臣子。
例5. 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而守金玉之重,而况人臣乎?《触龙说赵太后》
[译文]国君的儿子,是他的亲骨肉啊。他们尚且不能靠着没有功劳的尊位和奉禄,而守着贵重的金玉,况且一般人呢?
例6.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张衡传》
[译文]从有文字记载以来,没有过这样的东西。
例7.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活板》
[译文]遇到平素没有准备的冷僻字,就随即刻制。
文言文翻译技巧和方法
文言文翻译技巧和方法
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婴”、“晏子”等不用翻译。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本句的意思就是“我反而自讨没趣。”(《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中的“而”是连词,可不译,整句意思是“子猷与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一词是“妻子、儿女”的意思;(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语时了不悲”,翻译为:(子猷)说话时候完全不悲伤。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闻消息”,“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意思是“为什么”。“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子猷问左右”(人琴俱亡))中的“左右”指的是“手下的人”,“左右对曰”(《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指的是“近臣”。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
文言文翻译的“二标准”: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文从句顺。
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就是说以对译为主,实在是直译不通时采用意译的办法。翻译的步骤是:“解词”→“串意”→“顺意”,通过这三步来完成的。即先解读重点词语,明确其含意和用法;再将一个一个、一组一组词意,语意串连起来,形成句意;最后,把整个语句顺畅起来,亦即各词语间不连贯的使其连贯起来,不通顺的使其通顺起来。
2、“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遗漏,也不能多余;换言之,原文和译文必须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原文中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要落实,原文中没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不能出现;不多不少,恰到好处。“文从句顺”:译文要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文言文翻译基本要求:信、达、雅
一、信:指的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避免曲解原文的意思。如:
①有功绩,寻为上大夫:(因为)有功绩,不久(皇帝)加封(他)为上大夫。
②人穷则反本:人贫穷,就会追念本源。(“穷”应译为“困顿”)
那么,如何达到'信'的要求:
要达到古文翻译'信'的要求,首先要忠实原文,不凭主观好恶随意增减意思,其次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
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色彩变化)
译:先帝不因为我低贱鄙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房中来看望我。
⑵璧有瑕,请指示王(单、双音节词的变化)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⑶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词义变化)
译:(我)派遣军队守住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
文言文翻译的十点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十点方法:
1、留(原词保留):
像古汉语中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官名、朝代名、度量衡单位等词语,译时均可保留原词,不必翻译。
2、换(古今词代替)
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如:
①吾本布衣,汝亦黎民。
这里“吾”“汝”直接换为“我”“你”;“布衣” "黎民“换为”百姓“即可。
②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
这里“而”“翁”“汝”应分别换成“你”“爹”“你”。
3、对(对应翻译):
主要包括通假字要解释为对应的通假本词的意义;一般词语最好翻译为一个包含此语素的现代汉语常用词语等。例如:
①商君佐之。这里的“佐”翻译为“辅佐”较好,帮助,辅助也可。
②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这里的“游”翻译为“游玩”较好。
4、转(转词意译):
文言文中有一些习惯用语(如“下车”),运用比喻、借代(“秋毫”)等修辞用语,形象描绘的词语(“乞骸骨”、“山陵崩”)等,要根据语境转换词语,意译。
①上书乞骸骨:上书请求退休,回家养老。
②一旦山陵崩:万一有意外(有个三长两短,有个好歹)
③刎颈之交:成为能以生死相托的朋友。
④世无孔子:当世没有像孔子那样的智慧贤人
5调(调整语序):
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语后置)以及固定句式,翻译时要调整过来。
①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公子能为别人的困难而焦急,(这种品德)表现在哪里呢?」
②人或问之:“何为泣乎?”「为什么哭泣呢?」
③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能不易其志之缙绅」“
文言文翻译小结
文言文翻译小结
一、 文言文翻译基本准则:信,达,雅。 信:译文准确,忠于原文,如实恰当的运用现代汉语翻译原文。 达:翻译内容晓畅通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习惯且无语病。 雅:译文要优美自然,生动形象的表现原文的写作风格。
字字有着落,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 句子结构简析
主语:谓语陈述的对象,一定是名词。
谓语
“是”)。
宾语: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涉及的人或事物,一定是名词。
定语:修饰限制主语或宾语中心语。
状语间,地点,范围,情况等。
补语:补充说明谓语中心语,放在谓语中心语之后。 例子:
● 鲁班接受了一项大的工程任务。
鲁班(主语)接受了(谓语)一项大的工程(定语)任务(宾语)。 ● 鲁班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建筑工匠。 鲁班(主语)是(谓语)我国古代春秋时期著名的建筑(定语)工匠。
那个时候的社会生产力还十分落后。
那个时候的社会(定语)生产力(主语)还(状语)十分(状语)落后
(谓语)。
三、文言特殊句式
(一)倒装句
主谓倒装:将主语与谓语的位置颠倒过来用以加强语气,一般用在疑问句或感叹句中。
宾语前置:将宾语提至谓语前,起强调宾语的作用。
定语后置:将定语放在被修饰语的后面,起强调定语的作用。
