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部编语文三下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语文三下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第八组单元备课一、单元教材解读:本单元以“有趣的故事”为主题,选编了两篇精读课文《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漏》,两篇略读课文《方帽子店》《枣核》。

课文内容较长,要求学生多读课文才能了解故事内容,才能向别人讲述故事,为举办故事会打好基础。

本单元还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其中“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几个版块。

二、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从平时的作业、单元检测和期中测试中反映出双基知识掌握得较好。

但是阅读能力比较薄弱,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把阅读理解放在了重要的位置。

章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尽情地读,读中有悟:悟情、悟景、悟得。

并用迁移方法阅读课外书。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主要是依靠直观的、具体的内容。

在教学时,应尽可能多地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如词卡、图卡、挂图、幻灯片、课件等等。

教学实践证明,越是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的效果也就最明显,记忆的效果也最好。

三、单元学习目标:1.认识48个生字,会写25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复述故事,了解民间故事,关心故事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

4.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四、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课外资料。

五、学习重难点:1.学习本单元的生字、词语,读懂课文内容。

2.走进文本,关心故事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能简要地复述课文内容。

3.根据提示,展开想象,尝试编童话故事。

六、课时安排:。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材分析1-8单元精编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材分析1-8单元精编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材分析1-8单元精编第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以“可爱的生灵”为人文主题,编排了《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三首古诗和《燕子》《荷花》《昆虫备忘录》三篇课文,多角度展现了大自然中生灵的可爱与美丽。

《古诗三首》呈现的是古代诗人眼中美丽的春夏景象。

《燕子》一文简笔勾勒了燕子的外形以及飞行、休憩的姿态,展现了燕子的活泼可爱。

《荷花》一文细腻地描写了荷花的姿态,把一池荷花描绘成“一大幅活的画”。

《昆虫备忘录》则描写了有趣的小昆虫,将昆虫写得情趣盎然。

本单元的第一个阅读训练要素是“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二年级下册学过“读句子,想画面”,三年级上册有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或诗中描绘的景色的练习,都为本单元“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的训练奠定了基础。

《古诗三首》引导学生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每首诗描绘的景象;《燕子》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并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荷花》引导学生读课文,体会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本单元的第二个阅读训练要素是“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是对三年级上册“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的提升,本单元进一步体会、积累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

《燕子》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荷花》引导学生画出课文中自己觉得优美生动的语句并与同学交流;朗读并抄写;“交流平台”进一步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关注优美生动的语句。

本单元的习作训练要素是“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引导学生借助记录卡写一种植物。

《荷花》的小练笔安排了仿写一种植物,为写清楚植物的样子、颜色等做热身,降低了习作难度。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以“寓言故事”为主题,编排了四则寓言故事:《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池子与河流》。

这四则寓言故事涵盖古今中外,有中国古代寓言、当代寓言,也有伊索寓言和克雷洛夫寓言;形式有散文、诗歌。

丰富多样的学习素材,为学生认识、了解寓言打开了一扇窗。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第八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主题是“童话故事”,全单元主要包括《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方帽子店》、《漏》和《枣核》四篇课文,目的是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故事,复述故事。

2.本单元重点:(1)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

读完《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学生要填写表格,根据表格复述故事更容易。

复述《方帽子店》时,可以真正戴着帽子,隔岸观火不如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下记忆会更深。

《漏》课后有示意图,借助文字提示来复述故事会轻而易举。

《枣核》讲了一个让人开心和振奋的故事,复述时要抓住不同人的性格特点。

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根据提示或者联系课文内容复述故事。

(2)根据提示,展开想象,尝试编童话故事。

本单元安排了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要求我们选一种动物为主角,大胆想象,编一个童话故事。

3.单元教学建议:在读懂课文的根蒂根基上,按照提示,接洽课文内容复述故事。

内容25.《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教学要点本课介绍了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之间的故事,重点是理解故事内容,按照时间顺序复述故事。

