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思妇闺情诗鉴赏教案

合集下载

2025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题材解读:思妇闺怨诗

2025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题材解读:思妇闺怨诗

2025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题材解读:思妇闺怨诗题材解读1.题材特征爱情闺怨诗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苦。

(1)标题中多含“怨、怀、思、别、忆、望夫、妇叹、闺怨、幽恨”等词或直接以“无题”为诗题。

(2)常见意象有:①月、梦、泪、雁、寒蝉、更漏、笛声等言愁意象;②织布、捣衣、缝衣、登高、凭栏等行为类意象;③灯、烛、帘、被、团扇、床枕、帷幕、帏、镜等室内用具类意象;④高楼、宫殿、玉阶、窗等庭院建筑类意象。

2.内容情感(1)内容上:既有表现诗人对妻子的真挚感情的作品,主要包括赠内诗和悼亡诗两类;也有以妇女角度写的闺怨诗,包括宫怨诗、离妇诗、弃妇诗、别离相思诗等。

(2)情感主要有:①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孤独、冷清;②表现对游子(丈夫)的苦苦相思、团聚的渴望;表现对丈夫的关切、牵挂;③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④表达宫女在幽禁生活中白白消磨青春的哀怨之情;昔日承恩,今日冷落,美人迟暮伤情而生幽怨悲愤。

⑤抒发王朝盛衰之感(通过宫女的变化来反映),抒发宫女寂寞无聊情怀。

⑥诗人每以失意的宫女自况,感叹个人身世,借此暗指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A.以相思寓渴望报效国家朝廷;B.以美人迟暮寓壮志未酬功业未就;C.以空闺寂寞寓怀才不遇;D.以冷落薄情寓遭排挤打击。

3.常用手法(1)比兴(托物起兴),先从自然之物写起,然后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引出所要表达的事情或情感,景物的描写起烘托感情、渲染气氛的作用。

(2)反衬。

寒月孤灯、冷衾泪枕、月明星稀、凄风苦雨、漏声雁影等凄凉之景往往衬托主人公的孤寂与幽怨,青青杨柳、斜燕双飞、春风浩荡等充满活力生机之景更能反衬闺中思妇的悲伤与幽怨。

(3)先扬后抑。

(4)借景抒情、用典。

4.艺术特色(1)浓重的感伤色调。

(2)细腻的心理描写。

(3)恰切的比兴衬托。

(4)“浅而能深”的艺术风格。

“浅”是指它们的语言都朴素自然、浅显易懂;“深”是说它们的意境却往往能深婉悠长、含蓄无尽。

《思妇词》二首教学设计

《思妇词》二首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社会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二、教学背景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安排了五首词,包括温庭筠的《望江南》、苏轼的《江城子》、范仲淹的《渔家傲》、李清照的《武陵春》和辛弃疾的《破阵子》。

从词风来看,《望江南》和《武陵春》属秉承花间词的传统的婉约词,其余三首属豪放的诗化之词。

温庭筠的《望江南》和李清照的《武陵春》,这两首词同属婉约词,且描写的形象都是思妇,将这两首词串讲,有助于学生对婉约词的掌握和对思妇这一形象的把握。

温庭筠的《望江南》是一首言简意丰的闺怨词,温庭筠此词深谙妇人心理,短短27个字含蓄不尽地描摹出思妇的千般柔情,倾倒古今无数读者,写尽思妇不尽情思,堪称千古绝唱。

李清照的《武陵春》是词人避乱金华时所作,她历尽乱离之苦,词情极为悲戚。

全词充满“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表现了她的故国之思。

构思新颖,想象丰富,哀婉深沉,遂为绝唱。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三学生,他们虽然接触过很多诗歌,甚至已经背过了很多诗歌,但他们对于诗歌的相关知识知之甚少。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中的思妇形象,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媒体与设计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理解思妇这一形象,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技巧。

三、教学目标设计(一)教学目标1、品味语言,体会词的意境,朗读背诵2、学会如何简单地鉴赏诗词。

3、领悟欣赏诗词的意境美。

(二)教学重点学会如何简单地鉴赏诗词。

(三)教学难点领悟欣赏诗词的意境美。

思妇闺情诗鉴赏案例教学教案

思妇闺情诗鉴赏案例教学教案

思妇闺情诗鉴赏案例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女诗人思妇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学习解读思妇的代表作《闺情》和《娥皇女英》。

3.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在唐代,女性文学达到了顶峰。

其中,思妇作为唐代女诗人中的佼佼者,以其优美的诗歌形象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后人传唱的经典之一。

在本次课程中,我们将学习思妇的代表作《闺情》和《娥皇女英》,分析其创作背景、文学特色和艺术风格,并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了解思妇1.简介思妇,唐代女诗人,名皎然,字小龙女,生卒年不详。

她是唐朝末年的女性文化代表之一,其诗歌具有鲜明的性别特征和时代气息,展现了唐代女性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状况,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代表作品《闺情》、《娥皇女英》、《梦江南》等。

3.文学特色思妇的诗歌以清新脱俗、艳丽动人为特点,她的情感表达充满了浓烈的个性和感性的细节。

她的作品语言简练而不失华丽,富有韵律美感和音韵美感。

二、解读思妇的代表作品1.《闺情》《闺情》是思妇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首写闺阁少女离愁别绪的抒情诗。

