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第17章《勾股定理》学案(全章,17页)

合集下载

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班别姓名课题17、1勾股定理(一)课型:预习+展示课学习目标掌握勾股定理,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学习重点: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

学习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导学过程一、知识链接1、直角△ABC的主要性质是:∠C=90(用几何语言表示)(1)两锐角之间的关系:(2)若∠B=30,则∠B的对边和斜边的关系是:二、自主学习1、阅读课本22页到24页。

2、(1)、一个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3cm和4cm的,斜边长为5cm。

(2)一个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5cm和12cm 的直角△ABC,斜边长为13cm、问题:你是否发现+与,+和的关系,即+ ,+ ,任意的直角三角形也有这个性质。

即勾股定理文字表述:几何表述:三、合作探究:阅读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看哪个组给同学讲的清楚明白方法1、已知:在△ABC中,∠C=90,∠A、∠B、∠C的对边为a、b、c。

求证:证明:4S△+S小正=S大正=根据的等量关系:由此我们得出方法2、已知:在△ABC中,∠C=90,∠A、∠B、∠C的对边为a、b、c。

求证:a2+b2=c2。

分析:左右两边的正方形边长相等,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相等。

左边S=______________右边S=_______________左边和右边面积相等,即化简可得:四、课后反思:我今天学会了五、达标测试:1、课本24页练习第1题★2、同步学习xxxx学年度八年级数学科导学案主备人:邓冰复备人:审批人:编号班别姓名课题17、1勾股定理(三)课型:预习+展示课学习目标:会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勾股定理的应用。

学习难点: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

导学过程:一、知识链接填空: 在Rt△ABC,∠C=90,⑴如果a=7,c=25,则b= 。

⑵如果∠A=30,a=4,则b= 。

⑶如果∠A=45,a=3,则c= 。

⑷如果c=10,a-b=2,则b= 。

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17章 勾股定理复习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17章 勾股定理复习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17章勾股定理




1.进一步理解勾股 定理及其逆定理,弄清两定理之间的关系。
2.复习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3.运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问题.
重点:复习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难点:运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问题。
时间
分配
导入3分钟新课5分钟、练习巩固30分、课堂小结2分
活动二:
1、勾股定理 及其逆定理阐述的是哪种图形的性质及判定?
2、它们阐述的是直角三角形的哪方面(边、角)的性质?
3、你还知道直角三角形的哪些性质?
4、用框图总结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
三、课堂练习:
1、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90°,
(1)已知a:b=3:4,c=25,求a和b
(2)已知∠A=30°a=3, 求b和c
(3)已知∠A=45°,c=8,求a和b
2、直角△的两边长为8和10,求第三边的长度.
3.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为9 ,12 ,15 ,则这个三角形的最大角是____度
4 、△ABC的三边长为9 ,40 ,41 ,则△ABC的面积为____
5、在△AB C中,∠C=90°,AC=3,CB=4.
(1)求△ABC的面积
学案(学习过程)
导案(学法指导)




一、导入新课:
在课前自主阅读课本22-33的内容,然后把本章的知识点用框图总结出来。
二、教学新课
活动一:
1、小组内展示自己总结的知识框图,相互交流完善知识框图。
2、每个小组选取一名代表,出示本组的知识框图。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阅读,相互交流,整理知识框图复习本章知识点,自觉内化 到自身的知识体系中。

