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学案2
学案宋明理学
高一历史学案《一、3.宋明理学》(课题)第 1 课时【学习目标】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1. 知识与技能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
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相关资料,加深对宋明儒学发展过程的认识。
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的异同,要注重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相关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宋明理学及其代表人物相关知识的学习,感受先代哲人睿智的哲理思想,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学习重点】宋明理学发展的各个阶段的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学习难点】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学习过程】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1.儒学的困境(1)东汉末年,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了;(2)魏晋时期,道教和佛教的广泛传播,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的地位。
2.儒学复兴运动(1)唐代中后期,韩愈和李翱的的主张,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2)北宋的儒学复兴运动为奠定了基础。
二、理学的创立——北宋五子(一)理学的含义:北宋五子将儒学的、、、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理学,又称新儒学。
(二)代表人物: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
1.周敦颐:建构了关于万事万物的,把人与天地万物的本原合而为一,从而为“理”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了依据。
2.邵雍:重新排列《周易》的六十四卦,试图揭示宇宙规律,进而解释人类命运。
3.张载:①开创了理学中的一派;②严格区分了、、、等概念,准确地表达了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
4.“二程”:程颢、程颐:①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②天理的核心是,修养的最高境界也是。
三、理学的成熟——朱熹的学说(一)朱熹:南宋思想家,理学集大成者,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
宋明理学学案2岳麓版(汇教案)
第课宋明理学【考点解读】考点:宋明理学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开展。
解读:程颢、程颐是北宋理学的主要代表,南宋朱熹继承了“二程〞的思想并成为集大成者,是继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核心主张是“理"或“天理〞,故他们的思想统称“程朱理学〞。
南宋陆九渊和明中期王守仁又提出“心即理也〞的主张,使理学开展到心学阶段。
理学经过几百年的开展,在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方面影响极为深远,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又产生了消极影响。
【知识梳理】一、兴起原因.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乱,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出现危机。
.唐宋时期,“〞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唐宋儒家学者为重兴儒学,不断思考、探索,弘扬儒学传统,吸收和融合、思想,使儒学体系得到丰富和更新。
二、形成:北宋儒学家把关于、的深层思考与传统儒学对的关心联系起来,逐渐确立一套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体系。
三、开展过程.程朱理学()代表人物:北宋程颐和程颢起突出作用;南宋是集大成者。
()主张:①“理〞是世界的本原;求理方法是“〞。
②当个人私欲与准那么冲突时,要“,〞。
()开展:南宋以后逐渐开展成哲学;元朝曾将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的内容;明初确定理学在思想界的地位。
.陆王心学:()代表人物:南宋的陆九渊和明中期的王守仁。
()主要主张:①“〞是世界的本原。
②求理方法分别是“〞和“〞。
四、评价.历史地位:理学是宋明时期的。
.影响()积极:重视力量,注重、等;讲求、和,强调人的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
()消极:强调和的永恒性,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重点突破】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点突破提示:关键词分析法()“格物致知〞: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但这个“物〞却是主观的“事〞,说明其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宋明理学教案
宋明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宋明理学的起源、发展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宋明理学主要观点的能力。
3.引导学生认识到宋明理学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宋明理学的起源、发展及其主要观点。
2.教学难点: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及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如:“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哪些关于宋明理学的知识?请大家分享一下。
”1.2引导学生关注宋明理学的起源和发展。
2.讲解宋明理学的起源2.1介绍宋明理学的起源背景,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2.2讲解宋明理学的创立者周敦颐及其主要成就。
3.讲解宋明理学的发展3.1介绍宋明理学的发展过程,如北宋五子、南宋朱熹等代表人物。
3.2分析宋明理学的发展特点,如重视心性、强调道德、关注社会现实等。
4.讲解宋明理学的主要观点4.1天理观: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人们应当遵循天理来生活。
4.2人性观:人性本善,但受到物欲的诱惑,需要通过修身来克服。
4.3修养观:主张通过读书、静坐、格物等途径来修身养性。
5.分析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5.1政治方面:影响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等。
5.2文化方面:影响文学、艺术、哲学等各个领域。
5.3教育方面:影响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方法等。
6.讲解宋明理学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6.1宋明理学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文化的发展和完善。
6.2宋明理学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深远影响,成为传统文化的主干。
7.课堂小结7.2强调宋明理学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8.课后作业8.2要求学生在论文中分析宋明理学的主要观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如:学生是否掌握了宋明理学的起源、发展及其主要观点。
2.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讲解是否清晰、学生是否积极参与等。
3.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国学经典 宋明学案 理学-为往圣继绝学(2)
国学经典宋明学案理学:为往圣继绝学(2)还有一个人是我们必须提及的,范仲淹。
从唐代末期到北宋,中小地主和自耕农为主的经济形态出现,他们的子弟通过科举进入到国家政权队伍里面,成为士大夫的主体,成为儒学学者的主体,这成为这个时代的特色。