本课引见了方帽子店被淘汰的过程,重点是了解故事内容,复述故事。

本课介绍了贼和老虎偷驴不成,反而被“漏”吓坏了的故事。

重点是朗读课文,借助示意图复述故事。

本课介绍了枣核机智勇敢的故事,重点是透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本次活动以“趣味故事会”为内容,重点是提高学生讲故事的水平和兴趣,增强学生自傲心。

习作本次习作主题是“这样想象真有趣”,选一2课时2教学建议反复诵读,理解故事过程,复述故事。

26.《方帽子店》12了解故事内容,复述故事。

1.反复诵读,理解课文内容。

2.默读课文,借助示企图复述故事。

27.《漏》28.《枣核》1自主研究,合作交流会商枣核斗智斗勇的故事、复述故事。

口语交际11.运用合适的方法,把故事讲得更吸引人。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主题是“童话故事”,全单元主要包括《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方帽子店》、《漏》和《枣核》四篇课文,目的是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故事,复述故事。

2.本单元重点:
(1)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

读完《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学生要填写表格,根据表格复述故事更容易。

复述《方帽子店》时,可以真正戴着帽子,隔岸观火不如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下记忆会更深。

《漏》课后有示意图,借助文字提示来复述故事会轻而易举。

《枣核》讲了一个让人开心和振奋的故事,复述时要抓住不同人的性格特点。

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根据提示或者联系课文内容复述故事。

(2)根据提示,展开想象,尝试编童话故事。

本单元安排了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要求我们选一种动物为主角,大胆想象,编一个童话故事。

3.单元教学建议: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根据提示,联系课文内容复述故事。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总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会认16个生字,会写35个生字,正确读写“灌溉、冶炼”等书后词语表中28个词语。
2、背诵两首诗,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3、复述故事,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4、学习神话传说中大胆神奇的想象,写一篇习作“我会变”。
5、积累成语、歇后语,培养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习惯。
《西门豹》:理清课文思路,把握主要内容。西门豹治邺的事迹,表现在三个方面:调查→除害→开渠。如果按照故事情节发展变化,可分为:故事发生(邺地田园荒芜、人烟稀少)→故事发展(调查原因、掌握证据)→故事高潮(严办首犯、为民除害)→故事结局(兴修水利、改变面貌)。课文大量运用人物对话,展开情节,表现人物。因此,分析体会人物对话是理解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的重要途径。通过大胆提问,以问题的探究来把握课文内容也是一条重要途径。教师可引导学生提出几个能整合课文内容,思考价值比较大的问题共同讨论故事以及传说的丰富的想象和神奇。
2、对阅读中国古老神话和传说产生浓厚的兴趣,课外主动去搜集阅读神话和传说,能把握故事内容,生动清楚地讲述,和同学们一起分享阅读神话和传说的喜悦。
3、学习神话传说中大胆神奇的想象,写一篇习作畅想“我会变”。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这组教材围绕神话故事、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的,再次把学生带回儿时倾听大人们讲故事的快乐中去。本组除一个语文园地外,一共选入四篇课文。《古诗两首》《西门豹》《女娲补天》是精读课文;《夸父追日》是略读课文。
《古诗两首》:《乞巧》和《嫦娥》,前者蕴含着一个节日,一个美丽的民间故事,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传说中隔着“天河”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乞巧意思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嫦娥》一诗又取材于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嫦娥奔月》。建议把学古诗和阅读民间故事联系起来,引发学生想象其中的意境和情境,在有关的情境中理解事情,表达感情。

三年级下语文书第八单元

三年级下语文书第八单元

三年级下语文书第八单元一、单元概述本单元聚焦于“传统文化”,收录了《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三篇课文。

这些课文从不同角度介绍了中国的丰富传统文化,旨在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文化自信。

二、主要内容1.《纸的发明》讲述了纸的发明过程,以及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历史背景。

让学生了解到纸张对于人类文明的重要性,以及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卓越贡献。

2.《赵州桥》介绍了位于河北省的赵州桥,一座千年古桥。

文章详述了赵州桥的设计、结构和历史背景,展现了古代建筑的伟大智慧。

3.《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聚焦于北宋时期的《清明上河图》,通过课文学习,了解这幅画的内容、风格及历史地位,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传统绘画艺术的魅力。