人教版2019八年级(下册)数学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全章导学案

人教版2019八年级(下册)数学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全章导学案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17.1 勾股定理第1课时勾股定理一、导学1.导入课题在我国古代,人们将直角三角形中短的直角边叫做勾,长的直角边叫做股,斜边叫做弦,并探索出了勾、股、弦之间的关系(即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怎样的关系呢?又把这种关系叫做什么呢?2.学习目标(1)了解勾股定理的文化背景,了解常见的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2)知道勾股定理的内容.3.学习重、难点重点:勾股定理内容的条件与结论.难点:勾股定理的几何验证方法.4.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探究: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存在怎样的等量关系.(2)自学时间:10分钟.(3)自学方法:结合探究提纲动手拼图,思考面积关系.(4)探究提纲:①投影家中地板砖铺成的地面图案,并框定某一个直角三角形.a.右图中正方形ABFG、正方形ACDE和正方形BMNC的面积之间有何关系?b.如果设AB=a,AC=b,BC=c,那么由a.c.猜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等于斜边的.②根据下面拼图,验证猜想的正确性.拼成的正方形面积等于4个直角三角形面积+小正方形面积,即,化简得.二、自学结合探究提纲进行自学.三、助学1.师助生:(1)明了学情:了解学生探究中存在的问题.(2)差异指导:指导学生运用面积法找到等量关系.2.生助生:同桌之间相互研讨,帮助解决疑难.四、强化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2.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五、评价1.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学生代表介绍自己的学习方法、收获和疑惑.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1)表现性评价:点评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态度、合作探究的成绩和不足.(2)纸笔评价:课堂评价检测.3.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向学生介绍勾股定理的悠久历史,让学生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在数学方面的成就,感受数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课教学应把学生的探索活动放在首位,一方面要求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对探究过程中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有一定的领悟和认识,从而教给学生探求知识的方法,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时间:12分钟满分:100分)一、基础巩固(60分)1.(15分)在Rt△ABC中,两直角边长分别为3,则斜边长为.2.(15分)在Rt△ABC2,则另一条直角边的长为.3.(10分)在Rt△ABC中,∠C=90°,a=6,c=10,则b= .4.(20分)在Rt△ABC中,∠C=90°.(1)已知c=25,b=15,求a;(2)已知A=60°,求b,c.二、综合运用(20分)5.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2,求另一条边长.三、拓展延伸(20分)6.如图,已知长方形ABCD沿直线BD折叠,使点C落在C′处,BC′交AD于E,AD=8,AB=4,求DE的长.17.1 勾股定理第2课时勾股定理的应用一、新课导入1.导入课题前面我们学习了勾股定理的意义,它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下面我们试用它来解决几个问题.2.学习目标(1)能应用勾股定理计算直角三角形的边长.(2)能应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学习重、难点重点:运用勾股定理求直角三角形的边长.难点:从实际问题中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生产、生活中的有关问题.二、分层学习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教材P25例1.(2)自学时间:8分钟.(3)自学方法:思考木板通过门框的方式有几种,并对照数据分析木板能否通过.(4)自学参考提纲:①因为木板的宽为2.2m,长为3m,都大于1m,所以木板不能从门框内通过.因为木板的宽为2.2m,长为3m,都大于2m,所以木板也不能从门框内通过.所以试试斜着能否通过,是斜着通过的最大长度,因此必须先求出长,再与木板的宽比较.②在Rt△ABC中,根据勾股定理:AC2= =12+22=5,因此AC= ≈.因为AC≈(>)2.2,所以木板从门框内通过.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了解学生是否分析出木板穿过门框的途径有哪些.②差异指导:指导寻找木板通过门框的途径;木板斜着通过需要怎样斜放时间隙是最大的.(2)生助生:学生相互交流,帮助研讨.4.强化(1)归纳解题思路:把实际问题转化成长方形ABCD的问题,再把长方形ABCD转化成Rt△ABC,运用勾股定理计算,求解.(2)练习:在上述问题中,若薄木板长3m,宽1.5m,木板能否从门框内通过?为什么?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教材P25例2.(2)自学时间:6分钟.(3)自学方法:思考图中的实际问题实质是直角三角形的问题,所以应从直角三角形来分析解决问题的办法.(4)自学提纲:①由梯子的原来位置构成的Rt△AOB,可求得OB= .②由梯子顶端下滑至C的位置时,又构成Rt△COD,且CD长不变,OC= ,由勾股定理可求得OD≈.③可以看出,BD=OD-OB,求BD,必先求出OB、OD,在Rt△AOB中,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了解学生是否理解题意,梯子位置变化前后,什么不变,什么在变,学生是否清楚.②差异指导:由线段和差关系如何表示BD;梯子与墙面、地面构成什么图形.(2)生助生:学生相互交流,帮助研讨.4.强化: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几何模型求解.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教材P26到P27练习以上的内容.(2)自学时间:8分钟.(3)自学方法:动手尝试作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两边长去求第三边长.(4)自学提纲:①教材P26思考中的证明:先用证得,再用公理判定△ABC≌△A′B′C′.的线段是直角边为正整数,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③在数轴上画出表示13的点,方法如下:在数轴上找到点A,使OA= ,作直线l垂直于OA,在l上取点B,使AB= ,以原点O为圆心,OB为半径画弧与数轴的正半轴的交点C,点C即为表示的点.④完成P27练习题.2.自学:请同学们结合自学提纲进行自学.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了解学生看书、动手中存在的问题障碍.②差异指导:指导学生分析作图方法及依据.(2)生助生:学生相互研讨疑难之处.4.强化(1)尺规作图方法.(2)总结在数轴上作出表示无理数的点的步骤.三、评价1.学生的自我评价(围绕三维目标):小组代表介绍自己在学习中的探索方法、收获和疑惑..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1)表现性评价:点评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态度、成果及不足.(2)纸笔评价:课堂评价检测.3.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学反思).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运用到的思想是数形结合的思想.在实际生活中,很多问题需要用到勾股定理去解决.因此在解决此类问题时,先要将它转化为数学问题,就本课时而言,关键是要通过构造直角三角形来完成,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教学生如何构造直角三角形,找出已知的两个量,并让学生动手画出图形,教师再给予适时点拨.此处,教师还应关注学生所用语句的规范性,尽量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时间:12分钟满分:100分)一、基础巩固(50分)1.(20分)求出下列直角三角形中未知的边.2.(10分)直角三角形中,以直角边为边长的两个正方形面积为7和8,则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为.3.(10分)如图,池塘边有两点A,B,点C是与BA方向成直角的AC方向上的一点,现测得CB=60m,AC=20m.求A,B两点间的距离(结果取整数).第3题图第4题图4.(10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两点A(5,0)和B(0,4),求这两点间的距离.二、综合运用(20分)5.(10分)如图,∠BAC=90°,AD⊥BC,BC=4cm,∠B=60°,求AD,BD的长.三、拓展延伸(30分)7.(15分)印度数学家什迦罗(1141年-1225年)曾提出过“荷花问题”:“平平湖水清可见,面上半尺生红莲;出泥不染亭亭立,忽被强风吹一边;渔人观看忙向前,花离原位二尺远;诸君帮忙算一算,湖水如何知深浅?”请用学过的知识回答这个问题.(如图)8.(15分)有5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排列成如下图形式,请把它适当分割后拼接成一个大正方形.(用虚线标示分割线,并简要写出分割拼接法).将五个小正方形按图1中虚线剪切为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按图2的摆法拼接,则可得到一个面积为5的大正方形.17.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一、新课导入1.课题导入前面我们学过命题1: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反过来,在一个以a、b、c为边长的三角形中,如果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吗?2.学习目标(1)了解命题、逆命题等概念,并会写一个命题的逆命题.(2)会判断一个命题的逆命题的真假,知道定理与逆定理的关系.(3)了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条件与结论与原命题的条件与结论的关系.(4)学会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别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3.学习重、难点重点:会分清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正确把握勾股定理与其逆定理的关系.难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二、分层学习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P31倒数第3行以上内容.(2)自学时间:8分钟.(3)自学方法:认真阅读课文内容,重点、疑点做上记号,并与同桌交流.(4)自学参考提纲:①你通过尝试课文中介绍的绳子打结后围成的三角形的试验,并不断变换三角形各边的结数,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吗?②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那么以a、b、c为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从而得出命题2:.③前面我们学过的命题1和命题2的题设与结论是什么关系?我们把像命题1和命题2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就叫做它的逆命题.④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a.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对顶角相等.c.若a=b,则|a|=|b|.⑤一个真命题的逆命题一定是真命题吗?试举例说明.2.自学:同学们结合自学提纲进行自主学习.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深入课堂了解学生自学中的疑点及存在的问题.②差异指导:对学生中在题设与结论分析不清的地方进行点拨引导.(2)生助生:小组内相互交流帮助.4.强化(1)互逆命题的意义.(2)原命题成立,它的逆命题不一定成立.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P32的内容.(2)自学时间:5分钟.(3)自学方法:阅读教材内容,体会课本中证明命题2的方法和依据,并与同桌交流疑点.(4)自学参考提纲:①在探究中证明△ABC≌△A′B′C′运用了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哪种方法?②在△A′B′C′中,为何A′B′=c?③∠C=90°是根据什么理由得到的?④具有什么特征的三个数是勾股数,举一、二例交流一下.⑤判断以下列三条线长为边的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1;;.4,5,622.自学:同学们可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主学习.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关注学生自学中的疑点和难点,特别是看能否正确运用逆定理来找对应的直角.②差异指导:指导学生在运用逆定理时,先找最大(边)数,再计算出较小两个数的平方和与最大数的平方,然后再进行比较.(2)生助生:同桌之间,小组之间相互交流研讨. 4.强化(1)判别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方法: ①由角判别; ②由边来判别.(2)三个数为勾股数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 ①勾股数必须是正整数;②两个数的平方和等于第三个数的平方.(3)强调本节课学习中注意的问题及运用的思想方法.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P 33例2. (2)自学时间:5分钟.(3)自学方法:阅读时,仔细领会题意和作图,体会例题中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4)自学参考提纲:①在平面内,对于某一个确定的点O ,它所在的方位是上 ,下 ,左 ,右 (填“东”、“南”、“西”、“北”).②“东北方向”指的是北偏东 度,“西南方向”是指 .③由例题2的题意可知:一个半小时后,“远航”号离港口的距离PQ= 海里,“海天”号离港口的距离PR= 海里,“远航”号与“海天”号之间的距离QR= 海里;因为()()()222241830+=,所以 =90°,于是有:PR 方向是北偏西 度,即“海天”号沿 方向航行.④A 、B 、C 三地的两两距离如图所示,A 地在B 地的正东方向,那么C 地在B 地的什么方向?为什么?2.自学:同学们可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主学习.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关注学生对方位图的理解,了解存在的困难在哪里?②差异指导:图形中反映的方位确定;寻求PR、PQ、QR之间满足的关系的引导.(2)生助生:小组内相互交流帮助.4.强化(1)结合画图,认识方位角.(2)点评例题的解题思路、方法及易混易错点.(3)总结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及表达方法.三、评价1.学生的自我评价(围绕三维目标):各小组学生代表介绍自己的学习方法,收获及困惑.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1)表现性评价:点评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态度、方法、收获及存在的不足.(2)纸笔评价:课堂评价检测3.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学反思).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在掌握了勾股定理的基础上,让学生从三边的关系来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即“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让学生了解互逆命题,互逆定理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够理解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区别与联系,掌握它们的应用范围.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反思感悟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感受探索,合作的乐趣,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时间:12分钟满分:100分)一、基础巩固(70分)1.(10分)下列各组数能否作为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为什么?(1)5,12,13 (2)6,8,10 (3)15,20,25答案2.(10分)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断定其逆命题的真假性.(1)如果两个角是直角,那么它们相等.(2)在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3)如果2=那么a ≥0.3.(10分)△ABC 的三边长之比为1∶1∶2,那么△ABC 是 三角形.4.(10分)小明向东走80m 后,沿另一个方向又走了60m,再沿第三个方向走100m 刚好回到原地,则小明向东走80m 后是向 方向走的.5.(20分)如果m 是表示大于1的整数,a=2m ,b=m 2-1,c=m 2+1,那么以a 、b 、c 为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为什么?6.(10分)若△ABC 的三边长a 、b 、c 满足(a-b)(a2+b2-c2)=0,则△ABC 是( ) A.等腰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等腰直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二、综合运用(15分)7.已知a 、b 、c 是△ABC 的三边长,且满足224422a cb a bc +=+,试判断△ABC 的形状.三、拓展延伸(15分)8.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所示,工人师傅量得这个零件各边尺寸如下(单位:dm):AB=3,AD=4,BC=12,CD=13.且∠DAB=90°.你能求出这个零件的面积吗?∴第十七章勾股定理章末复习一、复习导入1.导入课题前面我们学习了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大家对定理的内容及应用掌握得如何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作一个回顾总结,检阅学习成果.2.复习目标(1)复习与回顾本章的重要知识点和知识结构.(2)总结本章的重要思想方法及其应用.3.复习重、难点重点: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用途和相互关系.难点: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综合运用.二、分层复习1.复习指导(1)复习内容:P22到P39.(2)复习时间:8分钟.(3)复习要:通过阅读课本和笔记梳理本章的重要知识点及典型应用.(4)复习参考提纲:①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则有.②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关系式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③如果a,b,c是一组勾股数,那么na,nb,nc也是一组勾股数,其中n是不小于1的整数.④两个命题中,如果一个命题的和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和,那么这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原命题正确,逆命题正确.⑤一个命题有逆命题,一个定理的逆命题正确,所以它有逆定理(填“一定”或“不一定”).2.自主复习:学生可参考复习参考提纲进行自学.3.互助复习(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了解学生对本章重要知识点的整理和识记是否完整,知识应用是否熟练.②差异指导:对定理的应用方面进行指导总结,共性问题集中指导,个性问题个别指导.(2)生助生:学生相互研讨疑难之处.4.强化:(1)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内容.(2)强调本章的数学思想方法:①建立数学模型;②定理求边、逆定理求直角.1.复习指导(1)复习内容:典例剖析,疑点跟踪.(2)复习时间:15分钟.(3)复习要求:完成所给例题,也可查阅资料或和其他同学研讨.(4)复习参考提纲:【例1】下列各组数中,不是勾股数的是( )A.4,3,5B.5,12,13C.10,15,18D.8,15,17【例2】如图直角三角形中,边长x等于5的三角形有( )A.1个B.2个C.3个D.4个【例3】一束光线从y轴上点A(0,1)出发,经过x轴上点C反射后经过点B(3,3),则光线从A点到B点经过的路线长是.【例4】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赵爽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如图所示).如果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3,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b,那么(a+b)2的值是.【例5】如图,在梯形ABCD中,AB∥CD,∠A=90°,AB=2,BC=3,CD=1,E是AD中点.求证:CE⊥BE.【例6】如图,一个圆柱形油罐,要从A点环绕油罐建梯子,正好到A点的正上方B 点,请你算一算梯子最短需多少米?(已知油罐的底面周长是12米,高是5米)2.自主复习:学生尝试完成复习参考提纲中的例题.3.互助复习:(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注意学生在自主学习解答例题时,存在的障碍和问题在哪里?②差异指导:例5中证CE⊥BE的思路指导: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例6中引导学生将曲面转化成平面考虑.(2)生助生:学生相互研讨疑难之处.4.强化(1)点两位学生口答例1、例2的解答依据和过程、结果.点三位学生板演例3、例4、例5.(2)点评其中的易错点及思想方法.三、评价1.学生的自我评价(围绕三维目标):各小组学生代表介绍自己的学习方法、收获和疑惑.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1)表现性评价:点评学生复习的方法、收获和存在的问题.(2)纸笔评价:课堂评价检测.3.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复习课,师生共同完成本章知识框图的建立,教师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梳理,让学生更好地回顾本章的知识点,理解本章的知识体系.牢牢抓住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并会运用这两个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精选部分例题,让学生试着解答;教师再予以点拨,以达到复习效果.(时间:12分钟满分:100分)一、基础巩固(70分)1.(10分)如图,为求出湖两岸的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一个观测者在点C设桩,使△ABC恰好为直角三角形,且∠B=90°,再测得AC长160米,BC长128米,则A、B之间的距离为( )A.96米B.100米C.86米D.90米第1题图第3题图2.(10分)下列命题中,逆命题仍然成立的是( )A.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B.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C.同一个角的余角相等D.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3.(10分)如图,正方形的面积是.4.(10分)有长为3cm, 6cm,9cm,12cm,15cm的五根木棒,要从中选出3根,搭成直角三角形,则选出的3根木棒的长应分别为.5.(15分)在如图所示的数轴上作出表示-10的点.点A即为表示-10的点.6.(15分)如图,身高1.6m的小丽用一个两锐角分别为30°和60°的三角尺测量一棵树的高度,已知她与树之间的距离为6m,那么这棵树高大约为多少?(结果精确到0.1m,其中小丽眼睛距离地面高度近似为身高)二、综合运用(15分)7.如图所示,一只蚂蚁在A处往东爬8格后,又向北爬2格,遇到干扰后又向西爬3格,再折向北爬6格,这时发现B处有食物,于是便又向东爬1格到B处找到食物,如果图中每一个方格都是边长为1cm的正方形,问此时蚂蚁爬行的路程是多少?如果蚂蚁从A处沿直线AB到达B处,则可少爬多远的路程?三、拓展延伸(15分)8.如图,已知B、C两个乡镇相距25千米,有一个自然保护区A与B相距15千米,A 与C相距20千米,以点A为圆心,10千米为半径是自然保护区的范围,现在要在B、C两个乡镇之间修一条笔直的公路,请问:这条公路是否会穿过自然保护区?试通过计算加以说明.数学活动——勾股定理的应用及其证明方法的探究一、导学1.活动导入给你一根较长的绳子和刻度尺,你能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吗?给你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你能拼出不同课本介绍的其他图案,并能证明勾股定理吗?本节活动课,我们就这两个问题一起探讨,看能否攻克这两个问题.2.活动目标(1)通过测旗杆的高度,培养学生动手测量能力,亲身感受学习数学知识是为实践服务的意识.(2)通过拼图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发展形象思维.同时了解勾股定理的历史,感受数学文化,增强对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热爱情感.3.活动重、难点重点:旗杆的高度测量以及用4张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纸片,拼出一些与教科书上不同的图案,并用自己拼出的图案证明勾股定理.难点:寻求应用勾股定理测量旗杆的高度和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二、活动过程活动1 测量旗杆的高度1.活动指导(1)活动内容:P36活动1:测量旗杆的高度.(2)活动时间:10分钟.(3)活动方法:完成活动参考提纲.(4)活动参考提纲:①回忆勾股定理的内容及功能:其内容为: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为a,b,斜边长为c,那么,其功能为.②测旗杆的高度方案的原理是.③如图,将绳子拉直并拉到如图1所示的位置,先测BC之长为a米,再将绳子AB放下并测得其多出的一段长为h,则设AC=x,可列式为2.自学:学生参考活动指导进行活动性操作学习.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老师随时出现在小组活动中间,对测量的方法和结果作明确了解.②差异指导:老师应对动手能力差的同学进行当面指导.(2)生助生:各小组之间积极配合,按制定测量方案进行,并相互纠正不合理之处.4.强化测量旗杆的高度是利用绳长超过旗杆,把绳子拉直,让绳子下端与地面接触,从而构成直角三角形,再运用勾股定理,知道两边长,可求出第三边之长.活动2用四张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纸片拼图,并证明勾股定理1.活动指导(1)活动内容:P36活动2:拼图并证明勾股定理.(2)活动时间:10分钟.(3)活动方法:按活动指导进行动手拼图试验.(4)活动参考提纲:①设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分别为a,b,c,以下各图是按要求方法拼出的几个图案,请你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图2中大正方形(或小正方形)的面积,从中你发现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了吗?②你还能拼出另外的图案吗?看看在哪些图案中用类似方法证明勾股定理.2.自学:学生按自学指导进行活动性学习.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了解全班各学习小组学生的拼图活动情况.②差异指导:对个别动手拼图能力差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2)生助生: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合作,取长补短.4.强化(1)用4张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纸片拼出含有正方形的图案,要求拼图时直角三角形纸片不能互相重叠.(2)在拼成的图案中证明勾股定理,是利用面积进行的.三、评价1.学生的自我评价(围绕三维目标):这节课有哪些收获,有哪些不足?还有哪些疑点?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1)表现性评价:从学生的动手操作,逻辑推理、计算、参与活动情况进行点评.(2)纸笔评价:课堂评价检测.3.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学反思).本节课是活动课,通过测量旗杆高度和拼图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发展形象思维.在活动过程中,鼓励学生多交流、合作、分享各自的活动经验.教师应对个别动手拼图能力差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时间:12分钟满分:100分)一、基础巩固(65分)1.(10分)下列四组数中,不是勾股数的一组是()A.5,12,13B.3,4,5C.6,8,10D.6,7,82.(10分)若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3,4,x,则x的可能值有()A.1个B.2个C.3个D.4个3.(10分)满足下列条件的△ABC中,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A.b2=c2-a2B.a b cC.∠C=∠A-∠BD.∠A∶∠B∶∠C=14.(10分)如图,正方形网格中的△ABC,若小方格长为1,则△ABC是()A.直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以上答案都不对5.(10分)五根小木棒,其长度分别为7,15,20,24,25,现将它们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如图,其中正确的是()。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导学案(全章)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导学案(全章)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课题:17.1勾股定理(1)学习目标:1 •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2 •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3.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促其勤奋学习学习重点: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