因此这种社会出身的知识人,在伦理观念、文化态度和思想倾向方面,跟中唐以前、魏晋时代,尤其士族出身的知识分子的想法大异其趣。
范仲淹两岁时父亲死了,困穷苦学。
这样的经历在北宋理学很多重要人物的身上都可以看到。
冬天学习困了的时候,用冷水洗面来刺激精神,没什么吃的就喝很稀的稀粥。
范仲淹不仅有很多讲学的成就,更是代表北宋前期儒家知识群体的精神人格,他提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每感论天下事,时至泣下”,关心国家大事,以国家大事、以民生为己任的那种情怀,可以说感染了当时一代知识分子,“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这影响了士大夫风气的变化,也可以说代表了当时北宋儒家人格的发展方向。
如果没有范仲淹这样的人物出现,没有这种道德精神出现,那宋明理学的出现应该说是没有前提的,也就是没有可能的。
讨论理学,按照《宋元学案》的讲法,得从宋初三先生胡瑗、孙复、石介讲起,而其中两位重要人物,一个是胡瑗,一个是孙复,都是由于范仲淹的亲自推荐才得以在朝中做官,才得以从事讲学事业。
二、宋明理学的真正发端我们先把这个发端追溯到周敦颐。
因为周敦颐做过二程的老师,二程又是北宋道学真正的建立和创立者。
周敦颐号濂溪、字茂叔,湖南道县人。
二程在回忆跟周敦颐学习时是这样讲的:“昔受学于周茂叔,每令寻仲尼、颜子乐处,所乐何事”,就是说孔子跟他的弟子颜回他们即使很贫困地生活,在颠沛流离中也保持了一种精神快乐,“所乐何事,所乐何处?”这就是周敦颐让二程兄弟经常寻求的问题。
兄弟两个就开始琢磨这个问题,当时有没有琢磨通我们不知道,但是这个问题对他们后来的发展很有影响。
“寻孔颜乐处”后来变成整个宋明理学一个内在的主题。
第3课 宋明理学 第二课时学案
第3课宋明理学第二课时学案【课堂探究】1.阅读与思考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朱熹你认为朱熹这句话有道理吗?为什么?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
君命顺,则民有顺命;君命逆,则民有逆命。
……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故号为天子者,宣视天为父,事天以孝道……——《春秋繁露》材料二“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是唐朝杜牧有感于南朝佛教兴盛所作的一首诗。
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人们开始了对宗教的渴求。
那个时候,从王公贵族到黎民百姓,崇信佛教,纷纷皈依佛门,甚至连皇帝也“舍身”佛寺。
材料三陆九渊曾记述:“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指朱熹)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指陆九渊及兄陆九韶)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
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
”——《象山先生全集》请回答:(1)材料一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作者分别对百姓和天子提出什么要求?(2)据材料二说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思想界的状况。
(3)据材料三概括朱熹和陆九渊的主要分歧。
(4)据材料一、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主流思想演变过程的特点及主流思想演变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知识拓展】1.佛教: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产生于古代印度。
佛,意思是“觉者”。
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
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主张“神不灭”、“生死轮回”、“因果报应”,这辈子忍受苦难,下辈子就进入极乐世界。
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从悉达多所悟到的道理里,看透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
佛教于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东汉时得到统治者支持(汉明帝建白马寺)2.道教:兴起于东汉末年,尊老子为教主,又称道家、黄老、老氏与玄门等,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固有宗教,讲求修炼养生,长生不老,希望成为神仙。
《宋明理学》 导学案
《宋明理学》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2、理解宋明理学的核心概念,如“理”“气”“心”“性”等。
3、探讨宋明理学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4、培养分析、比较和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2)宋明理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主张。
2、难点(1)理解宋明理学的哲学内涵和思维方式。
(2)正确评价宋明理学的历史影响。
三、知识梳理(一)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1、政治背景(1)宋代加强中央集权,需要强化思想控制。
(2)元代继承并发展了宋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背景(1)宋代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
(2)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尖锐。
3、思想文化背景(1)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2)唐代三教并行,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3)儒家学者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力图复兴儒学。
(二)宋明理学的主要流派1、程朱理学(1)代表人物:程颢、程颐、朱熹。
(2)主要观点:“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
主张“存天理,灭人欲”,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以达到“圣人”的境界。
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即通过接触世间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
2、陆王心学(1)代表人物:陆九渊、王阳明。
(2)主要观点:陆九渊提出“心即理也”,认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王阳明主张“致良知”,认为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但往往被私欲所蒙蔽,需要通过自我反省来恢复良知。
(三)宋明理学的影响1、积极影响(1)宋明理学强调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如重视气节、品德,强调自我约束、发奋立志等。
(2)宋明理学的思辨性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
2、消极影响(1)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宋明理学导学案2人教课标版
影响相同 :
见课本
课堂检测题
1.(汕头一模)此图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体现了古代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
综
B.此三人不是同一时代,不可能同时出现
C.儒、释、道三家主张各异,冲突激烈
合 D.主要反映了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 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2.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
提 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
重礼轻法、重男轻女、因循守旧等观念
②存在等级尊卑、
3.积极: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讲求以理统情、自 我节制、发奋立志;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凸显人性的庄严。
【 探究学习四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何异同?
