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人文科学与体育社会科学的区别、分化及互补互动
科学与人文
科学与人文
【摘要】
科学与人文是人类思想发展中两大支柱,二者共同构成了人类文
明的基石。科学与人文虽有各自的特点和价值,但二者之间却存在着
密切的联系和互动。科学与人文在探索真理、解决问题、培养人文素
养等方面有着共同点,但在方法论、研究对象等方面又存在差异。正
是在这种差异中,科学与人文展现出了互补关系,相辅相成。科学与
人文的发展历程显示了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共同进步。当前,科学
与人文正呈现出融合的趋势,这种趋势将进一步拓展二者的交叉领域,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科学与人文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而二者的未来发展和深化合作将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注入新的活力。科
学与人文不仅有着自身的独特价值,更为人类思想和文明的发展做出
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
科学与人文、共同点、差异、互补关系、发展历程、融合趋势、
重要性、未来发展、价值。
1. 引言
1.1 科学与人文的关系
科学和人文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两大支柱,二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
分的关系。科学是通过实验和观察对自然界规律进行探索和解释的一
种学术体系,而人文则是对人类文化、历史、哲学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思考的学科。虽然科学和人文看似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但它们之间却有着许多共同点和相互影响的地方。
科学和人文都是人类思维和创造力的体现。科学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来揭示自然规律,人文则通过文学、艺术、哲学等形式对人类思想和情感进行探讨。无论是科学家还是人文学者,都在不同领域展现了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
科学和人文在解决问题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科学的技术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改变,而人文则通过启发人们的思想和情感,促进社会和谐与文化交流。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的统一性——答余金成教授
余文从 三个方面论 述 了 “ 文科学 ” ( 在 《 野》一 文 中已论说 过 “ 文科学 ”这一 概念 的不 当 人 我 分 人
性 ,并认为应用 “ 人文学科 ”一词 取代之 。但 既然与我商榷 的余 文仍 然坚持使 用 “ 文科学 ”一 词 ,我 人 在涉及他 的看法 时也就 只好 跟着使 用它 ,只是需 要给它加 上引号 )与社会科学 的统一性 ,并 由此提 出了
立 ,或 者 说 ,如 果 它 果 真 能 够 说 明 “ 文 科 学 与 社 会 科 学 都 是 从 人 类 与 自然 界 关 系 出 发 的 ” 人 .从 而 能 够 说 明 “ 文 科 学 ” 与 社 会 科 学 是 统 一 的 ,那 么 ,我 们 也 完 全 能 够 以 同样 的 方 式 论 证 人 类 的 一 切 观 念 形 态 人
[ 中图分类号]C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10— 3 6(0 0 9 0 0 — 6 00 7 2 2 1 )0 — 0 8 0
我 曾在 《 人文学科 与社 会科学 的分野 》… ( 以下简称 《 分野》 )一文 中 ,历数过人 文学科 与社会科 学 的三大 区别 ,即 旨趣不 同 、致 思方 向不 同和思 维方式不 同。针对拙 文的观点 ,余金成 教授发表 了 《 人文
包括 所有谎 言 与所有 真理 、世 界上最 卑鄙 的阴谋 与最 崇高 的理 想 都是 “ 人类 与 自然 界关 系 出发 的 ” 从 、
体育人文社会学真题
体育人文社会学真题
体育人文社会学是研究体育与人类社会、文化和价值观之间关系的学科。它探讨体育如何塑造和反映社会的结构,如何影响个人和团体的身份认同,以及体育在传播各种社会价值观方面的作用。本文将通过解答真实的体育人文社会学题目,展示对这一领域的理解和研究。
1. 体育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体育与社会密不可分,它们相互影响和塑造彼此。体育不仅是一种身体活动,也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社会的结构、价值观和理念塑造了体育的形式和意义。同时,体育也反映了社会的结构和特点。体育活动的组织、参与者和观众都受到社会的影响。通过体育,人们可以发展身体能力、建立团队合作和竞争精神,还可以传播并强化社会文化价值观。
2. 体育如何影响个人和团体认同?
体育是形塑个人和团体认同的重要因素。个人通过参与体育活动来塑造自己的身份认同。运动员通过运动项目的选择、队伍的加入以及对比赛和训练的态度来建立自己的身份认同。同样,体育团体也通过共同的运动经验和价值观来建立团体认同。体育活动也可以激发个人和团体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3. 体育在传播社会价值观方面的作用是什么?