学习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学习过程:、自主学习画一个直角边为3cm和4cm的直角△ ABC用刻度尺量出AB的长。

(勾3,股4,弦5)以上这个事实是我国古代3000多年前有一个叫商高的人发现的,他说:“把一根直尺折成直角,两段连结得一直角三角形,勾广三,股修四,弦隅五。

”这句话意思是说一个直角三角形较短直角边(勾)的长是3,长的直角边(股)的长是4,那么斜边(弦)的长是5。

再画一个两直角边为5和12的直角△ ABC用刻度尺量AB的长。

你是否发现3 +4与5的关系,5 +12和13的关系,即3 +4 ___________ 5,5 +12 ____ 13,那么就有______ 2+ ____ 2= ___ 。

(用勾、股、弦填空)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也有这个性质吗?勾股定理内容文字表述:几何表述:二、交流展示例1、已知:在厶ABC中, Z C=90°,/ A、/ B、/ C的对边为a 、b、c。

求证:a2+ b2=c2。

分析:⑴准备多个三角形模型,利用面积相等进行证明。

⑵拼成如图所示,其等量关系为:4S"S小正=S大正即4X 1X +〔〕2= c2,化简可证2⑶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拼出不同的图形,进行证明。

⑷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达300余种。

这个古老而精彩的证法,出自我国古代无名数学家之手。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例2已知:在厶ABC 中,/ C=90°,/ A 、/ B 、/ C 的对边为a 、b 、c 。

求证:a 2 + b 2=c 2。

分析:左右两边的正方形边长相等,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相等。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17章 勾股定理 全章复习 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17章 勾股定理 全章复习 学案


公式变形①:若知道 a , b ,则 c

公式变形②:若知道 a , c ,则 b

公式变形③:若知道 b , c ,则 a

例 1:求图中的直角三角形中未知边的长度: b
,c
.
练一练 (1)在 Rt ABC中,若 C 90 , a 4 , b 3 ,则 c
10、如图,钢索斜拉大桥为等腰三角形,支柱高 24 米,顶角∠BAC=120°,E、F 分
别为 BD、CD 中点,试求 B、C 两点之间的距离,钢索 AB 和 AE 的长度。(结果保
A
留根号)
B
E
D
F
C
11、如图,△ACB 和△ECD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ECD=90°,D 为 AB
边上一点,求证:(1) △ACE ≌△BCD ;(2) AD2 DB2 DE2 .
课人
年级 八年级 学科 数学 授课时间
课题
17 章勾股定理全章复习
课型
复习
学习目标 复习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利用它们求三角形的边长或证明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学习 关键
重点 难点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 利用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学教过程
二次备课
一、知识要点 1: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边求第三边
1.勾股定理: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 a ,b ,c ,C 90 ,则
面时还多 l 米,当他把绳子的下端拉开 5 米后,发现下端刚好接触地面,你能求出旗
杆的高度吗?
A
B
C
练一练
一透明的玻璃杯,从内部测得底部半径为 6cm,杯深 16cm. 今有一根长为 22cm 的吸管如图 2 放入杯中,露在杯口外的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十七章-勾股定理-导学案(全章)(无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十七章-勾股定理-导学案(全章)(无答案)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导学案(全章) § 17.1 勾股定理(1)一、学习目标:1.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2.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了解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3. 经历观察与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过程,感受勾股定理的应用意识。

学习重点: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

学习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二、教学过程: ㈠、自助探究1、2002年北京召开了被誉为数学界“奥运会”的国际数学家大会,这就是当时采用的会徽. 你知道这个图案的名字吗?你知道它 的背景吗?你知道为什么会用它作为会徽吗?2、相传2500年前,古希腊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在朋友家做客时,发现朋友家用地砖铺成的地面中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某种数量关系. 请同学们也观察一下,看看能发现什么?(1) 引导学生观察三个正方形之间的面积的关系;(2) 引导学生把面积的关系转化为边的关系.结论: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的特殊关系: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其它直角三角形也有这个性质吗?4、猜想:由此,我们得出直角三角形ABC的三边长度之间存在的关系是:--------------㈡、自助提升 1、定理证明(1)赵爽利用弦图证明。

.....显然4个 的面积+中间小正方形的面积=该图案的面积. 即4×21× +﹝ ﹞2=c 2,化简后得到 . 概括:由上面的探索可以发现: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如果它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 ,那么一定有222cb a =+这个关系我们称为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其他证明方法:教材101页 做一做。

