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是个不错的董事长
汉景帝历史典籍记载
汉景帝历史典籍记载汉景帝和其父亲汉文帝都是西汉历史上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他们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盛世王朝“文景之治”。
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汉景帝历史典籍记载,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汉景帝人物简介汉景帝(公元前188年3月4日-公元前141年3月9日),名刘启,生于代地中都(今山西平遥县西南),是汉文帝刘恒的长子,西汉第六位皇帝,在位16年。
刘启在位期间,削诸侯封地,平定七国之乱,巩固中央集权,勤俭治国,发展生产。
他统治时期与其父汉文帝统治时期合称为文景之治,并为其子刘彻的“汉武盛世”奠定基础,完成从文帝到武帝的过渡。
谥号孝景皇帝,无庙号,终年48岁。
汉景帝历史记载刘启,汉惠帝七年(前188年)出生于代地代地中都(今山西平遥县西南),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汉文帝刘恒的儿子,母亲是窦氏。
刘启出生时,父亲刘恒在代国为代王。
刘启在刘恒几个儿子中排行居中。
刘恒为代王时,与代王后生有四子,刘恒未即位之前代王后便已去世。
汉高后八年(前180年),刘恒被拥立为皇帝后,代王后所生四子都相继病死。
刘恒即位数月,公卿大臣请立太子,而刘恒诸子中刘启最大,于是就被立为太子,母亲窦氏被立为皇后。
刘启为太子时,吴王刘濞的太子刘贤入京,陪伴刘启喝酒下六博棋。
刘贤的师傅都是楚人,从而使他养成轻佻、剽悍的个性,平时又很骄矜,与刘启博弈时,为棋路相争,态度不恭敬,刘启就拿起棋盘打刘贤,不料把他打死了,汉文帝就派人将其遗体送回吴国去埋葬。
从此刘濞怨恨刘启。
汉景帝主要成就政治汉景帝即位后,加强中央集权,重用御史大夫晁错,大力推行削藩。
平定“七国之乱”后,绝大多数诸侯王国仅领有一郡之地,其实际地位已经降为郡级,国与郡基本上趋于一致。
诸侯王国领郡由汉高祖时的42郡减为26郡,而中央直辖郡由汉高祖时的15郡增加至44郡,使汉郡总数大大超过诸侯王国郡数。
汉景帝抑贬诸侯王的地位,剥夺和削弱诸侯国的权力,收回王国的官吏任免权,仅保留其“食租税”之权,并且收夺盐铁铜等利源及有关租税。
汉景帝—刘启
汉景帝—刘启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年腊月初五-公元前141年正月),汉文帝刘恒第五子,母孝文皇后窦氏(即窦太后) ,西汉第六位皇帝。
刘启刘启在位期间,推行'削藩策',削诸侯封地,平定七国之乱,巩固中央集权。
刘启即位后,先提拔晁错做内史,然后又升晁错为御史大夫,位列三公之一。
刘启刘濞已经暗中准备了四十来年,他私自铸钱,又煮盐贩卖,为了积蓄力量,他还招纳逃犯,谋反之心越来越显露出来。
所以,晁错极力主张刘启削藩。
刘启听从了晁错的建议,决定先削夺吴国的会稽和豫章两郡。
刘濞见朝廷开始动手,不愿束手就擒,在汉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联合各地诸侯王打着诛杀晁错、安定国家的旗号反叛作乱。
这次叛乱共有七个诸侯王参加,史称为'七国之乱'。
刘启知道了七国反叛的消息,就派太尉周亚夫带领三十六个将军去攻打吴国、楚国;派曲周侯郦寄攻打赵国;派将军栾布攻打齐国;派大将军窦婴屯兵荥阳,监视齐国、赵国的军队。
窦婴向刘启引见曾担任过吴国丞相的袁盎。
刘启召袁盎进宫相见,趁机劝说刘启杀掉晁错,以保国家安全,平息叛乱。
刘启采纳了袁盎的计策,便杀了晁错。
平定七国之乱而七国之乱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刘启调派周亚夫等将领领兵平叛。
周亚夫采用截断叛军的粮道然后坚守不出的战略,最终击溃了叛军,用三个月将叛乱彻底平定。
七国之乱平定之后,刘启趁机将各诸侯王国的权利收回中央,又大量裁撤诸侯国的官吏数量。
诸侯王不再有行政权和司法特权。
经过七国之乱,诸侯王的割据问题得以彻底解决。
刘启在位16年,勤俭治国,继续奉行'与民休息'政策,发展生产、减轻赋税。
汉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年),刘启驾崩,谥号孝景皇帝,葬于阳陵。
汉景帝刘启在西汉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汉景帝在位期间,由于他采取比较开明宽松的政策,社会经济呈现繁荣景象,百姓安居乐业,政治上相对稳定,统治得到加强,社会十分殷实富足。
历史上把这一段时期和汉文帝时期并称之为文景之治。
汉景帝刘启
汉景帝刘启汉景帝刘启(157年-141年),是中国东汉时期的第六位皇帝,也是东汉王朝的第二位君主。
他在位期间,积极推动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严明法纪,充实国库,为东汉王朝的繁荣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汉景帝刘启出生于公元157年,是东汉王朝的创立者汉光武帝刘秀的孙子,也是东汉灵帝刘宏的长子,母亲是灵帝的皇后郭氏。
刘启在年幼时就展现出聪明才智,并在教育方面接受了严格的训练。
公元146年,他被立为太子,并开始参与政务,为日后继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汉景帝登基后,迅速展开了一系列改革和建设的措施。
首先,他秉承汉光武帝的治国理念,加强了中央集权,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来减轻贵族和豪强的压力。
他削减冗官,清查徭役,限制地主的权力,加强赋税收入,并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官僚制度,以监督和管理各级官员的权力行使。
这些措施一方面削弱了豪强贵族的势力,同时也稳定了中央政权的地位,使得汉景帝拥有更大的权力来推动其他方面的改革。
汉景帝还在经济方面做了很多努力。
他重视农业生产,推广新的耕作技术,鼓励农民增加耕地和粮食产量。
同时,他大力发展手工业和商业,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
他还积极推动对外贸易,加强了与西南地区、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和中亚的经济交流,为国家增加了海外贸易的收入。
此外,汉景帝对教育也非常重视。
他设立了太学,培养了一大批科学家、文学家和官员。
他还加强了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和研究,注重文物收藏和修复,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外交方面,汉景帝采用了以德服人的策略,与邻国保持友好的关系。