三、学习目标1. 掌握本单元的生字、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

4. 学习如何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提高写作能力。

四、学习方法建议1. 提前预习:通读课文,标出生字生词,查阅字典,了解大意。

2.课堂参与: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课堂讨论。

3.课后复习:复习课文内容,完成课后作业,收集相关资料,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五、拓展阅读推荐1.《中华上下五千年》:一本全面介绍中国历史的书籍,适合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2.《中国古代建筑史》:详细介绍了中国古建筑的风格、特点和历史演变,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3.《中国传统节日》:收录了中国主要的传统节日及其历史渊源、风俗习惯等,让学生更加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六、实践活动建议1. 参观当地的博物馆或历史古迹,实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2. 邀请当地民间艺人或文化传承人到校进行讲座或表演,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和了解民间艺术。

3. 组织学生进行传统文化主题的短剧表演或演讲比赛,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参与度。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8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8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8单元)教材解析第一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名称:可爱的生灵二、学情分析:从整体看学生在语文学习上有一定的基础,当然也避免不了好坏之分。

优等生能要求上进,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养成了主动阅读的好习惯,并有一定的语文素养,发展也比较全面。

后进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自觉做好上课准备,不能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上课听讲不够专心,课下阅读时间少,课外积累欠缺。

在本学期对他们需要多一些关注与指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学习方法,使他们能和大家一起快乐学习,共同进步。

三、教材分析:本单元编排了《古诗三首》《燕子》《荷花》三篇精读课文及《昆虫备忘录》一篇课文略读课,以及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组成。

有的描绘了春天燕子从南方飞来;有的描绘了二月的柳丝和万紫千红的春日;有的描写了夏日池塘荷花绽放,这些让我们感受到春天的来临,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从而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本组课文形式多样,有古诗,有名家散文,有科学小品文,它们有从不同的角度,选取不同事物向学生展示了多彩的春天。

四、教学目标: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新词,掌握形声字的识记规律。

2.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能力,积累好词佳句。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引导学生在具体口语交际过程中,学习用恰当语言表现春天的美。

5.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家乡和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6.学习作者的一些写作方法,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五、教学重难点:1.体会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

2.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把一种事物写具体。

3.写作的时候,要抓住这种植物的特点,重点写这种植物的形样子、颜色、气味以及其他特性。

4.抓住诗人的特点以及诗人当时思想情感等方面相互比较;用不同音乐作配音诵读,借此体会诗人当时的不同心境。

5.利用网络的丰富资源,扩大燕子、春天、荷花、等大量展示大自然的视频、文字、图片、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扩充信息量。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枣核》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枣核》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8课课题:皂核课时:第1课时一、课标与教材分析课标分析:《枣核》是部编版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篇课文的编排意图:一是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二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尝试续编这个故事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先讲早年间一对夫妻盼着有个孩子——哪怕是枣核那么大的孩子也好,没想到果真生了一个枣核那么大的孩子,取名“枣核”。

枣核一年一年不见长,夫妻俩为枣核犯愁,枣核却不小瞧自己,勤学苦练学到很多本领。

接着讲枣核不仅勤快而且聪明,在大旱之年,帮助庄稼人用自己的智慧赶回了被衙役牵走的牲口。

最后讲枣核被县官带人抓住后,利用自己身体小巧灵活的优势让衙役和县官丑态百出,惩罚了昏庸霸道的县官。

二、学情分析《枣核》这则民间故事如能巧妙讲解,在品读相关语句的过程中理解人物形象,在理清了故事情节,我设计了人物评论这个环节,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

这个问题的提出对课文的理解更有效果,我放手让学生来讲,从文本中理解,把品味、感悟还给学生三、教学目标1.认识“核、妻、爹”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折”。

2.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会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3.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续编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1.会认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折、涨”。

