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历史)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详解】依据“明堂用于帝王宣明政教,实行条天仪式”“辟雍作为尊儒学、行典礼”“灵台是帝王视察天文星象之所,以知天意”可得出历代帝王建三雍宫主要是用于宣扬教化,宣讲儒学,因此主要是为了宣扬以儒学为核心的主流思想,C项正确;ABD项都不是其主要目的,解除。
2.唐代妇女改嫁特别普遍,包括皇家公主、达官贵妇,皆无忌讳。朱熹曾直斥:“唐源流出于夷狄,故国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女性日常生活中袒胸露臂的服饰,马球场上纵横驰骋的英姿,也都常常出现在唐代的壁画、彩塑中。上述现象可以折射出唐代
A. 求富促进自强的洋务实践B. 推行“新政”挽救利权的努力
C. 抵挡列强资本输出的策略D. 应对统治危局实行的政策调整
6.梁启超指出,中国思想界的痼疾,就在于“好依傍”和“名实混淆”。如康有为的思想,是其空前创获,却偏要说是出自孔子,即属于依傍混淆。这种病根不拔出,中国人思想“终无独立自由之望"。梁启超意在说明
C.宣扬主流思想D.发展官办教化
2.唐代妇女改嫁特别普遍,包括皇家公主、达官贵妇,皆无忌讳。朱熹曾直斥:“唐源流出于夷狄,故国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女性日常生活中袒胸露臂的服饰,马球场上纵横驰骋的英姿,也都常常出现在唐代的壁画、彩塑中。上述现象可以折射出唐代
A. 儒家伦理 日渐式微B. “胡汉融合”的历史底蕴
A.儒家伦理的日渐式微B.“胡汉融合”的历史底蕴
C.妇女解放的社会风尚D.“夷夏一家”的民族政策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题意可知,唐代时期对妇女的束缚较少,妇女的日常行为比较开放,由此可知折射了唐代妇女解放的社会风尚,故选C;材料反映的是唐朝妇女行为和思想开放,并不是儒家伦理式微,解除A;材料并不能说明唐朝妇女思想和行为开放是民族融合的结果,解除BD。
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16小题,总分48分)1.(3分)1.以1913年的指数为100,英国的输华货物在五年后减至51.5,法国减至26,德国货完全停止进口,只有美国和日本乘机扩大在中国的侵略势力。
与材料现象相关的史实是()A.欧洲国家尊重中国主权B.美日加紧侵略摆脱危机C.中国放宽民间设厂限制D.民族工业获得空前发展2.(3分)2.1935年2月,张闻天先后向中共中央分局发电作出指示:“必须坚持对游击战争的领导,转变过去的工作方式,来适合于新环境”“改变战略方针、向川滇黔边境发展”。
由此可知,当时中国共产党()A.确定武装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方针B.摆脱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C.积极动员工农红军开始战略转移D.改变了过去的军事路线3.(3分)3.孙中山倡导的“五族共和”整合了立宪派五族建国和共和派民主革命的政治诉求,成为19世纪末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政治领域的核心话语。
这说明“五族共和”()A.是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产物B.摒弃了狭隘的极端民族主义C.推动实现了“光复”国家大业D.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4.(3分)4.1839年,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给首相的机密信中提到:“……鄙见以为中国方面这次可耻的挑衅行为,乃是对于过去所受一切损害取得补偿的最好理由,这是把帝国商务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最有希望的机会……”这一史料可以印证()A.英国实现了对华的商品倾销B.中英鸦片战争的实质C.鸦片战争爆发源于禁烟运动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5.(3分)5.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6.(3分)6.在西方法律思想史上,“权利”的概念最早出现在罗马法学家的学说中,他们认为法律主要不在于为国家提供管理模式,而在于为公民私人创设行为准则。
由此可知,罗马法()A.在平民与贵族的斗争中完善B.具有形式主义特征C.旨在稳定罗马社会统治秩序D.民主精神影响深远7.(3分)7.苏轼《书鄢陵王主薄所画折枝二首》中说:“论画以似形,见与儿童邻。
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16小题,总分48分)1.(3分)鲁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鲁,三年而后报政周公。
周公曰:“何迟也?”伯禽曰:“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故迟。
”太公亦封于齐,五月而报政周公。
周公曰:“何疾也?”曰:“吾简其君臣礼,从其俗为也。
”材料反映了分封制()A.扩大了西周文化的作用和影响B.以变革地方习俗礼制为主要目的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和等级特权制度2.(3分)西汉政权建立后,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到孝惠、吕后时“复弛商贾之律”“轻徭薄赋”;文帝时变“抑商”为“惠商”政策,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但“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的规定一直未取消。
这说明汉初( )A.抑商政策贯彻不力B.经济政策服务于社会发展与稳定C.经济政策尚未定型D.统治者治国理念不同影响经济政策3.(3分)据历史记载,唐初令文中多次重申“士”“农”“工”“商”四民分业的规定,但中唐到宋代,职业的等级差别在缩小或消弭。
清代苏州严氏之先“士商相杂”,时人归玄恭告诫子孙“......宜专力于商而勿为士。
盖今之世,士之贱也,甚矣。
”材料反映了( )A.传统“四民”社会完全瓦解B.社会阶层垂直流动性明显增强C.经济发展冲击传统社会结构D.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显著下降4.(3分)明朝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中写道:“宇宙风气,其变之大者有三:鸿荒一变而为唐虞,以至于周,七国为极;再变而为汉,以至于唐,五季为极;宋其三变,而吾未睹其极也。
……今国家之制,民间之俗,官司之所行,儒者之所守,有一不与宋近者乎?非慕宋而乐趋之,而势固然已。
”作者主要阐述了( )A.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一般性规律B.宋代的社会大变革对后世的深远影响C.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阶段性特征D.中国古代社会变迁呈现循环往复特点5.(3分)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传统上被定位为负面性存在的“人欲”、“私”出现了180度的“坐标转位”,转而成了正面的被肯定的存在。
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1.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在撰写本国史籍时,多称自己为“夏”或“中国”;同时还追溯它与夏商周各代王朝的过往关系。
这反映了A. 华夏正统的意识B. 家国同构的理念C. 王权独尊的观念D. 国家统一的趋势【答案】A【解析】材料“各诸侯国在撰写本国史籍时……与夏商周各代王朝的过往关系”,这反映华夏正统的意识,故选A;材料没有体现家国同构的理念,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王权独尊的观念,排除C;材料没有反映诸侯数目减少归于统一的信息,排除D。
