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宋词赏析讲课教案

合集下载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词的类型特点。

2、了解《如梦令》和《声声慢》两首词的词意、词曲和艺术价值。

3、能够朗读和背诵《如梦令》和《声声慢》两首词。

二、教学内容:1、导入:通过学生唱词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词创作是源于她的身世和心理.2、任务:了解《如梦令》和《声声慢》两首词的词意、词曲和艺术价值。

3、活动1:小组讨论,每组介绍一首词的词意、词曲、艺术价值。

4、整体讲解:教师就词的类型特点及其艺术价值作整体讲解,同时对比分析两首词的异同,引导学生思考并加深对李清照词的理解。

5、活动2:通过背诵和演唱《如梦令》和《声声慢》两首词的方式,增强学生对两首词的了解和感受。

同时,通过临场评论的方式,增加两首词的欣赏程度。

6、总结:让学生自由讨论,表达对两首词的喜爱及感悟,并从中探讨中国文化的共同价值。

三、教学重点: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词的类型特点2、理解《如梦令》和《声声慢》两首词的词意、词曲和艺术价值。

3、背诵和演唱《如梦令》和《声声慢》两首词四、教学方法:1、活动性、情感性和体验性的教学方法。

2、合作、探究和启发式教学法。

3、听课及现场评论式教学法。

五、教学手段:PPT、录音机、黑板、水彩笔等六、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让学生唱词《如梦令》2、任务明确了解《如梦令》和《声声慢》两首词的词意、词曲和艺术价值。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了解一首词的词意、词曲和艺术价值,并进行汇报讨论,引导学生充分理解。

4、齐堂讲解教师就文章的类型特点及其艺术价值作整体讲解,加深对李清照词的理解。

同时对比分析两首词的异同,引导学生思考并加深对李清照词的认识。

5、背诵和演唱教师带领学生背诵和演唱《如梦令》和《声声慢》两首词,同时让学生从词曲和艺术价值等方面进行深入讨论。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 婉约词鉴赏 讲 李清照词鉴赏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 婉约词鉴赏 讲 李清照词鉴赏公开课教案

第八讲李清照词鉴赏[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李清照词的创作与艺术成就了解其在词史上的地位[教学难点与重点]李清照词的艺术性[教学内容]《如梦令》、《碎花阴》、《声声慢》、《永遇乐》一、李清照生平李清照工诗善文,更擅长词。

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

《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录。

其词流传至今的,据今人所辑约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

她的《漱玉词》既男性亦为之惊叹。

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

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

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如〔如梦令〕二首,活泼秀丽,语新意隽。

〔凤凰台上忆吹箫〕、〔一翦梅〕、〔醉花阴〕等词,通过描绘孤独的生活和抒发相思之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宛转曲折,清俊疏朗。

〔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写对女伴们的留恋,怨词来要有价值得多。

王灼说:李清照“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

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

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籍也”(《碧鸡漫志》卷二)。

这种批评正说明了李清照词的意旨在客观上是违背了封建规范的。

李清照南渡后的词和前期相比也迥然不同。

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在流离生活中她常常思念中原故乡,如〔菩萨蛮〕写的“故乡何凉憔悴作对比,寄托了故国之思。

她在词中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如〔武陵春〕通过写"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声声慢〕通过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处境,表达了自己难以克制、无法形容的"愁"。

李清照诗歌鉴赏教案

李清照诗歌鉴赏教案

李清照诗歌鉴赏教案教案标题:李清照诗歌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 学习李清照的代表作品,理解其内涵和艺术特点;3. 培养学生对李清照诗歌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李清照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2. 分析李清照诗歌的艺术特点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 提问学生对李清照的了解和印象。

步骤二:学习李清照的代表作品(15分钟)1. 选择几首李清照的代表作品,如《如梦令》、《声声慢》等,进行逐一解读;2. 分析诗歌中的意境、情感和主题,并引导学生参与讨论;3. 引导学生欣赏李清照诗歌的音韵之美和形象描写。

步骤三:分析李清照诗歌的艺术特点和修辞手法(20分钟)1. 介绍李清照诗歌的艺术特点,如婉约主义、抒情性等;2. 分析李清照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3. 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运用这些修辞手法。

步骤四:诗歌鉴赏实践(15分钟)1. 分发李清照的其他诗歌作品,让学生自主选择一首进行鉴赏;2.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3. 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诗歌,如意象、节奏、韵律等。

步骤五:总结和拓展(10分钟)1. 总结李清照诗歌的艺术特点和修辞手法;2. 引导学生思考李清照诗歌对后世的影响和意义;3. 提供拓展阅读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李清照的诗歌创作。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和小组交流的参与度和质量;2. 学生对李清照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的表现;3. 课后布置相关作业,如写一篇李清照诗歌的鉴赏文章。

