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自然辩证法4PPT课件
自然辩证法概论
52
53
54
55
56
57
58
第二节自然存在观
一、自然界物质本原问题探讨?(客观实在性、 可认识性、暗物质、暗能量、万有斥力等) 二、自然界物质的存在方式问题? 1、系统概念探讨? 2、系统的两个基本原理:整体涌现性(或非加和 性)原理与结构与功能关系原理; 3、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基本特点:(1)整体性; (2)开放性; (3)动态性;(4)层次性 ( 等级性、等级秩序)——系统的高低层次的辩证 关系问题?
69
五、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自组织机制和条件 1、两组重要概念:序(有序与无序) 有序度的表达问题——熵理论介绍(静态意 义上量的规定性如波尔兹曼统计熵、申农 的信息熵等;动态意义上方向的规定如克 劳修斯热力学增熵、维纳与普里高津等人 的减熵)、对称和破缺理论介绍 组织{自组织与它组织}
70
2、自组织的机制与条件问题:
思考: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人
在科技观方面的(如功能、人才、创新问题等) 4 贡献 ?
5
6
3、20世纪中叶后它的新发展
(1)自然观方面——系统自然观、生态自然观等 (2)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 以及工程论等方面——科学与非科学、伪科学的
区分问题;创造性思维问题;技术的价值和伦理 问题;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问题;工程问题等 (3)科学技术与工程和社会相互作用方面 —— 科技与工程和社会互动问题、科技与工程的 社会评判问题、科技与工程革命和社会的发展 (特别是中国现代化)问题等。
自然辩证法课件:第一讲 导 论
§1.3 自然辩证法的教育功能
一,拓宽知识面,培育创新精神 1.完善知识结构 1.完善知识结构 2.学习科研方法 2.学习科研方法 3.发展理论思维 3.发展理论思维
成功的企业家一般都具有良好的哲学素养, 管理类的学生应重视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 材料1 材料1: 1986年朱镕基同志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 1986年朱镕基同志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 院对博士生的讲话中提到:我们国家现在缺少 的是博古通今,既懂外国的管理经验, 的是博古通今,既懂外国的管理经验,又懂中 国的《孙子兵法》 又懂《共产党宣言》 国的《孙子兵法》,又懂《共产党宣言》的企 业家. 业家. 材料2: 香港一位记者访问张瑞敏时,问他作为一 个企业家应具备何种素质,张想了想回答道: 首先要具备哲学家的素质吧.
三,培养人文精神,提高文化素质 培养人文精神,
1956年,英国作家(科学家)CP斯诺发表了 1956年,英国作家(科学家)CP斯诺发表了 《两种文化与科学革命》的讲演,谈到随着科学 两种文化与科学革命》 技术的发展,人文科学知识分子与科学知识分子 及他们各自所代表的文化日益分化,形成了两种 文化.这两种文化上的两极分化给人类带来了损 失,如实践的(纯粹科学家对社会现状不了解, 不明白其工作的后果对社会发生的影响),智力 的(把自己搞得很贫乏)和创造性的损失(两种 文化交汇处,正是创造力的源泉,可惜属于两种 文化的人无法有效的交流).
