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答案

合集下载

2018-2019学年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

2018-2019学年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

2018-2019学年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今天,我们如何传承传统文化?我认为,“传承”分为“传”和“承”两个部分。

“传”就是记录、保存、延续,对于传统文化,“传”就是将其尽可能地原样保存下去。

“传”的实质,就是尽可能使它延长,尽可能使它符合原来的内容。

“传”是无条件的,不需要进行选择,也不需要考虑它有用没用,尽最大可能先保存下来再说。

如果对传统文化的“传”是无条件的,那有人会问,落后的、保守的甚至是反动的传统文化,该不该保护?也要保护。

举一个很极端的例子,希特勒当年屠杀犹太人的集中营,现在就被列为了世界文化遗产。

那么一个罪恶的地方,为什么还要把它作为文化遗产加以保护留存呢?因为它是人类历史的一部分。

如果这个集中营不保存下来,后人便不能够通过它真切地感受那段历史,了解人性还能恶到那种程度。

因此,我们要尽最大可能把传统文化保存下来,这与被保存的文化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是好的还是坏的,没有关系。

总之,先把它保存下来,而且要把保存传统文化由不自觉变成自觉,由无意识变成有意识。

比如,我国一些农村可能还保留着一些古建筑。

那里的人比较穷,建不起新房子,只能住在那些古建筑中,古建筑因而得以保存下来,这种保存就是无意识的。

可农民富裕起来后,就会拆旧房,建新房,那种对古建筑无意识的保存也就越来越不可能。

所以,我们要有意识地、自觉地、主动地去保存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传承中的“承”又是什么意思?我认为“承”就是继承、发扬,这跟只保存不同,而是要把它发扬光大。

当然,“承”不是简单地传承发扬,而是要做到适应今天和未来的需要,也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这才叫“承”。

仍然以古建筑为例,“传”的话,就是不破坏它,不让它倒,让它存在的时间越长越好。

而把古建筑上合理有用的部分用到新建筑上,这就是“承”了。

正因为如此,“承”的时候,要有所选择,要选择其中精华的、正确的、有用的部分进行发扬光大,糟粕部分自然是要扬弃的。

2018届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三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届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三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

山西大学附中2018学年高三第二学期语文试题考查时间:140分钟满分: 15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文化时间①时间有‚向‛的概念,并不是一直都有的。

潮水、冬夏二至、季节、星辰的循环往来,这些现象使许多原始人把时间看作一种基本上不断循环的有机节奏。

他们想,既然时间跟天体的循环运转分不开,时间本身也应该是循环的。

白天跟随黑夜,新月代替旧月,冬天过了是夏天,为什么历史就不这样?中美洲的玛雅人相信历史每260年重复一次,这个周期他们叫拉玛特,是他们日历的基本单元。

②时间的循环模式是希腊各宇宙学派的一个共同点。

亚里士多德在他的《物理学》中说:‚凡是具有天然运动和生死的,都有一个循环。

这是因为任何事物都是由时间辨别,都好像根据一个周期开始和结束;因此,甚至时间本身也是一个循环。

‛斯多葛学派的人相信,每当行星回到它们初始相对位置时,宇宙就重新开始。

公元4世纪的尼梅修斯主教说过:‚苏格拉底也好,柏拉图也好,人人都会复生,都会再见到同样的朋友,再和同样的熟人来往。

他们将再有同样的经验,从事同样的活动。

‛好像所有历史的事件都装在一个大轮子上一样,循环不已。

③英国天体物理学家爱丁顿提出的‚时间之箭‛引起了我们内心的恐惧,因为它意味着不稳定和变迁。

它所指向的是世界的末日,而不是世界的重新再生。

罗马尼亚人类学者、宗教史学者埃里阿德在他名为《永恒回返的神话》的书里,认为世上从有人类以来,多半的人都觉得循环时间更令人安慰,而将它紧抱不放。

这样,过去也是将来,没有真正的‚历史‛可言,于是死心塌地地承认再生和更新。

④犹太基督教传统把‚线性‛(不可逆)的时间,直截了当地建立在西方文化里,由于基督教相信耶稣的生、死和他的上十字架受难,都是唯一的事件,都是不会重复的,西方文化终于把时间堪称是穿越在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条线。

基督教出现以前,只有犹太人和信仰拜火教的波斯人认为这种前进式的时间。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19高三第一次重点考试试题-语文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19高三第一次重点考试试题-语文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19高三第一次重点考试试题-语文说明:1、本试卷分第一卷〔阅读题〕和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答题前请认真阅读答题卡〔纸〕上的“考前须知”,按照“考前须知”的规定答题。

3、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作答无效,做选择题时,如需改动,请用橡皮将原选涂答案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答题卡及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一卷阅读题〔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冷眼看“热词”“热词”是指来源于突发事件或社会现象,通过形象、鲜亮和恰当的隐喻性总结,让人们更深刻地记住关键信息的公共焦点词语。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上流行的“热词”已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新潮网络语言。