2. 刘邦入咸阳时,与民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之后,相国萧何整理秦六律,新增了户律、兴律、厩律三章,制定了“律九章”。
这反映了汉初统治者A. 严刑重罚的治国方针B. 因时而变的统治策略C. 法不阿贵的法制观念D. 无为而治的宽松政策【答案】B【解析】材料中“约法三章”是要争取民心,而“律九章”是要巩固统治,这反映了因时而变的统治策略,故选B;汉初统治者奉行黄老之学,并非法家治国,排除AC;由“律九章”来看,并非无为而治,排除D。
3. 唐代财赋之事,开元之前,事归尚书省;开元之后,权移他官。
有转运使、租庸使、盐铁使、度支盐铁转运使、常平铸钱盐铁使、租庸青苗使、水陆运盐铁租庸使、两税使等,随事立名,沿革不一。
这一变化表明了A. 中央官制逐步完善B. 赋役负担日益加重C. 经济实力不断提高D. 丞相权力逐渐削弱【答案】D【解析】材料中宰相不是专门从事行政事务,而是随时被皇帝临时任派任务,表明宰相已失去了原来的本职要务,按皇帝的需要委派,体现君主专制加强,丞相权力逐渐削弱,故选D;A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材料没有反映赋役负担日益加重的信息,排除B;材料和经济实力不断提高的信息,排除C。
4. 白居易《琵琶行》中记叙了:移船相近邀相见……(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江西省东北部)买茶去。
这可以印证当时A. 商人地位逐渐提高B. 社会风气较为开放C. 饮茶成为唐代时尚D. 江西经济地位突出【答案】B【解析】中国古代商人社会地位低下,排除A;材料中“移船相近邀相见”“老大嫁作商人妇”,说明唐代社会风气较为开放,故B正确。
湖南省衡阳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湖南省衡阳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研究显示,甲骨文已采用以声符注音,配以偏旁的造字法,可能已具备一字一音,句子由一个个单字组合而成的特征。
由此可知,甲骨文( )A.是成熟完备的文字B.得名于其具体用途C.因频繁使用而简化D.是汉字的重要渊源2.秦朝的贵族等级体制沿袭自商鞅变法,分二十级,最高等级的彻侯以一县为食邑,可以在封地内置吏;第十九级的关内侯虽有食邑、封户,却只能“衣租食税”;更低等级的爵位仅享受岁俸,不领有封地和人口。
汉初除增加王爵外,与秦朝大体相同。
秦汉贵族等级体制( )A.束缚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迎合了中央集权的潮流C.弥补了官僚体系的不足D.增进了统治阶级的团结3.隋唐时期的390名宰相中,籍贯可考的有348名,其中304人为北方人,约占87%;仅籍贯位于今陕西省内的就有86人,约占宰相总人数的22%。
有助于解释该现象的是,隋唐时期( )A.宰相数量大为增加B.文化中心位于关中C.门阀士族仍有影响D.南北经济水平悬殊4.朱熹曾令弟子半日读书,半日静坐,并将静坐视为求学必备的基本功夫。
王阳明的弟子及再传弟子们更是将其转向心学的过程,演绎为一个“龙场开悟”的故事。
这表明,宋明理学( )A.注重道德修养B.吸纳佛教观念C.强调反躬自省D.崇尚格物致知5.现存的绝大多数祠堂类建筑都是明清两代建成的,其分布特征被人戏称为“南方祠堂遍地,北方所剩无几”。
乾隆时,有大臣上奏称,造祠之风“闽中、江西、湖南”尤盛。
明清时期的祠堂建设( )A.证明了宗法制度的存续B.可研究农村的经济形态C.深刻改变基层治理模式D.受到了建筑材料的束缚6.图1、图2分别为清军入关前流传的《蒙古游牧图》(局部)和清末编绘的《蒙古游牧图》(局部)。
前者大体以蒙古包(毡房)的朝向定位上下左右,后者则严格按照经纬度定向。
人教版历史高三上学期期末试题及解答参考
人教版历史高三上学期期末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事件,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是:A. 铁犁牛耕的推广B. 耕作技术的改进C. 耕牛的普及D. 农业税制的改革2、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秦始皇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统一B.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一系列中央集权制度C.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焚书坑儒”政策D.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3、宋代政府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下列措施中,不属于这一系列措施的是:A、设立枢密院,分割宰相权力B、派文官担任地方知州,限制武官权力C、创立专制主义的理学,强化儒家思想D、行省制改革,加强地方行政效率4、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事件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关于中国共产党成立影响的陈述,不正确的是:A、标志中国革命的新民主主义阶段开始B、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C、为中国革命提供了思想指导和组织基础D、使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更为艰难的阶段5、北宋时期,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是:A、农业税收B、商业税收C、盐铁税收D、均输法税收6、明代后期的“一条鞭法”改革对封建社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削弱了中央集权B、增加了赋税收入,减轻了农民负担C、削弱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地位D、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7、以下关于辛亥革命说法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的开始B.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C.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D. 辛亥革命使中国进入了一个民主共和的新时代8、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A. 提倡科学、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B. 提倡文学革命,主张白话文取代文言文C. 提倡新道德、新文学、新艺术D. 以上都是9、下列关于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描述中,哪一项并非商鞅变法的内容?A、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B、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C、实行“连坐法”,加重对人民的压迫D、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土地 10、在明朝实行的“一条鞭法”中,以下哪一项不是其主要内容?A、将各地的田赋、徭役、杂税合并为“一条”B、征收银两代替实物C、按田亩多少摊派赋役D、取消官吏对百姓的人身控制11、题干: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是在以下哪个事件中?A. 延安整风运动B. 七届二中全会C. 