自然辩证法(清华版) ppt课件
1、人和自然的关系
人对自然的受动性,人对自然的能动性,
实践是人和自然对象性关系的纽带。
▪ 2、人的新进化和自然界的人化
▪ 3、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
人化自然是人类观测所及从而能够感知其 信息的那部分自然界。
PPT课件
18
第二章、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 人工自然是人类实践手段所及从而变革了 的那部分自然界。
PPT课件
27
第三章、科学技术的系统结构
▪ 18世纪以后,科学加速发展
▪ 现代:科学技术双向互动,表现为技 术科学化,科学技术化,科学技术一 体化。
▪ 三、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 ▪ 1、科学的体系结构 ▪ 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工程技术
PPT课件
28
第三章、科学技术的系统结构
▪ 新兴科学 边缘科学、横断科学、综合科学
24
第三章、科学技术的系统结构
▪ 工程:人们综合利用科学的理论和技术的方法 与手段,有组织、系统化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具 体实践活动,以及所取得的实际成果。
▪ 工程所追求的目标是社会实现。
▪ 工程是按照一定的目标和规划对科学、技术和 社会的动态整合。
工程活动是一个通过技术集成实现创新的过程。
▪ 工程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PPT课件
14
第一章、人类自然观的演变
▪ 生态自然观的原则:
▪ 1982年,联合国《世界自然宪章》宣告: “每种生命形式都是独特的,无论对人的 价值如何,都应得到尊重,为了给予其它 有机体这样的承认,人类必须受行为道德 准则的约束,人类的行为或行为的后果, 能够改变自然,耗尽自然资源;因此,人 类必须充分认识到迫切需要维持大自然的 稳定和素质,以养护自然资源。
自然辨证法课件_清华大学_肖广岭_自然辩证法讨论题
自然辩证法讨论题10
1)李约瑟难题:为何中国近代没有科学革命?
“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提出的这一问题被称为李约瑟难题。
2)科学是否需要信念?
肖广岭:“西方一些科学家为何信神?——科学与宗教的新对话”;自然辩证法通讯,2002.6
肖广岭:“论科学中的信念”自然辩证法通讯,2000年第4期
布鲁克:《科学与宗教》,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3)“科学警察”是否有利于科技发展?
——科学技术发展是否需要科技之外的东西来规范和限制?
4)生存权是否应从人类扩展到生物界?
5)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是否能交融、如何交融?
龚育之:科学与人文——从分隔走向交融
江晓原:当代“两种文化”冲突的意义——在科学与人文之间
杨叔子: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交融
范岱年:唯科学主义在中国——历史的回顾与批判
6)你的学位论文选题主要考虑哪些因素、优先序怎样?
7)计算机仿真是否属于实验?
8)归纳法和演绎法,哪种方法更适合你的研究?
9)学术成果的定量化要求是否有利于科学发展?
10)把科学和技术称为“科技”是否有利于科学技术发展?
11)你是否赞成“取消中医”的签名活动;中医是否属于科学?
课程论文要求:
(1)从思考题中选1个题目;
(2)写明题目、姓名、学号、系别、摘要、关键词;
(3)正文字数为4000至5000字;
(4)必须有参考文献,并标明页脚注或尾注;
(5)考试时交(大约在15周末)。
(6)不得抄袭!!
自然辩证法
数据挖掘技术的发展
有人说过,人类历史的发展是螺旋状的,各种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充满着相似性,但是科学发展的历史确实直线分叉型的,每一学科的出现和发展总是在之前已有学科发展遇到了新的问题的基础上向前继续发展。人类处理的数据信息的方式也在改变。纵观人类处理信息的手段,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简单应用(20世纪50年代以前)
这个阶段最基本的特征是无数据管理及完全分散的手工方式。(二)文件系统(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
这个阶段的基本特征是有了面向应用的数据管理功能,工作方式是分散的非手工的。
(三)数据库系统(60年代后期开始)
60年代后期,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更加广泛,数据量急剧增大,对数据共享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同时,大容量磁盘已经出现,联机实时处理业务增多;软件价格在系统中的比重日益上升,硬件价格大幅下降,编制和维护应用软件所需成本相对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解决多用户、多应用共享数据的需求,使数据为尽可能多的应用程序服务,出现了数据库系统。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计算机相关学科的发展,信息已经呈现出爆炸式增长的形态,但是人们面对着纷繁复杂的海量信息,却越来越感到信息越多,有效的知识越越少,传统的数据处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数据挖掘技术应运而生。