“打酱油”、“俯卧撑”乃至“被××”之类的热词从词语本身找不到任何流行的理由,而且这些词语往往不是逐渐扩散,而是瞬间的爆发。

显然这类热词不是像以往的许多网络语言那样因词语本身的娱乐性导致了流行,大多是因突发的社会事件传播得以派生,而且这类热词几乎无一例外具有较多的政治讽刺意味,反映的是社会“杯具”何其多,人们认为这是中国政治走向民主的一种方式,是中国网络政治化的一种表达。

中国的改革开放自90年代末以来进入了深水区,政治改革尤其步履维艰。

在这种现实状态下,网络的政治化能够说是公众表达的常规通道堰塞而造成的政治话语溢出现象。

而网络的确为当代中国民众提供了一种新的政治表达可能,有人因此而乐观地预言网络将成为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建设进程的重要力量。

可实际上,人们上网发表意见可能是自由的,但信息如何传播却完全由不得自己,各类网络运营者操控着网络信息的传播。

热词的出现使网络传播形势有了一些改观。

一个本来难以扩大妨碍的社会信息,由于被人从中提炼出具有讽刺性乃至黑色幽默意味的隐喻词语而产生了“陌生化”的情景效果,随即因为网上读者的关注和分享而成为口头禅并被强力传播,进而迅速走红成为热词。

【考试必备】2018-2019年最新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初升高自主招生语文模拟精品试卷【含解析】【4套试卷】

【考试必备】2018-2019年最新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初升高自主招生语文模拟精品试卷【含解析】【4套试卷】

2018-2019年最新山西大学附属中学自主招生语文模拟精品试卷(第一套)(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③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山后退了一些。

④当花瓣微微收拢,那就是夜晚来临了。

⑤小屋的光线既富于科学的时间性,也富于浪漫的文学性。

A.①③②④⑤ B.①④③②⑤ C.⑤③②①④ D.⑤③②④①二、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7—14题。

(24分,7—12每题2分)勾践自会稽归七年,拊循其士民,欲用以报吴。

大夫逄同谏曰:“今夫吴兵加齐、晋,怨深于楚﹑越,名高天下,实害周室,德少而功多,必淫自矜。

为越计,莫若结齐,亲楚,附晋,以厚吴。

吴之志广,必轻战。

是我连其权,三国伐之,越承其弊,可克也。

”勾践曰:“善。

”其后四年。

吴士民罢弊,轻锐尽死于齐﹑晋。

而越大破吴,因而留围之三年,吴师败,越遂复栖吴王于姑苏之山。

吴王使公孙雄肉袒膝行而前,请成越王曰:“孤臣夫差敢布腹心,异日尝得罪于会稽,夫差不敢逆命,得与君王成以归。

今君王举玉趾而诛孤臣,孤臣惟命是听,意者亦欲如会稽之赦孤臣之罪乎?”勾践不忍,欲许之。

范蠡曰:“会稽之事,天以越赐吴,吴不取。

今天以吴赐越,越其可逆天乎?且夫君王蚤朝晏罢,非为吴邪?谋之二十二年,一旦而弃之,可乎?且夫天与弗取,反受其咎。

君忘会稽之厄乎?”勾践曰:“吾欲听子言,吾不忍其使者。

”范蠡乃鼓进兵,曰:“王已属政于执事,使者去,不者且得罪。

”吴使者泣而去。

勾践怜之,乃使人谓吴王曰:“吾置王甬东,君百家。

”吴王谢曰:“吾老矣,不能事君王!”遂自杀。

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越承其弊,可克也。

克:战胜 B.越遂复栖吴王于姑苏之山 栖:占领C.越其可逆天乎 逆:违背 D.吾老矣,不能事君王 事:侍奉8.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是( )A.今天以吴赐越 B.使者去,不者且得罪 C.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9.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德少而功多,必淫自矜 ②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B.①得与君王成以归 ②王好战,请以战喻C.①亦欲如会稽之赦孤臣之罪 ②邻国之民不加少D.①异日尝得罪于会稽 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0.下列加点词语属于谦称的是( )A.吾欲听子言 B.君忘会稽之厄乎? C.君王举玉趾而诛孤臣 D.孤臣夫差敢布腹心11.下列句子,全都表现勾践具有仁慈之心的一项是( )①孤臣惟命是听②勾践不忍,欲许之。

山西大学附中2018~2019年(下)高三语文4月月考答案

山西大学附中2018~2019年(下)高三语文4月月考答案

山西大学附中2018~2019年(下)高三语文4月月考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要求考生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答案应该是D。

D项,与之相应的原文是第三段末尾:“近代梁启超、章太炎、梁漱溟等大儒者,他们尽管以回归或延续儒学为学术旨趣,并对西方文化有各种批评,但他们对以往经典的诠释在不同层面上都受到西方外来观念的影响,都体现了‘学无中西’的理念,这也就是他们的学说被称为‘新儒学’的重要原因。

”按此理解,“新儒学”的大儒们的确批评了西方文化,对经典的诠释受到西方观念的影响,但“批评”不等于“辩证地认识”,“受影响”不等于“充分借鉴吸收”。

A项对应原文第一段“经典的形成总是与特定的文化背景、特定的民族和地域相联系……经典不仅有超越时代的价值,更有超越地域的世界性的意义”,且以《论语》《理想国》为例,二者一中一外又均为经典,题干转述正确。