这首诗以女性的视角来展示了闺阁中女子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充分表现了思妇丰富的内在感受和对生活的细致观察。

诗中描述了闺阁少女充满离愁别绪的心情,她们在小小的窗户上流泪,思念着远在他乡的亲人和爱人。

诗中的意象丰富多彩,让读者感受到了古代女性独特的内心世界。

2.《娥皇女英》《娥皇女英》是思妇另一首代表作品,是一首写女儿国风情和爱情的抒情长诗。

这首诗是思妇将自己独特的女性感性与时代社会性相结合的代表之作,传达了她对于女性自主和爱情自由的探究与赞颂。

诗中描述了女儿国的风景和女性们自由、幸福的生活状态,以及女娲与精卫的爱情故事。

在诗歌中,思妇以女性的视角描绘了古代女子固有的柔美和张扬爱情自主的姿态,赞颂女性的美好和独特性,这是思妇作品中自主性和探索性最为突出的体现。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思妇闺情类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思妇闺情类

古代诗歌阅读:思妇闺情类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有所思〔汉〕佚名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

妃呼豨!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氓诗经•卫风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氓》描绘了一对恋人婚前婚后的变化,呈现的是一个令人唏嘘的悲剧故事,表达的是女子的反思和觉醒。

B.《有所思》写女子思念爱人,大海阻绝不了她的相思。

她想赠礼物表达爱意,就在玳瑁簪上系以双珠,再用美玉装饰之,从中可见主人公非常用心,十分珍视爱情。

C.“妃呼豨”,语气词,表叹息,主人公一切的愤怒、伤心、不舍、难过都化作了那一声长长的叹息,令人嘘唏不已。

D.“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写男子用情不专、偷鸡摸狗,兄嫂发现后,准备好好教训负心汉。

2.两首诗歌在艺术手法上有诸多相同之处,描述的女主角的人物形象却有所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唐代〕沈佺期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思妇闺情诗鉴赏教案

思妇闺情诗鉴赏教案

思妇闺情诗鉴赏教案思妇闺情诗鉴赏教案一、概念所谓思妇闺情诗,指的是以闺中思妇的情怀或愁绪为主要写作内容的诗歌。

这些诗歌思想内容不是很高,但在艺术技巧上却很值得我们去探讨。

[闺怨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二、题材分类:在传统的思妇闺情题材中,又有三种情况。

第一是抒发别离苦情的。

五代词人李璟的《摊破浣溪沙》堪为这方面的代表:菡萏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韵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无限恨,倚栏干。

开篇“菡萏香销翠叶残”一句,所用的名词及术语,传达出了一种深微的感受。

“菡萏”就是“荷花”,也称“莲花”,后两个称呼浅近通俗,而“菡萏”则有一种庄严之感。

“翠叶”也即“荷叶”,而“翠叶”之“翠”字,则既有翠色之意,又可使人联想到翡翠及翠玉等珍贵之名物,也同样传达出了一种珍美之感。

然后于“菡萏”之下,缀以“香消”二字,又于“翠叶”之下,缀以“残”字,词人对如此珍贵芬芳之生命的消逝摧伤的哀感,便已尽在不言中了。

若改为“荷叶香销荷叶残”,虽意义相近,音律尽合,但感受却已全非了。

过片两句,写得尤为哀切动人。

“细雨梦回鸡塞远”指思妇在梦中梦见征人,及至梦回之际,则落到长离久别的悲感之中,而征人则远在鸡塞之外。

至于梦中之相见,是梦中之思妇远到鸡塞去晤见征人,还是鸡塞之征人返回家中来晤见思妇,则梦境迷茫,不可确指,也不必确指的。

“细雨”二字,雨声既足以惊梦,梦回独处时,雨声更足以增人之孤寒寂寞之情。

其下句以“小楼”之高迥,“玉笙”之珍美,“吹彻”之深情,而同在一片孤寒寂寞之中,所以必将上下两句合看,方能体会此“细雨梦回”、“玉笙吹彻”之苦想与深情。

这二句情意虽极悲苦,其渲染的意境、其文字与形象却极为优美。

第二是描写美人迟暮的,其对人物的外部动作与内心感受捕捉相当细腻,文字往往也极为精美。

晚唐词人温庭筠的《菩萨蛮》很有代表性: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复习讲义[整理] 教案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复习讲义[整理] 教案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复习讲义[整理][例2]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是一首怨妇诗,全诗行动曲折地描写了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过程,其中“忽”字是描写主人公心理变化过程的一个关键词,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全诗描写了主人公从“不知愁”到“悔”的心理变化过程。

前两句描写主人公的“不知愁”,而第三句转折,由“忽见陌头杨柳色”,使少妇想起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伤感场景,引出“悔教夫婿觅封侯”。

“忽”最准确鲜明地描写了主人公心理变化的过程。

所以说“忽”字是一个关键词。

形象生动:[例1] 阅读下列一面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注:题中的“十五夜”,指中秋之夜。