体育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和娱乐形式,扮演着传播社会价值观的重要角色。体育活动往往通过体育场馆、媒体报道和赛事直播等渠道,向
社会传递各种价值观。例如,体育赛事常常体现团队合作、公平竞争和勇敢精神等正面价值观。体育明星也成为社会中的偶像人物,他们的成功故事激励着人们追求个人成就和团队荣誉。
4. 体育人文社会学在当今社会中的意义是什么?
体育人文社会学在当今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体育与社会的关系,揭示体育在社会文化中的作用和影响。这一学科不仅有助于我们研究体育现象,还能够为社会政策制定和体育管理提供参考和建议。通过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促进体育的发展和推动社会的进步。
什么是人文科学
什么是人文科学?
李维武
一、问题的提出
“人文科学”一词,在今天已成为一个使用率相当高的概念,但要说清楚什么是人文科学,又是一件难度很大的事情。对于人文科学的理解,不仅是一个学科分类问题,而且是一个构造和规范学术思维空间问题。正是这样,它成为了现代哲学所思考的问题,因为只有哲学才能承担起对各学科思维空间进行建构和解构、开拓和改造的任务。
近百年来,西方哲学家、特别是一批德国哲学家,对于这一问题进行了逐步深入的探讨。狄尔泰首论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分,认为自然科学是研究“死”的自然世界的科学,人文科学是研究“活”的精神世界的科学;李凯尔特继言文化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不同,认为自然科学是探讨与“价值”无关的自然世界的学问,文化科学是探讨与“价值”相联系的文化世界的学问;胡塞尔主张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在态度和方法上相异,认为只有把自然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搁置”起来而采用现象学的态度和方法才能了解人的“生活世界”;卡西尔则指出人文科学所特具的认知理想,既不在于探求规律的普遍性,也不在于认识事实与现象的个别性,而在于把握“人的本质”。这些探讨,从表层上看,是在进行学科分类;而从深层上看,则是通过确立人文科学来构造不同于近代自然科学的全新的思维方式,实现人类思维方式由近代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变。
在中国,对于这个问题的探讨可以追溯到本世纪20年代前期的“科学与玄学论战”。张君劢在论战中提出了“科学”与“人生观”的五大区别,认为“科学”的特点在于:是客观的,重视形式逻辑,用分析方法入手研究,为因果律所支配,起于对象之相同现象;“人生观”的特点在于:是主观的,重视直觉,强调综合方法,主张自由意志,起于人格之单一性。这五大区别实际上已涉及到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划界问题。但是,这种探讨由于复杂的原因而未能深入开展下去。这使得中国学术界长期以来至多只是从学科分类上看待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不同,而不了解人文科学对转变人类思维方式的意义。
体育科学学科分类结构体系的考察与再构
体育科学学科分类结构体系的考察与再构
熊文
【摘要】通过对我国30余年以来的相关文献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和分析,认为对体育科学学科分类结构体系的有关研究还存在诸多局限和问题,包括:1)现有分类、结构体系没有建立在体育科学分化为体育人文科学、体育社会科学与体育自然-人体科学的基础上,体育哲学、体育管理学等学科与体育社会科学的关系存在错位;2)各学科被不恰当地纳入不同的层次,或一些学科被置于某固定的层次,这与体育科学学科属性不相吻合;3)某些分类结构体系不能与现有体育科学的主要学科类型及其具体学科兼容;4)部分分类结构体系中,分类标准不一;5)关于
基础学科的认识和纳入不够准确;6)综合科学(学科)作为知识体系的类型并不合理等。在此基础上,基于三大学科类型(综合-专门学科、分支学科和横断学科)和三大科学类型(体育人文科学、体育社会科学和体育自然-人体科学)的存在及
相互关系提出体育科学学科分类结构体系。研究旨在为认识我国体育科学学科分类和结构现状、各学科(科学)类型的关系及其性质。%By means of teasing out and analyzing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in 30 years systematical-ly ,some questions and limitations are discovered ,w hich existed in classifications and structures of sports sciences discipline in the correlative study .It include the following :1 ) The present classifications and structures didn’ t based on the fact that sports sciences have been divided in-to sports social sciences ,sports humanities ,and sports natural sciences ;The sports philosophy , sports management and sports social sciences were ranked in the incorrect level .2 ) Various disciplines were classified in different level improperly ,or some disciplines were placed in cer-tain particular ,which
《体育基本理论》名词解释1
《体育基本理论》名词解释
1. 体育基本理论:是指体育宏观性、全局性的知识体系,或者说,它是关于体育整体性、综合性的基础理论,也是整个体育事业的基本理论。
2. 体育的基本规律:是指体育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包括四个方面。
3. 体育:是人类为适应自然和社会,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而自觉地改善自我身心和开发自身潜能的社会实践活动。