2.默读课文,然后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学难点:感受枣核的聪明和勇敢。

四、教学方法与媒体PPT课件五、教学过程六、教学评价课前作业设计:给下面画横线的字注音()()()()()()枣核、夫妻、亲爹、勤快、扶犁、折腾()()()()困得很、牲口、官府、善罢甘休课中作业设计:给下列形近字组词核()犁()折()困()牲()该()梨()拆()因()生()根据词意从文中找出词语填在()里☆翻来覆去地做某件事情。

-----()☆心甘情愿地罢休。

-----()☆指牲畜的俗称。

专指供人役使的家畜,如牛、马、骡、驴等。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走进本单元,你将会阅读一些有趣的故事:急性子顾客找慢性子裁缝做新衣服,结果啼笑皆非;方帽子店只卖方帽子,结果方帽子成了古董;一只老虎想吃驴,一个贼想偷驴,他们来到一户人家打算行动,最后一齐吓昏了;一个只有枣核那么大的孩子帮助村民要回牲口,惩治欺负百姓的县官。

本单元所选编的四篇课文故事性极强,能够较好地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在学习这几篇课文时,积极性会更高。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习作要求是“根据提示,展开想象,尝试编童话故事”。

通过学习本单元课文,学生不仅会提高复述故事的能力,领会故事中蕴含的道理,还会激发他们创编童话的兴趣,让他们乐于学习,享受学习。

分类具体内容内容简说教学要点课时安排
课文慢性子裁
缝和急性
子顾客
本文讲述了急性
子顾客找慢性子裁缝
做衣服,不停变换要求
的故事,形象刻画鲜
明、生动。

1.认识32个生字,
读准6个多音字,会写
25个字,会写22个词
语。

2.分角色朗读课
文,能读出故事中人物
对话的语气,体会人物
特点。

3.默读课文,交流
自己觉得最有意思的内
容,体会故事的有趣。

4.能借助提示,按
顺序复述故事,不遗漏
重要情节。

2~3课时方帽子店
本文讲述了方帽
子店只卖方帽子,拒绝
改进,最后方帽子成为
“古董”的故事,告诉
我们不能因循守旧。

1课时漏
本文讲述了想吃
驴的老虎和想偷驴的
贼被“漏”吓晕了的故
事,说明了做坏事没好
下场的道理。

2课时枣核本文讲述了一个1课时。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主题:有趣的故事二、教材解析(一)课文内容本单元围绕“有趣的故事”这个专题编写。

由单元导读、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略读课文、口语交际、作和语文园地5部分内容组成。

单元导读明示了本单元以故事为专题,明确了本单元的两个研究目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根据提示,展开想象,尝试编童话故事。

四篇课文四个故事,有的以对话的形式展开,有的以心理描写的形式展开,其中有两篇是根据民间故事整理的,但它们都有三个共同的特点:题目的阅读期待性很高,故事的趣味性很强,儿童化的色彩浓厚。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通过急性子顾客与慢性子裁缝对服装的四次不同要求及反应,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结果令人意想不到的有趣故事。

《方帽子店》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大人们坚守的“从不改变的方帽子店”被孩子们创新的“各式各样的帽子店”取代的故事。

《漏》则围绕老夫妇XXX说“漏”,老虎和贼怕“漏”为线索,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想象奇妙、情节奇特、趣味十足的民间故事。

《枣核》则讲述了枣核借助自己特殊的身材和聪明才智挽救了乡亲们的财产,惩处了县官的故事。

口语交际“趣味故事会”,对讲述人和听者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作则要求根据文字信息结合画面,选一种动物,大胆想象其相反的特征,编一个童话故事。

语文园地既有单元知识的整理与巩固,又有知识的拓展运用与积累。

整组教材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教学时,要注意创设学生积极参与体验的教学活动,充分感受故事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力,整理和积累复述的方法。

将两个单元目标落到实处。

(二)教学目标1.认识47个生字,会写25个生字,精确读写生词。

2.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不同的语气、神态来表现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及内心情感。

