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教育PK:无论输赢,贵在取长补短

合集下载

中英教育的差异不在纪律与规则上面

中英教育的差异不在纪律与规则上面

中英教育的差异不在纪律与规则上面去年,我在英国做访问学者,我的女儿在英国的公立学校读了多半年小学。

今天在这里主要作为家长分享一些经历和感受。

首先说的是BBC纪录片里面有非常大的误区,这里面的关注点或者冲突点特别强调纪律和规则,貌似中国的这种要求是非常严格的,英国公立学校对纪律要求不是那么严,不是要求服从,这是非常大的误区。

中英教育的差异,不是在这个方面。

接下来谈一下中英教育的四点差异,前三点不存在中国好还是英国好的问题,任何一点走到极端就是不好。

第一点,中国的标准化和专业化的小学教育,跟英国个性化的教育的差异。

在中国,大家都有统一教学大纲、教材,同时,小学里面,语文老师只教语文,数学老师只教数学。

但是在英国,首先没有教材,女儿上学第一天就什么都没拿。

他们一个班30个孩子,配有1个班主任、4个助教,主课是英语,像我们的语文。

四门主课由一个班主任承担,其他为辅助班主任。

他们教学分成不同组,每一门课分组不一样。

比如我女儿数学很好,他就分在数学组;英语最差的,可能就分在英语那个组。

在中国更重视标准化,差异化,我们的基础可能打的比较好,我们教数学有十几年数学经验的老师。

英国那边的好处,不是要求所有孩子达到一样的要求,因材施教,每个孩子都要有他的特色和特长,可能有不同的方面要补充。

第二点,个体教育和小组学习的差异。

中式教学,老师上面讲,所有学生面对老师,学生之间不允许互动,但是英国是小组教学的方式。

中国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注重自我,或者说中国的孩子不太具备合作精神。

但是英国通过小组学习,培养了孩子合作精神。

一个小组有五六个孩子,老师讲课时,孩子们可以一起讨论,一起研究任务,这比学习成绩更重要。

这反映了中国教育以外的理念,很多东西是从管理角度出发,不是人的角度出发。

第三点,对孩子心理的关注。

我举一个小的例子:在中国小学,学校有一个男生喜欢她,因为小孩不知道怎么表达,男生老惹她,她就把人打了,有一点点轻伤,我被叫到学校,老师认为你打孩子是一个问题,但是小男生骚扰女生不是问题。

BBC纪录片迎结局中英教学最终会比出输赢吗?

BBC纪录片迎结局中英教学最终会比出输赢吗?

BBC纪录片迎结局中英教学最终会比出输赢吗?随着BBC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教学》第三集在当地时间今晚(北京时间19日凌晨)播出,最具悬念的结果即将公布。

在最后这集里,分别经历了一个月中英教学方法的两组学生将迎接数学、自然科学的考试,来看看哪种教学方法更行之有效。

此前,BBC发言人在给晨报发来的一纸声明里声称“最终结果引人深思”,而英国教育部的学校大臣(school minister)尼克·吉布直言他没看这部片子,因为“娱乐性太强”,不作“研究”之用。

也许,谁赢谁输也不能说明哪种方法更适合谁,它只是注定将引发另一个问题:分数就能衡量一个月的教学吗?【结局】从“妖魔化”冲突到关系温馨BBC拍摄的名为《我们的孩子够坚强吗?中式教学》纪录片拍摄5名中国顶尖中学教师赴英教学一个班一个月的全程,在播出后引起轩然大波,国内舆论纷纷“声讨”纪录片作秀和炒作,认为该片夸大中英教学冲突。

对此,该片制作方称全程完全真实。

BBC发言人瑞秋·巴芙向晨报发来的声明称:“拍摄尽可能以不引人注意的方式完成,我们在教室里安装隐蔽式摄像机,拍摄过程一步步按照学校日程表进行,这些都是为了表现出学生们在经历中国式教学时的真实反应。

有些学生很容易就能适应下来,但有些学生会反抗,而最终的(教学和考试)结果引人深思。

”对于该片引发的轩然大波,制作方似乎也有所预见,声明称“这是一个很大胆的实验项目,不但要考察中英两国在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上的不同之处,还要考察两国文化上的冲突。

片子表现的内容都是引人思考的话题,在英国国内也引发了教学方法方面的大量争议。

”BBC还回应称第一集主要是将师生间发生的各种问题展现出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会可能给人一种“妖魔化”的错觉,不能仅凭第一集的印象就认为是“妖魔化”中国老师,但只要看完三集,就会发现所有的问题都在慢慢解决。

比如第一集里出现的学生被“训哭”的引子,在后面都会随着“剧情”的展开而慢慢抚平,而中国老师逐渐掌控课堂、师生关系令人感觉十分温馨。

中英教育制度对比

中英教育制度对比

浅谈中英教育制度文化是本质性的,教育是文化的形式,是一定人类文化的表现,中英两国的文化之间差距的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在于教育制度的不同。