他通过亲信的外交官派遣,与匈奴、南匈奴、玻璃丝、朝鲜等国家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确保了安全和稳定的边境。
然而,汉景帝统治期间也遭遇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最令他头疼的问题是地方势力的异动。
尽管他采取了一系列严厉的措施来削弱豪强的权力,但是一些地方豪强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势力依然强大,给汉景帝的统治带来了一定的威胁。
总的来说,汉景帝刘启在位的十几年里,为东汉王朝的繁荣和安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汉景帝的知识点总结
汉景帝的知识点总结一、汉景帝的出生和即位汉景帝刘恒出生于公元前203年,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
汉景帝的父亲是汉文帝刘恺,母亲是文帝的皇后薄夫人。
刘恒在年幼时被立为太子,但由于身体不好,一直没有登基。
直到公元前157年,刘恒终于在其父亲文帝去世后登基为汉景帝,时年32岁。
二、汉景帝的政治和军事1. 处置权臣汉景帝登基时,朝中权臣十分强大。
但汉景帝通过一系列措施,逐渐削弱了这些权臣的势力。
他以和气宽厚、比较爱护一般百姓而著称,一改帝王横行霸道的作风,使人民富裕,社会安定。
2. 建设农校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的水平,汉景帝下令设立农校,兴修水利。
3. 改革货币制度汉景帝改革货币制度,取消了过去大量宝贵金属币,恢复了点券制度,这一项政策对于汉景帝时代的国家财政有很大裨益。
4. 发展经济汉景帝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经济发展,增加税收,使国家财政得以稳定。
5. 发展文化汉景帝注重文教,提倡儒术。
6. 对外战争汉景帝时期,西汉与匈奴多次发生战争,但通过一系列的外交手段,汉景帝最终和匈奴达成了和亲条约。
三、汉景帝的后宫和子嗣问题汉景帝在位期间非常尊重皇后和太子。
他一共有两位皇后,分别是萧姬和竇氏。
萧姬生有太子刘启,竇氏生有太子刘贤。
后来太子刘启因病去世,所以继位的是刘贤。
四、汉景帝的去世汉景帝在位25年,去世于公元前141年,享年51岁。
他去世后,由刘贤即位,是为汉武帝。
综上所述,汉景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非常有作为的皇帝。
他在位期间,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使得国家得以稳定和发展。
同时,汉景帝也是一位重视文教的皇帝,他注重教育,提倡儒术。
因此,汉景帝被后人称赞为“景贤光明”。
西汉第六位皇帝汉景帝的历史治国故事篇
西汉第六位皇帝汉景帝的历史治国故事篇刘启(公元前188年3月4日—公元前141年3月9日[1] ),即汉景帝(前157年—前141年在位),汉文帝刘恒嫡长子,孝文皇后窦氏(即窦太后)所生[2] ,西汉第六位皇帝。
在位16年,谥号孝景皇帝,葬于阳陵。
所以接下来小编分享两篇关于汉景帝的故事吧。
晁错削地汉景帝也像文帝一样,采用休养生息的政策,决心把国家治理好。
景帝当太子的时候,有个管家的官员叫晁错(音cháoAcuò),才能挺不错,大家把他叫做“智囊”,汉景帝即位以后,把他提升为御史大夫。
汉朝实行的是郡县制,但是同时又有二十二个诸侯国。
这些诸侯都是汉高祖的子孙,也就是所谓同姓王。
到了汉景帝那时候,诸侯的势力很大,土地又多,像齐国有七十多座城,吴国有五十多座城,楚国有四十多座城。
有些诸侯不受朝廷的约束,特别是吴王刘濞(音bì),更是骄横。
他的封国靠海,还有铜矿,自己煮盐采铜,跟汉皇帝一样富有。
他自己从来不到长安朝见皇帝,简直使吴国成为一个独立王国。
晁错眼看这样下去,对巩固中央集权不利,就对汉景帝说:“吴王一直不来朝见,按理早该把他办罪。
先帝(指文帝)在世时对他很宽大,他反倒越来越狂妄自大。
他还私自开铜山铸钱,煮海水产盐,招兵买马,准备叛乱。
不如趁早削减他们的封地。
”汉景帝还有点犹豫,说:“好是好,只怕削地会激起他们造反。
晁错说:“诸侯存心造反的话,削地要反,不削地将来也要造反。
现在造反,祸患还小;将来他们势力雄厚了,再反起来,祸患就更大了。
”汉景帝觉得晁错的话很有道理,决心削减诸侯的封地。
诸侯大多不是荒淫无度,就是横行不法,要抓住他们的罪恶,作为削减封地的理由,还不容易!过了不久,有的被削去一个郡,有的被削掉几个县。
晁错的父亲听到这个消息,从家乡颍川(今河南禹县)特地赶了出来。
他对晁错说:“你当了御史大夫,地位已经够高的了。
怎么不安分守己,硬管闲事?你想想,诸侯王都是皇室的骨肉至亲,你管得着?你把他们的封地削了,他们哪一个不怨你,恨你,你这样做究竟是为的什么?”晁错说:“不这样做,皇上就没法行使权力,国家也一定要乱起来。
我看历史--很多年前的感悟汉景帝刘启
汉景帝刘启:“毒手佛心”的一代明君看过很多的史书,在我的博客里我也发表了很多的历史评价,在这和大家分享一下:后世多数史学家认为汉景帝刘启统治时期,国家安宁,经济发展,人民比较幸福,文景之治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所以汉景帝是应该肯定的。
但是在《史记》中,司马迁虽然没有直说汉景帝的过失,但是对汉景帝是有腹诽的,分析之后,认为在司马迁眼中,汉景帝虚伪、奸诈、寡恩、忍杀,和他的父亲汉文帝有天壤之别,要知道,司马迁也是历史方面的高人,不会冒着杀头的风险。
那么,汉景帝刘启到底是一个什么样人呢?谁对他的评价是正确的呢?这里是我的一家之言。
从心理学角度看,两种评价都是正确的。
汉景帝刘启内心深处追求高贵,他希望把天下治理成一个安宁、规范、富足的社会,但是他采取的手段是残忍的,他的言行是虚伪的,他的计谋是阴险的。
后世史学家看到了他事业成功的一面,司马迁看到了他做事不择手段的一面。
汉景帝和他的父亲汉文帝不一样。
汉文帝希望克制自己的欲望,引导人民走向善良,通过使西汉王朝的统治在人们心目中高度合理化,让功臣、诸侯、贵族、豪强,甚至匈奴,知难而退,不敢作乱,从而消灭战乱于无形。
汉景帝认为光靠克制自己不能解决问题,必须消灭那些反抗力量,所以他平定七国之乱,打击豪强势力,剪除功臣元老,对匈奴也采取时战时和的政策,同时发展教育,扩大经济,蓄养马匹,训练军队,准备战斗。
现在看来,汉景帝的政策是对汉文帝政策的必要补充和重要发展,但是总体上与民休息的政策没有变化,所以文景之治得以实现,从这个角度看,汉景帝的确是一代明君。
但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汉景帝是不择手段的。
早年之时,汉景帝三个同父异母的哥哥死得不明不白,接着汉景帝就当了太子,司马迁对此采取了欲言又止的态度,显然暗示是汉景帝所为。
后来,当太子的时候,汉景帝和吴王刘濞的太子下棋,输不起,拿起棋盘将对方打死,埋下了和吴王的矛盾,估计汉文帝也看到了他这个儿子凶悍的一面,但是惹不起他媳妇窦皇后,也没有办法。
汉景帝有哪些政治作为?他是不是历史上第一个惩戒公款吃喝的皇帝?