3.借助表格或示意图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会复述故事。

4.感受故事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5.讲故事要自然、大方,表达要清楚。

6.听故事要认真,能清楚地交流和表达。

7.选取一种熟悉的动物,抓住它的反向特征,大胆想象,编一个童话故事。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第八单元概要教材分析:本单元有4篇课文、“口语交际”“作”和“语文园地”。

课文包括《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方帽子店》《漏》《枣核》。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要相互体谅和容忍;《方帽子店》让同学们知道人要懂得变通,不能一成不变;《漏》告诉我们要体会童话故事背后的寓意;《枣核》让我们感受了做人要知恩图报。

“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趣味故事会”。

“语文园地”由“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四个栏目组成。

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通过两年的研究对语文已有初步的了解,他们研究语文的惯也初步形成。

但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学生掌握了正确的研究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主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理想境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的特点,多采用简笔画、录像、动画片演示等手段,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术:1.学会认识和书写生字,积累词语。

2.学会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的寓意。

进程与方法:1.多采用简笔画、录像、动画片演示等手段,激发学生研究兴趣。

2.鼓励学生举行课外阅读,积累词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喜欢阅读,主动阅读。

2.让学生体会故事的深层寄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认识和书写生字,积累词语。

学会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的寓意。

难点:让学生体会故事的深层寄义。

教法与学法:教法:指导法、点拨法、情境教学法。

学法:体验法、自读自悟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

课时安排:14课时。

25、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进程与方法:有豪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复述课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8单元分析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8单元分析
单元目标
课程标准
1、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加强语文和生活的联系
2、继续学习默读,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人物特点。
3、积累课文中优美词句段,诵读优秀诗文,练习复述课文。
4、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进行大胆想象编童话故事,增强习作信心。
教材分析
1、围绕有趣的故事,编排了《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方帽子店》《漏》《枣核》四篇课文,《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裁缝慢条斯理,顾客急于求成,故事结局很有趣。《方帽子店》人们在为放帽子店主人固执,愚昧感到可笑的同时,不由思考那些不舒服的方帽子慢慢变成古董的原因。《漏》《枣核》是两个民间故事,《漏》幽默的诠释了什么叫做做贼心虚,《枣核》讲述了一个只有枣核大小的孩子,机智勇敢地帮助老百姓夺回牲口,惩治恶官的故事。
3、分角色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全班交流时,教师点拨,得出结论老虎和贼都做贼心虚,极度恐惧。小组内交流最有意思的内容,并说说理由,在分角色朗读,体会故事的趣味。)
4、借助提示,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复述故事。(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课文的哪些内容在复述时需要讲述,为什么?引导学生明白情节发展和心理活动紧密相连,心理活动是复述的重点。复述重点部分用上课文中有特色的的语言。复述时,可采用师生合作、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
2、组织学习活动(自主、合作、探究)
3、组织交流与反馈
4、每次的课堂作业(同步探究),每次习作。
评价时间:上完每一课时,周测月考以后
评价实施: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本剧等形式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2.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尝试编写有创意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理解课文内容,品味生动的词句。

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备课计划

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备课计划
8.能大胆想象,选花》。
10.读句子,体会加点部分表现的情景,并仿写句子。
四、教学重点
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人物对话时的语气,体会故事的趣味性。
3.读词语,发现特点,认识10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三、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根据提示,复述故事。
3.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人物对话时的语气,体会人物特点。
4.默读课文,交流自己觉得最有意思的内容,体会故事的有趣。
5.学习转述别人的话。
6.能围绕“复述故事”的方法发表自己的见解。
7.读词语,发现特点,认识10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单元教学计划
(第八单元)
一、单元主题
有趣的故事
二、单元教材分析
有趣的故事,留下的不仅有开心的笑声,还有更多的思考。本单元以“有趣的故事”为主题,依次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篇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这个故事中有两个性格相反的人物,一个慢性子,一个急性子,当急性子顾客遇上慢性子裁缝,他们之间就发生了一段妙趣横生的故事。《方帽子店》写一家帽子店只卖方帽子,顾客只买方帽子,他们从未尝试着改变,几个小孩子却打破固有思维,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帽子,而那些方帽子最终成为古董的故事,告诉我们墨守成规、不懂变通,最终将会被淘汰。《漏》和《枣核》都是民间故事。《漏》讲述了一只老虎和一个贼做贼心虚,被老婆婆口中的“漏”吓得自乱手脚的故事。《枣核》讲述了聪明勤快的枣核大闹县衙,解救牲口的故事。本次口语交际围绕“趣味故事会”展开,要求学生讲讲有趣的故事。习作的主题是“这样想象真有趣”,给出四幅动物图片,要求选择一种动物作为主角,赋予它们与实际相反的特征,大胆想象,编一个童话故事。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四个板块。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材
分析
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包括了四个有趣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一个急性子的顾客找了一个慢性子的裁缝做新衣服,结果非常滑稽可笑。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一个只卖方帽子的帽子店,结果方帽子成了古董。