数据挖掘的发展历史是建立在相关学科发展的基础上的。随着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及数应用,人们积累的数据越来越多。激增的数据背后隐藏着许多重要的信息,简单的查询和统计已经无法满足商业的需求,需要出现一种挖掘数据背后隐藏的知识的手段。
同时,计算机技术的另一领域-人工智能(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自1956年诞生之后取得了重大进展。经历了博弈时期、自然语言理解、知识工程等阶段,目前的热点是机器学习。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来存储数据,用机器学习的方法来分析数据,挖掘大量数据背后的知识,这两者的结合促成了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KDD:Knowledge Discovery in Databases)的产生。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是一门交叉性学科,涉及到机器学习、模式识别、统计学、智能数据库、知识获取、数据可视化、高性能计算、专家系统等多个领域。从数据库中发现出来的知识可以用在信息管理、过程控制、科学研究、决策支持等许多方面。
自然辩证法概论
• 自然判据与效能判据
②进化与退化的统一性
第三节 自然演化的自组织性
一、自组织与自组织理论
• 自组织理论
研究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的条件和机制问题。 它是一个学科群 : 普里高津-耗散结构理论 艾 根-超循环理论 哈肯-协同学 托姆-突变论
• 自组织概念 P.74 自组织是指系统靠自身的机制形成有序结构的过程。
自然辩证法概论
导 论
一、学科名称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1992年把“自然辩证法”学科名称 改为“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学科编号: 010108)
二、自然辩证法的对象、内容和性质
1、研究对象
(1)自然界 (2)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 (3)科学技术
2、研究内容
(1)自然哲学 • 研究自然界的一般性质及发展的一般规律,特别是应 用复杂系统理论来揭示自然界演化的规律;
二、自然界演化的方向性
1、序、无序、有序
• 苗东升教授的论述:系统的秩序性问题,包括有序和无序,
是刻划系统形态特征的重要方面。制造和组建系统,管理和使用系 统,甚至观赏系统,关注的中心都是系统的有序性。就人类的价值 判断看,一般认为有序胜于无序,高序优于低序。但这些概念远比 人们的直观理解要复杂得多,科学至今无法给有序与无序以精确而 普适的定义。一些系统理论从物理学引入对称破缺概念,把有序定 义为破缺了的对称性,能否推广到一般系统,尚待研究。我们采用 不太严格的通俗说法,把有序理解为事物之间规则的相互联系,把 无序理解为不规则的相互联系。
《自然辩证法》导读
《自然辩证法》导读
基本信息:
书名:《自然辩证法》导读
著者:肖广岭编著
内容简介:
《自然辩证法》写于1873年至1883年间。1871年巴黎公社失败后,欧洲工人运动进入低潮,为了积蓄力量,迎接革命新高潮的到来,工人阶级需要在思想上和理论上更好地武装自己,需要更完备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在此之前,马克思已经多年致力于《资本论》的写作,力图揭示社会发展的辩证法(主要是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
简介:
肖广岭,现为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科技政策与战略、科技与区域发展、科技与可持续发展、大学科研与研究生培养、科学认识论等。曾主持的首都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模型项目,获得市科技进步三等奖,长白山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著作有《市县科技投入论》;《科技创新与区域发展——以区域创新体系能力建设为中心》等。
目录:
总序读经典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艾四林/I
第一章写作背景、成书过程和出版情况、书的结构/001
一、写作背景/002
二、成书过程和出版情况/004
三、书的结构/005
第二章自然科学的历史发展/007
一、《导言》的第一部分/008
二、《导言》的第二部分/013
三、札记的主要思想/018
第三章自然科学和哲学/023
一、《反杜林论》旧序、论辩证法/024
二、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科学/027
三、形而上学派和辩证法派——毕希纳/031
四、自然科学家得受哲学的支配/031
第四章自然界的辩证法、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035
一、辩证法/036
二、关于对立统一规律/040
自然辨证法课件_清华大学_肖广岭_第2讲_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可持续发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