所谓教育是一种人类道德、科学、技术、知识储备、精神境界的传承和提升行为,也是人类文明的传递。

教育是一种人类道德、科学、技术、知识储备、精神境界的传承和提升行为,也是人类文明的传递。

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

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类型有正规教育、成人教育、技术教育、特殊教育、终身教育等。

而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有机构成的总体及其正常运行所需的种种规范、规则或规定的总和。

它包含有学前教育机构、学校教育机构、业余教育机构、社会教育机构等,还包括各机构间的组织关系、各机构的任务、组织管理等,它的设立主体是国家,是国家教育方针制度化的体现。

他是一个社会赖以传授知识和文化遗产以及影响个人社会活动和智力增长的正式机构和组织的总格局。

是社会制度中的一种,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家庭制度并存于社会结构之中。

英国是一个有悠久教育传统的国家。

它的教育体系经过几百年的沿革,相当的完善和复杂,且具有非常大的灵活性。

总体来说分为三个阶段:义务教育,延续教育和高等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又可分为三个阶段:3岁到5岁的幼儿园教育;5-11岁的小学教育;11岁-16岁的中学教育。

5岁-16岁为法律规定的强制教育阶段。

适龄儿童必须入学,由国家负责必须的学费、书籍和必要的供应。

英国的学生从五岁开始接受义务教育,享受全免费的国家福利,学校甚至还提供免费的午餐,所有的家长必须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读书。

不为考试易教旨——中英教育方式对比实验的启示

不为考试易教旨——中英教育方式对比实验的启示

不为考试易教旨——中英教育方式对比实验的启示作者:向保秀湛卫清来源:《成才》 2015年第9期向保秀湛卫清英国BBC( 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英国广播公司)近日播出的纪录片“Our kids tough enough?”(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网上网下风靡一时:在伦敦大学教育学院与BBC启动的研究项目——“The school that tur-ned Chinese”(中国化的英国学校)关于中英教育方式的对比实验中,因为文化和观念的差异,由五位曾经在中国执教的华人教师组成的中式教育团队与英国学生冲突不断,引来国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

一、史无前例的比较教育实验古希腊人在阿波罗神庙的门柱上刻着这样的神谕:“认识你自己”,古希腊哲人也通过多种形式告诉后人:认识人类自身(含教育)比认识外部世界更难。

因此,对教育这样高难度的认识活动更需要分享与交流,才能达到深化认识、共同提高的目的,这也是比较教育产生的动因。

然而,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几百年来,比较教育始终处于单向借鉴的阶段,这次由伦敦大学教育学院与BBC邀请五位华人教师组成的中式教育团队在英格兰南部汉普郡Bohunt中学(英国第一所开设汉语的公立学校,也是英国顶尖级的公立学校)开展的中英教育方式双向对比实验可谓史无前例。

五位英语娴熟的华人教师组成的中式教育团队接管50个英国孩子组成的中式教育班级,从校服到作息时间到座位编排到课堂教学模式,完全中国化,一个月后由第三方机构通过考试检测其效果,与英式教育班进行对比。

此举在比较教育研究史上堪称创举,它开创了比较教育实证研究的先河,因而其意义远超实验研究本身。

能在比较教育史上看到这么原汁原味的对比实验,除了要感谢伦敦大学教育学院与BBC的实验设计,还要感谢这五位华人教师,他们娴熟的英语是这次实验得以展开的关键,值得点赞的还有他们勇于接受挑战和无论在何种教育体制下的敬业精神。

中英教育制度对比及其意义

中英教育制度对比及其意义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中英教育制度对比及其意义学院:外国语学院专业:英语(师范)班级序号:3班15号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The Comparison and Implication of Education Systems inChina and UKA Thesis SubmittedIn Partial fulfillment for theRequirements of the Degree ofBACHELOR OF ARTS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May, 2009AbstractChina has a long history in education. The education system is being consummated gradually,While The Great Britain is the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western educator, who owns more advanced education system. Accompanying with the large extent of going abroad, it is necessary to think about the reason why so many Chinese students want to study abroad. So in the article, it is essential to compare the two education system. The article analysis the Chinese education system, and gives some personal suggestions.The most attractive point in Chinese education system is that Chinese people emphasize the traditional knowledge, which makes the students have a solid foundation. It is obvious that children in our country learn more in the childhood. But the western students learn slowly. Innovation and creativity are the most different point between the education systems. Sometimes, Chinese education limit students sense of innovation.The whole article has four parts: in the first chapter, it is the comparison of education system in china and UK. It contains Chinese education system and education system in UK. The two have their own merits and defects. In the chapter two, it is the higher education. It is divided into the high education in china and th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in UK, and the third chapter is suggestions about improving Chinese education system.Keywords: Education System; Innovation; Independence; Suggestions摘要中国的教育历史十分悠久,教育体制也逐渐变化完善,而英国作为西方教育的代表,也拥有先进的教育体制,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在国外留学,所以,在本文中将两国教育体制进行对比,并对中国的教育体制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谈英汉语言文化对比