汉景帝有哪些政治作为?他是不是历史上第一个惩戒公款吃喝的皇帝?
《人民的名义》这部剧大火,反腐倡廉不是一个陌生的词语。
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这样一位皇帝,他下令:凡接受邀请去吃饭的官员,餐费自理,吃多
少就付多少!他到底是谁呢?
活,一点也不体会民间疾苦。
那时候汉景帝才刚刚登基,他对这群朝臣的表现很不满意,于是颁布了一条诏令,若是有哪个官员被派去地方以后,胆敢挪用公款去吃喝嫖赌,只要证据属实,这个官员的仕途就算是终结了!
后来,被罢官免职的官员太多,也有很多大臣请奏刘启,希望刘启减轻惩罚的
样好相与的,他只能做出让步,那就是我们最开始提到的,官员挪用公款吃喝,可以,自己吃了多少就补多少!他也不想罢免他们的官了,但是他们要为自己所吃的
每一口饭菜付出相应的银钱。
刘启之所以会做出让步,还要多亏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当朝的丞相申屠嘉。
下了晁错,直把申屠嘉气得吐血。
申屠嘉的一生都按部就班,唯一做过的几件大事就是对付汉文帝刘恒和汉景帝刘启的宠臣邓通和晁错。
但是,他另外做的一件大事
就是这个禁止官员公费吃喝的决定了。
原来,汉朝时期就已经有了现实版的人民的名义了。
【文景之治】汉景帝刘启:一生节俭励精图治的好皇帝
【文景之治】汉景帝刘启:一生节俭励精图治的好皇帝汉景帝是汉朝的第六位皇帝,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汉文帝的儿子,汉景帝是历史上一位比较有名的皇帝,在位期间延续了其父亲的与民休息的政策,并且积极的削藩,与其父亲开创了文景之治。
为自己的儿子刘彻开创的“汉武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汉景帝简介可以了解一下这位一生节俭,励精图治的皇帝的一生。
公元前188年,汉景帝刘启生于今山西平遥县西南,是其父亲汉文帝刘恒的第五个儿子,由于代王后生育的刘启的四个哥哥都不幸夭折,代王后也早逝,所以后来刘启作为长子被其父亲立为太子,刘恒死后,刘启在公元前157年成功地登上了皇帝宝座。
刘启继位之后听从了晁错的建议,开始着手削藩,这使得一直觊觎王位的吴王刘濞开始举兵造反,吴王刘濞一共联合了七个诸侯王打着“清君侧,诛晁错”的幌子于公元前154年举兵反叛,为了能够平息叛乱,汉景帝在吴国丞相袁盎的建议下杀死了晁错,但是叛乱并没有停止,最终周亚夫平叛成功,叛军在三个月内被打败,汉景帝乘机将诸侯国的权利收归中央,成功的削藩。
公元前151年,汉景帝刘启将刘彻立为太子,并且将刘彻的母亲王娡立为皇后。
公元前141年,汉景帝刘启患重病,自知不久人世,在病中为刘彻举行了加冠(成年礼)典礼。
之后不久汉景帝刘启在未央宫病逝,刘彻登基为帝,是为汉武帝。
汉景帝是一位崇尚节俭的皇帝,这样一位皇帝因为其生活习惯的原因,后妃并不是很多,在历史上留下痕迹的有六位,这六位其中两位登上皇后宝座的,一位是汉景帝的原配薄皇后,另一位就是汉武帝的母亲王娡。
其余的几位分别是栗姬、程姬、贾夫人、唐姬、王夫人。
汉景帝妃子的情况大体如下。
汉景帝的妃子之中最幸运的要算是汉武帝的母亲王娡,王娡的母亲臧儿是楚汉争霸的时候楚王项羽分封的诸侯王燕王的孙女,所以王娡也是名门之后。
臧儿一开始的时候嫁给了姓王的平民生下了一个儿子,两个女儿,长女就是王娡。
王娡一开始嫁给金王孙为妻,生下女儿金俗,后来又嫁给了当时还是太子的刘启,之后生育了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儿子就是历史上的汉武帝刘彻。
《资治通鉴》第二部第B12版:史海钩沉20150930期《中国电视报》
《资治通鉴》第二部第B12版:史海钩沉20150930期《中国电视报》汉景帝的智慧汉文帝与汉景帝被并称为盛世贤君,然而《资治通鉴》却认为,两位皇帝的治国智慧有着天壤之别。
汉文帝刘恒是刘邦的第四子,文帝即位后,励精图治,兴修水利,废除酷刑,倡导简朴,使汉朝进入强盛安定的时期。
史学家将汉文帝与其子汉景帝统治时期称为“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治世,也为其后的汉武帝将汉朝推上顶峰奠定了基础。
因此,汉文帝与汉景帝也成为后世所共同推崇的盛世贤君。
然而,对于汉文帝与汉景帝父子的评价,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在他看来,不论汉文帝的贤德还是智慧,汉景帝都无法企及。
中国古代的历史非常悠久,但是,某一个时代被治理到国泰民安,而受到后世公认的时段,其实在中国也是非常少的。
比如说非常著名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这是为数不多的受到后人公认的治理典范时代。
西汉的历史,虽然以汉文帝和汉景帝父子并称,但是在姜鹏看来,汉景帝之所以能够跟他父亲并称,其实主要的原因是在于他的父亲给他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汉景帝运气不错,总算是把统治维持了下来。
