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人类与海洋 教案(粤教版七年级上)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上册 3.3 人类与海洋教案 粤教版(2021学年)

七年级地理上册 3.3 人类与海洋教案 粤教版(2021学年)

七年级地理上册3.3 人类与海洋教案(新版)粤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地理上册 3.3人类与海洋教案(新版)粤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地理上册3.3 人类与海洋教案(新版)粤教版的全部内容。

3.3 人类与海洋一、教学目标1.列举两至三种海洋能为人类提供的资源。

2。

知道人类对海洋的探索历程,了解海洋面临的困惑与问题。

3.了解保护海洋的举措,树立保护海洋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海洋提供的资源。

2。

海洋污染及防治。

三、课时安排3课时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美丽的海底世界可以看出海洋的资源丰富,从而引出人类与海洋的内容。

讲授新课1、人类对海洋的探索(1)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很早以前,人类便使用十分简陋的工具开始了对海洋的探测。

随着包括造船技术在内的各种技术的进步,海洋探索也进入了新的里程。

1872年至1876年,英国“挑战者”号海洋考察船实现了人类首次环球海洋考察,开启了近代海洋科学的序幕。

(2)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在海洋生物利用、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海水资源开发利用、深海采矿等多个方面获得巨大的发展。

如,据现有的探测显示,有利形成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的海区面积约为18。

9亿平方千米。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清洁能源,是公认的21世纪可替代能源之一。

因此,保护海洋环境、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

(3)丰富的海洋资源除了石油外,海中还有许多矿产资源,如果我们把地球上的海水加以提炼,可得到550万吨黄金、4亿吨白银、40亿吨铜、137亿吨铁……海洋还蕴藏有陆地上蕴藏量小,而又难于提取的稀有元素。

粤人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人类与海洋》课件(共36张PPT)PPT文档共38页

粤人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人类与海洋》课件(共36张PPT)PPT文档共38页
粤人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人类与海洋》 课件(共36张PPT)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பைடு நூலகம்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初中地理初一地理上册《人类与海洋》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初一地理上册《人类与海洋》教案、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通过以下过程与方法提升地理素养:
1.过程方面: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多种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对海洋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结合生活实际,关注海洋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问题。
2.方法方面:运用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地理表象;通过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a.讲解海洋的概念、分类及特点
b.展示世界地图,讲解世界主要海洋的分布
c.分析我国海洋概况及海洋资源
3.教学重点:强调海洋资源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教师提出讨论话题:“请同学们结合我们刚才学习的海洋知识,谈谈海洋资源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及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初中地理初一地理上册《人类与海洋》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方面:学生能够理解海洋的概念、海洋的分类及特点;掌握世界主要海洋的分布、我国海洋概况及海洋资源;了解海洋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认识到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技能方面:培养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地图等方式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课堂参与、小组合作等;
(2)实施多元化评价,结合书面测试、口头表达、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地理素养;
(3)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教学拓展:
(1)结合时事新闻,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海洋事业发展,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

粤教版初中地理七上第3章第4节《人类与海洋》word教案 (3)

粤教版初中地理七上第3章第4节《人类与海洋》word教案 (3)

第三章粤教版初中地理七上第3章第4节《人类与海洋》word教案(3)【三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各类图片和资料把握海洋资源的种类;认识海洋生态环境爱护的重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讨论和探究学习把握如何正确地开发利用海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进展与海洋有着越来越紧密的关系,树立强烈的海洋权益意识和海洋爱护意识。

【教学重点】:1、正确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2、海洋生态环境爱护的重要性【教学难点】:如何爱护和利用海洋。

【教学用具】:多媒体平台【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视频导入师:在专门早的时候呢,人类就差不多开始了对海洋的探究,19世纪中后期也确实是1872年——1876年,就有一次闻名的探究海洋的行动——英国“挑战者”号海洋考察船。

那么人类是不是就此就停止了探究海洋的步伐呢?生:不是2010年8月26日。

“蛟龙号”在我国南海3000米级海上试验取得成功。

中国成为继美、俄、日和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具备1000米深度载人深潜能力的国家。