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谈英汉语言文化对比

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谈英汉语言文化对比发布时间:2021-09-24T01:15:49.309Z 来源:《教育考试与评价》2021年第7期作者:刘腊梅孙先洪[导读] 对比是生活中每天都会发生的事情,通过对比可以了解事物两者之间的异同,也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手段[1]。

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聊城 252000摘要:语言是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学习语言必然要了解文化本源。

英语教学中,进行英汉语言文化对比则能使学习者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发挥一定的参照作用,为英语学习和教学奠定基础。

因此本篇文章从五大方面角度来谈论《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展现英汉语言文化对比体现在哪里以及在英语教学中对比的意义。

关键词:《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英汉语言文化;对比,英语教学对比是生活中每天都会发生的事情,通过对比可以了解事物两者之间的异同,也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手段[1]。

因此无论在英语学习还是英语教学中,学生或者教师都需要以母语为依托进行自主对比或者引导式对比。

通过对比,两种语言之间的异同、特点和规律都可以被探索。

根据这种规律我们便可有效的更好理解外国文化从而利于掌握文化根基上生长起来的语言文化,更加顺畅的学习英语,进行交际。

这种引导学习者英语学习中要进行母语和外语对比的理念,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也鲜明的体现了这一点。

一、从跨文化意识的角度分析随着时代的发展,英语作为一种全球通用语言,各个国家在世界上也大放异彩,掌握英语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能力。

掌握英语的语言系统的输出规则,培养不同语言之间共情的能力,具有跨文化交际意识,当文化冲突出现时能迎刃而解。

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由于交流者不同的文化背景,必然对于话语理解不同,所以这就要求进行文化之间的对比。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前言板块中指出学习英语能帮助他们形成开放和包容的性格,发展跨文化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增强国际意识,以及加强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的热爱[2]。

中英教育之差异性比较

中英教育之差异性比较

中英教育之差异性⽐较2019-10-232011年11⽉,我们重庆市⼀批⾻⼲校长赴英学习考察,在近⼆⼗天紧张有序的学习考察期间,英国厚重的历史,古⽼⽽⼜现代的⽂化传统,极具欧洲古典风格的建筑,肃穆端庄的教堂,⼀望⽆际的绿地,独具特⾊的⽥园风光,既让我们感到⼼旷神怡也让我们充满遐思,印象深刻。

作为⼀位学校管理者,在整个学习考察期间,我重点关注的是两国基础教育究竟有哪些不同之处。

通过总结反思,现将我感知最深的两国教育不同之处简述如下。

⼀、中英两国的教育思想不同英国的教育旨在帮助学⽣尽量发展个⼈才能,并将这些才能加以培训进⽽贡献社会,其本质是后现代主义和建构主义。

后现代主义是⼀种批判多于建设的⽂化潮流,反本质、反基础、反权威是其最基本的共性;建构主义在知识观、真理观与后现代主义息息相关,它反对客观主义知识观,认为世界上没有什么真理,也没有客观的知识;知识要么是个体⾃主建构的,要么是群体商谈的结果。

这种教育思想⿎励学⽣不要盲从权威,⽽是要学会独⽴思考和创新以及与⼈合作精神。

我国中⼩学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则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但是,多年来我们的教育思想似乎都在强调“精英教育”和“应试模式”,“⼀考定终⾝”,统⼀选拔⼈才,强调知识的学习掌握和以分数论⾼低,轻视学⽣的个性发展,强调整齐划⼀的管理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重要特征。

⼆、中英两国的课堂教学氛围⼤不⼀样英国的中⼩学课堂⼗分轻松、活跃,⽼师倚着这靠着那,坐在桌⼦或椅⼦上提着问题,学⽣思考或讨论回答问题;学⽣课桌上往往就⼀本书、⼀⽀笔;学⽣⾃由散漫,听课姿势多样,有趴在桌上的,有东倒西歪的,有嘴⾥吃着(或喝着)东西的,有随便进出教室的;课堂上经常讨论问题、交流思想,共同完成相关任务。

中国的中⼩学课堂则⽐较严肃,⽼师往往板着⾯孔,站着、⾛着向学⽣讲解或灌输知识,学⽣⼤多数时间都是规规矩矩坐在那⾥倾听,不乱说乱动被认为是最守纪律的学⽣;课桌上堆满了书和资料(尤以毕业年级为甚);学⽣不能随便说话、离开座位;讨论、交流的时间很少;师⽣、⽣⽣交流互动少,学⽣⼤多⾝体紧张,精神集中;⽼师喜欢讲解⼀般的解题⽅式和标准答案;学⽣往往也满⾜于获得标准答案。