应用: 例题分析:(1) 已知Rt△ABC 中,△C =90°,BC =6,AC =8,求AB .(2) 已知Rt△ABC 中,△A =90°,AB =5,BC =6,求AC . (3) 已知Rt△ABC 中,△B =90°,a ,b ,c 分别是∠A ,∠B ,∠C 的对边,c ∶a =3∶4,b =15,求a ,c 及斜边高h .㈢、自助检测1.一个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3和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斜边长为25B .三角形的周长为25C .斜边长为5D .三角形面积为20 2、如图,在⊿ABC 中,∠ACB=900,AB=5cm ,BC=3cm ,CD ⊥AB 与D 。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全章教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全章教案)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教材简析本章的内容包括: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本章主要研究并揭示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的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勾股定理是一个著名的几何定理,在西方也被称为毕达哥斯拉定理.勾股定理有几百种证明方法,本章主要介绍的是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证明方法,这种方法利用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正方形的面积关系,数形结合,直观、简洁.勾股定理在数学的发展和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作用.本章是直角三角形相关知识的延续,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无理数,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紧密相关性、连续性.在中考中,主要考查勾股定理及三角形判别条件的应用,常与三角形的其他知识结合考查.教学指导【本章重点】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本章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勾股定理的应用.【本章思想方法】1.体会转化思想,如:应用勾股定理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从而构造直角三角形求解.2.体会和掌握方程思想,如:利用勾股定理求线段长时,往往需要列方程求解.课时计划17.1勾股定理3课时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1课时17.1勾股定理第1课时勾股定理及其证明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2.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3.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等一系列过程,体会数学定理发现的过程;在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等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感受数学文化,激发学习兴趣;在探究活动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探究及证明.【教学难点】掌握勾股定理,并运用它解决简单的计算题.教学过程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22~P24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2.(1)教材P23“探究”,如图,每个方格的面积均为1,请分别算出图中正方形A、B、C、A′、B′、C′的面积.解:A 的面积=4;B 的面积=9;C 的面积=52-4×12×(2×3)=13;所以A +B =C .A ′=9;B ′=25;C ′=82-4×12×(5×3)=34;所以A ′+B ′=C ′.所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2)阅读、理解教材P23~P24“赵爽弦图”证明勾股定理.解:朱实=12ab ;黄实=(a -b )2;正方形的面积=4朱实+黄实=(a -b )2+12ab ×4=a 2+b 2-2ab +2ab =a 2+b 2.又正方形的面积=c 2,所以a 2+b 2=c 2,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作8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它们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再作三个边长分别为a 、b 、c 的正方形,将它们像下图所示拼成两个正方形.证明:a 2+b 2=c 2.图1图2【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从整体上看,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都是a +b ,因此它们的面积相等.我们再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示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即可证明勾股定理.【证明】由图易知,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都是a +b ,∴它们的面积相等.又∵左边的正方形面积可表示为a 2+b 2+12ab ×4,右边的正方形面积可表示为c 2+12ab ×4,∴a 2+b 2+12ab ×4=c 2+12ab ×4,∴a 2+b 2=c 2.【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通过对拼接图形的面积的不同表示方法,建立相等关系,从而验证勾股定理.【例2】 已知在Rt △ABC 中,∠C =90°,a 、b 为两直角边,c 为斜边. (1)若a =3,b =4,则c 2=____,c =____;(2)若a=6,b=8,则c2=____,c=____;(3)若c=41,a=9,则b=____;(4)若c=17,b=8,则a=____.【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根据勾股定理求解.【分析】(1)c2=a2+b2=32+42=25,则c=5.(2) c2=a2+b2=62+82=100,则c=10.(3) 因为c2=a2+b2,所以b=c2-a2=412-92=40.(4)因为c2=a2+b2,所以a=c2-b2=172-82=15.【答案】(1)255(2)10010(3)40(4)15【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的应用,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a2+b2=c2的常用变形b=c2-a2,a=c2-b2.活动2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在△ABC中,∠C=90°.若a=5,b=12,则c=13;若c=41,a=9,则b=40.2.等腰△ABC的腰长AB=10 cm,底BC为16 cm,则底边上的高为6_cm,面积为48_cm2.3.已知在△ABC中,∠C=90°,BC=a,AC=b,AB=c.(1)若a=1,b=2,求c;(2)若a=15,c=17,求b.解:(1)根据勾股定理,得c2=a2+b2=12+22=5.∵c>0,∴c= 5.(2)根据勾股定理,得b2=c2-a2=172-152=64.∵b>0,∴b=8.活动3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3】在△ABC中,AB=20,AC=15,AD为BC边上的高,且AD=12,求△ABC 的周长.【互动探索】应考虑高AD在△ABC内和△ABC外的两种情形.【解答】当高AD在△ABC内部时,如图1.在Rt△ABD中,由勾股定理,得BD2=AB2-AD2=202-122=162,∴BD=16.在Rt△ACD中,由勾股定理,得CD2=AC2-AD2=152-122=81,∴CD=9.∴BC=BD+CD=25,∴△ABC的周长为25+20+15=60.当高AD在△ABC外部时,如图2.同理可得,BD=16,CD=9.∴BC=BD-CD=7,∴△ABC的周长为7+20+15=42.综上所述,△ABC的周长为42或60.图1 图2【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题中未给出图形,作高构造直角三角形时,易漏掉钝角三角形的情况.如在本例题中,易只考虑高AD在△ABC内的情形,忽视高AD在△ABC 外的情形.环节3课堂小结,当堂达标(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第2课时勾股定理的应用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运用勾股定理解决有关直角三角形的简单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勾股定理的应用过程,熟练掌握其应用方法,明确应用的条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合情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维方法,激发学习热情.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教学难点】运用勾股定理建立直角三角形模型解决有关问题.教学过程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25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勾股定理的内容是: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2.在△ABC中,∠C=90°.若BC=6,AB=10,则AC=8.环节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如图,已知在△ABC中,∠ACB=90°,AB=5 cm,BC=3 cm,CD⊥AB于点D,求CD的长.【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观察图形:“多直角三角形嵌套”图形→已知边长,求高CD →利用等面积法求解.【解答】∵△ABC 是直角三角形,∠ACB =90°,AB =5 cm ,BC =3 cm , ∴由勾股定理,得AC =AB 2-BC 2=4 cm. 又∵S △ABC =12AB ·CD =12AC ·BC ,∴CD =AC ·BC AB =4×35=125(cm).【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由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求法可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积等于斜边与斜边上高的积,这个规律也称“弦高公式”,它常与勾股定理联合使用.【例2】 如图,侦察员小王在距离东西向公路400 m 处侦察,发现一辆敌方汽车在公路上疾驶.他赶紧拿出红外测距仪,测得汽车与他相距400 m,10 s 后,汽车与他相距500 m ,你能帮小王算出敌方汽车的速度吗?【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要求敌方汽车的速度,需要算出BC 的长.在Rt △ABC 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BC .【解答】由勾股定理,得AB 2=BC 2+AC 2,即5002=BC 2+4002,所以BC =300 m. 故敌方汽车10 s 行驶了300 m ,所以它1 h 行驶的距离为300×6×60=108 000(m), 即敌方汽车的速度为108 km/h.【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建立直角三角形模型,再代入数据求解.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13 cm ,底边长为10 cm ,则它的面积为( D ) A .30 cm 2 B .130 cm 2 C .120 cm 2D .60 cm 22.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5 cm 、12 cm ,则斜边上的高为6013cm.3.如图,某人欲横渡一条河,由于水流的影响,实际上岸地点C 偏离欲到达地点B 200 m ,结果他在水中实际游了520 m ,求该河流的宽度为多少?解:根据图中数据,运用勾股定理,得AB =AC 2-BC 2=5202-2002=480(m). 即该河流的宽度为480 m. 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3】如图1,长方体的高为3 cm ,底面是正方形,边长为2 cm ,现有绳子从D 出发,沿长方体表面到达B ′点,问绳子最短是多少厘米?图1 图2图3【互动探索】可把绳子经过的面展开在同一平面内,有两种情况,分别计算并比较,得到的最短距离即为所求.【解答】如图2,由题易知,DD′=3 cm,B′D′=2×2=4(cm).在Rt△DD′B′中,由勾股定理,得B′D2=DD′2+B′D′2=32+42=25;如图3,由题易知,B′C′=2 cm,C′D=2+3=5 (cm).在Rt△DC′B′中,由勾股定理,得B′D2=B′C′2+C′D2=22+52=29.因为29>25,所以第一种情况绳子最短,最短为5 cm.【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此类题可通过侧面展开图,将要求解的问题放在直角三角形中,问题便迎刃而解.环节3课堂小结,当堂达标(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勾股定理的简单运用:(1)由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两边的长度,可以应用勾股定理求出第三边的长度.(2) 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建立直角三角形模型,再代入数据求解.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第3课时利用勾股定理表示无理数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熟悉勾股定理的运用,掌握用勾股定理表示无理数的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用勾股定理表示无理数的过程,锻炼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类比较能力、讨论交流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了数学思想的魅力和知识创新的乐趣,体会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探究用勾股定理表示无理数的方法.【教学难点】会用勾股定理表示无理数.教学过程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26~P27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勾股定理的内容是: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2.教材P27,利用勾股定理在数轴上画出表示1,2,3,4,…的点.3.13的线段是直角边为正整数3,2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环节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如图所示,数轴上点A所表示的数为a,则a的值是()A.5+1B.-5+1C.5-1D. 5【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三角形的斜边长,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即可求出A点的坐标.【分析】图中的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1和2,∴斜边长为12+22=5,∴-1到A 的距离是5,那么点A所表示的数为5-1.故选C.【答案】C【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解答此题时要注意,确定点A的位置,再根据A的位置来确定a的值.活动2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小明学了利用勾股定理在数轴上找一个无理数的准确位置后,又进一步进行练习:首先画出数轴,设原点为点O,在数轴上的2个单位长度的位置找一个点A,然后过点A作AB ⊥OA,且AB=3.以点O为圆心,OB为半径作弧,设与数轴右侧交点为点P,则点P的位置在数轴上(C)A.1和2之间B.2和3之间C.3和4之间D.4和5之间2.如图,OP=1,过P作PP1⊥OP且PP1=1,根据勾股定理,得OP1= 2 ;再过P1作P1P2⊥OP1且P1P2=1,得OP2=3;又过P2作P2P3⊥OP2且P2P3=1,得OP3=2;….依此继续,得OP2018=2019,OP n=n+1(n为自然数,且n>0).3.利用如图4×4的方格,作出面积为8平方单位的正方形,然后在数轴上表示实数8和-8.解:面积为8平方单位的正方形的边长为8,8是直角边长为2,2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画图如下:活动3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2】如图,正方形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边长都是1,每个小格的顶点叫做格点,以格点为顶点分别按下列要求画三角形.(1)在图1中,画一个三角形,使它的三边长都是有理数;(2)在图2中,画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它们的三边长都是无理数;(3)在图3中,画一个正方形,使它的面积是10.【互动探索】(1)利用勾股定理,找长为有理数的线段,画三角形即可;(2)先找出几个能构成勾股数的无理数,再画出来即可,如画一个边长2,22,10的三角形;(3)画一个边长为10的正方形即可.【解答】(1)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3,4,5 ,如图1.(2)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2,22,10,如图2.(3)画一个边长为10的正方形,如图3.【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本题考查了格点三角形的画法,需仔细分析题意,结合图形,利用勾股定理和正方形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环节3课堂小结,当堂达标(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利用勾股定理表示无理数.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并能进行简单运用;理解互逆命题的有关概念.【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条件过程,理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体会勾股定理逆向思维所获得的结论,明确其应用范围和实际价值.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勾股数,理解互逆命题的有关概念.【教学难点】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问题.教学过程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31~P33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1)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a2+b2=c2.(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能够成为直角三角形三条边长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3.两个命题的题设、结论整好相反,我们把像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它的逆命题.一般地,原命题成立时,它的逆命题可能成立,也可能不成立.4.一般地,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正确的,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称这两个定理互为逆定理.环节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判断满足下列条件的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1)在△ABC中,∠A=20°,∠B=70°;(2)在△ABC中,AC=7,AB=24,BC=25;(3)△ABC的三边长a、b、c满足(a+b)(a-b)=c2.【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分别已知三角形的边和角,如何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呢?【解答】(1)在△ABC中,∵∠A=20°,∠B=70°,∴∠C=180°-∠A-∠B=90°,即△ABC是直角三角形.(2)∵AC2+AB2=72+242=625,BC2=252=625,∴AC2+AB2=BC2.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知,△ABC是直角三角形.(3)∵(a+b)(a-b)=c2,∴a2-b2=c2,即a2=b2+c2.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知,△ABC是直角三角形.【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判断直角三角形的常用方法有两种:(1)两锐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即有一个角等于90°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三角形的三边是否满足a2+b2=c2(c为最长边).【例2】写出命题“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线长相等”的逆命题,判断这个命题的真假,并说明理由.【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原命题的题设为等腰三角形,结论为腰上的高相等,然后交换题设与结论得到其逆命题;可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判断此命题的真假.【解答】命题“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线长相等”的逆命题是两边上的高相等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此逆命题为真命题.如图,在△ABC中,CD⊥AB,BE⊥AC,且CD=BE.∵BC=BC,∴△CBD≌△BCE(HL),∴∠DBC=∠ECB,∴△ABC为等腰三角形.【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两个命题的题设、结论整好相反,我们把像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一般地,原命题成立时,它的逆命题可能成立,也可能不成立.【例3】某港口位于东西方向的海岸线上.“远航”号“海天”号轮船同时离开港口,各自沿一固定方向航行,“远航”号每小时航行16海里,“海天”号每小时航行12海里.它们离开港口1.5小时后相距30海里.如果知道“远航”号沿东北方向航行,能知道“海天”号沿哪个方向航行吗?【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分别求得PQ、PR的长,再进一步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以证明三角形PQR是直角三角形,从而求解.【解答】根据题意,得PQ=16×1.5=24(海里),PR=12×1.5=18(海里),QR=30海里.∵242+182=302,∴PQ2+PR2=QR2,∴∠QPR=90°.由“远航”号沿东北方向航行可知,∠QPS=45°,∴∠SPR=45°,即“海天”号沿西北方向航行.【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本题考查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方位角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活动2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以下列各组数为边长,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C)A.5,6,7B.10,8,4C.7,25,24D.9,17,152.下列各命题都成立,写出它们的逆命题,这些逆命题成立吗?(1)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如果两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解:(1)“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逆命题是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等,逆命题不成立.(2)“如果两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的逆命题是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两个角是直角,逆命题不成立.3.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曾指出,如果m表示大于1的整数,a=2m,b=m2-1,c=m2+1,那么a、b、c为勾股数.你认为对吗?如果对,你能利用这个结论得出一些勾股数吗?解:对.因为a2+b2=(2m)2+(m2-1)2=4m2+m4-2m2+1=m4+2m2+1=(m2+1)2,且c2=(m2+1)2,所以a2+b2=c2,即a、b、c是勾股数.m=2时,勾股数为4、3、5;m=3时,勾股数为6、8、10;m=4时,勾股数为8、15、17.4.如图,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A=90°,AB=2 cm,AD= 5 cm,CD=5 cm,BC=4 cm,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解:如图,连结BD.∵∠A=90°,AB=2 cm,AD= 5 cm,∴根据勾股定理,得BD=3 cm.又∵CD=5 cm,BC=4 cm,∴CD2=BC2+BD2,∴△BCD是直角三角形,∴∠CBD=90°,∴S四边形ABCD=S△ABD+S△BCD=12AB·AD+12BC·BD=12×2×5+12×4×3=()5+6cm2.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4】在正方形ABCD 中,F 是CD 的中点,E 为BC 上一点,且CE =14CB ,试判断AF 与EF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互动探索】观察图形,猜测AF ⊥EF .证明△AEF 为直角三角形可得AF ⊥EF .【解答】AF ⊥EF .理由如下:设正方形的边长为4a .∵F 是CD 的中点,CE =14CB , ∴EC =a ,BE =3a ,CF =DF =2a .在Rt △ABE 中,由勾股定理,得AE 2=AB 2+BE 2=16a 2+9a 2=25a 2.在Rt △CEF 中,由勾股定理,得EF 2=CE 2+CF 2=a 2+4a 2=5a 2.在Rt △ADF 中,由勾股定理,得AF 2=AD 2+DF 2=16a 2+4a 2=20a 2.∴AE2=EF2+AF2,∴△AEF为直角三角形,且AE为斜边.∴∠AFE=90°,即AF⊥EF.【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利用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来判定直角三角形,从而推出两线的垂直关系.环节3课堂小结,当堂达标(学生总结,老师点评)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能够成为直角三角形三条边长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3.两个命题的题设、结论整好相反,我们把像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7章勾股定理(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7章勾股定理(教案)
-理解勾股数的特点,如何从整数中筛选出勾股数,并能够进行有效判定。
举例:
a)难点突破:通过动画或实体模型展示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帮助学生形成直观认识,再逐步引导到数学证明上。
b)问题解决:设计不同类型的题目,如直角三角形的不定方程问题,或斜边、腰长中有一个未知数的题目,指导学生如何应用勾股定理求解。
关于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互动学习方式。学生们能够在这个过程中相互启发、共同进步。但在讨论过程中,我也发现有些学生过于依赖同伴,自己的思考不够独立。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我将在以后的讨论中适当引导,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最后,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对学生们掌握的知识点进行了梳理,也解答了他们的一些疑问。但我认为,仅仅依靠课堂上的总结回顾还不够,还需要在课后加强学生的巩固练习,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巩固所学知识。
4.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增强数学表达与交流素养。
5.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灵活运用勾股定理及其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数据分析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的概念及其表达形式,即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平方等于两腰的平方和。
-学会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如求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或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7章勾股定理(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7章勾股定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勾股定理的概念:理解直角三角形的特征,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及其表达形式。
2.勾股定理的证明:通过几何图形和数学推导,掌握勾股定理的证明方பைடு நூலகம்。
3.勾股定理的应用:学会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如求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等。