B项对应原文第一段“经典具有了某种特殊品格……内含从普遍的文化层面加以阐释的可能,例如,今天我们可以从责任意识和义务意识的层面进行阐发,思考如何使个体充分履行各自义务的问题”。

从其论断与举例中可以看出,题干转述正确。

C项对应原文第一段的“经典具有了某种特殊品格”、第二段的“承认经典具有普遍意义”(普遍意义包括第一段的超时代价值和超地域的世界性意义)“在阅读、理解经典的过程中,一方面,我们需要引进来,借鉴西方历史演化过程中积累的文化成果;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主动走出去,参与世界范围的百家争鸣”,转述正确。

2.【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要求考生选出表述不正确的一项,答案应该是D。

D项对应原文中的第三段“‘以中释中’,即以所谓纯粹传统中国概念去理解中国的问题,这种思路明显忽视了经典的普遍意义……与之相比,王国维在20世纪初所倡导的“学无中西”的观念则更具有开放意识”,确实比较了二者的不同点,但二者对比论证的目的是论证本段的中心论点“承认经典具有普遍意义,还要再反思。

山西大学附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10月模块诊断语文试卷(含答案)

山西大学附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10月模块诊断语文试卷(含答案)

山西大学附中2018~2019学年高三第一学期10月(总第三次)模块诊断语文试题考查时间:140分钟考查内容:以综合为主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阅读微信谨防病态过去总说我们的阅读量低,其实,那要看阅读什么,读书的数量确实不高,可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不妨看看四周,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

开会、上课、听讲,凡是低着头的,十有八九是在读微信;上班时间看微信,已经成了常态行为,更何况微信与工作有关的也不在少数;坐公交、乘火车,等在候车室、候机室、候诊室里,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幸亏飞机上不许开手机,否则,读微信的比例大概接近百分之百。

从前纸质媒体独占天下时,蹲厕所看报是一景,今天,上厕所不看微信的还剩下多少?微信的诞生,当然是好事,让阅读大大提速,看什么都变得无比便捷,可这种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须臾离不开微信,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几口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

姑且不说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究竟是好是赖,仅是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就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书痴,古往今来向来都是少数,但微信痴如今正与日俱增。

阅读微信一旦成瘾,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恐怕就是病态了,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

因为这种病态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即便谬误就在眼前,也浑然不觉。

尽管读微信也是阅读,好微信就是好文章,好的微信公众号就是一张好报纸、一本好刊物,甚至是一部便携式的好书,可是,阅读那些转来发去的微信时你也会发现,这毕竟有别于书籍、报刊。

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

这还不如阅读报刊,起码不同的说法、争论的意见都可以相继呈现;更不如网页,不但有不同的声音,而且还有纠错的跟帖及时出现。

山西省山大附中2019届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

山西省山大附中2019届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

山西大学附中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9月月考题语文试题(考查时间:105分钟) (考查内容:以综合为主)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城市功能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体现在城市的文脉上。

所谓“城市文脉”,就是指一座城市的文化及文化传统——不仅仅是指当时存在的文化,还包括过去的文化。

因此与城市的功能是否延续有密切的关系,如果这两者是延续的,那就形成了一种传统;如果两者是不同的,或者以往有过这样的不同,这种传统就中断了,难以形成文脉。

一座城市,尽管现在的文化很发达,如果过去的文化已不复存在,或者从来没有这样的文化,要形成文化传统必定要假以时日,形成自己的文脉则更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绵延。

另一方面,只有形成了自己的文脉,并且得到延续,城市的功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才有可能推到极致。

文脉不仅是城市的基本设施、名胜古迹、文物遗址的积累,更是一代代城市人的文化和智慧的结晶,足以保持城市的记忆,提供调节人地关系和适应变化发展的经验。

但是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并非所有的城市都能保持不变的功能,特别是在变革的时代,受到天灾人祸的摧残,一些城市的功能被强制改变,城市被破坏殆尽,延续数百上千年的文脉就此中断。

例如,三国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的都城建康(建业)作为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存在了三百多年,其功能基本不变,文脉得以延续。

但到隋灭陈时将建康城彻底毁灭,将地区行政中心迁往别处,当地人口几乎全部外迁,这座六朝古都便从地图上消失了。

尽管以后的南京是在这片土地上重建的,但除了战火毁灭不了的古代遗址遗物外,还有多少六朝遗风?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中国的绝大多数城市都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城市功能的同化、泛化,都要具有经济功能,要以生产为主;都要破旧立新,将传统当垃圾清除,立新却缺乏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又经历了急剧扩张和大拆大建,城市功能同化、泛化的趋势加剧,甚至盲目确保不现实的发展目标。

2019太原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9太原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9太原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项不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A. 词汇积累B. 阅读理解C. 数学运算D. 写作技巧2. 以下哪个朝代不属于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四大名著”创作时期?A. 汉朝B. 唐朝C. 明朝D. 清朝3.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A. 曹雪芹B. 吴承恩C. 罗贯中D. 施耐庵4. 下列哪个作品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A. 《呐喊》B. 《彷徨》C. 《故事新编》D. 都是5. 下列哪个字是形声字?A. 山B. 水C. 木D. 明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