教师设问:什么缘故各国都纷纷致力于探究海洋的隐秘呢?承接: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

在一些国际战略家眼中,深海海床早已被贴上如此那样的标签,比如“大国战略要点”、“以后海底要塞”、“新能源要地”、“科技资源仓库”等等。

实际上,或出于政治目的,或着眼经济利益,或本着科研精神,世界强国早已开始了一场关于夺取以后战略制高点的深海暗战。

过渡:浩渺的海洋到底是如何样的?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掀开她的奇异面纱——共同探讨本章的第四节内容《人类与海洋》。

〔教授新课〕一、探究海洋第一,我们大伙儿一同来摸索这么一个问题——海洋对人类有哪些阻碍?海洋对人类有4方面的阻碍:⑴生命的摇篮问:你们知不明白最原始的生命是产生于哪里的?讲解:大约30亿年前,海洋中显现了最原始的生命,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摇篮,正是由于海洋的存在,才制造出了我们现在如此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2012粤教版七上《人类与海洋》word教案1

2012粤教版七上《人类与海洋》word教案1

第三章第四节《人类与海洋》教案【三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各类图片和资料掌握海洋资源的种类;认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讨论和探究学习掌握如何正确地开发利用海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与海洋有着越来越密切的关系,树立强烈的海洋权益意识和海洋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正确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2、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教学难点】:如何保护和利用海洋。

【教学用具】:多媒体平台【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视频导入师:在很早的时候呢,人类就已经开始了对海洋的探索,19世纪中后期也就是1872年——1876年,就有一次著名的探索海洋的行动——英国“挑战者”号海洋考察船。

那么人类是不是就此就停止了探索海洋的步伐呢?生:不是2010年8月26日。

“蛟龙号”在我国南海3000米级海上试验取得成功。

中国成为继美、俄、日和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具备1000米深度载人深潜能力的国家。

教师设问:为什么各国都纷纷致力于探索海洋的奥秘呢?承接: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

在一些国际战略家眼中,深海海床早已被贴上这样那样的标签,比如“大国战略要点”、“未来海底要塞”、“新能源要地”、“科技资源仓库”等等。

实际上,或出于政治目的,或着眼经济利益,或本着科研精神,世界强国早已开始了一场关于夺取未来战略制高点的深海暗战。

过渡:浩瀚的海洋到底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揭开她的神秘面纱——共同探讨本章的第四节内容《人类与海洋》。

〔教授新课〕一、探索海洋首先,我们大家一同来思考这么一个问题——海洋对人类有哪些影响?海洋对人类有4方面的影响:⑴生命的摇篮问:你们知不知道最原始的生命是诞生于哪里的?讲解:大约30亿年前,海洋中出现了最原始的生命,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摇篮,正是由于海洋的存在,才创造出了我们现在如此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⑵资源的宝库问:大家最为熟悉的海洋资源有哪些呢?生:石油﹑天然气……⑶交通的要道英吉利海峡作为海洋中的重要的交通运输通道,被誉为”世界上最为繁忙的海峡”。

[K12学习]七年级地理上册 3.3 人类与海洋教案 粤教版

[K12学习]七年级地理上册 3.3 人类与海洋教案 粤教版

人类与海洋●学习目标1、海洋的开发利用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关注环境,特别是海洋环境的意识和参与当地管理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教学重点1、海洋的开发利用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关注环境,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教学难点海洋的开发利用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方法读图法●教学设计导入新课:你喜欢大海吗?你了解大海吗?大海是生命之源,它不仅美丽而且富饶,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人类与海洋的情况。