七届三中全会D. 红军长征胜利结束后12、题干:下列哪项不属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A.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B.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 改革开放D. 发展民主,健全法制13、题干:以下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A. 推动了科学和民主思想的传播B. 为五四运动提供了思想基础C.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 直接导致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4、题干:以下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B.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长征取得胜利C.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实现了国共合作的第一次高潮D.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5、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对儒学采取了什么重要措施?A、推行郡县制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实行推恩令D、设立太学16、宋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采取了什么措施?A、实行三省六部制B、釆用科举制选拔官员C、实行行省制度D、设路、州、县三级地方行政系统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024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及答案
高三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座号、考号填涂在相应位置。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周代统治者称颂尧舜禹的统治,启用出身微贱者,提倡国人议政,保留地方自治的乡治、众议的乡校。
这反映了周代统治者()A. 推崇儒家民本思想B. 受原始民主传统影响C. 突破宗法血缘束缚D. 以复古作为政治目标2. 秦汉时期,政府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部族自治,按照户口多少划分部族首领封邑大小。
同时,将的这些部族安置在边郡,对其人民进行授田、征兵等编户化管理。
上述措施旨在()A. 践行因俗而治理念B. 推进民族间交流交融C. 完善户籍管理制度D. 加强对边疆地区治理3. 元代思想家许衡称“”,提出将“理”“道”施之于日用平常;主张设立学校,“使皇子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人于学,以明父子君臣之大伦”。
这表明许衡()A. 提倡格物致知的治学方法B. 注重发挥儒学教化作用C. 否定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D. 开启了经世致用的思潮4. 下图为清初安徽《霍山县志》对当地经济的相关记载。
据此可认定该地()◆土人素不辨茶味,唯晋赵豫楚需此日用。
每隔岁,经千里挟资裹粮,投牙预质,及采造时,男妇错杂,歌声满谷,日夜力作不休。
◆麻有火麻,早而皮韧……又有苘麻,亦可为绳索。
有苎麻,可绩而为布。
◆薯味略同山药而稍鬆,大者长尺余,围盈拱。
出六西乡苏埠,霍地间有种之者。
A. 高产作物得以推广B.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C. 农作物种植多样化D. 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迅速5. 下表为晚清学者梁廷相在1844--1846年间著述的简介。
2024届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3—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质量检测历史试题2024.01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迹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在龙山文化的考古发现中,夯土建筑技术以及使用该技术所筑的城墙仍属个别情况,但在山东豫东豫北和豫西都发现了类似的城墙。
这些发现可实证当时A.文明交流已超越区域界限B.各地风俗文化趋于相同C.公共防御设施已得到普及D.早期文明呈现多元并立2.表1为西汉宣帝、元帝在位时发布的部分诏令。
其内容在客观上反映出表1A.西汉王朝的统治处于鼎盛时期B.国家仍拥有大量的土地C.因缺少土地沦为贫民的人较多D.政府严格限制土地兼并3.992年,宋太宗在诏书中说,转运使“外分主计之司,虽曰转输,得兼按察,总览郡国,职任尤重,物情舒惨,靡不由之”,“凡转运使厘革庶务,平反狱讼,漕运金谷”。
其对转运使职责的描述反映出宋代地方机构的基本特点是A.官吏权力重叠交叉并相互掣肘B.地方官员的权力划分界线模糊C.由中央派员直接控制地方财政D.由中央官员行使地方的司法权4.明朗政府“优礼师儒,教官擺给事、御史”等职,如洪武十五年朝廷以“上海县儒学训导顾彧为户部左侍郎”。
其举措旨在A.推广学校教育B.弘扬儒家思想C.稳定社会秩序D.服务现实政治5.图1为1861年某思想家提出的主张。
与洋务派相比,其主张的特色在于图1A.完整阐述了“中体西用”的内涵B.充分认识到了中国伦理纲常的价值C.冲击了顽固派对中国传统的坚守D.超越了洋务派富国强兵之术的阐释6.1902年,中英续议的通商行船条约中,第一次规定“由南、北洋大臣在各管辖境内设立牌号注册所一处,派归海关管理其事,各商到局输纳秉公规费,即将贸易牌号呈明注册,不得借给他人使用,至生假冒等弊”。
2024北京丰台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4北京丰台高三(上)期末历史2024. 01 本试卷共8页,100分。
考试时长9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在对河南安阳殷墟文化时期铁三路制骨作坊遗址的发掘中,出土动物骨骼约36吨,主要为骨原料,包括肢骨、下颌骨、角和牙齿等,其中肢骨来源多为家养动物。
此外,还发现了骨笄(簪)、骨镞(箭头)和骨铲等成品。
此考古发现有助于研究当时①手工业生产情况②畜牧业经济发展③工商食官的制度④动物资源的利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尚书一职源于战国,其在汉武帝以前是九卿的属官,职掌皇帝的笔札,地位很低。
武帝、成帝时扩充尚书人数,武帝设四人,成帝又增加一人,分别主“丞相御史事、刺史二千石事、人庶上书事、外国四夷事、断狱事。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汉朝A.中央机构决策权力发生转移B.中央集权得到加强C.尚书成为中央最重要的职官D.丞相权力得以强化3.泼寒胡戏原是一种西域的风俗性乐舞。
在寒冬季节,表演者面戴兽具赤膊结队而舞,互相泼水投泥,以求驱鬼祈福。
武则天时传入中原地区,后逐渐成为群众性的游乐活动。
政治家张说上疏唐玄宗,奏请禁演泼寒胡戏,“乞寒泼胡,未闻典故,裸体跳足,汩泥挥水,盛德何观焉?”玄宗纳其言,泼寒胡戏逐渐绝迹,但其艺术元素被唐人吸收与融合,形成新的舞蹈和乐曲。
据此可知唐朝①民族政策逐渐趋向于保守②社会习俗具有排他性③艺术具有兼收并蓄的特征④维护传统的伦理道德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4.明初盐场制盐,设立“团煎之法”,实行集中管理,使灶户产盐尽归官收,“其不在团煎并贮于私室者即作私盐”,视为违法。
明孝宗年间,灶丁逃移、盐课缺额问题日益严重。
政府进行盐业改革,盐场丁盐折银输纳,每户不再交盐,自煎自卖。