4. 体育活动:举凡各种体育的实践形式、实施方式,以及体育过程中的各种相关活动,均为体育活动。(与体育运动内涵相近,但外延更广泛)
5. 体育事业:指一个国家或一定地域内各种体育实践、体育工作和体育资源总和。
6. 体育文化:大而言之,只体育运动本身所蕴含的、围绕体育运动所形成的一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小而言之,又可指体育运动某一方面的文明因素。
7. 体育的本体概念:关乎体育全局,从整体或某一方面反映体育自身的属性。(如体育、体育运动、体育形态、体育精神…)
8. 体育的相关概念:关于体育全局,却反映体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相互关联的属性。(如体育体制、体育法制、体育经济…)
9. 矩阵组织/规则-目标结构/规则-矩阵结构:它是借用数学矩阵的概念,把按照职能划分的垂直领导和按照任务分配划分的横向领导两个系统结合起来组成的一个纵横交叉的矩阵管理形式。
10. 矩阵分析法/矩阵决策法:即将随机性决策的各种要素按其内在联系通过矩阵表达出来,并通过运算而进行决策。
11. 体育价值观:体育的价值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或者说是关于体育价值的基本观点、基本看法,是指导人们对体育问题作价值判断、价值取向的基本原则。
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七种观点
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七种观点
一、“母子”论这种观点主张,从人类科学史来看,人文科学的形成先于社会科学,它与社会科学是一种包容关系或母子关系;人文科学包容社会科学的状况在西方学术界一直沿袭了数百年,直到19世纪,随着自然科学的日趋成熟和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问题的日益深入,各门社会科学才纷纷从人文科学的母胎中分化、独立出来。这种观点近年来在我国已为不少学者所接受,如我国的《辞海》这样解释:“人文科学源出于拉丁文humanitas,意即人性、教养。在欧洲15、16 世纪时开始使用这一名词。原指同人类利益有关的学问,以别于在中世纪教育中占统治地位的神学。后含义几经演变。狭义指拉丁文、希腊文、古典文学的研究。广义一般指对社会现象和文化艺术的研究,包括哲学、经济学、史学、法学、文艺学、伦理学、语言学等。”此外,袁振辉先生也主张,“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在历史上是一种母子关系”;朱红文也认为,人文科学由来已久,“从现在的学科关系来看,它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是一种母体与子体的关系,但是,当自然科学在14 、15世纪,社会科学在18、19世纪逐渐分化出去以后,这个母体本身并没有丧失其存在的理由和独立性”。
“母子”论从时间角度对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理论起源及三者之间的“血缘关系”进行了论证。不过,笼统的“母子”论是模糊的和具有可疑性的,因为:作为社会科学的“母体”的那些“人文科学”,与现代所谓的“人文科学”尽管语词相同,但其内涵却有较大差异;很难说,在现代形态的社会科学产生之前,现代形态的人文科学已经存在并且充当了现代社会科学的母体。并且,他们忽视了人文科学存在的合理性,首先在于它具有不同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社会功能。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
体育人文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体育与人类社会的学科。它涉及到体育在社会、文化、历史和心理等方面的影响和作用。这个专业的学生将学习体育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探索体育与文化、社会关系以及体育组织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课程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体育哲学与伦理学:研究体育的伦理和道德问题,探讨体育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
2. 体育社会学:研究体育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探究体育在社会结构和文化中的地位。
3. 体育心理学:研究体育与人类心理的关系,探索运动员的心理发展和竞争心态。
4. 体育历史学:探索体育的历史发展,研究历史事件对体育的影响。
5. 体育经济学:研究体育产业,探索体育经济的发展和运作。
6. 体育组织与管理:学习体育组织的运作和管理,了解体育赛事和体育团体的管理模式。
7. 体育文化研究:研究体育在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探索体育与文化交流和身份建构的关系。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媒体、教育、体育组织、文化产业等领域的工作。他们可以担任体育记者、体育策划师、体育营销经理、体育教育工作者等职位。此外,他们还可以从事体育研究、体育政策和体育社会问题的分析与研究工作。
论体育科学与体育强国
论体育科学与体育强国
体育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与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胡锦涛书记提出了“要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口号,这个口号为我国新时期的体育工作目标指明了方向。在此之际,有必要对体育科学进行相关的分析和探索,找出其中的缺点以及不足,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使我国尽快实现建设体育强国的伟大目标。