《全唐诗》录此诗,“落”字作“在”,请你品评一下“落”与“在”哪一个更好?为什么?答案:用“落”字好。

“落”字给人以动感,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洒落人间。

“在”字就显得平淡寡味,不够形象生动。

[例2]阅读下列一面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后两句是古人写“愁”的名句,与X禹锡的“水流无限似侬愁”(《竹枝调》)相比似乎更有品味的余地,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李词写“愁”,使用比喻,化抽象为具体,把无形的愁绪比作有形的绵绵春水,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而X禹锡的《竹枝词》“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白,表现力和感染力都没有前者那么强烈。

[例3]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小桃红倪瓒一江秋水淡寒烟,水影明如练。

眼底离愁数行雁。

雪晴天,绿苹红蓼参差见。

吴歌荡桨,一声哀怨,惊起百鸥眠。

这首小令描绘了意境幽远的秋水景色,读来如同欣赏一幅引人入胜的画卷。

请从色彩方面对这首小令进行赏析。

答案:“雪晴天”两句将白、绿、红几种色彩巧妙地调和在一起,把秋色缀得生动形象、异常绮丽。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题材爱情闺怨诗学习任务单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题材爱情闺怨诗学习任务单

爱情闺怨诗——红妆对镜哭翠楼,喃燕双飞月如钩7、爱情闺怨诗诗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这首诗运用民歌常用的手法,先写眼前水恋山的景象,然后再用它来作比喻,抒写愁绪,从而形象地描绘出人物的内心情感。

全诗比喻新颖别致,形象感强。

闺怨唐·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诗采用的手法,先写少妇“”,后面才说她“”,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无题(九)唐·彦谦杨柳青青映画楼,翠眉终日锁离愁。

杜鹃啼落枝头月,多为伤春恨不休。

这首诗以杨柳的盎然春意闺中思妇的愁眉紧锁,杜鹃悲啼催得月落,闺中思妇春恨绵绵。

寒闺怨(白居易)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

这首诗尾联运用了的手法,“冷”即指剪刀上寒冷,传达到了手上,也只这种寒冷传达到了心上,写出闺中女子内心的寂寞凄凉。

【练习】应天长韦庄绿槐阴里黄莺语,深院无人春昼午。

画帘垂,金凤舞,寂寞绣屏香一炷。

碧天云,无定处,空有梦魂来去。

夜夜绿窗风雨,断肠君信否?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前两句运用动静描写,以“黄莺语”反衬出春昼午后沉寂一片。

B.庭院沉寂,闺室也悠然。

精妙的画帘低垂,微风吹来,凤凰迎风起舞。

C.在这深闺之中,女主人公慵懒而寂寞,环境的幽寂更加衬托出人的孤独。

D.“空”在诗歌中含义独特,此词中“空”与王维的“空山新雨后”相同。

E.“君信否”即“君知否”,此句反问,描写出独居孤处的女主人公极端苦闷的心情。

2.请结合下片中的句子分析作者是如何描写女子的相思之情的。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纳兰性德(清)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生若只如初见”指初相遇的时候,一切都是美好的。

思妇闺情教师版

思妇闺情教师版

思妇闺情诗鉴赏一、【概念】:思妇闺情诗,指的是以思妇的情怀或愁绪为主要写作内容的诗歌。

二、【描写对象】妃嫔宫女、中少妇、征妇、商妇三、【情感内容】1.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2.表现对丈夫(游子)的思念,想望春怨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3.表现对丈夫(游子)的关切,牵挂寄夫陈玉兰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4、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冷清春宫怨杜苟鹤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四、【常见意象】1、月、梦、泪、雁、寒蝉、更漏、笛声等言愁意象2、灯、烛、帘、被、团扇、床枕、帷幕、帏、镜等室内用具类意象3、高楼、玉阶、窗等庭院建筑类意象五、【常用手法】:1、比喻怨歌行班婕妤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作合欢扇,团圆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2、对比衬托宫怨白居易泪尽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3、细节描写古别离聂夷中欲别牵郎衣,问郎游何处。

不恨归日迟,莫向临邛去。

六、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独不见•沈佺期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注]“九月”句意思:寒风吹落木叶,妇人们为征夫准备冬衣。

“流黄”:一种绢,此指帷帐。

⑴简要概括这首诗的内容并指出作品的社会意义(2分)答:描写少妇思念征夫的情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疾苦。

⑵简要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手法及其作用(任意确定两个特点,适度展开)。

(4分)答:以“海燕双栖”反衬少妇的孤独;用“秋夜长”的细节刻画少妇的寂寞难眠;用“明月照流黄”烘托少妇的愁思;少妇居室之美与思夫之愁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少妇精神上的痛苦;寒砧声、落叶声烘托少妇思念、悲伤的心情;人物心情与环境气氛密切结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第七讲 思妇闺怨诗鉴学案赏.doc

第七讲 思妇闺怨诗鉴学案赏.doc

王昌龄 春日凝妆上翠楼。

悔教夫婿何满了 张祜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了》,莫作商人妇,金钗当卜钱。

朝朝江错认几人伤春词 深浅檐花千万枝, 残妆含泪下帘坐, 白居易 碧纱窗外喉黄鹏。

尽I I 伤春春不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 第七讲 思妇闺怨诗鉴赏(总复习)复习目标:1.归纳思妇闺怨诗的内容题材——写什么2•总结思妇闺怨诗的常用技法一怎么写3•积累思妇闺怨诗的常见情感情感一为什么写 复习重、难点:分析形象、把握情感预 学 案【诗类解说】古代女了因为爱人、丈夫由于各种理由常年在外不能陪伴身边,独居家中,天长日久,难免 产生种种怨恨之情和相思之苦,于是,诗歌世界里就有了动人的“思妇闺怨诗”反映她们在特定社会背景 下,或悲悼、或怨恨、或悔恨、或失落、或惆怅的复杂心理状态。