第十七章-人教版勾股定理教案

第十七章-人教版勾股定理教案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一)教材所处的地位1、教材分析:本章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7章,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应用,教材从实践探索入手,给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接着研究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介绍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最后介绍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广泛应用。

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一个很重要的性质,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广泛的应用。

勾股定理逆定理是判定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一种古老而实用的方法。

在“四边形”和“解直角三角形”相关章节中,勾股定理知识将得到更重要的应用。

2、教材特点:①在呈现方式上,突出实践性与研究性。

(对勾股定理是通过问题引出加以探索认识的。

②突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与过程,勾股定理的应用尽量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

③对实际问题的选取,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

④注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本章安排了两个阅读材料和一个课题学习)⑤注意训练系统的科学性,减少操作性习题,增加探索性问题的比重。

(二)单元教学目标(包括情感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经历由情境引出问题,探索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再运用于实践的过程,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2、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掌握勾股定理,会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3、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会运用勾股定理逆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4、运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宣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与态度目标:5、感受数学文化的价值和中国传统数学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与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感情。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探索勾股定理并掌握勾股定理;2、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勾股定理的逆定理);3、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教学难点:1、从多个角度(代数、几何)探究勾股定理;2、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应用;3、在勾股定理的应用过程中构造适用勾股定理的几何模型。

(四)单元教学策略1、教学步骤:①整个章节的教学可分四步:探索结论——验证结论——初步应用结论——应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教案

