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随堂练习题141

合集下载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选择题专练:专题14.1 几何光学(含答案)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选择题专练:专题14.1 几何光学(含答案)

专题14.1 几何光学一、单选题1.如图,一束单色光从介质1射入介质2,在介质1、2中的波长分别为1λ、2λ,频率分别为1f 、2f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2λλ<B .12λλ>C .12f f <D .12f f >2.如图所示,一光导纤维内芯的折射率为n 1,外套的折射率为n 2,一束光信号与界面夹角为α由内芯射向外套,要在界面发生全反射,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A .n 1>n 2,α小于某一值B .n 1<n 2,α大于某一值C .n 1>n 2,α大于某一值D .n 1<n 2,α小于某一值3.如图所示,a 、b 为两束不同频率的单色光,以o 45的入射角射到上下表面平行的玻璃砖的上表面,直线OO '与玻璃砖上下表面垂直且与其上表面交于N 点,入射点A 、B 到N 点的距离相等,经玻璃砖上表面折射后两束光相交于图中的P 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真空中,a 光的传播速度大于b 光的传播速度B .在玻璃中,a 光的传播速度小于b 光的传播速度C .同时增大入射角(入射角始终小于o 90),则a 光在下表面先发生全反射D .对同一双缝干涉装置,a 光的干涉条纹间距比b 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宽4.如图所示,将一个半圆形玻璃砖置于空气中,当一束单色光入射到玻璃砖的圆心O 时,下列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A .B .C .D . 5.如图,一束单色光射向圆柱形玻璃砖的A 点,已知其入射角为i ,折射角为r ,玻璃砖的折射率为n = )A .要使单色光进入玻璃砖,入射角i 必须大于45︒B .选择合适的入射角i ,可使单色光在玻璃砖内发射全反射C .单色光第一次从玻璃砖射出时,光相对A 点入射时方向改变()2i r -D .单色光第N 次到达玻璃砖界面并射出时,光相对A 点入射时方向改变()22N i r r -+ 6.如图一束红光与一束紫光以适当的入射角射向半圆形玻璃砖,其出射光线都是由圆心O 点沿OP 方向射出,如图所示,则( )A .AO 是红光,它穿过玻璃砖所需的时间短B .AO 是紫光,它穿过玻璃砖所需的时间长C .BO 是红光,它穿过玻璃砖所需的时间长D .BO 是紫光,它穿过玻璃砖所需的时间短7.2021年春季,树德中学三校区均开展了高二学生的职业规划和体验活动,同学们都收获颇多。

2011届高三物理高考一轮复习随堂精品练习:第2课时匀变速直线运

2011届高三物理高考一轮复习随堂精品练习:第2课时匀变速直线运

2011届高三物理高考一轮复习随堂精品练习:第2课时匀变速直线运状元来源/免注册、免费下载中考试卷复习、下载中考资源匀速直线运动及应用1。

一块小石头从空中的A点自由落下,依次穿过B点和C点。

不考虑空气阻力,已知它在B点的速度是V,在C点的速度是3v。

ab 段与ac段的位移比为()A . 1:3B . 1:5C . 1:8D . 1:92V2(3V)分析:b点的位移为hab =,c点的位移为hac =,因此hab: hac = 1: 9,256答案是d2。

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的质量为m = 57 kg,物体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系数为0.43。

在f = 287 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可以看出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第5个7秒到第11个3秒的位移比是()a . 2:1b . 1:2c . 7:3d . 3:7111222分析:第5个7秒的位移是x1 = a× 35-a× 28。

第11个3秒内的位移为x2 = a×332222x 135-2872-a×30。

So = 2 = .2x233-3023答案:C 3。

图1-2-5(3月29日,XXXX,中国女子冰壶队首次获得世界冠军。

如图1-2-7所示,一个冰壶以速度V垂直进入三个矩形区域进行匀速减速,当离开第三个矩形区域时,速度恰好为零。

那么当卷曲依次进入每个矩形区域时的速度与通过每个矩形区域所花费的时间之比是()a . v1:v2:v3 = 3:2:1b . v1:v2:v3 = 3:2:1C . T1:T2:T3 = 1:2:3D . T1:T2:T3 =(3-2):(2-1):1分析:因为卷曲产生均匀的减速对于初始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三个连续等位移的时间比为1: (2-1): (3-2),因此时间比为(3-2): (2-1): 1,因此选项C是错误的,而D是正确的;从v = at开始,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初始速度之比为1: 2: 3,那么要求的速度比是3: 2: 1,所以选项a是错误的,选项b是正确的,所以正确的选项是BD。

2011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随堂精品练习第14课时曲线运动平抛运动

2011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随堂精品练习第14课时曲线运动平抛运动

第14课时曲线运动平抛运动随堂检测演练、I物理实验小组利用如图4- 1 —15所示装置测量物体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他们经多次实验和计算后发现:在地面上沿抛出的速度方向水平放置一把刻度尺,让悬挂在抛出点处的重锤线的投影落在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上,则利用小球在刻度尺上的落点位置,就可直观地得到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如图四位同学在刻度尺旁边分别制作了速度标尺图中点为重锤所指位置),可能正确的是()答案:A(2010 •北京西城区抽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尔夫球将逐渐成为普通人的休闲娱乐.如图4—1 —17所示,某人从高出水平地面h的坡上水平击出一个质量为m的高尔夫球.由于恒定的水平风力的作用,高尔夫球竖直地落入距击球点水平距离为L的A穴.则()1.图 4 — 1 —15解析:<3 A.2 0.4 Q.6 O.RI.DI I i I IIn Q.2(1-4 0.6 O L HI L Q皿1 II II IIPA上速度分布均匀,A正确.x定,水平速度v = t,即v与x成正比,在刻度线2.如图4 —1—16为一个做匀变速曲线运动的质点的轨迹示意图,已知在B点的速度与加速度相互垂直,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D点的速率比C点的速率大B. A点的加速度与速度的夹角小于90°C. A点的加速度比D点的加速度大解析:质点做匀变速曲线运动,合力的大小方向均不变,加速度不变,故C错误;由B点速度与加速度相互垂直可知,合力方向与正确.A点的加速度方向与过的夹角一直变小,D错误.答案:AB点切线垂直且向下,故质点由A的切线也即速度方向夹角大于C到D过程,合力做正功,速率增大,A90°, B错误,从A到D加速度与速度3.由于咼度一定,平抛运动的时间t =&.10.4&.6 &.A1.L2|ll ll| il^ijll* !|ll ll|ll ll| i!i| II ^^111 P* P1 II | D ™图 4 — 1 —16A. 球被击出后做平抛运动解析:由于受到恒定的水平风力的作用,球被击出后在水平方向做匀减速运动, 得球从被击出到落入A穴所用的时间为t=—, B正确;由题述高尔夫球竖直地落入A穴可知球水平末速度为零,由L= V o t/2得球被击出时的初速度大小为v o= L ''2g, C正确;由v o= at得球水平方向加速度大小a = gL/ h,球被击出后受到的水平风力的大小为F= ma= mgLh, D错误.答案:BC如图4- 1- 18所示,在斜面顶端a处以速度v a水平抛出一小球,经过时间t a恰好落在斜面底端P处;今在P点正上方与a等高的b处以速度V b水平抛出另一小球,经过时间t b恰好落在斜面的中点处.若不计空气阻力,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A. V a= V bB. V a= /2V bC. t a= t bD. t a= 2t b解析:做平抛运动的物体运动时间由竖直方向的高度决定有t a= 2t b, D正确;水平方向的距离由高度和初速度决定的2倍,可知V a = 2V b, B正确.答案:BD5.甲、乙两船在同一条河流中同时开始渡河,河宽为H,河水流速为V o,划船速度均为v,出发时两船相H 2船在该时间内沿水流方向的位移为(v cos 60 ° + V0)= 3H刚好到A点.综上所述,A、Cv si n 60 3"错误,B、D正确.答案:BD,甲、乙两船船头均与河岸成距为60° 角, 如图4 - 1- 19所示,已知乙船恰好能垂直到达对岸A点,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乙两船到达对岸的时间不同B C.两船可能在未到达对岸前相遇 D .H解析:渡河时间均为一v si n 60.v = 2 V o甲船也在A点靠岸,乙能垂直于河岸渡河,对乙船,由V COS 60 ° = V0,可得v= 2V0,甲B.C.D该球从被击出到落入球被击出后受到的水平风力的大小为mgh L1 2A错误;由h=q gt4.■2h, a物体下落的高度是b的2倍,-g,由题意得a的水平位移是b 球被击出时的初速度大小为A穴所用的时间为t =x= V o'F 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jrB图 4 — 1 — 20如图4 — 1 — 20所示,在距地面高为 H= 45 m 处,有一小球 A 以初速度v o = 10 m/s 水平抛出,与此同 时,在A 的正下方有一物块 B 也以相同的初速度 V 。

2011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单元测试题(17套)

2011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单元测试题(17套)

单元测试(一):直线运动时量:60分钟 满分:100分一、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1.下列关于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相同时间间隔里的平均速度是相同的B .瞬时速度就是运动的物体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的平均速度C .平均速度就是初、末时刻瞬时速度的平均值D .某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瞬时速度都为零,则该物体在这段时间内静止2.如图1-1所示的是两个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A 和B 的速度图象,由图可知( )A .A 物体先做匀速直线运动,t 1后处于静止状态B .B 物体做的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C .t 2时,A 、B 两物体相遇D .t 2时,A 、B 速度相等,A 在B 前面,仍未被B 追上,但此后总要被追上的3.沿直线做匀加速运动的质点在第一个0.5s 内的平均速度比它在第一个1.5s 内的平均速度大2.45m/s ,以质点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则质点的加速度为( )A. 2.45m/s 2B. -2.45m/s 2C. 4.90m/s 2D. -4.90m/s 24.汽车进行刹车试验,若速度从8 m/s 匀减速到零所用的时间为1s ,按规定速率为8 m/s 的汽车刹车后位移不得超过5.9 m,那么上述刹车试验是否符合规定( )A.位移为8m ,符合规定B.位移为8m ,不符合规定C.位移为4 m ,符合规定D.位移为4m ,不符合规定5.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依次通过A 、B 、C 三点,位移x AB =x BC ,已知物体在AB 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3m/s ,在BC 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6m/s ,那么,物体在B 点的瞬时速度的大小为( )A. 4 m/sB. 4.5 m/sC. 5 m/sD. 5.5 m/s6.一只气球以10m/s 的速度匀速上升,某时刻在气球正下方距气球6m 处有一小石子以20m/s 的初速度竖直上抛,若g 取10 m/s 2,不计空气阻力,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子一定能追上气球B.石子一定追不上气球C.若气球上升速度等于9m/s ,其余条件不变,则石子在抛出后1s 末追上气球D.若气球上升速度等于7m/s;其余条件不变,则右子在到达最高点时追上气球图1-1图1-37.一列车队从同一地点先后开出n 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排成直线行驶,各车均由静止出发先做加速度为a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达到同一速度v 后改做匀速直线运动,欲使n 辆车都匀速行驶时彼此距离均为x ,则各辆车依次启动的时间间隔为(不计汽车的大小) ( )A .2υaB .υ2aC .x 2υD .x υ8. 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由静止开始,通过连续三段位移所用的时间分别为1s 、2s 、3s ,这三段位移长度之比和三段位移的平均速度之比是( )A .1: 2 : 3 , 1: 1: 1B .1: 4 : 9 , 1: 2 : 3C .1: 3 : 5 , 1: 2 : 3D .1: 8 : 27 , 1: 4 : 9二.本题共2小题,共16分.把答案填在相应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做答.9.某同学在研究小车运动实验中,获得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每隔0.02s 打一个点,该同学选择A 、B 、C 、D 四个计数点,测量数据如图1-2所示,单位是cm .(1)小车在B 点的速度是__rn/s;(2)小车的加速度是___m/s 2.10.一个有一定厚度的圆盘,可以绕通过中心垂直于盘面的水平轴转动,用下面的方法测量它匀速转动时的角速度.实验器材:电磁打点计时器,米尺,纸带,复写纸.实验步骤:A .如图1-3所示,将电磁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面上,将纸带的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后,固定在待测圆盘的侧面上,使得圆盘转动时,纸带可以卷在圆盘侧面上.B .启动控制装置使圆盘转动,同时接通电源,打点计时器开始打点.C .经过一段时间,停止转动和打点,取了纸带,进行测量.(1)由已知量和测得量表示的角速度的表达式为ω=______,式中各量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2)某次实验测得圆盘半径r =5.50×10-2m ,得到的纸带的一段如图1-4所示,求得角速度为___.三.本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1.天空有近似等高的浓云层。

2011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随堂练习9-10两章加选修共18套同步精品练习

2011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随堂练习9-10两章加选修共18套同步精品练习
A.线圈经过O点时穿过的磁通量最小
B.线圈经过O点时受到的磁场力最大
C.线圈沿不同方向经过b点时所受的磁场力方向相反
D.线圈沿同一方向经过a、b两点时其中的电流方向相同
解析:画出磁铁间的磁场分布图可知,靠近两极处磁感应强度最大,O点处磁感应强度最小,故线圈经过O点时穿过的磁通量最小,其所受磁场力也最小,故A项正确,B项错误;线圈沿不同方向经过b点时感应电流方向相反,其所受的磁场力方向也相反,C项正确;线圈沿同一方向经过a、b两点时磁场方向相同,但其变化的方向相反,故电流方向相反,D错误.
A.tA>tB=tC=tDB.tC=tA=tB=tDC.tC>tA=tB=tDD.tC=tA>tB=tD
解析:A中闭合铝管不会被磁铁磁化,但当磁铁穿过铝管的过程中,铝管可看成很多圈水平放置的铝圈,据楞次定律知,铝圈将发生电磁感应现象,阻碍磁铁的相对运动;因C中铝管不闭合,所以磁铁穿过铝管的过程不发生电磁感应现象,磁铁做自由落体运动;铁块在B中铝管和D中铁管中均做自由落体运动,所以磁铁和铁块在管中运动时间满足tA>tC=tB=tD,A正确.
A.0~T时间内线框中感应电流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B.0~T时间内线框中感应电流方向为先顺时针方向后逆时针方向
C.0~T时间内线框受安培力的合力向左
D.0~ 时间内线框受安培力的合力向右, ~T时间内线框受安培力的合力向左
解析:0~ 时间内,电流i在减小,闭合线框内的磁通量必然在减小,由楞次定律可以判断线框中感应电流方向为顺时针方向,而且0~ 时间内线框受安培力的合力应向左;同理,可以判断在 ~T时间内,电流i在反向增大,闭合线框内的磁通量必然在增大,由楞次定律可以判断线框中感应电流方向也为顺时针方向,故A项对B项错;而且 ~T时间内线框受安培力的合力应向右,C、D错误.