对以上理解正确的是①盐业生产经营方式发生变革②户籍管理制度日趋严格③利于提高盐户的生产积极性④自由雇佣劳动日趋成熟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5.梁启超曾说:“律者,永久不变之根本法也;例者,随时变通之细目法也。
2024年广西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及解答参考
2024年广西历史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近代化的内容?A. 政治近代化B. 经济近代化C. 文化近代化D. 简化汉字2、下列事件中,我国实现祖国统一的是:A. 甲午战争B. 抗日战争胜利C. 台湾回归D. 澎湖列岛收回3、题干: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说法,错误的是:A. 秦始皇通过兼并战争实现了六国的统一B.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C.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D.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焚书坑儒”政策,钳制了思想4、题干:下列关于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正确的是:A.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权力B. 汉武帝设立中朝,分割相权C. 汉武帝实行察举制,选拔官员D. 汉武帝推行均田制,加强中央集权5、《诗经》中有大量的表达劳动人民辛苦生活和反抗压迫的诗歌,下列哪一首是反映农民辛勤劳动生活的?A、《采薇》B、《硕鼠》C、《蒹葭》D、《伐檀》6、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措施,其中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制度是?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D、刺史制7、下列关于秦朝建立的历史事件,不正确的是:A、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灭掉六国,统一了中国。
B、秦朝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郡县制。
C、秦始皇修建了灵渠,连接了长江和珠江。
D、秦朝统一度量衡,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8、下列关于唐朝衰落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A、宦官专权,政治腐败。
B、边疆战争频繁,国库空虚。
C、安史之乱削弱了中央集权。
D、科举制度导致士人阶层专权。
9、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是“五四”运动的领导者?A. 陈独秀B. 鲁迅C. 李大钊D. 胡适 10、以下哪项不属于《南京条约》的内容?A.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B. 英商进出口货物所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C. 割香港岛给英国D. 清政府赔偿英国军费2100万元11、数字、《史记》中记载,秦朝统一六国后,制定了“度量衡”标准。
统编版历史高三上学期期末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年)
2024年统编版历史高三上学期期末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关于中国古代的农业发展,以下哪项表述是不正确的?A、铁犁牛耕的推广提高了农业生产力B、精耕细作技术的出现促进了粮食产量增加C、土地兼并现象导致了农业生产的停滞D、农业税收制度的改革刺激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错误的是:A、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B、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D、使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得到提升,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困境3、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四书五经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和《老子》。
B、五经指的是《诗》、《书》、《礼》、《乐》、《春秋》。
C、四书五经是儒家经典,广泛用于科举考试。
D、五经中《乐》的部分在汉代后失传。
4、下列关于宋朝时期“市舶司”的描述,错误的是()。
A、市舶司是宋朝专门管理对外贸易的官署。
B、市舶司的设立有助于宋朝海外贸易的发展。
C、市舶司主要职责包括征收关税、检查海船和管理货物交易。
D、市舶司的职责全部设置在东南沿海的港口。
5、下列关于鸦片战争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1840年,英国因贸易差额问题发动了鸦片战争。
B、鸦片战争导致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1842年,中国签订了《南京条约》,被迫开放五个通商口岸。
D、《南京条约》规定中国赔偿英国2100万元。
6、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的民族工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C、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中国从此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D、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主制度得到了广泛推广。
7、下列哪一项不是宋代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A. 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B. 商业贸易的繁荣C. 纸币的广泛使用D. 海外殖民地的建立8、明清时期,中国与外国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下列哪项不属于这一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A. 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播基督教B. 中国瓷器和丝绸远销欧洲C. 明朝派遣郑和下西洋D.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9、以下关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战略大转移的说法,正确的是:A. 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战略大转移,发生在1935年B. 百团大战是中国军队战略大转移的一部分,发生在1940年C. 淞沪会战是中国军队战略大转移,发生在1937年D.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是中国军队战略大转移,发生在1942年 10、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大改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土地改革实现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B. 