目前,我国的竞技体育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从汉城奥运会的5枚金牌,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51枚金牌。由此可见,我国的竞技体育在世界上是取得了一定的地位的。然而,为什么这么多的金牌总数,却不能使我国成为一个被世界所认可的奥运强国,而只能被称作奥运大国呢?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体育强国的表现有很多方面: 国民的素质、体质、运动场所,另外还有百姓的体育意识, 以及他们参与体育的程度, 个人在体育消费上的水平, 还有体育产业, 当然也包括竞技体育的水平。所以体育强国应该是一个综合的概念。然而,在这多方面的评估中,我国的群众体育发展处处受阻、体育产业不够发达、国民体质不容乐观、运动场所设施欠缺、百姓体育意识不高和体育科学体系不完善等,这些方面我们都远远不达不到体育强国的标准,只有竞技体育的个别项目较为突出。而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之一则是由于我国的体育科学系统和理论研究系统不够完善。我国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体育科学体系都是借用前苏联的理论,然而时代是在发展,在进步的,我们的理论跟不上时代的脚步这就造就了我们
落后的体育管理体制及训练水平的缺失。天津体院李树怡在他的《中国体育社会科学界重大理论问题讨论回顾》一文中所论述的“1980 年以前, 我国对现代体育、体育现代化、体育与现代化社会生活等问题的研究几乎是一个空白”。长期的错误认识,使我国国民对体育的认知仅仅停留在表面,以金牌数量看强弱。这就造成了以竞技体育发展程度评价体育发展程度的错误认识。在其他体育强国已经开始发展体育科学的时候,我们还不知道什么是体育科学,还不明白体育科学对体育发展的重要性。这些原因都影响着我国的体育发展,也导致了我国曾经在制定体育发展战略时的不科学行为。如今,我们已经认识到我国体育发展中存在的不足,这需要我们不断的完善我国的体育科学系统,来促进我国的体育发展。
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
二、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在方法论上的区别
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在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和研究过程方面存在许多形同地方。比如,在社会科学也往往存在着与人文科学相似的研究者主体观念或价值渗透现象,社会科学家并不能像自然科学家成为价值中心的研究者。
尽管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在许多方面也很接近,但二者的区别试不容忽视的。
第一,社会科学在自然科学的兴起下,充分吸收了其理论与方法,表现出浓厚的理性分析和经验实证的特征,从而与具有形而上的思辨色彩、跟多靠心性的领悟与直接来感受人类精神与价值世界的古老人文科学形成很大的区别。
第二,在研究人的世界时,社会科学关注群体的人,从社会结构、体制、关系等这些具有客观实在性的角色、社会属性的层面来理解人的本质、人的地位和人的生存状态。而人文科学则是从具体的人出发,关注人的精神与观念世界,是人的情感与心性世界,是社会的有形物质结构如经济体制政治结构背后的观念与意识、价值与意义。
第三,社会科学的方法论体系逐渐摆脱传统人文科学的思辨哲学、知觉体验和非实证性的形而上的人文研究模式,将自然科学的观念、分析工具、研究手段引入到社会问题的研究中来,形成实证形态的社会科学学科品格和特征。
第四,相比较而言,社会科学比人文科学有着较为明显的直接应用价值与实际经济功能,能够更直接地带来经济利益或创造财富。作为软科学的社会科学,其工具理性特征与技术理性色彩都十分突出。
第五,就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相比较而言,社会科学偏重知识而人文科科学偏重价值,社会科学偏重物质上的实际而人文科学偏重精神上的理想,社会科学偏重实证性的分析说明而人文科学偏重直接性的体验与领悟。因此也可以说,社会科学更多的是一个知识系统,而人文科学跟多的是一个价值系统,社会科学更多地是一个用于指导显示生活的工具性系统而人文科学更多的是一个指向理想彼岸的精神性系统。上述这些方面的倾向性或偏重性是十分明显的,它们构成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相区别的根本依据。
体育社会学
绪论
1.体育社会学:是一门把体育这种社会文化现象作为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整体,运
用社会学的研究视角,研究体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体育与人的社会行为、社会观念的关系,以及体育运动的结构、功能、发展动力和制约因素,用以推动体育和社会合理发展的社会学分支学科。
2.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畴
研究对象是体育社会现象,包括社会、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人与社会的关系三个要素组成。1)从整体上研究社会:研究社会的空间关系,时间关系。
2)通过社会关系、社会心理、社会行为来研究人。
研究范畴:1)研究体育的社会结构、特点及其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2)研究体育社会学的理论和体育社会问题。
3)不同体育形态的研究:大众体育、竞技体育、职业体育。
3. 体育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
1)学科的引进恢复阶段。
2)学科的组织强化阶段。
3)学科的独立发展阶段。
4. 中国体育社会学的最新发展
1)体育社会功能的研究。
推动体育事业发展,增强体育意识,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带动现代文明建设,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国际安定团结,鉴定社会主义信念,增强民族凝聚力,改善周边国家关系,扩大改革开放的影响等。