如果从个人能力的角度,对两个人进行对比,那么从政治谋略、智慧等角度来讲,汉景帝远远不如他的父亲汉文帝。
汉文帝这个人,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非常善于利用时间来消化矛盾,把处理矛盾的成本、代价降到最低。
但是汉景帝非常不理解、不懂得这个技巧。
相比于汉景帝贸然削藩的鲁莽行为,有学者评论认为:汉文帝的做法更为谨慎而有效。
对待诸侯王,文帝采取以德服人的态度,小错不纠。
一是成功安抚住了吴王,使得吴王在最年富力强的时候没有假借丧子之仇反叛;二是在齐王死后将齐国一分为七,既满足了齐王的儿子们称王的需求,为自己赢得了贤德之名,又消除了最大的一个诸侯国齐国。
假如文帝谨慎稳重的做法被一直持续下去,汉朝也就不会发生后来的“七国之乱”,诸侯王问题有望和平解决。
西汉初期,诸侯王强大的问题,是很多有识之士都认识到的问题,诸侯王的强大对于中央政府存在着潜在的威胁。
汉景帝刘启是道德人皮下的权奸吗
汉景帝刘启是道德人皮下的权奸吗?自从景帝刘启登上了大汉帝国皇帝的宝座起,他就面临着一个莫大的挑战,那就是诸侯王。
由于文帝时期,对诸侯王的一味放纵和姑息,到了景帝时期,四方诸侯已经割据一方,固强自守,尾大不掉了。
刚上任的景帝,如果不能将诸侯王的问题解决,那么汉室的江山很可能就会断送在他的手上。
年轻的景帝感到了自己作为皇帝的重大责任,他每天都在冥思苦想解决之策,可仍然不得良谋。
沉思中,他看到了宫廷的紫竹外,有一支梅花斜出,那只梅花洗尽铅华,不托脂粉,有如幽独高傲的佳人。
月边疏影,暗光销魂,梅花傲立旁的那一小片紫竹,已经消瘦损坏,绛黄无气了,而那朵梅花却孤芳一世,美丽异常。
风细细,雪垂垂,景帝看着这朵盛开的梅花,明白了,这场与诸侯王的较量,是没有选择的的余地的,在这场关乎生死的较量中,谁能取得先发制人的攻势,谁就是强者。
景帝默默的走到了那朵凌寒开放的梅花面前,狠狠的折下那朵梅花,冷冷的掷了一句:“胜者一定是我!”很快的,景帝就提拔了一批以晁错为首的主张“削藩”的大臣,并开始了大刀阔斧的“削藩”改革。
公元前一百五十四年,景帝以卖官等各种无理罪名先后削去楚王戊的东海郡,赵王遂的常山郡和胶西王的六个县。
这年正月,汉朝廷削地的诏书送到了吴国。
吴王濞立即诛杀了由朝廷派来的二千石以下的官员。
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遍告各诸侯国。
消息传来,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菑川王刘贤、济南王刘辟光、楚王刘戊、赵王刘遂等,也都起兵配合。
以吴、楚为首的“七国之乱”,终于爆发了。
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景帝那里,景帝的反映异常迅速,他派中尉周亚夫率36位将军迎击吴楚叛军,派曲周侯郦寄击赵,将军栾布率兵解齐之围,并命窦婴为大将军,驻荥阳督战。
台榭千秋,燕子来去,景帝邀晁错一同饮酒踏青。
宝马雕鞍,乱花飞絮,半阴半晴,散落的翠烟袅袅,景帝和晁错相伴慢慢而行。
看着初春,黄莺百啭的美景,景帝淡淡的叹了一口气,晁错见状,便问道:“陛下是在担心战事?”景帝听罢轻轻的回过头来,答道:“诸侯王造反的事,早在我的预料之中,军队早就部署整顿完毕了。
华丽光环下的汉景帝
子 , 何 况是独霸东 南的吴 王刘濞 。 更
吴 王 将 儿 子 的 尸 体 又 运 回 长 安 , 怒 地 愤 让 人 传 话 给 那 些 个 “ 二 代 ”: 富 “天 下 本 来 就 是 一 家 , 在 哪 里 就 葬 在 哪 里 , 必 再 运 来 死 何 吴 国 。 可 以 想 象 , 个 失 去 爱 子 的 父 亲 内 心 ” 这
角读 历史 … 军
…
・…
…
・・…
…
…
…
…
…
…
…
・…
・・・
@侯 涛
文 景 之 治 一 直 都 是 被 历 代 赞 美 的 辉 煌 盛 世 , 载 : 京 师之 钱 累 巨万 , 朽 而 不 可 校 。 吏 “ 贯
太 仓 之 粟 陈 陈 相 因 ,充 溢 露 积 于 外 , 腐 败 至
“ 二 代 ” 祸 根 富 埋
真 实的刘启从小 就很轻狂 。 汉 文 帝 初 年 , 王 太 子 奉 父 命 来 长 安 朝 吴 见 天 子 , 于 刘 启 和 他 年 龄 相 仿 , 帝 便 让 由 文 刘 启 同 这 位 吴 王 太 子 多 联 络 联 络 感 情 。然
伐 匈 奴 奠 定 了 坚 实 的 物 质 基 础 。 而 , 这 然 在
一
即位 , 汉历 史进入 了景帝 时期。 大
文 帝 生 前 可 能 做 梦 也 想 不 到 , 己 苦 心 自 培 养 的 太 子 会 对 朝 中 大 臣 有 如 此 大 的 不 满 。 廷上 的重 要职 位 , 帝全 部换 上 了 自 朝 景
己人 , 据 汉 书 ・ 官 公 卿 表 下 》记 载 , 启 百 刘