五、教学资源:1. 李清照的诗歌选集和相关研究资料;2. 图片、视频和音频素材;3. 课堂讨论和小组交流的活动指导。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李清照诗歌朗诵比赛;2. 邀请专家或学者进行诗歌讲座;3. 带领学生参观相关文化遗址或艺术展览。

教学李清照词选的课程设计教案

教学李清照词选的课程设计教案

本篇文章将为大家介绍一篇关于教学李清照词选的课程设计教案。

这个课程旨在通过学习李清照的作品,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唐宋词,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水平。

一、课程目标与重点1.1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1.掌握李清照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了解唐宋词的历史背景和文学特点,认识唐宋词的价值和意义。

3.能够理解和欣赏李清照的词作品,掌握李清照的词歌曲曲调以及基本的韵律和格律。

4.通过学习李清照的词歌曲,了解词曲艺术的文化传承和时代发展。

1.2 课程重点1.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讲解唐宋词的历史背景和文学特点,分析李清照的词作品。

3.学习李清照的词歌曲,掌握李清照的词曲基本韵律和格律。

4.探讨词曲艺术的文化传承和时代发展,加深对李清照及其作品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及方法2.1 教学内容1.李清照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唐宋词的历史背景和发展。

3.李清照的代表作品选读(包括《如梦令》、《声声慢》等)。

4.学习李清照的词曲,掌握词曲基本韵律和格律(包括平水韵、蒙山韵等)。

5.词曲艺术的文化传承与时代发展。

2.2 教学方法1.讲授: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文学成就,以及唐宋词的历史背景和文学特点。

2.选课:选读李清照的代表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欣赏唐宋词。

3.研讨:让学生学习词曲基本韵律和格律,深入探讨词曲艺术的文化传承和时代发展。

4.评价:根据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自我提高和创新。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环节播放李清照的词曲视频,让学生感知李清照词曲的艺术魅力。

3.2 学习内容1.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讲解唐宋词的历史背景和文学特点,分析李清照的词作品。

3.选读李清照的代表作品,包括《如梦令》、《声声慢》等。

4.学习李清照的词曲,掌握词曲基本韵律和格律,了解平水韵、蒙山韵等。

5.探讨词曲艺术的文化传承和时代发展,加深对李清照及其作品的理解。

3.3 巩固环节让学生分组,互相朗诵李清照的词曲,进行交流和分享。

宋词鉴赏专题:一代诗人李清照授课版课件

宋词鉴赏专题:一代诗人李清照授课版课件

03
李清照词作鉴赏
章节副标题
《如梦令》鉴赏
创作背景:李清照在少女时期创作,表达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词作特点:清新自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情感表达:对春天的赞美,对生活的热爱,对青春的留恋
艺术手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春天的美好
《声声慢》鉴赏
创作背景:李清照晚年生活困苦,孤独无依,创作此词以抒发内心情 感
《醉花阴》:描绘了秋天 的景色和诗人的孤独感
《一剪梅》:表达了对爱 情的执着和对离别的感慨
02
李清照的词风特点
章节副标题
婉约派代表人物
李清照:宋代著 名女词人,婉约 派代表人物
词风特点:清新 婉约,细腻感人
代表作品:《如 梦令》、《声声 慢》等
艺术成就:被誉 为“千古第一才 女”,对后世影 响深远
情感表达:通过描写梅花的孤独和坚韧,表达对丈夫的思念和对生活 的感慨
艺术手法: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使词作更加生动形象
04
李清照词作的影响与评价
章节副标题
对后世的影响
开创了婉约词派的先河,对后世婉约词派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词作中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对后世词人产生了很大的启 示和影响 其词作中的女性视角和情感表达,对后世女性文学创作产生了 很大的影响 其词作中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意识,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 的影响
情感真挚:李清照的词作情感真挚,善于运用抒情、叙事等手法,表达内心 的情感。
感谢观看
汇报人:
添加标题
意象创新:李清照善于创新意象,如“绿肥红瘦”、“人比黄花瘦”等,这些意象不仅具 有独特的美感,而且具有深刻的寓意。
添加标题
意象与情感的结合:李清照善于将意象与情感相结合,如“花自飘零水自流”、“人比黄 花瘦”等,这些意象不仅具有独特的美感,而且具有深刻的寓意。

《李清照词》教案《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四篇

《李清照词》教案《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四篇

《李清照词》教案《李清照词两首》教案四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那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们为大家收集的《李清照词两首》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李清照的生平和文学创作。

过程与方法:分析《鹧鸪天·桂花》以议论入词的写作特点;赏析《永遇乐》中对比的写作手法和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在《鹧鸪天·桂花》中所表现出的超尘脱俗的美学观点和对桂花由衷地赞美和崇敬之情;感悟作者在《永遇乐》中所表达的盛衰之概和身世之悲。

