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一课

合集下载

文化生活第一课一轮复习课件

文化生活第一课一轮复习课件
全书逻辑结构
文 化 一 般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文化概念的界定
文化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
文化自身发展的一般过程
文化传承:传播、继承与发展
中 国 文 化
第三单元
把握文化的核心价值
文化认同:中华文化
第四单元
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文化选择:文化生活
高考考点
1.文化的内涵、特点及形式
2.文化的作用 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正确理解文化的内涵。“文化”一词在实际运用中
具有多义性:
①广义的“文化”
②狭义的“文化”
③我们所讲的“文化”
文化是一个我们十分熟悉的词语,“文化”一词具有多义
性。我们所讲的“文化”既不同于广义的“文化”,也不同于
我们所讲的“文化”包括( )
狭义的“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
2.相互交融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在经济发展中,科技作用越来越重要,发展 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 素质越来越重要。
提高科学技术水平 ——措施 培养高素质人才
文化产业、文化消费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 济的总格局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措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世界范围内的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 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措施:
大力弘扬和培养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抵制西 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图谋,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 (2011高考江苏卷20)某些发达国家借助 跨国公司,通过向世界各国输出产品、以 产品为载体的文化和附加条件的科技等手 段,在全球推行“软征服”,以达到影响 或改变其他国家国民价值观的目的。该材 料告诉我们 •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 • ②世界多极化发展充满了矛盾斗争 • ③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 • ④跨国公司促进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1单元第1课 1.1体味文化 课件 (共36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1单元第1课 1.1体味文化 课件 (共36张PPT)

那达慕大会中的蒙古族文化
壁画中的埃及文化
电影中的印度文化
建筑中的希腊文化
舞台上的中国文化
纸币里的阿拉伯文化
风景迥异的建筑艺术
艾菲尔铁塔(法国) 克里姆林宫(俄) 比萨斜塔(意)
故宫(中)
凯旋门(法国)
白金汉宫(英)
泰姬陵(印度)
一、文化“万花筒”
探究·讨论一 我们所参加的、所接触的文化现
象有什么特点呢?能否举例说明?
归纳:
文化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形式多样,各具特色。
二、文化是什么
你不问我什么是文化的时 候,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你 问我什么是文化,我反而不知 道文化是什么了。
—— 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 钱钟书
二、文化是什么
――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 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 A.不同区域文化具有各自特色
• B.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 C.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 D.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 解析:材料中山西各地民歌特点不同,说 明了不同区域文化具有各自特色。B、C、 D三项与题意不符,应舍去。
• 答案A
• 2.甲骨文象形字“月”像一弯月亮的形状, “龟”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马”就像一 匹有马鬃、四条腿的马,“鱼”像一尾有鱼 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这启示我们( )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04:01:2904:01:2904:01Wednesday, August 25, 2021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1.8.2521.8.2504:01:2904:01:29August 25, 2021

高中政治必修三 文化生活 一轮复习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PPT

高中政治必修三 文化生活 一轮复习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PPT
(2)文化与人们个体的关系:
文化是人们的一种文化素养,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 社会实践和文化教育逐步培养出来的。(文化具有后天性)
(3)文化与物质的关系:----文化须以物质为载体
文化活动是一种依托物质载体的活动。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 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具有间接性)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表现: ①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 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②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 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文化产业
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 业,是与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
文化事业
是指通常由政府购买的、无偿提供给所有社会成员的 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公益性行业。
• 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 的文化素养。
• ②国际角度: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 的重要内容。
• 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 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 化,以推行强权政治。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 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2)
文化与经济
文化与政治
相 互 交
科技角度:在经济发展 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 越重要 劳动者角度:提高劳动者 素质越来越重要
国内角度:随着民主和法 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 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 的文化素养
融 生产力角度:文化生产力 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
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 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
②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 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 不同。