2018-2019山西省2019届高三毕业班第一次适应性测试试题 语文

2018-2019山西省2019届高三毕业班第一次适应性测试试题 语文

山西省2019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有继承性、延续性,代代传承,积久而成传统。

文化又有时代性,随时代变迁而更新发展。

所以文化的发展是变和不变的统一,传承延续和更新发展的统一。

文化发展中不变的是它的根本特质、精神、核心价值,变的是其根本特质、精神、核心价值在不同时代环境条件下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

前者是本,后者是末。

所以,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就是要传承延续,创新发展。

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通过创新发展而延续。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指的是文化发展中不变的那一方面。

也就是其根本特质、精神和核心价值。

它贯穿于民族发展的始终。

作为民族的根与魂是不变的,也是不能变的。

一旦遭到破坏,民族的生命也就终结。

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和魂,意味着它是我们立足的根本、生命的灵魂。

而不只是某种可资借鉴、应用的资源。

它的意义在于是根,是魂,而不是在用。

近百年的革命斗争,近70年来的社会主义建设,以至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都植根于中华数千年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离不开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这个根与魂。

文化发展中不变的是本,变的是末。

二者又不是截然二分,而是互相连结在一起的。

文化的传承延续不是简单地保守已有的一切,更不是回到过去。

传承延续必须与时代同步创新发展。

传统的精神、思想、核心价值,必须适应时代的需要,获得新的内容和形式。

不变的根与魂,要通过变化的具体内容和形式而延续发展。

这就是我们说的对传统文化要作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

举例来说,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传统是民族精神,或说民族魂的重要内容。

它贯穿古今,是支撑我们民族历经磨难而能克服困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精神力量。

而它在不同的时代条件下又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

爱国主义传统的延续传承,本身就是变和不变统一的过程。

不变的爱国主义精神传统,通过不断变化的具体内容和形式而传承延续和发展。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

山西大学附中2018~2019年(下)高三语文4月月考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经典的形成总是与特定的文化背景、特定的民族和地域相联系,因而经典具有了某种特殊品格。

但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还表现于它的超时代价值。

《论语》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体现了春秋时期政治体制及伦理关系中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内含从普遍的文化层面加以阐释的可能,例如,今天我们可以从责任意识和义务意识的层面进行阐发,思考如何使个体充分履行各自义务的问题。

经典不仅有超越时代的价值,更有超越地域的世界性的意义。

真正的经典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它是世界文化共同财富的组成部分。

中外经典,概莫能外。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西方文化中的经典,其重点讨论的正义问题的意义和价值不只适用于西方;儒家典籍《论语》讨论的仁道原则,其意义同样超越中国。

在不同的文化尚未相互作用时,这样的意义也许隐而不彰,但当不同文化彼此相遇,经典的世界性的意义就会显现出来。

承认经典具有普遍意义,就意味着我们要开眼界。

在阅读、理解经典的过程中,如果眼界封闭,常常会给经典的理解带来多方面的限制;而视域的扩展,则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经典。

因此,一方面,我们需要引进来,借鉴西方历史演化过程中积累的文化成果;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主动走出去,参与世界范围的百家争鸣。

不管是西方文化的引进来,还是中国文化的走出去,都既要以其各自的特殊内涵为背景,也要以它们所具有的普遍意义为前提。

承认经典具有普遍意义,还要再反思。

再反思就是在承认经典所拥有的超越时代与地域的普遍性的前提下,对时下一些流行看法进行理解和反思。

如“以中释中”,即以所谓纯粹传统中国概念去理解中国的问题,这种思路明显忽视了经典的普遍意义。

外来语已逐渐输入并融入现代汉语,这也不可避免地带来外来思想和观念内容。

当我们用受外来语影响的现代汉语去理解经典时,相应地也受到外来语背后的深层思想和观念的影响,因而,试图以“纯而又纯”的中国观念去解释以往的经典,事实上已缺乏可能性。

最新-2018届山西大学附中高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最新-2018届山西大学附中高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2018届山西大学附中高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语文试题第一卷(共20分)一、(8分,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福祉.(zhǐ ) 菜畦.(xí) 拗.断(ǎo) 视若草芥.(jiè)祓.除(bá)B.肄.业(shì)谙.熟(ān)吮.血(shǔn)同仇敌忾.(kài) 僭.称(jiàn)C.赧.然(nǎn) 衅.钟 (xìn) 赡.养(shàn) 妍媸.毕露(chī ) 欢谑.(xuè)D.思忖.(cǔn) 口讷.(nà) 盘飧.(sūn) 面面相觑.(qù) 猿猱.(náo)2. 下列各句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陈书记语重心长地对大明说到:“很多时候,阻碍我们飞翔的力量,是来自我们内心的贪欲。