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环境恶化, 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 环境恶化 ,人和 自然的矛盾日益尖锐而提出。 自然的矛盾日益尖锐而提出。
1、宿命论、征服论与和谐论: 宿命论、征服论与和谐论:
宿命论:消极适应自然,只强调人的受动性; 宿命论:消极适应自然,只强调人的受动性; 征服论:无节制地开发自然 , 只强调人的能动 征服论: 无节制地开发自然, 性; 和谐论:强调人的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 和谐论:强调人的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
2、着重于从社会属性的定义: 着重于从社会属性的定义:
“在生存于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函容能力的 情况下, 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情况下 , 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 ( 世界自 然保护同盟、 然保护同盟 、 联合国环境规划薯和世界野 生生物基金会
3、着重于从经济属性的定义: 着重于从经济属性的定义:
第二节:盖亚假说――一种新的 第二节 : 盖亚假说 ――一种新的 地球系统观
盖亚假说(Gaia hypothesis)是由英国大气 盖亚假说 (Gaia hypothesis)是由英国大气 学家拉伍洛克(James Lovelock)在20世 学家拉伍洛克(James E.Lovelock)在20世 纪 60年代末提出的 。 后来经过他和美国生 60 年代末提出的 年代末提出的。 物学家马古利斯(Lynn Margulis)共同推进 物学家马古利斯(Lynn Margulis)共同推进, 共同推进, 逐渐受到西方科学界的重视, 逐渐受到西方科学界的重视 , 并对人们的 地球观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地球观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自然辩证法
对自然辩证法认识的发展
《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加上一个副标题“关 于自然科学的哲学、历史和社会学的综合性、 理论性杂志”
2004年以来,《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又进一步将副标 题改名为“关于自然、科学、技术的跨学科研究和多维 度透视的综合性学术刊物”
《自然辩证法研究》杂志加上“自然哲学、科 学哲学、技术哲学、科技与社会”的副标题, 都反映着这种情况
《气象学》、《动物的历史》、《论动物的结 构》、……
2、后期:“希腊化时期”:
自然科学与哲学分化,产生了一些理论学 科:
欧氏几何 《几何原本》 阿基米德物理学:浮力定律、杠杆原理、螺
旋提水器、滑车、投石炮、起重机; 托勒密的天文学 盖伦的医学:把医学和解刨学知识系统化
3、5世纪~15世纪,欧洲进 入中世纪,
中国古代实用科学:与技术没有分化的一种知识 形态。
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的原 因:
缺少社会大生产推动 中国传统文化、思维方式和科举制度的缺
陷 中国古代实用科学本身的缺陷 ……
第二节:古代的自然观和科 学方法
一、古代的自然哲学,既是古代科学的一 种知识形态,又是古代的自然观学说:探 讨自然界本源是一个核心问题
1)泰勒斯:“水是万物之本原”; 阿那克西曼德:“冷、热、湿、干构成万
物”; 阿那克西米尼:“气是世界的本原”; 赫拉克利特:“火是万物的本原”(列宁称
自然辨证法课件_清华大学_肖广岭_第5讲_科学技术系统
一、科学的社会建制
从社会学的观点来看, 从社会学的观点来看,科学可以被作为一种特殊 的社会建制(institution)。 的社会建制(institution)。 科学的社会建制,是指以科研活动的主体承担者科学的社会建制,是指以科研活动的主体承担者---科学家为基础所组成的科学活动的机构 科学家为基础所组成的科学活动的机构, ---科学家为基础所组成的科学活动的机构,在科 学研究活动中逐渐形成的组织原则、 学研究活动中逐渐形成的组织原则、组织方式和 活动制度, 活动制度,以及科学活动的组织系统及其运行机 制的总和。 制的总和。
《自然辩证法》讲义 自然辩证法》
三、科学与技术区别与联系
科学 目的 任务 方法 成果形式 属性 评价标准
认识自然 解决为什么、是什么 实践→理论 知识形态 自然属性 真理性 改造自然 解决做什么、怎么做 理论→实践(试错法) 物质形态与知识形态 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实用性
技术
《自然辩证法》讲义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讲义 自然辩证法》
技术的发生与发展 原始时代,简单工具和天然工具. 原始时代,简单工具和天然工具. 古代,手工工具,农耕工具. 古代,手工工具,农耕工具.以手工工具为基础 的技术体系. 的技术体系. 近代,工业文明,蒸汽机等等. 近代,工业文明,蒸汽机等等.以机械技术为基 础的技术体系. 础的技术体系. 现代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技术体系, 现代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技术体系, 其显著特点是技术科学化.对传统技术的改造、 其显著特点是技术科学化.对传统技术的改造、 科学的先导作用、科学迅速在技术得到实现. 科学的先导作用、科学迅速在技术得到实现.