第三个故事是关于一只老虎想吃驴,一个贼想偷驴,他们来到一户人家准备行动,最后却被吓晕了。

第四个故事是关于一个只有枣核那么大的孩子帮助村民要回牲口,惩治了的县官。

这些故事都非常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复述故事的能力。

通过研究这些故事,学生不仅能够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还能够领会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同时,这些故事也能激发学生创编童话的兴趣,让他们乐于研究,享受研究的过程。

1课时作
让我们想象一下,以动物为主角编写一则童话故事。

我们可以运用学过的修改符号来修改自己的作,让它更加有趣。

2课时交流平台
在这个识字加油站中,我们可以与同学们交流自己复述故事的方法。

根据故事的内容,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来复述。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研究口字旁和言字旁的字词,了解部首表义的特点,并准确地识记生字。

我们还可以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来表达声音等。

此外,我们还要认识和体会题目的好处,并将直述句改为转述句。

最后,我们可以积累并背诵古诗《大林寺桃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主题:有趣的故事二、教材解析(一)课文内容本单元围绕“有趣的故事”这个专题编写。

由单元导读、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略读课文、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5部分内容组成。

单元导读明示了本单元以故事为专题,明确了本单元的两个学习目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根据提示,展开想象,尝试编童话故事。

四篇课文四个故事,有的以对话的形式展开,有的以心理描写的形式展开,其中有两篇是根据民间故事整理的,但它们都有三个共同的特点:题目的阅读期待性很高,故事的趣味性很强,儿童化的色彩浓厚。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通过急性子顾客与慢性子裁缝对服装的四次不同要求及反应,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结果令人意想不到的有趣故事。

《方帽子店》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大人们坚守的“从不改变的方帽子店”被孩子们创新的“各式各样的帽子店”取代的故事。

《漏》则围绕老夫妇雨夜说“漏”,老虎和贼怕“漏”为线索,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想象奇妙、情节奇特、趣味十足的民间故事。

《枣核》则讲述了枣核借助自己特殊的身材和聪明才智挽救了乡亲们的财产,惩处了县官的故事。

口语交际“趣味故事会”,对讲述人和听者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习作则要求根据文字信息结合画面,选一种动物,大胆想象其相反的特征,编一个童话故事。

语文园地既有单元知识的整理与巩固,又有知识的拓展运用与积累。

整组教材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教学时,要注意创设学生积极参与体验的教学活动,充分感受故事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力,整理和积累复述的方法。

将两个单元目标落到实处。

(二)教学目标1. 认识47个生字,会写25个生字,正确读写生词。

2.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不同的语气、神态来体现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及内心情感。

3.借助表格或示意图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会复述故事。

4.感受故事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5.讲故事要自然、大方,表达要清楚。

6.听故事要认真,能清楚地交流和表达。

7.选取一种熟悉的动物,抓住它的反向特征,大胆想象,编一个童话故事。

8.通过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突出故事的趣味性。

9.整理复述故事的方法。

10.通过字旁表意的功能,积累“口”字旁和“言”字旁的生字。

11.体会修饰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并学以致用。

12.通过标点和人称转换,掌握转述的方法并加以运用。

13.继续积累描写春天的诗。

(三)教学重难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根据提示,展开想象,尝试编童话故事。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借助表格或示意图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会复述故事。