中英中学教育对比研讨

中英中学教育对比研讨

中英中学教育对比研讨在“放”和“干”中学在观察了一些英国的课堂教学之后,我发现,英国的课堂(即使是较好的学校)大多纪律较松弛,教师讲解较少,而逻辑不严密,也不系统。

但是他们能够“放”而不怕。

在我听过的所有课中,几乎所有教师的讲解都只有15分钟左右。

而面对听课者,他们似乎很坦然,一点也不感觉到自己在“偷懒”。

因为他们长期以来形成的教学文化就是如此,即使在大学也是这样,绝大多数课程时间,都留给了学生。

同时他们注意“活”。

这里的“活”,倒不一定是我们理解的课堂要多“热闹”,学生举手发言的次数有多么多,互动有多么平凡,而是说他们注重学生自己实在而自然的活动。

另外,英国教师对于学生的“放任”是司空见惯的现象。

且不说课堂上一盘散沙的状况,就只要比较一下中英两国人敲击电脑键盘的方式就能够发现这个点。

在中国,我们能够看到绝绝大多数学生或成人敲击键盘的动作都是“标准”的。

而在英国,我发现很多人的动作不但不“标准”,甚至错的“离谱”。

比如,经常见到一些人在使用电脑时,左右两个食指满键盘跳跃,尤其是看到是一个收银员也是这样时,我忍不住怀疑,是不是英国本身就存有多种不同的“标准”动作。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的教育应该放弃培养好习惯的责任。

我仅仅认为,如果我们平时能够给学生更加积极和宽容一点的评价,他们至少能够暂时“忘掉”激烈的中高考,而享受一下学习过程中自然成长的快乐。

英国的中学非常重视劳动技术课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水平和专业技能。

在我参观的几所中学中,每一所学校都设有专门的木工、钳工、电工、管道工等教室,这些教室设施和设备仪器齐全,并且免费为学生准备了大量的培训材料;每一门专业都配备足量的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和与文化课同样的课时;为保证教学的质量,学科组成专门的评委对学生的考试作品实行评价。

因为社会对这些专业工种的需求量大、收入高、绝大多数学生都选择了这些课程的一门或几门,并且学得很认真、很投入,作业水平很高,很多学校的图书室、展览室所用的橱柜都是学生的木工和铁工作品,很多学生的家庭都使用着孩子亲手制作的桌子和凳子。

中英教育教学对比浅析

中英教育教学对比浅析

中英教育教学对比浅析作者:郭晓林来源:《读写算》2014年第07期【摘要】我国英语教育以及教学模式的改革,通常会参照英国等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教育教学模式,获益颇多;但同时,我们对英国教育的认识也存在着模糊甚至误解的地方。

本论文从多个角度对中英教育教学进行了对比。

【关键词】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中英对比教育维系着一个国家的未来,关乎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别是人民的生活水平。

几乎每个国家也都积极的推行着各种各样教育改革,而中国的教育改革,特别是在最近的二三十年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欣喜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反思——如何进一步完善中国的教育,怎样使中国的学生在世界范围内更有竞争力。

《吕氏春秋》曾提到“善学者,假人之长补其短。

”在与别国的比较中,总是能或多或少的得到一些领悟,本文通过对比中国和英国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手段的差异,从中进一步探索改善中国教育不足的有效方法。

一、中英教育理念的对比英国是一个开放性的社会,虽然它仍保留着王室,大量的中世纪的教堂,和无数有着上百年悠久历史的建筑;然而,除去这些形式上的传统,人们独立、自由的思想主导着整个社会。

特别是在成为欧盟成员国以来,英国人文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体现。

这一特点在教育上促使英国的许多高等学府摒弃欧洲传统大学循规蹈矩的教育思想,博众国所长,善于接受挑战和质疑,注重从兴趣爱好出发,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创造能力,和探究精神等,特别是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在中国人的教育理念中倾向于把人在未来“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根本”定位为扎实的知识基础的“知识体系”。

中国的教育注重对知识的积累和灌输,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尊重,以及对知识的掌握与继承。

在英国,学生毕业后带走的是充足的思维空间和持续探究的兴趣;在中国,学生毕业后带走的沉甸甸的知识。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现在,知识容量的扩张和更新都以无法比拟的速度进行着,有些知识当我们学到的那一刻开始可能就在被淘汰,带着这样的知识走入社会,如何会有竞争力,如何保证个人甚至是整个社会的持续发展呢?与之相反,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敏捷的思维方式和无限的创造的力是永远都被社会所需要的。

中英双语比较

中英双语比较

中英双语比较很难说清楚中文和英文的具体差异,可能从表面上看,二者在语音语法词汇几方面的确有很明显的区别,但是仅仅这些观点还不够;毕竟两种语言差异,背后所代表的不是别的,而是一种传承数千年的文化积淀。