自然辩证法现实与虚拟世界的
“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关系
及其人际交往
:雪峰
学号:1301120645
学院:通信工程学院
摘要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真实的现实世界之中创建出一个模拟的、虚幻的网络世界。虚拟世界中的是有着真实的一面,虚拟世界的另一端是现实人的存在,既然是人的存在则必然联系着人类的情感,倾诉着现实人的每一份感情。虚拟世界之所以是一个世界,最主要的是人能够活动于其中,其价值的实现均需要现实中的经验作为支撑。虚拟世界的虚拟性,开放性等诸多影响均被带入到了现实社会中,对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关系及特征成为了人的发展和学科发展的新课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虚拟世界,现实世界,人
一、信息化发展造就的虚拟世界
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时代的标志性产物虚拟世界成为了当今社会非常具有影响力的新生事物,它与现实世界相对应,为人们的生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空间,然而它又与现实世界截然不同,虚拟世界呈现出许多前所未有而且影响巨大的特征。因此,在人文领域研究虚拟世界本质的问题受到各学界的重视,哲学领域中虚拟世界的本质也在逐步深入的研究与探索中。
1、虚拟世界中的“虚拟”
了解虚拟世界首先要了解何为虚拟,虚拟最早的表现是人们凭借语言、图标对事物的一种表征。可以这么说,虚拟是与人类相随而生,早期人们用肢体、口头语言,后来用文字语言,图标来描述虚拟对象,例如象形文字对对象外形的描述,数字对结构的虚拟等。到了近代,随着数字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虚拟技术飞速发展,出现了数字化虚拟,数字化虚拟可以展示事物更多方面的特质,例如三维的形式,声音动作等,使虚拟事物全面的展现了虚拟空间,更能给人逼真的感觉。2、信息化虚拟技术产生的现实影响
新版自然辩证法1,2章
6
劳动创造了人
《劳动在从猿向人转 变过程中的作用》
论述了劳动创造了人,创造了社会,实现了辩证唯物 主义向历史唯物主义的过渡,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 史唯物主义之间架起桥梁。
• 第一部分:导言。论述了文艺复兴运动以来自然 科学发展的历程和主要成就,说明形而上学自然 观的产生有其必然性。 • 第二部分:自然科学与哲学。论述了自然科学与 哲学之间的关系,哲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世界观 方法论的指导,研究者把握了正确的哲学思维, 就能加速科研进程,少走弯路,避免犯唯心主义 和宗教神学的错误。 • 第三部分:辩证法。论述了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 系由三大规律和五对范畴(形式与内容、原因与 结果、偶然与必然、可能性与现实性、本质与现 象)组成。
毕达哥拉斯定理的证明示意图:
a
b
图:毕达哥拉斯定理的另外两种证明方法示意
毕达哥拉斯运用归纳、分类等方法提出了“多边形数”的计算公 式
正三边形数=n(n+1)/2 ; 正四边形数=n2;正五边形数=n(3n-1)/2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学者喜欢把石子摆成多边形的图案,并 且用归纳法从中总结出了一定的规律,即某一多边形所包 含的小石子的个数:正多边形数
二、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发展情况
教材与著作
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是从恩格斯《自然辩 证法》一书的翻译与出版开始的。
自1928年,陆续出版了其中的一些文章,1932年,由杜 畏之译《自然辩证法》全书出版,由德、俄对照版译出,以 后陆续从其它版本译出。较有代表性的是1958年于光远主持 的新译本,人民出版社出版,80年代又进行了修订。
自然辩证法
二,课程性质和目的
1),早就有学者强调,科学史可以作为 早就有学者强调, 沟通两种文化的桥梁。 其实, 科学哲学、 沟通两种文化的桥梁 。 其实 , 科学哲学 、 科学社会学、STS(科学技术与社会) 科学社会学、STS(科学技术与社会)等 学科或领域, 学科或领域 , 也可以有效地起到同样的 作用。 作用。 2)从国际范围来看,对于教育的改革也 从国际范围来看, 一直是在向着沟通两种文化的方向而努 力。