选取一种熟悉的动物,抓住它的反向特征,大胆想象,编一个童话故事。

3.整理复述故事的方法4.通过标点和人称转换,掌握转述的方法并加以运用。

三、教学建议25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课文以故事主要人物作为题目,“急性子”“慢性子”直接点明了两个人物截然不同的性格特点。

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古诗呢?看了题目,就会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期待。

急性子顾客迫不及待地想要穿上新衣服,4天内不断地变换要求;慢性子裁缝却没有一点儿不耐烦,始终不慌不忙地回应。

整个故事妙趣横生,读来让人忍俊不禁。

本文篇幅较长,几个表示时间的词句清晰地串联起了整个故事。

故事的结局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完全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

课文主要通过对话来展开情节,塑造人物。

本课的语言表现力较强,体现了顾客的“急”和裁缝的“慢”的性格特点。

2、教学目标:(1)认识“缝、箱”等11个生字,会写“性、卷”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衬衫、负责、手艺”等词语,积累“衣“字旁的字。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3)了解故事的内容,复述故事。

(4)感知想象的趣味性,激发想象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的个性特点。

教学难点:感知故事的趣味性,激发想象的兴趣,会复述故事。

(二)教学建议:教学时可以将课后练习中的表格作为抓手,贯穿教学始终。

首先,在自学生字、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提炼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理清层次,分清故事由那几个部分组成。

然后梳理故事内容,引导学生一边默读一边圈画急性子顾客在这几天中提出了那些要求,慢性子裁缝又是怎样应对的,将提取到的主要信息填写到表格中。

接下来可以结合表格中的信息进行交流,引出对话的学习,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特点。

在此基础上,借助表格,尝试讲述急性子顾客和慢性子裁缝之间的故事,让学生在充分的交流中实际感知借助表格复述的好处——能做到有序复述,不会遗漏故事的重要情节。

26*方帽子店(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方帽子店》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了一家方帽子店从来只做方帽子,一直拒绝改变。

后来,有了卖各式各样帽子的新帽子店,人们有了更多更好的选择,方帽子慢慢就成了古董。

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能因循守旧,要勇于创新,勇于接受新事物。

课文用对比的手法表现新旧事物的不同与更替的原因。

对比在文中处处可见,比如,方帽子与圆帽子,大人与小孩对待方帽子与圆帽子的态度,两家帽子店,人们带上不同帽子的感受。

2、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

认识“橱、改”等7个生字。

(2)分默读课文,说说故事中的哪部分是你最意想不到的,再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部分。

(3)懂得世界一天天在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应该随着改变的道理。

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了解故事的内容,复述故事。

3、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懂得世界一天天在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应该随着改变的道理。

(二)教学建议教学本课,可以从学生已知入手,帽子对学生来说都非常熟悉,可以让学生先说说对帽子的认识,如种类、形状、大小、颜色,适时转入课文的学习。

引导学生预测方帽子的结局,引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关键词语“古董”的意思。

然后默读课文,鼓励学生积极交流故事中最让人意想不到的内容。

在此基础上,迁移应用学过的方法,练习复述。

1.从学生生活入手,导入新课,预测故事内容。

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帽子,导入新课后,再让学生说说是否见过方帽子。

请学生联系生活,预测如果有一家只卖方帽子的店,会有怎样的结局,激发学生阅读故事的兴趣。

2.默读课文,说说“最意想不到的”内容。

教学可以围绕“古董一词”展开。

启发学生思考:“什么是古董?方帽子是怎样慢慢成为古董的?”在大致了解故事来龙去脉的基础上,根据学习提示的要求,让学生自主交流哪部分内容“最意想不到的”。

“最意想不到的”属于个人感受,比如,大人们明明带着方帽子不舒服却不肯改变,方帽子店的主人看到自己儿子戴圆帽子恼羞成怒的样子,方帽子店和新帽子店互相较劲,等等,教学中不可强求一致。