通过游戏规则是儿童理解遵守规范,不仅锻炼了儿童的身体,激活了思维,为改善他们的基本生活技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促进青少年的社会化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引导青少年建立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增强青少年对人们共同生活规则的了解,鼓励青少年形成创造性思维,缓解青少年与老一辈人的代际差异,促进青少年对优秀文化传统的学习。
为国民经济增加产值,提供社会就业机会。
质性研究及其在体育人文社会学中的应用探究
DOI:10.16655/ki.2095-2813.2004-4850-8589
质性研究及其在体育人文社会学中的
应用探究①
陈辉映
(扬州大学体育学院 江苏扬州 225000)
摘要:质性研究起源于20世纪初,至今仍然没有获得在大多数学科中的话语权,阐明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在方法论上的出发点与目的的不同,有助于明确质性研究在不同学科中的地位与作用。体育人文社会学是研究体育领域中人文和社会现象的学科,在“科学主义”的强势传统影响下,开始向量化研究靠拢,却也陷入了无法在社会的自然情境中对研究对象进行细致而深入研究的困境。在质性研究关照下的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能够弥补一些量化研究对“人”的关怀的缺失,更加情景化地、差异化地、多元化地理解体育,需要学者反思的是如何在体育人文社会学中运用不同范式的质性研究完成与已有理论的对话,得出新颖的、更有说服力的研究结论。
关键词:质性研究 体育人文社会学 理论 研究结论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1)02(a)-0197-05 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Its Application in Sports Humanistic
Sociology
CHEN Huiying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Jiangsu Province, 225000 China) Abstract: Qualitative research started in early 20th century, it still does not get its position in many subjects.
社会学科与人文科学的区别
所谓人文科学,是指一些以人的内心活动、精神世界以及作为人的精神世界的客观表达的文化传统及其辩证关系为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的学科体系,它是以人的生存价值和生存意义为学术研究主题的学科,它所研究的是一个精神与意义的世界。
社会科学是一种以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的科学。通常它包括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等等。社会科学的形成远远迟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从具体时间来看,社会科学中的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以经验的方法对社会进行实证研究的学科都是从18世纪中后期才开始独立出来,到19世纪才逐渐建立起自己的系统的理论结构。社会科学的出现是欧洲社会大变革的产物,是工业化、城市化的产物,是近代以来西方自然科学与技术变革兴起与迅速发展的产物。
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关系是相当复杂的,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研究对象的不同。人文科学研究的是人的观念、精神、情感和价值,是"人"的精神世界及其所积淀下来的文化。人文科学的价值不在于提供物质财富或实用的技术,而在于为人类提供一个意义的世界,守护一个精神的家园,使人类的心灵有所安顿、有所依归。而社会科学研究的是"社会",如果说人文科学是研究人的主观世界和人类的精神文化的话,那么社会科学关注的中心则是客观的人类社会,它是外在于具体个人的。经济学、政治学、法律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人类社会进行研究,它们对经济、政治、法律、社会进行分门别类的或整体的
考察,对人类社会的结构、功能、机制、变迁、动因等等进行深入研究,目的在于获得关于人类社会运行与发展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使人类能够更好地、更有效率地管理社会。二是研究方法的不同。人文科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意义分析的方法,是一种解释的方法,而社会科学则较多的引进了自然科学的方法,实证的方法。
基于差异的反思:从区别、分化到互动、互补——体育人文科学与体育社会科学的多维参照
Abs t r a c t :I n a d d i t i o n t o u n i f i c a t i o n,s p o r t s h u ma n i t i e s a n d s p o r t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f o l l o ws d i f f e r e n t i n h e r e n t s t i p u l a t —
第 4 8卷 第 1 期
2 0 1 4年 1月
武 汉 体 育 学 院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Wu h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Ph y s i c a l Ed u c a t i o n
Vo 1 . 48 No. 1
径, 二者 以往经 常 被 忽略 前提 和条 件 而 不加 区分地 混在 一起 。研 究 旨在探 寻 体育 人 文科 学与体 育 社会
科学人文和与不同
科学人文和与不同
共生互动
科学所追求的目标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研究和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是求真。科学是一个知识体系、认识体系,是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体系、认识体系,是逻辑的、实证的、一元的,是独立于人的精神世界之外的。