三,自然辩证法发展简史
4,历史的教训: 历史的教训: 正确处理人文与科学的关系
四,自然辩证法的对象和内容
1,分类一。按照前面有代表性的自然辩 分类一。 证法的定义自然辩证法的对象为 1),自然界的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自然界的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自然界的辩证法 2),人类的科学技术实践活动的一般规律 ----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 ----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 科学技术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3),科学技术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
五,哲学与人文学科的“功能” 哲学与人文学科的“功能” 课后思考: 课后思考: 关于有用与“无用” 关于有用与“无用”
(1876年起,为批判杜林等,暂时中断了自然 1876年起 为批判杜林等, 年起, 辩证法的研究。 辩证法的研究。)
三,自然辩证法发展简史
3),1878-1882年间,继续研究自然辩证 ,1878-1882年间 年间, 撰写了《运动的基本形式》 法,撰写了《运动的基本形式》等论文 70多篇札记 1882年 多篇札记。 和70多篇札记。1882年,恩格斯写信给 马克思: 马克思:“现在必须尽快地结束自然辩 证法” 证法”。 1883年 马克思逝世, (1883年,马克思逝世,恩格斯再次中 断自然辩证法的研究, 断自然辩证法的研究,直至恩格斯自己 1895年去世 年去世。) 于1895年去世。)
《自然辩证法概论》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性质
§第一章 》
刘明建
重庆医科大学管理学院
E-mail:kezhe2003@
• 《自然辩证法概论》是高等学校理工农医科
硕士研究生必修的学位课程。
• • 国家教委还规定,理工农医科博士研究
生要开设《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
主义》课程,这门课可以看作是自然辩
证法课的高级形式。
绪 论
教学要求
¾ 了解自然辩证法的对象、性质和内容,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特别是它与
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
¾ 认识自然辩证法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地位与作用。
¾ 明确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意义。
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1、自然辩证法的含义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与发展的理论体系。
2、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
1)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自然界的辩证法;
2)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
3)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
3、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
1)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自然界的本质及其演化发展规律,人与自然的关系。
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科学技术的性质及其一般发展规律,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等.
3)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
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一般方法.
