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单价、数量和总价》教案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单价、数量和总价》人教版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单价、数量和总价》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
2. 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3. 运用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及其关系。
2. 教学难点:运用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在购物时,为什么会关心商品的单价、数量和总价?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单价、数量和总价。
2. 新课导入
(1)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
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
(2)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例,让学生发现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并总结出公式:总价 = 单价× 数量。
3. 实践操作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如购物、计算等,加深对单价、数量和总价的理解和运用。
4. 总结与拓展
(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及其关系。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评价
1.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2. 课堂表现,如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
3. 期末考试中单价、数量和总价相关题目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建议
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常见的数量关系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常见的数量关系优
质课公开课教案
《常见的数量关系》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目标:
1、知道“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
2、掌握“单价×数量=总价”,并推导出单价、数量、总价的另两个数量关系式。
3、运用这一组关系式,学会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知道“单价、数量、总价”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数量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都有购物的经历,如果老师给你一张购物小票,你能读懂上面的数学信息吗?
二、探究新知
(一)研学“单价、数量、总价”
1、导入单价、数量、总价概念
亮亮超市单号:63-时间:2019-4-15
商品名称单价数量金额
矿泉水2元4瓶8元
饼干5元6盒30元
巧克力6元2块12元
苹果8元5千克40元
购买件数:14应付总额:90元
付款金额:100元找零:10元
学生交流
学生看购物小票交流(引导学生有序看,有序说。如,XXX买了4瓶矿泉水,每瓶2元,一共用了8元)
2、理解“单价、数量、总价”概念
(1)理解“单价”
①同学们很棒,很会窥察!在这张小票里有三个紧张的词语:单价、数量、金额。金额在数学上又叫总价。
矿泉水的单价是2元,表示什么?一瓶矿泉水的价钱是2元。饼干的单价是5元,表示什么?一盒饼干的价钱是5元。
谁来报一下XXX的单价是(),表示什么?
谁来概括一下什么是商品的单价呢?
(单价就是每件或单个商品的价格)
②说一说生活中的“单价”
师:教师也收集了一些商品的单价,请看大屏幕。教师先说:“一条毛巾是25.5元,也能够说成毛巾的单价是25.5元。”学生接着说一箱牛奶48元,牛奶的单价是48元,一瓶洗衣液24元,洗衣液的单价是24元。
小学数学_单价数量和总价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课题:单价数量和总价
教学内容:课本52页例4
教学目标:
1、知道“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
2、掌握“单价×数量=总价”,并推导出单价、数量、总价的另两个数量关系式。
3、运用这一组关系式,学会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知道“单价、数量、总价”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数量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生活中的的数学。数学王国里有无穷的奥秘,有些奥秘就藏在我们生活中,请看大屏幕!二、探究新知:
(一)研学“单价、数量、总价”
1、导入单价、数量、总价概念
①(大屏幕出示):这是老师在超市购物时的小票,这张购物小票你能看懂吗?从这里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②学生交流
学生看购物小票交流(引导学生有序看,有序说。如,老师买了4瓶矿泉水,每瓶2元,一共用了8元)
2、理解“单价、数量、总价”概念
(1)大家能够读懂购物小票,真聪明!不过,这张小票里有三个重要的词语:单价、数量、金额,金额在数学上又叫做总价。这三个词在数学里叫做数学概念。借助你的生活经验,说一说,对于他们你还知道什么?
师:看来同学们对着三个量已经很了解了,那你能不能在具体的情景中找到他们?
出示学习单一,学生自己圈出单价,数量和总价。
学习单一
请你用圈出单价,用画出数量,用
框出总价。
1、每个 80元,买3个一共需要240元。
2、买3千克,每千克是10元,共要30元。
(2)理解“单价”“数量”“总价”学生完成后,请同学汇报。
①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单价是什么意思?”(单价就是每件或单个商品的价格)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课时《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课时《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
关系》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2.掌握如何计算总价;
3.能够灵活运用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启发学生发现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规律;
2.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进行计算、分析;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知识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
1.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
2.如何根据单价、数量计算总价。
三、教学难点
1.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灵活运用;
2.多种问题情境下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知识,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单价、
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2. 讲解
1.引入概念:首先向学生解释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2.探究规律:通过几个案例,让学生自己分析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
的关系,引导他们发现规律。
3.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题来加深对单价、数量、总价关系的理解。
3. 实践
1.分组练习:让学生分组完成一些实际问题,如购物计算等,让他们运
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展示讨论:每组展示他们的解答,并让其他组提出自己的看法,互相
讨论。
4. 拓展
1.布置作业: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在日常生
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了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通过合作学习和展示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后续的学习中,学生需要不断运用单价、数量、总价的知识,加深理解,扩展应用。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单价、数量和总价》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单价、数量和总价》
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
•掌握计算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方法;
•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长
教学内容教学时长
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15分钟
计算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方法30分钟
实际应用举例15分钟
教学过程
步骤一:导入
教师互动式提问,调动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例如:
•商店里的商品都有什么信息?