教学重点:赏析《永遇乐》中对比的写作手法和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教学难点:分析《鹧鸪天·桂花》以议论入词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朗读、背诵、鉴赏、引导、讨论。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型:基本阅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鹧鸪天·桂花【导入语】播放李清照的词作歌曲《一剪梅》视频,询问学生,这首歌曲的作词者是谁(李清照),现在我们来学习李清照的另一首词《鹧鸪天·桂花》。

【作者介绍】李清照(1084-1155),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人。

天资卓越,不到十一岁,她的诗文已被父辈晁补之等人所称赞。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母王氏也工文章。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

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李清照与丈夫都喜好读书。

他们节衣缩食,省下钱来买书。

他们起书库,造书橱,收藏之富,冠绝一时。

于是买书、藏书、校书,几乎成了书痴。

李清照结婚之初,北宋已濒临危亡的边缘。

钦宗靖康元年,即李清照42岁时,金兵攻下汴京,徽钦二帝被俘后,朝廷南迁,北宋灭亡,赵明诚时在山东做官。

第二年即李清照43岁时,金兵攻陷山东,夫妇南逃到建康(南京)。

从山东流亡到建康,赵明诚被任命为建康知府,在一次城中叛乱中,赵明诚缒城逃跑,使得李清照对其心灰意冷,并于第二年逃亡江西途中,行至乌江时写下有名的《夏日绝句》,赞项羽讽明诚,赵明诚自感羞愧,心情郁郁,加上沿途风霜劳顿,使赵明诚病倒了。

初中初一语文下册《李清照词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初一语文下册《李清照词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1.撰写一篇关于《李清照词二首》的鉴赏短文,要求不少于500字。学生需要从词作的韵律、意象、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力求深入挖掘李清照词作的艺术魅力。
2.选取李清照的其他词作,进行阅读鉴赏,并记录下自己的感悟。在下一节课上,与同学们分享你的阅读心得,共同交流成长。
3.以李清照词作为灵感,创作一首现代诗。要求体现李清照词作的情感特色,同时融入自己的思考与感悟。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对于诗词的背景、作者生平等方面已有一定了解,但对于李清照这位女性词人的创作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认识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对词作内涵的挖掘,引导学生关注李清照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
此外,学生在情感体验方面,正处于青春期,对美好事物充满向往,容易产生共鸣。通过对李清照词作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其审美素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感悟词作之美的同时,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李清照词作的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
2.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关注词的韵律、意象、情感等方面,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3.提醒学生课后进行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并鼓励他们多读李清照的词作,提升自己的审美素养。
4.布置课后作业,如撰写词作鉴赏、创作以李清照词作为灵感的现代诗等,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4.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组学生进行补充,共同提高。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出示练习题目,如:“分析《如梦令》中的意象,并说明其作用。”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共同提高。

李清照词选教案

李清照词选教案

李清照词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背景与作品风格;2. 学习李清照的代表作品,并分析其艺术特点;3. 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李清照的生平背景介绍;2. 李清照的作品特点探究;3. 李清照的代表作品赏析;4. 鉴赏与创作。

三、教学步骤:1. 李清照的生平背景介绍(介绍文)李清照(1084年 - 1155年),南宋文学家,世称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原籍河北人,后迁往安徽,因此称“易安居士”。

李清照父亲李义山是建炎年间的农民起义领袖,因战乱辗转多地,家境贫寒。

李清照小时候聪明伶俐,聪慧过人,因此被人称为小草莓。

青石四尺,戈矛那里有。

2. 李清照的作品特点探究(文段一)李清照的作品以其纤细婉约、意境深远而脍炙人口。

她的词作风格独特,注重情感的表达和意象的构建。

她善于以自然美来抒发内心的愁苦情感,常以追忆旧人、怀念故友为主题,既真实又感人。

她的词篇章洗练,抓住人们的心理,感染了后世无数的读者。

3. 李清照的代表作品赏析(文段二)李清照的代表作品有《如梦令》、《一剪梅》等,下面我为大家赏析其中一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此词以描写春天来启迪读者的情感,表达对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深情。

通过对昨夜的雨疏风骤进行描写,将春天的细雨与摇曳的垂柳相呼应,既表现出词人对春天的倾慕,又寄托了对过往时光的追忆。

最后两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则以纤细的笔触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细腻思考。

4. 鉴赏与创作(文段三)为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我们可以进行一些练习和活动。