科技发展模式
1、累进模式
2、问题模式
3、范式模式
4、科学纲领模式
5、无政府主义模式
清华大学自然辩证法课件(自然观)
• 李约瑟:五行的概念不是一系列五种基本 李约瑟: 物质的概念,而是五种基本过程的概念。 物质的概念,而是五种基本过程的概念。中 国人的思想在这里独特地避开本体而抓住 了关系。 了关系。 • 张岱年:先秦认为五行是生活中的五种基 张岱年: 本资料。 本资料。董仲舒以后多认为五行是构成万 物的五种元素,但不是最基本的元素, 物的五种元素,但不是最基本的元素,五行 从属于天地阴阳。董将其看作最高实体; 从属于天地阴阳。董将其看作最高实体; 宋明理学则认为最高实体是太极。
4.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
• 《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 洪范》:五行: 尚书 洪范》:五行 一曰水,二曰火, 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 春秋战国,五行学说与阴阳学说结合起来。 春秋战国,五行学说与阴阳学说结合起来。 顺序: 顺序:木、金、火、水、土。 • 西汉董仲舒(约前178 前104)体系化。 西汉董仲舒(约前178—前104)体系化。 178 五行相生、 木、火、土、金、水。五行相生、五行相 天人感应,人副天数。 胜。天人感应,人副天数。 • 近代(日常):金、木、水、火、土。 近代(日常):金 ):
12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道冲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 道之为物 惚兮恍兮,其中有物;有物混成, 象;惚兮恍兮,其中有物;有物混成,先 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 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 殆。 –通于天者,道也。 通于天者,道也。 通于天者 –道者万物之所由也,…… 道者万物之所由也, 道者万物之所由也 –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道大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法地
自然观ppt课件
• 芝诺不仅看到了一与多、运动和静止、有限和无限
等等是相互矛盾的,而且看到多、运动、有限本身 也包含着矛盾。更重要的是,这种矛盾不是感官经 验所能把握的,而是依据当时自然哲学和数学得到 的成就,靠巴门尼德奠定的理论思维和逻辑推论才 能认识的。芝诺论证的最大特点,就是诉诸理性的 思维,正是一种主观的辨证意识,造成概念的运动 和矛盾,靠理性思维揭示本质领域的矛盾。
– 如果不听从我而听从这个逻各斯,就会一致 说万物是一,就是智慧。
34
恩格斯的评价
• 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
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 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 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的和不变的, 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产生和消失。这个原 始的素朴的但实质上正确的世界观是古希腊哲学 的世界观,而且是由赫拉克利特第一次明白地表 述出来的:一切都存在,同时又不存在,因为一 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变化,不断地产生和消失。
自然观与科学技术的相互关系
• 自然观是特定时期科学技术成就的概括和总结。 • 自然观是特定时期科学技术活动的前提假定。 • 自然观和科学技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22
自然观的历史演化
• 原始宗教或神话、巫术的自然观 • 古代朴素自然观 • 中世纪宗教自然观 • 近代机械论自然观 •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 20世纪以来自然观的变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
14
三、 物理学的发展 迈尔(J.R. von Mayer,1814-1878)
• 将能量守恒定律与没有永动机相联系
• 威尼斯修道院院长莫罗(A.Moro) 1740年提出,地质形成 纯粹是地球内部热力所致。所有岩层都是由一系列火山爆 发的熔岩流所造成的,每一次火山爆发都把当时的动植物 埋葬在新形成的地层中,所以岩层内才有化石存在。
• 德国矿物学维尔纳(A,Werner,1750~1817) 在1791年系统 地阐发了水成说:地球生成的初期,表面被原始海洋所掩 盖,溶解在其中的矿物质通过结晶,逐渐形成了岩层。
3. 宇宙的空间像是一个空架子,它是绝对静止的--绝对 空间;时间永远以等速流逝,与物体运动无关--绝对 时间;