【状元之路】2011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动量守恒定律(有解析) 新人教版

【状元之路】2011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动量守恒定律(有解析) 新人教版

第一章 动量守恒定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长沙一中月考)一物体竖直向下匀加速运动一段距离,对于这一运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的机械能一定增加B .物体的机械能一定减少C .相同时间内,物体动量的增量一定相等D .相同时间内,物体动能的增量一定相等解析:不知力做功情况,A 、B 错.由Δp =F 合·t =mat 知C 正确.由ΔE k =F 合·x =max 知,相同时间内动能增量不同.答案:C2.如图1-1所示,质量为0.5 kg 的小球在距离车底面高20 m 处以一定的初速度向左平抛,落在以7.5 m/s 速度沿光滑水平面向右匀速行驶的敞篷小车中,车底涂有一层油泥,车与油泥的总质量为4 kg ,设小球在落到车底前瞬时速度是25 m/s ,g 取10 m/s 2,则当小球与小车相对静止时,小车的速度是( )图1-1A.5 m/s B .4 m/sC .8.5 m/sD .9.5 m/s解析:对小球落入小车前的过程,平抛的初速度设为v 0,落入车中的速度设为v ,下落的高度设为h ,由机械能守恒得:12m v 20+mgh =12m v 2,解得v 0=15 m/s ,车的速度在小球落入前为v 1=7.5 m/s ,落入后相对静止时的速度为v 2,车的质量为M ,设向左为正方向,由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得:m v 0-M v 1=(m +M )v 2,代入数据可得:v 2=-5 m/s ,说明小车最后以5 m/s 的速度向右运动.答案:A3.如图1-2所示,两带电的金属球在绝缘的光滑水平桌面上,沿同一直线相向运动,A 带电-q ,B 带电+2q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2A.相碰前两球运动中动量不守恒B .相碰前两球的总动量随距离减小而增大C .两球相碰分离后的总动量不等于相碰前的总动量,因为碰前作用力为引力,碰后为斥力D .两球相碰分离后的总动量等于碰前的总动量,因为两球组成的系统合外力为零解析:两球组成的系统,碰撞前后相互作用力,无论是引力还是斥力,合外力总为零,动量守恒,故D 选项对,A 、B 、C 选项错.答案:D4.如图1-3所示,细线上端固定于O 点,其下端系一小球,静止时细线长L .现将悬线和小球拉至图中实线位置,此时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60°,并于小球原来所在的最低点处放置一质量相同的泥球,然后使悬挂的小球从实线位置由静止释放,它运动到最低点时与泥球碰撞并合为一体,它们一起摆动中可达到的最大高度是( )图1-3A.L 2B.L 4C.L 8D.L 16解析:设小球与泥球碰前的速度为v 1,碰后的速度为v 2,小球下落过程中,有mgL (1-cos60°)=m v 212, 在碰撞过程中有m v 1=(m +M )v 2,上升过程中有(m +M )gh =(m +M )v 222, 由以上各式解得h =L 8. 答案:C5.如图1-4所示,质量分别为m 1、m 2的两个小球A 、B ,带有等量异种电荷,通过绝缘轻弹簧相连接,置于绝缘光滑的水平面上.突然加一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后,两球A 、B 将由静止开始运动,对两小球A 、B 和弹簧组成的系统,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设整个过程中不考虑电荷间库仑力的作用,且弹簧不超过弹性限度)( )A .系统机械能不断增加B .系统机械能守恒C .系统动量不断增加D .系统动量守恒解析:对A 、B 组成的系统,所受电场力为零,这样系统在水平方向上所受外力为零,系统的动量守恒;对A 、B 及弹簧组成的系统,有动能、弹性势能、电势能三者的相互转化,故机械能不守恒.答案:D6.如图1-5所示,一根足够长的水平滑杆SS ′上套有一质量为m 的光滑金属圆环,在滑杆的正下方与其平行放置一足够长的光滑水平的绝缘轨道PP ′,PP ′穿过金属环的圆心.现使质量为M 的条形磁铁以水平速度v 0沿绝缘轨道向右运动,则( )图1-5A.磁铁穿过金属环后,两者将先后停下来B .磁铁将不会穿越滑环运动C .磁铁与圆环的最终速度为M v 0M +mD .整个过程最多能产生热量Mm 2(M +m )v 20解析:磁铁向右运动时,金属环中产生感应电流,由楞次定律可知磁铁与金属环间存在阻碍相对运动的作用力,且整个过程中动量守恒,最终二者相对静止.M v 0=(M +m )v ,v =M v 0M +m; ΔE 损=12M v 20-12(M +m )v 2=Mm v 202(M +m ); C 、D 项正确,A 、B 项错误.答案:CD7.两辆质量相同的小车,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人静止在小车A 上,两车静止,如图1-6所示.这个人从A 车跳到B 车上,接着又从B 车跳回A 车并与A 车保持相对静止,则A 车的速率( )图1-6A.等于零 B .小于B 车的速率C .大于B 车的速率D .等于B 车的速率解析:选A 车、B 车和人作为系统,两车均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在水平方向上无论人如何跳来跳去,系统均不受外力作用,故满足动量守恒定律.设人的质量为m ,A 车和B 车的质量均为M ,最终两车速度分别为v A 和v B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0=(M +m )v A -M v B ,则v A v B =M M +m,即v A <v B .故选项B 正确. 答案:B8.(·宜昌一中月考)如图1-7所示,小车由光滑的弧形段AB 和粗糙的水平段BC 组成,左侧有障碍物挡住,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当小车固定时,从A 点由静止滑下的物体到C 点恰好停止.如果小车不固定,物体仍从A 点静止滑下,则( )图1-7A.还是滑到C 点停住 B .滑到BC 间某处停住C .会冲出C 点落到车外D .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解析:由动量守恒知小车不固定时最后将与物体一起向右运动,由能量守恒知产生热量比固定时少,故会停在BC 间某处.答案:B9.一人站在静止于光滑平直轨道上的平板车上,人和车的总质量为M .现在这人双手各握一个质量均为m 的铅球,以两种方式顺着轨道方向水平投出铅球:第一次是一个一个地投;第二次是两个一起投.设每次投掷时铅球对车的速度相同,则两次投掷后小车速度之比为( )A.2M +3m 2(M +m )B.M +m M C .1 D.(2M +m )(M +2m )2M (M +m )解析:因平直轨道光滑,故人与车及两个铅球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设每次投出的铅球对车的速度为u .第一次一个一个投掷时,有两个作用过程,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投掷第一个球时应有0=(M +m )v -m (u -v )①投掷第二个球时应有(M +m )v =M v 1-m (u -v 1)②由①②两式解得v 1=(2M +3m )mu (M +m )(M +2m ). 第二次两球一起投出时有0=M v 2-2m (u -v 2)(以人与车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解得v 2=2mu M +2m.所以两次投掷铅球时小车的速度之比:v 1v 2=2M +3m 2(M +m ).[ 答案:A10.如图1-8所示,小车AB 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 端固定一个轻弹簧,B 端粘有油泥,AB 总质量为M ,质量为m 的木块C 放在小车上,用细绳连接于小车的A 端并使弹簧压缩,开始时AB 和C 都静止,当突然烧断细绳时,C 被释放,C 离开弹簧向B 端冲去,并跟B 端油泥粘在一起,忽略一切摩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图1-8A.弹簧伸长过程中C 向右运动,同时AB 也向右运动B .C 与B 碰前,C 与AB 的速率之比为m ∶MC .C 与油泥粘在一起后,AB 立即停止运动D .C 与油泥粘在一起后,AB 继续向右运动解析:依据系统动量守恒,C 向右运动时,A 、B 向左运动,或由牛顿运动定律判断,AB 受向左的弹力作用而向左运动,故A 项错.又M v AB =m v C ,得v C v AB =M m,即B 项错. 根据动量守恒得:0=(M +m )v ′,所以v ′=0,故选C.答案:C二、实验题(共16分)11.(6分)用半径相同的两个小球A 、B 的碰撞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1-9所示,斜槽与水平槽圆滑连接.实验时先不放B 球,使A 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点C 由静止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再把B 球静置于水平槽前边缘处,让A 球仍从C 处由静止滚下,A 球和B 球碰撞后分别落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痕迹.记录纸上的O 点是重垂线所指的位置,若测得各落点痕迹到O 点的距离:OM =2.68 cm ,OP =8.62 cm ,ON =11.50 cm ,并知A 、B 两球的质量比为2∶1,则未放B 球时A 球落地点是记录纸上的__________点,系统碰撞总动量p 与碰撞后动量p ′的百分误差|p -p ′|p=__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图1-9解析:M 、N 分别是碰后两球的落地点的位置,P 是碰前A 球的落地点的位置,碰前系统的总动量可等效表示为p =m A ·OP ,碰后总动量可等效表示为p ′=m A ·OM +m B ·ON ,则其百分误差|p -p ′|p=|m A ·OP -(m A ·OM +m B ·ON )|m A ·OP=2%. 答案:P 212.(10分)(2008·宁夏高考)某同学利用如图1-10所示的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图中两摆摆长相同,悬挂于同一高度,A 、B 两摆球均很小,质量之比为1∶2.当两摆均处于自由静止状态时,其侧面刚好接触.向右上方拉动B 球使其摆线伸直并与竖直方向成45°角,然后将其由静止释放.结果观察到两摆球粘在一起摆动,且最大摆角为30°.若本实验允许的最大误差为±4%,此实验是否成功地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图1-10解析:设摆球A 、B 的质量分别为m A 、m B ,摆长为l ,B 球的初始高度为h 1,碰撞前B 球的速度为v B .在不考虑摆线质量的情况下,根据题意及机械能守恒定律得:h 1=l (1-cos45°),①12m B v 2B =m B gh 1,② 设碰撞前、后两摆球的总动量的大小分别为p 1、p 2.有p 1=m B v B ,③联立①②③式得p 1=m B 2gl (1-cos45°),④同理可得p 2=(m A +m B )2gl (1-cos30°),⑤联立④⑤式得p 2p 1=m A +m B m B 1-cos30°1-cos45°, 代入已知条件得(p 2p 1)2≈1.03,[由此可以推出⎪⎪⎪⎪p 2-p 1p 1≤4%,所以,此实验在规定的范围内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答案:此实验在规定的范围内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三、计算题(共44分)[13.(8分)如图1-11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 1的小球A 以速度v 0向右运动.在小球A 的前方O 点有一质量为m 2的小球B 处于静止状态,如图1-11所示,小球A 与小球B 发生正碰撞后均向右运动.小球B 被在Q 点处的墙壁弹回后与小球A 在P 点相遇,PQ =1.5PO .假设小球间的碰撞及小球与墙壁之间的碰撞都是弹性的,求两小球质量之比m 1/m 2.图1-11 解析:从两小球碰撞后到它们再次相遇,小球A 和B 的速度大小保持不变.根据它们通过的路程,可知小球B 和小球A 在碰撞后的速度大小之比为4∶1.设碰撞后小球A 和B 的速度分别为v 1和v 2,在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碰撞前后动能相等,则有m 1v 0=m 1v 1+m 2v 2,12m 1v 20=12m 1v 21+12m 2v 22,利用v 2v 1=4,可解出m 1m 2=2. 答案:214.(10分)如图1-12所示,在水平面上放置质量为M =800 g 的木块,一质量为m =50 g 的子弹以v 0=170 m/s 的水平速度射入木块,最终与木块一起运动.若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求木块在地面上滑行的距离.(g 取10 m/s 2)图1-12解析:m v 0=(M +m )v 得v =m v 0M +m=10 m/s , 12(M +m )v 2=μ(M +m )gl , 得l =25 m.答案:25 m15.(12分)有一礼花炮竖直向上发射炮弹,炮弹的质量M =6.0 kg(内含炸药的质量可以不计),射出的初速度v 0=60 m/s ,若炮弹到达最高点时爆炸为沿水平方向运动的两片,其中一片的质量m =4.0 kg.现要求这一片不能落到以发射点为圆心,以R =600 m 为半径的圆周范围内.试求:(g 取10 m/s 2,不计空气阻力,取地面为零势能面)(1)炮弹能上升的高度H 为多少?(2)爆炸后,质量为m 的弹片的最小速度是多大?(3)爆炸后,两弹片的最小机械能是多少?解析:(1)取地面为参考平面,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H =12M v 20,H =v 202g=180 m. (2)由平抛运动知识得H =12gt 2,R =v t , v =R g 2H=100 m/s. (3)由题意知另一弹片质量为m ′=M -m =2.0 kg ,设爆炸后此弹片速度为v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v -m ′v ′=0,v ′=m v v ′=200 m/s , 两弹片的机械能为答案:(1)180 m (2)100 m/s (3)7.08×104 J16.(14分)(·重庆卷)探究某种笔的弹跳问题时,把笔分为轻质弹簧、内芯和外壳三部分,其中内芯和外壳质量分别为m 和4 m .笔的弹跳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图1-13外壳使其下端接触桌面,如图1-13(a)所示;②由静止释放,外壳竖直上升至下端距桌面高度为h 1时,与静止的内芯碰撞,如图1-13(b)所示;③碰后,内芯与外壳以共同的速度一起上升到外壳下端距桌面最大高度为h 2处,如图1-13(c)所示.设内芯与外壳的撞击力远大于笔所受重力,不计摩擦与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求:(1)外壳与内芯碰撞后瞬间的共同速度大小;(2)从外壳离开桌面到碰撞前瞬间,弹簧做的功;(3)从外壳下端离开桌面到上升至h 2处,笔损失的机械能.解析:设外壳上升高度h 1时速度为v 1,外壳与内芯碰撞后瞬间的共同速度大小为v 2,(1)对外壳和内芯,从撞后达到共同速度到上升至h 2处,应用动能定理有(4m +m )g (h 2-h 1)=12(4m +m )v 22,解得 v 2=2g (h 2-h 1); (2)外壳和内芯碰撞过程动量守恒,有4m v 1=(4m +m )v 2,解得 v 1=542g (h 2-h 1), 设从外壳离开桌面到碰撞前瞬间弹簧做功为W ,在此过程中,对外壳应用动能定理有W-4mgh 1=12(4m )v 21,解得W =25h 2-9h 14mg (3)由于外壳和内芯达到共同速度后上升至高度h 2的过程,机械能守恒,只是在外壳和内芯碰撞过程有能量损失,损失的能量为E 损=12(4m )v 21-12(4m +m )v 22,联立解得E 损=54mg (h 2-h 1).答案:(1)2g (h 2-h 1) (2)25h 2-9h 14mg (3)54mg (h 2-h 1)。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配套随堂作业(共计164页)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配套随堂作业(共计164页)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配套随堂作业:第一章第一节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1.(创新题)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于2011年8月23日在中国深圳胜利闭幕,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取了75枚金牌、145枚奖牌的优异成绩,名列金牌榜首,在下列比赛项目中,运动员可视为质点的为( )A.健美操B.花样游泳C.跳水 D.田径长跑2.(·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卷)下列诗句描绘的情景中,含有以流水为参考系的是( )A.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C.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D.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3.(原创题)在大邱田径世锦赛中,牙买加选手布莱克和博尔特分别以9.92 s和19.40 s的成绩夺得男子100米决赛和200米决赛冠军.关于这两次决赛中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0 m决赛中的位移是100 m决赛的两倍B.200 m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0.31 m/sC.100 m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0.08 m/sD.100 m决赛中的最大速度约为20.64 m/s4.关于物体的运动,下面说法不可能的是( )A.加速度在减小,速度在增大B.加速度方向始终改变而速度不变C.加速度和速度大小都在变化,加速度最大时速度最小,速度最大时加速度最小D.加速度方向不变而速度方向变化5.汽车从甲地由静止出发,沿直线运动到丙地,乙地是甲丙两地的中点.汽车从甲地匀加速运动到乙地,经过乙地速度为60 km/h;接着又从乙地匀加速运动到丙地,到丙地时速度为120 km/h,求汽车从甲地到达丙地的平均速度.一、选择题1.在研究物体运动时,下列物体中不能当做质点处理的是( )A.用GPS定位系统研究汽车位置时B.研究“神舟八号”飞船绕地球运转时C.研究乒乓球运动员张继科发出的乒乓球时D.研究火车穿越一山洞所需时间时2.如图1-1-3所示,飞行员跳伞后飞机上的其他飞行员(甲)和地面上的人(乙)观察跳伞飞行员的运动后,引发了对跳伞飞行员运动状况的争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人的说法中必有一个是错误的B.他们的争论是由于参考系的选择不同而引起的C.研究物体运动时不一定要选择参考系D.参考系的选择只能是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3.(·聊城模拟)为了使高速公路交通有序、安全,路旁立了许多交通标志.如图1-1-4所示,甲图是限速路标,表示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是110 km/h;乙图是路线指示标志,表示到泉州还有100 km.上述两个数据的物理意义是( )A.110 km/h是平均速度,100 km是位移B.110 km/h是平均速度,100 km是路程C.110 km/h是瞬时速度,100 km是位移D.110 km/h是瞬时速度,100 km是路程4.三个质点A、B、C均由N点沿不同路径运动至M点,运动轨迹如图1-1-5所示,三个质点同时从N点出发,同时到达M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个质点从N点到M点的平均速度相同B.三个质点任意时刻的速度方向都相同C.三个质点从N点出发到任意时刻的平均速度都相同D.三个质点从N点到M点的位移不同5. (创新题)如图1-1-6所示,2011年2月20日,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和时速400公里高速综合检测列车在京沪高铁上海段“试跑”,于6月正式通车.高速动车组1 min内,时速由“0”瞬间飙升至“130公里”,驶出1 k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in末的速度约为36.1 m/sB.1 min末的速度约为72.2 m/sC.1 min内的平均速度约为16.67 m/sD.1 min内的平均速度约为63.1 m/s6.(·宁波八校联考)甲、乙两位同学多次进行百米赛跑,每次甲都比乙提前10 m到达终点.假若让甲远离起跑点10 m,乙仍在起跑点起跑,则结果将会( )A.甲先到达终点 B.两人同时到达终点C.乙先到达终点 D.不能确定7.(·上海闸北高三月考)若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一致,当加速度减小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的速度也减小B.汽车的速度一定在增大C.汽车的速度可能不变D.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静止8.(·合肥模拟)在下面所说的物体运动情况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物体在某时刻运动速度很大,而加速度为零B.物体在某时刻运动速度很小,而加速度很大C.运动的物体在某时刻速度为零,而其加速度不为零D.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当物体加速度减小时,它的速度也减小9.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大小为4 m/s,1 s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 m/s,在这1 s内该物体的( ) A.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4 mB.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10 m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 m/s2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 m/s2二、非选择题10.爆炸性的加速度往往是跑车的卖点.保时捷911 GT3由静止加速至100 km/h只需4.2 s.(1)求保时捷911 GT3的平均加速度.(2)假设普通私家车的平均加速度为3 m/s2,它们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由静止加速至100 km/h.11.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匀加速开出,然后保持匀速运动,最后匀减速运动,直到停止.下表给出了不同时刻(2)汽车从开出到停止共经历的时间是多少?(3)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12.(·湖北黄冈中学月考)在公园的草坪上主人和小狗正在玩飞碟游戏,如图1-1-8.设飞碟在空中飞行的时间为t0=5 s,飞碟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v0=10 m/s;小狗在1 s内匀加速到v=8 m/s,然后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抛出飞碟的同时小狗应在离主人多远的地方向飞碟跑去才能恰好接住?(小狗与飞碟运动同向共线)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配套随堂作业:第一章第二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1.(·高考重庆卷)某人估测一竖直枯井深度,从井口静止释放一石头并开始计时,经2 s听到石头落底声.由此可知井深约为(不计声音传播时间,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A.10 m B.20 m C.30 m D.40 m2.一个小石块从空中a点自由落下,先后经过b点和c点.不计空气阻力.已知它经过b点时的速度为v,经过c点时的速度为3v.则ab段与ac段位移之比为( )A.1∶3 B.1∶5 C.1∶8 D.1∶93.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秒末的速度达到4 m/s,第2秒内物体的位移是( )A.2 m B.4 m C.6 m D.8 m4.