•你知道什么是单价、数量和总价吗?
步骤二:学习
1. 单价的概念
教师通过讲解及示例,引导学生理解单价的概念,例如:
•定义:单价就是一个单位商品的价格。
•举例:这个苹果的价格是2元,那么这个苹果的单价就是2元。
2. 数量的概念
教师通过讲解及示例,引导学生理解数量的概念,例如:•定义:数量指的是商品的个数。
•举例:我买了5个苹果,那么这个苹果的数量就是5个。
3. 总价的概念
教师通过讲解及示例,引导学生理解总价的概念,例如:•定义:总价是指购买商品时需要支付的全部费用。
•举例:我买了5个苹果,每个苹果的单价是2元,那么这次购买的总价就是10元。
4. 计算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方法
教师通过讲解及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计算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方法,例如:
•计算单价:单价 = 总价÷ 数量
•计算数量:数量 = 总价÷ 单价
•计算总价:总价 = 单价× 数量
步骤三:巩固
1. 综合练习一
教师设计综合练习题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小明去商店买了10根香肠,每根香肠的单价是2元。请计算小明这次购买的总价是多少元?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单价、数量、总价关系》教学设计-四年级关于单价数量总价的应用题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单价、数量、总价关系》教学设计|四年级关于单
价数量总价的应用题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P52 例题4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问题情境,让学生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理解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
2.在建立“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况能力;
通过灵活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运用“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进行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数量关系的模型(渗透建模思想),掌握解决
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教学重点: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认识
“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理解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数量关系的模型,运用模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应用“单价×数量=总价”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陈老师和大家认识已经有一年多了,可是还一直不知道你们的爱好呢!你们平时周末休息时都喜欢做些什么呢?跟老师讲
讲吧!
2、谢谢你们的分享!陈老师也有许多爱好,根据你们平时对陈老师的了解,猜猜看,我平时周末都爱干哪些事呢?
3、正如你们所猜测的那样,陈老师平时爱。。。。。。但我最爱的还是逛超市,你们喜欢逛超市吗?看来,咱们真是志趣相投的好朋友!
4、旧知铺垫:根据2×3=6写两道除法算式。
一、创设情境、认识概念:
1、创设情境:
今天这节课,爱逛超市的陈老师想带同样爱逛超市的你们去购物,想去吗?出示图片一(中百超市外观图):今天我们要去的地方是——中百超市。咱们赶快进去吧!
2、初步感知单价:
出示图片二(超市物品图片集):哇,超市里的商品真多啊,品种齐全,琳琅满目,真是让人目不暇接!咦,那一张张黄色的小标签是什么啊?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单价、数量、总价》教案
单价、数量、总价
教学目标
运用数量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重点
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会用常见数量关系的术语去分析有关问题,并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将生活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并且三个数量关系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请看下面的问题并口答列式。(课件出示下面的问题)
(1)每个文具盒10元,5个文具盒多少钱?
(2)用50元钱买文具盒,每个10元,可以买多少个?
(3)用50元钱买了5个同样的文具盒,每个多少钱?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学生在练习本上列算式,然后口答、校对。
师:我们已经学习过许多应用题,知道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各种数量关系,并且已接触了许多数量关系。像上面做的题里有哪些数量呢?这些数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例着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
力和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引导了学生发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出示例4。
点名口答,列式,板书:
(1)80×3=240(元)
(2)10×4=40(元)
2.提问: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点?小组探究,互相讨论、交流。
3.小组代表汇报,教师板书学生总结的共同点,然后说明单价、数量、总价。板书如下:
每件商品的价钱→单价
买了多少→数量
一共用的钱数→总价
4.你知道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吗?想一想,议一议。教师总结并板书:
单价×数量=总价
5.巩固练习:
教材出示第52页“做一做”第1题。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单价、数量、总价》教案
单价、数量、总价
教学目标
运用数量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重点
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会用常见数量关系的术语去分析有关问题,并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将生活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并且三个数量关系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请看下面的问题并口答列式。(课件出示下面的问题)
(1)每个文具盒10元,5个文具盒多少钱?