文化生活第1课 文化与社会教学案

文化生活第1课 文化与社会教学案

高一文化生活教学案 第一单元 文化与社会 高一文化生活教学案 第一单元 文化与社会220 217B.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C.文化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一切文化产业D.文化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8.2012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考虑到文化因素对竞选获胜具有重要意义,两党都围绕着文化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的宣传,以期抢占文化的“桥头堡”。

这体现了A.文化是政治的基础B.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C.文化是一种现实的物质力量D.文化教育对政治起促进作用9.2011年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

这一部署①有利于提升我国的文化竞争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②能够使我国的文化力成为综合国力的基础 ③有利于激发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④能够为经济建设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A. ①③B. ②④C. ①②④D.①③④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No.01——从社会的发展看文化编写:赵长荣 审核:郑来福 时间:2013.5.23 使用时间:_________【预习案】【学习目标】结合实际生活,了解文化现象的普遍性,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理解文化的内涵和特征,理解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

了解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感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突出的地位和作用。

能够了解当地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的状况。

【知识自主探究】一.体味文化【预习提示:阅读课本4-7页,完成以下填空或问题,并把问题在课本上标明】 1.简要谈谈你对文化现象的普遍性的理解。

2.简要说明你对文化现象的多样性的理解。

3.文化的内涵:(在课本上找出并背过,默写在下面。

)4.文化的特点:(1)文化是______________特有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产物。

文化生活第一课复习

文化生活第一课复习
意识形态:指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从而也反映一定阶
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观念体系,在阶级社会中具有强 烈的阶级性。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包括艺术思 想、道德观念、政治法律思想、宗教观点和哲学观点等------适应经济基础的上述思想被称为----观念上层建筑)。
非意识形态:指不反映一定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意识
练一练
9、“文化”是指( )
A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 部分
B C D 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人类社会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练一练
10、下列关于文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人类社会产生前,文化就存在于自然界中
练一练
5、2010年7月4日,木兰文化宣传活动在北京启动。 木兰精神已经成为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一笔宝贵财 富,成为中华民族优良品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的 “木兰精神”是( ) A 政治现象

C D
文化现象
经济现象 政治、经济、文化现象的统一
练一练
6、近年来,花木兰故里——虞城县着力打造木兰文 化品牌,发展木兰文化产业,借助木兰文化有力地推 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这表明( ) A 文化生活各有特色
[2012· 安徽卷] 世界各地有很多闻名遐迩的城市雕 塑,如希腊雅典的雅典娜神像、丹麦哥本哈根的 美人鱼像等,它们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 品位。这些被人们称作“城市的眼睛”的雕塑 ( ) ①意味着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彰显 着世界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 ③蕴含着城市生 活美好的精神追求 ④决定着城市生存发展的文 化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第一单元 文化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第一单元  文化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文化与社会
第一框
体味文化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1.文化的内涵 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 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 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 形态的部分。
2.文化的特点 (1)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提示:可以从三个方面对文化的含义进行理解: 第一,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如原始森林); 第二,纯经济的东西不是文化(如交换、分配); 第三,纯政治的东西不是文化(如政党、选举). (2)文化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文化是人们社 会实践的产物。 (3)每个人的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从文 化产品和文化活动中可以认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4)人类的文化活动并不是一种纯粹精神性的活动, 而是一种依托物质载体的活动。所以说“人们的精神活动 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010江苏模拟)促进文化发展和繁荣,需要加强文化设施建 设,努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这是因为( ) ①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②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文化设施的优劣决定着人们文化素养的高低 ④文化包括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③“决定”表达错误,文化对人是“影响”而非决定作 用。 ④文化包括非意识形态的部分,表达片面,文化还包括了 意识形态部分。排除③④,应选A。 【答案】A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载体对于文化的作用,要求考生熟练把握基 础知识。
(09江苏卷18)原生态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丰富人们文 化消费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 ) A.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B.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 C.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 D.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 要影响 【解析】题干反映了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故D项正确;但文化 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只有先进的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故A 项错误;经济决定文化,但并不是亦步亦趋的,故BC项错误。