根据女子身份不同,常见以下两种:"I 、宫怨诗: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后起的怨情;2、闺怨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 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初识诗类】自读下列五首诗歌,总结“思妇闺怨诗”的基木特点。

杂诗 沈佳期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啰啧曲》(又名《望夫歌》) 刘彩春【独立思考】1、思妇闺怨诗的核心情感就是“愁怨”,结合上面五首诗歌及阅读经验,说说诗人常常借助哪些意象、 哪些用具、哪些细节,在哪些环境中来表现抒情主人公的“愁怨” ?2、你能根据抒情主人公身份、遭遇,分类(宫妇怨、商妇怨、征妇怨、宦妇怨、闺中少女怨、弃妇怨) 总结“思妇闺怨诗”的常见情感吗?3、“思妇闺怨诗”常通过“思妇”形象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思所想来表达“愁怨”的情感,诗歌在抒情和描写手法上有何特点?【拓展延伸】阅读下面一首闺怨诗,试分析与上面几首诗歌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太行路白居易太行之路能摧车,若比人心是坦途。

巫峡之水能覆舟,若比人心是安流。

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高中语文 思妇闺情诗歌赏析导引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高中语文 思妇闺情诗歌赏析导引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2014高中语文思妇闺情诗歌赏析导引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在传统的思妇闺情题材中,又有三种情况。

一是抒发别离苦情的。

五代词人李璟的《摊破浣溪沙》堪为这方面的代表。

二是描写美人迟暮的,其对人物的外部动作与内心感受捕捉相当细腻,文字往往也极为精美。

晚唐词人温庭筠的《菩萨蛮》很有代表性。

三是借思妇闺情寄寓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慨的。

如李商隐《嫦娥》。

当然,也有个别很另类的诗词,表达的是闺中生活情趣。

【《蝶恋花·庭院深深》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作者从闺妇和行人两方面兼写离愁相呼映射的方法。

2、能够对诗歌中佳妙的炼字进行鉴赏。

二、作者与背景1、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

一生写了500余篇散文,成果斐然。

他与宋祁(998~1063)一起重编《唐书》,还自著《五代史》,后人称之《新唐书》和《新五代史》。

欧阳修继承韩愈“文从字顺”的传统,但避免了韩愈尚奇好异的作风,散文内容充实,迂徐流畅;叙事简括有法,议论纡徐有致;章法曲折变化而又严密,语句轻快圆融而不滞涩。

这种平实的散文风格在当时起了示范作用。

2、背景再现张惠言在《张惠言词选》中认为:“庭院深深,闺中既为邃远也;楼高不见,哲王又不寤也。

章台游冶,小人之径。

雨横风狂,政令暴急也。

乱红飞去,斥逐者非一人而已。

”黄蓼园在《蓼园词选》中说:“杨柳烟多,若帘幕之重重者,庭院之深以此。

即下句章台不见亦以此。

总以见柳絮之迷人。

加之雨横风狂,即拟闭门,而春已去矣。

不见乱红之尽飞乎,语意如此。

通道诋斥,看来必有所指。

”三、赏析术语1、意象,意境2、叠词,炼字,拟人3、层层递进(层深手法)4、蕴藉四、诗意理解初步1、字音辨识玉勒雕鞍()游冶()雨横风狂()2、词语释义杨柳堆烟帘幕乱红章台路3、这首词上下片在表达方式上是如何分工的?上片重在,下片重在。

思妇闺情、政治讽喻、谈禅说理

思妇闺情、政治讽喻、谈禅说理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1.颔联采用什么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含义?
2.最后两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1、比喻。眼前疮比喻眼前急难;心头肉比喻丝谷等农家命根。
“卖青”:将尚未产出的农产品预先贱价抵押。卖青是迫于生计,迫于赋敛,这是剜肉补疮,顾得眼前,顾不得将来。这是何等令人惨痛的现实!
(2)细腻的心理描写。一首诗,既是一幕人生命运的悲剧,也是一曲痛苦心理的哀歌。除了心理独白,还往往通过情态、动作的细节描写来形象地刻画抒情女主人公的心理。
(3)恰切的比兴、衬托、对比,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爱情的兴衰。
有的是对出门在外为商为官的丈夫的思念,关切丈夫的生活和事业状况,感叹自己虚掷韶光,青春易逝;有的是对戍边和征战丈夫的思念,关心对方的安危,或者怨恨兵役和战争的残酷。宫怨诗是闺怨诗中较为特殊的一类,是专写古代宫女以及宫女失宠而生怨情的诗歌。在宫怨诗中,抒写盼幸
2、作者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与对贵族阶级奢靡生活的愤慨之情。
陶者
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用了什么手法?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这里的“游人”指谁?
2、主题是什么?
1、指出来游乐的早已忘却国难的荒淫腐朽的统治者。
承欢、失宠被弃、孤寂善感、渴望爱情与自由是最常见的内容。
政治讽喻诗
概念:作者对世态、人生进行探索,或从正面做出评判,或从侧面进行讽刺而作的诗篇。
内容:
A.反映国事民生,有政治上的美刺作用,能够“为民请命”。