17.1 勾股定理〔第1课时〕[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证明勾股定理.2.能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运算.3.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意识和能力.过程方法经历观察与发现勾股定理的过程,感受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并学会验证.情感态度1.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勤奋学习.2.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学习态度,体会勾股定理在现实中的应用.重点勾股定理的内容与证明.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教学环节安排]环节教学问题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情境引入[问题1]相传2500年前,毕达哥拉斯有一次在朋友家里做客时,发现朋友家用砖铺成的地面中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某种数量关系.注意观察,你能有什么发现?分析:突出一下,换成下图你有什发现?说出你的观点.学生猜测得出结论: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猜测、发现.学生:观察思考、尝试得出结论自主探究合作[问题2]其它直角三角形是否也存在这种关系?观察下边两个图并填写下表:[问题3]命题1: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222a b c+=.命题证明:学生阅读课本65页,理解,提示:面积关系是214()2ab b a c⨯+-=.A的面积B的面积C的面积图1-2图1-3教师:变换图形,便于学生观察,得出:由面积和相等到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学生:观察图形,填表,并简要阐述理由.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鼓励学生,敢于猜想、阐述自己观点.教师:引出问题3,怎样证明命题是否正确?交 流适当穿插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总结:1.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斜边长为c,那么222a b c +=.2.理解: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可由已知两边求第三边学生:阅读课本理解证明过程. 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看能否理解,若不能理解可少作提示分析.也可多列举几种证法.教师:汇总总结,帮助学生理解,激励学生.尝 试 应 用1.根据图18.1-1你能写出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吗?[分析]总面积等于各面积之和221()42a b ab c +-⨯= 2.一个门框尺寸如图18.1-2所示,一块长3m,宽2.2m 的薄木板能否从门框内通过?为什么?[分析]木板横着进,竖着进,都不能从门框内通过,只能试试斜着能否通过,对角线AC 是斜着能通过的最大长度,求出AC,再与木板的宽比较,就能知道木板能否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独立完成后小组内阐述、分析、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适当讲评.第2题注意过程书写规范,见教材67页成果 展示 引导学生对上面的问题进行展示交流——知识点,做题的方法,技巧,心得与困惑.学习小组互相讨论,交流,补充,展示补 偿 提 高 1. 求出下列各直角三角形中未知边x 的长度.2.已知:如图在Rt △ABC 中,∠C=90°,A B=15,AC=12,求BC 的长3. 已知:如图,等边△ABC 的边长是6cm, AD 为BC 边上的高,求AD 的长2.3.作业 设计必做题:教材69页习题18.1第1、2两题,做在作业本上.选做题:教材69页习题18.1第7题教师布置作业,并提出要求. 学生课下独立完成,延续课堂.17.1 勾股定理 〔第2课时〕[教学任务分析]图图18.1-2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会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2.理解掌握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过程方法经历探究勾股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应用方法.情感态度通过学生思维方式、意识的培养,感受数学方法理念,体会勾股定理的应用价值,热爱数学.重点运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的方法难点勾股定理的灵活运用.[教学环节安排]环节教学问题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情境引入复习什么是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作用?教师: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中特有的三边关系定理,运用它能由已知两边求第三边.学生:回答、理解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问题3]如图18.1-7,一个3m长的梯子AB,斜靠在一竖直的墙AO上,这时AO的距离为2.5m,如果梯子的顶端A沿墙下滑0.5m,那么梯子底端B也外移0.5m吗?[分析]〔1〕由图根据勾股定理可求BD的长,看看是否是0.5m〔2〕已经知道那些线段的长?AB和CD是什么关系?〔3〕由图可知BD=OD-OB,分别求出OB、OD即可.解:〔由学生填全教材67页的空后,尝试在练习本上写出过程〕教师:出示题目并引导学生分析,学生:理解、写出过程,感受应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的书写.建议:也可有学生独立分析完成教材填空,然后教师书写过程并强调写法与规范.尝试1. 1.教材68页,练习1、2题2.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三个连续偶数,则它的三边长分别为.2. 3.如图18.1-8,有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6cm,BC=8cm,现将直角边AC沿直线AD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上,且与AE重合,你能求出CD的长吗?教师:提出要求,简要讲评.学生:第1题找四名学生板练,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组内学生自己互评互改.第3、4题找优秀学生解决图18.1--7应用提示:① AD 与BD有何关系?②设CD=x,则AD=③在△ACD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列出构造方程来解.4.已知:如图18.1-9,在△ABC中,∠C=60°,AB=34,AC=4,AD 是BC边上的高,求BC的长.成果展示引导学生对上面的问题进行展示交流——知识点,做题的方法,技巧,心得与困惑.学习小组互相讨论,交流,补充,展示补偿提高1. 在Rt△ABC中,∠C=90°〔1〕若a=5,b=12,则c=________;〔2〕b=8,c=17,则S△ABC=________.2. 下列各图18.1-10中所示的线段的长度或正方形的面积为多少.<注:下列各图中的三角形均为直角三角形>3. 在Rt△ABC中,∠C=90°,A a∠的对边为,B b∠的对边为,c斜边为〔1〕已知a:b=1:2,c=5, 求a〔2〕已知b=15,∠A=30°,求a,c.3. 4.已知等腰三角形腰长是10,底边长是16,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面积针对前几个环节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补偿,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提高.3题〔1〕设a=x,那么b=2x,由勾股定理可知()22225x x+=,解得5x=±其中边长不能为负数,所以5x=,即5a=〔2〕设a为x,那么2x a=,由勾股定理可知:222(2)x b x+=,作业设计必做题:教材70 页习题18.1第3、5两题做在作业本上.选做题:《同步学习》开放性作业第1,2,3题.教师布置作业,并提出要求.学生课下独立完成,延续课堂.17.1 勾股定理〔第3课时〕[教学任务分析]教知识技能1.会运用勾股定理在数轴上画出并表示无理数,进一步理解感受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2.进一步理解数学中的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学会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环节安排]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问题1]: 数轴上的点有的表示有理数,有的表示无理数,你能在数轴上画出表示13的点吗?分析引导:〔1〕你能画出长为2的线段吗?怎么画?说说你的画法.〔2〕长是13的线段怎么画?是由直角边长为_____和______整数组成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3〕怎样在数轴上画出表示13得点?解:①在数轴上找到点A,使OA=3,②过A点作直线L垂直于OA,,在L上截取AB=2,③以O为圆心,以OB为半径画弧,交数轴于点C,点C即为表示13的点.[问题2]:利用勾股定理,是否可以在数轴上画出表示2,3,4,5,•••的点?试一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教师:根据学生叙述,写出画法.适当点评.你知道OC为什么等于13吗?教师:提出问题,巡查、指导.学生:〔1〕画图完成,感知画法并掌握.〔2〕阅读教材68页—69页学习理解画法.尝试应用1.教材69页,练习1、2题.2. 如图18.1-14,一根12米高的电线杆两侧各用15米的铁丝固定,两个固定点之间的距离是.3.如图18.1-15,欲测量松花江的宽度,沿江岸取B、C两点,在江对岸取一点A,使AC垂直江岸,测得BC=50米,∠B=60°,则江面的宽度为两名学生尝试完成课后练习题 1.〔1、2两题〕的解题过程.教师:简单讲评.2、3、4题学生完成后,展示答案,师生共同进行订正.成果展示引导学生对上面的问题进行展示交流——知识点,做题的方法,技巧,心得与困惑.学习小组互相讨论,交流,补充,展示补偿提高1.如图18.1-16,今年的冰雪灾害中,一棵大树在离地面3米处折断,树的顶端落在离树杆底部4米处,那么这棵树折断之前的高度是米.2.如图18.1-17,∠ACB=∠ABD=90°,CA=CB,∠DAB=30°,AD=8,求AC的长.教师:出示题目,引导学生分析.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后,组内核对、讨论.注意书写过程.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教师讲评, 注意总结方法和规律.答案:1.8;2.26作业设计必做题:教材70页习题18.1 第6题选做题:教材71页习题18.1 第10题教师布置作业,并提出要求.学生课下独立完成,延续课堂.17.1 勾股定理〔第4课时〕[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理解勾股定理,并能用多种方法证明勾股定理.认识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特有的三边关系定理.〔2〕能熟练运用勾股定理进行有关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过程方法<1>经历勾股定理的应用和证明过程,学会运用数学思想和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2〕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善于发现、验证、应用.情感态度感受数学的悠久历史和成就、感受数学的作用和魅力,热爱数学、努力学好数学重点勾股定理的应用难点在应用中勾股定理与其它三角形知识的有机结合.[教学环节安排]环节教学问题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情境引入1.若c为直角△ABC的斜边,b、a为直角边,则a、b、c的关系为___________.2.直角△ABC的主要性质是:若∠C=90°,那么〔用几何语言表示〕⑴两锐角之间的关系:;⑵若∠B=30°,则∠B的对边和斜边____________,两直角边之间_____________;若∠B=45°,则两直角边长_________,∠B的对边和斜边_________.⑶三边之间的关系:⑷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CD与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完成,并就学生完成情况简单讲评.学生:思考、完成、总结.交流.教师总结:图18.1-16 图18.1-17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问题1]: 1.求出下列直角三角形中未知的边〔1〕〔2〕2. 〔1〕在在Rt△ABC中,∠C=90°,A a∠的对边为,B b∠的对边为,c斜边为,且a:b=3:4,c=15, 求a、b〔2〕小刚准备测量一段河水的深度,他把一根竹竿插到离岸边1.5m远的水底,竹竿高出水面0.5m,把竹竿的顶端拉向岸边,竿顶和岸边的水面刚好相齐,则河水深度为< >A. 2m;B. 2.5m;C. 2.25m;D. 3m.学生:完成1,2两题总结方法.教师:方法总结:三种类型:〔1〕已知两边求第三边;〔2〕已知一特殊锐角30°、60°45°角和一边求其它边;〔3〕已知两边之间的关系和一边,求三边.答案:1.〔1〕8,17;〔2〕1,3;2.〔9〕12〔2〕A总结:利用勾股定理求边长的几种方法归类.尝试应用1.如下图在Rt△ABC中,∠C=Rt∠,CD⊥AB,若BC=15,AC=20,则AB=_____,AD=__,BD=__,CD=__.〔两种方法〕2.某飞机在天空中水平飞行,某一时刻刚好飞到一个男孩头顶正上方4000米处,过了20秒,飞机距离这个男孩头顶5000米,飞机每时飞行多少千米?3.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AD⊥DC, AB⊥AC,∠B=60°,CD=1cm,求BC的长.学生尝试完成由学生自主完成,如果遇到困难,可让学生在组内讨论后完成,并进行展示.成果展示引导学生对上面的问题进行展示交流——知识点,做题的方法,技巧,心得与困惑.学习小组互相讨论,交流,补充,展示补偿1.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为a,b,斜边上的高为h,则下列各式中总能成立的是 < >A 2h ab= B 2222a b h+=C111a b h+= D222111a b h+=针对前几个环节出现的问题,进行610ACB图18.1-26提高2.把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同时扩大到原来的3倍,则其斜边〔〕BA.不变B.扩大到原来的3倍C.扩大到原来的9倍D.减小到原来的1/33. 如图,一个牧童在小河的南4km的A处牧马,而他正位于他的小屋B的西8km北7km处,他想把他的马牵到小河边去饮水,然后回家.他要完成这件事情所走的最短路程是多少?针对性的补偿,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提高.作业设计必做题:课本第71页11题选做题:课本第71页12题教师布置作业,并提出要求.学生课下独立完成,延续课堂.17章勾股定理〔小结与复习〕[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熟知勾股定理、勾股定理逆定理,并能用多种方法证明勾股定理.2.能熟练运用勾股定理与其逆定理进行有关计算、证明,解决实际问题.过程方法经历勾股定理、勾股定理逆定理的的应用和证明过程,体会数形结合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作用,学会运用数学思想和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情感态度感受数学的悠久历史和成就、感受数学的作用和魅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热爱数学、努力学好数学.重点勾股定理与其逆定理的应用难点勾股定理与其逆定理综合运用.[教学环节安排]环节教学问题设计教学活动设计复习引入1.勾股定理、逆定理;他们在求解或证明中的作用?2.勾股定理与其逆定理关系?3.什么是命题?互逆命题?互逆定理?教师:以提问方式提出问题,并根据学生回答讲评总结.学生:回答理解..自主探1.在直角三角形中,若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1cm,2cm ,则斜边长为_____________.2.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5cm,12cm,其中斜边上的高为〔〕A.6cm B.8.5cm C.错误!cm D.错误!cm3.在Rt△ABC中,∠C=90°,CD 是斜边上的高,AB=1,则2CD2+AD2+BD2=_________.4.一个三角形的三边的比为5:12:13,它的周长为60cm,则它的面积是________.5.如图要在高3m,斜坡5m的楼梯表面铺地毯,地毯的长度至_____米6.判断下列命题:教师:出示题目,提出要求,布置完成.学生:完成后,小组内核对讨论,提出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存在问题讲解.答案:1.错误!2.D3.14. 1205. 76. A7. 2步索①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②若a>1且b>1,则a+b>2;③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的平分线相等;④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其中逆命题正确的有< >A.1个B.2个C.3个D.0个7.学校有一块长方形的花圃,经常有同学为了少走几步而走捷径,于是在草坪上开辟了一条"新路",他们这样走少走了________.<每两步约为1米〕8.△ABC三边a、b、c满足222506810a b c a b c+++=++求△ABC的面积.9.如图,将一根25㎝长的细木棒放入长、宽、高分别为8㎝、6㎝和10㎝的长方体无盖盒子中,求细木棒露在盒外面的最短长度是多少?10.在△ABC中,∠BAC=120°,AB=AC=10错误!cm,一动点P从B向C以每秒2cm的速度移动,问当P点移动多少秒时,PA与腰垂直.8.解:提示:配成完全平方式9. 放置露在盒外面的最短,(25102)cm-,10. 5秒和0秒时,PA与腰都垂直.尝试应用1.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是< >.A.若∠B=∠C-∠A,则△ABC是直角三角形.B.若a2=<b+c><b-c>,则△ABC是直角三角形.C.若∠A:∠B:∠C=3:4:5则△ABC是直角三角形.D.若a:b:c=5:4:3则△ABC是直角三角形.2.如图,在△ABC中,AB=AC,D点在CB延长线上,求证:22AD AB BD CD-=•由学生自主完成,如果遇到困难,可让学生在组内讨论后完成,并进行展示.成果展示引导学生对上面的问题进行展示交流——知识点,做题的方法,技巧,心得与困惑.学习小组互相讨论,交流,补充,展示补偿提高1. Rt△ABC中,∠C=90°,如图〔1〕,若b=5,c=13,则a=__________;若a=8,b=6,则c=__________.2. 若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分别是6,8,a则〔1〕当6,8均为直角边时,a=__________;〔2〕当8为斜边,6为直角边时,a=__________.3.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是不大于10的三个连续偶数,则它的周长是24则三边分别是____________.4.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AD=90°,AD=4,AB=3,BC=12,求正方形DCEF的面积.针对前几个环节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补偿,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提高.作业设计必做题:课本第80页第3、4题选做题:课本第80页第6题教师布置作业,并提出要求.学生课下独立完成,延续课堂.第17章勾股定理教学活动图[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环节安排]应用2..如图,某学校〔A点〕与公路〔直线L〕的距离为300米,又与公路车站〔D点〕的距离为500米,现要在公路上建一个小商店〔C点〕,使之与该校A与车站D的距离相等,求商店与车站之间的距离.学生完成后,展示答案,师生共同进行订正.学生自主完成,如果遇到困难,可让学生在组内讨论后完成,并进行展示成果展示引导学生对上面的问题进行展示交流——知识点,做题的方法,技巧,心得与困惑.学习小组互相讨论,交流,补充,展示补偿提高1.在长30cm、宽50 cm、高40 cm的木箱中,如果在箱内的A处有一只昆虫,它要在箱壁上爬行到B处,至少要爬多远?5.如图,一只蚂蚁从实心长方体的顶点A出发,沿长方体的表面爬到对角顶点C1处〔三条棱长如图所示〕,问怎样走路线最短?最短路线长为多少?针对前几个环节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补偿,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提高.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蚂蚁爬行的路线有三种情况,由勾股定理可求得爬行的路线最短.作业设计必做题:教材80页复习题18.第8两题选做题:教材80页复习题18.第9两题教师布置作业,并提出要求.学生课下独立完成,延续课堂.。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导学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导教学设计一、基础知识点: 1.勾股定理内容: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表示方法:若是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那么 a 2b 2c 2勾股定理的由来: 勾股定理也叫商高定理, 在西方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我国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较长的直角边称为股,斜边称为弦. 早在三千多年前,周朝数学家商高就提出了 “勾三,股四, 弦五 ”形式的勾股定理,此后代们进一步发现并证了然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为: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2 .勾股定理的证明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常有的是拼图的方法用拼图的方法考据勾股定理的思路是①图形进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②依照同一种图形的面积不相同的表示方法,列出等式,推导出勾股定理常有方法以下:方法一: 4SS 正方形 EFGH S 正方形 ABCD , 4 1 ab (b a)2 c 2 ,化简可证.2方法二:DCHEG F b aAcBb aacbccbcaab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四个直角三AaD4 1ab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为S c 22ab c 2大正方形面b2c22a 2 a b2b所 以 a 2b 2 2cEa积 为 S ( a b)c 方 法 三 :111BbCS 梯形( a b) (a b) ,S 梯形 2S ADE S ABE2 ab c 2 ,化简得证22 23 .勾股定理的适用范围勾股定理揭穿了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所存在的数量关系,它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 关于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三边就不拥有这一特色, 所以在应用勾股定理时, 必定了然所察看的对象是直角三角形4.勾股定理的应用 ①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两边长,求第三边在 ABC 中, C 90 ,则ca 2b 2 , bc 2 a 2 , ac 2 b 2 ②知道直角三角形一边,可得别的两边之间的数量关系③可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实责问题5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若是三角形三边长 a , b , c 满足 a 2 b 2c 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其中c 为斜边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种重要方法,它经过“数转化为形 ”来确定三角形的可能形状,在运用这必然理时,可用两小边的平方和 a 2 b 2 与较长边的平方 c 2 作比较,若它们相等时,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若a 2b2c2,时,以 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若a2b2c2,时,以 a ,b,c为三边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②定理中 a ,b, c 及 a2b2c2可是一种表现形式,不能认为是唯一的,如若三角形三边长 a ,b, c 满足 a2c2 b 2,那么以 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但是 b 为斜边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用问题描述时,不能够说成:当斜边的平方等于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时,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6 .勾股数①能够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即 a 2b2c2中, a ,b,c 为正整数时,称 a ,b, c 为一组勾股数②记住常有的勾股数能够提高解题速度,如3,4,5; 6,8,10 ; 5,12,13; 7,24,25 等③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n 组勾股数:n21,2n,n 2 1 ( n2,n 为正整数);2n1,2n22n,2 n22n1n为正整数)m2n2 ,2mn, m2n2( m n,m,n为正整数)(7.勾股定理的应用勾股定理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边长的计算或直角三角形中线段之间的关系的证明问题.在使用勾股定理时,必定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前提条件,认识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和直角边各是什么,以便运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应想法增加辅助线(平时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以便正确使用勾股定理进行求解.8..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能帮助我们经过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在详细计算过程中,应用两短边的平方和与最长边的平方进行比较,切不能不加思考的用两边的平方和与第三边的平方比较而获得错误的结论.9.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在解决一些实责问题或详细的几何问题中,是密不能分的一个整体.平时既要经过逆定理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又要用勾股定理求出边的长度,二者相辅相成,完成对问题的解决.常CA B D见图形:C CC30°A B A D B B D A10、互抗命题的看法若是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题设,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抗命题。