人文所追求的目标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满足个人与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是求善。我们的活动越符合社会、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就越人文,就越善。所以,人文不仅是一个知识体系,认识体系,还是一个价值体系,伦理体系;因而人文不同于科学,人文往往是非逻辑的、非实证的、非一元的,是同人的精神世界密切相关的。
科学是求真,但科学不能保证其本身方向正确,这既包括研究方向,也包研究成果应用的方向。20世纪科技的高度与迅速发展,不仅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福利,同时也产生了许多众所周知的严重的负面影响。例如,采用基因技术,将人与黑猩猩进行某种杂交,肯定会出现一种新的生物,这种新的生物是否比人更聪明、更健康?这绝对是一个科学问题,但绝对不能进行,绝对比起克隆人还更反“应该”、反伦理、反人类。显然,科学需要人文导向,求真需要求善导向。
人文是求善,但人文不能保证其本身基础正确,可能事与愿违。“应该是什么”的“应该”一定要合乎“真”。据说,过去在我国某沙漠地区进行绿化,绿化自然“应该”;然而,当时并没有弄清沙漠下面水的情况,谁知该处水不多,树种下去,开始有水,蓬勃生长,一旦此水吸尽,树全死了,比绿化前还糟,沙漠下面的水都没有了。显然,人文需要科学奠基,求善需要求真奠基。
然而,科学与人文是共生的,是互动的,有以人文导向的科学,也有以科学奠基的人文,这就是“是什么”与“应该是什么”的“交集”,即数学上所谓的“交集”。既善又真,是“交集”。不处于“交集”中的“是什么”,有两类:一类反善、反伦理、反“应该”,就决不能做;一类不反善、不反伦理、不反“应该”,就应该按实际情况去处理,而决不能采取“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态度来对待,因为其中不少是十分基础性的研究。历史已再三表明,这些基础性的研究不仅满足了人类精神世界中好奇的需要,而且其中不乏对后来重大的科技创新发挥了巨大作用的研究工作。不处于“交集”中的“应该是什么”,也是一样,也有两类:一类反真,反科学,导致反“应该”,就不能做。一类并不反真,不反科学,也无现实的恶果,就不能形而上学地去禁止,因为其中不少是美好的大胆的愿望、幻想、希求。历史也已一再表明,人类许多了不起的科技成果正是前人美好的大胆的愿望、幻想、希求所导致的,人类许多坚韧不拔的前赴后继的奋斗是受此激励的。是的,“风物长宜放眼量”。
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
1.人文科学:是研究人类的信仰、情感、道德和美感等的各门科学的总称。中国现代化进程与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临近,不仅引发了人文精神讨论,而且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也已遍喻社会。“人文学科”与“人文科学”诸词终于在20世纪末进入汉语。但这些名称概念(从“人文精神”、“人文素质”到“人文科学”)学理内涵该怎样理解呢?它们在根本上归属人文科学原理。就其主要方面而言,人文主义(Humanism)归属于思想史范畴,同一大类的还有人道主义、人本主义、人文精神等,它们表现为社会思潮和思想主张立场;人文学科(The Humanities)归属教育学教学科目分类,人文素质概念即定位于人文学科教育原理;人文科学(The Human Sciences)则是从哲学高度对包括人文主义与人文学科在内的人文活动原理的系统研究理论。上述三类研究不能彼此取代,例如,人文科学不能取代人文学科的功能。相反,三者总是相互关联的:人文科学总要依托人文学科教育形态,并且必不可免地具有人文主义的价值立场。就总体而言,人文主义、人文学科与人文科学论域的形成与突出,是现代化进程中具有现代性(Modernity)的现象。尽管人文主义与人文学科在东西方都有其古典形态,但是,脱离现代化背景、非历史地将古代人文传统形而上学化,只会模糊与遮蔽人文思想的现代性特质 人文思想是对现代化的回应。人文主义对现代科技商业主流的抗衡,在学术与教育思想中反映为人文学科与人文科学自觉地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相区分的方向。这一区分至今仍在继续中。作为学科学术分类,“人文学科”与“人文科学”词语迄至20世纪80年代才确定地进入以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为核心的汉语文化圈,落后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现代学科分类进入中国近一个世纪。反思省察现代化及其渗透到日常生活的科技思维模式与价值取向,进而从更加远大完整的人文视野协调与规范现代化,需要拥有区别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人文科学系统理论根据。无论中外,使全社会了解人文科学观念,尚有待相当长时期的努力。国际学术界迄今也未有统一、成熟的人文科学理论。进入人文科学理论学习伊始,即有必要意识到这一领域的前沿性与探索性。这一特性同时表现了人文科学方兴未艾的生命力。在专业技能与知识结构加速更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对原理性知识核心结构的举一反三“迁移”(Transfer)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从而更为根本的不是既有的知识,而是不断创新知识的人文主体性智慧、意志、情感素质。人文素质又不仅是知识,而且是包括知识应用在内的全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人文科学与体育社会科学的区别、分化及互补互动
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狭义)与自然科学所组成的人类大科学体系的推衍下,体育人
文科学与体育社会科学、体育自然-人体科学一道,共同构成体育科学体系[1].我们在对“体育社会科学”进行相关研究和考察时,一方面基于统一性把体育人文科学和体育社会科学(狭义)
合二为一,视为广义的体育社会科学;而另一方面,在具体特性、功能等方面,二者却存在区别
和不同.在这个意义上,其统一性不能取代差异性,这也是我们在认识体育社会科学时对其二
大学科类型进行分区的原因(下文中,体育社会科学均指狭义).