(·高考天津卷)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5t+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 )A.第1 s内的位移是5 m B.前2 s内的平均速度是6 m/sC.任意相邻的1 s内位移差都是1 m D.任意1 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 m/s5.(原创题)2011年9月29日我国成功发射了“天宫”一号,发射塔高度为80 m.一名同学在观看电视时,在头脑中记下火箭上端的位置A,如图1-2-8,用自己的手表测出火箭从开始发射到下端通过A点用的时间约为4.3 s,若长征2号F运载火箭(连同“天宫”一号等)的总高度为58.3 m,设火箭开始阶段是匀加速的,在初始发射阶段可认为长征2号F运载火箭的总质量不变,系统产生480吨的推力.请你根据上述已知条件,求出火箭在初始运动阶段的两个运动学物理量.一、选择题1.(创新题)2011年8月21日,在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田径项目女子跳高决赛中,美国选手巴雷特夺得冠军.巴雷特的重心离地面高1.2 m,起跳后身体横着越过了1.96 m的高度.据此可估算出她起跳时的竖直速度大约为(取g =10 m/s 2)( )A .2 m/sB .4 m/sC .6 m/sD .8 m/s2.美国“华盛顿号”航空母舰上有帮助飞机起飞的弹射系统,已知“F -18大黄蜂”型战斗机在跑道上加速时产生的加速度为4.5 m/s 2,起飞速度为50 m/s ,若该飞机滑行100 m 时起飞,则弹射系统必须使飞机具有的初速度为( )A .30 m/sB .40 m/sC .20 m/sD .10 m/s3.给滑块一初速度v 0使它沿光滑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g 2,当滑块速度大小减为v 02时,所用时间可能是( )A.v 02gB.v 0gC.3v 0gD.3v 02g4.一小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自光滑斜面的底端a 点上滑,最远可达b 点,e 为ab 的中点,已知物体由a 到e 的时间为t 0,则它从e 经b 再返回e 所需时间为( )A .t 0B .(2-1)t 0C .2(2+1)t 0D .(22+1)t 05.(·高考安徽卷)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Δx 所用的时间为t 1,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Δx 所用的时间为t 2.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A.2Δx t 1-t 2t1t 2t 1+t 2 B.Δx t 1-t 2t 1t 2t 1+t 2 C.2Δx t 1+t 2t 1t 2t 1-t 2 D.Δx t 1+t 2t 1t 2t 1-t 26.一个质点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现用固定的照相机对该质点进行闪光照相,闪光时间间隔为1 s .分析照片得到的数据,发现质点在第1次、第2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2 m ,在第3次、第4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8 m ,由此可求得( )A .第1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B .质点运动的加速度C .从第2次闪光到第3次闪光这段时间内质点的位移D .质点运动的初速度7.(·长治模拟)一个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从开始运动起,连续通过三段位移的时间分别是1 s 、2 s 、3 s ,这三段位移的长度之比和这三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之比分别是( )A .1∶22∶32,1∶2∶3B .1∶23∶33,1∶22∶32C .1∶2∶3,1∶1∶1D .1∶3∶5,1∶2∶38.(·福州模拟)一辆公共汽车进站后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始刹车后的第1 s 内和第2 s 内位移大小依次为9 m 和7 m .则刹车后6 s 内的位移是( )A .20 mB .24 mC .25 mD .75 m9.(·广东深圳模拟)如图1-2-9所示,在京昆高速公路266 km 处安装了一台500万像素的固定雷达测速仪,可以精准抓拍超速,以及测量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若B 为测速仪,A 为汽车,两者相距345 m ,此时刻B 发出超声波,同时A 由于紧急情况而急刹车,当B 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时,A 恰好停止,且此时A 、B 相距325 m ,已知声速为340 m/s ,则汽车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 )A .20 m/s 2B .10 m/s 2C .5 m/s 2D .无法确定10.酒后驾驶会导致许多安全隐患,其中之一是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变长,反应时间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开始采取制动的时间.下表中“思考距离”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制动距).A .驾驶员酒后反应时间比正常情况下多0.5 sB .若汽车以20 m/s 的速度行驶时,发现前方40 m 处有险情,酒后驾驶不能安全停车C .汽车制动时,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D .表中x 为66.7二、非选择题11.航空母舰以一定的航速航行,以保证飞机能安全起飞,某航空母舰上的战斗机起飞时的最大加速度是a =5.0 m/s 2,速度须达v =50 m/s 才能起飞,该航空母舰甲板长L =160 m ,为了使飞机能安全起飞,航空母舰应以多大的速度v0向什么方向航行?12.(改编题)2011年12月1日至21日,印度和吉尔吉斯斯坦举行了代号为“匕首-2011”的联合反恐军事演习,印方参演人员全部来自印度伞兵团.在一次低空跳伞演练中,当直升飞机悬停在离地面224 m高处时,伞兵离开飞机做自由落体运动.运动一段时间后,打开降落伞,展伞后伞兵以12.5 m/s2的加速度匀减速下降.为了伞兵的安全,要求伞兵落地速度最大不得超过5 m/s,(取g=10 m/s2)求:(1)伞兵展伞时,离地面的高度至少为多少?着地时相当于从多高处自由落下?(2)伞兵在空中的最短时间为多少?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配套随堂作业:第一章第三节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1.(·高考上海卷)某同学为研究物体运动情况,绘制了物体运动的x-t图象,如图1-3-7所示.图中纵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移x,横坐标表示时间t,由此可知该物体做( )A.匀速直线运动B.变速直线运动C.匀速曲线运动D.变速曲线运动2.(·渭南模拟)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若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得到两车的x-t图象如图1-3-8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刻乙车从后面追上甲车B.t1时刻两车相距最远C.t1时刻两车的速度刚好相等D.0到t1时间内,乙车的平均速度小于甲车的平均速度3.(·高考广东卷)如图1-3-9是某质点运动的速度图象,由图象得到的正确结果是( )A.0~1 s内的平均速度是2 m/sB.0~2 s内的位移大小是3 mC.0~1 s内的加速度大于2~4 s内的加速度D.0~1 s内的运动方向与2~4 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4.如图1-3-10所示为甲、乙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以分析( )A.甲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B.甲、乙两物体在t=0时刻的位置不一样C.甲、乙两物体在t=2 s时有可能相遇D.前4 s内甲、乙两物体的位移相等5.(·长沙模拟)猎狗能以最大速度v1=10 m/s持续地奔跑,野兔只能以最大速度v2=8 m/s的速度持续奔跑.一只野兔在离洞窟x1= 200 m处的草地上玩耍,猎狗发现后径直朝野兔追来.野兔发现猎狗时,与猎狗相距x2=60 m,野兔立即掉头跑向洞窟.设猎狗、野兔、洞窟总在同一直线上,求:野兔的加速度至少要多大才能保证安全回到洞窟.一、选择题1.如图1-3-11所示,甲、乙、丙、丁是以时间为横轴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a-t图象B.乙是x-t图象C.丙是x-t图象 D.丁是v-t图象2.(·湖北黄冈中学月考)设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速度为v、位移为x.现有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图象如图1-3-12所示,假设物体在t=0时的速度均为零,则其中表示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的图象是( )3.如图1-3-13所示,A、B两物体在同一点开始运动,从A、B两物体的位移图线可知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B两物体同时自同一位置向同一方向运动B.A、B两物体自同一位置向同一方向运动,B比A晚出发2 sC.A、B两物体速度大小均为10 m/sD.A、B两物体在A出发后4 s时距原点20 m处相遇4.(·南通调研)某军事试验场正在平地上试射地对空导弹,若某次竖直向上发射导弹时发生故障,造成导弹的v-t图象如图1-3-14所示,则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0~1 s内导弹匀速上升B.1~2 s内导弹静止不动C.3 s末导弹回到出发点D.5 s末导弹恰好回到出发点5.甲、乙二人同时从A地赶往B地,甲先骑自行车到中点后改为跑步,而乙则是先跑步,到中点后改为骑自行车,最后两人同时到达B地;又知甲骑自行车比乙骑自行车的速度快.并且二人骑车速度均比跑步速度快.若某人离开A地的距离x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用函数图象表示,则在图中所示的四个函数图象中,甲、乙二人的图象只可能是( )A.甲是①,乙是② B.甲是①,乙是④C.甲是③,乙是② D.甲是③,乙是④6.(·江西师大附中、临川联考)下列所给的图象中能反映做直线运动物体不会回到初始位置的是( ) 7.(·高考天津卷)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1-3-17所示,规定向右为正方向,则该质点在前8 s内平均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 )A.0.25 m/s 向右B.0.25 m/s 向左C.1 m/s 向右D.1 m/s 向左8.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运动,其v-t图象如图1-3-18所示,图中△OPQ和△OQT的面积分别为s1和s2(s2>s1).初始时,甲车在乙车前方s0处( )A.若s0=s1+s2,两车不会相遇B.若s0<s1,两车相遇2次C.若s0=s1,两车相遇1次D.若s0=s2,两车相遇1次9.在平直道路上,甲汽车以速度v匀速行驶.当甲车司机发现前方距离为d处的乙汽车时,立即以大小为a1的加速度匀减速行驶,与此同时,乙车司机也发现了甲,立即从静止开始以大小为a2的加速度沿甲车运动的方向匀加速运动,则( )A.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一定不断减小B.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一定不断增大C.若v>2a1+a2d,则两车一定不会相撞D.若v<2a1+a2d,则两车一定不会相撞二、非选择题10.2011年11月30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省发生泥石流灾害,假设当时有一汽车停在小山坡底,突然司机发现在距坡底240 m的山坡处泥石流以8 m/s的初速度、0.4 m/s2的加速度匀加速倾泻而下,假设司机(反应时间为1 s)以0.5 m/s2的加速度匀加速启动汽车且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图1-3-19所示),而泥石流到达坡底后速率不变且在水平面的运动近似看成匀速直线运动.问:汽车司机能否安全脱离?11.(·高考大纲全国卷Ⅰ)汽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0~60 s内汽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1-3-20所示.(1)画出汽车在0~60 s内的v-t图线;(2)求在这60 s内汽车行驶的路程.12.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公路边,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以1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有违章行为时,决定前去追赶,经过5.5 s后警车发动起来,并以2.5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但警车的行驶速度必须控制在90 km/h以内.问:(1)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2)警车发动后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货车?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配套随堂作业:第二章第一节重力弹力摩擦力1.下列关于重心、弹力和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B.劲度系数越大的弹簧,产生的弹力越大C.动摩擦因数与物体之间的压力成反比,与滑动摩擦力成正比D.静摩擦力的大小是在零和最大静摩擦力之间发生变化2.(·成都模拟)如图2-1-10所示,小车内有一固定光滑斜面,一个小球通过细绳与车顶相连,细绳始终保持竖直.关于小球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小车静止,绳对小球的拉力可能为零B.若小车静止,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一定为零C.若小车向右匀速运动,小球一定受两个力的作用D.若小车向右减速运动,小球一定受支持力的作用3.(·徐州模拟)水平桌面上一个重200 N的物体,与桌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0.2(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当依次用15 N,30 N,80 N的水平拉力拉此物体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依次为( )A.15 N,30 N,40 N B.0,15 N,15 NC.0,20 N,40 N D.15 N,40 N,40 N4.(·高考山东卷)如图2-1-11所示,将两相同的木块a、b置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中间用一轻弹簧连接,两侧用细绳系于墙壁.开始时a 、b 均静止,弹簧处于伸长状态,两细绳均有拉力,a 所受摩擦力F f a ≠0,b 所受摩擦力F f b =0,现将右侧细绳剪断,则剪断瞬间( )A .F f a 大小不变B .F f a 方向改变C .F f b 仍然为零D .F f b 方向向右5.一根大弹簧内套一根小弹簧,大弹簧比小弹簧长0.2 m ,它们的下端平齐并固定,另一端自由,如图2-1-12所示.当压缩此组合弹簧时,测得弹力与弹簧压缩量的关系如图所示.试求这两根弹簧的劲度系数k 1和k 2.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力及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相距一定距离的两磁体间有相互作用力,说明力的作用可以不需要物质传递B .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物体也可能受到力的作用C .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一定在其几何中心D .物体重力的大小总是等于它对竖直弹簧秤的拉力2.一有固定斜面的小车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球通过细绳与车顶相连.小球某时刻正处于如图2-1-13所示的状态.设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为F N ,细绳对小球的拉力为F T ,关于此时刻小球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小车向左运动,F N 可能为零B .若小车向左运动,F T 可能为零C .若小车向右运动,F N 不可能为零D .若小车向右运动,F T 不可能为零3.(·福州模拟)如图2-1-14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上共受到三个力即F 1、F 2和摩擦力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 1=10 N ,F 2=2 N .若撤去力F 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木块受到滑动摩擦力B .木块受到静摩擦力C .木块所受合力为2 N ,方向向左D .木块所受合力为零4.(·高考课标全国卷)如图2-1-15所示,一物块置于水平地面上.当用与水平方向成60°角的力F 1拉物块时,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改用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力F 2推物块时,物块仍做匀速直线运动.若F 1和F 2的大小相等,则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A.3-1 B .2- 3C.32-12 D .1-325.如图2-1-16所示,重80 N 的物体A 放在倾角为30°的粗糙斜面上,有一根原长为10 cm ,劲度系数为1000 N/m 的弹簧,其一端固定在斜面底端,另一端放置物体A 后,弹簧长度缩短为8 cm ,现用一测力计沿斜面向上拉物体,若物体与斜面间最大静摩擦力为25 N ,当弹簧的长度仍为8 cm 时,测力计读数不可能为( )A .10 NB .20 NC .40 ND .60 N6.(·西城区期末)物块M 在静止的传送带上匀速下滑时,传送带突然转动,传送带转动的方向如图2-1-17中箭头所示.则传送带转动后( )A .物块将减速下滑B .物块仍匀速下滑C .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变小D .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变大7.(·扬州模拟)如图2-1-18所示,光滑水平地面上的小车质量为M ,站在小车水平底板上的人质量为m ,且m ≠M .人用一根跨过定滑轮的绳子拉小车,定滑轮上下两侧的绳子都保持水平,不计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在人和车一起向右加速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人受到向左的摩擦力B .人受到向右的摩擦力C .人拉绳的力越大,人和车的加速度越大D .人拉绳的力越大,人对车的摩擦力越大8.如图2-1-19所示,质量为m 的等边三棱柱静止在水平放置的斜面上.已知三棱柱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斜面的倾角为30°,则斜面对三棱柱的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大小分别为( )A.32mg 和12mgB.12mg 和32mgC.12mg 和12μmgD.32mg 和32μmg 9.(·菏泽统测)如图2-1-20所示,质量分别为m A 和m B 的物体A 、B 用细绳连接后跨过滑轮,A 静止在倾角为45°的斜面上,已知mA =2mB ,不计滑轮摩擦,现将斜面倾角由45°增大到50°,系统仍保持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细绳对A 的拉力将增大B .A 对斜面的压力将减小C .A 受到的静摩擦力不变D .A 受到的合力将增大10.(·高考江苏卷)如图2-1-21所示,倾角为α的等腰三角形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一足够长的轻质绸带跨过斜面的顶端铺放在斜面的两侧,绸带与斜面间无摩擦.现将质量分别为M 、m (M >m )的小物块同时轻放在斜面两侧的绸带上.两物块与绸带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且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在α角取不同值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两物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总是相等B .两物块不可能同时相对绸带静止C .M 不可能相对绸带发生滑动D .m 不可能相对斜面向上滑动二、非选择题11.如图2-1-22所示,质量分别为m 和M 的两物体P 和Q 叠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P 、Q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Q 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μ1>μ2).当它们从静止开始沿斜面滑下时,两物体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则物体P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多少?12.(·苏州模拟)如图2-1-23所示,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劲度系数分别为k 1、k 2的两个轻弹簧沿斜面悬挂着,两弹簧之间有一质量为m 1的重物,最下端挂一质量为m 2的重物,现用力F 沿斜面向上缓慢推动m 2,当两弹簧的总长等于两弹簧原长之和时,试求:(1)m 1、m 2各上移的距离.(2)推力F 的大小.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配套随堂作业:第二章 第二节 力的合成与分解1.(·北京西城区抽样测试)F 1、F 2是力F 的两个分力.若F =10 N ,则下列不可能是F 的两个分力的是( )A .F 1=10 N F 2=10 NB .F 1=20 N F 2=20 NC .F 1=2 N F 2=6 ND .F 1=20 N F 2=30 N2.如图2-2-14所示,轻绳AO 和BO 共同吊起质量为m 的重物.AO 与BO 垂直,BO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OC 连接重物,则( )A .AO 所受的拉力大小为mg sin θB .AO 所受的拉力大小为mg sin θC .BO 所受的拉力大小为mg cos θD .BO 所受的拉力大小为mgcos θ选AC.结点O 受到的绳OC 的拉力F C 等于重物所受重力mg ,将拉力F C 沿绳AO 和BO 所在直线进行分解,两分力分别等于拉力F A 和F B ,如图所示,由力的图示解得:F A =mg sin θ,F B =mg cos θ.3.如图2-2-15所示,将足球用网兜挂在光滑的墙壁上,设绳对球的拉力为F 1,墙壁对球的支持力为F 2,当细绳长度变短时( )A .F 1、F 2均不变B .F 1、F 2均增大C .F 1减小,F 2增大D .F 1、F 2均减小4.(·北京四中模拟)如图2-2-16所示,有2n 个大小都为F 的共点力,沿着顶角为120°的圆锥体的母线方向,相邻两个力的夹角都是相等的.则这2n 个力的合力大小为( )A .2nFB .nFC .2(n -1)FD .2(n +1)F5.如图2-2-17所示,物体质量为m ,靠在粗糙的竖直墙上,物体与墙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若要使物体沿着墙向下匀速运动,则外力F 的大小为多少?一、选择题1.有两个互成角度的共点力,夹角为θ,它们的合力F 随θ变化的关系如图2-2-18所示,那么这两个力的大小分别是( )A .1 N 和6 NB .2 N 和5 NC .3 N 和4 ND .3 N 和3.5 N。