一、探索海洋的奥秘1、人类探索海洋的过程沿海拾贝————英国:“挑战者”号————20世纪50年代人类全面探索海洋2、海洋资源与我们亲切的关系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交通的要道气候的调节器二、世界观注海洋1、丰富的海洋资源矿产、油气、生物等2、海洋资源的利用海滨旅游海洋捕捞油气开采远洋运输开采海滨沙石料潮汐发电、波浪发电海盐开采3、探究问题如何看待填海造陆(学生讨论)三、共同保护海洋1、海洋面临的问题①珊瑚礁的破坏②海洋石油污染③海洋垃圾污染④过度捕捞海洋生物⑤风暴潮⑥海浪⑦赤潮⑧海水入浸⑨海岸浸蚀………..2、共同保护海洋①讨论人类应该如何保护海洋(学生讨论)②《联合国海洋法公约》③展开讨论;我们如何保护我们身边的环境板书设计人类与海洋一、人类与海洋探索海洋的奥秘1、探索海洋的奥秘丰富的海洋资源2、海洋资源的利用二、世界观注海洋丰富的海洋资源1、矿产、油气、生物等2、海洋资源的利用三、共同保护海洋1、海洋面临的问题2、共同保护海洋作业设计我们如何保护我们身边的环境。

《第3章第三节人类与海洋》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地理粤人七上

《第3章第三节人类与海洋》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地理粤人七上

《人类与海洋》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人类与海洋》这一课题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掌握海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了解人类与海洋的相互关系;3. 培养学生对海洋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预习海洋基本知识学生需在家中自行查阅资料,了解海洋的起源、海洋的分类、海水的性质及海洋在地球上的重要性等基本知识,并记录下自己的理解与疑问。

2. 观察与记录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前往海边或利用地图、图片等资料,观察海岸线形态、海滨地貌等自然景观,并记录下自己的观察心得和发现。

同时,观察海边的活动与人类利用海洋的方式,如渔业、航运等。

3. 创作海洋主题手抄报学生需创作一份以“海洋”为主题的手抄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海洋的介绍、海滨风光、海洋保护的意义等,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自己对海洋的理解与热爱。

4. 撰写课堂发言稿学生需撰写一篇简短的发言稿,阐述自己对于人类与海洋关系的理解、人类应该如何保护海洋等观点,准备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分享。

三、作业要求作业要求如下:1. 所有作业需按时完成,并保证质量;2. 预习部分需有自己的思考与疑问,并做好笔记;3. 观察与记录部分需真实记录自己的所见所感,并附上相应的图片或绘画;4. 手抄报需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图文并茂;5. 发言稿需简明扼要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准备在课堂上的交流分享。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知识的掌握程度;2. 观察与记录的真实性与深度;3. 手抄报的创意与制作质量;4. 发言稿的逻辑性与表达清晰度。

教师将根据以上几个方面对作业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相应的分数和改进建议。

五、作业反馈作业反馈是本作业设计的重要环节,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以下反馈:1. 对于完成情况良好、质量较高的作业,教师将在课堂上进行表扬,并作为范例展示给全班同学;2. 对于存在问题的作业,教师将指出问题所在,并给出改进建议,帮助学生完善作业;3.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对《人类与海洋》这一课题的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和总结,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七年级地理上册 3.3《人类与海洋》教案 粤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3.3《人类与海洋》教案 粤教版

《人类与海洋》本节课主要向同学们讲述了人类与海洋的关系,首先讲述了海洋对于人类的重大作用,接下来,讲述了对海洋权益的关注和保护海洋,抵制污染。

【知识与能力目标】1、列举两至三种海洋能为人类提供的资源;2、知道人类对海洋的探索历程,了解海洋面临的困惑与问题;3、了解保护海洋的举措,树立保护海洋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学习这一节课,培养读图能力、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人类与海洋的关系,让学生认识海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海洋。

【教学重点】知道人类对海洋的探索历程,了解海洋面临的困惑与问题。

【教学难点】1、各种类型的地图,包括行政区划图,地形图,经济区分布图等;2、准备一些典型的图片;3、多媒体课件。

板书:第三节人类与海洋【讲授新课】学习新知师:浩瀚的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摇篮.从海洋中出现最原始的生命开始,到现在已经有近30亿年的历史.海洋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海洋面积广大,占地球总水量的97%以上,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矿产、油气、生物等资源,被人们称为“天然的鱼仓”、“蓝色的油田”、“盐类的故乡”、“娱乐的胜地"、“资源的宝库”等。

知识之窗生: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阅读知识之窗。

活动探究师:请同学们收集有关人类开发利用海洋方面的资料,并制成电子作品在班上交流.生:学会讨论回答。

学习新知师:海洋给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和广阔的空间.开发利用海洋,是解决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人口膨胀、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等系列难题的有效途径。