李连杰在《精武英雄》这部电影里边曾经说过,要想研究透武学的哲理,就必须要研究宇宙苍生。

同样的,不管什么方面的知识,想要研究透彻,不过,或许没有人能够彻底研究透彻一种事物,我们所能做的,只是不断地强化对这种事物的认识罢了。

这几天又在热播《舌尖上的中国2》,在中国大地上又刮起了一阵旋风。

由于比较忙,还没有时间去看这部纪录片,不过我现在还是对第一部的《舌尖上的中国》记忆犹新。

不仅是因为其中的各种美食,更重要的是它所表现出的一种精神,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让人欲罢不能。

我个人而言,这几年虽说学习比较忙,但也去过不少地方,去过西安,广东,上海,内蒙等等差不多十几个城市,每到了一个地方之后,都会对当地的环境有个全新的认识。

中国的食物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受当地的环境的影响,但是更吸引我的,还是它们所表现出的一种文化的积淀。

我比较赞同哲学上的整体论,每个地区的人文社会环境,其根本决定因素还是当地的自然环境,包括当地的饮食差异,也跟地理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文化内涵更是居世界龙头地位,然而却不能在世界上居于首位,实在是令人难以理解。

作为一个外文系的学生,对西方其他国家的价值观理念、社会制度不敢说精通,倒也有一些粗浅的理解。

其实如果用价值观来解释中国现在的弊端,那问题应该就迎刃而解了。

西方大多信奉资本主义,更多的是强调一种个人主义价值观,甚至将家庭社会放在次要位置,这也就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该国的消费或者其他方面的发展;但是这种发展模式有一个极大的弊端,就是贫富差距极为明显,社会矛盾突出,因此必将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就是铁证。

与之相对,中国所信奉的是自春秋战国孔夫子传下来的一种中庸之道,本来是统治阶级为了驯化百姓而采取的一种思想模式,却被传承了千百年,流传至今。

中英基础教育比较与思考

中英基础教育比较与思考

圆园12年第4期2011年9月5日至25日,武汉市教育局组织全市22名特级教师,远赴英国城市大中小学,进行为期21天的培训考察学习。

大家感悟英国的教育理念,直面英国大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实践,思考比较中英两国教育异同,深受启发。

启示之一:教育公平性———每个孩子同等重要我国新的基础教育改革提出了“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的教育目标,这与英国教育强调的“每一个孩子同等重要”是一致的。

然而现实是,英国的孩子真幸福,英国已有9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而在“应试教育”的阴影笼罩的的中国孩子,犹如一个个为分数而疲于奔命高速旋转的陀螺,哪有幸福可言?在英国教育确定的是“为每一位社会成员创造机会、发挥潜能、实现卓越”。

学校教学中强调研究性学习,重视培养创新意识和强调完成能力的培养。

英国的每一所学校还都为那些在行为养成和学习活动方面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安排了专门的老师。

课堂上老师一般先提开放性的问题,启发大家动脑思考,发表自己见解,最为重要的是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

一节课的教学有一大半时间是让孩子们以小组活动的方式动手实验,老师每组巡视,注重每位学生的操作过程,确保所有的孩子都能有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而实验的数据却并不重要!启示之二:劳心教育与劳力教育——彰显一张一弛英国教育劳心劳力比较平衡,符合人和自然的天性,动静结合,一张一弛,重在过程,发展能力。

中小学生上课,老师讲得少,学生动手多。

中学阶段开设职业技术课程,学校的生活教育、生产教育和技能培养面面俱到,因而优秀中学毕业生也乐于选择职业院校深造。

中国受历史和文化的长期影响,习惯搞劳心竞争,因此有“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经典名句。

中学生上课,老师讲得多,课本教参多,记忆背诵多。

高考中考不考的课程不开设,条件不是很好的学校,物理化学生物实验也是纸上谈兵,学校少有厨艺、裁剪、木工等课程或实验室,因而优秀学生不愿意选择职业技术院校。

启示之三:扬长避短———助推特长发展英国评学生,看你哪好,喜欢算小账,讲到自己的爱好特长,英国学生很带劲;学校家庭善于发现、乐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与学习考试无关的“偏门”、“杂技”也大行其道;许多学生大学、研究生所选的学科专业,是中小学以来一直喜欢或擅长的,十几年、几十年磨一剑,高精尖的技术和人才就多了。