2011届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单元复习训练题50

2011届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单元复习训练题50

A P BS O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高三一轮复习物理单元验收试题(11)【新人教】命题范围:选修3—4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太阳光照射在平坦的大沙漠上,我们在沙漠中向前看去,发现前方某处射来亮光,好像太阳光从远处水面反射来的一样,我们认为前方有水,但走到该处仍是干燥的沙漠,这现象在夏天城市中太阳光照射沥青路面时也能观察到,对这种现象正确的解释是( ) A .越靠近地面空气的折射率越大 B .这是光的干涉形成的 C .越靠近地面空气的折射率越小 D .这是光的衍射形成的 2.如图所示,共振装置中,当用外力首先使A 球振动起来后,通过水平弹性绳使B 、C 两球振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B 、C 两球做的是受迫振动 B .只有A 、C 的振动周期相等 C .C 的振幅比B 的振幅大 D .A 、B 、C 三球的振动周期相等3.利用旋光仪这种仪器可以用来测量糖溶液的浓度,从而测定含糖量。

其原理是:偏振光通过糖的水溶液后,若迎着射来的光线看,偏振方向会以传播方向为轴线,旋转一个角度θ,这一角度称为“旋光角”,θ的值与糖溶液的浓度有关。

将θ的测量值与标准值相比较,就能确定被测样品的含糖量了。

如图所示,S 是自然光源,A 、B 是偏振片,转动B ,使到达O 处的光最强,然后将被测样品P 置于A 、B 之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到达O 处光的强度会明显减弱 B .到达O 处光的强度不会明显减弱 C .将偏振片B 转动一个角度,使得O 处光的强度最大,偏振片B 转过的角度等于θ D .将偏振片A 转动一个角度,使得O 处光的强度最大,偏振片A 转过的角度等于θ 4.如图所示的4种明暗相间的条纹,分别是红光、蓝光各自通过同一个双缝干涉仪器形成的干涉图样以及黄光、紫光各自通过同一个单缝形成的衍射图样(灰黑色部分表示亮纹)。

2011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随堂精品练习第2课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及应用

2011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随堂精品练习第2课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及应用

第2课时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及应用随堂检测演练1.一个小石块从空中 a 点自由落下,先后经过 b 点和c 点,不计空气阻力.已知它经过b 点时的速度为v ,经过c 点时的速度为3v ,则ab 段与ac 段位移之比为()A. 1 : 3B. 1 : 5C. 1 : 8D. 1 :9答案:D 2.静止置于水平地面的一物体质量为 m = 57 kg ,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3,在F = 287 N 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则由此可知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第 5个7秒内的位移与第11个3秒内的位移比为()A. 2 : 1 B . 1 : 2 C . 7 : 3 D . 3 :71 2 1 2 , , 1 2 1 2X 1 = q a x 35 — ^a x 28,第 11 个 3秒内的位移为 X 2=-a x 33 — q a x 30 ,答案:C 3.(2009 •江苏,7)如图1 — 2— 5所示,以8 m/s 匀速行驶的汽车即将通过路口,绿灯还有 2 s 将熄灭,2 2 此时汽车距离停车线 18 m .该车加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 2 m/s ,减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 5 m/s . 此路段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 12.5 m/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可能通过停车线 B. 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通过停车线汽车一定超速 C. 如果立即做匀减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一定不能通过停车线 D. 如果距停车线 5 m 处减速,汽车能停在停车线处8+ 12解析:在加速阶段若一直加速则 2 s 末的速度为12 m/s , 2 s 内的位移为x = — x 2 m = 20 m ,则 在绿灯熄灭前汽车可能通过停车线,A 正确.汽车一直减速在绿灯熄灭前通过的距离小于16 m ,则不能通过停车线,如距离停车线 5 m 处减速,汽车运动的最小距离为 6.4 m ,不能停在停车线处. A 、C 正确. 答案:AC解析:经过b 点时的位移为2vh ab =2g'经过c 点时的位移为h ac=(3v )2 2g ,所以 h ab : h a c = 1 : 9,故选 D.解析:第5个7秒内的位移为 X 1 所以一= X 22 235 — 28 2 2 =73. 图1—2—54. 在四川汶川抗震救灾中,一名质量为60 kg、训练有素的武警战士从直升机上通过一根竖直的质量为20 kg 的长绳由静止开始滑下,速度很小可认为等于零•在离地面 18 m 高处,武警战士感到时间紧迫,想以最短的时间滑到地面,开始加速•已知该武警战士落地的速度不能大于6 m/s ,以最大压力作用于长绳可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5 m/s 2;长绳的下端恰好着地,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 = 10 m/s 2.求武警战士下滑的最短时间和加速下滑的距离. 解析:设武警战士加速下滑的距离为h 1,减速下滑的距离为(H- h 1),加速阶段的末速度等于减速阶段2 2 2的初速度为V max , 由题意和匀变速运动的规律有: V max = 2gh V max = 2a ( H — h 1) + V2 22aH+ v 2X 5X 18+ 6由上式解得 h i = 2(g + 旬=2x (10 + 5) m = 7.2 m武警战士的最大速度为 V max = 2gh 1= 2X 10X 7.2 m/s = 12 m/s 亠 r 、 V max 12加速时间:"万=和s =「2 sV max — V 12 — 6减速时间:t 2= —=-5- s=「2 s下滑的最短时间t = t i +12 = 1.2 s + 1.2 s图1-2—6•湖南十校联考)如图1— 2 — 6所示,离地面足够高处有一竖直的空管,质量为 2 kg ,管长为24N 为空管的上、下两端,空管受到 F = 16 N 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下做加速 同时在 M 处一个大小不计的小球沿管的轴线竖直上抛,小球只受重力,取 g = 10 m/s 2.求:(1)若小球上抛的初速度为 10 m/s ,则其经过多长时间从管的N 端穿出;(2)若此空管的N 端距离地面64 m 高,欲使在空管到达地面时小球必须落到管内,在其他条件不变的 前提下,求小球的初速度大小的范围.解析:(1)对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 F = maD 代入数据得a = 2 m/s 2 设经过t 时间从N 端穿出 1 2对管:h =尹②1 2对球:—(24 + h ) = V o t — ©gt ③2由②③得:2t — 5t — 12= 0,解得:t = 4 s , t '= — 1.5 s(舍去).1 2=2.4 s答案: 2.4 s 7.2 m 5.(2010 m M 运(2) —64 = V0t1 —2gt 1 ④1 264= §at i ⑤1 2-88= v' o t i-q gt i⑥由④⑤得:v o= 32 m/s,由⑤⑥得:V o'= 29 m/s,所以29 m/s< V o<32 m/s.答案:(1)4 s (2)29 m/s< v o<32 m/sIk作业手册、l1. 从足够高处释放一石子甲,经0.5 s,从同一位置再释放另一石子乙,不计空气阻力,则在两石子落地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它们间的距离与乙石子运动的时间成正比B. 甲石子落地后,经0.5 s乙石子还在空中运动C. 它们在空中运动的时间相同D. 它们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与其质量无关1 2 1 2 解析:两石子做自由落体运动,设t时刻甲下落的高度为h1 = -gt ,则乙下落的高度为h1=㊁g(t—0.5),1 1它们之间的距离h1-h2 = ^g(t - 0.25) = ^g[( t - 0.5) + 0.25]与乙石子运动的时间(t - 0.5)不成正比,A错误;由于两石子下落的高度相同,因此下落的时间相同,甲石子落地后,经0.5 s乙石子刚好落地,B错误,C正确;由于不计空气阻力,由t =可知,两石子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与质量无关,D正确.答案:CD2. 在水平面上有a、b两点,相距20 cm,一质点在一恒定的合外力作用下沿a向b做直线运动,经过0.2 s的时间先后通过a、b两点,则该质点通过a、b中点时的速度大小为()A. 若力的方向由a向b,则大于1 m/s,若力的方向由b向a,则小于1 m/sB. 若力的方向由a向b,则小于1 m/s ;若力的方向由b向a,则大于1 m/sC. 无论力的方向如何,均大于1 m/sD. 无论力的方向如何,均小于1 m/st 0.2解析:无论力的方向如何,0.2 s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均为込=01 m/s = 1 m/s,经分析可知,质点无论是匀加速还是匀减速,a、b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均小于a、b中点时的速度,所以选项C正确.答案:C3.解析:如上图所示,x s — x 1= 2a 〒, 可求得a ,而V 1 = — a •彳可求.图1—2—72009年3月29日,中国女子冰壶队首次夺得世界冠军,如图 1— 2— 7所示,一冰壶以速度 v 垂直进 入三个矩形区域做匀减速运动,且刚要离开第三个矩形区域时速度恰好为零,则冰壶依次进入每个矩 形区域时的速度之比和穿过每个矩形区域所用的时间之比分别是 ( ) A. v i : V 2 : V 3= 3 : 2 : 1 B. v i : V 2 : V 3 = 3 : 2 :1C. t i :t 2 : t 3= 1 :2 :3 D.t i : t 2 : t 3 = ( 3—2) :( 2— 1) :1解析:因为冰壶做匀减速运动,且末速度为零,故可以看做反向匀加速直线运动来研究.初速度为零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连续三段相等位移的时间之比为 1:( 2 — 1):(. 3— 2),故所求时间之比为 (•.3 — 2) :( 2— 1) : 1,所以选项C 错,D 正确;由v = at 可得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的速 度之比为1 : 2 : 3,则所求的速度之比为 3: 2 : 1,故选项A 错,B 正确,所以正确选项为 BD. 答案:BD3.两物体分别从不同高度自由下落,同时落地,第一个物体下落时间为t ,第二个物体下落时间为 t /2 ,当第二个物体开始下落时,两物体相距( )A. gt 2B. 3gt 2/8C. 3gt 2/4D. gt 2/4解析:当第二个物体开始下落时,第一个物体已下落|时间,此时离地高度 h 1 = ^gt 2—2g 2 2,第二个物体下落时的高度 h 2=:g2 |2,则待求距离 △ h = h 1— h 2=牛.2 5 4 答案:D4. 四个小球在离地面不同高度处, 同时从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从某一时刻起每隔相等的时间间隔,小球依次碰到地面.则刚刚开始运动时各小球相对地面的位置可能是下图中的 ( )答案:C5.—个质点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用固定的照相机对该质点进行闪光照相,闪光时间间隔为1s .分析照片得到的数据,发现质点在第1次、第2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 2 m ;在第3次、第4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 8 m ,由此不可求得( )A. 第1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B. 质点运动的加速度C. 从第2次闪光到第3次闪光这段时间内质点的位移D. 质点运动的初速度解析:如上图所示,x s—x1= 2a〒,可求得a,而V1 = —a •彳可求.o X3—X i X l+ X3 ,—亠X2 = x i+ aT = x i+ 2- = 2~ 也可求,因不知第一次闪光时已运动的时间和位移,故初速度V o不可求.答案:D3 7•—滑块以某一速度从斜面底端滑到顶端时,其速度恰好减为零•若设斜面全长L,滑块通过最初-L所4 需时间为t,则滑块从斜面底端到顶端所用时间为()4 5 3A. g tB. g tC. 2上 D • 2t解析:假设存在逆过程,即为初速度是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将全过程分为位移均为L/4的四个阶段,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其时间之比为1:(. 2 —1) :( 3—2) : (2 —3),根据题意可列方程:(少—1) + (书-肠+ (2 —丽=丄t,=盘1 + ( 2—1) + ( :'3 —. 2) + (2 —3) = t',=.答案:D& 将一小物体以初速度V o竖直上抛,若物体所受的空气阻力的大小不变,则小物体到达最高点的最后一秒和离开最高点的第一秒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X1和X2,速度的变化量为△ V1和△ V2的大小关系为( )A. X1>X2 B • X1<X2 C • △V1> A V2 D . △V1<A V2解析:上升的加速度a1大于下落的加速度a2,根据逆向转换的方法,上升的最后一秒可以看成以加速1 2度a从零下降的第一秒,故有: A V1= a1t , X1 = q ad ;而以加速度a2下降的第一秒内有: A V2= at,1 2X2 = §a2t ,因a1>a2,所以X1>X2, A V1> A V2,即A、C 正确.答案:AC9.图1—2—8如图1 — 2 —8所示,在光滑的斜面上放置3个相同的小球(可视为质点),小球1、2、3距斜面底端A 点的距离分别为X1、X2、X3,现将它们分别从静止释放,到达A点的时间分别为t1、t2、t3,斜面的倾角为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X1 X2 X3 X1 X2 X35=「B・> ft:X1 X2 X3 S1,,C^2= 2= 2 D.右0增大,则尹的值减小t 1 t 2 t 3 t 11x1 X1 X2 X3 解析:三个小球在光滑斜面上下滑时的加速度均为a= g sin 0,由x=-at知2= ^a,因此亍=2= 2.2 t 2 t 1 t 2 t 3x— x — v 2当0增大,a 增大,子的值增大,C 对,D 错.v =-,且v =㊁,由物体到达底端的速度 v = 2ax 知v i . . — — — .. X i X 2 X 3乙> v 2> v 3 ,因此 v i > v 2 > v 3,即厂>厂>厂,A 错,B 对.11 12 13答案:BC 10.(A ) ®图1—2—9(2010 •湖北部分重点中学月考 )如图1 — 2— 9所示水平传送带 A B 两端点相距x = 7 m ,起初以V o = 2 m/s 的速度顺时针运转.今将一小物块(可视为质点)无初速度地轻放至 A 点处,同时传送带以a o = 2 m/s 2 的加速度加速运转,已知小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4,求:小物块由 A 端运动至B 端所经 历的时间.解析:小物块刚放上传送带时,由牛顿第二定律: 卩mg= ma 得:a =4 m/s 2小物块历时11后与传送带速度相同,则:al 1= V 0+ a 011,得:11= 1 s此过程中小物块的位移为: X 1 = at 1/2,得:X 1= 2 m<x = 7 m故小物块此时尚未到达 B 点,且此后的过程中由于 a °<u g,所以小物块将和传送带以共同的加速度运 动,设又历时12到达B 点,则:x — X 1= a1112+ a 012/2得:12= 1 s 小物块从A 到B 历时:1 = 11 +12= 2 s. 答案:2 s 11.图 1 — 2 — 10“10米折返跑”的成绩反应了人体的灵敏素质,如图1— 2— 10所示•测定时,在平直跑道上,受试者以站立式起跑姿势站在起点终点线前,当听到“跑”的口令后,全力跑向正前方 10米处的折返线, 测试员同时开始计时,受试者到达折返线处时,用手触摸折返线处的物体 (如木箱),再转身跑向起点终点线,当胸部到达起点终点线的垂直面时,测试员停表,所用时间即为“ 10米折返跑”的成绩.设受试者起跑的加速度为 4 m/s 2,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4 m/s ,快到达折返线处时需减速到零,减速的加速度为8 m/s 2,返回时达到最大速度后不需减速,保持最大速度冲线.求该受试者“ 10 米折返跑”的成绩为多少秒?解析:对受试者,由起点终点线向折返线运动的过程中v m1加速阶段:11== 1 s , X 1= v m 11 = 2 m a 1 2v m1减速阶段:1 3= = 0.5 s ; X 3= V m t 3 = 1 ma 2 2起点彈点蛾折返或木箱匀速阶段:t2= 1.75 s由折返线向起点终点线运动的过程中V m 1加速阶段:14= = 1 s , X4= vt 4 = 2 ma i 2l — X4匀速阶段:t5= ■= 2 sV m受试者“ 10米折返跑”的成绩为:t = 11 + 12+…+ 15= 6.25 s.答案:6.25 s 12.Six…图 1 — 2 —11如图1 —2—11所示,一辆上表面光滑的平板小车长L= 2 m,车上左侧有一挡板,紧靠挡板处有一可看成质点的小球.开始时,小车与小球一起在水平面上向右做匀速运动,速度大小为V o= 5 m/s.某时刻小车开始刹车,加速度a= 4 m/s2.经过一段时间,小球从小车右端滑出并落到地面上.求:(1) 从刹车开始到小球离开小车所用的时间;(2) 小球离开小车后,又运动了11= 0.5 s落地.小球落地时落点离小车右端多远?解析:(1)刹车后小车做匀减速运动,小球继续做匀速运动,设经过时间t,小球离开小车,经判断知此时小车没有停止运动,则X球=V o t①1 2X车=V o t —尹②x球一x车=L ③代入数据可解得:t = 1 s ④(2)经判断小球离开小车又经t1= 0.5 s落地时,小车已经停止运动.设从刹车到小球落地,小车和小2球总位移分别为X1、X2,则:X1 = V⑤2aX2 = V o( t + t1)⑥设小球落地时,落点离小车右端的距离为△ X,则:△ X= X2—(L+ X1)⑦解得:△ X= 2.375 m .⑧答案:(1)1 s (2)2.375 m。