工商业改造采取了公私合营的方式C. 农业合作化运动实现了农业集体化D. 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11、根据古籍记载,以下关于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不正确的是:A. 中央集权制度B. 郡县制C. 统一度量衡D. 推行儒家思想12、在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中,核心是:A. 联俄B. 联共C. 扶助农工D. 改革政治制度13、在明朝中后期,哪一项政策反映了当时政府对海外贸易的态度转变?A. 海禁政策B. 开放海禁C. 朝贡贸易D. 闭关锁国14、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经历了哪些重要社会变革?(请选择最符合的一项)A. 洋务运动与辛亥革命B. 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C. 戊戌变法与五四运动D. 长征与抗日战争15、下列关于唐朝政治制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集权B. 唐朝推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更加公平C. 唐朝设立了监察机构,加强了官员的监督D. 唐朝实行府兵制,削弱了地方割据势力16、以下关于宋代经济的描述,错误的是:A. 宋代手工业发展迅速,尤其是纺织业B. 宋代商业繁荣,出现了许多商业城市C. 宋代实行了“重农抑商”政策,限制商业发展D. 宋代海外贸易活跃,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材料题:(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统编版历史高三上学期期末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
2024年统编版历史高三上学期期末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描述,错误的是:A. 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度B.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C. 宋朝实行中书省制D. 明朝实行内阁制度2、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新文化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B. 新文化运动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C. 新文化运动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D. 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文学艺术领域的革新3、下列哪一项不是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的特点?A. 贸易对象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区B. 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限制私人海外贸易C. 主要通过广州一口通商D. 对外贸易完全自由开放,没有政府管制4、哪位思想家的观点最能体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A. 康有为B. 梁启超C. 张之洞D. 严复5、下列哪一项是秦始皇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措施?A、分封制B、郡县制C、井田制D、族田制6、汉武帝时期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这主要反映了:A、文化统一的需要B、经济发展的需要C、军事扩张的需要D、选拔官吏的需要7、【题目】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政治思想,它主张以“道”为本,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一思想属于以下哪位思想家?A. 孔子B. 孟子C. 庄子D. 韩非8、【题目】20世纪初,一场以科技发展为核心的社会变革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这场变革被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
以下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发生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B. 以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标志C. 加强了国际分工,促进了全球贸易D. 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的殖民统治体系形成9、关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下列哪一项描述是正确的?A. 科举考试始于唐朝,止于清朝末年B. 科举考试主要考察的是武艺和体能C. 科举考试对所有社会阶层开放,包括平民百姓D. 科举考试的内容仅限于儒家经典 10、二战后,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第一个实质性步骤是什么?A. 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B.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建立C. 欧共体的创建D. 欧盟的正式成立11、战国时期,各国变法运动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成功,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高三第一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含答案)
高三第一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含答案)考试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题2分,25小题,共50分)1.《通典》记载:汉武帝时“以(御史)中丞督司隶(校尉),司隶(校尉)督司直,司直督刺史”。
到东汉初年,朝廷举行朝会时,司隶校尉可以与尚书令和御史中丞专席独坐。
司隶校尉地位的变化说明A.中央监察机构更加完善 B.中央放松了对地方的监察C.汉代官僚队伍廉洁高效 D.专制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2.元世祖诏立“中书省”总理全国军务,所谓“中书政本也,军国之务,大小由之”,不仅总管内外,而且也统辖六部,三省制变成名副其实的一省制。
中央最高行政机构由三省向一省的转变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B.有效防止重大决策的失误C.提高了行政效率D.力图解决宰相专权的问题3.“旧设南北两会同馆,接待番夷使客。
遇有各处贡夷到京,主客司员外郎、主事轮赴会同馆,点视方物,讥防出入。
”从《大明会典》的这则记载可以窥见明朝的A.开放外交 B.朝贡贸易 C.特务制度 D.文化专制4. 唐代《田令》中规定:“诸买地者,不得过本制(一夫百亩)。
虽居狭乡,亦听依宽制。
……若无文牒辄卖买,财没不追,地还本主。