刘 启 八 岁 时 , 父 代 王 刘 恒 被 长 安 的 功 其
汉景帝刘启文化与艺术的繁荣
汉景帝刘启文化与艺术的繁荣汉景帝刘启(前188年-前141年在位)是西汉时期的一位帝王,他在位期间,不仅在政治和军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与艺术的繁荣。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汉景帝刘启在文化与艺术领域的贡献。
一、文化事业的发展作为一位明君,汉景帝十分注重文化事业的发展。
他倡导儒学,推崇礼仪,大力奖励文学、历史等学问。
在他的统治期间,儒学在中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他委派才识卓越的儒家学者编纂《史记》,并亲自审定修订,书中记载了当时的历史、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堪称一部丰富而重要的史书。
这部巨著会对后世的历史研究产生深远影响。
此外,汉景帝还大力举办文化艺术活动,为文人提供了广泛的发展空间。
他设立文学馆,邀请当时的文学大家前来讲学,并赏赐丰厚的奖品。
这不仅激发了当时文人的创作热情,也促进了文学的传播和发展。
在这一时期,中国诗歌、散文等文学形式迅速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学作品。
二、艺术风华的盛世在艺术领域,汉景帝也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和支持。
他爱好音乐,善于演奏琴瑟等乐器,并广泛邀请世家音乐大师进行演奏,赏析其中的艺术魅力。
他还组织宫廷舞蹈、歌舞表演等艺术活动,使得艺术氛围在宫廷中得到了推广和普及。
同时,汉景帝也注重建筑艺术的发展。
他积极兴修宫殿、园林等建筑,倡导华丽壮丽的建筑风格。
他雇用了众多的工匠和艺术家,使得建筑的设计和施工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
汉景帝的宫殿建筑被称为“灵台宫”,在当时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誉为“九天之上,地之灵宫”。
三、文化交流与融合汉景帝还致力于与外国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他热衷于与西方丝绸之路沿线的各国开展贸易往来,促进了中国与外界在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交流。
通过这种交流,汉朝不仅吸收了西方的艺术和文化元素,还将自身的文化传播到了更广阔的地域。
在与外国的交往中,汉景帝还致力于文化的融合。
他通过婚姻等方式,将汉朝的文化传授给了一些外国的王子和公主,使得中国的儒家思想和文化得以在西域地区得到传播和发展。
汉文帝汉景帝的成就
汉文帝汉景帝的成就
汉文帝汉景帝是中国汉朝著名的两位统治者,他们在汉朝的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汉文帝汉景帝的实际成就非常之多,对后世格外重要。
1、建立政治机构。
汉文帝建立了专制礼教,实行正统的“三公”制度,即宰相、太尉、丞相,并加强了政治中央的集权作用。
汉景帝又将司马、司空、太师三司融合而成一体,形成实行委员政治的“大司徒”制度,加强了政治中央的权力。
他还加强了官员进贡、出贡制度,以增强政治礼仪。
2、维护军事安全。
汉文帝开创了“建安三百年”,加强了边界部队布政,分兵有度,充实军备,建立了军事规则。
汉景帝宣布军事礼义,确立军团系统,大力开垦削荒,增派
军马和赈灾,保护西域贸易关系。
3、发展经济。
汉文帝注重科技发展,规定水利和粮政,改革军工制度,改革地方财政,宣布新令公平征税,清理腐败现象,使社会经济得到稳步发展。
汉景帝重用能干官吏,管理和安置农民,加强水利工程,修建公路,建立市场交易,加强监督,实行内政外交,
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4、发展文化教育。
汉文帝统筹审定《汉书》《史记》《春秋》《孝经》《五经》和《四书》,而且建立图书馆,修订典籍,著述史书,活跃散文詩歌,振兴辩术和技艺,提
供文化教育的环境。
汉景帝除了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外,还推行实际教育,增加科举制度,建立书院,推行考舆制度,宣封文学爵位,奖得分朝思想和文学家,大力发展文化教育。
汉文帝汉景帝在汉朝时代所取得的成就,为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
的贡献,对历史的发展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意义。
汉景帝那么有名!为何后世评价不高?他究竟干了什么龌龊事?