2011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精品同步练习第1讲课时作业

2011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精品同步练习第1讲课时作业

第十三章第一讲交变电流的产生和描述1如图1所示的线圈中产生了交变电流的是解析:当线圈绕垂直于磁场的轴转动,磁通量发生变化,才能产生交变电流, B 、C 、D 均符合要求,A 项中线圈的磁通量不发生变化,故不产生交变电流. 答案:BCD2•正弦交变电源与电阻 R 、交流电压表按照图 2甲所示的方式连接, R = 10 Q 交流电压表的示数是10 V •图乙是交变电源输出电压u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则解析:交流电压表示数为10 V ,是有效值,故 U m = 10 2 V ,电阻上的交变电流与交 变电压的变化趋势相同,电阻R 上电流的最大值为 10 2/10 A = ,2 A ,又因t = 0 时,u = u m ,故 i R = , 2cos100n (A ) , U R = 10 2cos100n (V ),故选 A. 答案:A3 •家用电子调光灯的调光原理是用电子线路将输入的正弦交流电压的波形截去一部分来实现的,由截去部分的多少来调节电压,从而实现灯光的可调,比过去用变压器调 压方便且体积较小•某电子调光灯经调整后的电压波形如图 3所示,若用多用表测灯泡的两端的电压,多用电表示数为V厂、\ .厂、T/2T3T/21图3A •通过R 的电流i R 随时间t 变化的规律是 i R = 2cos100n (A )B .通过R 的电流i R 随时间t 变化的规律是 i R = 2cos50n (A )C . R 两端的电压U R 随时间t 变化的规律是 u R = 5』2cos100n (V ) D . R 两端的电压U R 随时间t 变化的规律是U R = 5 2cos50n (V )AB1 D・lU m解析:多用电表测得的电压值为有效值,根据电流的热效应 1U 有=2U m , C 正确. 答案:C 4.把一个电热器接到10 V 直流电源上,产生的热量为Q ,若把它接到按正弦规律变化的交流电源上,在相同时间内产生的热量为 Q/2.则该交变电流的( )A .峰值是10 2 VB .角速度一定是 100n rad/sC .峰值是10 VD .有效值是10 V解析:Q = Rt , Q =旨t ,所以U 有=岂,所以U m = U = 10 V . C 项正确. 答案:C5.某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的转轴匀速转动,产生 交变电流的图象如图 4所示,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 (A .在A 和C 时刻线圈处于中性面位置 B. 在B 和D 时刻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零C .从A 〜D 时刻线圈转过的角度为2nD .若从0〜D 时刻历时0.02 S ,则在1 s 内交变电流的方向改变 100次 解析:根据图象,首先判断出感应电流的数学表达式i = I m Sin ®其中I m 是感应电流的最大值,3是线圈旋转的角速度.另外应该进一步认识到线圈是从中性面开始旋转,而 且线圈旋转一周,两次经过中性面,经过中性面的位置时电流改变方向.从该图形来 看,在O 、B 、D 时刻电流为零,所以此时线圈恰好在中性面的位置,且穿过线圈的磁 通量最大;在 A 、C 时刻电流最大,线圈处于和中性面垂直的位置,此时磁通量为零; 从A 到D 时刻,线圈旋转3/4周,转过的角度为 3n 2;如果从O 到D 时刻历时0.02 s , 恰好为一个周期,所以 1 s 内线圈转动50个周期,100次经过中性面,电流方向改变 100次.综合以上分析可得,只有选项 D 正确.答案:D6•通有电流i = I m sin ot 的长直导线OO '与断开的圆形导线圈在同一平面内,如图5 所示(设电流由O 至O '为正),为使A 端的电势高于 B 端的电势且U AB 减小,交变电流必须处A.C.1U mU m 2亠蚯、TU 有2_Q = X _ = ---------- T,田4于每个周期的A •第一个4周期B .第二个4周期C •第三个4周期 D •第四个4周期解析:由E X 晋X 弓可知,要E 减小,即要£减小,题中要求 E A >E B ,由楞次定律知, 第一个周期内在0〜夕才符合要求,A 项正确.4 答案:A7 .电阻R i 、R 2与交流电源按照图 6甲所示方式连接,R i = 10 Q, R 2= 20 Q 合上开关S 后, 通过电阻R 2的正弦交变电流i 随时间t 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则( )6愛流电源6局—甲一 6A .通过R i 的电流有效值是6 A5 B . R i 两端的电压有效值是6 VC .通过R 2的电流最大值是 6 2AD . R 2两端的电压最大值是 6 2 V解析:首先从交变电流图象中找出交变电流的最大值即为通过R 2的电流的最大值,为32 A ,由正弦交变电流最大值与有效值的关系 I m = ■. 2I ,可知其有效值为 0.6 A ,由于R i 与R 2串联,所以通过 R i 的电流的有效值也是 0.6 A , A 、C 错误;R i 两端电压的 有效值为U i = IR i = 6 V , B 正确;R 2两端电压的最大值为 U m2= I m R 2= 5 ■ 2 X 20 V = 12 2 V , D 错误. 答案:B8 •在两块金属板上加交变电压 U = U m sinTt ,当t = 0时,板间有一个电子正好处于静止状态,下面关于电子以后运动情况的判断哪些是正确的解由B — t 图可A. t = T 时,电子回到原出发点 B. 电子始终向一个方向运动C . t = 2时,电子将有最大速度D . t = 2时,电子的位移最大解析:电子在电场中受到变化的电场力的作用 F = Eq ,电压变,故场强变.在第一个半周期内电子从静止开始做正向的变加速运动,第二个半周期内做正向的变减速运动, 一个周期结束时电子速度恰减为零.如此电子一直向一个方向周期性运动,在t = (2 k)2(k = 0,1,2,…)时刻速度有最大值.综上所述,B 、C 项正确.答案:BC9. (2010宜昌一模)一个边长为6 cm 的正方形金属线框置于匀强磁场中,线框平面与磁场垂直,电 阻为0.36 Q 磁感应强度B 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如 图7所示,则线框中感应电流的有效值为 A. 2 X 10“ A C. -^ X 10「5 AB. 6X 10-5 A D. 3^ 10「5 A12=AB疋R 6 X 10 3X 36X 10「40.36一 5A = 2 X 10 AAB 疋R一36 X 102X 36X 10一40.36一 5A = 3 X 10 A由电流的热效应 l 12Rt 1+ l 22Rt 2= l 2Rt ,即(2X 10一5)2X 0.36 X 3+ (3X10一5)2X 0.36X2=I 2X 0.36X 5, 得I = _6X 105A ,故选项B 正确.答案:B10.将硬导线中间一段折成不封闭的正方形,每边长为B 、方向如图8所示的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转速为 处通过电刷与外电路连接,外电路接有额定功率为P 的小灯泡并正常发光,电路中除灯泡外,其余部分的电阻不计,灯泡的电阻应为A. (2『nB 2 PB2( n 2nBI ,它在磁感应强度为 n ,导线在a 、b 两2 2l nB D.-P-解析:单匝正方形线圈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轴匀速转动,将产生正弦式交变电流,则 电动势的最大值E m = B 心2 M ,其有效值E = E ;= 2嗔计算小灯泡的额定功 率P 要用其有效值,即P = ER.2 2 2 R= P =2帯,故只有B 选项正确.答案:B把电压u = 120 2sin«tV 、频率为50 Hz 的交变电流加在激发电压和熄灭电压均为u o=60 2 V 的霓虹灯的两端.(1) 求在一个小时内,霓虹灯发光时间有多长? (2) 试分析为什么人眼不能感到这种忽明忽暗的现象?解析:⑴如图所示,画出一个周期内交变电流的 u — t 图象,其中阴影部分对应的时间t i 表示霓虹灯不能发光的时间,根据对称性,一个周期内霓虹灯不能发光的时间为再由对称性知一个周期内能发光的时间: 一1 1t = T - 4t1 =50 S —4X 600 s = 75 s再由比例关系求得一个小时内霓虹灯发光的时间为:3600 , 1t =0.02 % 75 s =2400 s.(2)很明显霓虹灯在工作过程中是忽明忽暗的,而熄灭的时间间隔只有 + t 3那段时间),由于人的眼睛具有视觉暂留现象,而这个视觉暂留时间约为 1于300 S ,因此经过灯光刺激的人眼不会因为短暂的熄灭而有所感觉.11. (已知人眼的视觉暂留时间约为当 u = u 0= 60 2 V 时, 由哙120谑Sinm 求得:⑴6^01莎S (如图中t 2答案:(1)2400 s ⑵见解析12•如图9所示,一个半径为 r 的半圆形线圈,以直径 ab 为轴匀速转动,转速为n , ab 的左侧有垂直于纸面向里 (与ab 垂直)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 B.M 和N 是两个集流环, 负载电阻为R ,线圈、电流表和连接导线的电阻不计,求:(1)从图示位置起转过 1/4转的时间内负载电阻 R 上产生的热量; ⑵从图示位置起转过 1/4转的时间内通过负载电阻 R 的电荷量;(3) 电流表的示数.解析:线圈绕轴匀速转动时,在电路中产生如图所示的交变电流.此交变电动势的最2大值为 E m = BSw = B n^ • 2ri7F= n Bn 上XT /IT T T T \^/T ST t(1)在线圈从图示位置转过 E m V2 <Bnr 2E= 2=电阻R 上产生的热量 E 2 T_ n 4B 2r 4n Q = (R ) R7= 8R .通过R 的电荷量q = I •△① R冗Br 2 2R .(3)设此交变电动势在一个周期内的有效值为E ',由有效值的定义得E m 2⑥工R 22TE m 2 ■故电流表的示数为2 2n r nB2R .1/4转的时间内,电动势的有效值为(2)在线圈从图示位置转过1/4转的时间内,电动势的平均值为△① & .图9答案:4 2 4 2 2 2 -⑴栄⑵寫⑶卞B。

云南省2011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试题 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旧人教版

云南省2011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试题 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旧人教版
A.0.17kgB.0.34kgC.0.67kgD.1.00kg
解析:由图象可知碰撞前两者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分别为:
va= m/s=-3m/s,vb= m/s=2m/s
碰撞后二者粘在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为:
vc= m/s=-1m/s
由于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如此有:
mAva+mBvb=(mA+mB)vc
首先,“追碰〞明确碰前小球1的速度大于小球2的速度,即v1>v2,由v= 可得, > ,即m2> ,排除了选项A的可能.
按同样思路,碰后应有v1′≤v2′, ≤ ,有m2≤5m1,排除了选项D的可能.
由动能不增原如此可知:Ek1+Ek2≥Ek1′+Ek2′,由动能Ek与动量p的关系:Ek=
可得: + ≥ +
B.乙对小车的冲量必定大于甲对小车的冲量
C.乙的动量必定大于甲的动量
D.甲、乙动量总和必定不为零
解析:甲、乙与小车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总动量为零,当小车向右运动时,说明甲、乙两人的总动量水平向左,乙对小车向右的冲量大于甲对小车向左的冲量.
答案:A
4.如下列图,半圆槽M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现从半圆槽右端入口处静止释放一质量为m的小球,如此小球释放后,以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
(1)车在地面上移动的距离.
(2)这时车和重物的速度.
解析:(1)设重物在车上向人靠近L=3m时,车在地面上移动的距离为s,依题意有:
m(L-s)=Ms
整理得:s=1m.
(2)人和车的加速度a= = m/s2=2m/s2
如此人和车在地面上移动1m时的速度为:
v= =2m/s
此时物体的对地速度为v物,根据mv物=Mv得:
当动量做选项B所述的变化时,系统的动量不守恒,故不可能成立;

2011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随堂精品练习第1课时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doc下载

2011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随堂精品练习第1课时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doc下载