介宾结构后置:一般有“以”或“于”做为标志词的介宾短语在译成现代汉语时要放在动词前做状语。
(二)省略句
1)省略主语
渔人甚异之……(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2)省略谓语或省略动词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3)省略宾语
投(之)以骨。(《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领
一、考纲解读
考纲要求: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包括文言断句
考查形式:近年来主要采用主观题的形式,重点考查学生在理解基础上的直接表达能力。
二、得分点设置
①一词多义:实词、虚词
②通假字、古今异义、偏义复词
③词类活用:(名作动、名作状、意动、使动、形作动、动作名等)
④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
⑤固定结构
⑥大意
三、文言翻译的要求
1、信: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出来。不可随意地增减内容。
例: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破败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战术不好,弊病在于贿赂秦国。
2、达:翻译出的现代文要通顺明白,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语气不走样, 一定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和用语习惯。
例:以勇气闻于诸侯。
凭勇气闻名在诸侯国。
凭着勇气在诸侯中间闻名。
3、雅:规范,典雅,得体。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这一点是翻译的最高要求,对中学生来说是很困难的。因此,中学生能做到信” 达”就可以了。
例:曹公,豺虎也。
曹操是豺狼猛虎。
曹操是像豺狼猛虎一样(凶狠残暴)的人。
四、文言翻译的手段
直译:所谓直译,就是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要求原文字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据。句式特点、风格力求和原文一致。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句也不够通顺。
意译:所谓意译,是指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的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例: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一一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直译:项王、项伯面向东坐着;亚父面向南坐着,一一亚父是范增;沛公面向北坐着;张良面向西侍坐。
意译:项王、项伯坐在西面;亚父坐在北面,——亚父就是范增;沛公坐在南面;张良陪同坐在东面。
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所要达到的目的出发,文言文的翻译应当采用以直译为主的方式,意译只能是一种辅助的手段。直译不便表达意思时再采用意译。
五、文言翻译的两个标准
1、直译为主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遗漏,也不能多余。
2、意译为辅文从句顺: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六、文言翻译的方法
(一)留:人名、地名、年号、国号、庙号、谥号、书名、物名均保留不译;与现代汉语表达一致的词语可保留。
练习(一)
1、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2、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3、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4、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二)删: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如发语词、某些关联词、部分结构助词等同义连用的实词或虚词中的一个、偏义复词中陪衬的词应删去。
练习(二)
1、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贝U至者少。
2、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3、夫战,勇气也。
4、昼夜勤作息。
(三)换:把文言词换成现代词(把单音词换成双音词,词类活用换成活用后的字,通假字换成本字,各种习惯语、现已不用的词或固定结构等按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替换。
练习(三)
1、更若役,复若赋。
2、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4、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5、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四)补:古汉语较简约,省略现象是普遍的。句子省略的部分,如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等;代词所指代的内容,在翻译时,一定要补出来,以便使上下文能够衔接。
练习(四)
1、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竖子不足与()谋!
4、有碑仆()道。
(五)调:把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状语后置)、互文见义句等,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
练习(五)
1、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
2、古之人不余欺也!(宾语前置)
3、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定语后置)
4、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状语后置)
5、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互文)
(六)贯: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翻译。这包括两种情况:⑴逐字落实后有些地方需要添加一些助词、连词贯通;⑵指前五种方法都用上了还不能解决问题时。
说明:
对文言文翻译而言,我们首先要直译”(留删换调补),贯”第一种情况是在直译”完成时为了文从字顺而必须做的;第二种情况是在直译”不能完成时不得已才用一种意译”,这种情况在考试时,遇到的可能性不大,所以大家不必太过担心。
练习(六)
1、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2、是臣尽节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4、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七、文言翻译的辅助方法一一猜
(一)联想推断法
1•根据所学课文文句推断
例:05年湖南卷11题
李超,字魁吾,淄之鄙人。答案A:(鄙:粗俗)
――蜀之鄙(鄙:边境),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为学》
――先帝不以臣卑鄙(鄙:粗俗),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