汉景帝那么有名!为何后世评价不高?他究竟干了什么龌龊事?作为“文景之治”的开创者之一,汉景帝刘启爱护百姓、鼓励农桑、轻徭薄赋、减轻刑罚,使当时的社会更加安定,百姓更加富足,封建统治秩序日臻巩固;尤其是在他谦恭简朴、以身作则的模范带动下,社会风气也日趋好转。
汉景帝因此被后人奉为不可多得的盛世之主。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让人景仰、膜拜的好皇帝,却先后做出了怒杀吴太子、饿死邓通、腰斩晁错、冤死周亚夫,甚至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不放过的事情来,无不暴露了一代明君暴戾残忍的另一面。
(图)电视剧《美人心计》中的刘启,剧照,高昊(饰)刘启(前188—前141),汉文帝刘恒的第四子,因为三个哥哥早死,才幸运地被立为太子。
公元前157年六月,汉文帝病逝,三十二岁的刘启登基,即汉景帝。
汉景帝的暴戾残忍,并非当了皇帝后才养成的,而是与生俱来的。
《史记》载:“孝文时,吴太子见,得侍皇太子饮博。
吴太子师傅皆楚人,轻悍,又素骄,博,争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提吴太子,杀之。
”意思是说,汉文帝时期,吴王刘濞的太子在京城与刘启下棋时,由于无礼耍赖,且态度十分骄横,被刘启以棋具击杀。
当时,刘启不过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
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博弈之争,就把自己的堂兄弟给活活打死,可见他从小就是一个性格暴戾的骄悍之人。
如果说打死吴太子,尚有些年轻气盛的因素,那么汉景帝即位后对邓通的修理,可就明显地是处心积虑了。
邓通是汉文帝的宠臣,深受信任和恩典,并“赐邓通蜀严道铜山,得自铸钱”。
据《史记》记载,汉文帝曾患痈疽,邓通便用嘴为其吸吮脓血。
刘恒心里感动,不由得暗暗拿他和太子刘启相比,就问邓通:“天下谁最爱我者乎?”邓通说:“宜莫如太子。
”为了检验刘启是否真的最爱自己,刘恒就让他像邓通那样为自己吸吮脓血。
刘启不得已只好照办,吸时却面露难色。
事后,刘启听说“邓通常为帝唶吮之,心惭,由此怨通矣”。
汉文帝死后,汉景帝掌权后不久,便“尽没入邓通家”,甚至一根簪子也没留给邓通。
汉景帝刘启的故事:给百姓人人封官的好皇帝
汉景帝刘启的故事:给百姓人人封官的好皇帝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年腊月初五-公元前141年正月),汉文帝刘恒第五子,母孝文皇后窦氏(即窦太后),西汉第四位皇帝。
汉景帝刘启从老爹手里接过国家重任和家族遗产的时候,老爹曾嘱咐他两句话,大概意思是:你当政以后,务必继续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把国富民强的大好局面延续下去,切莫不要自己瞎折腾;万一哪天国家发生动乱,一定要让周亚夫统领军队去平息,他绝对能够保证江山社稷的。
景帝这个人,自己虽然缺少治国韬略,拿不出更多好办法,但最大特点是听话,善于“萧规曹随”。
对老爹的临终遗言,他始终牢记在心,念念不忘。
他还把“休养生息”作为放置案头,作为他的工作方针。
景帝上任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大赦天下”。
这体现了他为人宽厚的美德,这美德估计是他老爹遗传的。
文帝当政的时候,曾经发生过一件能充分体现他宽大胸怀的故事。
这个故事曾流传天下,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小女孩,她的名字叫缇萦。
当人们谈起这个故事的时候,总是称赞缇萦救父的智慧和勇气,把作出最终决定的文帝放在一边,这显然有失公允,如果没有文帝的慈悲之心,怎么会刀下留情,又怎会有后来的修改刑典呢?大赦天下在景帝之前早已有之,做法并不稀奇。
但到了景帝这里,进一步发扬光大。
景帝大赦天下有两个特点:一个是使用频率比较高,另一个是涉及对象比较宽。
景帝在位总共20xx年,据不完全统计共7次大赦天下,接近平均两年一次。
元年四月,大赦天下;三年正月,大赦天下,同年六月,大赦参与“七国之乱”的罪犯;四年六月,大赦天下;中元元年,大赦天下;中元五年六月,大赦天下;后元元年三月,大赦天下。
他不仅大赦那些刑事犯罪,还大赦那些参与叛乱的政治犯,可以看出他的宽厚之心。
景帝如此为之,小处看是为了给那些犯过错误的人一个重新的机会,大处看是在加强法制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以德治国,体现的是一种基本国策。
景帝上任之后的另一个雷人之举是给天下老百姓人人封官,而且享受一定的级别待遇。
汉景帝的有关故事
汉景帝的有关故事1.短墙之祸,刘启,汉文帝刘恒长子,出生于前188年,卒于前141年。
前157年,文帝死后,刘启继位,是为景帝。
且说汉景帝刘启登上皇位之后,拜晁错为内史,引起了以丞相申屠嘉为首一批老臣的不满。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晁错是西汉时期一个很有才华的政治家。
汉文帝时被封为博士,兼太子家令。
后来,他以《论贵粟疏》和《请立边民什伍法奏》而深受文帝嘉许,故于公元前165年9月,被提升为中大夫。
景帝亦爱其才,故不仅晋官受赏,且屡参谋议,景帝无不听从,甚为得宠。
这样以来,朝中文武便眼睛发红,就连丞相申屠嘉也不免产生嫉妒之意,根不得一下将其置于死地。
然而晁错却不听这一套,照样屡屡力排众议,独持我见,使得一些相嫉之臣更对其恨之入骨。
可巧有一次,晁错因内史院门东出不便,便想开一南门。
但南门出去之路,要绕过太上皇庙外的一道秃墙断壁,才能通至大道,很是不便。
晁错未经请示,便将短墙推倒,修成直道。
这一下,可让相嫉之臣抓住了把柄,申屠嘉便让人起草奏章,说其不把太上皇放在眼里,应以大逆不道严加治罪。
谁知这消息很快传到晁错耳中,不由大惊失色,便在半夜三更赶紧去进见景帝,述说了开门事件,并主动要求皇帝治罪。
然景帝却笑着说:“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那本来就是一道秃墙断壁嘛!”第二天,景帝早朝,申屠嘉等人便把早拟好的本章奏上。
景帝展开看了看,便已明白,不但不怒,反而淡淡一笑说:“晁错所拆短墙,在太上皇的庙外,与庙无损,而且事先经过我允许才办的,没有什么可治罪的。
”申屠嘉偷鸡不成舍把米,丢人现眼,好不气恼。
结果回至府中,吐血而死。