第1课时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h随堂检测演练、I图 1 -1—81 •小明周末到公园坐摩天轮(如图1 — 1 — 8所示),已知该轮直径为80 m,经过20 min转动一周后,小明落地,则小明在摩天轮上的平均速度为()A. 0.2 m/sB. 4m∕sC. OD.非直线运动,不能确定解析:平均速度是指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与直线运动或曲线运动无尖•小明在摩天轮上转动一周,总位移为零,故其平均速度为零,C正确.答案:C2. 在2008年央视开年大戏《闯尖东》中,从UJ东龙口港到大连是一条重要的闯矢东路线.假如有甲、乙两船同时从龙口出发,甲船路线是龙口一一旅顺一一大连,乙船路线是龙口一一大连•两船航行两天后都在下午三点到达大连,以下矢于两船全航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两船的路程相同,位移不相同B. 两船的平均速度相同C. “两船航行两天后都在下午三点到达大连” 一句中,“两天”指的是时间,“下午三点”指的是时刻D. 在研究两船的航行时间时,可以把船视为质点解析:在本题中路程是船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移是龙口指向大连的有向线段,两船的路程不相同,位移相同,故A 错误;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故B正确;时刻是指某一瞬间,时间是两时刻间的间隔,故C正确;在研究两船的航行时间时,船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故D正确.答案:BCD3. 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当t二0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12 m/s 方向向东,当t二2 s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8 m/s ,方向仍向东,则当t为多少时,物体的速度大小变为 2 m/s ()A. 3 s B . 5 s C .7sD.9sVt- Vo8— 12 2 Vt,- Vo± 2— 12解析:a = —7 —= —一 2 m/s ,故t'二- = 二5s 或7s.12 a — 2答案:BC图1—1—94. 北京奥运火炬实现了成功登上珠峰的预定目标,如图1-1-9所示是火炬手攀登珠峰的线路图,请根据此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由起点到终点火炬手所走线路的总长度是火炬的位移B. 线路总长度与火炬所走时间的比等于登山的平均速度C. 在计算登山运动的速度时可以把火炬手当成质点D. 顶峰的重力加速度要比拉萨的重力加速度大解析:由起点到终点火炬手所走线路的总长度是火炬的路程•线路总长度与火炬所走时间的比等于登LLI的平均速率・火炬手在运动中,忽略其大小,可以看成质点・顶峰的高度大于拉萨的高度,顶峰的重力加速度要比拉萨的重力加速度小.答案:C5 •雷达是一种利用电磁波来测定物体位置和速度的设备,某防空雷达发现一架飞机正在以水平速度朝雷达正上方匀速飞来,已知该雷达发射相邻两次电磁波之间的时间间隔为5X 10 -4 s,某时刻在雷达监视屏上显示的波形如图1 — I- 10甲所示,经过t二173 s后雷达向正上方发射和接收到的波形如图1—1—10 乙所示,已知雷达屏上相邻刻度线间表示的时间间隔为IX W-4S,则该飞机的飞行速度大小约为()A. 12 000 m/s B . 900 m/s C . 500 m/s D . 300 m/s解析:从题干图甲可以看出电磁波从发出到接收到用时tι= 4X 10-4s 此时飞机离雷达距离为Sl二CtI二3x 1 08X2X 10 4 m= 6x104m, t= 173 s后,从题干图乙可求出这一时刻飞机离雷达的距离为S2=Ct2= 3X10x1 X 10 m= 3X10m,因此飞机的飞行速度大小大约为V = t ■42 4 2(6X10)—(3X10) ,=S OO m/s.173答案:DIk作业手册、丨1. (2010 •杭州月考)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并排行驶,甲车内一个人看见窗外树木向东移动,乙车内一个人发现甲车没有动,以大地为参考系, 上述事实说明()A. 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不动B.乙车向西运动,甲车不动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D.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同时向西运动解析:乙车内的人发现甲车不动,说明甲、乙两车速度相同,甲车内的人看见树木向东移动,说明甲车在向西运动,故选D.答案:D2. 2009年11月2日,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各省代表团参加了包括田径、体操、柔道在内的所有28个大项的比赛,下列几种比赛项目中的研究对象可视为质点的是()A. 在撑杆跳高比赛中研究运动员手中的支撑杆在支撑地面过程中的转动情况时B. 帆船比赛中确定帆船在大海中位置时C. 跆拳道比赛中研究运动员动作时D. 铅球比赛中研究铅球被掷出后在空中飞行时间时解析:能否把某物体看做质点,矢键要看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后,对所研究的问题是否有影响•显然A、C项中的研究对象的大小和形状忽略后,所研究的问题将无法继续,故A、C错;而B、D项中的研究对象的大小和形状忽略后,所研究的问题不受影响,故BD正确.答案:BD3. 矢于速度和加速度的笑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加速度方向为正时,速度一定增加B. 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C. 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D. 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大小也不断变小解析:速度是否增加,与加速度的正负无矢,只与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是否相同有尖,故A错;“速度变化得越快”是指速度的变化率斗越大,即加速度a越大,B正确;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可能变,也可能不变,当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时,V二0以后就反向运动,故C错;物体在运动过程中,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尽管加速度在变小,但物体仍在加速,直到加速度a二0,速度就达到最大了,故D错.答案:B4. 从水平匀速飞行的直升机上向外自由释放一个物体,不计空气阻力,在物体下落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飞机上看,物体静止B.从飞机上看,物体始终在飞机的后方C. 从地面上看,物体做平抛运动D.从地面上看,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内容是物体的相对运动和参考系等相矢知识点.由于飞机在水平方向做匀速运动,当物体自由释放的瞬间物体具有与飞机相同的水平速度,则从飞机上看,物体始终处于飞机的正下方,选项B错;物体在重力的作用下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所以选项A错误;在地面上看物体的运动,由于具有水平方向的速度,只受重力的作用,因此物体做平抛运动,则C对D错. 答案:CA. 测量三楼楼道内日光灯的高度,选择三楼地板为参考系B. 测量井的深度,以井底为参考系,井“深”为O米C. 以卡车司机为参考系,卡车总是静止的D. 以路边的房屋为参考系判断自己是否运动解析:在解本题时,很多同学受生活习惯的影响,往往错误地认为参考系只能选地面,其实不然,如A选项,可以选择与地面相对静止的三楼地板为参考系•参考系的选择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合理与不合理的区别,只要有利于问题的研究,选择哪个物体为参考系都可以.答案:ACD6. 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OA.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为 3 m/s,则物体在1 S内4B.物体在某1 S内的平均速度是 3 m/s,则物体在这 1 S内的位移•豈 3 mC.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 3 m/s ,则物体在 1 S内的位移•磊 3 mD.物体在某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是 3 m/s ,则物体某 1 S内的位移不小于 3 m解析:物体某时刻的速度为 3 m/s是瞬时速度,下一时刻的速度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因此它不一定以这个速度维持运动1 s,所以A选项不正确.物体在某1 S内的平均速度是3 m/s,根据定义,则物体在这1 S内的位移一定是3 m,选项B正确.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 3 m/s,有可能先做速度小于3 m/s的匀速运动,然后再做速度大于3 m/s的匀速运动,因此物体在1 S内的位移可能大于3m,也可能小于3m,选项C错误.同理,选项D也错误.答案:B图 1 — 1 — 117. 2009年7月16日,中国海军第三批护航编队16日已从浙江舟IJJ某军港启航,于7月30日抵达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如图1 — 1 — 11所示,此次护航从舟IlJ启航,经东海、台湾海峡、南海、马六甲海峡,穿越印度洋到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总航程五千多海里.尖于此次护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OA. 当研究护航舰艇的运行轨迹时,可以将其看做质点B. “五千多海里”指的是护航舰艇的航行位移C. “五千多海里”指的是护航舰艇的航行路程D. 根据题中数据我们可以求得此次航行的平均速度解析:将护航舰艇看做质点可较方便的研究其运行轨迹,故A对;由题图可知,“五千多海里”指的是护航舰艇的航行路程,而不是位移故B错,C对;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故D错.答案:AC& 一质点沿直线OX 方向做变速运动,它离开o 点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矢系为X 二5 + 2t(m),它的速度随时间t 变 化矢系为V 二6t 2(m∕s).该质点在t 二0至IJt= 2s 间的平均速度和t 二2 s 至fj t 二3 s 间的平 均速度大小分别为() A. 12 m∕s,39 m/s B . 8 m∕s,38 m/s C . 12 m∕s,19.5 m/s D . 8 m∕s,12 m/s△ X解析:平均速度 V 二一A, t 二 0 时,Xo 二 5 m; t 二 2 s 时,X 2= 21 m ; t 二 3 s 时,X= 59 m.χ2- Xoχ3- X 2故 VU二 8 m/s , V 2== 38 m/s.2 S1 S 答案:B图 1 — 1—129.在2008年8月 16日,牙买加选手博尔特在国家体育场“鸟巢”进行的北京奥运会男子Ioo 米决赛中以9秒69的成绩夺得金牌并打破9秒72的世界纪录.设高度为 H 的博尔特正在进行100米短跑且就要到达比赛的终点处,如图 1—1—12所示,有一摄影记者用照相机拍摄下了运动员冲刺的一幕•已知 摄影记者使用的照相机的光圈(控制进光量的多少)是16,快门(曝光时间)是1/60秒,得到照片后测得照片中人的高度为h,胸前号码布上模糊部分的宽度是 △ L.则由以上数据可以知道运动员的( )①Ioo 米成绩 ②冲刺速度 ③100米内的平均速度④冲刺时1/60秒内的位移解析:照片中模糊部分的宽度就是最后冲刺时的 1/60秒运动员号码布对应的运动位移,由放大比例尖HΔ X H ∙ Δ L 60HA L.系可知其大小AX 为h A L,对应运动员的最后冲刺速度为 V= At = h ・1/60二 h —.因此C 正确.答案:C10.河岸上有甲、乙两地,一汽艇顺着河流由甲到乙 需要时间t= 3 h ,逆流返回需要时间t 2= 6 h ・如果汽艇不用发动机,顺流由甲地漂行到乙地需要时间t 为多少?解析:汽艇不用发动机顺流漂行,即是以水流的速度运动.求时间 t ,需要求出甲、乙两地的距离和水流的速度.设汽艇在静水中的速度为U ,水流的速度为V ,汽艇顺水航行时其运动速度为 (u + V ),逆水航行时其运动速度为(U — V),所以有(U+ V)II 二(U — v)t 2= Vt. 整理后有 t = 2t1t√( t 2-1ι)= 2X 3X 6/(6 — 3)h= 12h. 答案:12h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1. 一位汽车旅游爱好者打算到某风景区去观光,出发地和目的地之间是一条近似于直线的公路,他原计划全程平均速度要达到40 km/h,若这位旅游爱好者开岀1/3路程之后发现他的平均速度仅有20 km/h,那么他能否完成全程平均速度为40 km/h的计划呢?若能完成,要求他在后彳的路程里开车的速度应达3多少?解析:设后3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为V,总路程为S在前S/3里用时:ti二-202S/3在后2s∕3里用时:〔2二-V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一=40 km/hS 2S+60 〒3V解得V= 80 km/h由结果可知,这位旅行者能完成他的计划,他在后2S/3的路程里,速度应达80 km/h.答案:80 km/h12 .(2010・盐城市第一次调研)2009年9月南京军区某部进行了一次海上军事演习,一艘鱼雷快艇以30 m/s 的速度追击前面同一直线上正在逃跑的敌舰•当两者相距LO= 2 km时,以60 m/s的速度发射一枚鱼雷,经过£二50 s艇长通过望远镜看到了鱼雷击中敌舰爆炸的火光,同时发现敌舰仍在继续逃跑,于是马上发出了第二次攻击的命令,第二枚鱼雷以同样速度发射后,又经t2= 30 S,鱼雷再次击中敌舰并将其击沉.求第一枚鱼雷击中前后,敌舰逃跑的速度Vi、V2分别为多大?解析:第一枚鱼雷击中前,敌舰逃跑的速度Vi,当鱼雷快艇与敌舰相距LO= 2 km时,发射第一枚鱼雷,以t二50 s击中敌舰,则有(V・ VJt匸Lo,即:(60 ・ Vi) X 50二2 000解得Vi= 20 m/s击中敌舰时,鱼雷快艇与敌舰的距离为Lo・(30・V i)ti= i 500 m马上发射第二枚鱼雷,击中后敌舰的速度为V2,经乜二30 s,鱼雷再次击中敌舰,则有(V ・ v2)t2= i 500,即:(60 ・ V" X 30= i 500 ,解得√2= iθ m/s.答案:20 m/s iθ m/s。

2011届高考物理第一轮随堂达标复习试题017

2011届高考物理第一轮随堂达标复习试题017

适用精选文件资料分享2011 届高考物理第一轮随堂达标复习试题017( 时间: 90 分钟,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 ( 本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所有选对的得 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以下关于运动和力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 ( ) A.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加快度方向必定是变化的 B .物体做圆周运动,所受的合力必定指向圆心 C.物体所受合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该物体必定做直线运动 D.物体运动的速率在增添,所受合力方向必定与运动方向同样答案: C2.如图 4-1 所示,小朋友在玩一种运动中扔掷的游戏,目的是在运动中将手中的球投进离地面高 3 m的吊环,他在车上和车一起以2 m/s 的速度向吊环运动,小朋友抛球时手离地面 1.2 m,当他在离吊环的水平距离为 2 m时将球相关于自己竖直上抛,球恰好进入吊环,他将球竖直向上抛出的速度是 (g 取 10 m/s2)( ) A .1.8 m/s B.3.2m/s C .6.8 m/s D .3.6 m/s 答案: C3.如图 4-2 所示,沿竖直杆以速度 v 匀速下滑的物体 A经过轻质细绳拉圆滑水平面上的物体 B,细绳与竖直杆间的夹角为θ,则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物体 B 向右匀速运动 B .物体 B 向右匀加快运动 C.细绳对 A 的拉力逐渐变小 D.细绳对 B 的拉力逐渐变大分析:选 C.如图沿绳方向的分速度 v1=vcos θ. 随θ减小 v1 增大,加快度变小,所以对 B 的拉力逐渐变小,所以只有 C正确.4.在同一水平直线上的两地点分别沿同方向抛出两小球 A 和 B,其运动轨迹如图 4-3 所示,不计空气阻力.要使两球在空中相遇,则一定 () A .先抛出 A 球 B.先抛出 B 球 C .同时抛出两球 D.A球的初速度大于 B 球的初速度分析:选 CD.两球在同一水平线上,到相遇点的竖直高度同样,要使两球在空中相遇,两球必定同时抛出,因 A 球的水平位移大些,所以抛 A 球的水平速度应大些,故 CD正确. 5 .(2010 年河南省实验中学模拟 ) 如图 4-4 所示,小球 P 在 A点从静止开始沿圆滑的斜面AB运动到 B 点所用的时间为t1 ,在 A 点以必定的初速度水平向右抛出,恰好落在 B 点所用时间为 t2 ,在 A点以较大的初速度水平向右抛出,落在水平面BC上所用时间为t3 ,适用精选文件资料分享则 t1 、t2 和 t3 的大小关系正确的选项是(B.t1<t2 =t3 C .t1>t2>t3 D .t1<t2<t3) A .t1>t2 =t3分析:选 A. 设斜面倾角为θ,A点到 BC面的高度为 h,则 hsin θ=12gsin θt12 ,平抛落到 B点时,h=12gt22 ,以较大的速度平抛,落到 BC面上时,h= 12gt32 ,可得出: t1 = 2hgsin2 θ> 2hg =t2 =t3 ,故 A正确. 6 .m为在水平传递带上被传递的小物体 ( 可视为质点 ) ,A 为终端皮带轮,如图 4-5 所示,已知皮带轮半径为 r ,传递带与皮带轮间不会打滑.当 m可被水平抛出时, A 轮每秒的转数最少是 (ππgr 分析:选A.A 轮每秒的转数的最小值对应物体m在A 轮正上方时,对传递带的压力恰好为零时 A 轮的角速度,有:mg=mω2r ,又ω=2πn,可得 n=12π gr ,故 A 正确. 7. 在高速公路的拐弯处,路面要修筑的外高内低,即当车向右拐弯时,司机左边的路面比右边的应高一些.路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设拐弯路段是外半径为 R 的圆弧,要使车速为 v 时车轮与路面之间的横向 ( 即垂直于行进方向 )摩擦力等于零,θ应等于 ( ) A .arcsinv2gR B .8.(2010 年沈阳模拟 ) 一质量为 m的小球 A 用轻绳系于 O点,假如给小球一个初速度使其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某时辰小球A 运动到圆轨道的水平直径的右端点时,如图 4-6 所示地点,其加快度大小为 17g,则它运动到最低点时,绳对球的拉力大小为() A .(3 +17)mg B.7mg C.(2 +17)mg D.6mg 分析:选 A. 小球运动到圆轨道水平直径右端时,受绳的拉力 F 和重力 mg,设其速度为 v1,到最低点时速度为 v2. 由向心力公式 mv12r=17mg 从右端运动到最低点,机械能守恒 12mv12+mgr=12mv22 FT-mg=mv22r FT=3mg+17mg=(3 +17)mg9.如图 4-7 所示,在地球同一轨道平面上的三颗不一样的人造卫星,关于各物理量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依据 v=gr ,可知 vA<vB<vC B.依据万有引力定律,可知 FA>FB>FC .C角速度ωA>ωB>ωC D.向心加快度 aA<aB<aC分析:选 C.人造卫星的运动都可近似看作匀速圆周运动.由 GMmr2=mv2r 有 v= GMr,即卫星的线速度与轨道半径的平方根成反比,A项错.其向心力就是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F=GMmr2,因质量关系未知,故 B 项错.由GMmr2=m rω2 有ω= GMr3,即人造卫星的运转角速度与轨道半径三次方的平方根成反比, C 项对.由 GMmr2=ma有 a=GMr2,即卫星的向心加快度与轨道半径的平方成反比,故 D项错. 10 .(2009 年北京西城4 月模拟 ) 宇航员在地球表面以必定初速度竖直上抛一小球,经过时间 t 小球落回原地.若他在某星球表面以同样的初速度竖直上抛同一小球,需经过时间 5t 小球落回原处.已知该星球的半径与地球半径之比为 R星∶R地= 1∶4,地球表面重力加快度为 g,设该星球表面周边的重力加快度为 g′,空气阻力不计.则 () A .g′∶ g=5∶1 B.g′∶ g=5∶2 C.M星∶M地= 1∶20 D.M星∶M地= 1∶80分析:选 D.竖直上抛的小球运动时间t =2v0g,因此得 g′g= t5t =15,A、B 均错.由 GMmR2=mg得 M=gR2G,因此 M星 M地= g′R星2gR地 2=15×(14)2 = 180,C 错, D对.二、填空题 ( 本题共 2 小题,每题 8 分,共 16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1 .用一根细绳,一端系住必定质量的小球,另一端固定,使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现有两个这样的装置,如图4-8 甲和 4-8 乙所示.已知 a,b 两小球转动的角速度大小同样,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37°和 53°. 则 a、b 两小球的转动半径Ra 和 Rb之比为________.(sin37 °= 0.6 ;cos37°= 0.8)分析:水平面内有:mgtan37°= mω2Ra,mgtan53°= mω2Rb,两式对比可解得:RaRb =tan37 °tan53 °= 916. 答案: 9∶16 12. 做杂技表演的汽车从高台水平飞出,在空中运动后着地,一架照相机经过多次曝光,拍摄获得汽车在着地前后一段时间内的运动照片,而且汽车恰好到达地面时拍到一次.如图 4-9 所示,已知汽车长度为 3.6 m ,相邻两次曝光时间间隔相等,由照片 ( 图中实线是用笔划的正方形的格子 ) 可计算出汽车走开高台时的刹时速度大小为 ________m/s,高台离地面高度分别为________m.(g 取 10 m/s2) 图 4-9 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相邻的两次曝光时间间隔内汽车在水平方向上运动的距离为三格,即3.6 ×3 m= 10.8 m.设高台离图中第一次曝光摄影时汽车所在的地点的竖直距离为 h,汽车走开高台时的刹时速度大小为 v0,相邻两次曝光时间间隔为 t ,则竖直方向上利用 h=gt2 得 t = hg= 7.2 - 3.610 s =0.6 s 由水平方向的匀速运动可知 v0 =st ==18 m/s 从拍摄到的第一张照片和第二张照片得 h =12gt02 ,h+ 3.6 =12g(t0 +t)2 将 t 代入解得 h=0.45 m,故高台离地面高度为h+10.8 m =11.25 m. 答案: 18 11.25 三、计算题 ( 本题包含 4 小题,共 44 分.解答应写出必需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可以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一定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 13 .(10 分) 如图 4-10 所示,在一次履行特别任务的过程中,在距地面 80 m 高的水平面上做匀加快直线运动的某波音轻型飞机上挨次抛出 a、b、c 三个物体,抛出的时间间隔为 1 s ,抛出点a、b 与 b、c 间距分别为 45 m 和 55 m,三个物体分别落在水平川面上的 A、B、C三处.(g 取 10 m/s2) 求: (1) 飞机翱翔的加快度; (2)刚抛出 b 物体时飞机的速度大小; (3)b 、c 两物体落地点 B、C 间的距离.分析:(1) 由 s=aT2,得: a = s/T2 =bc-abT2=10 m/s2. (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辰的刹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均匀速度,则有: vb =ab+bc2T=50 m/s. (3) 被抛出的物体在竖直方向做的是自由落体运动,设着落时间为 t ,由 h=12gt2 得: t = 2hg =4 s 故 BC=bc+vct -vbt =bc+(vc -vb)t =bc+aTt =95 m. 答案: (1)10 m/s2 (2)50 m/s (3)95 m 14 .(10 分) 在如图 4-11 所示的装置中,两个圆滑的定滑轮的半径很小,表面粗糙的斜面固定在地面上,斜面的倾角为θ=30°. 用一根越过定滑轮的细绳连接甲、乙两物体,把甲物体放在斜面上且连线与斜面平行,把乙物体悬在空中,并使悬线拉直且偏离竖直方向α=60°. 现同时开释甲、乙两物体,乙物体将在竖直平面内摇动,当乙物体运动经过最高点和最低点时,甲物体在斜面上均恰好未滑动.已知乙物体的质量为m=1 kg ,若取重力加快度 g=10 m/s2. 试求:图 4-11 (1) 乙物体运动经过最高点和最低点时悬绳的拉力大小; (2) 甲物体的质量及斜面对甲物体的最大静摩擦力.分析:(1) 设乙物体运动到最高点时,绳索上的弹力为FT1. 对乙物体 FT1=mgcosα=5 N 当乙物体运动到最低点时,绳索上的弹力为 FT2 对乙物体由机械能守恒定律: mgl(1 -cosα)=12mv2又由牛顿第二定律: FT2-mg=mv2l 得: FT2=mg(3-2cosα) =20 N. (2) 设甲物体的质量为 M,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Ff ,乙在最高点时甲物体恰好不下滑,有:Mgsinθ=Ff +FT1 得:Mgsinθ=F f +mgcosα乙在最低点时甲物体恰好不上滑,有: Mgsin θ+Ff=F T2 得: Mgsinθ+Ff =mg(3-2cosα) 可解得: M=m(3-cosα)2sin θ=2.5 kg Ff=32mg(1-cosα)=7.5 N.答案:(1)5 N20 N (2)2.5 kg7.5 N 15.(12分)2007年10月24日18时,“嫦娥一号”卫星星箭成功分别,卫星进入绕地轨道.在绕地运转时,要经过三次近地变轨: 12 小时椭圆轨道①→ 24 小时椭圆轨道②→ 48 小时椭圆轨道③→地月转移轨道④ .11 月 5 日 11 时,当卫星经过距月球表面高度为 h 的 A 点时,再一次实行变轨,进入 12 小时椭圆轨道⑤,后又经过两次变轨,最后进入周期为 T 的月球极月圆轨道⑦ . 如图 4-12 所示.已知月球半径为 R. 图 4-12 (1) 请回答:“嫦娥一号”在完成三次近地变轨时需要加快还是减速? (2) 写出月球表面重力加快度的表达式.分析:(1) 加快. (2) 设月球表面的重力加快度为 g 月,在月球表面有 GMmR2=mg月卫星在极月圆轨道有 GMm(R+h)2 =m(2πT)2(R+h) 解得 g 月= 4π2(R+h)3T2R2. 答案: (1)加快(2)4 π2(R+h)3T2R2 16.(12 分)(2010 年北京西城区模拟 )如图 4-13 所示,竖直平面内有一圆滑圆弧轨道,其半径为R,平台与轨道的最高点等高,一小球从平台边沿的 A 处水平射出,恰能沿圆弧轨道上的 P 点的切线方向进入轨道内侧,轨道半径 OP与竖直线的夹角为 45°,试求: (1) 小球从平台上的 A 点射出时的速度v0;(2)小球从平台上射出点 A 到圆轨道入射点 P 之间的距离 l ; (3) 小球能否沿轨道经过圆弧的最高点?请说明原由.分析: (1) 小球从 A 到 P的高度差 h =R(1+cos45°) = (22 +1)R,小球做平抛运动, h =12gt2 ,小球平抛时间 t = 2hg =(2 +2)Rg,则小球在 P 点的竖直分速度 vy=gt = (2 +2)gR. 把小球在 P 点的速度分解可得 v0=vy,所以小球平抛初速度 v0= (2 +2)gR (2) 小球平抛降落高度 h = 12vy?t ,水平射程 s =v0t =2h,故 A、P 间的距离 l =h2+s2=5h=(5 +1210)R. (3) 能.小球从 A 到达 Q时,依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vQ=v0=(2 +2)gR>gR,所以小球能经过圆弧轨道的最高点.答案:(1) (2 +2)gR(2)(5 +1210)R (3) 能,原由见分析。