比如,让学生集体朗诵李清照的词作,并讨论其意境和表达方式。

然后,可以让学生自行创作一首以春天为主题的词作,并交流分享彼此的作品。

四、教学总结:通过对李清照的生平背景与作品风格进行介绍和分析,学生对李清照的词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并通过赏析和创作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李清照是宋代文学家,也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女诗人之一,她的词作以婉约、抒情著称。

这篇教案将围绕李清照的两首词展开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艺术风格,并通过学习和分析她的词作,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一、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及其作品的背景和特点。

2.分析和欣赏李清照的两首词作。

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欣赏能力。

4.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李清照及其作品的背景和特点。

2.分析和欣赏李清照的两首词作。

三、教学准备1.李清照的词作《如梦令》和《如醉如痴》。

2.黑板、粉笔等。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和导读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李清照的词作,引入课题。

引导学生回顾并讨论李清照的作品和其特点,了解李清照这位女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Step 2 课文分析1.课文欣赏教师让学生先阅读《如梦令》一词,然后在黑板上展示全词,逐句或逐句段进行讲解。

注重让学生了解和体会词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2.讨论课文引导学生一起讨论词中的情感表达和人生观念,例如“好梦由来宜/君自重/莫徒劳”等句子中表达的爱情观念和人生态度,了解李清照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环境对她的创作产生的影响。

鼓励学生就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发言。

3.分析对比引导学生阅读《如醉如痴》一词,并与《如梦令》进行对比。

比较两首词的风格和特点,包括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等方面。

让学生发现两首词的异同之处,并进行个人思考和讨论。

Step 3 学生练习让学生选择其中一首词进行朗读,要求他们注重朗读的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随后,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首词进行创作改编,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可以是对原词的续写,也可以是根据原词的意境和感受进行创作。

Step 4 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总结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收获,鼓励他们多阅读李清照的词作,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欣赏能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对李清照及其作品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学会了分析和欣赏她的词作。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设计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一等奖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设计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一等奖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设计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一等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熟悉李清照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1.2学习《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和《武陵春·春晚》两首词的词牌、词律及修辞手法。

1.3能够准确理解词中的意象、情感及哲理。

1.4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分析、评价诗歌的能力。

2.2通过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李清照词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3.2培养学生尊重传统文化,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李清照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1.2两首词的词牌、词律及修辞手法。

1.3两首词的意象、情感及哲理。

2.教学难点:2.1两首词的修辞手法及意象分析。

2.2两首词的情感及哲理理解。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1.1向学生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李清照的词风特点。

1.2提问:同学们对李清照有哪些了解?她的词有哪些特点?2.学习《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2.1让学生自主阅读词,感受词的意境。

2.2分析词牌、词律,引导学生了解词的形式特点。

2.3通过讨论,理解词中的意象、情感及哲理。

2.4指导学生运用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技巧,对词进行评价。

3.课堂讨论3.1让学生对《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进行评价,分享自己的感悟。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2提问:同学们对《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的感悟有哪些?2.学习《武陵春·春晚》2.2分析词牌、词律,引导学生了解词的形式特点。

2.3通过讨论,理解词中的意象、情感及哲理。

2.4指导学生运用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技巧,对词进行评价。

3.课堂讨论3.1让学生对《武陵春·春晚》进行评价,分享自己的感悟。

宋词之李清照讲义剖析PPT学习教案

宋词之李清照讲义剖析PPT学习教案
宋词之李清照讲义剖析
李清照 ┊
张元干、张孝祥、… ┊
辛弃疾 ┊
辛派词人(爱国词派)
第1页/共22页
号易安居士, 山东济南人。
第2页/共22页
李 调 元 《 雨 村词话 》卷三 :
“易安在宋诸媛中,自卓然一家, 不在秦七、黄九之下,词无一首不工, 其炼处可夺梦窗之席,其丽处直参片 玉班,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 眉。”
第5页/共22页
李清照前期词
主要风貌: ➢ 题材上以吟唱爱情、
人生为主 ➢ 意象多从室内外和日
常起居中选择 ➢ 风格委婉轻盈
第6页/共22页
《如梦令。 试问卷帘人,
清·黄蓼园《蓼园词选》:
却道海棠依旧。 “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
知否?
答得极淡,跌出 ‘知否’二句
知否?
来;而‘绿肥红瘦’ 无限凄凉, 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之中藏
应是绿肥红瘦。 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
第7页/共22页
《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表现少女时代的 幸福生活
第8页/共22页
《醉花阴》
薄 雾 浓云 愁永昼 ,瑞脑 消金兽 。佳节 又重阳 ,玉枕 纱橱, 半夜凉 初透。 东篱 把酒黄 昏后, 有暗香 盈袖。 莫道不 消魂, 帘卷西 风,人 比黄花 瘦。
“此十四字之妙:妙在叠字,一 也,妙在有层次,二也,妙在曲尽 思妇之情也,三也。良人既已行矣, 而心似有未信其即去者,用以寻寻。 寻寻之未见也,而心似有未信其便 去也,用又觅觅;觅者,寻而又细 察也。觅觅之终未有得,是良人真 个去矣,闺闼之内,渐以冷冷;冷 冷,外也,非内也。继而清清,清 清,内也,非复外亦 第13页/共22页 。又继之凄凄, 冷清渐蹙而凝于心。又继之以惨惨, 凝于心而不堪任。故终之于戚戚也,