4. 机械运动规律是宇宙间一切事物所固有的、唯一的运动 规律,这些规律由上帝创造。宇宙像是一部庞大的机器;
5. 分析、分解的研究方法是研究自然的主要方法。
2021
3
十九世纪科学的发展
1. 天文学方面:康德的“星云说” 2. 地质学方面:赖尔的地质渐变理论 3. 物理学:能量守恒定律 4. 化学:氧化说、原子论、元素周期表 5. 生物学:细胞学说、进化论、遗传学说
• 类比性原则:相似动物的各器官的结构和 功能有类同之处。从未知动物的局部结构, 参照已知动物,可以推知未知动物的其他 器官和功能。
2021
10
灾变说
• 1825年出版《地球表面的革命》,提出“灾变 说”:
• 地球表面上曾出现过几次大洪水,每次洪水都将 所有生物全部毁灭,其遗骸在相应地层中形成今 日所见的化石。
• 大洪水后,造物主再次创造新的生命。由于造物 主每次创造都有所不同,导致地层中化石形态的 不同。
• 历史上共发生过四次大洪水,最后一次即《圣经》 记载的五六千年前的诺亚洪水。
2021
ຫໍສະໝຸດ Baidu
11
赖尔(Charles Lyell,1797-1875)
2021
12
水成说与火成说
• 英国医学教授约翰.伍德沃德(J.Woodward,1666-1728) 1695年发表《地球自然历史试探》,再度论证化石是一度 存在过的生物遗骸。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巨大洪水,卷入洪 水的动植物遗体,则在地层中变成化石。圣经中的洪水。
• 英国的赫顿(J.Hutton,1726~1797) 在1795年则系统论述了 火成说。他认为地球内部是熔融的岩浆,它通过火山迸发 出来固化为岩石。
2021
13
渐变说
• 初期是水成论,后来接触到赫顿的火成论和拉马 克的进化学说,产生地质渐变思想。1828年考察 西西里岛的埃特纳火山,坚定了地质形态在多种 自然力作用下缓慢变化的信念。
2021
18
赫尔姆荷兹 (H. von Helmholtz,1821-1894)
2021
19
能量守恒与转化原理
• 1847年发表《论力的守恒》,系统、严密地阐述了 能量守恒与转化原理
• 用数学化形式表述了在孤立系统中机械能的守恒; 接着把能量的概念推广到热学、电磁学、天文学 和生理学领域,提出能量的各种相互转化和守恒 的思想。
2021
15
• 1840年随船去爪哇,发现病人静脉血比预 计红得多,开始思考动物热问题。萌发了 能量所有形式可以互相转换的想法。
• 1842年写成《关于无机界力(能量)的说明》, 以比较抽象的推理方法提出能量守恒与转 化原理。
2021
16
焦耳(J. P. Joule,1818-1889)
2021
辩证自然观的兴起
自然观(3)
2021
1
参考文献
1.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 Max v Laue:《物理学史》,范岱年等译,北京:商务
印书馆,1978 3. Niles Bohr:《原子物理学和人类知识》,郁韬译,北
京:商务印书馆,1964 4. 李佩珊、许良英主编:《20世纪科学技术简史》,北京:
恩格斯总结三大发现:能量守恒、细胞学说和进化论
2021
4
一、天文学的发展
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
《纯粹理性批判》 真 《实践理性批判》 善 《判断力批判》 美
2021
5
康德的星云说
• 1755年,发表《宇宙发展史概论》,提出了太阳 系起源的“星云说”。
• 从历史演化的观点出发,指出太阳系是从弥漫物 质通过自身的引力与斥力的相互作用,逐步发展 成为有秩序的天体系统。
• 恩格斯:“僵化的自然观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
• “陛下,我不需要那个假设。”
• 拉普拉斯妖:决定论
2021
8
二,地质学的发展 居维叶(Georges Cuvier,1769-1832)
2021
9
比较解剖学与古生物学
• 系统性原则:一个动物的各个器官之间有 着密切的关系,从一个部分可以推断另一 个部分。
科学出版社,1999 5. Ervin Laszle:《用系统论的观点看世界》,闵家胤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2021
2
形而上学自然观
1. 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同一质料的微粒组成,区别只表现在 微粒的形状和运动上;
2. 古典力学的质量是物质固有的属性,在任何情况下都是 一个固定的、不变的物理量;
17
热功当量
• 1840年测量电流通过电阻线发出的热量, 得到焦耳定律:导体在单位时间内发出的 热量与电路的电阻成正比,与电流强度的 平方成正比。。
• 1843年,用手摇发电机发电,电流通过放 在水中的线圈测量热量,热功当量:每千 卡热量等于460千克米。
• 1847年在绝热容器中用叶轮搅动水,更精 确地测定热功当量。
• 第一次科学地阐明了太阳系是在时间进程中逐渐 生成的东西。
2021
6
拉普拉斯(Laplace,1749-1827)
2021
7
星云说与决定论
• 《天体力学》(1799-1825)五卷,集天体力学之大 成
• 1796年在《宇宙体系论》一书中,也独立地提出 了“星云说”,用角动量守恒定律论证了太阳系 的起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