想要翱翔篮天,就要自觉抑治自己的贪欲。

”B.庆功会上,几杯酒下肚后,他感到一股热气从胃里冒出,直冲头顶;然后逐渐发散到四枝,身心随之发烫,慷慨豪迈之情犹然而生。

C.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想要在有限的生命里获取丰硕的成果,就要负出努力;想不劳而获,坐想其成,那只能虚渡光阴。

D.一个有抱负的人,必将会成大气;一个懂得运筹帷幄的人,或许会雄霸一方;一个充满自信的人,往往能从容地面对各种困境。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纵观科学史,科学的发展与全人类的文化是分不开的,在西方是如此,在中国也是如此。

B.为了避免广大教师在我省高中第一轮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不会无头绪、无目标,市教育局组织人员搜集、整理了大量的可供借鉴的案例。

C.民意测验表明,至少88%以上的俄罗斯人认为,普京交出总统权力以后,不管他未来的政治命运如何,他对俄罗斯的发展仍然有决定性影响。

D.教育部办公厅日前下发通知,提出在北京、天津、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广东、甘肃等十省市中小学开展京剧进课堂试点,一至九年级学生将学唱15首京剧经典唱段。

最新山西省2018-2019年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最新山西省2018-2019年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高二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艺术生产领域,只有中国油画这种艺术形式最典型地包容着它的国际性形式和它需要表达的民族记忆的冲突,作为一种来自西方的艺术形式,油画从材质、观念、方法上都积淀着西方的历史记忆和历史经验,当它被用来塑造中国的形象和承载中国的记忆时,它会以何种方式“出场”呢?从中国油画发展史来看,在革命意识形态占据支配地位之前,以徐悲鸿为代表的中国油画艺术正经历着和西方大致相同的发展进程:从古典写实的再现的艺术逐步过渡到抽象的意象的表现的艺术。

但这些不同的艺术表现方法都力图和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与艺术形式衔接起来,都力图表达中国的民族记忆。

革命胜利以后,从西方传承过来的艺术进程被中断,取而代之的是苏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格局下所形成的艺术,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的绘画传统和苏联的革命现实主义被移植到中国,形成了在中国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写实主义油画。

和所有的具有古典写实背景的艺术形式一样,中国的写实主义油画充分地表达了一个特定时期的中国民族记忆,它叙述和再现了在这个时期所发生的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着力宣扬这个时期一直倡导的革命意识形态;至“文革”时期,写实主义艺术蜕变为“革命”的艺术,一种观念的艺术,艺术纯粹为观念而存在,艺术本身却被消解了。

具有反讽意义的是,正是写实主义油画的这种观念性,为后来的中国流行艺术的蓬勃兴起,提供了适宜的温床和可以利用的材料。

在中国的写实主义艺术长期一统天下的格局下,流行艺术从波澜不兴到蔚为大观,成为当下足以和前者并驾齐驱的一股最重要的艺术力量,原因何在?按西方艺术史的变迁规律来看,流行文化的兴起是西方艺术在古典写实时代终结之后历经印象主义、现代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等不同的艺术发展阶段后,由美国的文化霸权所扶持起来的一种话语形态,它力图通过消解艺术和生活的界限来消解艺术的神圣性,进而消解具有几千年文化积累的艺术欧洲的中心地位;它倡导的是一种平民化的艺术,主张艺术是通俗的、可复制的、可批量生产的;它实际上又重新确立了观念对艺术的崇高地位,艺术的任何形式在流行艺术那里都成了图解某种观念的符号和工具。

山西省山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_0

山西省山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_0

山西省山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说明:山西大学附中~学年第二学期高三第一次考试题语文试题(考查时间:140分钟)(考查内容:与高考一致)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们所说的文化并不等于已经铸就的、萧规曹随的“文化的陈述”,而是要在永不断息的时间长流中,不竭以当代意识对过去的“文化既成之物”加以新的解释,赋予新的含义。

因此,文化应是一种不竭发展、永远正在形成的“将成之物”。

显然,先秦、汉魏、盛唐、宋朝和我们今天对于中国文化都会有不同的看法,都会用不同时代当时的意识对之重新界定。

毋庸置疑,在信息、交通空前发达的今天,所谓当代意识不成能不被各种外来意识所渗透。

事实上,任何文化都是在他种文化的影响下发展成熟的,脱离历史和现实状态去“寻根”,寻求纯粹的本土文化就不成能也无益处。

正如唐宋时期的人不成能排除印度文化影响,复归为先秦两汉时代的中国一样。

因此我们用以和世界交流的。

应该是经过当代意识诠释的、能为现代世界所理解并在与世界交流中不竭变化和完善的中国文化。

要交流,首先要有交流的工具,也就是要有能够彼此沟通的话语。

正如一根筷子在水中折射变形一样,傍边国文化进入国外时,中国文化必然经过外国文化的过滤而发生变形,包罗误读、过度诠释等;外国文化进入中国也同样如此。

常听人说唯有中国人才能真正了解中国,言下之意似乎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全都何足道哉。

事实上,法国的伏尔泰、德国的莱布尼兹都成从中国文化受到极大的启发,但他们所了解的中国文化只能通过传教士的折射,早已发生了变形;今天我们再来研究伏尔泰和莱布尼兹,却又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来对本身的文化进行别样的理解。