高二文化生活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复习课件

高二文化生活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复习课件

开物质载体。一个时代的文化产品,往往是
这个时代社会发展轨迹的反映。
[特别提醒](《金版》P107) 文化≠文明,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区别:
①起源不同。文明以文字的发明为开端。文 化随人类的产生而产生。 ②特点不同。文明是与野蛮相对立的,文化 是与自然相比较而言的。 ③性质不同。文明主要指人类活动的积极成 果;而文化既有人类活动积极成果,也有消 极成果。
〖知识解读〗 1、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 精神 部______ 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 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 意识形态 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 __________ 非意识形态 的 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_____________ 部分。
正确理解文化的内涵 (1)正确把握文化概念,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文化是一种精神活动,而不是指人们从事 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 ②文化包括人类所创造的全部精神产品。 ③文化有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之分。意识
联系: 文化发展中的积极成果就是文明,文明是 文化中积极进步和合理成分的总和。一个社 会的文化进步程度越高,文明发展的水平相 对地也就越高。
〖例题〗
1、 (2010年高考广东卷)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 辈复登临……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该诗句 可以体现( 《金版》P108,4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 ③文化具有继承性 ④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理论 、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______ 信念、信仰、______ _____、文学、 道德 、教育、科学
______ 艺术 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

高二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优秀教案

高二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优秀教案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感受文化的力量,从而懂得文化建设,发展先进文化的意义。 2、参加积极向上的文化运动,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教学重点】文化的内涵与力量 【教学难点】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教学方法】尝试“学案”导学,用好《第二教材》,引导学习先自学,做填空题,然后有重
点地讲解,夯实基础的同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归纳总结,并当堂演练、点评,切记“先 学后教”,“授之以渔”,打造高效课堂。
式;法国为了保卫法兰西文化,非常重视在世界上传播法兰西文化;日本在 20 世纪 80 年代
提出“建立文化发达国家”的战略构想,意图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文化基地。
问: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结论)
结论:
(1)国内民主政治方面: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
7
更高的文化素养。 (2)国际政治斗争方面: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 内
中,我国 75%的人是初中和小学水平,而美国 86%的人是高中和高中以上水平。
材料二:美国的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20 年前还居于第 12 位,现已上升到第
4 位,美国的影视业,已成为全美居于前列的创汇产业,与其航天航空业和现代电子业并驾
齐驱。在美国 400 家实力最强的公司中,有 1/4 是文化企业。
化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不同性质的文化对政治、经济的作用不同,我们要自觉掌握先进健康的文化,抵制
落后、腐朽的文化。 2、懂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学习,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自己的
力量。 3、树立反对文化霸权主义、保护中华民族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联系,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

人教版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教学设计

人教版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教学设计
2.练习题包括选择题、简答题等,涵盖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文化的内涵、特点及其与社会的关系,学习了我国的基本文化制度和文化政策,分析了现实生活中的文化现象。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这段视频是我国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它反映了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那么,文化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2.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请大家思考一下,文化是什么?它有哪些特点?我们又应该如何传承和弘扬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呢?”
(二)讲授新知(500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理解文化发展的规律;
3.结合时事热点,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的能力;
4.通过课堂讲授、课后作业等途径,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系统的文化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1.教学方法:
-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文化现象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文化与社会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运用问题驱动法,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结合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共同提高文化素养。
2.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图片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
8.拓展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等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最新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教案课件-最新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教案课件-必修三体味文化