高三物理高考第一轮随堂达标复习作业试题

高三物理高考第一轮随堂达标复习作业试题

精心整理
高三物理高考第一轮随堂达标复习作业试题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三物理高考第一轮随堂达标复习作业试题》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
1.(2009年高考广东卷)如图10-2-14所示是一实验电路图.在滑A B C D 错误,2.E ,电功率,应将变阻器阻值调整到( )
A .R0
B .R0+r
C .R0-r
D .0
解析:选D.当变阻器电阻最小时,电路中的电流,R0上消耗的功率P =I2R0,D正确.
3.(2010年江门模拟)电路如图10-2-16所示,已知电池组的总内阻r=1Ω,外电路电阻R=5Ω,电压表的示数U=2.5V,则电池组的
A.
C.
4L1和Uab=6V
A.
B.
C.
D
解析:选C.由题给条件知,电路中有的地方没有电压.由Uad=0,Ucd=6V可知电路是断路.由Uab=6V和Ucd=6V可知,内电路a、b 之间没有断点,外电路中的a、b和c、d之间有断点,取其公共部分可知灯L2断路,由电灯L2两端电压不为零,可知灯L1与变阻器R 是导通的.选项C正确.
5.如图10-2-18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E=9V,内阻r=2Ω,定值电阻R1=6Ω,R2=10Ω,R3=6Ω,电容器的电容C=10μF.
(1)保持开关S1、S2闭合,求电容器C的带电荷量;
(2)保持开关S1闭合,将开关S2断开,求断开开关S2后流过电阻R2
UC=
(2)
QR2。