这样,就在各自的话语中完成了一种自由的文化对话。

这里所用的话语既是本身的,又是在对方的文化中经过某种变形的。

当然也还可以寻求其他途径,例如可以在两种话语之间有意识地寻找一种中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就可以是这样一种中介,如文学中的“死亡意识”、“生态环境”、“乌托邦现象”等,不同文化体系的人对于这些不能不面对的共同问题,都会按照他们不同的历史经验、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做出本身的回答。

山西省高三语文一模试卷

山西省高三语文一模试卷

山西省高三语文一模试卷2019山西省高三语文一模试卷【2019山西省高三语文一模试卷】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45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3题生肖对于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十二生肖的起源,历代学者众说纷纭。

有人认为生肖与地支同源,可以追溯到史前的传说时代。

清代学者赵翼则认为生肖最早源于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有的学者甚至持生肖外来说的观点,认为十二生肖是由古巴比伦传入中国的,持这种观点的代表有郭沫若,认为生肖为中东地区居民模仿巴比伦黄道十二宫而制定,其传入中国的时间,当在汉武帝通西域之时。

以上观点见仁见智,作者不敢主观判断是非,但大量的文献资料证明,生肖的确起源于中国,是华夏先民动物崇拜、图腾崇拜以及早期天文学的结晶。

关于十二生肖的记载,现有文献资料中,以《诗经》为最早。

《诗经?小雅?吉日》里有:“吉日庚午,即差我马”八个字,意思是庚午吉日时辰好,是跃马出猎的好日子,这是将午与马相对应的例子。

可见在春秋前后,地支与十二种动物的对应关系已经确立并流传。

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睡虎2.下列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解说的一项是( )A.持生肖外来说的人认为,生肖传入中国的时间应在汉代,与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是一致的。

B.学者们认为,迄今为止,在我国发现的秦简有关十二生肖的记载是最早而又较系统的,与现在流行的说法大体相似。

C.作者对生肖与地支同源说、生肖源于我国北方游牧民族说和生肖外来说等三种有关十二生肖起源的说法,观点很明确。

D.《日书?盗者》以动物之形推测人的体貌特征,是一种直观的、比附的思维,与当时民间占卜有关。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诗经》《日书》记载来看,当时人们是把生肖和吉凶联系在一起的。

B.《诗经》《日书》《论衡?物势》《南齐书?五行志》等材料可以推断生肖经历了一个由少到多,由不完整到完整的发展过程。

C.古人对动物产生的依赖感、恐惧感和崇敬感,导致他们对动物的崇拜,这是十二生肖产生的心理和文化基础。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

2018~2019学年高三第一学期11月模块诊断语文试题考查时间:14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探讨环境美学涉及两个重要问题:环境是什么?审美是什么?环境必然与人相关,是人的环境。

强调环境的属人性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它将环境科学与自然科学区分开来,因为自然科学研究更关注自然本身.其次,它将环境与资源区分开来。

环境于人的功能主要是生活,而资源于人的意义主要是生产。

环境与资源都有价值,然而是不同的价值。

它们都是人所需要的,二者在不矛盾的情况下相安无事,而在发生矛盾的情况下就需要权衡轻重。

环境的意义在于它是人的生存之本、安居之地,重要性不言而喻.看环境有两个维度,一个是自然维度,主要考察自然具不具有宜人性。

只有宜人的自然才是人的环境。

在自然维度中,最为重要的是生态。

生态是否良好关系人的生存、生活和发展.在人看来,有利于人的生存、生活、发展的生态就是良好的生态,反之就是不好的生态。

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协助生态在朝着有利于自身方向发展的同时也适合人的生存与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生态双赢。

这样造就的环境就是生态文明环境。

看环境的另一个维度是文明维度。

文明是人类的创造,它体现在诸多方面,其中就有与环境相关的创造。

人于环境的创造性活动,最重要的是上面说到的有利于人与生态共生的活动。

此外,还有大量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活动,这些活动质量的高低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环境的质量.审美是什么?美学家们对此有不同看法,但有一点是大家都赞同的,那就是愉快。

我们可以将具有审美性质的愉快概括成“乐"。

人有三种生存方式:谋生、荣生和乐生.谋生,为自然人生;荣生,为社会人生;乐生,则为审美人生。

乐生,有物质性的乐,也有精神性的乐。

对于审美来说,精神性的乐更为重要。

精神性的乐有高低之别,审美无疑是品位高尚的精神性的乐。

乐生,体现在环境审美中,则为“乐居”。

山西山大附中2019高三10月抽考--语文

山西山大附中2019高三10月抽考--语文

山西山大附中2019高三10月抽考--语文2018—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30分钟总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王维的“名大伙”明清诗论中对王维“名大伙”的特别定位不仅是介乎“大伙”和“名家”之间的调和性观点,更是王维诗歌的独特成就在传统诗学批判标准之下的特别境遇之写照。

中国历代诗学在评定一流大诗人的具体标准上存在着一些细微差异,但差不多要求一致,即人格高尚、才大力雄、超越时代、泽被后世。

其中,道德标准是成为伟大作家的首要条件,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伟大”不仅取决于文学艺术作品本身所表现出的审美价值和思想意义,还取决于作家本人在为人行事方面的崇高和磊落。