中西教育对比英文作文

中西教育对比英文作文

中西教育对比英文作文英文:When it comes to comparing Chinese and Western education, there are certainly some key differences to consider. In my experience, Western education tends to place a greater emphasis on critical thinking and creativity, while Chinese education is often more focused on rote memorization and test-taking.One major difference is the way that students are encouraged to think and learn. In Western education, there is often a greater emphasis on independent thinking and exploration. Students are encouraged to ask questions and challenge assumptions, and to develop their own ideas and opinions. This can be seen in the way that Western classrooms are often structured, with students working in small groups or pairs to discuss and debate ideas.In contrast, Chinese education tends to be morestructured and focused on following rules and procedures. 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memorize a lot of information and perform well on exams, rather than developing their own ideas or opinions. This can be seen in the way that Chinese classrooms are often more teacher-centered, with the teacher lecturing and students taking notes.Another key difference is the way that creativity is encouraged and valued. In Western education, creativity is often seen as a key skill to develop, and students are encouraged to think outside the box and come up with innovative solutions to problems. This can be seen in the way that Western schools often have art classes, music classes, and other creative outlets for students.In Chinese education, however, creativity is often less valued, and 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conform to established norms and rules. This can be seen in the way that Chinese schools often prioritize academic subjects like math and science over art and music.Overall, there are certainly pros and cons to bothChinese and Western education systems. While Western education may encourage more independent thinking and creativity, Chinese education may be more effective at preparing students for exams and standardized tests. Ultimately, the best education system is one that takes the strengths of both approaches and combines them in a waythat best suits the needs of the students.中文:当谈到比较中西教育时,有一些关键的差异需要考虑。

中美英三国教育大PK,谁才是最终赢家?

中美英三国教育大PK,谁才是最终赢家?

新足迹游学|中美英三国教育大PK,谁才是最终赢家?前言:近几年,网上大量文章和书籍也对英美教育进行大篇幅的介绍,相当一部分学者和家长在中美英教育之间作对比……然并卵,无论大家怎样努力,这一切对比和思考基本都属于纸上谈兵。

教育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只要社会环境不变,中国教育就很难有突破性进展和改变。

美国高中:教育注重广度和深度说实话,David每天都在忙碌中开始,也在忙碌中结束,但是每天过得丰富而充实。

David就读于美国顶尖寄宿高中圣保罗中学,学校生活非常丰富,可以自由选择和支配的时间也多,不会出现为了学习成绩而牺牲其他时间的情况。

每天早晨,David都会参加学校的晨会,晨会实际上就是个信息发布的平台,老师或者学生社团都是在这个平台上发布信息的。

之后,他会被安排进行大约7节课的学习,其中有一节自由安排的课。

小而精的校园课堂,最大的优势便是,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老师足够的关注。

为了实现精英教育,在每一门具体课程的学习中,也要贯彻小班教学的理念。

David班上,同学8人,这种精致的小班教学保证了课堂上每个学生,无论积极与否,上课时都有发言或被老师提问的机会。

经过一天紧张而有序的课程之后,下午三点左右,David最喜欢的环节来临——参加为时2-3个小时的体育训练,比如篮球、排球、足球、游泳、击剑等。

美国校园十分看重学生的课外活动,经常鼓励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俱乐部、合作教育、研究以及文化活动等。

如果一个学生某项成绩中等,但课外活动十分出色,知名大学也会抢。

这些知名大学如哈佛大学同时还极为看重一个学生的领导能力,出色的个性以及特殊的才能。

体育训练之后,安排的是晚餐和参加社团的时间,晚自习一般是学生在宿舍里学习,学校的老师管理秩序并监督学习。

英国高中:精英教育一点也不轻松与David不同,Elton13岁入读英国以“精英摇篮”、“绅士文化”闻名世界的伊顿公学。

就读期间,Elton要完成生理、心理、知识、体能、思想和社会责任感的全面成长。

中英教育差别

中英教育差别

中英教育的差别通过BBC拍摄的三集《我们的孩子够坚强吗·中式学校》纪律片所体现的中方教师及50名学生种种不适表现里我们可以一窥中英教育的差别。

纪录片邀请了五位教学经验丰富并且英语流利的中国教师对博特航学校抽选的50名初三学生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授课,包括数学、自然科学、语法、普通话、体育等课程。

并将“中式学校”一个月的教学成果通过期末测验的成绩和该校其他初三学生所接受的英式教育进行一个直观的比较。

虽然教学过程十分坎坷,从小接受开放课堂的英国学生无法立即适应大班教学和以老师传授知识点为主的课堂,而老师也曾为学生吵闹、不服管教而苦恼焦虑。

甚至经常到教室巡视的校长和后期出面管理学生课堂秩序的教务主任都早早的认定中式教育无法在英国学校取得成功。

但最后“中式学校”各科平均分都超过博特航原有的班级。

从现象看,中英教育在课堂形式上有着许多差异,而深究其原因,竟发现表面上的差异与两国历史、国情、文化等息息相关。

首先,中国教育多为大班教学,一个班级通常有50人左右。

而英国学生似乎更适应他们原来30人的小班,因为这使得他们能够随心所欲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能有效地形成讨论的氛围。

而中式教育的大班制很少能提供讨论的机会,节目中也有同学抱怨坐在最后举手很难被老师发现,不能有效的发言。

这个差异很大程度上由两国基本国情决定。

总所周至,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导致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严重短缺,即使经过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飞速发展,直到如今仍有许多贫困山区的孩子无法享受到九年义务教育。