最新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教案课件-最新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教案课件-必修三体味文化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一、体味文化
学生搜集、准备相关文化活动、文化现象,体味 历史中、不同区域、身边的文化 运用书本上的图片、文字 教师提供一些素材
(一)、文化“万花筒”
本目中有三个探究活动,内容主要是体味 不同的文化和文化的影响,可选择地让学生完 成。但P4页探究活动的第三个问题,需要保留, 可做适当修改,如:有人认为……,你是否赞 成这种观点?哪什么是文化?承上启下。
本目要点:
文化的含义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素养是在文化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培养出来的 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 离不开物质载体
(三)、文化的力量
文化的形式,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学生可列举一些熟悉的文化现象和文化活动 文化现象 文化形式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文化活动
• 文化对社会的影响有双重性:促进、阻碍 • 文化的影响通过人们的社会实践转化为物质力量
文化现象无时无处不在 文化“万花筒”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文化的含义
体 味 文 化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什么
文化素养是在文化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培养出来的
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对个人 文化的力量 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对民族和国家 文化的影响通过人们的社会实践转化为物质力量
拓展与延伸: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某人 有文化,某人无文化”,“某人文化程度 高,某人文化程度低”。
你能说说这里的“文化”与《文化生活》中的 “文化”的关系吗?
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
文化素养是在参与文化活动的实践中培养出来的 人类全 部精神 活动及 其产品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一课知识点(精品)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一课知识点(精品)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 文化的内涵①“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②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 文化的特点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3. 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的本质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4、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②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来重要。

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推行强权政治。

5.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1)地位和作用:(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竞争力的重要性)①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文化生活第一课(2个课时)

文化生活第一课(2个课时)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第一框 体味文化 第二框 文化与经济、政治
第一框 体味文化
(一)文化“万花筒” 1、发展:文化无时不在 2、范围:文化无处不在(丰富多彩) 3、比较:文化各具特色
(二)文化是什么
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包括------
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①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能够保证经济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 ②国 家要积极发展教育、科技、文化事业 ③社会主文化建设可以 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④国家需要对国民经济进行经济调 节、市场监管
A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4、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美国为首“巴统”在对中国出口高科技 产品的问题上采取了种种限制措施,以避免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科技 技术和设备流入中国。面对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我们应该 A、加速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 B、尽快改善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 C、努力提高自身的科技水平,增强本国的综合国力 D、立足于自力更生,努力开发所有的高科技技术,以免受制于人
2、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 神支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坚持弘扬和 培育民族精神。这是因为 A A、思想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 B、精神能够决定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 C、只有先进的思想文化才能反作用于事物 D、错误的思想文化不以一定的经济、政治 为基础
3、以共建“信用长三角”为主题的第二届“长三角一体化论 坛”于2004年5月在浙江省湖州市举行,会议发布了被称为中 国第一份区域性政府间“信用宣言”的<<共建信用长三角宣言 >>。长三角16个城市政府之所以要联合建设“信用长三角”, 是因为
经 济
(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高中人教版文化生活校本教材(导学案)第一课文化与生活

高中人教版文化生活校本教材(导学案)第一课文化与生活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单元概述第一单元主要引导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感受文化的力量,认识文化对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所具有的重要作用,自觉参与积极的文化生活,提高文化素养,学会用文化的眼光观察生活。

本单元作为全书的起点,在《文化生活》中起着探究引导作用,后面三个单元的知识都是在此基础上开展并深入的,因此本单元在本书中处于基础性地位。

本单元共设两课,即“文化与社会”“文化对人的影响”。

第一课主要引导学生了解文化的概念、作用,明确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关系,形成对文化的基本认识。

第二课主要帮助学生感悟文化对人的影响及其特点,明确文化在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第一单元按照“从社会发展看文化”和“从人的发展看文化”两条主线,呈现相关教学内容。

第一课文化与生活3.1.1体味文化一、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的内涵;2、理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二)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意识。

2、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培养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意识。

二、学习重点难点文化的涵义、特点【课前预习案】(20分钟)一、阅读与思考:二、归纳与总结:根据你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概括本框知识体系:【课堂探究案】(25分钟)探究一:文化及其特点材料一:近年来,一些城市开展城市精神的讨论与提炼,如重庆市经过多次研究提炼后将“登高涉远、负重自强”这八个字确定为城市精神的表述语;青岛将市民精神提炼为:“诚信、博大、和谐、卓越”;济南市城市精神为:“诚信、创新、和谐”……这些城市精神既富有时代特色,又展示了城市自身的文化内涵。