(2)用50元钱买文具盒,每个10元,可以买多少个?
(3)用50元钱买了5个同样的文具盒,每个多少钱?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学生在练习本上列算式,然后口答、校对。
师:我们已经学习过许多应用题,知道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各种数量关系,并且已接触了许多数量关系。像上面做的题里有哪些数量呢?这些数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例着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
力和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引导了学生发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出示例4。
点名口答,列式,板书:
(1)80×3=240(元)
(2)10×4=40(元)
2.提问: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点?小组探究,互相讨论、交流。
3.小组代表汇报,教师板书学生总结的共同点,然后说明单价、数量、总价。板书如下:
每件商品的价钱→单价
买了多少→数量
一共用的钱数→总价
4.你知道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吗?想一想,议一议。教师总结并板书:
单价×数量=总价
5.巩固练习:
教材出示第52页“做一做”第1题。
小学人教四年级数学《单价、数量和总价》
《单价、数量和总价》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4课《单价、数量和总价》。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
2、初步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知道“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的关系。
3、能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探索单价、数量和总价三者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自己探求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抽象思维模型的建立。
2、通过小老师讲题、小专家出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白“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能解决很多实际问题”,通过小老师讲题、小专家出题等环节增强学生数学自信心,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知道: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的关系。
2、运用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课前讲题。
(PPT出示每日一讲,学生讲题。)
师:同学们,课前讲题时间到了,给你的同桌讲一讲昨天老师布置的讲题作业吧。
生:(同桌讲题)
师:谁想到讲台上来试一试?
生:(上台讲题)
师:今天的每日一讲就到这里。上课!
二、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都陪爸爸妈妈一起去超市买过东西吧?看来同学们应该对超市非常熟悉了!超市里有许多好吃的、好玩儿的,还有许多日常生活用品。如果我们要买这
些商品,就必须知道商品的价钱,就必须认识商品的“价格标签”。
师:今天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商品的价格标签,你看得懂这些价格标签吗?谁来说一说?
【同步备课】第四单元 第4课时 单价、数量与总价(教案)四年级数学上册 最新人教版
【同步备课】第四单元第4课时单价、数量与总价(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最新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单价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掌握数量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3.掌握总价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4.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求解问题。
二、教学重点
1.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求解问题。
三、教学难点
1.深入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
2.掌握运用所学知识求解实际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1.引入新知识
(1)师问:你们看过商场里的价格吗?商场里的东西价格是怎
么来的?
(2)画出水果店里的标价牌(例如:香蕉3元/斤,苹果5元/斤)。请学生们看一看,我们如何计算买香蕉,还需要多少钱?请同
学田某回答,田某回答:“如果我想买1斤,那就需要付3元钱。”
(3)教师补充:这里的3元叫做香蕉的“单价”,这里的1斤
叫做“数量”,那这样买香蕉一共需要多少钱呢?
(4)让几个同学回答这个问题。让学生们认识到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
2.讲解和练习
(1)通过上面的引进,我们掌握了单价和数量的概念,那么,如果我们买7斤香蕉,需要付多少钱呢?
(2)让同学们自己思考一下,然后再回答这个问题。最后大家讲解下答案。
(3)同样的,如果买5件衣服,每件100元,那么需要付多少钱呢?
(4)让同学们自己思考一下,然后再回答这个问题。最后大家讲解下答案。
(5)此时,学生已经掌握了单价、数量的概念,那么我们就要引入一下总价,即将单价和数量相乘的结果。
(6)如果买6斤香蕉,每斤2.5元,那么总价呢?
(7)和同学们一起算一下,7×2.5=17.5元。
人教版 数学四年级上册 4.4单价、数量和总价(教案)
单价、数量、总价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2页例4。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单价的意义,正确掌握复合单位的读、写方法。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总价”这组数量关系,并能应用这种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和数学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理解“单价”的含义,在具体生活情境中理解并应用“单价×数量=总价”这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1.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和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模型思想。
2.理解复合单位中包含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走进生活,认识“单价”
师:同学们,看过这样的商品标价吗?(出示图片)在哪里见过?