八年级下(初二下)数学第17章勾股定理 导学案

八年级下(初二下)数学第17章勾股定理 导学案

八年级数学(下)教学案 第1课时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课题:17.1勾股定理 (1) 课型:新授【学习目标】:1.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2.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重点: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

学习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学习过程一、自学导航(课前预习) 1、直角△ABC 的主要性质是:∠C=90°(用几何语言表示)(1)两锐角之间的关系:(2)若D 为斜边中点,则斜边中线(3)若∠B=30°,则∠B 的对边和斜边:2、勾股定理证明: 方法一;如图,让学生剪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图形,利用面积证明。

S 正方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二; 已知:在△ABC 中,∠C=90°,∠A 、∠B 、∠C 的对边为a 、b 、c 。

求证:a 2+b 2=c 2。

分析:左右两边的正方形边长相等,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相等。

左边S=______________右边S=_______________ 左边和右边面积相等,即化简可得。

二、合作交流(小组互助)思考:A Bb b b(图中每个小方格代表一个单位面积) (2)你能发现图1-1中三个正方形A ,B ,C 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图1-2中的呢?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可猜想: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那么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展示提升(质疑点拨) 1.在Rt △ABC 中,90C ∠=︒ ,(1)如果a=3,b=4,则c=________; (2)如果a=6,b=8,则c=________; (3)如果a=5,b=12,则c=________; (4) 如果a=15,b=20,则c=__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a 、b 、c 是△ABC 的三边,则222a b c += B.若a 、b 、c 是Rt △ABC 的三边,则222a b c +=C.若a 、b 、c 是Rt △ABC 的三边,90A ∠=︒, 则22a b +D.若a 、b 、c 是Rt △ABC 的三边,90C ∠=︒ ,则222a b c +=3、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长分别为3和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斜边长为25B .三角形周长为25C .斜边长为5D .三角形面积为20 4、如图,三个正方形中的两个的面积S1=25,S2=144,则另一个的面积S3为________. 5、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cm 和12cm,则第三边的长为 。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7章勾股定理【学案】勾股定理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7章勾股定理【学案】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学习目标】1、经历用数格子的办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力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2、探索并理解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说理和简单的推理的意识及能力。

3、【学习重点】了结勾股定理的由来,并能用它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学前准备】1、画一个直角三角形并测量三边的长。

2、准备一张坐标纸【自学探究】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1、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度分别为a=3㎝,b=4㎝和a=6㎝,b=8㎝。

① 你量出斜边c的长度。

3cm6cm(1)(2)②进行有关的计算:(1)a2+b2=c2= (2) a2+b2=c2=③得出结论:2、思考:(1)观察图1-1。

A的面积是__________个单位面积;B的面积是__________个单位面积;C的面积是__________个单位面积。

(2)你能发现图1-1中三个正方形A,B,C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图1-2中的呢?(3)你能发现图1-1中三个正方形A,B,C围成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吗?(4)你能发现课本图1-3中三个正方形A,B,C围成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吗?(5)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1.6个单位长度和2.4个长度单位,上面所猜想的数量关系还成立吗?说明你的理由。

预习后你还有什么问题?最想和大家讨论交流的问题是什么?【合作交流】勾股定理:例题:引例【随堂练习】1、练习【巩固练习】1.在△ABC中,∠C=90°,(l)若 a=5,b=12,则 c=(2)若c=41,a=9,则b=2.等腰△ABC的腰长AB=10cm,底BC为16cm,则底边上的高为,面积为。

3.△ABC中,AB=15,AC=13,高AD=12,则△ABC的周长为()A.42 B.32 C.42或 32 D.37 或 334.一个长方体抽斗的长为24cm,宽为7cm,在抽斗里放铁条,铁条最长能是多少?【小结】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方面方法你还有什么问题:【今日作业】1. 求出下列直角三角形中未知边的长度。

八年级下:第17章《勾股定理》学案

八年级下:第17章《勾股定理》学案

八年级数学(下)教学案第1课时【学习目标】:1. 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2.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重点: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

学习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学习过程一、自学导航(课前预习)1、直角AABC的主要性质是:ZC=90°(用几何语言表示)(1)两锐角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D为斜边中点,则斜边中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ZB=30°,则ZB的对边和斜边:__________________C B2、勾股定理证明:方法一;如图,让学生剪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图形,利用面积证明。

S正方形=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已知:在ZXABC 中,ZC=90° , /A、ZB. NC 的对边为a、b、c。

求证:a2+b2=c2o分析:左右两边的正方形边长相等,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相等。

左边s= _____________右边s= _______________左边和右边面积相等,即化简可得。

二、合作交流(小蛆互助)思考:(1)观察图1 — 1。

A的面积是个单位面积;B的面积是个单位面积;C的面积是个单位面积。

苴?3、 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长分别为3和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斜边长为25B.三角形周长为25C.斜边长为5D.三角形面积为204、 如图,三个正方形中的两个的面积Sl = 25, S2 = 144,则另一个的面积S3为 _______5、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cm 和12cm,则第三边的长为 _________ 。