高考诗歌鉴赏(学生版)

高考诗歌鉴赏(学生版)

高考诗歌鉴赏一、诗歌常见题材一般来说,按内容可以把诗歌分为:送别抒怀诗、羁旅思乡诗、思妇闺情诗、山水田园诗、怀古咏史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人生感慨诗、民生疾苦诗、哲理诗及其他。

二、诗歌的情感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迁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昔盛今衰之感伤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蔑视权贵之高洁,离别思念之情,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之感慨,愤世嫉俗之绪三、诗歌内容鉴赏“六看”1.看题目认识对象2.看作者了解背景3.看意象把握情感4.看尾句参透主旨5.看注释破解难点6.看题干得到启示第一类:欢聚离散皆是缘---送别抒怀诗古人送别的习俗①折柳送别②饮酒饯别③唱歌送别练习1、淮上与友人别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问题:这首诗作者所要表达的基本情感是什么?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一情感的。

第二类:何人不起故园情------羁旅思乡诗表达思乡之情方式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妙喻传情: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

练习2、旅次寄湖南张郎中戎昱诗中写“归梦”突出了什么?前人评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

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第三类:悔教夫婿觅封侯--------思妇闺情诗常见特征思妇闺情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常见情感有两大类,一类是妇女对丈夫的思念,一类是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歌颂真挚爱情。

另,宫怨诗,专写古代宫女嫔妃因其失宠而生怨情的诗歌,表达盼幸承欢、失宠被弃、孤寂善感、渴望爱情与自由的情感。

蝶恋花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2024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思妇闺情类(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思妇闺情类(含解析)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一首明词,完成下面小题。

点绛唇·春闺①(明)陈子龙②满眼韶华,东风惯③是吹红去。

几番烟雾,只有花难护。

梦里相思,芳草王孙路。

春无语,杜鹃啼处,泪染胭脂雨④。

[注]①选自《倡和诗余》中的《湘真阁存稿》。

《倡和诗余》收录了陈子龙等六人在顺治四年(1647)暮春的唱和之词。

②陈子龙(1608—1647):字卧子,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崇祯十年(1637)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

清兵入关,他坚持抗清斗争,被俘后投水殉国。

③惯:照例。

④“杜鹃啼”二句:鹃啼凄厉,能动旅人归思。

又传其啼至哀,能至血出。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写风雨摧落满日春光,使人徒生“花难护”之慨,以百花凋零的衰败景象,奠定了凄凉惆怅的情感基调。

B.如果说上片紧扣题目中的“春”字来写的话,下片则重在落实其中的“闺”字,写出了闺中人的相思与幽怨。

C.“王孙”在这里指纵情声色、乐游忘归的贵族子弟,语出《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D.“春无语”意味着春天将尽,也暗示闺中人青春不再;“杜鹃” “不如归去”的哀鸣,并没有唤回恋人的归来。

2.这首词字面上属闺怨之作,但我们也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家国之思。

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词白居易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

斜倚栏干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

和乐天春词刘禹锡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3.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诗开头写地点“妆楼”,暗示是青年女子,第二句点出女子神态,正面写出其愁绪。

B.“思量何事不回头”一句给全诗带来神秘感,“思量何事”“为何不回头”,令人回味无穷。

C.刘诗“宜面”意为脂粉涂抹得与容颜相宜,有匀称和谐之美,说明女子装扮认真、讲究。

D.刘诗后两句尤为生动,女子开心地数着花朵,沉醉于春光,连蜻蜓飞上头也没有察觉。

2013年高考诗歌鉴赏思想内容剖析PPT课件

2013年高考诗歌鉴赏思想内容剖析PPT课件
(2)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 (3)表现自己的某种人生感悟、生活哲理; (4)抒写自己悠闲舒适、不慕富贵的心境。
常见意象
如松、竹、梅、荷、芳草、精卫等。
2020年9月28日
16
鉴赏方法
1 、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2 、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 所托之情,所言之志。(神似) 3、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8
鉴赏要点
意象特征:山水草木、鸟语花香、田园风光、 农村景物农家,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
情感特征:或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或表达对 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或表达自己从容闲适的 生活态度,以及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向往归 隐的情怀。
技巧特征:融情于景,白描,动静结合,远 近结合。
语言特征:清丽洗练,清新自然、质朴。
南省。 批注说:“通篇布景,只‘梦不成’三字露怨意
。”请你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通过写景来 表现思想内容的。
答:全诗用冰簟、银床、碧空、明月、轻
云、南雁、潇湘,以至于月光笼罩下的玉楼
这些景物组成一组凄凉的秋夜图来表现女子
的悲怨之情。
2020年9月28日
7
煮酒把盏话桑麻
山水田园诗
2020年9月28日
2013年高考诗歌鉴赏 之
思想内容
2020年9月28日
1
悔教夫婿觅封侯
思妇闺情诗2020年9月来自8日2常见情感
思妇闺情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 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思念 情人的感触。
常见情感有两大类,一类是妇女对丈夫的思念,一 类是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 的向往,以及歌颂真挚爱情。
“已成尘”,满堤的杨柳让回顾昔日繁盛的行人满腹愁绪。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思想感情类 (2)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思想感情类 (2)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思想感情类思想感情类(一)设问方式1、这首诗词的某句(某联、某片、某细节、某典故、某意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局部考查)2、这首诗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整体考查)(二)分析思路如何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1)看注解(作者、背景、词解);(2)抓意象、意境;(3)抓诗眼、关键词;(4)懂典故;(5)懂手法。