材料二:同经典为友,与圣贤为伴,与时代相融。

“诵中华经典,做美德少年”的活动在山东德州开展得有声有色。

广大青少年到图书馆、阅览室借阅各类优秀图书,在诵读经典中汲取营养,全市涌现出一大批“中华经典诵读示范学校”和“美德少年”。

文化生活第一课课件

文化生活第一课课件

据悉,《变形金刚》总投资是1.5亿美元 票房从季军到冠军,《变形金刚》只用了一天时间。 周一首日试映的880万为全美票房季军,第二日就达到 2750万,成为史上周二票房冠军,六天捞钱1.52亿美元 。 社会的物质基础, 而除北美当地,《变形金刚》在全球其他地区的票房也 经济、技术实力。 全线飘红。 1、为什么美国能“导演”变形金刚二十多年的传奇生涯?
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 家,同时也是伟大的诗人,他一贯主张“诗言 志”,他的大量诗作都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不 可侵犯、不可欺侮和独立自主,屹立于世界民 族之林的铮铮骨气,体现了中国人民改天换地, 建设祖国的战斗豪情,影响之深,无与伦比, 外国曾有人说毛泽东是“一个诗人赢得了新中 国”。这主要表明: A.思想、理想、信念都是文化的形式 √B.文化对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C.先进的文化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D.诗人的气质和风范成就了毛泽东的伟大形象
“你不问我什么是文化的时候, 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 你问我什么是文化, 我反而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
钱钟书
• 文化(culture)一词在西方来源于拉丁文 cultura,原意是农耕及对植物的培育,自 15世纪以后,逐渐扩展到对人的品德、能 力等方面的培养,具有了“教化”的涵义。 美国人类学家克鲁伯和克罗孔仅在《文化: 关于概念和定义的检讨》一书中所罗列的 从1871年到1951年80年间西方学者关于文 化的定义,就有164种。
• 而一个远离家乡的人看到月亮时,会更有人 会以“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抒发自己的离情别绪。月亮对于农民来说, 中秋圆月代表团圆、丰收和圆满;而天文学 家眼中的月亮,只是一个普通的天体而已。
关山月
• • • • • •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文化生活背书提纲

文化生活背书提纲

第十课 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1.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P104)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P106) 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P107) 4.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关系(P110) 5.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106) 6.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P104) 7.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P113) 8.如何不断提高两个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 思想道德目标(P111—112)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文字)及史书 典籍重要性地位(P64) 4.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P66-P70) (1)独特性:(地位作用) (2)区域性: ①形成因素②发展态势 (3)民族性:(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5.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包容性 (原因及重要性意义)(P68)
第七课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P72)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3.爱国主义的地位、作用、特征、主题(P72-75 )
4.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P72、76、80、81)
5.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6点)(P79、80、81)
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
1.文化市场对文化生活的影响(喜和忧的原因及 表现)(P87) 2.如何解决文化市场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国家、 企业、个人角度) 3.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原因和内涵) (P88-89)
注意
教材中多处出现的“科技”、“教育”、 “基石”、“标志”、“-----者”等。
第五课 文化创新
1.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关系(P48-49) 2.文化创新的的意义(作用)、主体(P48-51) 3.文化创新的的途径(6点)(P51-55)(注 意文化多样性与文化创新关系) 4.文化创新与文化继承的关系(P53) 5.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P55)

人教版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一课第一框体味文化

人教版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一课第一框体味文化
④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3、下列关于文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B 、人类社会产生前,文化就存在于自然界中 C 、文化是人天生就具有的 D 、文化可以脱离人类社会而独立存在
A
4、市民素质是城市文明的基础。市民素质的
形成(