李清照词教学设计

李清照词教学设计

李清照词教学设计李清照是宋代著名女词人,其卓越的词艺被誉为“词中之神”。

她的词作品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常被用作汉语词汇和文化的典范。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位词坛巨匠的作品,整个课程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前准备在进入正式教学之前,需要做好一些课前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让学生对李清照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包括其生平背景,词人地位及代表作等。

同时,老师可以播放一些李清照的词曲,让学生感受其音乐韵律和词调特点。

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二、理解和学习李清照的词作品在正式课堂中,需要选择若干李清照的代表词作品,让学生分析理解其中的意境和词意。

具体来说,可以根据不同词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色彩,分别进行讲解和解析。

例如,对于《如梦令》这首词作品,可以让学生理解其中描述的梦境和意境:“常记溪亭日暮,乌啼穴草,渔舟唱晚。

/ 渔舟唱晚,响穿云外。

/ 寻常一样,嫁得婆娘。

”通过分析词中描述的情景,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梦幻和温馨,进一步了解李清照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三、练习词的结构和技巧李清照的词作品,在结构和技巧上都有其独特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让学生对其结构和技巧进行练习和掌握。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练习:1.对词意的把握和理解,以及对主题的准确把握。

2.对语言的韵律和节奏的准确掌握。

3.对抒情技巧和表现手法的理解和应用。

四、整合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可以整合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

例如,可以邀请文学专家和艺术家来授课,给学生带来不同层次的视角和理解。

同时,可以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配以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多角度地感知和理解李清照的词作品,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

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词作品的现场演唱和创作,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表现力。

综上所述,李清照的词教学需要采取多种方式,注重学生的实践和体验。

通过细致的分析和解析,学生可以深刻感受到李清照的词作品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情感。

李清照教学设计(共12篇)

李清照教学设计(共12篇)

李清照教学设计(共12篇)第1篇:一剪梅李清照教学设计一剪梅教案一、导入。

以“愁”导入,以歌生情。

在古代的诗词中,愁绪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比如:1、(PPT)词中的“愁”: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君不见》唐·李白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五代·李煜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卜算子·咏梅》宋·陆游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2、师:千古文人,有失意之愁,有思国之愁,有感叹时光之愁,有壮志难酬之愁……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思念之愁”。

二、诵读与整体感知1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词的朗诵。

(听朗诵录音)2.听了这段满含深情的朗诵之后,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赵明诚之间的故事。

李清照18岁嫁予当朝宰相赵挺之子赵明诚,两人都喜好金石,志趣相同,婚后相敬如宾。

我们一起来看看诸葛忆兵在《李清照和赵明诚》中怎样描述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赵明诚之间的日常: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

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

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收书既成,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甲乙,置书册。

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赵明诚可谓情投意合,相亲相敬,要是生活能这样一直幸福下去多好,但是赵明诚时为太学生,后时常因公出差,李饱受相思之苦,由此而诞下《一剪梅》、《醉花阴》等词作。

因此,《一剪梅》满含词人的相思之苦。

在了解了背景之后,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情感自己再次读读这首词,开始。

4.全班配乐齐读,边读边思考词中最能表达词人情感的是哪个词?这首词整体的感情基调是什么?(配乐《月满西楼》纯音乐)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词:愁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愁苦三、进入文本分析意象及所表达的情感请大家再次自由诵读这首词,并找出词中运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具有什么样的特征?意象:玉簟;特征:秋凉,凄清(玉簟秋,秋,代表了凉意)兰舟寂寞,孤独(雁孤独,寂寞(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因此,我们可以看出“雁”意象一般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李清照教案

李清照教案

李清照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掌握其代表作品的主题和艺术特点。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学创作。

二、教学内容1.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李清照的代表作品及其主题和艺术特点。

3.李清照的诗歌鉴赏。

4.文学创作实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李清照的代表作品及其主题和艺术特点。

2.教学难点:李清照的诗歌鉴赏。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其创作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

2.阅读法:通过阅读李清照的代表作品,让学生深入了解其主题和艺术特点。

3.分析法:通过分析李清照的诗歌,让学生掌握其写作技巧和艺术表现手法。

4.创作法:通过文学创作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学创作,提高其写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1.讲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介绍其家庭背景、学识和文学成就等。