2.清君侧,汉景帝和汉文帝一样,也是一个善于纳谏,爱惜人才的皇帝。
但是,他因听信谗言,杀了晁错,却是一个重大失误。
其过程,也是发人深思的。
刘邦和文帝都分封了一些诸侯。
文帝时期,朝廷和各地诸侯之间的矛盾已经很深,一些诸侯不时起来谋反。
由于文帝时期国力强盛,用人得当,结果,随反随平,没有造成大的叛乱。
到了景帝时期,朝廷和诸侯王的矛盾更加尖锐,有的“不用汉法,自作法令”,有的“招致天下亡命”,阴谋叛乱。
勤俭治国汉景帝刘启生平简介
勤俭治国汉景帝刘启生平简介汉景帝是刘恒和窦漪房的儿子,汉景帝和他的父亲的统治时期合称为“文景之治”。
这都是他们合理治国才使得汉朝走入强盛时期。
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年—公元前141年),西汉的第六位皇帝,在位16年谥号孝景皇帝,无庙号。
终年48岁。
刘启在位期间,削诸侯封地,平定七国之乱,巩固中央集权,勤俭治国,发展生产。
是一位比较开明的皇帝,使得汉朝保持着强盛,还给他儿子的“汉武盛世”奠定了基础,完成了从文帝到武帝的过渡。
汉景帝刘启即位后,节俭爱民,与民休养生息,田赋三十税一,人民负担减轻。
他还大力兴办水利事业,以促进农业生产。
针对地方各诸侯割据势力越来越大而直接威胁到中央权力,景帝采用晁错之策,着手削藩,削弱各诸侯王的权力,结果引起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以“请诛晁错,以清君侧”为名的七国之乱。
景帝派遣周亚夫率军抵抗,于公元前154年平定叛乱。
之后,下令把诸侯王任免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打击了割据势力,巩固了中央集权。
汉景帝在位期间,由于他采取比较开明宽松的政策,社会经济呈现繁荣景象,百姓安居乐业,政治上相对稳定,统治得到加强,社会十分殷实富足。
历史上把这一段时期和汉文帝时期并称之为文景之治。
景帝前三年(前154),爆发了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诸侯王国的叛乱,史称吴楚之乱,或“七国之乱”。
吴楚七国之乱的发生,既有远因,也有近因。
高祖十二年(前195),立兄刘仲之子刘濞为吴王。
吴王刘濞开铜矿,铸“半两”钱,煮海盐,设官市,免赋税,于是吴国经济迅速发展,刘濞的政治野心也开始滋生。
文帝时,吴太子入朝,与皇太子刘启(即景帝)博弈,因争棋路发生争执,皇太子抓起棋盘将吴太子砸死。
汉文帝派人将尸体运回吴国,吴王刘濞愤怒地说:“天下一宗,死长安即葬长安,何必来葬?”又将灵柩运回长安埋葬。
从此,刘濞称疾不朝。
汉文帝干脆赐他几杖(茶几、手杖,对老年人尊敬和优待的象征),准许他不用朝请。
但吴王刘濞不但没有悔改,反而更加骄横。
《茶馆》同步训练+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茶馆》对应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适,字达夫,与岑参并称“高岑”,是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
B.韩愈,世称韩昌黎、韩文公、韩吏部,在唐代古文运动中与柳宗元齐名,并称“韩柳”。
C.《茶馆》结尾,王利发、松二爷和秦仲义在茶馆互诉不幸,慨叹世道的不平,知道这个世界容不得他们,含着眼泪撒纸钱来“祭奠”自己。
D.“我卖菜呢!自食其力,不含糊!……听说你明天开张,也许用得着,特意给你送来了!”表现常四爷的自食其力,乐于助人。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割据掌腰老气横秋说媒拉纤B.抱怨舒服硕果仅存珍馐美味C.寒酸麻烦兵慌马乱庸人自扰D.津帖鞠躬绫罗绸缎魑魅魍魉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利发真像个“圣之时者也.....”。
(圣人那个时代的人)B.我卖菜呢!自食其力,不含糊...!(千真万确)C.都叫你咂摸..透了。
(反复研究)D.你的嘴呀比我的还花哨..!(能说会道)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人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
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B.太守,是郡守的尊称。
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吏。
C.孝廉,是秦始皇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
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后代,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D.杀青,古人在竹简上写字,用火烤去竹简的水分,以便书写和防虫蛀,这道工序称为杀青。
后来泛指书籍定稿。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A.哈姆莱特目光敏锐,善于思考,一回国就识破了克劳狄斯的诡计,感觉到了理想与现实的悬殊相差很远。
B.哈姆莱特作为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受资产阶级人文主义影响的少数先进人物的代表,在与邪恶势力的斗争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景帝是个不错的董事长
昨天,一个好友问我,好的董事长有些什么特征。
我竟哑然。
他倒是和我说了一些特征,比如说有远见、有果断等等,我还是觉得不够真切。
昨天晚上继续看了《汉武大帝》,突然悟得,汉武帝的父亲汉景帝就是个不错的董事长。
有必要介绍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
看看汉景帝从文帝手里接到的是一个怎样的“汉朝集团”。
1、“诸侯独霸,节制困难”。
这是个“分公司“治理问题。
这是后来七国之乱的直接原因。
用现代公司的角度来看,那就是“汉朝集团”的分公司权力过大,形成了难以控制的局面,一旦内外市场环境发生变化,那么就可能发生“祸乱”。
2、“朝廷内暗流涌动,权力纷争”。
这是个内部核心管理问题。
这就是后来梁王(汉景帝的亲弟弟)企图谋反以及周亚夫(一代名将)军功盖世的直接原因。