【思想情感分类1】1、咏史怀古诗:(1)表达物是人非的惆怅,昔盛今衰、沧海桑田的感慨。

(2)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年华消逝、怀才不遇之叹,表达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之悲。

(3)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

(4)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5)借古讽今,劝谏或批评当今统治者。

2、边塞征战诗:(1)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或报效国家的激情,或保家卫国的决心。

(2)表达戍边将士的乡愁,或家中妻子的离恨。

(3)表现塞外环境的恶劣、生活的艰辛,或连年征战的残酷。

(4)表现对帝王穷兵黩武的不满,或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或对战争的厌恶。

(5)表现报国无门的怨愤,或归家无望的哀痛。

(6)表现塞外风光的奇丽壮阔。

3、山水田园诗:(1)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表现对自然山水的喜爱。

(2)表现对官场仕途的厌恶,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自由闲适生活。

4、思乡怀远诗:(1)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2)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

5、赠友送别诗:(1)抒写离愁别恨或别后的孤独寂寞。

(2)借以一吐胸中块垒或表明心志。

(3)表达劝勉、鼓励、安慰之意。

6、思妇闺情诗:(1)表达对丈夫的思念。

(2)表达对兵役和战争残酷的怨恨。

(3)表达对青春易逝的哀怨。

(4)表达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7、托物言志诗:(1)感慨兴衰。

(2)寄托哀思。

(3)托古讽今。

8、谈禅说理诗:表达某种禅趣或哲理。

初探思妇闺情诗的文学气息教案

初探思妇闺情诗的文学气息教案

【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思妇闺情诗的文学气息,通过分析部分典型诗篇的形式、语言、意境等方面,引导学生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培养欣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思妇闺情诗的产生背景及其文学气息;2.感受思妇闺情诗的情感表达和文学价值;3.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4.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启发其创作思维。

【教学内容】一、思妇闺情诗的产生背景及其文学气息思妇闺情诗,又称为思妇诗或闺怨诗,是唐代末期至宋代初期,女性诗人在闺中写出的反映婚姻不幸、亲情无望和个人命运悲惨的诗歌。

这些诗歌以其丰富的情感表达、独特的形式表现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珍贵遗产。

思妇闺情诗的文学气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情感饱满:思妇闺情诗的主题多为女性表达个人情感,其表达方式情感受限的表现出极高的感情饱满。

2.抒情主张:思妇闺情诗一般以抒情为主要手法,诗人往往以个人主观情感为立足点,采用丰富的语言手法而得到高度的抒发。

3.音乐性强:思妇闺情诗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很多诗歌都是为唱和而作,具有丰富的韵律、押韵和节奏变化。

4.取材广泛:思妇闺情诗取材广泛,主题丰富;有的写亲情,有的写爱情,有的写婚姻,有的写人生、社会等。

二、思妇闺情诗的典型案例以下是一些思妇闺情诗的典型案例,通过分析这些诗歌,引导学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一)《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三两桨,两三声,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诗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以艺术化的方式表达了女子内心真实的情感。

这首诗采用了七绝的形式,意境清幽,富有音乐性。

(二)《如是》——朱彝尊没丫髻絮青梧碧 ,衾枕萧条催恨夕。

醉眼嫋娜梦神女,瘦辘轳、银箏南浦闺中敝练裙,寂寞长长泪痕痕。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朱彝尊对世俗婚姻的无奈和对情逝水流的悲怆,从多方面表现出闺中女子的贫乏和幽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思妇闺情诗鉴赏教案.txt鲜花往往不属于赏花的人,而属于牛粪。

道德常常能弥补智慧的缺陷,然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空白人生有三样东西无法掩盖:咳嗽贫穷和爱,越隐瞒,就越欲盖弥彰。

思妇闺情诗鉴赏教案刘兴文一、概念所谓思妇闺情诗,指的是以闺中思妇的情怀或愁绪为主要写作内容的诗歌。

这些诗歌思想内容不是很高,但在艺术技巧上却很值得我们去探讨。

[闺怨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二、题材分类:在传统的思妇闺情题材中,又有三种情况。

第一是抒发别离苦情的。

五代词人李璟的《摊破浣溪沙》堪为这方面的代表:菡萏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韵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无限恨,倚栏干。