补充材料
朱熹, 南宋儒家学 者,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 哲学家、经学家之一, 宋代“理学”的集大成 者。朱熹 24 岁起走上 理学的发展道路。 在经 过了长期的刻苦研究 之后, 终于成为中国封 建社会后期影响最大 的哲学家、经学家。朱 熹的学问渊博, 于学无 所不窥, 他以继承二程 “洛学”为己任,广泛 吸收了周敦颐、张载、 邵雍等北宋理学家的 思想养分, 成为理学的 集大成者。 他的学说构 建起一个规模庞杂而 又不失缜密精致的思 想体系。他死后不久, 地位开始日渐上升, 最 终成为配享孔庙的 “孔 门十哲”之一,而其在 历代儒者中的地位及 实际影响仅次于孔子 和孟子。 其思想学说从 元代开始成为中国的 官方哲学, 不仅深刻地 影响了中国的传统思 想文化, 而且还远播海 外,如李朝时期的朝 鲜、德川时代的日本, “朱子学” 在政治领域 和思想文化领域都拥 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产 生相当大的影响。
《宋明理学》教案
《宋明理学》教案一、教案背景1.教学内容:宋明理学2.适用对象:高中学生3.教学目标:a.了解宋明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b.了解宋明理学的主要思想和核心观点;c.掌握宋明理学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d.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步骤1.导入(10分钟)a.展示一幅关于宋明理学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b.提问:"你对宋明理学了解多少?它与其他哲学流派有何不同?"2.讲解内容(30分钟)a.介绍宋明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包括其与朱熹、王阳明的关系;b.详细介绍宋明理学的主要思想和核心观点,如"以心为本"、"知行合一"等;c.引用具体案例和经典文献,深化学生对宋明理学思想的理解。
3.学生活动(40分钟)a.分组讨论:学生分组展开讨论,探讨宋明理学对现代社会的影响;b.小组展示:各组派一名代表展示组内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进行点评和提问;c.课堂辩论:分两组进行课堂辩论,辩论议题为"宋明理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
4.总结和评价(20分钟)a.教师总结:归纳总结宋明理学的特点和核心观点;b.学生评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评价,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和感悟;c.作业布置:布置阅读材料,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宋明理学的读后感。
三、教具和学材1.PPT展示2.图片:宋明理学相关图片3.经典文献摘录: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王阳明的《传习录》等4.阅读材料:相关论文、书籍章节等四、教学评价1.学生小组讨论和展示的表现2.学生课堂辩论的表现3.学生出席情况4.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评价。
《宋明理学》导学案02.doc
(1)东汉末年:儒学的 被严重削弱。
(2)魏晋时期: 传播直接冲击儒家思想作为 的地位。
2、过程一一儒学复兴运动 (1)唐中后期:、提出复兴儒学 的主张,反对 B. 宣称儒家的是最高的道,%1 李翱:从“ 提出了儒家的“ ”思想。
”的高度來理解 复兴和 创立的先声。
《宋明理学》导学案一学习目标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分析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的异同;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 族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重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难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对比理解。
二助读要求1、 关注教材课前提示P13,关注资料卡片,学习思考;2、 完成探究案Z 前先认真阅读教材,重视教材结构,逐渐形成知识体系三、课前、课堂探究案(小组长在课前一天收交给科任教师批改) 四课前预习案宋明以前的儒学发展演变的脉络:春秋一一兴起;战国一一蔚然大宗;秦朝一一遭到打击;汉武帝一一正统。
一、儒学复兴运动1、背景一一儒学的困境(2) 北宋时期:为理学产生奠沱基础⑴原因:①北宋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
%1 韩李思想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⑵主张:①推崇,认为唐朝政治的弊端是不尊重儒家的纲常伦理。
%1 主张要巩固中央集权,实现长治久安,必须 为鉴,复兴儒学。
3、影响:①研习Z 风大开,随Z 大变,重 、讲 、励 社会氛围逐渐形成.②应运而生。
二、理学的创立:北宋五子1、 思想来源:儒学+佛教思想+道教思想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一)的主张,儒学吸收了佛、道精神,得到新的发展。
2、理学的含义:把、、、捉升到高度,形成一套囊括关系严密思想体系一一理学,又称。
3、北宋五子各自的主张三、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1、代表人物:朱熹(集大成者)2、理论来源;二程+张载“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
⑶社会政治理论(道德观):以 %1 认为道的价值内涵是“ 认为秦汉以来的帝王都是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
3课宋明理学学案
第3课宋明理学学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列举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状况过程与方法:结合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经历和浅显的文字材料,帮助学生弄清理学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援引一些对宋明理学评价的材料,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宋明理学的精神取向及其现实启迪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程朱理学基本内容。
难点: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历史地位。
知识结构:一、三教合一(儒学的发展)1、魏晋南北朝时期背景:佛教盛行,也广泛的传播,儒学面临严峻的挑战。
发展:儒学吸收、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佛教吸收儒学渐趋中国本土化。
道教也受到儒学影响,主张“”又“”。
2、隋唐时期(1)隋朝,儒学家提出“”的主张,又称“”。