显然,“汉朝集团”的公司核心管理层出现了严重的权力纷争和膨胀,形成直接威胁公司根基和发展的局面,一旦内外要素出现变故,则公司危险了。
3、“尊儒还是尊道,制度异化”。
这是个制度问题。
在汉朝初期,“集团”的核心文化是道家老子的无为之学,讲究的是“愚民”和“不尊贤”,让与民休息来调和初期的阶级矛盾。
这个文化就衍生成了“集团”的基本制度,在“汉朝集团”的核心权力圈里,汉景帝的母亲(皇太后)是这种制度和文化的坚定维护者,并控制着基本的局面。
但实际上,到了景帝的时代,这种制度已经不适应“集团”的发展,因为市场环境已经发生剧烈变化,尊儒,也就是“以人为本”和讲究“变革”,才可能真正强国。
拿到现在来看,那就是核心制度出现了纷争和异化,如果适应发展潮流的制度得不到发扬,那就会直接导致“集团”的衰落。
4、“匈奴侵扰,外患严重”。
这是个竞争力问题。
在“汉朝集团”,从刘邦开始,似乎就一直对匈奴没什么办法。
人家的铁骑和严格管理造就了不俗的竞争力,以至到汉景帝的时候,这种局面已经相当恶劣。
送了几个“公主”,人家匈奴一样拿下雁门关,可怜了边关的那些平民,生死完全不能自我。
这实际上已经是“外患”的极端了。
“汉朝集团”如果还不积极塑造竞争力,并用强硬的手段来应对,恐怕覆灭也不远了。
5、“宫闱浮沉,太子难选”。
这是个接班人问题。
在汉武帝刘彻成为太子之前,按照礼制,已经立下刘荣为太子。
但在太子没有成为皇帝之前,宫廷内外的纷争,空前激烈。
汉景帝欣赏的接班人是后来的汉武帝刘彻,但代表守旧势力的皇老太太坚决认为“不太聪明”的刘荣是好的人选。
这就构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矛盾。
用现代企业管理来看,这个接班人问题解决得好坏,将直接决定“汉朝集团”今后的发展走向,是走向毁灭或者平庸,还是走向辉煌,就在这个接班人的选择了。
用“内忧外患”来形容景帝手中的“汉朝集团”,一点不为过。
我们再来看看,汉景帝是如何来解决这些矛盾的。
1、“坚决削藩,加强中央集权”。
汉景帝起用晁错,坚决削除那些诸侯的封地,导致了“七国之乱”,又起用周亚夫,坚决平定了叛乱,巩固了中央集权。
这个过程,景帝把“在合适的时间,把合适的人用到合适的地方”运用到了极致。
虽然,后来他杀了晁错,废了周亚夫,但“适时用人”显然很关键。
用公司治理来看,景帝为“汉朝集团”完成了分公司权力的统一,从而完成了集团发展的基本环境建设,内忧解决了一大核心问题。
2、“权力致衡,巧妙分化”。
汉景帝在初期巧妙利用梁王和周亚夫两股势力的对立,在朝廷内部形成了基本平衡的局面。
在出现变故的关口,他适时使用了分化手法,分解了梁王势力,并清除了周亚夫,为未来汉武帝顺利治国奠定了基础。
景帝在“汉朝集团”的发展关键阶段,适时运用权力制衡和分化,清除了核心管理层中的不稳定因素。
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可以看出他的远见和御人术,相当高明。
3、“确定儒家为制度根本,实行变革”。
汉景帝初步确定了以儒家为根本的制度,并支持进行变革。
这为后来汉武帝的励精图治埋了伏笔。
这个过程实际相当艰难,家族势力和朝廷改革派的斗争趋于白热化。
景帝的魄力和规划能力,表现得相当清晰。
毫无疑问,“汉朝集团”的新的公司制度的确立,为武帝时期的高度繁荣,确定了最重要的根基。
4、“蓄势待发,立下消灭匈奴的长远规划”。
景帝时期对匈奴还是“和亲”政策为主。
而“以退为进”和“抓紧准备”为汉武帝国彻底粉碎匈奴准备了政治和军事基础。
“汉朝集团”在竞争力方面,已经开始谋求新突破,并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为后任准备充分时间。
景帝这个董事长显然审时度势,是个谋略家。
5、“废太子,立刘彻”。
这是个战略的举措。
虽然,在历史故事中,似乎有不少偶然因素,促成了这个事件。
但我认为,景帝一直在为立刘彻做准备。
最终战胜了守旧势力的束缚,实现了接班人的正确选择。
汉武帝后来的千秋伟业证明了这个战略转变的伟大。
“汉朝帝国”实现了战略交接,并跨入一个变革和快速发展的时期,这是景帝作为一代董事长的最大功绩。
遗憾的是,景帝48岁就死了,要不然,他把董事长退出来,自己去做做顾问什么的,那也会为后来的武帝减少不少麻烦。
但历史没有假如,而且,“汉朝集团”的迅速发展也验证了,他的英年早逝,换来了一个新纪元的开始。
景帝曾这样教导武帝如何做好董事长“博学、审问、慎思、明辩、力行”。
这实在精辟非常。
而“汉朝集团”新一任的董事长汉武帝国这样评价他的父亲,“会看人、敢用人、有谋略、有果断、有远见”。
不管怎样的评价,我认为,景帝是个伟大的董事长。
因为他为“汉朝集团”培养了更伟大的董事长。
(飞猫点评:被后世人誉为“一代雄才”的汉武帝没有为汉朝培养一个好的董事长!汉武帝好大喜功、穷兵默武,耗费巨量财富,用尽文景时期休养生息所积累的财富,国家出现财政危机国库。
汉武帝与汉景帝二人相比,何高何低?已跃然于纸上十分鲜明了。
可惜真正的一代雄才汉景帝生不逢时!)
汉武大帝里的汉景帝有很多细节部分有艺术化,
真正要了解,建议大家多看看史记和后汉书。
汉景帝最大的本事是韬光养晦,城府很深。
至于楼上所贴的部分很多都要看具体历史背景。
不全是景帝的功劳,而且大多数情况下他是被迫的。
1、“坚决削藩,加强中央集权”。
这件事他做的很烂。
差点断送了汉朝基业,过于鲁莽和偏信晁错。
选择的时机,将领,方法都有问题。
公司如果这样搞,〉90%失败的概率,怎么可以
2、“权力致衡,巧妙分化”。
汉景帝在初期巧妙利用梁王和周亚夫两股势力的对立,在朝廷内部形成了基本平衡的局面。
周和梁王的对立有历史原因,是因为叛乱时,周不救梁和独揽兵权而至。
用战将这个是必然选择。
谈不上特别高明。
3、“确定儒家为制度根本,实行变革”。
这点景帝是做了很多很好的基础工作。
但是他根本搞不定他窦太后,造成道家势力过于庞大,武帝才会有刚继位时的革新惨败。
4、“蓄势待发,立下消灭匈奴的长远规划”。
景帝时期对匈奴还是“和亲”政策为主。
落后就要挨打。
内忧外患,不这样又如何?韬光养晦。
5、“废太子,立刘彻”。
这是个战略的举措。
结果对了,但过程做的并不怎么高明。
太子因为什么侵犯太庙被弄死,谣言太多,舆论气氛并不大好。
可不杀太子,刘彻年小,也是无奈。
其实如果仔细研究历史,很多皇帝都做过几件漂亮的事,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和智慧。
只是我实在无法苟同景帝是最好的“董事长”,甚至超过汉武帝。
如果要选,我宁愿选康熙,那才是个比较完美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