而在欧洲发达国家人口基数相对较小,加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人口结构相对稳定,教育资源充沛,英国甚至有能力提供11年的义务教育。

其次,英国教育注重通过小组课题讨论,激发同学对于课题的兴趣,培养同学自主学习、自主探讨的能力。

而中国教育则注重笔记,老师在上课过程中都比较注意板书,并要求同学对着黑板记录、整理,节奏十分紧凑,博特航许多同学抱怨跟不上老师的笔记。

中英学校教育的比较与思考

中英学校教育的比较与思考

中英学校教育的比较与思考一、中英学校教育部分领域的比较(一)思维方式我国绝大部分学生比较灵活、高效、形象;而英国学生思维特点是比较细致、注重逻辑性和创新。

(二)社会价值取向我国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英国注重民主、法治、个人自由、互相尊重、包容不同宗教信仰。

(三)教育价值观我国教育价值体现主要是为社会作贡献的现代价值观和学而优则仕的传统价值观;而英国注重个人、家庭、所属社会群体、社会的多元性及我们生活所依赖的环境的综合价值。

(四)教育目的我国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英国看重个人精神、道德、社交、文化、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成长的途径。

(五)教育系统我国是在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下,通过以下4~5级行政管理系统实施,教育部、教育厅、市教育局、县教育局、乡教育组校长负责制,党支部监督;而英国是在教育法律、法规之下通过以下1-2级行政管理系统实施,教育部、那教育局、校长负责制、校董事会决策。

(六)基础教育学校类别我国学校主要分为公立和私立;英国有公立学校、教育局所属学校、学院学校、自由学校、家教、私立学校(非盈利机构,免税)。

(七)学校经费我国的教育经费由教育行政部门和政府部门严格管理;英国是教育部直接拨给学校(平均每个学生4000多英镑/年)。

(八)教育理念我国的传统文化和知识的权威性影响深远;而英国提倡后现代主义、建构主义的影响、反权威、反基础,自主建构、群体商讨方法和能力的作用。

(九)教育体系我国绝大部分地区有国家课程标准,考试说明、规定教科书,循序渐进、授课,注重在大量练习中获取知识;英国有国家教育纲领、课程说明(包括知识点及考试)、考试机构提供、模块,参考书,笔记,极少量练习。

(十)学校教学我国以大班授课为主,严格的教学次序,面向全班、7:00am-5:00pm,5天×40周,关注习题、试卷的练习;英国主要是小班授课,宽松的教学次序,注重面向个体,9:00am 3:30pm,5天×37周,少量练习。

中外教育PK不如冷静互学

中外教育PK不如冷静互学

中外教育PK不如冷静互学作者:暂无来源:《教育家》 2015年第2期文/ 徐媛刘丹妮一个在英国顶尖的公立学校博航特中学开设的“中国实验班”,5 名中国老师和50 名洋学生,将一场中西教育“真人秀”刷爆了朋友圈。

近日,英国广播公司(BBC)拍摄了一部中国老师到英国“支教”的纪录片真人秀——《中式学校:我们的孩子够坚强吗?》。

纪录片在英国首播,并通过视频网络在中国传播,一场中外教育差异的讨论被推向了风口浪尖。

西式教学:启发式教育备受推崇“ 你们家孩子打算去哪儿留学?”越来越多的家长计划着将孩子送出国门,让他们接受所谓的“更好的教育”。

外国教育的吸引力在哪?多年来,国外教育是“启发式教育”的代名词,而中国教育被打上了“填鸭式”的标签。

纪录片播出后,不少人感慨中国教学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启发不够,缺乏自主创新的后劲,西式教学引发了国人对应试教育模式改革的思考。

据了解,英国的实验课一般分成2 至4 人的小组,每人亲自做一遍,基本上一个实验就会做40 分钟,第二节课才讲公式,而中国老师们却习惯用幻灯片主讲公式,不需要学生自己参与实验操作。

长沙女孩翁静婧高三时赴丹麦做了一年交流生。

她说,丹麦在高中便实行走读制,没有固定的教室,与中国传统的高中教育不同,教育模式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注重培养团队协作能力,除了以考试作为对个人能力的评价标准之外,还有很多要求团队一起完成的课题,而且每个人的所得成绩或者分数不会公开,很人性化。

欧美等许多学校实行以学生为本的小班教学,尊重学生兴趣和个性发展,实行问题导向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且欧美等学校的小班教学大多根据学生自身能力而定,进度适中,每一个知识点大家都能得到充分的训练。

此外,老师对学生是近乎同等的关注,一有疑问任何人都能随时请教老师,所以只要自己想学就不太可能出现跟不上班的情况。

据《南方周末》报道,参与BBC纪录片拍摄的南京外国语学校英语特级教师李爱云,9 月1 日新学期开始,她回到以前的课堂后,有了不一样的感受,“中国课堂太安静了”、“我发现我们的学生总是等着我们抛出问题,不习惯主动提问。

浅谈中英基础教育的比较:今天,我们该如何做教育?