”此规定A.保护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 B.有利于限制土地兼并C.防止了豪强占农民的土地 D.防止了农民卖地逃税5. 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经济严重衰退B.土地政策调整C.坊市制度崩溃D.政府管理失控6. 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
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人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
农民“迁业”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农村经济结构变化 B.自然经济丧失主导地位C.政府确立重商政策 D.手工业演变成主流产业7.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2024年部编版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4年部编版历史高三上学期期末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早期王朝时期。
下列说法中,哪一项描述了夏朝的第一个国王?A、启B、汤C、禹D、桀2、《史记》中对周公的评价极高,周公与周代政治制度的创立有着密切的关系。
以下哪项制度是周公在西周时期确立的?A、王位世袭制B、维新变法C、分封制D、中央集权制3、题干:以下哪项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推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显著成果?A、农业集体化B、国有企业改革C、改革开放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4、题干:下列哪一事件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自己的革命道路?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C、北伐战争D、南昌起义5、题干: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推动了民主和科学的普及B. 揭示了封建礼教的本质C. 为五四运动的爆发提供了思想基础D. 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6、题干:下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B.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C.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D. 促使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崩溃7、商鞅变法中最为激进的措施是哪一项?A、实行什伍连坐制度B、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C、重农抑商,奖励耕织D、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8、下列哪一项是汉武帝推动大一统的重要措施之一?A、焚书坑儒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均田制D、分封制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内改革的主要内容是:A.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0、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说法,以下不正确的是:A. 提倡科学、民主、自由、平等的新思想B. 兴起于20世纪初,结束于1919年五四运动C. 对中国近现代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D. 是一场全面反对封建思想的运动11、以下关于鸦片战争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鸦片战争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侵略战争。
高三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
高三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关于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的。
24.“孝”作为一个伦理观念正式提出是在西周。
孝的含义有:尊祖敬宗、传宗接代。
到秦汉时期,孝的对象变成“父母”。
这一变化反映了A.儒家思想得到官方认可B.血缘关系日益受到重视C.家庭伦理特征渐趋突出D.宗法分封制度得以建立25.在行省由中央临时派出机构到地方常设机构的演化过程中,元廷取消中书省宰执“系衔”,降低行省品秩,又将江南等处行枢密院并入行省。
这些措施A.利于地方便宜行事B.试图削弱地方权限C.使行省独立性增强D.旨在加强中央集权26.在中国古代,儒学只是把道德作为一种现成的、肯定的价值与行为,缺乏对道德是“天经地义的终极真理”的论述。
所以,一旦时代变动,其可靠性就会遭到质疑。
能弥补这一缺陷的是A.荀子以法律强化道德的约束力B.董仲舒将德治与大一统相结合C.理学使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D.明清之际强调道德的实用价值27.《全球通史》中说:“明朝的这些远航为何是为某些未知的但肯定是非商业方面的原因而进行的hellip;hellip;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冲的推动力mdash;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地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
”这种导致中西远航反差的根源是A.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B.统治者治国的指导思想C.君主专制统治的程度D.经济结构方面存在差异28.鸦片战争后,上海广告载体越来越多,从报纸广告发展到杂志广告、路牌广告,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东方杂志》《妇女杂志》刊登了不少外商广告。
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A.近代上海的崇洋媚外之风盛行B.开埠后上海商业得到迅速发展C.近代上海报刊业迎合民众需要D.近代以来民众消费观发生改变29.1941年11月,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无记名投票选举中,选出政府委员18人,其中共产党员占7人,超过三分之一,共产党人徐特立立即申请退出,另选非党人士白文焕递补。
山东省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统考试卷
山东省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统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下列关于唐朝绘画艺术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是基础②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开始出现③吴道子是盛唐画风的代表人物④手法创新,题材多样,画派众多A . ①②③④B . ②③④C . ①③④D . ①②④2. (2分)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古国,或是西方近代国家,都以建章立制来强化中央对地方的关系。