到海洋寻找资源,利用海洋空间,已成为各国普遍关心的问题。

师: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海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国际社会都把发展的眼光投向海洋.共同维护海洋权益,强化海洋开发与保护,已成为当代的主要议题.知识之窗生: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阅读知识之窗。

活动探究师:1。

我们的生活或生产中有哪些东西取之于海洋的?2。

人类与海洋 粤教版七年级上

人类与海洋 粤教版七年级上

人类与海洋”教案“人类与海洋”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地球的海陆分布和四大洋的地理位置;同时体会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自我探究的能力,引导学生交流与合作;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海洋、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团体合作和经验交流教学难点:如何在海洋这个大主题下的众多问题中选择侧重点,使课堂内容丰富却不杂乱。

教学方式:多媒体形式、综合探究和小组合作(一)、导入:1、美文导入:在海的远处,水是那么蓝,像最美丽的矢车菊的花瓣,同时又是那么清,像最明亮的玻璃。

然而它又是那么深,深得任何锚链都达不到底。

要想从海底一直到达水面,必须有许多许多教堂尖塔,一个接一个地联起来才成。

海底的人就住在这下面。

——安徒生《海的女儿》教师: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想象,你觉得童话中的海给人的感觉是怎样的?(美丽、安静和神秘的)但是在我们实际生活中的海洋又是怎样的呢?同学们都调查过有关海洋的知识,那么说说大家对海洋的认识。

今天我们这堂课就是来了解地球上海洋到底是怎样的,需要完成三个目标:(1)回顾地球上四大洋的地理知识;(2)交流我们所知道的关于海洋的知识;(3)试着理解这些知识的实际价值。

2、图片导入:“地球的全景”首先请大家看一张照片。

思考:从这张照片中可以看到地球有些什么特征?有人说地球的名字取错了,如果由你来取,会把这个星球称为什么?教师:在我们居住的地球上,有大陆和海洋。

而海洋比陆地大得多。

根据科学家计算,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海洋占据了其中的70.8%,即3.61亿平方千米,剩余的1.49亿平方千米为陆地,其面积仅为地球表面积的29.2%。

也就是说,地球上的陆地还不足三分之一。

所以,宇航员从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水球”,而我们人类居住的广袤大陆实际上不过是点缀在一片汪洋中的几个“岛屿”而已。

(二)、海国图志——海和洋的区别:我们总是把“海洋”连在一块儿读,但是海和洋其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第3章 第三节 人类与海洋》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地理粤人七上

《第3章 第三节 人类与海洋》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地理粤人七上

《人类与海洋》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节课的作业设计,旨在让学生们加深对人类与海洋关系的理解,掌握海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了解海洋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海洋环境问题及其影响。

二、作业内容1. 预习作业:(1)阅读《人类与海洋》课本相关章节,了解海洋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对人类的影响。

(2)收集关于海洋环境问题的资料,如海洋污染、海平面上升等,并简要记录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2. 课堂作业:(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探讨一个海洋环境问题,并讨论该问题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及可能的解决措施。

(2)制作PPT:每组学生需将讨论的内容制作成PPT,包括问题阐述、原因分析、影响展示以及解决方案等。

3. 课后作业:(1)撰写一篇关于海洋环境问题的短文,包括问题的现状、产生原因、影响以及个人看法或建议。

(2)观看一部关于海洋的纪录片或电影,并撰写观影心得。

三、作业要求1. 预习作业要求学生对海洋的基本概念有清晰的认识,并能准确阐述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所收集的资料需真实可靠,并有明确的重点和逻辑。

2. 课堂作业要求小组内成员积极参与讨论,确保PPT内容丰富、条理清晰。

每组需选出一名代表在下一课时进行汇报。

3. 课后作业要求短文内容真实、观点明确,能体现出学生对海洋环境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观影心得需结合影片内容,阐述个人感悟和思考。

四、作业评价1. 预习作业评价: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资料和预习笔记,评价学生对海洋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及资料收集能力。