浅谈中英基础教育的比较:今天,我们该如何做教育?

浅谈中英基础教育的比较:今天,我们该如何做教育?很荣幸参加某区教育局组织的英国海培班,为期两个月的学习、考察和交流,让我们深入了解了英国的教育体系和办学现状,感触很深。

英国教育给我的总体印象是:简单朴实,没有深奥的理论和空洞的说教,直达人的心灵,而且惠及所有孩子。

具体表现为:1、全民免费义务教育时间长(3—18岁),其中苏格兰更是实现了大学免费教育,政府保证所有孩子都能享受到教育的福利。

2、政府完全简政放权,几乎没有像我们这么庞大的教育行政机构,负责学校的多是社区教育专员或议员。

理事会治理下的校长负责制让学校没有多个“婆婆”指挥,办学完全自主,除了教育部统一的教学大纲外,没有统一的教材和教学内容。

3、在校学习时间短(小学不超过5小时),中小学零课业负担,注重生活技能及动手能力培养,保障孩子充足的睡眠与运动。

被写入教育法规的小班化教学,让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得以真正实现。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什么是好的教育?什么是适合人发展的教育,我将中英基础教育进行了对比,思考如下。

一、好的教育应该具有人文精神在西方人眼里,教育是一种服务,常态环境下每班10—30人的小班,每校500人左右的规模,让校长和教师有更多精力更好地为孩子幸福成长服务。

英国基础教育的核心理念是“每个孩子都重要”(Every Child Matters)。

孩子是国家的财富,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所有孩子都有受教育权利,哪怕是残疾孩子和黑人孩子。

在英国,教育的公益慈善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尤其关注弱势群体,遍地都是特殊学校(光伦敦就有100多所)且地位崇高,经常受到王室接见。

在英国的课堂上,教师普遍尊重学生,尊重差异,助教与特教的有益补充,彰显了人性关怀。

所有学生的考试成绩都是秘密,学校从不公布分数和排名,校长老师特别和蔼可亲,不吝蹲下身子或跪在地上为孩子辅导、安慰受委屈的孩子,令人无不动容。

我们从校长、教师的言谈举止,可以看出他们不光真心爱孩子,而且爱每一个孩子!英国有极为丰富的社会教育资源,各个城市、州郡、小镇都有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科学馆和教堂,免费开放。

中英之间关于竞争的差异化(1)

中英之间关于竞争的差异化(1)

中英之间关于竞争的差异化大家知不知道为什么长颈鹿的脖子那么长?达尔文认为:在古代的长颈鹿中,由于个体不同,它们的脖颈有长有短。

在气候干旱,地面青草干枯,灌木死亡的自然条件下,身高脖长的长颈鹿能够吃到身矮脖短的长颈鹿无法吃到的高树木上的叶子,在生存竞争中脖长者得胜而生存下来,逐渐形成今天的长颈鹿。

简单地概括来说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动物之间的竞争尚且如此,我们人类当然也不例外。

那么是否所处的国家不同,人们之间关于竞争也存在着差异呢?如果是,那又为什么会存在着这种差异?今天我就以中国和英国两个国家为例,和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中英之间关于教育竞争的差异化。

为了贴近大家的生活,我将从学生、班级、学校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首先我们来比较一下学生间的竞争在中英有何差异?中国是以“分数”为竞争基础,而英国则侧重于“综合成绩”,比如说高考,中国基本都是依照高考成绩的高低来录取学生,而英国不同,在英国入学并不止是凭借成绩。

首先你需要递交申请,然后再经过面试,通过了就可以入校学习,这主要考察学生的整体素质。

此外,中国学生普遍处于“被”竞争状态,英国学生则是自由竞争。

就拿高中文理分科来说,我有个高中同学,文理科成绩都不错,他喜欢文科,分科的时候他就没有和家人商量,选择了文科。

老师看到了就和他父母打电话,让他们来学校一起劝他。

最后我朋友实在拗不过老师和家长的要求,被迫选择了理科,但他也不能因为不喜欢就不学了,毕竟还有高考嘛,他只有强迫自己去学习不喜欢的科目,被迫竞争。

在中国这种情况很多,特别是兴趣辅导班,有的根本不是学生自己的兴趣而是被自己父母强加在身上的,但他们也没有选择的权力,只能承载着父母的期盼去被迫竞争。

在英国,学生在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老师和家长都不会干涉他们,因为他们觉得孩子有自己选择的权力。

例如视频中一个英国女学生说“我为什么要学习三角函数,学了三角函数能干什么?”现在我也不知道当初我学的那些东西对我有啥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