(2)唐朝,统治者奉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
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二、程朱理学1、形成:北宋时,儒家学者融合了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2、代表:程、程兄弟和南宋时期的,成就最为突出,所以“理学”也称为“3、思想:(1)二程认为: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万物只有一个天理,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
这是理学的思想。
同时,把天理和直接联系起来。
(2) 是理学集大成者。
强调,理之源在于,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
强调“,”。
(3)二程提出“”的认识论,认为“”,只有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
他们把、道德和联系起来,认为“进学则在致知”,“”,掌握天下之理,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
(4朱熹更认为,“物”,指、、、。
“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二字,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4、作用;(1)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2)朱熹编著的《》,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3)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学派。
宋明理学导学案(第2课时)
宋代大儒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民生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对这句 ( ).体现了理学家们关注国计民生的价值取向.说明理学在当时有利于维护社会政局的稳定《宋明理学》导学案第2课时答案【了解感知】1、程朱理学的影响:①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②特别是用纲常名教几条绳索,把人束缚得更紧。
③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4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2.陆九渊心学的内容是什么?内容:①陆九渊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所以他的学说被称为“心学”。
②求“理”的方法 -----内心反省。
他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补充:③反对“格物致知”(但它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封建统治提供理论根据的,反对人民为改善受压迫的处境去同封建统治者进行斗争。
)2.王阳明心学产生的背景和内容是什么?背景:明中期以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
王阳明认为,社会动乱的原因是人心的破环,只有通过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统治。
内容:①王阳明更多地吸取了佛教的“心外无佛,即心是佛”思想,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
②在认识论上,他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他认为良知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是人所固有的善性,但良知往往被私欲所侵蚀,所以要努力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
③他的知行合一,是说知和行都产生于心,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并不能科学地说明人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补充:○4强调自我主动,鼓励奋发立志【深入探究】(1)政治方面: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
《宋明理学》教案(2)
宋明理学【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教学重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
【教学难点】比较理学和心学的异同、分析理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独学指导:1.知识指导:2.独立学习:3.抛砖引玉:二、互学引导:三、活学辅导:1、举一反三:(1).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下列与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对应的历史现象分别是()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开眼看世界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2).《论语·颜渊》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
克,胜也。
己,谓身之私欲也。
复,反也。
礼者,天理之节义也。
”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A.“人伦者,天理也”B.“存天理,灭人欲”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3).明代王守仁提倡“心学”,主张“发明本心”,从“心学”的思想来源看,它比较接近于()A.道家的“无为”B.佛教的禅宗C.儒家的“仁”D.“天人感应”学说(4).从成语典故“醍醐灌顶”、“修身养性”、“三纲五常”中可以看出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发生影响的教派有()①佛教②道教③墨家④儒家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5).清朝有一位叫秦间的才子,于清朝乾隆年间考中状元,在游杭州西湖时到岳王庙岳飞墓前,因自己姓秦惭愧地写下了“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两句墓联。
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A.道学B.佛学C.理学D.民族主义2、疑难解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何相关?”王守仁回答道:“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历史宋明理学教案范文(优秀5篇)
历史宋明理学教案范文(优秀5篇)课宋明理学教案篇一第4课宋明理学教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儒学危机;程朱理学中“理”的含义,把握“理”的方法;陆王心学的内容。