3元/瓶 5元/桶 18元/盘
生:饭店、超市
师:真是生活的有心人!你知道它们分别表示什么吗?
生:饮料一瓶3元!方便面一桶5元!炒菜一盘18元
师:这里的多少钱一瓶、一桶、一盘都是指一件商品的价钱!我们把它叫做——生:(齐)单价(板书)
师:看大屏幕,像这样由一些物体组成的每箱、每套、每千克的价钱也叫作商品的单价。
师:想一想:什么是“单价”?
师:是的,每件商品的价钱就叫做——单价(课件出示)
师:饮料的单价是——?(师手势比3元/瓶)
生:3元每瓶
师:厉害!你们已经会读单价了!这里的“/”表示“每”或“1”。读作——“每”
师:一起再读一遍!
师:接着读:(师手比:5元/桶 18元/盘)
师:会写吗?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师:先写数字18,再写单价的单位元每桶,用条斜线表示每。(课件)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单价、数量和总价》 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单价、数量和总价》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及其关系。
2. 教学难点: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买菜等,引导学生关注单价、数量和总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实例,发现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2)讲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进行计算,如单价×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等。
3. 实践应用
(1)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2)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总结提高
(1)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
(2)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3. 定期检测: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对单价、数量和总价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使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教案《单价、数量和总价》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上(最新)
第4课时单价、数量和总价
▶教学内容
教科书P52例4,完成教科书P52“做一做”第2题,P55“练习九”第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知道单价、数量、总价的意义,初步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
2.构建“单价×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的数学模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构建“单价×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
运用单价、数量和总价三者之间的关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课件出示教科书P52例4。
师:你们能解答这两个问题吗?请列式计算。
【学情预设】根据乘法的意义学生能用乘法算式解决这两个问题。
师: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呢?
【学情预设】第(1)小题要求的是3个80元是多少元。第(2)小题要求的是4个10元是多少元。
2.揭示课题。
师:其实在我们刚刚解决的这个购物问题中存在着一种数量关系。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种常见的数量关系。(板书课题:单价、数量和总价)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会解决实际中关于单价、数量、总价的问题,通过解决例4中的数学问题,唤起学生对解决此类问题的经验,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构建模型
1.找共同点。
课件再次出示教科书P52例4。
师:仔细阅读这两道题,你们找到它们的共同点了吗?
把自己的发现先和同桌说一说,再在全班交流。
【学情预设】预设1:学生会发现这两道题都是关于购物的问题。
预设2:也有学生会发现这两个问题都是要求一共花了多少钱。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单价、数量、总价》教案
单价、数量、总价
教学目标
运用数量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重点
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会用常见数量关系的术语去分析有关问题,并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将生活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并且三个数量关系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请看下面的问题并口答列式。(课件出示下面的问题)
(1)每个文具盒10元,5个文具盒多少钱?
(2)用50元钱买文具盒,每个10元,可以买多少个?
(3)用50元钱买了5个同样的文具盒,每个多少钱?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学生在练习本上列算式,然后口答、校对。
师:我们已经学习过许多应用题,知道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各种数量关系,并且已接触了许多数量关系。像上面做的题里有哪些数量呢?这些数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例着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
力和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引导了学生发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出示例4。
点名口答,列式,板书:
(1)80×3=240(元)
(2)10×4=40(元)
2.提问: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点?小组探究,互相讨论、交流。
3.小组代表汇报,教师板书学生总结的共同点,然后说明单价、数量、总价。板书如下:
每件商品的价钱→单价
买了多少→数量
一共用的钱数→总价
4.你知道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吗?想一想,议一议。教师总结并板书:
单价×数量=总价
5.巩固练习:
教材出示第52页“做一做”第1题。
4.3单价、数量、总价(教案)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单价、数量、总价
学情分析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2页例4。