2. 课堂作业评价:教师根据各组PPT的质量、内容及汇报情况,评价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课后作业评价: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短文和观影心得,评价学生对海洋环境问题的理解和思考深度。

五、作业反馈1. 对于学生的预习、课堂和课后作业,教师应及时进行批改和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2. 对于学生在作业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教师应认真对待,并在课堂上进行解答和讨论。

七年级地理上册《人类与海洋》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人类与海洋》教案、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教师讲解海洋的分布、特点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海洋资源的概况。
2.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举例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海洋知识。
3.教学重点:强调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海洋意识。
4.教学难点:讲解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措施。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求知欲强,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在地理学科方面,他们已经学习了关于地球与地图的基本知识,为本章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在人类与海洋的关系、海洋资源利用与保护等方面,学生的认知尚浅,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拓展。
此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海洋的接触有限,对海洋资源的认识大多停留在表面,对于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培养他们的海洋意识和环保观念。
七年级地理上册《人类与海洋》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海洋的基本知识,包括海洋的分布、特点和作用;认识到人类与海洋的密切关系,理解海洋资源的重要性;掌握我国海洋资源的概况,了解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及其保护措施。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图表等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讨论和总结能力;通过实地考察、小组合作等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教师总结:强调海洋资源的珍贵性和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呼吁学生珍惜海洋资源,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4.布置作业:教师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3《人类与海洋》教学设计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3《人类与海洋》教学设计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3《人类与海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3.3《人类与海洋》是一节探讨人类与海洋关系的课程。

本节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海洋环境的保护、海洋灾害的防治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与海洋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海洋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海洋环境的保护、海洋灾害的防治等方面的知识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了解人类与海洋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海洋资源的种类及开发利用状况,掌握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技术;了解海洋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危害,掌握海洋环境保护的方法;了解海洋灾害的类型及防治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探讨人类与海洋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的意识,提高学生对海洋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海洋环境的保护、海洋灾害的防治。

2.难点: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技术、海洋环境保护的方法、海洋灾害的防治措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海洋情境,引导学生了解人类与海洋的关系。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海洋环境问题及海洋灾害防治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海洋资源、海洋环境、海洋灾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3.准备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海洋环境问题及海洋灾害防治的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海洋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海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对海洋有什么了解?今天我们将学习人类与海洋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介绍海洋资源的种类及开发利用状况,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素材。

七年级地理上册 3_3 人类与海洋学案(新版)粤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3_3 人类与海洋学案(新版)粤教版

第三章第三节人类与海洋学习目标:1.了解海洋的作用,认识人类对海洋的探索2.认识人类活动对海洋资源有哪些影响,人类应该怎么样保护海洋一、自主学习学习任务一:海洋的开发利用1、海洋面积广大,占地球总水量的___________以上,海底蕴藏着极其丰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资源,被人们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地。

2、海洋给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了重要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开发利用海洋是解决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系列问题的有效途径。

学习任务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1、《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于___________生效。

公约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17部分做出了相关规定。

2、赤潮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一些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爆发性增殖或聚集,引起水体变色或对海洋中其他生物产生危害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

二、交流探讨1.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取之于海洋的?2.目前海洋环境正遭到哪些人为破坏,会产生什么后果?三、当堂检测1.海洋污染物绝大部分来源于()A.海岸活动B.陆地上的生产过程C.海轮泄漏D.陆地生活污水排放2.下列不属于海洋资源利用的是()A.海洋捕捞B.远洋运输C.海滨旅游D.太阳能的利用3.赤潮带来的危害叙述,错误的是()A.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B.导致鱼类的大量繁殖C.威胁人类的健康D.影响海洋植物的光合作用读漫画图,完成4~6题。

《第3章 第三节 人类与海洋》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地理粤人七上

《第3章 第三节 人类与海洋》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地理粤人七上

《人类与海洋》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海洋的基本知识,包括海洋的组成、生态系统等。

2. 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海洋的重要性和人类对海洋的依赖。

3. 培养学生探索海洋奥秘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二、作业内容1. 阅读作业:学生需阅读课本相关章节,了解海洋的基本知识和重要性。