2.分析李清照的创作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让学生了解其创作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特点。

2. 李清照的代表作品及其主题和艺术特点1.介绍李清照的代表作品,包括《如梦令》、《声声慢》、《如是》等。

2.分析李清照的代表作品的主题和艺术特点,让学生深入了解其诗歌的内涵和表现手法。

3. 李清照的诗歌鉴赏1.分析李清照的诗歌,让学生掌握其写作技巧和艺术表现手法。

2.阅读李清照的诗歌,让学生深入了解其诗歌的内涵和表现手法。

3.分析李清照的诗歌的主题和艺术特点,让学生掌握其诗歌的艺术魅力。

4. 文学创作实践1.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学创作,提高其写作能力。

2.分析学生的文学创作,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文学水平和不足之处。

六、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讲解和阅读李清照的诗歌,让学生深入了解其主题和艺术特点。

2.通过文学创作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

3.通过分析学生的文学创作,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文学水平和不足之处,进一步提高其文学素养。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优秀5篇)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优秀5篇)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优秀5篇)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

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有“千古一才女”之称。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如下是小编为大伙儿收集整理的《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优秀5篇)。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派风格。

二、能力培养目标1.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2.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三、德育渗透目标在词的艺术境界中陶冶美好的感情。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2.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二、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1155?),宋代女词人。

自号易安居士。

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

父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京东路提点刑狱。

出自韩琦门下,又曾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学识渊博,尤用意于经学,在齐、鲁一带颇负盛名。

后因列于元祐D籍而被罢官。

平生著述较多,现仅存《洛阳名园记》一卷。

母王氏,是状元王拱辰孙女(《宋史·李格非传》),一说为汉国公王准孙女(庄绰《鸡肋编》),也知书善文。

李清照的文集在当时就曾刻印行世。

《直斋书录解题》载《漱玉集》1卷,“别本”分5卷。

黄异《花庵词选》称有《漱玉词》3卷。

《宋史·艺文志》载有《易安居士文集》7卷、《易安词》6卷。

都久已不传。

现存的诗文及词集是后人所辑。

四印斋本有《漱玉词》1卷,李文椅编的《漱玉集》5卷,辑录的作品较多。

但其中所收词多有赝品。

近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中的《漱玉词》收有60首。

今人孔凡礼《全宋词补遗》中有新发现的李清照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清照宋词赏析(一)《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作品介绍】也题作《浣溪沙·闺情》,被选入《全宋词》。

此词以清丽的风格,寓伤春之情于景物描写之中,格高韵胜,富有诗的意境。

可以“唐风”、“庚调”论之。

【原文】浣溪沙·闺情作者:宋·李清照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

【注释】1、绣面:唐宋以前妇女面额及颊上均贴纹饰花样。

2、芙蓉:荷花,此处指很好看。

3、飞:《历代诗余》作“偎”4、宝鸭:指两颊所贴鸦形图案,可参敦煌壁画供养人之妇女绘画,或以为指钗头形状为鸭形的宝钗,钗,古代妇女头上的饰物。

5、香腮:美丽芳香的面颊。

6、一面:整个脸上。

7、风情:男女爱慕之情。

8、韵:标致。

9、笺:纸,指信笺、诗笺。

【简析】此词当是易安早期作品。

写一位风韵秀的女子与心上人幽会,又写信相约其再会的情景。

人物的肖像描写采用比拟、衬托、侧面描写的方法。

语言活泼自然,格调欢快俊朗。

这首言情小调通过对一个女子的情态的几个侧面摹写,不仅生动地勾勒出她美丽动人的外貌,而且也展现出人物大胆天真的性格,以及蕴藏在心底的细腻幽深的感情。

上片三句中前两句“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是一副似对非对的偶句。

“绣面芙蓉”形容这个女子姣美的面庞宛如出水荷花,光艳明丽;“斜飞宝鸭”是说她把用宝石镶嵌的飞鸭状头饰斜插鬓边,对自己作了精心地修饰妆点;正如古人所说的“粉黛所以饰容,而顾盼生于淑质”,这两句表示词中女主角天生俏丽,再加以入时的华饰,就必然产生不同一般的效果。

句中的“一笑开”三字之妙,妙在它以动态描写打破了静物写生,起到了能将词中的女子从字面上呼出的奇效;而其中“开”字在这里用得尤为精巧。

诗词之妙,在于炼字炼句,使一词一句的含义达到极大的丰富;即如这个“开”字,无疑是指芙蓉花开,但其深层意思未尝不可以表示词中女主人公心底被禁锢的爱之苞蕾正在展放。

接下来的“眼波才动被人猜”这句神来之笔,便为此提出了很好的印证。

常言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个女子美目流盼,宛如一弯流动明澈的秋水,其中映照着她内心的喜悦与怕人发现自己秘密的悸栗。