2.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
3.宋明理学的社会影响。
过程与方法:阅读教材完成学案,积极讨论,踊跃展示。
情感态度价值观:加深对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服务的远大理想。
【重点难点】重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思想和地位。
难点:理学和心学的异同;理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自学引导】【归纳总结】一、儒学的危机1.原因: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汉代儒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无法控制人心;魏晋南北朝以来,_________、_________迅速传播,吸引了众多信徒,儒学的发展出现了危机。
2.三教合一:三教在彼此反复辩驳中相互吸纳渗透,到__________时期,调和之风尤其兴盛。
“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3.为重兴儒学,回答“三教合一”氛围下人们在世界观等方面提出的问题,唐宋儒学者不断进行思考。
二、理学的两大流派(一)程朱理学1.背景:在回应佛、道挑战时,新兴的儒学到宋代确立了一套以_______________为核心的观念体系,因而被称为“理学”。
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基本主张:(1)“理”是世界的本原,体现在社会上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在人身上就是_________。
这就将个人、社会及宇宙联系起来,构建起理学的世界观。
(2)求理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即通过接触世间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
(3)朱熹的成就:理学的__________;代表作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课《宋明理学》学案.doc
第3课《宋明理学》学案教学目标1.识记: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三教合一;宋朝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陆王心学。
2.理解:(1)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佛、道盛行,儒学面临严重挑战,由于儒学自身顽强的生命力,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主张。
同时,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使儒学在融合中得到发展。
(2)儒学在两宋时期汲取了佛、道有益的内容。
形成了理学,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成为新兴的儒学,这其中“二程一朱”起了决定性作用.(3)儒学到明朝中期,又发展为心学,它受佛教禅宗影晌较大,这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宇宙观。
3.运用:理解儒学在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面临挑战与融合的史实,分析程额、程颐、朱熹理学创立过程,理解其主要思想内涵和影晌,探究陆王心学的主要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佛、道盛行,儒学面临严重的挑战,但儒学汲取佛道的精神,自身也有了充足的发展,一方面说明儒学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另一方面也说明儒学能够与时俱进,适应新的时代发展。
重点:掌握并分析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主要思想。
难点:理解理学与心学的主要内涵,辨析其精华与糟粕,评价其历史影响。
课前自主学习三教合•'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吸收①一一和②一一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2.隋朝:“三教合一”,以③——为主,调和并吸收④一和⑤一的理论。
3.唐朝:⑥一一,尊道、礼佛、崇儒;⑦一一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二、程朱理学1.背景:(1)儒家学者展开复兴①——、抨击②一一的活动。
(2)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③一一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即理学,又叫④——o2.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1)程额、程颐(合称⑤一一):⑥一一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先有理后有物,即理学的核心;天理与伦理道德相结合;提出⑦“一一”的认知论。
(2)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天理“三纲五常”,“存天理,灭欲”;认为⑧“一一”是明道德之善,而非求科学之真。
3.评价: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成为南宋以后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言行。
第3节 宋明理学学案
第3节宋明理学学案第3节宋明理学学案(精选2篇)第3节宋明理学学案篇1第3节宋明理学学案【课前思索】宋代理学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的严密体系,又称新儒学。
在预习中,结合所学内容思索:宋明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它的进展过程怎样?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相比,消失了哪些变化?你怎样看待这种变化?【本课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
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进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2.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搜集相关资料,加深对宋明儒学进展过程的熟悉。
主动参加课堂争论,分析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的异同,要注意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沟通。
学会用观看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相关问题。
3.通过对宋明理学相关学问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加民族自信念和骄傲感。