开篇“菡萏香销翠叶残”一句,所用的名词及术语,传达出了一种深微的感受。

“菡萏”就是“荷花”,也称“莲花”,后两个称呼浅近通俗,而“菡萏”则有一种庄严之感。

“翠叶”也即“荷叶”,而“翠叶”之“翠”字,则既有翠色之意,又可使人联想到翡翠及翠玉等珍贵之名物,也同样传达出了一种珍美之感。

然后于“菡萏”之下,缀以“香消”二字,又于“翠叶”之下,缀以“残”字,词人对如此珍贵芬芳之生命的消逝摧伤的哀感,便已尽在不言中了。

若改为“荷叶香销荷叶残”,虽意义相近,音律尽合,但感受却已全非了。

过片两句,写得尤为哀切动人。

“细雨梦回鸡塞远”指思妇在梦中梦见征人,及至梦回之际,则落到长离久别的悲感之中,而征人则远在鸡塞之外。

至于梦中之相见,是梦中之思妇远到鸡塞去晤见征人,还是鸡塞之征人返回家中来晤见思妇,则梦境迷茫,不可确指,也不必确指的。

“细雨”二字,雨声既足以惊梦,梦回独处时,雨声更足以增人之孤寒寂寞之情。

其下句以“小楼”之高迥,“玉笙”之珍美,“吹彻”之深情,而同在一片孤寒寂寞之中,所以必将上下两句合看,方能体会此“细雨梦回”、“玉笙吹彻”之苦想与深情。

这二句情意虽极悲苦,其渲染的意境、其文字与形象却极为优美。

第二是描写美人迟暮的,其对人物的外部动作与内心感受捕捉相当细腻,文字往往也极为精美。

晚唐词人温庭筠的《菩萨蛮》很有代表性: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峨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月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词的上片写闺中女子春眠懒起,意绪慵迟的情景。

起句将眉喻为山,初见文心。

叠,相当于蹙眉之蹙字;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

次句写懒起女子的睡态,从行云流动设喻,生动地传写出鬓发轻笼拂扬之状。

一个“度”字使鬓发有了飞动感受;一个“欲”字又赋人的鬓发以人的情感;而“香腮雪”三字,则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突出了女子容颜的美艳。

整句活画出一幅女子未醒的娇慵神态。

三四两句写她梳妆打扮的情景。

这女子懒懒地起床,姿态娇慵,无精打采。

然后慢吞吞地洗梳、画眉、弄妆。

这里“懒”、“弄”、“迟”三字,富有表现力地描摹了她的情态,不言自喻地刻画了她的心情。

下片描写女主人公梳洗后照镜、着衣的情景。

前两句写她梳洗打扮后,再用前后镜仔细照容,人脸与插戴的鲜花交相辉映,脸如花,花映脸,花容月貌,相互辉映。

结拍两句,写女子穿上成双成对的金鹧鸪的罗襦。

闺中之人,见此图纹,不禁有所感触。

行文至此,温庭筠以自己高超的语言技巧揭开了女主人公懒起、迟妆、意慵的原因,使人心领神会。

第三是借思妇闺情寄寓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慨的。

李商隐在《嫦娥》中这样写道: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诗中所抒写的孤寂感以及由此引起的“偷悔灵药式”的情绪,融入了诗人独特的现实人生感受,而含有更丰富深刻的人生意蕴。

在黑暗污浊的现实包围中,诗人精神上力图摆脱世俗,追求高洁的世界,而追求的结果往往使自己陷于更孤独的境地。

清高与孤独的孪生,以及由此引起的既自赏又自伤,既不甘变心从俗,又难以承受孤独寂寞的煎熬,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在这里被诗人用精微而富于含蓄的语言成功地表现出来了,这是一种含有浓重伤感的美,在旧时代的清高文士中容易引起广泛的共鸣。

诗的典型意义也正在这里。

三、闺怨诗的内容闺怨诗是我国古代诗坛上的一朵奇葩。

它多以弃妇、思妇为主要描写对象,以伤春怀人为主题,表现女子们在特定社会情态、生活境遇下复杂的心理状态。

从其内容上讲,主要包括下面几类。

1.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青年士子为了博取功名利禄、荣华富贵而远离妻室,使得妻子在无尽的等待与无边的愁闷中生出怨恨之情。

王昌龄的《闺怨》一诗中写道:“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以前,一心要丈夫早点博取功名,一个人在深闺还感觉不到丈夫不在身边的愁闷。

可现在登上楼头不经意地看到,路边的杨柳树头早已是一片葱翠,自然田野里也少不了成双成对的踏青人,而自己身边却无人陪伴。

这就促使她从内心深处冒出以前从未明确意识到过而此刻却变得非常强烈的念头——“悔教夫婿觅封侯”。

李益的《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诗以白描手法,曲折而传神地表达了一个商人之妇的怨情。

丈夫经商长年在外,自己独守空房。

想到潮水涨落有规律,后悔当初没有嫁给随潮水出没的弄潮儿。

李商隐的《为有》一诗:“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

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

”首句先说人和环境均佳,人为无限娇女,环境有云屏相围,可以说青春美貌富贵荣华均已具备。

次句又继之说居地和气候皆好,即身在京都,且适逢冬寒去尽。

照理说在这样十全十美的条件下,这对夫妇应能尽情享受家庭生活的乐趣,然而却不能,却要“怕春宵”。

这究竟是为了什么?后两句以“无端”这种带嗔怨、不满口吻的词语为导语,引出了原因。

原来是因为丈夫须早起上朝,这样作妻子的就不能同丈夫同拥香衾,共享好梦,这岂不要恼杀人也么?丈夫一去,这金碧辉煌的屏风摆在那里还有什么意思?住在繁华的京城里又怎么样?春暖花开的美景带给人的恐怕更多的是烦闷,丈夫纵然能佩得金龟袋,地位显赫一时,可现在人去楼空,让妻子独居于此又有什么意思?所以有了第四句“辜负香衾”四字,前三句中的一切美好事物均形同虚设一般,真的要让这女子气不打一处来,所以要概叹这种事太“无端”,太没来由,太让人提不起精神来了。