越怕人猜,偏会被猜,这便是生活的真实;作者捕捉到这一真实,用朴实无华的文字恰当地表现出来,更添了几分韵味。

下片进一步刻划人物的内心世界,前两句“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是一副较为工巧的对偶句,摹写出这样的情景:幽居深闺的怀春女子,完全被“爱而不见”的愁苦与期盼的喜悦所左右,这混杂的感情化为风情万点,都从她一颦一笑的的面部流露无遗;终于她大胆地展开半张素笺,舞动一只彤管,把满怀思念、娇嗔与幽怨倾泻给自己深深系恋着的人。

结句“月移花影约重来”写的是实况?是希冀?还是幻影?无从考定。

但这确是一幅绝美的流动着的画面:月光里,花影下,玉人双双,倾诉着生死相依的情话……这首反映爱情的小令,词语鲜明生动而不失其朴直。

只要把它放在被封建礼教重重包裹的那个时代,只要不带任何世俗偏见,便会发现易安笔下的这个秀外慧中的少女多么可爱,她对幸福、自由的追求又是多么真挚、炽烈、大胆;从而也会惊叹这首词多么质朴深刻、生气盎然。

(韩秋白(二)《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这是宋朝女词人李清照的一首描写春天的词。

为作者早年所作,以白描手法写了熏香、花钿、斗草、秋草等典型的少女时代的事物,借以抒发作者爱春惜春却又留春不住的伤感之情。

【原文】《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

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

黄昏疏雨湿秋千。

【注释】淡荡:和舒的样子。

多用以形容春天的景物。

寒食:节令名。

在清明前一二日。

相传春秋时,介之推辅佐晋文公回国后,隐于山中,晋文公烧山逼他出来,之推抱树焚死。

为悼念他,遂定于是日禁火寒食。

《荆楚岁时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

”玉炉:香炉之美称。

沉水:沉香。

山枕:两端隆起如山形的凹枕。

花细:用金片镶嵌成花形的首饰。

斗草:一种竞采百草、比赛优胜的游戏。

江梅:梅的一种优良品种,非专指生于江边或水边之梅。

柳绵:即柳絮。

柳树的种子带有白色绒毛,故称。

秋千:相传春秋时齐桓公由北方山戎引入。

在木架上悬挂两绳,下拴横板。

玩者在板上或坐或站,两手握绳,使前后摆动。

技高胆大者可腾空而起,并可双人并戏。

一说秋千起于汉武帝时,武帝愿千秋万寿,宫中因作千秋之戏,后倒读为秋千。

详见《事物纪原》卷八。

【简析】这首《浣溪沙》当是词人的前期之作。

李清照前期的生活,是以大家闺秀身分出现的,与此相称的,便是在她前期词作中表露出来的文雅、高贵气度。

这种气度又是通过词人细腻丰富的感情,优雅含蓄的笔触体现出来的。

《浣溪沙》一词,通过暮春风光和闺室景物的描绘,抒写了女词人惜春留春的哀婉心情。

上片侧重描绘室内景致,“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

”开首即交代时令已值暮春,这正是“闺中风暖,陌上草熏”(江淹《别赋》),暖风醉人时节。

接着词人即把笔触移至室内,一股氤氲氛围笼罩闺中,原来是袅袅香烟弥漫其中,从中似还透着静谧、温馨和淡淡的忧愁。

“淡荡”,谓春光融和遍满之意。

“沈水”,即沉水香。

词人另一首《菩萨蛮》词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句。

“梦回山枕隐花钿”句,词人叙己早晨梦醒,凝妆完毕,却慵懒未除,又斜倚枕上出神,似在品味梦中情景。

“山枕”,即檀枕。

因其如“凹”形,故称山枕。

词人《蝶恋花》词有“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句。

词作的上片描绘了一幅优雅、茜丽、静谧的画面:暮春时节,春光融融,闺房中檀香氤氲,一个少妇正欹枕凝神。

如果认为画面中的少妇只是属于慵懒、无聊那种类型的女性,整日价沉溺于沉香、花钿、山枕之中,那就错了。

李清照有着男性作家无以比拟的细腻而丰富的情感世界,是一个对大自然与外部世界有着极为敏锐的感悟,以及强烈的关注与渴念的女性,词作的下片就为人们展示了这样的情愫。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

”女词人的笔触延伸到室外,但见室外妇女正笑语喧喧,彼此斗草取乐,而海燕此时却经春未归。

女词人这里写海燕未归,隐隐含有她细数日子,惜春留春心态,而写斗草游戏,则映衬自己的寂寞。

“斗草”,又叫斗百草,南北朝时即有此俗。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云:“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