当前,对体育人文科学和体育社会科学的认识基本还处于未分化状态.从相关文献的检索来看,除笔者发表的一篇有关体育人文科学方面的论文[2]外,还未有文献对体育人文科学进行
专门研究,更没有对其与体育社会科学的关系进行较为系统和全面的比较、分析(仅在“学科”意义上提出体育人文学科,其或与本文对体育人文科学的理解相异,如其把运动心理学、体育休闲娱乐等作为整体划入体育人文学科[3],或只在体育史学为主的基础上探讨“体育人文学科”研究中存在的历史问题[4],或只是发现体育社会科学存在的问题而提及“体育人文学科”
和“体育社会科学”体育人文科学与体育社会科学具有各自不同的内在规定和发展路径,对二
者不加区分势必给其评价、管理带来困惑和混乱.
现阶段,体育人文学科主要有体育哲学、体育伦理学、体育美学、体育史学等.此外,“虽然
有些人文学科没有在体育中衍生为独立的相关学科,但其主题或内容与体育有关,在广义上也属于体育人文科学的内容”注:从文献体现来看,“体育文学”已略具雏形)[6].并且,考虑到体育
科学哲学(关于体育科学方法、对象等的基本理论)的逐渐壮大和相对独立性,可把它从体育
哲学中分立出来.
体育社会科学的主要学科有体育社会学、体育经济学、体育产业(学)、体育(市场)营销学等,而一些学科则具有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属性,一些学科从不同内容和层次看也可以分化为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内容,包括体育新闻学、体育管理学、体育教育学、体育法学、体育人类学等--这与这些学科的价值和意识形态取向有关.但这些学科的双重属性或取向并
不妨碍我们把整个体育社会科学体系划分为狭义的体育社会科学和体育人文科学,进而进行
典型化的分析.
1 体育人文科学和体育社会科学的区别.
1.1从研究对象、研究领域到把握方式.
从相似性来看,体育社会科学和体育人文科学都围绕与体育相关的人而展开研究,但二者的关注重点却并不相同:体育社会科学是把人作为社会群体和网络体系的成员来进行研究,其侧重于在体育的社会结构、体制及其各种关系中把握人的社会属性和社会角色,它是外在于具体个人的.一般而言,体育社会科学并不主要关注体育系统中个人的存在价值和意义(或体现为潜在的方式).从某种意义来说,体育的社会运行机制、体制和组织结构以及各种内在关系是独立于人的主观意志的,具有一定的内在规律,这与自然科学相似.故可以把体育的社会形态和社会结构作为类似自然物质现象来进行分析和把握.而体育人文科学对人的研究主要是基于个体和具体的人,以及人的主观世界和精神文化,侧重于有关人的精神、观念、内心和情感世界等形而上以及具有超越意义的理想王国,关注体育社会系统中那些有形物质形态和体制、制度、结构及其各种关系背后的意识、观念、价值和意义.
由于研究对象和领域的不同,体育人文科学与体育社会科学在研究和把握方式上也表现出差异.或说,在对“人”的研究和把握中,体育社会科学主要基于“类本位”,而体育人文科学则主要从“个体本位”出发.体育社会科学着眼于体育系统中人作为社会关系的存在而重点考察那些一般性和普遍性的规律和社会现象,把人作为“类”来对待,关注人的一般性社会属性.而体育人文科学却重视体育系统中具体的人及其存在状态,对具体个性进行理解和把握.如: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通过“抽样”、“问卷”以体现整体状态,但体育人文科学研究则不以社会群体乃至专家、学者的普遍认可而人云亦云,而反思其合理性.