(四)达标检测1. 在 RtAABC 中,匕090。

,①若 a=5, b=12,则寸 ____________ ;②若 a=15, c=25,则 b= ___________ ; ③若 c 二61, b=60,则 a 二 _______ ;④若 a : b 二3 : 4, c 二10 贝V S"ABC = ___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7章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7章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4.培养学生遵循数学规律、严谨治学的态度,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下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掌握了基本的几何知识和代数运算。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勾股定理的学习将更加深入地理解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并为后续学习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等内容奠定基础。学生在这个阶段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仍需进一步培养。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在学习过程中对几何证明产生恐惧心理,需要教师关注并引导。因此,在教学勾股定理时,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5.着重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的概念及表述。
2.掌握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能运用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教学导入:
-通过介绍勾股定理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4.设计丰富的例题和练习,引导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题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勾股定理的敬畏之心,认识到数学的简洁美和规律美,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2.引导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克服困难的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3.通过勾股定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利用多媒体展示直角三角形图像,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直角三角形边长之间的关系。
2.新课导入:
-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等步骤发现勾股定理。
-结合实际例题,让学生感受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数学(下)教学案第1课时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课题:17.1勾股定理(1)【学习目标】:1.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2.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重点: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

学习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学习过程一、自学导航(课前预习)1、直角△ABC 的主要性质是:∠C=90°(用几何语言表示)(1)两锐角之间的关系:(2)若D 为斜边中点,则斜边中线(3)若∠B=30°,则∠B 的对边和斜边:2、勾股定理证明:方法一;如图,让学生剪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图形,利用面积证明。

S 正方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已知:在△ABC 中,∠C=90°,∠A 、∠B 、∠C 的对边为a 、b 、c 。

求证:a 2+b 2=c 2。

分析:左右两边的正方形边长相等,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相等。

左边S=______________ 右边S=_______________ 左边和右边面积相等,即化简可得。

二、合作交流(小组互助)思考:ACBD(1)观察图1-1。

A 的面积是__________个单位面积; B 的面积是__________个单位面积;C 的面积是__________个单位面积。

cbaDCABbbbbccccaaaabbb baaccaa(图中每个小方格代表一个单位面积)(2)你能发现图1-1中三个正方形A ,B ,C 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图1-2中的呢?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可猜想: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展示提升(质疑点拨)1.在Rt △ABC 中,90C ,(1)如果a=3,b=4,则c=________;(2)如果a=6,b=8,则c=________;(3)如果a=5,b=12,则c=________;(4) 如果a=15,b=20,则c=__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a 、b 、c 是△ABC 的三边,则222a bc B.若a 、b、c 是Rt △ABC 的三边,则222abcC.若a 、b 、c 是Rt △ABC 的三边,90A ,则222a bcD.若a 、b、c 是Rt △ABC 的三边,90C,则222abc3、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长分别为3和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斜边长为25 B.三角形周长为25 C .斜边长为 5 D.三角形面积为204、如图,三个正方形中的两个的面积S1=25,S2=144,则另一个的面积S3为________.5、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cm 和12cm,则第三边的长为。

(四)达标检测1.在Rt △ABC 中,∠C=90°,①若a=5,b=12,则c=___________;②若a=15,c=25,则b=___________;③若c=61,b=60,则a=__________;④若a ∶b=3∶4,c=10则S Rt △ABC =________。

2、一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长为6,斜边长比另一直角边长大2,则斜边的长为。

3、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cm 和4cm,则第三边的为。

4、已知,如图在ΔABC 中,AB=BC=CA=2cm ,AD 是边BC 上的高.求①AD 的长;②ΔABC 的面积.第4题图S 1S 2S 3八年级数学(下)教学案第2课时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学习目标:1.会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2.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思想。

学习重点:勾股定理的简单计算。

学习难点:勾股定理的灵活运用。

学习过程一、自学导航(课前预习)1、直角三角形性质有:如图,直角△ABC 的主要性质是:∠C=90°,(用几何语言表示)(1)两锐角之间的关系:;(2)若∠B=30°,则∠B 的对边和斜边:;(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等于斜边的。

(4)三边之间的关系:。

(5)已知在Rt △ABC 中,∠B=90°,a 、b 、c 是△ABC 的三边,则c = 。

(已知a 、b ,求c )a = 。

(已知b 、c ,求a )b =。

(已知a 、c ,求b ).2、(1)在Rt △ABC ,∠C=90°,a=3,b=4,则c= 。

(2)在Rt △ABC ,∠C=90°,a=6,c=8,则b= 。

(3)在Rt △ABC ,∠C=90°,b=12,c=13,则a= 。

二、合作交流(小组互助)例1:一个门框的尺寸如图所示.若薄木板长3米,宽 2.2米呢?例2、如图,一个3米长的梯子AB ,斜靠在一竖直的墙AO 上,这时AO 的距离为 2.5米.如果梯子的顶端A 沿墙下滑0.5米,那么梯子底端B 也外移0.5米吗?(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ACBabc BC1m2mA实际问题数学模型分析:要求出梯子的底端B 是否也外移0.5米,实际就是求BD 的长,而BD =OD-OB(三)展示提升(质疑点拨)1、一个高 1.5米、宽0.8米的长方形门框,需要在其相对的顶点间用一条木条加固,则需木条长为。

2、从电杆离地面5m 处向地面拉一条长为7m 的钢缆,则地面钢缆A 到电线杆底部B 的距离为。

3、有一个边长为50dm 的正方形洞口,想用一个圆盖盖住这个洞口,圆的直径至少为(结果保留根号)4、一旗杆离地面6m 处折断,其顶部落在离旗杆底部8m 处,则旗杆折断前高。

如下图,池塘边有两点A ,B ,点C 是与BA 方向成直角的AC 方向上一点.测得CB =60m ,AC =20m ,你能求出A 、B 两点间的距离吗?5、如图,滑杆在机械槽内运动,∠ACB 为直角,已知滑杆AB 长100cm ,顶端A 在AC上运动,量得滑杆下端B 距C 点的距离为60cm ,当端点B 向右移动20cm 时,滑杆顶端A 下滑多长?(四)达标检测OB DCA CAO BODBAC第2题AEBDC1、若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长为10cm,第三边长为16 cm,那么第三边上的高为( )A、12 cmB、10 cmC、8 cmD、6 cm2、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2,则它的直角边的长为,斜边上的高的长为。

3、如图,在⊿ABC中,∠ACB=900,AB=5cm,BC=3cm,CD⊥AB与D。

求:(1)AC的长;(2)⊿ABC的面积;(3)CD的长。

八年级数学(下)教学案第3课时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学习目标:1.能运用勾股定理在数轴上画出表示无理数的点,进一步领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2.会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运用勾股定理解决数学和实际问题学习难点:勾股定理的综合应用。

学习过程一、自学导航(课前预习)1、(1)在Rt △ABC ,∠C=90°,a=3,b=4,则c= 。

(2)在Rt △ABC ,∠C=90°,a=5,c=13,则b= 。

2、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则它的对角线AC=。

二、合作交流例:用圆规与尺子在数轴上作出表示13的点,并补充完整作图方法。

步骤如下:1.在数轴上找到点A ,使OA =;2.作直线l 垂直于OA ,在l 上取一点B ,使AB =;3.以原点O 为圆心,以OB 为半径作弧,弧与数轴交于点C ,则点C 即为表示13 的点.分析:利用尺规作图和勾股定理画出数轴上的无理数点,进一步体会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的理论。

如图,已知OA=OB ,(1)说出数轴上点A 所表示的数(2)在数轴上作出8对应的点AO 1B-4-3123-1-20 ABCD三、展示提升(质疑点拨)1、你能在数轴上找出表示2的点吗?请作图说明。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12,求第三边。

3、已知:如图,等边△ABC 的边长是6cm 。

(1)求等边△ABC 的高。

(2)求S △ABC 。

四、达标检测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cm 和5cm ,,则第三边长为。

2、已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2cm ,则它的高为,面积为。

3、已知等腰三角形腰长是10,底边长是16,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面积。

4、在数轴上作出表示17的点。

5、已知:在Rt △ABC 中,∠C=90°,CD ⊥AB 于D ,∠A=60°,CD=3,求线段AB 的长。

八年级数学(下)教学案第4课时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学习目标:1、了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方法和过程;DCBACABD2、理解互逆命题、互逆定理、勾股数的概念及互逆命题之间的关系;3、能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学习重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应用。

学习难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

学习过程一、自学导航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_________的平方____等于______的_______,即___________. 2、填空题(1)在Rt △ABC ,∠C=90°,a 8,b 15,则c 。

(2)在Rt △ABC ,∠B=90°,a 3,b4,则c。

(如图)3、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有一个角是;(2)两个锐角,(3)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4)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中,30°的角所对的边是边的一半.二、合作交流1、怎样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下面的三组数分别是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a.b.c 5、12、13 7、24、25 8、15、17(1)这三组数满足222c ba吗?(2)分别以每组数为三边长作出三角形,用量角器量一量,它们都是直角三角形吗?猜想命题2: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222c b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问题二:命题1:命题2:命题1和命题2的和正好相反,把像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做,那么另一个叫做由此得到勾股定理逆定理:命题2: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222c b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已知:在△ABC 中,AB=c ,BC=a ,CA=b ,且222cba 求证:∠C=90°思路:构造法——构造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它与原三角形全等,利用对应角相等来证明.ABCabcC BAb acC'B'A'ab证明:三、展示提升1、判断由线段a 、b 、c 组成的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1)17,8,15c b a ;(2)15,14,13cb a .2、说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这些命题的逆命题成立吗?(1)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如果两个实数相等,那么它们的绝对值相等.(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4)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四、达标检测1、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长,能构成三角形的是____________,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①3,4,5 ②1,3,4 ③4,4,6 ④6,8,10 ⑤5,7,2 ⑥13,5,12 ⑦7,25,242、在下列长度的各组线段中,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5,6,7 B.1,4,9 C.5,12,13 D.5,11,123、在下列以线段a、b、c的长为三边的三角形中,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5 C 、a∶b∶c=3∶4∶5 D a=11,b=12,A、a=9,b=41,c=40B、a=b=5,c=2c=154、若一个三角形三边长的平方分别为:32,42,x2,则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x2的值是()A.42B.52C.7 D.52或75、命题“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1)它的逆命题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