理解区分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了解生活中它们所表达的含义,经历将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然后探讨和发现他们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依据“单价×数量=总价”推导出“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并且会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多位数乘两位数,对于数量关系也有过一定的初步了解,本节课是在已有的知识层面上加强理解和总结。理解什么是单价、数量和总价,探讨和研究三者的数量关系,然后解决相关的问题。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再加上内容贴近生活,所以学生比较喜欢,学习的积极性也比较高,练习层层递进,生活中购物是个大学问,而其中单价、数量和总价问题由简单到复杂对于学生理解能力也不断提升。但是综合理解和运用对于学生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其中用到的利用乘除法关系得出数量关系式解决问题、以及平均分和包含除法的理解运用,学生们容易混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单价概念的内涵,建立“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学模型,能够运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学生分析处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究的数学素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建立“单价模型”,掌握“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式。
教学难点:根据“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式,利用乘除法的关系或者平均分以及包含除法归纳出另外两个除法的数量关系式,并且学会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单价数量总额教案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单价数量总额教案
教学目标
- 研究和掌握单价、数量和总额的概念
-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
教学内容
单价
知识点
- 单价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 单价与价格的关系
研究活动
1. 教师通过举例向学生介绍单价的概念,如购买水果、蔬菜等物品时,每件物品的价格就是单价。
2. 教师出示一些常见商品的价格标签,让学生观察并讨论每个商品的单价。
3. 学生互相交流,总结单价的表示方法,并与教师一起验证答案。
数量
知识点
- 数量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 数量与单价的关系
研究活动
1. 教师出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如购买水果、蔬菜等物品时,让学生观察并估算每个物品的数量。
2. 学生通过讨论和比较,总结表示数量的方法,如个、斤、件等。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数量和单价之间的关系,如数量的增加会如何影响总价。
总额
知识点
- 总额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 总额与单价、数量的关系
研究活动
1. 教师通过具体的购买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总额,如购买多个物品时,应将每个物品的单价与数量相乘再相加。
2. 学生分组进行练,计算一些实际购买场景的总额,并与其他组进行比较和验证。
教学方法
- 教师讲解与示范:通过举例和解释,引导学生理解概念和方法。
- 小组合作: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比较和练,提高合作与交流能力。
- 实际应用:通过真实的购买场景,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
教学评估
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和练。
2. 练成果:检查学生计算总额的准确性和方法是否正确。
3. 解决问题能力:观察学生是否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课时常见的数量关系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52页例4相关内容及做一做、练习九3、7、8题。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经常会见到一些数量关系,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主探索、总结出数量关系。
(二)核心能力
结合具体问题情境,分析“单价、数量与总价”三量之间的关系,形成模型思想,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三)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观察交流,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
2.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
3.能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四)学习重点
使学生理解单价、数量的概念,掌握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
(五)学习难点
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常见的数量关系》名师教学课件、《常见的数量关系》课时作业。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1)观察超市购物小票,你能找到那些数学信息?
(2)3×7=21 ()×()=()
21÷3=() 42 ÷ 7 =()
21÷7=()()÷()=()
(二)课堂设计
1.导入
学生展示学生展示搜集的超市购物的信息。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能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2.问题探究
(1)解答这两个问题。
(2)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
①这两道题有什么共同点?
②每件商品的价钱,叫做单价;买了多少,叫做数量;一共用的钱数,叫做总价。
③谁能举例说明什么是单价、数量、总价?
(3)掌握“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
①你发现了单价、数量与总价有什么关系?
(单价×数量=总价)
②请同学们根据这个关系想一想,如果知道总价和单价,可以求什么?怎样求?(总价÷单价=数量)
③如果知道总价和数量,可以求什么?怎样求?(总价÷数量=单价)
小结:在单价、数量和总价里,只要知道其中的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设计意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三个概念的内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建模思想。】
3.巩固练习
(1)不解答,只说出下面各题已知的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
①每套校服120元,买5套要用多少钱?
②学校买了3台同样的复读机,花了420元,每台复读机多少元?
答案:(1)已知单价和数量,求总价。(2)已知数量和总价,求单价。
解析:【考查目标1】。将数学知识融入情境中,进一步巩固对“单价、数量、总价”三个概念的认识。
(2)①小王买了5瓶可乐,每瓶3元,一共花了多少钱?
②小王买了5瓶可乐用了15元,每瓶可乐多少元?
③小王买可乐用了15元,每瓶3元,买了几瓶可乐?
答案:(1)3×5=15(元)(2)15÷5=3(元)(3)15÷3=5(瓶)解析:【考查目标1、2】。
(1)已知数量和单价,要求总价。就是求5个3元是多少元,用乘法计算:单价×数量=总价。
(2)已知数量和总价,求单价。就是求把15元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总价÷数量=单价。
(3)已知总价和单价,求数量。就是求15元中有几个3元,用除法计算:总价÷单价=数量。
4.课堂总结
每件商品的价钱,叫做单价;买了多少,叫做数量;一共用的钱数,叫做总价。在单价、数量和总价里,只要知道其中的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