杜甫得到“诗圣”的桂冠和普遍的尊奉要紧就出于这种观念,所谓“论诗者观其大节而已”。

同样,王维被主流诗学排除在“大伙”之外的首要缘故也确实是其气节人格不够符合儒家正统思想。

王维笃信佛教,不是“醇儒”,所谓“耽禅味而忘诗教,此《三百篇》之罪人矣”。

“陷贼”事件又于大节有亏,宋人对王维的指摘确实是典型论调。

而王维的拥护者为了提升王维的地位,首先做的确实是强化王维诗歌的伦理道德色彩。

如推尊王维为唐诗正宗的赵殿成在《王右丞诗笺注·序》中努力为王维“陷贼“事件辩诬,强调王维的立身大节以及其诗中”有得于古者诗教之旨”和“温柔敦厚”的一面,基本上为了确立王维一流“大伙”的诗歌地位。

兼容并蓄,富于学力,气骨沉雄,也是取得“大伙”资格的必备条件。

这从宋人以杜甫的“集大成”作为“入圣”的重要条件亦可见出,明代诗学的“格调派”也是以此推尊李、杜为“大伙”。

王维之因此“大伙不足”,要紧是其诗歌表现出的自然情韵与主流诗学倡导的学养和骨力之间的差距。

由于重学力格调,轻自然情韵的思想在诗学传统中长期居于主导地位,代表王维诗歌艺术特色的山水诗向来被视为诗歌正统之外的“一偏”,以至于清初王士祯为了抬高王维的地位,也要强调王维诗歌中的“沉着痛快”。

山西大学附中2018-2019年第二学期高一摸底语文试题

山西大学附中2018-2019年第二学期高一摸底语文试题

高一摸底语文试题(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基础知识(完成1--7题,每题3分,共21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芳馨(xīn)亵读(dú)寒噤(jìn)豆蔻年华(kòu)B.荣膺yīng)态睢(suī)瞋怒(chēn)锲而不舍(qiè)C.愧怍(zuò)剽悍(biāo)轩榭(xiè)戛然而止(jiá)D.遒劲(qiú)哂笑(shěn)娴熟(xián)广袤无垠(mào)2.下面各项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丘壑攫取吞噬暝思遐想B.倒坍豁免取缔窸窣作响C.恻隐绮丽亵渎销声匿迹D.绯红羸弱梦寐无可置疑3.下列各豁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客厅墙上挂着我们全家在桂林的合影,尽管照片有些褪色,但温馨和美的亲情历历在目....。

B.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不仅在舞台上风姿..绰.约.,在日常生活中也气度不凡,无论何时何地,他总能让人为之倾倒。

C.沉迷网络使小明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幸亏父母及时发现,并不断求全责备....,他才戒掉了网瘾。

D.迅速崛起的快递行业,经过几年的激烈竞争,大部分企业都已经转行或倒闭了,市场上只剩他们几家平分..秋色。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波士顿马拉松赛的两声爆炸,无疑给大型体育比赛的安保工作敲响了警钟,如何确保赛事安全,成为组织方必须面对的新难题。

B.一般人常常忽略的生活小事,作者却能够慧眼独具,将之信手拮来,寻找其叙述的价值,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

C.据世界黄金协会分析,2013年春节前后中国黄金需求高涨的原因,主要由于消费者对中国经济前景充满信心所致。

D.日前,交通管理部门就媒体对酒驾事故的连续报道做出了积极问应,表示要进一步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开卷有益”是说打开书就一定会有收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答案【答案】1.D 2.D 3.C【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

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D项,“还要尽可能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说法不正确。

文章最后一段说的是“正是通过不断吸收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我们更要兼收并蓄,积极吸收其他外来文化的优点”由此可知,应是“吸收借鉴外来优秀文化”,“积极吸收其他外来文化的优点”。

【2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D项,“从主到次”的说法不正确。

从结构上看,文中“传”和“承”应为并列关系;从传承传统文化的角度看,“承”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可能更加重要。

【3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根据原文内容,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A项,“只要……后人就能……”充分条件不成立。

B项,“相对来说,贫穷其实更有利于保存传统文化”于文无据,且“农民富裕起来后,就会拆掉古建筑去建新房”是在保存传统文化不自觉、无意识情况下。

D项,“普遍吸收了少数民族的语言……等文化”不正确。

在语言方面,“该地区南方的方言保留了华夏本音”,并未吸收外来民族语言。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

但还要用好“比对法”。

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

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

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

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

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

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

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

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

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

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答案】4.C 5.①“你有多重要”首先指车祸发生后主人公在车上所处位置的重要性,他的举动可能会让整个汽车因为重心失衡而坠落;②“你有多重要”也指主人公毅然选择留下来帮助车内的人脱险,由于他的存在,一车人的性命才得以保全;③“你有多重要”点明小说主旨:每个人在这个世上都很重要,即使是一粒微尘。