在类本位和个体本位的推衍下,体育社会科学是对人的外部规范,而体育人文科学是对人的内部体验;体育社会科学关注群体和社会状态下所谓的“经济人”、社会人,这是一种无差别的人性假设,而体育人文科学则关注具有丰富个性的“道德人”和“思想者”--如彰显“奉献精神”的伦理价值;体育社会科学所关注的结构和关系都是一种具有客观性、因果性制约的社会存在,其类似自然规律的“社会法则”之上可以建立起逻辑实证和数理逻辑,而体育人文科学所关注的精神、价值等则具有更大的主观性,很难从因果关系加以考察;与体育社会科学大量运用事实、原因、规律等概念不同,体育人文科学使用的概念,除了宽泛的价值、意义,还包括理想、人格、人性、尊严、美丑、善恶等.
正如有学者在论及体育学两种理论建构方式时所指出的,一种是“以宏大叙事方法在社会生活宏观层面的联系中建构的理论,是以先国家后个体人们的方式来建构的官本位的体育理论”[7],另一种是“以活生生的个体人们为本(人本)的方式来建构的、人文体育理论”[7].对于前者,极端的情况是“其中每当谈论到人就对人进行抽象”[7].作者虽然是从理性主义(或科学主义)与人文体育价值观相比较的意义来探讨这两种理论构建方式,实则分别体现了体育社会科学和体育人文科学在研究关注点上的不同介入.
值得指出的是,体育科学哲学的某些内容,如关于体育科学研究程序、解释的逻辑等则属于非意识形态范畴.与体育社会科学的具体研究不同,其是对学科自身基本问题的研究,是理论(方法)的理论.
1.2研究方法方面.
体育社会科学以社会事实为研究对象,其中的相关社会结构、体制以及各种社会关系作为人的主体活动的产物,当然地具有人的属性,但它们的形成、演变和运行过程具有较大的一般性、稳定性和规定性,可视为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内在规律性的客体来认识和研究.相应地,这使得体育社会科学可以借助于自然科学的某些研究方法,以此对体育社会系统的结构、功能、机制等进行理性和实证性的研究,而得出体育社会系统运行和发展的一般规律或模式.在具体方法上,可以更多地运用观察、调查乃至实验(如教学、心理实验)等方法,以及归纳、演绎、统计、数学的方式来对研究对象进行一般性把握,并建立具有较大内在相关和逻辑性的理论体系.
体育人文科学研究的是体育系统中人的观念和精神世界,在许多领域,体育人文科学研究活动则更要通过人的精神和心理体验,靠心性来领悟和感知.体育人文科学一方面也需要有科学的理性原则加以规范,需要从社会历史背景和时代条件的制约中来把握体育人文现象.另一方面,体育人文科学所关涉的价值、意义世界和情感领域与自然物质现象具有很大的差异.
与自然科学那种以客观经验事实为基础的逻辑实证与理性方法不同(这些方法的适用性在体育人文科学中受到很大的限制),体育人文科学的研究方法更突出研究对象、研究者和解
读者等各方面的复杂关系,更强调主体介入因素和体悟、体验、反思、批判等方式,表现出浓厚的主体性、独特性和个体性特征,具有思辨色彩.
相关研究方法的采用,前者如:通过对问卷调查和对运动员的若干个案研究,指出成绩作为运动员社会流动和地位获得的资本[8];通过对教练员的访谈,指出他们普遍并不认可在一些比赛中的“消极”判断,并提出应一分为二地看待比赛中的消极行为[9].后者如:以人文价值理性(而非效率和激励依据)作为考量的基点,提出体育应树立基于公正的发展观[10];以非实证化的抽象方法,得出中国体育从“工具”到“玩具”的转变[11].
1.3研究成果方面.
体育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除了以理论、著述的形式存在外,还表现为战略、规划和决策的制定,以及改革的实践活动(乃至一些具体的“工具”,如体育教学评价软件).如体育法律的制定或修订需要结合实践和实证研究,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依据须经由前期的调研,这些研究均体现于作为最后“成果”的相关制度或举措,属于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范畴.而体育人文科学的研究成果,除了以理论、著述的形式存在外,很难以器物、技术等形式予以呈现--体育人文科学虽然能为体育实践的变革及管理活动提供动力、思想和理论武器,但是主要以人们的认可等间接的方式表现出来.如,我国所进行的体育社会化、市场化、职业化的改革尝试,无不是以观念和意向等“舆论”的呼唤和力量作为先导的.其既表现为理论、学术上的迫切,也表现为媒体通过“问题”所呈现的不满和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