要求阅读后回答问题,如:海洋有哪些主要组成部分?海洋生态系统有哪些特点?2. 实践活动:学生需在家中或学校附近寻找海洋的痕迹,如海滩、海藻、鱼类等,拍摄照片或录像,并记录下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此项作业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了解海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 小组讨论: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分享各自对海洋的认识和感受,讨论人类如何利用海洋,以及如何保护海洋。

要求学生在讨论后提交一份小组报告,报告中需提出自己对保护海洋的建议。

4. 查阅资料:学生需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我国在保护海洋方面的政策、措施及成就。

这项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三、作业要求1. 作业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作业和查阅资料可在课后进行,但需在下次上课前提交。

2. 实践活动应真实记录观察过程和感受,提交的照片或录像应清晰可见。

3. 小组讨论应围绕主题,积极参与讨论,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

4. 报告应清晰、有条理地表达小组的讨论成果,字数不少于XX字。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对作业进行批改,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对有进步的学生也给予鼓励。

2. 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教师将评价学生对海洋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对保护海洋的意识和兴趣。

3. 教师将把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学习海洋知识,为后续的地理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五、作业反馈学生将有机会在下次课堂上向教师和同学反馈自己在本次作业中的收获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改进和提高。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更深入地了解海洋的基本知识,增强环保意识,培养探索未知的兴趣。

粤人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 人类与海洋 学案

粤人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 人类与海洋  学案

人类与海洋【学习目标】1.海洋的开发利用及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关注环境,特别是海洋环境的意识和参与当地政府管理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

【学习重难点】重点:1.海洋的开发利用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关注环境,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难点:海洋的开发利用及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海产品调查活动目的:使学生充分认识海产品在丰富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了解我国海产品的现状。

活动步骤:1.寻找10种日常用品,条件是原料必须有海产品。

2.了解近来这几种产品的销售变化情况和原因。

课中学习1.海洋有哪些资源?2.在我们的生活或生产中,有哪些东西是取之于海洋的?3.21世纪将是海洋的世纪,人类对海洋环境的利用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我们依存的海洋正遭受着人类巨大的干预与破坏。

如何面对海洋环境的开发与保护?4.人类利用海洋资源的方式多种多样,填海造陆就是其中一种,你是怎样看待这种利用方式的?通关检测1.下列不属于海洋资源利用的是()A.海洋捕捞B.远洋运输C.海滨旅游D.太阳能的利用2.关于海水的叙述,正确的是()A.海水不能直接作为工业冷却水源B.海水是取之不尽的淡水资源C.海水淡化已是西亚部分国家的主要水源D.目前,向海洋获取淡水还不现实3.海洋污染物绝大部分来源于()A.海岸活动B.陆地上的生产过程C.海轮泄漏D.陆地生活污水排放4.目前海洋环境治理的重点是()A.排入海洋的工业废水B.沿海工程建设产生的垃圾C.海上石油泄漏D.海上运输工具产生的噪声5.下列关于赤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B.含磷洗衣剂的广泛使用与排放是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C.在封闭的海湾更易发生赤潮D.赤潮发生是与人类活动无关的自然现象6.赤潮带来的危害叙述,错误的是()A.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B.导致鱼类的大量繁殖C.威胁人类的健康D.影响海洋植物的光合作用7.保护近海海洋环境,应采取的对策是()A.加强宣传、加强立法、严格管理B.控制水产养殖,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C.增大资金投入,扩大生产D.禁止围海造田,保护沿岸生态环境。

人类与海洋-粤人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人类与海洋-粤人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人类与海洋-粤人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一、知识目标1.了解地球表面水陆比重及其变化规律;2.认识地球上不同海洋的位置及其特点;3.了解人类与海洋的关系及其影响。

二、思考启发导入问题:你喜欢去海边吗?这次跟我一起去认识更多的海洋吧!三、教学内容1. 地球表面水陆比重及其变化规律地球表面70%以上是水,30%以下是陆地,水陆比重的变化会影响海平面上升或下降,导致海岸线的变化,影响生态平衡。