3.迁移方法,复述“最意想不到的”部分在复述“最意想不到的”内容是,可运用上一课学过的“借助表格复述”的方法,师生合作设计并填写表格。

如果学生迁移运用二年级“讲故事”的方法,如抓关键词语、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教师也要加以鼓励。

学生复述时,教师在关注意思是否表达清楚,语句是否前后连贯的同时,还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习惯,如声音响亮、态度大方。

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本单元读了那么多有趣的、富有想象力的故事,单元习作“这样习作真有趣”,鼓励学生根据提示,选一种动物做主角,大胆想象,编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旨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表达能力,初步培养求异思维能力。

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写过童话,本次习作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的巩固和提高,着重于根据提示情境,打开思路,大胆从动物失去特征或变得与原来相反来想象,努力把夸张奇特的故事情节写清楚,要给人以“有趣”之感。

2、教学目标:(1)选取一种动物为主角,大胆想象,编一个童话故事。

(2)引导学生想象小动物失去了原来的主要特征,或是变得与原来完全相反,生活会产生的变化,构思创作有趣的童话。

3、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想象小动物失去了原来的主要特征,或是变得与原来完全相反,生活会产生的变化或发生的奇异的事情。

教学难点:感知想象小动物失去了原来的主要特征,或是变得与原来完全相反,生活会产生的变化或发生的奇异的事情,编一个奇异的故事。

(二)教学建议:本次习作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的巩固和提高,着重于根据提示情境,打开思路,大胆从动物失去特征或变得与原来相反来想象,努力把夸张奇特的故事情节写清楚,要给人以“有趣”之感。

教师可以借助教材第一部分内容,引导学生读文、看图,并思考:“这些动物原来有什么特征?失去原来的主要特征后会发生什么?”再进一步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还有哪些动物,原来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一旦失去这些特征后,会怎么样呢?想象动物们的变化和由此引发的奇异故事。

最后在交流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把自己认为“有趣”和“奇异”的故事内容写下来。

1.借助提示,打开思路,大胆想象首先出示教材中的插图,让学生观察动物发生的巨大变化,体会画面的“有趣”。

在以问题引导学生边看图边想象,当动物们一旦失去原有的特征,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比如,母鸡飞上天后遇到老鹰会怎样?小小的蚂蚁成为巨人,会做出哪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事?老鹰变得胆小之后,该怎么生活,会有谁帮助他吗?蜗牛跑的飞快,他可以帮助大家做哪些是呢?可以让学生围绕这些动物发生的变化说说想象到的内容。

这一环节,鼓励学生畅所欲言,重在打开思路,丰富想象内容。

2.选择动物,想象故事,写清情节。

明确习作要求后,重点指导学生选择一个动物做主角,大胆想象,编写故事。

在指导大胆想象故事情节时,可以选择本单元课文中的某一片段作为样例,和学生一同回忆课文中特别有趣的部分,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

习作基础较好的学生,还可以提示他们写出故事中角色的语言、动作、神态等,以表现出想象的“有趣”和经历的“奇特”。

3.依据内容,围绕话题,确定题目。

要注意“这样想想真有趣”不是习作题目,习作题目需要学生自行拟定。

每个学生想象的故事主角不同,内容不同,情节也各异,如何拟定合适的题目需要教师加以指导。

可以指导学生在编写故事前,以故事主人公和它的新特征来拟定题目,如“胆小如鼠的老鹰”,也可以是动物经历的奇异事件,如“蜗牛赛跑”,这样,在习作时就可以紧紧围绕题目展开;也可以先动笔将想象的故事写下来,之后,再给习作填上合适的题目,如“小蜗牛奇遇记”“飞翔的猪”。

有趣的题目能引起别人的阅读兴趣,要提醒学生习作时不可忽视或遗漏。

四、课时安排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3课时方帽子店 1课时漏 2课时枣核 1课时口语交际 1课时习作 2课时语文园地八 2课时共计12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