下列具有此性质的文献和制度是①秦汉郡县制②十二铜表法③英国《权利法案》④美国《1787年宪法》A . ①②B . ①④C . ③④D . ②③3. (2分) (2019高一上·那曲期末) 有学者指出:(西汉)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
汉代“斑马式”的组织是()A . 郡国并行制度B . 中外朝制度C . 行省制D . 郡县制4. (2分) (2016高二上·江苏期中) “令后学者有所统一,为群儒首。
”为此董仲舒提出的思想主张是()A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 . “君权神授”C . “仁政”思想D . “三纲五常”思想5. (2分) (2018高一下·黑龙江开学考) 史学家何炳棣在《读史阅世六十年》中写道:“汉高祖大朝群臣为太上皇祝寿时戏言以天下为产业……(明太祖)祭祖时以天下《赋役黄册》与鱼肉果蔬并陈。
”这主要表明了古代中国()A . 天下为公B . 家国一体C . 宗法观念D . 前后继承6. (2分) (2019高二下·芜湖期中) 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唐初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往者国家草创,太上皇(唐高祖)以百姓之故,称臣于突厥,联(唐太宗)未尝不痛心疾首,志灭匈奴,做不安席,食不甘味。
”《旧唐书•李靖传》“高祖昵裴寂之邪,受其宫女而不辞,又称臣于突厥,倚以为助,何以示后世矣。
高三上学期末总复习测试历史试卷及详解
高三上学期末总复习测试四历史试卷及详解一、单选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史料记载,南北朝时“北土重同姓,谓之骨肉,有远来相投者,莫不竭力营赡”,“冀诸刘,清河张、宋,并州王氏,濮阳侯族,诸如此辈,一宗将近万室,烟火连接,比屋而居”。
钱穆先生认为这是“北方士族几成民族意识上之团结一致”的表现。
该材料意在说明()A.北方汉人民族意识觉醒B.北方农耕文化的延续主要得益于士族C.北方士族联合起来抵抗异族D.北方的社会环境增强了宗族的凝聚力2.唐中期以后,使职差遣制日益盛行,即官员受上命另任他事,形成“职无品秩却治事务,官有品秩仅寄禄秩”的现象。
如唐玄宗时负责顾问参议的要职翰林学士,其人选就“自诸曹尚书,下至校书郎,皆得与选”。
使职差遣制的盛行()A.迎合了庶族地主参政的需求B.推动了科举制度的重大改进C.不利于唐代办事效率的提升D.弱化了君主对朝堂的控制力3.下图是唐宋时期南北方人口密度图,据此可知,该图()A.科学揭示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准确呈现了经济基础的变动C.客观上反映南方市场的扩大D.合理解读了北民南迁的原因4.1394年,明太祖下令“沿海之人往往私下诸番贸易香货,因诱蛮夷为盗。
命礼部严禁绝之,收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凡番香、番货皆不许贩鬻。
“明太祖此举源于()A.国家安全面临新的威胁B.社会经济出现新的元素C.治国理念发生根本转变D.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尖锐5.下表据《通考·田赋考四·历代田赋之制》整理而成。
据此可推知()A.土地经营方式变化成为可能B.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C.政府不注重对小农经济保护D.土地兼并导致人均亩数减少6.清朝前期,乾嘉学者继承顾炎武考据学的方法,博古不通今,论史不议政,涌现出吴派、皖派、扬州学派和浙江学派等各具特色的学术流派。
他们都以考订实证为基本特征,标榜“汉学”,以别于官学、“宋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孔子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这里的“道”是指A.万物本原 B.道德人心C.道统秩序 D.学问信仰2.“汉儒惩秦专制之失,略袭其旨,欲以灾异符命戒惧人主,使之自敛,不复为纵恣专横之事。
”据此判断,“汉儒”的做法是A.提出罢黜百家 B.宣扬天人感应C.主张儒法并用 D.强调三纲五常3.科举考试中,新进士容易与主考官结成座主、门生关系。
宋代正式举行殿试,并规定考试合格者在殿前由皇帝亲自召见并唱名赐及第,及第进士遂成天子门生。
此后,元、明、清各朝因之。
这主要是因为可以通过殿试来A.笼络士人,巩固统治 B.防止营私舞弊,取舍不公C.抑制权贵,奖拔寒俊 D.选拔真才实学,择优录用4.宋代大中祥符九年采纳广州知州的建议,“海外蕃国贡方物至广州者,自今犀象、珠贝、搡香、异宝听赍赴阙。
其余辇载重物,望令悉纳州帑,估值闻奏。
非贡奉物,悉收其税算。
”并且限制外国使团人数。
这一政策的目的是A.限制对外政治交往 B.鼓励民间贸易C.减少朝贡贸易损耗 D.实行海禁政策5.宋代开封流行的说唱作品《西厢记诸宫调》歌颂莺莺与张生冲破礼教,追求爱情;《刘知远诸宫调》描写书生刘知远从贫寒到显达过程中对待三娘的“负心婚变”。
这说明当时A.城市商业高度繁荣 B.文化生活丰富多样C.程朱理学引起民众普遍反对 D.说唱艺术迎合市民阶层趣味6.王阳明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孑L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孑L子者乎!”这一主张A.否定了孔子思想至高无上 B.体现出商品经济发展要求C.强调以孔子作为是非标准 D.动摇了程朱理学统治地位7.下表是《近代中国市场棉布、棉纱供应表》。
此表反映出当时A.进口棉布在中国滞销 B.民族工商业发展缓慢C.手工棉布占有较大市场份额 D.小农经济依然占据主导地位8.“在二十世纪中国,西方因其帝国主义侵略行径而受到仇视,又因其掌握聚集财富和增强国力的秘密而受到推崇,这样一来,同时攻击西方侵略行径及其近代化秘密的义和团,有时大受称赞,有时则遭到痛斥。
”对义和团的不同评价说明A.义和团的行为自相矛盾 B.历史评价没有客观标准C.史学研究难以获取真相 D.观察角度影响研究结论9. 19世纪末,有人认为:“不变其习,不能变法,不变其法,不能变器……西艺非要,西政为要……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
圣道也,非器械也。
心术也,非工艺也……若守此不失,虽孔孟复生,岂有议变法之非者哉。
”据此判断他A.反对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B.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大力宣传民主科学思想 D.倡导革新政治,变法维新10.洪秀全等人信奉上帝会而到处焚毁孑L庙及其他寺庙,并禁士人“读孔子之经”。
陈独秀等人反对三纲五常,主张“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
两者都A.出于反对君主专制统治需要 B.鼓吹平等民主思想C.利用西方观念攻击传统文化 D.促进了民众的觉醒11.1929年,中共六届二中全会指出“土地革命彻底的完成固然要在全国工农暴动夺取政权胜利以后,但是如果以为全国工农暴动没有胜利以前便没有农村的土地革命斗争,实在是一个错误的观念,相反的,农民土地革命斗争的发展及建立红军,是推进革命高潮决定全国工农最后暴动胜利的主要条件之一。
”这说明当时中共中央A.提出以全国暴动推动农村土地革命B.强调城市夺权与农村土地革命相互促进C.开始认识到农村土地革命的重要性D.主张先工农武装割据然后夺取全国政权12.1954年,中印、中缅联合声明确认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双边关系基本原则;1955年,中国在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政府A.与发展中国家结盟 B.努力拓展外交空间C.消除了意识形态因素影响 D.突破了西方国家封锁禁运13.新中国制定某部宪法时的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无产阶级专政学说,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总结同‘四人帮’斗争的经验,巩固和发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胜利成果。