2011届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同步训练题421

2011届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同步训练题421

贵州省普安一中2011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同步练习42:磁场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共60分,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2008·广东高考)带电粒子进入云室会使云室中的气体电离,从而显示其运动轨迹.图1所示是在有匀强磁场的云室中观察到的粒子的轨迹,a和b是轨迹上的两点,匀强磁场B垂直于纸面向里.该粒子在运动时,其质量和电荷量不变,而动能逐渐减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粒子先经过a点,再经过b点B.粒子先经过b点,再经过a点C.粒子带负电D.粒子带正电解析:由于粒子的速度减小,所以轨道半径不断减小,所以A对B错;由左手定则得粒子应带负电,C对D错.答案:AC2.两根通电的长直导线平行放置,电流分别为I1和I2,电流的方向如图2所示,在与导线垂直的平面上有a、b、c、d四点,其中a、b在导线横截面连线的延长线上,c、d在导线横截面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上.则导线中的电流在这四点产生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可能为零的是()A.a点B.b点C.c点D.d点解析:由安培定则可知,直线电流的磁场是以导线为圆心的同心圆,I1产生的磁场方向为逆时针方向,I2产生的磁场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则I1在a点产生的磁场竖直向下,I2在a点产生的磁场竖直向上,在a点磁感应强度可能为零,此时需满足I2>I1;同理,在b点磁感应强度也可能为零,此时需满足I1>I2.I1在c点产生的磁场斜向左上方,I2在c点产生的磁场斜向右上方,则c点的磁感应强度不可能为零,同理,在d点的磁感应强度也不可能为零,故选项A、B正确.答案:AB3.回旋加速器是用来加速带电粒子的装置,如图3所示.它的核心部分是两个D 形金属盒,两盒相距很近,分别和高频交流电源相连接,两盒间的窄缝中形成匀强电场,使带电粒子每次通过窄缝都得到加速.两盒放在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于盒底面,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通过两盒间的窄缝时反复被加速,直到达到最大圆周半径时通过特殊装置被引出.如果用同一回旋加速器分别加速氚核(13H)和α粒子(24He),比较它们所加的高频交流电源的周期和获得的最大动能的大小,有 ( )A .加速氚核的交流电源的周期较大,氚核获得的最大动能也较大B .加速氚核的交流电源的周期较大,氚核获得的最大动能较小C .加速氚核的交流电源的周期较小,氚核获得的最大动能也较小D .加速氚核的交流电源的周期较小,氚核获得的最大动能较大解析:由题意知m H m α=34,q H q α=12,回旋加速器交流电源的周期应与带电粒子在磁场中 做圆周运动的周期相等.由T =2πm Bq 可得T H T α=32,故加速氚核的交流电源的周期较大, 因为粒子最后直到达到最大圆周半径时通过特殊装置被引出,由R =m v Bq =2mE k qB可 得氚核和α粒子的最大动能之比E kH E kα=13,氚核获得的最大动能较小.故选项B 正确. 答案:B4.如图4所示,一带电小球质量为m ,用丝线悬挂于O 点,并在竖直平面内摆动,最大摆角为60°,水平磁场垂直于小球摆动的平面,当小球自左方摆到最低点时,悬线上的张力恰为零,则小球自右方摆到最低点时悬线上的张力为( )A .0B .2mgC .4mgD .6mg解析:若没有磁场,则到达最低点绳子的张力为F ,则F -mg =m v 2l ①由能量守恒得:mgl (1-cos60°)=12m v 2 ②联立①②得F =2mg .当有磁场存在时,由于洛伦兹力不做功,在最低点悬线张力为零,则F 洛=2mg 当小球自右方摆到最低点时洛伦兹力大小不变,方向必向下可得F ′-F 洛-mg =m v 2l所以此时绳中的张力F ′=4mg .C 项正确.答案:C5.如图5所示,在x 轴上方存在着垂直于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一个不计重力的带电粒子从坐标原点O 处以速度v 进入磁场,粒子进入磁场时的速度方向垂直于磁场且与x 轴正方向成120°角,若粒子穿过y 轴正半轴后在磁场中到x 轴的最大距离为a ,则该粒子的比荷和所带电荷的正负是( ) A.3v 2aB,正电荷 B.v 2aB ,正电荷 C.3v 2aB ,负电荷 D.v 2aB,负电荷 解析:从“粒子穿过y 轴正半轴后……”可知粒子向右侧偏转,洛伦兹力指向运动方向的右侧,由左手定则可判定粒子带负电,作出粒子运动轨迹示意图如右图.根据几何关系有r +r sin30°=a ,再结合半径表达式r =m v qB 可得q m =3v 2aB,故C 项正确. 答案:C6.如图6所示,相距为d 的水平金属板M 、N 的左侧有一对竖直金属板P 、Q ,板P 上的小孔S 正对板Q上的小孔O ,M 、N 间有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在小孔S 处有一带负电粒子,其重力和初速度均不计,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AB 的中点时,带负电粒子恰能在M 、N 间做直线运动,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到A 点后 ( )A .粒子在M 、N 间运动过程中,动能一定不变B .粒子在M 、N 间运动过程中,动能一定增大C .粒子在M 、N 间运动过程中,动能一定减小D .以上说法都不对解析:当滑片向上滑动时,两个极板间的电压减小,粒子所受电场力减小,当滑到A 处时,偏转电场的电压为零,粒子进入此区域后做圆周运动.而加在PQ 间的电压始 终没有变化,所以进入偏转磁场后动能也就不发生变化了.综上所述,A 项正确. 答案:A7.如图7所示,一个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带电粒子,不计重力,在a 点以某一初速度水平向左射入磁场区域Ⅰ,沿曲线abcd 运动,ab 、bc 、cd 都是半径为R 的圆弧.粒子在每段圆弧上运动的时间都为t .规定垂直于纸面向外的磁感应强度为正,则磁场区域Ⅰ、Ⅱ、Ⅲ三部分的磁感应强度B 随x 变化的关系可能是图8中的 ( )图8解析:由左手定则可判断出磁感应强度B 在磁场区域Ⅰ、Ⅱ、Ⅲ内磁场方向分别为向外、向里、向外,在三个区域中均运动14圆周,故t =T 4,由于T =2πm qB ,求得B =πm 2qt. 只有C 选项正确.答案:C8.(2010·黄冈模拟)如图9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个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圆形匀强磁场,其边界过原点O 和y 轴上的点a (0,L ).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e 的电子从a 点以初速度v 0平行于x 轴正方向射入磁场,并从x 轴上的b 点射出磁场,此时速度方向与x 轴正方向的夹角为6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电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πL v 0 B .电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2πL 3v 0 C .磁场区域的圆心坐标(3L 2,L 2) D .电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圆心坐标为(0,-2L )解析:由图可以计算出电子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2L ,故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t = π3·2L v 0=2πL 3v 0,A 错,B 正确;ab 是磁场区域圆的直径,故圆心坐标为(32L ,L 2),电子 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圆心为O ′,计算出其坐标为(0,-L ),所以C 正确,D 错、 误.答案:BC9.(2010·泰安模拟)如图10所示,为了科学研究的需要,常常将质子(11H)和α粒子(24He)等带电粒子储存在圆环状空腔中,圆环状空腔置于一个与圆环平面垂直的匀强磁场(偏转磁场)中,磁感应强度为B .如果质子和α粒子在空腔中做圆周运动的轨迹相同(如图中虚线所示),偏转磁场也相同,则质子和α粒子在圆环状空腔中运动的动能E H 和E α、运动的周期T H 和T α的大小关系是( ) A .E H =E α,T H ≠T αB .E H =E α,T H =T αC .E H ≠E α,T H ≠T αD .E H ≠E α,T H =T α解析:由m v 2R =q v B 可得:R =m v qB =2mE k qB ,T =2πm qB ,又因为m αq α∶m H q H=1∶1, m αq α∶m H q H=2∶1,故E H =E α,T H ≠T α.A 项正确. 答案:A10.一电子以与磁场垂直的速度v 从P 处沿PQ 方向进入长为d 、宽为h 的匀强磁场区域,从N 点射出,如图11所示,若电子质量为m ,电荷量为e ,磁感应强度为B ,则( )A .h =dB .电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d vC .电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PNvD .洛伦兹力对电子做的功为Be v h解析:过P 点和N 点作速度的垂线,两垂线的交点即为电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 动时PN 的圆心O ,由勾股定理可得(R -h )2+d 2=R 2,整理知d =2Rh -h 2,而R =m v eB ,故d =2m v h eB-h 2,所以A 错误.由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得t =PN v ,故B 错误,C 正确.又由于洛伦兹力和粒子运动的速度总垂直,对粒子永远也不做功,故D 错误.答案:C11.用一金属窄片折成一矩形框架水平放置,框架右边上有一极小开口.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如图12所示,框架以速度v 1向右匀速运动,一带电油滴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以速度v 2从右边开口处水平向左射入,若油滴恰能在框架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则 ( )A .油滴带正电,且逆时针做匀速圆周运动B .油滴带负电,且顺时针做匀速圆周运动C .圆周运动的半径一定等于m v 1BqD .油滴做圆周运动的周期等于2πv 1g 解析:金属框架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运动,由右手定则可知上板带正电,下板带负 电.油滴恰能在框架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说明油滴受的重力与电场力平衡,可判定 油滴带负电.由左手定则可知,油滴沿顺时针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A 错B 对;r = m v 2qB,C 错;设框架宽为l ,F =Eq = q Bl v 1l =qB v 1=mg ,T =2πm qB =2πq ·q v 1g =2πv 1g,D 对. 答案:BD12.带电粒子以速度v 沿CB 方向射入一横截面为正方形的区域.C 、B 均为该正方形两边的中点,如图13所示,不计粒子的重力.当区域内有竖直方向的匀强电场E 时,粒子从A 点飞出,所用时间为t 1;当区域内有垂直于纸面向里的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时,粒子也从A 点飞出,所用时间为t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 1<t 2B .t 1>t 2 C.E B =45v D.E B =54v 解析: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运动,而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水平方向上做减速运动,所以t 2>t 1,A 项正确,B 项错;设正方形区域的边长为l ,则当加电场时,有l =v t 1和l 2=qE 2mt 12,得E =m v 2ql .当加磁场 时,根据几何关系,有(R -l 2)2+l 2=R 2,得R =54l ,再由R =m v qB 得B =4m v 5ql .所以E B =54v ,D 项对,C 项错.答案:AD二、计算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40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 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13.(8分)如图14所示,回旋加速器D 形盒的半径为R ,用来加速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质子,使质子由静止加速到能量为E 后,由A 孔射出,求:(1)加速器中匀强磁场B 的方向和大小;(2)设两D 形盒间距为d ,其间电压为U ,电场视为匀强电场,质子每次经电场加速后能量增加,加速到上述能量所需回旋周数;(3)加速到上述能量所需时间.解析:(1)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匀圆周运动,由Bq v =m v 2R 得,v =BqR m ,又E =12m v 2 =12m (BqR m )2, 所以B =2mE Rq ,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2)带电粒子每经过一个周期被电场加速二次,能量增加2qU ,则:E =2qUn ,n =E 2qU. (3)可以忽略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又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行周期T =2πm Bq ,所以t 总=nT =E 2qU ×2πm Bq =πmE q 2BU =πR 2mE 2qU. 答案:(1)2mE Rq 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2)E 2qU (3)πR 2mE 2qU14.(10分)据报道,最近已研制出一种可以投入使用的电磁轨道炮,其原理如图15所示.炮弹(可视为长方形导体)置于两固定的平行导轨之间,并与轨道壁密接.开始时炮弹在导轨的一端,通电流后,炮弹会被磁场力加速,最后从位于导轨另一端的出口高速射出.设两导轨之间的距离d =0.10 m ,导 轨长 L =5.0 m ,炮弹质量m =0.30 kg.导轨上的电流I 的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可认 为,炮弹在轨道内运动时,它所在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始终为B =2.0 T ,方向垂直 于纸面向里.若炮弹出口速度为 v =2.0×103 m/s ,求通过导轨的电流I .(忽略摩擦力 与重力的影响)解析:当导轨通有电流I 时,炮弹作为导体受到磁场施加的安培力为F =IdB ① 设炮弹加速度的大小为a ,则有F =ma ② 炮弹在两导轨间做匀加速运动,因而v 2=2aL ③ 联立①②③式得I =12m v 2BdL代入题给数据得I =6.0×105 A.答案:6.0×105 A15.(10分)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带负电的带电粒子,从A 点射入宽度为d 、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MN 、PQ 为该磁场的边界线,磁感线垂直于纸面向里,磁场区域足够长.如图16所示.带电粒子射入时的初速度与PQ 成45°角,且粒子恰好没有从MN 射出.(不计粒子所受重力)求:(1)该带电粒子的初速度v 0;(2)该带电粒子从PQ 边界射出的射出点到A 点的距离x .解析:(1)若初速度向右上方,设轨道半径为R 1,如图甲所示.则R 1=(R 1-d )/cos45°,R 1=(2+2)d .又R 1=m v 0qB ,解得v 0=(2+2)dqB m.若初速度向左上方,设轨道半径为R 2,如图乙所示.则(d -R 2)/cos45°=R 2,R 2=(2-2)d ,v 0=(2-2)dqB m. (2)若初速度向右上方,设射出点C 到A 点的距离为x 1,则x 1=2R 1=2(2+1)d .若初速度向左上方,设射出点到A 点的距离为x 2,则x 2=2R 2=2(2-1)d .答案:见解析16.(12分)(2009·江苏高考)1932年,劳伦斯和利文斯顿设计出了回旋加速器.回旋加 速器的工作原理如图17所示,置于高真空中的D 形金属盒半径为R ,两盒间的狭缝 很小,带电粒子穿过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与盒面垂直, A 处粒子源产生的粒子,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在加速器中被加速,加速电压为 U .加速过程中不考虑相对论效应和重力作用.图17(1)求粒子第2次和第1次经过两D 形盒间狭缝后轨道半径之比;(2)求粒子从静止开始加速到出口处所需的时间t ;(3)实际使用中,磁感应强度和加速电场频率都有最大值的限制.若某一加速器磁感 应强度和加速电场频率的最大值分别为B m 、f m ,试讨论粒子能获得的最大动能E km . 解析:(1)设粒子第1次经过狭缝后的半径为r 1,速度为v 1qU =12m v 12q v 1B =m v 12r 1解得r 1=1B 2mUq同理,粒子第2次经过狭缝后的半径r 2=1B 4mU q 则r 2∶r 1=2∶1.(2)设粒子到出口处时被加速了n 圈2nqU =12m v 2 q v B =m v 2RT =2πm qBt =nT解得t =πBR 22U. (3)加速电场的频率应等于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频率,即f =qB 2πm当磁感应强度为B m 时,加速电场的频率为f B m =qB m 2πm 粒子的动能E k =12m v 2 当f B m ≤f m 时,粒子的最大动能由B m 决定q v m B m =m v m 2R解得E km =q 2B m 2R 22m当f B m ≥f m 时,粒子的最大动能由f m 决定v m =2πf m R解得E km =2π2mf m 2R 2.答案:(1)2∶1 (2)πBR 22U (3)见解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时 曲线运动 平抛运动1.图4-1-15物理实验小组利用如图4-1-15所示装置测量物体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他们经多次实验和计算后发现:在地面上沿抛出的速度方向水平放置一把刻度尺,让悬挂在抛出点处的重锤线的投影落在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上,则利用小球在刻度尺上的落点位置,就可直观地得到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如图四位同学在刻度尺旁边分别制作了速度标尺(图中P 点为重锤所指位置),可能正确的是( )解析:由于高度一定,平抛运动的时间t =2h g 一定,水平速度v =x t,即v 与x 成正比,在刻度线上速度分布均匀,A 正确.答案:A2.图4-1-16如图4-1-16为一个做匀变速曲线运动的质点的轨迹示意图,已知在B 点的速度与加速度相互垂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D 点的速率比C 点的速率大B .A 点的加速度与速度的夹角小于90°C .A 点的加速度比D 点的加速度大D .从A 到D 加速度与速度的夹角先增大后减小解析:质点做匀变速曲线运动,合力的大小方向均不变,加速度不变,故C 错误;由B 点速度与加速度相互垂直可知,合力方向与B 点切线垂直且向下,故质点由C 到D 过程,合力做正功,速率增大,A 正确.A 点的加速度方向与过A 的切线也即速度方向夹角大于90°,B 错误,从A 到D 加速度与速度的夹角一直变小,D 错误.答案:A3.图4-1-17(2010·北京西城区抽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尔夫球将逐渐成为普通人的休闲娱乐.如图4-1-17所示,某人从高出水平地面h 的坡上水平击出一个质量为m 的高尔夫球.由于恒定的水平风力的作用,高尔夫球竖直地落入距击球点水平距离为L 的A 穴.则( )A .球被击出后做平抛运动B .该球从被击出到落入A 穴所用的时间为 2h gC .球被击出时的初速度大小为L 2ghD .球被击出后受到的水平风力的大小为mgh /L解析:由于受到恒定的水平风力的作用,球被击出后在水平方向做匀减速运动,A 错误;由h =12gt 2得球从被击出到落入A 穴所用的时间为t = 2h g,B 正确;由题述高尔夫球竖直地落入A 穴可知球水平末速度为零,由L =v 0t /2得球被击出时的初速度大小为v 0=L2g h,C 正确;由v 0=at 得球水平方向加速度大小a =gL /h ,球被击出后受到的水平风力的大小为F =ma =mgL /h ,D 错误.答案:BC4.图4-1-18如图4-1-18所示,在斜面顶端a 处以速度v a 水平抛出一小球,经过时间t a 恰好落在斜面底端P 处;今在P 点正上方与a 等高的b 处以速度v b 水平抛出另一小球,经过时间t b 恰好落在斜面的中点处.若不计空气阻力,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 .v a =v bB .v a =2v bC .t a =t bD .t a =2t b 解析:做平抛运动的物体运动时间由竖直方向的高度决定t = 2h g,a 物体下落的高度是b 的2倍,有t a =2t b ,D 正确;水平方向的距离由高度和初速度决定x =v 02h g,由题意得a 的水平位移是b 的2倍,可知v a =2v b ,B 正确.答案:BD 5.图4-1-19甲、乙两船在同一条河流中同时开始渡河,河宽为H ,河水流速为v 0,划船速度均为v ,出发时两船相距为233H ,甲、乙两船船头均与河岸成60°角,如图4-1-19所示,已知乙船恰好能垂直到达对岸A 点,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甲、乙两船到达对岸的时间不同B .v =2v 0C .两船可能在未到达对岸前相遇D .甲船也在A 点靠岸解析:渡河时间均为Hv sin 60°,乙能垂直于河岸渡河,对乙船,由v cos 60°=v 0,可得v =2v 0,甲船在该时间内沿水流方向的位移为(v cos 60°+v 0)H v sin 60°=233H 刚好到A点.综上所述,A 、C 错误,B 、D 正确.答案:BD 6.图4-1-20如图4-1-20所示,在距地面高为H =45 m 处,有一小球A 以初速度v 0=10 m/s 水平抛出,与此同时,在A 的正下方有一物块B 也以相同的初速度v 0同方向滑出,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A 、B 均可看做质点,空气阻力不计,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求:(1)A 球从抛出到落地的时间和这段时间内的水平位移;(2)A 球落地时,A 、B 之间的距离.解析:(1)根据H =12gt 2得t =3 s ,由x =v 0t 得x =30 m. (2)对于B 球,根据F 合=ma ,F 合=μmg ,可得加速度大小a =5 m/s 2.判断得在A 落地之前B 已经停止运动,x A =x =30 m ,由v 20=2ax B x B =10 m ,则Δx =x A -x B =20 m答案:(1)3 s 30 m (2)20 m1.一个物体在相互垂直的恒力F 1和F 2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突然撤去F 2,则物体的运动情况将是( )A .物体做匀变速曲线运动B .物体做变加速曲线运动C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D .物体沿F 1的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解析:物体在相互垂直的恒力F 1和F 2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速度方向与F 合的方向一致,经过一段时间后,撤去F 2,F 1与v 不在同一直线上,故物体必做曲线运动;由于F 1恒定,由a =F 1m,a 也恒定,故应为匀变速曲线运动,选项A 正确. 答案:A 2.图4-1-21一小船在河中xOy 平面内运动的轨迹如图4-1-21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若小船在x 方向始终匀速,则y 方向先加速后减速B .若小船在x 方向始终匀速,则y 方向先减速后加速C .若小船在y 方向始终匀速,则x 方向先减速后加速D .若小船在y 方向始终匀速,则x 方向先加速后减速解析:小船运动轨迹上各点的切线方向为小船的合速度方向,若小船在x 方向始终匀速,由合速度方向的变化可知,小船在y 方向的速度先减小再增加.故A 错误,B 正确;若小船在y 方向始终匀速,由合速度方向的变化可知,小船在x 方向的速度先增加后减小,故C 错误,D 正确.答案:BD3.图4-1-22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和竖直方向的两个直线运动,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这两个分运动的v -t 图线,如图4-1-22所示.若平抛运动的时间大于2t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图线2表示竖直分运动的v -t 图线B .t 1时刻的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夹角为30°C .t 1时间内的竖直位移与水平位移之比为1∶2D .2t 1时刻的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夹角为60°解析: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其竖直方向速度v 2=gt ,选项A 正确;t 1时刻水平速度与竖直速度相等,v 1=gt 1,合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夹角为45°,选项B 错;t 1时间内的水平位移x =v 1t 1,竖直位移y =12gt 21=12v 1t 1=12x ,选项C 正确;2t 1时刻竖直速度v 2′=2gt 1,tan α=v 2′/v 1=2,合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夹角为α=arctan 2>60°,选项D 错.答案:AC 4.图4-1-23如图4-1-23所示,在竖直放置的半圆形容器的中心O 点分别以水平初速度v 1、v 2抛出两个小球(可视为质点),最终它们分别落在圆弧上的A 点和B 点,已知OA 与OB 互相垂直,且OA 与竖直方向成α角,则两小球初速度之比v 1v 2为( )A .tan αB .cos αC .tan αtan αD .cos αcos α解析:两小球被抛出后都做平抛运动,设容器半径为R ,两小球运动时间分别为t A 、t B ,对A 球:R sin α=v A t A ,R cos α=12at 2A ;对B 球:R cos α=v B t B ,R sin α=12at 2B ,解四式可得:v 1v 2=tan αtan α,C 项正确.答案:C5.“5·12”汶川大地震,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一架装载救灾物资的直升飞机,以10 m/s的速度水平飞行,在距地面180 m 的高度处,欲将救灾物资准确投放至地面目标,若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 m/s 2,则( )A .物资投出后经过6 s 到达地面目标B .物资投出后经过18 s 到达地面目标C .应在距地面目标水平距离60 m 处投出物资D .应在距地面目标水平距离180 m 处投出物资解析:本题考查平抛运动的规律.物资投出后做平抛运动,其落地所用时间由高度决定,t = 2h g=6 s ,A 项正确,B 项错误;抛出后至落地的水平位移为x =vt =60 m ,C 项正确,D 项错误.答案:AC6.图4-1-24在一个光滑水平面内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质量为1 kg 的物体原来静止在坐标原点O (0,0),从t =0时刻起受到如图4-1-24所示随时间变化的外力作用,F y 表示沿y 轴方向的外力,F x 表示沿x 轴方向的外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前2 s 内物体沿x 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 .后2 s 内物体继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但加速度沿y 轴方向C .4 s 末物体坐标为(4 m,4 m)D .4 s 末物体坐标为(12 m,4 m)解析:前2 s 内物体只受x 轴方向的作用力,故沿x 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 正确;其加速度为a x =2 m/s 2,位移为x 1=12a x t 2=4 m .后2 s 内物体沿x 轴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位移为x 1=8 m ,沿y 轴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 y =2 m/s 2,位移为y =12a y t 2=4 m ,故4 s 末物体坐标为(12 m,4 m),D 正确.答案:AD 7.图4-1-25(2010·开封期末)如图4-1-25所示,取稍长的细杆,其一端固定一枚铁钉,另一端用羽毛做一个尾翼,做成A 、B 两只飞镖,将一软木板挂在竖直墙壁上,作为镖靶.在离墙壁一定距离的同一处,将它们水平掷出,不计空气阻力,两只飞镖插在靶上的状态如图4-1-25所示(侧视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 镖掷出时的初速度比B 镖掷出时的初速度大B .B 镖插入靶时的末速度比A 镖插入靶时的末速度大C .B 镖的运动时间比A 镖的运动时间长D .A 镖的质量一定比B 镖的质量大解析:平抛运动可以分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即x =v 0t ,y =12gt 2.题目中两飞镖在同一处水平抛出,飞镖B 在竖直方向下落的距离大,说明飞镖B 在空中运动的时间长.又因为两飞镖抛出时距墙壁的水平距离相同,所以飞镖B 的水平速度小.所以选项A 、C 正确;两飞镖的质量大小不能确定,所以选项D 错误;飞镖B 的水平速度比飞镖A 小,但飞镖B 的竖直速度比飞镖A 大,而末速度指的是水平速度和竖直速度的合速度.因此不能确定两飞镖的末速度,所以选项B 错误.答案:AC8.图4-1-26如图4-1-26所示,高为h =1.25 m 的平台上,覆盖一层薄冰,现有一质量为60 kg 的滑雪爱好者,以一定的初速度v 向平台边缘滑去,着地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45°(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 2).由此可知正确的是( )A .滑雪者离开平台边缘时的速度大小是5.0 m/sB .滑雪者着地点到平台边缘的水平距离是2.5 mC .滑雪者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0.5 sD .滑雪者着地的速度大小为5 2 m/s解析:滑雪者平抛运动的时间t = 2h g=0.5 s ,落地时的竖直速度v y =gt =5.0 m/s ,因着地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由v co s 45°=v 0,v sin 45°=v y ,可得滑雪者离开平台的水平速度v 0=5.0 m/s ,着地的速度大小为v =5 2 m/s ,平抛过程的水平距离为x =v 0t =2.5 m ,故A 、B 、C 、D 均正确.答案:ABCD9.图4-1-27乒乓球在我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并有“国球”的美誉,中国乒乓球的水平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现讨论乒乓球发球问题,已知球台长L 、网高h ,假设乒乓球反弹前后水平分速度不变,竖直分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且不考虑乒乓球的旋转和空气阻力.若球在球台边缘O 点正上方某高度处以一定的速度被水平发出(如图4-1-27所示),球恰好在最高点时越过球网,则根据以上信息可以求出( )A .发球的初速度大小B .发球时的高度C .球从发出到第一次落在球台上的时间D .球从发出到对方运动员接住的时间解析:由运动对称性可知,发球位置距球台的高度等于网高h ,发球点到球第一次落在台上P 1点的水平距离为L /4,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h =12gt 2,L 4=v 0t ,由此两式可求出发球时的速度v 0和球从发出到第一次落在台上的时间t ,所以A 、B 、C 项均正确;但由于不知道对方运动员在何处接住球,故无法求出总时间,D 项错误.答案:ABC10.图4-1-28(2010·西安质检)质量为0.2 kg 的物体,其速度在x 、y 方向的分量v x 、v y 与时间t 的关系如图4-1-28所示,已知x 、y 方向相互垂直,则( )A .0~4 s 内物体做曲线运动B .0~6 s 内物体一直做曲线运动C .0~4 s 内物体的位移为12 mD .4~6 s 内物体的位移为2 5 m答案:AD11.图4-1-29如图4-1-29所示,一小球从平台上水平抛出,恰好落在临近平台的一倾角为α=53°的光滑斜面顶端,并刚好沿光滑斜面下滑,已知斜面顶端与平台的高度差h =0.8 m ,g =10 m/s 2,sin 53°=0.8,cos 53°=0.6,则(1)小球水平抛出的初速度v 0是多大?(2)斜面顶端与平台边缘的水平距离s 是多少?(3)若斜面顶端高H =20.8 m ,则小球离开平台后经多长时间t 到达斜面底端?解析:(1)由题意可知:小球落到斜面上并沿斜面下滑,说明此时小球速度方向与斜面平行,否则小球会弹起,所以v y =v 0tan 53°,v 2y =2gh ,则v y =4 m/s ,v 0=3 m/s.(2)由v y =gt 1得t 1=0.4 s ,x =v 0t 1=3×0.4 m=1.2 m.(3)小球沿斜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 =g sin 53°,初速度v =5 m/s.则H sin 53°=vt 2+12at 22,解得t 2=2 s .(或t 2=-134s 不合题意舍去) 所以t =t 1+t 2=2.4 s.答案:(1)3 m/s (2)1.2 m (3)2.4 s 12.图4-1-30如图4-1-30所示,在距地面80 m 高的水平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飞机上每隔1 s 依次放下a 、b 、c 三物体,抛出点a 、b 与b 、c 间距分别为45 m 和55 m ,分别落在水平地面上的A 、B 、C 处.求:(1)飞机飞行的加速度;(2)刚放下b 物体时飞机的速度大小;(3)b 、c 两物体落地点BC 间距离.解析:(1)飞机水平方向上,由a 经b 到c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Δx =aT 2得,a =Δx T 2=bc -ab T 2=10 m/s 2.(2)因位置b 对应a 到c 过程的中间时刻,故有v b =ab +bc 2T =50 m/s. (3)设物体落地时间为t ,由h =12gt 2得:t = 2h g =4 s ,BC 间距离为:BC =bc +v c t -v b t ,又v c -v b =aT ,得:BC =bc +aTt =95 m.答案:(1)10 m/s 2 (2)50 m/s (3)95 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