A、离不开社会实践
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从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到现代社会的信息高速公路,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 ①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
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这说明
()
非意识形态: 2、中国人喜欢喝茶,并衍生出特有的“茶文化”。
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阻碍作用。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2、中国人喜欢喝茶,并衍生出特有的“茶文化”。
(3)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不是天生的,是逐步培养出来的) ④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1、我们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参观历史文物,都可以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A、离不开社会实践 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④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阻碍作用。
1、我们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参观历史文物,都可以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A.①② ②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文化生活基础知识

文化生活基础知识

《文化生活》知识点汇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什么是文化?如何理解文化的内涵?(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②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③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④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产品,文化通过物质活动和物质载体展现出来;⑤文化也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2.文化的形式有哪些?(1)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念、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

(2)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3.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其作用是怎样表现出来的?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个人的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

4.如何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关系?(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2)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的影响。

5.如何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表现在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③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表现在①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②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霸权主义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

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6.面对综合国力的竞争,我国在文化发展上应如何迎接挑战?①在综合国力中,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等精神力量是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

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文化具有多样性、差异性文化定义: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经济共同决定文化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阻碍社会发展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文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文化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深远持久优秀文化作用: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文化多样性表现在语言、文字、艺术、宗教、艺术等方面。

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承认世界文化多样性、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传统文化表现:传统习俗(基本形成)、传统建筑(重要标志)、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组成部分)传统文化特征: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即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影像文化的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根本因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学技术、思想运动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第五课:文化创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文化创新作用: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实现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学习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原因:包容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宿感见证:汉字、史书典籍(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见证)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不同区域的文化及渐去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特色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作用:是维系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新中国成立后: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弘扬和培养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文化”一词具有多种含义,在不同的场合使用有不同的意义。

比如,有位大学生对人没有礼貌,人们说他是“文化人缺文化”。

“文化人”中的“文化”指的是()A.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B.知识文化修养,受教育的程度C.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精神成果D.文化积淀状况、文化素养2.下列文化现象中,属于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是()①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②印第安民族的风俗习惯③少数民族的文字④自然科学和技术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3.近年来产生的网络新词,像“给力”、“涨时代”、“神马都是浮云”等,多为新事件、新闻人物的浓缩和概括。

这表明() A.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B.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目的C.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D.文化创新来源于创作者的灵感4.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也是伟大的诗人。

他一贯主张“诗言志”。

有位外国人在谈到毛泽东和中国革命时说,是“一个诗人赢得了新中国”。

这主要说明() A.思想、理想、信念都是文化的表现形式B.诗人的气质和风范成就了毛泽东的伟大形象C.文化对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D.先进的文化对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发展起决定作用5.(2012·烟台二模)孔庙、孔府、孔林合称为“三孔”,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游览胜地。

“三孔”就是一本很好的历史教科书,均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

这说明()A.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B.文化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C.精神产品具有继承性D.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6.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从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到现代社会的“信息高速公路”,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下列关于“文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文化由人创造并为人类所特有B.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C.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D.文化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物质手段7.(2012·镇江二模)不同时代的着装向我们表达了()A.文化是对一定经济政治的正确反映B.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C.不同时代的经济政治活动孕育了不同的文化D.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8.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有()①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②参加学校运动会③参加演讲会、辩论赛④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⑤参加文学社、书画协会、读书俱乐部⑥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⑦参加2012年央视春晚合唱团、舞蹈队A.①③⑤⑦B.②③④⑤⑥⑦C.②④⑤⑦D.①②④⑥⑦9.(2012·云南统考)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

中央高度关注文化是因为()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②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也是物质力量A.①③B.③④C.①④D.②③10.(2012·福州二模)闽南古民居以红砖为主色调,砖石结合,“出砖入石”,形成了“红砖文化”的独特建筑特色,引起人们对这一建筑文化的广泛关注。

“红砖文化”体现了()A.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产品B.文化就是体现在建筑上的历史遗产C.文化内涵是建筑业发展的基础D.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11.(2012·青岛二模)近一段时期,乔布斯与苹果公司备受关注。