2. 地球上不同海洋的位置及其特点地球上有4大洋和众多海洋,东部太平洋、西部大西洋、北部北冰洋、南部南极洲洲周围的南大洋。

各大洲都拥有自己的海洋,它们的面积、水体、气候、生态等有着显著差异。

3. 人类与海洋的关系及其影响人类依赖海洋资源,如海鲜、海带、海藻等,发展海洋产业,如渔业、航运、海洋石油开采等。

但同时,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如海洋垃圾污染、过度捕捞、水下噪声污染等。

四、教学过程1. 地球表面水陆比重及其变化规律介绍地球表面70%以上是水,30%以下是陆地的比重关系,以及水陆比重的变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或下降,然后导致海岸线的变化,影响生态平衡。

以图片和演示PPT进行说明。

2. 地球上不同海洋的位置及其特点使用世界地图,介绍地球上4大洋和各主要大洲海域的位置关系,并讲解不同海洋的面积、水体、气候、生态等特点,用生动的故事和图片丰富教学内容。

3. 人类与海洋的关系及其影响介绍人类依赖海洋资源,如海鲜、海带、海藻等,发展海洋产业,如渔业、航运、海洋石油开采等。

同时,也要讲解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如海洋垃圾污染、过度捕捞、水下噪声污染等,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类与海洋的关系。

五、课堂练习1. 选择题1.地球表面70%以上是______。

A.陆地 B.水域 C.小行星 D.南极洲答案:B2.以下不属于地球上4大洋的是______。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地中海 D.大西洋答案:C2. 思考题1.你知道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吗?请简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陆地与海洋
第三节人类与海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与海洋有着越来越密切的关系,树立强烈的海洋权益意识和海洋保护意识。

2、发动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利用开展海报制作、撰写小论文专题活动等形式,让学生体会海洋是人类未来的希望。

3、人类对海洋的开发不当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影响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从而增强学生保护海洋的意识。

重点
1、海洋的开发利用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关注环境,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

难点:
海洋的开发利用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自学指导
阅读课本P40-44,约10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
1、海洋的年龄是______亿年。

2、1872年至______年期间,英国“___________”号海洋考察船的环球航行。

3、海洋总水量占地球总水量的____以上,蕴藏着极其丰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资源,被人们称为“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资源的宝库”等,是人类________发展的重要基地。

4、赤潮是怎样形成的?它对海洋有什么危害?
5、《联合国海洋公约》于________年经联合国批准并生效实施,我国也于________年__月___日加入该公约。

它标志着人类在更大范围内_____利用海洋和_____管理海洋的时代已经开始。

二、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三、探索海洋的奥秘
浩瀚的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摇篮。

从海洋中出现最原始的生命开始,到现在已经有近30亿年的历史。

人类对海洋的探索自古至今从未间断,最著名的是1872年至1876年期间,英国“挑战者”号海洋考察船的环球航行。

海洋给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和广阔的空间。

开发利用海洋,是解决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人口膨胀、环境恶劣、资源短缺等难题的有效途径。

到海洋寻找资源,利用海洋空间,已成为各国普遍关心的问题。

四、世界关注海洋
海洋面积广大,占地球总水量的97%以上,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矿产、油气、生物等资源,被人们称为“天然的鱼仓”、“蓝色的油田”、“盐类的故乡”、“娱乐的胜地”、“资源的宝库”等,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地。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生产中,有许多来自于海洋,如海带、食盐、
海鱼等。

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利用方式多种多样,捕鱼、填海造陆、油气钻探等。

五、共同保护海洋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海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国际社会都把发展的眼光投向海洋。

维护海洋权益,强化海洋开发与保护已成为当代的重要议题。

海洋的污染和破坏正在严重威胁着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赤潮不断出现,有毒物质断增多,海洋的美丽正在逐渐消失,保护海洋已迫在眉睫。

为此,《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于1994年经联合国批准并生效实施,我国也于1996年5月15日加入该公约。

公约从海洋环境的保护和保全、海洋科学研究、专属经济区等17个部分作出了相关规定,它标志着人类在更大范围内和平利用海洋和全面管理海洋的时代已经开始。

六、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七、小结本节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