6.①小说的结尾营造了一种温馨、祥和的氛围,暗示主人公重新拾起希望的心理变化;②照应小说开头,再次写到回家,使文章首尾圆合;③进一步深化文章的主旨,表明“他”要从家乡出发,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

【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C项,对“他深深地吸了口气”时的心理分析不正确,主人公这样做是为了让自己镇定下来,冷静思考下一步该怎么做。

【5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标题的含义。

理解标题的含义可从表面意义与真实意义、指代意义与比喻意义、一语双关、双层含义等角度思考。

分析这篇小说标题“你有多重要”的含义,可从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等多方面考虑。

如主题思想可以从“他”通过这次生死经历发生的生活态度的转变,特别是对自我价值的重新认识着眼;人物形象可以抓住“他”是一个从农村走出的孩子,他曾经是一个成功者,他后来又成了事业、生活的失意者以及在这次事件中他成为独撑大局的英雄等身份的变化来分析;还可以从他对个体“不重要”到“重要”认识的转变,形成对比,揭示文章主题角度分析。

【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段落结构在文中的作用。

题干要求分析最后一段有何作用,可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情节与上下情节的关系、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给读者的感受等角度分析。

最后一段主要描写了温馨的环境以及“他”的所作所为,暗示了主人公重新拾起希望的心理变化;进一步深化文章的主旨,表明“他”要从家乡出发,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照应小说开头,再次写到回家,使文章首尾圆合。

【点睛】小说情节作用一般从以下方面分析:①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考虑,如突出人物个性,展示人物的精神品格。

②从情节与上下情节的关系考虑,如创造悬念;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前后照应、对比;推动情节的发展等。

③从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考虑,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④从给读者的感受分析,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答案】7.B8.C9.示例一:具有勤奋、执着、合作、博爱的品质,自己的专业才能获得更大发展,自己的人生才更有意义。

周健博士应邀前往昆士兰大学,研究人工合成HPV疫苗,“出国十多年没有请过一天病假。

他经常周工作七天”,积劳成疾,不幸英年早逝。

但是他与弗雷泽教授合作发明的世界上第一支预防宫颈癌疫苗使全世界千百万妇女得以受益。

在社会环境和科研环境日益浮躁的年代,周健是真正的科学家,注定会被人们永远铭记。

示例二:科学家的责任是科学创新和贡献,只要有利于人类医学事业和科学事业的进步和发展,不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一样可以为国争光。

周健博士从本科到博士后,作为我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应邀与弗雷泽教授合作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预防宫颈癌疫苗,使全世界千百万妇女得以受益,取得了巨大成就。

更重要的是,他指导和鼓励了在澳大利亚的一代中国科学家们,激励他们投身科研事业。

从长远来看更有利于国家的发展。

【解析】【7题详解】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B项,“成功研究出人工合成HPV疫苗”错,原文是说“在弗雷泽的力邀下,周健和夫人孙小依前往昆士兰大学,研究人工合成HPV疫苗”,并没有说成功研究出人工合成HPV疫苗。

故选B项。

【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A项,“就可以打上疫苗治愈宫颈癌”错,原文是“这意味着我国女性在家门口就可以打上宫颈癌疫苗”,但并没有说能治愈宫颈癌。

B项,“宫颈癌是由HPV感染而引发的癌症”错,原文是说“宫颈癌是由病毒感染而引发的癌症”,并没有说是什么病毒,直到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才发现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导致宫颈癌的“元凶”。

D项,“宫颈癌疫苗的研制获突破性进展”错,原文中说“在第一眼看到病毒样颗粒后,弗雷泽和周健最关心的问题是:病毒样颗粒所产生的免疫反应是否足以让它制成疫苗?在最初的几年里,他们努力让这种病毒样颗粒表现出所期望的效果。

实现关键性突破后,昆士兰大学开始与投资公司和制药公司联系”,并没有说合成了一个病毒样颗粒,宫颈癌疫苗的研制获突破性进展。

故选C。

【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文本的内容。

然后仔细审题,抓住问题的指向,到文中归纳概括要点,然后分条概括即可。

本题问考生能从华裔科学家周健博士对待专业,对待在澳大利亚的一代中国科学家们的态度和行为中得到什么样的启示,并结合全文内容与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

通读全文,抓住文中写周健博士对待专业,对待在澳大利亚的一代中国科学家们的态度和行为的相关内容进行概括评价。

材料三中讲述了周健博士应邀前往昆士兰大学,研究人工合成HPV疫苗,“出国十多年没有请过一天病假。

他经常周工作七天”。

积劳成疾,不幸英年早逝。

但是他与弗雷泽教授合作发明的世界上第一支预防宫颈癌疫苗使全世界千百万妇女得以受益。

这充分表现了他作一名科研工作者所具有的勤奋、执着、合作、博爱的品质。

给人的启示是,作为科研工作者要勤奋、执着,要能与他人合作互助,心中有博爱的品质,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才能给人类谋更大的福利,这样的人生才更有意义和价值。

作为普通人,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也都要具有这种精神品质。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答案】10.D11.B12.B13.C14.(1)拿别人的俸禄,却在某一日忽然忘记这件事(而向敌人投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