”原为端午之娱乐习俗,后推广并不拘于此日,尤为妇女儿童喜好。

次句言春天将尽,梅子熟透,柳枝长成。

惜春、留春不住,叹春之情遂油然而生。

词人在《小重山》词中有:“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

”那是写早春时节,以及自己爱春之情,而此处写江梅熟落,其意恰相反。

“柳生绵”,亦为暮春之景致。

以上写景,也透露出词人无奈叹喟之情。

末句:“黄昏疏雨湿秋千”,黄昏时分,独自一人,已自不堪,更兼疏雨,以及空寂、湿漉的秋千架相伴,更让人感到寂寞、愁怨。

这首词抒写情感很是细腻,但不是直言明说,而是通过十分优雅、含蓄的笔触,去描述十分典型的外物形象和意境,从中再渗出细腻而幽深的心态,有“无我之境”的妙趣。

(三)《点绛唇·蹴罢秋千》《点绛唇·蹴罢秋千》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此词描述少女的天真情态,上片写主人公下了秋千以后的情景,下片写主人公在来客忽至的羞赧情状,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矜持的少女形象。

全词语言通俗,风格明快,节奏轻松,是李清照早年的代表作。

【原文】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注释】1蹴(cù):踏。

2慵整:懒整。

3见有人来:一作见客入来。

4袜刬(chǎn):指来不及穿鞋子,仅仅穿着袜子走路【译文】春日,清晨,花园内。

绿杨掩映着秋千架,架上绳萦还在悠悠地晃动。

年轻的女词人刚刚荡完秋千,两手有气无力,懒懒地下垂。

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在她身上,涔涔香汗渗透着薄薄的罗衣。

花与人相衬,显得格外的娇美。

蓦然间,进来一位客人。

她猝不及防,抽身便走,连金钗也滑落下来。

客人是谁?词中未作正面描写,但从词人的反应中可以知道,他定是位风度翩翩的少年。

词人走到门口,又强按心头的激动,回眸偷觑那位客人的丰姿。

为了掩饰自己的失态,她嗅着青梅,边嗅边看,娇羞怯怯,昵人无那。

【简析】上片荡完秋千的精神状态。

词人不写荡秋千时的欢乐,而是剪取了“蹴罢秋千”以后一刹那间的镜头。

此刻全部动作虽已停止,但仍可以想象得出少女荡秋千时的情景,罗衣轻飏,象燕子一样地空中飞来飞去,妙静中见动。

“起来慵整纤纤手”,“慵整”二字用得非常恰切,从秋千上下来后,两手有些麻,却又懒得稍微活动一下,写出少女的娇憨。

“薄汗轻衣透”,她身穿“轻衣”,也就是罗裳初试,由干荡秋千时用力,出了一身薄汗,额上还渗有晶莹的汗珠。

这份娇弱美丽的神态恰如娇嫩柔弱的花枝上缀着一颗颗晶莹的露珠。

“露浓花瘦”一语既表明时间是春天的早晨,地点是花园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

整个上片以静写动,以花喻人,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少女荡完秋千后的神态。

下片写少女乍见来客的情态。

她荡完秋千,正累得不愿动弹,突然花园里闯进来一个陌生人。

“见客入来”,她感到惊诧,来不及整理衣装,急忙回避。

“金钗溜”,是说头发松散,金钗下滑坠地,写匆忙惶遽时的表情。

“和羞走”三字,把她此时此刻的内心感情和外部动作作了精确的描绘。

“和羞”者,含羞也:“走”者,疾走也。

然而更妙的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二句。

它以极精湛的笔墨描绘了这位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的微妙心理。

最后她只好借“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他几眼。

下片以动作写心理,几个动作层次分明,曲折多变,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划出来。

加以“回首”一笔,少女窥人之态婉然眼前。

【简评】:此词为清照早年作品,这首词写少女情况心态,虽有所本依,但却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获“曲尽情悰”之誉。

全词风格明快,节奏轻松,反用四十一字,就刻画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矜持的少女形象,可谓妙笔生花。

(四)李清照——《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先附张文潜诗一《首读中兴碑》张耒(1054-1114),北宋诗人。

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市)人。

1073年(熙宁六年)举进士,历任淮阴主薄、寿安尉、咸平县丞等职,授秘书省正字,官至起居舍人。

与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才学深受苏轼赏识。

张耒诗风以平易、流丽、晓畅见长,闲淡平整,时近唐人,为南宋诗人学习唐调开了风气。

[1]【原文】玉环妖血无人扫[1],渔阳马厌长安草[2]。

潼关战骨高于山,万里君王蜀中老[3]。

金戈铁马从西来,郭公凛凛英雄才[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