2.表现对游子的思念、想望丈夫在外出征或在外谋取功名,闺中的妻子自然是日思夜想。

唐代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生动地写出了一位妙龄少妇的思夫心情。

黄莺在古诗中是可爱之物,声音清脆动听。

可这位女子却听得心烦火起,竟要将它赶走,岂不令人奇怪?原来是因为这只黄莺鸟光顾自己没完没了地鸣唱,只懂得卖弄自己清脆的喉咙,而全不理会屋里的女子正在午睡之中,并且还正做着好梦,梦中她来到辽西,正同远征中的丈夫相会呢!这只黄莺鸟真是太不知趣了竟然吵醒了女主人公,惊破了她日夜以求的美梦,将她从与丈夫相聚的甜蜜的美梦中拉回到孤身独处的严酷现实里,岂不要恼杀了她吗?所以,她要“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沈佺期《杂诗》中写出了一个征妇的怨辞:“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这首诗,写闺中少妇和久戍未归的丈夫的两地相思之情。

诗中不仅表达了他们的深挚恋情,而且也委婉、含蓄地讽刺了边将的无能。

诗一开头,首联叙事,交代地点、背景与事件,揭示造成家庭悲剧的原因是连年的边塞战争。

指出了少妇闺怨的原因,也寓有讽刺的深意,因为使少妇和征夫远隔两地,只能望月相思,就是由于“频年不解兵”,战事未能早日结束的缘故。

所以接着的三四两句,以无限哀怨的声调,通过月光的流照,抒发了两地的相思的苦情:“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这里,照在闺中的应是团圆之月,于今照在边地军营之中,倒成了离别的象征。

正因为这样,五六两句才着重写了两地相思之情:“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这两句是互文见义的,意思是说,少妇在闺中年年盼啊,夜夜想;良人在边地也是夜夜想啊,年年盼。

虽然关山远隔,但彼此思念的情意是一样的。

然而,要到什么时候,这两地相思才能变为一处欢聚呢?边将无能,恐怕这相思是无望的吧。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这是丈夫同时也是妻子的渴望。

3.表现对丈夫的关切、牵挂“儿行千里母担忧”。

丈夫在外,在家的妻子何尝不担忧、牵挂呢?唐代王驾之妻陈玉兰的《寄夫》:“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写的是一位女子不顾西风吹在自己身上的寒冷,却对丈夫体贴入微,问寒问暖,十分生动地写出了少妇的焦虑。

唐代自安史之乱以后,战争频繁而残酷,驻守边地的成千上万的将士在沙场英勇牺牲,使得他们的妻子独守空闺,寂寞终身。

陈陶《陇西行》用沉痛的笔墨描绘了这一情形:“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闺中妻子不知征人已战死,仍然在梦中想见已成白骨的丈夫,还在梦境中盼他早日回来团聚。

元代姚遂的《寄征衣》:“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

寄与不寄问,妾身千万难。

”诗用一个女子的口吻写出了一个闺中少妇为丈夫寄寒衣时的矛盾心情。

同时,那种对丈夫的关切、体贴之情也溢出纸外。

4.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冷清役使的需要,把大批的民间美貌女子掳人宫中。

这些宫女在深宫里被高墙深院锁着,一待就是一辈子;除非特殊的原因可以被放出宫,不然就只能老死于这寂寞冷清的皇宫里。

一部分宫女进宫后,连皇上的面也没见过。

她们的痛苦、怨言可以想见。

杜荀鹤在他的《春宫怨》里就描写了这样的一位宫女:“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诗的首联,寥寥十个字,生动地表现了宫女希望恃貌取宠而结果却幽闭深宫的怨愤情绪。

她正在后悔不迭啊,原以为自己长得漂亮,进宫可以获宠的,哪晓得于今竟过着这样清冷寂寞的生活,真是误人青春啊。

所以对着镜子,也无心去梳妆打扮了。

是真的怨恨自己长得漂亮吗?不是,而是怨恨那有眼无珠,不识美丑的皇帝,这一句真是石破天惊之语!第二联说:既然不能以容貌取悦于君王,哪还要去修饰什么仪容呢?而第三联,则对春天悦耳的鸟鸣、浓密的花影进行描绘,既起到了春怨的点题作用,更重要的,是把宫女的幽怨和这美好的春光进行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了宫女的寂寞和凄凉。

鸟儿是这样的欢欣,花儿是这样的盛开,而宫中美女呢,竟是如此的哀怨和忧伤,这该是怎样的不幸和不平啊!尾联,以过去对比现在,以往日的欢乐反衬出今日的愁苦。

唐代元稹的《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这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诗。

几个玄宗天宝年间进宫的老宫人,年轻时都是月貌花容,娇姿艳质,她们被禁锢在古行宫中,红颜憔悴,成日价闲坐无聊,只有谈论已往。

此情此景,好不凄绝!江南曲李益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