”这部宪法是A.1954年宪法 B.1975年宪法C.19 78年宪法 D.1982年宪法14,从1987年到2007年,中共中央陆续提出了“私营经济是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
这表明A.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B.非公有制经济取了得主体地位C.公有制经济地位不断下降D.姓“资”姓“社”问题尚未解决15. 19 53年,山西省政府指出,各地在戏改过程中,“不重视艺术形象的创造过程和艺术风格的培养,片面地追求给演出内容填充一些工作要求和政治口号,概念化公式化伤害了优良艺术品的产生。
”据此判断,这主要针对当时山西A.戏曲政策执行出现偏差 B.“左”倾思想占据主导地位C.“双百”方针遭遇曲折 D.“样板戏”占据了戏曲舞台16.苏格拉底认为:“(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不要求其领导者具有任何特殊的知识,它将社会的命运委之于缺乏真知灼见的人们的手中。
”最能体现苏格拉底这一看法的是A.人民主权 B.差额选举C.抽签选举 D.轮番而治17.“是时……彼脱拉Pctraryue言拉丁文必为将来统一之世界语,而巴克Pogge责但丁不以拉丁文著书,朴加斯Boccace言诗才美术当以古典为宗,马基雅维利Machiavel之卫队,俱服罗马之古装。
”下列出自这一时期的名言是A.人是万物的尺度B.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凡人的幸福C.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D.人不是他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18.英国洛克(1632-1704)深受从哥白尼到牛顿的科学成就和科学精神的感召,把上帝是人类活动中心的思想颠倒过来,建立人是社会中心的理论,并且认为人类社会也有规律可循。
这一现象主要说明A.自然科学的发展冲击天主教神学 B.自然科学的原则适用于人类社会C.自然科学进步推动社会科学发展 D.自然科学发展促进了反专制斗争19.“它使几百万人改变了信仰的形式和对命运的认识,它提出了百家争鸣和信仰多样这两个问题;它培育了一种新的国家感,它提高了方言的地位……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它通过促进向海外新世界的移民使西方和西方文明的势力得到了空前的扩展。
”文中的“它”是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C.新航路的开辟 D.工业革命20.“对共和派而言,虽然宪法未对国家政治体制做出明确规定,但既然宪法承认了‘共和国总统,这一职衔,那么自然也就意味着承认共和国本身;而对君主派来说,由于宪法赋予总统极大的权力,参议院又由间接选举产生,一俟君主派得势,只要将宪法略加修改,总统可一变为国王,参议院可一变为贵族院。
”这反映出法国1875年宪法A.脱离法国国情 B.获得了两派的竭力支持C.不能维持长久 D.是两派相互妥协的产物21.据学者估计,在1750~1800年间,“已开发世界”(欧美地区)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第三世界”国家大致相当;但到1880年时,“已开发世界”国家的人均收入大约是后者的两倍,1913年,更达到3倍。
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西方列强的殖民掠夺 B.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C.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D.欧美资本主义的确立22.下表是18 21-19 30年某国贸易结构发展状况(数据表示百分比)。
推测该国是A.英国 B.美国C.俄国(苏联) D.中国23.“在保持国家经济命脉(冶金、运输、燃料工业、石油等)的情况下实行中小企业的非国有化;把大工业联合成托拉斯和辛迪加,实行经济核算;重建银行和税收制度。
”这些内容应出自A.苏俄新经济政策 B.罗斯福新政C.战后资本主义调整 D.新中国三大改造24.有著名艺术评论家写道:“勃拉克轻视形状,将一切物体、风景、人物和房屋都变成了几何图形和立方体……”据此判断,与勃拉克风格一致的画家是A.拉斐尔 B.莫奈C.梵·高 D.毕加索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
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
共52分。
25.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各地出现的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大多为外国传教士首创,如《遐连贯珍》(1853,香港)、《六合丛谈》(1857,上海)、《中外新报》(1858,宁波)、《教会使者》(1860,福州)、《谈道新编》(1872,汉口)、《厦门新报》(1886,厦门)等。
它们虽然在性质上属于宗教性报刊,但在宣传内容上大多转而以时事政治为主,加以介绍西方科学知识。
19世纪70年代后,外国商人创办的一批商业性中文报纸在上海、广州等地先后问世,最终成为报业发展主流和报业市场主体。
据统计,19世纪40~90年代,西方人在中国创办的中文报刊约有170种,占同期中国报刊总数的95%。
19世纪50年代起,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创办报刊,刊登时政,介绍西学,在版式、体例及印刷技术方面,均仿效外国报纸。
如《中外新报》(1858,香港)、《羊城采新实录》(1872年,广州)、《昭文新报》(1873年,汉口)等。
至甲午战前,约有10余家。
材料二甲午战后,国人办报进入新阶段。
1895年,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此后《强学报》、《时务报》、《国闻报》等报刊纷纷创办,从议论时政、谈论学术、讲求变法到宣传科技、介绍西学等,无所不包。
1900年,陈少白等人在香港创办《中国日报》,宣传近代民族主义和民权学说。
此后有《游学译编》、《江苏》、《民报》等大力宣传革命思想。
20世纪初,清政府制定了向官报倾斜的新闻政策。
1901年,直隶总督袁世凯首创《北洋官报》,各省仿效,《南洋官报》、《安徽官报》等接踵问世。
学部《学部官报》、邮传部《交通官报》等也相继刊行。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国近代文化史》(焦润明)(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19世纪40~90年代中国中文报刊发展的特点以及90年代以后的新变化。
(12分)(2)结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中文报刊创办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
(13分)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十二铜表法》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
皇帝敕令具有法律的效用,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材料二(在马克思看来)法作为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一定的社会关系相互关联。
在特定的社会阶段,法很可能不能正确反映特定的生产关系,如此,法便成为特定生产关系这个“真实”表面的“面具”,只能歪曲的反映“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