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育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抱负。
4.【重难点突破】宋明理学的产生与进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既是本课重点又是本课难点。
在学习中,首先要分析清晰宋代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这有助于理解理学产生后的进展历程及其表现出的思想特征。
在整体把握理学进展脉络基础之上,加深对各个进展阶段的熟悉。
另外,还要结合相关资料分析理学进展的不同阶段中,其代表人物的思想的异同点,从而总结出理学的基本特征。
再与此前已归纳的儒学的基本特征相比较,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进展趋势的了解。
【学问梳理】一、理学消失的背景1.儒学面临的逆境:汉末至唐末五代,儒学的统治地位不断遭到挑战和减弱缘由:①社会动荡,军事割据和混战,冲击儒家构建的一套政治和伦理方面的统治秩序。
②尤其是道教和佛教的冲击(同时又消失三教合一的趋势)2.唐朝中后期,韩愈和李翱复兴儒学的主见,成为儒学的复兴和理学的创立的先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和科技
第4课宋明理学
学案
※目标与结构
《课程标准》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知识网络结构:
※精析与探究:
1.概述程朱理学的基本观点,分析宋代理学兴起的社会原因。
程朱理学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糅合了佛教、道教的一些思想,形成了以儒学为主体、儒佛道相结合的新儒学思想体系。
其基本观点包括:“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永恒存在的普遍原则;要把握“理”,需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即通过接触世间万物运用各种知识去体会事物的内在之“理”;在“天理”与“人欲”发生冲突时应该“存天理,灭人欲”。
社会原因:宋代理学的兴起,有其深刻的社会政治根源和具体的文化背景。
两宋时期,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的情况下,统治者要求通过调整统治思想,以适应维护统治秩序的需要;魏晋以来,儒、佛、道三家日趋融合,儒学吸收佛、道有益的成分,发展为更为理性化、思辨化的新的儒学体系;宋代的“重文”国策形成了学术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激励了学者们积极关注国计民生的热情。
2.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点,分析宋明理学对中国政治和文化的影响。
相同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
两者的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
常伦理来约束人们,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不同点:程朱理学强调“理”是世界的本原,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贯通明“理”。
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心学主张“心即理”,认为人天生具有良知,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这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在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方面影响极为深远。
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但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巩固与拓展
一、选择题:(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右图反映了三教合一的历史潮流,其“三教”是指
A.佛教、道教、儒教
B.佛教、回教、道教
C.儒教、道教、回教
D.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
2. 右图墓砖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民族融合的发展
B.宋代佛教取代儒学占据思想统治地位
C.社会安定,人们安居乐业
D.宋代“三教合一”潮流盛行
3. 宋代大儒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民生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当时学者匡时济世的理想追求
B.体现了理学家们关注国计民生的价值取向
C.说明理学反对封建专制统治
D.说明理学在当时有利于维护社会政局的稳定
4.南宋时期集理学之大成的思想家是
A.朱熹 B.程颢 C.程颐 D.王守仁
5.宋代理学家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的“天理”是指
A.社会发展规律 B.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C.宇宙自然的变化规律 D.人性的发展规律
6.由朱熹编著的著名理学著作是
A.《春秋繁露》 B.《四库全书》
C.《尚书》 D.《四书章句集注》
7.确立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的朝代是
A.北宋 B.南宋 C.元朝 D.明朝
8.下列人物推动了心学的发展的有
①陆九渊②朱熹③王守仁④李贽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9.王守仁的思想核心是“致良知”,这一思想主要是针对什么问题而提出?
A.商品经济发展引起白金风气流行
B.求取科举功名的流弊导致理学标榜的道德沦丧
C.专制统治引起社会阶级矛盾尖锐
D.西学传入冲击传统的儒学统治地位
10.宋明理学的主要消极影响是
A.维护专制统治不利于社会进步
B.引起人们追求功名不利于培养士人的社会责任感
C.使读书人空谈义理,不务实际
D.造成社会道德沦丧,引起政局动荡
二、非选择题:
1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
——《二程遗书》
材料二: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也。
——王阳明《答顾东桥书》
请回答:
(1)上述两材料最基本的思想主张分别是什么?
(2)上述两则材料反应堆思想在本质上是否根本对立?为什么?
(3)应如何评价上述两则材料反映的思想?
参考答案
知识结构填充:
佛教道教理学程颐朱熹格物致知发明本心致良知社会教化三纲五常
巩固与拓展答案:
二、非选择题:
11.(1)材料已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材料二认为心是世界的本原
(2)否。
二者同属理学,都是儒学的范畴,后者是前者的发展,本质上都属于唯心主义思想。
(3)两则材料反映的唯心主义的理学思想。
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但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