苹果公司卖的不仅是iPhone、iPad,更是一种文化。

文化是苹果公司的卖点,也是这家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企业的灵魂。

这表明()①精神产品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②文化与经济的交融不断加深③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④要重视提高商品的文化含量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12.中国有些历史文化资源成为外国文化产业资源,如日本版《三国演义》、美国版《花木兰》等。

这启示我们()A.应该保护文学名著的知识产权B.应该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C.用法律手段遏制外国的文化掠夺D.应该坚持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满分52分)13.(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文化传播的力量对比方面,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存在很大差距。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雄厚的经济和科技实力,拥有大量的现代化传播工具,控制着强大的信息传播网,垄断着国际舆论和新闻发布渠道,向世界全方位、全时空、全天候地推销其价值标准、意识形态。

德国记者约瑟夫〃乔菲甚至认为,美国的软实力“甚至比它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还要强大。

美国的文化,不论是粗俗的还是高雅的,都强烈地向外散射,类似于罗马帝国时代,但更具有新奇性……美国的软实力遍及世界各个角落。

”(1)上述材料体现了“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13分)(2)面对上述材料反映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13分)14.(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广东省的一些城市开展城市精神的讨论与提炼,如惠州市将“崇文厚德,包容四海,敬业乐群”等三种提法纳入城市精神;深圳市将市民精神提炼为“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这些城市精神既富有时代特色,又展示了城市自身的文化内涵。

材料二某市委书记在参加讨论时指出“城市的发展最终还是以文化论输赢”,并提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文化竞争力”,要把文化建设作为做大做强城市的强大推动力。

只有繁荣的经济而没有昌盛的文化,只有物质的丰富而没有文化的全面发展,就称不上“全面小康”。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体现了“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12分)(2)结合材料二,联系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各级党委和政府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文化竞争力”。

(14分)参考答案1.解析:“文化人”的意思是说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文化”指的是受教育的程度,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B2.解析:①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内容,故将①排除。

答案:D3.解析:网络文化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故C项符合题意;A、B两项与题意无关;D项“来源于创作者的灵感”说法错误。

答案:C4.解析:B项不符合实际,不选;D项错误,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材料信息表明的是毛泽东的诗词所体现的精神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刻影响,因此A项不符合题意,不选。

故选C项。

答案:C5.解析:此题考查文化的特点。

“三孔”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可见文化需要通过物质载体呈现出来,故答案为D项。

答案:D6.解析:本题为逆向选择题。

A、B、C三项说法均正确;D项错在“物质手段”。

答案:D7.解析:此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文化既可能是对经济政治的正确反映,又可能是歪曲反映,排除A项;此题没有体现文化的超前与落后,排除B项;此题没有体现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排除D项。

答案:C8.解析:①属于经济活动,将其排除,其他都是文化现象。

答案:B9.解析:②错误,优秀的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④错误,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

答案:A10.解析:此题考查文化的特点。

A、B、C三项说法本身都错误,排除即可。

答案:D11.解析:此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通过产品展示企业文化,通过企业文化推动产品销售,并且让世界接受其企业文化,可见①②③④均正确,答案为D项。

答案:D12.解析:经济和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影视音像等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而我国的文化遗产成为外国文化产业资源,启示我们应该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

A、C、D三项与题意不符合。

答案:B13.解析:本题第(1)问主要从文化与政治的关系,以及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等角度展开回答;第(2)问主要从如何增强文化竞争力的角度展开回答。

答案:(1)①材料反映了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

(7分)②材料还反映了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

(6分)(2)①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8分)②同时,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5分) 14.解析:第(1)问中材料一主要反映了文化生活的多样性,材料二主要反映了文化的作用;第(2)问主要强调优秀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答案:(1)①首先,文化生活无处不在;其次,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生活。

材料一中,各城市的城市精神既有共同点又有自己的特色就说明了这一点。

(6分)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材料二强调文化建设的作用说明了这一点。

(6分)(2)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6分)②全面的小康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文化发展三者的统一,城市建设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培育城市精神,增强城市凝聚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8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